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开发德育资源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024-10-20

重视开发德育资源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精选5篇)

1.重视开发德育资源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篇一

如何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一、中国古代“贵和”思想的内涵探究

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以来,“和谐”一词便在中国盛行开来,“和谐”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其实,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和谐”早就是辩址法的一个基本范畴,其衍生至思想形态领域就是中围古代崇尚的“贵和”思想。中国的“贵和”精神在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从一些耳熟能详的语句中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礼之用,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具体地说,町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贵和”思想的丰富内涵。

1、人与人的和谐。

人伦和喈是中围传统哲学中的基本思想。《苟子·王制》中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日: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在苟子看来,人类与动物不同,而且得探索新时期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可操控性和实效性。首先,在T作中要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独立学院虽与普通高校有所区别,但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教书育人的职责,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不能放松.在某些方面更需要加强。作为独说院校的辅导员.要明确德育在人才培养方匝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加强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既要教育学生做学问,更要教育学牛做人,要把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应注意两个结合:一是他律和自律相结合。辅导员作为思政教师,要为人师表,要身教重于言教;在育人方面。辅导员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由他律向自律转变,进而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二是将政治理论教育同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将学生的思想实际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明白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也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做到能同时解决实际困难和思想纠结。

以我带的专业为例。独立学院的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他们中的一些是抱着混学历的想法来上学的,加之多为调剂过来的。故学习日的不明确,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想法开学不久就在学生中间蔓延开来。针对这种思想,我没有指责,只是告诉他们:“家里再有钱.再有权,帮你们把舞台搭得再好,人生这个戏怎么唱,还是要靠你们自己,父母是帮不了的。”随后提出换位思考:如果你自己一点能力都没有,你的父母町以帮你吗?即使帮你安排到好的单位,你身边的人怎么看待你?那样的话你会开心吗?我并不是要他们给我明确的答案。只是让他们能够自主思考,给自己一个答案。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又就上次谈话的内容和他们交流,问他们是否想得到别人的肯定,自己的价值是如何得到体现的?通过不断的引导,学生明白了自身的价值要通过对社会的贡献来实现,而要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目前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给自己增加砝码。这两次的谈话。基本解决了“学生为什么要学”的问题,使得学生有明确的目标.从而使他们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动力。结果我班25人在一年级的英语四级考试中考出了500分以上的有18人。均分达到了508分。

其次.辅导员的丁作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实践过程,是在不断创新逐步完善的。我们要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动摇的Iji『提下,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口r靠接班人。以优异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是以群体性方式生存和生活的。在这一篇文章中苟子又说:“人生不能无群。”鲜明地 指出了人作为主体存在的社会属性:人是社会中的人.人要生存,必然要冕身于社会之中,人对社会有不可脱离的依赖性。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

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人与人的关系必然拓展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事实上,每一位丰十会成员其个体利益是多样化的.利益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如果这种矛盾得不剑合理的梳理和缓解,势必增大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加大社会’运行的成本,因此客观上要求社会建立相关的准则机制加以约束与管理,最终实现人及社会内部的协调发展。

2.人与自然的和谐。

大自然之所以周而复始、生机勃勃。究其原因就在于其自身系统的高度和偕。自从人类出现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可割裂r.大自然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物质基础和根本依托。如果离开大自然,人将失去生存之本。但不容否认,随着工业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人类肆无忌惮地从自然中索取自己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环境问题 日益突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2J人生活于天地之间.吸收天地之养分,就必须遵循天地之道,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达共荣共生之目的。中同古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就是中国占代生态伦理的真实写照。

3.自我身心的和谐。只有人自身和谐了,才有人与人的和谐,才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才能达到普遍和谐,个人自身的和谐显然是普遍和谐的逻辑起点。早在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就指出,人有自身的生理构造.则势必要产牛种种生理需求和物质欲望,而这种需求和欲望义是无限度的。可是.社会中的人如果都要满足自己无止境的欲求,则必然“势不能容,物不能赡”(《苟子·荣辱》),也就是说。不仅客观形势不容许,而且有限的社会财富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无穷欲望。怎样解决这一矛盾?靠的是修身。儒家学说特别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在修齐治平一整套功夫中。修身是摹础和起点。因此,一个理性的人必定通过自身的道德磨砺,强化道德自觉,对自身欲望做合理的节.制.如此通向身心和谐的实现之道,便如同颜回那样,哪怕“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这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的根本诉求。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和谐身心构建的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注意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牛作为知识青年.理应做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锋,使丰十会主义荣辱观进头脑、人心灵,进而指导自身和谐身心的构建。1.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大学生和谐身心的本质要求。要构建大学生和谐身心,必须在其思想认识上形成一个坚定健康的价值理念,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力来服务于学习与生活,这样才能稳定其个人意识形态中的内在秩序。构建大学生和谐的身心,并不是要消除身心发展中的矛盾,而是要实现矛盾各方的相对平衡,进而达到一种身心的平稳状态.谨慎理性地指导实践。一个盲目冲动、浮躁大意的人不町能达到和谐,一个荣辱颠倒、美

丑不分的人无法实现和谐。只有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存荣弃辱,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与荣辱观这把标尺进行比对,才能形成维系自身精神纽带的强大力量,这是大学生构建和谐身心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2.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一个人荣辱观的状况商接决定其文明的层级,也决定了其个人的发展程度和限度。在人的素质系统中,起核心和灵魂作用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孟子说:“天F之本在国,围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修身是整个儒家内圣外王思想构架中的关键.没有修身这个根本,家、国、天下的理想追求便无从淡起,由此,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党始终坚持思想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促进形成

良好的社会风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道德精神领域的某些优良传

统JE在流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一些向钱看”等一些没落腐朽的观念和作风正日益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极大地侵蚀和冲击着思想道德建 设的堤坝,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直接影响j,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邓小平早就强凋:“我们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一定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我们的社会 风气。打击那些严重败坏社会JxL气的恶劣行为。”⋯胡锦涛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犹如一把利剑划破一切荣辱不分的混沌,划清了

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必将为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学风、枚风产生E大的作用。3.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力地规范调节大学生和谐身心的构建。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表现形式。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对社会成员的荣辱意识进行深层次的规范和调节。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浪

潮不断推进的今天,社会规范早已呈现纷杂化、多元化的趋势,反映到人们思想意识中就引发了思想观念的冲突和矛盾,到底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也变得模糊起来。在大学生群体中,这种现象也存在甚至非常突出,手机铃声时常在课堂上响起,桌子被乱写乱画.这螳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恰恰能反映一个人的荣辱观水平。而恰恰又是这些小事最容易被忽略。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我们的

思想行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应该不断地用它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或坚持、或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向,力求向“八荣”不断靠近并最终保持一致。

三、如何实现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和谐

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历史赋予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人们的艰巨使命。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价值基点构建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和谐,同样是历史赋予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大学牛的艰巨使命。构建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和谐,不仅是一项大学生素质的价值建设工程.更是涉及思想、文化、社会、道德等多领域的实践命题。__ 3.构建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和谐。离不开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构建大学生和谐身心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要紧紧依靠行为主体以使命感、责任感为基础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即自律。同时,还必须以他律作为保证。他律既包括相应的制度约束.义包括社会舆论的压力等。自律是他律的本体基础,他律是自律的引导机制.他律可以有效地促进自律.而普遍的自律又营造了一个有力的他律氛围。大学生已经处于成人阶段,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个体行为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客观E要求他们必须确立自律意识。应该指出的是,他们确立的这种自律意识随意性比较大。也就是说,它往往容易受到外部干扰而变得淡漠和脆弱。因此,这就要求大学牛在构建和谐身心、提高道德素养的过程中,不仅要靠自律这个根本.更要与他律结合起来。班级、院系、学校乃至社会有关部门要充分发

挥各自的导向功能.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奖惩机制、监管机制,调动和发挥社会舆论功能,共同促进大学生和偕身心的构建和发展。

大学生是同家和民族的未来,从其成长规律来看,爱国情操、文明习惯、思想品德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形成和确立,但从整个漫长的人生过程看.大学生仍处于为未来命运积蓄力量的特殊开端阶段。这就给大学生重新审视自我、反求诸己提供了机遇和可能。构建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和谐,不是明天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任重而道远。

2.重视开发德育资源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篇二

一、游戏的分类

从古至今,游戏一直在儿童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园里被称为“游戏”的,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被幼儿称作玩的游戏(游戏活动),一类是被教师称作游戏的教学(教育活动)。

(1)趣味性。趣味性是游戏本身固有的特征。它以参加游戏的过程和取得游戏的结果的愉快为目的,人们总是在情绪积极时才做游戏(幼儿也是如此),它是没有负担的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和身体的享乐。

(2)自由性。幼儿在自立、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探索,掌握知识,而不是先教后玩,也不是边教边玩。游戏让幼儿产生兴趣, 主动去游戏并得到快乐与满足。

(3)创新性。幼儿在沿用前人游戏或与他人学做游戏的同时, 自己也在不断修改、更新游戏,并且能够创造新游戏,这是人的一种自发的积极的本能的反应。

(4)虚构性。它是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场景,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是妈妈、司机、大夫,也可能是喜洋洋、大灰狼,还可能木棍是冲锋枪、土墙是指挥部……

(5)实践性。游戏是具体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常常要扮演角色,通过动作、语言等实际练习,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心理活动能力等),并不断地认识生活积累经验,使自己逐渐成长。

(6)社会性。游戏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的反映。“过家家”的游戏各国儿童都在玩,它延续了千百年,但游戏中反映的家庭生活的内容、家庭成员及其间的关系等,随时代、国家、民族的不同而不同,这正是游戏社会性的体现。同时,游戏中的玩具、材料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游戏的基本特征

游戏作为儿童活动的一种模式,具有自身所固有的基本特征。游戏的特征是游戏本质属性的表现。它主要表现为: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等。

三、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保证了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幼儿的生命活力更在于运动。运动量是幼儿在生长中运动能力的有力保障,并能促进其运动能力的发展。幼儿就是这样,选择游戏并在游戏中逐渐发展运动能力,然后又根据提高的运动能力再去选择游戏内容……幼儿的运动能力便伴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而发展了。

(2)游戏促进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幼儿提出的问题大多来源于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往往需要材料,需要扮演角色,需要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因此他们不时地在观察、比较、探究、验证,从中会产生许多疑惑和惊喜。如:为什么肥皂水能吹出泡泡,而白水和饮料却不能?为什么雪是白的,而雪化成的水却是脏的?……可见,幼儿思维活动是直观的,孩子的思维之所以处于活跃状态,是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操作实物和活动的机会,使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思考,让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并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一个个问题。

(3)游戏促进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感知是幼儿对事物最初的认知,幼儿从游戏中获得的感知是最深刻的。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口、鼻、眼、耳、手等各种感官,去认知各类事物的特性,再加上游戏是幼儿的自愿活动,倾注的热情高,所以对事物的观察注意持久,印象就会更深刻,记得也更牢。比如,讲解冰雪的知识,把课堂搬进雪地里,让孩子们玩打雪仗的游戏,比比谁滚的雪球更大,感受雪捏在手心里的感觉,要比仅仅用冰块和雪作教具在教室里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

(4)游戏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0岁~6岁是学习口语和文字的最佳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了。所以,我们也可以寓识字于游戏中。比如:在园中,我们可以把大面积的空白留给孩子们自己写字作画;在活动区内,把各活动区的名称、玩具等用字宝宝来装饰,让汉字成为每个幼儿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这样既契合了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又调动了幼儿认读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游戏能促进幼儿个性和独立性的发展。我经常问孩子们: “今天我们玩什么游戏呀?”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都由幼儿自己做主。在游戏中,他们自己寻找材料,动手操作,他们玩得尽兴;自己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构思情节,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幼儿的个性、独立性才得到最充分显示。正是这种独立性,使游戏成为幼儿进行探索和创造的最好载体。当然,教师也并非完全放任,应对游戏做到心中有数,并做相应的指导。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要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6)游戏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 有的自小就受着大人的宠爱,从而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能和他人友好地相处。而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交往能力又显得很重要。游戏是学前儿童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比如角色游戏,就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每个幼儿都可以自由地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是幼儿逐步摆脱自我中心,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最好实践。他们在游戏中提高自身交际能力,发展遵守规则的能力,理解了平等竞争、共享共荣、互谅互让等美德,培养了友爱、互助、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坚持执行游戏规则等优良品质,从而获得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3.重视开发德育资源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篇三

【关键词】环境创设;幼儿;身心;发展

一、环境创设体现多层次、多元化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环境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两方面决定的。温暖和谐的环境能使幼儿性格活泼,行为具有理性,并善于交往。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是幼儿重要的生存条件。

1.走廊文化利用三维空间,体现立体化、平衡化、动态化

环境价值不分大小,只要是可以利用并能发挥作用的,我们都充分用来提供教育信息。

(1)立体化

在幼儿园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为引导培养幼儿提供教育契机,因此幼儿园中的墙壁、地面乃至空间都可以成为教师与幼儿发挥想象与创造的场地,大至一个主题,小至一幅单画,随处可见,随时随地提醒幼儿,切实增强了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墙壁:家园在线、家园小贴士是幼儿园各班级为家长开辟的一方空间,教师利用它来传达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活动,同时还是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家教漫谈”栏目,既起到了美化作用,又是家园双方交流的纽带,拉进了家园双方的距离。

空间:暖气管道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攀援而上的牵牛花,闪电、雷鸣、行人禁止通行等标识,植树节、儿童节、建军节等纪念节日,双语教学“保持安静(keepquiet)”“大家一起ABC”等等教育内容充斥着每一个空间。

地面:幼儿时期是好动、好模仿的年龄阶段,为满足幼儿信手涂鸦的心理愿望,班班开设了自由墙,专供幼儿作画,以展示自己的技能技巧。画面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全凭幼儿安排,这是一方孩子的乐园,更是一方知识与创造能力共同发展的摇篮;快乐三级跳满足了孩子好动的生理特点,动静结合,深受孩子的喜爱;暖气片用KT板做成蔬菜、水果、动物等图形,既安全合理,又起到了装饰美化作用,同时还是孩子作品的展示台,可谓是一举三得。

(2)平衡化

日常环境布置是幼儿美术活动与美化环境相结合的一种日常美术活动,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体验到参与的乐趣、成功的乐趣,对于自己布置的“杰作”,也会倍加爱护与珍惜。各种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教师与幼儿的动手是平衡的,每幅画都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这对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才能真正让“环境布置儿童化”这一教育原则落到实处,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美化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

(3)动态化

环境布置可以结合每一阶段的教育主题,组织幼儿制作相应的美术作品来进行,也可以利用幼儿在基本美术活动和日常美术活动中的作品进行随机的环境布置。对于大班幼儿,教师还可以发动他们独立地设计、制作和布置。如水果主题,可以鼓励幼儿将吃过、见过的水果制作出来,对环境进行合理布局,从中体现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鲜明特点。

2.室内文化结合活动内容,体现主题、特色

我们注重创设活动室的育人环境,对每一个班的室内装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活动室以鲜明的格调陶冶幼儿的情操。大一班的主题装饰是毛线,在这里,织、勾、粘贴等技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大到主题画“春游”、“小蝌蚪找妈妈”,小到一串串葡萄、惟妙惟肖的狐狸,无不体现着教师的独具匠心。她们利用室内四个挑梁,合理发挥,依次装扮成温馨洋溢的春、热情奔放的夏、成熟丰韵的秋、素潔端庄的冬,别有一番滋味。大二班适时开展了这项活动,旨在调动幼儿的参与意识,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中班“美术与文学”特色,更是画中有画,树叶里、花蕊中都镶嵌着故事的图片,画面生动形象,使幼儿按捺不住想看、想说,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户外文化做到物有所值,体现园俗、园风

在现有玩具的基础上,我们别开生面的增设了一系列环保类型的玩具:以废汽车轮胎为主组成的葡萄架,小鸟、蜗牛有机点缀其中,一幅妙趣横生的“蜗牛与黄鸥鸟”便呼之欲出。木制玩具既经济,又安全实用。在设置上,我们力求体现完整统一:走过弯弯折折的小桥,前面是考验幼儿胆识、锻炼手脚协调能力的攀登架;浮桥和木桩都起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作用。

二、区角活动突出互动性、自主性

活动区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充分利用空间为幼儿创设的学习、游戏和自由活动的区角,开展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性教育的需要,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1.落实好区角活动的设置

由于区角活动多数是自选活动,所以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特点设置。为使区角活动突出自己鲜明的特色,我国教师多方搜集资料,外出上海、江阴、昆山、潍坊等地参观学习,在已有传统的区角活动项目基础上,挖掘出民间的一些活动内容进行填充,并将两者进行了良好的融会贯通。合理利用每一个空间,让活动形式无处不在。

2.全方位投入,确保区角活动全面展开与实施

(1)材料投放是基础

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隐含在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交互作用中;也就是说,幼儿是在操作材料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活动区材料的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①突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区角材料的投放不仅要花样繁多,更要有难度上的区分。我园大班的区角投放了玉米秆,教师先引导幼儿认识,再进行整理上色,逐次过渡到排序、比较长短,进而进行手工制作,如眼镜、灯笼、小马等各种小动物,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充分体现了层次的递进。

②体现材料投放的适宜性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与能力提供材料,科学发现区里,海绵吸水性强与木块形成对比,直观形象,适宜小班幼儿;灯泡为什么会发亮;从尝试中发现接通电路的方法,了解电池有正负极,了解电能使灯泡发光。鼓励幼儿用各种方法尝试。

③力求材料投放的可操作性

教师对于提供的材料应事先考虑到是否便于幼儿操作,如为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训练手部小肌肉动作而创设的“刺绣”活动区,就应为其准备相匹配的撑子,以利于幼儿左手拿布,右手拿针,进行一针上,一针下的刺绣活动。否则,此活动便无法进行,使之行同虚设,失去了创设这一区角的意义。

(2)各种有效指导是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①教师要具有组织指导和游戏伙伴的双重身份

教师的观察是一门艺术,既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全面,有要有盯住不放的深入,还要有捕捉细微信息的敏锐,能抓住活动中的偶发事件,以自己的热情,机智感染教育幼儿。教师要及时抓住具有普通教育意义的偶发事件,调整幼儿的方式,促进全体幼儿在实践中获得发展。

②适时适事开展活动

在开展区角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把握主题选定,环境创高和有郊指导三大环节,根据季节和节假日,结合教育活动不断变换区角内容,如:秋天到了,室内布置成一片丰收成熟的景象,活动内容歌曲《秋天好》、棉签画《菊花》在活动区里得到了延伸;中秋节期间,结合课题内容,幼儿进行了自制月饼的锻炼,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亲情教育。

三、结语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多层次、多角度挖掘教育信息,发挥教育价值,培养幼儿自主、自信、积极、努力和创造的精神,促进幼儿潜在能力的发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的各种良好习惯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那仁格日乐,重视幼儿园环境创设,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4.重视开发德育资源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篇四

上海市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根据《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及其《指导意见》、《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整合学校、家庭与社区的优势资源,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习关心自我,关心他人,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一、完善心育机制,铺设心灵放飞之路

组织机制:学校成立以路光远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创建生命关爱中心,招聘国家二级咨询师担任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并聘请区德研室专家谭海燕老师指导工作,建立校—学生服务部--年级组--班级四级管理网络,努力做到管理落实、组织落实、责任落实。2009学年,学校整合心理卫生工作,组建心理卫生健康教研组,培养另一名专职心理教师,加强心理卫生健康教研组的力量。

经费机制: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每学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常规性工作经费支出项目,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设施设备的添置、专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等。

培训机制:学校在积极支持心理教师参与各种培训及研讨活动的同时,以班主任论坛、青年教师教育发展联合会、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坊、心理辅导活动课大赛等活动为载体,定期邀请德研室专家、外聘专家或由本校心理老师开展培训,增强教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科学认识青春期阶段高中生心理特点的意识,促进教师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知识的能力。如学校在每两周一次的班主任论坛中,开设了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专业知识提高指导学生处理学业、心理等方面问题的能力;在青年教师教育发展联合会中,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个人探索和生涯规划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自我了解,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学校每年结合区心理辅导活动课大赛,开展校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大赛,通过赛前培训、赛时听课、评课以及赛后总结,提高教师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能力。

2011年6月,学校启动“快乐生涯”教师心理健康校园阳光行动,特邀上海市心理特级教师、七宝中学杨敏毅老师来校开展十期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培训,帮助教师舒缓心理压力,消除职业倦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创造良好的心育环境,营造浓厚的心育氛围

(一)、建立功能齐全的生命关爱中心:

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取名为生命关爱中心,建筑面积260多平米,投资20多万,设有教师办公室、心理辅导活动室、沙盘室、放松室、宣泄室、个别咨询室等,并建立了相关的生命关爱中心管理制度。生命关爱中心在工作日面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开放,通过预约——咨询的方式开展咨询工作。

(二)、组建 “阳光部落”心理社团

学校组建了“阳光部落”心理社团,社团成员通过自主管理的模式,设立了秘书部和宣传部,定期开展心理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

为了提高社团成员的助人能力,心理教师开设《校园“阳光使者”成长计划》校本心理拓展课程,通过每周两课时的社团活动,给社团成员讲解青春期心理特点及容易产生的心理困扰、观看优秀心理电影、收集具有一定启发作用的心理故事等,努力使社团成员成为校园心灵阳光使者,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及时发现以及帮助身边的同学。通过培训,社团成员积极关注身边的同学,及时把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告知心理教师,从而避免了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开展心育活动,点燃熊熊心灵圣火

(一)心理启航教育

学校将心理启航教育纳入高一新生报入学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新生活 新起点》讲座、学习新生入学教育手册中的《心理篇》、观看心理视频材料、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游戏等,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建立良好的师生和生生关系,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二)抓住心育主阵地——课堂 1.心理健康课:学校最初采取高一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高

二、高三以阶段性心理讲座及心理主题班会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工作。随着教师、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学校在高一至高三普设分班心理健康课,确保每班每月两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

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心理教师制定了《中光高级中学心理健康课程规划》,通过模块教学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内容涉及学习管理篇、人际关系篇、自我探索篇、情绪辅导篇、青春辅导篇、性格分析篇等。

2011学年,心理教师在高三年级开设了每两周一节的《生涯导航课》,组织高三学生开展促进自我了解、自我发展的活动,指导生涯规划的方法,探索促进高三学生合理地进行志愿填报、生涯规划等的方法。

2.年级心理讲座:除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年级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由心理教师或外请专家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讲座,如高一年级的《习惯的力量》、《自我认识 情绪 交往》讲座;高二年级的《莫让爱情之舟过早靠岸》、《请保护自己——预防艾滋病》讲座;高三年级的《如何在冲刺阶段备战高考》及《从容走向六月天》等专题讲座。

3.心理主题班会:学校每月开设一节心理主题班会,由心理教师确定班会主题,班主任有意识地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技巧和方法,将心理教育、思想教育与行为教育揉合在一起,开展心理辅导与德育专题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三)、细致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高一新生入学后,心理教师通过网络心理测量软件平台,组织学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父母工作状况、婚姻状况、学生对家庭氛围的评价,并组织学生完成性格测试、意志力品质测试以及新生学生适应状况测试,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和学校适应状况。

心理个别咨询工作通过学生主动预约、班主任或任课教师预约、家长预约以及心理教师主动预约四种形式开展。对于特殊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邀请小组成员、学生家长、相关学生班主任、年级组长和任课教师,通过会议形式共同商讨辅导方案,与会成员本着保护学生负责的原则,需遵守保密原则,为此,学校制订了《中光高级中学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心理教师为来访者建立心理档案,详细记录来访者的问题以及辅导老师的分析、建议,并予以严格的保密。

(四)把握心育活动的大后方——家庭

学校每学期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开学典礼、感恩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通过家长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此外,学校通过分年级开设家校论坛,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德研室专家、社区代表、年级组长、班主任、心理教师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探讨有效家庭教育方法。

学校通过推行“家长督学制度”、成立“社区、家校共建理事会”,每天安排至少一位家长参加学校“七个一”工作:1.检查广播操;2.与任课教师交流或听课;3.检查校园宿舍、食堂和卫生;4.参加学生的午餐管理;5.与学生交流,了解其他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认识;6.与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交流;7.整理一天见闻,并填写家长督学日志,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建议。心理教师全面负责“家长督学”工作,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与家长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生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并探讨可以采取的对策方法,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细致化。

(五)、拓展心育活动的练兵场——社区

我校充分利用社区生活环境,使之服务于学校德育。社区内良好的环境建设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节假日,我校组织学生参加汇龙潭等社区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组织学生在社区居委会任职锻炼、在社区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为社区老人举办“最美不过夕阳红”的老年心理讲座等。学生们认真负责的态度获得了社区居委干部的一致好评,而他们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了能力的锻炼,增强了自信心。

心理教师积极参加心理活动,担任了区妇联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为嘉定镇街道社工开展心理知识培训、为嘉定镇街道贫困家庭子女开设心理讲座和咨询。在工作中,心理教师也充分调动社工资源,共同合作开展部分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探索家、校、社区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四、科研引领,拓宽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离不开科研工作的引领,学校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先后有校级课题《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主题班会系列教育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区级重点课题《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性研究》、《普通高中构建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实践与研究》;市级课题《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困难干预方法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校本分析》并荣获第五届上海市中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010年6月,学校参加教育部基础二司下文委托华东师范大学承担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国家级课题,并成为该课题的全国40所实验学校之一,并根据学校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拓宽研究内容为学业指导、品德指导、健康指导、生涯指导等八个专项指导,希望在华师大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拓宽和推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在完善的心育机制保障下,学校创造出了良好的心育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心理保健意识得以增强。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能主动预约心理咨询,改变了以往主要由班主任推荐的情况;家长逐渐树立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等方面碰到困惑时,也能主动联系心理教师开展家校合作的心理辅导工作,更加有效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以及青年教师,通过培训增强了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知识以及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开展简单的心理个案辅导工作;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周边社区的辐射作用,学校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获得了社区和相关理事单位的支持,为学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生社会实践的基地。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成为了嘉定区生命教育试点学校、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实验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团中央《青年心理》杂志社);心理卫生健康教研组荣获嘉定区教育系统文明班组称号;“阳光部落”心理社团先后荣获嘉定区中学生优秀社团、嘉定区中学生优质社团、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优秀心理社团等荣誉;学校也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资源,积极参加区县级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工作,协助周边社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五、展望未来,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

5.开发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发展 篇五

一、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加强多学科整合

在语文教学中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资源,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为学生的学习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富绕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笔者以课文内容为主线。自己设计制作涉及西沙群岛很多方面知识的课件。有西沙群岛地区风俗人情的,有西沙群岛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的,有西沙群岛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的。图文并茂,涉及面较广。课堂上,学生打开电脑,任意浏览老师提供的资料,然后选择感兴趣的部分,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使学生多角度了解西沙群岛,知道了许多语文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密切联系了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一科多用,多科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历史、地理、自然、社会在这里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熔为一炉。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应,为学生主动、生活活泼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教学空间。

二、拓展学习资源,促进语文纵深发展

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学习语文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多元化的学习内容,还可以针对学习内容的某一方面进行丰富,纵向延伸,使学生在某一知识点获得深刻的认识。笔者在教学《拨苗助长》这则寓言时,以指导学习为点,将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汇聚融合,运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了十几首寓言,汇成“寓言小屋”,这些寓言篇幅不长,道理明了,通俗易懂,符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完《拨苗助长》后给学生留出时间自由阅读“寓言小屋”中的寓言,然后交流阅读后的体会,说说从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补充的学习资料使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阅读实践中丰富人文内涵。学生思索,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语言积累,思维发展,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协调发展。

三、创设写作情景,丰富写作素材

上一篇:乡镇度防汛工作汇报下一篇:“思想政治社会实践”实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