七年级上册语文部教版

2024-10-12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教版(精选10篇)

1.七年级上册语文部教版 篇一

《江南》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江南》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首古诗。课文语言浅朴自然,活泼轻快;插图采用中国水墨画,疏密结合,格调高雅。全诗主要展现了两幅色彩清新、动静相宜的插图河画采月,是静态的“荷叶田田图”,一幅是动态的“鱼儿嬉戏图”读起来有景、有情、有韵。

汉乐府民歌欢快明朗的节奏是培养孩子朗读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学本课时,通过观察插图、想象说话、反复吟诵等形式,引导学生层层递进,读好五个叠句,读出节节奏,理过明感受鱼儿的灵动和采莲人的欢乐。

本课的生字教学可以采用象形字演变、联系生活等方式识记生字,以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有效连接。要求写的字“可”“东”“西”,写时注意笔顺和笔画,通过教师范写、书空练写、投影评价等方式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三点水”和“草字头”。2.学写汉字“可、东、西”,写好竖钩和竖弯两个笔画。3.学习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背诵课文。

4.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场景,感受愉悦的心情和江南的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江南,认识方向

1.借助地图,了解“江南”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长江及江南的大体位置。(2)认读“江南”这个词语,先拼读,再去掉拼音读。2.认识“三点水”。

“江”的左半部分叫“三点水”。你还认识哪些有“三点水”的字? 提示:有“三点水”的字大多和水有关。

3.聚焦方位词“东”“南”“西”“北”

(1)“南”表示方向,你还知道哪些方向吗?(2)认读“北”“东”“西”。

(3)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些字?

(4)小组讨论,把“东”“南”“西”“北”四个字分别填入以下句子中。

太阳从_____边升起,_____边落下。

海南岛在祖国的_____方,哈尔滨在祖国的_____方。

(5)小结:“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

4.借助风景图,初步了解江南。

学生简述印象中的“江南”。教师指导:江南景色秀丽,气候宜人,鱼虾鲜美,稻谷飘香,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叫《江南》的诗歌。

二、初读诗歌,指导停顿

1.范读诗歌,初步了解汉乐府诗。

(1)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江南》,它和刚学过的《小小的船》都是诗歌。

(2)《江南》是一首古诗。“汉乐府”是汉朝时一个专门搜集和整理诗歌的机构,不是诗人的名字。

2.自读诗歌,读准字音。3.分句试读,指导停顿。(1)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读准,纠音,要求把字的韵母读饱满。你们发现哪些地方要有停顿?

出示范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提示:停顿的地方前一个字略微拖长,气息相连。

(3)全文朗读,初步感受古诗朗读的韵味。

提示:逗号处停顿短些,句号处停顿稍长。

三、精读诗句,体会诗意

(一)理解“采莲”,读好第一行。1.借助课文插图,认识“莲”。

(1)介绍莲,了解莲叶、莲花、莲蓬、莲子。

(2)认读“莲”,认识草字头。提示:草字头的字一般和植物有关。2.认读“采”。

(1)出示:采莲。指名认读,齐读。

(2)认读“采”:让学生了解“采”字从古体字到今体字的演变过程。

(3)引导学生做做“采”的动作知道上面的爪字头表示“手”的意思。3.图片出示,理解“采莲”。

要点:“采莲”指采摘莲蓬,收获莲子。拓展:还可以采什么?(采花、采蘑菇……)4.指导读好第一行。

提示:看到莲子丰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读出诗句中包含的喜悦之情。(二)理解“田田”,读好第二行。1.理解“田田”。

(1)看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叶?(2)你能夸夸荷叶吗?

出示填空:荷叶真___呀!(多、绿、美……)(3)碧绿碧绿的荷叶,一片挨着一片挤满了整个池塘,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用诗中的句话就是——“莲叶何田田”。

(4)你还在哪儿看到过这样的莲叶?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教师指导朗读,可引导学生加上动作。

四、指导书写“东”“西”

1.出示“西”,认识新笔画:竖弯。竖弯和竖折、竖弯钩比较有什么不同? 2.范写竖弯,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两个竖弯。

3.仔细观察,怎么写才能把这两个字写漂亮?(东:撇折从竖中线起笔,竖铂地着竖中线写。西:一横短,方框又宽又扁)4.教师范写,学生练写。5.投影展示,互动评议。

6.修正,再次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现生字,巩固识记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江南》,看,生字又和大家见面了。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二、游戏体会,诵读诗句 1.引入情景

(1)看插图,问学生:瞧,鱼儿们在干什么?出示:鱼戏莲叶间。(2)你能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吗?出示:小鱼们有的在(),有的在(),它们玩得真()!

2.组织游戏。

(1)你们想变成小鱼,和它们一起快乐地游戏吗?

请两三个学生戴头饰扮演荷叶,另两三个学生戴头饰扮演小鱼。(音乐响起,教师讲述:大荷叶在水中轻轻摆动。小鱼儿摆动尾巴,会 儿游到东面,一会儿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北面,多自在呀!瞧,这条小鱼正和小龙虾比赛游泳,它游得多快呀,会儿就把小龙虾远远地甩在了后面。)(2)采访学生:可爱的小鱼,你刚才在莲叶丛中干什么呀?开心吗? 请你来读诗句后五行。教师指导个别读,引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3)你们还想游到哪个方向?想象说话。(去西边听青蛙唱歌,去南边……)(4)小结:大家玩得真是快乐、舒服、自在啊!我们就来快乐地读句子吧。

3.合作朗读。四人小组合作朗读后五行。

4.练习背诵。

请一位学生做鱼儿的“首领”,背诵“鱼戏莲叶间”,然后分四大排背诵后四句,比一比哪一排的“鱼儿”游得欢。

三、总结课文,吟唱古诗

1.配乐诵读整首诗。

2.吟唱古诗。(可加上简单的动作,成为课间操。)

四、复现生字,书写生字

1.出示“可”,认识新笔画:竖钩。

怎么写竖钩才能写得漂亮?(勾要尖尖的)范写竖钩。2.仔细观察,怎么写,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

范写“可”,口写在竖中线左侧,竖钩写在竖中线右侧,笔画写直,不同于弯钩。

3.生练写,投影展示,互动评议。

4.修正,再次练写。

【板书设计】

3.江南

西

2.七年级上册语文部教版 篇二

1. Topic: How to keep healthy

2. Teaching Aim: According to Unit Five, write an article about how to keep healthy.

3. Key Points: Teach students to use effective sentences to write a good composition.

4. Teaching Method: Discuss in groups

本节课是在学完第五单元之后设计的一节写作课,目的旨在复习巩固第五单元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前——Review and make a summary

Lead-in:

Teacher: 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be healthy? Do you know how to keep healthy? I want to know your ideas. So, this class we’ll write an article: How to keep healthy.

Teacher: Can you remember the language points about health in Unit 5? Let’s talk about them together.(Ask the students to say one by one) e.g.

任务中——分组讨论写作的思路和步骤

Step 1: Discuss in group of four

Teacher: You did a good job. Next, you’ll work in group of four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y does someone often feel tired and weak? And why does he/she often have a cold ?

2. If you are ill, what should you do?

3. Which habits are good/bad?

4. Which food is healthy/unhealthy?

5. If you want to be healthy, what should you do?

The teacher goes around the classroom during their discussion. If they have new words, encourage them to use a dictionary. After they finish.

Teacher: OK, let’s share your answers. (Ask one of the group members to read their answers to the whole class,

Step 2: Oral composition

Teacher: Well done! Now let’s discuss how to write the article. (讨论怎样开头、结尾,中间怎样展开,然后小组由组长带领口头操练,鼓励每个成员大胆说,勇于开口。)有的小组成员练习中还巧妙地使用了first, second, then, next, at last ... 等连接词。

Step 3: Writing (在讨论和口头练习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文字。)

(Let the whole class write their own articles according to their oral practice. The teacher moves around the classroom affording support as needed.)

Step4:评价阶段:

(1) 自评:通读全文,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2) 互评:小组之间互评(指出词、句、标点等错误)。

Teacher: OK. I’ll ask two students to show your work, the others listen carefully and see if they have mistakes.

Present two students’articles to the whole class as models and correct their spelling or grammar mistakes with the whole class.

任务后——把修改后的作文上交老师批改。

Step 4: Rewriting

Write the articles in their exercise books and hand in.

教学反思:

1. 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紧扣本单元所学内容,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达到了预期目的.

2. 从教学方法上看,打破了传统的单调的方法,采用了group work, 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加强了,学生在互相帮助中语言交际水平得到了提高,收到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3. 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发挥了其主体作用,激发了写作热情。

4.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敢开口说,参与热情不高。

5. 应搞清楚不开口学生的原因,提出相应措施。

6. 活动要规范化、常态化。

3.七年级上册语文部教版 篇三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

一、字音字形。

(22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画出来。(5分)

(1)妈妈的胃病很严重,有时疼得她几(jǐ

jī)乎失去知觉(jiào

jué)。

(2)弟弟很调(tiáo

diào)皮,老师把他的座位调(tiáo

diào)到了最后一排。

(3)星期天,我帮妈妈切(qiè

qiē)菜。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kǎn

chái

méi

yóu

shān

ɡǔ

()

()

()

()

xínɡ

wèi

ténɡ

liú

lèi

kāi

()

()

()

()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5分)

4.比一比,再组词。(4分)

油()

睁()

斧()

怜()

由()

争()

爷()

令()

二、词语集训。

(14分)

1.词语搭配连一连。(4分)

诱人的地方

舒展

粮食

调皮的树木

睁大

腰背

遥远的奶酪

搬运

身子

高大的儿子

挺直

眼睛

2.词语模仿秀。(6分)

七上八下(含数字)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争先恐后(含反义词)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细嚼慢咽(含近义词)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写出带点词语的反义词。(4分)

(1)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

()

(2)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

(3)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有了主意。

()

(4)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三、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8分)

1.花坛里开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红花。

2.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3.我敢肯定,明天大概要下雨。

4.他穿了一件华贵的衣服,一顶天蓝色的帽子。

四、日积月累,课文内容回顾填空。

(7分)

1.鸟儿为了寻找朋友树,分别向______、大门、_________打听,最后对着火柴点燃的灯火______,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的鸟。

2.红头在黄牛肚子里的旅行的路线图是:吞到嘴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到地面。

3.蚂蚁队长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值得尊敬的队长。

4.有理_______________,无理_______________。

5.一时强弱在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五、阅读理解。

(19分)

(一)课内阅读。

(9分)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选段中“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鸟儿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鸟儿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假如现在树能够说话,他一定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读了选段,你想对鸟儿说点什么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10分)

有一天,后院的一棵柳树和一棵梨树不知被谁砍走了,只剩下一条柳枝枝和一条梨枝枝了。

柳枝枝问梨枝枝:“朋友,你今天打算怎么办啊?”

梨枝枝瞅了他一眼,反问道:“你呢?”

梨枝枝深有感慨地说:“我要像我们的前辈一样,在春天抽枝吐绿,装扮美好的时光;夏天长出茂密的枝叶,让人们避暑……长大成材后把自己的一身奉献给人们。”

“我可不咧!”梨枝枝却傲慢地说,“我们梨家除了每年为人们结果外,还用来做过不少门板,桌椅板凳,更伟大的是用来雕刻图章,解决许多大事,为人类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使我骄傲,使我自豪。我呀,今后要好好休息,什么事都不干了。这难道不该吗?”

它们正说着,一位农民伯伯走来,把它俩拉到堤外,削成了两个桩子,打进了泥土。柳枝枝可高兴了,它大声地嚷道:“这下我的理想可以实现了。”于是,它每天沐浴着春风、阳光,吸收大地的养分,克服着种种困难。不久,便发出了绿芽,长出了许多枝条,坚实地扎根于土壤之中,成为护堤的能手。

而梨枝枝呢,在泥土中一个劲儿地休息,成天呼呼大睡。春风不住地摇都摇不醒它。不久,它就腐烂在泥土中了。

1.给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柳枝枝的理想是什么?在文中用“

”画出来。(2分)

3.柳枝枝和梨枝枝结果怎样?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天地

六、习作训练营。

(30分)

小朋友们,你们一定很喜欢童话故事吧!在童话故事里,你可能会遇到机智的母鸡、长耳朵的白兔、馋嘴的猫咪……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任取动物世界里的主人公,编写一则童话故事。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一、1.(1)jī

jué

(2)tiáo

(3)qiē

2.砍柴

煤油

山谷

努力

旅行

胃疼

流泪

离开

3.吵

怀

二、2.三心二意

七嘴八舌

左邻右舍

东张西望

眼疾手快

改朝换代

3.(1)凝固

(2)矮小

(3)果断

(4)幸好

四、1.树根

小姑娘

唱歌

珍惜友情

信守承诺

2.吞到肚子里

进入第一个胃

进入第二个胃

回到牛嘴里

3.以身作则

关心幼小

4.走遍天下

寸步难行

5.万古胜负在于理

五、(一)1.注视、集中视力看

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树朋友,我的歌儿你听见了吗?喜欢吗?

2.鸟儿,谢谢你,你真是我的好朋友

3.鸟儿,你们的友谊真让我感动。

(二)1.柳枝枝和梨枝枝

2.我要像我们的前辈一样,在春天抽枝吐绿,装扮美好的时光;夏天长出茂密的枝叶,让人们避暑……长大成材后把自己的一身奉献给人们。

3.柳枝枝成为护堤的能手,梨枝枝腐烂在泥土中。因为柳枝枝沐浴着春风、阳光,吸收大地的养分,克服种种困难,梨枝枝在泥土中一直呼呼大睡,春风不住地摇都摇不醒它。

4.七年级上册语文部教版 篇四

一、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4.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三、学习过程:

一、导语:

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更是有着生命的歌颂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磁带,学生找出生字词,读准字音。2.投影显示:

读一读: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抖擞 3.感知阅读:请班里朗读水平高的同学范读。

教师做指导:朗读采用的基本调是轻盈的,因内容不同而变化,表达盼春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可用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学生尝试着自由朗读。

三、理清思路:

1.问:由阅读提示可知,本文是描绘江南春景的散文,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几部分?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盼春(1)、绘春(2-7)、赞春(8)2.思考第一段和文章主体部分有什么联系? 3.学生讨论,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叠用“盼望着”是用反复手法生动的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盼春是绘春的基础。4.速读绘春部分,看看这部分又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找代表回答。

明确: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5.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春花图、和春雨图。

四、品析语言: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春草图(多媒体呈现画面)你认为在这部分中哪些词、句、用得比较贴切,试说出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可能会找的句子: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教师可适时引导: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经历了漫长寒冬,当你刚从有些松软的土地里苏醒过来,你会做些什么?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2)“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最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学生讨论后明确: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的生动活泼、富有生气。学生齐读第三段。

2.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欣赏“春花图”

学生品析后,可引导学生赏析。如“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句中的“闹”字可否换成“叫”,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可适时引导:“闹”一字传神,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3.齐读第四段,欣赏春风图,学生自行找出美点进行讨论

五、学生自由质疑、讨论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8、9、10段中的三个比喻句。声情并茂的集体朗读全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味美。

六、精品佳作——对照欣赏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百花争艳。春风抚面,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那北国的春风是什么感觉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国,去感受一下北国的春风!(放录音带《北国之春》)一起欣赏林斤澜的《春风》

七、小结: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勃、花木峥嵘的春天画图,赞美、抒唱春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八、积累:学生自由背出写春天的诗句。

九、布置作业:

1、用百度搜索工具搜索一些相关《春》的知识。

2、观察某一件景物,用比喻、拟人和排比各写一句话。

(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我们同学们,就用你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某一件景物,用比喻、拟人和排比各写一句话。)附:

板书设计: 春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

二、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迎春图)

5.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篇五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1、 认识光合作用。

2、 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 探究活动的设计。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没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明显增多,氧气含量降低的悬念,引起学生对大气中碳—氧平衡是如何维持的问题产生兴趣。

可将金鱼藻的放氧实验分成两步进行演示。首先让学生观察光下金鱼藻放气泡的实验,引出光合作用除了能制造有机物还能制造什么物质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作出假设。然后再做气体燃烧状况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推测金鱼藻放出的气体是氧气。

6.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 篇六

【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位于长江流域)。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遗址在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会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山顶洞人,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彩陶之谜】

陶器产生的历史条件:

陶器是伴随着农业生产的形成而发明的,距今大约七千年。而农业大约是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开始出现的。在农业生产出现之前,人类的远古祖先靠原始的狩猎、采集维持生活。由于所获食物的有限,一般都是随即消费掉了,很少需要贮存;贮存容器多由大自然中的植物枝条或较大些的果实硬壳加工、编制而成。农业生产开始出现以后,一方面所获取的食物多了,需要贮存多余部分以备无收获的季节食用;另一方面,植物的种子也需要贮存保留至来年再种;再者,要防止自然界其他动物、虫类对贮存食物、种子等的危害,原先的那些容器显然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因此,陶器的出现是必然的,它是农耕生产的伴随物。

陶器的发明与火的利用,是与人们对于粘土的认识分不开的。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远古祖先们逐渐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会变得硬结起来,如再经火烧烤,则会变得更加坚硬,且火烧时间越长、火力能达到的程度越高,粘土的坚硬程度就越高。这时候的粘土,即使再泡进水里,也不会松散或变软,且再不会回复到粘土的原本形态。因此,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远祖认识火和粘土的性质、作用的结果。

彩陶,顾名思义,就是表面有彩绘装饰图案的陶器。它分为彩陶和彩绘陶两种。彩陶是在陶坯上直接绘制图案,然后入窑烧制的,其特点是彩绘图案可经久不脱;彩绘陶则是将花纹图案绘制在烧成后的陶器表面,其缺陷是图案花纹容易剥落。彩陶的制作:

彩陶的制作,主要有几个环节:挖陶窑、制陶坯、烧制。

当时的陶窑主要有两种形式:横穴窑、竖穴窑。它们的面积一般不大,大型陶器一次只能烧制一只,小型的一般一次也只能烧几只到十几只。

彩陶的坯子一般是手工制成,具体有两种方式:小型的器物大多直接用手捏塑的方法制成陶坯,比较大型的器物用泥条圈叠筑法或泥条回旋盘筑法。前者是先把经过充分搅拌、揉捏的粘土搓成泥条,然后把泥条做成一个个圆形泥圈,再把泥圈一个接一个地迭起来,制成坯子;后者是把一根泥条回旋盘成陶坯的雏形。到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制陶技术的不断发展、改进,陶器的制作也开始采用轮制法。这样制成的陶器厚薄均匀、外形美观。

初步成型的陶坯在稍稍晾干后,要用光滑的石子或其他一些光滑坚硬的工具对它的表面进行压磨,以使之缜密平整。

历史答题技巧

首先,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不少老师和学生会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较大的局限,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才能知晓。因此,我们要先读题目的设问。先读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分析定向化。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从中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获取有效信息。

其次,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再次,要把握好材料间的联系。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学习历史的技巧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提纲

★ 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

★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复习训练

★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复习提纲202

★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十八课

★ 中考历史知识点提纲

7.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书教案 篇七

1. 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藏戏的传说及藏戏的特点,体会作

者对藏

戏这种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体会难理解的字、词、句的意

思,了解各段大意。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的学习,提高分析、感悟理解、表达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1. 知道藏戏的由来及特点,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2. 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句段。

教学难点: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学习本文,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媒体图片人物的视频和课件。

2.录音的戏剧欣赏片段。

3.本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内容:

1. 播放媒体——人物图片。(各种戏剧的人物图片)

2. 指名说说,图片人物都有哪些民族。

3. 放录音,听戏剧片段,式说图片中对应的民族人物。

4. 自由谈谈,你最喜欢的是哪种民族,为什么?

二. 引入课文,板书课题:《藏戏》

三. 学习课文:

1.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课文范读,边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清除阅读障碍。

2. 播放藏戏的资料,了解藏戏的由来。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阅读要求:(自学或同桌互学)

(1)这是一篇略学课文,主要讲的什么民族的什么内容?

(2)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特魅力的地方是什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和不理

解的词语)

4. 检查学习情况:

(1)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需要同学帮助请提出来?

生:“吞噬、奇葩”

指生解答:(略)

(2)从藏戏方面,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指生回答:(略)

教师板书:藏戏的形成、艺术特色。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藏戏具有独特的魅力?

5. 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总结每段的大意。

给学生时间思考,指名回答,老师明确。

6.全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1-3自然段):用设问句揭示藏戏的特点。

第二段(4-7自然段):讲了藏戏的形成。

第三段(8-18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面具特色。

第四段(19-21自然段):藏戏形成了固定的形式,并一代一代师传身授下去。

7. 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师:齐读第一段,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是写藏戏的特点?

生:(连续的三个排比式句的问句,更能突出藏戏的特点,还含有民族自豪感。)

指名朗读这一段。

8.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唐东杰布的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1)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2)指小组代表回答。(略)

教师板书:传奇色彩:勇敢的传奇;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艺术的传奇。

(3) 教师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

至今日,在每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着他的画像,让他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

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4)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9. 有感情的自读第三段,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主题,研读时填空:

( )的面具 ( )的舞台 ( )的演唱风格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3)指2—3名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四. 教师板书:多样、夸张、形象的面具

没有固定的舞台

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

五.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一课后,也许同学们已经喜欢上它了。从藏戏可以想象到,许多地区、民

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而藏戏自然、古朴,有神秘的独特魅力,看

戏时的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极美得享受。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

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9. 欣赏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读自己喜欢的片段。

(2)同桌交流学习收获。

三.布置作业:

1.给下列字组词。

婀(婀娜 ) 浑( 雄浑) 俊(俊俏 )

容(容貌 ) 舞(舞姿 ) 身(身份)

唱(唱腔 ) 敦(敦厚 ) 赞(赞叹不已)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带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1).(善者 )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

(2)(国王 ) 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 威严);

(3)(王妃) 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4)(**)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5)(巫女)的面具是半白半黑的,象征其性格(两面三刀);

(6)(妖魔)的面具是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三. 板书设计

《藏 戏》

藏戏的形成、艺术特色。

传奇色彩:勇敢的传奇;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艺术的传奇。

特点: 多样、夸张、形象的面具

没有固定的舞台

8.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题 篇八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南南合作”是指:()

A.南半球国家和北半球的南部国家的合作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C.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合作 D.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2.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的:()①阴晴 ②风 ③气温 ④降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3.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洋流分布

4.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160°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 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5.地球公转的方向()

A.自西向东 B.自南向北 C.自北向南 D.自西向东 6.有“黑人故乡”之城的是:()

A.欧洲 B.大洋洲 C.拉丁美洲 D.沙哈拉以南的非洲 7.校园平面图,全部地理事物,应选用的比例尺是:()A.1:20 B.1:200 C.1:2000 D.1:20000 8.下列不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选项是:()A.居住条件差 B.交通阻塞 C.劳动力短缺 D.失业增多 9.世界上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例大约是:()A.各占一半 B.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C.三分之二是陆地 D.七分之一是海洋 10.北回归线所指的纬线是:()

A.23°26′S B.23°26′N C.66°34′N D.66°34′S 11.下面是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位于五带中的:()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12.早晨学校升国旗,小红发现国旗迎风朝东北飘扬,请问这时的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方

13.下列地区中,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的地区是:()A.我国华北平原 B.非洲刚果盆地 C.地中海沿岸 D.亚马孙河流域 14.下列纬线圈中,最长的是:()

A.3°26′S B.66°34′S C.20°N D.89°N 15.下列地区人口比较稠密的是:()

A.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B.干旱的沙漠地区 C.中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D.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 16.下列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7-18题 17.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18.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19.佛教主要分布在:()

A.欧洲和美洲 B.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C.欧洲、美洲和非洲 D.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20.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的原因是: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里

二、读图题

21.读下图并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7分)(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 B.; C.; D.。(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大洋

① ; ② ; ③ ;④。

(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面积最大的是。

(4)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是 洲,位于西半球、离南极洲最近的是 洲;位于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的是 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中部的是 洲。

(5)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洋。纬度最高的是 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 洋。22.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10分)(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板块的名称。

A.;B.;C.;D.;E;.F..(2)七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板块。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 和。

(4)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缩小)。三 综合题

23.读下图,完成有关要求。(每空1分,共8分)(1)A的经度是,纬度是。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地,有阳光直射的是 地。按照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①属于 带,②属于 带。

(3)判断:③在④的 方向,②在④的 方向。24.比较不同的两种气候时,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着手。仔细观察下面两图,回答:(每空1分,共7分)

(1)相同点:AB的最热月都在 月左右,由此判断两地都在 半球。

(2)不同点:看AB两地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均温,判断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 ;看降水量的月份分配,降水全年分配比较

均匀的是 ;高温期与多雨期很不一致的是。由此可知,A为(气候类型),B为(气候类型)。

25.读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两洲是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三个洲是、、。

(2)按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大洲是 国家最多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大洲是 国家最多的地区。

26.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下图绘制的是北非和我国南方的建筑,仔细观察后,回答下面问题:(11分)

(1)图中两种建筑的屋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4分)

(2)北非的村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主要因为下面的哪个原因()A.当地气候寒冷,墙厚、窗小可以抵御严寒 B.当地强盗较多,墙厚、窗小比较安全

C.当地气候炎热,墙厚、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 D.当地土质疏松,墙厚、窗小可以使房屋

9.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计划 篇九

周次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类 型

光对鼠妇的影响

探究

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分组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分组

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

分组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演示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分组

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探究

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分组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探究

植物根尖的结构

演示

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

探究

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探究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演示

茎的输导功能

分组

花的结构

演示

叶片的结构及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分组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探究

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

探究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演示

植物呼吸的蒸腾作用

10.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十

学校:夏层铺镇学校 教师:田红冰

班级:七年级165、167班

时间:2017年9月

第一课《画画你我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依据国家美术课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阶段目标设置,让学生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在欣赏感受中体验绘画作品的造型语言,以趣启智、以情动人。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能体验肖像画如何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现人物肖像画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尝试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人物。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神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图画本、绘图铅笔、橡皮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能体验肖像画如何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现人物肖像画特征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导语引入:

1、出示一张肖像漫画: 他是谁?同学们都说画得像,能说出哪里像吗?

2、生答:描述特征

教师总结:五官、脸型、发型,总称为头部特征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貌特征,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引出课题,你、我、他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布置活动内容】

1、学画人物肖像画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2、人物的面部比例——三庭五眼。

举例说明:人脸的长:从发际线到眉弓、眉弓到鼻尖、鼻尖到下巴,三段等长人脸的宽:五眼的距离,学生观察、体验。

3、脸型的区别。

圆脸、方脸、三角脸、瓜子脸、鹅蛋脸等等。

4、神情的变化——喜 怒 哀 乐。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

(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5、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课后活动】

设计自己的肖像画,试着画画自己的家人的肖像。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临摹人物肖像作品一幅。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能体验肖像画如何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现人物肖像画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尝试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人物。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出示图片,明确肖像画的两大特征

1、头部特征(外貌特征):面部基本特征,如五官、脸型、发型

2、神情特征:喜怒哀乐神情,能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神情是通过五官来体现的,所以五官的刻画尤为重要,要仔细观察。

(二)出示两幅肖像画作品,观察比较:

1、画家宫六朝的《小女孩》的头部特征和神情特征

小组分析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头部特征:鹅蛋形的脸、大眼睛、小嘴巴、一对长辫子;

神情特征:凝视前方的眼神、鼓起的腮帮,紧闭的嘴唇,表现出小女孩倔强的个性。

2、分析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外貌和神情特征

小组分析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外貌神情特征:烈日下黝黑的皮肤、满面皱纹、流淌的汗水、浑浊的眼睛、干裂的嘴唇,粗糙的手端着一碗水。

画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贫苦、质朴、善良、勤劳

3、小结:对外貌和神情的刻画,能反映人的年龄、情感、身份、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三)画肖像画的方法:

1、抓特征:抓外貌、抓神情

2、写实手法:如实地表现人物外貌神情特征

3、夸张手法:抓住人物的外貌和神情的某些特征加以强调夸张,使人物的特征更加明显

4、可以采用不同的绘画形式:素描、速写、国画、版画等等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同龄人的肖像画作品欣赏

2、出示体育明星姚明照片,说说外貌和神情有什么特征?

a、仔细观察人物特征,回答

b、恰当地夸张强化面部特征,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

给姚明画一张肖像画,工具画法不限,可以夸张突出脸型、五官和神情特征。

1、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

2、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

【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课后活动】

优秀肖像画作品临摹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临摹优秀肖像画作品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卡通故事》

教材分析:

虽然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但它以亲近自然,可爱夸张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卡通正逐步成为青少年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卡通综合了漫画,连环画的一些特点,形成了他特有的表现手法,具有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一些卡通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有善恶、有美丑、有现实与想象、有历史与未来生动有趣,学习卡通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课知识内容丰富,包括了漫画、卡通画两方 面知识。通过对卡通作品的欣赏,来提高对卡通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认识,并尝试用卡通形式设计一个卡通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表现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

2、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设计卡通想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卡通片图片若干张动物人物表情场景图片等等

学具准备:铅笔 卡通图片 颜色 等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表现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讲故事】

1、欣赏卡通图例,让学生根据图中反映的情节编故事。

2、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3、启发学生思考,讲一件生活中有趣的事。

4、学生讲故事。媒体准备:卡通画挂图、卡通碟片、教材、绘制工具、展板等。

【看卡通谈卡通】

1、思考:除用语言叙述故事,还可以用什么手段表现故事情节。

2、结论:文字、影视、绘画等手段,其中影视、绘画中经常运用卡通的表现方法。

3、卡通的概念:卡通一词意为“活动的连环漫画”,动态画面为卡通片,静态画面为卡通画。

4、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片或卡通画,以及最喜欢的卡通形象,说出理由。

5、观看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片段。

6、思考:片中题材、表现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异同。

7、分析:两部作品都运用了夸张、拟人的手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大》以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正面、反面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惩恶扬善,弘扬真、善、美,绘制手法上借用国画工笔人物表现手法,线条流畅,疏密有致;《米》以生活中的小事为题材,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活泼,侧重幽默风趣的表现。

8、总结:卡通可以通过有趣的形象语言反映生活,抒发和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卡通与时代、民族、科技、经济、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播放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片段。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画卡通】

(一)分析卡通的表现特点

1、特殊符号

(1)欣赏图片,分析卡通画中表现事物各种状态所用的符号。声音:放射状短线 速度:短横线 奇怪:折线 发怒:冒火

(2)分组交流资料并讨论卡通常用的符号。

(3)学生上台演示,表现思索、哭泣、爆炸等。(4)总结:运用简洁的符号能使表现更生动。

2、人物表情

(1)学生表演生活中的一些表情(伤心而哭、开怀大笑、恼羞成怒、惊讶万分)。

(2)卡通形象的表情对比。

(3)总结:卡通画一般都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

3、人物服装

(1)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的服装特点。

(2)交流卡通画资料,讨论服装的类别,以及服装与人物身份的关系。

(3)总结:服装是卡通画中人物身份的标志。展示有特殊符号的卡通画挂图。学生利用展板演示。挂图展示各种表情的卡通形象。挂图展示穿不同服装的卡通形象。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1、教师示范画一个卡通形象,学生直观感受绘制步骤。

2、学生从符号、表情、服装等方面分析卡通形象的特点。教师利用展板示范。3. 设计“我的故事”中主要人物形象,用卡通手法表现,画出草图,并且“我的故事”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写出来,为下节课创作做准备。(对下节课课前准备作出安排)

【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课后活动】

优秀卡通画作品临摹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临摹优秀卡通画作品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故事延生,探讨创作】

1、回顾上节课讲故事的内容情节,小组同学抓住主要故事情节确定故事人物。

2、分小组确定人物形象的动作。

3、媒体准备:卡通画挂图、卡通书、教材等。

【画卡通】

(一)继续分析卡通画的表现特点

1、人物动作: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动作的特点。(卡通形象的动作表现一般采用夸张的手法。)

2、画面背景: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背景的特点。

3、语言表现:欣赏卡通画,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4、总结卡通画的表现特点 学生讨论分析卡通画的表现特点,并引导对构图的分析。展示有人物不同动作的卡通画; 展示有背景的卡通画; 展示有语言表现的卡通画;展示一幅卡通连环画;同一画面不同构图形式的比较。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展示一些优秀的卡通连环画,学生欣赏,了解一些卡通连环画表现的基本技巧。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进行卡通连环画创作,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作品展示】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课后活动】独自创作四小幅卡通连环画,写清故事情节。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学生用卡通形式表现生活中一个有趣的故事。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色彩》

教材分析:

本科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映,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

设计思路:以各种向日葵照片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映。教材选择了凡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日葵》,向学生介绍艺术家的生平和心路历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感情,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色调及色彩的对比关系,笔触技法等方面予以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理解画家通过色彩和笔触表达自己的情感等。采用观察、提问、交流等形式,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研究色彩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向日葵》作品,了解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良好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色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笔触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水粉颜料等工具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同学们,在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每天看到的景物大自然都赋予了其各自的颜色。比如:天空是蓝色的,树叶是绿色的等等,那么,向日葵是什么颜色的呢?(生答)揭示课题:《向日葵》

2、欣赏各种在生活中的向日葵图片

提问:①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是怎么样的?

②它本身代表了什么样的精神?

(生答)小结: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生长,生机勃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正因为向日葵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以它成为许多画家绘画的题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荷兰的画家——凡•高。

(简单介绍生平事迹)

2、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感受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谈感受)

师提示:可从色彩上和笔触上进行分析

讲解的过程中可根据生的回答可适当的色彩的有关知识,如对比色、邻近色、色调等。

总结: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发现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感受色调

欣赏两幅不同色调的《乌鸦群飞的麦田》让生思考在同一幅画,画面色调不同,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学生谈感受),师一边进行引导,一边给予评价。

2、感受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出示黄色在不同颜色的衬托下的图片)

(学生谈感受),师一边进行引导,一边给予评价

总结: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3、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对喜怒哀乐的理解与感受。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感受不同的笔触)。

1、出示不同笔触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师评价。

2、出示不同色调的《乌鸦群飞的麦田》,再次感受笔触带来的情感体验。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小活动: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色彩和笔触表达自己对下列词语的理解与感受。

①风和日丽

②狂风暴雨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学生自评和互评,从中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认识色彩,理解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运用色彩知识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感受自然界色彩和艺术表现表现之间的差异,了解色彩对比和笔触在作品中所起到的情感表现的作用,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大胆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表现。

3、首先让同学们欣赏多幅不同形态和颜色的食物图片。(多媒体展示不同食物图片)提问:观察图片中的颜色,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味道?

总结:颜色能够带来各种联想。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认识色彩(多媒体展示三原色,三间色)

1、三原色:红黄蓝。色彩最原始的颜色,任何颜色都不能调出三原色,三原色可以调出各种颜色。

2、间色:两种原色混合的颜色。橙绿紫。

3、提问:你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学生回答)

总结:颜色能够带来联想,不同性格的人对颜色也有特别的喜好。比如黄色,亚洲人喜欢黄色,黄色在古代是皇帝的专用颜色,代表的是权力和财富。但是欧洲人就不怎么喜欢黄色了,《圣经》记载,耶稣是被穿黄色衣服的犹大出卖的。再比如非洲的国旗(多媒体展示非洲部分国家国旗),用色上喜欢红色,绿色,红色。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体验色彩

1、小游戏:用色块表现季节

每个小组分发色块包,把表现季节颜色的色块贴到表格中。

2、展示作品。

3、总结色彩的冷暖色。偏向红橙色调的为暖色调,偏向蓝紫绿色调的为冷色调。

4、生活中的装饰。多媒体展示6幅书房照片,学生谈自己喜欢的风格及喜欢的原因。

总结:由于色调的不同,我们对书房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这说明色彩可以表达情感。色彩于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那么人们富于色彩有哪些象征意义呢?

红色:喜庆、吉祥、恐怖、危险„„

黄色:高贵、皇权、光明、财富、甜美„„

蓝色:冷、忧郁、凉爽、永恒、遥远、纯洁„„

橙色:快乐、健康、明朗、运动„„

绿色:春天、希望、新生、青春、和平„„ 白色:光明、纯洁、高尚„„

黑色:空无、毁灭、严肃、庄重„„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色彩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将春、夏、秋、冬四季节,用合适的颜色组织起来。谈谈你为什么这样组织画面?有何意义?

1、每组同学分别在自己的卡片上,用合适的色卡表现春、夏、秋、冬。

2、按照合适的位置,贴在相应的季节上。

【作品展示】

总结:色彩的冷暖色。偏向红橙色调的为暖色调,偏向蓝紫绿色调的为冷色调。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课后活动】

1、用画笔体验向日葵带给我的喜悦之情。花心 花盘,花瓣,花萼。

2、厚重的笔触、再体验,按照梵高的构图方法,画完的同学,贴在黑板上,分男生、女生。

六、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了解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2、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学生欣赏。

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

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欣赏感悟。

(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

提问:

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 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学生观察回答。欣赏感受。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注意画面内容与颜色间的关系。

学生发言。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学生设计作品。

2、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不同色彩调和的作品,欣赏。

2、说一说不同的色彩所表达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

3、找出艺术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4、想一想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3、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点。介绍自己的作品。

4、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3、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学生发言。

六、教后反思:

第四课《标志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标志的基础知识与制作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简明、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强集体意识,增强集体凝聚力。

教学重点:标志的分类、设计要求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在理解标志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简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教具准备: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绘图剪贴用品等。

学具准备:搜集各种标志图片,本校校徽,准备彩笔、铅笔、尺规、16开素描纸、彩色卡纸两张(对比色调的)、剪刀、胶水、双面胶等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出示校徽图片,以引导问答式点出标志的含义及特征。总结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学习的必要性,导入课题《设计标志》。

1、掌握标志的基础知识与制作方法;

2、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简明、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讲授新课:引导学生看大屏幕(演示课件)。

1、标志的种类(以提问与直观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

(1)从用途上分: ①非商业标志; ②商业标志; ③公共标志。

(2)从其表现手法上分:

(以连线方式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加强认识,使他们对标志设计产生浓厚兴趣)

①图形构成的标志(包括具象和抽象两种)

②文字构成的标志(包括汉字、字母、数字)

③综合型标志

(图形和文字组合)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2、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用四个字概括,即“简、准、奇、美”(分别以直观评析法引导,增强学生对标志的了解,为提高设计能力做铺垫)。

3、标志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演示制作过程)①选题; ②构思; ③构图; ④定稿; ⑤着色。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以绘画或者剪贴的方式制作:

1、设计一幅运动会上具有班级特色的标志。

2、为校园艺术节活动设计一个标志。

3、设色做到单纯醒目,使用调和色或对比色,一般不要超过三种以上色彩。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前台展示,选出代表作品指出优点及不足,给予合理建议。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知道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能。

2、为班级设计一个标志。

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些标志可以看出,每个标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标志是具有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标志的构成形式教师结合课件讲解。

1、颜色构成的标志。我国在生产和交通安全的颜色标志为红(静止、停的意思)、黄(警告、注意的意思)、蓝(指令、遵守的意思)、绿(安全通行的意思)、如铁路用黄和黑标明注意、警告、危险的安全标志,用红和白作为公路交通标志,用红、黄、绿灯指挥车辆行驶的标志等。

2、文字构成的标志。如可口可乐标志、第一汽车制造厂标志等等。

3、图形构成的标志。如奥运五环标志,党徽标志、农业银行标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标志等等。

4、文字和图形相结合构成的标志。例如:运用中国古钱和“中”字构成的中国银行标志、中国铁路的“工人”标志、中国工商银行标志、吉林电视台标志等等。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标志的构思与创意。

结合课件欣赏中外优秀标志作品的构思与创意。如奥运会标志、北京奥申委会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等。

1、奥运五环标志。它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5个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是黄、绿环。整个造形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奥林匹克标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所有国家和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主题。同时也象征着五大洲的人民团结起来,为创造光明的世界而努力。

2、北京奥申委会徽。该标志图运用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象形,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五星,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整体形象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以此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3、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以设计“禁止吸烟”标志为例,讲解标志的制作过程。

1、选题。确定标志设计的题目,为班级设计标志。

2、构思。怎样突出标志设计的特征,用什么手法来表现。

3、构图。可多画几幅草图,反复思考,寻找简练、概括的形象,明确地表达信息;也可采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4、定稿。选择最理想的设计定稿。

5、着色。设色单纯、醍目,或用对比色彩。一般只用一两种颜色,防止杂乱影响效果。

6、学生完成设计,教师行间知道。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怎样将语言概括地用符号来表现,怎样表达得明确,又有独特的形象。发现有独特设计的作业 可以展示给大家,以便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启发。

2、课堂小结:展示设计较好的作业,巩固标志设计的特征及表现手法的知识内容。可让学生以谈设计的构思过程来说明。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稳定课堂气氛,检查用具及搜集的标志图片。(1分钟)

2、同学们,在当今信息时代,由于科技、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标志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谁能告诉大家,你在什么样的场合见到过什么样的标志?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学生答略)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标志设计。(2分钟)

3、校园的秋天──设计标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欣赏教材的图片及学生收集的典型图片。

2、欣赏多媒体课件,本课知识结构:

(1)标志的起源:原始部落的图腾—Totem

(2)标志的意义、用途。(做游戏)

(3)标志的艺术特征:准确、概括、独特、美观。

(4)标志的设计要素:图形、文字、图文、数字、抽象

(5)设计标志的方法、步骤:a.选题明确b.构思新颖c.表现生动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自选主题,设计一个标志设计方案。如:可为学校运动会、音乐会、朗诵会、书画比赛、艺术节、知识竞赛或为本班特色的主题班会设计一个标志。(13分钟)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设计练习,听音乐,教师巡视辅导并演示。辅导要点:

1、思维方法,大胆想像创新。“我就是设计师”。

2、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动的表现方式。

3、及时表扬、展示好的构思,使学生之间沟通信息,互相启发。(20分钟)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课堂小节及教学反馈:用投影仪展示典型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自评互评,用游戏的方式分小组评比,表扬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鼓励全体同学克服不足,努力进步,并由个别同学谈谈学习本课的体会和受到什么启发。教师归纳。布置下节课用具。(9分钟)

六、课后反思:

第五课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国民间美术的简介和欣赏,了解一些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民间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如意吉祥的图案。能够用语言来描述民间美术作品图案纹样、色彩的特点等。

2、采用比较法,找出民间美术和别的艺术形式的异同。

3、通过学习,对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或色彩产生兴趣,并收集民间美术相关的图案。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美术中“谐音”、“寓意”、“象征”独特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区别。

课前准备:从Internet上找到民间美术相关的图片,尽量收集到当地的工艺美术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我们看到这张年画,有一个小朋友坐在一条大鲤鱼上,旁边还有盛开的莲花,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3、劳动人民是很聪明的,他们画这些我们常见的事物是有一定含义的。他们往往会用一种谐音的方法来表示吉祥的意思。

4、“莲”和 “连”是同音字,“鱼”和“余”是同音字,合起来就是“连年有余”的意思了。聪明的古人想出了用谐音的方法来画,也很好看。大家再想想,你家里在新年贴的“福”字又代表了什么呢?

5、“象征”是说由这一个事物来让人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表现方法。如红色象征喜庆、喜鹊象征吉祥、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6、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呀!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民间美术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介绍民间美术种类

1、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以后随着年画发展,它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着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 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着名的年画产地。

2、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动人民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包括风筝、泥玩具、布玩具、活动玩具,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培养和传承民风民俗的教具。

3、刺绣主要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及钱包、香包等布制品。民间刺绣厂一间制作底样,造型质朴、大方,色彩上采用原色对比,平面色块的运用使色彩过渡跳跃感,先得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4、剪纸是人门十分熟悉的、用于装饰、烘托节日气氛的一种民间艺术,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学生找一找民间美术的特点,民间美术重要的艺术特征和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2、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1)民间美术的特点——民俗文化形象的载体;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风格上既有传统又有变异,强烈体现民族性和地方性;就地取材,因材施艺。

(2)民间美术重要的艺术特征——寓意性、象征性。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家具衣物装饰等常用到吉祥图案,如运用较多的有谐音,两个狮子和如意代表事事如意,“喜”字代表人生中所有的吉祥与快乐,“囍”又称双喜,更多用于婚嫁场合,表达婚姻吉祥如意之意。

(3)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必须符合民俗观念、民俗传说和民俗活动的要求。有些内容已成为固定模式,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民俗吉祥图案。如《连年有余》、《松鹤延年》、《喜上眉梢》等等。

3、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师生共同学习研究,探讨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2、教师展示不同民俗的艺术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1)民间美术有着十分浓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头脑中要常常记住三个要素,那就是:谐音、寓意、象征。

(2)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主要民间美术种类以外,我们知道的还有脸谱,编织,皮影等等,同学们课下了解。

20(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何感想?请你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图案?

(4)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每一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

(5)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学生课后亲自尝试制作一下,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品,或者搜集民间美术相关的图案。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播放视频展示过年的喜庆活动。

2、提问:春节期间人们是进行哪些活动表现喜庆吉祥的气氛?

3、观看视频,独立思考问题,倾听体验民间艺术,导入剪纸课题。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剪纸的表现手法

多媒体出示剪纸图片,出示问题(剪纸艺术的寓意、内容)。

2、归纳提炼,学生欣赏(审美),并回答问题。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认识讲解纹样。

2、选择适当的形状来装饰喜鹊。

(1)倾听理解学习,交流合作完成。

(2)让学生明确不同纹样的灵活运用,追求美感.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制作方法

1、出示剪纸三步骤展示图(画、刻、剪)

2、视频讲解剪法与刻法,观察思考学习学会剪纸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创作(分工合作)。

(1)教师出示活动要求,明确任务。巡回指导。

(2)学生动手合作,体验剪纸艺术。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合作交流

1、上讲台展示作品。

2、投票、点评 激励并反馈。

3、拓展

(1)剪纸镂空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

(2)剪纸姑娘舞蹈视频欣赏。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出示北京申奥标志,讨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什么图形。为什么申奥的标志要选择中国结,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展示用中国结装饰的生活物品,如扇子、手机、筷子、车饰等,还有身上穿的民族服饰上的结饰,如盘扣、腰带等,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中国气息,是我们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师生互动,用最快的速度打一个结。

2、观察比较师生打出的不同结形,有活结、死结、蝴蝶结等不同结形,哪一种更美观,哪一种更实用。

3、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具有美好意义的。远古先祖在文字发明之前“结绳记事”、“以绳德厚”;有文字之后,“结”与“吉”同音,它承载着我们对亲友真挚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平结的编结法)

1、平结是一种古老、实用的结形,有高低相等、不相上下之意,又有平稳安定之意,用途广,常用来做手链、项链、门窗等物品。

2、示范,老师带着学生编几个来回。

(1)固定中间的两根主绳;

(2)在需编结处穿上副绳,并打一结固定使主绳,左右各有一根副根。

(3)右绳与左绳相交后从后面绕过主绳,压住左绳穿出。

(4)右绳绕在主绳上,并压住主绳;

(5)左绳与右绳相交,从后面绕过主绳,再从主绳与右绳形成的圈中穿出;

(6)拉紧,继续下一轮编结。

3、编完之后,剪断余线。用打火机烧副绳尾部,趁热抹在主绳上固定。

4、装饰玉珠、木珠、铜钱、瓷珠等饰物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学生制作)

1、选择自己喜爱的色绳及饰物。

2、构思怎样编,在什么位置装饰什么样的饰物,怎样穿插、固定。可以画几个草图,做到心中有数。

3、编制完成,教师指导并及时解决问题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学生互评、师评。

2、出示用平结编成的动物图案、蜻蜓结、表链、发夹、小型壁挂或背包,引发学生继续尝试、创造的兴趣。

3、布置下节课的课前准备

六、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学生展示自己上节课编好的平结饰物,交流编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2、平结是一种实用常见的基本结形,还有一种结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出示小饰物,介绍盘长结。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盘长结的编法

盘长结的结形曲线,有如盘肠而得名。据北京雍和宫的法物说明册记载;佛门有八宝.即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和盘长八件宝物,又称“八吉祥”。盘长为八宝中的第八品,有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说,象征贯通天地万物的本质,能够达到心物合一、无始无终和永恒不灭的境界。它虽是八宝之末,却代表佛门八宝的全体。所以盘长结是一种具有非常美好的祝愿和祈福的结形。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示范,带着学生一步步编结。

(1)按照书上或教师提供的线路图穿插走线,注意在色绳转折穿插处要多用珠钉固定,防止走形。

(2)线路走完后再检查一次,确认无错误。

(3)俗话说“三分编,七分抽”,抽结形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直接关系到结编得成败与否。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示范一个错误的抽法,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结形不能着急乱扯。

2、用镊子从色绳的一头向另一头逐渐抽拉,循序撤掉珠钉,直至结形抽紧收平。

(1)打结固定。(2)装饰饰物。(3)做穗子。

(4)学生再默画一个盘长结的线路图,并记牢。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盘长结是代表吉祥、美好的福件,它的连绵不断的结形对宗教、民间艺术甚至现代标志设计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出示几个范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含义。

2、盘长结是一种美好、吉祥的基本结,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演示出很多变化结。鼓励学生尝试编出或在课外了解更多的结形。

总结:今天我们只是学了中国结的几种常见结形,实际上结的形式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结,它已扩展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结的运用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让我们用充满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手及敏锐的眼共同创造出更辉煌的中国结文化。

六、课后反思:

第六课

《让图表说话》

教材分析:

本课《让图表说话》涉及设计·运用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的实施以及图表知识的学习运用,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让图表说话》图表广泛应用于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等许多方面,因此本课《让图表说话》教学力求体现学科内、学科问的综合效应,使学生了解美术与社会生活、科学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增长。

教学目标:

1、明确图表的不同功能,掌握图表设计、美化的基本要领。

2、能够有目的的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通过图表明确地反映出来。

3、能够在有序的操作训练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图表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图表的个性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学生在班级范围内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调查,要求收集相关信息,并得出简单结论。该活动为图表设计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活动一:假如现在有一位同学要到你家去玩,但不知道怎么走,怎样帮助这位同学正确地找到你家呢?两种方法:可以跟他讲述如何走,也可以直接给他画一张路线图,你们想想哪种方法会更好?很明显,后一种方法更加直观和清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让图表说话。

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在班级范围内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相关信息的收集,那么首先让我们看看,通过大家的努力都得到了一些什么样的结论,有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肯定学生取得的成果,学生用文字表述或用表格整理的调查结果,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并形成传达信息的效果对比。

(一)图表的多种形式

从上面这组同学的作业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学都是运用表格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和整理的,除用表格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调查内容的特点,选择更合适的格式形式来表达,如数学课中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图片展示)

活动二:能否用更丰富的图表形式重新整理调查的信息,使调查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显,并为运用形象生动的图形做铺垫。

活动后展示几组有代表性的小组作业。

(二)图表的丰富表现

1、具象图形运用。通过运用不同表现方法对内容进行整理,我们不难发现,恰当的表现方法能使内容更具逻辑性,使图表所表达的内容间的对比与变化更加一目了然,那么怎样能使图表更形象、生动而又有趣呢?我们先来欣赏几个范例。(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例,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具象图形在图表中的表现运用,能加强图表的表现力,使之更加形象生动。

2、抽象图形运用。除利用具象图形外,也可用点、线、面、体表现数据的对比关系与变化趋势。

3、色彩运用。丰富的图表设计除选择恰当的图形表达外,色彩的搭配也很重要。

4、相关文字、数字的标注。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作业:学生进行图表设计。教师辅导。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活动三:学生利用绘画、剪贴等方法进行图表设计,使图表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并有创意。

作业展评,自评与互评。

总结: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图表,图表的运用,让我们以更直观的形式去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信息,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是,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并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六、课后反思:

第七课《书法的点画之美》

教学目标:

1、能够明确、形象地描述不同书体的特征;

2、能够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能够按照所学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教学重点:认识不同书体你的点画特征。

教学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欣赏篆、隶、楷、草名家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初步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相应的书体。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作品中的粗细、长短、浓淡、快慢等变化,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3、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欣赏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峄山碑》为秦始皇东巡刻石之一,由李斯所书,此碑后毁,由后人临写,重刻,现存于西安碑林。

以“铁线”“玉箸”等比喻,帮助学生分析小篆匀细而挺拔、简洁而圆润的线条特点。以“禁”“及”两字解释“藏头”“护尾”“向下垂引”“转笔”等术语。

2、《曹全碑》是东汉时期的碑刻,明万历初在山西合阳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引导学生分析并初步领会《曹全碑》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小组讨论:按照教材将“定”、“史”两字的转折提按处标示出来。

2、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对临“定”、“史”两字,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小组选学生代表展示本组所标示的转折提按标示,学生交流评价。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讨论临写的体会。说说自己在临写时是否注意了转折、连断、快慢、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2、教师选学生优秀临写作业,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小结学生的临写活动。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学生临摹,完成作业,全班讲评。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故事导入:

王羲之学习书法的故事

2、《王羲之兰亭序》内容简介:王羲之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公元353年,即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一群文人雅士会于绍兴兰亭,饮酒赋诗中趁兴写下《兰亭序》。全序二十八行,共324字。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视《兰亭序》为至宝,命人摹临了许多副本分赐给近臣,最后成了他的殉葬品。较好的摹本有唐冯素双钩摹本,叫《神龙本兰亭》。因为钩摹较能保持真实面目。其他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则多少掺杂了各人自己的笔墨。与原迹精神难免有差异。

3、《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与朋友聚会时。流觞曲水,怏然自足之情怀。

4、就布局来说,《兰亭序》采取纵有行,横无列式,其字与字,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相配,错落有致,而点画皆映带而生,气脉顺畅。结构变化微妙,如楷书者而不呆板,似草书者亦不狂怪,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用笔十分精到,讲究提按分明,收起得当,可谓“得其自然而兼其众美”。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碑帖赏析

《自叙帖》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代表作。该贴的特点:笔势新奇迭出、不拘定则,线条如龙蛇飞动,点画如骤雨旋风。

2、展示《怀素自叙帖》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临写体验、交流。

2、分别用楷书、隶书、小篆、草书四种书体临写教材中“不及”两字,强调呈现四种书体笔画的各自特点。

3、小组之间交流、探讨四种书体如何通过提按、快慢、断连、行止、藏露等用笔方法来表现出线条的不同形态和质感。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教学拓展(线条之美、书画同源)设问:“书画同源”的含义是什么?

2、中国画中的线条与中国书法的线条是信息相通的,它们都是通过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来书写各种粗细、长短、质感、力度不同的线条来传神达意,来表现 各自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造型。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欣赏教师收集的吴昌硕中国画作品,感受中国画线条与中国书法线条的同根同源。

六、课后反思:

第八课《中国美术作品概述

(一)》

教学目标:

1、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惑。

2、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方法。

3、让学生从感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埋解从而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秦始皇兵马桶、霍去病墓前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复习前课所学——展示作品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内容。

2、课前思考——展示本节课所赏析的作品让学生思考分析其显示的精神生活世界以及体现的艺术审美特质。

3、总结学生所答概述本节课所鉴赏的作品的特点和历史演变。独立思考问题并回答。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畅所欲言、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2、中国原始雕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先民们在制作石器过程中融会进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其中“石之美者”的玉石更成为人们雕刻的主要材料。更引人注目的是陶塑艺术。陶器的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人们在陶器制作中创造出无数精美的艺术品。夏代晚期和商周青铜成为雕刻艺术的主流中原地区的各种礼器以及四川等地的青铜立体雕塑都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秦汉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出现的第一高峰期秦始皇兵马俑、西汉的霍去病墓前石刻以及两汉的陶俑艺术并称为“秦汉雕塑之三绝”它们共同奠定了 秦汉雕塑在中国和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布佛教造像渐渐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流。隋唐尤其是盛唐时期中国雕塑艺术达到了历史的颠峰。唐代佛教造像将宗教的神秘庄严与世俗的审美标准完美地统一起来菩萨像的塑造姿态优雅富有人情味。宋代的雕塑的题材更接近于民间的日常生活。元、明、清中国雕塑进一步衰落但民间的充满生活情趣的雕刻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佛教造像的传入和历史发展:

(1)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佛教神像的塑造大大促进了雕塑对人物的刻画为隋唐时代雕塑达到全盛奠定了基础。佛教起源于印度两汉之间传入中国。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带有明显的外来文化特征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人们将自己对佛教的理解以及传统的雕塑技艺越来越多地融入作品使佛教造像日益中国化。

(2)隋唐:隋代是一个过渡时期它的雕塑先继承南北朝时代北齐、北周的艺术风格。但渐渐地在石窟造像的人物造型上将南北朝时期的细腰秀颈、瘦臂纤手的文弱形象变得体魄雄健面部表情刻画细腻精致、技法圆润洗练隋代的金铜佛像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造型准确、衣饰华美空间关系的处理井然有序开创了唐代雕塑风格的先河。唐代的佛教造像数量庞大现存的遗迹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山西天龙山石窟、陕西彬县大佛寺、河北响堂山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山东云门山石窟、四川广元千佛崖、乐山摩崖石刻、云南剑川石窟等石窟和摩崖石刻都不乏杰出的作品。其中规模最大、艺术特点最明显者首推敦煌。唐代开凿的窟龛占全部敦煌石窟的半数。这些石窟中的佛教人物庄严而亲切、在焕发着理想世界圣光的同时又洋溢着现实人间的气息。唐代雕塑也是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完美结合既雄伟强壮、气魄宏大又柔丽流畅、细腻深沉佛的庄严、菩萨的妩媚、弟子的虔诚和力士金刚的勇猛均表现得淋漓尽致。雕塑技法完全成熟无论是雕还是塑均能运用自如立体造型与平面绘画的结合也天衣无缝。唐代雕塑的杰出成就还表现在唐三彩上。这种小型的、用于随葬的陶塑明器是一种低温烧制而成的陶器以黄、绿、褐、青、白等色彩为主明亮而华丽。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女俑、乐舞俑、文吏俑、武士俑镇墓俑、胡人俑等动物则有骏马、骆驼以及想象中的镇墓兽等等题材十分丰富表现了唐代社会的众生像。唐三彩女俑丰腴、肥胖、脸面饱满、樱桃小口的造型以及女子骑马出行的形象反映了唐代追求健康美的艺术标准众多的胡人俑以及沙漠中行进骆驼和马则是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

(3)宋元明清:宋朝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城市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代表着这一新阶层的审美观念随之成为一种社会潮流使得艺术家的创作发生了变化民间工艺雕刻艺术如泥、面、糖等彩塑石、玉、牙、骨、竹等雕刻以及金工、陶雕和漆雕等技艺得到大力弘扬。佛教造像的神圣性和理想性减弱而世俗性、现实性则大为增强。雕塑艺术失去了汉唐以来的雄浑大气技巧上趋于程式化。宋代佛教造像更加接近生活富有人情味。如著名的太原晋祠圣母殿宫女像苏州洞庭东山紫金庵罗汉塑像等都有这种特色。元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成为佛教艺术的主要题材。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支系之一俗称“喇嘛教”主要在西藏地区形成和发展。藏传佛教艺术既继承了西藏本土的传统技法又受到中原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地艺术风格的影响。在佛像铸造中注重镶嵌工艺、鎏金工艺和透雕工艺的运用表现出强烈的装饰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虽然存在着缺乏个性的程式化倾向但形体的外在表现力却十分强烈。宋元明清时期尽管雕塑艺术走下坡路但在工艺雕刻领域却取得了新的成就无论是作品的精美还是种类的繁多都超过前代。而在世俗题材的雕塑艺术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气象开始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主流。

3、学生欣赏,学生评述。

4、学习观察雕塑作品、石窟作品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感受。

5、感受摄影雕塑、石窟的魅力。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上述在赏析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2、交流、提高。

3、由于学生查阅过资料应该可以回答出一部分问题不完整或需要强调的部分教师应注意重点解析。在回答问题之前可以小组综合讨论拿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回答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提出意见或不同看法。

4、学生评述。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合作训练。

2、总评讲解学生提出的疑难要求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每一细节分析作品产生的历史依据和演变过程。本节课主要赏析了我国古代雕塑、石窟的代表性作品,通过赏析的方式了解了各类作品所体现的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审美特质并通过自我归纳总结的方式来定义中国古代雕塑各时期的不同及特点也让同学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程度。

3、倾听理解学习,交流、合作完成。

五、巩固提高

1、内容:结合具体图例概述我国古代雕塑、石窟的代表性作品。

2、要求:

(1)结合具体作品进行阐述。

(2)结合作品产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

(3)概述各个作品的产生过程和历史因素。搜集、整理能力训练。

上一篇:幼儿心理健康指导策略下一篇:滴答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