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五年级读书心得

2024-06-19

钓鱼的启示五年级读书心得(共10篇)

1.钓鱼的启示五年级读书心得 篇一

学了《钓鱼的启示》后,我知道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道德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对于这个道理,我自己有深切的体会。

上次数学考试很难。(我们班的同学都知道,一共就3个人做完了「有我一个」,以此就能看出来有多难)在做一道除法题时,我怎么也算不出来了。当时,计算器就在笔袋里,一伸手就能拿到。于是,我伸出了手。但是,这是作弊啊!我伸出的手又缩了回来。反正现在又没人看见,我只做一道,怕什么!我又伸出了手。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都不能作弊。作弊了就不是好学生了。我又缩回了手。终于,我下定了决心,并整理了思路,一口气做了下来。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做对,但是我知道,我没有作弊。

道德间的衡量,需要自己做出判断。只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走向成功。

2.《钓鱼的启示》读书心得书评 篇二

课文讲述了三十四年前的一个夜晚,在距离鲈鱼捕捞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作者的父亲让作者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作者对他父亲的做法很不理解。三十四年后,功成名就的作者对他父亲在三十四年前那天夜晚的教育有了深刻的体会。

读了这篇课文,我又想起了我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中彩那天》。文中作者的父亲也是一样面临了一个道德问题:应不应该把车还给库伯先生。最后,在道德面前他做出了正确的决择,还是把车还给了库伯的事情。读完这两篇课文,我沉思了好久:如果我们人人都讲道德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有秩序,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文明。

有一天晚上我吃完晚饭出来玩,忽然我看见了一群小朋友在花坛拔花玩。我心想这些人也太不讲道德了。但是却没有上前制止。这时,来了一位大哥哥,他对那群小朋友说:“小朋友,你们这样也太不道德了,花也是有生命的。”那群小朋友听了这话,惭愧地低下了头。我想这位大哥哥一定是个讲道德的人,我一定要向他学习,也做一个讲道德的人,看到不文明的行为要敢于制止。

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值日,就在我扔垃圾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团绿绿的东西,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张五十元钱。我想:是谁的钱呢?又没有人看见,我可以用这些钱买自己最喜欢喝的茉莉花茶了。可是这钱又不是我的,我到底该不该花呢?此时我的心里仿佛有两只小兔子在打架。终于正义战胜了邪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失主。这时,我又想我也是一个讲道德的人。

我们都知道应该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可是在很多时候,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我们是否有坚持正义的勇气和力量?

3.钓鱼的启示五年级作文 篇三

到达流水码头后,船夫带着我们向河中央的筏钓网箱划去。父亲的选钓地点是靠近筏钓网箱左边的房子。每当渔夫撒料喂养网箱里人工饲养的鱼儿时,都要站在那里一把一把地撒,四周的野生鱼儿都会被饲料香味吸引到网箱附近,游在撒食的网箱边,享用那些漂浮到网箱外的鱼饲料。

父亲井井有条地完成一系列钓前准备工作。只见他不慌不忙的从筏包里取出小巧别致的九纹鲤筏钓钓竿,用0。5号的子线,2。0号主线绑好。父亲微笑着告诉我:“因为我们的目标是鲤鱼,所以要用软食作饵。配料需麝香米50克,野战蓝鲫100克,九一八老鬼鱼食200克。”他边说边和好鱼食。我闻着香气扑鼻的鱼食,心想一定会大有收获,满载而回的。

我们开始钓鱼了。我的双眼一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纤细的竿头,可竿尖一动也不动,心里就像猫抓似的,有些着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小时,两小时……始终一无所获。我心慌意乱,远望岸边,看着对面的钓友们不时钓上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便不耐烦地问道:“爸爸,这都过去四个钟头了,咱们为啥一条鱼也没钓着?”父亲慢条斯理地说:“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钓鱼,需要静心,考验的是人的耐性。虽然此时我们还一无所获,但是只要有耐心,就一定会有收获的。”我点头,手握钓竿,宁心静气等待着。

突然,竿尖剧烈抖动了两下,父亲紧握竿把儿,不断收线,放线。终于,一条“黑棒”浮出水面,湖面漾起一道道波纹。我和父亲喜不自胜。哇!竟是一条约五斤重的红嘴翘鲌!

我们继续不急不慌地等待着,直到日头偏西,我们收拾好钓具回家。看着鱼壶里一条条银光闪闪的鲜鱼和那条被称为“顶级杀手”的红嘴翘鲌,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4.五年级《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四

五年级《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第四组“生活中的启示”为主题的开篇文章,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课文用第一人称叙述,语言简炼,细节描写生动细腻。全文共11个自然段,由“钓鱼”和“启示”两部分组成,文思清晰。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入高段,初步具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围绕文本展开问题对话的能力,也能够通过关注词句的感情色彩和具体含义,在语言揣摩和表达方法的初步领会中体现文本价值。本组课文为“生活启示”专题,要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得到的启示,并抓住细节描写和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促成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进一步形成。

学习目标

1.体会“我”的心里变化过程

2.感悟作者获得的启示。

重 点:体会“我”的心里变化过程,感受“我”的依依不舍之情。

难 点:感悟作者获得的启示。

知识链接

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板点。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谁交界的地方产卵,产卵期间最容易捕捞,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止捕捞。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走进故事(预时:5分)

1.回顾故事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大家走进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那个夜晚我们了解到一对父子掉到了一条大鲈鱼,在儿子得意之时,父亲却要放掉鲈鱼,儿子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坚持下依依不舍的放掉鲈鱼,从得意到依依不舍儿子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那个月如水的夜晚,(边讲故事,边画鲈鱼,同时板书:钓鱼—得意,放鱼—依依不舍)去感受(出示目标)

2.学习目标

A.体会“我”的心里变化过程

B感悟作者获得的启示

【设计意图】首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三位“钓者”和大胆的质疑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无疑是为本节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其次,目标的呈现,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任务,使学生学习有了方向。

落实目标1:

二、导学释疑——体会“依依不舍”(预时:20分钟)

1.学、研——走进“依依不舍”

主问题:作者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学习策略:

A.独学:①自由朗读4-9自然段:用“ ”画出表现出作者心理

变化的句段,结合课后练习2完成。②入境默读画出的句段:请用“△”标出句段中的关键词句或者标点,并写自己的理解。

B.群研: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小组达成共识。

2.展?——同桌为一组进行展示

预设:(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句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的问道。

句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的争辩着,哭出来声。

句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逐一分析——读出理解——相机板书——再读“依依不舍”——练习对话——归纳写法——情景朗读)

【设计意图】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本环节通过自学——对议——群研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词句或标点从朗读要求上层层推进,反复朗读意在用读代教,以读促悟,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以及掌握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含义的学习方法。

三、巩固提升——理解“不得不舍”(预时: 5分钟)

1.过渡:我们真真切切同作者感受了一番复杂的心理矛盾,体会到了作者的“依依不舍”,2.预设:

句1:“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反复引读)

第一次引读:不管我有多么急切,父亲却平静的对我说:

第二次引读:不管我有多么委屈,父亲无动于衷的对我说:

第三次引读:不管我怎样乞求,父亲不容争辩的对我说:

第四次引读:无论我有多么“依依不舍”父亲毅然决然对我说:

句2:“ 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这条好不容易钓到的大而美,又没有人知道的的鲈鱼,对于11岁的作者来说真的是难以抵制的诱惑,我是真的感到“依依不舍”,可是横在我们面前的理由“ 距离开放捕捞鲈鱼 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学生连读两遍),面对这样的理由请你理智的告诉老师,这条鱼该放还是不该放?为什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不得不舍”)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体会“不得不舍”的理由。

四、拓展延伸——感悟 “有舍有得”(预时:10分)

1.过渡:你们都是一群聪明懂事的孩子,能够很快的判断出事情的

对错,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可是当年的作者却并不能理解爸爸的做

法,他是经历了34年的成长历程以后才渐渐的明白了爸爸良苦用心,我们一起朗读10—11自然段,看看作者明白了什么?

2.预设:

句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困难。

(是啊,当年作者太小,父亲无法用(生读)这样深奥的道理来告诉他,却用放鱼的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使他: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在“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经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困难。把钓到在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确,在他的回忆录里曾经这样讲到:

第一次引读:中学时代,有一次他和同学一起去买钢笔,由于人

多,售货员阿姨忘记收詹姆斯的钱,当詹姆斯沾沾自喜准备离去的时候,眼前浮现出来当年放掉的那条鲈鱼,耳边想起来父亲的警告:(生读)他退回去,把钢笔钱付了,面对售货员阿姨的表扬,他开心的笑了;

第二次引读:成年了,他的设计图纸被对方公司看准,想以高价

购买他的图纸,面对巨额金钱的诱惑,他犹豫了,这时当年放走的那条鲈鱼又出现在他眼前,父亲的话又在耳边响起*(生读),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对方公司。

3.过渡补充句子:

就这样:第三次引读:(生读:在人生的路途中„„)就是因为当初的放鱼,让作者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才让作者有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让作者成为了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这就叫“有舍有得”,舍掉了鲈鱼,守住的是(生说)付了钢笔钱,得到的是(生说),抵制金钱的诱惑,得到的是(生说),孩子,此时此刻,你还觉得每次抉择困难之时出现在作者眼前的鲈鱼,还是当年的鲈鱼吗?(就是一种违背道德的诱惑),这诱惑可能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诱惑)

3.写话训练: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道德„„”这句话的理解。

4.课堂结束语:通过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遇到难以抉择的时候,请记住“道德„„”相信你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五、作业布置:

基础题:巩固字词,摘抄并积累喜欢的句子。

提升题:小练笔——请写一个自己生活中遇到在道德故事,注意抓关键词来表达自己内心挣扎。

选作题:

1.搜集原著《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对比读读,体会写作手法。

2.搜集并积累关于道德在名人名言。

温馨提示:基础题和提升题属必做题,选做题可根据自己情况而

六、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得意)

(急切)

(难过)

(伤心)

放(依依不舍—不得不舍)

5.五年级钓鱼的启示读后感 篇五

课文主要内容写作者与爸爸在鲈鱼捕捞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去钓鱼,结果钓到一条大鲈鱼,爸爸让作者把鲈鱼放回湖里,使作者从中获得终生难忘的启示的。我觉得生活也是这样。

我八岁的时候,妈妈叫我去市场买些蔬菜,因为那时候,我正在玩着电脑游戏玩得正入迷,所以我只能叫弟弟帮我去买,弟弟说:“那是妈妈叫你做的事,你应该自己去做。”我见弟弟没帮我做,就转了转眼珠,说:“如果你帮我做,我就买给你想要的玩具车。”弟弟一听到玩具车,就忙着帮我买菜。弟弟回来了,一放下手中的蔬菜,就追着问我要那台玩具车,我有点不耐烦了,突然发起大火,生气地说:“别吵,我有说过要给你买玩具车吗?”弟弟哭了起来,爸爸经过这里,看见弟弟哭了起来,就问事情经过。弟弟向爸爸说了刚才发生的事,爸爸面对着我说:“孩子,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做人要做个诚实的人,因为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只有诚实的人才会有诚信,才能被委以重任。”我低下了头,把玩具车买了回来送给弟弟。

爸爸曾经跟我讲过他的故事:记得一个寒冷的天气,因为家里没有可吃的东西,所以只能出去买东西吃,爸爸看见一座院子的苹果树上堆满了雪,院子的主人忘了把最后一只苹果摘下来,爸爸把最后一只苹果摘回家里,给爷爷吃。这时候,爷爷对爸爸说:“不是你自己的东西你就不能拿别人的,你得靠自己的能力去攒回来。”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农产家很贫穷,一年能吃一回肉都已经很不错了。有一天,妈妈叫儿子去种田,儿子不愿意,妈妈就说:“儿子,如果你去干活,今天妈妈就杀猪给你吃肉。”儿子听了,高兴地干活去了。等儿子干完活回来,妈妈却没有杀猪,儿子就笑了。刚好那时爸爸也回来了,知道是怎么回事,爸爸二话不说,拿起杀猪刀,把猪给杀了,妈妈就问爸爸:“你怎么把猪杀了?”爸爸说:“做人不管事大事小,说的话要说到做到。”

6.《钓鱼的启示》读后感五年级作文 篇六

今天,我读了《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钓鱼的启示》主要写的是:“我”与父亲在捕捞鲈鱼日的前一个夜晚捕到一条美丽的大鲈鱼,“我”得意洋洋的欣赏着,父亲却让我把鱼放回到湖中,我很伤心,只好依依不舍把鱼放回到湖里。长大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中写道:“……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那个沮丧的孩子,已经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那天晚上,我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长大后作者不止一次遇到了许多类似诱惑的人或事,但是他都能够正确地对待。在生活中,我也经历过和作者一样的诱惑人的“鱼“,不过我却没有作者做得那样好。就那上次来说吧:我在去上学的路上,捡到了一百元钱,当时感到很高兴,随后又很不安,是交给老师还是交给妈妈呢?思前想后,我还是把钱交给了妈妈。

7.五年级上册13钓鱼的启示预习案 篇七

二、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扎 尽 划 转

三、课文理解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把这件事情概括出来。

2、文中“我”的心情随着钓鱼发生了不同变化,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 )→( )→( )

3、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完成填空(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 );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 ( )。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

4、认真思考课后题。

四、在文中找到父亲告诫“我”的话,抄写下来,背一背。写一写有什么感想?

8.钓鱼的启示五年级读书心得 篇八

此次,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在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和以往的教学大比武活动有所不同的是,规定教师所授内容不仅要按进度上,不能挑选,而且是常态课,即现今说得较时髦的原生态的课。我的进度刚好上完了第三单元的内容,于是我打算上第四单元的第一课《钓鱼的启示》。由于所申报的周二第一节和另一位数学老师所报的课时撞车,后来改成上第二节。于是第一节安排誊作文,以便孩子们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也是不愿在大比武上炒现饭。

第二节课开始,孩子们还真是蛮兴奋的。我的开课从学习单元提示开始。让他们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个清楚地认识。通过课堂表现,他们已经掌握了我教给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的开始,他们好像没有进入状态。对于预习的检测,我特意叫了自觉性较差的陈叠智同学发言,果然他读错了一个词“沮丧”,经过多次训练,他才算会读。针对同学们读词不太好的语气,在齐读之前我告诉他们,这些词都是有生命的个体,不要怠慢其中任何一个,要字正腔圆地读。再次读词语时,效果好了不少,看来他们已渐渐进入状态了吧。于是,我播放课文录音,他们带着我提出的两个小小的问题静听课文。刚读完,他们就纷纷举起了手。课外搜集的鲈鱼捕捞开放日的解释还算不错,较完整,可是搜集的鲈鱼资料就不够好,想不到口齿伶俐的黄雅名还读错了句子,把“鳍”念错了。倒是较调皮的张文博预习得比较到位,帮黄雅明纠正了错误。孩子们一下就找到了文中的关键句,我们通过找和反复的读,让他们对这句重点句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更深入地学习课文和理解这句话打下基础。

我用了这句话过渡到学习课文前面部分: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34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那晚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们通过浏览课文很快找到了文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词语,我们边分析边读课文,比较顺利地理清了我的心情变化,接着,我们过渡到学习父亲在我钓鱼过程中的反应。此时孩子已经完全进入了状态,他们饶有兴致地找到了父亲的语言和表情,从人物的表情深入到理解人物的内心,我于是顺势指导写作,这种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我们作文时值得借鉴,透过人物的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也是阅读的方法之一。在深入体会父亲面临考验却做出了理智的决定后,孩子们已不难体会后面几句含义深刻的话。在我再次出示这几句话时,孩子们就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理解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让你的“鱼”时,孩子们说出了许多他们理解的东西,令我颇感意外,看来,一方面,他们确实已经读懂了文章的那个故事,而且孩子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我安排他们讨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会有哪些诱惑人的“鱼”,他们充分调动了积极性,有个孩子说出了“在超市里购物时阿姨多找了钱,是还还是不还?”还有个孩子说:“老师给我们改听写时,有个错词没有看出来时,我是说还是不说?”等等,再次让我感到意外,看来他们确实已经深入地理解到课文了。

9.钓鱼的启示五年级读书心得 篇九

教案

锅圈岩乡明星小学

张姝婧 2013年7月

《钓鱼的启示》教案

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质疑、解疑;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5、教育学生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6、理解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4、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体会 “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案、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疑难解答等想结合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自主阅读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我了解他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却能把一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与学生共同理解“启示”一词的含义。

3、读课题,从题目中,你提出哪些问题?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小组讨论一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自学检测: A、认读生字与写字。B、体会词语的含义。

涟漪:细小的波纹。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乞求:请求(对方)答应。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诱惑:吸引。抉择:挑选,选择。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4、汇报预习情况。

三、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

2、再指名分段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个别学生不能准确理解的词进行处理)

3、三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分小组合作学习)

四、品读课文,体会由钓鱼到放鱼的经过。

1、品读“钓鱼”

(1)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着重号。

(3)理解句子,积累词语。

重点指导:啊,这样大的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相机问:“我”钓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我得意什么?父亲得意什么?.

同时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4)朗读训练,体验心情

“钓鱼”这部分有关于月夜的描写,写得很美,很静,能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吗?应怎样读呢?月夜的描写: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议一议,读一读:钓鱼的过程应怎样读?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总结怎样读出作者的得意?

2、研读“放鱼”

过渡语:是呀,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多令人高兴呀!但作者为什么又忍痛割爱放了调到的大鱼呢?

(1)读课文“放鱼”部分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我”复杂的心情吗?划出相关词句,好好读一读。

(2)采取分角色读的方式来学。

(3)引导提问:在“我”钓到鱼时,父亲是得意的,而面对着到手的这条诱人的大鲈鱼,父亲和我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什么难题?引导学生理解: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是那样的大,“我”平时虽然经常跟父亲去小岛钓鱼,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鱼是那样的可爱,鱼鳞在“银色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还“轻轻翕动着”鱼腮,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实践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此时,爸爸和我的态度是怎样的?爸爸的坚定,从哪儿看出?

3、师引导学生理解: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体会父亲的慈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违背了孩子的 6

意愿,也只得孩子去做,这是做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普普通通的一声“孩子”之称,充满了父亲温柔和深情。

“我”依依不舍,从哪儿看出?

A、“乞求的目光”扩展理解。

b、放鱼动作,从“慢慢地”看出他想干什么?为什么不想放鱼?读文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

(1)“得意”

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2)急切、不理解

读句子:“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

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4)乞求(换个词)

(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学生总结:作者不愿意放鲈鱼的原因:①

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江上鱼者》这首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美,作者写得也美极了,用词恰当准确,随机读给大家听。古人都爱鲈鱼,作则能亲眼见到这样美,这样大的鲈鱼,怎么能舍得放呢?鲈鱼又大又美,书中写道:“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②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4、“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因为此时只有天知,地知,和他的爸爸两个人知道。放掉鲈鱼,因为离鲈鱼开放的时间还没有到。做人要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5、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

五、教师小结,提出思考问题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10.钓鱼的启示五年级读书心得 篇十

1、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有筛选主要信息的轻声读或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于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你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2、引导思维,解决问题。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练习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

上一篇:gsp销售与售后管理下一篇:英语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