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2024-10-31

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精选11篇)

1.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篇一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市文化局

近年来,**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放到重要位置,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安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是中国八大古都之

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既有以殷墟、甲骨文、周易为代表的古代文化,又有以红旗渠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山水文化,又有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安阳市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市以建设文化大市和文化强市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狠抓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成了以市区为主、辐射全市各县(市)的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群体。

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十五”以来,**市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先后建设了林州市“三馆”、滑县文化娱乐中心等一批基础文化设施。截止2004年,全市文化系统国办文化机构总数达到115个,其中,公共图书馆7个,群艺馆1个、文化馆15个,影剧院13家,乡镇文化站92个,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4个。在建设完善县(市)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的基础上,2001年,正式启动了安阳市图书馆、博物馆建设项目。“两馆”项目占地102亩,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预计2005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3月,为配合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了殷墟博物馆工程。该工程将于今年8月底建成完工。目前,我市正在筹建和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还有中国文字博物馆、大型雕塑《商魂》等。中国文字博物馆选址在我市洹河北岸,占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文物征集)。建设工期3-5年,分三期建设。大型青铜雕塑《商魂》是突出展现殷商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选址在殷墟附近的殷墟路和纱厂路交叉处,总投资2000万元,该雕塑长26米,宽14米,高8米,设计方案2003年获联合国世界和平艺术展金奖,目前该项目正在规划和筹建中。

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市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演出业、音像业、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和艺术教育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娱乐市场趋向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已经成为安阳市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企业和单位不仅丰富、活跃了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促进安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等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2004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515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33家,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333家,音像制品出租及零售106家,电子游戏5家,演艺场所5家,台球厅16家,溜冰场3家,保龄球馆2家,KTV量贩9家,综合性娱乐场所3家。年营业收入为3650万元,上交营业税260余万元。

国办文化“以文补文”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市国办文化单位从业人员达149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89人。在艺术教育、文化娱乐、演出策划、文献信息等领域,国办文化单位占有明显的专业优势。近年来,市群艺馆和各县(市、区)文化馆依托自己的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艺术教育、民间艺术培训等为内容的文化产业,起到龙头和带动作用。如:市群艺馆积极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文化设施优势,常年开办少儿舞蹈培训班、交际舞培训班、书法学习班、美术专业高考培训班等,开展艺术教育和培训。近年来培训各类艺术人才近万人,其中有100余人考入中央美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国家高等艺术学府,在安阳市享有很高声誉,已成为全市艺术培训教育叫得响的品牌。仅2004年,该馆的三产收入就达90万元。林州市文化馆利用群众集资、吸引社会投资等方式,开办多媒体阅览室、歌舞厅、健身房、游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主动为当地企业、部门搞演出策划、商业演出,搞灯光音响租赁服务,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不仅锻炼了队伍,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增加了收入,弥补了单位自身建设的不足。此外,一些国办文化单位在广告策划、装裱、幼儿教育等方面也有所发展。

文物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安阳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博物馆、纪念馆5个,殷墟等AAAA级风景区3个,文物专业保护机构8个,馆藏文物2万余件,其中,馆藏文物一级品17件,二级品601件,三级品8500余件。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为安阳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00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开展“一申四创”工作,投入资金1.8亿元,启动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袁林一期保护、天宁寺保护维修、仓巷街明清民居等工程,使各文物景区的文物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近年来,连续举办了殷商文化旅游节,内黄二帝陵祭祖节、枣乡文化节,林虑山国际滑翔赛等节庆文化旅游活动,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带动了文物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民间艺术产业蓬勃发展。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如汤阴剪纸,内黄农民画,曲沟抬阁等

2.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篇二

截至2009年,全县枣园面积达16.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1万亩),产枣35 000吨,产值7 200万元,提供农民人均收入1100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40%。由于缺乏规范栽植、科学管理、积极引入优良品种等意识红枣品种单一,良莠不齐,而且退化现象严重,全县木枣占85%左右,团枣、牙枣占15%左右,骏枣、梨枣仅占很少的一部分,优良品种和类型改良未能形成规模。红枣加工以烘干为主的初加工且烤炉数量少,规模小。具有一定深加工能力的企业只有榆林光大枣业公司、巨人食品科技开发公司等几家,而且加工量也很小。再加上资金、技术等原因,难以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绝大多数枣农停留在出售鲜果和干果的初级阶段。从种植到采摘包装,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粗放的手段,标准化技术的组装、配套不够,不能实现优质生产和集约经营,产业整体效益不高。

一是品种单一,退化,不稳产、易裂果、上市竞争能力差。

特别是近年来红枣成熟季节,阴雨连绵给枣农带来了巨大损失,2007年几乎绝收,2008年损失过半,2009年减产20%左右。2010年由于气候影响挂果低,总产量损失达70%以上。由于红枣价格涨幅较大,能够弥补一些减产带来的损失。

二是经营分散,不科学。

不少枣农还是处于传统的经营方式管理枣园,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现代化集约化管理机制。没有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红枣产业,用新的理念促进红枣产业发展;新的红枣产品还未真正打入国际市场;也没有真正做到用红枣新产品出口和优质红枣的国内消费带动红枣产业发展;提升和带动红枣产区和红枣基地建设的产业化水平做的还不够。

三是枣农创新意识差,品种改良刚刚起步。

截止目前大部分红枣还是原来传统品种,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的梨枣、晋枣、骏枣、油枣、京昌1号、金玉一号等新优品数量很少,仅占总体红枣品种的10%左右。

四是具有深加工能力的企业少,市场竞争能力弱,红枣的贮存技术和保鲜技术差。

目前,县内红枣加工企业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相对较少,并且深加工产品中,高糖产品多,低糖产品偏少。加工龙头企业少,规模化生产水平不高,投入机制不活,渠道不畅,制约了企业发展。至今红枣加工还没有类似河北古城葡萄酒集团和露露集团那样的龙头企业。

五是红枣加工产品深度开发滞后,深加工优质名牌产品少。

同时优质新产品研制开发工作薄弱,影响了红枣深加工向纵深发展。

二、吴堡县发展红枣的有利条件

(一)自然条件

吴堡位于中温带亚干旱区,大陆度67.3%,为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1.3℃,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19.6℃,无霜期170—190天,年降水量475毫米,7-9三个月降水占总降水量的63%,年蒸发量1301毫米,是年降水量的2.7倍。气候寒冷,气温年较差和日变化率较大,平均年日照时数2 73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1%。枣树生长季节,光能充分,热量丰富,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红枣品质的提高。

吴堡县地表水质较好,宜于人畜饮用和田间灌溉,矿化度小于1克/升,其地形地貌、土壤质地也非常适宜发展红枣产业。

(二)栽培技术与规模优势

吴堡县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实践基础,而且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优势,已有300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自古以来,群众有着对红枣栽培的喜好和热情,并拥有一定的栽培管理经验。产区群众已从红枣建园中普遍受益,枣树已成为他们的“摇钱树”,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全县涌现出一大批“十亩户、百亩园、千亩村、万亩乡”先进典型,将会极大地促进枣产业的快速发展。吴堡县大面积、有计划地种植枣树始于上世纪末开始实行的退耕还林时期,之前的红枣种植一直处于自发、盲目状态,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现在黄河沿岸已形成长50公里,宽5公里的红枣林带,红枣收入成为当地农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中樊家畔、下山畔等产枣大村红枣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90%以上,下山畔有枣林2 240亩,其中挂果面积1 820亩,年产鲜枣50万公斤,收入100余万元,人均1 900元,红枣收入上万元的就有30户,收入最高的近3万元。在东部沿黄河红枣种植村的带动下,西部乡、村红枣栽植与生产亦取得长足发展。从2005年开始,以张家山乡为例,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新建红枣标准示范园10 000亩,覆盖全乡11村,成活率达70%,加快了吴堡县东枣西延的进程,扩大了红枣生产基地规模。

(三)红枣加工营销产业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吴堡县红枣加工从无到有,逐步发展,郭家沟镇下山畔村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旧窑洞、废弃羊圈修建简易烤炉47座,薛家塬、刘家塬及周边村已形成了红枣初加工、销售市场,年加工销售600吨,收入200万元。全县现有普通烤房600座,同时,出现了巨人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光大枣业有限公司等3家较大红枣加工企业,研制开发了鲜枣酥、紫晶枣、空心脆枣等加工品种,产品远销东南沿海和港澳地区,成为吴堡红枣外销的窗口。年加工能力占红枣总产量的30%以上。有效促进和带动了吴堡红枣产业的发展。

三、吴堡县红枣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要使吴堡县红枣真正成为兴县富民的产业,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红枣经营观念,培养出一大批现代红枣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大刀阔斧的品种改良,走集约化经营道路;要在深加工上下功夫,特别是在保鲜技术上要有新突破;建立红枣贸易基地和交易网络,完善基础实施建设。

(一)加强对红枣技术人员与枣农培训

红枣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关键在人。要不断壮大红枣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发挥人才作用,出资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枣农。特别要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红枣专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二)积极引进优良品种

红枣品种老化、退化是当前枣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优良品种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具有关键地位,调整和优化红枣的品种结构,在吴堡红枣产区,通过引进优良红枣品种进行筛选对比,选择出适合当地山地栽培的抗旱、耐瘠薄、丰产优质的红枣品种乃当务之急。现引进的灵宝大枣、紫铃大枣、金昌一号等鲜食、制干兼用优良品种普遍被看好。如巨人公司从山西引进的“金育一号”虽然比传统的红枣生长期要长10多天,但成熟后果个整齐,品质优良,深受枣农和各级政府的称赞。

(三)大力扶持红枣龙头加工企业,进行集约化经营

通过大面积的品种改良从而达到集约化经营,在县黄河沿岸的宋川镇、郭家沟镇、丁家湾乡,薛下村乡的种植红枣面积大村的中心区建立2处红枣示范园。在离黄河较远的辛家沟镇、张家山乡建立万亩优质示范园,积极兴建红枣灌溉水池,修通每个枣园生产道路。通过建立品种改良基地,把所有的枣园连成片,同时政府要积极组织县红枣协会、红枣商会、红枣种植大户,红枣加工龙头企业等给枣农实惠,引导他们走现代科学的规划化,集约化经营型管理模式道路。

以红枣产业园区为平台,以红枣加工与流通企业为主体,以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组建吴堡红枣技术研究中心。技术研究中心在保证红枣基地建设的前提下,着力研究红枣贮藏保鲜技术和红枣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为鲜枣保鲜和红枣精深加工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打造吴堡红枣品牌。

(四)建立红枣贸易基地和交易网络

以龙头型专业流通组织为主体构建批发市场,以批发市场为中心构建市场体系,以市场体系为中心构建农产品流通体制;创新红枣市场流通模式,在辛家沟高速公路出口处和郭家沟镇集贸中心建设红枣贸易中心,建设集红枣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批发、拍卖、直销、连锁零售经营、进出口贸易、物流配送及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符合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和流通模式;发挥红枣批发市场、完善市场体系,拓宽销售渠道。逐步建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个体商贩为补充、全国各大中城市营销网点为窗口的营销网络。促进红枣安全、便捷、高效流通,带动吴堡县现代枣业发展。

(五)加强枣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建设

3.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篇三

工作要点及措施

2011年,全市农村卫生工作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强化监管,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和管理能力;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促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提高全市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做出新的贡献,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努力实现五个提高 结合省厅方案制定我市今年新农合实施方案指导意见,指导各地调整完善补偿方案报是财政局联合审批,做好对各县区补偿方案审批和备案工作。努力在筹资标准、保障能力、受益面、服务效率、监管水平等方面实现“六个提高”。

一是提高参合率。我们采取加大新农合政策宣传力度,至县区长一封信、延长筹资时间等措施,截至2月11日,全市参合农民635.45万人,参合率95.91%,实现以县区为单位,继续保持在95%以上水平。

二是提高筹资标准。2011年,新农合筹资标准将由2010年的150元提高到23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00元,省

市县三级财政补助100元,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仍然是每人每年30元。

三是提高受益水平。全市统一并适当提高乡级住院报销比例(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到75%),住院封顶线由6万元提高到10万元;鼓励使用基本药物,参合农民在县级以上医院使用目录内药品的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科学调整补偿方案,结合省厅医改试点要求,在全市9个县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除潢川县),探索实行住院病种付费、门诊总额预付、按床日定额付费等支付方式,指导试点地区搞好支付方式改革考核评价,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力争将参合农民的住院实际补偿比从今年的42.21%提高到48%左右,确保服务质量和受益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提高受益面。一是在去年息县、平桥区、固始县三个县区实行门诊统筹的基础上,今年增加浉河区、罗山县、潢川县共6个县区为门诊统筹试点县,从总基金中拿出25—30%用于门诊统筹,让参合农民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看普通门诊和部分慢性病大额门诊也享受按比例补偿,实现保“大病”也“保小病”,保“急病”也保“慢病”;二是并将参合孕产妇错过缴费期的新生儿住院费用随母亲享受补偿,进一步扩大新农合的受益面。三是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两类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新农合补偿比例确保达到70%以上,民政部门按照20%的比例给予补偿,切实减轻患儿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通过季度检查和运行分析,对达不到规定报销比例的县区实行重点督导和通报

五是提高服务效率。

1、继续开展省级及跨省、市住院费用出院即时结报。现参合人员在周边市级或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都能享受直接报销。加强宣传,引导农民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医。各县区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公示栏等各种渠道向参合农民广泛告知开展直补的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及直补程序,宣传直补的省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和医疗费用情况,引导农民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医。进一步完善即时结报工作程序和运作流程,不断加强服务监管,提高服务质量,方便参合人员看病就医和结算补偿。

2、加强农民工定点医院选建工作。督促各县区11月底前至少新选建1家农民工定点医院,使外出务工农民能够就地参合、就地就医、就地补偿。

3、实现新农合网上审核、网上结算、网上监管、网上办公。扩充支持乡村一体化、农民健康档案和农村公共卫生等。

4、推进村级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今年全市每一个村卫生室必须配置1台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全部实现村级定点医疗机构与县级经办机构联网。切实改善监管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6、配合审计局做好新农合审计工作。10月底前配合审计局等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保证基金安全、有效运行,提高基金使用效益。

7、加大信访查处力度。严格执行新农合服务“六条禁令”和《信阳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处罚细则》。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查处新农合服务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做到举报必查,查必有果。

二、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综合改革,促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坚持不懈地推进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管理。

1、制定下发《信阳市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代市政府起草《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卫生室管理的意见》,待市政府常务 下发《关于加强村卫生室管理的意见》后,及时制定下发我局《信阳市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

2、指导各县区规范村卫生室管理,督促各县区新建村卫生室100%投入使用,基本设备配备到位、县乡奖补资金兑现到位。

3、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继续实行《信阳市乡村医生系统培训进展情况》月报制度,随时掌握各县区乡村培训进展情况;结合市卫生局重点工作督查,督促各县区加快培训进度;

4、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落实乡村 公共卫生服务补 努力提高村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2、对各县区创建情况进行督查。结合市卫生局重点工作督导安排进行督查;

3、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以千分制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加强内涵建设,规范乡镇卫生院服务行为,引导乡镇卫生院主动转换运行机制和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组织考核达标验收。10月下旬各县区进行自查,11月市卫生局组织考核组进行验收,下发验收通报。

5、评选优秀乡镇卫生院及优秀卫生院长、优秀村卫生室及优秀乡村。组织乡镇卫生院综合检查、示范卫生院检查检查验收,并利用相关检查结果及全年村卫生室督导检查结果及各县区上报情况,评选优秀乡镇卫生院及优秀卫生院长、优秀村卫生室及优秀乡村,促进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管理。

(四)加强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培训,认真组织实施“51111工程”乡村医生培训和乡镇卫生院妇产科、B超、放射科人员及乡镇卫生院、卫生局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按时完成培训任务,提高农村卫生人员整体水平。1、2上旬 制定下发《2011年信阳市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实施细则》。

2、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培训。5月份制定下发《信阳市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培训实施方案》;6月、9月组织两期约105名乡镇卫生院院长在华中科技大学进行培训。

3、组织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人员培训。选派208名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人员参加在河南省培训中心进行为期个月(3月26日-4月27日)的理论培训;3月制定下发《2011年信阳市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人员进修实习计划》,安排208名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人员分别在 市级 各县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为期100(4月28日-6月27日)的进修实习;为期1个月的临床实习;6月收集汇总各县区学员进修实习的相关资料;7月将实习总结上报到省卫生厅农卫处。

4、认真组织乡镇卫生院B超、放射科人员及乡镇卫生院、卫生局局长管理人员培训。

(五)继续推进农村卫生综合配套改革。

1、推进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力争在60%以上的乡镇实行行政、业务、考核、药械、财务等一体化管理。指导各县区认真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对乡村医疗机构开展绩效考核,逐步完善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及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考核体系,进一步引导乡村医疗机构转换服务模式,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4.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篇四

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澜沧建设“世界拉祜文化中心”和“绿色经济通道”的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科技农业稳乡、绿色经济强乡、科教人才兴乡、和谐社会建乡”四大战略,推进结构调整、基础提升、产业振兴、扶贫攻坚、科教人才、民族文化、生态文明、社会管理、民生改善工程,推动东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达5321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达143.7万元;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1%,达5900吨;农民人均有粮达350公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达2345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必须全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把科学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中心任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好”字优先,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道路,用工业理念来发展农业。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倡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更加注重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是全面做好今后五年规划工作。一要确保“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使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跃上新水平;二要做好今后五年规划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二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三农”工作,努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乡带村的发展机制。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今后五年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点。为打造新亮点,计划在大佛殿成立养殖合作社,来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带动周边村组养殖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招商引资,结合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在大佛殿、小米地等建造地方茶庄园,三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固定耕地面积,扩大复种指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良种良法特别是冷凉山区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力争2018年良种覆盖率达90%。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农产品结构、种养结构和农业结构布局的调整,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五年内,计划在南岱村、拉巴村完成1000亩甘蔗产业;在扎布村、河边村、拉巴村加大畜牧养殖年出栏大牲畜在1000头以上、生猪出栏7000头以上;东河村、邦敢村种植烤烟2000亩;东河村、河边村种植开发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龙胆草100亩,七月一枝花50亩;东河村、硝塘村种植核桃10000亩、八角1500亩、草果1500亩;南岱村、邦敢村种植坚果1000亩;林下资源逐年扩大养蜂量5年内达5000箱,同时加大野生菌管理力度。着力提升茶、中药材、核桃、林业、烤烟、蔗糖、畜牧业等7大支柱产业。

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农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重点,细化落实“渠道不变、用途不改,项目捆绑、资金整合,各报其功、各记其账,形成合力、整村推进”的要求,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治理,加快农村道路、自来水、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5年内启动“兴地睦边”项目,投建三道箐水库、积极进行项目资金申请,建设小米地水库及修建拉巴村大沟和掌月寨大沟等,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五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持续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鼓励全民创业,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或创业提供更多的帮助。支持农民通过公司、协会、合作组织等形式向外拓展市场,组织农产品加工、运销,促进农业增值增收。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着力探索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全面提升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培育眼界更宽、素质更高、致富能力更强的新型农民。

(二)突出资源市场化配置,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招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努力营造和谐开放、平等竞争、有序经营的投资环境。

(三)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要把民生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切入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善民生,激发民智,发挥民力,努力构建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加快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的惠及全乡广大人民群众。认真抓好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传承工作,鼓励创作群众喜闻乐见,体现民族特色的原创歌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抓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满足群众业余体育活动需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年入住适合的供养对象,全面利用敬老院设施建设。

(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建设更加秀美的拉祜山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更加注重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倡导、引导、发动全乡人民积极投身义务植树、营林造林,主动为建设生态东河献力献策。强化水土流失治理、生态脆弱区植被保护和恢复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快实施以公路沿线、城镇面山和水库周边为重点的“绿色走廊”工程。切实建设好、保护好生态环境、厉行节约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风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平安东河”创建成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使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安全药品。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拥军优属”活动。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的基本准则,严格按照法律授予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切实规范行政审批权、行政服务权和行政监督权,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把政府建设成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014年工作任务

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实施项目建设带动投资持续增长,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建设富裕和谐东河,着力落实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全乡经济社会平衡较快发展。

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021万元,增长15%;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1772元,增长15%;粮食总产5478吨,增长1%;农民人均有粮334公斤,增长1%;地方财政收入12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集中精力主攻产业的发展 按照“稳粮、兴畜、升茶,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农业板块建设,挖掘农民增收潜力,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继续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示范基地带动的方式,大力实施产业开发工程;一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粮的基础上,形成了农业资源、畜牧、林果三大经济支柱,培育甘蔗、烤烟等新经济项目,今年在拉巴村种植甘蔗500亩,东河村、邦敢村争取种植500亩烤烟项目;二是林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加大采脂管理力度,同时巩固新种植核桃的面积,林下产业逐步扩大养蜂业的发展(达3800余箱),加强野生菌的管理;三是茶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应用生态茶园,加大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增加投入,提高单产和精加工档次,逐步打造适合我乡茶产业发展的品牌;四是在巩固现有的桑蚕种养殖基础上,支持新发展的农户;五是积极培育扶持畜牧养殖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预计在河边村及拉巴村实施。

结合农民增收、粮食增产、优势生物产业推进计划和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等战略部署,把优势明显、市场广阔的特色种养殖业等作为现代农业发展重点,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抢抓政策机遇,加快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储备,积极争取上级更大支持。

一是争取开工实施三道箐水库和掌月寨大沟建设;二是启动“兴地睦边”项目;三是完成乡政府干部职工40套及乡中学和乡完小各12套的公租房建设;四是积极争取村组公路通达工程建设,提高公路等级;五是做好拉祜传承点前期规划,在拉巴村建设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着力打造和弘扬“拉祜文化”品牌,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产业化发展;六是加大村组活动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巩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让群众有学习、开会、议事、娱乐、就医的地方;七是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主抓手,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乡域经济跨越快速发展,同时以贫困村产业开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为工作重点,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着力实施好“安居温饱工程、基础设施工程、产业发展工程、社会事业发展工程、素质提高工程、生态能源工程”等六大工程;八是全力做好东河乡生态茶园改造工作的后期管理,保证好茶园遮阴树的成活率和配套树种;九是加快村庄规划工作,更好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做好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是抓实“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加强农业科技和农机推广运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推广杂交玉米、杂交水稻10000亩,冷凉水稻良种7000亩,规格化栽培2000亩,电脑农业200亩,测土配方施肥5000亩,粮食播种面积15500亩,总产量5000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施掌月寨大沟建设。实施好人饮安全工程,解决1.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积极争取实施整村推进项目。

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推进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不断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和科技推广应用。推广科技试验示范,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000人次,科普宣传8000人次。

三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贫困学生救助力度,同时加大对学生辍学和逃学监管力度。进一步抓好校舍改造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是积极开展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参合率达到98%以上,使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卫生设施的投入,加强村卫生室管理,确保新合资金的安全。进一步加强农村预防保健队伍和妇幼保健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大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五是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全面实现人口的均衡发展。

六是加快发展民族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加大民间文艺表演队的管理,挖掘民间文艺潜力,表演形式上多出精品。做好已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户户通”工程的维护工作,巩固广播电视覆盖率。有效解决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

七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各项体系。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养老保险、优抚工作,重视做好困难群众生活安排,确保受灾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众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继续实施民生工程,支持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四)抓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环境更大改善

抓好天然林、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保护,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实施好植被恢复、生态恢复、义务植树等工程造林,培育后续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好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使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五)以强化法制建设为载体,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扎实抓好综治维稳工作。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思想,强化维稳责任意识,以创建“平安东河”为抓手,围绕“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琐事不出组、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矛盾调处工作体系、机制,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对重点人员要进行帮助转化教育,防止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信访工作领导。落实信访责任制,完善信访处置机制,排查社会矛盾,切实解决信访问题,把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5.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篇五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果转换,根据岔头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岔头镇今后三年的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岔头镇位于灵寿县西北部山区,距县城35公里,辖18个行政村,5203户,人口17875人,全镇总面积93.82平方公里,耕地13260亩,山场面积12万亩。紧临横山岭水库,慈河、松阳河流经辖区,慈左、慈右灌渠能够为14个村耕地提供灌溉,水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大理石、云母等矿藏储量丰富。正南公路、岔瓦公路穿镇而过,交通极为便捷。

二、指导思想

未来三年,岔头镇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加速发展、赶超进位、绿色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结合岔头发展现状,确定了以“做大工业,做特农业,做靓城镇,做活旅游”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岔头跨越发展。

三、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今年有起色,明年见成效,后年上台阶,创特色经济发展,做小城镇建设典范。

(一)做强工业

一是做精石材业。以“金魁”石材为龙头,加快石材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金魁石材公司投资1000万元开发板材冲压地面砖和利用石材废弃物制作预制制品项目,配套厂房已竣工,设备已调试完成,正在生产试验品,年底前投产盈利。投产后,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为解决石材废料污染打开了一扇大门。以此为契机,引领全镇石材加工企业成立行业联合组织,形成以金魁石材为龙头,把销售渠道、技术、人员等加以整合,增强产业集聚优势,将产品从生产石材毛板向精加工方向发展,力争到2015年,在刘家沟村建成规模的“中国黑”石材园区。

二是做大牌房村万年青石材园区,利用牌房村万年青矿资源和就近加工、降低成本的优势,对辖区内石材加工企业整合资源,引导其在石材深加工发面加大发展力度,力争到2015年创立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工业园区,全面提升企业规模、档次,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我镇的另一支柱产业。

(二)做特农业

一是继续做好荒山开发。我镇地处山区,山场面积12万亩,适合发展果树种植。截止现在核桃、板栗等干果种植面积已达近万亩。力争到2015年完成开发山场7万亩。并将原有的核桃、板栗种植范围成方连片,形成规模。打造核桃、板栗种植基地,使荒山真正成为山区村民的绿色银行。

二是做好“特色农业”。有了特色农业,才有吸引力、竞争力,才能把岔头镇推出去。

1、做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在王家庄村去年5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基础上,今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达到100亩。力争到2015年底建成300亩集种植、采摘为一体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方便游客采摘。

2、做好台头村的“农庄建设”。今年规划建成台头农庄一期工程,计划占地50亩。现有百亩池塘已开工建设,待磁河北岸绿化、硬化整体规划出来后,马上动工,两年完工,三年打造千亩农庄。

(三)做靓城镇 围绕建设中心镇的需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进一步扩大镇域规模。

一是依托正南路拓宽工程(东岔头至岸沟段),计划在东岔头、西岔头、王家庄、台头、岸沟村安装路灯,实施绿化工程,全面提升中心街道的绿化、美化、亮化水平。

二是打造以山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中心的商业区。年底前完成市场建设的招商引资,从正定小商品批发市场引进一两个批发商入住我镇市场,全面提升档次。利用岔头镇东与行唐县毗邻、北与阜平县相接的区位优势以及山区农产品丰富的资源优势,把我镇建设成为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

三是建设以镇政府为中心的行政、教育、卫生中心。将

岔头中心小学、初中迁至镇政府南面的横山岭中学附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将镇卫生院迁至镇政府西面。在镇政府东边规划建设居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包括场地硬化、绿化、灯光和文体活动设施建设配套,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四)做活旅游

一是依托磁河水系丰富的自然资源,谋划启动慈河湿地项目建设,打造“北方水乡”。

1、清理慈河河道(坡门口村至东岔头村)8000米。硬化磁河北岸(台头村至胡家坪村)5000米道路,作为湿地旅游通道,通道两侧种植树木3000颗。建设水上漂流项目(总长15华里,涉及高阳庄、台头、王家庄、李家沟、胡家坪、西岔头、东岔头共计7个行政村),目前正在规划设计,力争2016年5月完工。

2、在慈河北岸台头村建设占地20亩的苗圃基地1座,在发展育苗产业的同时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本阶段完成苗圃基地主体建设,通电通水。计划到2015年苗圃达到50亩。

3、在慈河(台头段)结合生态农庄建设,在台头村建100亩鱼塘,发展垂钓旅游、水产养殖项目,与磁河水上娱乐项目融为一体。

4、在磁河(台头村至西岔头段)建设蓄水造景橡胶坝2座,产生10万平米左右的广阔水面,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包括划船、快艇、游泳、儿童水上娱乐设施、滚动球等,在炎炎夏季给避暑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届时,磁河的广阔水面将与北岸的生态农庄、“绿色长廊”辉映成趣,形成岔头镇景色秀美的磁河湿地风景线。

二是继续下大力度开发三梦山旅游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岔头镇的天然“风景山水画”,使游客流连忘返。目前正在规划设计和招商阶段,力争到2015年3月完成。

6.高校招生工作总结及今后思路 篇六

□进一步推进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使“3+x”科目设置改革不断完善,“x”的选择范围应是高中开设的全部课程,包括音体美;

□探索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招生办法,克服以分数为惟一录取标准的片面性,建立以分数为主的综合评价办法;

□经教育部批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进行单独招生试点;

□开展招生社会化报名工作试点,逐步改变高中毕业由学校组织报名和通知录取的做法,有关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使高考与学生毕业的学校脱钩

20是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成绩斐然的一年。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高考改革进展平稳,招生考试管理进一步加强。高校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也促进了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校后勤社会化等多方面的改革;同时,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肯定成绩,满怀信心迎接新挑战

年普通高校的招生工作进展顺利,成绩巨大,主要表现在:

(一)招生规模创历史新高,高教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报名人数是453.5万,比增加了65万人,增长了16.7%。实际报到入学的人数达到260万人,比去年增加了39万,增长了17.6%,入学人数与报名总人数的比例为57.4%,比去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其中录取入学的本科生为137万人。招生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突出结构调整,适应社会需求。

今年教育部新批准增加了1,500多个本科专业点,这些专业都属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据初步统计,今年录取人数最多的学科门类依次为:工学99.1万人,管理学46.1万人,文学类43万人,理学类23.7万人,医学类17.8万人。这些门类都属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学科门类。录取人数在前10位的一级学科(专业类)分别为:电气信息类、工商管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经济学类、机械类、艺术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法学类、土建类、临床医学和

7.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篇七

一、精神文明创建基本情况

1、班子队伍建设。首先抓班子建设,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自身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学习型先进领导班子为目标,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了乡党委中心学习组和8个行政村中心学习小组,每周一晨会、周三、五下午政治学习。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党政联席会议;其次抓队伍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性意识;重点培养年轻优秀干部;广大干部职工加强业务培训,通过辅导讲座、入村宣讲、座谈讨论、组织考试等形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了干部和群众的头脑。三是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实际,并与各个站所、行政村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建立奖励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村乡工作与年终考核奖优罚劣结合起来。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舆论宣传力度,制定了信息奖惩办法,每周对信息上报情况进行通报,对于完不成规定任

务的村、站所在年底考核时予以扣分。五是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乡机关在2011年开始着手为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做准备,兴平乡积极争取创建自治区级优秀平安乡镇,达西村积极迎接全国文明村镇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复验,统其克村、昆其村均不断巩固现有自治区级文明村的成果积极申报国家级文明村,全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

2、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为打造乡党委机关文明形象,改善办公条件,乡先后投入数十万元,用于基础设施的改善。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建好总投资284万元,3514平方米,集教育、培训、党员远程教育为一体的兴平乡科技综合楼,现已投入使用。争取自治区项目资金42万元,新建410平方米的乡级文化活动室。利用新办公楼峻工之机,投资近8万元对党员活动室和远程办进行了装修,更新了10台电脑的桌椅。全乡2011年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4期,培训人员达6755人次,受训面达100%。目前,全乡有4个科技示范村,319户科技示范户,全乡709户科普文明户,共评定农牧民技术员126名,成立了棉花栽培、蔬菜栽培、牲畜育肥

3个技术协会。我乡荣获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先进乡(乡)”称号。二是绿化、美化环境。院内绿化进行了重新规范布局,新培植花园四块,新栽植树木100余株,合理布局安置了各类灯具,机关绿化管理落实了专人负责。对办公楼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并实行责任到片到人,加强了日常清洁卫生管理,使机关院内实现了亮、绿、净、美,为广大干部职工营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3、文化阵地建设。我乡是民族乡,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围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大型主题,充分利用大量生动感人的民族团结先进事迹,促进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让广大干部职工真正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把民族团结教育和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和妇联作用,开展“五好家庭户”“ 双文明户”等评选工作。开展向沙吾尔•芒力克、买买提•依不拉音等模范人物及身边的典型学习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如每年的迎元旦、迎新春、“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七一”

建党节组织职工开展活动等,极大地丰富了干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4、机关效能建设。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在机关干部职工中开展了“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办公环境美化、净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三化”评比活动。突出科技文化教育。广泛开展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一树”活动,在全乡形成了“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成立“兴平乡扶贫帮困协会”,积极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和社会公益活动,目前已全面启动。

6、平安建设。加强综合治理,创造优美工作环境。加强领导,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教育。强化稳定意识,加强安全保卫,配备了专职门卫,加强机关巡逻,无治安刑事案件;坚持经常性检查,经常性地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加强办公楼防火、防盗,未发生安全事故;严格执行《车辆管理制度》,无交通责任事故;认真开展“六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了县法建办的验收;认真落实保密责任,严格执行保密规定,认真落实保密措施,未发生失泄密事故。落实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认真学习贯彻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开展计划生育、优生

优育教育,认真兑现各项独生子女奖励政策,落实优生优育措施。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确定了由乡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等几家执法单位,抽调3名法律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派出所民警、司法助理员组成的法律知识宣讲团,深入各小学,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为青少年讲法3场(次),授课师生达到600余人,通过宣讲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精神文明创建宣传力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干部精神文明创建意识不够强,创建氛围还不浓郁。全乡干部职工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技能学习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法手段单

一、方法陈旧。农村宣传文化室设施老化、陈旧落后,同日趋发展的农村经济和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三是精神文明建设硬件有待完善,乡机关环境卫生还未获得自治州级爱卫先进单位,乡机关绿地面积还未达到自治州级绿化要求。

三、今后发展思路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开展工作: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营造浓厚氛围。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坚持把精神文明创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各分管领导、各村、各站所密切配合,上下齐抓共管。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制定并实施《兴平乡机关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工作规划》和《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实施意见》,将文明单位创建作为党建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创建实绩列为干部考核、评价、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形成创建文明单位人人有责的常态工作机制。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党员电教室、文体站活动场所,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深化素质教育,提升文明程度。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坚持中心组学习、周三、五下午集中学习、参加业务技能培训等学习制度,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努力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激励、关怀机制,关心、爱护干部职工。加强宣传员、通讯员的培养,大力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

要》,扎实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法治进乡村”、“创文明村”、“先进党支部”等活动,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和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

三、创新文明载体,丰富精神文明生活。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站所”、“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实施“三清四化”工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大力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评选身边的民族团结先进人物,运用演讲比赛、宣传单、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民族团结之花深入人心。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宣传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结合“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活动,开展村民文明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活动,并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

四是夯实基础工作,创造优美环境。坚持开展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定期打扫卫生,乡办公楼内卫生实行全天候保洁,做到“六

净一整齐”,机关、村、学校、站所环境卫生保持整洁舒适。组织机关职工入村参加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环境保护和节约节能意识。倡导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扎实开展“平安建设乡镇”活动,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安全生产等宣传教育,及时排查不稳定隐患。

中共尉犁县兴平乡委员会

8.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篇八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过去五年,我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先进性教育和开展“三个

走在前”排头兵实践活动为动力,以建设xx、发展xx为己任,以推进全县城镇化建设进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团结协作,积极履行部门职能,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五年主要工作成绩

(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年均递增2个百分点,至2006年末达xx。xxx四镇被定为省级中心镇。xx镇被定为省的“五金专业镇”,xxx村被省定为“生态文明康居工程试点村”。同时通过规划调整,撤并了xx等镇。城镇主要道路基本硬底化、绿化、亮化,城镇职能结构和功能布局趋向合理,城镇人口积聚快速增加。

(二)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县建安产值年均增长10,2005年全县实现建安产值xxx亿元,实现建安税收xxx万元。2006年全县建安产值将达xx亿元。

(三)房地产业方兴未艾。五年来,全县房地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xxxx等重点项目相继建设带动下,xxx等房地产楼盘完成投资约xx亿元,并于2005年开盘售楼。

(四)城镇规划进一步加强,规划龙头地位更加突出。五年来,已全面完成全县建制镇城区总体规划的新一轮修编,xx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均委托国家一级资质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善。xx中心镇总体规划已开始编制。同时创新规划编制模式,通过招标、择优录取的办法确定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完善xx级民营科技园总体规划和xxxx产业转移园的总体规划。并全力协助省建设厅顺利完成了xxx村的总体规划。

在规划管理方面,严格执行了《城市规划法》、《xx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和《xx中心镇规划指引》;并根据规划建设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划制定了《xxxx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同时,根据《xxx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的要求,成立了“xxx城市规划委员会”,认真落实“一书两证”的规划建设审批制度;开展了一系列联合执法行动,拆除了一大批违法违章建筑,有力维护了规划的权威,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盘棋,促进了全县城乡规划建设快速有序发展。

(五)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狠抓整顿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坚持以《招标投标法》和《xx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为依据,完善了工程交易办事制度、会场纪律制度、办事程序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大力推行了“招标信息发布公开,投标申请人资格审查结果公开,中标结果公开和场内监督、场外监督”的“三公开两监督制度”。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开放建筑市场,允许外地符合资质企业进入县内参加工程投标,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了市场竞争。

二是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重点扶持了xxx等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培育xx的房地产市场。同时了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培育住房消费,引导市场调整结构。

三是狠抓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并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活动月之机,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强建筑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了各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五年来,全县未发生建设工程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六)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城镇环境进一步美化。为做亮做美城镇环境,进一步强化了城监执法和市政园林、环境卫生等公共事业管理,顺利完成了xxxx改造,美化、亮化了xxx。加强了县城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监察管理,保证市容秩序畅通有序。顺利完成了创建省文明卫生城市和xxx创建省卫生城镇工作。

(七)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在机关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紧紧围绕开展先进性教育、排头兵实践活动,大力推行了政务公开、首问责任制,健全了《百分制实绩考核》、《责任追究》等十多项机关内勤管理制度,实行了“窗口”一条龙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同时通过政治学习、普法学习和职业技能学习等,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素质教育,促进了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五年来,我们在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整顿和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工作中,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9.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篇九

及今后工作思路

一、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这个目标,努力做好“三农”工作这篇文章。全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总体上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夏粮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6900万公斤,水产品总产量12590吨,生猪出栏42640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小增幅,为高新区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纵观我区今年“三农”工作,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一)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

一是兴修水利夯基础。高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水系条件,决定了旱涝自然灾害呈多发性。我区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今年我区先后投入200万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外洪土方任务万方,改造排灌站18座,完成清淤4万方,维修机电设备17台,基本构建了防汛、排涝、抗旱三位一体的农业抗灾保障体系,为农业增收奠定了基础。今年汛期由于机电泵站经过维修改造,加之合理调度,连续集中强降雨未造成内涝灾害,确保了早稻丰产丰收。

二是科技服务建网络。我区建立了以区为中心、以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使全区农业科技人员在农业生产一线大显身手。从实施“种子工程”入手,使全区两镇一处良种覆盖率达98。两镇一处农业服务中心

还开通了“农业服务直拨电话”,可以随时随地为农民提供农技、林果、畜牧、作物病虫害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三是龙头带动扩基地。全区通过大力培植农副产品深加工、运输营销等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增值。以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使粮食逐步向大米、米粉、饲料等方面延伸,实现粮食生产就地加工增值;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组织农副产品大流通,带动全区蔬菜、水产规模扩大;以生猪屠宰、肉食加工、家禽饲养为龙头,带动全区畜牧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新增300头以上养猪小区12家,新建50亩以上蔬菜、瓜果种植基地4个。

四是强化防疫促生产。动物防疫工作是奠定全年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区对此高度重视,在年初的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就做了专门的安排,把动物防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根据人事更替变化,及时调

整了区防治动物重大疫病领导小组成员,明确了各镇的主要领导是防控动物疫情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防控动物疫病工作的主要责任;加大了宣传力度,今年以来,我区共印发各类宣传资料43000余份,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知识家喻户晓;下发了高新技术开发区防治动物重大疫病应急预案,统一安排部署全区的动物防疫工作;建立健全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头上,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通过认真贯彻执行“依法治疫,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落实计划免疫制度,大力推广“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畜禽防疫工作列入乡镇考核目标,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和业绩内容之一,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和疫情报告,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动物防疫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标准,有检查,有奖惩,做到“四到五不漏,一个100”,即通告到村、责任到人、台帐到户、标识到畜,区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争取免疫密度达到100。从而确保“两瘟”的防疫密度,杜绝动物疫病流行。据统计,猪口蹄疫免疫数42640头,免疫密度100;猪瘟免疫数40267头,免疫密度。禽类禽流感免疫率专业户达到了100,散养户达到了80以上,在农业血防方面,今年上级有关部门下达我区的耕牛血吸虫查病任务是500头、治疗任务300头,对此我区结合区内实际制订了今年耕牛血防工作的查治计划,向乡镇下达了目标任务责任书,做到了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制度健全,措施有力。确保今年耕牛血吸虫治疗工作落到实处。区内把耕牛血吸虫病疫区分为两组。即尤口组、滁槎组,每组10人,共计20人,对我镇的钱岗、巷口、尤口、瑶湖、下尾、岭永、李家七个村,30个小组的耕牛进行了查病,今年以来共完成查牛562头,其中水牛8头,黄牛164头,治疗302头,其中扩大化疗284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上级下

达我区耕牛血防查治病任务。

10.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 篇十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思路

沙河街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区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区纪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街道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纪检工作的职能作用,紧紧围绕办事处工作中心,积极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几年来,认真开展了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内容的党纪党风廉政教育,积极开展了“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和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为我街道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 街道党委、办事处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部署,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提高拒腐能力。街道党工委坚持注重实际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多样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

(一)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利用中心组学习进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把党风廉政建设列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二是利用机关干部政治学习,在机关社区干部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三是利用党员培训班、社区干部培训进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

(二)结合区委开展的“强化作风建设,服务经济发展”主题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在这项主题活动中,认真进行了查摆,对查摆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整改,通过主题教育,使机关干部和社区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变,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加强。

(三)利用民主生活会进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

对照廉洁自律的有关要求,有针对性地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成员进行自查自纠,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四)注重在社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

充分利用社区远程教育网,组织社区党员观看反腐倡廉教育片,利用社区宣传栏、板报宣传反腐倡廉教育内容。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形成反腐倡廉的浓厚氛围,减少了滋生腐败的环境条件,有效进预防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进一步推进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深入开展

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推动机关效能建设,是当前和今后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明显。办事处按照区监察局《九原区建设包头市行政效能监察示范区工作方案》的要求,不断推进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加强对行政交通监察工作的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的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宣传作用,积极宣传建设行政效能监察示范区的重要意义。

三是按要求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特别是注重解决群众密切关注,反映强烈涉及有关行政效能方面的问题。如城镇低保的发放,廉租住房补贴,卫生费收支等问题。

四是注重整改提高,针对查找出的问题,认真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监督机关效能建设和行风建设,发挥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示范作用。

三、积极开展群众满意站所评比和行风评议活动

(一)按照纪委的统一要求,每年认真开展了“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活动,及时制定了办事处关于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实施意见,明确了各阶段的任务要求,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认真组织开展行风评议活动。通过民主评议基层站所行风,以评促纠,以评促建,推动各基层站所廉洁从政,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为办事处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组织机关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居民代表五个代表组对驻办事处站所的政(行)风进行了走访、摸底调查,并在办事处召开了听证测评会议。

通过开展群众满意站所评比和行风评议活动,加强了办事处与站所的联系,强化监督作用,加大了对各基层站所存在问题整改的检查考核力度,切实提高各基层站所行风建设水平。

四、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

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 3

容,为开展好这项活动,街道党工委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在活动中,我们注重抓好廉政文化建设进机关、进社区工作,积极创新活载体,丰富活动形式,围绕“廉”字,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这几个重点,充分发挥文化功能的作用,推动了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的深入开展。使社区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教育,提高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辐射力。

一是有重点地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机关工作,通过上廉政课,召开座谈会、知识竞赛等形式,让机关干部更加牢固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在办事处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气。

二是注重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的开展,充分利用社区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廉政文化宣传,特别是注重利用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的优势,适时加进廉政文化方面的内容(如廉政歌表演廉政文艺节目等形式)。

五、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处理好群众来访信访工作是维护稳定的主要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办事处党工委十分重视信访工作,确保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在基层,调处在萌芽状态,严禁杜绝民转非事件的发生及越级进京上访。为了将信访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办事处要求各社区(村)、各相关部门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及时了解调处本地区的矛盾纠纷,能调处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办事处。办事处实行领导包片制,包片领导要及时深入基层认真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做到底数情况明,办事 4

处党委书记负总责,武装部长负分管责任,包片领导负直接责任,居(村)办事处建立了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

六、今后的工作思路

1、继续作好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学习教育工作,努力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使反腐倡廉工作深入人心。

2、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制度的落实。发挥好纪委监督职能的作用,真正确保各项制度、规定的执行。

3、继续做好廉政文化“六进”工作,特别是抓好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在条件好的社区建立廉政宣传橱窗、廉政书报专柜,开展观看廉政专题片、廉政文艺演出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4、继续做好行风评议工作。

5、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纪检干部业务素质。

11.乡镇一季度总结及今后工作思路 篇十一

杨竞永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镇干部大会,主要是总结一季度工作,安排下阶段工作任务,旨在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可以说今天的会议是一次加油的大会,是一次鼓劲的大会,更是一次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大会。下面,我根据党委、政府研究的意见,重点讲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季度工作开展情况

去年12月份,我调到紫庄主持全面工作,如何在更高起点上更好地推进紫庄发展,深感责任重大。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形势,全镇上下团结拼搏,务实进取,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镇域经济不断壮大。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不断优化镇区产业项目,围绕招大引强、凸显特色的目标选取招引项目。多方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想方设法协调解决手续办理、土地征用、建设资金等问题,使营养地带、九龙电子、光伏发电等项目落户紫庄,并按序时进度按时推进。家具制造行业得到增容扩股和升级改造,成为我镇工业支柱产业,电商销售、网上订单等崭新销售模式进一步扩大了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采取园区化的发展理念,以“三线五片十大园区”为主体,坚持设施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转变的发展思路,不断扩大规模、提档升级,重点对贾耿路两侧的空白区域和间断点进行了填补,新开发建设了吴姚、油坊两大片区,启动实施了菜篮子基础建设工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举措,组织镇村干部到外地取经学习,增长见识,开阔思路,为实现设施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的跨越做足准备。十大休闲观光园区,尤其是董庄和赵庄草莓采摘园全面提档升级工程已经开始,并初见效,年初举办的紫庄镇首果蔬采摘文化节,吸引5万多游客来我镇观光、采摘,进一步丰富了贾汪冬季旅游内涵。

三、城镇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占地170多亩的镇区商贸中心和民生综合体建设在紧张施工中,董庄商业街二期工程如期开工。同时,大力开展镇容镇貌综合整治活动,对镇区内主次干道上的商铺、门面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镇区新建停车场、公共厕所等 公共设施,使镇容镇貌得到明显改善。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全力以赴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和工作的严厉度,集中清理整治乱堆、乱主点3000多处,清理河塘沟渠200多个,“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垃圾收运体系市场化运作得到巩固和完善,并形成常态化管理体制。镇内主干道和各村进行了立面整治高标准绿化,新栽植各类苗木20万株,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今年以来,我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加大社会事业发展步伐。一大批与群众福址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得到实施,全镇修建水泥路3000平米,建设农村小公益桥26座,水渠5600米,泵站6座。完成镇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460米,完成主镇区和紫庄村安全饮水工程。中心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卫生院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彻底解决了部分学校门前交通拥堵难题,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镇政府牢固树立“还账也是政绩”的观念,偿还了一批旧账、老账,政府的诚信度得到提高。

五、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坚持做到以人为本,自觉做到广开言路,主动做到开门纳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整治“新衙门”作风,拉进政府与群众的距离。认真开展了“我为紫庄发展献良策”、“机关作风整治之我见”等征求意见、建议活动,收到建设性意见、建议50多条,有些意见、建议有的已经实施,有的即将得到实施。机关全员参与的“营养早餐”活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机关活力、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来到紫庄短短4个月,我们的镇村干部团结务实、奋发拼搏,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们紫庄镇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紫庄镇今后发展的主心骨。借此机会,我代表党委、政府向你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你们对我、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一段时间,我镇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区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严格遵循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把握好新常态下的三种规律,创新思路,理性发展。以“适应新常态、奋发新作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紫庄”为总的发展定位,确保全镇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平稳健康发展。

一、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思想认识谋求新突破。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是速度放缓。即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第二结构调整。即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加速调整。第三,动力转换。即增长动力由过去通过大量人财物的生产要素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为改革创新驱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是党中央提出了一项总体要求,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新常态必将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只有主动适应科学把握,积极作为,才能占领先机,推动发展。反之,如果被动应付甚至逆势而动,就可能错失良机,付出代价。对此,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克服“惯性思维”,摆脱“过去习惯”,正确处理速度、效益、质量的关系,既追求一定的发展速度,又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在恪守底线思维的过程中力求最好的结果。

二、新型小城镇建设谋求新突破。今后我镇小城镇建设的核心要义是以人为本,要加快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转变,稳步推进新型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精心打造现代小城镇。牢牢把握“绿色、宜居”的发展定位,加强小城镇建设规划设计,充分考虑空间布局、要素融合、建筑品位,以现代小城镇标准推进小城镇建设。镇政府计划开发建设高标准别墅区,以优惠的政策、完美的服务吸引群众购买,让镇区居民享受市民一样的生活品质。同时,镇中心区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群众的新希望、新要求,以功能性配套项目的完美来聚人气、集商气、生财气。二是合理规划村庄定位。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合理明确村庄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地进行永久性保留村庄和扩展区村庄建设,避免建设过程中造成的过程性浪费。三是选好典型,认真搞好村庄集体搬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切实走出一条有特色且符合实际的新型小城镇建设之路,实现维护“老百姓福祉”和“置换土地”的双赢。

三、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步伐,在旅游开发上谋求新突破。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构模式的调整、重点园区的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在坚持“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相结合、创新立意与乡土特色相结合、生态旅游与特色饮食文化相结合、成片效益与点片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前提下,突出抓好吴姚、油坊农业新片区及菜篮子基地建设工程、十大农业园区提升工程,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农业产业项目等招引力度,着力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今后,旅游业必将成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做大做强紫庄旅游业对于刷新紫庄印象、提升紫庄人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镇已正式成立旅游公司,下一步公司要在抓好旅游发展规划、打造旅游品牌上狠下功夫,围绕展现文化内涵、彰显风土人情、体现紫庄特色的具体要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农家乐专业村,做足做好旅游品牌文章,吸引更多的市民来紫庄旅游。

四、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谋求新突破。坚持把加快新型高科技工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根本途径,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强化招商措施和考核办法,建好建优工业集聚区,以更优环境亲商、富商、安商。扩大优化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今年,我镇重点引进的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还将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镇政府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全新的产业,进下做大做强。充分利用我镇农产品资源丰富、家具行业规模大的优势,通过线上商品销售与线下产业发展相结合,网店与实体店相结合的思路,拓展农村电商规模,拉动消费和投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之成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新兴产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五、提高全镇人民居住生活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谋求新突破。我镇生态资源底子厚、环境好、潜力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后,我镇将持续坚持示范带动,建管并举的工作原则,持续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深入持久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强化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健全监督督查考核机制,扎实有效地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进一步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落实长效管护机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以公厕旱改水、房前屋后绿化、殡葬改革为重点,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以吴姚村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加快建成村容整洁、管理规范、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若干年后,说不定农村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六、认真落实年初排定的重点工程,在社会稳定和民生工程建设上谋求新突破。积极向上争取“一事一议”、村镇建设、扶贫开发项目,做好改水、改厕、道路建设、土地整理等惠民工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管理,建立健全视频监控网络体系,落实定期排查、领导包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充分发挥镇村基层组织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提高镇村干部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全镇稳定和谐不出事。

上一篇:证券入门书籍推荐下一篇:丑小鸭三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