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安全技术措施

2024-08-08

矿安全技术措施(通用8篇)

1.矿安全技术措施 篇一

春节期间在矿值班人员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矿委会研究决定,2012年春节期间不停产,不放假,为切实做好春节期间我矿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全体职工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传统佳节,现特制定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应急措施如下:

一、组织措施:

为确保我矿安全生产,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组 组

长:杨继有

副组长:呼志强

惠守温

赵燕宏

高文文

孙继平成员:任立斌

吕福兆

赵万锁

张宋平

陈云生

王书平

薛贵龙

张秋生

张志强

二、安全措施:

(一)、地面方面

1、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所有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禁止擅离职守,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和事故,应及时妥善处理并上报上级领导。要严格执行事故汇报制度,坚决制止迟报、漏报、瞒报事故的行为,确保信息畅通。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交清接明,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3、搞好春节期间职工宿舍取暖工作,不定时地到职工宿舍查看职工的取暖问题,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及一氧化碳中毒。

4、严格执行地面24小时不间断巡查制度,春节期间是工人流动量增大时期,加强贵重物品管理,严防财物被盗现象发生。

5、节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时要在距井口20米以外燃放。燃放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燃放,杜绝事故发生。

6、处理好村、矿之间的关系,避免发生村、矿纠纷,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7、严格执行火工品存储、使用、领退制度,杜绝将火工品流入社会。要实行矿领导专人签字审批制度。实行人防、监控防二结合的形式。工人回家时由保安科人员进行检查,防止火工品流入社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8、搞好地面保卫工作,春节外出人员回乡,尽量截断村矿的捷近小路,杜绝不明人物进入我矿。发现可疑人物及时汇报上一级领导,或报当地派出所。

9、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禁止在矿工人聚众赌博,酗酒闹事。

10、做好当天的值班记录及电话记录。

11、搞好员工春节期间的伙食和文化活动,提高伙食标准。

12、搞好地面场所的卫生工作,做好彩灯、彩旗悬挂工作、增加节日喜庆气氛,确保坚守岗位的人员度过一个快乐、祥和、安全的春节。

(二)、井下方面

1、坚持矿级领导带班下井作业,对井下的生产动态进行全面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严格按照规定组织安全生产,坚决杜绝超定员、超能力、超强度生产,特别是超通风能力生产。为此我矿由常务矿长呼志强负责,在调度室挂牌明示,对每班的入井人数进行审查,并对井口入井记录和矿灯领退记录进行检查,加强检身制度,确保工人的正常出入井。

3、严格执行隐患排查制度,不间断对检查中存在问题和隐患进行复查,我矿由总工赵燕宏、安全矿长惠守温、通风矿长高文文和机电矿长孙继平分别对“一通三防”和机电等方面进行全面督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不留死角;坚决杜绝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

4、每天对各工作面进行现场管理指导,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作业。

5、加强“一通三防”管理,此项任务由通风科长张煌全面负责,严格按照《配风方案》分配风量,确保每个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风量,为我矿春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矿井气候条件,对通风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保证通风设施符合有关规定。

6、狠抓瓦斯管理。此项工作由瓦斯队长王书平负责。

严格按照瓦斯巡回路线检查瓦斯,并如实记录。做到瓦斯检查“三对口”。保证各作业地点瓦斯不超限、不积聚。对检查的结果由矿长和总工进行审核签字,不留死角,突出重点,确保我矿春节期间无瓦斯隐患。

7、对机电设备进行全面大排查,此项工作由孙继平派专人负责,跟班电工对各用电器进行逐个巡回检查,保证我矿春节期间井下机电设备完好,无失爆现象,做“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和井下供电十不准”。

8、充分发挥“三大监控系统”的“火眼金睛”作用,此项工作由监控主任陈云生负责,对井下各探头定期进行校对,悬挂到合理的位置,每班由瓦斯员与传感器显示的数据进行比对,由矿长和总工对监控瓦斯日报表每天审查并签字。

9、加强火工品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执行火工品的使用、领退制度,此项工作由安全矿长惠守温负责,督查、签字。对我矿火工品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层层把关,坚决杜绝火工品事故发生。

10、完善防尘洒水系统,实行综合防尘措施,此项工作由通风矿长高文文负责。

总之、今年春节在杨继有矿长的直接领导下,让我矿职工过上一个安全、祥和、快乐幸福的春节,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来完成这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春节期间在矿值班人员

安全技术措施

调 度 室

山西楼俊集团担炭沟煤业有限公司

2012年1月16日

2.矿安全技术措施 篇二

关键词:安全生产,矿产资源,采空区治理,残矿开采

1 前言

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高峰公司”) 100号矿体是世界罕见的高经济价值多金属矿床。前期民窿破坏了矿床开采支撑体系, 多次发生大规模冒落, 高价值矿石被埋压在冒落的散体中。矿山生产系统受损严重, 对生产安全形成了极大危害, 高峰矿区新洲塌陷区于1997年被列为“全国第三大特大事故隐患区”。2001年7月17日, 震惊国内外的南丹“7.17”特大透水事故就发生在该事故隐患区的深部。南丹“7.17”事故发生后, 各级政府部门对大厂矿区矿业秩序加大力度彻底整治, 取缔了所有非法开采企业, 矿区矿业秩序逐步恢复正常。整个大厂矿区仅保留铜坑锡矿和高峰公司两个开采主体, 这对高峰公司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然而, 南丹“7.17”事故之后仅9个月时间——2002年4月, 高峰公司又连续发生“4.17”重大伤亡事故 (3死1伤) 和“4.20”局部采空区地压事故, 导致高峰公司全面停产。

鉴于高峰矿区100号矿体开采区存在严重事故隐患, 200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对100号矿体实施事故隐患治理和闭坑 (永久性封闭) 处理。高峰公司在对100号矿体实施闭坑过程中, 在对100号矿体进行安全隐患治理的同时, 对100号矿体的残矿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抢救性回收, 并为其下部的105号矿体和相邻的100-1、100-2等矿体的开发创造安全条件。通过开展残矿资源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实现安全隐患治理措施与残矿安全回采工程施工有机结合, 经济合理安全地回收了100号矿体的残矿资源。

2 残矿资源调查与经济价值评估

由于民窿多年的盗采与破坏, 100号矿体上部埋藏较浅的101、102、103、106号等小矿体已基本被盗采破坏殆尽。100号矿体被挖得千疮百孔。截止2001年底, 高峰公司累计生产探矿探明100号矿体 (540m水平至-79m水平标高范围) 矿石量B+C级×××万t。高峰公司累计开采100号矿体×××万t, 民窿抢采及破坏损失的100号矿体的矿量约×××万t。

2.1 残矿资源量与经济价值

2002年, 高峰公司资源保有储量为: (1) 100号矿体保有储量 (全部为残矿) ××万t; (2) 在100号矿体上盘与100号矿体平行产出的100-1、100-2号矿体××万t; (3) 100号矿体南侧礁灰岩中的Ⅰ-Ⅶ号零星小矿体共××万t; (4) 浅部氧化破碎带中1号矿体原探明地质储量×××万t, 但由于该矿体靠近地表, 已有民窿开采多年, 预计剩余可采资源仅为25%左右。按2003年度100号矿体原矿价格测算, 100号矿体保有残矿总经济价值约为5.5亿元。

2.2 100号矿体残矿资源主要分布情况

200m水平以上残矿主要分布在6#A盲斜井顶板及5A盲斜井顶板, 矿量约1700t。

110m至200m水平残矿主要分布在190m水平顶板、150m水平中部顶板、150m水平7#A盲斜井附近顶板、150m水平3#盲斜井顶板等7个地方, 共有矿量15690t。

0m~110m水平的残矿分布:50~70m标高段残矿主要分布在50m东端上盘、50m西端采场、50m岩墙东边附近、5#70m采场底板、7#70m顶板、7#90m采场, 矿量合计76000t。73m至100m水平之间, 矿量为14311t。

0m~-79m水平:该段预计残矿矿量超过16万t。其中-50m~0m水平有2.3万t, -79m至-50m水平有13.7万t。

2.3 100号矿体残矿赋存状态及开采技术条件

(1) 已治理或基本治理完毕区段:200m水平以上区段, 采空区及矿山隐患的治理工程已完成。采空区进行了充填并封闭了进入该区段的通道。该区段内残矿量很少, 约为1700t, 分散赋存在200m~500m水平之间, 一般厚度<1.0m, 最大残留矿体矿量<400t。残留矿体周围大多被松散废石充填体充填。回收这部分矿石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都较差, 因而, 这一部分矿石大多作为永久损失不予回采。

110m~200m区段:基本治理完毕。该区段内赋存残矿15690t。

(2) 采空区基本查明, 大部已分治理, 待进一步完善区段:这一区段为0m~110m水平。该区段赋存残矿10.03万t。

(3) 采空区基本查明, 已部分治理区段:0m~-79m水平区段, 该段采空区已基本查明。此区段是重点治理区域。该区段赋存残矿16万t。

2.4 100号矿体残矿资源回采的必要性

(1) 为闭坑的实施创造重要条件

对100号矿体安全隐患治理, 将为其下部的105号矿体和相邻的100-1、100-2等矿体的开发提供安全保障。

矿产资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是在地球的几十亿年漫长演变过程中, 经过各种地质作用后富集起来的, 一旦被开采后, 在人类历史的相对短暂时期内, 绝大多数不可再生。换言之, 矿产资源只能越用越少, 特别是那些优质、易探、易采的矿床已日益匮乏。为此, 解决矿产资源日趋不足的问题, 只有“开源与节流”并重, 把节约放在首位, 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之路。

“开源”即扩大矿物原料来源, 包括找新的, 用贫矿, 开发潜在的, 人造代用等。“节流”即千方百计地改善利用矿产资源的技术水平, 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充分合理地利用。包括改进、改革采矿方法、提高选矿、冶炼的工艺技术水平、努力探索综合回收、综合利用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搞好尾矿的综合利用, 变废为宝等物尽其用的各种途径, 使矿产资源非正常人为损失减少至最低限度, 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矿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总之, 最大限度地、经济合理地回收利用矿产资源是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为此, 在国家“矿产资源法”和“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都明确强调对资源开采的“统一规划、综合利用、防止浪费”、“矿山必须按设计进行开采, 不准任意丢掉矿体。对开采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严防不应有的损失”、“地下开采的中段 (水平) 或露天采矿场内尚有未采出的保有矿产储量, 未经地质测量机构检查验收或 (储量) 报销申请尚未批准之前, 不准擅自废除坑道”。

在实施100号矿体闭坑过程中, 残矿的回收工作应作为其必要的一道程序。

(2) 防止闭坑后的纷争和安全事故隐患

高峰公司100号矿体属于特富矿体, 富含锡、锌、铅、锑、银等多种有价金属, 其资源丰度不仅在我国仅有, 而且在世界上也是极其少见的。该项目生产的各种精矿产品, 都是目前我国生产锡、锌、铅、锑等冶炼产品紧缺的主要原料产品。残矿的回收对矿山在100号矿体治理过程中维持正常运转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残余矿石的存在, 财富的强大诱惑力仍然是以后因外来团伙偷矿引发纠纷和安全灾祸的隐患。

(3) 为下部105号矿体的详查及开采创造条件

高峰公司生产探矿和105号矿体现状调查工作表明, 105号矿体是100号矿体在深部的延续, 而且105号矿体和100号矿体的民采空区局部已经相互连通。要进行105号矿体的开发, 必须对位于其上部的100号矿体采空区进行安全隐患治理。

3 矿山事故隐患排查与安全风险评价

3.1 地质概况

高峰矿区位于大厂矿田南段, 主要矿体为100号矿体。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纳标组 (D21) 生物礁灰岩, 其周边出露有中泥盆统罗富组 (D22) , 上泥盆统榴江组 (D31) 、五指山组 (D32) 和同车江组 (D33) 不纯碳酸盐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从区域上看, 由挤压作用形成的北西向褶皱和断裂构造是本区的主要构造, 南北向和北东向张性断裂为次级构造。以上三组断裂构造在矿区表现不强烈。

矿区构造主要由长坡、巴里、龙头山倒转背斜及北西向逆掩断层组成, 并被北东向断层错动或南北向断层穿插, 形成网格状构造特征。

背斜, 轴向340°, 背斜西翼陡, 东翼缓, 两翼不对称, 轴面向北东倾斜。

逆掩断层, 走向330°~340°。是倒转背斜稍后伴生产物, 属成矿前断层, 被石英、方解石充填, 断层泥及破碎角砾明显。

北东向断层, 走向60°~85°, 有倾向南东的, 也有倾向北西的, 倾角50°~85°, 属张扭性, 常错切北西断层, 成网格状的交汇特点。

层间接触带, 主要是指生物礁灰岩顶部D22黑色灰页岩与D21生物礁灰岩的接触面, 接触面分布范围广, 破碎严重。

矿区岩浆活动弱, 主要形成规模不大的中酸性岩脉。

100号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中统 (D21) 生物礁灰岩中, 是一个埋藏较深的陡倾斜-缓倾斜的不规则脉状盲矿体, 赋存最高标高为690m, 分布范围在48线至66线间, 呈南高北低, 西高东低的特点, 矿体走向长度200~300m, 厚度3.35~46m, 侧伏方向延伸超过1200m以上。矿体平面投影呈马蹄状, 走向从上至下由近东西向—→北北西向—→总体向北北西突出的弧形弯曲状--→南东向--→近南北向。

100号矿体主要有用组份是锡、铅、锌、锑, 其次是硫、砷、银、铟、镉等。主要金属矿物有:锡石、铁闪锌矿、磁黄铁矿、脆硫锑铅矿、毒砂、黄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萤石、炭质沥青等, 矿石多为致密块状矿石, 且坚硬稳定性亦良好, 仅在局部断裂接触较破碎外, 其余均稳固。

矿体围岩为生物礁灰岩, 组分单一, 几乎全由方解石组成, 其CaO平均含量54.5% (215队勘探报告数据) , 接近方解石的CaO理论值56.03%, 矿体与围岩之间界线清楚, 接触界线弯曲不平。围岩层理不发育, 岩性具有较强的韧性, 裂隙发育属中等, 稳定性良好。

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为花岗斑岩, 呈岩脉产出, 南北走向, 厚度一般几米至十几米, 为成矿期后的岩脉, 表现为切断矿体。

(1) 工程地质条件

(1) 矿石结构

围岩由巨厚层状的生物礁灰岩组成, 岩 (矿) 体总体为整体结构, 仅局部岩体可划归为块状结构。

整体结构岩 (矿) 体:这是矿体采区内的主要结构类型。岩 (矿) 中层理、断裂、节理均不发育, 结构面以构造裂隙为主。裂隙微小, 延长不大, 多为紧闭状, 密度不大, 而张性细小裂隙又为方解石脉充填胶结而愈合。仅在礁灰岩中局部地段和矿体与围岩之间见层理构造。

块状结构岩体:发育于50线-70m标高平巷口 (7D斜井底处) 的礁灰岩中, 结构面主要为北东向张裂带, 断裂带宽度约为20~30m, 主断裂面产状135°<63°。上、下两盘断距约2m, 延长具一定规模。

(2) 岩性及岩体结构影响

采区围岩为生物礁灰岩, 岩体结构完整, 岩石抗压强度58~90.1MPa;硐室围岩中未见有易软化岩石, 皆为软化系数较小的不软化岩石。

(3) 矿坑积水与地下水对硐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100号矿体采区的平硐、斜井、采空区等人工硐室曾经受了矿坑积水较长时间的浸泡和地下水的作用, 但经疏干后的现场调查认为, 水的浸泡作用对岩石的强度影响不大。

(4) 岩溶发育情况

矿区浅部岩溶发育较强烈, 深部岩溶发育较弱。一般埋深大于200m (+500m标高以下) 时, 岩溶发育很微弱。在个别地带见有2~3处渗、滴水的小溶孔或溶蚀裂隙。以前在施工中也从未遇到过岩溶区常见的溶洞突泥等问题。

(5) 工程因素

由于采区围岩岩体结构完整, 构造裂隙和岩溶发育均微弱, 硐室稳定程度较高。除极个别破碎部位外, 绝大部分巷道不需支护。虽然采区延深较大, 但从未发生岩爆现象, 表明区内目前地应力作用并不很强烈。由于采空区结构复杂, 规模较大, 开采中局部巷道之间及巷道与空区之间距离较近的部位应进行适当工程处理。

综上所述, 100号矿体的围岩岩石强度较高, 水浸对岩石强度影响不大, 构造和岩溶均不发育, 岩体结构完整, 地应力作用不大, 巷道围岩较稳定, 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2) 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水文地质属于第三类第二型, 即溶洞—溶蚀裂隙为主, 直接充水的水文地质条件, 中等的岩溶充水矿床。

矿区构造及富水性:背斜富水性较差;逆掩断层, 属成矿前断层, 被石英、方解石充填, 断层泥及破碎角砾明显, 可起导水贯通作用;北东向断层, 属张扭性, 常错切北西断层, 成网格状的交汇特点, 在交汇处是有利的富水构造部位;层间接触带, 接触面分布范围广, 破碎严重, 是地下水储藏的有利空间。

生物礁灰岩充水因素及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矿区常年降雨量在1500~2000mm。这些雨水汇至沟谷形成小溪, 流经礁灰岩裸露区 (裸露区面积为0.24km2) , 或通过溶洞、溶槽、溶蚀漏斗, 含矿破碎带等渗入;或是从地下开采形成的地面塌陷、裂缝等渗入补给;其次是矿区生产及居民生活废水通过各种构造渗入补给。

地层含水特征:据资料显示, 生物礁灰岩的岩溶率为0.36%, 渗透系数为0.5167m/d, 单位涌水量为0.8469l/s.m。可看出生物礁灰岩富水性强, 渗透性能好, 是矿区主要含水层和岩溶发育地层。

100号矿体大部分埋藏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 地表小溪对矿坑充水无大的影响, 主要充水含水层为生物礁灰岩。

根据钻孔资料, 生物礁灰岩为一个呈北西向延长的椭圆形的宝塔礁, 中部厚, 向四周逐渐变薄的穹丘体。礁灰岩被相对隔水的泥灰岩, 页岩覆盖, 出露面积仅0.24平方公里, 处于一个较封闭的环境中。礁体富水性极不均匀, 大的涌水和淋水多在断裂和裂隙中。岩溶在500m标高以上较发育, 350~500m标高为中等发育, 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含水裂隙发育段主要在200m水平以上, 目前这些含水裂隙含水减少, 或已干枯。200m水平以下裂隙不发育, 高峰公司开拓系统内未遇到大的含水裂隙。

矿坑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雨, 大气降雨通过生物礁灰岩裸露区及巴里-龙头山的崩塌、塌陷区渗入地下, 补给矿坑。其次为大量民窿巷道的排水排入100号矿体开采区, 再次是矿区生产及居民生活废水通过各种构造渗入补给。据200m水平观测, 目前井下涌水量仅150~200m3/h, 因此, 深部开拓中地下涌水不会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地下水隐患主要来自采空区及民窿巷道积水。

原高峰锡矿开发100号矿体之初, 探采斜井、通风斜井以及竖井等施工受礁灰岩中高压岩溶水涌水的影响, 工程进展十分缓慢。1991年, 100号矿体地下水的防治技术研究列入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 作为《100号矿体开采技术研究》专题之子题, 开展了《大厂100号矿体地下水防治技术研究》。该课题紧密结合矿山建设实际, 通过对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 采取放水降压、仪器探测与构造分析预报、辅以探水注浆等综合防治水措施, 在地下水预报及防治方面取得了一整套切合矿山实际的地下水防治方法, 收到明显的效果, 也为之后地下水防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高峰公司历年坑内涌水量观测情况 (200m水平观测地点) 参见图1, 2002年以后井下涌水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南丹“7.17”事故后民窿被取缔而停止了井下排水所造成, 现阶段涌水量无明显增长。

3.2 安全技术条件

通过历年来特别是近年对空区的充填治理、密闭和探测, 已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由于民采全部被依法取缔, 排除了多年来民采对高峰公司井下安全生产的干扰和威胁。民采所形成的采空区分布情况基本查明, 大部分空区进行了充填治理, 大的地压活动威胁得到了控制, 但局部的空区冒落隐患仍然存在。经过探查和深部排水, 基本消除了人工水体的威胁。但残矿回采过程中, 还必须执行超前探水制度等措施。

经过多年的建设, 高峰公司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矿山生产系统。高峰公司200m中段以上采用斜井、斜坡道、竖井联合开拓, 200m中段以下采用盲斜井、斜坡道开拓。井下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充填、供电、供风等系统状况良好。对100号矿体空区等隐患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后, 取得了良好效果, 矿山安全生产与管理体系完善, 具备了开采残矿的基本技术条件。

3.3 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主要安全风险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南丹大厂矿区安全生产现状评估报告》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对高峰公司的安全生产现状评价结论:根据对矿体赋存形态的分析, 100号矿体目前保有的可采矿量主要集中在-79m~200m水平范围, 其中50m~150m水平区段是矿体形态变化的转折部位, 也是应力集中的部位, 是生产安全隐患整治的关键区域。其中, -50m~-79m水平, 这一区域是105号矿体的顶部, 受到了非法无序采矿的严重破坏, 存在发生局部地压灾害的安全隐患。根据矿山实际情况, 前期井下主要的事故隐患为采空区坍塌、陷落和采场冒顶等。

针对高峰100号矿体的复杂开采情况, 首先要进行事故隐患的治理, 控制大规模地压活动的发生是进行残矿回采的必要条件。在隐患治理与残矿回采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有地压灾害、坍塌、冒顶和松石伤害、水害、局部突水和淹溺危害、爆破伤害、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窒息和中毒、粉尘危害、噪声危害和振动危害等, 针对各种危害和事故隐患, 尤其是地压类和透水类事故隐患, 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4 矿山安全整治达标与企业管理提升

4.1 高峰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高峰公司开采的100号矿体是一个世界上少见的特大特富锡、铅、锌和锑多金属矿体。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到中等, 矿体和围岩稳固性好, 具有良好的矿床开发条件, 如果严格遵照科学规划和原定的设计进行开采, 有可能成为我国现代化坑内开采矿山的典范。不幸的是, 自1986年以来, 大量非法采矿主纷纷涌入合法采矿权人采矿权所属范围, 严重影响了合法采权人的正常生产秩序。尤其是对高峰矿区滥采乱挖, 导致特富的100号矿体千疮百孔, 在短短几年内就被抢掠一空, 使矿体总体稳定性受到急剧破坏, 井下地压、透水事故随时可能发生, 开采条件非常恶劣。可以肯定地说, 南丹“7.17”事故和高峰公司“4.17”和“4.20”事故, 主要是民窿长期以来乱采滥挖埋下的安全隐患祸根。但高峰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也有不规范、不到位的地方, 即由于井下安全条件太复杂、事故隐患严重, 高峰公司的生产管理还来不及走上正轨。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只有抓好安全生产, 企业才能长期稳定发展, 才能给社会造福。痛定思痛, 面对现实, 高峰公司的领导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反思, 一致认为:安全是高峰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推行规范化管理是高峰公司长治久安的基石。

4.2 矿山安全整治与企业管理提升目标

惨痛的教训促使高峰公司领导层理清了思路:一是要搞好安全生产, 必须先全面治理事故隐患, 不能再拖下去了;二是政府要求高峰公司停产整顿, 虽然有主观因素, 但是, 也确实有其现实必要性;三是要主动高起点、严要求地把停产整顿工作当成一次认真的脱胎换骨的休整, 要触及灵魂, 全方位、全系统地进行安全整风活动, 要把矿山安全整治达标与企业管理提升有机结合起来, 并通过这次安全整治顺势打造停产整顿矿山企业安全整治达标品牌。面对重重困难和考验, 高峰公司制定了矿山安全整治达标和企业管理提升的具体措施和要点:

(1) 抓安全必须先抓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基础管理工作搞好了, 各项工作才能够环环相扣, 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企业才能够长治久安。

(2) 抓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必须抓好员工综合素质教育培训, 培养员工强烈的遵章守纪意识和良好的按章办事习惯。

(3) 坚持“安全检查+确认制”, 并常抓不懈地贯穿于所有生产作业活动中。“安全确认”可分为“三级确认” (即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 、“三班确认” (即早班、中班、夜班) 和“三次确认” (班前、班中、班后) 。

(4) 抓安全生产要有“三紧意识” (即紧迫、紧密、紧张) 。也就是说, 抓安全工作要有紧迫感, 非抓不可, 一刻也不能松懈;安全工作要与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 (安全管理不能单列和超脱于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要切实做到“五同时”) ;公司各级管理人员, 尤其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状态, 不能有麻痹思想。

(5) 做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工作, 贯彻实施安全方针目标管理。安全管理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 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我们在脑中要有一些假想的“安全顽敌”作为防范对象, 比如评估确定企业的“危险源”并进行ABC分级管理。经过评估, 我们归纳出高峰公司的防范重点有“2个重大危险源”等“5个2”。

(6) 在落实“三同时”的基础上还必须推行“三同步措施”, 实现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工程管理与安全管理的有机结合, 即在制定技术方案、安排生产作业计划、实施施工管理的同时, 必须同步制定和落实安全措施 (“三同时”解决的是安全管理的硬件到位, “三同步”解决的是安全管理的软件运行) 。

(7) 在进行工程安装、生产措施整改、技术改造和设备检修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 不能人为制造新的事故隐患。同时, 要制定事故隐患责任追究制度, 倡导开展“我这个工序 (班组) 没有事故隐患产生或转移”活动, 坚决刹住“事故隐患总整 (改) 总有、屡整 (改) 屡在”的不正常现象。

(8) 制定完善生产作业现场安全准入制度, 落实安全管理属地权限责任, 保障外来检查、参观、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外包工程的施工安全。

从2002年5月份起, 高峰公司为搞好内部安全整治, 从零开始, 重新整章建制, 完善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 重新进行全员安全学习培训, 完善现场安全设施、标识、标志, 尤其是委托长沙矿山研究院编制《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00号矿体事故隐患治理暨100号矿体闭坑 (永久性封闭) 设计》, 踏踏实实组织开展100号矿体事故隐患治理工作, 致力于尽快消除地压灾害和透水两大事故隐患, 为100号矿体残矿资源安全回采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残矿资源安全开采原则与主要技术路线

5.1 主要技术路线

为消除井下空区事故隐患和地下水患, 按照“分区隔断治理, 以充填为主, 辅以空区密闭”的治理原则, 进行100号矿体的安全治理工作。对于人工水体一般采用导出方法处理。通过对100号矿体的上述空区的充填治理, 从而使空区的地压活动、空区周边的围岩活动缓解, 减少了应力集中的破坏作用, 为残矿安全回采提供了技术条件。

空区治理及矿石回收顺序:110m~200m水平上盘空区充填→50m水平西、72m水平西区段隔离层充填→110m~150m水平残矿回收→70m~110m水平残矿回收→0m~50m水平空区充填→50m~70m水平残矿回收→0m至-79m水平空区充填→回收0m至-79m水平残矿回收。

5.2 典型技术方案

(1) 残矿回收顺序

沿垂直方向上按治理状况将矿体划分为不同的区段。每一区段内, 分中段沿矿体走向布置回采矿块。区段回采顺序从上至下。回采前必须先在区段之间形成安全隔离层, 以保证各区段作业的安全性。中段一般自上而下进行回采。沿矿体倾斜方向, 上下相对应布置的采场, 禁止同时回采, 只有上部回采充填结束后, 方准回采下部矿房。每条矿体回采, 均沿走向采用后退式开采顺序, 即由矿体两端向斜井方向回采。

(2) 残矿回采采矿方法

针对残矿的主要类型--充填体下的顶柱、散体下的顶柱和点柱三种情况, 应用以下采矿方法: (1) 分条充填采矿法

充填采矿方法矿石回收率高, 能有效控制地压活动, 较适合于高峰公司较大规模残矿的开采。分

条充填法矿块结构参数:残矿回收仍按100号矿体原开采方案设计的采场参数来划分回采单元高度。采场沿矿体走向布置。矿块生产能力120t/d, 矿石损失率10%, 矿石贫化率12%。

回采顺序:从矿体上盘向下盘方向后退回采。第一步采用上向分层充填法回采矿房, 砼充填。第二步回采矿柱, 先回采矿柱采场中部的残矿, 电耙出矿, 然后再用分层方法回采其顶、底柱残矿。

采准、切割工作:从脉外沿脉巷道向回采矿块掘进联络道, 人员通过联络道进入采场。在矿块下部掘电耙硐室和出矿漏斗。综合考虑采切工程、空区治理工程及其它影响因素, 确定矿山万吨采掘比180m, 采掘工程副产矿石率10%。

凿岩爆破:分层回采和掘进均采用浅孔。当矿体厚度<4m时, 矿房中布置一条凿岩出矿道, 矿柱中布置两条凿岩出矿道, 采用中深孔一次爆破落矿。中深孔凿岩采用YGZ-90型凿岩机配TJ-24型圆盘凿岩台架, 钻凿上向中深孔, 浅孔凿岩采用7655气腿式凿岩机。爆破用硝铵炸药、火雷管起爆, 爆破后用局扇辅助通风。

支护:护顶矿柱厚度>4m。凿岩出矿道木支柱密集支护。

出矿:电耙与铲运机出矿。在回采矿块中部矿石时, 使用电耙将矿石耙至底部出矿漏斗中。顶、底柱矿石分层回采时, 使用铲运机出矿。

充填:空区中砼充填体人工矿柱的形成:采用柔性充填挡墙, 或自然堆积形成砼人工矿柱。

分段充填法矿块参数:采场参数与分层充填法相同。但采用分段落矿, 分段充填进行回采。分段高度5m~8m。适用于比较厚大的矿体。

(2) 进路式充填采矿方法

该采矿方法矿石回收率高, 能有效控制地压活动, 较适合于高峰公司小规模残矿的开采。如局部

的板状、条状、蜂窝状残矿的回采。回采高度从50m~70m、进路宽2~3m、高2~3m。采准、切割工作:从脉外联络道或天井向回采矿块掘进联络道, 人员通过联络道进入采场。

(3) 人工假顶进路式充填法

该采矿方法针对较大范围的散体残矿资源, 形成区域规模开采。形成人工假顶在可回收区域上

面构筑人工假顶, 为下面的矿石的回收创造安全的作业环境。分段高度20m, 矿块宽度15m, 长度等于散体的厚度。回采从下盘在固结体中掘进人工假巷, 在上盘做人工沿脉联络道作为注浆点。采用后退式放矿回收矿石。

(4) 人工假巷小步距分段崩落法该方法适用于局部残留富矿的回收。在需要回采的局部

形成固结体, 从下盘形成人工假巷, 在固结体下布置人工底部结构出矿。小步距分段崩落法回收矿石。

(3) 控制地压灾害的工程技术措施

总体技术方案:将矿体分区段隔离, 减少连续空区的体积, 减少各区段间的相互影响;将回采区段内连续空区的体积控制在1000m3以内。主要采用充填方法来隔离空区和形成安全回采条件。垂直方向上以区段隔离充填层将矿体分开, 区段隔离充填层>20m;沿矿体走向方向以砼人工矿柱将矿体分隔成回采作业矿块。残矿采完后, 空区采用废石或尾砂充填。残矿回采完毕后, 采空区充填率>70%。顶、底矿柱回采前, 需对该矿块的顶底进行充填处理。顶柱的回采必须在有上部充填体掩护的条件下进行。为了减少充填专门巷道的掘进工作量, 掩护充填体可从上中段进行废石胶结充填来形成。

(4) 回采作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 加强了掘进与回采安全防范措施:为防止掘进过程中出现透水事故, 掘进前应对前方进行超前探水, 如发现工作面异常现象及时待处理, 待确认安全后才恢复作业。

(2) 回采过程中顶底板安全管理:加强顶、底板的安全管理相当重要。回采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顶板安全管理制度, 并有专职的安全监控人员进行现场监控。

(3) 作业前的安全交底与工班安全管理:每个作业点在安排施工之前, 由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将现场情况和安全注意事项交待清楚, 严格按规范作业, 并成立井下现场安全监控组, 同时有专职安全员, 现场监护。

(4) 地压观测与监控:高峰公司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 开展高峰矿区地压事故隐患监控与治理、完善井下岩移观测网、井下关键部位应力状态监测网、井下地压活动声发射实时监测系统和井下断裂面及钻孔位移监测网对矿山控制重大地压灾害事故、实施矿区地压灾害实时监测预报, 对生产安全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6 残矿资源安全开采技术与管理总结

6.1 残矿资源调查与事故隐患治理成果

(1) 强化矿产资源保护意识, 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 坚决打击井下偷矿、抢矿猖獗活动, 全力以赴, 保住我们的“饭碗”。

我们编制了《高峰公司矿产资源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成立了矿产资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了技术组、工程措施组、清理整顿组、保卫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督察组等具体实施小组。该方案以技术为指导, 以工程措施揭露盲点为突破口, 以清理整顿组为主体打击, 以保卫救护组和后勤保障组为保障, 以督察组来规范运作。

(2) 以残矿资源调查求突破, 谱写高峰特色的残矿资源回收新篇章

除了以《高峰公司矿产资源保护工作实施方案》为主线有效开展了反偷矿和资源保护工作外, 我们系统地开展了残矿资源调查工作, 制定了资源调查与民采 (小选矿点) 清理、资源调查与安全治理、资源调查与生产探矿三结合的资源调查及资源保护工作原则, 科学合理地部署和安排了整个井下采掘作业。一是以民采清理、矿业秩序治理整顿作为切入点, 在对外来团伙偷矿和井下小选矿点进行清理 (小选矿点即是潜在新增矿源点) 的基础上, 对100、100-1、100-2号矿体残矿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 该工作我们分三个阶段进行:外来偷矿点、小选点顺藤摸瓜——已知资源矿点扩大调查——寻找、验证远资源景点;二是通过事故隐患治理的坑道工程揭露采空区, 了解残矿分布情况;三是利用事故隐患治理的坑道工程对已知矿源点进行加密探矿。

(3) 在采空区安全治理的基础上, 通过残矿资源调查, 五年新增100号残矿资源20多万吨, 新增资源价值约7亿元。100号矿体残矿回收过程中, 其主体治理工程为50m至-79m水平采空区调查与安全隐患治理和50m至110m水平区段空区治理, 费用投资总额约2000万元 (总工程量及费用详见表1) 。由于有效实施了安全隐患治理, 创造了残矿开采安全技术条件。

100号矿体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实施后, 年采矿规模达8万t以上, 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为高峰公司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矿山安全整治与企业管理提升效果

高峰公司重视安全管理, 全力以赴致力于安全整治达标和企业管理提升工作, 很快取得了初步成效。2003年6月份, 透水类事故隐患消除, 公司恢复了生产经营, 高峰公司当年盈利650万元。2004年6月18日, 高峰公司100号矿体事故隐患治理工程通过了区安监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地压灾害类事故隐患消除, 高峰公司当年盈利7000万元。2005年6月, 高峰公司顺利取得了国家级安全生产许可证。至此, 高峰公司安全整治和企业管理提升工作成效显著, 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三级安监局的好评。

6.2 残矿资源安全开采实践

我们委托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开展《100号矿体残矿安全回采技术研究》及《100号矿体残矿安全回采50M西试验采场设计》等采矿技术创新项目, 我们的残矿回采工艺研究和施工组织管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一是充分利用新的充填工艺作为突破口, 解决回采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和矿石的贫化、损失问题, 如上覆松散废石的预胶结充填工艺、小空区的水平喷浆充填工艺及废石码包充填工艺等;二是灵活选择支护方式保障安全, 如木垛支护、木垛+沙包支护、圆木密集棚架支护、水压支柱支护等;三是回采工艺上针对板状、条状、蜂窝状、垮塌堆积状等不同残矿类型及不同分布形态, 分别制定不同回采方案;四是以整个坑口采掘作业作整体考虑, 以残矿回采为主线, 综合考虑残矿资源调查、采空区充填治理、生产探矿、采准和采矿各工序的有效衔接和作业均衡。这些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强, 安全有保障, 生产效率高, 控制了残矿回采成本 (可以不出窿的掘进废石基本上就不出窿, 而是经合理调度就近充填采空区) , 经济效益显著。

(1) 残矿资源回采实例

从2003年开始, 高峰公司分别在50m西、190m采场、250m采场等进行了试验开采, 各采场回采工艺简述如下:

50m西端残矿回采:采场高度50m至70m水平采用进路式充填采矿法, 回采高度从50m~70m、进路宽2-3m、高2-3m。采准、切割工作:从脉外联络道或天井向回采矿块掘进联络道, 人员通过联络道进入采场。分层回采顺序为从下至上进行, 先回采顶柱, 然后回采点柱。回采和掘进均采用浅孔。浅孔凿岩采用7655气腿式凿岩机。爆破用硝铵炸药、火雷管起爆。进路出矿道木支柱密集支护。耙矿机与人工出矿。采用灰砂比1:6的胶结充填已回采进路。采场内安排2个回采作业面, 采场生产能力250t/d。

190m采场回采:本方案所采矿块为190顶板整体垮落残矿, 该残矿平均厚2.08米, 约1000吨, 顶板是崩落废石, 以浅孔落矿, 从上盘回采进路逐条推进到下盘。从上盘安全通道回风, 并以局扇进行局部通风。安全措施:回采条式进路顶板时, 支护好相邻进路。采场生产能力100t/d。

250m采场回采:位于250m~270m, 52线~56线之间, 主要是回收冒落区中的散体残矿。

在270m水平下盘掘进穿脉至冒落带。冒落体中间隙较小时, 在穿脉中向冒落体内打110mm钻孔, 钻孔联接充填注浆管进行注浆。冒落体中间隙较大时, 在进路口设置挡墙, 进行封闭注浆。注浆一月后即可进行残矿回收工作。在250m水平下盘掘进穿脉至冒落带, 作为下盘出矿进路, 进路端扩漏放矿。如图3示。采场生产能力200t/d。

(2) 高峰公司残矿回采主要技术指标

采矿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

高峰公司100号矿体采空区综合治理和残矿综合回收, 经济效益显著。2003~2007年累计安全回采残矿30多万吨, 累计实现利润4.58亿元 (其中, 2007年度利润2.25亿元) 。100号矿体残矿资源安全开采技术研究实践, 既是矿山安全隐患治理的需要, 也是残矿资源开发需要, 不仅残矿回收具有极好的投资收益, 而且对下部105号矿体和上盘100-1、100-2号矿体的开采起到安全保障作用。

6.3 残矿资源安全开采技术支持体系及科研成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我们一直注重抓科研和技改工作, 尤其是在矿山事故隐患治理和残矿资源安全开采项目, 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科技促进生产的效能。

(1) 2002年6月~2004年4月, 长沙矿山研究院承担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项目《100号矿体事故隐患治理暨闭坑 (永久性封闭) 设计》及《100号矿体事故隐患治理区域稳定状态及其对开采影响的安全监测技术研究》, 项目主要创新点:针对大范围连续空区等隐患, 采用废石全部回填空区、实行散体灌浆胶结充填、尾砂综合利用、采用封闭式无污染处理技术、钢筋混凝土构底, 实行空区分隔治理、多层防护、封闭空区等措施;建立地压实时监测系统, 实现框架结构和关键区段的控制;地表塌陷区采用监测技术;采掘工作面超前探水和灾害防治。通过治理, 采空区地压事故隐患和透水事故隐患已消除, 整个100号矿体处于稳定状态, 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 高峰公司顺利恢复了生产, 复产当年就创直接经济效益8300多万元, 间接经济效益在2亿元以上, 社会效益显著。

该项目为我国矿山特大事故隐患治理提供了综合性技术, 可以在条件类似的金属矿山和非金属矿山推广应用。通过治理, 该项目于2004年6月通过广西区安监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该项目科研成果《100号矿体特大事故隐患综合治理》获2004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 2002年4月~2004年3月, 中南大学牵头承担西部开发科技行动专题《高峰矿特大事故隐患区及其下部采场地压监控技术研究》、《高峰矿区灾难地压显化规律研究》, 该研究查明了高峰型崩塌矿震 (耦合于暗空场的地压活动) 的特点、规律, 提出了整治对策并实施于100号矿体特大事故隐患治理中, 效果显著。《高硫尾砂用作胶结充填骨料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

(3) 2003年~2006年, 长沙矿山研究院牵头承担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新洲塌陷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 项目对岩体结构进行调查, 核实陷坑充实程度, 对塌陷区地表稳定性和发展趋势评价;进行浅部空区充填治理与塌陷坑的钻孔探测;实施塌陷坑回填与地表环境综合治理, 彻底消除塌陷区地质灾害隐患, 为井下采矿作业提供安全生产条件, 同时恢复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该项目获国家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200万元)

(4) 2003年6月~2006年2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安全生产科研专题《高风险金属矿山安全规划和灾害控制技术研究》, 对高风险金属矿山的灾害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了停产矿山恢复生产的程序, 完善了金属矿山的安全评价体系, 使高峰公司得以顺利恢复生产并成为广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先进单位, 该项目科研成果《高风险金属矿山风险评价和灾害控制技术研究》获2005年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和2006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5) 2003年5月~2008年12月,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承担《100号矿体残矿安全回采可行性研究》及《100号矿体残矿安全回采50M西试验采场设计》等科研项目, 残矿回采工艺研究和施工组织管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通过充填工艺突破, 解决了回采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和矿石的贫化、损失问题, 灵活的支护方式使安全更有保障, 特别是以整个坑口采掘作业作整体考虑, 以残矿回采为主线, 综合考虑残矿资源调查、采空区充填治理、生产探矿、采准和采矿各工序的有效衔接和作业均衡, 减少了废石出窿, 有效地控制了成本, 经济效益显著。该项目科研成果《大规模冒落带中高价值残留矿石开采技术试验研究》获2008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6) 2011年9月公司与广西冶金研究院共同攻关多年的“多金属复杂矿提高选矿综合回收率研究”项目, 通过了广西科学技术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验收鉴定会, 并被专家认为经济效益显著, 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针对大厂富锡多金属复杂硫化矿选矿生产中存在的磨矿中锡石易过粉和硫化矿欠磨的矛盾、磁性矿物含锡、铅、锌较高、锌硫分离难度大等问题, 研究了“高效磨矿分级技术”、“磁性矿物精选技术”、“铅锑浮选新药剂”、“高效锌硫分离”等新工艺、新技术, 解决了硫化矿各产品间的夹带问题, 实现了各矿物之间更精确的分选, 全面提高了锡铅锑锌银铟的选矿回收率。

(7) 此外, 企业科研成果《高峰100号矿体不明采空区勘查研究》获2003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企业科研成果《广西巴里——龙头山100号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研究》获2003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企业现代化管理成果《矿山残矿回采安全ABC分级管理法》获得2004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二等奖, 企业科研成果《100号矿体特大事故隐患预防对策、治理措施及残矿回收技术》获华锡集团优秀科技项目一等奖。

3.冲击矿压及其防治措施 篇三

【关键词】冲击矿压;发生机理;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1.冲击矿压分类

根据国内外的分类方法,冲击矿压可分为由采矿活动引起的采矿型冲击矿压和由构造活动引起的构造型冲击矿压。而采矿型冲击矿压可分为压力型、冲击型和冲击压力型。压力型冲击矿压是由于巷道周围煤体中的的压力由亚稳态增至极限值,其聚集的能量突然释放。冲击型冲击矿压是由于煤层顶底板厚岩层突然破断或位移引发的,它与震动脉冲地点有关,而与事故地点无关。在某种程度上,构造型冲击矿压也是冲击型的。冲击压力型冲击矿压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当煤层受较大压力时,在来自周围岩体内不大的冲击脉冲作用下发生的冲击矿压[2]。

2.冲击矿压发生机理

冲击矿压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类,即自然地质因素、开采技术条件和组织管理措施。

冲击矿压的发生需要满足能量条件、刚度条件和冲击倾向条件。这些条件可以用煤层和顶底板的刚度来说明。

(1)当煤层和顶底板的刚度均大于零,煤岩体稳定。

(2)当煤层刚度小于零,但煤层和顶底板的刚度之和大于或等于零,煤岩体亚稳定或静态破坏。

(3)当煤层和顶底板刚度之和小于零,煤岩体强烈破坏,发生冲击矿压。

煤矿中,煤层,底板,顶板构成一个平衡系统。其中顶底板的强度均比煤层大,而且煤层是开采对象,故在压力作用下,煤体容易遭受破坏,如果是稳定破坏,则表现为煤柱的变形、巷道压缩等,如果是非稳定、突然破坏,则表现为冲击矿压或突出。

3.常见的几种显现状态

冲击矿压现象就是一种以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矿山压力的动力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状态:

(1)弹射:单个碎块从处于应力状态下的煤或岩体上弹射出来,并伴有强烈声响,这种是属于微冲击现象。

(2)矿震:它是发生在煤体或岩体内部或深部的冲击矿压,即深部的煤体或岩体发生破坏,但是煤或岩石不向已采空间内抛出,只有片帮或散落现象, 煤或岩体震动, 伴有声响,有时产生煤尘。较弱的矿震称为微震。

(3)弱冲击:煤或岩石向已采空间抛出,但破坏性不大,对支架、机器和设备基本上没有损坏,对工作人员已可构成伤害。围岩产生震动,一般震级在2.2 级以下,伴有很大的声响,产生煤尘,在瓦斯煤层中可能伴有大量瓦斯涌出。

(4)强冲击:部分煤或岩体急剧破坏,大量向已采空间抛出,产生严重后果,出现支架折损、设备移动和围岩震动,震级在2.3级以上,并伴有巨大声响,形成大量煤尘和产生冲击波。其强度足以对人员构成极大的伤害。

4.冲击矿压的影响因素

影响冲击矿压发生因素是开采深度和地质构造, 煤层和顶底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以及开采技术条件。

4.1地质因素

4.1.1煤层和顶底板岩石性质及特征

顶底板岩层比较坚硬, 这就使的其在破坏前的全部变形中,弹性变形占的比重大,而塑性变形所占比重小。这样一来, 厚而坚硬的顶板, 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较大(初次来压步距一般在50m左右) , 采后易形成大面积的悬顶, 积聚大量的弹性能,是发生冲击矿压十分典型的条件。再就是,煤层坚硬有脆性, 其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大, 当其承压达到极限平衡时,在外部诱因(如放炮等)的作用下使其平衡状态破坏,煤体发生脆性破坏,弹性能突然释放,发生冲击矿压。另外,煤层厚度越大,其煤体发生脆性破坏的倾向性越大,发生冲击矿压的机率也越大。

4.1.2地质构造

通常在地质构造带中尚存有一部分地壳运动的残余应力,形成构造应力场。在煤矿中常有断层、褶曲和局部异常(如底板凸起、顶板下陷、煤层分岔、变薄或变厚等现象)等构造带。如断层在形成的过程中,断裂能够释放一定的能量,使其两侧的构造应力降低。但在断层的尾端构造处,仍可积聚有较大的残余应力,给发生冲击矿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冲击矿压就常常发生在这些构造应力集中的区域。

4.2开采技术因素

开采技术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促使冲击矿压的发生:一是人为地形成高度应力集中,增加发生冲击矿压的危险性;二是改变应力状态和产生震动,可以诱发出冲击矿压。具体分析如下:

4.2.1采煤方法

各种采煤方法的巷道布置和顶板控制方法不同,所产生的矿山压力和分布规律也不同。一般来说,短壁体系(房柱式、刀柱式、短壁水采等)采煤方法由于采掘巷道多,巷道交岔多,遗留煤柱多,形成多处支承压力迭加,容易发生冲击矿压。因此,具有冲击危险的矿井最好采用直线长壁式采煤方法。

4.2.2煤柱的状况

煤柱是产生应力集中的地点。孤岛形和半岛形煤柱可能受几个方向集中应力的迭加作用,因而在煤柱附近最容易发生冲击矿压。煤柱上的集中应力不仅对本煤层开采有影响,而且对下部煤层形成冲击条件。

4.2.3采掘顺序

采掘顺序对于矿山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影响很大,巷道相向掘进, 回采工作面相向开采,以及在工作面前方的支承压力带开掘巷道,都会使支承压力迭加而可能发生冲击矿压。因此,应当避免同一区段上两翼工作面同时接近上下山。

5.冲击矿压的防治措施

5.1预测、预报工作。

电磁辐射监测预报:电磁辐射监测的原理是,利用电磁辐射仪接收采掘生产过程中煤岩体在矿压作用下产生、发射电磁辐射的信号,即监测到的电磁辐射强度能反映煤岩体内部应力变化尺度及破坏程度的特征信息。自掘进工作面迎头向外50m范围内每隔10m布置一测点,在该区域内进行电磁辐射监测。监测矿成立专门防冲击矿压专业队伍,利用仪器对煤层进行观测,如利用电磁辐射仪每班重点区域进行设点观测,通过分析每天对冲击矿压危险性做出预报。

5.2采取注水卸压、钻孔卸压、爆破卸压(包括松动爆)、顶板注水或强制放顶等减缓应力集中程度的措施,规定时间、地点、相应的工艺参数以及检查实施效果的方法。钻孔卸压:钻孔卸压的实质是钻孔接近高应力带时,煤层中积聚的弹性能破坏钻孔周围的煤体,因此,在每一个钻孔周围形成一定的破碎区,当这些破碎区互相接近后,形成一个较大的松动区,煤层卸压释放能量,从而消除或减缓煤岩体冲击危险性。

5.3生产技术专项措施。

①合理布置巷道,不留中间煤柱,风道与上段净煤柱应留5~7m,避开应力峰值区,石门绕道等应与上下两巷垂直布置。②开采有冲击矿压危险煤层,两巷断面应不低于8,并使用锚网、锚索加钢带的主动支护方式。

6.结论

煤矿开采过程中,冲击矿压现象的危害程度比一般矿山压力显现程度更为严重。尤其是同煤集团的一些矿井开采边角煤、保护煤柱的条件下,开采中更易发生冲击矿压,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是,我们在掌握其成因和机理,并了解影响其发生因素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通过对冲击矿压认真地测定,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完全可以消除或大大减少冲击矿压事故,确保煤矿正常有序的生产。

(1)确定煤层冲击危险状态及等级对冲击矿压治理有重要意义。

(2)在一定的围岩与压力条件下,任何煤层都有可能发生冲击矿压。通过一定的方法,冲击矿压是可以防治的。

(3)由于冲击矿压的随机性和突发性,必须进行冲击矿压危险的区域预报与局部预报相结合,早期预报和及时预报相结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预测。

【参考文献】

[1]陈文波.冲击矿压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煤炭技术,2005.

[2]冯小军,曹新奇,张呈国.浅谈煤矿冲击矿压及其防治措施[J].山东煤炭科技,2009(5):135-137.

4.矿个人安全技术工作总结 篇四

我于 1997 年 5 月在四川省 ** 所工作,同年 9 月参加电大函授法律大专班学习,2000 年 4 月下派到 *** 工作,2003 年 1 月自谋职业,到 ** 从事安全技术管理工作,2005 年 5 月至 6 月在四川省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培训矿长取得 C 证。2007 年 1 月代表业主参加四川省煤矿安全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2005 年 9 月就读川师大煤矿安全管理大专班系统学习煤矿安全管理技术,2007 年 4 月参与 ******** 的经营管理。自参与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以来,通过各类专业技术的培训和自学采矿专业知识,本人完全能够胜任煤矿安全管理和专业技术工作。现将从事煤矿安全技术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完善宣传教育体系,普及安全意识

5.绞车安装安全技术措施-措施 篇五

安装绞车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

40102回风顺槽由综掘一队施工,为了保证40102回风顺槽正常生产,需要在40102回风顺槽运料联巷绞车窝及回风顺槽各安装1台JD-25KW调度绞车,为保证绞车的顺利安装,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二、施工步骤

(一)、设备的装车

1、设备装车前必须认真检查绞车的完好状况,不完好的绞车不得装车。

2、绞车装在大平板车上必须固定牢固,大平板车必须完好。绞车固定方法:绞车用链环配合螺栓固定在平板车上,然后再用两道钢丝绳将绞车前后困紧绑牢。

3、装车后的绞车不得超高、超宽。

4、以上各条经安全确认后,绞车方可装车入井。

(二)、设备运输及安装要进行安全确认,包括以下内容

1、班队长对施工地点顶板及后路巷道支护等情况进行检查,如果施工地点、后路巷道存在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改;确保施工点及后路的巷道支护完好,瓦斯不超限。

2、所有的工具、起吊用具和起吊点要安全可靠,并确保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3、绞车运行时要对所使用绞车、安全设施及信号进行确认。

4、起拉吊卸时,要对起吊用具、起吊点的稳固,重心的位置进行全面确认。

5、要对运输过程中的巷道及轨道进行确认,确保巷道不影响设备运输,轨道铺设质量符合要求。

三、绞车的安装及使用

1、首先,确定绞车的安装位置,使绞车滚筒中心线与40102回风顺槽运料联巷内铺设的轨道中心线相对应,然后开始挖绞车基础。

2、绞车基础必须使用水泥浇筑,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5,基础面高于轨面100mm。

3、施工前要在需安装绞车的上方顶板上打设2根(φ22mm×2400mm)起吊锚杆进行加固处理,每根锚杆拉力不小于50KN,用于起吊绞车,严禁在支护锚杆(索)上起吊重物。

4、绞车安装地点必须满足设备安装、方便检修、便于操作的地方,距巷帮不小于800mm,该绞车滚筒垂直面向轨道。5、2部绞车固定:固定方式采用混凝土浇灌基础生根地脚螺栓固定,地脚螺栓的要求:数量4根,规格为直径22×700mm,基础为:1600 mm×1600mm×700mm(长×宽×深),固定螺栓要紧固、牢固可靠。

6、绞车必须安装保险绳(其破断拉力总和应不小于绞车主绳破断拉力的3倍),生根地锚打在岩石地板上,深度不小于2000mm,保险绳用不少于3副卡子固定每个绳卡间隔500mm,固定要牢靠,并定期检修检查。

7、绞车制动闸的闸带必须完整无断裂,磨损余厚不得小于4mm,闸轮磨损不得大于2mm,表面光洁平滑,无明显沟痕,无油物。各部件螺栓、销、轴、拉杆螺栓及螺帽、限位螺栓等完整齐全,无弯曲变形。

8、钢丝绳要求无弯折、硬伤、无打结、无严重锈蚀,断丝不超限,在滚筒上钢丝绳固定要牢固,钢丝绳在滚筒上的固定不少于2副卡子,且有防松垫圈,在滚筒上的绳绕应整齐,无严重咬绳、爬绳现象、缠绕绳长不得超过规定容绳量,绳径符合要求,松绳至终点,滚筒上余绳不得少于5圈,并连接牢固,有可靠的护绳板。

9、勾头必须用不少于4道的卡子卡紧,保险绳用不少于3道卡子卡紧,绳鼻内有护绳皮,保险绳长度要和挂车数量相适应,不宜过长,而且要挂在最后一辆车的车尾上,勾头及保险绳必须班班检查,发现卡子松动,必须紧固好后方可使用绞车。

四、安全设施

1、在巷道巷内安装地滚,禁止出现磨绳现象,根据物料运输的实际情况,增加地滚。

2、绞车安装地点应挂有司机岗位责任制、绞车管理牌板和安全确认本等,绞车实行上锁管理,操作按钮固定在司机操作的地方,司机上岗前要进行安全确认。

3、绞车信号具有声光报警、通话功能、设施要齐全、灵敏可靠,严禁采用晃灯、喊话等方式代替信号。

4、绞车必须带电运行,严禁超载运行,制动装置灵敏可靠。

5、矿车与钩头之间的连接必须使用符合标准不能自动脱落的连接装置和销子,严禁使用其它异物代替。

6、严格执行 “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规定,开车红灯亮,停车红等灭。

7、巷道内,必须设置红灯(声光信号),执行行车不行人制度,并悬挂“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警示牌。红灯(声光)信号除在上下边坡点处各设一组外,要求达到人员在斜巷的任何地点,都能至少看到一组红灯(信号)。

8、巷道内必须设置“一坡三挡”装置。挡车装置应牢固可靠,使用灵活,并符合有关要求。

五、安全注意事项:

1、进行设备安装时,必须设有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明确责任,具体到人。

2、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措施,佩戴好工具及个人劳保用品,施工中听从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统一安排。

3、所有施工人员,上班前严禁喝酒;工作时要精力集中。

4、施工前班队长对施工现场进行确认,确认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5、卸车前必须把平板车两头用阻车装置档好,将车掩实,防止卸大件时车辆移动。

6、起吊绞车前,必须认真检查起吊点;保证支护完好,起吊点牢固,认真检查起吊索具(起吊链、绳套和手拉葫芦必须完好,无伤痕和锈蚀现象)保证起吊工具的安全使用。

7、使用手拉葫芦起吊重物时,首先应检查起吊点的强度和稳定性。

8、起吊或下落物件时,要慢速控制拉链,以防大链打滑,工件突然下落,起吊重物须悬空停留时,要将小链牢固栓在大链上。

9、起吊绞车时,为防起吊时坠地,绞车下面要放道木,起吊时,操作人员站在手拉葫芦的斜下方,保证手拉葫芦和绞车掉下来后不能砸着人;其余人员站在安全地点,并看好退路,工作时,留专人观察顶板及起吊点牢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撤人。

10、起吊时,人员必须远离重物2m以上,起吊时重心掌握好,尽量不要斜拉,如果确实需要斜拉时,受力方向及旋转方向不要站人,防止重物起吊后突然晃动或掉下来伤人。

11、起吊设备时,起吊大链断裂甩出方向以及起吊设备掉落和翻倒、滑行的方向不能有人作业。

14、严格区队跟班制度,安装期间区队必须有跟班队长现场统一指挥。现场工作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15、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6.矿安全技术措施 篇六

对于煤矿矿建公司而言,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优化公司内部的管理制度,从而促进工程施工的全面发展。矿建公司要站在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的角度上施工,确保施工满足工程建设的基础需要、符合国家规定中的标准要求,通过生产服务与质量管理的有效结合,可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对于实际的矿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而言,应具备相应的工程管理特性,并有效运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从而强化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通过合理分配工程成本,做好矿建工程成本的管理工作,可为施工提供更加有效的成本支持,从而提高成本利用率。

3.2优化自建模式管理

在实际煤矿作业中包含很多建设项目,但这些项目的实际规模并不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煤矿矿建公司在开展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时,常采取自建模式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矿建施工工作。对于采用自建模式的公司而言,虽然采取该模式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但因自建模式管理人员的施工水平较低,进而影响了实际施工质量。因此,为了能更有效地提高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矿建公司应及时优化自建模式,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施工水平,有效落实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并制订相应的质量目标。

4结束语

7.矿安全技术措施 篇七

为了降低脱水装置的能耗, 在日常管理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做好脱水站上游各单井站、集输站以及脱水装置进塔前分离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平时要注重加强排污, 尽量减少进塔天然气的含水量, 以减少装置负荷。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分离器滤芯和捕雾网进行清洗、检查, 并及时更换。

◇日常生产中要防止重沸器结垢, 否则不仅影响其传热效率, 而且还会加大燃料气的消耗, 同时结垢容易造成设备穿孔。

◇做好重沸器保温工作, 对未采取外层保温的装置, 在大修中一定要增加保温层, 以减少热损失, 降低燃料气消耗。

◇在气量变化和季节变化时要对脱水装置运行工况进行及时调整, 因为气量变化导致总含水量不同, 脱水负荷也不同。天然气随季节的不同其携带的饱和含水量也不同, 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 其饱和含水量较低, 脱水装置的负荷较轻;夏季则相反, 在露点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逐步降低重沸器温度或调节甘醇循环量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气质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脱水装置的工况, 脱水装置处理气质发生变化, 灼烧炉的尾气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对灼烧炉尾气进行监测, 根据气质变化来调整运行工况。

8.临时用电的安全技术措施 篇八

摘要:临时用电关系到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保障。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包括技术上所采取的措施和保证安全用电和供电的可靠性在组织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关键词:临时用电安全问题技术措施

0引言

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全用电在技术上所采取的措施:二是为了保证安全用电和供电的可靠性在组织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它包括各种制度的建立、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内容。

1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1.1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接地极之间做可靠的电气连接。它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时,如果人体触及此外壳时,由于人体的电阻远大于接地体电阻,则大部分电流经接地体流人大地,而流经人体的电流很小。这时只要适当控制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4Q),就可减少触电事故发生。"但是在IT供电系统中,这种保护方式的设备外壳电压对人体来说还是相当危险的。

1.2保护接零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系统中的零线或专用零线直接做电气连接,称为保护接零。它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时,短路电流经零线而成闭合电路,使其变成单相短路故障。因零线的阻抗很小,所以短路电流很大,一般大于额定电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大的单相短路将使保护装置迅速而准确的动作,切断事故电源,保证人身安全。

1.3设置漏电保护器①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应至少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②开关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③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④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干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使用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

1.4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指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接触时对人体各部位不造成任何损害的电压。我国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中规定,安全电压值的等级有42、36、24、12、6V五种。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1.5电气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配电系统应设置室内总配电屏和室外分配电箱或设置室外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实行分级配电。②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照明线路接线宜接在动力开关的上侧。③开关箱应由末级分配电箱配电。开关箱内应一机一闸,每台用电设备应有自己的开关箱,严禁用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两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④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⑤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

1.6电气设备的安装①配电箱内的电器应首先安装在金属或非术质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整体紧固在配电箱箱体内,金属板与配电箱体应作电气连接。②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各种电器应按规定的位置紧固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并且电器设备之间、设备与板四周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工艺标准的要求。③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应与保护零线接线端子板分设。④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导线的型号及截面应严格执行临电图纸的标示截面。各种仪表之间的连接线应使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铜芯导线,导线接头不得松动,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

1.7电气设备的防护①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高低压线路下方,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②施工时各种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当外电线路的电压为1kv以下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4m;当外电架空线路的电压为1~10kV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6m;当外电架空线路的电压为35~1,10kV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8m。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严禁搭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10kV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too③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外电线路电压为1kV以下时,最小垂直距离为6m:外电线路电;压为l~35kV时;最小垂直距离为7m。

1.8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人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①施工现场内临时用电的施工和维修必须由经过培训后取得上岗证书的专业电工完成,电工的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初级电工不允许进行中、高级电工的作业。②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a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b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c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d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e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

1.9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①施工现场的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和维修。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工作时必须穿戴好绝缘用品,,必须使用电工绝缘工具。②检查、维修配电箱、开关箱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③配电箱内盘面上应标明各回路的名称、用途、同时要作出分路标记。④总、分配电箱门应配锁,配电箱和开关箱应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停止作业1h以上时,应将动力开关箱上锁。⑤各种电气箱内不允许放置任何杂物,并应保持清洁。箱内不得挂接其他临时用电设备。⑥熔断器的熔体更换时,严禁用不符合原规格的熔体代替。

1.10施工现场的电缆线路①电缆线路应采用穿管埋地或沿墙、电杆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②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应不小于0.6m,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③橡皮电缆沿墙或电杆敷设时应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扎。固定点间的距离应保证橡皮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的荷重。橡皮电缆的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5m。④电缆的接头应牢固可靠,绝缘包扎后的接头不能降低原来的绝缘强度,并不得承受张力。⑤在有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临时电缆必须采用埋地引入。电缆垂直敷设的位置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同时应靠近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电缆水平敷设沿墙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18m。

2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上一篇:污水管道首件施工总结下一篇: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