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图通信原理

2024-10-21

知识点图通信原理(通用9篇)

1.知识点图通信原理 篇一

《通信原理II》(2学分)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0190

二、课程名称:通信原理II 32学时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s, Part-2

三、先修课程:通信原理I

四、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

五、课程教学目的 《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课。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各种现代通信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

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信息论的基本概念、信源特性及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2.信道模型、信道容量、信道复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4.扩频及多址通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信源及信源编码 8学时

掌握信源的描述、信息熵、互信息、信源剩余度等概念; 掌握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无失真离散信源编码;

掌握率失真函数及限失真信源编码中的预测编码及变换编码的基本原理; 了解矢量量化的基本原理。2.信道及信道容量 6学时

掌握信道模型(连续信道模型、离散信道模型)的概念; 掌握多径衰落的概念;了解抗衰落的一般措施; 掌握信道容量的分析方法;

了解信道正交复用的一般原理。3.信道编码 8学时

掌握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纠错检错、汉明距,前向纠错/ARQ的概念; 掌握线性分组码,循环码、CRC的基本原理; 掌握卷积码的编码和Viterbi译码; 掌握分组交织;

了解编码的加长与缩短,了解BCH码和RS码的基本思想,软判决译码的思想;了解自由距的概念;了解级联码、LDPC、Turbo码的基本思想;了解TCM/BICM的概念。

4.扩频通信及多址通信 6学时 掌握沃尔什码及其性质;

掌握m序列的产生及其性质,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

掌握正交码及PN码的基本应用:扩频通信、DS-CDMA、扰码; 了解Gold码、Kasami码、伪码同步、RAKE接收的分析、FHSS。期中考试 2学时 机动 2学时

八、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信源编码的相关概念;

(2)线性分组码及卷积码的基本原理。(3)信道模型、信道容量

(4)扩频和多址通信的基本原理。难点:多径信道模型、Viterbi译码。

九、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通信原理》合订本,周炯槃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参考书目:

[1]《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 [2]《通信原理》,樊昌信等,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第5版

[3]《Digital and Analog Communication Systems》L.W.Couch,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1999第5版

[4]《Digital Modulation and Coding》Stephen G.Wilson,电子工业出版社影印版,1998年

[5]《Digital Communications》Jhon G.Proakis,电子工业出版社影印版,2001年第4版

《通信原理II》知识点

1.信源及信源编码 8学时

(1)信源的统计描述

(2)信息熵、联合熵、条件熵、信源冗余度(3)互信息

(4)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等长、变长)、Huffman编码;(5)率失真函数、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6)预测编码

(7)定性了解变换编码的基本原理;(8)定性了解矢量量化的基本原理。2.信道及信道容量 6学时

(1)连续信道模型、离散信道模型;(2)恒参信道:无失真条件

(3)随参信道:多径衰落,平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相干带宽、时延扩展、相干时间、Doppler扩展

(4)分集接收的基本原理;

(5)信道容量:定义、离散信道的容量、连续信道的容量,编码定理的含义;(6)信道正交复用的一般原理。3.信道编码 8学时

(1)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纠错检错、汉明距,前向纠错/ARQ的概念;

(2)线性分组码:生成矩阵、监督矩阵、系统码、最小码距、系统码的编码、伴随式及译码、汉明码

(3)循环码:码多项式、生成多项式、系统循环码的编码原理、循环码的生成矩阵、循环码的伴随式及译码(4)定性了解码的加长与缩短(5)CRC原理;

(6)定性了解BCH码及RS码;

(7)卷积码:编码器结构、生成多项式、图示法(状态转移图、树图、格图)(8)硬判决Viterbi译码,定性了解软判决译码;(9)定性了解自由距

(10)分组交织及其对抗突发错误的原理;

(11)简单了解级联码、LDPC、Turbo码、TCM、BICM的概念。4.扩频通信及多址通信 6学时(1)沃尔什码及其性质;(2)PN码的概念

(3)m序列的产生及其性质,m序列的特征多项式及其性质,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

(4)定性了解Gold码、Kasami码、m序列的截段码(5)定性了解PN码的同步(6)正交码及正交CDMA(7)PN码及扩频通信、DS-CDMA、Rake接收原理(8)扰码;

2.思维导图学习的原理介绍 篇二

这个“中心——四周”的结构图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蕴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是人类20世纪思维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时至今日,全世界仍然有无数专家学者在日夜不停地对它做深入的研究。现在,它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巨型跨国公司培训、研发、决策的必备工具:

从微软美国总部派遣到中国来的培训师,全部用它来对微软中国的中高层人员进行培训;

在波音公司,有一份工程师培训手册被压缩成一幅25英尺长的“中心——四周”结构图,可以让一百多名高级工程师在几个星期内掌握以前需要几年才能学习到的东西。

在全球最大的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有一套流程,可以让一群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解决世界各国政府、跨国企业高层管理者们遇到的各种难题。在这套流程中,必然会有的步骤就是:众多毕业生们聚在一起开会,画出一幅完整清楚的“中心——四周”结构图(麦肯锡的这种方法如何在我们的学习中加以应用,我们还会在后面的章节做详细的介绍)。

看到这里,相信所有的人都很想知道,它到底蕴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力量?

1.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模式

我们两个耳朵中间的脑袋里的神经细胞像一只超级章鱼,或者像一个科幻世界里长着奇怪触角的怪物,更重要的是,它看起来很像我们前面画的“中心——四周”结构图——从一个中心点向四面八方延伸。

我们的大脑中有大约一万亿个这样的神经细胞,细胞之间通过长长的触须互相连接,当我们思考的时候,微弱的生物电流就在这样的神经细胞中穿来穿去。这些微弱的电流,以及它所伴随的一些微妙的化学反应,携带着我们大脑里存储的各种信息,通过触须不断交流、归纳、联想、整理,最终完成一次次的思考过程。

既然我们的脑神经细胞都长成这个样子,我们的思考和学习都要按照“中心——四周”模式来进行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或者说,我们大脑天生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当然得按照“中心——四周”模式来学习和思考。没办法,谁叫我们是地球人呢?

不过,等你看了下面的内容之后,说不定也会产生一种跟我一样的猜想:就算找来一个外星人,恐怕它也得按照“中心——四周”模式来想问题。

2.什么决定了我们学习的基本模式?

我们从两个耳朵中间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吧。你一定见过伸向蓝天的大树,从主干到枝干,再到一根根树枝,正是“中心——四周”模式的最佳体现。而一片片树叶,看看它的脉络,不也正是按照“中心——四周”清晰布局的吗?这跟我们的神经细胞的结构何其相似!这一切到底是谁的安排呢?

如果我们把观察尺度变得更小,小到组成世界的基本颗粒——原子,它的内部结构你也一定在书上看见过。但现在我们把它和“中心——四周”结构图对比起来看,你会发现,原来世界的基本粒子,它的内部结构,也符合“中心——四周”模型。

我们再把头抬向天空,仰望浩瀚的宇宙: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正好符合“中心——二级关键词——三级关键词”的结构。而我们整个太阳系,也不过是银河系的一个“二级关键词”,围绕银河的中心以每秒220公里的速度运动,大约每2.5亿年转一圈。即便是像银河这样的庞然大物,也毕恭毕敬地按照“中心——四周”模式,携带着大约两千亿亿亿亿吨的物质,在虚无的宇宙空间里日夜不停地旋转。而我们的整个宇宙,按照大爆炸理论的解释,也是从一个点开始,向四周炸开,通过大约300亿年的扩散,才形成了今天的样子。

从最基本的原子,到最广阔的宇宙,“中心——四周”模式都建立了它的统治。这一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迄今为止还无法解释。不过这不是本书关心的问题,我们只需要知道这样两个事实就够了:

第一,我们的世界是按照“中心——四周”模式运转的;

第二,我们的大脑也是按照这个模式思考的。

所以,用大脑观察世界会产生什么结果?

当然也是“中心——四周”结构!

我们今天学习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自然地理),无非都是人们用大脑去认识世界的结果,它们的结构,也无一不是按照这个模式来组织的:

它们都是由众多知识点构成。这些知识点之间互相联系,按照“中心——四周”模式,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整体。

每一门科目,经过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发展,都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知识结构体系。我们的教材在编排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体系来的,每一册每一章每一节都是很有讲究的,互相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明白这些内在的联系,就不可能把这门知识学好。

所以,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当然也要按照“中心——四周”的模式来学习!

有人会说文科和理科的学习方法是非常不同的,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学习文科的基本模式。

3.三维景观图的制作原理及其应用 篇三

三维景观图的制作原理及其应用

随着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的.高速发展,一批新型测绘产品产生了.其中,三维景观图就是一种数字摄影测量新产品.本文首先阐述了三维景观图的制作原理,并以OpenGL为平台,简述了景观图的实际制作过程;第二阐述了三维景观图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井分析了它的发展前景.

作 者:左琛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刊 名:科协论坛(下半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ASSOCIATION FORUM年,卷(期):“”(8)分类号:P2关键词:DEM DOM 三维景观图 OpenGL

4.知识点图通信原理 篇四

123456DDRc10VCC2Cc0.01uFRa10VCC1CC3470uFC1VEE11uF1R12M362OP074AR18R610KR8100KC55nFVCC1VCC2C8CC1470uFJ1C321POWERCC2470uFVCCGNDVEEJ2Ca0.01uF123INPUTv1GNDv275nFR1351KVCC2AR3CAR526318OP07voGNDJ312OUTPUTVCC1R447KC32R34.7K30nF31C477AR46C78OP0731uFR1011M8OP0726R112.2KCb0.01uF4Rb10VEE1Rd10VEE2CC4470uFCd0.01uFVEE1VEE230nFR547KVCC15nF4VEE2C6R122.2K7AR22C231uF1R22M8OP07610K91K20KB4TAPR7R91Rp1TOPBOT3247VEE1BATitleASizeBDate:File:12345NumberRevision8-Jun-2007 K:小信号放大器lab12-ryd.ddbSheet of Drawn By:6 器件封装(footprint):

电阻R:AXIAL0.4 普通电容C:RAD0.2 运放OP07:DIP8 电解电容:RB.2/.4 三脚插座CON3:MT6CON3V 滑动变阻器Rp:VR5

原理图(*.Sch)中需要的器件库文件:Miscellaneous Devices.lib

5.知识点图通信原理 篇五

一、实习目的《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是我国高等学校测绘类本科专业所学的第一门专业技术课程,而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将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作一次系统的实践,以图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拓宽测量理论知识。

二、实习基本要求

本实习要求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检验和校正的方法;掌握测绘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作业能力;学习和掌握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和数字测图技术,了解数字测图的发展现状,掌握地形图测绘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学习和掌握数字测图软件的应用。

三、实习方式

实习地点原则上安排在校区内进行。实习方式按小组进行,每小组由四~五人组成。各小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习的各项任务。

四、实习内容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内容总体上分为两大部分:普通测量部分和数字测图部分。普通测量

1)任务:每组完成两幅标准图幅1:1000地形图测绘。

2)每组使用的仪器和工具:水准仪一套,经纬仪一套,平板仪一套,水准尺两根,花杆两根,皮尺一把,钢尺一把,半圆仪一个,文具若干(自备),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本和钢尺导线测量记录本(自备),图纸2张(自备)。

3)时间:3.5周。

4)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采用DS3水准仪,以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平面控制:采用DJ6经纬仪测角、钢尺量距,以图根导线要求施测;地形图测绘:采用经纬仪、半圆仪、皮尺和小平板仪,利用极坐标法施测

碎部点。数字测图

1)任务:每组完成一幅标准图幅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

2)使用的仪器和工具:全站仪一套,记录本和文具若干(自备)。

3)时间:1.5周。

4)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要求同普通测量;

地形图测绘:采用草图法采集野外碎部点数据并记录,利用数字成图软件

室内成图。

五、实习顺序

实习动员→仪器设备领取与准备→仪器的检验与校正→测区踏勘选点→控制测量→内业计算→碎步测量→室内成图与整饰→成果整理→实习总结。

六、实习应提交的成果每组提交野外记录一套; 每组提交控制测量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说明书一套; 每组提交地形图二幅、数字地形图文件一份; 每人提交技术总结报告一份。

七、作息时间

参照学校作息时间,各组可据工作需要作适当调整。

八、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考核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各组及各位同学所提交的实习成果的质量、实习期间的表现、实习考查成绩、实习纪律、仪器完好状况等综合评分,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制评定成绩。

九、实习注意事项使用仪器注意事项:领到仪器后,应清点仪器和附件数量,查看仪器性

能。实习中要做到“人不离仪,连接牢固,轻手轻脚,安全搬站”。注意人身安全与仪器安全。如有情况,必须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并写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实习中,非特殊情况,不得请假;病假应有医生证明;无故缺席者,作

旷课论;请假满实习时间的三分之一者,实习无成绩。数字成图原则上在院机房进行,但可使用自备的计算机与软件。在机房

完成时,要服从机房的有关规定。

6.通信原理实验二 篇六

数字锁相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锁相环的基本概念

2、熟悉数字锁相环与模拟锁相环的指标

3、掌握全数字锁相环的设计

二 实验仪器

1、JH5001 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 2、20MHz 双踪示波器

3、函数信号发生器

三 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

数字锁相环的结构如图2.2.1 所示,其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参考时钟、多模分频器(一般为三种模式:超前分频、正常分频、滞后分频)、相位比较(双路相位比较)、高倍时钟振荡器(一般为参考时钟的整数倍,此倍数大于20)等。数字锁相环均在FPGA 内部实现,其工作过程如图2.2.2 所示。

在图2.2.1,采样器1、2 构成一个数字鉴相器,时钟信号E、F 对D 信号进行采样,如果采样值为01,则数字锁相环不进行调整(÷64);如果采样值为00,则下一个分频系数为(1/63);如果采样值为11,则下一分频系数为(÷65)。数字锁相环调整的最终结果使本地分频时钟锁在输入的信道时钟上。

在图2.2.2 中也给出了数字锁相环的基本锁相过程与数字锁相环的基本特征。在锁相环开始工作之前的T1 时该,图2.2.2 中D 点的时钟与输入参考时钟C 没有确定的相关系,鉴相输出为00,则下一时刻分频器为÷63 模式,这样使D 点信号前沿提前。在T2 时刻,鉴相输出为01,则下一时刻分频器为÷64 模式。由于振荡器为自由方式,因而在T3 时刻,鉴相输出为11,则下一时刻分频器为÷65 模式,这样使D 点信号前沿滞后。这样,可变分频器不断在三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其最终目的使D 点时钟信号的时钟沿在E、F 时钟上升沿之间,从而使D点信号与外部参考信号达到同步。在该模块中,各测试点定义如下:

1、TPMZ01:本地经数字锁相环之后输出时钟(56KHz)

2、TPMZ02:本地经数字锁相环之后输出时钟(16KHz)

3、TPMZ03:外部输入时钟÷4 分频后信号(16KHz)

4、TPMZ04:外部输入时钟÷4 分频后延时信号(16KHz)

5、TPMZ05:数字锁相环调整信号

四 实验内容以及观测结果

准备工作: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64KHz 的TTL 信号送入数字数字信号测试端口J007(实验箱左端)。1.锁定状态测量

用示波器同时测量TPMZ03、TPMZ02 的相位关系,测量时用TPMZ03 同步;

由上图可看出,将64KHz 的TTL 信号送入端口J007时,TPMZ03、TPMZ02上升沿对齐,环路锁定。

2.数字锁相环的相位抖动特性测量 数字锁相环在锁定时,输出信号存在相位抖动是数字锁相环的固有特征。测量时,以TPMZ03 为示波器的同步信号,用示波器测量TPMZ02,仔细调整示波器时基,使示波器刚好容纳TPMZ02 的一个半周期,观察其上升沿。可以观察到其上升较粗(抖动),其宽度与TPMZ02 周期的比值的一半即为数字锁相环的时钟抖动。

由上图可看出上升较粗(抖动)宽度约为0.45格,整个周期约是6.2格,因而数字锁相环的时钟抖动为0.45/(6.2*2)=0.0363。

3.锁定过程观测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TPMZ03、TPMZ02 的相位关系,测量时用TPMZ03 同步; 复位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则FPGA 进行初始化,数字锁相环进行重锁状态。此时,观察它们的变化过程(锁相过程)。

在第一项实验内容锁相状态测量时,观测TPMZ03、TPMZ02 的波形上升沿对齐,环路锁定。复位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波形随即变为两直线,如上图,然后几秒后又重新恢复锁定状态。4.同步带测量

(1)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64KHz 的TTL 信号送入数字信号测试端口J007。用示波器同时测量TPMZ03、TPMZ02 的相位关系,测量时用TPMZ03 同步;正常时环路锁定,该两信号应为上升沿对齐。

(2)缓慢增加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直至TPMZ03、TPMZ02 两点波形失步,记录下失步前的频率。

(3)调整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使环路锁定。缓慢降低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直至TPMZ03、TPMZ02 两点波形失步,记录下失步前的频率。

(4)计算同步带。

同步带=66.12KHz-61.88 KHz=4.24 KHz。

5.捕捉带测量

(1)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64KHz 的TTL 信号送入数字信号测试端口J0007。用示波器同时测量TPMZ03、TPMZ02 的相位关系,测量时用TPMZ03同步;在理论上,环路锁定时该两信号应为上升沿对齐。

(2)增加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使TPMZ03、TPMZ02 两点波形失步;然后缓慢降低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直至TPMZ03、TPMZ02 两点波形同步。记录下同步一刻的频率。

上图同步一刻的频率是66.03KHz。

(3)降低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使TPMZ03、TPMZ02 两点波形失步;然后缓慢增加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直至TPMZ03、TPMZ02 两点波形同步。记录下同步一刻的频率。

(4)计算捕捉带。

捕捉带=66.03-62.07=3.96KHz。

六 实验总结

(1)分析总结数字锁相环与模拟锁相环同步带和捕捉带的大致关系。

对于这次数字锁相环实验,由实验内容2,还有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到数字锁相环在锁定时,输出信号存在相位抖动是数字锁相环的固有特征。也正是由于这个相位抖动特性,使得数字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的带宽相对较窄,有实验内容4、5加以验证,而且同步带与捕捉带大致相等。

第一次实验模拟锁相环,同步带,捕捉带的宽度都很大,而且我测得的同步带带宽要比捕捉带带宽大了约5KHz,数字锁相环的同步带捕捉带还没有5KHz。(2)实验心得体会

7.通信原理总结 篇七

2.2PSK恢复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倒π现象,反相工作现象

3.为了减小频率选择衰弱的流向需要限制数字信号传输速率(对)

4.高斯过程是广义平稳,是不是严平稳的(不是)

5.高斯过程通过线性后是不是高斯过程(是)

6.相干解调的2DPSK误码率最小……

7.基带系统所能提供最高频带利用率2 B/Hz

8.调幅抗噪声性能好于调频。错 调频性能好

9.如果一个系统各态历经性,是平稳的对,反之不一定成立

10.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包括哪几个部分:连续谱和离散谱

11.信道容量:离散信道容量,连续信道容量

12.如何消除码间串扰:基带传输系统的冲击响应波形h(t)仅在本码元的抽样时刻上有最大值,并在其他码元的抽样时刻上均为0

13:码间串扰的产生:系统传输总特性不理想,导致波形畸变,展宽从而对当前码元产生干扰。14:数字调试三种方式:PSK/FSK/ASK。

已知AMI码(信息交替反转码)恢复原有信号:把-1改为1

已知消息码,写CMI码(把1改11,00交替,0改01)双向码(1改10,0改01)

17.随机过程:E(均值、数学期望)与时间无关,自相关函数与时间间隔有关

18.广义平稳的随机过程特点:均值是一个常量,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

19.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产生误码:信道加性噪声、码间串扰

20.PCM编码的几个过程:抽样、量化、编码。

21.高斯白噪声服从正态分布、高斯分布。

22.单边带信号:相移法、滤波法、相移滤波法

23.数字传输中传输特性不良引起的失真与传输中叠加的噪声可产生误码。

24.观测码间串扰和加性噪声对可靠接受的影响靠眼图来观察。

8.通信原理教案 篇八

教 案

开课学期: 2006/2007学年

(二)学期 任课教师:

所 在 系:

通信工程

开课班级:

04062401-04062404

学 时 数:

讲授 62 实验 10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第一章 绪论

授课时间:4学时 教学参考书:《通信原理》 教学内容:

1.1 引言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4 信息及其度量 1.5 主要性能指标

1.6 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问题

授课次序:1(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现代通信与信息社会

2、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3、掌握通信系统的分类

4、了解通信技术发展概况

教学组织:

1.1 引言(25分钟)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25分钟)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50分钟)

教学重难点: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系统的组成 结合现实讲授。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度量

2、熟练掌握消息的信息量度量

3、熟练掌握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教学组织:

1.4 信息及其度量(50分钟)

1.5 主要性能指标(30分钟)

1.6 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问题(20分钟)

教学重难点: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消息的信息量度量、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用类比的方法,结合课件讲授)提问:无

作业:习题4、7。

第二章 随机信号分析

授课时间:6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2.1 引言(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2.2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 2.3平稳随机过程 2.4 高斯过程 2.5 窄带随机过程 2.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2.7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授课次序:3(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

教学组织:

2.1 引言(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25分钟)2.2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25分钟)2.3平稳随机过程(50分钟)

教学重难点: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4(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高斯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

2、理解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

教学组织:

2.4 高斯过程(50分钟)

2.5 窄带随机过程(50分钟)

教学重难点:高斯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5(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

2、理解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得特性。

教学组织:

2.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50分钟)2.7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50分钟)

教学重难点: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得特性。提问:无

作业:习题1、4、6、12

第三章 信道

授课时间:3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3.1 引言

3.2 信道定义及数学模型、3.3恒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4随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5 信道的加性噪声 3.6 信道容量的概念

授课次序:6(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定义

2、掌握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的定义

教学组织:

3.1 引言(10分钟)

3.2 信道定义及数学模型(30分钟)

3.3恒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0分钟)3.4随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30分钟)

教学重难点:

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的定义;

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的定义。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7(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的区别

2、熟练掌握信道容量的概念及香农定理的意义

教学组织:

3.5 信道的加性噪声(15分钟)

3.6 信道容量的概念(35分钟)

教学重难点: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的区别;

信道容量的概念及香农定理的意义。提问:无

作业:习题8、13、15

第四章 模拟调制系统

授课时间:8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4.1 引言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3 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4.4 各种调制系统的比较 4.5 频分复用(FDM)4.6 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

授课次序:7(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调制的意义

2、了解线形调制的一般模型

3、熟练掌握AM调幅

教学组织:

4.1 引言(10分钟)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

1、AM调制(40分钟)

教学重难点:调制的意义;

AM调幅原理、参数的定义; DSB调幅原理。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8(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SSB、VSB调幅原理

2、熟练掌握DSB、SSB、VSB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教学组织: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2、DSB(30分钟)

3、SSB(20分钟)

4、VSB(30分钟)

5、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0分钟)

教学重难点: DSB、SSB、VSB 调幅原理;

DSB、SSB、VSB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9(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AM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2、掌握角度调制基本原理和特性

教学组织:

4.2 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5、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5分钟)

4.3 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1、基本原理(50分钟)

2、频谱和带宽(25分钟)

教学重难点:AM调幅的抗噪声性能;

角度调制基本原理和频谱特性;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0(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

2、熟练掌握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3、熟练掌握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理解门限效应 教学组织:

4.3 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

1、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25分钟)

2、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解调(25分钟)

3、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5分钟)

4、输出信噪比和信道带宽的关系(25分钟)

教学重难点:窄带调频和宽带调频的定义;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方法;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1(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掌握频分多路复用原理

教学组织:

4.4 各种调制系统的比较(15分钟)4.5 频分复用(FDM)(25分钟)

4.6 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10分钟)

教学重难点:各种模调方式的优缺点和应用;

FDM的原理。

提问:无

作业:习题1、3、7、10、13、17

第五章 数字基带传输

授课时间:8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5.1 引言

5.2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5.5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5.6 部分响应系统 5.7 基带传输的抗噪声性能 5.8 眼图与时域均衡

授课次序:11(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

2、理解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计算

教学组织:

5.1 引言(10分钟)

5.2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40分钟)

教学重难点: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计算。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2(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教学组织: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HDB3 码型变换;

差分编解码。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3(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波形传输无失真条件

教学组织: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25分钟)5.5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75分钟)

教学重难点:奈奎斯特准则;

等效低通特性。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4(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理解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2、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差错率

教学组织:

5.6 部分响应系统(50分钟)

5.7 基带传输的抗噪声性能(15分钟)5.8 眼图与时域均衡

1、眼图(35分钟)

教学重难点:部分响应系统的原理;

基带传输系统得误码特性与信噪比关系;

眼图的观测方法。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5(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横向滤波器抽头系数计算方法

2、掌握峰值失真、均方失真准则

3、理解横向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组织:

5.8 眼图与时域均衡

2、时域均衡(50分钟)

教学重难点:横向滤波器抽头系数计算方法;

峰值失真、均方失真准则。提问:无

作业:习题1、2、7、11、12、18、22

第六章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

授课时间:10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6.1 引言

6.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6.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6.6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授课次序:15(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各种二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2、熟练掌握数字信号的各种解调方法

教学组织:

6.1 引言(10分钟)6.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1、ASK(40分钟)

教学重难点:2ASK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2ASK信号的各种解调方法。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6(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各种二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2、熟练掌握数字信号的各种解调方法

3、熟练掌握二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教学组织:

6.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2、FSK(25分钟)

3、PSK(25分钟)

6.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1、2ASK(25分钟)

2、2FSK(25分钟)

教学重难点:2FSK、2PSK、2DPSK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2FSK、2PSK、2DPSK信号的各种解调方法; 二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计算公式的由来。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7(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二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2、理解多进制调制

3、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教学组织:

6.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2PSK(25分钟)4、2DPSK(25分钟)

6.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25分钟)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1、MASK

(25分钟)

教学重难点:多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8(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多进制调制

2、掌握MDPSK信号相位变换关系

3、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教学组织: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2、MFSK(30分钟)

3、MPSK(30分钟)

4、MDPSK(40分钟)

教学重难点:多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MDPSK调制解调原理;

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19(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多进制调制

2、掌握QAM原理

3、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

4、掌握MSK的基本原理

5、理解MSK信号的相位的连续性

教学组织: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5、APK(50分钟)6.6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1、MSK(50分钟)

教学重难点:多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原理和数学模型;

QAM的星座图和抗噪声性能; 多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MSK的基本原理。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0(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MSK信号的产生和解调方法

2、了解MSK信号的误码特性

3、掌握GMSK信号的产生方法和特点

教学组织:

6.6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1、MSK(35分钟)

2、GMSK(15分钟)

教学重难点:MSK信号的产生和解调方法; MSK信号的误码特性; GMSK信号的产生方法和特点。

提问:无

作业:习题2、6、8、10、14

第七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授课时间:8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7.1 引言 7.2 抽样定理

7.3 脉冲振幅调制(PAM)7.4 模拟信号的量化(A/D)7.5 脉冲编码调制(PCM)7.6 增量调制和增量脉冲编码调制 7.7 PCM和DM的性能比较 7.8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授课次序:20(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低通与带通抽样定理 教学组织:

7.1 引言(10分钟)

7.2 抽样定理(40分钟)

教学重难点:低通与带通抽样定理。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1(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实际抽样

2、熟练掌握量化

教学组织:

7.3 脉冲振幅调制(PAM)(25分钟)7.4 模拟信号的量化(A/D)(75分钟)

教学重难点:PAM调制的原理;

均匀和非均匀量化的原理; A律和u律特性曲线及其近似。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2(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PCM 编码原理

2、掌握PCM 抗噪声性能

教学组织:

7.5 脉冲编码调制(PCM)(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PCM 编译码原理;

PCM抗噪声性能。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3(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DPCM 编码原理

2、熟练掌握DM 编码原理

3、掌握DM 抗噪声性能

教学组织:

7.6 增量调制和增量脉冲编码调制(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DPCM 编译码原理;

DM 编译码原理; DM抗噪声性能。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4(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时分多路复用原理

教学组织:

7.7 PCM和DM的性能比较(10分钟)7.8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40分钟)

教学重难点:时分多路复用原理及其在数字电话系统中的应用;

PCM的基群及高次群。

提问:无

作业:习题1、5、8、10、14、16

第八章 信号的最佳接收

授课时间:6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8.1 引言

8.2 最佳接收准则 8.3 信号的最佳接收 8.4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授课次序:24(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最佳接收准则

教学组织:

8.1 引言(10分钟)8.2 最佳接收准则(40分钟)

教学重难点:最佳接收准则。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5(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各种信号的最佳接收

2、理解最佳接收机

教学组织:

8.3 信号的最佳接收

1、确知信号最佳接收(33分钟)

2、随相信号最佳接收(33分钟)

3、起伏信号最佳接收(34分钟)

教学重难点:各种信号的最佳接收;

最佳接收机结构。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6(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匹配滤波器

2、掌握普通接收机与理想接收机性能的差别

教学组织:

8.3 信号的最佳接收

4、普通接收机与理想接收机性能比较(40分钟)

5、匹配滤波器(60分钟)

教学重难点:理解匹配滤波器;

普通接收机与理想接收机性能的差别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7(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教学组织:

8.4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50分钟)

教学重难点:最佳基带传输系统。提问:无

作业:习题2、3、6

第九章 同步原理

授课时间:7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9.1 同步的基本概念 9.2 载波同步的方法

9.3载波同步系统性能及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9.4 位同步的方法及系统性能 9.5 群同步及扩展频谱系统同步

授课次序:27(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载波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组织:

9.1 同步的基本概念(15分钟)9.2 载波同步的方法(35分钟)

教学重难点:载波同步的各种方法和原理。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8(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载波同步系统性能

2、掌握位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组织:

9.3载波同步系统性能及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40分钟)9.4 位同步的方法及系统性能(60分钟)

教学重难点:载波同步系统性能;

位同步的各种方法和原理。

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29(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位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组织:

9.4 位同步的方法及系统性能(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位同步的方法和原理。提问:无

作业:无

授课次序:30(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帧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2、理解扩展频谱系统的同步方法

教学组织:

9.5 群同步及扩展频谱系统同步(100分钟)

教学重难点:帧同步的方法和原理;

扩展频谱系统的同步方法。

提问:无

作业:习题1、3、5、6、8、9

授课次序:31(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复习

教学组织:

复习

教学重难点:复习。提问:无 作业:无

Nin =((floor((36*32*log2(QM)*1/2-6)/8)-16)*8)

9.知识点图通信原理 篇九

机缘巧合下获得了一个共享的WiFi授时的固件,就想着做个时钟玩玩,毕竟网络授时即便有误差也是就那么大,误差改变不了;研究了下,跟GPS授时读时间基本都一样,参考着GPS的解码程序。还算行,过程有不少坎坷。数码管刷新,读温度,串口中断,北京时间计算(因为读出来的是UTC时间比北京时间慢8个小时整)只读时间还好说,可是也要日期,闰年判断,大小月判断等等。最终还是鼓捣出来了,很不错!这是正在刷新时候被拍下来了,秒点设计的很个性,上下各两个共四个;最上面和最下面亮,剩下两个灭,然后最上和最下灭,中间两个亮。灵感一闪做的,哈哈挂起来,关灯模式,亮度变暗,不进行显示转换。右下角那个红LED是ESP8266模块的电源指示灯,每秒旁边蓝LED闪一下开灯,亮度恢复正常(就两个亮度,如果需要,可以再程序里改)说一下:左下角是显示温度的显示日期,大秒点全亮,左下角数码管显示时间,小秒点闪烁这是制作的时候照的,后来改了些细节,不过电路图都是对的!左上角是DS18B20测温的,这也是我第一次把DS18B20焊板子上,以前都是用线引出去,因为板子也发热,人感觉不出来罢了一堆三极管,因为单片机太小,所以段码也用三极管控制了,不过单片机还是微微发热给ESP8266模块供电用的1117-3.3V降压模块,有个电源指示灯,被我拆了给ESP8266刷固件方法:USB-TTL模块的GND-ESP8266模块的GNDUSB-TTL模块的3.3V-ESP8266模块的VCCUSB-TTL模块的RXD-ESP8266模块的UTXDUSB-TTL模块的TXD-ESP8266模块的URXDESP8266模块的GPIO0-ESP8266模块的GNDESP8266模块的CH_PD-ESP8266模块的VCC【转载自数码之家】

电路相关文件

电路图文件

WiFi时钟原理图.rar

描述:原理图

源代码

WIFI时钟代码.rar

描述:代码

其他文件

ESP8266模块网络授时固件.rar

描述:固件

收藏(3)

电路城电路折扣劵获取途径:

电路城7~10折折扣劵(全场通用):对本电路进行评分获取;

电路城6折折扣劵(限购≤100元电路):申请成为卖家,上传电路,审核成功后获取。

(版权归水表君所有)

版权声明:电路城所有电路均源于网友上传或网上搜集,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可以提供充分证据的侵权信息,本站将在确认后24小时内删除。对本电路进行投诉建议,点击投诉本电路反馈给电路城。

使用说明:直接使用附件资料或需要对资料PCB板进行打样的买家,请先核对资料的完整性,如果出现问题,电路城不承担任何经济损失!

换一批

more>>

大家都在看:

1英飞凌无人机XMC4500多机演示板=)*辉光管下全彩灯提供普通模式、呼吸模式、渐变模式;*普通模式下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改变三基色进行调色;*呼吸及渐变模式下用户可以设置呼吸或渐变的颜色,支持速度、亮度调节及暂停;*时间、日期、开机时间、关机时间显示(背部按钮切换);*每10分钟启动辉光管防止阴极中毒程序,延长辉光管使用寿命; 辉光钟介绍视频链接:

http://t.cn/RW5Te3W?m=***0&u=531163123...本设计创意来源如下: 严老师: http://...完全兼容原子Mini STM32嵌入式开发板参数如下: 完全兼容原子Mini STM32嵌入式开发板电路 PCB截图:附件内容截图:

来自:MCU开发板时间:2017-10-19 stm32 diy制作

嵌入式开发板猜你喜欢(实时推荐最适合你的电路)单片机密码锁源程序和仿真文件分享,包括6位和8位地址 功能简介:

电子密码锁:具有初始密码,开锁密码,掉电保护,*为上锁,#为确认(开锁),D为修改密码,C退格;8位程序初始化密码为13142000,开锁密码为00000000;6位程序初始化密码为131420,开锁密码为000000;修改密码:在开锁状态下需再次输入开锁密码成功后(点确认),输入想修改的密码然后按D,需要输入两次(这里不需要按确认键,两次都是按D,不在按确认键)仿真图(proteus仿真工程文件可到附件中下载):单片机部分源程序截图如下:附件内容截图:

来自:基础电路时间:2017-09-25 单片机 密码锁

密码锁仿真简易单片机计算器设计,12864液晶显示,仿真+代码分享

描述:基于51单片机的12864液晶显示计算器设计相关的仿真+代码分享,protues仿真文件在附件供下载。计算器仿真原理图如下:单片机部分源程序截图如下:附件内容截图:

来自:基础电路时间:2017-09-25 单片机 计算器

液晶屏智慧生活,全新智能LED路灯设计

分享的是单片机智能LED路灯设计,附件分享了原理图以及源代码原理图:部分源代码截图:

来自:照明与LED显示时间:2017-09-25 单片机 智能led路灯

路灯简易音乐门铃设计,51出品,可用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

一、前言:随着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型计算机发展很快,单片机技术成为自动控制技术的核心之一。单片机作为计算机的一个独特的分支,它是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多种功能部件所构成的一台完整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单片微型计算机。它打破了典型微型计算机按逻辑功能划分芯片结构的传统概念,以其体积小,功能强,性能价格比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如工业控制系统、智能化仪表、数据采集系统等,单片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无线门铃又称无线遥控门铃或遥控门铃。无线门铃是利用超再生无线模块来实现无线遥控的,无线门铃不需要布线,安装简单灵活,但是传输距离受传输距离和现场环境影响较大。有线门铃正好与之相反。

二、功能介绍:

1、有5首歌曲可以切换,每按一次演唱不同的歌曲。

2、无线传输距离10m以上,可以穿墙和门。

3、设计小巧,方便安装和使用

4、稳定性高,无误报。

三、原理图:发射器:控制器

来自:家用电器时间:2017-09-25 单片机 毕业论文

音乐门铃stc12c5a60s2单片机9路舵机驱动源码分享 描述:利用stc12c5a60s2单片机的iic通信,驱动pca9685,因为采用了9个舵机,所以不需要短接驱动板上的焊点,驱动的scl,sda对应接单片机的就好,vcc接3.3v,然后v+和gnd要给5v,插上9个舵机,任务需要控制舵机90度来回转即可,用的串口,蓝牙控制,很简单,给需要的朋友参考。实物图:

来自:电机驱动与控制时间:2017-09-25 单片机 舵机

上一篇:贵州大型五金建材标准件(紧固件)市场下一篇:宪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