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学习材料

2024-09-08

交通安全学习材料(9篇)

1.交通安全学习材料 篇一

东山中学安全、法制教育材料

一、中小学生交通行为

1、中小学生交通行为的特征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性别、性格以及掌握知识方面的差异,他们在交通行为动上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1)中小学生交通行为的年龄特征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在交通行为的表现上是不同的,比如年龄越大,交通违章行为就越少;在行路上的违章行为小学生多于中学生;骑车违章行为主要是中学生等。

(2)中小学生交通行为的性别特征

中小学生由于性别上的不同,表现出的交通行为也是不同的,比如,在道路上踢球、玩耍、骑车在路上飞驰、追逐打闹的多数为男生;经常骑车与人相撞、摔伤,或见机动车接近惊慌失措,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多数为女生等。

(3)中小学生交通行为的性格特征

由于中小学在交通行为问题上所持态度表现不同,决定了他们在实际交通活动中交通行为的不同,比如,有的学和始终坚持遵守交通规则的态度,这样的学生交通行为就比较符合交通规范;有的学生持有违反交通规则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的学生交通行为就会经常建章。

(4)中小学生交通行为的知识特征

中小学生交通行为表现的好坏,同他们掌握交通知识的多少有关,掌握交通知识多的,交通行为的表现就好,反之就不好。一般来讲,高年级的学生较之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接受交通安全教育较多,对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了解的也多,因此,他们在交通活动中的交通行为就比较符合规范。

2、中小学生不良的交通行为表现

中小学生交通行为是比较广泛的,但主要表现在行路、骑车、乘车乘船等方面,下面就这些方面中小学生不良的交通行为作一列举。

(1)中小学生在路上的不良行为

①在道路上行走时不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道路上行走时,不是靠路的右边行走,而是在路的左边或中间行走。

②横过车行道时不走人行横道、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而是任意横穿,或在车辆来临时突然横穿。

③只顾行路,不注意道路和车辆信号的显示,不服从交通指挥和管理。④在车行道、桥梁、隧道或交通安全设施等处逗留、玩耍、打闹、抛物、泼水等。

⑤在铁路道轨上行走、坐卧、玩耍、放牧、拣拾杂物、摆放石块、木块等。⑥穿越、攀登或跨越道路和铁路的隔离设施。

⑦从铁路桥梁、隧道和没有道口或其他平面交叉设施的铁路道轨上通过。⑧不听从铁道口工作人员或信号的指挥,钻、爬、越道口栏杆(栏门),强行通过已经关闭的铁路道口。

(2)中小学生骑自行车的不良行为 ①未满12岁的小学生上路骑车。

②在人行道、机动车道、逆行道上骑车;在机动车道上学骑自行车。③骑车横冲直闯,争道强行,只顾自己行驶,不管前方情况和左邻右舍的安全,当机动车临近时也毫不相让。

④骑车遇路口转弯时不减速,不向后望,不打表示,突然猛拐。⑤通过路口时猛蹬猛骑,遇有禁行信号时抢行或闯车。⑥骑车时双手离把单手持物,或再牵引一辆车,或驮带他人。⑦骑车在道路上互相追逐、打闹或曲线竞骑。⑧三五人骑车并列行驹或扶肩并行。

⑨在沙土路面遇机动车辆为抢占风头,突然驶向路左或路右。⑩紧随机动车后面行驶,或手扒机动车行驶。(3)中小学生乘车乘船的不良行为

①候车时站在车行道上,或在车行道上招呼出租车。②不按秩序依次候车候船,在上下车船时拥挤争抢。

③上车船后,不坐在座位上,随意走动、打闹、或将身体探出车船之外,或向车船外任意抛投物品。

④在车船上随意触动车船上的设施。

二、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原因

(一)主观方面的因素

1、缺乏交通安全意识

这是讲在思想上根本就没有交通安全这根弦,其在交通活动中的表现;一是在事前只顾做自身要做的事情,根本就不考虑交通安全问题,也不去想会有交通

事故发生,从而也就自然不会去做充分的交通安全准备和防范工作;二是当存在事故隐患或苗头时,根本就不会去想这些隐患或苗头会引发事故,从而也就自然不会去做交通安全检查和补救工作。因此,缺少交通安全意识是必然要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

2、缺少交通安全知识

这里所讲的交通安全知识,是指交通及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及其有关的知识、人文等方面的常识性知识。在交通活动中,如果不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就会知道哪些行为对,哪些行为不对,就不会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就不会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

避免事故的发生等。因此,缺少交通安全知识的人,发生交通事故是在所难免的。

3、缺乏交通安全责任感

交通安全责任感是指在交通活动中,对社会、集体、他人以及自身交通安全所负有的责任心。

具有交通安全意识,是保障交通安全的前提条件;掌握交通安全知识,是保障交通安全的基础。但仅有这些不够,还需要交通安全责任感。这是因为任何有效的保障交通安全的思想、方法、制度、措施等,都只有在实践中得以实施才能发挥作用,而只是具有交通安全责任感,才能保证这种实施,否则,保障交通安全就是一句空话。因此,缺乏交通安全责任感,就免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4、存在麻痹思想

掉以轻心、丧失警惕是这种思想的典型特征,其在交通活动中的表现:一是想问题办事情不注意、不重视安全问题,疏忽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二是从经验出发,认为以往未出现安全问题,以后也不会有事故发生.这种思想的存在是发生交通事故的开始.5、存在侥幸心里

这是一咱冒险心里,其在交通活动中的表现是:一是只考虑有利条件,无视危险因素;只看到成功的一面,没想到失败的一面;只做好的打算,不做坏的准备。二是明知道危险,却偏偏把安全的希望寄托于某种不确定的、偶然的因素上,或寄托于不可知的奇迹发生上。这种心理必将导致交通行为的蛮干,蛮干怎能不发生事故。

(二)工作方面的因素

工作方面的因素的形成,是由存在以上主观因素决定的,是指因交通安全工作没做好或不到位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因素。

1、不履行交通安全工作程序 表现如下:

(1)组织集体交通活动,不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未经上级审批,擅自行事;(2)组织集体交通活动,用车、用船不执行有关规定,未主动与有关管理部门联系并未采用经他们核准的车、船;

(3)组织集体交通活动,不执行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事前无准备、无计划、无预案、无实地勘察。

2、缺少交通安全管理 其表现如下:

(1)缺少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交通活动无章可循,交通行为随意,各行其是;

(2)缺少交通安全责任制度,交通安全工作责任不明确,教育活动无不搞,管理工作无人抓,交通违章无人问;

(3)缺少交通安全措施,交通安全不检查、交通隐患不消除,交通事故不防范。

另外,还在其它工作安全不当的因素,如组织师生远足春游距离过远和初中升高中体育考试、高中会考考点过于集中(特别是农村地区)等,造成师生长途远行,必然增加不安全的机率。如果再加上交通安全工作做得不够,那么出现事故则极有可能的。

3、忽视交通安全教育

以上构成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因素,无论是主观的因素、还是工作上的因素,无不与交通安全教育有关。虽然说交通安全教育不是构成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直接因素,但产生其它因素,可以说都是交通安全教育没有搞好有重要关系。因此,本书也把忽视交通安全教育当做构成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因素来分析。

忽视交通安全教育的表现如下:

(1)对交通安全教育,在思想上不重视,在组织领导上无人负责,在工作中摆不上位,列不进日程,甚至忽视经常性安全教育。

(2)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无计划,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时间无保障;摆样子,走过场,不重效果。

(3)有关安全工作人员缺少学习和培训,甚至不懂法规、制度,不了解基本常识。教育内容无的放矢,教育方法不切实际。

三、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乘机动车的常识

乘机动车是学校组织师生外出活动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也是广大中小学生出行经常选择的交通方式,因此应该教育中小学生掌握如下一些安全常识。

1、要选好车,特别是学校组织学生的集体交通活动,要取得交通管理部门的联系,并在他们的指导下,确认驾驶人员的准驾资格后,选择有交通管理部门认可的准运资格的,质量优良的客运车;发现驾驶员患有妨碍安全行车的疾病或过弃疲劳的,不要乘坐该车;发现驾驶人员无驾驶或饮酒的不要乘坐该车;发现机动车不具备载客的准运资格或明显质量问题的不乘该车;不乘超载车。

2、不要在机动车道上等候车辆或招呼出租车,应该有车站台上或指定的地点依次候车,车来后,待车停稳时,再顺序先下后上; 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上车。

3、上车后,应找座位坐好,没有座位时,应该抓好站稳;乘坐小型客车,前排的要主动系好安全带;不要乘坐货车或拖拉机;乘坐二轮摩托车必须要12岁以上,并戴好头盔,在驾驶员身后两腿分开跨坐,不能偏坐或倒坐。

4、在车辆行驶中,不要与驾驶员闲谈或妨碍驾驶员操作;不要随意开启车门、车厢,不能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不要向车外抛投物品;不要在车内随意走动、打闹。

5、车到站后,下车里不可拥挤抢下;在车行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下车,开关车门时不能妨碍其它车辆和行人通行;下车后,需横穿车行道时,应在确定没有车辆过往里,从车尾部穿行,切不可从车头部贸然通过。

6、机动车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须在车行道停车时,除救险外,

2.交通安全学习材料 篇二

目前, 我国用于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测试方法为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绝大多数的汽车安全技术要求标准、汽车内饰材料产品标准都引用了该标准, 如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 13058-91《客车驾驶员座椅技术条件》、GB 13094—2007《客车结构安全要求》等。但企业多采用合同制或企业标准要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中可燃材料除座椅、装饰性衬板、窗帘、仪表盘等汽车内饰件, 整车还使用大量其他可燃材料。空调车为保证隔热保温效果采用大量的喷涂聚氨酯材料, 布满整个车厢的侧面、顶面、发动机舱及乘客舱;公交车辆使用竹木类板材铺设在金属骨架上作为地板, 其上铺设塑料地板;公交车辆内墙面及内顶板使用木质胶合板, 顶面贴面多为人造革、墙面贴面为硬质贴面、墙纸等;公交车上座椅为塑料制品;车辆窗帘多采用有机合成纺织物, 阻燃比较困难, 容易着火, 火焰传播较快, 而且很容易产生滴落物引燃其他材料。

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采用材料水平燃烧的方法进行测试, 考察的参数仅仅是材料的水平燃烧速率, 测试中采用小火焰攻击小尺寸样品, 该方法单一使用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不适用于所有汽车内饰材料的检测, 不能反映车内窗帘、护墙板或其他垂直部件的燃烧特性, 也不能反映地面材料火灾时受到热辐射作用的燃烧特性;二是单一考察水平燃烧速率参数, 不能充分反映内饰材料火灾时很多其他方面的性能, 如热释放量、产烟量及毒性等。因此, 该标准不能明确分辨汽车内饰材料燃烧性能的优劣, 需要结合使用更多的测试方法及控制手段, 提出综合性的控制方案。

2 国外公共交通工具内饰材料燃烧控制方法

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 302《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试验》、国际标准ISO 3795《拖拉机、农业、林业和道路车辆——内饰材料燃烧性能测定》、美国标准ASTM D 5132《机动车宿营舱中用的柔性泡沫和橡胶材料的横向燃烧速率的测试方法》、日本标准JIS D1201《道路车辆、拖拉机和农业及森林机械内饰材料燃烧性能的测定》等标准的技术路线相同, 对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的测试都以水平燃烧性能为主。

欧盟及北美国家目前汽车内饰材料的要求还都依据上述标准, 但是在火车、船舶等领域, 许多现代技术水平的标准得以应用。欧洲也正在进行汽车内饰材料防火安全相关的研究, 做了大量的试验, 将水平燃烧测试结果和其他行业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 仅采用FMVSS 302或ISO 3795等分辨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优劣显得非常不充分, 测试方法单一, 性能要求太低, 适用范围不能覆盖汽车内所有可燃物, 不能反映真实问题。因此, 欧洲安全总局 (GRSG) 和欧洲联合国经济委员会 (UNECE) 发出倡议, 对规定FMVSS 302和ISO 3795为汽车内饰材料要求的118号法规进行修订, 目前修订的方案是引入船级社 (IMO) 和欧盟列车安全标准。

欧盟列车车辆内饰材料的标准很多, 如德国DIN 5510、英国BS 6853、法国NF F 16-101/102等, 这些标准注重于评价材料的火焰传播、热释放和产烟速率、抗引燃性和烟气毒性, 在各国要求逐渐趋于一致的情况下形成了统一的欧盟系列标准:一是将材料分类, 按照其各自不同的材料性质和使用状态进行分类, 如座椅、窗帘、小区域材料等, 使用在车内车外、水平垂直、朝上朝下等;二是对不同类别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 规定不同的试验方法, 以期模拟材料或制品的实际使用状态;三是所有标准都有产烟量和烟毒性的要求。

3 试验研究

试验方案中除了使用GB 8410-2006进行检测外, 还根据产品自身特点, 设计使用现行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将其结果进行对比。这种试验方法在法国、德国等轨道交通等行业也有先例, 将汽车考虑为独立的房间, 按照建筑材料的分级方法进行分级。

试验方案中进行检测的材料和制品包括公交运营车辆中常用的材料:聚氨酯、窗帘、内墙板及内顶板、座椅、塑料外壳/面板、竹木地板及地板胶、电线电缆等。仅以聚氨酯、窗帘、内墙板及内顶板这几种在车辆中危险性最

高的材料为例, 设计的试验方案如表1所示。

根据调研情况, 公交车辆中各种材料的使用量表明, 作为保温隔热材料的聚氨酯是公交车辆上用量最大的有机材料。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按GB 8410-2006检测, 水平状态下, 聚氨酯很难维持长时间自燃, 能达到A-0要求;但是按照GB 8624-2006检测, 垂直状态下, 小火焰攻击表面火焰传播较快, 可燃性 (E级) 不合格, 属于易燃材料。

窗帘等织物是最容易被引燃的材料之一, 在火灾研究调查中表明, 由织物引起的火灾占很大的比例, 而窗帘一旦被引燃, 火焰很容易传播和扩大。窗帘分别按照试验方案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按照GB 8410-2006检测, 两家的窗帘都满足A-0级要求, 水平状态下两种窗帘都不容易维持持续燃烧, 火焰不容易传播。但是按照GB 20286-2006中阻燃织物的要求进行检测和判定, 厂家1符合阻燃1级 (织物) 要求, 属于难燃类窗帘;而厂家2的窗帘检测结果达不到阻燃2级 (织物) 要求, 属于易燃类窗帘。可以看出两种窗帘的燃烧性能相差很大, GB 8410-2006并没有分辨出这两种窗帘燃烧特性的优劣。

公交车辆内墙板和顶板都采用木质胶合板贴面的形式, 木质材料不容易被引燃, 但是一旦燃烧, 则会释放大量的热量, 加速火灾的发展。内墙板及其贴面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按照GB 8410-2006检测, 两种内墙板都能达到A-0级要求, 水平状态下, 两种材料都不容易点燃, 也不容易维持持续燃烧。但是按照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两种材料都不符合C级要求, 属于可燃类材料。而且, 从两个样品的检测具体数据还可看出两种材料性能差别很大, 虽同属于可燃类材料, 但也有优劣之分, 但GB 8410-2006并不能体现这种差异。

对以上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有以下特点。

(1) 按照GB 8410-2006进行检测, 聚氨酯、窗帘、内顶板和内墙板都能达到A-0级的要求, 即试样在水平状态下较难点燃, 也不容易维持持续燃烧;该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的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都较好。

(2) GB 8410-2006不能明显分辨产品的燃烧性能的差异。如两种窗帘制品, 按照GB 8410-2006检测结果都是A-0级, 但是按照阻燃 (织物) 的要求, 一种是难燃性织物而另一种却是易燃性织物。

(3) GB 8410-2006只是一种测试方法, 仅能显示水平放置的样品在一端受到火焰轰击的情况下发生的反应, 但公交车内使用的材料存在大量垂直状态的样品, 而垂直火焰蔓延速率大大超过水平放置的情况。

4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根据公交运营车辆内饰材料的着火危险性和使用量的分析以及前述的检测结果情况, 聚氨酯、窗帘窗饰、内墙内顶板及塑料制品的火灾危险性最为严重, 应作为公交运营车辆上主要的危险源进行控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2010年征求意见稿虽然已经将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规定为应达到GB 8410-2006中的A或B级要求, 较之2004版只需要达到E级以上已经有所提高。检测结果显示, 按照GB 8410检测的大多数公交运营车辆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都能达到A级, 而其燃烧性能结果并不理想。提出如下建议。

(1) 鉴于GB 8410不能充分分辨这些材料的燃烧特性, 需要增加检测和控制方式。建议增加内饰材料垂直燃烧性能的检测方法。

(2) 除了考虑车内材料的火焰情况外, 也不能忽视烟气的生成。建议增加对汽车内饰材料烟气的控制, 将其静态产烟量的烟密度等级控制在≤75的范围内。

(3) 建议根据公交运营车辆内饰材料的种类和实际使用状态, 增加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的控制。建议提高窗帘的燃烧性能要求, 至少达到GB 20286-2006阻燃2级 (难燃性织物) 要求。聚氨酯的阻燃虽较难, 但是至少应达到可燃性要求。建议使用难燃性的内墙板、内顶板及贴面, 对内部聚氨酯材料起到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罗静, 郑艳琼, 黄颖, 等.饰面型防火涂料已涂木质板材阻燃性能评价[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28 (1) :56-57.

[2]赵长林.轰燃预测理论在装修防火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28 (8) :612-615.

[3]李风, 覃文清, 丁敏, 等.阻燃电线电缆及其性能试验方法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3, 22 (5) :391-393.

[4]刘仁存.高分子聚合物的燃烧特性及其阻燃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2, 21 (6) :55-56.

3.用“五法”提高安全学习的实效 篇三

一、提问法

每次检查班组安全台帐时,检查人员不仅要看台帐是否按要求认真记录,而且每次还要就记录的内容进行抽查提问。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避免班组“无中生有”,弄虚作假,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员工认真学习并自觉加深记忆。

二、跟班法

该车间规定,车间领导、专职安全员等每月必须参加班组安全学习和讨论2次以上。通过参加班组的安全学习和讨论,不仅可以及时了解班组安全学习的情况,促进班组按规定及时组织安全学习,而且车间领导、专职安全员还可以结合车间的实际及时对班组安全工作提出要求,避免班组安全学习脱离实际。

三、书面法

该车间不仅要求全体员工每半年写一篇安全学习体会,还每季组织一次安全知识考试,并结合安全月、高温季节、大修等工作,开展安全征文比赛、安全仿宋体比赛等活动,通过多种书面形式的安全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学习的有效性。

四、演习法

车间结合不同时期电气安全工作的特点,每季组织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演习活动,不断增强员工对安全学习的感性认识,提高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的同时,提高员工处理安全事故和防范安全事故的实际能力。

五、考核法

车间在经济责任制的基础上,又专门修订了安全学习考核办法,对安全学习时间、次数、形式以及内容作出明确要求。在检查中,如发现安全学习“造假”,一经查实,扣除全班月奖15%的同时,扣除责任人月奖30%。

4.交通安全汇报材料 篇四

曹村初中

二OO九年十二月

交通安全汇报材料

曹村初中位于富平县曹村镇街道东2华里处,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5490m2,设有26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480名,教师123人。近几年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深入贯彻《交通安全法》,现就我校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成立交通安全组织机构

为了深入贯彻交通安全,我校成立了以王校长为组长,校委会成员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自上而下,齐抓共管。

各科任教师积极参与,后勤人员紧密配合。

二、上好交通安全课

1、我校利用每周一校会,积极向全体学生宣读交通安全知识。

2、各班主任精心准备,上好每周一次的交通安全班会课,形式多样,丰富多采。

3、科任教师利用课堂,结合教学内容,渗透遵守交通法规教育。

三、目前交通事故状况

近两年来,我校学生丰富了交通知识,增强了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无一例交通事故发生。

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强交通安全工作的力度,使交通安全警钟长鸣,长抓不懈,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曹村初级中学

5.交通安全学习计划 篇五

一、提高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交通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强化交通安全管理,并且各负其责,各尽其职。

2、领导小组及工作人员要把交通安全教育做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并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3、安全工作牵扯到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工作人员要用具体的交通安全教育事故教育学生,真正提高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二、积极开展中小学交通安全常识教育。

1、把安全工作纳入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并安排一定时间,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2、结合《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挂图》对学生进行一次交通安全教育,并张贴挂图,做到警钟长鸣。

3、工作人员要教育学生矫正学生不良交通行为,例:行走、骑车、乘车、乘船等。

4、加强交通安全常识教育,主要内容包括:行路的安全常识,骑自行车的安全常识,乘机动车的安全常识,乘船的安全常识,乘火车的安全常识,乘飞机的安全常识。

5、加强学生安全应急常识教育。教育内容:①应急措施教育;②交通事故自救常识教育;③交通事故中的互救教育。

6、为切实开展好“交通安全,从小做起”的活动,我校各班每学期要开展一次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形式不统一要求,活动后上交方案。

三、组建学校小交警队,加强小交警的队伍建设。

1、每班选出2-3名优秀学生组成小交警队,一是监督本校学生在校内外的遵守交通规则情况,加强上学和放学时间校门前的交通秩序管理;二是做好班级交通安全教育工作。

6.范庄小学交通安全材料 篇六

———范庄小学交通安全材料

范庄小学位于胡村乡西南。学校始建于1986年,学校环境优美、设备完善、布局合理。目前在校学生253名学生,7个教学班,现有在职教师14人,学校地处濮清南河及阳子路的东面,上下学高峰期来往车辆较多,交通环境极为复杂。为确保师生出行安全,我校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保护生命,平安出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将交通安全教育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几年来,我校无一起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安全教育普及率100%。现将我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一)建立交通安全教育组织机构。

组长: 范国印(校长)

副 组 长:范智锋(副校长)杜桂芬(副校长)成员: 各班班主任

组长:范国印校长全面负责交通安全工作。

副组长:具体负责交通安全教育,规范交通行为 成员:对班级主要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二)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与学生、家长签订了《交通安全保证书》。进而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成员抓落实,学生家长配合抓的大好局面。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开展活动,增强意识。

(一)学校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当作一种主题教育来实施。教师不仅能适时将交通安全教育带入《品德与社会》和综合实践课的课堂教学中,还能巧妙地将交通安全知识贯穿于语文、数学学科教学中,让交通安全的警钟随时敲响在学生耳边。每学期,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开学初、放假前学校都要集中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系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协同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学校要求学生课间不追逐打闹,不推搡、不拥挤、雪天、雨天、有冰冻时,走路留神,防止滑倒等等。实行“交通安全一票否决制”,层层落实责任制。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书》,进而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成员抓落实,学生家长、社会力量配合抓的大好局面。

(二)学校经常召开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主题的大会和班队会,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我安全,我快乐”主题演讲、“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时刻注意安全”小游戏,组织学生观看《关爱生命,安全出行》等安全光盘,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三、加强督查,长效管理,养成习惯,确保安全。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设立了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交通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并在日常生活中常抓不懈,以加强学生的动态管理。

(一)在制度建设中,保障文明交通开展。严格门卫制度,加强值勤值班。学校强调师生进入校园不能骑车,每天早中晚学生进校门时均有值日教师在校门口进行值日。外来车辆不得进入校园确保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严格学生骑车制度。学校强调了学生在12周岁以内不得骑自行车上学放学。年满12周岁的学生如骑自行车上学,必须经过学校和班主任的考核才能骑自行车上学,要求车闸、车铃、车锁齐全,车况良好,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在这种长效机制下我校广大师生逐渐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学校坚持《放学路队制》。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期,安排专人负责路队进出校门,维护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如:安排老师疏通上、下学的路队;校门口有校领导和老师维护秩序;学校少先队有专人负责检查路队出入校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由于此项工作到位,为上下学开辟了绿色的通道,有效的保证了学生的安全。

(三)规范教师的交通行为,做好学生的表率。首先学校要求教师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以身作则遵守交通规则。学校在规范教师行为,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同时,渗透交通安全教育。教师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有利于学生模仿,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定期考核,加强通报。为执行学校《交通安全奖惩制度》,学校将交通行为纳入学生个人、班级考核,作为评选文明学生、三好学生,文明班集体的重要内容。将教师遵守交规和违章情况纳入评选

先进个人和先进班级条件,违章或发生交通事故者,取消评优资格,严重违章者,学校给予处分。

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交通安全,效果显著。

7.交通安全学习材料 篇七

关键词:流量学习,安全建模,Secure By Default

0 引言

安全的本质其实就是攻防技术的博弈,近年来随着IT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不断的演进,安全威胁也在不断的发生演变,基于新的威胁APT攻击、0day攻击、水坑攻击、鱼叉式网络钓鱼攻击的各种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造成现有业务系统基于静态特征库的检测防御体系已无法完全确保业务系统的安全性。为了能够解决不断出现的已知安全威胁和未知安全威胁,确保业务系统的资产和业务的安全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意识到安全应该从基于经验、粗放安全管理模式向精确、量化安全管理模式转型的必要性,以及遵从“Secure By Default”原则的重要性,并已开始在安全运维工作中实践。但依靠常规的人工访谈确认的方式去梳理业务系统的“Secure By Default”安全模型,往往效率不高,且准确性较差,如何通过高效的技术手段对现有业务系统的实际网络流量进行学习、分析、量化形成准确的安全模型,已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课题。运营商的业务系统由于其承载业务的特殊性、业务接口多而复杂、历史运维移交不清等原因,造成其安全运维实施“Secure By Default”安全建模中存在各种实施困难。

(1)业务系统的资产信息、应用服务端口登记的准确性问题无法确认,是否存在未备案资产直接部署到业务系统的网络中也无法确认。

(2)业务系统的的安全管控策略不知真实、精确的现网互连需求。无法对any to any、***to any、any to***等明显错误之外的其它策略进行准确判断和细化。

(3)业务系统的安全设备的策略只增不减将导致设备性能大幅下降,防护设备经过长时间使用后,经常会出现冗余、无效、控制粒度过于粗犷的策略。

本文通过研究一种基于业务系统的网络流量学习的智能安全建模技术和系统,可准确的建立符合业务系统自身特点的“Secure By Default”安全模型。

1 模型设计

1.1 模型元素

“Secure By Default”原则说白了其实就是只有合法访问行为的网络环境。运营商的业务系统如何建立符合该原则的安全模型,业界对此已进行了很多研究和探索,关键是梳理出符合业务系统的自身现状的资产、核心应用,核心应用的访问策略这三类信息。

(1)资产

资产应包括业务系统所有资产信息,应包含了资产的名称、资产的IP地址以及其承载的主要应用。资产的名称对于安全运维人员非常重要,它能帮助运维人员开始识别出资产的价值和重要性,在大量告警事件中快速准确的找到应优先处理的告警。资产的IP地址和应用是核心应用访问策略中源IP和目的IP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部分内容,就无法定义出核心应用的访问策略。

(2)核心应用

核心应用是指所有核心资产上的所有应用,之所以如此定义,是因为它们与承载核心数据的应用运行在一个环境下,它们如出现安全问题往往会直接引发数据的可用和窃取。核心应用的信息至少包括核心应用的名称、应用所使用的协议类型及服务端口号。核心应用的名称同样可以帮助运维人员快速判断应用脆弱性的危害性,从而准确决定脆弱性控制的策略。核心应用所使用的协议类型和服务端口号也是核心应用访问策略的组成部分,也是检查网络中访问行为是否合法的基础依据。

(3)核心应用访问策略

核心应用访问策略是用来标识访问核心应用的合法行为,其信息包括资产的IP地址、资产应用的协议和服务端口号以及访问源IP地址。其中资产的IP地址、资产应用协议和服务端口号可以通过梳理核心资产获取,访问源IP地址可以根据业务访问特性的来确认合法访问源的信息。

1.2 模型推导

以往业务系统运维人员大多是在系统上线后,通过厂家资料交维的方式人工记录和维护该业务系统的资产、核心应用、核心应用访问策略等信息,但该信息跟现网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往往难以验证,并且随着业务系统的发展变化其资产、应用、策略信息将会变化,这种人工被动梳理的方式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利用事物反向推理的方法理论,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基于业务系统现网流量的客观信息,从中提取出业务系统相关的资产、核心应用、核心应用访问的信息,与运维人员维护的现有信息对比分析,通过对少数不同步的信息进行人工判别,并对汇总的信息进行验证和维护,经过一段时间反复的学习、分析、对比、更新的过程,最终可以快速、准确的形成完符合业务系统实际网络流量的“Secure By Default”安全模型。

我们假设An代表某一资产,Anm代表某一资产上的某一核心应用,BnAnm代表某一资产上的某一核心应用的访问策略。我们从业务系统的现网的上行或下行流量中实时提取出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应用协议等信息数据,并可做如下推导过程:

(1)源IP地址或目的IP地址可作为资产信息Ai,可通过对每个资产信息Ai的是否归属于该业务系统的IP地址段,确定Ai是否为该业务系统的资产;

(2)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可作为核心应用信息Aij,可通过对该流量合法性的判断可确认Aij是否为该业务系统的核心应用;

(3)通过对源地址、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应用协议可作为核心应用访问策略信息BiAij,可通过对该流量合法性的判断可确认BiAij是否为该业务系统的核心应用访问策略。

通过一段时间的不断从业务系统的网络流量中提取信息判断,最终形成集合H{An,Anm,BnAnm}便是符合业务系统“Secure By Default”原则的信息集合,这也正是基于网络流量学习的“Secure By Default”安全模型安全建模过程。

2 技术方案实现

有了基于业务系统的现网流量的“Secure By Default”安全模型的的解决思路,为了提高安全运维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下面我们将设计了一套可行的基于网络流量学习的“Secure By Default”安全建模系统。

2.1 系统设计

该系统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专用的流量采集器与运维管理平台。流量采集器用于采集和解析访问流量并将验证结果以日志形式发送给运维管理平台。运维管理平台负责分析流量日志,对资产信息、核心应用信息以及访问合法性进行分析和汇总,为安全运维人员呈现核心资产列表、核心应用列表以及合法、非法、未知的访问行为。

2.2 网络部署

根据电信运营商的业务系统网络结构,可将采集器旁路部署在业务系统核心交换机处,通过交换机的镜像或分流技术实现对业务系统各安全域间流量的采集,运营管理平台可按需部署在统一办公区的某主机上,实现对采集流量信息的分类汇总分析,运维人员可使用自身终端通过B/S加密的HTTP协议登录运营管理平台,建立符合业务系统自身特点的“Secure By Default”安全模型。

2.3 使用流程

(1)运维人员确定业务系统各安全区域的资产IP范围,通过运营管理平台下发流量采集监听规则。

(2)采集器根据监听规则采集业务系统网络的流量信息,首先通过木马检测引擎可快速发现网络中是否存在已知木马信息,然后将流量信息解析成安全模型的元素信息,汇总分类给运营管理平台的各分项模块处理,将流量信息通过“虫图”和日志方式可视化,通过人工对合法流量和非法流量判别,将无法识别的“灰”流量转为相应“白”流量和“黑”流量,进而系统自动更新安全模型的信息数据。

(3)通过一定时间反复自学习分析判断,该系统的安全模型的信息数据不断更新,当跟现网流量基本能达到95%以上的匹配,此时便建立符合业务系统自身特点的“Secure By Default”安全模型。

2.4 测试效果

为验证该建模系统的可用性,我们选取运营商某业务系统部署该安全建模系统进行现网测试,测试过程和效果如下:

(1)定义核心资产范围(172.21.42.*,172.21.40.*),下发流量采集策略。

只会对核心资产范围内的源IP或者目的IP的流量进行监听和分析,为保证资产发现的全面,对资产进行整个段监控。

(2)快速浏览业务系统的流量。

从运维管理平台下发采集策略生效后,该业务系统网络中的流量信息便会在系统中直观的呈现,流量信息分为未知流量(灰)和已知流量(白、黑)。以查看灰流量为例,通过二级的网络流量信息“虫图”可以快速查看网络中的未知流量。

上图为一级“虫图”显示了未知流量中HTTP上传9080端口服务应用的情况,左侧为源地址信息,右侧为目的地址,共有67条流量日志。如需查看更详细的流量信息,可查看下图的二级“虫图”。

(3)建立合法流量白名单策略

①根据运营人员现有ACL列表进行创建。通过系统导入现有ACL列表完成访问策略建立,系统会自动进行匹配,将未处理的灰日志转变成已处理。

②手动逐条创建。运维人员通过网络流量信息“虫图”直观展示,对未知流量判定为合法流量,可直接加入白名单。

(4)梳理遗漏的灰流量

建立完大部分核心资产的白名单策略后,但是随着“虫图”的不断变化,还是有些细小的流量还是被忽略掉了,可通过日志分析功能里的灰日志分析最多排名进行处理。通过“转白”或“转黑”操作,将该条信息加入白策略或黑策略。

(5)对已建策略进行分析和优化

经过以上步骤,已经将核心资产访问策略建立完备,也对日志分析中的流量进行了梳理,接下来可通过系统对已有的策略进行优化,细化策略和清除闲置策略。

(6)通过一定时间段的运维人员对流量分析优化确认后,访问策略信息和现网流量基本能达到95%以上的匹配,便形成符合该业务系统自身特点的“Secure By Default”安全模型,信息如下图所示:

(7)通过该业务系统的“Secure By Default”安全模型解决的部分安全问题:

①发现该业务系统未备案的资产和服务端口,包括172.21.42.14、172.21.42.13、172.21.40.53、172.21.40.52,详细信息如下图所示。

②自动优化该业务系统现有安全ACL控制策略。

优化前某条ACL策略。

经系统通过自动学习优化后ACL策略。

3 结束语

本文研究的一种基于网络流量学习的智能“Secure By Default”安全建模技术和系统,不仅可以快速准确的建立建立符合业务系统自身特点的“Secure By Default”安全模型,还可以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安全运维的效果,帮助企业缩短发现攻击、抑制攻击行为的时间,减少攻击行为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方伟,张新跃,朱江,张海波.基于信息融合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J].计算机应用,2015.

[2]王选宏,肖云.基于信息融合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

[3]陈秀真,郑庆华,管晓宏,林晨光.层次化网络安全威胁态势量化评估方法[J].软件学报,2006.

[4]崔艳娜.网络流量态势感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3.

[5]谢锦彪.内网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5.

[6]赵威,李光昱,安锐.白环境管理在企业安全运维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

[7]史磊.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8]黄昆,倪雅琦,李静.基于白环境模型的网络攻击分析技术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大会会议,2013.

[9]郭海,郭义喜,李海林.网络安全建模与仿真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

8.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 篇八

关键词:纳米材料;生物安全;应用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82-02

一、什么是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者由该尺度范围的物质为基本结构单元所构成的超精细颗粒材料的总称,根据物理形态划分,纳米材料大致可分为纳米粉末(纳米颗粒)、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块体和纳米相分离液体等五类。由于纳米尺寸的物质具有与宏观物质所迥异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等,因而纳米材料具有异于普通材料的光、电、磁、热、力学、机械等性能。1984年,德国萨尔兰大学的Gleiter以及美国阿贡试验室的Siegel相继成功地制得了纯物质的纳米细粉。1990年7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上,正式宣布纳米材料科学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分支。

二、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纳米科技发展迅猛,大规模生产的各种人造纳米材料已经在生活消费品和工业产品中广泛使用。据统计,纳米材料已经应用在近千种消费类产品中,来提高原有的功能或获得崭新的新功能,包括化妆品、食品、服装、生活日用品、医药产品等领域。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由于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巨大比表面积等,纳米材料具有很强的“双刃剑”特性,即在提高原有材料功能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例如,美国科学家让一组小鼠生活在含20纳米特氟隆颗粒的空气里,结果小鼠在4小时内全部死亡;而另一组生活在含120纳米特氟隆颗粒的空气里的小鼠,却安然无恙。仅仅尺寸改变,竟导致如此巨大的生物毒性变化。美国科学家还发现纳米颗粒可通过胎盘屏障由母体进入到胎儿体;碳纳米颗粒可经嗅觉神经直接进入动物脑部;一些人造纳米颗粒在很小剂量下也容易引起器官炎症,或导致大脑损伤,使机体产生氧化应急,随纳米尺寸减小生物毒性有增大的趋势。研究还发现,纳米颗粒非常容易进入细胞,它们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什么影响?一些人工纳米结构具有自组装能力,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不同微环境里,会自组装成不同的可蔓延生长的特殊结构,这些结构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将产生什么影响?它们是否会干扰生命过程的正常进行?

三、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成为科学前沿问题

2005年12月,美国政府以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名义,召集世界各国政府,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人造纳米材料的安全性问题”圆桌会议,讨论如何采取措施,保障“人造纳米材料的安全性问题”。纳米安全性问题之所以引起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如此重视,是因为纳米材料的应用事关人体健康和安全,而“健康和安全”永远是国家的重大需求。纳米科技事关国家前沿科技的发展,美国国务院代表在华盛顿的“纳米安全会议”上说“保障纳米科技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保持我们科技领先地位的国家战略”。纳米科技居于21世纪公认的前沿科技之首。因此,为纳米科技保驾护航,是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同时,率先开展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就有可能抢占先机,抓住在科学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机遇:人造纳米结构或纳米颗粒与生命体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未知领域,存在许多新现象、新问题、新规律,无论对纳米科技的发展或者对理解生命过程本身都孕育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抢占先机,就意味着拥有取得重大突破的机会。

四、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欧洲等地不断出现反对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应用的大规模游行,其实是因为人们不清楚纳米材料毒理学效应和纳米材料的安全性所导致的误解。因此,建立科学客观评价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的方法,是扭转目前一提到纳米材料就认为不安全的误区的唯一办法。目前,国际学术界、政府和企业界已经达成共识:当务之急要研究人造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从结构明确、成分明确、剂量明确的人造纳米颗粒入手,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模型,分析预测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的行为以及它们的协同效应对生命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但是,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建立出合适的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的评价方法,这也是目前发展纳米技术的最大瓶颈之一。尤其是生物微环境中纳米颗粒的检测方法,细胞环境中纳米颗粒的检测方法,体内纳米颗粒的检测方法等。已有的纳米毒理学研究结果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发现了一系列复杂的毒理学现象,但是机制不清;研究在大剂量,急性暴露下引起的毒性反应,虽然可用于“突发事故”的安全性评估,但对纳米材料含量低的纳米产品并不适用;缺乏实际工作现场的研究,导致无法对生产场所的安全评价做出正确的结论。综合考虑目前国内外纳米材料的生产和应用中出现的生物安全性问题,我们首先要开展的工作是围绕与工作场所和纳米产品相关,已经规模化生产或使用的重要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展开研究,在科学上重点揭示生产场所纳米颗粒的释放与团聚行为;揭示在食品中大量应用的纳米颗粒进入胃肠道后的行为和命运;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这些纳米材料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以及皮肤相互作用机理;力争阐明影响工作场所和消费品中纳米颗粒生物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和共性规律,以及纳米颗粒与产品添加剂的复合——协同效应关系。同时,在应用上,筛选出能够用于评价纳米材料安全性的生物学或毒理学的指标,提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与工作场所和消费产品相关的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和评估程序,向国家提出相关纳米材料的职业接触限值,为国家建立相应的安全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9.交通安全检查汇报材料 篇九

在我公司全身心投入迎接省局安全质量大检查、全方位开展“亲情感化案例教育”安全主题活动的关键时刻,各位领导莅临我公司就巩固提升地面交通安全“双争”成果活动进行综合检查,这必将有力推动我们地面交通安全工作的全面升级,进而带动我公司各项安全工作的不断跨越和持续提升。在此,我代表公司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下面,就我单位5月份以来的地面交通安全巩固“双争”成果活动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突出宣教,浓厚“双争”活动氛围。

一、思想引导。我们牢固树立“地面安全与井下安全同等重要、生活安全与生产安全同等重要”、“避免一次事故,就是挽救一个家庭,抓好交通安全,也是积德行善”的思想,时刻注重以思想引导不断提升职工的交通安全意识,始终坚持以“最有价值的时间是用于提高员工素质;最有效益的工作是时刻严把安全质量”和“严是爱,松是害,严中自有真情在”的理念指导地面交通安全管理,融合吸纳、系统思考,提炼形成了安全出行六谨记:“谨慎驾驶一帆风顺、遵纪守法十分安全”,“开文明车、行平安路、回温馨家”,“酒饮妻儿累、疲添父母愁”,“开车粘上酒、事故跟着走”,“装上安全上路、载满幸福回家”,“超载超速、危机四伏”,使广大驾驶员从内心上充分感受安全行驶的重要性和深刻性,真正实现了由“制约+自觉”的被动安全向“自觉+制约”的主动安全转变。

二、活动渗透。我们坚持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渗透交通安全理念,养成平安出行心态。遵照枣文件指示精神,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我们坚持开展“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交通安全宣教活动不断线,每周利用电视大屏播放道路交通事故安全教育片,组织驾驶员深刻感受“身边案例警示教育展”,实施全员签订交通安全承诺书,乘借六月安全月启动仪式的有力契机发放了1500多册《职工交通安全宣教手册》,近期我们又结合“亲情感化案例教育”安全主题活动,以驾驶员家属书写安全家书的形式进一步强化平安驾驶意识,切实做到了用真心、怀真情抓好安全宣教工作。

三、培训驱动。我们深知持续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和关键性,第一时间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上传到公司内网,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深入学习,充分了解当前的交通安全管理形势的变化,使职工切实做到依法行驶。为了进一步提升驾驶员从业素养,我们坚持日常培训不间断,每周组织三次驾驶人员专业知识学习,适时邀请交管部门领导进行讲座授课,使从驾人员的思想境界不断提升、驾驶知识更加全面。同时,本着“在实践中提升、在考试中强化”的原则,我们积极开展驾驶人员技术大比武活动,以理论知识和驾驶技能“双考核”的方式,持续提升广大驾驶人员的驾驶本领,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闭合机制,巩固“双争”活动成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们将交通安全管理列入公司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双级”布控网络。在公司,我们成立了以矿长、书记为组长的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与车队,全面负责抓好公务、通勤、私家车辆的管理工作。在基层,我们构建了以各单位为自管主体,安监处、武保科为监管 主体的“双主”管理体系,进一步抓实、抓牢了私家车辆的重点管控工作。在“双级”、“双主”管理机制的推动下,我们形成了公司全面抓、职工部门系统抓、各级单位具体抓的大好局面,为持续巩固提升“双争”活动成果,保持当前持续稳定的安全形势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关注日常细节。我们采取奖惩并举、正向激励、负向弱化相结合的管控举措,严格执行驾驶人员“四不准”(不准违章、不准酒驾、不准超速、不准飙车)、“安全风险抵押”和早点名制度,认真落实车辆“一日三检”措施,每天对车辆的转向、刹车、轮胎、皮带等系统进行重点检查,随机测试车辆灯光和仪表运转情况,严查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物品,以人的安全行为和车辆的安全状态同步保障交通管理安全。同时,我们全面推行“准军事化”和“精细化”车辆管理方式,所有车辆入矿前一律冲洗干净,入矿后一律整齐划一停放成立,由车辆“三检”领导小组定期督查车辆的安全、卫生情况,公务用车由办公室统一安排,严格执行出车和油耗登记制度,切实做到了科学规范管理。

三是实施超前防范。针对天气变化和节日特殊时段,我们制定了《通勤班车应对恶劣天气(大雾)应急方案》、《通勤班车在大雪、路面冰冻等天气条件下的应急方案》和《通勤班车节日期间应急处理预案》三大方案,确保了动态掌握行车情况变化,第一时间启动应对措施。同时,我们始终牢固树立

“来往行驶一条龙,上班回家安全行”理念,采取车辆编队、限速行驶、延时发车等措施,有效避免与付煤公司同时发车,时刻保证了安全车距,以居安思危、超前防范的心态确保了交通安全管理的稳步推进。

(三)强化管控,延伸“双争”活动触角。

一是把好资料关。我们坚持以做好交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为带动,严格把好驾驶人员驾驶证和行车证“两证”关口,积极与交管部门协调沟通,对公司所有车辆进行了无盲点、无遗漏、无缝隙的联网式稽对核查,确保了所有驾驶人员的安全持证驾车。同时,在全面摸查驾驶人员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在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和各单位同步建立了通勤车、私家车、摩托车等车辆驾驶人员档案,进一步加强了对私家车和摩托车的监督管理,真正实现了车辆管理的档案化和系统化。

上一篇:辽宁朝阳中考录取分数线出炉下一篇:纪念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