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作文心得体会

2024-07-18

生活化作文心得体会(共14篇)

1.生活化作文心得体会 篇一

生活中有许多事,并且事事都能告诉我们一个或几个道理。

一天我的一个同学找我去骑自行车,还说要和我比赛,我想:他之前就没我快,我这次肯定势在必得。于是我爽快地答应了他。可他要和我比慢车,我想:我听说过比快车,可还没听说过比慢车。但我又一想:他连快车都比不过我,就更别说慢车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可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一慢下来就摔了个大跟头,而他呢,又慢又稳地到达了终点,他的轮子比我大的多,还比慢,真不知道他下了多少功夫。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左腿蹬一下,右腿再蹬下,慢慢的不就慢下来了吗?于是我采取了这个办法,果真赢了。

又有一天,哥哥的一个同学去找哥哥比赛游泳,哥哥的游泳技术可高超了,一定可以战胜他的那个同学。没想到他竟然要比谁慢,哥哥一慢下来就像石头一样沉底了,差点喝了一大口水,我想:这不就和我那次和同学比慢车一样吗,可以换一种思维想一下。我没过多长时间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游泳的方法里最慢的是蛙泳同,再加上哥哥高超的技术一定能赢。我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哥哥,哥哥听了我的话,说:“妙!妙!可真是个好办法!”哥哥听了我的话用蛙泳,真的赢了。

从这两件事中我悟出了三个道理: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成功;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不能达到你的目的的话,就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试试;凡事都要讲究方法,对症下药。

2.生活化作文心得体会 篇二

1.充分利用趣味实验, 实现实验教学中教学生活化。 要设计一些贴近生活、 联系实际的实验, 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给出的实验。 如演示蔗糖遇浓硫酸的黑面包的实验;点燃浸有酒精和水的棉手帕却烧不着的实验; 用沾有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的玻璃棒与酒精灯摩擦使之点燃的魔棒点火的实验; 在讲完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后, 有同学竟然想到在圣诞节表演魔术, 即用酚酞在白纸上写字, 晾干后再在上面喷上氢氧化钠溶液从而出现红色的字, 烘托节日气氛。 比如在讲到金属和酸的反应时, 有的学生竟然从铝制的易拉罐上剪下一块, 问老师要了一点稀盐酸回家自己做起实验来, 后来提出问题:为什么铝反应后变成了黑色?生锈的金属放到酸里怎么一会儿就变光亮了? 能否用家里的醋酸代替稀盐酸? 同时让学生知道, 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这样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乃至对整个科学的热爱之情。

2.追踪社会热点,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 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 它和社会生产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广泛而紧密的联系。 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 还是新能源开发, 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 例如“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 “化学与新材料”, “化学与新能源”,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生命科学”, “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 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 也引导学生多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变化, 并与课堂教学适当联系。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例如, 在学习原子的构成时, 教学内容比较抽象, 难度较大,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在正式探讨原子的内部构成前先利用一段视频资料短片———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原子弹爆炸产生巨大能量。 再接着水到渠成地引出探讨的主题———原子结构的奥秘。

3.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 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如学习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 介绍妈妈晚上烧了醋熘茄子, 因为比较粘锅, 所以先用水浸泡, 打算明天再洗。可是早上起来发现水面与空气交界处已经生锈了。 妈妈根据以往的经验, 认为铁生锈起码需要三天甚至更长时间, 她百思不得其解, 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学习的动机。

4.倡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探究, 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化学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关系密切, 化学知识已渗透到社会、科技、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学好化学, 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 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 结合日常生活开展一些社会实践和课外探究活动, 创造条件到工厂、农村、社会中学习参观。 例如, 布置作业要由统一走向自由, 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 由题海战术走向求精求活, 使作业个性化、活动化与生活化。 如: (1) 做调查、考察等; (2) 做查阅资料等收集信息; (3) 做实验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 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寻找解决的办法, 收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化学与生活”的学习, 让学生总结服装商场如何鉴别“真丝”与“人造丝”, 不同衣料的优缺点、洗涤和熨烫注意问题;珠宝店鉴别真假金银的方法、常见宝石的主要成分及如何保养; 居家装修如何选购绿色材料; 家庭饮食如何平衡膳食, 食品中的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利与弊, 等等。 学生不仅拓宽了视野, 而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认识到化学“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的道理。 同时, 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知识的具体应用, 如上网查询市售净水器的原理、运载火箭的燃料问题等,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体验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3.实现化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体会 篇三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51-01

化学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建构,同时用学到的理论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课程目标规定了化学教学要面向生活、面向学生,将化学的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供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机会或者是环境,形成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习惯,形成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鉴于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与生活内容密切结合,让化学回归生活,就是提高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下面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捕捉生活现象进行导入教学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导入新颖奇特,自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的心情更愉悦,思维更活跃,学习热情更高涨。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化学信息,我们要以生活的眼光来审视化学教材,捕捉生活现象,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我们可以学生所熟知的贵州织金洞景观来导入,大自然鬼斧神工,溶洞奇形怪状,你知道这是如何形成的吗?家中装修用石灰浆刷墙,为什么墙壁越来越白还会“发汗”呢?这些都是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与化学有什么联系。在导入阶段抛出这些生活问题,不仅可以以熟悉的生活来拉近学生与化学教学的距离,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与化学学科的密切联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二、设计生活化的化学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生活化教学的载体。生活中有丰富的化学现象和实验需要去挖掘与开发。在实验设计中,不妨从实际生活出发,把课本中的演示和分组实验进行优化,从而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例如:在选择实验仪器时尽量用一些生活用品来代替。用注射器代替胶头滴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铅笔代替玻璃棒;医疗输液管代替导管;装药片的塑料板代替点滴板等等。这些代用品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不仅节约了实验器材,同时也使学生真切感到化学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对于药品选择我们同样可以取材于生活。例如,在做“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就选择装修剩余的大理石块和食醋来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在制取氢气时就选择干电池的锌皮和洁厕灵进行化学反应。在制取氧气时就让学生到药店购买双氧水和高锰酸钾等医用药品来做实验。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还可以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如利用纯碱和食醋香精共同来制取汽水,达到巩固酸和碳酸盐反应的原理的目的。在验证一氧化碳气体的可燃性时,不妨把报纸卷成喇叭状,把较细的一端润湿,把较粗一端点燃,再把较细一端点燃,这样就可以观察到一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了。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对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具备了许多的生活知识、了解了许多的生活现象,但是虽然见过这些现象但是去不能够说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时应该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与化学理论相结合,从而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力,提升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因此教师应该多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化学问题,提升他们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例如,在进行物质的溶解相关课程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先设定一定的情景,比如:“相信大家在喝糖水时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你将糖放入水中时它就会慢慢的消失,那么这些糖怎么消失了呢?它有跑到哪里去了呢?如果我们放入的糖过多的话,一些糖就会沉入杯底不会再消失,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这样的情景设置下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四、引导学生用化学眼光对待生活

要想方设法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分析化学实际问题,合理迁移所学的化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在某同学的家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他的妈妈在清理卫生时,将洁厕剂和84消毒液同时倒入马桶内,以为既清洁又消毒,没想到却发出刺鼻的气味。这位同学将这一情况带到学校,同学们七嘴八舌找出原因,再把结论带回家,家长增长了科学知识,学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更真切的体会到,化学在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中所起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了解社会中的化学知识,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生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学习成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某些知识,而应着力于培养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通过化学学习学生走进服装商场,知道怎样鉴别“真丝”与“人造丝”不同衣料的优缺点、洗涤和熨烫注意问题;居家装修懂得如何选购绿色材料,居家饮食知道如何平衡膳食、知道食品中的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利与弊等。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化学,又从化学学习中去感受生活。这样既可以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懂得知识能转化为生产力,给学生带来学习化学的成就和价值感,又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化学,更加热爱化学。

参考文献:

[1] 唐 丹.化学学习"生活化" [J].现代交际,2011(08)

4.体会生活作文 篇四

清晨,是充满着生机的。最喜欢看的是黑夜渐渐褪去,天边渐渐漫上橘红的美丽。一闪一闪的星偷偷隐在天边,皎洁的月任由曙光抹去它的足迹。沉默了一夜的鸟儿放开了歌喉,周围遍布着它清脆的鸣叫。可爱的麻雀在高楼间穿梭,用独特的方式欢庆新一天的到来。露珠沐浴着晨光,看着每一个匆匆忙忙赶去工作的人。小狗们扑进草地打滚,豪不害羞的接受了露珠的亲吻,开始了自己新的一天。

正午,略有冷清。猫,狗们趴在地上晒着太阳,享受着日光浴。活泼的鸟儿也停止了歌唱,要在这安逸的中午,小息片刻。人们大多都在家中吃午饭,外面极少有人。偶尔一人走过,脚步声回荡在耳边,格外清晰。太阳孤独的悬在高空,静静的俯视着大地,偶尔还小心的侧耳倾听,微风拂过时叶儿们的悄悄话。

下午,十分清闲。公鸡、母鸡们骄傲的昂着头,“咯咯咯”的在草丛中来回踱着步。许多麻雀聚集在这里,叽叽喳喳议论不休,争抢着鸡们的食物。偶尔走过的人看到了这一幕,也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嘴角绽放出微笑。老头老太太们坐在墙角,围在一方小小的`木桌前,悠闲地打着麻将。他们的孙子、孙女若跑来凑热闹,会得到众人亲切的问候。偶尔跑过的孩子发出欢笑声,给这清闲的下午添了一丝愉悦。

夜晚,静谧的气氛漾满了大地。月儿挂上了夜晚的幕布,星星点缀在幕布上,陪伴着那些浓浓夜色里归心似箭的人。鸟儿不知都藏到何处去了,夜晚没有他们的身影。偶尔一声犬吠,更衬出了夜的静。风簌簌的刮过,叶儿唱起了安眠曲只有一栋栋高楼窗户里不小心露出的灯光,告诉世界那其中的生命还未进入梦乡。

5.高中生活的体会作文 篇五

那时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心中充满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向往。洋溢着热情,滚涌着力量。肩上背着并不沉重的书包,徒步四十余华里山路,从不同的乡镇汇聚到一起,汇聚在这所新建的高中。开始我们年少追梦的高中生活。

开阔的校园,没有围墙。四排普通的人字房,铺展开来,齐整地排列在这里,排列在这片空旷的野外荒郊。房屋与树林咫尺,操场和耕田相接。这就是我们的高中校园,我的高中生活就在这里度过。

清晨,东方鱼肚白刚刚显现,我们已正襟危坐在简陋的教室,渴饮可以改变我们人生命运的雨露甘甜;白天,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走马灯一样轮番上演,恩师们的谆谆教诲在耳边抑扬幽远。我们吟咏着屈原的《离骚》,浅唱着《谁是最可爱的人》,懵懂在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里,沉醉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边,透过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企盼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夜幕降临,教室亮如白昼,静静的我们,依然在静静的冥思苦想。想着掉在牛顿身边的那个苹果;想着被爱迪生揪掉胡须的那位老者;想着华罗庚跛脚迈上北大讲坛的精彩瞬间;想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旷世感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何惧“头悬梁,锥刺股”,“囊萤透光”。

下自习以后,我们涌向宿舍。三间大筒子屋,靠墙摆着两排铁床,四十多人挤在一起。冬季来临的时候,宿舍地中央,矗立着高高的火炉子。这是我们唯一的取暖设施。夜静更深,难敌夏日蚊虫之叮咬,不耐严冬寒风之侵袭,常常睡梦中醒来。冬天,把身子在被窝里蜷缩的更紧,轻轻的抽出双手,捂在脸上,暖一暖冰冷的脸和那冻得发红的面部高山!夏日,小心翼翼绕过依靠在床头的自行车,爬下床,站在空旷的操场,细数夜空繁星点点。

每天的一日三餐,是雷打不动的高粱米饭和苞米面窝头,伴着一碟咸菜,或者一碗清水煮白菜,交替呈现。没有你喜欢不喜欢,没有你爱吃不爱吃,只有你吞咽、充饥!清晰记得,为了月末的一顿改善,为了那两个白面馒头,我们煞费苦心地更改饭券,或涂改、或粘贴、或移花接木,盼望着能瞒过炊事员的那一双慧眼!怎能忘记,寒冬季节,早晨从冰冷的被窝里爬起,床下端出昨日存下的洗脸水,敲碎厚厚的冰层,一双手探入寒彻脊骨的水中,捧起含着冰的冷水,轻抚那已成冻疮的面颊。

难忘尊敬的老师,敬业精神可嘉。那样艰苦的环境,不曾听到他们的一声抱怨。一年四季,寒暑更迭,依旧是春蚕吐丝、红烛泣血、默默耕耘。难忘纯真的同学,真诚友谊久长。运动场上,追逐嬉戏,满头热汗,气喘吁吁;新年献歌,婉转激扬,心情放飞。难忘校园旁的那一片小树林,周日里,我们漫步在林荫小路,披着透过树荫斑驳洒在我们身上的细碎阳光。心存片刻宁静,舒展惬意满天。至今犹在回味那一刻的美好,那一刻的幸福!仰躺在软软的绿草地上,暖暖的阳光温柔地照在脸上、照在身上,暖在心上!

6.生活体会小学作文欣赏:启示 篇六

-----题记

夏天的夜晚,我辗转不寐,只听见“劈啦”一声,雷声震耳欲聋。

窗外,不时地有一道道闪光映入我的眼睛,接踵而来的,又有一声清脆的霹雳在我的耳边回荡,让人毛骨悚然,我全无睡意,只得去仔细分辨雷声里夹杂的“不和谐”的音符。

只听“呜呜”的声音,如泣如诉,中间时大时小的尖锐,又像是婴儿寻不得妈妈的哭喊,狂风呼啸着,松动的门窗在发抖,如果有人此时在风中,似乎能被刮飞。风刮着玻璃,发出“蹬蹬”的响声,犹如鼓手正在敲击着自己的大鼓。

“哗啦啦”的声音不一会儿,便掩埋了那鼓声,倾盆大雨,就像雨婆听到指示,把天上的水倾注到人间。大雨肆无忌惮地下着,有节奏地拍打在玻璃上,就像一个乐队似的,在奏一首很和谐的曲子使人陶醉。

这时,节奏单一的旋律已升起了高潮。外面的雨越下越大,玻璃“啪啪”的响声越来越响。这让我又担心起来,这雨下这么大,那明天会不会把城市给淹没了。没过一会儿,我发现我是杞人忧天。

曲子终有结束的时候,大雨下了一会后便也接近了尾声,就像高潮的节奏又猛得降到了节奏单一的旋律。又像优柔的甜蜜的催眠曲。

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缕阳光,迎接着人间的黎明。我被这光束吸引着,穿上衣服出了门来到小区里。

这时,我发现在一棵树的下面开着艳丽的小花,白白的,嫩嫩的,那光滑的花瓣上,闪烁着晶莹的珍珠,它们就像刚初生的婴儿,让人怜爱,疼惜。记得它们昨天还是一片枯萎,今天怎会焕然一新?是谁赋予了它神奇的力量?

雨后的小区里,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昨天还是陈旧的一切,此时,已经被洗涮地干干净净,楼房换上新亮的外衣,树木淡妆素裹,穿着各色衣服的人们,妆点着整个小区,这些惹人眼的“星星”怒放着。

现在这朵花依偎在自己的花瓣和绿叶,没有人会想它的背后,它竟然顽强的抵抗了各种困难。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作者:薛沣洋

辅导老师:李彬杰

7.生活化作文心得体会 篇七

一、导入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位哲学家曾说: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学生其实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实现教学环境的开放和师生角色的开放,打破过去“师授生听”的传统模式,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从而主动参与。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例如,在高一“映射”这一节的引入时,我举了一个生动的事例:把兔子关进笼子的故事。兔子可以一只进一个笼子,也可以多只进一个笼子,但不可以一只进多个笼子。趁学生对兔子不能“五马分尸”进笼子的印象深刻之时,我切入映射只能“一对一”、“多对一”这个新课课题,从而使学生在生动实际的数学活动中激发了求知欲,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讲解例题生活化,使学生易懂易学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对教材的使用不够灵活。现在教师普遍意识到,教材只是某些知识传授的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要达到灵活,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现代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多利用直观因素的作用,多采用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具体的模型与具体的实例,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引起他们的直觉思维,然后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例如,在教学高一“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我将原教材简单的计算题变成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在象棋棋盘的第一格内放一粒麦子,以后每一格放的麦粒数都要是它前一格的一倍,问放完每一格后,棋盘上一共有多少粒麦子?学生由于对身边物体、数字的感知比较形象具体,对这个问题易于接受和理解,学习数学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三、巩固练习生活化,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尝试着编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的研究性学习时,课后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到学校附近的银行、信用社、房产售楼处、商场等地,调查一下货款分期付款问题,了解并记录下一些重要数据。如:利率、贷款的限价、年限,等等,并完成一篇有关计算的报告。通过实地调查,学生在收集数据的整理过程中,会充分了解分期付款的特性,从而体会数学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巨大魅力。

2. 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能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中柱体、椎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教师可让学生找出生活周围中常见的几何体,比如瓶罐、桌椅、教室、铅锤等,通过自己动手测量一些基本量后,利用所学知识,估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师通过让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运用。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用到数学。教师要立足于生活,积极地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优化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数学教学只有扎根于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2]杨小微.现代教学理论.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7.

8.费玉清:体会生活简单的快乐 篇八

他不穿名牌,不使用名牌,不追求时尚,身上那套一成不变的西服,是叫一位固定的裁缝为他定做的,成为他上演唱会的“招牌”。如果说有点变化,那顶多是西服的颜色由黑色换成了藏青色或灰色了。不对那些流行的名牌时装“感冒”,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喜欢太绚烂的东西,我喜欢一种平和自然的生活,就像我身上的衣服。”

他的发型永远是一个型,无需梳妆师,自己用吹风机吹一吹,把头发吹工整就可以了,用不着那么麻烦去变成各种发型。有人让他换个发型,他笑言:“就怕我换个发型,我的歌迷就认不得我了。”不过是句玩笑话,因为那不合他简单生活的追求。

走进费玉清的后台,绝对是与其他明星不同,他的梳妆台上没有一瓶又一瓶的化妆品,也没有保养品,更没有食物。放着的不过是一叠曲目歌词,两瓶矿泉水,折叠整齐的牛仔裤,那是他演唱结束后台下的装扮,裤子上放着跟随他多年简单质朴非名牌的腕表。平时,他洗脸不用那些昂贵的洗面奶,用的只是一块连自己都叫不出牌子的肥皂,他对采访他的记者坦言:“洗脚和洗脸用的是同一块肥皂。”

费玉清决不会浪费钱去做美容保养。因他脸庞肤质透亮,有人曾怀疑他施打过玻尿酸,后来记者了解到,他家人确有人打过玻尿酸,那是他的母亲,半年两针,打在膝关节上,作用是为了老人家好走路。

到各地演出,他对安排他住宿的组委会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仅是,地点安静,适合休息就可以了。对于他的谦和简单,曾接待过他的哈尔滨组委工作人员感受最为深刻。

“水涨船高”,钱袋鼓了,物欲必往上涨。费玉清,这位1950年代出生,经历过贫苦生活的歌手,更有理由尽情享受自己赚来的钱财。那么富有,生活奢侈点也不为过,然而,在“欲”的面前,他坚守了他的原则,追求简单的生活。

生活求简的费玉清,喜欢做些房产投资,乐衷于看房子、卖房子、换房子,这是他唱歌、做主持人之外,唯一的兴趣爱好,也是他保守理财的手段,但他绝不是个守财奴。费玉清是个懂感恩,重视亲情,舍得花钱的人。

对于妈妈,费玉清极为孝顺,在他很小时,父母就离异了,他知道妈妈养大他不容易,唱歌挣钱的目的就是想让妈妈过上好日子,给妈妈买房,给妈妈买车,钱花在妈妈身上,他十分开心,演出完以后,他会立刻回家陪妈妈说说话。妈妈在打牌,有时,他会陪坐在妈妈身边,看着妈妈玩得高兴,他更是高兴。闲时,他会开车带着妈妈出去玩。过年过节他都会给父母大大的红包,而他自己一根皮带用了十几年也不换。不幸的是费妈妈于2010年年初被确诊得癌症并到晚期,7月17日病逝,这让孝顺父母的张菲三姊弟悲痛异常。母子情深,母亲病逝后很长一段时间,费玉清的情绪都十分低落,一时难以摆脱失母的伤痛,他取消了很多录影,一些签了合约的,在哥哥张菲的鼓励下只能打起精神做下去。让他們没有遗憾的是妈妈生前,他们三姊弟是极尽了孝心。在母亲生病期间,张菲和费玉清强忍悲痛继续工作,就是不想让妈妈为他们担心,工作一结束马上回到妈妈身边陪护妈妈,已为恒述法师的费姐姐贞绫则是每日守护在妈妈身边给妈妈诵经文。

费姐姐,在她遁入空门之前,也是一名知名歌星,她在日本时,已谈有一男友并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可是为了成功地把两个弟弟带进娱乐圈,她毅然放弃了这段感情,返回台湾。提起姐姐,费玉清总是满含深情地说:“姐姐为我这个弟弟真是付出太多了,我演唱会所得到的嘉奖和荣耀都有她的一半。”

对于自己的两侄子,费玉清很是疼爱,为他们不吝斥巨资。2010年,费玉清的哥哥张菲想趁年前给自己换部车,因股票下跌,只好放弃,打算花100多万先给两儿子换掉开了七年的日系车,2月的一天,他正和儿子们讨论这事,碰巧被费玉清听见了,他立刻说:“要换就一次性换到位,小孩子也不小了,开出去要体面些,车,我来给他们买。”当即,费玉清叫上他们到L牌车商那看车,不料,费玉清却不满意,问:“有没有等级再好一点的?”最终,费玉清给两侄子分别送上了价值(400万台币)84万的“双B”名车,合计168万人民币,出手相当豪气。哥哥忍不住对费玉清开玩笑说:“我也想叫你叔叔了。”

费玉清所赚的钱舍得用在亲人身上外,便是做慈善、用于捐款了。

“钱只是身外之物,我要做的是把握现在的时间并对金钱做好管理,然后着手逐渐将自己的财富用来回馈社会。”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了。在上海,他的演唱会的门票十分热销,不会有什么余票,但是,2010年11月21日的上海演唱会,当他得知上海慈善基金会所帮衬的那些孤寡老人很多都是自己的歌迷时,他立刻决定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门票,早早通知上海主办方为他购买,通过上海慈善基会请那些孤寡老人、世博志愿者、劳模和慈善先进人物来看他的演唱会。对于这件事,他只是淡淡地说道:“我只是希望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我听说上海有很多孤寡老人,他们喜欢听我的歌却没有足够的闲钱来买演唱会的门票,借此机会,让那些孤寡老人和那些为世博会辛苦服务的志愿者来看我的演出,那我这场演唱会就算圆满了,这是我多年来所期盼的事,现在可以直接关心到上海的慈善群体,这让我很高兴。”一句朴实的话反映出了一个充满爱心的费玉清。其实,他的慈善事业一直在做,在台湾,每年,他都捐赠出1000万新台币给公益团体。为灾区捐款更是义不容辞,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第一时间让他的经纪人代他向上海慈善基金会捐赠了50万人民币。随后,在台湾举办的赈灾晚会,费玉清又为汶川灾区募集了700万的巨款。2011年3月18日,费玉清为日本捐赠200万,面对媒体,他真诚地说:“都是地球村的一员,一点心意,让爱传下去。”当然,费玉清所做的善事远不止这些了。

费玉清,在他生活“清贫”简单的背后,是爱心、是孝心。他怀着一颗慈善的心,把钱财取之于社会回报社会。

9.随感之生活的体会作文300字 篇九

你也看到了,他们在写歌词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用心,但是他们的存在,已经说明了很多实质性的问题,哪怕是从一开始,你根本既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去开口,占那样的便宜,因为那样显得太掉价了。

人是要越来越聪明的,我的闺蜜这样对我说。

我记得,当时我们的.关系都还是很舒服的距离,不管喜欢什么样的话题,不管我们对彼此的话题是否感兴趣,我们都可以在这里,等待着最后的一个道理,如同今年所想,如同他们所能够代表的样子。

这是完全想不明白的状态。

有的时候,突然感觉内心充满绝望,那么多话,想要说却说不出来,也许一瞬间,所有的思绪都涌现出来,就连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去应对,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你喜欢他们,你深爱他们,你也可以忘记甚至背弃他们,可是不要忘记了,那样美好的剧情都只是小说里面的情节。

没有必要,把他们全部都对号入座,带入你自己生活中去。

10.生活化作文心得体会 篇十

大学生活体会

021514125 汪成杰

大学生活体会

进入大学后,许多原本对大学的“幻想”都“破灭”了。本以为大一是最悠闲的时候,可是,下半学期之后,课余时间就越来越少,能够参加的学校或者社团举办的各种活动也不多。在课后,大多数时间也是选择上网、看书,似乎生活并不丰富。

其实,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会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给自己定一个较明确的目标,用不多闲暇时间,日积月累来实现。我们我们应该随时随地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明白一件事有没有做下去的价值,对待事物我们是否已有了指定正确合理的规划。我们要学会将自己的意志和理智贯穿其中,要有信心、决心、恒心和包容心,最重要的是能够不断的挑战自我,调整自我,并适时的突破自我,把以后的大学生活和人生活的有意义,不求惊天动地,至少要无悔人生!

李开复说过这么一句话: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你应该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几个是唯唯诺诺、等人吩咐的人?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研究项目,你需要以一个母亲对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和爱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

李开复的话很精辟的为我们大学生指出了自己今后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在这过程中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丰富的课余生活可以使我们在这其中学到很多,比如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处事能力等等,所以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努力让自己的课余生活变的更丰富一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我空间,相信持续这样的做法,定会让我们的课余生活和人生之路变得更美好。

我想,这就是大学和中小学最明显的差异,也是进入大学以来给我的最重要的体会。

11.《经济生活》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一

1.从教育改革的观念上看

教育改革与教师固有的价值观和教师实践的矛盾是影响新教材使用的重要原因。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是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从根本上改变是非常艰难的。教学观念的滞后,必然带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落后,也就出现了新教材老教法的现象。

2.新教材内容本身上看

新教材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简缩本,每个题目背后都包含了许多知识点,课时不够用。如,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材有两个框题,按新课标要求只有两个课时的授课时间,但实际内容却很多。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有三个目题,即“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按教学参考提纲讲,三个目题中就有11个子目题,而每一个子目题中又有若干个问题需要展开说明和分析。讲第一个目题“货币的本质”,首先要增加等价物的含义;其次讲什么是一般等价物;再次讲货币的含义和本质;最后分析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关系。作为第二个目题“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讲六个方面,流通手段讲四个方面,其中还要涉及两个公式(物物交换:W-W;商品流通:W-G-W),并要说明两者的区别。在第三个目题“纸币”的内容中涉及五个问题,其中最难讲的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要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名词,并让他们知道产生的原因及后果,课堂上几句话是无法讲清楚的。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么多的内容,同时包括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及知识的巩固,我们用一课时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

新课程虽然淡化了理论,表面上看好像简单了许多,但实际上却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如,教材第五页的框题中写到“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问: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现在教材发生了变化,商品的内容放到了后面,学生在没有学习商品的有关知识就出这个题目,教师讲起来难度很大,学生即使能记住,但也难真正理解其内涵。

3.从教师使用教材的情况看

一线教师困惑的是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的“度”。面对新教材的使用,我们感到困惑。这主要是教与考内容与标准的不统一。从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师用书给出的样题来看,内容过于偏低、偏易,这是否符合将来的高考?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不是一般的水平考试。另一方面是改革的不同步、不配套。面对着这些不确定因素,教师普遍感觉不好把握。

4.从教学评价制度看

教育评价历来是教育改革的瓶颈。“评价方法不改,教育改革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尤其是现在,新教材已经开始使用,新课程倡导“立足過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激励和改造的功能,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上,学校对教师仍然是以高考成败(成绩)论英雄,致使教师是无休止地去争时间,抢课时,片面追求升学成绩,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目前,学校还在依照传统的轨迹运行,双休日也在补课,每晚自习三四节;探究性学习如同摆设,成了一种形式。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很难落到实处。这些现象在根本上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宗旨。

5.从新教材培训结果看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必须先培训后上课。这对新课程的改革无疑是一件好事,但从培训的结果看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对被培训者来说收获并不明显。因为培训中宏观的内容多,微观的内容少;理论的内容多,可操作的内容少;培训缺乏针对性,自然就没有多少实效。

二、怎样教好《经济生活》

我认为从老师方面要做到:

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当然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观念一变天地宽。作为教师应认识到,新课程条件下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树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与时俱进,才能给学生创设出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

2.依据新课标,采取互动、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从而达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境界。

3.在新教材使用中,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要求要有所区别。如,综合探究课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不同的内容和题目。

4.根据教材特点,适时采用多媒体手段,丰富知识信息,充实课堂教学。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师要贯彻新课标要求。在使用新教材时不可讲得太深,应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学习活动;我们可以围绕教材设疑的内容有目的地开展探究性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到:

1.教学评价必须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的教学评价制度与新课程改革相一致,教师才能消除顾虑,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否则,就难以达到改革的预期目的。

2.教育部门要尽快出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新细则,增强其可操作性,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到位。

12.生活化作文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挖掘学生自身资源,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要把握思想品德课的生活性, 就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 尤其是正在接受自己教育的学生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倾听、尊重学生, 鼓励他们敢于想象、敢于表达。

如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王莉老师在执教《多彩的情绪》这一课时, 让学生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然后请学生回答:你在哪些情况下会产生积极情绪?在哪些情况下会产生消极情绪?这两个问题的提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很多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 谈起了自己在不同境遇中的情绪体验。在此, 王老师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自身资源, 把课本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相结合,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精选来自生活的素材, 引导学生评判生活

中学生作为社会时尚的代表和追求者, 他们的价值观在当代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增强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 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 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两难判断情景, 使学生产生道德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大胆辩论, 积极弘扬真、善、美, 坚决抵制假、丑、恶。

如南通市启秀中学孙丽燕老师在执教《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这一课时, 展示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位穿着得体、外表美丽的女子, 右手持刀, 左手拿叉, 将食物切成小块, 很文明地用西餐。刚开始学生觉得她很有教养, 可是接下来见到她不雅的行为举止、谈吐表情时, 就感到心里不舒服。孙老师结合情景提问:“这位女子很注重礼仪, 可是你觉得她有教养吗?”

三、善于捕捉社会焦点问题,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 就应该亲自去尝一尝。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 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和感受现实世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 教师可以将贴近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引入课堂, 创设情境。在提问时可以采取角色互换, 让学生融入已发生的新闻故事中去,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悟生活。

如王莉老师在执教“同一个人在不同境遇中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一教学内容时, 引入了社会焦点新闻:患者杨某, 男, 66岁, 上海人。患者2013年4月6日经检测被确诊为H7N9禽流感病例, 当日转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诊治。经过积极治疗, 今天 (2013年4月18日) 康复出院。然后提出问题: (1) 如果你是患者杨某, 当你被确诊感染了H7N9禽流感, 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经过积极治疗后康复出院, 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2) 从上述问题中, 你感悟出什么道理?学生经过上述问题的思考与回答, 理解了同一个人面对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四、积极引导学生去践行, 让感悟得以内化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 知为先;论轻重, 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 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 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我们强化实践, 将学生引向自然, 引向社会, 通过不断实践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既已获得的道德观点, 在道德生活实践中内化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南通市启秀中学孙丽燕老师在执教《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这一课时, 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 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具有教养进行反思, 并给自己提出改正措施。

学生在交流改进措施时, 就说出了很多想法。这样, 学生在教师、家长和他人的监督中, 不断实践中获得体验、感悟, 不断培养优秀品质。

1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心得体会 篇十三

小学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将创新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一、教师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有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教师只有改变观念才能在教学中利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不能把意识强加于学生。因为学生是教学里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把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探讨、研究等生活化的放松式教学。如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角色,进行模拟购物。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校园花坛、水池等设施的面积。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里上的需求。

二、营造数学生活化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情绪、情感、教与学的态度、教师的威信、学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所以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如学“混合运算”一课时,先提问“现在如果你到了一家超市,要买你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要花多少钱?”这样一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说:“我买5包面包,一包1元,共花5元。“我要买4包花生米和一袋糖果。””这时让学生计算要花多少钱,让学生汇报结果和想法。再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就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下,让学生体会到,简单的数学算式也变得有非常有趣,同时也赋予了数学算式生命的价值。因为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通过说唱、游戏,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言语、表情、态度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欣赏,肯定和鼓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三、将生活融入教学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离开了生活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就是学习,学习和生活没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鼓励学生多多的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对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利用数学方法解答出来,如给学生布置感受数学的任务:让学生陪父母去市场、去超市买东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影子。上课时,很多学生争相说生活中遇到的数学,有的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同学们出了一道题:在市场买菜花了16元,付20找回4元,买肉花了23元,付50找回27元,请同学们一起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带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学生们面对同学提出的问题,纷纷展开讨论计算。用这样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又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利用情境教学,将数学探究生活化

在数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点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先利用身边的实物,如墨水瓶中的墨水,可口可乐中的饮料等等,给学生讲清体积的概念。接着要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时,取出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然后取出三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一层,得出长是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14.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心得 篇十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面对21世纪的小学数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我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数学老师,参加工作的半年多来,我一直在想如何使我的数学课堂生活化,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此,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的:

一、导入生活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刚开始学校的交互式白板没有安装好,也没有教学挂图,上课的时候只能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情景图来找数学信息。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只有一部分学生可以自觉地学习,不少学生都在别人思考、回答问题的时候无所事事。小学生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间就是每节课的前20分钟,也就是说这20分钟是一节课的新知学习有效时间。那么怎样才能在导课的时候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呢?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在导课这方面下功夫做了改进,在生活中挖掘素材,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整理房间》这一课的时候,我把在网上下载的情景图送到广告公司打印,打印出来的情景图足有半个黑板那么大。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再比如《看一看

(一)》这节课导入的时候,我直接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布娃娃玩具,让表现好的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站在不同的位置用老师的手机给布娃娃拍照。然后把照片展示在在电子白板上让全部学生观察,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根据实际适当的重组教材,使学习过程生活化。

北师大版的数学课本里面有几个人物:淘气、笑笑、智慧老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和学生一起学习。但是,笑笑和淘气毕竟是课本上一动不动的人物,没有活力。所以有时候我让学生扮演淘气和笑笑,或者扮演课本上一些题目里的人物。这样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很多学生为了当小演员而投入了到学习活动中。再比如讲位置与顺序的《上下》这一课时,我选了三个学生在讲台前面赛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领奖台,把跑步得第一名的学生的照片贴在讲台的最上面,得第二名的学生的照片贴在奖台的第二层,第三名同学的照片贴在最下面,然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三名同学照片的位置关系来判断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的学习过程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

三、挖掘生活资源,融入课堂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是为了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12月24日平安夜的那一天,我让几

个小朋友把他们的名字和收到苹果的数量写在黑板上,学生们根据黑板上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且解答。再比如上位置与顺序《教室》这节课时,我说哪一排、从左数的第几个小朋友坐的非常端正,谁右边的第几个小朋友特别自觉,让学生找我说的是谁。每个学生都想被老师表扬,所以这样的课堂练习使每个学生都坐的很端正、并且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四、在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所以我经常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孩子们在生活中用数学。比如学完立体图形以后,我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是在自己家里面找这些立体图形。学完0的意义以后,我让孩子们在自己家里面找一找哪里有0这个数字。学完观察物体以后,我布置的作业是用相机站在不同的位置给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拍照并上传到qq群分享。孩子们在这样的练习中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得到了乐趣。

上一篇:收银领班的年终总结下一篇:中心小学教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