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门诊感染管理

2024-08-29

耳鼻喉科门诊感染管理(共6篇)

1.耳鼻喉科门诊感染管理 篇一

厦门集美谷兰妇科诊所

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一、门诊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门诊感染管理委员会在负责人或业务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门诊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全院门诊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建全门诊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门诊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4、对门诊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门诊感染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行评价考核。

5、定期召开门诊感染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门诊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召开。

二、门诊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1、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主管负责人审批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门诊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3、每月一次做好门诊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统计汇总全院感染率、漏报率。

4、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5、每月对门诊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6、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门诊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7、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8、发生门诊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负责人请示汇报。

9、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达到有效控制门诊感染的目的。厦门集美谷兰妇科诊所

10、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门诊。

11、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将门诊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12、每年有计划地完成门诊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门诊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

13、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焚烧,按照国家要求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三、门诊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各科室应加强门诊感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门诊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科室每月定期召开监控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本科门诊感染存在问题。

3、各科室要重视门诊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执行“标准预防”,“手卫生制度”,“职业防护”等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每月培训不少于一次,全院性培训参加人数不少于80%。

4、掌握《门诊感染诊断标准》,提高门诊感染诊断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门诊感染。

发现门诊感染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如有流行暴发倾向及时报告。主要监测指标:

(1)门诊感染发病率≤8%,漏报率≤10%。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95%,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3)紫外线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 uW/cm2。新进灯管≥90 uW/cm2

5、建立严格的科室清洁、消毒与隔离制度,对不同传染源引起的感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6、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门诊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要符合门诊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

7、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登记、交接、运送、焚烧等流程的管理,8污水污物排放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个管理环节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

四、门诊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1、临床主管医生要认真学习掌握《门诊感染诊断标准》,并按照《门诊感染诊断标准》进行门诊感染病例初步诊断。厦门集美谷兰妇科诊所

2、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填写门诊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告门诊感染管理科,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门诊感染疾病名称。

3、科室经治医生认真填报门诊感染病例登记表,感染管理科于每月定期到各临床科室调查和收集院感病倒报告及漏报情况。

4、确诊为传染病的门诊感染病例,除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外,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5、对疑似门诊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提交该科“门诊感染管理小组”讨论,做好记录,6、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门诊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组织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7、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每季度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效果评价,提出预防措施。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五、抗生素应用管理制度

1、药剂科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2、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涂片、培养),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3、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伍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配合医师准确留取各种标本及时送检。

4、药剂科对于细菌耐药性高的抗菌药物有权提出暂停使用的建议。

六、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2、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3、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4、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污染无菌区。

5、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过久。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快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 厦门集美谷兰妇科诊所

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超过24小时后必须重新灭菌,不得继续使用。

6、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过期物品重新消毒灭菌。

7、无菌溶液应根据要求避光保存或冷藏。

8、无菌盐水及酒精棉球罐每日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在取物时接触容器外部而污染。

9、消毒物品(如:呼吸机管道等)要有明显的标志,要写明消毒日期,一般消毒保存日期为3天(冬季不超过5天),每周消毒两次。灭菌物品要定期(1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

10、治疗室、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有条件进行细菌微生物监测。紫外线消毒有照射时间登记。

11、输液、输血一律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用后作为感染性医疗垃圾单独收集并由后勤部回收焚化处理。

12、抽血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巾一带,抽血后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球集中回收处理,防止病人随地乱扔或带出院外。

13、各种换药弯盘及小器械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后灭菌。器械浸泡时要打开关节,盒盖上要标有消毒时间以及保存时间。

七、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离开工作场所应脱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等非工作场所。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消毒。

3、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

4、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污衣筐内,不得随地乱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严格消毒后备用。药杯、餐具、便器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随脏随换并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5、传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处理。

6、无菌物品每天检查一次,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签,严禁用过期物品。厦门集美谷兰妇科诊所

7、各门诊病区等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下班前,均应进行清洁或消毒。

8、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品按规定处理后,置专用容器内封闭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消毒药械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1、门诊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门诊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门诊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3、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门诊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4、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门诊感染管理科。

5、禁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门诊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

2、门诊感染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3、门诊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复印件应在门诊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即《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制度。

4、在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5、门诊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6、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有破损、过效期和产品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报告门诊感染管理办公室。厦门集美谷兰妇科诊所

7、门诊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处置。

十、医疗废物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医疗废物分类存放,警示、标识清楚。

2、医疗废物收集、存贮专人管理,交接责任明确。

3、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存放,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4、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地点应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工作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

5、存放地设置明显的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盗以及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6、暂存设施、设备每天定时消毒。

7、暂存处负责,转运,焚烧。

十一、门诊感染管理培训教育制度

1、门诊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依据《门诊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该的培训学习计划

2、每半年对全院医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门诊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考核,培训时间不少3学时。

3、门诊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必须加强门诊感染的业务学习,经常参加省、市以及国家级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4、临床科室每月必须进行门诊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根据各科室的门诊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分析本科室门诊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门诊感染发病率。

5、感染管理科每年对全院门诊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6、积极开展预防门诊感染的学术活动,鼓励全院医护人员撰写门诊感染方面的学术论文踊 厦门集美谷兰妇科诊所

跃投稿,加强我院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十二、消毒灭菌效果及门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1、高压锅消毒灭菌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并有记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2、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监测:含氯消毒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3、紫外线强度及日常监测:凡使用紫外线灯的科室,(1)按标准按装,(2)坚持日常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3)每3-6个月对照射强度监测一次(强度高于90uW/c㎡,6个月监测一次;70 uW/c㎡-90uW/c㎡3个月监测一次;(4)对合格灯管发“紫外线灯强度监测评价卡,不合格灯管及时更换。

4、、环境卫生学监测: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治疗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卫生等微生物监测,保障医疗卫生环境安全。

5、门诊感染监测资料的总结分析和反馈:院感科对门诊感染监测资料做到月汇总,季分析,总结评价。

十三、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医务人员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在发生科室完成):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厦门集美谷兰妇科诊所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十四、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1、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2、医护人员洗手的方法是: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六步洗手法)为:

A.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B.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C.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D.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E.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厦门集美谷兰妇科诊所

G.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或自动凉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3、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4、医护人员洗手使用皂液、在更换皂液时,应当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皂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5、医护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具体方法是: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6、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门诊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7、医护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8、医护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厦门集美谷兰妇科诊所

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1,2,3,4,5,6,7,8,9,为了规范本院医护人员的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医疗和护理系列的规章制度,建立门诊感染控制委员会。

委员会定期组织实施并开展的检查。督导工作。

委员会采取现场自查与他查,总结与分析,批评与表扬。惩罚与鼓励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制定院内感染规范。院内感染的措施及有关规章制度。组织讨论并决定建立感染控制的监测方法。研究院内感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奖惩办法及控制感染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负责对控制感染管理人员。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各门诊。各科室加强对院感染的控制,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消毒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各类物品均应按无菌。清洁。污染分类定位放置,无菌物品有明显标志,并注明消毒日期;注射必须一人一针一管,用后的注射器及针头在科室内浸泡半小时后方可送回供应室处理;做好终末消毒,传染病人床旁区域应进行严密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为菌技术,操作细致。轻巧。准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各种并发感染。厦门集美谷兰妇科诊所

门诊感染培训资料

一、门诊感染的定义:

是指住院病人在门诊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门诊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门诊工作人员在门诊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门诊感染。二:门诊感染的分类;

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门诊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2、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于(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已型肝炎流行等。院内感染的影响

1、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导尿和脑室引流等.2、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等。

3、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和肿瘤等。

4、引起正常菌群失调的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三:标准预防

认定是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

门诊感染有关规定

1、医务人员上班时要服装整洁,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离院外出。

2、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体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如: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

4、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用流水洗手,肥皂应保持干燥。无菌操作必须带口罩帽子。

5、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无菌有效期,并有明显的标志。厦门集美谷兰妇科诊所

6、凡无菌物品标明品名、有效期、签名。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带。

7、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持物钳等按要求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8、无菌物品提倡小包装。

9、在治疗室、换药室工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已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并分开放置。

10、注射、治疗时铺无菌巾;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能使用。各种溶媒要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4小时不能使用。

11、换药用品一人一用一灭菌。换药时应先处理清洁创口,再处理污染创口。

12、注射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含皮试)。

13、碘酒、酒精瓶保持密封,持物钳、容器每周一、四更换灭菌,并有记录。

14、处理污染器材,包括对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病人用过的器材,应先 消毒 后 清洗,被 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等处理应“先消毒 后清洗”。

15、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16、使用中湿化瓶、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湿化器、雾化器每日消毒一次。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不超过一周。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

17、体温表用后侵泡消毒、冲洗干燥保存。

18、弯盘、治疗碗、药杯、婴儿奶具等用后立即消毒。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处理。

19、手术室、供应室、产房、ICU、血透室、治疗室等部门应保持室内整洁,每周大扫除一次,私人用品不得带入,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并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20、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21、病房应定期通风换气,必须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如遇污染立即消毒。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用消毒液拖地一次,治疗桌(台)、治疗车(盘)药车每日使用前后用消毒水抹一次,病房、治疗室、办公室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扫把、抹布、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重危科室:如手术室、产房等每天用空气消毒机照射3次,每台手术或分娩前后均要消毒;治疗、换药室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2、病床用湿式清扫,扫床时刷子应包已消毒的湿毛巾,一床一用一巾,病人床头柜每日用消毒抹布擦洗,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离院,转科或死亡后,所有用物及床单位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3、病房地面每日湿式清扫,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用消毒液拖地。

24、治疗室、办公室、配餐室、病房、厕所拖把专用,标记明显,分开清洗,悬挂晾干。

25、病人住院用品、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便器每周消毒一次,并做好终末消毒。

26、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跟、更换。严禁在病室、走廊内清点更换下来的被服。厦门集美谷兰妇科诊所

27、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8、传染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分区明确,传染病员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探视陪伴制度,并指导其遵守隔离要求。

29、传染病员按病种分室收治隔离,并有醒目的隔离标志。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离开污染区时,需按常规脱去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并洗手。

30、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用毕针头;立即放入锐器盒内。

31、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污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感染性敷料应及时焚烧。

32.无菌物品的准备,包布不得少于两层,体积不不得超过30、30、25,金属包的重量不得超过7千克,敷料包不得超过5千克,新棉布先洗再用,反复使用的包布和容器,应经清洗后再用,灭菌时应暴露物品的各个表面。33.凡是湿包和有明显水的包不得做为无菌包使用,掉在地上后放在不洁之处均应视为污染,应放于离地高20—25厘米,离天花板50厘米,离墙5厘米的物架上,顺序排放,分类放置,25度以下保存10-14天。三.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

1、洗手指征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指征:

3.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3.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3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3.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3.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后。2.洗手的方法:

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甲、母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流动水洗净。

四.手消毒的指征

4.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4.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伤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感染性疾 病科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

4.3接触被传染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4.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4.5需要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五.手卫生指征

5.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5.2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5.3进行侵袭性操作前,不论是否戴手套;5.4 5.4接触体液或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之后; 5.5护理患者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5.6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医疗设备)之后。

六、手卫生的注意事项; 厦门集美谷兰妇科诊所

6.1对于部分酒精不能杀灭的病原体,应采用流动水洗手做为手卫生的方法; 6.2为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尽量选用含有护肤成分的速干手消毒液;

6.3不可用消毒盆浸泡作为医务人员的卫生手消毒方法; 6.4应加强对护工和保洁人员的手卫生培训、教育和监督;

6.5应对陪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进入病室探视患者前和结束探视离开患者时,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进行手卫生;

2.耳鼻喉科门诊感染管理 篇二

1 强化培训

1.1 医务科、院感办联合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 主要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处置流程、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并现场进行考核。通过培训, 全院医务人员提高了对肠道病毒EV71感染手足口病知识的认识, 增强了责任心, 强化了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

1.2 加强对卫生保洁员的培训、指导和监督 要求护工掌握手卫生指征和方法、消毒剂的正确配制、卫生工具的正确使用、不同物品的消毒方法、大小便的处理、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2 增加预检分诊护士

指派3名有经验的护士, 对每例就诊的患儿进行检查, 初筛分诊。对发热伴手足皮疹或口腔溃疡的儿童进行体温测量和手足皮疹的检查时, 分诊护士必须戴手套, 并做到接待每一患者后必须更换手套并用流动水洗手。适时使用避污纸, 避免接触患者或患者物品的手污染分诊台的洁净物品。

3 增派儿科医生

发热门诊增加一名儿科医生, 加快门诊患儿周转, 缩短候诊时间, 降低疾病传播风险。要求各科门诊医师在后接诊过程中要仔细询问病史, 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

4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4.1 医务人员上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口罩每4 h更换, 沾湿时及时更换。手足口病诊疗科室医护人员工作服每日更换, 被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污染随时更换。

4.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患者后, 均应认真用流动水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有可能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时要戴手套, 脱手套后要用流动水洗手, 使用一次性纸巾擦手。

5 加强环境消毒与管理

5.1 候诊区和诊室的空气流通

每日两次用强度大于70uw的紫外线灯对诊室进行空气消毒60 min。及时疏导患者, 避免候诊区和诊室人群过于密集, 导致交叉感染。

5.2 地面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三次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对感染科门诊或隔离诊室进行清洁, 并保持地面的清洁、干燥。遇分泌物或大小便污染地面时, 及时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后清洁干净。

5.3 就诊区物表的清洁

每日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对感染科门诊和儿科门诊治疗台、椅子、扶手、诊床擦拭2次。

5.4 诊疗器械

听诊器:每听诊一位患者应用快速手消毒液或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棉球对听诊器进行擦拭, 接触分泌物或疑有污染的应用消毒液擦拭后用流动水清洗。压舌板:一人一用。诊疗、护理患者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拭擦消毒后再以清水擦拭。加强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

6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对手足口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 使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包装, 并及时密封, 按医疗废物处理。

7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栏、卡片、向家属发放手足口病等形式教育有患者的家庭应特别注意家庭环境和室内卫生, 保证家人和孩子经常使用洁净水洗手。用肥皂或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剂彻底清洁家居物品以及小孩的玩具。对可能被病毒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及时消毒处理, 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 将小孩衣被阳光下曝晒, 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8 加强督导检查

3.门诊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篇三

染管理制度,逐步营造医院感染“零宽容”的理念,全方位、大幅度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配合医院流程化管理的总目标,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

各项流程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制定全院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传染病知识与技能的定期培训及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质量考评。培训率应>90%,合格率>85%。(有考核、有记录)

3、严格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章可循。

二、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监管

1、在终末质量管理上,每月坚持医院感染管理的考核工

作。

2、积极开展医院感染、传染病漏报率调查,并将结果及时

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相关科室。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监测、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针对问题提出措施并指导实施,及时反馈。

3、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4例),

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报

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

门进行处理。积极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性流行,杜绝

恶性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4、定期开展现患率调查、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以

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目的,对临床科室中不符合规范的医疗行为提出干预措施,及早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的隐患,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和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5、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做好环境卫生学、

消毒、灭菌效果等监测。

6、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对购入的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

疗卫生用品进行监督管理,对医院购入的此类用品审核相关证件复印进行保存。

7、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多重耐药菌的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积极参与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的管理工作并监督执行,加强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的各个环节,努力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加强对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8、对临床上疑似或确诊病例要及时留取标本,按规范送

病原学检测,送检率>50%,降低抗感染药物使用率,针对药敏结果,减少滥用,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9、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外运管理,

杜绝泄漏事件。

三、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ICU、手术室、供应室、产

房、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室,口腔科、检验科、内镜室等均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在平时工作中,不仅日有安排,周有重点,而且专项专管,如对ICU的控制重点就是如何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手术室的工作区域,每天清洁或消毒,每台手术后进行终末消毒,包括仪器设备、设施、物体表面、手术台面、无影灯、地面等符合手术器械清洗、符合规范要求,确保清洁、光亮、无锈迹。对供应室的督查重点是手术后各类器械的清洗、消毒及室内消毒灭菌监测,对口腔科、内镜室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每月进行检查等,使各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四、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以

防患于未然。

1、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力度。

2、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工作、手

卫生管理。

3、加强职业暴露防护,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措施,尽量避免因职业暴露受到损伤。

4、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

度和职工健康档案。

5、增强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树立

主动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保证医院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质量,确保各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6、根据传染病、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和组织,定期演

练和相应培训,增强应急能力,备好救援物资,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含通讯联络),做到及时、妥善处理医院内发生的突发事件。

,在院领导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科要大力抓好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各项制度及措施的落实情况,不断学习院内感染及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掌握新知识,掌握院内感染控制新方法,常抓不懈,使我院的各项监测统计指

4.耳鼻喉科门诊感染管理 篇四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12年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控科的要求,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制定门诊部2013年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工作计划。

一、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

在门诊感染的管理中,组建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门诊部主任任组长,门诊护士长及一名护士为成员,负责科室内日常工作的监督及消毒灭菌管理,分工明确,实现目标管理。科室医院感染小组对各部门的环境监测结果,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制订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二、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强化医务人员培训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技术8个规范、新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对科内医务人员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之中,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环节得到控制和改善。

三、加强对门诊清洁员的培训

门诊清洁员负责门诊环境卫生和一些消毒灭菌工作,但他们大多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在操作上不能完全符合要求,这易引起自身感染及交叉感染,因而是医院感染发生的一大重要因素。因此,加强门诊卫生员的培训,讲授有关医学知识和消毒隔离技术,并在工作中严格管理、检查和督促他们严格执行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力求避免因卫生员而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

四、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

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诊疗操作常规和无菌操作技术。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不正确和非规范行为都会埋下医院感染的隐患。规范医疗行为时要加强科室的业务学习,进行“三基”训练,按照院感标准,使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各种技术操作正规化、标准化。

五、严格门诊微生物学监测

门诊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可存在于就诊病人、医护人员及其他职工,亦可存在于不同的环境。因此,要严格门诊微生物学监测,包括所有可能与医护人员及病人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各个诊疗室空气、消毒液、各类器械,尤其是针刺的针具、医护人员的手等。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六、加强门诊医院感染的科普宣传

开展门诊医院感染的科普宣传工作,根据不同疾病在不同季节流行的特点,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刊登宣传材料,宣传预防保健、消毒隔离等科普知识,使来院就诊的病人能了解常见病的预防保健和传染病的简易消毒隔离方法,从而自觉地配合门诊预防医院感染工作的开展,对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具有一定意义。

七、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

5.耳鼻喉科门诊感染管理 篇五

根据《三级医院内部审核指南》医院感染管理要求,门诊、临床、功能检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需要做好以下台账资料,:

(功能检查科室按第一、二、三、五、十、十二、十四、十五、十六点备材料)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小组(每个病区均保存资料)。

1、成员包括科主任、科护长、病区主任、病区护长,由于病区主任、护长事务较多,各病区可结合实际情况设一名医院感染监控医生(责任感强,熟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一名监控护士(据调查许多工作由副护长负责,如无副护长,可安排一名责任感染强,熟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担任)。其他医务人员要熟悉岗位职责,协助科室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

2、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职责。职责见:《门诊或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成及职责》。功能检查科可根据部门实际,结合临床的医院感染监控职责制定本部门的职责。

3、各部门要备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名单。

二、每季度召开一次科室(病区)感染管理小组会议,有会议记录。

记录内容可包括落实传染病的防控的培训;行政查房发现存在哪些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每季度医疗质量检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每个病区传染病、医院感染诊断是否正确、报告是否及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时,讨论是否属于暴发,应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是否符合要求;医务人员及护工、陪护、清洁工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洗手正确性、手卫生依从性整体情况如何,科室有何措施进一步落实好手卫生;每个月或季度的监测项目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分析原因进行改进;临床医生使用抗菌药物是否合理,感染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前是否有进行病原学检查等。对当季突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表格见《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三、科室(病区)感染管理小组培训记录

培训记录:培训内容可以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科下发的资料,也可结合部门实际进行培训,培训情况登记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记录薄》,各病区除了要登记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参加人员,培训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护工、陪护、清洁工,还要保存培训资料。培训资料起码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各种组织的培训等相关资料。

四、科室(病区)感染管理小组质控记录

质控记录包括:区主任每月自查核实记录、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科主任、科护长评价。个别主任评价只写“无特殊”,过于简单,应尽量详细。质控记录可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记录薄》填写。

五、本科室医院感染风险管理

每季度针对科室(病区)存在的感染风险进行分析,针对风险找出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填写《本科室医院感染与风险管理表》。

六、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相关记录

消毒灭菌监测相关记录:凡接受监测部门都要进行各项登记,如紫外线、物表、医务人员手卫生、使用中的消毒液等,监测结果登记在专门的登记本上,并打印保存监测的清单。

七、医疗废物处理登记 医疗废物应分类放置、当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封箱后检查是否标明医院、封箱日期、产生部门。各科室与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应当对交接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发生含汞体温计、血压计损坏,汞暴露在外的处理,要知道处置流程。

八、做好传染病、医院感染病例登记

对需要报告的传染病、医院感染病例要及时登记,对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每月进行统计,当月住院病人XX人,感染病例XX例,感染率为XX %,如当月无感染,也要进行统计当月住院病人XX人,感染病例0例,感染率为0。每年开展的现患率调查,病区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床旁调查,病人的床号要按顺序填写,不要随意填;现患率调查完成后,要核对床旁调查与电脑填写的个案调查是否一致,保证调查数据真实、可靠。

九、职业暴露管理。

要做好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参加培训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要熟悉处置报告流程,预防用药的时间,并做好登记及追踪观察。

十、做好手卫生管理。

对医生、护士、护工、陪护、清洁工、家属及新入职人员做好手卫生宣教及培训,提问手卫生知识,包括:洗手的原则、洗手的指征,每一步至少洗多少下,整个洗手的过程要多长时间,能不能记住起步洗手法的七个字。

护士长或感控人员要按照《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考核每一步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加强督导。

凡涉及医疗服务的部门,每季度要对本部门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要交给医院感染管理科保存、汇总,调查一定要如实填写,不能因为指标而随意填写数字,要保证真实性。

最后,根据检查情况对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洗手正确性、手卫生依从性。每季度对手卫生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填写《季度手卫生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小结文档》。

各部门要保障洗手设施符合要求,安装感应式水龙头,擦手纸、洗手液、速干手消毒液用量能满足医务人员日常工作需要,不能限制使用。

十一、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资料

医务人员要全员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的概念、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流程,发生暴发时需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2次,分初次报告、订正报告。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要保存相关资料、同时要把填写好的表在OA网发给医院感染管理科,作为台账保存。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工作要进行记录、分析,发生的时间、发生什么感染,有多少人,病区是否落实消毒隔离,医院感染管理科给予的指导意见,得到控制的时间等。处置过程要记录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记录薄》,并打印《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初次、订正作为台账。每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的医院感染暴发应急演练,病区必须安排人员参加。每临床科部要组织进行一次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应急演练,有演练的方案,参加人员的签到、演练现场的相片,演练的总结,归为各病区的台账。

十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 病区、辅助检查科室要熟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概念,多重耐药菌主要种类有哪些?重点部门医务人员要知道部门前5位的耐药菌分别是什么?凡报告的病例,要登记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记录薄》,接到检验科或外院转入告知病人有多重耐药菌感染,医务人员要做好告知,报告告知(医生、护士、护工、清洁工、陪护及家属),落实单间或床旁隔离、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处置表》做好各项操作,病人外出检查,要告知检查科室病人情况,检查部门医务人员检查病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病人使用后的床单要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包装、接触过的物品要进行及时的消毒,并落实好手卫生工作。

十三、呼吸机、深静脉置管、导尿管、皮肤软组织、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要严格按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要求落实好病人的管理,根据三级精神病医院等级评审实施细则及管理要求统计感染率。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目标性监测资料的采集,保证采集的数据准确有效。凡有上述操作的部门,都是备检的重点部门,医务人员一定要熟悉相关指南及我院制度的内容。

十四、防护用品使用

门急诊、ICU、神经外科、手术室医务人员一定要熟悉常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当发现特殊传染病时能够按要求做好标准预防。其他临床部门医务人员也要加强培训,遇有特殊传染病疫情能妥善处置。按我科培训的《防护用品正确使用方法》内容,进行二次培训。要熟悉口罩、手套、帽子、防护服穿脱、鞋套等常见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就处置,防护用品的使用不能人为给予限制,造成医务人员重复使用口罩、手套等物品,增加感染风险,一旦发现有部门设限,将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扣罚部门负责人风险基金。

十五、消毒液、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管理。

碘酊开启后要写开启日期,使用期限为一个星期,过期不能再使用;开启的棉签使用期限为一个星期;洗手液,速干手消毒液开启要写开启日期,使用期限为一个月,其他相关物品的使用按说明书的要求把关。

十六、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

6.口腔门诊医院感染规范管理的体会 篇六

1提高全员认识水平,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1.1 制定规章制度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了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的处理制度等, 做到有章可循。由于口腔门诊的诊疗环境比较局限, 口腔诊疗器械比较复杂, 价格昂贵, 固定的器械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 器械的清洗消毒流程不符合标准要求, 因此, 要作好口腔门诊的消毒管理工作, 以便自觉按消毒隔离规范操作。

1.2 加强规范化培训

首先要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 充分认识到医源性感染的危害, 其次要解决部分医务人员的传统麻痹观念, 强化无菌观念, 加强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的培训教育。由于口腔门诊工作量比较大, 器械的使用频率高, 对口腔科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知识、自我防护等知识的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帮助其掌握院内感染控制的知识和技术。因此, 必须加强口腔门诊医务人员消毒隔离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 增强工作责任心, 使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感染工作。

2控制感染的方法

2.1 防护管理

治疗过程中, 医师极有可能接触血液、被血液污染的唾液或口腔黏膜。为了保护医患双方的安全, 防止交叉感染, 医师在诊疗操作时, 必须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 做到一医一患一手套, 必要时戴防护镜。

2.2 手部清洁

(1) 正确洗手: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要求的6步洗手法进行洗手, 最低洗手时间≥60s; (2) 手消毒:工作完毕或对感染性、传染性强的患者进行诊疗后必须根据患者的感染种类、严重程度、传染性强弱及接触时间的长短选用适宜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操作前后均做到规范洗手, 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 正确规范的洗手是避免医院交叉感染, 防止自身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仅此1项措施就可以使医院感染率下降50%[2] , 操作者应戴一次性手套, 做到一人一用一洗手。如在治疗操作中, 被锐器刺伤, 应立即沿离心方向挤压伤口, 使血液流出, 再用肥皂液清洗, 流水冲洗5min, 然后用0.5%碘伏或75%乙醇擦拭伤口10min, 最后用消毒敷料覆盖伤口局部, 必要时去外科急诊处理伤口。

2.3 器械管理

需要达到灭菌的器械如:牙钻、弯机头、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涡轮机、手术刀、刮治器等, 以上器械在使用后充分清洗干净后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 配置足量的使用器械, 真正作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总之, 口腔门诊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掌握原则, 根据高、中、低危器械的分类, 分别采用灭菌高、中、低水平的消毒法进行消毒灭菌。本院门诊口腔科配备专职护士负责口腔科诊疗器械的统一回收, 清洗清毒工作, 制定清洗消毒流程, 清洗→酶洗→精洗→干燥→注油→灭菌;所有进入患者口腔的诊疗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应配有自动防回吸装置的综合治疗台和耐高温、高压灭菌手机, 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应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s, 减少回吸[3]。牙椅灯把手、手机气水接口、三用枪柄、光固化机的光导纤维头可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包裹或一次性保险膜包, 一人一用一换。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天清洁、消毒, 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2.4 加强监控

每月对诊室的空气、物体表面、灭菌物品、各种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及操作台面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医院感染科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口腔科的消毒灭菌效果及无菌操作技术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口腔门诊诊室环境由于受患者的血液、唾液等体液的污染, 特别是在使用牙钻时, 由于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飞沫、气溶胶对诊室物体表面、空气造成的污染更大, 是医院感染的高危诊区, 如果不能及时清除环境中的污染, 极易造成病原菌的扩散。因此, 诊室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 应配置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可保持空气动态消毒, 也可采取开窗通风自然净化空气的方法。诊室门把手、桌面操作台, 每天工作前用清水擦拭, 拖地1次, 工作结束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拖地, 然后再用清水擦拭, 进行终末消毒, 当环境遇有明显污染时, 则应随时进行消毒。

2.5 医疗废物管理

口腔科产生的医疗废物, 应严格执行分类收集, 将医疗废物分类弃置于带有明显警示标识的黄色塑料袋内, 锐器弃置于专用利器盒内, 再集中专人回收送焚烧炉焚烧, 并做交接记录, 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3讨论

加强质量管理, 增强忧患意识, 保障医疗安全已成为口腔门诊消毒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医务人员的培训制度, 器械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各项操作程序, 微生物监测工作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以确保口腔门诊消毒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提供重要保障。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问题涉及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 只有全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管理和质量监控之后, 才能使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得到有效降低。我院自2006年以来对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高度重视, 规范了口腔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使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得到提高, 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得到了全面的落实, 从而使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到提高。到目前为止, 门诊口腔科无1例院内感染发生, 达到医疗安全的目的, 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

参考文献

[1]肖文忠, 雷满跟.口腔医疗器械乙型肝炎病毒污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12) :1114-1115.

[2]李宝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29.

上一篇:六上第一单元作文指导下一篇:合作学习在大专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