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和团队精神课件(精选8篇)
1.团队和团队精神课件 篇一
群体: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一般来讲,群体通常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第一章、学生管理与团队管理 1.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的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2.学生管理的三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3.学生管理的五个特点:学生管理的复杂性、全面性、教育性(显著特点:具有很强的教育性,突出其培养人机制。)、周期性、沟通性;(教育性是区别于其他管理的显著特点)4.学生管理的四个内容
⑴ 学生的学籍管理;
⑵ 学生的常规管理;
⑶ 学生的德育管理;
⑷ 学生学习的管理;
6.学生管理的五个方法:⑴班级管理法;(①说服教育法②榜样示范法③活动教育法④情境陶冶法⑤实践锻炼法)⑵自我管理法;⑶思想教育法;⑷行政管理法;(特点:①权威性②强制性)⑸制度管理法;(基本要求:①教育性②科学性③政策性④透明性。)7.学生管理的两个目的:⑴育人、⑵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9.团队的含义:一般认为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在学校组织机构中,团队可以既班级、少先队或共青团。9.团队的四个特点:①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即具有一定的目标;②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③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④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群体的凝聚力是共同兴趣,如旅行团、粉丝团.团队的凝聚力是共同目标,如足球队、班级)10.团队的五个基本核心要素,简称“5P”:即目标(purpose)、人员(people)、定位(Place)、职权(Power)和计划(P1an)。人员(people),是构成团队的最核心力量,3个(包含3个)以上的人员可以构成团队。
11.团队的四个组织形式(四种类型): ①问题解决型团队;②自我管理型团队;③多功能型团队;④虚拟型团队; 12.团队的构建(成熟团队必备条件因素):⑴共同愿景;⑵共同的目标;⑶合理配制成员;⑷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拥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是团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团队文化是团队的灵魂,直接决定着
团队的生存与消亡。)14.如何打造高效团队?:⑴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⑵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⑶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
第二章、班级管理与班
主任工作
1.班级的含义:班级是学校里班和级的总称,是以“班”或“级”为人员单位,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基层教学群体,即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
2.班级授课制(17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赫尔巴特完善)⑴ 在中国,1862年清政府开办京师同文馆,产生班级授课制最早雏形。1901“废科举,兴学堂”开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化教育。
⑵
☆①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A有利于教学获得巨大的效率。B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和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C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②班级授课制明显的局限性则体现在:它强调统一,齐步走,缺少了一定的灵活性,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4.班级管理的三个特点 ①目的的教育性;②内容的广泛性;③对象的不成熟性;
班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①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
②是教育活动的保证; ③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条件;④是营造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7.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与方法
⑴ 制定五个步骤:分析现状、研究信息、把握理论、体察民心、确立目标。
⑵ 目标制定的两种方法:①师生共商法:②班级管理者定夺法: ⑶ 目标制定的三点原则:①保持一致性和体现针对性;②包含全面和突出重点;③难度适宜和易于评价
8.班级管理的内容
⑴ 班级德育管理;(德育管理常用的三种方法:组织法、激励法、规章制度法)
⑵ 班级学习管理;(班级学习环境的管理:包括营造学习环境、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
⑶班级文体活动管理; ⑷ 班级常规管理
9.班级管理的过程: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包括:分解目标、组织实施、协调工作、激励学生);班级管理的总结。10.班级管理的方法:⑴ 了解学生的方法;了解学生是管理好班级的前提。常用方法有观察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调查法
⑵ 说理法;利用威信教育学生、入题入理入情入心、因材说理。⑶ 自我管理法;学生不仅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被管理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
⑷ 其他方法:情感激励法、实践锻炼法、创新管理法。
11.班级文化建设(重点)
⑴ 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营造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化的人格榜样;构建和谐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
⑵ 班级文化内涵: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是灵魂,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
⑶ 班级文化的分类: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即物质文化,软文化则是“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⑷ 班级文化的特点:1.教育性;2.凝聚性;制约性;4.自主性
⑸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班级物质文化(基础);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保障);班级精神文化(灵魂)⑹ 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管理:
⑴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⑶打造班级精神,形成班级精神文化;⑷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12.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是专门管理者。
⑴ 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四点:①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首要工作;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③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④组织于开展班会活动时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班会活动的程序:1.确定班会活动的主题;2.设计班会活动方案;3.实施班会活动;4,班会活动的总结和深化。)
⑵ 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特征,即标志:①明确的共同目标、②一定的组织结构、③共同的生活准则、④平等和融洽的氛围。
⑶ 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做到四点:①选拔和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团队;②对全班学生提出班级建设目标;③制定班规并认真的贯彻执行;④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比班主任个人的力量大得多)
13.班主任的素质 ⑴ 思想品德素质; ⑵ 知识和能力素质;⑶ 身体和心理素质;
14.班主任培养的途径:开展全员培训;实施岗前培训;进行专项培训 第四章 共青团工作 ⑴ 共青团的性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⑵ 共青团的成立:1922.5.5,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中国青年团组织的正式成立。
⑶ 共青团的组织原则:共青团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⑷ 团的全国领导机关是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设立的中央委员会。团的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
⑹ 团员的权利及义务:
①入团与离团: 年龄在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团员年满28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应该办理离团手续.团员加入共产党员以后仍保留团籍,年满28周岁没有在团内担任职务,不再保留团籍。
⑺ 团的标志:团徽的左上角为黄星,周围黄圈,表明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徽由齿轮、穗、初生的太阳、光芒和写有“中国共青团”的金红两色组成,这是团的标志。⑻ 团章: ⑼ 团旗
⑽ 团歌: 2003年7月22日 :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把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定为团歌。(胡宏伟词、雷雨声曲)
2.学校团组织系统分三级:一级团组织为校团委、二级为年级团总支(年级)、三级为团支部(班)
3.学校团组织的队伍建设:1.重视团组织建设;2.充分发挥基层团委作用;3.规范团员队伍建设;4.加强团干部的管理;5.做好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4.共青团活动的意义:四个方面⑴通过活动吸引、团结广大青年群体;⑵通过活动增添团组织的活力;⑶通过活动教育广大团员;⑷通过活动使团干部和团员受到锻炼
5.共青团活动的要求:1.内容决定形式;2.从实际出发;3.适合青少年特点。
6.共青团活动的形式:1.团日活动;2.具有特色的活动;3.各种文体活动。第五章 学生会组织
1.学生会的职责:学生会是在学校党组织领导和共青团组织指导帮助下,学生自发成立的群众性组织,是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建设、文化建设、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是广大学生利益的忠实代表。学生会基本职责有四方面:a组织开展学生各项活动;b积极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c组织学生深入社会;d沟通与联系各项组织关系。
3.学生会的工作思路:四方面⑴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管理理念;⑵建立引导型的工作方式;⑶拓宽活动的领域和内容;⑷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准。
4.学生会的工作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2,弹性结构原则;3,责权统一原则;4,民主监督原则。
3.学生会的制度建设(如何建设,把握的环节)
⑴建立汇报工作制度;⑵建立会议制度;⑶建立检查考核制度;⑷建立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 第六章 同辈群体的认识与管理
正式群体:班集体、少先队、青年团、学生会 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体的志趣、爱好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松散的群体关系。在学习群体中,同辈群体是非正式群体的一种。
最早拉开同辈群体研究序幕的是灭国教育性理学家科尔曼
1.同辈群体的含义:同辈群体又称同侪(chai)群体、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指年龄层次相同,地位相近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一是“同辈”,决定了群体的年龄层次,强调的是年龄的相近性;二是 “意愿” 决定了同辈群体选择的自愿性,体现的是个体在自愿选择,自由结合的基础上自发组成的群体。2.同辈群体的分类:①娱乐型群体、②学习型群体、③违规型群体。3.同辈群体的特征:⑴交往的自愿性;⑵关系的平等性;⑶群体的凝聚性;⑷价值的趋同性。4.同辈群体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积极的)
⑴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⑵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⑶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⑷同辈群体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⑸同辈群体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5.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解释
学生犯罪的社会学解释:1.“差异交往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犯罪学家塞兰德《犯罪学原理》 2.“控制缺乏说”:代表人物雷克里斯
3.“亚文化理论”:科恩--《亚文化群体》 4.“标签理论”:代表人物是社会学家莱默特和贝克
6.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消极的)
⑴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响: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而言。它是指由特定社会群体发明、信奉和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⑵“重要他人”的消极影响:“重要他人”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包括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
学生互动性重要他人的变化顺序依据年龄的增长依次为:“家长——教师——同伴——不存在重要他人”
(3)哥们义气或同伴排斥的消极影响。
8.网络环境下的同辈群体
含义:是指青少年在虚拟网络中通过各种方式认识的年龄相近、兴趣相投,并以情感为纽带而自发形成的网络频繁互动的群体。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现实群体的网络化;二是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同辈群体。
网络环境下同辈群体的特征:①群体交往的开放性;②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③群体交往的匿名性。
9.虚拟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
⑴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⑵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⑶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⑷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
10.虚拟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⑴信息混乱;⑵网络成瘾;⑶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美国凯斯·桑斯坦提出的。就是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11.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引导与管理⑴以“教育
引导”取代“强制管理”:①同辈群体管理“宜疏不宜堵”;②同辈群体管理应灵活多样,分类管理;③同辈群体管理应发挥不同类型群体的积极作用。
⑵利用“参照群体”,发挥个体的“领头羊”效应。
⑶加强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2.团队和团队精神课件 篇二
一、何谓团队和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 是指一群互助互利、团结一致为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坚毅奋斗到底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业务成果, 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是在集体讨论研究、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的基础上, 强调通过队员奋斗得到胜利果实, 这些果实超过个人业绩的总和。
二、团队和团队精神建设要学会信任
信任是团队形成的基础。在体育运动中, 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基础来自于成员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高低。例如, 美国NBA篮球明星迈克? 乔丹在芝加哥公牛队时, 杰克逊教练每每在关键时期的战术都是围绕迈克? 乔丹来制定, 正是因为迈克? 乔丹出色的个人能力赢得了杰克逊的信赖所致。这种信任可以说是点对点的信任。但是, 28人29足绑腿跑中队员和教练、队员和队员之间的信任与点对点的信任是不同的, 因为, 在绑腿跑中每个队员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男、女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 身高的差异, 性格的差异等都是无法回避的, 个人在团队中其能力是无法左右队伍的发展, 相反, 个人能力, 个性突出会给整个队伍带来不和谐的因素, 最终导致失误或失败。所以, 在这个团队中所建立的信任是教练、队员之间呈面状的信任, 这种信任具有广泛性, 信任的强度高, 有高度的宽容性。这种信任训练, 可以采用拓展项目来进行。例如:
信任背摔。练习时, 不管是台上的还是下面接的人, 在练习时的心理斗争是异常的剧烈。由于每个队员接受心理刺激的方式是公开的, 而且每个队员都是亲身经历了体验。因此, 队员之间所产生的信任是具有广泛性的, 队员彼此之间关系也有质的变化, 教练员可以从中通过队员的后倒姿态来判断团队中信任的强度, 及时地对队员进行心理的沟通与疏导。
三、团队和团队精神建设要学会包容
成功的潜在危机是忽视与人合作, 或不与人合作。队员的性格、身体素质都各有不同, 学会包容是成功的关键。实际上, 就是要引导队员之间, 学会在平常之中发现对方的优点, 而不是挑他的毛病, 求同存异, 这对培养团队凝聚力的增加尤其重要。在绑腿跑身体素质训练中, 要把这种意识融合在每一种素质练习里, 让每一个队员时时刻刻去寻找对方的优点、体验对方的努力。方法如下:
1. 两人一组的三足加速跑, 要求是把队中速度最快的和最慢的放在一起练习。这种配对看上去很别扭, 目的就要让双方相互去发现对方优点, 找到最佳的协作点。
2. 三到四人一组跳台阶, 练习中要不断更换搭档组合, 目的就是让每一个队员体验不同节奏、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性格, 等等。
四、团队和团队精神建设要学会控制
队员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 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 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队员行为, 转向控制队员的意识;由控制队员的短期行为, 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 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 而且容易深入人心。具体方法:
在一个能容得下28人并排站立的多级台阶下, 按比赛队形绑好腿, 要求全队一同跑到台阶的顶端后再退回原地 ( 可以两个来回为一组或多个来回) , 回到原地停下时不能动一动, 否则练习失败, 如途中产生队伍失控都视为失败, 要重头开始。练习开始时, 教练要坦诚告诉队员, 他无法保证每位队员的安全。事实上, 28人一同练习, 保护是没有任何方法的, 因此所有队员要考虑在练习中要如何保护自身的安全, 无形中就把责任扛在了肩上, 练习时会非常注意控制自己, 随着练习逐渐流畅起来, 教练不断改变对动作、速度、节奏要求, 甚至无中生有地来指责等方式去刺激队员, 干扰队员已形成的控制能力和默契, 队员在一次一次挫折中历练, 控制能力不断得到加强, 因为队员明白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了同伴, 自己的利益是和同伴相连的, 和团队分不开的, 只有保证团队的利益, 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的道理。
五、学会沟通是团队和团队精神建设的关键
沟通是团队和团队精神建设的桥梁。在团队训练中有教练与队员的沟通、队员与队员之间的沟通等, 其中教练员与队员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教练要善于用简洁、亲切的语言艺术将训练方案和训练成效表述给队员, 以期得到队员的理解;同时要善于以和蔼姿态倾听队员对训练时感觉, 及时了解队员思想动态, 作出合理的调整。要鼓励队员之间进行沟通, 方式可以是单独的, 也可以写个简短小纸条, 等等。总之, 教练要善于抓住每一次沟通机会, 积极地与队员交流。这对团队和团队精神的形成是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 绑腿跑训练中在身体素质、技能训练的同时要重视心理训练, 注重团队和团队精神建设, 这不仅提升团队能力, 更可增强团队成员的工作凝聚力, 有助于团队目标的达成。
摘要:对于28人29足绑腿跑来说, 其训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不能简单把个人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进行叠加, 在这个训练系统中除了提高个人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外, 起决定因素是团队精神, 因此, 团队精神培养训练贯穿了28人29足训练的全过程。
关键词:团队精神,绑腿跑,合作,包容,沟通,信任
参考文献
[1][美]阿伦森 (Aronson, E) 著.侯玉波译.社会心理学 (第5版)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1.
[2]马启伟,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5.
[3]丁雪琴, 殷衡婵.运动心理训练与评价[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7, 12.
3.团队和团队精神对绑腿跑训练影响 篇三
团队精神 绑腿跑 合作 包容 沟通 信任
“28人29足绑腿赛跑”,即以28人为一组,男女各14名、不论高矮,参赛队友之间两两绑腿、肩搭着肩排成“一字形”的阵式,进行距离为50米的团体计时竞速比赛。由于比赛方式的独特性,也就决定了这一项目的训练方式不能等同于一般体育运动的训练方法。一般的体育运动训练项目不管是个人也好,集体项目也好,都是以运动员个体的技术、技能水平为训练主线,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可以在这一主线里尽情发挥、张扬,运动项目的成绩好坏取决于运动员个体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的增长水平。而对于28人29足绑腿跑来说,其训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不能简单把个人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进行叠加,在这个训练系统中除了提高个人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外,起决定因素是团队精神,因此,团队精神培养训练贯穿了28人29足训练的全过程。
一、何谓团队和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是指一群互助互利、团结一致为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坚毅奋斗到底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业务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是在集体讨论研究、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的基础上,强调通过队员奋斗得到胜利果实,这些果实超过个人业绩的总和。
二、团队和团队精神建设要学会信任
信任是团队形成的基础。在体育运动中,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基础来自于成员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高低。例如,美国NBA篮球明星迈克?乔丹在芝加哥公牛队时,杰克逊教练每每在关键时期的战术都是围绕迈克?乔丹来制定,正是因为迈克?乔丹出色的个人能力赢得了杰克逊的信赖所致。这种信任可以说是点对点的信任。但是,28人29足绑腿跑中队员和教练、队员和队员之间的信任与点对点的信任是不同的,因为,在绑腿跑中每个队员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男、女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身高的差异,性格的差异等都是无法回避的,个人在团队中其能力是无法左右队伍的发展,相反,个人能力,个性突出会给整个队伍带来不和谐的因素,最终导致失误或失败。所以,在这个团队中所建立的信任是教练、队员之间呈面状的信任,这种信任具有广泛性,信任的强度高,有高度的宽容性。这种信任训练,可以采用拓展项目来进行。例如:
信任背摔。练习时,不管是台上的还是下面接的人,在练习时的心理斗争是异常的剧烈。由于每个队员接受心理刺激的方式是公开的,而且每个队员都是亲身经历了体验。因此,队员之间所产生的信任是具有广泛性的,队员彼此之间关系也有质的变化,教练员可以从中通过队员的后倒姿态来判断团队中信任的强度,及时地对队员进行心理的沟通与疏导。
三、团队和团队精神建设要学会包容
成功的潜在危机是忽视与人合作,或不与人合作。队员的性格、身体素质都各有不同,学会包容是成功的关键。实际上,就是要引导队员之间,学会在平常之中发现对方的优点,而不是挑他的毛病,求同存异,这对培养团队凝聚力的增加尤其重要。在绑腿跑身体素质训练中,要把这种意识融合在每一种素质练习里,让每一个队员时时刻刻去寻找对方的优点、体验对方的努力。方法如下:
1.两人一组的三足加速跑,要求是把队中速度最快的和最慢的放在一起练习。这种配对看上去很别扭,目的就要让双方相互去发现对方优点,找到最佳的协作点。
2.三到四人一组跳台阶,练习中要不断更换搭档组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队员体验不同节奏、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性格,等等。
四、团队和团队精神建设要学会控制
队员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队员行为,转向控制队员的意识;由控制队员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具体方法:
在一个能容得下28人并排站立的多级台阶下,按比赛队形绑好腿,要求全队一同跑到台阶的顶端后再退回原地(可以两个来回为一组或多个来回),回到原地停下时不能动一动,否则练习失败,如途中产生队伍失控都视为失败,要重头开始。练习开始时,教练要坦诚告诉队员,他无法保证每位队员的安全。事实上,28人一同练习,保护是没有任何方法的,因此所有队员要考虑在练习中要如何保护自身的安全,无形中就把责任扛在了肩上,练习时会非常注意控制自己,随着练习逐渐流畅起来,教练不断改变对动作、速度、节奏要求,甚至无中生有地来指责等方式去刺激队员,干扰队员已形成的控制能力和默契,队员在一次一次挫折中历练,控制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因为队员明白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了同伴,自己的利益是和同伴相连的,和团队分不开的,只有保证团队的利益,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的道理。
五、学会沟通是团队和团队精神建设的关键
沟通是团队和团队精神建设的桥梁。在团队训练中有教练与队员的沟通、队员与队员之间的沟通等,其中教练员与队员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教练要善于用简洁、亲切的语言艺术将训练方案和训练成效表述给队员,以期得到队员的理解;同时要善于以和蔼姿态倾听队员对训练时感觉,及时了解队员思想动态,作出合理的调整。要鼓励队员之间进行沟通,方式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写个简短小纸条,等等。总之,教练要善于抓住每一次沟通机会,积极地与队员交流。这对团队和团队精神的形成是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绑腿跑训练中在身体素质、技能训练的同时要重视心理训练,注重团队和团队精神建设,这不仅提升团队能力,更可增强团队成员的工作凝聚力,有助于团队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美\]阿伦森(Aronson,E)著.侯玉波译.社会心理学(第5版)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2\]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
\[3\]丁雪琴,殷衡婵.运动心理训练与评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12.
4.浅谈企业团队精神和团队建设 篇四
2013年04月11日 11:16 来源:《经济师》2012年第5期 作者:赵 薇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摘 要:人心向背,是一个企业、一个集体能否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关键。若将企业比作一个团队来看,竞争的输赢最终取决于团队整体合力的强弱。因此,培育企业团队精神,加强企业团队建设,是增强企业团队竞争力的需要。
一、企业团队的属性和功能
企业团队,即指一支内求团结和谐,外求生存发展的集体队伍。这个团队一般具有以下属性:它由若干个员工组成,具有同质性。即有追求经济利益和政治理想的相同目的,有承担生产经营的共同任务。具有一定的规范或规则。任何企业团队都有自己的规范或规则,以统一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保持员工的团结一致。员工之间的相互意识,即员工之间相互意识到彼此存在,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具有内部的结构和员工的角色性。每个企业团队内部都有一定的结构,每个员工都处在一定的位置上,扮演一定角色,担负一定的责任,履行一定的义务,拥有一定的权力,享受一定的利益。这些特性就是企业团队的质的基本规定性。
同时,企业团队又有不同于社会上的一般群体的情况。企业团队是正式的团队,而不是非正式的团队。就是说,他是一个具有明文规定的章程,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建立起来的,依法登记的经济组织,而不是非法的组织。企业团队具有大、中、小规模,不同规模的企业团队,各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由于生产经营的发展和竞争的推动,企业团队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企业团队是紧密型的团队,而不是松散型的团队。就是说它应当是员工之间关系密切、相互紧密团结、和睦共事的组织,而不是员工之间联系很少、关系淡薄、彼此缺少相互关心和帮助的一盘散沙。企业团队是稳定的团队,而不是欠稳定的团队。就是说它的员工相对稳定,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时间较长,其规模和性质方面的变化比较小的组织。一般的情况是,紧密型的企业团队大多数是稳定型的,松散型的企业团队显然是不稳定型的。那些生产不行、经营不善、管理混乱、效益低下,又常常侵犯员工利益的企业就是不稳定型的组织。
团队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即表现出对自身和成员,以及对其他组织和成员产生作用和影响。它的基本功能有:满足广大员工多种需要的功能;维护广大员工权益的功能;员工的个体能力和集体能力互补的功能;激发员工士气的功能;员工之间相互感染相互影响情绪、态度的功能;员工维护自身存在和促使自身发展的功能;为维护自身利益,员工排外和排除异己的功能。除此以外,企业团队还有其他功能。可见,企业团队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其作用和影响也不尽相同。
必须看到的是,与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一样,企业团队的功能也有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方面。员工的排外和排他性很可能将看到有利于企业和员工自身的东西排斥掉,这就是企业团队的资源损失。
二、企业团队精神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企业团队精神,是指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工作态度、工作动机和行为的良好表现。团结奋斗是企业团队精神的核心。企业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有相同相通之处,一个团队就是一个集体,团队精神是集关键词:共同体,集合体,目标 体主义精神的基础,集体主义精神是团队精神的表现形式。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都是相对个人主义而言,个人奋斗必不可少,但团队出击、集体团结奋斗更为重要,作用更大。企业团队精神受到社会制度、民族精神、企业文化和时代背景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企业团队精神是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增强团结,同心同德做好工作的精神。同时,现阶段又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融入企业团队精神之中。
企业团队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企业团队精神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1.员工凝聚力。即指员工之间相互吸引、团结一致,并愿意留在团队中。这种凝聚力包含着团队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员工之间的吸引力,以及员工之间和睦相处的亲和力。内聚性是企业团队精神质的所在。
2.员工合作力。即指员工为实现共同目标或彼此共同利益而采取的联合行动,这包括员工个人之间的合作,员工个人与集体的合作,不同集体之间的合作,合作必会产生一种新力量。合成性是企业团队精神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3.员工参与力。即指员工参与企业决策、企业管理的能力。一方面,企业吸引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另一方面,员工有能力参与决策和管理。通过参与决策和管理,使员工溶入团队,同舟共济,构铸企业团队精神。平等性是企业团队精神的源泉。
三、企业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企业团队形成有利于增强组织灵活性。新经济的新变化要求企业组织普遍采用团队工作形式,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都必须改变过去对外界变化的应变能力较差的传统管理模式,使企业具备较强的组织灵活性,更好地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适应企业内部的改革、重组。
其次,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团队建立使员工拥有一个更大的活动天地,享有宽松、自主的环境,极大地激励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团队生产条件下,由于最终产出的是一个共同努力的结果,团队的氛围也会促进成员为团队的绩效、荣誉而努力工作。
第三,提高劳动生产率。团队的组织模式使组织结构大大简化,领导和团队、团队和团队以及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变成伙伴式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关系,使企业决策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制定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寻找更好的市场机会,从而产生了比个体简单相加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
第四,优化企业内部公关。团队强调通过沟通协调,提高员工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同时,团队的工作形式要求其参加者只有默契的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促使他们在工作中有更多的沟通和理解,共同应付工作和生活压力。
第五,极大地提高员工素质与技能。团队鼓励成员一专多能,并对职工进行工作扩大化训练,要求成员积极参与组织决策。团队工作形式培养了职工的技术能力、决策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使员工素质和技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企业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
1.科学确立团队目标。团队目标是团队的灵魂和核心,是团队成败得失的关键。必须保证:团队目标具有时代性,合乎社会规范,并与团队成员的价值取向相统一;目标必须切实可行。团队目标应根据团队及其企业现有内外环境资源及市场机会理性分析,综合评判;目标必须有激励作用。目标应该是团队成员利益的集中体现;目标必须不断更新。团队发生变化以后,理念和目标也必须获得刷新,否则,就会丧失其导向功能和动力作用;目标必须得到有效贯彻推行。
2.建立团队价值观。团队内部必须树立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同价值观。团队是每个成员的舞台,个体尊重与满足离不开团队这一集体。因此,要在团队内部经常性地倡导感恩和关爱他人的良好团队氛围。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将团队价值与员工自我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团队的凝聚力就会形成,团队的共同价值也就能通过个体的活动得以实现。注重感情投资以增进员工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3.提高团队领导的领导力。优秀的团队领导会使团队保持高度一致。团队领导首先善于管人、育人、用人。团队领导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修炼,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4.建立健全有效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健全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团队精神形成与维系的内在动力。同时,团队价值观的培育,也必须有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有效员工激励的机制。
五、企业团队建设的基本途径
1.以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加强企业团队建设。企业团队精神本质上就是集体主义精神,加强企业团队建设必须以培育集体主义精神为主导。因为员工在企业这个集体共同学习、共同工作、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与集体其他员工的相互交往中,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感受到影响和作用,感受到集体的不可替代;并且,员工也只有在集体中与他人进行比较,才能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才能知道需要克服的缺点,而这不仅要自己的努力,更需要集体的帮助。
2.以企业文化为动力,推进企业团队建设。企业团队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是推进团队建设的动力。首先,我们要发挥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和作用,培养广大员工的团队精神。其次,要利用企业文化的各种形式,融入企业团队建设这个内容,实现两者有机结合,同步运作,同时推进。再次,要正确处理企业团队中的冲突,促进企业团队建设。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团队的冲突,防止冲突削弱团队精神,削减团队力量。正确处理团队中的冲突或矛盾是加强企业团队建设经常性的、大量的工作。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高绩效团队。一个工作团队要有效地运行,基本需要三种不同类型的人员:第一,需要具有技术专长的成员。第二,需要具有解决问题和决策技能,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然后作出有效选择的成员。第三,需要若干聆听、反馈、解决冲突及人际关系技能的成员。对具备不同技能的人,进行合理搭配是极其重要的。如某一种类型的人过多,另两种类型的人自然就少,团队的绩效就会降低。在团队形成之初,要求三种不同类型成员全部具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个难题。因而培训和培养团队所缺乏的某种技能的人员是必要的。管理者要善于了解和掌握人员能够给团队带来贡献的个人优势,根据个人特点来选择团队成员,并使工作任务分配与团队成员偏好的风格一致,通过把个人偏好与团队角色要求适当匹配,团队成员就可能协调合作。建设高绩效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高度信任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团队成员彼此相信各自的正直、个性特点、工作能力。但是,在一个团队中,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的建立需要较长时间,却又很容易被破坏,破坏之后要恢复又很困难。因此,要建立一种信任关系,这就需要管理者去培养。管理者和团队领导者之间首先要建立起信任关系,然后才是团队成员之间培养和建立相互信任关系。
参考文献:
1.史红召.论企业团队建设.企业研究,2010(2)
2.张向前,黄种杰,詹朝曦.试析新经济时代企业团队建设,企业经济,2004(6)
3.谢庚寅.试述企业团队精神的培育.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3.25
4.李宝生.论企业团队与团队精神建设.龙岩师专学报,2011(6)
5.团队和团队精神课件 篇五
连续两天上林户外拓展,是一次难忘的户外拓展,这一次拓展我认为不仅提高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也是一次考验自己的意志力和克服自己的一次拓展活动。
从团队热身游戏中,证实了团队的力量是多么的大。也充分展现了伙伴的优点和特长。游戏中也享受到团队沟通协调、沟通与合作的能力结合到我们的工作中,部门与部门,上级与下级也一样,沟通是双向的。协调与合作市尤其重要的。在游戏中更能证明,也易理解团队含义及达成目标需要的条件。
在游戏中更突出的一点也是让我学习到分享资源的重要性。结合到工作的中,乐于分享就是我们欢乐明星的十四大原则,乐于分享会让新员工很快的了解企业,很快的熟悉业务,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对达成共同目标就业的尤为重要。
这次拓展让很多伙伴战胜了自己。在背着行李,徒步一小时 的山路,才到达目的地。再进行两天的户外活动之后,体力缺乏仍坚持徒步返回,那是需要坚持和毅力的。
6.团队和团队精神课件 篇六
识别高效团队
高效率的团队一定具备明确的、可修正的工作目标,并有一套合适的工作流程,同时,团队成员具有团队认同感和主动性。在区分高效率团队和其他团队的时候,有两个非常关键的维度:团队的绩效和团队成员的满意度。高效率团队有五个突出的特征:
一是具有清晰的团队目标和使命感,并且这些目标和使命感在团队成员间要达成一致和认可;
二是团队成员互相帮助和扶持以成功完成任务。在这里,扶持的意思是互相帮助、互相补台、互相搀扶,而不是踩在别人的肩膀上往上爬。因此,牺牲他人的利益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是高效率团队的特点;
三是团队成员能力、技能及知识互补,能够达到真正的配合及补充;
四是成员需要接纳别人的观点,同时分享自己的想法;
五是在团队取得成果时,哪怕只是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团队成员也注重在内部的分享和共识,避免个别人独享成果,或埋没他人成绩的现象发生。
打造高效团队五步进阶
管理者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团队。一般来说,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在以后的工作中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团队建设通常要经历形成期、震荡期、规范化、执行任务和修整期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期
团队成员由具有不同动机、需求与特性的人组成,在团队形成期缺乏共同的目标,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尚未建立起来,人与人的了解与信任不足,彼此之间充满着谨慎和礼貌。在这个阶段,整个团队还没有建立起规范,或者对于规范还没有形成共同的看法,这时矛盾多、内耗多,一致性很少,有时花很大的力气也产生不了相应的工作效果。
此时,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以下两个方面:
初步构成团队的内部框架
在团队成立伊始,管理者应该对团队的各个要素十分明确,包括团队的目标、计划、定位、职权、人员等。团队内成员的角色应如何分配、工作流程如何制定等都是应该在团队的组建期设定的。
建立团队与外界的初步联系
一、建立起团队与组织其他工作团队及职能部门的信息联系和相互关系;
二、确立团队的权限,如资源使用权、信息接触的权限等;
三、建立对团队的绩效进行激励与约束的制度体系,例如,如何建立考评下属、职位晋级等制度;
四、争取各种支持,如技术系统(包括信息系统),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专家指导及物资、经费、精神方面的支持;
五、建立团队与组织外部的联系与协调的关系,如建立与企业顾客、企业协作者的联系,努力与社会制度和文化取得协调等。同时,管理者必须立即掌控团队,快速让成员进入状态,降低不稳定的风险,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此阶段在团队的相互关系方面要强调互相支持、互相帮助,领导风格要采取控制型,不能放任,团队目标由领导者自己确立(但是要保证合理,获得大多数成员的认同),清晰明确地告知队员团队的目标。此时也要尽快建立必要的规范,规范不需要完美,但是需要能尽快让团队进入轨道。
第二阶段:震荡期
本阶段群体处于冲突之中,团队成员抵制群体加之于自身的控制,在工作方式、规范目标等方面出现矛盾,于是开始出现冲突波折。员工的特点是挫折与焦虑并存,人际关系紧张,不满情绪出现,生产力比较低下,解决问题的速度非常慢。
作为管理者这时要注意开诚布公,一定要营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这个时期的管理者最好多收集团队成员的建议,而不是忙于压制,要鼓励成员把自己的意见和个性化特征表现出来,达到求大同存小异的效果。
其次,要注意情绪的疏导。当成员挫折与焦虑并存的时候,管理者需要及时疏导情绪,比如搞一些娱乐活动等。管理者需要慢慢建立规范,然后鼓励大家参与决策,在顺应的过程中注意调整,以期成功渡过震荡期。
第三阶段:规范化
规范化阶段里,团队内部成员开始形成紧密的联系,产生出强烈的团队认同感和友谊关系,群体成员就共同的目标达成一致。经过前一段时期的震荡,团队逐渐走向了规范。组织成员开始以合作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并且在各派竞争力量之间形成了一种试探性的平衡。经过努力,团队成员逐渐了解了领导者的想法与组织的目标,建立了共同的愿景,相互之间也产生了默契。
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形成有效的团队文化。通过强有力的团队文化塑造,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调动个人的活力和热情,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培养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归属感,营造成员间互相合作、努力奉献的氛围等。
对于团队领导来说,由开始的熟悉变成了难得的信任,工作的重点从人际关系逐渐转向工作效果本身,要注意随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注重员工工作技能的提升,建立工作规范。规范化阶段往往容易出现团队分化的现象,管理者要重视这一问题。
建立更广泛的授权与更清晰的权责划分也应在此阶段实施。在成员能接受的范围内,提出善意的建议,如果有新加入的人员,必须让其尽快融入团队之中。在授权的同时,要维持控制,不能一下子授权太多,授权的同时要注意监控,否则要么不能很好地激励下属,发挥他们的自觉性,要么过于放任自流,导致权力的滥用。
第四阶段:执行任务
这个时候的团队经过形成、震荡和规范期,开始变得成熟,懂得应付复杂的挑战,高效地完成任务。在这一时期,团队成员成为一体,愿意为团队奉献,智慧与创意源源不断地出现。
因此,这个时候的团队生产效率最高,运作上也最顺畅。但是,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收获和成果归结在自己身上,而应该公平地分享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要注意监控,关注团队运行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问题发生。最后,管理者还应该注意变革。团队所处环境可能不断变化,团队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改变,注意目标的提升和培养。
第五阶段:修整阶段
对经过以上各个阶段的努力仍未能建成真正的高效率团队,在执行期表现差强人意的团队,进入修整期时,可能会被勒令整顿,即通过努力消除一些低效率团队的特征和表现,经过“回炉处理”,希望将团队锤炼成真正的高效率团队。于是,就会出现新的一轮团队建设。
首先是明确团队已经形成的规范,尤其是那些起到积极作用的规范;其次是制定规范剖面图,分析规范差距;再次是听取各方面对这些规范进行改革的意见,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制定系统的改革方案,包括责任、信息交流、反馈、奖励和招收新的员工等,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制订系统的改革方案并做出必要的调整。
以上五个阶段反映的是团队建设的一般性过程,但是实践中的团队建设过程常常会有所偏差。团队建设过程会出现反复现象、跳跃现象,或者会出现各个阶段的融合。团队到了执行任务阶段,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又回到震荡阶段。而在规范化阶段的一个团队,有可能会回到形成阶段,重新开始新的一轮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七项指南
领导力研究专家Yukl给出了建设团队的七项指南,它们可以用于大多数的工作群体和团队。
一、强调共同利益和价值
团队成员在目标、达到这些目标的战略和所需的合作上要努力达成一致,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加、强化组织认同感。要强调相互的利益而不是各自的利益,同时确认共同的目标。鼓励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和想法,互相帮助。
二、运用典礼和仪式
典礼和仪式可用于增加一个团体的认同,使成员认为自己的团队非常特别。迎新仪式用于引进新的成员,退休仪式用于欢送老成员的离去,颁奖典礼用于庆贺成员特别的成就,周年庆典用于纪念组织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事件。当需要强调组织的价值和传统时,仪式和典礼最为有效。
三、使用符号发展团队的认同感
团体身份的符号诸如团队的名称、口号、标志、徽章或徽标,可以展示在旗帜、标语、衣服或文具上,甚至一个特殊样式或颜色的衣服也能表明团队成员的与众不同。符号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创造一个团队的独特身份。当成员统一穿戴或展示成员符号时,团体认同感将得到加强。
四、鼓励和促进相互交流
如果成员在个人基础上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就更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团结的团队。促进友好社会交流的一个方式是举行周期性的社会活动,诸如晚餐、午餐和舞会。各种不同形式的户外活动也可以用于促进社会交流(如一起参加一个运动会、音乐会或者野营、旅行等)。在团队成员共同工作的空间内,可以装饰代表团队成就的符号、价值声明及显示团队进步的图表。
五、告诉成员团队的活动安排和成就
当人们很少收到有关团队或部门的计划、活动和成就的信息时,人们倾向于感到疏远和不悦。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使成员知道这些信息,并向他们解释这些工作如何促使使命的达成。
六、引入“过程分析会议”
过程分析会议是坦率的、公开的人际关系的讨论,其目的是努力改进团队的沟通过程。这个方法要求每个团队成员提出使团队更为出色的方法。这些建议应当集中于成员如何沟通、一起工作、做出决策和解决分歧,而不是在工作的技术层面。一个类似的方法是要求每个成员描述其他成员做些什么能使他/她在组织中的角色更容易完成。这些讨论应当得出一系列具体的改进工作关系的建议。
通常一个更好的方法是——由一个受过训练的促进者而不是团队领导者引入“过程分析会议”。讨论人际关系比讨论工作程序更为困难,需要相当的技能去引入这种类型的会议。一个在过程分析中没有受过训练的团队领导者,可能使团队关系变得更坏。
七、增加相互合作的激励
基于个人绩效的奖励将鼓励团队成员相互竞争,而基于团体绩效的奖励则鼓励合作。增强团结和团队认同的一个方法是强调正式的激励,如基于团队绩效的奖励。另一个方法是使用自发的、非正式的奖励,强调服务于团队的重要性。例如,在团队完成一项困难的任务之后,尤其是超时或加班工作之后,就给成员额外的休假;在达成重要的目标之后,为团队成员和他们的家庭举行一个特别的庆贺晚会等。
高效团队的高效领导
上述内容,都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分析团队的运作方式及对绩效的影响因素,其目的是帮助领导者更好地管理团队。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些具体的行动指南,来帮助大家当好一个团队的领导。
第一,要管理好一个团队,首先要管理好自己。
要成为一个优秀团队的管理者,自己要在各方面努力做到最
好,成为团队的榜样,把自己优良的工作作风带到团队中,影响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要有海阔天空的胸襟,用真诚去打动每一个成员。
第二,要在团队中做好培训工作。
要把公司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自己的特长、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传授给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我们尤其要指出培训和培养团队精英的重要性。团队的领导要成为一个教练,指导团队的成员,让团队的精英承担更多的工作,同时也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成长为团队的主力。
第三,要让每个成员明白团队工作的目标,掌握如何高效率完成工作目标的方法。
换句话说,给团队成员设定清晰的目标和任务,这将直接影响到团队的绩效和结果。
第四,灵活授权。
随着团队的建设和发展,管理者要通过授权让团队成员分担责任,使团队成员更多地参与团队的决策过程,允许个人或小组以自己的更灵活的方式开展工作。灵活授权显示了管理者对团队成员的信任,也给了团队成员学习与成长的空间。同时,要积极地引导团队成员调整心态,准确进行角色定位和责任分工,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作用。
第五,充分发挥团队的凝聚力。
团队凝聚力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将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看不见的纽带。团队的凝聚力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同的价值观,是团队精神的最高体现。
第六,做好团队的幕后总指挥。
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肯定会遇到各种自己无法应付的问题,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做好指挥工作,要和成员形成良好的沟通,培养成员在工作中出现什么问题都能及时汇报沟通的工作习惯。管理者通过个人的工作经验、阅历以及和上级的沟通,给出现问题的员工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法,处理好工作问题。
第七,协调好与上层的关系。
管理者要把上层的任务和思想传达给自己的每一位成员,让团队至上而下达到良好的协调,圆满实现公司的目标。课程链接
7.团队和团队精神课件 篇七
高校图书馆一般设有二级管理体制。一级为以馆长为代表的行使决策权的管理层,在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二级为以部主任为主的图书馆中层管理机构,在图书馆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图书馆各项工作计划、任务制定、目标管理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既要负责一个部门的管理工作,还要担负具体的业务工作,是图书馆的中坚力量。高校图书馆一般是由馆办公室、文献部、参考咨询部、技术部、流通部和阅览部等部门组成。各部门工作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纵观各行各业都有一个共同点,一个成功的团队,其内部的全体员工都能表现出一种上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团队对其下属部门及员工的吸引力,员工对所属部门及团队的向心力,这是一种相互吸引,一种团结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会激发整个部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执行性,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应对这种精神有充分的认识,应尽其最大的能力促使本部门形成这样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并不断地加以强化。
1 部主任的工作职责
高校图书馆部主任是协助馆长完成本部门行政、业务工作的负责人。其职责是上承馆长授意,下启部内各岗位。为部主任一般管理方面的职责,主要是为了开展工作而进行的各方面的管理,这是由图书馆规章制度决定的,具体包括:主持本部门行政业务工作,组织完成各项任务;制定本部规章、工作细则和岗位责任,检查、督促执行情况,提出奖惩和加强管理的意见;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开展有益于提高部门职工综合素质的活动;制定本部门年度和学期的工作计划与总结;完成馆长交办的临时性任务等工作。
2 部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部主任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本部门职责的履行,影响图书馆各项职能的发挥。部主任的素质是从事各项管理活动的保证;是适应部主任岗位,履行部主任职责获得领导效能的资格和条件;部主任综合素质的高低对部门工作职责职能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
具备较高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是部主任做好图书馆部门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对部门工作、人员要做到公正、公平,坚持原则、团结同志。
2.2 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
部主任仅具备一个专业或一门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图书馆专业以外的知识,还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了解本校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掌握先进信息检索语言及应用技术,掌握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等。
2.3 具备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部主任对图书馆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对服务内容的正确认识。责任意识是部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决定着部主任的工作成效。强烈的责任意识是部门管理成效的必要条件,有助于部主任树立主动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勇于创新进取,使部门工作出现生机和活力。
2.4 具备管理意识
部主任作为部门的负责人,又承担着具体业务工作,这种双重角色决定了部主任的管理和服务意识。在“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为宗旨的图书馆工作中,管理是服务的前提,服务是管理的目的。只有高质量的管理,才有高质量的服务。部主任的管理意识是部门管理的核心,直接影响着部门职能的发挥。
2.5 具备创新意识
部主任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要从转变观念入手,以管理方式、服务形式为突破口,树立新观念,研究新问题,确定新思路。只有具备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勇于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才能使部门工作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
3 部主任的管理行为和团队精神的形成
由于高校图书馆读者群相对稳定,因此容易形成封闭办馆、坐等读者上门的现象。保守僵化、缺乏活力、重藏轻用、依附消极的思想在一些馆员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口号喊了好多年,但真正将这一服务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的并不多。部主任对其部门管理往往也是抱着规定机械的被动的管理,长期以往部门工作缺少主动性和热情,团队精神的作用根本无法形成并体现到工作中来。对于部主任来说,如何激发部门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潜力,使其全力以赴进入工作状态,出色地完成任务,是当务之急。为此要求部主任注意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艺术,善于沟通,擅于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1 充分发扬民主,虚心接受并采纳部内同志合理化建议
高校图书馆工作专业性较强,部主任对某一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时,必须适度听取部门人员的意见,让工作人员参与到工作中来。因为工作人员在图书馆直接面对读者,自然要比部主任更熟悉自己工作的过程和细节,他们有的建议会更实际化、合理化。部主任适当地放权,不但不会使自己的权力失控,反而会因自己在管理上的民主而赢得工作的支持。部门员工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被采纳,部主任若能倾听部内同志的意见,他们心中就会有满足感,积极性会得到更大发挥,部主任特别要注意不要主观臆断,即使是馆领导一定要执行的规定或者是自己的主张很合理,就发号施令,让员工在没有了解其意图时去执行,积极性仍得不到发挥,往往收效甚微。因此,部主任在做工作计划或在执行馆领导一项具体工作时,要充分发扬民主,虚心接受部内同志的建议,集思广益,选择最合理科学的方式,这样工作效果会更好。因为发扬民主的过程,是作思想动员工作的过程,也是让部内同志接受部主任工作决定的过程,同时也是充分发挥团队精神、集体智慧的体现。
3.2 体现人性化的管理,以人为主,以管为辅,二者并用
部主任的关心与体谅、一句亲切的问候,以诚相待的话语都会拉近和员工的距离,并成为员工自觉体现工作行为的动力。部主任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形成不是靠“权”而是靠“情”在起作用,所谓的“情”就是通常所说的“人缘”。部主任的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在部门内体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让部门的员工感觉到一个集体的存在。衡量部主任的管理水平,不光要看他的业务水平,更要看他的群众威信和组织协调能力。不懂业务的人当不好部主任,但是只懂业务的部主任也不是个好部主任。以情为主、以人为本就是要主动为部内的员工办好事、办实事,关心他们的想法和难处,尊重员工的人格,乐于与下属沟通交流和交往,增加互相的理解和信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让部门人员感觉到这个集体的快乐。做为部主任要倾听、理解、发现和掌握每一个人的思想动向,在坚持图书馆各项规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热情和才智。以人性化来感染人,以权来规定工作责任,二者相辅相成,使员工自发地对部主任产生向心力、归属感,从而上下一心、自觉、愉快地完成各项工作。
3.3 树立自身形象,体现较好的表率作用、奉献精神,各负其责
部主任必须身先士卒,处处体现表率作用。要想用好人、管好人,首先要做好人。部主任自身形象如何,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威信和声誉,而且对部门团队精神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部主任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图书馆所处的位置,所负的责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凡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部主任是部门员工的榜样。毛泽东有一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部主任在工作上要用吃苦耐劳的精神,较深的图书馆学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管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来影响部门员工,带动他们,使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上实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走上学习、工作和科研之路。所以,部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把自己的学识水平、品德修养、工作能力、个性风格,贯穿于日常的处事与工作中。彼此之间的信任是团队精神所必要的,部主任不要大包大揽,要给员工一定的管理空间和独自解决问题的机会,充分相信和发挥部门员工的能力,各负其责。如果部内员工抱怨中有合理的方面,应在今后工作中注意改进,或及时向馆长反映,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以促进工作的良性发展。对于部内同志不合理的要求或错误的言论,千万不要听之任之,要及时的解释、说服和教育,不能任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尽到部主任责任,更有助于本部门工作环境的改善和对整个团队精神的提高。
3.4 在工作和总结中,多用激励的方式提高团队精神
3.4.1 口头肯定成绩激励方式
每一项工作或一个阶段工作做完,部主任要及时召开会议,对完成任务好的员工,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这是因为任何人完成某件事后,自己总有一份满足感、成就感,也希望大家都能一起分享自己的愉快,希望自己的工作被人肯定,业绩被人称赞,被人欣赏。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和已改变落后面貌的员工,部主任应主动向馆领导汇报使之得到馆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从此更加努力工作。如不管部内同志多么努力工作,成绩多么优异,部主任当都作不知道,不闻不问,必然损伤其积极性,对工作不利。
3.4.2 岗位人才流动激励方式
高校图书馆有严格的部门组织机构的划分,部门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的划分。对部主任来说这些岗位不是不能逾越的鸿沟,不能让岗位束缚住,应科学地让每个工作人员的专长和特点在岗位上得到充分的发挥,人尽其才。要考虑各人的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特长爱好、适宜的岗位,打破轮流坐庄、因人设岗、一岗到老的管理现象,争取最大可能的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去认真主动的完成工作任务,真正体现爱一行就能干好一行的管理思维模式。在部门内跨岗位交流,组织部内人力资源流动,可以给工作人员带来新视角,工作人员可以释放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带来全新的观念,而岗位交流能促进工作人员之间最佳组合,能焕发个人上进意识和图书馆各部门的向上的活力。
3.4.3 开展内部竞争激励方式
竞争机制的引入是实现激发潜能的有效方式,没有竞争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只有通过竞争,人的价值、图书馆工作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加大力度提倡竞争,在部内人员之间开展比业绩、比技术、比服务质量、比科研成果,通过竞争评比,有效地激励馆员向上的动力和热情,出现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平均主义是当前图书馆人员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出勤率高、完成任务好、工作效率高的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切实体现多劳多得。而对那些经常迟到早退,出工不出力,在岗位上不能尽责的馆员,视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处罚。有的部主任感到这样做拉不下面子,不做适当的处罚。从表面上看是顾全了小部分人的面子,不伤和气,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赏罚不明,干好干坏一个样,无形中挫伤了干得好的馆员的积极性,不利于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勤奋工作的良好环境和团队精神,不利于提高落后同志不断克服缺点的动力。在贯彻岗位工作责任制的过程中要赏罚分明,在奖罚中体现公平合理。部主任不能怕得罪人,但在奖罚中又要把负面效应降到最低限度,要有理、有利、有节。因此,作为部主任需要学会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奖励的方法来激励工作人员,对那些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作出贡献的人,部主任应积极向馆领导推荐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如:学期考核评优,年终评选先进等。
总之,部主任要懂得通过自己的管理,树立整体意识、突出团队精神,让部门每一位员工从工作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工作的热情,让员工因为工作的快乐而工作。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这些都要在管理实践中去理解和研究总结,使之在部门工作中得以实际化、可行化、执行化,并能让部门员工真正去接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工作中部主任及部门团队精神对图书馆发展的作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工作中部主任的工作职责和必须具备的素质,探讨了部主任的行为对团队精神构建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部主任,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浅谈激励机制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2).
[2]郭明院.怎样做好图书馆部主任[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9,4(19).
8.在竞争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篇八
摘 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开放的视野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英语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实践型人才。
关键词:竞争创新协作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英语学科也不例外。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才有发展前途。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让英语教育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达到知识传授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协调一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英语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从提高英语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传授方式上要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达到知识传授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协调一致、同步发展,并教会学生怎样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
2.在教学内容上,要从教学英文转变为教学英语,既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又让他们了解原汁原味的英语文化。
3.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
4.在拓宽英语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外长肉,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的潜在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二、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到课堂上,就是要营造和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常采用可定性和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如:Well done!Perfect!Youre so great!You are really cute!Etc.同时,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正视不足,在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帮助其改正错误,以保护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团结协作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体现出活跃、自主、和谐的课程理念.
1.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兴趣,进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空间。
2.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8AUnit1时,先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flash。然后问学生:How do you like the pictures?征求学生们对环境污染Video的看法。多数学生回答:Terrible! We should take care of our environment.学生们用英语思维,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
四、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这样教育学生培养竞争意识无从谈起,培养其创新能力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应转变观念:
1.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教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多竞争。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英语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创新教育。
2.将游戏纳入英语课堂,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语音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排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以及新信息的获取。
在现实教学中,初中生往往已经习惯于教师代劳一切。英语课上,学生怕开口讲英语,怕说错。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的答案不完全一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要让学生多思考多琢磨,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从而在训练中使学生的思维严密,思维逐步变得全面、深刻、灵活。
3.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使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并得出结论。
五、结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就显得尤其重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出具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的实践型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团队和团队精神课件】推荐阅读:
团队建设的目的和意义09-20
管理团队的方法和技巧10-14
团队管理中优势和劣势10-21
危机意识和团队凝聚力09-05
群体和团队的定义,相同点和不同点07-01
精彩团队口号 团队创意口号08-28
优秀团队与差劲团队,太精辟了!09-29
高绩效的团队建设与团队培训10-15
足球运动团队精神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