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作报告

2024-10-23

食品工作报告(共8篇)

1.食品工作报告 篇一

晋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城区分局

食品股2012年工作思路

根据分局办公室安排,围绕市局2012年“提升能力促转变、强化落实促发展”工作思路,为了进一步巩固2011年城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果,以推进城区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为核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宣传教育培训,促进监管工作人员认真履职,全面完成2012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拟定食品股全年工作思路如下:

(一)加强依法行政,认真开展食品安全监管。

重点抓好肉制品、乳制品、酒类、醋、食用油,特别是添加剂的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较长时间、较大范围食品安全问题,在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二)转变工作作风,扎实督促企业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继续加大企业培训力度、约谈企业负责人、出厂检验比对、法制宣传、常规监督检查、特别监督检查等活动。组织每项活动全年至少一次,100%覆盖辖区内所有企业,对每个企业每年检查不少于4次,以督促企业全面落实质量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创新监管机制,实现科学监管。

全面落实层级监督、属地管理、区域负责的工作机制,逐级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实施食品分类、企业分级、监管分等的监管措施。对所有获证企业全部进行分类、分级、分等管理,并建立监管情况汇总目录,每半年充实更新一次,做到有据可查。

(四)强化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廉洁自律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许可规范,督促、指导、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做好申报工作,规范自身行为,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坚决抵制吃拿卡风气,按照规定做好食品生产许可的相关工作。依法依规有序做好相关产品的监管,组织落实生产加工环节不安全食品召回等制度。

(五)加强部门联合,有效推进综合协调。

配合区食安办、市局搞好督导检查,对上级提出的督导意见及时整改落实。按区食安办、市局要求报送信息,力争做到程序合法、时效及时、数据准确、信息完整、材料真实、格式规范。积极推动乡镇基层质监工作站发挥耳目作用,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实现对基层食品安全,及时有效的检查监督。

(六)加大安全监管保障力度,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保障监管经费,确保有计划地完成生产环节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配合总局、省局和市局完成风险检验抽样工作;按照风险信息通报,做好调查处理工作;结合城区实际对同类产品进行风险排查或集中整治,切实化解风险,积极开展风险检测抽样工作,适时组织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和质监邀您看企业活动。

(七)按照《山西省政府食品加工小作坊管理办法》要求,做好小作坊监管工作。遵照市政府文件规定的职责分工,全面摸清城区内食品生产小作坊的数量、产品、基本条件等情况,建立监管档案,纳入监管视野,积极探索新型监管模式和方法,实施有效监管,确保全年不发生食品事故。

八、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帮促和指导基层质监站开展协管工作,发挥其作用,全年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培训考核不少于一次,对食品企业负责人、检验人员培训不少于两次。

九、认真做好投诉举报工作,保证做到接报必查,有检查有结果善始善终,推行有奖举报奖励制度,加大生产违法

行为及黑窝点的查处和曝光力度,积极与新闻媒体配合,宣传管理规范企业,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2.食品工作报告 篇二

近日, 河南省委、省政府联合多个部门, 就河南省食品安全问题加强领导, 实施多项有力举措。

尚德守法全面启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6月11日下午, 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进行了“2015年全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新闻发布会, 会上介绍了“2015年全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具体细则, 根据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部署, 以“尚德守法、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为主题的全省201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将于6月16日在省人民会堂举行启动仪式, 并于2015年6月16日至7月2日在全省各省辖市、省直管县 (市) 全面展开。

据悉, 省政府食品安全办、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22家单位于5月29日联合印发了《河南省政府食品安全办等二十二部门关于开展2015年全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 对全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进行了部署。要求各省辖市、省直管县 (市) , 各有关部门紧扣法治与诚信两大宣传主线, 加强对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贯, 推动各级特别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 推进信息公开, 提高依法行政、监管执法水平。引导食品企业及从业人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强化主体责任意识, 弘扬尚德守法的行业风气和价值取向。引导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普法宣传和科学普及, 增强社会监督意识, 提高维权能力和科学素养, 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

省政府食安办张红林副主任指出, 2014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省食品安全形势整体稳定向好, 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食品安全在全局中的位置更加凸显。省委、省政府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将保障食品安全写进了省委2号文件和省政府工作报告, 列入到市县经济发展目标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平安建设) 考核体系, 重点工作纳入到省“十项重点民生工程”予以保障。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步形成。以新一轮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为契机, 理顺体制, 健全体系。全省食品安全监管由省以下垂直管理调整为分级管理体制, 整合综合协调、生产加工、经营流通和餐饮服务等相关职能, 在省、市、县三级政府初步组建了统一权威、分级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在所有省辖市、省直管县 (市) 和涉农县 (市、区) 全部建立了农业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在970个乡镇建立了农村质量区域监管服务站。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畜牧兽医综合执法, 形成了省市县乡三级四层的执法体系。产业发展与质量安全的协调性明显增强。通过实施农业发展“三大工程”, 加快产业产品转型升级, 推动规模化、集群化、标准化发展, 全省食品产业发展与质量安全水平同步提升。

今年河南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特点:一是主要活动多, 辐射面广;二是与食品安全工作紧密结合;三是将道德和法治的理念贯穿于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始终;四是参与单位众多。

为凝聚食品安全正能量, 推动形成社会共治新格局。省委宣传部、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意见》, 包括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做好新闻发布工作、规范新闻报道行为、完善舆情处置机制、加强公益广告宣传、严格规范广告宣传等内容, 立足于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 切实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

《工作要点》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日前, 记者从河南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获悉, 省政府确定了今年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强调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健全市、县两级食品药品行政监管体系。将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地方, 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经济发展目标考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平安建设) 考核和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据了解,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2015年河南省食品安全工作要点》明确了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 即“一个目标”, 以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饮食为目标。“两个适应”,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监管新体制。“三个坚持”, 即坚持深化改革、法治建设和问题导向。“五个着力”, 即着力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推进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创新治理方式、推动社会协同共治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通过这些举措, 最终达到“三个效果”, 即守住不发生重大事故的底线, 整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推动食品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点》围绕六大重点提升食品安全, 即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健全体制机制;建全保障体系,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健全法规制度, 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强化企业自律, 转变产业发展方式;集聚各方力量, 推动社会协同共治。

《要点》强调, 强化风险管理措施、完善日常监管机制、突出重点开展整治和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建立食品安全形势和风险会商机制。统筹配置监测资源, 制定并实施全省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计划, 增加监测指标、样本量和覆盖面。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食品加工业集聚区、农产品和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食品生产经营的监管力度。继续加大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辅助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食盐、大桶水、白酒等大宗食品的治理力度, 纵深推进儿童食品和学校及周边食品、保健品、清真食品的专项整治行动, 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回头看, 巩固和提升整治效果, 进一步加强进出口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监管。

此外, 《要点》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健全体制机制;明确, 深化省部共建合作机制, 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和监管信息化建设。并针对针对强化企业自律, 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要点》强调, 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责任, 探索实行企业食品安全员 (师) 制度。加强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联动机制建设, 实施“红、黑名单”制度, 对守信主体予以支持和激励, 对失信主体依法惩处、公开曝光, 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惩戒机制, 全方位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者失信成本。建立企业诚信承诺和责任约谈制度, 强化企业诚信守法意识, 督促其限期整改, 倒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坚持绿色安全、品牌提升战略, 依托食品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 加快完善配套环节, 构建产业链优势, 将河南打造成为中高级食品制造基地。

凝聚正能量《意见》推动形成新格局

近日, 河南省委宣传部、食品安全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下发《关于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意见》, 凝聚食品药品新闻宣传正能量, 推动形成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意见》包括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做好新闻发布工作、规范新闻报道行为、完善舆情处置机制、加强公益广告宣传、严格规范广告宣传等内容, 立足于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 切实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

要组建舆情监测和舆情引导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意见》强化了各级宣传部门的领导责任, 要求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相应措施与计划, 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宣传、互联网信息管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完善舆情联动机制, 加强沟通和会商, 及时有效做好舆情监测和应对工作。各地要组建食品药品舆情监测和舆情引导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 围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发挥专业技术优势, 深入调查研究, 积极建言献策, 及时化解负面舆情。

织密监管网络集中销毁不合格食品

今年3月27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召开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 探究部署今年食品安全的重点工作, 把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织密编牢, 确保河南的食品安全。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 也是全省食品安全系统抓改革、促发展、打基础、谋长远的开基立业之年。会议强调做好今年工作, 要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以问题为导向, 以改革为动力, 以法治为保障, 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 提升治理能力, 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 为全省爬坡过坎、转型攻坚提供有力支撑。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头等大事, 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和省长谢伏瞻对食品安全工作多次亲自过问, 作出指示批示。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决议》, 明确把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作为该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省委6号文件和省政府工作报告都对保障食品安全提出新的要求。

会上强调, 今年要创建好食品安全县, 做好工作安排, 明确思路, 认识到食品安全的严重性。目前体制还不建全, 与群众所需不相符, 技术和队伍力量比较薄弱, 目前监管力度还不够, 要切实做好基层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山寨食品”、“傍名牌”、假冒伪劣、虚假广告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治理整顿, 建立食品安全员 (师) 制度和“红黑名单”制度, 推动企业形成保障食品安全的内生机制。

5月25日, 河南省调味面制食品不合格产品集中销毁仪式在郑州举行。标值100余万元的5000多件70多吨不合格产品和不规范包装材料被当场彻底销毁。

据了解, 此次销毁仪式是在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全省不合格调味面制食品生产企业集中约谈后, 由调味面制食品行业协会——郑州市平江商会主办, 全省不合格调味面制品生产企业自发组织的一次活动。这是河南省调味面制食品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主动实施召回不合格产品的重要体现, 表明了全省调味面制食品行业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 对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决心。

3.食品饮料业税收报告 篇三

本刊在347期发表了《家电业“国”“民”税负版图》专题文章,搜集、分析了家电业的2009年年报数据。为更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税负状况,《瞭望东方周刊》统计了食品饮料业的营收、税费数据。

以2009年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为依据进行排名。

前五大国有上市公司分别为:中粮控股、伊利股份、中国食品、通威股份、光明乳业;

前五大民营上市公司分别为:蒙牛乳业、新希望、东凌粮油、海大集团、正邦科技。

其中,蒙牛乳业在2009年7月由中粮集团联手厚朴基金以61亿港元共同入股,实际控制人变为央企中粮集团。但中粮集团称不参与具体经营管理,不改变现有的经营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不改变目前的战略方向;且交易后中粮集团间接持股14%,厚朴投资间接持有6%,而牛根生以及其他一致行动人合计仍持有15.18%;加之中粮入股时间尚短。故本次统计仍将蒙牛乳业视作民营企业。

这10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排名见图一:

食品饮料业的营收排名状况与家电业几乎如出一辙。2009年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大型公司中,除蒙牛乳业,其余均为国企;营业收入最低的4家均为民营企业。

而蒙牛乳业的民营性质亦已模糊。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央企的压倒性领先地位。榜单中3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央企中粮集团,包括中粮控股、蒙牛乳业、中国食品。这3家公司的营收总和占据了上榜企业总收入的50%以上。

以税前利润排名,12家企业与税费相关的财务数据见图二:

此项排名上升的企业有中国食品、新希望、东凌粮油、海大集团,排名下降的企业有伊利股份、通威股份、光明乳业;中粮控股、蒙牛乳业、正邦科技排名不变。

激烈的竞争导致利润摊薄,这或许是乳业市场乱象丛生的因素之一。行业专家则担心“劣币驱逐良币”——青睐资本炒作的企业将占据市场优势,而踏实做产业的公司被迫边缘化而愈加稀缺

上榜企业中盈利水平最高的是新希望,净利率为6.02%,是唯一一家超过5%净利率的企业。

几家乳业巨头的利润率总体不高。其中盈利水平最佳的依然是蒙牛乳业,净利率为4.75%,伊利股份的净利率为2.66%光明乳业的净利率仅为1.54%。乳业的竞争压力可见一斑。

激烈的竞争导致利润摊薄,这或许是乳业市场乱象丛生的因素之一。更有行业专家向本刊记者表达了有关“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的担忧——青睐资本炒作的企业将占据市场优势,而踏实做产业的公司被迫边缘化而愈加稀缺。

此外,营业收入、税前利润均排名第一的中粮控股,政府补助收入也最多,高达8.35亿元。

因3家港股税费总额数据不明,故在所得税数据的基础上,《瞭望东方周刊》制作出食品行业的大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榜见图三:

与营业收入相比,所得税排名上升的企业有中国食品、海大集团、正邦科技,排名下降的有蒙牛乳业、新希望、东凌粮油。

去除3家港股,其余7家企业税费总额的排名见图四:

为进一步了解食品饮料业的税负水平,《瞭望东方周刊》以10家企业的营业收入为基础,计算了上述企业的所得税整体税负,排名见图五: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上榜国企的所得税税负明显高于民营企业,排名前5位的均为国企。

在上缴税费等数据的基础上,《瞭望东方周刊》计算了上榜企业在上缴税费、净利润及工资支出3方面的对比数据,以明晰国民财富的分配流向。(因年报统计口径差异,3家港股未列入)见图六:

其中3家上榜國企的平均比值为1:2.71:2.95,4家上榜民企的平均比值为1:0.77:1.48。

与家电业相同,食品饮料业大型国企承担的税费支出及人员支付压力大于民营企业。

所有上榜企业的平均比值为:

净利润:上缴税费:工资支出=1:1.60:2.11

4.食品安全工作报告 篇四

为有效防范夏秋季节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居民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自食品安全工作开展以来,千佛山社区一直致力于周边无证小饭店的排查和整改工作中。经过多次排查和整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针对之前排查的情况,社区督导员给各个店都提出了新的意见和指导,统一为其制作和发放了消毒记录表和“五病”调离人员登记表。

根据夏秋季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下一步,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针对存在问题,结合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确保社区吃上放心食品。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居民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提高居民的识别能力和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自觉性。

5.食品工作工作总结 篇五

一、开展了深入的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根据食品安全的部署要求,x月期间,我区召开了x次食品安全小组的全体会议,传达省级、市级各项会议精神。对x月份的各项宣传工作进行了详细周密的部署安排,组织人员编写天心区食品安全简讯共x期,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及上级部门发布有关食品安全卫生信息,印发了通知、方案、计划、通报等文件十十余种,下发至各成员单位部门以及街镇,为进一步开展宣传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宣传报道丰富多彩

在监督执法中,注意紧扣工作热点,注重社会效益,联合新闻媒介开展宣传报道工作。本月累计报道xx余次,增强了天心区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执法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我们还结合所内的工作全年编辑《天心区卫生监督简讯》“春雷”行动特刊x期,及时将我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动态反映到区委、区政府、人大、政协等相关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

三、法制培训形式多样

我区以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共集中举办各类培训班xx个,参加人数xxx余人,每位监督员到社区、监督单位、大中院校分批分次上门授课。共授课xxx期,课时xxx小时,培训从业人员xxxxx余人;上街设点进行法制宣传x次,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x万余份。根据市卫生局要求,我所在辖区内建成了x条食品卫生示范街和x条早餐示范街,并在示范街的中小餐饮业和早餐面粉店内设立了卫生监督公示牌xx余块,以便广大市民共同监督。

通过本段时间的宣传工作,我所的工作效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6.调研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报告 篇六

今天,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莅临我局调研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充分体现了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高度重视。首先,我代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体干部职工,表示热烈地欢迎!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近年来的工作情况。

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紧紧围绕“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中心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四高”工作要求,着力提升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全面推进医药经济发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完成了“争创一流”工作目标。

一、落实决议,真抓实干,全面做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视察食品安全工作,并作出《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决议》。我们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抓好落实,重点加强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我局牵头集中开展了《食品安全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宣传活动。在牡丹体育广场牵头组织了全市食品安全法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勇出席活动仪式并作重要讲话。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法》培训,邀请专家全面解读,并分批、分层次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业务知识轮训。二是进一步强化食品基础监管建设,提升监管水平。争取2010年上半年,市级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县级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检测点。在2010年7月底前,利用我市药品检验所在人员、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建成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并从食品添加剂、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保健食品、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定点屠宰等九个方面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应急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三是加强食品安全队伍建设,强化经费保障能力。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途径,引进高层次人才。市政府要求两级财政安排好相关经费预算,确保食品药品监管经费逐年适度增长,同时对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给予重点经费保障。

我们落实人大决议推动食品综合监管工作,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年初全面安排部署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我们召开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印发了《XX市2009食品安全责任目标》及《XX市2009食品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实施细则》,与各县区、各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签订了《2009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制定了《XX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例会制度》。二是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按照国家和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印发了《XX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用2年的时间在全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自2008年12月份开始,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出动各级执法人员30497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0657户次,出具卫生监督文书407份次,取缔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16户,查处违法经营案件7件。4月15日至4月20日,我们组织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县区专项整治工作从八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估;4月22日,全市专项整治工作得到省考核评估组的充分肯定,顺利通过验收。按照市委赵书记的指示,我们组织质监、工商、卫生、粮食等部门,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小麦小麦粉小麦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6063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使用单位5069家,抽样检查库存小麦样品234个,下发行政建议书56份,规范生产经营户203家,取缔无照经营户5家。全市小麦粉抽验合格率由专项整治前的77.2%上升到92.7%,严厉打击了无证生产经营小麦粉及其制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三是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市政府领导童彩云带队,多次到曹县、XX、郓城检查督导省、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切实抓好各项创建任务目标的落实。目前,XX县已顺利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考核验收,郓城县顺利完成了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任务,18个示范乡镇均达到了食品安全示范乡镇验收标准。

二、创新机制,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各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

今年以来,全市药品稽查工作以市县联动机制为抓手,始终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有力打击了各类药械违法犯罪行为。一是畅通举报渠道。在公开举报电话和局长电话基础上,我们又增开了网络举报渠道,对举报问题保证24小时内查处并及时反馈,充分发挥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站监管员、协管员和信息员作用,提高举报奖励标准,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药品打假。二是完善药品打假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打击非法经营药品违法犯罪联合办公室的坚强壁垒作用,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积极寻求工商、卫生、交通、邮政等部门支持,建立横向联动协作关系。利用七省一市药品稽查协作网平台,与周边兄弟地市建立了信息交流制度和工作互访制度,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三是开展了非药品冒充药品、降糖类药物、假冒人血白蛋白、化学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原料药等专项检查。以城乡结合部、农村药品市场为重点,开展了打击义诊、义卖、药品宣传等变相销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四是集中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联合公安部门先后查办了涉案货值上千万元的庞某无证经营疫苗案,刘某无证生产、销售假药案,程某销售假药案等涉案货值较大、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多起大案要案,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查处了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硝苯地平缓释片、妇炎灵胶囊等一批直接危害群众利益的假药案件,有力地震慑了犯罪份子的嚣张气焰。截至10月底,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0312人次,检查各类药品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9175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222起。五是完善药品抽验机制,提高药品监督技术支撑能力。年初,制定下发了《XX市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管理办法》和《XX市药品抽验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任务目标及实施步骤,制定了奖惩标准,细化了抽验合格剩余药品退回制度。截至10月31日,完成药品抽验2680批,其中计划抽验367批,日常监督抽验2313批。计划性抽验合格率96.4%;日常监督抽验不合格药品检出率52.68%,其中化学药、抗生素、中成药日常监督抽检不合格药品检出率大幅度提高,由去年同期的13.2%提高到今年的28.2%。提高了日常监督抽验的靶向性,节约了监管资源。通过抽验依法认定了2起制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案件,对犯罪嫌疑人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

三、创新服务,跟踪帮扶,大力促进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在抓好药品打假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全方位服务机制,努力营造医药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软环境,推动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全力支持医药工业发展,相继完成了对山东华信胶剂车间、山东方明原料药车间、XX睿鹰原料药车间增加药品许可证范围的现场检查;指导山东鑫齐、XX睿鹰、山东健民、山东希力、山东华信的胶剂二车间、软袋塑瓶车间顺利通过GMp认证。我们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内引外联,招商引资,医药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一是今年2月份,我们主动牵线上海医药集团与XX睿鹰制药就红霉素、棒酸及头孢类原料药达成合资合作事宜,项目投资8亿元人民币,是迄今为止山东省引进的最大一个医药项目。我局安排专门人员正在为企业变更名称提供相关服务。二是5月份,我们在市政府的领导下,会同牡丹区政府赴北京招商引资。通过协商洽谈,誉衡医药集团确定到XX投资建厂,成立山东誉衡药业有限公司,该企业投资近3亿元新建原料药项目、中西药制剂项目、银杏内酯B注射液项目,3个项目投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三是促成了睿鹰制药与珠海行通制药公司的润泽药业项目。珠海行通制药同意整体搬迁到XX进行改造,投资5000万元,达到年生产3亿支粉针剂和3亿片(粒)固体制剂的能力。该项目与睿鹰制药具有的原料药文号吻合,形成一条从原料药到制剂的产品链条,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实力。目前已办理了《药品生产许可证》和39个批准文号的转移手续,正在申请GMp认证,预计年底可投产见效。四是积极推进步长集团的得力生项目。步长制药的四期工程抗肿瘤项目采取了将北京德力生制药公司整体搬迁到XX进行改造的方案。我局向省局进行了专题汇报,得到省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工程已进入竣工阶段。同时,我们还积极与美国归国教授创建的济南蓝金药业公司联系,争取项目合作,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支持。2009年全市医药工业销售收入预计可达65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年增长率超过50%,成为全省继淄博、济南、临沂、济宁之后的第五个医药大市和医药强市,为实现2010年销售收入100亿元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加快我市药品流通服务业发展,优化企业经营结构、提高流通效率和服务水平,我们采取提前介入、重点指导、跟踪服务等措施,助推医药流通服务业发展。一是加强对步长天地通药品销售公司的帮扶,现场办公,积极为企业注册提供政策、法规咨询服务。目前,该公司已全面进入开工建设阶段,建成后将成为我市第一家辐射苏鲁豫皖四省的药品现代物流企业。二是加大对舜王城中药科技园建设、审批及认证过程中的政策扶持。我们定期检查调度科技园建设工地,帮助该公司负责人调整思路,解决困难,督促其按计划完成公司化改造。三是引导XX牡丹医药有限公司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四、标准兼治,注重规范,全方位强化药械日常监管

我市药品、医疗器械日常监管能力不断增强,保持了全省一流水平,有力地保障了药械产品安全有效。一是以中药注射剂为重点,切实强化药品生产企业的全过程监管和动态监管。我们加大对高风险品种丹红注射液的隐患排查,增派驻厂监督员,邀请GMp专家指导。局长进行现场办公,从企业原材料入厂、生产过程控制、工艺参数调整以及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层层把关,督促步长制药积极排除丹红注射液安全隐患34项,确保了该产品安全,今年该产品单品种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二是召开了全市医药工业监管与发展工作座谈会,开展全市医药工业发展调研,认真了解各企业发展形势,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监管和服务。三是认真开展医疗机构制剂再注册工作。我们对全市18家医疗机构制剂室的264份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扶优扶强,淘汰了一批不具备配制条件、安全隐患较大的品种。四是采取现场检查和电子网络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特殊药品管理,严防特殊药品流入非法渠道。五是加强药品流通环节日常监管;加大对违法药械广告的监测,全年共监测违法药械广告51个,违法保健食品广告17个,全部移送工商部门查处,对甲乙抗栓麝香心脑通胶囊等5种严重违法广告采取了行政强制措施。六是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监管。按照《山东省药品使用条例》要求,推进《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确认工作,目前,巨野、鄄城、东明、郓城、单县已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确认工作。七是积极做好防治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药械安全保障工作。我们联合市卫生、物价等部门,紧急下发通知,重点检查抗病毒、流感类药品、中药饮片和防护用品的质量及购销渠道,请求省局支援,组织防治药械保障供应。

五、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做好十一运会XX赛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们细化责任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保障十一运会食品药品安全。一是加强领导,落实方案。我们牵头制定了《十一运XX赛区筹办工作领导小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组工作方案》,并立即协调16个部门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并精编成册印发给各成员;成立了全运会(XX赛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组,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贸委、卫生局抽调5名同志组建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组办公室,在市食药监局集中办公。二是落实责任,严格过程控制。与各级各有关部门,监管部门与企业、个人之间层层签订责任书、保证书,对食品供应各环节实行驻场(点)全程监督。对供应全运会的食品进行批批检验,并设立专供食品周转仓库。市药检所全体同志放弃“双节”假期,加班加点完成了79个批次全运药品的检验任务,并将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送省所检验。三是加强整治,强化督导。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召开了6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组全体会议,市政府领导童彩云3次带队到县区查看供应基地建设情况,到接待单位检查卫生防治情况,有力地促进了安全保障工作的落实。四是全力做好兴奋剂专项治理工作。我们通过召开约谈会,签定承诺书,切实增强企业自律意识和反兴奋剂意识。我们狠抓责任落实,实行网格化管理,人盯人帮促整改,以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为重点品种,对训练场馆周边等重点区域反复排查,对辖区内8县1区的兴奋剂治理工作进行督导。全运会专项治理期间,全市共出动监督执法人员15056人次,查处药品违法案件4451起,对21家违法经营药品企业依法进行了处罚。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强有力的工作措施确保了全运会期间食品药品安全充足,保障工作受到省督导组的高度赞扬,国家局和省市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六、抓基础,强队伍,稳步推进机关内涵建设

首先,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调整了部分县局的领导干部,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加强机关干部学习培训,完善人事档案,积极开展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调研,制定改革方案,并顺利完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下划工作。

第二,坚持依法行政,继续推进规范化建设。市县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基础工作,认真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的公开、听证、集体决定、跟踪反馈、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了规范,对案卷进行公开考评,大力推进机关规范化建设。法制工作、文秘管理、信息宣传、应急管理工作先后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在政府法制工作会议上推广经验。

第三,积极推进机关文化建设。我们在全系统开展了具有药监文化特色的“五室”建设活动,即药品检验室、假劣药品展示室、档案室、图书阅览室和文体活动室。市局对原有机关工作制度进行了修订、补充、完善,形成了行政机关管理规则、行政执法运行规则两大类共计89项工作制度。在考察学习外地先进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聘请山东大学专家制定机关文化建设方案,建设了文化长廊,制作了学习园地、监督台,将工作职责和工作理念上墙,努力打造食品药品监管品牌。

第四,强化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监管保障能力。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市局和8县局新建监督检验楼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4000万元。市局监督检验楼按照“如期、优质、廉价、廉洁”的八字建设方针,倒排工期,落实责任,局长靠前督导协调,破解难题,今年4月16日顺利竣工并立即投入使用,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和机关形象进一步提升。

第五,坚持不懈抓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3月份,召开了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对2009年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并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10月份,对全系统执法情况进行了回访。5月份,在全系统认真开展了“小金库”治理活动,加大行政监察力度。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离任局长开展审计和财务监督。工作中,严格落实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局长公开电话“三项制度”,认真办理群众反应问题,答复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参加“行风热线”、“阳光政务热线”和“市长热线”栏目。去年,在全市政风行风评议中,市局取得了行政执法类第5名的成绩,在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行评中取得了综合得分第3名,受到省局的通报表彰和奖励。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不少困难和差距。食品药品监管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药品市场打假和检验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压力较大。借此机会,恳请各位领导指导我们的工作,一如既往地支持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发展。我们将以此为动力,进一步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奋发有为,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厚爱!

7.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篇七

1. 全面排查隐患, 深化治理整顿

(1) 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集中力量全面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在种植、养殖、屠宰、生产、流通、餐饮以及进出口等各环节广泛排查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深挖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重点排查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的物质。强化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 坚决依法处理不合格食品, 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在此基础上, 建立风险隐患清单, 实施整治督办制度, 坚决清理整顿不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坚决取缔“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 切实净化食品市场和消费环境, 有效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

(2) 开展饲料农药兽药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对饲料、农药和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 严格执行许可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类药品或其他禁用药品、在农药兽药中添加违禁物质等违法生产销售行为。以蔬菜、水果、茶叶种植基地和畜禽、水产品养殖场 (小区) 为重点, 严厉查处使用禁用农药兽药或其他违禁物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药兽药、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不执行休药期规定等违法违规行为。

(3) 开展私屠滥宰和“注水肉”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严格屠宰行业准入, 加强定点屠宰企业资格证牌使用管理。规范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行为, 落实“两章两证” (即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章、生猪检疫合格验讫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制度, 严惩重处只收费不检疫等违法行为, 严厉打击销售未经检疫检验或检疫检验不合格肉品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私屠滥宰窝点。严惩收购加工病死畜禽、向畜禽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农贸市场和超市等生鲜肉经营场所、肉制品加工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等生鲜肉采购单位的监督检查, 督促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

(4) 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完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政许可制度, 整顿、关闭不符合规定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减肥、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类保健食品为重点开展整治, 对生产环节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 依法吊销相关批准证明文件;涉嫌犯罪的, 依法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严厉查处套用、冒用批准文号、违法发布广告等行为。

(5) 开展食品标签标识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细化完善食品标签标识管理规定, 着力解决食品标签标识不规范问题。强化食品出厂检验、流通环节食品标签标识检查, 严厉打击篡改生产日期、伪造产地、违法涂改标签、伪造冒用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及“三品一标” (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标识等违法行为。

(6) 切实巩固治理整顿成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进一步深化乳制品、酒类、调味品、食品包装材料、“地沟油”等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扩大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市场巡查、执法抽检的频次、范围, 督促企业规范内部管理, 切实巩固各项治理整顿成果。及时总结治理整顿经验, 细化完善监管措施, 健全长效机制。

2. 严惩违法犯罪, 加强应急处置

(1) 进一步加大打击惩处力度各级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 坚持重典治乱, 切实提高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巩固“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成果, 严厉打击在饲料、农药兽药、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违禁物质和为谋财有危害食品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 强化刑事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公安机关和监管部门之间案件移交、立案等衔接机制, 提高办案效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支持公安机关, 明确机构和人员负责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工作。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要协调有关方面加快完善技术鉴定相关制度, 明确技术鉴定机构, 积极为公安机关提供技术支持并协调解决鉴定费用。

(2) 强化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求, 完善各级各类食品安全预案, 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平台, 明确部门应急处置职责。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规范事故调查处理流程, 提高事故查处效率。各地要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切实提高快速响应能力。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有序开展事故调查、危害控制、医疗救治、分析评估、信息发布等工作, 确保食品安全事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 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

(3) 加强舆情监测和信息发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全面建立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制度, 密切监测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 强化信息通报。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 加强信息发布前的相互沟通, 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重大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归口发布。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 及时、客观、准确发布权威信息, 回应社会关注。

3. 加强能力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

(1) 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要按照有关规定, 加快改革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切实加强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能力建设, 确保职能、机构、队伍、装备及时划转到位, 保障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提升工作水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 全面梳理查找监管漏洞和盲区, 结合实际逐项明确细化监管分工和要求, 特别是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监管职责不清问题, 尽快明确监管责任主体和要求。建立健全部门间、区域间食品安全监管联动机制, 强化跨部门、跨区域信息通报和案件协查, 及时彻底查处不合格产品。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 完善投诉举报机制, 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2) 健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进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 力量配置下移, 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确保县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到位, 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到位。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机构及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 加快构建覆盖社区 (村) 的协管员队伍。加强乡镇、街道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协作, 密切协管员队伍与监管执法队伍的衔接配合, 全面推行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 加快形成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基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网。

(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餐厨废弃物管理及资源化利用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修订, 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 完善监管执法依据, 加大惩处力度。明确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侦办中的行为定性、案件管辖、证据规格等法律适用问题, 特别是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问题。推动地方加快畜禽屠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

(4) 加快食品安全标准建设健全标准审评程序和制度, 增强标准制定的透明度。2013年底前, 基本完成食品相关标准的清理, 完善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生产经营规范、农药兽药残留等方面的标准, 制修订蜂蜜、食用植物油等产品标准和配套检验方法标准。各地要结合实际做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和企业标准的备案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规定向社会公布备案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培训及跟踪评价, 及时做好标准的解读工作。

(5) 做好风险监测评估工作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按照“统一计划实施、统一经费渠道、统一数据库、统一结果分析”的要求, 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逐步规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 在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 初步建成统一的风险监测数据库。加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设, 加强评估基础数据采集和相关研究, 重点围绕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开展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饲料、养殖中禁用药物和物质清单》。

(6) 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按照“提高现有能力水平、按责按需、填平补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的原则, 统筹各级食品安全检验能力, 特别是最急需、最薄弱环节以及中西部地区和基层的食品安全检验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县级食品检验资源整合试点, 推动县域内食品安全检验人员和设备的统筹使用, 检验经费的统一归口管理, 检验建设项目的统筹规划安排, 检验任务的统一部署实施, 提高基层整体检验水平。支持农贸市场检验检测站建设, 补助检验检测经费。严格检验机构管理, 规范委托检验行为。规范食品快速检测试剂及设备的技术认定, 明确生产资质要求。继续推动提升食品企业检测水平。

(7) 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 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 建设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2013年底前, 完成主系统和子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统筹规划建设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 统一追溯编码, 确保追溯链条的完整性和兼容性, 重点加快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肉类、蔬菜、酒类、保健食品电子追溯系统建设。

4. 加强诚信建设, 落实主体责任

(1) 督促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各级监管部门要严格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强化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食品安全投入, 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出厂检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等制度。强化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2013年底前, 督促所有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应的经营单位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 明确分管负责人。推进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试点, 开展食品生产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

(2) 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制定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完善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实施“黑名单”制度, 公布失信食品企业名单, 促进行业自律。加快规模以上乳制品、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和酒类流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食品相关行业协会的监督指导,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3) 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将食品安全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 列入国民素质教育内容和中小学相关课程。打造一批精品科普栏目、节目、宣传片, 利用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各类媒介, 深入宣传党和政府抓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心、部署和成效,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认知水平和应对风险能力。组织好2013年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大宣传活动。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先进人物和诚信经营典型的宣传, 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4) 强化食品安全培训各级监管部门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加强对协管员队伍的基础知识培训。强化对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培训。各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主要从业人员全年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食品安全集中培训。

5. 加强组织保障, 严格责任追究

(1) 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 切实加强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 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 分管负责人要直接负责, 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建立稳定的食品安全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将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经费及行政管理、风险监测、监督抽检、标准制修订、应急处置、科普宣教等各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强化对经费的统筹分配和使用, 进一步向基层倾斜,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科技研发投入, 集中力量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市) 等各类示范创建工作。

(2) 强化协调配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 通力协作, 形成全程监管合力。各级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 切实提高执行力, 确保监管到位, 坚决杜绝有案不查、推诿扯皮等问题。各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 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开展督促检查, 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3) 强化考核评价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逐级健全督查考核制度, 加强对地方政府、监管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的考核。将信息通报、行政执法、违法行为处理等列入对监管部门履职情况考核的内容。将食品安全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评优创建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

8.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进展 篇八

一、食品安全标准工作

一是重点做好食品安全标准清理整合工作。2013年全面清理现行近5000项食品标准,2014年在标准清理结果基础上,全面启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重点解决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存在的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为做好标准整合工作,我委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李斌主任为组长的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部门协调会商,解决标准整合中的重大政策性问题;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2014年~2015年)》,明确了标准整合原则、方法和具体安排,落实标准整合项目工作任务;成立由37名相关学科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技术组,做好技术把关,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承担标准整合的日常技术工作。二是加快重点和缺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目前已制定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429项。三是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管理和企业标准备案管理,组织编写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程序手册》,拓宽公众参与和标准征求意见的渠道、方式,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组织管理,做好审评委员会换届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标准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规范》,及时了解标准实施情况,组织起草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技术指南》,加强对标准跟踪评价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

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

着力加强风险评估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优先评估、应急评估、食物消费量调查,打牢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基础,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支撑。已经完成30多项优先评估和应急评估项目,2013以来相继在部分省份启动了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工作,系统研究中国人膳食暴露和消费结构。及时修订、完善新食品原料等安全性审查制度,加强源头把关,印发了《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安全性审查的程序。制定食品安全相关产品评审专家管理办法,加强评审专家库及专家管理。2013年共审查通过了新食品原料18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37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8种。完成了食品包装材料清理工作,公布第三批258种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名单。

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国家年度风险监测计划。在2142个县区设置食品污染物监测点,2013年共监测42万件食品样品、涵盖307项各类监测指标,获得监测数据493万个。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不断向好,其中,乳制品、面粉等食品中真菌毒素和微生物等污染情况趋于好转,兽药滥用以及非法添加情况有所遏制;同时监测也发现了因环境污染、生产环节控制不严、以及违法使用非食用或禁用物质等导致的食品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防治,在全国设置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1600余家。全年共接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1001起,救治患病人数14413人。监测显示,化学性因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有下降趋势,致病性微生物仍然是主要病因,宾馆饭店、食堂等集体供餐场所是主要暴发场所。此外,误食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中毒是主要致死原因。

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强化能力建设。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分中心建设,在全国32个省级疾控中心加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省级)中心”牌子,作为国家风险监测的省级核心技术机构,同时确定6家有条件的机构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启动地市级疾控机构风险监测设备配置项目,改善监测条件,加强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不断提升监测水平和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国务院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食品安全标准方面。一是落实食品安全标准整合方案,通过2014~2015两年的努力,使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原则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基本一致,主要食品安全指标设置和控制要求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并适应中国膳食结构和食品产业国情。二是制定公布新的食用植物油、蜂蜜、粮食、包装饮用水、调味品等一批重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一步满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产业发展需要。三是开展对《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重点标准的跟踪评价,掌握标准执行情况,分析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收集监管部门、行业、消费者等各方意见和建议,为标准修订提供依据。四是改进标准宣贯和服务工作。近期正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宣传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共同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宣传教育,推动标准贯彻实施。同时,为方便各方查询和使用标准,开发了食品添加剂标准查询软件,将于近期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我委网站开通启用。

(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面。一是强化评估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强风险评估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配套工作规范。二是夯实评估科学基础,有计划推进食物消费量调查和总膳食研究、毒理学计划工作,加强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和评估方法学研究。三是加强能力建设,继续细化年度风险评估计划的同时,着手制定我国2016~202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规划。逐步建立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为龙头,部门、相关科研院所和地方具备能力的技术机构为支撑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四是强化风险交流和科普性宣传,发挥风险评估结论在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中的引导作用。五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工作。

(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一是组织实施年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加强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全面监测。二是完善风险监测工作机制。修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强化监测结果统一汇总分析,加强部门会商,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三是制定《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完善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网络,及时通报重大食源性疾病信息,配合监管部门加强食源性疾病的源头控制。

上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届生个人简历下一篇:给英语老师的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