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高中议论文

2024-10-10

读书的高中议论文(共12篇)

1.读书的高中议论文 篇一

我从小爱读书,因为我知道,知识是从书里得来的。我的房间里到处都是书,书桌上、书架上、床头上,有些是大部头的书,如:《中国四大名著》、《中国少年百科全书》、《智慧女孩书屋》等,还有一些是订的杂志和漫画等期刊。

遇到一本特别好看的书,我连吃饭走路都想看,还常常忘了写作业。这可把妈妈气坏了,万一耽误了学习怎么办,妈妈说了几回,我没在意。妈妈就把我的书给藏了起来,我不死心,就趁妈妈不在的时候,在家里翻箱倒柜,终于在妈妈的床头柜里找到了我心爱的书,我就偷偷摸摸地把它拿了回来,放到了我的私房柜里,加上了锁子,心里暗暗偷乐:妈妈怎么也不会再发现了!我又写起了作业,一会儿,妈妈回来了,居然没有发现,呵呵,我的“偷书计划”完成得很顺利!

还有一回,是睡午觉时间。爸爸妈妈都睡着了,可我的书才看了一半,正看到精彩的地方,又是不舍得,又是不敢,怕妈妈发现了骂我,好奇心最终还是战胜了胆小害怕,我小心翼翼的拿出书来,专心致志的看了起来,看着看着就入迷了。下午上课的时候,我怎么也听不进去,上眼皮和下眼皮在打架,结果爸爸妈妈问我上课的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爸爸妈妈把我说了一顿。可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我又知道了书里的主人公和一个个生动的画面。

虽然我知道很多书中各种各样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可我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完成的不好,我终于知道自己得有正确的读书时间,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有计划的看书,写作业、上课从不开小差了,学习成绩也上去了,妈妈的唠叨也少了。

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就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要把我的读书计划继续发扬下去,把读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

2.读书的高中议论文 篇二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组织高效课堂的契机

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发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内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匠心独运地设计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是声音、图像、文字等的组合,随着我校教学条件的改善,每个年级所有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学具有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功效。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能冲破时空限制,促进教学形态多样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对象,扩大直接经验范围;它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当然,多媒体教学中要避免一节课成为课件展示,忽视对教材具体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忽视诵读能力、语感的培养,限制学生想象与创造。教师可把学生在生活中少接触、不易见到、无法体验的内容,借助多媒体音像材料加以表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激发兴趣、渲染气氛、营造意境,使学生尽快进入文本。

二、注重教材重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突破

“任它千瓢水 ,我只取一瓢饮”。这句话用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上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一堂课只有短短45分钟, 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师生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重点。该强调的不强调,不该强调的大讲特讲,没有突出重点,学生没有消化重点的方法,导致师生时间和精力分散,不能有效学习。学习的重点常常成为学习的盲点,知识体系不完整,“蜻蜓点水”式的肤浅和面面俱到的强调,是导致低效课堂的主要因素之一。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优秀且有着丰富精神内涵的作品,如《包身工》这篇课文的篇幅很长,我们可抓住“双线结构”、“点面结合”两点来讲;李白的《蜀道难》可抓住“难”这一字,从“怎样写”、“为什么写”来讲。杜甫的《咏怀古迹》可从“怨恨”二字切入。

如何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我认为“潜心研究教学”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坚强后盾,不自强而功成者天下未知有也。教学是一门学问,有一种魂力隐含其中,不深入研究是掌握不了它的真谛的,抓不住它的精髓的。教师课前应该大量占有资料,潜心研究教材,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做到了然于心,上课才能做到自信激情、驾驭有度、收放自如。

三、注重实施探究性学习

(一 )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

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体系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 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截然不同。

(三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

1.打破定势 ,反向思维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 打破思维定势, 试着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 ,发散思维 ,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 ,广开言路, 多向思维, 使学生在思维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 ,探究思维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四 )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 就是在教学评价中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 重视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浅议语文教师怎样读书 篇三

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么读书呢?

首先,树立科学的读书观。

语文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慢功,是硬功。每个人的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因此,语文教师要牢记这条古训,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当然这并不要求语文教师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能动地,灵活地读书。把读书所得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艺术,这便是语文老师最大的收获。各种媒体的“文化快餐”接踵而至,夜读华章还有必要吗?我看,这有本质的区别;“文化快餐”附以图画,形象而生动,只是从表面上给人观看、鉴赏的,它缺乏对人们语言文字的启迪;而读书则不同了,它用语言文字对人们的思维进行启迪,引发人们对所描绘的事物进行感悟,使人得到了美的熏陶,极大地开拓人们的想像空间。为此,只有读万卷书,才有“放翁”千余首诗的宏篇巨制。

其次,要实行博览精取的读书方法

无疑,做学问是需要深厚或较深厚的知识功底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比较广泛地读书,不仅要读与自己专业知识有关的书,而且还应当读一些看似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是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书。作为现代的语文教师,必须终生不懈地博览群书,具备极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方能适应语文教改的需要。语文学科综合性特点决定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久而广泛的阅读、积累,甚至大量背诵诗文是教师丰富专业知识的必要条件。世界上知识无限,研究学问无底,而人生有涯。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和做学问的时候坚持博览精取的原则。“精”的知识应该是知识的精华部分,是对自己的教学研究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英国学者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我则始终坚持这样的自定信条:“知识能用才有力量。”因为它更有现实的品格和指导实践的意义。所以,我心目中的“精”,更有博览得来的知识应当能用得上的含义,否则,知识就成了花架子,人也成了“假把式”。有的人虽然读了许多书,掌握了不少知识,但不大会运用,作不出学问来,只能算是书囊;有的人博览精取,强调应用,不断探索,追求创新。结果做出了学问。好的读书方法,事半而功倦不良的读书方法,事倍而功半,甚至是一事无成。要做一个学者型的语文教师,必须讲究读书方法。

再次,读写结合,做学生学习的楷模。

从教师的基本功来说,语文教师会写、善写是份内的事,但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语文教师才华的外在体现,也是检验语文教师文化素养的标准。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读写结合是提高课文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最有效的捷径,教师只有文必躬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自己教学的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从教学的目的来说,语文教师读写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叶声陶说“惟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会读书善写作,是语文教师必备的、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素养。很难想象,一个自己不能写作的语文教师却能指导学生写作。某家报纸刊载了这样一则新闻:有个学生问他的老师:“你能为我们写篇作文吗?”这曾经引起了许多教师的震惊和深思。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不仅能写出自己的专业论文,还要能写出各种文体的文章,凡是要求学生写的文体,教师必须能写。教师只有给学生做出写作的示范,才能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指导学生独辟溪径,更快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不仅如此,教师如果能写作,还会对学生起到迁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的文章如能发表,学生读了很受熏陶,这可促使他们萌发创作的欲望,初试自己的笔锋,如此几番努力,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而飞跃到一定的高度,他们的“作品”一旦发表,便可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及快感。而今后的写作能力就会螺旋式上升,使他们最终走向成功。

4.读书的乐趣高中作文 篇四

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源泉。读安徒生童话,让我懂得了人间的真、善、美;读动物记,让我仿佛置身于动物之中,了解动物界弱肉强食的残酷。读故事会,那里面的故事时而让我捧腹,时而让我感动,时而让我伤心。如读三国,有令我仿佛置身于几千年前的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诸葛亮羽扇纶巾,手捋胡须,面带微笑,神定自若的站在七星台上借东风;周公瑾雄姿英发,腰束金带,拉着小乔的手在后宫散步;关羽收拿青龙偃月刀,如入无人之境一般立力克曹营大将,将一代枭雄曹操击败;鲁书的火烧连营,著名 的赤壁之战,关羽的水淹七军,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的七出祁山……书,尽显社会百态,人间千事,展现历史长河。

书还是我进步的阶梯,每次我不高兴的时候,就会想起我看过的一本书《告诉世界,我能行》,上面讲述了关于青少年成长的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其中有一章就是《太好了——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书是这样开导我们:“什么事都具有两面性,关键在于你用什么心态去看他们,如果你把事情想成是太好了,而不是太糟了,那你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很快乐的,所以,我不管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我都能以较愉快的心情去接受它。”对于我来说,只要快乐,我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利的。就拿今天来说吧,我语文考得很不理想,非常出乎我的预料,竟然考出了90.5分的成绩。真是“不烤不成器,考了才有气“。妈妈怒火万丈,顿时翻了脸,让我重做作文。我心里那个恼呀,真是耗子钻进了火炉里-------全身冒火。冲着妈妈叫到,你写的作文很好吗?妈妈愣了一下,随即冷冷地说 :“重写作文。“我心里当时听不高兴的,不过转念一想,这也挺好的,改改作文,提高写作的水品。哈哈,还可以练字,真是一举两得呀。于是我快乐地写下了作文。

我还通过读书交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我们班上,有两个跟我一样崇尚科学知识的同学:王豪冲,梁心未,他们俩的知识可是一点不比我逊色。我们每天都会在下课的时候谈一些自己从书上看到的新知识,并进行热烈地讨论,相互加以更正错误的理解。从而丰富了我的新知识,提高可我们的口才。渐渐的,我们仨成了班上的百科全书,获得了全班同学的友谊。

5.论语的高中读书笔记 篇五

这句话的意思是: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孔子的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任何事情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朋友之间的相处,也不总是欢声笑语,再好的朋友也会发生矛盾。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要斤斤计较,把不顺心的事情都压在心底。太计较心里就会产生怨气和怒气,时间长了排不出去,也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我想聪明的人肯定不会这样。任何事情,多找找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再加以改正,也可以使自己得到进步,当我们宽容地原谅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感到轻松和快乐。有时一个简单的微笑,也能化解许多的矛盾,所以宽容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健康,赢得友谊。“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6.高中读书的励志对联 篇六

十载寒窗苦,有志事竟成,乘风破浪终腾飞;九州华夏惊,苦心天不负,御风腾云任翱翔。

群雄逐鹿死谁手持妙笔金榜题名声万里,金鲤跃门指九天怜英才登科及第名千秋。

十载涅槃争翘楚谁居鳌首;六月倚息胜鲲鹏看我扶摇。

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

高考难题任他出去;芳名登榜舍我其谁。

三年寒窗仅在此一搏;九经沙场望凯旋而归。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励志对联

勤勤恳恳,一天一个台阶,层层递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升华。

三年辛苦磨霜刃,不留遗憾;一朝高考露锋芒,必居榜首。

兢兢业业,磨剑十年,只为龙腾渤海,展现燕赵英才;

勤勤恳恳,身劳十载,只为醒狮东方,凸显华夏脊梁。

求做到:暖春,炎夏,清秋,寒冬,四季季季悬梁锥刺股

只愿得:语文,数学,英语,文综,各科科科金榜高题名

家中父母吃苦受累盼的是捷报频传;灯下学子沤心沥血想的是金板题名。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时有所亏。

7.浅议高中政治课堂的问题设计 篇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教师必须设计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只有学生感兴趣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 学生才会积极去思考, 问题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问题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 设计问题应在学生知识范围和能力范围之内, 不能一味追求新颖而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这样学生才有积极思考的兴趣。如我在教《生活与哲学》中的“生活处处有哲学”内容时, 避开了课本中学生不易理解的“仁”、“辩”、“勇”、“道”等内容, 而是引用了课外的这样一个故事材料:“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 10年后他们个个满腹经纶。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对学生们说:“10年游历, 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 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 我们上最后的一课吧!”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杂草。”哲学家说:“对, 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 他们都没有想到, 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 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一个弟子首先开口, 说:“老师, 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 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 他说:“斩草除根, 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讲完了, 哲学家站了起来, 说, “课就上到这里了, 你们回去后, 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掉杂草。一年后, 再来相聚。”一年后, 他们都来了, 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 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 等待哲学家的到来, 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若干年后, 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 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 方法只有一种, 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 要想让灵魂无纷扰, 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个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人类的一切认识包括哲学知识来源于哪里?”结果学生反应积极踊跃, 答案也是五花八门, 其中也包括出现我们预期的答案;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二、问题设计要尽量做到少而精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提出过多问题, 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设计问题数量要适度, 不应只追求数量, 而更应注重质量。课堂设问的次数要适度, 尽量做到少而精。这样, 学生乐于也有时间思考和讨论, 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学《生活与哲学》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内容时, 这框的内容主要是普遍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以及具体联系的条件性。我选择生物学中的食物链作为情景, 然后设计一系列问题:如请同学们列举食物链中有哪些联系?引出普遍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大家可以看出, 只要精选寥寥数个问题, 就能串联整个框题的内容, 问题在于精选不在于多少, 在于质量不在于数量。

三、设计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开放性, 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是人的活动, 因而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创造性和开放性, 所以我们设计的问题不要拘泥于标准答案, 应为开放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创造力提供更大的空间。如《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中可以以设计“菜市场中的各种蔬菜、海鲜和肉类的价格为什么不同?同一种蔬菜、海鲜和肉类的价格为什么在不同时候甚至同一天中都会不同?”在“价格变动的影响”框题中, 大家可以设计“商品价格变动对我们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在“公司的经营”框题中, 大家可以设计“如果你是公司的经理, 你会采用哪些措施?”……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老师要有极大的包容性, 要积极支持学生的各种各样的答案, 千万不能局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教材。问题虽然有“标准答案”, 但一味遵崇“标准答案”, 削足适履, 只能使学生创造力萎缩, 最终会将学生引向思维僵化,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让学生主动参与, 尝试自己设计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们在强调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 也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只起引导的作用, 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主意识”。为此,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疑问归纳分类展示给全班同学, 引导学生讨论,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课后, 学生也可以在听课笔记上总结听课后记, 试着把课堂内容编制成问题并编制答案, 然后提供给同学们作为练习。长此以往, 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提问解题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的。

摘要:《新课标》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 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 调动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 注重问题教学。问题教学旨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 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调动学生参与, 启发学生想象, 启发学生质疑, 启发学生创新, 激活、深化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广开思路,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本文就政治学科问题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谈谈我的认识。

8.议高中政治的课堂反思教学 篇八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反思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12-01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高中阶段的政治课也逐渐重视起来,如何有效地开展政治课堂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古人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反思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就是指教师在不断对教学成果进行经验总结的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

1 课堂反思教学概述

反思教学是教师主动改进教学行为的表现,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成果互动过程。通过了解教学成果不断总结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力图找到合理的途径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来看,反思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成长,达到育人的目的。只有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基本特征出发的教学才是合理的,有效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个人的教学是否与学生相适应,从而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反思教学是从研究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的,在反思教学的过程中,反思不是简单地机械回顾,而是系统化的进行思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案和学生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对教学进行全面反思。因此,课堂反思教学是从教师角度出发的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2 高中政治的课堂反思教学

高中政治的课堂反思教学必须与政治课堂的基本特征相结合,政治是一个与个人思想和价值观形成紧密相连的,学生学习的成效常反映在主观方面,单凭客观的考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的成效是明显不足的。反思教学正是弥补了现有课堂考核中的不足,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教学反思,同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情况,为更好的开展反思教学创造条件。笔者认为,在高中政治的课堂中进行反思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提高教学成效。

2.1 与学生进行互动

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对象,也是教学成果的直接反馈者,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得以改善,同时,还是教师直接搜集教学信息的重要平台。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在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通过记录的方式进行整理,为后期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依据;二是学生能够将在政治课堂上的直接感受告诉教师,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总结自身的教学效果和特点;三是互动沟通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

2.2 总结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世界万物难以达到十全十美,教学亦是如此,在教学中难免会存在优势和不足,而反思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教师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肯定现有教学方法中的闪光之处,勇于承认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并且及时纠正,结合现有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对于优势的总结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反映得到,发现课堂中的某一种激励语言或者讲解方法能够得到学生及时的反映,在课后进行及时记录,为后期总结教学方法提供依据。而对不足之处的总结要求更为严格,教师需要对比现有的教学成效和预期教学目标的差异,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疏漏之处,并且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办法。

2.3 定期反思,提高个人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起着引导者的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和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高中政治课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因此,在课堂不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需要总结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政治课的基本教学特征和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性的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真正使得政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的主要阵地。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还需要总结反思个人能力中存在的不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吸收新知识提高个人素质。

综上所述,反思教学的,在不断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推动教学方法改革,从而大大促进了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反思教学的开展必须首先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出发,结合政治课程的特征,针对性的完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学习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发挥政治课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上的作用,从而实现高中政治课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石雪花.政治课堂“自学·探究·反思”教学模式实践[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11):78.

[2] 刘群莉.思想政治教学课中反思性教学方法的运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5):47-48.

[3] 尚桂玲.开展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J].教书育人,2009(S1):9.

9.高中的狂人日记读书笔记 篇九

高中的狂人日记读书笔记1

一提到鲁迅的短篇小说,我头一个想到的便是《狂人日记》。虽然我只需30分钟便可以读完这只有11页的作品,但它却在我心中,使我久久无法忘怀。

民国时期,一位患有“迫害狂”症的病人写下了一册日记。日记中他的世界到处充满了恐惧。他觉得身边所有的人都要吃掉他,不论亲戚朋友还是街头素不相识的路人,包括他那现在正在养活整个家的大哥。狂人想:“大哥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有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除了大哥的话,还有那些周围发生的事也让这个疯子对“吃人”深信不疑:狼子村打死了一个恶人,几个人把他的心肝挖出来油煎炒了吃;一个女人打她儿子,还骂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一想到这些,狂人便从“顶上直冷到脚跟”。后来,狂人甚至以为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吃过人——大哥曾把死去的妹子的肉和在饭里给狂人吃。这便是那篇《狂人日记》。

这位狂人写的文字虽然杂乱无论次,但却生动的描绘出了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可以说,狂人是被当时的非人道主义所逼疯的。那些封建的想法,如吃恶人心肝可以壮胆,都在记中表现了出来。狂人痛恨那些封建礼教假借道德的名义,宣扬残忍和暴力。日记最后,狂人疾呼:“救救孩子”这是对旧社会的反抗,和对新一代的担忧。

忆昔日,看今朝。我们现在的生活可充满了幸福。每天,父母都会笑盈盈地看着我,朋友都会欢快地与我玩耍;每天,我都放松全身心。怎么可能会觉得那些和我一样欢乐的人会吃我?

最令我感动的是狂人所说的这样一句话:“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正义和勇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的勇气正气镇压住了。”只要我们有勇气,只要正义是站在我们这边的,任何歪风邪气、封建迷信都会迎刃而解。

狂人虽然是个疯子,但他并不傻,他懂得什么是人性,什么是真善美,并知道:因该去追求一个真正美好的社会。也许正是因为像狂人那样的分子太少了,才会出现腐败的社会。

高中的狂人日记读书笔记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让人们认识了这广阔无垠的世界。我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它是知识的甘泉,使文采贫乏的人如干燥的海绵一样尽情地吮吸着,从而使人神采飞扬,开阔了眼界。在读书的过程中,仿若身临其境。

外面下着淅沥沥的中雨,如珠帘般倾泻下来,更给苍茫的大地蒙上了神秘的布纱。我闲着无聊,缓缓的走向书架,抽取了一本我觉得陌生的书----《呐喊》,这本书是我姐姐的,因鲁迅的文章大都看不懂,所以并没多看。要说在下雨天看书时很惬意的,翻开第一页,就向我们介绍了鲁迅其人,鲁迅是个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起,就用了鲁迅这个笔名。

然而自目录后就是《狂人日记》了,文章的开头就像我们叙述了赵贵翁的脸色,小孩子们铁青的脸,路上行人交头接耳的议论等等都让人匪夷所思,于是我带着好奇心读完了这篇小说。

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主人公生性多疑,敏感,有强烈的妄想症和迫害狂想症的心理活动,任何人的一举一动都认为别人要害他,让人觉得他真是一个狂人。但他的思想十分活跃,想法也很特别。在这些锋芒毕露,勾心斗角的封建制度中,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最后他向人们呼吁救救孩子,想让人觉悟起来,表现出他对封建制度的评判。他饱怀着对社会的希望,希望社会能够觉醒起来。小说中主人公的哥哥讲述了一部“吃人”的历史,同时也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史,更加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凶残。封建制度束缚了人的思想,使人身活在黑暗当中,让人想起那时的社会真是残暴。

然而,鲁迅始终是一位直面现实的勇士,即使他内心中已经感到绝望却仍然能站起来进行绝望中的反抗。而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并非全部灭绝,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人在呼吁保护地球、建立绿色家园,有人在“以笔为旌”,寻找人类的终极价值,建设人类美好家园……

书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呀!它不仅让我丰富了知识,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书是我的好朋友。让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去创建一个美丽的中国。

高中的狂人日记读书笔记3

看到《狂人日记》的题目时,感觉这篇文章好像是一个不正常的人写的,整篇文章可能写的很疯狂,也可能写的一塌糊涂。这样想着,不由自主的看下去······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我从这段话中的“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想到主人公三十年前可能就见过这个人。既然是赵家的狗,那么这个“他”肯定也姓赵。读这段话的时候,我觉得鲁迅的文章和现在我们写的文章大不相同,他的写作不用好词好句来描述,也能使我们忍不住接着读下去,就像我亲眼看见了故事中的情景。

整篇日记都在说吃人的事,“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在正常人眼里,他们为主人公做的事情是正常的。但在狂人眼里这些话会引起他的胡思乱想,怀疑他们的举动都是要吃它,狂人有些惊慌失措_“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我直跳起来,张开眼,这人便不见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文章中描述狂人疑神疑鬼、紧张兮兮的样子,我觉得他真是可笑。

我上网查阅了一下,狂人日记的正确解释是揭露当时旧社会的黑暗的事,鲁迅把自己当成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来看这个黑暗的世界,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的虚伪和本性。我又拿起书看了一遍,其中有一段狂人的话我想了半天“吃人的是我的哥哥,我自己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有些转不过弯来,我猜想着这句话的所表达意思。

鲁迅的文章太深奥了,像我们这样的小学生很少能读懂其中的含义,我也是在网上查阅资料才得到结果,但是我还是喜欢读鲁迅的文章。

高中的狂人日记读书笔记4

炎热下午,在图书馆的一小角中,我翻开此书,古雅的封套,翻新後的纸页,里头竟是记传一个令我毛骨悚然的小说故事,对此,仍记忆犹新。

我特爱历史经传,正史、杂史等等,透过史家笔的记述,带领我穿梭古今,监往知来,如滔滔江水不停奔腾,也因此从中得知一些礼乐制度,理解到传统社会与现今的极大差异,有些让我惊异,但更多的是不满气愤。转念一想,或许是因为我身处於开放且自由风气的年代,无法体会到那时的保守守旧的潮流,想打破又会被冠上?叛贼?的名号,於是,甘於沉默。

到了民国初年,自认为是世界的中国不得不迈向真实的世界,国内改革风气盛行,人民撕掉封口的胶带勇於发声,不再显得死气沉沉。而鲁迅这本新时代社会的产物,向在走入新未来的中国狠狠刺穿道德迂腐思想的心脏,这也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引起广泛热烈的讨论,如火如荼地流传至今,其中的讽刺和艺术技巧,是本书的精神所在。

文字浅显易懂,语句不时流露出主角的疯狂,但内容却存有更深的含意。在旁人眼中的狂人,不过只是个可怜的疯子,痴颠呆傻,净说些旁人无法听懂的话;在狂人眼中的人们,更是让他畏惧,张着嘴和满口利牙,把他当成垂涎三尺、香喷喷的人肉大餐。本书不断循环着一个主题,表面上的吃人,台面下却波涛汹涌,暗示传统礼教的陋习腐蚀人们的内心。

焦虑、挣扎、无力,这是鲁迅对旧社会不肯进步的失望,以笔下狂人日记里的狂人,药里的夏瑜,长明灯里的疯子,鲁迅笔下的主角一个个相互呼应,他们皆是别人眼中的异类,不愿被浪潮淹没的大石,与昏昧无知的群众形成明显的对比。但最终,这些角色的下场都不好过,例如:鲁迅在本书开头以文言文书写告诉读者,狂人的精神疾病而後已痊癒,作者貌似想要倾诉,微弱细小的批判意识敌不过如城墙般坚固的传统封建思想;在药一篇文章中,革命义士夏瑜的生命结束在众人指指点点当中,那断头台上,不晓得残杀多少改革者的冤魂,溅上多少滴热血,与多少颗迷信的血馒头……

?救救孩子!?书末作者藉狂人之口仍旧不放弃地把希望寄托未来,至少孩子得以保全,还有机会再为改革社会改革国家出一份心力,不被仁义道德当中错误的礼教观念所侵害,不再重蹈上一辈人?吃人的礼教?。

狂人在那个悲哀与苍凉的时代下是疯狂的,也是在那漩涡之中最清醒的一个狂人。

高中的狂人日记读书笔记5

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将狂人这个具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描写得栩栩如生,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表现他所受到的精神迫害,更不是一篇精神病人的纪实作品,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

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如同历史上凡是反抗传统、反抗社会现存秩序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视为“疯子”一样,狂人的思维和语言常常是离经叛道的,但他的观察和结论却是丰富和深刻的。

作品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其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中,其实满本都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鲁迅对封建道德下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结果。

作品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眼睛,观察了他身边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跟着吃人。

狂人为此而困惑,作者为此而愤怒:“是历来如此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在狂人或作者看来,这些人如果不改,最后终会被吃掉的,而未来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那些“或者还有”的“没有吃过人的孩子”身上,因此,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10.平凡的世界高中读书笔记 篇十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对《平凡的世界》也有着自己的解读。路遥笔下描绘的是我不熟悉而且也无法想象的和经历的动荡年代,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勤劳质朴的庄稼人经历了文革的冲击,食物短缺、经济不景气等等我无法想象的困难。这些平凡的经历堆砌成一个个深入人心的故事,一个个不甘平凡而努力奋斗创造人生价值的年轻人。他们只身投入陌生的世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即使头破血流也仍不放弃。

他们经历了感情的破灭,亲友的生离死别,这些经历磨砺了他们这群人的心智,在纷乱的世界中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实和路遥所传递的思想是一样的,我们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都应该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我特别喜欢我的偶像乔布斯的一句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乔布斯自传的标题,也是整个文章的核心内容。所有不平凡的人都是从平凡的事开始独善其身,以至于最后才能兼济天下。

反观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数据、共享、开放、合作共赢是时代的主题,我们有着更大的机遇和更广阔的空间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相比于书中的世界,我们真的幸运了太多。不论我们身处何处,都有机会让自己的人生闪闪发光。

庆幸自己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所有人众志成城充满斗志,都怀揣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不仅是时代的梦,还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诗人陆游留给世人的千古诗篇,也是我们这代人应该具备的爱国情怀。

我们所工作的岗位很平凡,但却肩负着全省乃至国家的运输重任,所以我们理应为之自豪。我们要有“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的气概,去面对我们刚刚开始的职业生涯,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这世界的点点滴滴。

11.浅议高中数学的运算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数学;运算能力

高考考试大纲把运算能力考查排在各种能力考查的第二位,可见运算能力是中学数学中要求培养的重要能力。纵观历年的高考,考生由于运算出错而失利的情形屡见不鲜,毫不夸张地说,考生高考“成也运算,败也运算”。基于此,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强化数学运算教学、落实运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我们必须直面的课题。现就高中数学运算能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导致学生运算能力普遍较差的成因分析

1.从学生学习的外环境来看

首先是初中课程改革削弱了运算要求,而且从小学到中学对减负、愉快教育等阻碍了学生运算能力的健康发展;其次是计算器的广泛运用削弱了学生的运算意识;最后就是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对于运算的教学力度不够,导致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越来越差。

2.从学生学习的内环境来看

学生不注重知识的储备,不重视三基,不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反思和总结:体现在公式、性质记忆差;代数恒等变形常规方法不熟练;识别、驾奴图表的能力差;检验、反思、总结的意识差;审题不仔细、书写不规范,表达能力差;运算习惯差;心理素质差,这些问题积弱已久,导致学生的运算能力越来越差。

二、运算能力解析

高考大纲指出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能力的基本要素有四个:合理性、准确性、熟练性、简捷性。

(一)运算的合理性

运算要符合算理:运算过程中的每一步变形都要有所依据;运算的目标要确定:运算的目的是要得到化简的数值结果或代数式等,有时还是完成推理和判断的工具;运算途径的选择要合理:根据问题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合理选择运算途径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

(二)运算的准确性

考生根据算理和题目的运算要求,有根有据地一步一步地实施运算,在高考中重点强调的是:在运算过程中使用的概念要准确无误,使用的公式要准确无误,使用的法则要准确无误,表达结果要准确无误,最终才能保证运算结果的准确无误。

(三)运算的熟练性

在高考中考查运算能力,一般不是增大每题的运算量,而是通过控制题目数量、运算量,增加思考强度和思维深度来实现的。考生实际计算量的大小往往反映出考生能力水平的差异。运算的熟练性不完全是“熟能生巧”的问题,它是运算方法与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四)运算的简捷性

运算的简捷性是指运算过程中所选择的运算路径短、运算步骤少、运算时间省。运算的简捷性是运算合理性的标志,也是运算速度的要求。高考对运算简捷性的考查,主要体现在运算过程中概念的灵活应用,公式的恰当选择,数学思想方法的合理使用。

三、关于培养运算能力的建议

如果仅仅加强运算训练只是治表,治本还是在于加强对数学运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对运算的完成由懂到会,由会到对,由对到熟,由熟到变,由变到通。

(一)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加强基础技能训练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措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入概念、公式、法则、性质,以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参与公式、法则、性质的发现推导过程,促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牢固掌握各种算法。

那么,又该怎样加强基础技能训练呢?主要有下面三个要求:

1.练习要有梯度,不要一步就想到位。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模仿练习阶段:在老师的例题示范下进行练习,选的习题变化不大,难度也不高,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解题的步骤和法则。第二,理解掌握阶段:习题难度适当提高,形式多有变化,督促学生对运算过程、依据、方法进行总结、概括,加强学生理性思维。第三,综合运用阶段:习题选择要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训练学生确定运算方向、灵活运用法则的能力。

2.练习的时间和量必须适中。任何技能训练在初始阶段,练习效果与练习的时间和量一般会成正比,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停滞甚至下降现象。因此,练习的时间和量要适中。如果学生已经掌握技能还反复进行类似练习,学生就会厌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及运算难度,准确把握每个练习阶段的训练量。

3.加强变式练习。学生的技能要达到熟练程度,必须进行变式练习。对数学运算来说,变式练习就是改变问题的非本质特征,保留其结构成分不变。具体方式有数学语句的表述变化,条件与结论互换,问题背景的变化等。

4.及时了解练习的效果,纠正出现的错误。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及时了解练习的效果,是提高练习效果的有效方法。这是因为学生一方面根据反馈信息了解问题所在,调整学习活动;另一方面也为争取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学习动机。

(二)立足课堂,加强运算教学

1.教师示范:揭示算法,算理,即板书的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对一些问题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要进行引领和指导,并作出相应的示范,让学生在学习中模仿和实践。

2.加强学法指导:加强运算中数学思想方法的积累,归纳与总结。学生不要一味算题,要掌握好知识点,深入挖掘题目中的思想和方法,概括出某一类题的解题方法,归纳总结算法原理,才能从容应对考试。切莫动脑不动手,动手不动脑。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总结例题和习题中的算法。

3.强化数学思想方法与运算的整合:学生普遍反映数学试题的运算量过大,其实运算量过大并非考试本身所导,是系解题方法不当和学生算法意识差所致。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精髓,历来是高考数学考察的重中之中。突出方法永远是高考试题的特点,所以要强化数学思想方法与运算的整合。

总之,提高运算能力,掌握运算要领对于提高高中数学成绩至关重要。高中数学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好学生的运算能力才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关键。

12.浅议高中生物课堂的自主学习 篇十二

一、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课改使有些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当前生物课堂仍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达不到课改的效果,表现如下。

1、在讲多讲少问题上总是放不开,对教材、相关素材取舍上患得患失;对课堂时间安排上,总想多占多讲,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放心。

2、虽然尝试改革,教学设计形式多种多样,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参与为辅。通常是教师先灌输,学生后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先用大部分时间讲课,再用剩下的较少的时间让学生展开讨论。

3、过分强调课堂气氛,课堂设计混乱。教师一会儿讲解,一会儿提问,一会儿让小组讨论,一会儿与学生交谈。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显得很热闹,但大多数学生只是迎合教师的意愿被动地凑热闹,自己并没有什么学习的自主性,实质上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学生收获不大。

这三种情形的教学方式并没有真正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特别是第三种教学方式,看似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但是教师在潜意识里希望学生沿着自己预设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但学生往往喜欢看热闹,对于教师创设的情境、演示或分组实验等都很感兴趣,当要求思考、探究、做练习时,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内驱力不强,提不起精神,总希望教师像以前那样给出结论,照抄照背。

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在生物教学操作过程,教师在掌握自主的尺度、内容等方面尤为关键。教师要把握好尺度,哪些内容可以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又如何给予及时的恰当的指导都要把握好,我认为可以从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学生,树立自信

表扬和鼓励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又一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热情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体验。给学生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判断,评价要恰当、得体、准确、实在。在学生答错时,教师要善意引导,帮助他们分析,鼓励并引导他们找出正确的答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获得学习的乐趣。

2、运用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把教师的最优化与学生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比如:人类的起源一节中,就可以通过一个请学生表演猩猩间的动作交流的小游戏,说明语言的先进性。

3、联系实际,运用知识

实际,是学生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如果提出一个生活方面的问题可以用生物只是解答的话,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哦调动起来。如在讲解"消化和吸收"时,让学生分析:肝炎病人为什么厌吃油腻食物?在讲"酶的活性"时,让学生回答:我们发热时为什么没有胃口?等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同时,我还经常指导学生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讲解学习水分代谢时,联系移栽幼苗时要带土的道理;讲解光合作用时,让学生分析森林对环境的影响和城市绿肺的作用;讲解食物的成分和作用时,联系膳食营养科学,分析自己一天所摄取的营养素;讲解病毒时,联系当前社会动态,分析各种因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如天花、爱滋病、流感、非典型性肺炎……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成功中体验到动脑思考的乐趣,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更加增长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三、对生物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思考

目前课程改革的教学资源还不充足,教师需要比较多的时间查找资料、备课、制作挂图、模型、CAI课件和自编练习、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备课时间的减少和备课质量的降低,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对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如科学原理、概念,一些实验基本技能的传授,自主学习不见得都是最佳的选择。对一些进行科学探究费时较多而收效甚少的章节,采用比较传统的“讲解—传授”模式,即“温习旧知识—提出问题—讲解新知识—模拟练习—归纳小结—分层练习—总结”,费时少,见效快,还是有效的。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教师的指导作用必须以服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依据,其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趣、点拨、组织讨论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教师的指导作用必须以服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依据,其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趣、点拨、组织讨论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学校安全巡查制度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