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举措(共11篇)
1.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举措 篇一
昌盛社区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举措和成效
…….社区成立于2006年4月,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现有6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17栋,住户744户,常住人口1886人,城镇人口973人,流动人口33人,辖区单位19个,其中机关单位6个,学校3个,医院1个,个体商业网点308个,有志愿者队伍5支52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6名,其中支部书记2名,公益性岗位9名,进村进社3名,就业援助2名。社区本着便民高效的服务理念设居务大厅、党建工作站、警务室文化活动室一厅一站两室的模式,在居务大厅设党政群团、民政低保、劳动保障、残协老龄、计划生育五个服务窗口。
社区现有两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0名,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26名,其中正式党员25名,预备党员1名,女党员10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现有党员24名,其中离休2名,退休22名,女党员4名。驻区在职党员44名。
社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根据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示精神,结合社区实际工作,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职能要求,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以创特色为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为抓手,不断推动社区党建、计生、民政低保、劳动
保障、残协老龄、文体、综治、卫生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就社区2011年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举措和成效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健全组织管理,完善设施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加强环境整治,强化治安维稳,把社区建设成平安温馨和谐社区。
二、工作举措
今年社区建设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也继续做好以党建、计生、民政低保、劳动保障、残协老龄、文体、综治、卫生等常规内容为主的社区中心工作。
(一)社区党建工作:
1.社区支委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内部团结,分工明确,办事公道,具有较强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党的执政建设能力,推进党政群团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对社区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定期组织社区党员开展活动。听取党员学习、工作、思想汇报,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3.与辖区单位实行党建共驻共建,不定期召开共建联席会,商讨社区建设事宜。重视群众工作,使支部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矛盾,办事公正公平,群
众满意。
4.在发展党员方面:今年发展2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预备党员,2名发展对象转正。同时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二)计生工作:
1.紧紧围绕和盛镇党委、政府、计生办的统一安排深入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上街发放宣传单,让社区每一位居民了解计划生育政策,改变生育观念。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计生宣传活动,定期刊出宣传栏。
2.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推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适时开展计生寻访工作,对新婚夫妇,产褥期、哺乳期妇女做到随时走访,积极为她们讲解产后保健及哺乳期避孕知识。为社区内的育龄妇女免费发放避孕套、避孕药等。督促环孕检对象到镇服务所进行环孕情检查。
3.健全微机台帐、卡、表、册等相关资料。数据准确、真实、无一人错登漏登,及时运转表、册,做到卡、表、册、证、人五对口,补充完善育龄妇女信息。
4.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及时动员外出人员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积极开展每月一查,每季度一核的普查验证工作;为方便流动人口做到有计划地生育,要不定期的发放宣传资料,避孕药具等,让流动人口感觉到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
本、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
(三)劳动保障:
1.推行文明办公,增强服务意识。规范办公程序,做到服务热情、耐心周到。通过我们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良好的精神状态,使社区居民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2.加强就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每季度进行一次技能培训,每次培训人员保持在100人左右,并聘请县劳动工作站专业人员讲课。推荐他们参加市、县、镇组织的创业培训,并为他们创业提供便利。通过大力发展失业人员的技能和创业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3.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力度。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今年将继续坚持为劳动就业服务,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构建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机制,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我们还将与少数特别困难的家庭建立“定人、定期、定户”的结对帮扶制度,为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鼓励自主创业,宣传优惠政策。对有条件的失业人员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将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优惠条件、就业信息、社会保障规定宣传材料送到每个人家中,同时了解他们的要求、愿望。
5.加强规范化管理工作,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失业人员的生活。帮助再就业对象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四)民政低保:
1.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低保惠民政策,不断完善审查制度,定期公布执行低保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使低保工作更加“阳光透明”。
2.对低保户家庭实行定期走访制度,及时掌握他们近期的家庭生活状况,实行动态管理。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上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3.定期召开低保人员会议,及时传达上级有关低保政策。同时倾听低保人员的建议和意见。支持享受低保人员创造就业机会,鼓励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为创建和谐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残协老龄:
1.加强对残协老龄人的情况摸底工作,建档立卡,努力做到及时掌握他们的最新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并将各种信息及时上报。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2.做好节日的慰问工作,对那些生活确实困难的人员做好关照,多组织开展老年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定期到残疾人家中走访,了解他们的疾苦,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
(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在社区实现了“五无”目标,即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居民犯罪、无治安灾害事件、无非法宗教活动,杜绝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2.加强对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增强居民的法制观念,提高群队群治意识。
3.及时调处民事纠纷,做到了无因民事纠纷调解不及时,造成矛盾激化,导致人员伤亡的现象发生。
4.发动辖区群众及义务联治队员、楼栋组长,不放过一个可疑的人和事,以杜绝案件的发生。
5.深入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做好吸毒人员监控帮教工作。
6.加大反邪教警示教育,组织举办反邪教培训班,提高居民群众的反邪教意识。
(七)活跃社区文化,广泛宣传社区精神文明公约,提高文明新风、文明行为。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文艺汇演、书法比赛、下象棋等活动,进行科普宣传、法制宣传。管理好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
(八)发挥社区自治功能,认真执行社区自治章程和各种自治制度,办事公平公正,监督措施落实,群众满意。
(九)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为了适应社区发展需要,进一步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特修订“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即政治思想好、遵纪守法好、团结和睦好、环境卫生好、科技兴农好、完成任务好、计划生育好、艰苦奋斗好、生产生活好、移风易俗好、把符合上述10个条件的
“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出来,给居民树立榜样,促进社区和谐、居民安居乐业。
(十)搞好社区环境卫生,做到社区内净化、绿化、亮化、无脏乱差,确保环境整洁干净。
社区成立以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一、社区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二、社区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壮大。
三、社区建设服务内容逐步丰富。
四、社区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有新起色。
尽管社区建设区得了巨大成效,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社区办公场地全部租用且办公条件差,场地狭小,影响了业务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社区进入业务准入制度不健全。一些职能部门只给业务和任务,缺乏资金和人力支持。
三、社区经费来源单一,仅仅靠财政拔付有限的资金,活动经费和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各种活动的全面开展。
四、缺少业务人员的培训制度,业务人员办事能力较差,影响了工作效率。
社区是城市最基层的单元,社区建设是巩固基层政权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基层组织自治建设,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
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在新的形势下,社区建设已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力量源泉,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构建和谐社区成为构建和谐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基础。社区作为城市的最基本单位,在城市管理、公共事务等方面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就目前我社区建设的现状来看,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城镇需求。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未来,增强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因此我们对社区建设提以下建议和意见以解决我社区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建议上级部门把社区办公场地建设纳入政府的规划之列并付之实施。
二、建立健全社区进入业务准入制度,完善各种业务进入制度。使社区在进入业务的同时,也能有资金和人力的大力支持,使得各种业务能在社区顺利地开展。
三、建立和完善筹资机制,解决社区建设经费短缺的问题。
(一)建立政府补贴长效机制;
(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改善社区福利和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建设;多渠道
筹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鼓励社会捐助社区事业;
(三)出台政策,明确驻社区单位按照共驻共建的原则,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社区建设给予支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促进社区资源整合;
(四)鼓励社区结合社区服务兴办经济实体,开展家政、物业、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务,确保社区收入渠道畅通。
四、建立健全社区业务人员的培训制度,提高社区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社区的办事效率。
2.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举措 篇二
一、现阶段我国乡镇文化站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 如今我国的农村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而相应的文化水平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是,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 (如地理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 , 很多农村地区的乡镇文化在文化建设方面依旧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阻碍着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一) 文化设施“名存实亡”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农村地区的乡镇文化站在日常工作中仅仅重视经济效益的建设, 并没有对文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局势下, 很多老一辈农民群众所熟知且经常使用的文化场地、设施都已经逐渐破旧, 而因为没有得到相应的维护与更新, 很多都已经废弃了。然而, 在严重缺乏文化场地与设施的局面下, 各种不良的休闲方式 (如酗酒、赌博等) 就逐渐进入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之中。显然, 这些不良休闲方式的出现势必会严重破坏到农村的文化氛围, 这俨然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地区的发展。
(二) 文化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基地, 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在文化传播工作中将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基于此, 每一位文化站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具有过硬的工作能力, 不仅要熟知各项文化业务的理论知识、充分掌握各项技术技能, 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与服务态度, 只有这样的文化队伍才能够将文化站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乡镇文化站的文化队伍普遍都存在着文化素养较低、业务能力较弱、老龄化等问题, 这种文化队伍整体素质的偏低势必将制约着文化站功能的充分体现。
(三) 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就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 我国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高, 在很多乡镇都开始投入远程教育的建设, 虽然就办公资源水平来说, 这些农村地区减少了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农村地区仅仅是将国家所提供的这些资源改成了乡镇领导的接待室或会议室, 并没有将其充分的应用在文化建设上。与此同时, 很多农村地区也没有组织开展远程教育活动, 甚至很多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连最基本的电脑操作都不会。在这样的局面下, 国家所提供的这些文化资源俨然就变成了点缀, 形同虚设。
二、加强和改进乡镇文化站文化建设的举措
(一) 因地制宜完善农村群众文化设施配备
为了解决当前很多乡镇文化站所存在的“仅重视经济效益建设、不重视文化建设”问题, 我们理应通过有效措施来进一步提升文化站人员的责任意识, 让他们正确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 还应该积极获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具体来说, 可以采购一批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文化设施, 当然, 文化设施的采购必须依据当地地域的结构特征、经济条件以及人口的分布情况来进行1。与此同时, 在做好了文化设施采购工作的同时, 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现有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不仅要对各类文化功能的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优化与改造, 同时还应该剔除那些年久失修、毫无价值的设施, 以此来节约不必要的投入、提升文化设施的核心应用潜能, 最终让文化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加强乡镇文化队伍建设
从整体上来看, 决定文化服务质量高低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拥有一支“学习型”的队伍。因此, 要想提升乡镇文化队伍的服务质量, 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打造出一支“学习型”队伍。具体来说, 文化工作者不仅要做好文化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 同时还需要在文化的学习方面起到表率作用, 带头学习。基于此, 我们理应对乡镇文化干部的学习与培训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阿门创造更加优良的学习条件。当然, 为了营造学习气氛, 应该大力支持并鼓励工作上的竞争, 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干部们长期保持学习的动力, 形成求学上进的风气。相信, 在这样的氛围下, 乡镇文化队伍势必将成为一只高素质的学习型队伍。
(三)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 积极开展文化活动
走过了“为温饱而烦劳”的困难时期, 在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 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乡镇文化站传统的“送文化下村社”体制俨然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 乡镇文化站就必须逐步实现对自身工作机制的创新, 充分利用国家所提供的文化资源来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2。比如说:第一, 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切实增加乡镇文化站的藏书量, 以此来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学习提供良好场所;第二, 鼓励并有计划的组织农村中的业余作者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创作出更多的文化节目;第三, 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各种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班, 以此来让文化活动真正更贴近于农民的真实需求;第四, 大力推进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将文化部门与当地政府所举办的文艺比赛、汇演等活动与农民的自娱性活动充分结合在一起, 以此来实现对娱乐性、教育性、先进性、知识型以及广泛性的集合, 从而在“寓教于乐”中实现科技文化知识、思想道德教育知识在农村地区的普及。
三、结语
总之, 基于加强与改进乡镇文化站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们有必要积极把握时机, 在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的鼎力支持下共同努力, 做好乡镇文化站的文化建设工作。只有这样,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才能有序的进行下去。
摘要:作为农村文化事业的主要阵地, 乡镇文化站所组织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不仅是传达当中要重要精神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桥梁。基于此, 为了让乡镇文化站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们理应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本文基于现阶段我国乡镇文化站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乡镇文化站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文化建设,举措
注释
11.张渊斐.建设乡镇文化站的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 2013 (21) :156-157.
3.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举措 篇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六中全会提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安全生产始终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决定》把安全生产作为目前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之一,作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着力点;重申和强调了“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明确了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管理定位,把加强安全生产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些重要的论述,都体现了党对安全生产认识的提高和工作思路的深化。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扎实推动安全发展,使安全生产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必须抓实当前工作:一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六中全会文件,武装头脑,提高认识,把握规律,指导实践。二是落实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确定的相关任务,细化分解“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确定的重要目标任务。三是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今年工作目标,巩固和发展“四个突破”,即遏制重特大事故、深化煤矿安全两个攻坚战和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加快探索和实施各项治本之策、加强对煤矿等重点行业企业安全基础工作的指导监督。四是继续推进安全生产源头治本、政策治本。五是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基层建设,夯实“双基”。六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
我们一定要按照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的部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尽心尽责、任劳任怨、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障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把安全生产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4.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篇四
对于新中国来说,法治还很年轻还不够健全,但是我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工作不断加强。
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江泽民同志亦反复强调,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之处,必须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治的建设正是在铸造这个国家的规矩。国家的法制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为了保证国家公职人员不变质、不变色,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律准绳,处理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许多问题才好解决。
我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国家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实现全面进步。这些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作为上层建筑总体上是与我国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5.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举措 篇五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处于社会道德体系核心地位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正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明确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对优化和发展全社会的精神道德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转型期加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为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公务员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会对社会产生激励、感染、教育和导向作用,能够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和道德文明的形成。同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公务员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模范地遵守道德规范,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形象和强大的道德魅力吸引人民,凝聚人心,才能够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的创造精神,促进社会的协调和科学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
第二,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能。公务员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科学高效地执行公务活动,不仅取决于其能力大小,也取决于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公务员如果没有明确的为公共利益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没有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的道德品质,就不能正确地制定和执行政策;如果没有忠于职守、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的道德素养,就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也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工作集体,因而也就不能高效能地开展工作。因此,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根据行政职能和对不同层次公务人员的要求,制定出的有针对性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能够保障公务员履行公务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激发国家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和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成行政效能的提高。第三,有利于廉政建设。社会转型期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必须加强以权力道德为核心的廉政建设。因为廉政目标最终要通过公务员廉政行为,即强化公务员的内在自觉才能实现。所以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把清正廉洁的要求内化为公务员的道德自觉,既有助于增强公务员自身抗腐能力,又有助于有效地发挥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效能。因此,培养与塑造公务员职业道德人格,必然也是廉政建设的基础和手段,并对廉政建设起重要的促成作用。
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策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但其主题是永恒不变的,即公务员始终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面对转型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创新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体系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就是要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养成、职业道德的纪律约束,把外部的行为规范逐渐转化为公务员自觉的职业道德要求。要体现时代精神,积极探索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形式上的变革,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加强行政道德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新颖和生动。在培训目标上,公务员培训的目标应界定为通过公务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双提升,可以在学校学习、公务员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一系列教育过程中,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渗透进去,把本领域的职业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扩展到整个社会,使公务员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认知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意识和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在培训内容上,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表现在把价值体系、行为与观念的准则灌输到公务员的个人意识当中,同时还体现在积极调动其精神能动性,自觉发挥自我调节和监督的作用上。在培训方式上要多样化,用行政道德工作室、伦理讲座、专题讨论、楷模示范、发放行政伦理手册等多种方式,促进合理职业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化,要多进行中长期培训、脱产
培训、体制外培训、网络培训,切实注重案例教学和交流培训。
2.建立切实有效的道德激励机制
在社会转型期,在物欲和权欲的冲击面前,使得许一些公务人员开始铤而走险,把公共权力参与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把行政活动当作获取收入和权力的手段,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导致了行政道德约束机制的失效。因此,建立有效的公务员道德激励机制、利益保障机制、道德评价机制,提高公务员待遇,完善公务员生活保障制度,也是解决腐败和职业道德失范的有效途径。一是必须把公务员的选拔、任免和职务升降与道德考核结果挂钩,由组织对公 务员职业道德进行评价,连续考核优秀的要提前晋升,连续考核不称职的要调整工作岗位,或给予降职使用,降职使用后仍然连续考核不称职的要根据情况辞职、免职或辞退。二 是必须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在满足公务员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对向社会付出优质的劳动并创造巨大社会价值的道德高尚的公务员,可以在工资、福利、年终奖金等方 面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施加额外补贴,进行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并且使这种道德回报以普遍有效的制度化形式明确地固定下来,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激励公务员进一步 提高道德素质。
3.健全与强化职业道德监督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都要自觉接受党员和人民群众监督。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 因此,健全监督领导体制,整合各种监督机构,建立各种监督制度,加强监督立法,完善现有的多种监督形式,建立起一个严密、高效、有力的监督网络,使权力受到应有的监督制约,从而提高其道德水准。一是完善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二是加强各种监督模式的整合,确保监督权的独立施行。加强对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领导,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全面实行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专门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支持和保证政协依照章程开展民主监督;加强群众监督以及舆论监督,营造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以形成强大舆论压力,限制和约束政府的道德失范行为,督促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以德行政。
4.完善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6.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举措 篇六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中国政府从1999 年,当时政府上网工程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差不多10 年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在这10 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国政府最近这些年电子政务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2008年、2009年之于电子政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年份,甚至可以说是个转折的年份。从200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大部制改革,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对电子政务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此外,电子政务的管理职能从国信办的一个组负责协调转变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个处,成为政府职能部门下设的常设处室,这是一个小突破,也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电子政务发展带来契机。
1)G2G:政府间电子政务
通过这么些年电子政务的应用,我们国家对于经济管理的管理的水平,管理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典型的政府信息化的项目都是从这方面取得的,例如税务的信息化,海关的信息化。对于这些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也显著提高了国家的经济管理水平。这方面的一些成果,应该是全局的,例如税务信息化在整个国家的税务的体系里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而且产生了很好的成效。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先进工具,并可以提高政府对公众的开放程度,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是提高电子政务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手段,跨部门信息共享是业务协同的基本前提,业务协同是信息共享的重要目标。电子政务使得不同政府部门可以更好的协同工作,是我国政府管理持续创新和构建阳光政府的重要手段。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站等渠道,公众能够获得不同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参与政府的决策,提高政府的效率和透明度。因此,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应用,将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新的技术保障和实践模式。
在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被列为第一位,可见政府信息网络化在社会信息网络化中的重要作用。在政府内部,各级领导可以在网上及时了解、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并向各部门做出各项指示。这将带来办公模式与行政观念上的一次革命。在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系,既提高办事效率、质量和标准,又节省政府开支、起到反腐倡廉作用。
在电子政务中,政府机关的各种数据、文件、档案、社会经济数据都以数字形式存贮于网络服务器中,可通过计算机检索机制快速查询、即用即调。经济和社会信息数据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收集的宝贵资源,如果以纸质存贮,其利用率极低,若以数据库文件存储于计算机中,可以从中挖掘出许多有用的知识和信息,服务于政府决策。
推进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有利于促进公文管理和行政事务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有利于促进公文的高效运转;有利于促进各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办公;有利于促进机关内部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是提升机关行政执行力的有效途径。推进部门户网站建设,使之成为我部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窗口,对于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政务公开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发挥门户网站的作用,能够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非涉密政务信息,增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互动、交流,有助于密切政府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机关作风的改进和行政为民意识的增强。同时,通过上网公开政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有助于增强工作透明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建立阳光政府的良好形象。
2)C2G:政府-公民间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为公共服务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电子政务具有便捷、高效、互动的特征。发展电子政务,可以拓宽政府与社会的沟通渠道,改善沟通效果,大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业务,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面向不同服务对象和采用多样化服务手段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不断提高信息化的公共服务水平,可以构建更好的政府与公众关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使我们的政府更亲近公众,提供更好、更可靠的公共服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6月20日,对众多网友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年前总书记到强国论坛,并以实名登录和全国网友在线交流,总书记一共讲了五段话,其中这一段最让人难忘:“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听说总书记来到强国论坛,论坛在线的网友顿时激增,由于网络堵塞以至许多人无法在第一时间里看到总书记的这几段讲话。这一幕历历在目,让人记忆犹新,而一年之后,人们再回顾这一幕的时候,中国所发生的许多事情,都能体会到总书记在强国论坛和网友的交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中国的民主政治正在发生变化。
从中央到地方、从被动到主动、从低调到高调、从沟通到办事、从习惯到能力,网络成为了民意的绿色通道,“网络问政”成为时尚。“网络公民”也正成为“网络问政”的主角。从一位人民代表在强国论坛向网民征求提案到各地的代表也都通过网络媒体向网民征求提案;从强国论坛的“E两会”、“E两会提案”到“E政广场”,在强国论坛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网民问政的长效机制,虽然这种机制还没有法律的规定,但是接受提案的单位已经研究并回复网友的建议,也就是说,网友不仅是在发表意见,意见也正在进一步受到重视。
网民的发言正在影响政府决策,从民生到反腐;从“网民问政”发展到“网络问责”;从依法行政到执政为民,网民的声音无所不在。特别是网络反腐,纠正行政执法的错误,政府官员开始习惯于通过新闻发布在第一时间内与公民沟通,而也在第一时间内接受网民的批评,有的批评如雪片,网民的批评能在官场上引起的震动,并促使政府迅速纠正错误。这是网民的力量,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力量。
7.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举措 篇七
1 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
1.1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运动员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
1.1.1 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目前运动员一系列道德问题如缺乏爱国热情、存在信仰危机、价值观念空虚、道德水平下降、功利主义思想严重等等的出现,不仅仅反映运动员德育的缺失,也反映了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缺失。原广州足球运动员温俊武杀人案虽是个案,但是不可否认,运动员由于忽视文化素质教育而引起的道德素质低下,绝不是一个个体现象。因而,要培养运动员良好的体育职业道德和体育精神,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践也证明,运动员的文化素质越高,他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就越强。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大大培养运动员创造成就、为国争光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超越现实的种种矛盾,抵御社会不良影响或物质上的诱惑,从而产生实现理想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1.1.2 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体育与国外体育的差距除了理念上的差距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差距。国外有的运动员除了参加运动训练外,还有自己体育之外的职业,有的运动员甚至拥有硕士以上的专业文凭。前南斯拉夫国家篮球队教练乔西奇说:“在南斯拉夫, 那些运动员如果不打球他们就是工程师、医生或者什么人。”他还说:“为什么美国队常有高水平的运动员呢?因为他们的教练是教授, 他们的运动员都是大学生。”超级足球明星苏格拉底就是在圣保罗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 成为国家队主力的, 因此有人善意地戏称其为“足球博士”。可见高的文化素质使运动员更能领略运动的精神和内涵,更能深刻理解项目的规律。我国“清华模式”的成功也表明,文化课的学习能使运动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对动作的领悟力和训练自觉性增强,因此训练和竞赛的效果更好。通过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来加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将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1.1.3 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提高
心理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比赛的成绩,运动员如果平时没有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即使有良好的体能和技术,在比赛中也是很难保证取得优异成绩。而培养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要有文化素质教育作支撑。有了良好的文化素质教育作保证,就容易培养运动员的成就动机与良好的心理状态,加速运动技术的形成和提高技、战术的熟练程度,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出色的专项认知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优良的个性品质,使其具有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善于动员和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为获取优异成绩创造条件。前苏联运动训练专家马特维耶夫曾在1982年体育科学报告会上指出:“未来运动成绩的增长,主要不是靠最大限度发挥运动员的体能和机能,而是挖掘运动员的思想和智慧。”这句话是很有哲理性的。
1.2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运动员退役以后的生存和发展
由于体制的影响,很多运动员从小就终止了文化学习, 进行专业训练,很少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文化教育。虽然各级运动队都开设有文化补习课, 却只是训练、比赛之余的陪衬罢了。一旦这些运动员退役离开自己的“老本行”, 文化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无所适从, 很难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很多退役运动员走上社会之后, 身无一技之长的他们生存状况堪忧, 甚至会陷入贫困交加的窘境。“邹春兰悲剧”曾轰动体育界,邹春兰是原我国女子举重名将,获得奖牌14枚、金牌4枚,打破过全国和世界纪录。退役后,由于没有继续求学的机会,也没有一技之长,文化水平不到小学3年级,最后不得不在一家浴室当搓澡工。目前从社会的就业形势分析,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运动员如果没有掌握一门扎实的文化专业技能,仅靠运动技能很难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社会中长久、稳定的立足。而国外的一些运动员除了在体育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之外, 还能在体育以外的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这一切都表明, 较高的文化素质除了可以帮助运动员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外, 还可以解决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和生存发展问题。
1.3 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据上海体育学院刘志民教授对南方地区四省市的调查结果可知,非体育家庭有31.6%不愿意和25.1%非常不愿意自己的独生子女从事运动训练,32.9%、26.5%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子女从事运动训练;体育家庭中有48.2%不愿意和24.4%非常不愿意独生子女从事运动训练,44.6%不愿意和26.3%非常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对家庭不愿意子女从事运动训练的原因调查显示,有64.3%的家庭怕影响孩子的文化学习。从长远来看,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一旦退役其文化上的劣势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退役运动员没有出路,势必影响家长的积极性,其带来的后果就是家长不愿把孩子送来训练,后继乏人,竞技体育的根基动摇了,这将直接影响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
2.1 加速竞技体育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力推进“体教结合”
举国体制下的“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省体工大队——国家队”层层衔接的“金字塔式”运动员培养体系与模式最大的不足就是运动员从小脱离了正规的文化知识教育环境,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脱钩,因此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加速竞技体育教育体制的改革。实践证明,近些年来“体教结合”的模式是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体育工作者认可和重视,它实现了体育与教育的资源共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体教双赢。清华大学就是“体教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近年来培养了胡凯等一批体育优秀人才,在跳水、射击、田径等项目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打破了多年来体育与教育分离的局面,将体育资源和教育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这表明“体教结合”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模式,是新形势下对举国体制发展竞技体育的新探索。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体教结合”将逾越各种阻力,成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突破口。
2.2 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建立运动员基础文化教育保障机制
义务教育阶段是人生的基础教育阶段,该阶段的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整个人生的文化基础和文化素质。我国运动员文化素质差的关键原因就是九年义务基础教育没有抓好,造成后续的学习困难。因此,国家要制定和实施运动员必须完成“普九”教育的法规条例,体育系统各单位要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运动员应至少每周5天、每天4课时的文化学习时间;要将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运动员的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范围,课程设置、师资要求等应逐步与教育系统的学校接轨,保持与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相一致;采用既适应运动训练与竞赛规律、又遵循教育规律的多种办学形式,如延长学制、调整学期、改革考试办法等;实行运动员能否完成“普九”教育与教练员乃至运动队绩效挂钩的管理制度;修订和补充运动员参赛资格与完成“普九”教育相对应的竞赛管理办法等, 以确保运动员基础教育落在实处;实施教育督导制度,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运动员文化学习纳入教育系统的督导范围,保证其教育质量,为运动员的后继教育打下牢固的基础。
2.3 加强运动员对文化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文化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由于受竞技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一种重武轻文的错误观念,认为只要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就行,能在世界大赛中争金夺银更好,文化教育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事,以至于在“学训”矛盾面前表现出文化学习意识较差,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不够,自觉性不强,这也是运动员文化素质难以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要靠运动队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家长以及运动员本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统一思想,共同努力,构筑一个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使运动员充分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另外,不妨让走上工作岗位的退役运动员现身说法,从自身的角度讲述文化学习在今后就业中的重要性,这样更有利于现役运动员转变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比严厉管制和说教更有说服力。
2.4 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一靠“学”,二靠“教”,只有这两方面协调时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因而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文化教师队伍,使他们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积极探索运动员文化教育特殊规律,改革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此,主管部门应增加运动员文化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尽可能地改善各方面的教学条件。例如:可以在政府财政拨给的专项体育事业经费中,单独设立运动员文化教育专项经费,列支用于从事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教师及运动员的补助或资助,以及相应的教学器材设备的添置和更新等。同时,还要依靠改革充分调动教师的内在积极性,加大对运动员文化教师的培养力度,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主体地位,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教师聘任、考核、进修等规章制度,努力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
2.5 合理、科学地安排运动训练与竞赛
现阶段我国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总体水平不高,有些运动队不得不靠增加训练时间以提高运动成绩,训练时间过长造成运动员文化学习时间和精力不足。为缓解学训矛盾,训练部门应积极改革训练制度和方法,切实按照竞技体育运动和文化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合理、科学地安排训练,努力提高训练科学化的水平,让运动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学习中去,真正达到“学训并重”,从而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水平。对于不太重要的比赛可以少参加或不参加,而对于比较重要的赛事,可尽量将外出比赛或集训的时间安排在节假日、寒暑假期进行,或者各运动项目的集训和比赛相对集中在同一段时间内进行,避免运动员的流动性太大,以保证文化教学的系统性。
摘要:更快、更高、更强的现代竞技运动对运动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它已不再是单纯体力上的较量, 而是运动技能、智力水平、全面素质的综合竞争, 其中文化素质是提高运动员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因素。为此, 本文阐述了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 提出了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意义,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志民.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 (4) 6-11
[2]姚磊“.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3]徐文芝.山东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8.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举措 篇八
关键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建设 人才培育 意义 途径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义
1.贯彻落实党的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
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群众、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组织群众,一切以群众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要求,争取做到与时俱进,加强服务质量。而基层党建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基层群众,它是党的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党紧密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我党工作和奋战的基础。
2.体现了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
人民群众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群众的利益是国家的基础,只有人民的利益得以实现,才能保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就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而展开,所以其首要任务就是心系群众,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只有满足群众的基本要求,才能实现党组织职能的完美转化,进而实现服务型社会。
3.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我党必须不断加强基层建设,建设服务型的党。基层党建的出发点是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人民利益。只有不断加强党建,培养基层专业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途径
1.转变政府功能,改变基层工作理念和方法
推进基层管理职能,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从工作理念上基本实现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意识是行动的指导,只有先认识到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的重要性,才能落实具体方案。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工作人员首先转变思想观念,由管理者转变成服务者,从服务上级领导转变成服务基层群众,从而不断加强服务意识,把群众的要求作为首要的出发点;第二,贴近群众生活,及时了解民情和民意,认识到群众最需要、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因此,基层人员要强化自身素质,深入调查研究,走进群众生活,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真正做到以服务群众为中心。
2.加强宣传,营造良好基层建设氛围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我党存在和发展的支撑力。一直以来,我党都坚持弘扬和传承基层群众的优良传统。这是我国基层不断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推进基层建设的完善和创新的宝贵途径。我们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工作,把国家发布的重大政策及时传达给群众。应国家上级的要求,近期已有多个地方开展组织以“服务群众,走进基层”为主题的活动,积极宣传各地群众的优良事迹和美好品德,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以服务群众为载体,为创建良好基层氛围做出了很大贡献。只有各级团体凝聚力量,才能共同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培育基层干部和人才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离不开相关人才的指导和引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才缺乏锻炼,没有实践经验,所以提高群众的工作能力任重而道远。这就要解决好基层工作人员的态度和作风问题,工作人员要亲身参加到实践中,与群众共处事,提高党务建设者的综合素质,能够吃苦耐劳,积极服务群众,充分发挥组织的作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三、总结
基层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所以要想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必须做到以“满意群众”为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执政水平和服务能力。
9.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举措 篇九
沁源县中峪乡中心学校
根据县教育局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要求,结合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激发内生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大讨论,通过讨论我们认为,激发内生动力,向管理要质量,向落实要质量是当前学校唯一出路。我们认为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是衡量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重要依据,而科学有效、严格、规范的学校管理,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将紧紧抓住我县《义务教育管理管理标准》实验工作契机,按照“强管理、抓质量、抓落实、促发展、争一流”的总体思路,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以激发和调动师生的教与学积极性为有效办法,以落实教学常规为永恒主题,以落实中心校搭建的教研活动平台为总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最高目标,努力工作,科学运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现将讨论情况汇报如下:
/ 9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中峪乡中心学校,现有小学一所(中峪小学),教学点两个(蔚村小学、东王勇小学),独立幼儿园两所(中峪幼儿园、渣滩幼儿园),在校学生58名(中峪小学32名,蔚村小学8名,东王勇小学18名),在园幼儿名。在编教职工42名,长期代课教师16(含4名工友)名,城乡交流1名(东王勇小学王芳交流到城北小学),教师平均年龄 岁,教师的结构基本合理,新分配充实特岗教师占比较大,女教师居多,本学年因生产请假教师三名,正在准备请产假的2名。
中峪乡中心学校地处沁源县西南一隅的中峪乡,是一个纯农区乡镇,全乡是一个行政村共有在册人口5256名,常住人口仅有3200名左右,学生来源于十一个行政村的子女,全乡没有工况企业,外来人口稀少。随着城镇化建设和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加上本地人口基数少,导致学校生源少,近几年,学校教学成绩一直不好,一直在末位徘徊,这里有学生质量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实际,当然也有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原因。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很大,我们只有面对现实,激发内生动力,以学校管理标准化实验为契机,向管理要质量,向落实要质量,力争使我们的教学质量有一个大的提高。
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1、管理队伍要树立新观念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作为学校发展的领
/ 9
导者管理者,就是学校发展的“火车头”,没有全新的发展观念,墨守陈规,固步自封,还停留在原始的管理模式上,不能于是俱进,充分应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不行的。学校管理层首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吃透《标准》理念:
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和正确的质量观,提高办学水平,教好每一个学生,切实保障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切实可行的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开展以生活技能和自护、自救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和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提升校长依法科学治理能力,拓宽师生、家长和社会
/ 9
民众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建立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在吃透理念的基础上,依据《标准》,规范现代学校管理,把“脑袋”的问题解决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根据中峪乡现状,如何激发内生动力,首先要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管理队伍的创新性管理思维,从而制定出适合本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以民主、科学为基本点,以创新,进取为不竭动力,提升本校教职员工的核心素养,人文素养,营造出从学校领导到班主任、到学科教师、班团组队人人抓管理,人人会管理的良好氛围,在广发汲取师生意见和当地行政部门的意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范的《学校章程》,以章程为学校指导性文件,促进学校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上,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指明正确的方向,奠定科学良好的发展基础。
2、很抓师德师风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叶澜教授强调教育内生力的激发,强调“成人成事”和“发展自觉”。学校发展变革的重点聚焦到内生力;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将学校品质提升的重点也聚焦到了内生力。那么,如何提升内生力呢?学校的内生力到底在哪里?人是首要的因素,校园内的人可以分成两大类,教师和学生,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那么就必须从抓师资队伍建设上做文章,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
/ 9
师队伍;使这支队伍成为学校发展的王牌军,甘于奉献能吃苦,扎根农村能安心,创新教学有成就,以校为家育新人。根据科教局的相关会精神,结合《义务教学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具体要求,从校长到教师,从班主任到团队组织,只要是有岗位的,就要有岗位师德师风承诺书,岗位职责承诺书,面对师生,面对家长,面对社会做出承诺,旅行承诺,营造出人人立足岗位讲奉献,个个立足岗位比贡献的氛围,挖掘教师队伍的执行力,开发教师队伍的创新力。鸡蛋从外部打破仅仅就是食物,但从内部破茧则是新的生命,我们就是要让教师能在破茧而出,打破中峪乡教育的现状,成为中峪教育发展的不竭的内生动力。
3、营造人人抓教学,人人有提高,奋力争先,不甘落后的工作氛围。
落实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质量意识,唱响以质量论英雄的主旋律。首先,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带头任考试科目,带头抓教学,带头抓成绩提质量。所有班子成员必须向老师公开承诺,要求所有班子成员深深认识到教学质量不好的领导是不称职的。其次积极借鉴“市场经济”以及“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科学有效竞争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挖掘教师的工作潜能,让教师尽职、尽责、尽力、尽能、尽量工作。一是落实好中小《学幼儿园双百分考核方案》,在考核办法中所涉及到的关于教学环节及教学成绩以及提高成绩所占的分数比重是很大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要经常讲,让教师牢记在心,并为之
/ 9
努力争取,避免平时不注意,平时不努力,等到面对期末考核成绩时,而瞪大眼,且怨天尤人。二是关于教师城乡交流,关于教师岗位竞聘,教师评优,考核,要加大教学成绩所占比重。三是落实好奖励政策,对教学成绩好的,提高幅度大的进行奖励。四是让教师人人定目标,人人订计划,学校要求每一个教师对所教每一科要提高一个名次,五是关心教师工作与生活,实行人性化管理。通过以上举措,让全体教师感受到教课最光荣,取得好的教学成绩,取得进步更光荣。也让教师认识到取得好的教学成绩是实现人生价值和个人追求的必由之路。
4、抓好规范管理,向常规要质量
抓规范,抓常规就是科学管理,一作为校长要真正落实好一日常规,从小处着眼,从实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把平凡的普通的事做精,力求精细,要求每天第一个到校,每天听一节课,养成落实一日常规的习惯。二作为业务常规,中心校已作了具体要求,要认真落实好:(1)教师教学计划:由中心校统一布置,全乡各学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讨论,制订好。(2)备课:按《学校章程》和《中心校常规教学管理要求》的要求,追求实效、实用、达标。可以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全乡每月一次检查,改变期中期末二次检查二次定考核的做法。(3)上课:根据我中心校各校班级人数较少情况,深入探索农村学校个位数学生班级教学模式,开展学习就在身边活动,与相同情
/ 9
况学校联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4)作业及批改:落实教研要求,及时批改,落实错题纠错制。(5)单元过关:必须由教师个人组织题目,各学校教务主任签名登记,及时过关检查、批阅,落实好错题的改正。
5、开展全乡联合教研,让活动有序、有效、有成果 深化全乡联合教研工作,促进教学均衡发展。继续利用不同学校的资源优势,在联合教研组的范围内开展业务组评价活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实现教育协调、交流共同发展。同时,加强联盟学校建设,每学期派出一定人数教师到主盟校听课、讲课、教研,力争用两个学期时间让45岁以下教师都能到主盟校学习锻炼一次,提高区域间教研活动,提升教师驾驭新课堂的教学能力,避免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现象。提升教师适应现代学校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关注学困生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关注学困学生是我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好学困学生的问题,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我校的老大难问题,对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一对一学习的平台,让学困生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兵教兵、兵评兵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展示自己,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关键是让学困学生展示,让他们得到全体的认可和接受,成为班级集体的一员,培养自信心和进取心,努力赶超学习。
/ 9
7、要加强班级管理,学生节假日管理
以班主任为中心,各科教师协助,形成合力,共同管理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认真组织落实学生节假日、双休日在家学习,根据学生节假日、双休日在家时间长的实际,必须认真对待加以重视。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让学生自主学习,让教师、家长重视学生闲暇时间的学习
8、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要求教师读一本好书,自觉学习教学理论,做好读书笔记,要求教师养成写教学反思的行为习惯,别把教学反思弄成形式,要真真正正反思出教学的得失,尤其是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可以作为典型进行解剖,着力提升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努力实践教学闪光点活动。
三、今后目标
根据沁源县教科局的有关文件要求,全乡各学校正在认证展开师德师风集中整治活动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学习,相信通过师德师风集中整治,我们的教师队伍会成为一支私有好老师队伍;通过《义务教学学校管理标准》的学习,相信义务教育管理质量将大幅度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执行力将会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动力,我们将努力着手《学校章程》的进一步完善,在《学校章程》指导下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不断得到科学规范,这些将为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将努力学校规范化管理,抓好校园长队伍建
/ 9
设,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努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为中峪乡教育突出重围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而不屑努力。
总之,管理出效益,管理孕质量,管理要精细。我们在管理过程中要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努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的内生动力,认真落实沁源县教科局各项工作。我们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还需不断创新、不断更进,有《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做指引,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中峪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一定会提高。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10.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举措多 篇十
一是团结协作。在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凝聚力的基础上,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搞好“大合唱”,打好“总体战”。
二是责任靠身。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必有为、有位必争先”的目标追求意识,层层落实细化,采用目标倒逼进度,责任倒逼领导的落实机制,确保责任靠身。
三是政令畅通。从党政领导开始,带头作出表率,让党工委、办事处作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交办的事项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实现以领导真抓带动基层真干,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的“办成率”。四是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原则,从树立制度的权威性着手,从把握制度完善的重点着力,从加强制度创新着眼,从抓好制度落实着心,逐步打造一个制度健全的工作环境。
11.我校加强本科专业建设的举措 篇十一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批各学科专业领域的治学严谨、造诣精深的拔尖创新人才,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1、根据学校各专业师资队伍实际情况,加大引进力度,培养专职教师队伍,确保合理的生师比。在注重引进的质量前提下,确保从总量上满足各专业师资队伍需要。既要大力引进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急需的优秀人才,又要保证基础课、公共课教学急需的师资;同时也要考虑到特殊学科、专业的特点。
2、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各层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重点加快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步伐,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敬业精神和教学素质的提高。努力为他们在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围绕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继续完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领军人物的选拔机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学科专业带头人,让学科铸就人才,让人才带动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将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引进和稳定置于学校能否实现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
3、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合理使用人才,全面营造人才稳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加强考核管理,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制定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发挥考核对师资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深化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校内分配办法,使之与用人制度相结合、相支持、相促进。加强能力导向、业绩导向,积极探索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模式,建立和健全与工作业绩相联系、以智能和绩效为标准、鼓励人才创新创造、重实绩、重贡献的高校人才价值评判和分配激励机制,深入研究高校薪酬制度,从而有利于稳定队伍、吸引人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特别是学科专业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的积极性。
到“十一五”末,造就一批素质优良、治学严谨、造诣精深的省内知名的学科领军人物,培养一批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坚骨干力量,建成一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勇于创新的优秀学科梯队。
二、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200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确立、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20字方针,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医药专业人才。
1、转变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加大专业自选课学分比例培养学生多学科思维能力;构建人文社科类、公共艺术类、计算机信息类、经济管理类、医药生物特色类五大公共选修课板块;探索和建立主辅修制度和第二学位;充分利用广州大学城10所优质高校资源共享优越条件,积极参与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学改革工作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2、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致力于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广东经济发展为依靠,与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相对接的本科专业体系;建立专业评估常规工作机制,对本科专业实施四年一轮的评估机制,通过建立专业评估机制,让专业建设成为常规性工作,确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对专业进行分类建设,分层达标管理,根据学校本科专业实际按三个层次进行建设和管理:第一层次为省级名牌专业,务必将名牌专业的优势充分展示,特别突出评为省级名牌专业后所开展的建设工作和取得成效。第二层次为优质专业,对开办时间较长,建设水平较高,成效较好,具备一定特色的专业建设成为优质专业。第三层次为合格专业,对于开办时间较短的新专业要求全部建设为合格专业,并确实做好各项建设规划。
3、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推动课程的整体建设
启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建设一批院级精品课程, 2005年我院实现省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力争再建设3-5门省级精品课程,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全面开展课程管理规范建设规范及评估评估,要求全校所有课程全部达到合格以上。启动优质课程建设,评出40门左右优质课程。通过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建设和开展课程规范建设评估工作,推进全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
4、抓好教材建设,严把教材质量关
完善教材选用、评审机制,坚持选用高质量教材。做好教材编写规划建设,加大投入,力争主编一批省部级统编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规范自编教材的管理机制,推进教材供应社会化进程。启动教材评优和特色教材建设工作。
5、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水平
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建过程中,全面启动教育教学研究、改革与建设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应用于教学过程,力争让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够体会到不同的教学特色,接受到全方位的心智训练,学习能力不断提高。逐步提炼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经验,形成教学成果,加以推广,全面提高我院的教育水平。
6、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着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学校培养基层适应型人才的定位以及学校学科专业的不断拓展,将教务处生产实习科改为实践教学管理科,构建以课程实验、实习(见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各种自主性的科技活动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1)加强规范管理。修订、制定和出台实践教学环节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抓落实。进一步扩大实验室开放,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率,力争建立2-3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严格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使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水平有较大提高。
(2)积极推进实习基地建设。我院至2005年底共有实习基地210多个,挂牌基地100个,附属医院2间,并聘请了一支教学意识强,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为我院兼职教师。我们将加强原有基地投入和建设,积极拓展新的基地,特别保证新专业学生实习,并开展实习基地评优活动,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7、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制定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加强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检查。制定和建立各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要求各二级学院(部)必须经常开展检查工作,每学期初做好检查计划,每学期末形成检查报告上报教务处。教务处进行随机检查。
(2)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实现全员实时评价。以教改立项的方式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改革,建立起按照不同课程类别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托网络实现全员实时教学质量评价。
(3)坚持执行三级听课制度。教务处负责校级领导听课的管理工作,各二级学院(部)负责本二级学院(部)领导和教研室领导听课的管理工作。教务处将公布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及各级领导听课情况。
(4)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建立校院两级督导队伍。教务处负责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工作,充实校级督导队伍。各二级学院(部)建立起本单位的督导队伍,做好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并做好相关材料的存档及总结工作。
(5)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成立学生信息员队伍,定期收集、处理、反馈、公布各种信息和意见。
【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举措】推荐阅读:
我国古代小说的定位和意义研究10-02
高等学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方法07-27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意义09-02
我院多举措加强宣传报道工作06-22
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建设的通知07-29
浅谈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10-25
多举措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11-15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意见建议09-10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