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肖邦的故事简单

2024-08-31

音乐家肖邦的故事简单(通用8篇)

1.音乐家肖邦的故事简单 篇一

生平:

1810年,弗里德里克·肖邦生于波兰首都华沙近郊热亚佐瓦沃拉,同年举家搬迁至华沙。1816年,肖邦跟随著名的钢琴教师Wojciech先生学习钢琴。1817年,肖邦创作出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1818年,Radziwi家庭宫殿中举行的慈善音乐会上,肖邦第一次登台,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Adalbert Gyrowetz)的作品,从此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肖邦师从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约瑟夫·艾尔斯内尔(JózefElsner),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Ferdinand Ries)的作品。

1826年,中学毕业后,肖邦在华沙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艾尔斯内尔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肖邦之墓 肖邦之墓

1829年后,肖邦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举行多场音乐会。

1830年,因波兰起义,肖邦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作曲为生。1837年,肖邦拒绝“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

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他的最后一次音乐会,并受邀访问英格兰和苏格兰。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结核于巴黎的家中去世。

故事:

肖邦1819年出生于波兰,父亲是一位家庭教师,母亲特别喜欢唱歌,在肖邦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母亲便一首一首的唱给肚子里的孩子听,她真希望,宝宝能听懂她的歌声,等到小肖邦出世以后,母亲也经常给肖邦唱波兰民歌,虽然那是肖邦只是一个喜欢哭哭闹闹的婴儿,但是每当听到母亲的歌声时,总是非常的安静。

在肖邦4岁那年,家里添置了一台钢琴,母亲常常带着肖邦边弹,边唱波兰民歌。

一天,肖邦自己爬上了钢琴上,去寻找妈妈平时给他弹奏的旋律,而母亲和父亲正在隔壁房间里商店给肖邦找一位钢琴老师呢,当他们听到钢琴房间里断断续续传来的琴声,他们惊呆了。

“莫非是肖邦在弹琴?”肖邦的父亲非常惊讶的问 “是的,是那首民歌”

他们急忙奔向了琴房,果然,肖邦正在凳子上用小手指头找琴键呢,就连父亲和母亲进来都没有听见,他弹的非常专心,知道父母在一旁听见肖邦把曲子弹完。

“孩子你真聪明”父亲一把抱住了肖邦。父亲在看到孩子的音乐才华以后,毫不迟疑的给他请了个钢琴老师,对他进行了严格正规的演奏训练。

老师不仅教他弹琴,还给肖邦讲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家的成才故事,这样以来,肖邦在练习上更加刻苦了。不久以后,7岁的肖邦就学会了自己作曲。

8岁的时候肖邦便登台演出了,流水般的乐曲从一个8岁的孩子手中流淌出来,人们都惊讶不已。

有一年的夏天,肖邦的父母带着他到乡下去度假,在那里他听到了好多好听的波兰民歌,14岁那年,肖邦对波兰民歌已经到了迷恋的状态,他经常去乡间收集民歌,到农田干活听农民们唱歌,然后把这些歌曲记录下来。祖国的文化、民族民间的音乐,就像种子一样,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

19岁那年,肖邦以优异的成绩从音乐学院毕业了,第二年,他决定到法国去寻找艺术前程,从此,他开始了大量音乐创作,这些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波兰民族色彩。

肖邦的作品几乎全是钢琴曲。尽管他的老师埃尔斯纳等曾一再鼓励他从事民族歌剧的创作,但是肖邦很清楚自己的所长和所短,始终局限于钢琴创作。创作范围的局限丝毫不影响尚邦作为作曲家的伟大。他在钢琴音乐的领域内,不仅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并且对钢琴音乐、乃至整个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作品继承、发扬了欧洲十八、十九世纪初古典音乐的传统,大大地丰富了欧洲十九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天地,并对十九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继续发展、各民族乐派的兴起,以及此后整个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包括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印象主义音乐等),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他的充满独创性的作品中常富有宽广如歌、感人至深的旋律,和声色彩丰富而极有表现力,节奏生动,并常与波兰民间音乐、舞蹈有密切的联系,在形式体裁上也是多样的,同样具有高度创造性。

一次,肖邦创作了一首优美的夜曲,写完之后,便把它寄给了自己的好友——作曲家梅亚贝尔,请他给自己提些改进意见。肖邦把乐谱寄出后,就开始急切地等待回音。可梅亚贝尔收到乐谱后却不以为然,这位老朋友由于忙于自己的创作和其他琐事,很快就将放在钢琴上的乐谱忘在脑后了。

一天,梅亚贝尔和他的妻子因为一点儿小事吵起了架,两人谁也不让谁,各说各的理,越吵越凶,特别是他的妻子,不依不饶地嚷嚷,最后,她跑到里屋委屈地哭了起来,弄得梅亚贝尔左右为难。有心去劝劝妻子吧,可自己又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想来想去,便想随便找点儿什么事,转移一下自己激动的情绪。

他走到钢琴前坐了下来,随手拿过肖邦寄来的乐谱,连看都没看一遍就照着谱子弹了起来。当他刚刚弹了几个音符后,眼睛忽然间亮了起来,一个出奇美丽的音调立即回响在屋子里。再接着往下弹!太美了,温柔淳朴的旋律,如同一缕淡淡的月光,顷刻间飘洒在屋子的每一个角落里。梅亚贝尔被这奇妙的音乐牢牢地吸引住了,他不顾一切地往下弹,内心激动的感情随着音乐的轻轻流淌而不断翻滚着。

不光梅亚贝尔已经完全沉醉在这动人的音乐当中,那位在里屋啼哭的妻子也被屋外那令人心醉的音乐所感染。她慢慢站了起来,随着音乐声来到了外屋。听着听着,她脸上的怒气慢慢消失了。她不顾一切地抱住正在弹琴的丈夫,与他激动地亲吻起来。梅亚贝尔这时也忘情地抱住了妻子。他们热烈拥抱着,沉浸在无比幸福的气氛中。肖邦那优美感人的夜曲,如同一块轻软的纱巾,充满柔情地覆盖在这对夫妻的身上,温情地安抚着两颗受伤的心灵„„

由于远离祖国和亲人,思乡之情和对祖国波兰前途的深刻担忧一直在折磨着肖邦,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肺病久治不愈,日渐恶化,稍一走动就虚汗如雨,弱不禁风。一八四八年二月十六日,肖邦在巴黎举行了他最后一次音乐会。那天,音乐厅布满鲜花,音乐会的票在几天以前就已预售一空。演出前,肖邦是被人用一顶轿子抬上后台的。虽然他已虚弱得难以支撑,但是那天晚上他的演奏依然是那么出色,扣人心弦,像他风华正茂时演奏得一样充满生气和诗意,优美而动人。当他用尽全身力量弹出最后一个音符时,听众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了。肖邦把手指从琴键上移开,擦去额头上渗出的汗珠,慢慢从钢琴旁站起身来。这时,静穆的音乐厅突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向肖邦袭来。过度的辛苦和兴奋,肖邦只觉眼前金花飞闪,一切都在晃动,人们连忙把他搀扶下去。

音乐会的第二天,肖邦的病情就加重了:发烧,气喘,极度虚弱。给肖邦看病的医生感到这对一个重肺病患者不是一个好兆头。而这时,正是一八四八年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之时。巴黎人民反对暴君、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烈火已熊熊点燃,肖邦躺在病床上,望着映在窗玻璃上的火光,倾听着远处枪炮轰鸣和大街上“自由万岁”的口号声。没过多久,革命的烈火已蔓延到整个欧洲,人们奔走相告:柏林革命了,维也纳革命了,意大利米兰人民赶走了奥地利侵略者。密茨凯维奇正在组织波兰军团。波兰的波兹南地区爆发了起义——病弱的肖邦听到这些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波兰祖国又有了希望。有的波兰同胞要回国去参加战斗了,肖邦感慨万分,不管医生怎样劝阻,他坚持要到车站上去为他的同胞送行。从车站回来,心情的激动、行动的劳累使他严重的肺病进一步恶化了,他的心脏急剧地跳动,大口大口地喘息着。

他在病痛中延缓了一年,一八四九年十月,三十八岁的“钢琴诗人”肖邦离开了人世。遵照肖邦的遗嘱,他的朋友们取出十八年前从波兰带来的银杯,把杯里保存了十八年的祖国泥土撒在了他的棺木上。他一生想念祖国,死了也要嗅着祖国泥土的芳香离去。遵照肖邦的遗嘱,他的朋友们又把他的心脏装在一个匣子里,从巴黎运回到波兰。赤子之心只有回到祖**亲的怀抱里才能得到安息。

肖邦的心脏被安置在华沙的圣十字大教堂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占领了波兰。在那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波兰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把盛有肖邦心脏的匣子珍藏起来,使它免于遭受德国侵略者的破坏。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七日,肖邦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那天,肖邦的心脏又被庄严地迎回到古老的教堂里。

肖邦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心永远在祖国人民中间跳动,他的音乐成为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留给了世界人民。

肖邦十六岁时,进入华沙音乐院就读.次年萧邦到奥国首都举行演奏会,此次音乐会相当成功.评论虽然指出肖邦的演奏缺乏充沛的音量,可是对他纤细的触键和灵巧的指法都相当欣赏.对於他自己谱写的作品,也认为极具才华.肖邦所写的「芵扎特唐乔望尼主题变奏曲」(Op.2)立刻引起浪漫运动骁将舒曼的注意,他在此曲的乐谱写下这样的名句∶

「诸位请脱帽,天才已出现!」 小故事〈二〉

一八二八年秋天,有一辆驿马车,从柏林赶往波兰首都华沙,中途跑到一个小镇时,不料马蹄脱落了,马车无法继前进.马车夫只好带客人们走进一家客栈休息.这家简陋的旅馆中,有一台相当古旧的钢琴,琴盖上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尘.突然有一个老人喃喃埋怨说∶

「真是糟糕,不知道等多久才能再出发.」 他又指著钢琴问道∶

「有谁会弹钢琴吗?请弹点音乐,放松一下大家的心情吧!」 听到这句话,一位十八岁的青年就走到前.接著,他就不慌不忙地把双手放到键盘上.从古旧的钢琴上居然泻出这麼优美的琴声,大家都讶异不已.不一会儿钢琴四周己围满一堆人,这个年轻人,就弹得更起劲,更为精彩,使人们深深著迷.最后一曲弹完后,老人就面露笑容对年轻人表示∶

「我是退休的老风琴师,在我漫长的生涯中,还不曾听过这样杰出的钢演奏.如因莫扎特还活著而且听到这个演奏,他一定会紧握你的手说∶『你是我的继承者!』

年轻人愉快地以优美、高贵的声音答说∶

「承蒙您的夸奖,实在不敢当.我叫费德利克‧弗朗梭瓦‧萧邦.」 这件轶事,发生在萧邦十八岁时.肖邦就在这一年的九月十二日,载誉荣归.就在这个时候,萧邦开始为初恋而烦恼.他所爱慕的姑娘,就是华沙音乐院声乐系的女生康丝丹奇亚‧葛拉德柯芙丝卡.一八三零年三月里,在寄给好友狄都斯的信中他说∶

「我很感伤,因为我已坠入情网.我每夜都梦见她的倩影,但还不曾和她交谈过一言半语.当我思念她,辗转难眠的夜冕,写下协奏曲中的慢板乐章.」

这就是F小调第二钢协协奏曲的甚缓板第二乐章,有人把这个无比绮丽的乐章叫做「爱人的画像」.肖邦离开祖国后,这桩爱情就中断了.一年后,康丝丹奇亚更嫁给一个商人,不久却双目失明.~革命练习曲~ 当肖邦和好友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才发现情况完全改变了.非常不幸的是,正好在这时候,华沙发生了暴动.由於波兰对俄国宣战,和俄国有同盟关系的奥国,也开始敌视波兰人.肖邦不得不离开决定到巴黎或伦敦谋求机会.在前往巴黎的中途,九月八日到达德国的斯图加特时,突听到华沙被俄军攻占的消息.这时,肖邦无比悲愤,於是注入他澎湃的爱国情怀,流著热泪,在钢琴上敲打般婵出无比泪昂的音乐,用来抒泄内心的苦闷与愤怒感人肺腑的「革命练习曲」就这样产生了!~钢琴诗人~ 一八三二年二月二十六日,肖邦在巴黎举行第一次演奏会.这时前来聆听的,只是逃亡到巴黎的穷波兰人,收入很少,可是肖邦需要用钱,流亡到巴黎的穷同胞,帮不上忙.为了生存,萧邦考虑坐船前往美国.不过,成名的机会就在这时出现.在拉土维尔伯爵的安排下,萧邦有机会在众族面前表演,当晚所有的贵族,都被肖邦的即兴演奏深深著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演奏终於告一段落后,大家都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不断称赞他.一夜之间,肖邦就变成巴黎的宠儿.不仅不再闹穷,大量的金钱还滚滚而来.这时候,肖邦已经和舒曼成为两大浪漫主义音乐的作曲家,此事要归功於拉吉维尔伯爵的友情.[ 波兰才子 ]

一、又一个神童

肖邦一家住在一个伯爵夫人的庄园宅地的三间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间,有着白色的墙和发光的天花板,有挂着雪白薄沙窗帘的窗户,宽大的窗台上,倒挂金钟和天竺葵生气勃勃地开着花.房屋里面摆着沉重的红木家具、许多书架和一个白柱式火炉,在天冷的时候,里面的松木劈啪作响,发出芳香的热气.三间房子中最大的一间里面摆着钢琴.有别于其他神童音乐家的是,少年肖邦并不喜欢那架钢琴.肖邦的第一位教师是个奇怪的人物,他总是穿着淡黄色的大衣和裤子、漆皮长靴以及颜色华丽但很俗气的背心,据他说这是在一个拍卖行买的波兰最后一个国王的所有物.他总是带着一支长铅笔,常用来敲那些迟钝和不守规矩的学生的脑袋和手指.他使肖邦喜欢上了钢琴,而且弹得非常美妙,于是少年肖邦逐渐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华沙.在十岁时,他被带去在一个大歌唱家面前弹奏,歌唱家听后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不久以后,俄国沙皇听见他演奏,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当肖邦还很小,不会记谱时,他就能编出一些小品来,让老师为他写在稿纸上.后来肖邦在父亲教法文的华沙学会里学习了作曲和其它课程.当他十七岁时,终于离开学校献身于音乐.二、“从一而终”的爱国音乐家

肖邦是终生献身于一种乐器的第一个作曲家.甚至连李斯特这位钢琴中的帕格尼尼,也在晚年转而为全部管弦乐队创作作品,因而当他的钢琴作品为管弦乐队重新改写的时候,它们听起来一样好——或者甚至更好.但肖邦并没有试图在钢琴上模仿管弦乐队.他用钢琴比别的任何乐器都能更好地表现音乐.不论肖邦的作品节奏是什么——是圆舞曲还是波兰的玛祖卡舞曲或是波兰舞曲——那旋律几乎总是用简单的ABA三段体歌曲形式.他的音乐同贝多芬的奏鸣曲不同,正象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诗不同于莎士比亚的一出话剧一样.肖邦在维也纳举办了两次成功的音乐会,然后想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上去求名.在华沙开了三次告别音乐会后,他就出发了.当他还没有走出多远的时候,他的老师和过去的同学们拦住他的马车并唱了一首为了向他致敬而写的大合唱.然后他们给他一个装满了故乡泥土的银制纪念杯,希望他永远在人们心中

2.音乐家肖邦的故事简单 篇二

关键词:体裁形式,创作风格,民族情怀

一、钢琴作品体裁形式丰富多样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钢琴家之一, 其钢琴作品风格独树一帜, 体裁形式丰富多样。他的创作与波兰的生活和民间艺术紧密联系, 其民族根源既深又广。分析一下这些丰富多样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裁形式。

(一) 波兰舞曲

波兰舞曲是肖邦音乐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体裁形式, 是他的爱国情感最集中的体现和流露, 它们散发着自信和坚决的浩然气概, 将波兰人民英雄般的英勇果敢和淳朴的民族气节结合在一起, 让听众仿佛感受到波兰人民坚定而豪迈的步伐和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必胜决心。他一共写了17首波兰舞曲,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A大调“军队”波兰舞曲》和《降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 他将这种不屈不挠, 顽强斗争的民族精神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感人肺腑, 使人振奋。

(二) 玛祖卡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的民族情怀与他的民间艺术, 民间舞曲以及波兰的生活情景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 表现出了浓郁的民族气息。在他的50首玛祖卡舞曲中有不少是抒情音诗, 其中舞曲的节奏充满了火热的激情和亲切的温存, 他们是肖邦作品中最能表现作者个人的作品。有些玛祖卡舞曲好像是对生活情景的描绘。肖邦在这样的玛祖卡舞曲中喜欢模仿波兰民间乐器 (通常是小提琴和风笛) 的音响。这些玛祖卡充满了朴实醇厚的欢乐, 使听众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乡村生活的图画, 如《C大调玛祖卡舞曲》作品第56之二。

(三) 圆舞曲

圆舞曲在肖邦的创作规模来看可分为两类:一是光辉灿烂的技巧性音乐会乐曲, 如《降E大调圆舞曲》, 该作品的钢琴织体, 光耀而华丽, 显出了热烈的节奏气氛。另一类是篇幅不大的钢琴音诗, 它们有着各式各样的抒情形象和歌唱性的旋律, 钢琴织体非常简单。然而从风格上来说, 这些抒情圆舞曲无疑是独树一帜的。

(四) 夜曲

肖邦的夜曲是一个独放异彩的钢琴音乐体裁。而这一体裁很好地印证了肖邦的旋律风格。

1.旋律线条优美流畅

在肖邦的音乐作品中, 民族根源表现得最真切的恐怕要算是旋律了。肖邦不愧为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创作的旋律具有真挚, 热情, 柔和, 宽广如歌的特点。他的旋律与波兰民间音乐的特点紧密相连。肖邦风格的最大特点就是声乐性与器乐性的交融, 他的音乐创作中有许多旋律是由歌曲的音调转化而来的, 或者是器乐的音调为声乐的音调所替代, 如《降D大调夜曲》作品第27号中优美的旋律就是由歌曲的音调转化为器乐的音调而形成的。

2.钢琴织体的变化

肖邦的夜曲是用比较稳定的织体做伴奏部分, 在此背景上, 肖邦将最初的旋律形象尽情地加以发展。织体的变换自然而顺畅, 节奏的特点精巧而特异, 音区的对比大胆而不张扬, 无疑为旋律做了最好的铺垫。

3.和声色彩的变化

肖邦夜曲的和声色彩微妙而凄美, 能让人联想到隐藏在旋律背后的情感丰富的动人故事。《降E大调夜曲》算是肖邦夜曲中最明朗, 最平静的一首, 没有怨诉和惶恐, 有的只是凝视的陈思和略带悲歌色彩的哀叹。和声变化非常微妙, 虽然在曲末一度闪现出热情激越的音调, 但马上又归于恬静了。夜曲这一体裁在肖邦的钢琴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也是其民族情怀流露得最细腻的地方。

二、肖邦音乐创作的风格

肖邦的一些音乐创作风格:采用丰富多彩、异乎寻常的个性化的钢琴织体;大胆地运用和塑造音乐形象, 配置优美和声色彩, 强调色彩的对比及和声的丰富, 有时用不协和的和声来进行音乐形象的塑造;抓住音乐的灵魂——旋律, 以流畅优美的旋律加上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奏。这一切构成了肖邦别具一格的音乐创作风格。

肖邦这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来自其更深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他的音乐创作中有着波兰人民心灵的各种各样的表现, 有宏伟的史诗, 有英雄气概的篇章, 也有诙谐轻快的舞步, 而在肖邦悲剧性的段落中, 我们可以听到一颗丹心的哀痛, 这哀痛不是使人气馁, 而是使人坚强地走向生活, 使人感到做人的自豪和对人类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肖邦的艺术是爱国主义艺术家的艺术, 也是人道主义艺术家的艺术, 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和人民性, 是作曲家受他生活和创造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先进思想鼓舞而创造出来的。肖邦的思想感情的确深深地扎根于自己民族的历史土壤之中, 其音乐创作正是这一事实的写照。

三、肖邦音乐创作的民族情怀

肖邦浓厚的爱国主义情结以及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决定了他创作的总方向。浪漫主义艺术有它自己的特点:思想和情感的统一常常被感性超过理智所代替, 浪漫主义所主张的大胆打破陈规戒律的做法, 使思想发展的严整逻辑受到损害。而肖邦的音乐创作摒弃了浪漫主义狂热、奔放的一面, 过分的炫耀和激狂, 都不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因此, 肖邦的音乐创作流露更多的还是对本民族的颂扬和讴歌。肖邦有如此深的历史根源和民族根源, 能创作出众多具有浓郁民族情怀的钢琴作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3.论抓住肖邦音乐的风格 篇三

关键词:肖邦;全盛时期的创作;声乐与器乐的紧密结合;宣叙性特点;演变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9—0266—03

一、肖邦作品丰富的内容背景与鲜明的情感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他是个异常早熟的孩子,六岁就写诗。他的音乐天才很快就证明他注定成为“莫扎特的后来人”。九岁时,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散场后,他更关心的好象是他的衣领,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对母亲说:“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领,妈妈。” 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早期创作活动。1830年以后他到巴黎定居,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从此肖邦永远未能回国。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1837年他严词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的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门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足见他拳拳爱国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从1846年起,肖邦的创作开始出现衰退的趋势。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波兰民族运动的几次挫折对他打击很大;另一方面同文学家乔治·桑的爱情破裂以及身体衰弱,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热情,身体健康每况愈下。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他临终时嘱咐亲人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

肖邦的艺术是爱国艺术,具有深刻的人民性,也是人道艺术家的十时微 ,是作家爱他生活和创作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先进理想的鼓舞而创造出来的。艺术比艺术家更有力。他所创造的典型和英雄将不依赖于他的薄弱意志而生活,因为这是永恒美的表现之一。

二、创作

肖邦的创作可分为四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的全盛时期、晚期。

1.华沙时期(早年—1830) 这一时期的创作除少数作品外,在肖邦的整个创作中不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它是肖邦一生创作的起点,其中已经闪耀着民族感情和民族风格的光辉,这在他的《d小调波洛奈兹舞曲》(1827)钢琴与乐队合奏的《降E大调大波洛奈兹舞曲》(1831)《C大调马祖卡舞曲》(1829) 《F大调马祖卡舞曲》(1829)、钢琴与乐队合奏的《波兰主题幻想曲》(1828)和《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回旋曲》(1828)中都有鲜明的体现。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1830年作的两部钢琴协奏曲。这两部作品富于浪漫主义气质,对爱情生活的体验,对幸福的热烈向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明朗欢快情绪贯穿全曲。

2.华沙起义时期(1830年末—1831年) 在这一短暂的时间里,肖邦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飞跃。《b小调谐谑曲》(1831)写于逗留维也纳时期。起义激起的爱国热情同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首既严峻又温存的音诗。《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1831)《d小调前奏曲》(1831)则写于得知华沙沦陷之后,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同时期创作的《a小调前奏曲》则充满了迷惘、茫然的情绪,音乐构思奇特而新颖。

3.在巴黎的全盛时期(1832—1845) 在肖邦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娴熟的音乐风格使他的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创作涉及到钢琴音乐的各种体裁,从练习曲、前奏曲、马祖卡舞曲、波洛奈兹舞曲、夜曲、圆舞曲、即兴曲,直到结构更为复杂的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都获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肖邦的绝大部分练习曲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其中,《E大调练习曲》(1832)、《b小调练习曲》(1834)、《a小调练习曲》(1834)等最为突出。《E大调练习曲》是一首感情温存、深沉的哀歌,它的曲调属于肖邦创作的最优美的曲调之一,倾注了对祖国无限爱恋的感情。《b小调练习曲》则是一首充满了阴郁激愤情绪的作品。它的主题紧张强烈富于戏剧性,而它的中部却渗透着一种沉思宁静的悲凉气氛。在适宜于主要表现单一形象的练习曲体裁中,采用如此强烈的双主题对比的原则以造成尖锐的戏剧性冲突,这在肖邦的练习曲中也是不多见的。《a小调练习曲》则情感严峻,气势磅礴,全曲由号角性的简单音乐动机发展成为波澜壮阔的巨流,把音乐推向戏剧性的悲壮的高潮,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肖邦的三首奏鸣曲中,在内容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方面最突出的是《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1839),其中的第3乐章《葬礼进行曲》,寄托着对华沙起义中为民族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的哀思,是肖邦音乐中最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夜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气质的体裁。他早年创作的夜曲深受英国作曲家J.菲尔德夜曲的影响,追求音乐风格的细腻、华美和典雅秀丽,有比较浓厚的浪漫主义感伤情调。流亡巴黎后创作的夜曲在内容上愈加深刻,音乐风格也更富于个性化了。他的《c小调夜曲》(1841)完全摆脱了菲尔德的影响,主题朴实无华、严肃而又悲哀,音乐的发展愈来愈富于戏剧性。它标志着肖邦已经将夜曲的创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大大地挖掘了夜曲的表现潜力,使它成为一种能容纳深刻社会内容的音乐体裁。肖邦的四首叙事曲全是这个时期创作的,其中有的是直接同波兰的民族史诗和民间传说相联系。如《g小调叙事曲》(1835)的创作是直接受到了波兰民族诗人密茨凯维奇的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启示。肖邦把握了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雄华伦洛德的深沉、严肃、大无畏的性格以及贯穿整个长诗的紧张的悲剧性气氛,将它们体现在严整的奏鸣曲快板乐章的形式中。《F大调叙事曲》(1839)则取材于同一位诗人的民间幻奇故事诗《希维德什扬卡》。

4.晚期(1846—1849) 这一时期肖邦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幻想波洛奈兹舞曲》(1846)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虽然在这里已经听不到像《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那样高昂、豪迈的声音,但它的那些由于对祖国、民族未来的某种憧憬而唱出的激昂慷慨的段落仍是极富于感染力的。《g小调马祖卡舞曲》(1849)、《f小调马祖卡舞曲》(1849)是肖邦最后的两部作品。前者是一首亲切、温存的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最后一点眷恋;后者在淡淡的哀愁中倾诉着对故国和亲人的最后思念。

三、肖邦作品的旋律特点

1.声乐、器乐因素紧密联系

肖邦作品的主音音乐织体中旋律占据优势迫使演奏者要制定出技术手段以便能最“引人入胜”显示出旋律美来。旋律应该由低音声部和悄悄引入的补充声部(和弦、音型)所支持。其任务是借助力度、速度和音色等手段来反映作品的全部声音财富。这财富源于唯一的肖邦式的和声终止式、精致的转调、半音阶、等音音阶、等音变换和各色各样的终止式。这种声乐与器乐性的结合我们在肖邦的音乐中也可以看到。肖邦风格的最大特点是声乐性与器乐性交织甚至融合在一起。肖邦的音乐中许多旋律是歌曲的音调自由地转为器乐的音调,或是相反的,器乐的音调为声乐的音调所代替。但最常看到的还是前一种情形:在肖邦的乐曲中,器乐的音调好象是从旋律的纯歌曲性的因素中引申出来的。可以举降D大调夜曲作品第27号为例。在这里如歌的曲调广阔、自由地流露着,很自然地转为华彩的音型,并带有肖邦所特有的精巧奇异的节奏。(加乐谱)

2.复调——多声部现象

多声部现象一般出现在较短的、大都是主音音乐段落里。这些常常证明肖邦的对位法技巧十分高超。下面是肖邦式的多声部的几个例子:

降A大调幻想波洛奈兹舞曲OP.61第66—76小节

——四声部复调音乐

升c小调玛祖卡OP.50之3 第1—9及33—41小节加弱起小节

——模仿

C大调玛祖卡OP.56之2第53—69小节

——卡农

升c小调波洛奈兹OP.26之1 第66—82小节

——复合旋律

3.变奏

真挚、热情、柔和、宽广如歌,正象格林卡、柴科夫斯基等俄罗斯古典作家的旋律特点一样,也是小帮的旋律特点。+3+“我们从奥斯卡·科尔别尔格(O.Kolberg)出版的马索维亚曲调集中随便拿一本来看,就可以看出玛祖尔人的民间音乐与整个肖邦音乐的风味是多么接近。” 俄罗斯民歌所特有的变体发展也是波兰民间音乐的特点。而我们在肖邦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喜好用变奏的发展。肖邦音乐的最大的特点正是旋律的变走。才气洋溢的摇篮曲是这种变奏的最出色的例子。整个作品中在不变的主音、持续低音上,每一小节变换着主和弦与属和弦的和声。乐曲的开头,在这非常纯朴的固定低音的背景上,奏出明显的民间色彩的迷人的旋律。肖邦虽然用“装饰”型的各种变体手法来改变它,但始终保持音乐的总的温柔诗意的、宁静安谧的“亲切”性质。

4.诉说性、宣叙性

除了以上这些特点,宣叙性、朗诵性也是肖邦的旋律特点。肖邦的旋律常常是在说话,而且这说话也象它们歌唱那样富于表现力。贝尔查在肖邦的宣叙调中看出有波兰民间音乐史诗体裁——波兰沉思曲的痕迹。贝尔查写道:“大家都知道,这种体裁在它发展的成熟期形成为先有一个缓慢的史诗性的领唱(常常带有悲哀的色彩),然后是一些紧张性的段落,与开头的领唱的旋律交替出现……。”

5.演变

作曲家肖邦成熟所经历的道路——从他青年时代的作品的抒情开始,经过炫技和沙龙的幽雅、幽默和民间性,再到民族作曲家的戏剧性和高昂的激情,最后同乡超验。令人深思的是,在肖邦风格的演变过程中,不管作品的曲式和体裁,演变都是显而易见的。作曲家面貌的改变无论在奏鸣曲、波洛奈兹舞曲,还是在那段时期的玛祖卡舞曲里都在进行。各类织体的有趣例子在肖邦成熟晚期创作中最为常见。它们与和声、旋律和节奏的奇思妙想的发展一起形象地展现了肖邦个性化的创作技巧迅速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童道锦,孙明珠.钢琴教学与演奏技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6.

[2]谢颖.20世纪钢琴大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童道锦,孙明珠.外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4]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肖邦——音乐天才 篇四

肖邦这个异乡人初来乍到,还不为人所知。李斯特的慧眼第一个发现了肖邦的天才。李斯特把肖邦引进了巴黎的沙龙,也把他介绍给一位女人。想不到,这竟然决定了肖邦后半生的命运。

这一天,肖邦即席弹了许多曲子,他弹得兴高采烈,完全沉浸在乐曲中,把听众也忘记了。当他即兴弹完,抬起头来,问到一阵薇奥利特香水的芬芳。他这才发现一双热情的眼睛正凝视着她。这位女性穿得很朴素,优雅而娴静地坐在他的钢琴旁边。她并不漂亮,身材矮小,已经开始发胖,大他有一双美好的眼睛和一个高高的哲学家的前额,给人一种男子气概。

乔治·桑第一研究对肖邦的气质发生了兴趣。可是,肖邦却并没有立刻喜欢他。

他甚至还向朋友讲过这样的话:“乔治·桑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女人,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是女人,我非常怀疑这件事。”

乔治·桑的确是个特殊的女性。她藐视传统,饮烈酒,抽雪茄,爱骑马,喜欢男装,骂起人来满口污言淬语,谈情说爱时却百般柔情,千般风流。他是一个多情的女人,已经30多岁了,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与诗人缪塞刚刚分道扬镳。她对男人了如指掌。她喜欢肖邦,就有办法使肖邦喜欢她。

肖邦是个男子,却有女性气质。他面色苍白,身体纤细,体制柔弱,忧郁伤感,常常由于激动而疲惫不堪。他还不到30岁,他的天才备受女人的崇拜。但是,两次失恋使他怀疑女人的情感。他在孤寂中生活,又无法摆脱对爱情的渴望。忧郁的阴影罩着他。他感到自己创作力在衰退,思想变得懦弱,想象变得苍白,灵感渐渐枯竭。他需要一种强烈的有活力的爱情来换醒他心底的热情,在他无力的手指中重新注入艺术的生命力。对于命运的忧虑不安犹如双重的阴影和双重的枷锁,压抑在他的心头。他那干枯的心田期待着爱情雨露的滋润。

肖邦的感情防线在桑夫人的进攻下很快就全线瓦解。他们相爱了。他们常常在奥特尔区约会,桑夫人在那儿的一幢公寓里租了一个房间。李斯特和他未来的夫人则足了另一个房间。他们四个人常常一起用餐,一起出入沙龙。

整个巴黎为之惊讶。善意的劝告和恶意的攻击都无济于事,他们情投意合。他爱上这个女人是不可避免的,又是可悲的。他需要这样的女人。这个男子气的女人正是这个女人气的男人的必不可少的补充。

真正的朋友们都在为肖邦高兴,因为爱情不仅使他显得英俊健康,而且情绪活跃,感觉良好,充满自信。过去的神情恍惚、忧郁伤感竟然一扫而空。他的创作才能又获得了非凡的活力。肖邦来到桑夫人诺罕的庄园。这是一个典型的法国乡村,与肖邦的故乡有着完全不同的风味,在风景优美的草原上,坐落着这撞石头房子。晚上,从田野的远处传来牧羊人粗犷、奇特的歌声,这些都是肖邦激动不已。作家、诗人、艺术家们也尝到这儿来做客。肖邦在这儿享有最大的权利,他占有两件幽静的房子,一间摆着专门为他买来的钢琴、写字台和沙发;一间是恬静的卧室,在这里,他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肖邦多年来第一次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安定的时期了。肖邦创作上成熟、智慧和力量的全盛时期也终于到来了。如果没有乔治·桑的爱情,没有受到乔治·桑周围那一群大作家朋友的影响,他卓越的才华可能也不容易开花结果,达到高度的艺术境界。在这个时期里,他写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他意识到这是随桑夫人的爱而带来的平静的心境和平静的创作环境的结果。

但是,肖邦又不能平静地工作,他的身体日渐不适,病魔的阴影时时威胁着他,巴黎的音乐活动和社交生活也在吞噬他的健康。肖邦的生命化成了音乐,但他的生命力则在一天天衰退。桑夫人戏谑的称呼他:“我亲爱的尸体。”肖邦几次尝到了死亡的滋味,也逐渐变得过分敏感,充满恐怖的幻想,他的思想总是集中在死亡上面。而桑夫人仍然是生气勃勃,永不满足。

他们不得不分手了,他们一起生活了九年。

有人说,是乔治·桑点燃的爱情之火,使肖邦的创作天才燃烧起来。也有人说,是这个女人过于热烈的爱情使肖邦的疾病更趋恶化,英年早逝。

有人赞美她是伟大的女性。也有人诅咒她是放荡的淫妇。

有人歌颂音乐和文学的联姻。也有人统治者不相称的结合。

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他们生活的九年是肖邦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创作阶段,是他最光辉的创作力高峰期。而肖邦与乔治·桑分手之后,他再也没有写出任何一部重要的作品。肖邦是以删掉这一点的,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乔治·桑没有怨恨,只有爱情,他不能忘记乔治·桑。

肖邦与乔治·桑的爱情,是一次成熟的爱情,开花结果的爱情,给与他艺术生命力的爱情。他不能忘记乔治·桑,是不能忘记他那创作力高峰期的光辉岁月。

5.肖邦钢琴音乐会方案 篇五

为了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展示我市青少年艺术教育成果,推广和普及高雅音乐,决定举办“走进经典音乐”系列音乐会。

肖邦,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生平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如4部叙事曲、十余部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26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钢琴练习曲包括《离别》、《革命》,4部谐谑曲、3部钢琴奏鸣曲,至少32首多夜曲等。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本次活动选取我市高水平青少年钢琴选手演奏肖邦的波兰舞曲、圆舞曲、玛祖卡舞曲、练习曲、前奏曲、即兴曲等15首,并邀请省内知名钢琴家现场评点和演奏。

一、活动组织: 主办:丹阳市委宣传部

丹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丹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丹阳市教育局

丹阳市广播电视集团 承办:丹阳市音乐家协会

丹阳市文化馆

883交通音乐频道

二、活动时间: 2014年5月下旬

三、活动地点: 文化城百姓剧场

四、邀请对象

市四套班子领导、主办方领导、省及镇江有关音乐专家领导、我市音乐教师和音乐工作者、钢琴艺术的学生代表

五、经费预算:

人民币伍万圆。用于舞台场地、灯光音响、钢琴租用、专家邀请、宣传节目单、光盘制作等。

6.简单的文言小故事 篇六

【选文】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āun,遗忘。(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处士笑而然之()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何有于我哉?()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选文】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术()过()疵()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3)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译文:

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 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阅读训练】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七)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译文】

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到时归还。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所以能够读了许多书。

到了成年,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开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辈是德高望重的人,学生挤满屋子,他说话态度从没有流露一点客气。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的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向他请教问题。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阅读训练】

1.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A. 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俯身倾耳以请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3. 回答下列的问题。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4.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 答:

(九)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 ④何不炳烛乎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一0)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一一)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用四字短语作答)

(一二)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一三)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一四)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答:

(一五)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非学无以致疑 ②而或不达于事 ③非问无以广识 ④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 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答:

(一六)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答案:((一)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1.①不,没有②阻止 2.D 3.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4.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三)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四)1.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 2.D 3.C 4.韦编三绝

五)1.D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 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六)1.①私下的意思②总是(常常)③入迷④安祥的样子 2.C 3.C 4.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七)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3.A 4.略

(八)1.C 2.①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②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问题。3.①他好学,家贫,买不起书,但他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从而得以遍观群书。②为求得先达的指导,常常远行百里之外,登门请教,不耻下问,因此他能“卒获有所闻”。4.学习勤奋刻苦,尊师,求学诚心。

(九)1.①向②怎么;开玩笑③在黑暗中走路④点燃蜡烛2.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一0)1.离开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一一)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2.见译文 3.D4.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

(一二)1.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 2.A、C 3.见译文 4.C5.一丝不苟天才出自勤奋(一三)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一四)1.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消逝 2.D.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4.C 5.要点: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7.音乐家肖邦的故事简单 篇七

1.简介

肖邦1810年出生于华沙, 他从小就表现出卓越的音乐才能。不仅能弹钢琴, 而且能作曲。7岁时就发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 8岁时登台演出, 从此肖邦就以钢琴演奏“神童”的身份经常被华沙的贵族邀请去演奏, 一时成为贵族沙龙中的宠儿。

2.成长与创作历程

肖邦的青少年时期在华沙接受了中小学教育。后入新成立的华沙音乐学院学钢琴、乐理、和声、对位。毕业后肖邦渴望开阔眼界。胡梅尔和帕格尼尼访问华沙使肖邦看到了外面的高水平音乐。19岁去维也纳演奏了自己写的《莫扎特主题变奏曲》、《克拉科维亚克回旋曲》, 以及波兰民族音乐即兴表演等, 受到舒曼的高度评价。以后肖邦开始有了信心并在巴黎成功地举行了首场音乐会, 确定了在这座城市的地位。肖邦与女作家乔治·桑相爱并同居的9年里虽然身体不好但是精神愉快, 成为他创作的巅峰, 音乐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化, 表现的手法也更加大胆。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行了最后一场音乐会, 一年后病逝。

二、肖邦的创作特点

肖邦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和钢琴音乐作曲家。他写的作品无一例外都与钢琴有关, 在这方面他的成就是空前的。肖邦的一生非常短暂, 但他的音乐成就和音乐思想却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音乐为什么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前面我们所述的创作历程造就了肖邦风格的音乐, 他的音乐究竟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1.抒情

从本质上看, 肖邦是一位真正的抒情大师, 他的旋律真挚、热情、柔和、宽广如歌。有些旋律好像由歌曲音调转为器乐, 有些带有声乐的音响, 甚至有歌剧的宣叙调和咏叹调的风格。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旋律风格同民间音乐、民歌、歌剧的联系。

2.和声

和声是肖邦音乐风格中最有特点、贡献最突出的一个方面。他喜欢使用利第亚、弗里几亚等中世纪古调式, 并常用自然音阶与变化音阶之间的模糊变化, 这种调式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波兰的民间舞蹈。他还喜欢使用各种甚至有些尖锐的变音, 大胆地突然转调。李斯特曾指出肖邦的最大和声贡献, 在于扩充了和弦, 扩充了变化音及声部中的非和声音。并且善于为旋律作装饰, 造成类似意大利歌剧声乐装饰的音乐效果。

3.调性

肖邦最喜欢的转调起点是在未解决的属七和弦第三转位特强音上开始, 后面紧接着一串串快速的音阶式经过句, 也经常通过减七和弦进行转调。他还常常快速地进行一系列转调, 而几乎使听者对此完全没有意识, 有时却有一系列的变化音经过句, 根本没有任何真正的调性基础。

4.节奏

肖邦的音乐节奏具有高度的伸缩性。他喜欢用自由速度, 其中演奏上有两种:一种按他自己的话是“歌唱的一只手可以自由, 但伴奏的手必须保持节拍”;另一种是交替速度, 或放慢或加速, 这种方法常常在他的夜曲或性格舞曲中使用。

5.织体

织体也是肖邦钢琴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的基本织体是旋律加伴奏及其变化。比较典型的是他沿袭菲尔德的“夜曲”型织体, 右手奏旋律, 左手在踏板的协助下用分解和弦提供节奏及和声背景。肖邦大大地扩大了这种分解和弦的表现力, 丰富了左手的形象, 扩大了它的音域, 使之几乎可以覆盖整架钢琴的六个八度。他的左手还常常是一个自由移动的旋律音型。肖邦虽然没有写赋格, 但是他的音乐却贯穿着复调的因素。在他的音乐里许多声部交织, 而各自保持自己优美的旋律。在需要辉煌效果时, 肖邦在其伴奏上做了许多变化。如在踏板的辅助下, 将八度的低音与中音区丰满的和声相结合。

肖邦的钢琴作品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即为音乐会写的、为教学写的和为自己写的三种类型。作为表演艺术家, 肖邦的演奏生涯实际上在1831年就已经结束了。他为音乐会写的作品都来自早期, 如两部协奏曲, 几首回旋曲, 为钢琴乐队写的《平稳的行板》、《音乐会快板》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结构随俗, 结尾辉煌, 有炫持性和音乐会的效果。肖邦一生用了很多精力从事钢琴教学。除了练习曲外, 他的前奏曲、夜曲、圆舞曲、即兴曲、玛祖卡、摇篮曲、包莱罗、塔兰泰拉和一些波罗涅兹舞曲等等也都是为学生写作的。这些作品一般在技术上和表现上的难度不太大, 适合业余演奏者演奏;在风格上又较适合巴黎的沙龙口味, 如带有装饰等。肖邦在这些创作里将技巧性和艺术感染力紧密结合, 体现了作为钢琴教师, 他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技巧和音乐艺术的表现力这两个方面, 使他的钢琴小品具有高度精美的艺术魅力, 这也体现了他的思想和追求。最后一种为自己, 为少数“知音”而写的作品, 这些作品都突出地真诚地表现了肖邦的思想感情。

三、肖邦的爱国主义与民族特色使其音乐极具思想性和民族性

1.思想性

(1) 肖邦是音乐史上重要的波兰爱国主义作曲家。谈他的作品, 首先离不开波兰这个伟大的民族及其深重的灾难, 也离不开肖邦本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离不开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2) 肖邦的创作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它们大多数清楚地体现出社会的重大事件对他敏感的思想的强烈影响。有的也反映了他本人生活的其他侧面。肖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

(3) 21岁时的肖邦, 祖国的灾难磨难已使他坚强起来了, 他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变得强烈了。他短暂的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 受外敌蹂躏时期, 在国外, 他情系祖国, 创作了许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 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 如《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等, 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 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 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 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他的作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既有怀念的忧伤, 又有战斗的激昂。他是用音乐向世人诉说波兰的历史史诗, 不愧为“钢琴诗人”的称号。

2.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肖邦创作的许多最伟大的作品都是用波兰的两种古老的舞蹈“玛祖卡”舞和“波罗涅兹”舞的节奏写成的。肖邦运用波罗涅兹舞这种曲式创作了他的一些最宏伟的作品, 来寄托他的强国梦。而“玛祖卡”舞来自民间, 反映农民在尽情欢乐中忘掉他们生活艰辛时跳的一种舞蹈。肖邦创作的玛祖卡舞曲反映了人们悲伤、神秘、欢乐等种种情感。肖邦的《降b小调奏鸣曲》是建立在古老波兰的一首诗的基础上的, 而他的四首《叙事曲》则讲述了波兰诗人写的四个故事。甚至于他那些《练习曲》也不仅仅是练习, 如《革命练习曲》深刻反映出作者起义失败后的心情, 第23首也体现了一种高昂的民族斗争精神。

肖邦的作品流传后世, 被人热爱。他不仅是在诉说波兰的美和忧伤, 而且诉说的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之情。他的作品深深地扎根在波兰大地上, 吸取着民族音乐文化的营养。

通过对肖邦的研究, 从一个点反映了一个浪漫主义时期的部分特征, 在对肖邦为钢琴作出贡献表示钦佩的同时, 更深深地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主义精神而打动, 更好地了解历史, 才能更好地把握艺术表现风格, 从而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 丰富音乐情感的内涵。

摘要:19世纪的欧洲, 民族运动高涨, 产生了各种民族乐派。这些民族乐派大力发展本民族的音乐, 并与争取民族自由、独立的政治运动紧密联系, 从而在音乐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其中, 波兰民族乐派尤为突出,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肖邦。

8.肖邦的钢琴音乐风格及演奏 篇八

关键词:肖邦;钢琴音乐风格;演奏

肖邦的钢琴演奏是据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而且他的钢琴旋律比较新颖独特,在和声上也呈现多种的方式,肖邦的钢琴音乐在节奏方面也很开放不受约束,在这种音乐风格下肖邦创作出了许多优秀并广为流传的作品被后人所追崇。其实肖邦的钢琴演奏是需要有一定的演奏技巧的,只有将肖邦的演奏技巧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够摸索出肖邦钢琴音乐的精髓。

一、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

(一)旋律特征风格

肖邦的钢琴音乐主打的是抒情的旋律,在钢琴音乐中需要将声乐与歌唱相结合,这样可以让钢琴音乐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而这样与器乐相结合的钢琴旋律在音调上也是更为丰富的,这样表现出来的钢琴旋律才会更加的生动。肖邦钢琴音乐在旋律上之所以可以做到新颖完美是因为在演奏时注重了装饰音、音调以及音程的加工处理,而且注重变奏。肖邦在钢琴音乐创作时歌剧给予了他很大的灵感,这也是导致肖邦在创作钢琴作品时特别注重旋律的原因之一。而对于钢琴音乐的旋律肖邦也会将柔和与刚劲共存,这也是他钢琴音乐旋律多样化的体现。肖邦在借鉴歌剧音乐的基础上让自身的钢琴音乐添加了一份独特的个性色彩,通过让音乐的音调来引出钢琴音乐的旋律。肖邦的音乐音调是肖邦音乐旋律风格的灵感来源,其中包括波兰民间音乐音调,声乐性和器乐性的旋律变奏是肖邦钢琴音乐弹奏经常会使用到的,这也是民间音乐中比较常见的一些旋律变奏方法。

(二)音乐风格

肖邦的钢琴音乐体现的是浪漫主义音乐风格,肖邦也是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进行拓展与延伸的代表之一,在此之后诞生出了很多的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创作。肖邦的浪漫主义钢琴音乐有其独具的特色,对音乐本身的要求并不高,甚至都很贴近现实生活,但是肖邦会在贴近生活现实的基础上加入浪漫元素就会让钢琴音乐产生一定的改革。肖邦在钢琴音乐创作时完全是自己的发挥所以创作的作品都是有自己的特色,这也是他的作品可以成为经典代表的另一个原因。

(三)和声风格

肖邦的钢琴音乐和声主要是主调音乐组成,但不完全是主调音乐其中还包括复调,三度色彩转调是浪漫主义音乐和声风格的一大特点。在钢琴音乐中也会加入一定得复调音乐的技巧,其中也有许多的和声是由复调慢慢延伸来的,肖邦在钢琴音乐的和声中一般会包括古典音乐的特性,然后会将各个声部汇到一起,这样可以保证和声的正常进行。肖邦在传统和声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民间音乐的风格,并且也从民间音乐中摸索出了更多的和声的操作以及功能使用,民间音乐风格的借鉴让肖邦钢琴音乐的和声风格更加的丰富多彩。肖邦在钢琴音乐中对色彩性和声运用的较为广泛,在和声演奏时甚至会运用交替调式的方法而且会在演奏中采取转调的方式,转调时也会注重民间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结合。其实肖邦的钢琴音乐和声风格除了保持传统的音乐风格外还与民族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和声中透露出了肖邦的创新意识和大胆的改革,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很大的突破,甚至后期许多的音乐家都以肖邦的钢琴音乐风格为典范。

二、肖邦钢琴音乐的演奏

(一)将浪漫主义风格与独创性风格结合演奏

肖邦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所以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对音乐的浪漫主义追求,在钢琴音乐演奏时也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色彩,包括对于和声的使用,转调的操作等等,在钢琴音乐的和声处理上肖邦发挥出了无穷的想象力,但是也体现出了其独特的风格,在演奏时会利用分解和弦来体现钢琴音乐的旋律,这样就可以让歌唱与伴奏完美的结合。在钢琴音乐的曲式结构上肖邦更加注重音乐的内在情感,所以就摆脱了传统音乐的呆板空洞,更加注重钢琴音乐的内涵而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而且在钢琴音乐演奏时肖邦跟其他的音乐演奏家不同他不会过分的重视音乐的表现技巧他主张在演奏中应当将浪漫主义色彩与现实主义融合。在他几乎所有的钢琴演奏作品中都比较的大胆创新,所以他开创了具有他自己特色的钢琴音乐演奏方式。肖邦在钢琴曲演奏时会加入自己的内心情感在其中,所以他的作品都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与内涵,在他丰富多样化的风格中融入自己的想象,所以才有了他的独创性风格,甚至是将历年演奏家的作品进行结合和再创新。

(二)演奏中巧妙运用踏板使旋律更具表现力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一定会使用到琴键和踏板,这是钢琴音乐得以正常表现的前提,在钢琴演奏时必须要通过手指的弹奏,所以对于演奏的技巧包括手指弹奏的熟练程度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踏板的泛音可以对此进行辅助,一般踏板可以将一些比较连贯的声音表现出来,但是在演奏时遇到声音需要转换的地方或者需要加强的地方就应当停止踏板,这时候就可以通过适当的旋律来让需要变化的节奏体现出来。

肖邦的许多钢琴音乐是需要踏板与琴键完美融合才能做到的,通常如果遇到两个音之间需要断开时在演奏第一个音的时候就需要将琴键与踏板都松开,然后在过渡到第二个音的时候要将琴键与踏板一同摁下,在松开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停顿的时间。通常在音乐弹奏时中间尽量不要出现突然的停顿,所以需要在演奏时把握好踏板与琴键的操作。肖邦在钢琴音乐演奏时能够很好地将手指弹奏与踏板协调好,而且肖邦主张对于音符是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演奏的,在操作踏板时需要保持适当的力度,过重或者过轻都是不可取的,因为踏板需要在钢琴演奏中制造出一定的混响效果。

三、结语

肖邦的钢琴音乐中包含了一定的民族性文化及其特征,包括音乐的旋律以及和声的操作等方面,在已有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创新,所以自成一套音乐体系,在肖邦有生之年他对音乐做出的贡献已经超越了对浪漫主义乐曲和舞曲等等曲目的升华与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他将古典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做了一个很好的融合与发展,不仅仅是对欧洲音乐文化的贡献更是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安静.论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与演奏技巧[J].大舞台,2013(06)

[2]何萍.从肖邦的钢琴音乐看浪漫主义流派的风格及演奏要点[J].音乐天地,2011(01)

[3]王海垠.高呼进魔魅世界 体验音乐神奇——谈肖邦的钢琴演奏风格[J].音乐生活,2007(02)

上一篇:兽药残留工作总结下一篇:正能量的清新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