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径与探索(通用8篇)
1.途径与探索 篇一
探索幼儿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北京市丰台区芳庄第二幼儿园经验介绍
[来 源] 中小学专业委员会 [发表时间] 2009-03-27 15:01:3
4我园建园于1993年,坐落在北京南城方庄小区,2003年分园在西罗园小区成立。作为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丰台区示范园,建园伊始我们根据园所所处小区周边环境、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我园确立了自从“八五”以来跟随国家级、市区级课题研究所积淀的经验和优势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明确了把信息技术作为探索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一条途径和幼儿园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多年来相继开展了“信息技术与美劳游戏的整合”、“信息技术与科学活动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区域游戏的整合”的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创设信息技术化的互动环境,让幼儿最大限度地使用信息技术设备,使信息技术逐步成为儿童得力的认知工具;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促进我园发展有效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研究,探讨信息技术如何服务于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领域课程。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幼儿保持卓有成效的高效率的学习和体验,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素质,养成探索、求新、独立、求实的个性品质,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更新观念,加强硬件和教师现代信息素养建设,使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走入更为广阔的天地。
设备和观念更新一起抓,硬件和软件建设同时上,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之两翼。因地制宜建设低成本高效益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
从最早的幻灯机、投影仪到386电脑,一直到现在的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建设,我园始终坚持将资金重点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上,到目前我园每班拥有2—4台电脑,每班配备有数码相机摄像头,移动硬盘等外接设备,并为教师的教学工作配备了大量的软件设备,班内教师和幼儿使用的计算机实现了联网和上网,我园建设了自己的内网,其功能定位是服务于教师和幼儿,教育教学资源库通过内网实现了教案论文交流,教育教学课件、软件资料共享,教学管理网络化。教师可以利用内网下载课件,进行教学,同时实现资源的共享,教学设施的网络化,使得学习资源可相互检索,共同利用,使学习资源的使用超越地域的限制。针对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了可以供他们使用的内网,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可以上网找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图片等资料,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绿色网络空间。同时我们进行了外部网站的建设,其功能定位于一是幼儿园的窗口门户,同时也是家园互动的交流平台,幼儿园定期发布幼儿园的热点新闻,家长可以上网察看有关信息,网站实现了幼儿园活动的延时的视频呈现,家长论坛和班级博克的建立,给家长、教师、幼儿园搭建了一个互动的教育平台,我园在2003年建立的分园后还建立了分园与主园间的远程监控和网络对话。例如在“新年”主题活动中,主园和分园的孩子们通过网络视频对话,讨论怎样设计、制作新年贺卡,并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内欣赏到对方的作品,两园的幼儿共渡新年。
我们注重教师观念的先导作用,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大胆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让大家了解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为此,我们努力培养一支掌握现代化技术,具备现代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使教师认识到学会驾驭信息技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是自我成长的需要,从1994年进行DOS的培训到目前全园教师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进行教学活动,这些都来自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们着重考查教师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收集有关提高教育质量的资源。要求全园的教师能熟练使用、操作计算机,能掌握Word、PowerPoint、Excel、Flash等一系列操作方法。我园每学期开展一次课件制作比赛,使教师课件制作能力逐年提高,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论文、每月撰写一篇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的案例、教学笔记等,并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各自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了教师的操作水平和信息理论素养。
二、贯彻《纲要》精神,探索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形成园本课程。
从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入手,创新教学结构,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正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创新教育的理想切入点。
(一)教育观念的创新。
通过几年的研究,我们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在教学中树立了四个方面的观念。
即:以孩子为主体,倡导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尊重孩子个体差异,树立教育民主化的观念;
充分相信孩子创造潜能,培养孩子创新思维的观念;
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内涵,确立现代人才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
教师观念的更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为创新教育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教育方法的创新。
1、创设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信息技术化环境。
我们本着有利于幼儿欣赏、有利于幼儿获得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幼儿与家长的互动和参与、有利于游戏的原则,例如在公共环境创设中以美劳作品为载体培养幼儿的审美,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丰富幼儿的信息量,幼儿在欣赏我国传统的藤艺、纸艺、雕刻等传统手工艺的美的同时,通过信息技术设备让家长、幼儿了解了很多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与发展和有趣故事。例如,液晶电视滚动播放录像资料和幼儿生活片断资料,摄像头记录幼儿活动的影像,MP3播放器和CD机为家长和幼儿提供更为丰富的视听资料,使幼儿和家长获得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与环境产生更为有效的互动。
由于幼儿年龄不同,为孩子们创设的计算机环境也是不同的,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讲,引发幼儿参与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创设了富有童趣的计算机环境,让孩子不但乐于操作计算机,更加乐于来到这里游戏,同时从多角度提高了幼儿参与游戏的水平。比如在墙饰环境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卡通或动物形象,吸引幼儿自己取放光盘,并把取放光盘的方法规则通过图片物化在墙饰环境中,促进幼儿与环境产生有效的互动。对于中大班的孩子来讲他们的认知水平不断加强,单独的进行计算机活动,很多时候不能够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把计算机活动与其它活动相整合,已达到通过计算机活动辅助幼儿学习进程的目的。
2、设置软件目录
为了培养幼儿做事有条理性,结合计算机活动涉及光盘软件数量、种类很多的问题,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商讨了要设置计算机区的软件目录,孩子们结合自己的需要设计软件目录的形式,并按软件的不同形式进行分类,比如分为:益智类、影像类、音乐类、游戏类等,各班的孩子都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更加方便自己的计算机游戏活动,同时在软件分类后,孩子们结合自己不同的喜好,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软件内容,在这个活动中,也吸引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们和家长一起选择、推荐软件,大大丰富了软件资源。为了保证软件目录的有序,孩子们定期检查光盘是否方对了地点,在游戏时也关注着软件的完好性。
3、建立计算机游戏规则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保护幼儿健康,老师和孩子们还共同总结了一些计算机活动区的规则,例如计算机游戏要轮流,孩子们制作计数器,利用计数器帮助自己排队,这样既不影响孩子进行其他活动,又在计算机旁站上了位置。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在计算机活动区教师和孩子们共同设立了此方面的提示。每隔30分钟要让孩子离开计算机以保证不要让孩子的眼睛过度疲劳,利用定时器规定上机操作时间。另外还有其它计算机游戏的规则,比如:上机前洗手、不要离电脑太近、使用鼠标的方法、安全提示等。教师和孩子们共同讨论,理解每条规则的意义,把规则用图画表示并贴在计算机旁边比较显眼的地方。将教育目标物化在环境中。
4、计算机外部设备的使用
在与计算机进行互动时也少不了外部设备的参与,比如数码相机和摄像头,孩子可以利用数码相机记录下自己的作品并保存到班级资料库中,这一系列的工序都是有孩子自行完成,另外孩子们可以利用摄像头记录自己的作品、记录自己的舞姿,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设备将过去的表演进行再现,启发幼儿的原有经验。计算机、数码网络产品的投入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了互动的平台,幼儿在学习中可以上网查信息;可以在幼儿园的资料库中找资料;可以把自己的作品用数码相机、摄像头记录下来;可以通过远程监控与分园的小朋友对话交流,信息技术产品成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学习、交流、互动的好朋友。使计算机区域与幼儿各个游戏区域很好的整合。这些都是传统的教育手段不可比拟的。孩子们还可以利用打印机把虚拟的作品变为现实,当孩子们拿到自己的计算机作品时,他们的快乐是不可言表的。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对教师的角色(讲授者——指导者)、幼儿的地位(接受者——主体)、媒体的作用(演示工具——认识工具)以及教学过程(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过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变革,从而构建一种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如何把信息技术从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等方面的优势,建构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式,是我园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对于2-6岁的学龄前的幼儿来说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而幼儿园中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与环境产生互动又是孩子们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园从2000年开始,开放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从“黑板演示”到计算机(网络)、(CAI课件),教学手段质的飞跃给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力图通过信息技术,为幼儿全面素质的发展、潜能开发和健全个性的发展提供宽广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让幼儿学会获得、利用、综合和创造信息,形成信息化社会环境下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为创设自主的学习条件,便于幼儿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从而使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单向式和填鸭式的教学,走向多向互动式和主动探究式的教学。就拿大班的主题活动--《我的成长》来说,了解自己是如何来的,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问题,教师让幼儿拿来照片和家长拍摄孩子成长的DV,让孩子看看自己身体成长的过程,同时利用班级中有一位教师怀孕的契机,开展了“我在妈妈肚子里什麽样”的主题调查工作,并将孩子们从网上收集的相关资料展示在环境,在教师带领下孩子们用数码相机和DV录下怀孕教师一天的生活,幼儿了解了怀孕的妈妈不容易,从中引发了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帮助妈妈、老师做什么,教师抓住这个契机,让孩子们体验怀孕的辛苦,孩子们将气球、枕头、鸡蛋、放在自己的衣服中,要带着自己的气球宝宝、枕头宝宝和鸡蛋宝宝进行一日的活动,让孩子真实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让孩子们把爱升华到爱家人到爱并尊重周围的人。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及教师的成长。
教师职业的内在魅力,首先在于它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这应该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充分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研究,去思考,去创造;也应该是一种能体验成长欢乐——孩子的成长和自己的成长——的工作。但是,传统教育的功能定位,使教师的工作降低了它的挑战性和创造性,失去了它原本应该具有的魅力,也使得教师的生命价值难以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实现。信息技术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这就更需要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目的是让教师具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通过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性,发展创新精神。如通过网络帮助学习、掌握某种软件的应用方法,或者通过E-mail电子邮件对其进行跨越时空的学习指导,或者通过分组交流等以达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计算机为教师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为教师的反思型研究提供了更为有效地支持。例如,教师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和数码设备,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适时地播放再现使游戏讲评时不再是枯燥的而
是生动形象的,教师利用数码相机记录孩子的成长,并利用多种软件制作成孩子的电子成长档案,并呈现给家长,使家长看到了孩子们有趣的成长故事。老师们都说,数码相机已经成为我们观察记录幼儿的另一支笔,而且是一只魔法笔。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使教师学会观察,学会思考逐步从经验型教师转化成为反思型教师。
2.途径与探索 篇二
一、写作素材从何来
中职学生的写作基础大都是较差的, 作为中职教师, 想立竿见影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不现实的。我认为写作的首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有了素材的储备, 学生写作才能有下笔的选择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要分析学生的写作惯性, 弄清问题的根本所在, 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比如, 学生借助手机搞“网摘文”;借助作文选拼凑成文, 搞“拼凑文”;还有的通过其他途径, 写写摘摘, 形成“写摘文”;能自己创作的学生是很少的。针对以上不良陋习, 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对症下药。
除了多读、多背、多记笔记, 这三种我们大家较为熟悉的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方法外, 我认为关注国内外新闻是储备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等素材, 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能光看热闹, 而要关注体育赛况、比赛花絮等, 还要知道一些相关的数据;还有上海世博会, 我们学生就应该关注、了解和深入地感受。这些都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创作素材, 写作时可灵活机动地运用。CCTV每年都会推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这些也是我们很鲜活的写作素材, 学生掌握这些鲜活的材料, 有助于充实作文, 提升写作质量。
还有, 现在的学生喜欢看电视, 这无可厚非, 实际上电视节目的信息量是很多的, 正确处理好“看”与“收”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看分为有选择的看或随意的看, 但不管怎么看都要有收获, 做到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总体说来, 我们在素材的取舍储存中要有一个原则:取材不能陈旧。不是说陈旧的素材不能取, 而是说我们应尽量避免。我想, 老是走在别人的后头举例那是不明智的。比如, 你总是举爱迪生、鲁迅、雷锋、焦裕禄、张海迪等事例, 从小学举到了高中还是老一套, 你自己不感到欠妥吗?
二、认清学生写作层次, 区别对待
刚进高一, 中职学生的写作层次差别是很大的。如果我们还是过去老方法布置作文实行“一刀切”——叫学生按时按量完成作业, 我想效果不会很好, 甚至有可能使一些学生又陷入初中时不想写作的恶性循环当中。笔者针对教学实际采取如下措施较为有效。
1.少提要求, 先写后改
中职学生多数是写作基础不好的学生, 且有些是有“写作恐惧症”的——见到写作就害怕, 见到写作就头痛。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得灵活处理。应先摸清班里各个学生的写作层次, 进行区别对待、对号入座。写作好的学生, 可写800字左右的作文;写作中等的学生, 可写500字左右的作文;写作困难的学生, 可准予其更低的标准, 写300字左右的作文。有人可能会说, 你这不是在教小学生吗?我不在乎别人的怀疑, 我认为只要对写作有效总比没有效果要来得切合实际一些。
对写作差的学生, 要求不能太多。你叫他语言要美, 要有闪光点, 还要章法严谨, 过度自然, 等等, 要求太多了, 他便会无所适从。因为他们写作能力本来就有限, 要求多了, 他们很容易懈怠甚至干脆不写。教师可叫他们根据文题先写出来, 只要写出来就有进步。然后老师再进行指导性修改, 对他们的要求逐步地提高。教师切记:学生写作层次不同, 一定不能“一刀切”!
2.机动灵活, 调整写作时间
根据正常的写作标准, 作文课一般是要求高中学生在两节课完成800字左右的训练。但往往事与愿违, 一些学生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怎样做才能有效果?对于写作差的学生, 可以放宽习作时间。允许他们课后查资料, 给予适当的时间构思,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 再下笔写文章。这样可以使学生心里有底, 对写作不惧怕, 使他们慢慢地适应写作。写作较好的学生, 可适当要求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锻炼其写作速度, 又可带动“差生”。当一些学生陆续交作文了, 那些还没有交作文的学生, 心里至少会有压力的, 不至于出现“破罐破摔”的现象。
三、修改方式的转变
对于正常的写作程序来说, 学生写作文, 老师评作文;评完作文后, 学生到底改不改, 有些老师就不管了。其实, 这里面也有方法可循。
1.学生修改方法的转变
第一种方法就是写后朗读法。学生写出来的作文, 我会要求学生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 如有语句不顺的地方或不满意之处, 学生就可以随时修改。边读边改, 这种方法既省时又有效。第二种方法是别人挑刺法, 也就是让邻位同学阅读自己的作品找出毛病。别人读与自己读是有很大差别的, 自己不易发现的问题, 别人就会容易发现。这种方法要求本人不能怕出丑, 不能怕被别人挑毛病, 要有勇气, 要有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准备。第三种方法是间隔法。当学生写出作文后, 当时不能看出什么问题, 但可以间隔几天后, 再让他们看自己的作文。在这个时候, 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2.教师批改方法的转变
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千差万别。在这里, 我只谈本人常用的三种方法。一是方向法。学生作文存在问题是较多的, 但作为教师, 对这些问题不能一一提出, 进行全方位的批改。因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明确性地给学生指出写作的方向, 在重要的方面给予点拨。二是提醒法。写作中, 有一些学生没有想到的地方, 作为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怎样补充和修改。切记, 教师在提醒时不可多说!说多了, 学生就会有依赖思想, 要引导性地培养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三是面批商榷法。面批法一直都是教师指导学生的有效方法, 这种传统方法当然不能丢。面批时, 教师可用商榷的口气与学生交流, 多用“是否这样表述”“能不能这样处理”“想一想, 换一个词会是怎样效果”等具有商量口吻的词语, 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便于交流。融洽的气氛使师生没有代沟, 往往会助推学生的写作动力和提升学生的创作热情。
3.学生自打自改法的尝试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普及, 特别是中职计算机课是“家常便饭”。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和运用还是很熟练的。因此, 我抓住时机, 充分利用学生这种资源, 把每次班里的优秀作文叫学生本人抽出时间, 输入电脑进行打印。在打文章时, 语句不通顺可随时修改;标点不正确的也可及时订正。当他们打出了自己的文章后, 内心的愉悦感是不言而喻的, 从而唤起他们创作的欲望和激情。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我又要求学生抽出时间, 分期出版班级优秀作文选。要求先确定主编和副编, 敲定这期出版小组名单。谁负责设计封面、谁负责前言、谁负责选录作文并制定目录、谁负责校对和审核、谁负责后记等, 各司其职。教师只做总体把握和督促。这种方法的实施,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当然这种方法的实施, 比较耗时、耗材,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好学生, 把握好尺度, 协调好关系。
3.小学数学与教育游戏融合途径探索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游戏;融合;途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教育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数学本身与游戏就有一定的渊源,数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伴随着游戏精神。如何平衡好数学教学与教育游戏在课堂中的关系,寻找到数学与游戏的最佳组合方式,使数学教学和教育游戏能够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是现阶段小学教师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多年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探索了教育游戏与数学教学自然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数学与游戏的关系
在传统的观念中,认为数学与游戏是不会有任何关系的两个领域的事物,但是通过研究数学家的理论可以发现,多数数学家眼里,数学就是一个游戏,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游戏的过程。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在传统的数学领域还是在现代数学领域都存在许多具有游戏性的内容和问题。通过对数学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从17世纪开始,数学中就开始涉及游戏研究,如,算数故事问题、魔方、组合几何、逻辑学等的研究中,都给研究者带来乐趣,带有游戏的色彩。总之,数学与游戏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数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游戏,并且游戏推动着数学的成长。
二、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利用数学教育游戏,可以将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不自觉地学习到数学知识。其次,利用数学教育游戏中与数学相似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再次,教育游戏一般包含的数学知识都很全面,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将知识转移到自己的大脑之中,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领域。最后,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单一的作业、考试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相对有趣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乐于学习。
三、小学数学与教育游戏融合的三种途径
1.益智类游戏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益智类游戏是最早出现的游戏类型之一,其页面设计一般较为简单,在游戏趣味性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严密性,游戏的关卡设计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以玩家的思路为基础来实现游戏设置的目标。玩家在进行游戏的时候,需要极大的耐心,每一步都要经过严谨的思考,有助于游戏者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锻炼。
由此可见,益智类游戏中的思考性、逻辑性与数学思想具有一致性,其游戏过程中的策略隐藏着许多的数学思维。因此,益智类游戏与数学知识进行融合将是一个不错的途径。可以使益智类游戏与数学知识相得益彰。例如,2008年推出的数学连连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角色扮演类游戏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角色扮演游戏,内容主要为玩家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角色会像真实世界里一样,经历成长的过程,玩家在游戏過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玩家在游戏的时候,会感觉像在真实的生活中一样。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数学知识,因此,将角色扮演类游戏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使游戏既具有可玩性又不乏教育性。例如,像很多大型的网游中,都会在日常任务中设置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从这些已有的游戏中,我们可以借鉴很多的经验。
3.动作类游戏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动作类游戏在很长时间内,都占据着游戏市场的最高份额,这种游戏会使玩家产生一种流畅感和刺激感。玩家在挑战的过程中获得快感,这类游戏的操作一般很简单,但是却非常考验玩家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通过游戏进程的推进,每一次打败敌人,通过关卡都会让玩家产生一种成就感。就现状而言,动作类游戏都与数学教学进行了融合。经过融合的数学教育动作类游戏既具有动作类游戏的刺激性,又融入了数学的教育性,将数学知识作为游戏工具或者游戏内容,让学生在获得游戏快感的同时,又有效地学到了数学知识。
说到底,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游戏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运用数学教育游戏,可以有效地使数学学习任务得到延伸、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知识领域得到拓展、学习环境得到改善等。当然,游戏的种类有很多,并不是说所有的课堂中都要使用这三种游戏,应该视具体情况而进行替换、修改。
参考文献:
[1]周雷.浅谈教育游戏在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研版),2013(12).
[2]王幼军.数学中的游戏因素及其对于数学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2).
4.途径与探索 篇四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2005年以来,我行积极探索并初步建立了符合我行管理要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力促进了我行扩大收入、控制成本、依法合规经营。
一、具体做法
一立足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办法。我行制定了以新老划断、分组考评、指标调整、绩效挂钩为核心的经营绩效考评体系。
1、新老划断。一是对表外欠息的划断。针对少数行由于历史原因存在表外欠息的情况,对消化收回这部分表外欠息所产生的收入及利润,不纳入绩效管理的综合考评测算和超额利润测算,而实行计划指标管理,对应由地方财政补贴的欠息下达收回指标,超额或未完成指标的行在综合考评的总得分上进行加、减分处理。二是对呆账贷款的划断。针对少数行因历史因素形成的呆账,将经总行认定尚未核销的呆账贷款从不良贷款的相关考评指标中剔除,并对呆账贷款产生的系统内借款利息造成的利润减少,在测算利润相关指标和超额利润时给予返还。三是对冲减欠息的划断。针对2005年是将2000表内欠息分五年冲减当年贷款利息收入的最后一年,为避免2006年个别行利润“自然增长”而造成指标“进步分”成绩失真,对2005年的收入、利润等数据进行调整,剔除冲减表内欠息因素。
2、分组考评。根据我行业务分布情况,采取了将贷款比重和利润比重占分行系统90%左右的分行营业部与其他10个基层行分组考评的办法。并对分行营业部专门采取综合考评指标进行考核,从而有效解决了业务分布不均造成的测算结果失真问题,体现考评的客观性、公平性。
3、指标调整。根据分行经营目标及实际情况,在总行7项考评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一是增设“附营业务停息挂账贷款下降”指标,重视对附营业务停息挂账贷款的收回消化;充分考虑不良贷款和附营业务停息挂账贷款基数差距较大因素,通过“下降额”和“下降比”两个方面进行绝对值和相对值的考评。二是调整综合考评权重分设置。将收入成本率和不良贷款比例的权重分分别由15分调整为10分,在增设权重分为5分的“附营业务停息挂账贷款下降”指标同时,将“人均利润”指标由20分调整到25分,使“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指标权重分占比达到综合考评体系的40%,加大了对效益性指标的权重分占比。另外,将“营业办公用房出租收入”从“中间业务收入”中单列出来,实行计划指标管理,消除各行营业办公用房情况差异对“人均中间业务收入”指标测算造成的影响。
4、绩效挂钩。一是与工资薪酬挂钩。为建立有效激励与保障的工资管理机制,在核定下达基层行基础工资总额的基础上,以责任目标津贴和增量工资为主确定绩效挂钩的工资额度,绩效工资总额在年终按绩效考评结果分配。同时,建立一定规模的工资基金,用于以丰补欠,保证每年挂钩工资的兑现。二是与财务资源分配挂钩。为实现财务资源分配由“供应保障型”向“激励约束型”转变,按照财务资源向基层行倾斜、向经营效益好的行倾斜、向需求倾斜的要求,按人员费用、基本费用、挂钩费用和其他费用等四个部分分配财务资源,其中:人员费用和基本费用按“保经营、保开门”的原则核定,挂钩费用根据上年绩效考评成绩排名核定和本年预期超额利润核定,其他费用根据实际房屋修理需要、退休人员大病统筹医药费等核定,实现了财务资源和经营成本的有效统一。三是与业务经营资源分配挂钩。建立信贷资源与绩效考评挂钩机制,突出绩效在商业性信贷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对商业性信贷资金计划,采取按上年考评结果进行配置,向考评名列前茅的行倾斜,激发了经营活力。四是与领导班子考核挂钩。将绩效考评与基层行领导班子成员收入水平挂钩,并作为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考核、升降、调配、淘汰的重要标准。
(二)围绕中心,合理下达绩效考评指标。一是根据总行对分行下达的计划利润指标,结合分行利润目标,充分考虑和挖掘基层行在利润效益实现上的潜力,合理下达各基层行计划利润指标。二是考虑分行营业部在分行业务经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次调研测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其综合考评指标,既有效保护营业部的工作积极性,又在增量指标上体现了一定的激励性。
5.途径与探索 篇五
从层次与实用出发改革与探索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新途径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提出了从分层、实用出发的.教学方式,探索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与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英语教学的新途径.
作 者:段潇乐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系,湖南,长沙,410004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3)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改革探索
6.途径与探索 篇六
一、利用现实案例,体会分析
利用学生熟悉的一些人物和案例,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找出他们存在的原因,让学生从中得到警示。这些人物和案例具有典型性,学生易于理解,印象也比较深刻。比如,针对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冲突,我找到有关浙江金华一名高二的学生余力杀死自己亲身母亲的材料,和学生一同分析他当时的种种行为和心理,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了他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的原因。同时,我在网络上找出相似的案例,像马加爵,卢刚等等,包括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安家合,这些典型的例子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种种心理问题的表现,相对比的,田世国,为母亲捐肾的田世国,一个有情有义的山东汉子。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加体会到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二、结合生活故事,启发领悟
生活中充满了故事,故事中处处有哲理,在课堂上讲一些随处可见的小故事,引导学生领悟,可以不断地开启学生的心灵智慧。比如,针对学生存在的不正确价值观倾向:学习知识没有用,成绩好坏都一样。我对学生讲了一个宠物猫的故事:在市场上表面看起来一样的两只猫,第一只价格是500元,另一只价格是20元,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因为第一只宠物猫是吃牛肝喝牛奶长大的,而另一只只是吃剩饭长大的。这就是价值的不同,我告诉学生,一定要多“吃牛肝”,多“喝牛奶”,才能“卖”个好价钱,一定不要把自己贱卖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一个人的价值,我把故事加以引申:两个青年到同一家电脑公司应聘,结果,一个人月工资8000,另一个人月工资800,为什么?因为第一个人是研究生,搞电脑产品开发,另一个人是初中生,只能搬运电脑。通过这个故事,我让学生领悟一下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是牛奶、牛肝,学生都能马上明白,这就是知识,知识就是财富。还有针对学生间存在的不正确的攀比心理以及有些学生因此而产生的自卑心理,我结合学校里的三叶草和白玉兰,让他们比较,最后让学生领悟到,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不要总和别人比。我还搜集了很多的哲理小故事,像《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满了吗?》等等,让学生领悟其中的蕴涵的哲理,丰富学生的心灵智慧。
三、使用心理测试,面向全体
通过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更加有目的地实施教学,还可以发现个别学生所存在的典型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结合教学内容我使用了各种有效的量表对学生进行了考试焦虑、乐观性、情绪稳定性、学习动机、师生关系、意志品质、自信心、自我概念等方面的测验和调查,了解了全体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开展了相关方面的教学,像《我是谁》《控制自己的情绪》《树立自信心》等,使全体学生能针对性地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开展团体游戏,启发体悟
团体游戏活动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启发性,学生都愿意参加,通过心理游戏活动,不仅让每个学生从中表现了自我,更让他们从中体悟到一些有益身心的体会。比如,我对学生开展的一些心理游戏:“你说我画”———一个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个图形,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与人交往。“流言非语”———我对一个学生悄悄地说一句话,然后他再传给另一个学生,以此类推,到最后往往是面目全非,甚至一个字也不对。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明白流言往往是“非语”,不必要因为别人的言语而产生不必要的心理烦恼。“同舟共济”———让八人一组的同学们同时站在在一张报纸上,随着报纸的不断对折,报纸变得越来越小,完成这个任务变得越来越困难,每个组最终一起想办法,齐心协力共度难关。让大家体会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学会团结,学会合作。针对“师生关系问题”,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教师,让他们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艰辛,从而更加理解教师、尊重教师。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因为教育不只是教书,更要育人。“教育要面向未来”,站在社会的长远的角度上看,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教育规律,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真正地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采取各种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摘要: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教育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要采用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真正起到教育的目的。本文结合思想品德的教育特点阐述了如何在品德教育中引导学生面对生活,健康成长。
7.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途径探索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
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使大学生能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现实,实现知识的最大效用,使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一、创业教育现状
1.高校对开展创业教育课程不够重视
一方面,很多高校对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现实意义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创业教育是处于“正规教育”之外的可有可无的“业余教育”。另一方面,很多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没有形成体系,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更深层的原因是,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环节不能靠开设几门课来解决问题,它涉及教学的系统改革,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都需做出相应的调整。
2.缺乏创业教育师资
创业管理教育对教师综合教学水平要求相对较高,不但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还要求其有一定的实际的企业运营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兼具这两种素质的老师非常少。由于高校内部人才来源和培养大部分来自教育系统之内,绝大多数教师没有企业(产业)运营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创业学实际教学中只能注重理论教学。同时,由于大多数讲授创业管理的教师自身缺乏创业实践背景,不能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些都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缺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与一般基础学科知识传授不同,我国大多数高校所进行的创业教育是针对所有学科、专业的学生的,成为素质拓展的一部分。学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多采取开选修课的方式,没有设置独立的“创业专业”,且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单一。创业教育在许多高校仅限于开设相应的创业课程,如《创业学》《创业教育》等选修课。各高校大多没有科学统一的教材,多由代课教师自行指定。一些学校只有一门类似《创业管理》的课程,课程内容多为创业基本原理的综述,这可能导致大学生只学习到与创业有关的一些零碎的经验和片段的知识。同时因为很多教学资料、案例是从外国拷贝过来的,引入国内后,很多教师不了解真实创业者的环境和规律,导致水土不服。
4.创业管理实践教育方法单一
体现大学创业管理教育实践的教学方式包括:学生通过调查编写创业案例、教师讲解和分析案例、创业小组编写创业计划书、学校组织创业大赛等。由于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师资缺乏,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实践基地、实践研究室少甚至没有,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与运营的认识仅停留在创业管理教育的书本和案例分析上。大多数校方没有固定合作的实习和实践单位,实习单位实际能接纳的人数也有限,且创业教育实习的内容较为简单、单一,这些条件限制和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管理教育实践环节的效果。
二、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创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师资的建设,鼓励专业、专职教师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提高教师创业教育的能力。高校应该一方面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同时选派教师到外校进行研修交流,并就各高校创业教育经验进行交流分享,以期开拓工作视野、提高工作水平、带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创业者、风险投资家、相关法律人士等各类专家担任创业管理教学的兼职导师,打造一批“双师型”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2.构建以创业管理为价值导向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设计是人才培养、教学理念、課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高校的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因此,在创业教育目标设计上应该着眼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在创业管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业综合知识的传授,为具有创业兴趣和潜质的学生提供全面和综合的课程学习,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形成创业思维。
3.尝试创业教育课程动态教学模式
结合案例,学生可以对该学科有更为感性的认识。为了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增加基本教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本土创业案例,分析其中的成功和失败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矫正创业计划中的出现的错误、调整创业的战略思想。教师还可将学生分成创业小组,对现有企业进行调研,编写调研报告,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和点评,对创业项目调研报告进行分析,编写创业管理案例,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管理的本质认识。
学校应经常开办“创业论坛”“创业者系列讲座”,或邀请杰出创业者、优秀企业家来学校现身说法,用他们自身的亲身经验来阐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使理论丰富化、鲜活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与创业者对话,激发学生的创业信心。
4.扩充各种社会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单一的校园环境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能手。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争取社会资源,跟当地工厂、商场、酒店、公司等挂钩, 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定期组织学生到那里见习、劳动, 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让学生从中了解、学习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社会知识, 获取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的宝贵经验, 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投身创业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进取心。
参考文献:
[1]戴育滨,蔡茂华,张木明.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教学改革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9).
[2]徐庆军.论高校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7).
8.途径与探索 篇八
径和方法探索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与新媒体的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以及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对当代的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除了帮助青少年解除了更多新鲜事物、新技术、新观念的同时,还给青少年营造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但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处于建构阶段,容易受到网络和新媒体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互联网和新媒体传递的信息缺乏正确的考量和认知,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青岛市加快推进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完善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85%的中小学建成了智慧校园。伴随出现的就是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一、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说起互联网和新媒体,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新媒体。所谓新媒体,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新媒体”这个时代宠儿应运而生,并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时代特征。
1、信息的及时性与互动性。
2、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
3、信息的交互性与即时性。
4、信息的多媒体化和多样化。据在调研中对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的分析,我校几乎每位学生人手一部手机,有93.2%的学生表示自己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互联网,有35%的学生表示其通过电视获取信息,26%的学生是通过书籍获取所需信息,只有8%的学生表示自己是通过报纸获取信息,而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学生占到总数的6%,从上述的调查数据中表明,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对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相关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我校只有3%表示自己很少上网,而85%表示自己经常上网,另外的12%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偶尔上网。另外,学生上网时间的调查中只有15%表示自己每天的上网时间低于3小时,其余的大部分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则都在3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三小时。在上网目的的调查中,有56%的青少年表示自己上网的目的是为了浏览资讯,有18%表示自己上网的目的是为了和同学或者网友聊天,有5%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为了学习相关知识才浏览互联网,其余部分则是为了玩游戏或者看电影。从以上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过时,互联网和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学生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互联网中信息杂乱,作为青年少很容易沉迷于游戏、电影、暴力、色情等一些列不良信息中,一些落后消息的文化思想,甚至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消息也混淆其中,通过互联网向学生渗透。青少年在新媒体时代几乎完全暴露在各种不良信息的冲击之下,这就使青少年通过自身获取不良信息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教育者和家长对青少年获取信息途径也更加难以掌握。新媒体时代所附带的负面影响极大的削弱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和效果,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增加了难度。
当然,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也有着突出的优点。
一是新媒体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学习渠道。利用新媒体各种技术和工具,学习可以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青少年可以依据爱好和兴趣进行选择,既方便又快捷;在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一些出色的手机应用软件使得学习变得更富有趣味性,以“有道词典”和“百度百科”这两个应用为例,有道词典的手机版不仅有相对于传统汉英词典更迅速的查询速度,而且还有英文游戏、每日美文等多种趣味功能,而百度百科其信息的包罗万象和内容的实时更新更为人称道,这两者都借助了新媒体这一载体,为使用者带来了更好的学习体验,提升了使用者的学习兴趣。
二是新媒体为青少年群体广泛了解社会提供了便利。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很多人发现看报纸信息过时了,看电视信息片面了,听广播更只是司机们接收信息的“无奈”方式,而正是新媒体的出现,让新闻资讯的获取不再费时费力,甚至很多时候,你没有主动获取新闻资讯的意愿,而这些资讯还会推送到你眼前。这样方便快捷,潜移默化的方式就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我们的社会视野,使其知识面更加开阔。
三是新媒体拓宽了青少年群体交往的空间。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信息、图片、音频和视频的传输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基于这一发展而产生的多种交流平台也为青少年群体的交往带来了便利,以微信为代表的聊天交互应用的产生与普及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使得交友变得更加便利,朋友圈的扩大也使得寻找兴趣相近的朋友更加方便,而这种全新的交往方式,无疑是更快捷的,更方便的。
四是新媒体对团组织工作的影响。首先,作为新媒体最主要、最积极的参与者,青少年群体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立体化的宣传效应,这为各级共青团充分运用新媒体阵地做好引导青年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新媒体下的办公方式具备快速、准确、信息量大、类型丰富等特点,提升了团组织工作的效率,许多公开性的文件可通过网络迅速传递到每个团员青年手中,而在团组织内部进行信息交流、任务布置、通知下发、会议召开等工作时,新媒体也将有助于更好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此外,新媒体其具有的个性化、多样化、年轻化等特征,使团组织工作更有参与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群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特点
新媒体的信息资源和信息交流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为当下的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全新和宽松的环境。但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调查显示,互联网上超过六成以上都属于偏向负面的不良信息。青少年尚处于价值取向建构阶段,也会面临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
1.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观念
现在,互联网媒体已成为所有广大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他们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比如看电影,玩游戏,听歌等,同时也有很多的青少年在时刻借助互联网进行学习,为他们在课外获取知识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正视一点,那就是网络的信息鱼龙混杂,也有很多不良信息,所以我们要对他们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加以引导,提高自身鉴别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认识到这一点,要明确虽然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不是说互联网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新生事物,我们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地去面对这一切,合理的使用网络。如果青少年只是通过网络来娱乐和聊天,沉浸在虚幻的世界中,必将不能有利于对网络信息的筛选,更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互联网新媒体环境影响着青少年意愿的表达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下的很多青少年都是在利用手机的网络功能进行和别人交流,虽然这种方式比较便捷,不受时空的限制,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但是这种通过手机网络和别人沟通的方式,很显然不利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甚至会让广大的青少年变得非常的宅,他们往往只是习惯了这种通过网络的意愿表达方式,现实中和别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弱,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往往缺乏主流引导,再加上互联网上往往存在很多来自境外的背景不明的信息和思潮。大量的网络信息使青少年在互联网上一直是“看问题”、“听问题”,而不是“想问题”。很多现实中的事件往往由于网民个人观点的集中表达,一些正常的情绪和一些极端化的现象被显著放大,并上升到社会层面并带有政治色彩。这种放大效应既可能推动社会进步,也可能掩盖了真相甚至危害社会安定。如果非理性表达再与组织化、迅即性结合起来,可能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3.新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聚集方式和动员方式
互联网这种新媒体与我们的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开放、平等、自由等特点,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它正吸引着大量的青少年参与在其中。尤其像一些社交类网站已成为青少年目前他们在互联网上集中活动和聚集的平台。随着网民聚集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息技术的提升,青少年网络自组织开始涌现,发展迅猛。这些自组织主要通过网络或手机联系和组织活动,深刻影响和改变了青少年的交往模式和群体参与模式。部分网络自组织将网上行为与线下行为相结合,不断向线下发展,常常“以虚带实”影响社会,具有很强的社会动员力和行动力。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索 新媒体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于判断力、处理能力相对不太成熟的青年人,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除了引导与规劝、管理与监督等手段,如何使青少年群体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更显得尤为重要。
1、我们要时刻走在时代的前沿,深入地去研究新情况和新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上的各种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我们要时刻关注,并且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不仅要研究网络的发展,同时也要研究青少年思想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不断研究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些重点群体的负面影响及其预防措施。探索如何增强共青团工作思想内容的针对性和方式方法的适用性。比如,针对未成年人容易网络成瘾这一现象,要研究他们沉迷网络的深层原因及有效的矫治方法;针对大学生这个对网络信息感触最敏锐的群体,要研究他们网络非理性表达和组织化表达意愿的基本特点;针对青年知识分子在网络话语体系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这一状况,要研究如何使他们成为正面的“意见领袖”和“舆论先锋”的有效方法;鉴于这些新的情况,我们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干预往往比矫正更重要。
2、我们要研究利用新媒体引导和服务青少年的有效渠到和手段。
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背景下,广大青少年的兴趣和特点也在跟着新的背景而发生着变化。所以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工作要具有前瞻性、方向性的来开展教育工作,比如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怎样来通过即时通信、手机上网和社会性网络服务这三大应用,为我们的共青团组织工作的开展进行引导,如何来通过共青团工作来服务青少年,从而来不断探索积极有效的渠道和手段。同时我们要研究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和服务青少年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从而更好地做好团委工作。
3、我们要研究通过新媒体拓展组织动员青年的新模式。
继传统的组织动员、社会动员之后,网络和移动通讯正在成为新的“第三动员”。互联网新媒体的开放性、隐蔽性和便捷性为各类动员主体提供了全新的动员条件和机会,各种声音都可以在网络空间找到自己的社会基础。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这一新的变化,我们要研究在以互联网新媒体为平台的这一全新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模式中如何体现共青团职能,切实承担起“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责。同时我们要学会去挖掘网络中各个成员的组织关系,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待这些新的变化,增强我们的研究信心,为我们后期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积极加强心理干预,培养塑造未成年人科学健康的生活观和成才观。一方面要深入分析和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个体、家庭和社会原因,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知识,建立“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多级系统协作网络,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四早”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和干预,从内在与基础层面增强未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加强学校和社会青少年德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积极发挥退休老党员、老教师的作用。
2、切实减轻心理负担,营造未成年人“快乐成长”氛围。要改变当前教育重智力轻情感,重单科能力轻综合素质的不当倾向,积极开设心理健康课,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良好情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减负工作和素质教育引向深入。
3、以创新精神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对主流思想道德体系的认同程度。应当加大对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理念、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改进创新的力度和深度。包括不断开发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场馆新的教育内容和功能,满足青少年向社会学习,汲取社会知识和经历的愿望和需求。逐步确立“养成教育”坐标,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社会公共道德素养。包括:生命教育、人格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思维方式教育、人文与科学教育等等。
4、对允许甚至纵容青少年上网的网吧进行严格的查封;另一方面电信部门要不断开发和升级自主的网络有害信息过滤防范软件,以保障未成年人远离网络有害信息的侵扰;三整治一些不良书摊及音像店,禁止贩卖、租赁毒害青少年的垃圾文化产品。
5、健全评价机制,保证道德建设良好的舆论导向。恰当的褒贬是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有力工具,特别是青少年,由于社会阅历浅,认知能力尚存欠缺,需要通过科学的道德评价,对道德行为的奖惩为他们树立榜样。学校的评价体系很多是原来学生素质教育手册所列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且没有真正的进行评价,只是教师根据影响随意画画而已。要建立符合八荣八耻和时代要求的评价办法和体系。
6、加强综合治理,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相关职能部门应在体制机制上形成合力,加大未成年人成长综合环境的管理和治理力度。与此同时,应重点加强建设以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成员为主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防止青少年的教育就是教育部门甚至只是学校的观念意识,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关爱儿童、尊重儿童”的社会氛围,形成一个社会关心、推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7、我国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与完善管理互联网、手机和自媒体等传播媒介的相关法规和章程,有效解决我国目前传媒管理混乱、无序的状态,分清各部门的职能,真正做到合理、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途径与探索】推荐阅读:
探索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吉飞10-06
就业形势与途径08-23
求职的途径与求职礼仪10-07
提高船员综合素质方法与途径09-16
家校合作的方式与途径10-12
创新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实现途径06-29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10-10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