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成立应急救援队伍

2024-06-23

申请成立应急救援队伍(共7篇)

1.申请成立应急救援队伍 篇一

郯城街道中学

学校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防范和处置学校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稳定,确保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推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市教育局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现将学区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责任分工明确

l、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2、职责;A、负责本校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B、组建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C、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D、发生事故时,由指挥小组副组长以上人员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E、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F、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G、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3、指挥领导小组人员分工:

组 长:(邬研昭校长)组织指挥全校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组长:(徐立群

刘子江副校长)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组 员:

1负责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工作。2负责道路管制、治安警戒工作。3负责幼儿园事故报警及学生疏散工作。4负责食堂事故报警工作。

5负责初

二、初三年级学生的疏散、人数清点及全校师生疏散集合点的人数清点工作。

6负责初一年级学生的疏散、人数清点及全校师生疏散集合点的人数清点工作。

7负责现场医疗救护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救护和护送转院工作。

二、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及分工

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均负有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救援专业队伍是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主要是担负本校各类事故的救援及处置。

1、通信联络队(负责各队之间的联络和对外联络通信任务)

2、学生管理队(负责学生的疏散、集合、人数清点、情绪安抚、与家长联系、身体状况登记)

3、消防抢救队(负责灭火、关闭总电闸、抢救被困人员)

4、医疗救护队(负责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护,安排入院)

四、重大事故的处置

1、险情报告:最早发现险情者立即向保安室、学区办公室报警,指挥小组做出避险及疏散决定后,广播室发出相关警报,保安室向消防部门报警。

2、人员疏散:因学校是未成年人密集地,无论发生什么险情,都要把学生的疏散转移工作放在首位,并特别保证不发生人员踩踏事故。到达疏散集中地后要立即清点人数,并将缺到人员的大概位置告知消防抢救队负责人。

A、教学楼疏散:学生的疏散集合点为田径场(如发生水灾,则改为教学楼二楼以上楼层,二楼以上楼层原班学生由教师组织在本班聚集,其他位置的学生有教师组织按照安全通道指示向二楼以上楼层转移),集合方式为二列纵队。一般情况下下楼梯时,班任在队伍前,每班的科任教师在队伍后。

B、宿舍楼疏散:发生灾情时,由高云飞、宿舍管理员和班主任负责组织好学生,学生的疏散集合点为田径场,面向北面站立。

3、紧急避险:

A、火灾避险:火灾一旦发生,必须组织学生尽量远离火源。教学楼火灾紧急避险地为走廊、卫生间。

B、地震避险:地震一旦发生,不能立即组织学生逃离,应就近躲避砸下来的物体,并打开便于逃离的门,待震动停止后立即组织学生疏散。在教师的学生用书包或手护头蹲于课桌下;在走廊的学生迅速跑入就近教室或卫生间靠角落站立;在一楼的学生要迅速向运动场跑。各年级主任通知本级部教师,所有教职员工在接到通知后,必须争取在10分钟内赶到学校抢救物资和设备。

4、医疗救护:学生集中后,指挥小组成员迅速在田径场集中,指挥抢险工作;消防抢救队队员在田径场北部集中,各年级组报告受困人员情况,先救被困人员,再救物资。医疗救护地点设于田径场东部,在紧急疏散时,医务室工作人员必须带上外伤救护药品和器具。

七、有关规定:

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每年要根据人员变化进行调整。消防、抢救器材要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疏散演习、一次消防培训。对全校师生、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建立完善各项安全制度。无论发生什么险情,教职工都要迅速奔向学生活动或上课地点进行管理、救助。救援过程中要随机应变,合理组织队伍,所有教职工要相互兼顾。

2.申请成立应急救援队伍 篇二

公共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始终面对的基本问题。我国历来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 分布地域广, 发生频率高, 损失非常严重。迄今为止, 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2/3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 约占国土面积69%的山地、高原区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与此同时,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矛盾凸显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口增长、产业聚集、城市扩张给中国城市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矛盾, 能源、交通、电力、化工、卫生等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公共安全形势严峻。过去以行业为主体的专业救援队伍已经无法单独完成大规模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的要求, 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建立一支反应快速、技术性强、功能多样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是当前我国面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湖北、云南两省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湖北、云南两省, 作为灾害较为多发地区, 在积极应对严峻的灾害形势、强力推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 湖北省应急救援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湖北省地处华中腹地, 地貌多样, 灾害较为多发, 事故处置和救援工作任务繁重。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应急救援工作。2010年以全国基层应急救援中部试点为契机, 按照“政府主导、消防牵头、多点培育、整体推进”的思路, 建立了基层应急救援的“一个平台”、“三种模式”和“五大体系”。

1. 全省应急救援指挥调度规范化。

省、市、县三级政府均依托各级公安消防部队, 充分发挥119通信指挥系统的资源优势, 建设应急救援指挥平台。通过“一个平台”建立灾情预警预测机制、统一调度指挥机制、分级分类响应机制, 实现与各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 完善道路、交通、水源、救援力量、专家人员、保障物资在内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灾害事故预案库和“八大类型”重大灾害事故案例库, 按照灾害事故类型和等级实行四级响应, 增强应对灾害事故的主动性与针对性。

2. 应急救援资源整合效益最大化。

建立“轮值”、“混编”、“分点”三种县域应急救援模式。轮值执勤模式即“部门派驻、政府补贴、轮流值守”。以赤壁为例, 市政府依托消防站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组织机构代码的应急救援中心, 全市10支专业队每周各派4名队员轮流值守, 每天保持45人常备执勤力量。分点执勤模式即“分类建队、单位保障、联动响应”。各专业队都是常备执勤力量, 有规范的执勤值班场所, 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 应急救援局 (中心) 通过网络指挥平台对各队值班、训练、出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遇有应急任务, 按照调度程序、力量编成和处置规程进行独立处置或联合处置。该模式将政府应急管理责任合理分解到各部门和单位, 队伍管理层级明确, 机动性强, 提高了处置灾害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混编执勤模式即“社会招聘、政府出资、混合值守”, 即将公安消防队员、专业队员和合同制队员混编驻守, 形成相对固定的执勤力量, 集中管理训练, 统一调度指挥。

3. 推动基层应急救援工作可持续发展。

一是法律制度体系, 从省、市、县三级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训练、管理、联动、保障等方面先后出台相关法规制度, 给予强力政策支持。二是应急力量体系, 建立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多种形式消防队为补充的综合应急力量, 建立以职能部门为骨干、相关行业为补充的专业应急力量, 建立以民兵预备役为骨干、志愿者为补充的战时动员力量, 建立以各类专家为骨干、行业经验丰富人员为补充的辅助决策力量。三是应急装备体系, 根据各类灾害事故处置需要, 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 不断优化应急救援装备结构。四是应急训练体系, 各级政府依托消防现有场地和设施建设训练基地, 分批组织各专业队进驻基地接受应急救援系统培训。各级应急救援队分年度、分专业统一制定训练计划, 下达训练科目, 编制训练规程, 政府定期对各专业队组织训练考评, 并且结合灾害事故特点, 结合各专业队的职责任务, 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联合实战演练, 不断提高协同作战能力。五是应急保障体系, 各级政府将应急救援队伍专项经费全部纳入统计财政预算, 建立应急救援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所有装备、物资实行集装箱式、模块化保障。

(二) 云南省应急救援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多民族于一体的经济欠发达省份, 也是我国自然灾害形势最严峻的省区之一。在公安部“长沙会议”后, 云南消防总队依托公安消防总队组建省综合应急救援总队, 全省所有州市和129个县 (市、区) 全部组建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建成了覆盖全省、上下衔接、反应灵敏、协调联动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其主要做法有:

1. 立足“三个依靠”,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一是依靠政府主导, 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把驻军、武警部队、民政、应急等部门调整为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 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和沟通协调机制。把加强消防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作为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纳入政府目标绩效考核, 将其作为政府工程来推进, 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二是依靠规划牵引, 省政府将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作为重点专项规划来编制, 把消防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对各级各部门落实规划的年度目标、具体任务、工作责任进行了分解细化, 形成了完善的责任体系。三是依靠制度规划, 把应急救援职责写入《云南省消防条例》, 明确了各专项应急部门、单位的职责、任务, 同时出台《关于加强全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意见》, 推动各地普遍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领导机构, 把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纳入了政府应急管理体系, 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协调联动、规范处置的应急救援工作格局。

2. 围绕“三个坚持”, 稳步推进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分步推进, 针对云南各地应急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的实情, 按照“组建一支队伍、建立一个机构、健全一套运行机制、制定一套指挥流程、出台一份管用文件、举办一次联合实战演练、总结一套建设经验”的“七个一”步骤, 分步推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逐一明确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标准和完成时限, 并及时召开现场会、推进会。二是坚持因情施策, 针对各地经济社会条件和灾害类型差异大的实情, 摸索出3种建队模式:资源整合型、中心指挥型、常设机构型, 形成了省有机动力量、州 (市) 有专业力量、县 (市、区) 有综合力量的救援力量格局。三是把提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作为队伍建设的关键, 着眼灾害救援的专业化要求, 不断深化执勤训练改革, 采取轮值轮训勤务模式, 推行“演练日”制度, 对各类专业救援人员进行不少于15天的业务培训, 并把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纳入了联勤联训体系, 使联动力量延伸到了村寨。

3. 强化“三个保障”, 全力确保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财力保障, 把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经费保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状, 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将考核奖惩纳入省委、省政府集中检查考核评比内容, 推动建立健全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公共财政保障机制。二是强化装备保障, 按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标准, 云南总队与省财政厅多次沟通协调, 联合报请省政府批准实施了加强灭火和应急救援装备建设三年投资计划, 推动省、州、县三级, 按照必须必配、急需急配原则, 投入大手笔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 同时各地与企业签订装备保障协议, 将应急装备、维修人员捆绑征调, 储备了一大批救援装备和物资, 更加符合实战需要。三是强化通信保障, 省综合应急救援总队与通信运营企业合作建设全省应急救援通信指挥光缆网, 建成纵向贯通各级、横向高度互联互通的跨部门、跨区域应急通信指挥平台。

(三) 湖北与云南省应急救援工作对我们的启示

1. 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组织基础。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党委、政府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 直接影响到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成效。一是要汇报到位, 争取重视。湖北、云南紧紧抓住新《消防法》出台的有利时机, 主动多次向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汇报, 使党委、政府领导充分认识到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参谋到位, 呈好方案。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湖北、云南均做了充分的准备, 及时向省政府呈报详实的方案, 从而推动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政策法规、实施办法。三是要跟踪到位, 狠抓落实。加强汇报交流, 使地方党政领导的思路和决策很快得以落实, 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部署。

2. 部门协同融入发展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特点和优势在“综合”, 但难点也在“综合”。“综合”涉及到不同系统和层面间的合作, 需要政府行政组织内部的配合, 也需要行政部门与社会单位甚至纯社会单位之间的协作。一是要明确职责和责任, 严格落实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编制问题, 要推动政府建立规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分工和问责机制, 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任务。二是要充分发挥应急委、应急办的领导作用, 如云南省推动政府州长、县 (市) 长担任应急指挥中心指挥长, 构筑了政府“大应急”的框架。三是要主动协调开展工作, 消防在与各部门的沟通互动中塑造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文化, 争取得到政府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实践发现, 对应急管理而言, 要实现优质化的管理目标, 需要建立起有效的跨部门协同机制, 形成一套能够共担风险的体制和机制, 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政策和弹性化的组织结构以应对合作产生的风险。

3. 建立机制着眼长效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能否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事关综合应急救援建设工作的成效, 直接影响着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的生命力。一是先要出台规范性文件, 就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依托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力量组成、职责任务、工作程序和综合保障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二是建立监督制约机制, 将综合应急救援的相关制度纳入地方立法, 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内容纳入地方消防工作条例, 并可以通过人大和政协的力量来监督政府执行应急管理的职能。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对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从常态应急救援工作保障和战时应急救援保障两大方向建立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努力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经费保障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推动建立健全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三、区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不足

目前, 全国各地的公共应急抢险救援力量主要有公安消防、武警、解放军、预备役民兵;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主要有交通、环卫、电力、供水、供气、医疗救护、铁路、地震等十几种救援力量;企业和社会救援力量主要是各大中型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

(一) 制度体系未能适应城市发展

虽然近年来大力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各地政府部门建立专门机构负责统一协调和管理。但应急反应和紧急救援实行的还是一种“分而治之”的行业垂直领导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条块分割缺乏整体合力。多支职能单一的应急救援力量并存, 互不隶属, 客观上造成遇险求助不便、接警出动迟缓、联动响应滞后、合成指挥不力等。二是多头重复投入缺乏成本观念, 浪费严重。三是职能单一缺乏常备主力, 没有一支政府直接指挥下、能妥善处置各种事故灾害的常规、常备、综合性应急救援力量。

(二) 应急管理薄弱, 应急反应迟缓

由于规章制度不完善, 体系机制不同, 各部门未能做到24小时日常值班制度, 直接影响突发事故现场快速处置。例如, 在北京市海淀区“4.8”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西郊二厂草料库房、“5.8”天下城市场等几起火灾事故中, 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都要求铲车、挖掘机、洒水车及早到场协助处置, 但均未能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到场, 延误灭火作战总攻时机。

(三) 装备量少质差, 处置能力不强

从部队角度考虑, 虽然各地区专业灾害事故处置队伍快速发展, 如北京市海淀区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组建了7个应对高层、地下、化工、水上、山岳、地震、交通等灾害事故的专业救援队伍。但是, 部队处置特种灾害的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尤其是专业救援装备配备相对薄弱, 大功率排烟、破拆、照明装备、高喷车辆装备、冲锋舟、个人潜水装备、氧气呼吸器等装备配备不足。

从地方角度考虑, 虽然部分地区已形成了以政府专兼职消防队伍为主的乡镇消防力量, 但是水平参差不齐, 重形式轻内容、重建设轻管理, 且呈现点多分散的局面。部分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受企业体制、经费保障等条件的制约, 生存和发展环境比较恶劣、人员青黄不接、装备配备缺乏、处置能力不强, 无法有效控制与消除灾害事故。

(四) 战术创新跟不上抢险救援的要求

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企业、公众聚集场所大量涌现, 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新技术广泛开发利用, 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处置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 国际形势日益严峻, 防范和有效地处置暴力恐怖事件已成为各国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目前在处置以上灾害事故的战术研究上还比较滞后, 能否适应抢险救援的现实要求还需经过实践的考验推敲。

(五) 经费不足, 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

虽然国家已从法律上规定了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对责任, 但由于对消防的投入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加之地区经济的差异, 消防装备器材发展并不平衡, 在实际的运作中并没有将消防经费真正地落实到位, 会直接导致之后工作难以开展。

四、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区县政府本着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 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 落实各专项应急部门相关责任, 出台规章制度来确保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训练、管理、联动、保障等工作的落实。要从打基础、谋长远的角度出发, 以规章制度为支撑, 以力量、装备为重点, 以训练、保障为基础, 切实将各部门融入到综合应急救援工作当中, 作为一项党委工程、民生工程来抓。逐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应急队伍建设, 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的工作原则, 寻找一条适合区县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 加强统一指挥, 优化队伍结构, 完善联动体系

首先, 依托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实现政府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网格式互通平台, 将各应急组成力量统一纳入应急指挥体系, 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 各应急救援队伍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完善应急指挥网络和专家决策咨询机制, 建立预案等级响应制度, 明确各级灾害力量编成。

其次, 各地区县级专项应急救援队伍分阶段、分批次实现“七有”, 即:有固定执勤场所、有专业训练设施、有相关规章制度、有动态名册档案、有配套经费保障、有完善处置预案、有专业救援装备等, 建议在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立各指挥部专有席位, 由单位出人、政府出资, 实行专业化指挥调度, 并由消防支队进行人员日常管理培训。

(三) 落实经费、加强器材装备配备, 积极促进应急救援队伍正规稳定发展

政府出台一系列硬性保障措施, 落实应急管理工作专项经费, 将应急救援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并逐年实现递增。通过设立应急救援工作专项基金等形式, 积极拓宽应急救援工作经费渠道。可以实行队员定期体检和专家特殊津贴制度;落实应急救援人员的医疗、工伤、抚恤等制度;出台应急装备建设规划, 按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标准》, 分年度配齐应急救援车辆和装备器材;出台《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标准》, 各职能部门按照政府补贴、对口支援和单位自筹等方式, 限时完成人员、车辆、装备和执勤点建设任务。各专业救援队的建设实行对口负责, 由本级财政和上级对口部门经费保障为主;政府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建设由本级财政负责;各企业事业单位专职原则上由本单位自筹经费解决。

参考文献

[1].着力提升综合应急救援水平.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 2011.7.15

[2].王慧飞.消防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1 (3)

3.申请成立应急救援队伍 篇三

【关键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调查研究

1.临沧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经济欠发达。北回归线横贯南部,东邻思茅,北连大理,西接保山,西南与缅甸交界。全市辖临翔、凤庆、云县、双江、永德、镇康、耿马、沧源7县1区。土地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0万人,其中以佤族为代表的23种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6%。是一个集山区、边疆、少数民族三位一体的地区,辖区内地震、泥石流、塌方、旱涝等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频繁,全面加强我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迫在眉睫。

《意见》下发以来,临沧市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发展。临沧市消防支队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照结合实际、分步实施、试点先行、重点培育、逐个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制定下发了《临沧市公安消防支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暨试点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2010年4月,临沧市临翔区、双江县率先成立了应急救援大队,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社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其余县参照临翔、双江模式,分别挂牌成立了应急救援大队,全市7县1区均挂牌组建了县级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临沧市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支队,进一步明确了机构设置、工作职责、调度指挥和经费保障,形成了市、县(区)两级建制、成规模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同时,全市各地按照国发15号文件精神和公安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先后组建了4支政府专职消防队(沧源、镇康、永德、孟定镇),4支企业专职消防队(云南大朝山水电有限公司专职队、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小湾水电厂筹备处专职队、云南机场集团临沧机场专职队、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漫湾水电厂专职队),10支乡镇政府专职队,897支村寨志愿(义务)消防队,有效提高了消防灭火救援力量力的覆盖面,社会抗御火灾的整体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2.当前应急救援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2.1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2.1.1应急救援队伍车辆器材装备落后

随着临沧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各级政府对消防事业的建设投入有所增加。但是,由于边疆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收入短缺,消防经费投入十分有限,消防装备建设步履艰难,消防装备欠账较多,表现在:车辆结构不合理,现有执勤消防车辆量少质弱,全市共有消防车44辆,其中,9辆抢险救援车,8辆泡沫消防车,9辆高喷车,其余均为水罐消防车,主战消防车大多数还是小吨位轻型水罐车,高、低压泵浦车只占水罐车总量的20%,至今仅配备登高平台车1辆,无排烟照明等用于处置较大以上灾害事故的特种车辆;器材装备量少质弱,科技含量较高的化学侦检、生命探测、洗消处理等器材缺额较大。高尖端抢险救援器材基本上属空白点,制约了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

2.1.2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场地设施缺乏

作为应急救援队伍主力军的我市消防部队,在开展综合性应急救援训练上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无训练场地,缺乏必备的特勤训练设施,地震、洪涝灾害、交通事故、危化品泄露处置、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火灾扑救等综合性训练项目一直未能得到正常开展,部队不能进行应急救援的适应性训练,制约了应急救援工作的整体推进。

2.1.3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总体建设水平远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推进应急救援队伍的进程中,我市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也得到一定发展,但是,仍然跟不上步伐,部分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还停留在发文部署上,已组建的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没有专门的营房和基本的公共消防设施,装备建设受多种因数的制约,组成人员多为社会招聘,其入队前,没有经过专门的救援技能训练,综合素质不高,救援能力不强。同时,作为应急救援队伍网络覆盖的末梢,缺乏有效的调度指挥,特别是农村发生灾害事故,缺乏及时高效的调度指挥,从而遗误战机。

2.2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存在弊端

2.2.1应急队伍相对分散,专业救援力量不足

目前我市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和紧急救援实行的是一种“分而治之”行业垂直领导体系,分散而单一的灾害管理模式无法实现人力、信息、技术、装备等资源共享,大大削弱了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此外,我市至今没有完成特勤消防中队建设,全市处置重特大灾害事故的能力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2.2.2应急管理系统不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全市公安、安监(矿山、化工)、医疗、交通、民政、地震、建设、市政、通信等部门都组建了各自的应急救援组织,但是由于缺乏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运行机制,没有纳入统一的调度、作战、训练体系,各个力量之间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形成应急救援合力,且全市仅有1支矿山救护队,只能应对较为单一的灾害事故,通用性差,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尤其是涉及多种灾害事故同时发生时,仅依靠单一部门应急救援力量难以应对。

2.2.3应急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导致应急救援成本增加

目前,我市各类应急救援资源,包括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设施、应急保障物资等,都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时,现有应急资源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降低了应急救援效率。而这种分部门、分行业、分系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的做法,会造成一定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了巨大的人力、装备及资金方面的浪费,给当地带来很大的财政负担。

3.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3.1加大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公和共消防设施建设力度

随着应急救援任务德增多,没有相应装备、缺乏相应设施,就会影响到完成救援任务的质量。主要是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对照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制订计划,分步配备,优化结构,重点发展大流量、大功率、大吨位消防车,优先配置举高、抢险救援、防化洗消等专勤消防车和防护、侦检、救生、破拆、堵漏等抢险救援器材,配齐配强《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规定的职业危害防护装备,逐步优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车辆装备结构,提升全市应急救援装备建设质量和水平。同时,突出抓好乡镇、村庄应急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结合扶贫开发、村庄整治、农村电网改造以及乡村公路、人畜饮水、沼气、信息等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公共应急设施,做到新农村建设到哪里,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就做到哪里,并负责组织实施。进一步明晰安监、规划、建设、供水、供电、质监等相关部门职责,确保新建城区、旧城区改造的公共应急设施建设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3.2加快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现有保障体系,推进各县级区域性战勤保障库建设,重点抓好灭火药剂储备供应、装备维护抢修、装备物资储备、信息保障、移动供气、远程供水、油料供应、社会联勤保障等保障能力建设,形成具有完善的战勤保障体系。抓好人才战略实施,以市级区域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应急救援分队队员的各种救援理论、技战术培训,做好信息通信、专业技术及有关专家、人才等支持保障工作,强化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同时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应急救援队伍营房装备、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训练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训练、演练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推动政府制定出台《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最低经费保障标准》,将合同制消防队伍和农村、社区义务消防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给予保障,形成长效机制。

3.3建立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整合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在应急救援大系统中统一规划、科学设计、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城”也正是这个道理。除此之外,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多部门的保障作用,应向多功能方向发展,积极拓展业务,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有生命力,工作才能更具有主动性。应当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矿山、医疗、交通、民政、地震、建设、市政、通信等专业队伍纳入统一调度、作战和训练体系,将消防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体系和社会动员体系,形成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格局。同时,立足于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实战需要,依托市、县两级110指挥系统与消防部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立综合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全市各救援队伍的队伍构成、器材装备实力、集结能力、专长特点等情况,实行政府领导、公安机关、消防部门三级指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以及不同警种和救援力量之间的“统一接警、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机制,适时开展演练,做到在紧急情形下,能够第一时间集结救援力量抵达灾区的行动效果,根据灾情和各救援力量专长,科学配置,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分批派出开展救援,各救援力量之间优势互补、协同配合,有力有效有序地开展抢险救灾活动。

4.关于组建全市应急救援队伍 篇四

来源:宜府办发[2010]01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开发区管委会:

为加快全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的通知》(鄂政办函〔2010〕7号)精神,以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宜府发〔2006〕26)的要求,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组建我市应急救援队伍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队伍组成全市应急救援队伍由市应急救援支队、县市区应急救援大队组成。依托市公安消防支队组建宜昌市应急救援支队,依托县市区公安消防大队组建县市区应急救援大队。应急救援队伍原隶属关系不变。应急救援支队、大队主要领导由公安消防支队、大队主官担任,第一政治委员由同级政府分管应急工作的领导担任。

宜昌市应急救援支队在宜昌市公安消防支队挂牌,县市区应急救援大队在各县市区公安消防大队挂牌,统一称“××县(市、区)应急救援大队”。

二、职责任务

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外,同时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抢险救援工作。

三、指挥权限

应急救援队伍是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骨干力量,接受政府的统一领导,服从政府应急管理机构的管理和调度。各县市区政府应赋予应急救援队伍最高指挥官在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机处置权,有权调动各专业救援队伍及其他社会力量和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

四、联动响应

在保持原有管理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将矿山、医疗、交通运输、民政、地震、住房和城乡建设、市政、通信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纳入政府统一指挥、协调、作战、训练体系,建立应急救援定期会商、信息共享和要情通报制度,建立完善政府领导下各方面力量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联动机制。同时,将应急物资储备单位纳入应急救援体系,将应急志愿者队伍纳入社会动员体系。

五、经费保障

5.申请成立应急救援队伍 篇五

虎岗中心小学 2016年2月

应急救援队伍训练计划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救援队伍的规定。虎岗中心小学为了严格管理,强化训练,把各项战训计划落到实处,始终保持高度的战备状态,出色的完成了各项训练计划和救援任务。特制定此训练计划:

一、参训对象:

全体教师

二、训练地点:

学校

三、训练时间:

早上8:00-11:00

四、训练内容:

业务技术学习、设备仪器的使用操作、身体素质的训练、一般技术性操作训练

6.胶州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篇六

根据《青岛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下发《胶州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按照立足实际、按需发展、突出重点、统筹规划的原则,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充分依托胶州市应急救援大队,整合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积极开展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着力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形成了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应急救援体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加强

一是完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新《消防法》要求,2009年8月5日,我市依托市公安消防大队正式成立胶州市应急救援大队,这是一支“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是我市组织开展应急救援的主体力量,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具体包括雨雪、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

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大队快速反应、先期处置、先期控制、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救援,保证了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与及时。2011年,为进一步提升部队抢险救援的战斗力,提高部 1

队灭火救援及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胶州市应急救援大队依托消防大队第一、第二中队分别成立交通事故救援专业分队和化危品事故救援专业分队,开展专业训练和救援,确保我市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完善专业和专家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专兼结合、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在胶州市应急救援大队这支综合性救援队伍的基础上,我市先后组建了由民政、城乡建设(城管)、国土资源、市政、交通运输、农业、水利、海洋与渔业、林业、卫生、环保、安监、人防、畜牧兽医、气象、地震、电力、电信等部门组成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9支,配备了各种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同时,按照各相关预案要求,各单位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应急专业救援队伍进行业务学习、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互动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关键时刻能调得动、用得上、顶得住。

根据应急预案要求和实际需要,我市组建了覆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综合管理等五大类20个领域的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共登记各类专家、学者110名。各类专家队伍全程参与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的决策咨询,加强了突发事件预测预防预警预报能力,提高了高应急决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增强了突发事件应急的技术支持能力,确保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是全面开展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

2设,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覆盖至镇办和村居。各镇办、村居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本地区的民兵、预备役人员、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组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近900支,充分发挥基层应急救援队伍距离现场近、情况熟、反应快、行动快的优势,开展先期应急处置工作。同时,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和维护社会秩序,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和物资发放,切实提高了基层应急处置能力。

四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应急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共青团、红十字会、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作用,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的招募选拔、组织管理、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完善应急志愿者队伍的物资装备、工作经费、人身保险等保障措施。截至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已达400多人,志愿者队伍在应急的宣传培训、预防演练、辅助突发事件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不断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应急反应能力迅速提升

目前,我市各镇办、各有关部门均成立应急管理机构,明确了负责应急管理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初步形成了各部门、单位之间快速反应、协调联动、综合处置、共同参与的应急处置体系,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通讯手段,在跨地区、跨行业等应急救援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不和谐。为有效整合我市现有的应急救援力量,建立统一、完善的应急救援指挥调度体系,使各

3部门、各救援力量在处置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中能密切协同、形成合力,圆满完成各类应急救援任务,我市起草了《胶州市应急 救援联动机制领导小组》文件,该领导小组紧紧围绕胶州市应急救援大队这只骨干救援力量,设立办公室,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督促、检查、研究应急救援相关工作,综合协调相关应急救援工作。

同时,在更新《胶州市应急联动指挥通讯录》的基础上,根据青政办字【2010】83号《关于建设800兆数字集群应急指挥通信专网的通知》文件要求,为使各应急救援力量在处置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中能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圆满完成各类应急救援任务,已向市政府请示为37个主要联动部门配备必需的800兆天翼对讲机,积极完成应急指挥调度横向网络建设,保证应急救援时的快捷与高效。按照胶州市应急管理十二五规划要求,稳步推进应急平台建设,探讨建立集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调度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市级应急指挥平台,充分整合本区域内的各种应急资源,实现预案联动、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

三、应急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胶州市应急救援大队成立后,市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2011年3月,市政府拿出160万专门资金,按照国家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标准,结合我市公路救援任务较多和化学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较多的实际,用于应急救援大队交通事

4故救援专业分队和化危品事故救援专业分队两个攻坚组的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8月份,应急救援大队购置1部抢险救援消防车,该车具备前拖后吊功能,可以在各种复杂的救援现场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地开展救援工作,另外,购置了交通救援和化学危险品处置两个攻坚组器材装备等,尤其是各种稀缺器材,主要包括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防护装备和部分急需的手持式钢筋速断器、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消防过滤式综合防毒面具、水面救援装具等救援装备,积极开展各种专业训练和救援,确保了我市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虽然我市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下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应急资金投入力度,为应急救援大队等部门配备高层消防车等必需的应急救援设备,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建设,确保跨区域、跨行业等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衔接,高效率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学习先进地区和兄弟区市的成功经验,不断推动我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再上新水平。

胶州市应急办

7.申请成立应急救援队伍 篇七

为深化应急机构改革,充分发挥XX县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等6个文件的通知》(X办发〔2020〕X号)和《XX市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实施方案》(X政办发〔2020〕X号)等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以控大事故、防大灾难为核心目标,按照“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军民融合、强化基层力量、完善运行机制、提升战斗能力”总体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加强XX县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建设,提升应急管理治理水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基本原则

按照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提高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兼顾政府财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加强和完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三、目标任务

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县、乡(镇)、村(社区)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各乡(镇)要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乡(镇)、村(社区)完成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为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强全县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全面建设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积极推进应急救援队伍标准化建设,加大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培育、评选力度,加强救援队伍装备配备与培训演练,提升综合救援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XX县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确保一旦发生事故,立即投入抢险救援,最大限度抢救生命。二是依托XX公司组建应急救援力量,建立1支县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参与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任务。三是依托县消防救援大队、民兵综合救援连等应急救援力量,按照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地方与军队武警相结合、防汛与抗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1支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伍,做好险情处置、人员转移和抗旱供水等工作,做到有汛防汛,有旱抗旱。四是以县消防救援大队和社会水上搜救志愿者队伍为依托,打造1支覆盖全县的县级水上搜救队。坚持“一专多能”建队原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专业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逐步向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转型升级。

(二)全力建设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以消防救援大队(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森林消防队伍、县林场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民兵应急队伍为依托,建立“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开展救援处置工作。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水旱灾害、地震、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事故(含险情)、城乡村火灾事故、突发环境事件、旅游安全事件等事故灾难,以及参与配合做好社会安全、公共卫生类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要根据本辖区突发事件特点和应对处置需要,制定县、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细化队伍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加强与各行业专业队伍联动演练,提高队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接受同级应急管理委员会的调度指挥。

(三)重点建设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各乡(镇)要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应急救援队伍人员配备实行专兼职结合,按户籍人口比例队伍人数为20~30人。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本级应急救援队建设主体,要结合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乡(镇)党政机构和各事业单位职能优化,整合乡(镇)机关事业干部、警务人员、医务人员、专职消防、民兵、派出所协勤等应急力量,实现“多位一体”。

乡(镇)应急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研究制定辖区应对突发事件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审定辖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协调辖区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负责日常应急相关宣传、督导、险情预警发布、信息报送等工作。

乡(镇)应急救援队伍主要职责:在防范和应对水旱灾害、地震、地质灾害、森林火灾、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生产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城乡村火灾事故、突发环境事件、旅游安全事件及社会安全类、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承担事故灾害事件救援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工作,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做好事故灾害的事前预防工作。

乡(镇)应急管理委员会由党政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综合应急救援队由分管领导任队长。县级有关部门要做好指导乡(镇)应急救援队建设工作。

(四)加快建设村(社区)应急救援队伍。

各村(社区)根据实际组建应急救援工作组(应急救援响应队),按户籍人口比例队伍人数为10~30人,队员主要由村委干部、村小组长及志愿者等组成,队员分布于各自然屯(村民小组、城镇小区),将应急救援力量延伸到“最末梢”,做到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最大限度实现救早、救小、救初期。村(居)委会是本级应急救援队建设主体,负责建设和日常管理;乡(镇)负责综合管理、业务指导工作。

村(社区)应急救援队伍主要职责:负责辖区巡逻巡查、突发事件初期处置、院前急救、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居民逃生演练等工作。

村(社区)应急救援工作队(组)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村(居)委员会主任任队(组)长。

五、完善应急救援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和保障制度

(一)明确组织领导责任。

深化思想认识,乡(镇)党委、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是推进本区域应急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要落实工作责任,全面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装备。要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方案,明确措施,有序推进。县应急委、安委会、减灾委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完善综合协调机制,要把应急队伍建设纳入突发事件应对综合考核内容,促进应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完善应急救援队伍运行机制。

各应急救援队伍组成采取平时人员分散,战时快速集结措施,在当地党委、政府或应急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乡(镇)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综合队伍、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工作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建立健全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及救援设备装备花名册,便于实现统一调度、快速运送集结、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经常性地组织队伍开展培训和演练,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建立健全军地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军地应急救援队伍在应急救援、培训、演练等方面的协同配合,形成军地联合力量,共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三)加大应急救援队伍保障力度。

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乡(镇)、村(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经费由县财政安排预算予以保障。二是县应急委要统筹好乡(镇)级应急物资仓库建设,建立和完善应急装备物资统一调配等制度。三是各乡(镇)要坚持“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基地建设,为应急救援队伍日常训练和演练提供保障。四是各级各部门要为应急救援队伍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提供安保、医疗、通信和电力等保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实施。

(四)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

加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应急力量贴近基层、分布广泛、反应迅速、服务多样的优势和专长,引导其有序参与基层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应急管理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队伍。共青团和红十字会应积极发挥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应急志愿者组建单位要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并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时应接受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调度。

附件:XX县基层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细则(试行)

附件

XX县基层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细则(试行)

项目

主要内容

具体实施办法

检查方式

备注

1.组织机构

★1.1成立领导机构及队伍

乡(镇)(街道):各乡(镇)要成立乡(镇)应急管理委员会,由党政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组建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由乡(镇)分管领导任队长。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可分设若干个分队,分别为防汛抗旱(含地质灾害)、森林防灭火、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队,分别由水利、林业、应急部门领导任分队长。

村:各村成立应急救援工作组,由村党组织书记或

村委会主任任组长,根据村屯分布可分设若干小

组,明确各小组组长及负责片区。

社区:各社区成立应急救援响应组,由社区党组织

书记或居委会主任任组长,根据实际可分设若干小

组,明确各小组组长及负责片区。

查阅文件、队员档案及相关台账。

★1.2明确骨干成员

乡(镇):乡(镇)应急救援队伍骨干成员人数按乡(镇)人口比例确定:1.户籍人口3万(含)以下的,队伍人数不少于20人;2.户籍人口3万-5万(含),队伍人数不少于25人;3.户籍人口5万以上,队伍人数不少于30人。

村:各村应急救援工作组队伍人数按村人口比例确定:1.户籍人口2000(含)以下,队伍人数不少于10人;2.户籍人口2000-4000(含),队伍人数不少于20人;3.户籍人口4000以上,队伍人数不少于30人。

社区:各社区应急救援响应组队伍人数按社区人口比例确定:1.户籍人口2000(含)以下,队伍人数不少于10人;2.户籍人口2000-4000(含),队伍人数不少于20人;3.户籍人口4000以上,队伍人数不少于30人。

查阅文件、队员档案及相关台账。

2.规章制度

2.1建立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预防性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应急值守制度、训练和演练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

查询文件、实地访谈。

3.队员管理

★3.1配备管理人员

指定一名队长、若干副队长和至少一名联络员。

查询文件、实地访谈。

★3.2建立队员档案

每位正式队员要有完整的队员档案,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技能证书、工作表现等资料。

查阅档案、实地访谈。

3.3落实工作责任

明确队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岗位队员的责任、义务和要求。

查阅档案、实地访谈。

3.4开展队员考核

制定队员工作考核办法,组织对队员表现进行考核,并有综合评价结果。

查阅档案。

4.救援技能

4.1配备灭火救援人员

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灭火救援经验或相关资格证

书的骨干队员。

查阅档案、实地访谈。

4.2配备森林消防人员

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森林消防经验或相关资格证

书的骨干队员。

查阅档案、实地访谈。

4.3配备水上救援人员

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水上救援经验或相关资格证书的骨干队员。

查阅档案、实地访谈。

4.4配备绳索救援、破拆救援

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相应救援经验或相关资格证书的骨干队员。

查阅档案、实地访谈。

4.5紧急救护等专业人

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相应救援经验或相关资格证书的骨干队员。

查阅档案、实地访谈。

5.场地保障

5.1具备办公营房

县级应急队伍必须具有相对固定的营房或办公场所,值班室、会议室、办公室、器材室等功能分区符合工作需要。

现场查看。

5.2具备训练基地

县级应急队伍必须具有相对固定的训练基地,且配备的技能、体能训练设备设施符合日常训练演练需要。

现场查看。

6.装备器材

6.1配备救援车辆

县级应急队伍必须至少配备1辆应急保障车;至少配备1辆消防车。

查阅资料、现场查看。

6.2配备灭火抢险装备

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接力水泵、风力灭火机、高压水枪、灭火弹等灭火装备;配备铁锹、扫把等森林灭火器材;配备一定数量的防火服、安全帽等个人防护装备。

查阅资料、现场查看。

6.3配备水域救援装备

配备冲锋舟、橡皮艇等至少各1辆;配备一定数量的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等;配备一定数量的潜水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查阅资料、现场查看。

6.4配备绳索救援装备

配备救援绳索、缓降器、抛头抢等救援装备;配备一定数量的山地单兵套装。

查阅资料、现场查看。

6.5配备大型机械装备

县级应急队伍配备挖掘机、推土机、发电机、自卸车、大型排水泵等。

查阅资料、现场查看。

6.6配备应急通信装备

配备一定数量的对讲机、电话、传真机等。

查阅资料、现场查看。

6.7配备其它应急装备

配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照明、小型排水泵、手持扩音

器、防护服、防护手套等装备器材。

查阅资料、现场查看。

7.教育培训

7.1参加部门培训

队长、副队长应当经县级及以上应急管理部门培

训。

查阅资料。

7.2制订培训计划

各级应急救援队伍每年编制队员培训计划。

查阅资料。

7.3实施培训计划

新队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骨干队员必须每年轮训

一次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

查阅资料。

8.训练演练

8.1制订训练计划

每月制订训练计划。

查阅资料。

★8.2开展日常训练

组织经常性训练,包括个人体能和救援技能训练;

每月训练时间不少于5天。

查阅资料。

8.3开展应急演练

每半年开展不少于1次应急演练。

查阅资料。

9.应急值守

★9.1开通值班电话

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公布。

现场查看。

9.2落实值班人员

制订周期值班表,落实值班领导、值班人员、备勤

人员。

现场查看、查阅资料。

9.3记录值班情况

完整记录值班情况、交接班情况,并按要求报送出

勤信息。

查阅资料。

10.工作台账

★10.1建立工作台账

按要求建立救护工作日志(出勤日志)、技术装备检查维护登记簿、学习训练情况和考核登记簿、事故处理登记簿、会议记录簿、安全技术工作登记簿等相关台账。

查阅资料。

检查结果

说明

1.此表适用于乡(镇)、村(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自查自改、自建自评,以及应急管理部门对应急救援队伍检查和评估验收。

2.规范化建设评估,标“★”为关键项,共有7项。

上一篇:社区中心控烟工作总结下一篇:酒店工作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