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城镇化工作报告(精选8篇)
1.中央经济城镇化工作报告 篇一
“城镇化”拓展发展新空间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一要求透出重要信号: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化将在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中扮演重要角色。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围绕“城镇化”逐步展开,并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潜力:将起长期带动经济增长作用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高增长后,又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率先企稳回升。要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下一步如何拓展发展空间?
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提高城镇化的持续投资将起到长期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尽管中国城镇化率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大约10%提高到大约45%,但与发达国家78%和世界平均49%的城镇化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厉以宁算了一笔账:今后中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30年以后,城镇化率大约达到75%。要知道,城镇化率每年
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这将是多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此外,城镇化不仅能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投资增长,还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带来消费扩大、促进社会和谐,可谓一举多得。
重点: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专家认为,这一规划符合中国国情,有利长远发展。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认为,从中国国情看,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在资源、土地方面更加宽松,更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成本。
“从长远看,小城镇处于农村之头、城市之尾,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对于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全国政协常委陈凌孚说。
历史经验表明,快速发展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吸纳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109个镇的调研,近20年来,有58%的农村劳动力在镇域范围内实现了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
亮点: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这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此次会议上的亮点之一。
城镇户籍是享受教育、医疗、廉租房、社会保障等城镇公共服务的前提。然而,原有的城镇户籍制度让城市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望而却步,阻碍了城镇化进程。
有关专家指出,此次中央提出的重大举措,将使城市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能进城,稳得住,为消费提供较大增长空间,并推动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最新消息,这项措施即将付诸实施。他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允许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
稳妥: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加以重视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到“推进城镇化”时,除冠以“积极”一词外,同时还强调了“稳妥”。
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点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加以重视,要坚决防止缺乏规划,一哄而上,造成经济波动、社会动荡;要坚决防止城市配套设施和管理跟不上外来人口的增加,造成城市就业、住房等压力过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谈到城镇化进程时建议,由于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应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在城乡统筹、农民工向城镇居民转型方面进行更多试验,并从中发现和总结出好的做法和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提出,要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重点城镇交通、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
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2.中央经济城镇化工作报告 篇二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会议指出,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 增强消费拉动力, 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优化投资结构为重点, 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工作;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 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 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 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 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 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 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 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要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 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 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快制定法律法规、配套政策、考核体系, 确保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 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
3.中央经济城镇化工作报告 篇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温家宝在讲话中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李克强主持会议并在会议结束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新进展,科技创新有新成绩,改革开放有新突破,改善民生有新成效。
会议强调,现在,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
会议认为,明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会议指出,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会议强调,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庄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大兴农田水利,加强科技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五、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六、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同时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要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要加强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对外投资。要继续推进多双边经贸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4.2014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篇四
2014年中央城镇化会议的召开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政考点。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考点1:召开时间】2013年12月12日到13日在北京举行。【考点2:主要内容】
会议要求,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考点3:重要任务】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 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
5.中央经济城镇化工作报告 篇五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日前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重视维护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一些专家表示,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必须适应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更好地维护农民权益。新农村建设:不能赶农民上楼
温家宝总理强调,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李兵弟说,在城镇化的大趋势下,城市和乡村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并不是要消除这种空间发展上的差异,也绝不是要把农村变为城市,而是要求城市和乡村在发展条件上要尽可能地公平,在发展成果上尽可能共享。“一般来讲,农村要承担起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以及能源安全的重任,保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李兵弟说,“从这个角度讲,新农村建设要符合农村自身发展特点,尊重农村几千年来形成的自我平衡、自我循环的发展规律。”
“我在调研时发现,有的地方给农民盖楼高达32层,完全脱离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虽说现在一些地方具备了让农民上楼的基本条件,但是应植根于农民自己的宅基地上,而非成片建设的模式,特别是要尊重农民自己的选择。”他说。
在新近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表示,2012年将加大村镇建设力度,研究制定镇和村庄规划指导意见以及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办法。
对此,李兵弟认为,农民居住分散,必须做好以镇域为基础的整体布局规划,要和农村组织生产规模、政府公共设施配置、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相适应。
征地制度改革:相应法规出台进入“倒计时”
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要精心设计征地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开展相关工作,明年一定要出台相应法规。一些人士认为,这几乎给这项工作实施了“倒计时”。
产权证是土地权益的法律凭证。农村土地财产权利实现,最重要的是农村土地和产权明晰。农村集体土地“无证”,使农民缺乏捍卫权益的法律凭据。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司长朱留华表示,通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依法确认农民土地权利,强化农民特别是全社会的土地物权意识,有助于有效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28日,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试点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主体地位,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农村重大事项议事制度,依法听证、公示。凡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属调整和利用分配的,必须先行确权登记。
农民工进城:绝不只是改变户籍
温家宝总理指出,要使进城农民工真正成为城镇居民,绝不是改变一下户籍那么简单。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完成人口的城镇化。要合理引导人口流向,既要采取措施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所在地逐步安家落户,又要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让农民工进城是公平正义的体现,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理应享有城市的保障。”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现实情况却是,他们无法享受城里人的包括就业和社保在内的各种政策和待遇,这就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例如‘春运’和‘招工难’等。”
去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其中外出就业1.53亿人,本地非农就业0.89亿人。周天勇对此表示,吸纳这一庞大的群体当然不能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把农民工导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更切合国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说,“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将加强农民工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以推动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为重点积极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此外,将以放宽中小城市落户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落户。
国土部规范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禁赶农民上楼
增减挂钩试点严禁强拆强建,严禁强迫农民住高楼。28日,国土部发布红头文件——《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提出完整的政策要求,明确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必须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以各种名义擅自开展增减挂钩和建设用地置换活动。
尊重农民意愿被放在重要位置。“确定增减挂钩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农村重大事项议事制度,依法听证、公示,凡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属调整和利用分配的,必须先行确权登记;在土地互换和开发经营方式、旧房拆迁、新居建设等方面要提供多种选择;项目报批时,必须附具征求集体组织和农民意见情况、听证和公示相关材料,做到整治前农民愿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通知》明确,凡集体组织和农民不同意的,不得强行开展。严禁强拆强建,严禁强迫农民住高楼。
同时,使用增减挂钩指标的土地出让净收益,要及时全部返还用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支持农村集体发展生产。国土部指出,农民新居和新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所需资金,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主要应由增减挂钩指标调剂使用的收益平衡,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增减挂钩试点带来的实惠。
根据《通知》,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必须按照明晰产权、维护权益的原则,做好土地确权登记。增减挂钩试点涉及的土地,原则上应维持原有土地权属不变。
“对权属有争议又调处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不得开展增减挂钩试点。”《通知》明确指出,增减挂钩试点实施后,要依法及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发放土地权利证书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依法保障农民土地的用益物权。未经国土部批准不得开展试点
对挂钩试点资格的取得,《通知》指出,未经国土部批准,不得以各种名义擅自开展增减挂钩和建设用地置换活动。此外,农村内部乡村、村村挂钩推进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的试点项目,也必须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控制在国家下达的增减挂钩指标内,纳入试点管理。
国土部要求,已经开展增减挂钩试点的地区,对在国家下达增减挂钩指标外,自行开展增减挂钩或建设用地置换的,经严肃整改符合增减挂钩试点规范要求的,作出分年度核销指标的计划安排,报部审定后,逐年纳入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凡不符合试点规范要求且未开工的项目应一律撤销。
根据《通知》,增减挂钩项目必须封闭运行,严禁跨县级行政区域设置挂钩项目区。各地开展增减挂钩试点的范围和规模,必须严格控制在部下达的年度增减挂钩指标规模之内,严禁擅自扩大增减挂钩指标规模或循环使用计划指标。
国土部表示,试点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年底要对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安排下一年度增减挂钩指标的依据,考核不合格的必须限期整改,整改合格前,不得向项目所在市、县下达新的增减挂钩指标,不得安排新的增减挂钩项目。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1〕2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及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精神,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制度政策,正确引导、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统筹促进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重要性
2006年以来,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提出的“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几年来,试点地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旧房改造等,依据现阶段土地管理要求和城乡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增减挂钩试点,探索统筹城乡建设用地整治和合理调整使用,有效促进了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有力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
进一步认识增减挂钩试点的重大意义。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并和新农村及各项建设规划相衔接,积极主动、严格规范地开展增减挂钩试点,是有效推进 “三农”发展和城镇化的现实可靠的载体和抓手;是落实中央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方针,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引导资源、技术和项目向农村流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在保障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发展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严格保护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促进耕地集约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手段;是坚持家庭承包政策为基础,促进农民分工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政策创新。各地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宣传,正确引导,努力创造保障和促进开展增减挂钩试点的良好社会氛围。
正确把握基本要求。各地必须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以促进耕地保护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小城镇和中心村及各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环境保护为目标,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坚持依法推动、规范运作、民主公开、量力而行。要坚决防止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倾向,坚决防止擅自扩大增减挂钩试点规模,坚决防止侵害农民权益,确保增减挂钩试点健康有序推进。
二、统筹安排增减挂钩试点
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开展增减挂钩试点,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郊结合部新城区建设、近郊有条件乡村的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远郊有条件的集中民居新村建设为重点,统筹安排,确定增减挂钩试点的规模、布局、时序和项目,做好与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布局、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以保障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省级要编制好增减挂钩专项规划,并报部批准实施;市、县要编制好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方案,逐级上报省(区、市)审批,报部备案。今后,部批准增减挂钩试点,包括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中的增减挂钩项目在内,将以地方增减挂钩规划、项目区实施方案编制和实施情况作为重
要依据。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开展增减挂钩试点,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水平相适应,与同步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相协调,与新农村建设、社区管理、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等相配套。要以农民自愿且不额外增加农民负担为前提,通过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平衡项目区建设资金,支持小城镇和中心村新建新区发展经济,切实改善和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选择基层组织凝聚力强、国土资源管理严格规范、各项基础业务扎实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三、严格把握增减挂钩试点条件
坚持严格审批、严控范围。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必须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前提下,经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以各种名义擅自开展增减挂钩和建设用地置换活动。农村内部乡村、村村挂钩推进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的试点项目,也必须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控制在国家下达的增减挂钩指标内,纳入试点管理。
坚持严格标准、从严管理。已经开展增减挂钩试点的地区,要抓紧按照国发〔2010〕47号文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国土资发〔2011〕80号)以及本通知的有关规定,在认真严肃整改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试点项目上图入库,报部审定。对在国家下达增减挂钩指标外,自行开展增减挂钩或建设用地置换的,经严肃整改符合增减挂钩试点规范要求的,作出分年度核销指标的计划安排,报部审定后,逐年纳入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凡不符合试点规范要求且未开工的项目应一律撤销。
坚持项目管理、封闭运行。试点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建新与拆旧相对应的原则设置项目区,合理确定拆旧建新规模和比例。严禁跨县级行政区域设置挂钩项目区。各地开展增减挂钩试点的范围和规模,必须严格控制在部下达的年度增减挂钩指标规模之内,严禁擅自扩大增减挂钩指标规模或循环使用计划指标。
四、切实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
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主体地位。确定增减挂钩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农村重大事项议事制度,依法听证、公示,凡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属调整和利用分配的,必须先行确权登记;在土地互换和开发经营方式、旧房拆迁、新居建设等方面要提供多种选择;项目报批时,必须附具征求集体组织和农民意见情况、听证和公示相关材料,做到整治前农民愿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凡集体组织和农民不同意的,不得强行开展。严禁强拆强建,严禁强迫农民住高楼。
确保收益返还农村。使用增减挂钩指标的土地出让净收益要及时全部返还用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支持农村集体发展生产。农民新居和新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所需资金,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主要应由增减挂钩指标调剂使用的收益平衡,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增减挂钩试点带来的实惠。各省(区、市)要研究制定增减挂钩指标使用的土地出让收益管理办法,确定收益的来源、构成和分配,明确受益主体,规范收益分配和用途;要建立地价评估、资产审计机制,实行公示制度,确保收益返还和使用管理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管理。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必须按照明晰产权、维护权益的原则,做好土地确权登记。要按照确权在先的要求,对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做到地类和面积准确,界址和权属清楚。增减挂钩试点涉及的土地,原则上应维持原有土地权属不变;对土地互换的,要引导相关权利人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平等协商解决,有争议的要依法做好调处工作。对权属有争议又调处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不得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增减挂钩试点实施后,要依法及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发放土地权利证书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依法保障农民土地的用益物权。
五、规范增减挂钩试点管理
优先保障“三农”建设。增减挂钩拆旧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并尽可能与周边耕地集中连片,实施水、路、林配套建设,确保复垦的耕地不低于建新占用的耕地数量质量,有条件的,应积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为建设用地的,要优先保证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环境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用地。项目建新地块建设用地必须严格控制在批准下达的增减挂钩指标规模内。严格增减挂钩项目考核。增减挂钩试点以项目区为主体组织实施,确保项目区实施后建设用地面积不扩大,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要加强复垦耕地的后期管护,确保复垦耕地有效利用。试点市、县要对增减挂钩指标的使用、拆旧复垦等情况负责,试点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年底要对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安排下一年度增减挂钩指标的依据,考核不合格的必须限期整改,整改合格前,不得向项目所在市、县下达新的增减挂钩指标,不得安排新的增减挂钩项目。
强化增减挂钩试点全程管理。各试点地区要对增减挂钩指标的下达、使用和核销实行全程监管。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结合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在线备案制度,对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要实时上图入库,并实行网络直报备案,向社会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增减挂钩试点的组织管理,形成地方政府主导,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搭建平台,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各司其职的责任机制,共同推进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增减挂钩试点研究,注意总结土地制度创新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探索新机制、新方法。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要加强监督检查。部将进一步加强政策调研和工作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适时组织现场观摩,加强宣传引导,不断完善制度措施,保障增减挂钩试点健康有序推进。
此文件有效期为6年。
国土资源部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篇六
1.2016年12月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6年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
A.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B.风险加大,增速跌落
C.经济衰退,改革速度缓慢 D.供需矛盾基本解决,经济持续增长
2.()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其中不包括()。
A.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B.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
C.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
D.推进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深入实施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4.2016年12月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A.稳健宽松 B.积极有效 C.适度紧张 D.稳健中性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
A.深化管理体制 B.转变供给方式
C.提高生产效率 D.提高供给质量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
A.制度创新 B.深化改革 C.提高产品质量 D.加强宏观调控
7.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放在突出位置。
A.促进农民增收 B.发展现代化农业
C.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D.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建设
二、判断题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
2.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进”是大局,是主基调,在“进”的前提下力求稳定。()
3.国家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
4.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D 5.D 6.B 7.C
二、判断题
1.×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故本题表述错误。
2.×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稳”字当头,而后跟“进”。之所以特别强调“稳”,是因为我国当前处于特殊而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之中。就国际形势而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投资出现萎缩,地方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国际金融形势多变,区域合作与全球合作遭遇阻力。就国内形势而言,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经济转型困难增多等。无论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均要求我们必须要“稳”。只要经济和社会能够平稳,就为大改革、大发展、大进步奠定了坚实根基。故本题表述错误。
3.√ 略。
4.√ 略。
5.√ 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贯彻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对外开放布局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预计减少1000万以上。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绿色发展初见成效。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充分肯定。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继续努力加以解决。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第一,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第二,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出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套政策框架。第三,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经受了实践检验,是符合实际的。全党同志要坚定信心,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思路和方法,朝着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要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府公信力。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要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
会议指出,今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要总结今年工作,落实已部署的各项任务,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去产能方面,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去杠杆方面,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要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等,降低企业杠杆率。要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降成本方面,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补短板方面,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要更有力、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提高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同时,要继续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要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
会议强调,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抓紧编纂民法典,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坚持有错必纠,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要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要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序推动民营银行发展。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要有重点地推动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作用。要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加强对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既制定方案又推动落实。抓好重大改革顶层设计,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会议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合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进政策协同配套,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供需结构有效匹配、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良性互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赢得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持续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展。更好统筹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会议强调,做好经济工作,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在党领导经济工作之中。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必须落实。要深入调研,加强学习,提高本领,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要抓住想干事、敢干事这两个关键点,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促进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全党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尽心尽力把经济工作做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同志,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及武警部队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试题及答案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试题及答案
1.(单选题)【单选题】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4日-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当前经济形式总的特点是()A.稳中求进
B.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C.平稳过度,整体向好 参考答案: B
2.(单选题)【单选题】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形成以()为指导,以()为主线的政策体系
A.科学发展观 经济结构调整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C.新发展理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参考答案: C
3.(多选题)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指出,要继续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步 A.保持战略定力 B.坚持问题导向 C.坚持底线思维 D.坚持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 ABC
4.(单选题)【单选题】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矛盾和问题的根源是()A.重大结构性失衡 B.产能过剩
C.经济体制改革过于缓慢 参考答案: A
5.(单选题)【单选题】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解决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从()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平衡。A.扩大内需
B.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经济结构调整 参考答案: B
6.(单选题)【单选题】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解决好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提出了解决办法,最终目的是()A.加快供给侧改革 B.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C.满足需求 参考答案: C
7.(单选题)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根本途径是()
A.提高供给产量、改革开放 B.提高供给质量、改革开放 C.提高供给质量、深化改革 D.提高供给产量、深化变革 参考答案: C
8.(多选题)【多选题】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三去一降一补”指的是()A.去产能 B.去杠杆 C.去库存 D.降成本 E.补短板 参考答案: ABCDE
9.(单选题)【单选题】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 A.提高农民收入
B.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C.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参考答案: B
10.(单选题)【单选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的()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A.确权登记 B.权责明确 C.三权分置 参考答案: C
11.(单选题)【单选题】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A.科技创新
B.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C.提高质量 参考答案: B
12.(单选题)【单选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收入,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是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A.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B.不依赖房地产推动经济发展 C.控制房价 参考答案: A
13.(单选题)【单选题】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时,会议指出,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政策,重点解决()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A.一线城市 B.二线城市 C.三四线城市 参考答案: C
14.(多选题)【多选题】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时,会议指出,降成本要在()上加大工作力度。A.减税 B.降费
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五大信号 篇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7日闭幕。记者在第一时间约访了相关官员和专家,大家普遍认为,这次会议为2010年宏观政策“定了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信号一:重点转变发展方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发展方式是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保增长取得重要成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和环境。”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明年重点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是把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增长目标的有机结合。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过于依赖第二产业,过于依赖物资消耗。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凸显出来,在保增长的短期目标基本实现后,转变发展方式势必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进入‘后危机时代’,人们的关注点从此前经济增长率的高低,转向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特别是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支持力度。
信号二:双政策不变背后有深意
在经济实现企稳回升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否有所调整,成为近期人们关注焦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关注民生成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共同“重点”。
“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形势转好,另一方面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所以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能有大的变化,但应做些微调,巩固经济回升势头,避免出现新的问题,重点支持结构调整。”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分析。
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加大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控新上项目;加大货币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指出,中行将加快优化信贷结构,继续加强对国家重点工程、中小企业、保障性住房、重大科技专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强战略性新兴行业的研究,大力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坚决压缩落后产能项目贷款。
会议提出,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对于通胀预期,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应当关注通胀预期,但只要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速,明年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
信号三: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近来房地产市场量价同步飙升,明年房地产政策走向备受关注。会议提出,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主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海考察保障性住房工程时也指出,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放在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财政、金融和土地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让城市广大中低收入者安居乐业。同时,要抑制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显示,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廉租房、普通商品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受到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居民消费仍然不足,是我国经济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通过消费需求的扩大,提高抵御外部冲击能力,是我国这样人口超大规模的大国的必由之路。
“只有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老百姓收入提高了,保障健全了,才能够为扩大内需提供强大动力,也才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指出。
信号四:放宽中小城市户籍限制推动城镇化
城镇化在下一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将扮演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角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动力。”冯飞说,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1000多万农民转化为城里人。稳妥推进城镇化,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投资增长,以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扩大,为我国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提供动力。
汪同三指出,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根本矛盾的重要途径。从国情看,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在资源、土地方面更加宽松,也更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成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冯飞认为,城镇户籍是享受教育、医疗、廉租房等城镇公共服务的前提。中央的重大举措,将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逐步稳定下来,为消费提供较大增长空间,并推动城乡差距问题的解决和维护社会稳定。
信号五:放宽市场准入深化改革增添发展动力
经济企稳回升后,经济增长的动力亟待由政府投资向市场驱动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推进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姚景源分析,当前的经济增长,90%以上靠投资拉动,而投资中又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必须进行相关领域改革。
“小企业发展极为不足,是我国目前中等收入水平人口少、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说,我国目前每千人拥有企业11个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5个左右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5个左右的水平。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关键是要对社会资本投资给予国民待遇。除法律特别规定的外,应允许社会资本以参股等方式进入金融、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力以及城市供水等基础和垄断行业。
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一直以来引人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
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与改 篇八
此会议之所以备受关注,除了这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经济会议之外,还将定调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风向标。虽然议题冗杂,但总体来看,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在适度保持经济增速的同时,将更多的着力点放在提高经济的质量之上。
“2014年将由两个‘R’来主导中国的经济进程,第一个是Reform(改革);第二个是Risk(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瑞士信贷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表示。而从会议公布的内容来看,明年经济工作的两方面任务是推进改革和防范风险,从而确定稳中求进的基调。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型路径,即在保持国内生产总值(GDP)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通过改革创新化解产能过剩,着力防控地方债风险,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稳”与“改”
2014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经济工作的走向至关重要。而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并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这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之后,经济社会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将对之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指标,一方面是政策评估,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如何“改革挂帅”?分析指出,本次会议最大看点为对“冲经济”和“促改革”两难之间的取舍。虽然今年仍然沿用了“稳中求进”提法,但对“稳”和“进”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稳中求进与改革创新必须同时推进,两者并重。这是因為,任何改革举措的落实,都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而要实现更好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的力度,充分发掘经济增长潜力。”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分析说。
根据往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一般会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作为第一项重点任务,但本次会议并没有将之单列出来,而是明确提出“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强调了要与改革融合在一起。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也表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者之间并不矛盾,相互之间有着内在的关系。从中长期来看,只有调结构才能稳增长,只有促改革才能调结构。因为结构失衡的情况下不可能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而不改革也很难解决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但在短期内这三者之间需要互相兼顾,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增长相对稳定。会议强调“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这一点是重要的,意味着不会不顾一切地追求短期增长。
其实,确保经济实现合理增长,说到底要靠改革来推动。从今年的简政放权到明年的着力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从事权和财权两方面约束政府行为,意味着政府自身改革的深化,也为市场发挥活力放大了空间。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使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受更强约束,能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的GDP冲动,也必将使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得到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人们对新一轮改革抱有积极预期但也对重重阻力产生难以落实的疑虑,会议也给出了明确的回应,这既传递了推进改革的坚定态度,也明确了执行改革的具体策略,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集聚了士气。
从这次会议所传达的新理念、新逻辑可以看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起步,深化改革开局元年,各方面的改革将呈现出加快推进的态势。
GDP合理增长无后遗症
GDP7%、CP13.5%——这是官方智库为明年经济提出的建议。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中央决定不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这让2014年的GDP目标备受关注。一些机构开始呼吁政府下调2014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将GDP增速目标降为7%,将CPI控制目标定为3.5%,并期望此次会议可以给出一个官方答案。
“我们建议将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从今年的7.5%下调到7%,这样能把重点更多地放在防范行业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和房价上涨风险等问题上。”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这样表示。
国家信息中心12月2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除GDP目标下调了0.5个百分点外,其他目标基本维持不变,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仍为900万,广义货币为13%,财政赤字率仍在2%左右。
“GDP7%可以覆盖900万就业岗位,对调结构也很有利。”祝宝良表示。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等几部门发布2014年《经济蓝皮书》中却认为,2014年预计GDP增速在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8%。
不过,不管GDP是7%还是7.5%,CPI是多少,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没有就此作出回答。其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不提GDP、CPI等细化目标,要等到下一年的全国两会上才会公布。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负责对下一年经济工作做出“原则性”的安排,从宏观经济、民生、农业等角度出发。
不过即便如此,仍能从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看出几大热点。
对于未来的增长速度,会议提出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强调“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实现“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新提法颇具深意。
过去重GDP增速的发展模式,带来了产能过剩、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污染等后遗症。而政府主导的巨额投资驱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规模,忽视质量、效益正是造成结构调整困难重重、资源环境承受压力巨大的重要原因。
专家认为,“合理增长”是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增长,目前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在7%-8%之间,因此,合理的增长应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实际阶段的增长。
“这意味着我们对经济增长有了更为科学全面的认识。”陈鸿宇认为,一方面,经济要保持合理增速,是为了稳定社会就业,改善民生;另一方面,顺利推进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一定的增速。但同时,要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以此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所以,经济增长要合理适度,要与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协调均衡。
“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转型升级关键期,需要更深入地认识生产总值增速,并且把这种新认识通过政绩考核的指挥棒来确保实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王军认为,发展不仅包括GDP增长,还应当包括结构调整的推进、民生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丰富内涵。
此外,之前有专家担忧,中央的顶层设计虽然宏伟,也振奋人心,但是难度在于,顶层设计究竟能落实到什么程度?不过,目前的改革已经被认为“非常迅速”。11月12日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还不足一个月,改革措施已经迅速出台。其中包括:中国证监会的IPO改革、央行对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支持措施、地方政府史无前例的治理污染的措施、中国工信部的4G牌照等。这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在加快。
防控地方债务风险
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地方性债务的相关部署相呼应,12月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作为一大任务被单独列出,可见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由此,外界普遍认为化解产能过剩和防控地方债风险将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会议强调,中国将着力于防范债务风险,应对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并加大保障房供应。
近年来,围绕地方债会否失控的话题一直是舆论焦点。今年6月份,审计署发布的区域性地方债务抽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3.85万亿元人民币,两年来增长了12.94%,其中16个地区债务率超过100%。部分地区盲目举债、债务过高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广泛担忧。
而在8月1日,审计署对全国政府性债务展开审计,结果并未公布。相比2010年底审计署公布的10.7万亿元地方债务,现在市场上有机构预言地方债规模已超20万亿元,最高估计达26万亿元。
“需要明确,中国的债务水平是总体安全的。中国的政府性债务并没有突破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而且低于很多国家的债务水平。”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指出,目前我国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但由地方债助推的很多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痼疾。
当日闭幕的会议坦陈,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等突出问题仍没有缓解。
“这其中很多问题都与地方债盲目扩张息息相关。”白景明指出,正是部分地方政府的盲目大举发债,助推了产能过剩、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白景明的上述表态得到了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的认同,他注意到,近年债务总量呈现加速上升态势。更令人警觉的是,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政府债务,很多都不是经过正规渠道,而是由地方投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通过BT(建设-移交)等各种融资方式来进行负债,从而加大了统计的难度。
“政府不能什么都兜底,该管的要管,该通过融资平台偿还的还是应该让融资平台还。”苏明表示,列入预算一是要摸底;二是这些债务并非一个年限全部到期,列入预算能够摸清每年到期的债务规模;第三,“分门别类”是弄清楚哪些债务由政府承担,哪些由市场承担。
目前我国的全口径预算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预算四本账。苏明表示,目前地方债务在四个账本中体现得尚不明显,但从趋势看,全口径要放在一起。
据《每日经济新闻》早前报道,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表示,中国地方债规模约15万亿元-20万亿元。按照朱海斌的观点,地方债可能主要来自银行、信托等领域,另外一部分,即以公司的名义投资,地方政府在其中到底承担多少责任,是说不清楚的。
白景明警告说,“债务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呈现加速特征,如果不预先布局预防,导致其失速,很容易引发大的后遗症。”
对于防控债务风险的途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将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要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多位专家认为,这与中央高层提出的政绩考核不以GDP论英雄一脉相承,将更大力度地制约地方政府的盲目举债冲动。
【中央经济城镇化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全文09-16
在传达学习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领导讲话09-18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法专题研究复习范围及重点08-22
中央巡视自查报告07-18
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08-04
中央组织部工作分工08-09
关于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10-23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全文06-28
中央组织工作会议精神09-05
中央八项规定自查报告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