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2024-06-29

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共7篇)

1.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篇一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的发生,确保我市南部山区安全度汛,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地理现状,特制定我市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1.2.2经过国家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防汛储备物资验收标准》。

1.2.3经过市政府批准的《荥阳市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1.3编制原则

1.3.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3.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1.3.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1.3.4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基本情况

2.1.1河流分布情况

我市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全市有河流5条,其中黄河流域2条,淮河流域3条。黄河流域面积425.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6%。淮河流域面积482.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4%。

黄河水系

黄河流域包括我市环翠峪管委、刘河镇、汜水镇、王村镇、高村乡、广武镇一部分。黄河干流在我市境内长43公里,在境内的支流有汜水河和枯河。

汜水河:总长42公里,流域面积373.3平方公里,流量0.58~2.23立方米/秒。

枯河:全长40.6公里,流域面积227.69平方公里,流量0.2~0.3立方米/秒,遇干旱易断流。

淮河水系

淮河流域包括我市贾峪镇、崔庙镇、乔楼镇、城关乡、豫龙镇、金寨乡、京城街道、索河街道、高山镇、高村乡、广武镇一部分。支流有索河、贾峪河、须水河。

索河是贾鲁河的主要支流,淮河的三级支流,全长48.8公里,流域面积299.24平方公里,是我市城区和南部地区的泄洪河道之一。索河上有丁店、楚楼、河王等中小型水库7座,河道现状过水能力2160立方米∕秒。

贾峪河:发源于新密市原庄乡南湾长里沟,流经我市上湾、寺河水库,经张庄入郑州市中原区常庄水库,境内控制流域面积35.4平方公里。

须水河:发源于我市贾峪镇岵山东麓的饮马坑,经郝洞向北0.5公里入郑州市郊区,境内河道长10公里,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河道比降为千分之四,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现状过水能力为157立方米∕秒。

2.1.2区域内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

我市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多年平均气温14.3℃,最高气温42.9℃,最低气温零下16.5℃。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22小时,无霜期平均223天。

2.1.3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水土流失情况

我市处于豫东平原和豫西黄土丘陵过渡地带,南、北、西三面为低山丘陵环绕,中间为开阔冲积平原。总体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坡度变化大,近山区为10%~15%,岗地倾斜平原为2%~3%,冲积平原为0.5%~1.5%。南部山区以陡坡、孤峰、单面山为主,海拔300~700米,相对高差400米。西北部为邙山黄土丘陵,海拔130~250米,相对高差120米。邙岭南坡宽缓、北坡陡窄,近黄河岸边多见直立峭壁。中部以平坦地形为主,视野开阔,海拔110~150米,相对高差40米。依形态特征、成因和物质组成划分为侵蚀残余山地区、黄土丘陵岗区、山前冲洪平原区、河流漫滩阶地四个区。

地貌影响着地下水分布。河谷和平原地带,地形低凹、平坦,有利于降水和地表水的渗入,地下水位埋藏浅且水量丰富。山区和丘陵区,沟谷纵横,坡度大,切割强烈,降水大量流失,地下水位埋藏深且水量变化大。

我市地跨黄淮两大流域,境内分五个流域:索河流域、贾峪河流域、须水河流域、汜河流域、枯河流域。

全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854米,最低96米,相对高差758米。陇海铁路线南5°以上丘陵区和土石山区地形复杂,沟壑纵横,裸岩面积大,植被稀疏,采石业集中,是我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陇海线以北是向邙岭过渡的平原和黄河南岸的秃山邙岭区。该区东部的广武镇、高村乡通过近3年的水土

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西部的王村镇、汜水镇、高山镇一带荒山秃岭,植被稀疏,是我市目前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带。

2.2经济社会情况

2.2.1区域内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我市辖12个乡镇,两个街道办事处,一个风景区管委会,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59.89万

人,城镇人口25.66万人,农村人口34.23万人。

2.2.2区域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等

我市常用耕地面积62.4万亩,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经济林果林等粮食作物和苹果、柿饼、冬桃、金银花和黄河鲤鱼等农副土特产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县。

我市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70多种,主要有煤、铝矾土、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等12种,其中煤炭储量达2.05亿吨,其它矿产储量37.7亿吨,水资源可利用量达1.2亿立方米。

2.2.3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41.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17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52.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4.6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54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92元。

2.3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我市地处中原,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冷暖气团交替频繁,四季分明,夏季多雨,水热同期。年平均降水量为608.2毫米,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汛期6月~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1%,易形成洪涝灾害。

城区主要灾害为内涝,其成因为:

(1)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量集中。

(2)市区处在南、西、北三面皆为浅山丘陵环抱之中,是典型的山前冲积平原,土地坡降变化不大,退水缓慢,主要依靠工程设施排涝。

(3)城区排水管比较齐备,但管径偏小,多为雨污合流,遇暴雨排泄能力不足。

(4)河道多年淤积及违章建筑,造成河道排洪能力低,形成内涝。

(5)城区低洼处排水不畅,积水较严重。

历史洪涝灾害:1975年8月4日至9日,雨量达174.6毫米,而8月6日自西南向北普降中到大雨,个别地区暴雨,其来势猛,强度大,是我市多年所未见。据统计:我市各地降雨量为100毫米左右,崔庙镇最大降雨量达190毫米。全市因涝成灾面积5.5万亩,减收粮食320万公斤,倒塌房屋540间,死亡人员2人,伤58人,牲畜伤83头,死17头,猪羊死伤264只。河王水库观测六至八时降雨60毫米,丁店水库观测七至九时降雨75毫米,汜河、索河、贾峪河猛涨,黄河倒灌,水围汜水城。贾峪寺河水库溢洪道泄洪,大坝迎水坡四处沉陷。河王水库迎水坡北端沉陷。楚楼水库水位和溢洪道底相平,启闭机钢丝绳在启闭泄洪时拉断。这就是著名的“七五八”雨型。

2005年7月21日20时至24日8时,受5号台风“海棠”的影响,我市经历了一次百年不遇的强降雨过程,我市平均降雨量294.4毫米。最大点降雨量和最大日降雨量分别为342毫米和242毫米。根据郑州市水文勘测局分析,建国以来我市最大日降雨量为208.8毫米,而此次日最大降雨量为242毫米,属我市百年一遇,历史罕见。其中22日8时至14时,我市河王水库降雨171毫米,城区降雨156毫米,楚楼水库降雨131毫米;22日14时至20时,我市楚楼水库降雨54毫米,城区降雨71毫米;截止24日8时降雨过程基本结束。强降雨造成了我市的4座中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5条内河,5处中型灌区水位全线上涨,多处防洪工程出现险情。其中河王水库最高水位达126.31米,超汛限水位2.41米,溢洪道出水流量最大达60立方米/秒;唐岗水库最高水位118.03米,超汛限水位1.03米;楚楼水库最高水位147.54米,低于汛限水位0.46米。

此次特大暴雨造成我市16个乡镇、街道(含当时北邙乡)全部受灾,受灾人口94305人,死亡2人,伤12人;损坏房屋2416间,倒塌房屋486间;被淹农作物24万亩,绝收23000多亩;损失各类树木10万棵,畜禽死亡近万只;同时,还有大量道路、桥涵、堤防、塘堰坝、机井被损坏,陇海铁路也出现三次塌方,被迫停运19个小时,全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42亿元。

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4.1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1)防灾知识宣传由市三个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等宣传机构负责,在日常播出;汛期加大宣传力度,适时播报汛情信息。

(2)监测通信工作由各乡镇防汛办公室负责汛情的通报,在降雨时密切关注汛情变化。

(3)防御山洪预警系统由各乡镇防汛办公室负责;出现地质灾害情况时由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市防汛指挥部作为全市防汛指挥机构,负责各方面的指挥、调度、协调等工作。

(4)防灾预案、救灾措施和防灾管理工作由市民政局负责具体实施。

(5)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受资金、机构编制等方面的影响,防灾预警系统设施落后,人员不足,加上南部山区矿山等产业迅速发展,地貌变化快,对监测工作和安全问题造成严重影响。

2.4.2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1)南部丘陵和土石山区的防灾工程主要是三仙庙、老邢、饮马坑、王河等10座小型水库和丁店、楚楼、河王三座中型水库。这些水库均建于五、六十年代,10座小型水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工程隐患,受资金限制,这些水库均未进行除险加固;三座中型水库中,虽然丁店水库于2000年、2006年对溢洪道等工程进行了除险加固,但仍属三类险坝,各种隐患不断;楚楼、河王水库目前大坝、泄洪渠、溢洪道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工程隐患。在2005年的“7.22”洪水中,以上中小型水库发挥了巨大的防洪蓄水作用,但也暴露出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急需进行工程除险加固。

(2)北部邙山黄土丘陵区的防灾工程设施主要有99座谷坊,14座淤地坝和2座骨干坝。这些工程修建于2003年—2004年,经过2005年“7.22”洪水考验,工程质量可靠,防洪效果显著。

3、危险区、安全区划分

3.1划分原则

根据我市山洪、地质灾害的分布致灾因素和降雨趋势的预测,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以及河道现状、防洪能力等,确定贾峪镇、崔庙镇、刘河镇、汜水镇、高山镇、乔楼镇、广武镇、城关乡、高村乡、环翠峪风景区为我市山洪灾害的防灾重点区域。

3.2“两区”的基本情况

重点防洪隐患区域有:

(1)汜水—广武危险地段:该地段是以崩滑为主的西北部黄土丘陵重点防治区。范围包括汜水镇、王村镇、高村乡、广武镇一带,面积约80平方公里。该地段突出特征是:黄土崩塌、滑坡特别发育,且规模大、危险性强。河王水库、唐岗水库位于该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开洛高速公路、陇海铁路等重点工程和交通枢纽均于该地段通过,致灾后果十分严重。

(2)刘河—贾峪危险地段:该地段是以地面塌陷、崩滑为主的西南部环山丘陵重点防治区。范围包括刘河镇、崔庙镇、贾峪镇一带,面积约80平方公里。突出特征为:山洪形成迅速,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和采石厂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十分发育,且规模大、危害范围广。该地段是我市重要的经济带,厂矿企业众多,人口密集,王河水库、三仙庙水库、寺河水库、s232省道、地方铁路,均位于该地段。

(3)环翠峪危险地段:该地段是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西部中低山重点防治区。主要范围是环翠峪风景区,面积12平方公里。我市最高山峰卧龙台位于该地区,山势雄伟,山高谷深,崩塌、滑坡、泥石流十分发育。

(4)高山—乔楼危险地段:该地段是以崩滑为主的南部低山及黄土丘陵重点防治区。范围包括高山镇、城关乡、乔楼镇一带,面积80平方公里。该地段突出特征是:黄土崩塌、滑坡特别发育,且规模大、危险性强,致灾后果十分严重。村、镇密集,人口多。丁店水库、楚楼水库皆位于该段,310国道从中通过。

(5)索河街道—豫龙次危险地段:该地段是以崩滑为主的中部岗丘、倾斜平原次重点防治区。范围包括索河街道、京城路街道、豫龙镇一带,面积40平方公里。崩塌、滑坡较为发育,地裂缝次之。该地段位于我市中部,厂矿村镇众多,人口密集,310国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南绕城高速公路从该地段通过。

除以上五处危险区外,各乡镇、街道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隐患区(点),主要是位于山区的采石场崩塌(滑坡)区,河流水系附近分布的煤矿采空区、塌陷区等,是汛期山洪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4、组织指挥体系

4.1组织指挥机构

4.1.1组织机构的构成我市防汛指挥部具体负责我市山洪防御工作,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我市水利局,指挥长由市长担任,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市水利、国土资源、气象、民政、建设、交通、财政、物资、公安、卫生、防疫、广电、电力、通讯等相关部门组成。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和保障5个工作组。

4.1.2乡镇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各乡镇、街道的防汛指挥机构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防汛指挥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5个工作小组和2~3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乡镇、街道内各行政村成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每个村、组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造花名册层层上报各乡镇、街道,并报市防汛指挥部备案。

4.2职责和分工

4.2.1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严格按照《荥阳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2.2各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在我市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乡镇、街道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要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并及时向市防汛指挥部汇报,4.2.3明确工作职责

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域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我市防汛、气象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为领导指挥决策及时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防汛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必须确保转移人员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房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5、监测预警

5.3通信

5.3.1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结合电视、广播以及其它通信形式,确保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

5.4预报预警

5.4.1预报内容主要有气象、水情、泥石流及滑坡等预报。气象预报由气象局负责;河道洪水和水库水位等水情预报由水利局负责;泥石流和滑坡由国土资源局负责。各部门信息均应在第一时间内上报市防汛指挥部。

5.4.2预警内容包括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和洪水位临界值信息、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预报信息等。

5.4.3预警启用时机

(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时,各成员单位、有关乡镇和街道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安排相关人员加强监测通报;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市防汛指挥部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各成员单位、有关乡镇和街道负责人要进入一线,靠前指挥,市电视台、广播站及时向群众发布暴雨信息。

(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时,相关乡镇要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并上报市防汛指挥部。

(3)当出现泥石流、滑坡征兆时,国土资源部门要立即发布灾害预警信息,相关乡镇要组织灾害发生地开展避灾、救援的相关工作。

(4)水库及山塘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市防汛指挥部立即发布相关信息,重点向水库下游地区通报详细情况,乡镇要安排人员全力做好防范营救工作。

5.4.4预警发布及程序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照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及时发布警报。

(1)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市防汛指挥部发布。

(2)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下,村组可直接报告市防汛指挥部和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力求在第一时间内完成预警发布。

5.4.5预警方式主要采用广播、电视、电话等形式。

6转移安置

6.1转移安置

6.1.1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

在汛期,国土资源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要密切关注危险地带及天气情况,发现异常现象,首先确定需要转移的区域,立即对人员、财产进行转移,并设立警示标志,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并及时上报市防汛指挥部。

6.1.2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有组织地以集体转移为主。

6.1.3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

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转移路线要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

6.1.4各乡镇、街道应制定、制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每户。制作标示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

6.1.5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

6.1.6制定当交通、通讯中断时,乡、村(组)躲灾避灾的应急措施。

6.2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市、乡、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

7、抢险救灾

7.1抢险救灾准备

7.1.1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全市人民防灾意识。各乡镇、街道要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手段连续播出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知识,同时以标语、墙报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使群众清楚知道危险区域、转移路线、安置地点、责任干部等信息。

7.1.2各乡镇防汛指挥部,民政部门应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人员组织由各乡镇、街道负责实施;物资调拨由民政部门负责实施;车辆调配由各乡镇、街道、民政、交通、公安等部门负责实施;救护工作由卫生部门负责实施。

7.2抢险、救灾

7.2.1一旦发生险情,应及时向市防汛指挥部电话报告,同时,险情发生地政府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内投入应急抢险队抢险救灾,控制灾情蔓延,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车辆、设备、物资等。

7.2.2对可能造成新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国土部门应配合乡镇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7.2.3灾情发生后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7.2.4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卫生部门及时对现场进行消毒,防止疫情发生。

7.2.5对紧急转移的人员做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同时做好人员卫生防疫工作。

7.2.6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

8、保障措施

8.1汛前检查

汛前,各乡镇、街道防汛指挥部要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国土资源部门对全市山洪灾害区域进行初步划定,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市防汛指挥部对全市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进行督查、督促。

8.2宣传教育及演练

8.2.2各乡镇、街道要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

8.2.3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

主题词:水利防汛通知

荥阳市人们政府办公室2008年4月 日印发

2.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篇二

关键词: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

山洪灾害是由强降雨引起的一种自然灾害, 主要形成于坡降大, 治理程度差、汇流速度快, 洪水陡涨陡落的流域。主要特点是多发生在汛期, 季节性强, 而且洪水形成快 (迅) 过程的陡涨陡落 (猛) , 具有历时短、突发性强的特点。

1 小流域山洪防御对策

1.1 健全组织机构及相关责任

1.1.1 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

成立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 各有关防汛成员单位成员的领导机构, 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同时发文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 确保防灾防抗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工作。成立山洪灾害工作领导小组, 由各级领导任组长, 副组长, 并落实监测、预警人员、应急小分队。

1.1.2 建立健全责任体系

建立和落实了市, 县、乡、村 (组) 、户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 县防指发文对防指成员单位进行了调整, 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防御山洪职责。各自然村明确监测、预警员, 县防指与各乡 (镇) 、各有关单位签订责任状, 明确责任人与责任内容, 重点完善预警、指挥、避险、抢险、救灾等岗位责任制。对处于危险区和警戒区的群众填发了山洪灾害防御避灾明白卡。县、乡、村在汛期进一步规范《24小时值班制度》、《巡查制度》、《信息报告制度》、《查岗制度》, 对地质灾害点、山塘水库实行汛期巡查制度。

1.1.3 完善工作队伍

落实了县、乡、各主要村的监测、预警责任人以及各水库、山塘、地质灾害点等重点防御部位的责任人和巡查员。建立乡级应急抢险队伍, 成立各村级工作组, 各村级应急抢险队、监测人员、信号发送员。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分级分部门防御山洪灾害责任制。

1.2 防御预案体系编制工作应突出重点

预案应明确以下几点:明确规划区基本情况和灾害隐患点, 做到心中有数;绘制流域防洪风险图, 明确危险区、警戒区、安全区“三区”范围, 并研究流域雨洪特性, 根据试点范围内的地质、地貌特性计算确定临界雨量, 建立前期降雨量等与预警信号级别的关系, 监测内容和具体要求, 监测点分布及监测责任人员、预警责任人员联系方式, 明确不同级别预警信号的形式和发布程序;明确组织指挥体系及责任人员的职责;明确危险区、警戒区人员转移路线及安置地点, 制定相应的人员安全转移方案;明确信息传递、监测、转移指挥、物资调度、后勤保障及应急救灾人员;明确预案启动条件等。

1.3 监测预警系统科学合理

1.3.1 信息采集及时

监测系统采用自动测报为主, 人工观测为辅的方式。雨、水情数据采用GSM传递。做到区域内暴雨与洪水测报准确、及时。

1.3.2 运用快速、简便、可靠的报警系统

各级指挥系统全面启动, 指挥人员全面提前到位;采取手机短信群发、无线遥控广播预警系统、铜锣、手摇报警器、口哨发布预警信息, 形成市, 县、乡、村 (组) 、户的防汛信息网络, 还可采用无线遥控广播预警系统。在可能出现的险情区域人员做好撤离准备。

1.3.3 规范安全转移预警程序、撤离时有条不紊

要根据雨量站降雨情况, 指挥部发出启动紧急避险预案;指挥人员要迅速到岗到位, 处在险情区域内人员要快速撤离;洪峰来临时, 人员要全面撤离并经相关人员的检查和清点;保障小组对避险人员提供相应的保障设施。

1.3.4 加强宣传和组织预案演练

加强宣传:通过防灾避灾宣传标语、宣传栏、标识牌等方式, 要在电视台播放《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并发放该VCD碟片, 并对各预警、监测员、危险区、警戒区和演练所在地群众进行了防灾、避灾知识培训, 提高群众避灾常识与意识。组织预案演练:增强群众的自主防灾能力, 每年要举行防洪演练, 演练以《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为蓝本编制了《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演练方案》和《山洪灾害防御演练实施细则》。通过演练, 让群众熟悉预警信号、避灾路线、临时安置点等, 变被动避灾为主动防灾。

2 结束语

3.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篇三

关键词:山洪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监测预警系统防御

一、 山洪地质灾害成因调查

1、地形地质

文登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的东部,文、荣凸起的中心部位。由于长期隆起,缺失中元古—中生界侏罗纪地层。总的特点是:地质简单,岩浆岩分布广泛,构造不太发育。地层以下元古界胶东岩群第二岩组变质岩系为主,第四纪堆积物遍布全境,有冲积、洪积、残坡积和海积等类型。棕壤就是淋溶淀积作用形成,是全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文登市境内有西、北、东三条分水岭,成为单独的水系,文登地形属滨海低山丘陵区,南濒南海,境内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平原沿河谷两岸及滨海地区呈带状展布。山地占总面积的19%,丘陵占58.4%,由于平洼地多分布于山脚下和滨海低洼处,排洪不畅,汛期如遇山洪暴发,将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气候分析

文登市地处北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767.8mm,降水分布不均,夏季较为集中,6~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七、八月间常受台风影响,是暴雨多发地区,所形成的洪水陡涨陡落,由于暴雨所产生的量大而集中的地表径流,极易造成海水倒灌、山体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和洪涝等山洪灾害,给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3、防洪减灾能力

受山区地形限制,大多数镇(街道办)、村人员都是居住在沿河两岸或山洪沟两侧地带,极易遭受山洪的袭击;防洪工程标准低,部分堤防防洪标准仅达5年一遇,山洪防御工程措施缺乏。

二、 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1、 系统组成

文登区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雨情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等。区、镇建立了一定技术含量、实用、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六要素、四要素自动监测站、单雨量站,采用自动方式,把监测信息汇集于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此系统可与水利、国土等部门进行数据共享。

母猪河流域区域站、雨量站统计表

序号站名站类地点经纬度

经度纬度

1 界石区域站界石镇石头河村 121°50′55″ 37°16′17″

2 米山区域站米山水库 121°55′30″ 37°10′29″

3 高村区域站高村双力板簧厂 122°10′56″ 37°04′49″

4 宋村区域站宋村中学 122°00′19″ 37°03′54″

5 前岛区域站渔业公司 122°02′51″ 36°54′44″

6 汪疃区域站十一中 121°58′16″ 37°18′32″

7 葛家区域站第二职业中学 121°51′43″ 37°16′21″

8 大水泊区域站 309国道油库 122°14′54″ 37°09′58″

9 文登營区域站水土保持实验站 122°08′0.3″ 37°14′18″

10 候家区域站机电厂 122°04′56″ 37°01′01″

11 泽头单雨量站泽头三中 121°52′35″ 37°03′26″

12 坤龙邢水库单雨量站燃气站 122°11′33″ 37°05′43″

13 张家产单雨量站南圈水库 122°03′58″ 37°04′53″

预警系统由国家气象中心牵头开发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中小河流防汛预报预警业务系统软件和县级版SWAN系统和群测群防预警系统组成。

2、 预警指标的确定

① 根据调查的历史山洪灾害情况.确定各隐患区的历次山洪灾害发生时间.通过威海综合探测数据查询系统计算各隐患区对应时间内的各时段最大面雨量(统计时段有l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组成一个系列并统计系列的最小值和平均值.以最小值作为预警雨量的初值参考。

② 计算各隐患区逐年最大各时段面雨量系列.并对每个时段的系列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由于文登大多数河流防洪标准为5年一遇.因此本次频率分析主要采用5年一遇雨量数据。

③ 参照前面计算的最小值、平均值及5年一遇的雨量数据来初步确定预警基本指标。

文登山洪预警雨量值参考表

典型区1(文登、申各庄、泊岳家) 典型区2(界石、阎家泊子、孙瞳)

预警类型时段雨量(mm) 预警类型时段雨量(mm)

预警雨量 1小时 25 预警雨量 1小时 30

3小时 50 3小时 60

6小时 80 6小时 80

12小时 110 12小时 100

24小时 120 24小时 120

转移雨量 6小时 100 转移雨量 6小时 110

12小时 120 12小时 130

24小时 140 24小时 150

3、 预警信息的发布

文登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主要对收集来的雨量数据包通过临界雨量值对比分析,当达到临界雨量值时,根据不同级别启动相应的报警,同时启动短信发布平台发往需要预警的防汛责任人、各村镇的气象信息员及广播预警站点,来进行预警。预警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实时数据查询、综合数据查询、雨量数据查询及共享数据。

三、防御措施

一是运用气象预警发布平台,用发送预警短信的方式向当地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责任人群传送信息,而后由相关的责任人提前组织群众转移。

二要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系统。监测预警系统无论在水利部门还是水文地质部门都建有自己的预警系统,要整合资源,实行信息资源共享,预测预报共商,预警信息统发,并及时对新的技术手段跟踪运用,逐步对监测的广度扩大,提高预警的精度和响应的速度,要对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4.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 篇四

目 录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规范和指导县,乡(镇)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以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大纲.1.2 编制依据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1.2.2 经过批准的国家,省,市,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1.2.3 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1.3 编制原则

1.3.1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1.3.2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1.3.3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1.3.4 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4 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级,乡(镇)级行政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1.5 预案编制

1.5.1 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内容包括:调查了解县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分析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点;确定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部门职责及责任人员;明确区域内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乡(镇)及山洪灾害防御措施;建立监测通信和预警系统,确定预警程序和方式,根据预报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规定转移安置要求,拟定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等各项措施,安排日常的宣传,演练等工作.1.5.2 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内容包括:调查了解区域内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历年山洪灾害的类型及损失情况,分析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确定乡(镇),村级防御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充分利用已有的监测及通信设施,设备,制定实时监测及通信预警方案,确定预警程序及方式,根据预报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确定转移安置的人员,路线,方法等,拟定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等各项措施,安排日常的宣传,演练等工作.1.5.3 县级防汛指挥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县级预案,并组织辖区内乡(镇)政府编制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6 预案审批

1.6.1 县,乡(镇)级预案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审批,县级预案需报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备案.1.6.2 预案有效期一般为3~5年,每隔3~5年修订一次,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2 基本情况 2.1 自然情况 2.1.1 河流分布情况;2.1.2 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2.1.3 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水土流失等情况.2.2 经济社会情况

2.2.1 区域内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2.2.2 区域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等;2.2.3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2.3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2.3.1 调查,收集区域内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分析区域山洪灾害类型及易发区,描述典型山洪灾害;2.3.2总结各类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2.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4.1 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防灾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防灾知识宣传,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防灾预案及救灾措施,搬迁避让,防灾管理等;2.4.2 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防灾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等.3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 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合理划分危险区,安全区.3.2 “两区”的基本情况

根据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绘制山洪灾害风险图,标示山洪灾害危险区,安全区.收集,整理危险区经济社会资料,填写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4 组织指挥体系 4.1 组织指挥机构

4.1.1 县级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县级行政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由县级政府主管领导任指挥长,指挥部成员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需要确定,一般由发改委,水利,国土资源,气象,民政,财政,建设,交通,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防汛抗旱指挥部办事机构设在水行政主管部门,防汛指挥部根据需要抽调相关部门和人员成立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4.1.2 乡(镇)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乡(镇)成立防汛指挥机构,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乡(镇)主管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防汛指挥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小组和2~3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乡(镇)内各行政村成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每个村,组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送乡(镇),县防汛办备查.4.2 职责和分工

4.2.1县级防汛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各部门各负其责,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县级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4.2.2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在县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乡(镇)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行政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4.2.3明确工作职责.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信息组:负责对县级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质,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4.2.4 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指挥部成员,各工作组人员,监测,预警人员,转移负责人以及抢险人员等.5 监测预警

5.1 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5.1.1 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各地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5.1.2 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溪河水位情况,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溪河水位值及变化情况;有的河流可将上游水情变化作为判断是否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依据.5.2 实时监测 5.2.1 监测内容:辖区内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5.2.2 监测要求: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5.2.3 监测系统的设立:摸清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现有监测站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布设测站或简易测量设施,拟定监测方式以及信息采集传输方式等.5.3 通信

5.3.1 选取适宜的通信方式.常用的通信方式有电视,广播,电话,传真,Internet网络,语音查询,短信,数字式调幅无线电指挥系统,专用警报系统,锣鼓号等.5.3.2 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因地制宜地建设与通信方式相适应的山洪灾害监测信息,警报等的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络.5.3.3 可逐步建立县级管理部门山洪灾害各类数据汇集及信息共享平台.5.4 预报预警

5.4.1预报内容: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气象预报由气象部门发布,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由水利部门发布,泥石流和滑坡预报由国土部门发布.5.4.2预警内容: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5.4.3预警启用时机:(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4)水库及山塘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5.4.4 预警发布及程序: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及时发布警报.各地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预警程序和启用条件.(1)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防汛指挥机构发布,可参照县→乡(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见图1).(2)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村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见图2).5.4.5预警方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预警信号(如语音电话,手机短信等),报警信号(如信号弹,报警器等);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级别预警信号所对应的预警方式.图1 一般情况预警程序示意图 图2 紧急情况预警程序示意图 6 转移安置 6.1 转移安置

6.1.1 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6.1.2 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6.1.3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转移路线要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填写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绘制人员转移安置图.6.1.4制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每户.制作标识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6.1.5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6.1.6制定当交通,通讯中断时,乡,村(组)躲灾避灾的应急措施.6.2 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县,乡(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7 抢险救灾 7.1 抢险救灾准备

7.1.1 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7.1.2 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7.1.3 抢险救灾的准备包括救助装备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准备等.7.2 抢险,救灾

7.2.1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7.2.2 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7.2.3 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7.2.4 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7.2.5 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对灾区作好卫生防疫工作.7.2.6 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8 保障措施 8.1 汛前检查

汛前,县,乡(镇)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8.2宣传教育及演练

8.2.1 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要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8.2.2 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8.2.3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8.3 纪律

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需制定相应的工作纪律,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般包括:各责任人执行职责纪律,紧急转移纪律,灾民安置纪律等.附图

1,区域内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情况示意图

基本信息包括:区域内的水系分布情况,区域地形,城区,乡(镇),村庄分布情况等.2,历史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点分布图 3,山洪灾害风险图

图中应标明危险区,安全区范围,标示居民点,重要设施(工矿企业,学校,铁路,公路,桥梁等),标明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图例要求:危险区标示用红色,安全区标示用绿色.4,人员转移安置图 标明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信息.上述要求附图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附表

1,区域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 2,历年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 3,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4,监测站点分布表 5,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附表1 区域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 县,乡,村,组名称 土地 面积(km2)人口(人)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固定 资产(万元)人均年收入(万元)总人口 其中:城镇 人口 农村人口

附表2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 时间(年)灾害 类型

受灾人数(人)受灾面积(亩)死亡人数(人)倒房(间)经济损失(万元)日最大 降雨量(mm)时段 降雨(mm)附表3 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县,村,乡,组 具体地点 人口(人)户数(户)耕地(亩)房屋结构 固定资产(万元)备注 木(栋)砖(栋)附表4 监测站点分布表 序号 所在乡镇 站名 地点 监测内容 信息报送方式 报送对象 观测方式 监测人员 联系方式 人工 观测 遥测 备注 附表5 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序号 县 乡镇 村(组)总人口(人)计划转移人口(人)转移路线 安置地点 负责人 联系电话 监测员 水利工程险情 水库,山塘溃坝 地质异常 大体积山体滑坡 乡镇防御指挥机构 村 组 户

水库,山塘溃决 县级防汛指挥部 滑坡 泥石流 山洪灾害预报 洪水

省级防汛指挥部 市级防汛指挥部 暴雨

县级防汛指挥部 水库,山塘溃决 户 组 村

乡镇防御指挥机构 滑坡 泥石流 洪水 暴雨

5.凉井小学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篇五

为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制定山洪灾害防御方案的规定,特编制本方案。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学校全体师生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的原则。

1、本预案的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省、市、县、乡相关规定为依据。本预案由学校政教、安全处编制并报上级审批备案。

2、本预案所称山洪灾害主要指山地灾害(溪河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的统称。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是指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了能发生的各类山洪灾害而预先编制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

二、基本情况

花江镇凉井小学,位于关岭自治县花江镇的北大门二公里,面临210省道旁,属于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约288天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地貌以山地类型为主,校园占地面积18亩,现有专任教师21人,普工1人,男教师11人,女教师11人,有11个教学班,学生466人。

三、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

1、本校校长对本预案负总责。

2、学校各领导和所有教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本预案中的各项准备和实施工作。(1)严勇校长负责救灾中的紧急措施和组织实施。

(2)柏英兰负责气象、水文分析和及时对灾害性天气进行临时天气预报。

(3)韦益川负责各辖区的防灾、减灾和灾害自救工作。

3、对于拒不执行本预案或防指发布的防汛调度方案或防汛抢险指令的,视情节和危害后果,按照《防洪法》、《防汛条例》等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防汛指挥组相关责任人员如下:(填写姓名)组长: 严勇校长 副组长: 韦益川、柏英兰、李忠信 成员: 毛朝英、柏英俊及各班班主任

四、监测通信和预警

监测:监测依据为气象部门预报和上级防指通知。通信:保证固话和手机24小时畅通。

预警实施:为了让师生及时躲避洪水灾害,减少损失,在一般情况下采取校指挥组与乡指挥部联系进行预警。一旦发现险情采用电话、手摇报警器、鸣锣、口哨等方法相结合,发送预警信息。

五、安全转移方案

1、人员转移

各班主任接到转移信号后,必须在转移责任人的组织指挥下,迅速按预定路线安全、有序地转移。

2、转移安置的原则是: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危险区人员,后警戒区人员。信号发送和转移责任人必须最后离开山洪灾害发生区,并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3、安置办法、地点及人数

若遇山洪灾害发生,各班主任按平时疏散线路快速、有序到达学校大操场上指定的地点。

4、转移安置纪律

第一条: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第二条:坚守岗位,勤政务实,各领导小组成员及水、雨情测报成员、转移安置责任人、信号发送人不得擅自离岗,玩忽职守者要追究其渎职责任;

第三条:雨、水、险情报告必须准确及时,会商必须迅速,指挥必须果断;

第四条:对瞒报、漏报险情者要追究责任,对擅离职守者坚决查办,对贻误时机,酿成恶果者,按有关规定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安全救灾,临危不乱;

六、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

进一步加强对山岭、防洪堤工程、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区、桥涵、路坝、跨河建筑、有可能影响泄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同时启用应急方案,以及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发生灾情后,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对紧急转移的人员做好临时安置,如:发放食品、衣物、饮水等,并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七、日常事务

查险处险;汛前对学校房屋设施、周边范围内的水利设施、山洪走向等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

宣传发动:通过山洪灾害知识培训、宣传、演练等广泛宣传防御山洪灾害知识和技能,使师生员工掌握简单的防灾知识。

模拟演习:组织师生员工在适当的时候,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必要的演习。

八、其他

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出现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相关法规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2016年11月9日

6.泰宁县第四中学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篇六

为了提高我校防御山洪灾害的应急、救灾能力,建立和完善防洪救灾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学校财产和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县教育局《泰宁县教育系统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后,学校各应急组立即自动按照本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全校教职工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在出现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危急时刻,学校领导和教师,特别是共产党员、中青年教师要发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临危不惧,以全力保护学生的安全为宗旨。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学校要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和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消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在灾害发生时,领导小组成员要立即集中到组长处,听从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动和指挥。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

成立校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学校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按其所在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

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校长办公室承担。

领导小组下设通讯联络小组、应急疏散小组、后勤保障组、综合工作小组、抢救物资组。

(一)学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金凤(校 长)

副组长:罗秀文(副校长)邓贵金(副校长)吴忠平(副校长)成 员:黄佑清(综治保卫处主任)范德辉(总务处主任)肖钟平(教务处主任)许伟鸿(办公室主任)刘会坚(团委书记)

(二)校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本校救灾应急工作,进行自救互救、避灾疏散知识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本校师生应急意识和抵御灾害的能力;

2、制定学校破坏性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3、临灾预报发布后,负责对学生进行防灾、避灾、自救互救知识的强化宣传和校应急预案的实施;

4、灾害发生后,全面负责学校救灾应急工作,指挥各专业工作组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救灾;

5、负责向上级汇报灾情,必要时争取外援。

三、措施与责任

1、加强值班、值宿工作,做到24小时专人值班,确保通讯畅通,领导小组成员确保24小时不关机。

2、汛期,值日行政要加强巡逻工作,密切注视天气变化,及时了解天气预报。根据天气情况决定学生是否到校上课或晚自修:凡是遇暴雨即停止学生晚自修;特大暴雨即停止上课,到时由学校统一通知。

3、强化值班制度,遇降雨集中与台风袭击等易发灾害期间,安排领导带班,专人日夜值班巡查。

4、明确职责:(1)政教处由林海主任负责,肖毓良、肖友国、范金富、邹家华、邓忠胜、凌燕、黄新兰、邱玖花七位生管及保安等必须定时对学生宿舍进行检查与点名,保证学生不得以任何借口非经同意私自离开学校,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汛情预报预测。(2)总务处由范德辉主任负责,徐爱忠、黄连财、杨永胜、李应根、雷勇弟五位教师必须巡查管护好学校的防洪设施,同时加强对校舍和校园围墙的日常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检查疏通水道、网管和地下室,防止积水给教学和安全带来影响。

5、所有在岗的教职员工都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准擅自离岗离校。

四、紧急避险

险情发生时,领导小组成员要第一时间到位,为更有效的处置险情,防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五个专项工作小组。

总指挥:王金凤(校长)联系电话:***(1)通讯联络小组:

组长:许伟鸿 联系电话:*** 组员:刘会坚 联系电话:*** 余 莉 联系电话:*** 工作职责:

A、在处置中加强与通信管理部门的联络,保障防汛抗灾现场通讯畅通,确保与外界的联络。

B、组织影像资料和文字材料,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学校情况,并加强与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联络,确保防汛抗灾信息及时向师生播发。

C、出现重大灾情及时与当地消防、医院取得联系。

D、加强与当地防汛指挥机构的联络,确保防汛信息的准确和及时。E、灾后做好灾情的统计,如实上报,争取救援队伍、物资和资金。(2)应急疏散小组

组 长:罗秀文 联系电话:*** 副组长:林 海 联系电话:*** 黄佑清 联系电话:*** 组员:全体教职员工 工作职责:

A、出现灾情时,由政教处主任林海负责及时通报到各班,若夜间由肖毓良老师通知到各宿舍。各班主任组织好学生按照转移路线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带,人员转移要根据就近的原则,提倡互相帮助。

白天至晚自习下课转移路线:学校——靖远路——原氨厂厂区; 教学楼指挥员:

四楼北楼梯口指挥员:阮惠平四楼西楼梯口指挥员:谌基富 三楼北楼梯口指挥员:吴秀玲 三楼西楼梯口指挥员: 江枝富 二楼北楼梯口指挥员:邓有荣 二楼西楼梯口指挥员: 罗生荣 一楼北楼梯口指挥员:肖赛娥 一楼西楼梯口指挥员: 詹振林 校园操场指挥员:江美英、张汉寿 校门口指挥员:肖珍香、黎耀娥 临时搭步指挥员:郑绵东、童柳香

原氨厂厂区(安置点)门口指挥员:罗伟华、江忠娥 原氨厂厂区(安置点)指挥员:肖九华、杨淑珍、陈杰

晚自习下课至天亮转移路线:宿舍楼——靖远路——原氨厂厂区; 宿舍楼指挥员:

四楼楼梯口1指挥员:黄新兰 四楼楼梯口2指挥员:肖毓良

三楼楼梯口1指挥员:凌 燕 三楼楼梯口2指挥员:邓忠胜

二楼楼梯口1指挥员:邱玖花 二楼楼梯口2指挥员:肖友国

一楼楼梯口1指挥员:严文隆 一楼楼梯口2指挥员:邹家华

校园操场指挥员:杨祖嫦、章忠灯

校门口指挥员:肖明青、李晓华

临时钢阶梯指挥员:陈丹、廖虹昌

原氨厂厂区(安置点)门口指挥员:李贵全、杨芳

原氨厂厂区(安置点)指挥员:谢昌平、元功平、涂康平

B、各班主任要按指定的疏散路线认真组织本班学生紧急疏散、避险,做到安全有序,防止因恐慌造成混乱、拥挤带来伤害事故。

C、班主任负责在安置点协助生管教师管理本班学生,严格监督,不定期点名,确保不发生任何意外。若发现有没有撤离的学生,要向领导小组汇报,以便及时组织营救。

D、党、团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3)后勤保障组

组 长:邓贵金 联系电话:*** 副组长:范德辉 联系电话:*** 组 员:徐爱忠、黄连财、杨永胜、李贵旺、李应根、雷勇弟、张文福、范生兴、张细娥

工作职责:

A、范生兴带领食堂工作人员负责学生食品的储备(1)汛期来临前:一周的大米,两天的牛奶;液化气储备至少要用一周的时间(2)洪水来临前:三天的牛奶,一天的火腿、两天的面包等其他食品。

B、范德辉在汛期来临前负责购买100支蜡烛,20个打火机和20个手电筒和10个指挥用的便携式扩音设备、2艘充气小船、100米长的麻绳。

C、徐爱忠在汛期来临前负责购买200个编织袋放体育室,沙坑储备2车的沙子。洪水来临前组织体育组成员和后勤组成员装好100个沙袋堵在教学楼地下室通道,防止洪水进入教学楼地下室。

D、平时要备足、备齐防汛物资(如:手电筒、雨衣、雨鞋、指挥用的便携式扩音设备等等),汛期来临前要全面检查一遍,确保能正常使用。

E、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做好受灾师生的生活救济救助。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师生,做好受灾师生临时生活安排,切实解决受灾师生吃饭、穿衣、住宿等基本生活问题。

F、灾后及时组织全体师生进行抗灾自救。(4)综合工作小组

组 长:吴忠平联系电话:*** 副组长:肖钟平联系电话:*** 组员:严文隆 谌基富 江昭忠 邱晓燕 饶旋健 工作职责:

A、加强与政府的联络,确保学校抢险救灾的物资需要。

B、筹措抢险救灾资金,做好救灾资金、捐赠款物的分配、下拨,做好救灾款的使用、发放。

C、协调联系教育局、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提高调度水平和防汛抢险能力。

D、加强与电力部门的联络,确保防汛防台抗灾等方面的供电需要和应急求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E、加强与卫生等部门的联络,协助做好学校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预防疾病流行,做好师生疾病免疫和学校公共场所消毒工作。

F、安排汛期间的教师值班工作,保证24小时值班并做好巡查工作。(5)抢救物资组

组 长:邓贵金 联系电话:*** 副组长:范德辉 联系电话:*** 肖钟平联系电话:*** 林 海 联系电话:*** 具体分工:

A、肖钟平带领教务处成员和男班主任在洪水来临之前抢救教学楼地下室和一楼教室的物质。

B、范德辉带领总务处成员和食堂管理员在洪水来临之前抢救宿舍楼地下室和一楼餐厅的物质。

C、林海带领政教处成员和体育组成员在洪水来临之前抢救实验楼地下室和一楼实验室的物质。

五、注意事项

1、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本校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由学校第一责任人(校长)批准实施,由罗秀文副组长及时组织全体师生进行学习,做到全体师生熟知本预案内容;定期组织对预案进行评估,视情况变化作出相应修改。

2、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防汛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由学校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报请上级有关职能部门给予表彰;对防汛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附:学校各处室联系电话:

校长室:05987860169 办公室:05987860920 政教处:05987860913 总务处:05987860089

教务处:05987860917

7.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篇七

1 阿城地理特征及对暴雨精细化气象服务需求

1.1 地域性特征需求

杨勇、谢洪、彭对喜、蒋孔湘等通过对山洪灾害发生区的降雨、地质地貌、监测手段、防洪标准、水患意识、人为活动、水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山洪灾害大致是由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所致。

1.1.1 层状起伏的地形和扇状水系构成了孕育山洪灾害的地域基础

阿城为山区、半山区, 地势东南高, 西北低。东南部山区是张广才岭西坡, 海拔高度在140~830m, 山脉多为东西走向, 相互间距窄小, 非山即沟, 平地甚少。西北部大部分是波状起伏的丘陵慢岗地, 小部分是河谷平川地, 区域内暴雨洪水特性是阿什河、蜚克图河河漫滩赋存有较丰富的第四系全新统细沙、砾质中粗沙孔隙潜水;地下水的形成、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受区内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控制。

1.1.2 多发的暴雨和饱和产流为山洪灾害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阿城全年降水量543.8mm, 平均年暴雨日数5d, 24h最大降水量135.8mm, 最大降水强度68.1mm/h, 产生降水无法渗透, 产生大量地表径流, 为山洪灾害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据阿城水文站30年的史料记载, 阿什河洪水水位与流量随降水变化较大, 水位历年变化也很明显, 洪水暴涨暴落, 来势凶猛, 危害性较大。据统计, 自1953年以来, 发生较重山洪灾害9次, 损失近6亿元。

1.1.3 植被减少产生的水土流失为山洪灾害发生提供了又一重要因子

由于土地大部分已变为耕地, 自然植被减少, 受侵蚀作用,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人们水患意识差, 滥垦滥伐、交通建设等活动导致森林破坏重, 形成恶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1.2 暴雨精细化水平现状分析

近年来, 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产品不断增多, 气象服务的针对性不断增强, 提出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手段不断适应新的服务需求。暴雨精细化针对性气象服务是为适应气候变化形势提出, 是提升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的最终目的, 是“两个体系建设”重要内容, 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山洪灾害现状

山洪灾害风险区划是根据研究山洪危险性特征, 并参考区域承灾能力及社会经济状况, 周成虎、陈华丽等把山洪灾害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经调查历史山洪灾害, 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 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 将阿城区9个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山区乡镇的66个小流域划分出66处危险区。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 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 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河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

2 气象服务在山洪灾害防御中的应用

2.1 确定标准

王兵等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预报预警部分内容的编写方法探讨》对山洪等级有所论述与分析。气象部门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降雨情况、溪河水位、上游河流水位变化情况, 分析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及水位变化等, 确定了66个危险区域的雨量、水位预警值, 根据山洪灾害临界雨量, 成灾水位 (流量) 的计算结果, 确定山洪灾害预警级别划分为3个预警级别。

a.Ⅲ级预警 一是预报该地区有暴雨及以上级别强降雨发生, 或者实际降雨量已经达到或超过雨量警界值;二是水位 (流量) 实际监测数据已经达到或超过警界值, 将可能发生山洪灾害时。

b.Ⅱ级预警 一是已经有强降雨发生, 并且前期土壤含水量达到或接近田间持水量, 实际降雨量已经达到或超过该地区雨量警界值;二是由于降雨, 已经有局部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征兆时, 并且降雨还在持续;三是部分地区堤防、水库等水利工程有发生险情的征兆时。

c.Ⅰ级预警 一是已经有强降雨发生, 实际降雨量已经达到或超过雨量警界标准, 并且前期土壤含水量达到或接近田间持水量, 预报降水还将持续;二是水位 (流量) 实际监测数据已经达到雨量警界值, 水位仍在上涨即将发生山洪灾害时;三是由于强降雨, 已经有局部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 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和可能;四是部分地区堤防、水库等水利工程有发生险情, 将对下游地区造成危害时。

2.2 实时监测

气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由全自动、全天候无人自动站与服务器构成, 是防汛抗旱信息化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水利行业防汛抗旱业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气象监测系统的监测端是在辖区内安装自动雨量监测站, 实时监测降雨情况, 当暴雨发生时, 启动十分钟加密观测。监测要按照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 实行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相结合。同时要落实气象信息员为监测人员, 用电话或其它方式逐级报送信息至区气象局。在紧急情况下, 监测人员可依据监测信息直接向村、组、户发出预警信息, 同时报告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

2.3 气象预警

预报预警是预防山洪灾害的重要一环, 根据短时临近预报内容预计降雨量级在短时间内是否达到66个危险区所确定的雨量临界值。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超过临界雨量值时, 应立即向相关部门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 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 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达到各级气象服务预警时, 气象部门将发布相应级别的暴雨山洪灾害预警级别。

3 小结

由于阿城特殊的地形、地貌、河流分布特征, 使阿城处于山洪灾害易发区域, 暴雨气象服务是减少或者避免山洪灾害的有效手段。近几年, 通过对暴雨预报的精细化和针对性研究, 并在阿城的山洪灾害防御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通过实际应用, 逐步找出了暴雨预报在山洪灾害防御中的有效结合点, 使阿城区的山洪灾害防御更加科学有效合理, 大大提高了阿城区的山洪灾害防御水平。当然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 这些预警指标也将进行动态调整, 使气象服务不断适应需求的发展, 真正起到防灾减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翟盘茂, 王萃萃, 李威.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观测研究[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3) :144-148.

[2]管珉, 陈兴旺.江西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初步研究[J].暴雨灾害, 2007, 26 (4) :339-343.

上一篇:从此,我不再——作文下一篇:老师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