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扶贫济困工作

2024-10-11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扶贫济困工作(精选5篇)

1.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扶贫济困工作 篇一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一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统一全党认识、凝聚全国力量,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深刻总结了今年及“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其中第一项任务就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于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上来,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经济较快增长,农业基础得到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善民生成效显著,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综观“十一五”的这5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共克时艰,办成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5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明年经济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一定要树立全局意识、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形势发展变化中捕捉新机遇,在国际国内相互影响中把握主动权,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妥善应对各种挑战,继续紧紧抓住并用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为了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在明年的经济工作中,我们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为此,就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就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已定,任务艰巨,工作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着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扶贫济困工作 篇二

去年四季度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深化,对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了调整,果断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以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政策。目前政策措施效应在逐渐显现,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宏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势头日趋明显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市场信心回升,投资增速加快,内需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工业生产增速稳步回升,经济运行企稳向好。主要表现在: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加快增长。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5.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比第二产业分别快34.7和8.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在国家鼓励政策的刺激下,汽车销售718.4万辆,同比增长23.4%。二是工业生产稳步增长。1—7月,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加快0.5和2.4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原材料工业生产恢复加快。在除中国外全球粗钢产量下降26%、发达国家下降34%的情况下,我国粗钢产量31731万吨,同比增长2.9%。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392万吨,同比下降4.3%,降幅比上半年减少0.8个百分点,7月当月增长2%,为今年以来首次增长。水泥产量8.78亿吨,同比增长15.9%,增幅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纺织、轻工行业依靠内需保持产销平稳增长,国内销售产值分别增长11.2%和13.1%,内销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3.1和3.5个百分点。三是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改善。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502亿元,同比下降22.9%,降幅比1—2月减少14.4个百分点。13个主要工业行业中,7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6个行业利润降幅缩小。其中,建材、医药、煤炭、烟草行业利润持续增长;纺织、轻工、电力行业利润由降转升;机械、石油石化、化工、冶金、有色、电子行业利润降幅均比1—2月有不同程度缩小。7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继续回升。1—7月份,全国22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107亿元,同比虽下降17.3%,但降幅比1—6月份减少3.8个百分点。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4个行业利润增幅回升,4个行业由1—6月份的下降转为上升,9个行业降幅比1—6月份缩小。四是重要原材料价格逐步回升。5月、6月、7月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上涨1.4%、1.7%和2%。从主要品种看,7月份钢铁、有色金属价格持续回升。7月末,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110.15点,比上月末回升8.17点。7月份,国内生产资料市场铜、铝平均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9%和3.3%,比年初上涨44.6%和13.8%。五是市场预期持续向好。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3%,已连续5个月保持在50%以上。其中,生产指数达到57.3%,新订单指数为55.5%,新出口订单指数达到52.1%。从业人员指数达到50.8%。六是财政货币政策有力支持着经济发展。1—7月财政支出33888亿元,同比增长23.5%,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支出大幅增长。货币信贷持续快速增长,1—7月人民币新增贷款7.73万亿元,同比多增4.89万亿元。七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稳步推进。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9.4%提高到41.3%;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3.35%,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11.34%。“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目标提前一年半完成,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超过70%。铝工业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煤—电—铝—加工一体化产业模式不断发展。调整和振兴规划所提出的结构调整任务也全面起步。

从前一段时间的情况看,我们不仅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并且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住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使经济企稳向好,成绩来之不易。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及时的、有力的、有效的,各地区、各部门的贯彻执行也是得力的。在这个过程中,煤电油气运等方面的要素保障工作功不可没。

(二)煤电油气运需求稳步回升

今年以来,全国煤电油气运需求稳步回升,供需形势比较宽松,价格走势平稳,库存处于合理水平,有力地支撑了经济企稳回升。

煤炭供应保持总体宽松态势。煤炭产量保持较快增长。1—7月,全国原煤产量16.13亿吨,同比增长8.9%;全国铁路煤炭运量9.9亿吨,下降2.4%。煤炭消费量逐月恢复,库存保持合理水平。7月末,直供电厂存煤3164万吨,同比增长61.3%,平均可用17天左右。8月初,秦皇岛港5500大卡/千克山西优混煤平仓价约为570元/吨,比年初下降40元/吨左右。

发用电形势逐步好转。从发电看,1—7月全国发电量1978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7%,其中水电增长13.1%,火电下降3.5%。7月21日发电量达122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从用电看,1—7月全国用电量同比下降0.89%,降幅自3月份开始逐月收窄,6月当月实现了正增长,7月、8月增幅进一步扩大,1—8月累计有望扭转用电负增长的局面。用电结构中,前7个月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增加较多,合计拉动全社会用电增长2.3个百分点,6月份开始第二产业用电明显增加。今年电力迎峰度夏形势总体比较宽松,没有出现拉闸限电现象。

成品油市场呈现供大于求态势。3月中旬后,成品油表观消费出现回升,过高的成品油库存逐渐下降,炼油生产负荷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1—7月,原油加工量2.08亿吨,同比增长2.8%;成品油产量1.27亿吨,增长5.7%。天然气产量491亿立方米,增长8.2%。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15亿吨,同比下降5.2%。成品油库存保持较高水平,7月底为1371万吨,同比增长33.5%。

港口吞吐量、公路货运量增速加快,铁路货运量首现增长。1—7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8.8亿吨,同比增长3.9%,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货物吞吐量和外贸吞吐量连续5个月实现正增长。公路货运量116.9亿吨,同比增长4.6%。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18.8亿吨,虽同比下降3.3%,但前6个月降幅逐月收窄,7月当月增长0.3%。

(三)当前经济运行中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运行中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外需低迷的势头仍在持续。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5.6%,外需严重萎缩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下降17.5%、10.9%、10.8%和7.5%。冶金产品出口交货值持续大幅下降,7月份下降幅度高达76.2%;1—7月,钢材出口量同比下降67.3%。此外,纺织品、钢材、铝材、轮胎等产品出口贸易摩擦还明显增加。二是工业持续增长尚存诸多制约因素。在现有的产能利用水平下,市场需求仍显不足,1—7月,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2%。一些行业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较为困难。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8%;亏损企业户数同比增长29.1%;亏损面为23%,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39个行业大类中,24个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超过30%。三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去年年底粗钢产能已达6.6亿吨,目前在建的项目能力约5800万吨。在建水泥生产线418条,产能6.2亿吨。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等行业重复建设问题也比较严重。电解铝开工率一度只有65%左右,闲置产能近700万吨。我国传统产业虽然规模大,但竞争力不强,没有核心技术,效率低下的问题依旧突出,与此同时,风电设备等部分新兴产业也一哄而上,如果不加以引导,势必要重蹈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覆辙。四是部分产品过量进口冲击国内市场。1—7月,进口钢材、钢坯折合粗钢1354万吨,同比增长27.3%。与出口相抵后净进口粗钢186万吨,而去年同期为净出口粗钢2625万吨,相当于国内市场供应量增加了2811万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进口成倍增长,进口电解铜、铝分别达到207万吨和11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4.8倍。五是影响煤电油气运供应的不确定因素仍较多。随着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生产的逐步恢复,煤电油气运供需形势可能出现变化。部分电煤合同尚未签定、一些地区发输电矛盾突出、国际油价仍可能出现大幅波动、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都将给煤电油气运供需形势带来影响。显然,如果再度出现每年3—4亿吨的煤炭需求增长、7000—8000万吨的钢铁生产增长,无论怎样配置资源也难以满足需要。六是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一些落后产能随时都有可能死灰复燃,企业兼并重组特别是跨省、区、市兼并重组仍受到很多制约,节能减排工作在一些地方存在弱化倾向,污染环境事故时有发生。这些都是需要经济运行调节部门密切关注并及时调节或参与调控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一方面,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实施效果还在显现,必将带动后续投资、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多数行业生产将继续回升。同时贯彻和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必将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明显的促进。相对宽松的煤电油运供需状况,可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加可靠的要素保障。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力度的加大,经济发展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将更为有利。从工业运行走势看,未来几个月将继续保持总体向好的态势。另一方面,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影响回升的因素不仅存在,而且有些在局部还会扩大。特别是,外需仍持续低迷,制约内需扩大的因素仍然较多,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不强。因此,各级经济运行调节部门既要坚定经济企稳向好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计到面临的困难,把问题想的更严峻一些,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感,全力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

二、当前经济运行调节需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国经济运行调节系统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切实做好一揽子计划的贯彻落实,把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把握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重点、方向、节奏和力度,努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下一步经济运行调节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监测分析,夯实经济运行调节的工作基础

加强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为经济运行调节提供依据。各地经济运行调节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国内经济运行态势及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供需状况的监测,把握宏观经济及本地区经济运行的走势,注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增强运行调节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坚持并完善经济运行态势月度分析报告和经济运行监测月报、旬报、专报等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注重预测预警,注意研判先行指标的走势,特别是与经济运行调节密切相关的煤电油气运的运行指标,更是判断总体形势变化的重要依据。要深化综合性和结构性分析,深入研究经济运行规律,当好参谋和助手,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建议。

完善监测体系和机制,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和经济运行调节工作体系的作用,建立科学、高效的监测机制,强化纵向和横向的信息沟通和工作互动。要在年内建设完成 “全国经济运行调度信息网络系统”一期工程,并尽快启动二期建设工作。该系统将建立起与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各地经济运行调节部门、重点联系企业的信息交换和指挥调度平台,提高信息交换的时效性和运行调节的工作效率。各地经济运行调节部门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设和完善相应的监测系统。

(二)加强运行调节,保障煤电油气运稳定供应

煤电油气运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当前,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重点是千方百计满足实施一揽子计划对煤电油气运的需求。随着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工业生产稳步回升,煤炭、电力、石油消费和运输需求持续增加,“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也将使农村电力和成品油消费规模持续增长。因此,各级经济运行调节部门和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都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着力解决影响供需平衡的矛盾和问题,切实保障实施一揽子计划对煤电油气运的需求。一是稳定煤炭供应。加强煤炭产运需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监测工作,指导煤矿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搞好生产供应,确保用煤需求。加强与铁路、交通运输部门的沟通协调,合理安排运力。二是搞好电力运行调节。按照保障安全、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原则,做好发电生产的统筹协调工作,积极推进替代发电。完善跨省区电能交易的机制和办法,促进电能资源合理配置;完善电力应急预案和有序用电方案,指导电力企业科学安排运行方式,提前做好电力迎峰度冬的各项准备,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组织好换发供电营业证和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工作。及早做好明年电力电量的平衡预测和组织实施工作。三是搞好成品油、天然气总量平衡和产运需衔接。密切跟踪成品油市场变化,加强总量平衡预测、运行调节和产销衔接,通过增加储备、调整生产和进出口结构、加强资源调运等措施,稳定市场供应。落实天然气利用政策,加强需求侧管理,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用气结构,确保重点地区及居民生活、公共设施等重点领域用气需求。四是加强运输组织。各级经济运行调节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铁路、交通运输部门的沟通衔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对运力需求的变化,灵活安排运力,最大程度地满足运输需求。同时,东北、西北、西南等省区也要做好粮食、农副产品、恢复重建等重点物资运输。提前做好春运准备工作,科学安排,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确保春运工作高效有序。

同时,要积极为结构调整和产业振兴提供要素保障。实施钢铁、汽车等十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工业化进程和转变增长方式任务的紧迫性所决定的,对于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意义重大。十个规划都是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的规划。随着规划的实施,企业间兼并重组、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将使煤电油气运的需求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各级经济运行调节部门都要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做好煤电油气运供应的基础保障,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发挥好政府在要素调节中的作用,将资源优先向国家鼓励发展、技术水平高的产业和企业倾斜,并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方式,迫使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促进节能减排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煤电油气运行业也要抓住有利时机,大力推进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为确保煤电油气运长期稳定供应奠定良好基础。

(三)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实践中,应急物资保障已经成为经济运行调节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国家发改委在应急管理方面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继续抓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结合抗灾救灾实际和规划实施中期评估,进一步调整完善规划内容,搞好规划任务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同时,及早着手“十二五”期间应急相关规划的编制准备。二是抓紧完成应急预案修订工作。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和职能,组织完成发展改革委综合应急预案及相关配套预案的修订工作,重点完善和强化应急机制,着重提高适用性、及时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加快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建设。根据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实际需要,组织好重要应急物资的紧急生产和调运等综合协调,搭建应急物资信息平台。做好应急物资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四是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拟订应急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组织开展应急物资目录和数据库研究;抓紧编制《应急物流规划》,完善应急物流体系,有效提高应急保障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五是积极做好防控甲型流感等相关应急保障工作。

(四)统筹安排,做好相关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煤炭储备工作。为增强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等应急状态下的煤炭保障能力,要尽快构建全国新型煤炭储备体系。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煤炭储备不足、国家和地方煤炭储备缺失的实际问题,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和设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立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引导、带动和规范地方储备和企业储备。此项工作还需要有关地方经济运行调节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二是继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搞好需求侧管理,引导能源合理消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当前电力供需矛盾有所缓解的情况下,仍要继续落实好差别电价等政策措施,鼓励节约用能,抑制不合理需求,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继续完善需求侧电价管理制度,引导移峰填谷,提高电网和发电负荷率。三是做好物流综合协调工作。充分发挥物流综合协调机制作用,积极推进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强物流业运行监测,研究制定发展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继续做好物流统计、标准等基础性工作,以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有关工作。四是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要抓住供需矛盾缓和的有利时机,抓紧研究影响煤电油气运长期稳定供应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积极参与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工作。

3.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扶贫济困工作 篇三

安委办〔201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张德江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核心,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规范、有序、高效开展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基础、明确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事故总量、较大事故同比下降,有效遏制了特别重大事故,全国安全生产状况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一是重大事故同比上升,特别是3月中旬以来,连续发生4起重大事故。二是部分行业(领域)重大事故未得到有效遏制,今年以来道路交通发生了7起重大事故;三是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导致的重大事故多发频发;四是安全基础不牢固、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安全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仍然突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张德江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近期连续发生煤矿、道路交通、渔业船舶及燃气管道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求把今年以来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各地、各部门,切实吸取教训,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坚决防止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抬头。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批示,深刻指出了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指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明确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原则和主要任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高度负责。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加强防范,切实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状况虽然总体稳定,但截至3月14日,全国发生重大事故14起、死亡187人,事故起数同比上升7.7%,一些行业(领域)和地区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煤矿发生多起较大和1起重大瓦斯事故。3月12日,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松河乡新成煤矿因非法生产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9人死亡、15人受伤。今年以来还发生了8起较大瓦斯事故。

二是道路交通发生7起重大事故。1月11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一辆大客车严重超员(核载35人,实载43人),追尾一辆小客车后翻下路基,造成16人死亡、23人受伤;1月2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境内一辆中型客车严重超员(核载19人,实载37人)翻下深沟,造成11人死亡、26人受伤;2月4日,福建省南平市邵武汽车运输公司一辆中巴车超员载客(核载19人,实载21人)翻入富屯溪千岭电站水库中,造成12人死亡、9人受伤;2月7日,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境内,一辆正三轮农用摩托车非法载客并严重超员(载19人)翻入河中,造成10人死亡、9人受伤;3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境内,一辆大客车坠入山下,造成16人死亡、26人受伤;3月12日,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万良镇境内一辆加长货车追尾一辆严重超员大客车(核载34人,实载45人),导致大客车坠入万良河,造成21人死亡、24人受伤;3月14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林芝地区天长客运公司一辆大客车超员载客(核载42人,实载45人)发生翻车事故,造成16人死亡、25人受伤。

三是渔业船舶发生3起重大事故。1月3日,山东省日照市,一艘渔船(载11人)在海上作业时,与货轮相撞沉没,船上10人失踪;2月28日,浙江省台州市东矶岛附近水域一艘渔船触礁沉没,船上11人下落不明;3月6日,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一艘渔船(载11人),在海上失去联系,11人下落不明。

四是发生2起重大火灾事故。1月13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西娜湾宾馆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0人死亡、4人受伤;1月17日,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康宏实业公司服装厂(“三合一”场所)发生火灾,造成14人死亡、4人受伤。

五是烟花爆竹发生1起重大事故。1月19日,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李集乡豫田花炮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21人受伤。

上述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暴露出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一些企业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现场管理不到位;二是煤矿瓦斯治理措施不落实,较大以上瓦斯事故多发;三是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不力,由非法违法行为导致的较大以上事故多发;四是一些地方复产复工验收把关不严,违规违章现象严重;五是一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道路交通、渔业船舶等重大事故多发。

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 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全面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和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针对近期重大事故相对集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强基础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督。各企业要认真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作为强基固本的重要举措纳入本企业发展战略,确保安全投入、安全管理、技术装备、教育培训等措施落实到位。要强化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责任,严格落实企业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制度,尤其是落实矿山企业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要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要将隐患排查治理纳入安全监管和企业日常治理的重要内容,完善各级各类危险源、事故隐患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建立跟踪督促整改制度,对重大隐患层层挂牌督办,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三、进一步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各级政府安全管理和监督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监管和指导职责,及时纠正查处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安全监管部门要发挥综合监管作用,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完善工作机制,推进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果。道路交通、铁路、水运、农业、消防、煤炭、建筑施工等行业管理和监管监察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责,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和指导服务。

四、认真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构建全方位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把安全生产作为加强社会管理、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省、市、县、乡各级行政首长安全生产负责制和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联系点和例会制度,重点抓好县、乡两级政府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要认真对辖区内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管。严格安全生产考核。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增加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

五、全面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要深刻吸取今年以来发生的煤矿各类事故,特别是贵州六盘水市盘县松河乡新成煤业“3〃12”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教训,针对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漏洞,切实加强和改 进煤矿安全工作。一是要针对煤矿瓦斯灾害隐患,认真开展治理行动,强化煤矿“一通三防”管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严格落实“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遏制煤矿瓦斯事故发生。二是各地要针对煤矿复产复工期间事故易发、多发的特点,加强安全监管监察。特别是全国“两会”后,各地停产放假煤矿企业将陆续恢复生产,要督促复产复工企业制定并落实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严把复产复工验收关。特别是煤矿企业停产期间停电停风的矿井,送电送风前要有专业救护队伍进行检查,排放瓦斯。

要进一步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查找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重点企业的指导、隐患排查和督促检查,务必把各项道路交通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要加强水上交通和渔业安全监管,各级渔政渔港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采取各种措施将气象预报及时通知到每艘渔船。要积极引导渔民收听、收看气象预报,加强夜间、雾天值班,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渔船在收到大风警报后,不得冒险作业,必须立即返航,确保安全。

要深入推进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以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三合一”生产经营场所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时消除隐患,完善安全措施。

要从严审批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许可,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过程的安全监管,严肃查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销售行为。

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

二季度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方案,认真抓好落实。一要明确重点,严厉打击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冶金等行业(领域)中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二要坚持和加强联合执法。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配合协调,周密部署,扎实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查清并斩断非法生产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经济链条,彻底铲除非法违法行为背后的“保护伞”和安全生产领域的黑恶势力,确保取得实效。三要加大惩治力度。强化执法责任和措施,对非法违法事故查处实行挂牌和跟踪督办,切实做到“四个一律”,即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对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单位,一律依法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四要明确监管责任。强化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的责任,对打击不力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地方政 府和监管部门的责任。五要强化社会监督。建立非法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依法落实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对媒体和群众举报的各类非法违法行为,要及时查处。同时,对存在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企业,向社会公开曝光。

七、严肃事故查处,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各地要认真落实事故查处分级挂牌督办制度,按照“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对事故负有领导、监督、管理责任的单位和人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跟踪督促事故责任的落实,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处理结果;教育和引导广大企业和干部群众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查隐患、堵漏洞,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请迅速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本辖区地方各级政府和所有企业,并督促抓好贯彻落实。

4.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扶贫济困工作 篇四

1、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体会议总结了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工作,对党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过去一年廉政反贪工作上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正确

2、习近平强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

正确

3、习近平强调,解决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

正确

4、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

正确

5、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

正确

6、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

正确

7、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心存侥幸。

错误

8、习近平指出,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正确

9、习近平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

正确

10、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正确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于2014年1月13号到15号上午在北京举行。

第三次

12、习近平指出,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共同努力,()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进展。

党风廉政建设

13、习近平指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国家战略和()。

顶层设计

14、抓作风建设,首先要(),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对干部的要求。

坚定理想信念

15、习近平指出,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态度惩治腐败。

零容忍

16、习近平强调,要强化制约,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

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17、习近平指出,(),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

要强化公开

18、习近平指出,党委、纪委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做到()。

责任到人

19、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把()放在首位。

维护党的政治纪律

20、加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增强()。

党性

21、全党同志要强化()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

组织

22、习近平指出,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等党的组织制度都非常重要,必须()。

严格执行

23、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原则。

党性

24、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严格执行()制度。

请示报告

25、习近平指出,要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对待组织的问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接受()教育和监督。

群众

26、习近平指出,要切实执行组织纪律,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

带电的高压线

27、习近平强调,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组织、宣传、()、政法等部门要贯彻落实。

统战

28、习近平强调,()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

29、()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党性

30、习近平指出,(),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

要强化公开

31、习近平指出,2013年,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央纪委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强化党的纪律特别是()等方面攥紧拳头打出去,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点。

政治纪律约束 强化执纪监督

强化查办腐败案件

32、以下属于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到的“坚持”的是()。

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以上带下,发挥了表率作用

坚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切入口,扶正祛邪,取得明显进展

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

坚持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强化监督,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畅通人民群众举报和监督渠道

33、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长期性 复杂性 艰巨性

34、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

大公无私 公私分明

先公后私

公而忘私

35、习近平指出,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

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

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36、习近平指出,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有关系。

公款 公权

37、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

公私分明 克己奉公

严格自律

38、习近平强调,要以深化改革(),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

改革党的律检查体制

完善反腐败机制

增强权力制约监督效果

39、习近平指出,各项改革举措要体现惩治和预防腐败要求,同防范腐败(),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保障改革健康顺利推进。

同步考虑 同步部署

同步实施

40、习近平指出,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

说到做到 违法必究

有纪必执

5.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 篇五

推进统计工作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大发展服务

同志们:我们这次全省统计局长座谈会的中心议题是,认真贯彻省委八届五次会议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统计改革与发展。具体内容有两个:一是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二是研究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意见,全面开创全省统计工作新局面。两个内容,一个意思,就是贯彻落

实省委会议精神,正确认识和确定今后全省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研究统计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大发展服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解放思想,把认识统一到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上来

6月初召开的省委八届五次会议和工作会议,是在全省防治“非典”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作出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决定》,张高丽书记和韩寓群省长作了重要讲话。省委的决定和省领导的重要讲话,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个主题,认真分析了制约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目标,创新思路,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一个总目标”,争取“两个提前”,完成“三个阶段”任务,实施“四大战略”,落实“五项工作方针”,实现“六个方面的变化”,加快我省现代化建设步伐,争取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这次省委工作会议,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省委为加快我省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出的进军令,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的动员会,是一次凝聚力量、干事创业的誓师会,是一次团结奋进、加快发展的鼓劲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会议提出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必将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必将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其重要历史意义必将为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证明。

我们必须认识到,省委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发出这样的号召,是基于这样一种判断,即: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且,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周期理论,当前全国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这种认识和判断,是与十六大精神相一致的,也是符合山东实际的。对于这一点,我们以前认识是不充分的,这也是我们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关于经济发展周期性问题,我想谈点认识。过去一直认为,只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才有周期性,而社会主义因为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资源实行有计划地配置,不可能产生生产过剩等经济危机。随着实践的发展,这种理论已经过时。我们现在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手段主要是市场。既然是市场配置资源,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经济周期。大致来说,我国的经济周期,短的是五年左右,长的是十年左右。山东省的经济周期,与全国基本吻合。作为一个周期,就是从萧条到复苏再到高涨最后到繁荣,繁荣以后又是萧条,进入另一个周期,就是这么周而复始。就全国和全省来讲,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1993年开始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处在那个周期的扩张上升期,1994年、1995年经济增长都很快,到1996年中央感到经济有点过热,就提出要软着陆,由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大洪水,经济进入萧条期。此后,中央采取扩大内需、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措施刺激经济复苏,经过几年的调整,目前全国全省经济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是具有必然性的。所以,从去年以来,全国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都很快,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整个经济周期进入扩张期的必然现象。我们统计系统的同志对当前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性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理解、要明白,并进行宣传。

当前,全省上下掀起了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经济大发展中,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统计局作为重要的经济综合部门、信息主体部门、决策咨询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上来,具体地说,就是统一到关于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上来,统一到新的发展思路上来,统一到省委确定的工作重点上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计工作为中心任务服务,主要就是突出抓好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及时跟上和充分反映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和经济大发展的形势,并且为促进发展积极谋划,当好参谋和助手。

这次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首要任务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确实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和实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有行动的创新。我们统计部门要贯彻落实好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统计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大发展

服务,首先也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统计工作的实际出发,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下七个观念。

第一,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省是发展中大省。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发展服务是我们统计部门的第一要务。我们新时期的统计学,就是发展统计学。我们广大统计工作者的职责,就是准确反映发展的现状;紧密监控发

展的进程;认真探索发展的规律;科学预测发展的趋势。总之,我们要立加快发展之志,谋加快发展之策,鼓加快发展之劲,求加快发展之效。

第二,要牢固树立创新无止境的观念。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永无止境,统计本身的发展也永无止境,创新也就永无止境。江泽民同志说过:“我们现在突破前人,后人也会突破我们。”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说山东的统计工作能有今天的局面,主要得益于过去的不断改革创新的话,那么我们今后要继续发展和进步,还要有赖于不断地创新。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观念、新思路,主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创新,我们要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统计工作也必须不断创新。要牢固树立创新观念,在统计指导思想、统计制度方法、统计服务内容、统计调查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不断改革,使统计更好地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第三,要牢固树立统计大有作为的观念。应当说,统计历来很重要,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会越来越重要。当前,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必然会对统计越来越重视,统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重要。事实也证明,各级领导调用统计数字越来越频繁,统计部门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的活动越来越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程度越来越高。这次省委工作会议上,张高丽书记、韩寓群省长在报告中就运用了大量的统计数字,运用了大量的统计语言,引用了我们统计局的很多观点,并在讲话中几次提到统计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统计工作大有作为”的新观念,努力使统计工作在新时期有新作为。

第四,要牢固树立辨证的、实事求是的数据质量观念。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灵魂,搞准搞实数据是统计工作者的天职。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使主观与客观相一致,使认识与实际相符合,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制止在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防止统计数字出现水分;另一方面,又要加强调研,增强把握宏观、把握趋势、把握全局的能力,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在统计上得到充分和及时的反映。当前,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既要把十六大以后全国、全省出现的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形势和成果反映出来,又要切实防止数字出现水分。

第五,要牢固树立大服务的观念。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和宗旨。多年来,我省各级统计部门在抓统计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已做得非常好了,没有进一步抓的必要了。形势在发展,领导和社会的需要在不断变化,统计服务也就永无止境。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时期、新的要求,我们要把统计服务放在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位置、更深的层次,抓紧抓好。统计不仅要为党政领导服务,为各部门服务,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这就是大服务。只有牢固树立大服务的观念,才能有办法,有措施,推动统计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六,要牢固树立依法统计、依法行政的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统计工作、管理统计工作,也必然离不开法制的支撑和保障。在新形势下,各级统计部门不可能再象过去那样,主要依靠社会动员,依靠行政命令来开展统计调查和管理统计工作,而必须更多地依靠法制的手段、法律的强制力量来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转。观念必须适应形势。各级统计部门必须不断强化法制意识,树立法制观念,积极推进依法统计,依法行政。

第七,要牢固树立学习是一种领导责任、岗位责任的观念。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各级领导要带头努力学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能担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重任的。”进入新世纪,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们各级领导、广大统计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地学习,否则就很难适应现在的岗位要求。要通过学习,学会全面认识和把握经济形势,增强全局观念和统筹协调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自觉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推动统计工作更好地发展。

二、明确目标和重点,理清统计发展思路

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统计改革和建设,必须认清新形势、新任务给统计工作带来的战略机遇,必须明确全省统计改革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这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的要求,实现“一个目标”,达到“两大目的”,依靠“三个支柱”,建立“四个体系”,搞好“五个保障”。

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大力推进统计改革与现代化建设,逐步建立科学、可靠、高效的现代统计体系,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提供优质统计服务。所谓“科学”,就是制度方法科学;所谓“可靠”,就是数据质量监控严密、统计法制健全;所谓“高效”,就是体制精干高效、机制运转灵活、组织管理体系合理、统计手段先进、后勤保障有力;所谓“现代”,就是统计体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国际接轨,坚持与时俱进,富有时代特征;所谓“优质服务”,就是统计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各类统计产品能够较好地满足需求,积极参与和影响党政领导决策,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达到“两大目的”,就是搞准统计数据、搞好统计服务。这是统计工作根本目的之所在,也是统计部门安身立命之本。

依靠“三个支柱”,就是依靠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和民间统计,建立起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统计体系,明确三者之间的职责、任务、范围,理顺关系,形成合力。

建立“四个体系”,就是建立科学、规范、简捷、实用,既符合我国国情和山东省情又能与国际统计接轨的统计制度方法体系;建立贯穿于整个统计活动过程的政府统计数据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优质化、系列化、规范化的统计服务体系;建立集中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协调一致、精干高效的统计管理体系。

搞好“五个保障”,一是组织保障,即主动争取各级党政对统计工作的关心、重视、支持和领导,强化和充实统计机构和队伍,提高统计工作的组织化程度;二是技术保障,即建立起以高科技统计手段为主要内容的统计信息网络系统,走科技强统之路;三是法制保障,即建立健全统计法制体系,走依法治统之路;四是人才保障,即建立起高效的统计人才培养体系和完善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五是基层保障,即大力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统计微观基础。

三、突出重点,实现统计改革新突破

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对统计部门来说,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一个重要的和最具关键性的任务就是加快统计改革步伐,实现统计改革的新突破。这就是要围绕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重大决策,特别是这次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及各项任务,认真解剖分析,逐项落实改革措施,使统计工作更加贴近全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现实,使统计服务更好地参与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三个提高,即提高统计适应能力、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提高统计科学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改革:

(一)围绕“一个总目标、两个提前、三个阶段任务”,强化全省经济社会总量、结构、效益、速度的监测反映。根据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总目标、两个提前、三个阶段任务”总体设想,从总量、结构、效益、进度等四个方面,对全省经济社会进行监测反映,及时提供信息咨询建议。比如,关于“一个总目标”,就是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大,就是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对国家贡献大。给我们提出的课题是:第一,哪些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用哪些指标或指标体系来反映经济总量比较科学?第二,何谓发展速度快?对于不同的总量指标而言,在现在这个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各自达到多高的速度才能称得上快?第三,对国家贡献大,用哪些指标来衡量?强,就是综合竞争力强,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质量和效益高。给我们提出的课题是:第一,我们统计部门要把综合竞争力测算、评价作为重要的经常性工作;第二,怎样科学准确和经常地进行综合竞争力评价?第三,我省和各市目前的综合竞争力情况如何?第四,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是什么?有没有统一的适用衡量各地区和各时期的产业结构优化标准?用哪些指标来衡量产业结构比较科学?第五,何谓经济质量?反映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指标现在有哪些?够不够?科学不科学?等等。富,就是社会财富多,人均水平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给我们提出的课题是:第一,社会财富的概念及其定量反映,存量与增量;第二,人均水平问题,基尼系数问题,既要看人均又要看贫富差距;第三,人民生活更加富足问题,小康水平监测问题。等等。

(二)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新突破,拓展农村统计领域。在完善农业核算办法、逐步实现农业核算规范化的同时,积极做好以下四项改革:一是以特色农业为重点,充分反映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果。二是加强对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情况的统计、分析,满足各级党政领导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等战略决策的需要。三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新标准,制定新的农村小康进程监测方法,开展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跟踪监测工作。四是从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角度,及时反映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

(三)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新突破,改革完善工业统计制度。一是根据省委提出的发展三大高新技术领域、培育四大优势产业,改造和提升六大传统产业的战略要求,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衔接,在规模以上企业中重新界定,及时提供相关分组信息。同时,进一步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统计。二是根据建设现代制造业强省的要求,搞好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统计。三是按照建设产业聚集带的要求,加强对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统计服务。四是进一步完善规模以下工业统计方法,健全抽样框,充分反映规模以下工业的新贡献。

(四)围绕对外开放新突破,建立园区统计,完善吸引外资指标体系。一是建立各级各类开发园区统计制度,充分反映各级各类开发园区的总量规模、投资强度、产出效率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外经外贸统计、世界500强在鲁投资情况统计,及时反映招商引资成果。三是强化“山东以外都是外”的观念,在相关专业统计中增加反映“国内省外”的统计内容。

(五)围绕实现民营经济新突破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新突破,规范非公有经济统计工作。严格界定非公有经济的范围,进一步完善非公有经济统计核算制度,及时反映省属、市属、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和产权结构调整优化的进展情况。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重点对民营企业集团、民营经济园区、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等进行调研,结合统计数据,及时反映情况。

(六)围绕实现服务业繁荣发展新突破,健全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一是按照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三次产业划分标准,研究改革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二是按照“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要求,强化部门全行业统计,重点在卫生、教育、文化、公用事业等行业建立全行业统计,及时反映社会事业发展的状况。三是在服务业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相关指标和分组,及时反映服务业吸引资金、新兴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有关情况。四是进一步完善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充分反映其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

(七)围绕投资增长新突破,改革投资统计制度。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扩大投资,必须改革投资统计制度和方法。改革投资统计的重点,是要充分地反映投资成果和建设成果。一是改革统计方式,将农村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纳入月度投资统计范围,进一步搞准规模以上投资状况。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小型投资项目对GDP增长的贡献。三是在投资统计制度中增加指标和分组,及时反映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省外投资比重及民间投资状况。

(八)围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突破,建立区域经济资料提供制度。一是按照“建设30强、扶持30弱”的战略部署,结合县域经济评价制度,在各类综合统计资料中提供30强县、30弱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及时提供我省进入全国百强县的数量和位次。二是建立“山东半岛城市群”统计分组。

(九)围绕城市化新突破,完善城市化发展水平评价监测制度。适时按照国家出台的城乡划分标准,研究建立对市有代表性的城市化率经常性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城市发展的功能要求,增加人力资源、服务功能、城市环境等方面的指标,提高评价监测的效果。

(十)围绕生态建设新突破,研究建立资源环境核算指标体系。一是研究资源环境核算指标体系,探讨统计调查渠道,逐步建立环境统计制度,全面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以水资源配置、植树造林、污染防治为重点,在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统计制度。三是研究探讨绿色GDP的核算方法。

推进上述改革,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关系:一是统计制度创新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保持统计制度的稳定性是必要的,因为它是统计实践的总结,是一种基本遵循。但如果过于强调保持制度稳定而阻碍创新,就会使统计工作越来越被动,难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与时俱进,以变应变,加快改革,才能促进统计工作健康发展。二是改革带来的工作任务增加与现有工作条件的关系。这么多改革推行开来,各级统计局的工作任务会大量增加,而我们的人力和财力并没有多大改善,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慢改革的步伐,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人、财、物力,充分挖掘潜力,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三是全省改革与各市改革之间的关系。现行统计管理体制决定了省与市、县之间统计改革工作的联动性,但另一方面各级统计改革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改革框架已经确定,省局将认真研究方案,逐步进行部署和实施。各市不要等,要结合各自实际,研究改革方案,进行改革探索。全省上下要统一思想,紧密围绕各项改革重点,认真研究组织实施方式,确保各项改革取得成功。

四、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搞好统计服务是统计部门的根本宗旨,用数据反映发展,依数据谋划决策,让数据服务社会,是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当前,我省已掀起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的热潮,全省经济和社会必将进入一个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提升统计服务质量和水平。

当前,我们的统计服务工作还存在着思想不解放、服务不到位、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服务的主动性和超前性不够、服务的内容和方法不新、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就拿统计分析来说,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几类问题:一是缺真知灼见。把一些流行性的语言、时兴的政治套话堆进文章,缺乏有血有肉的材料和分析。表面看起来,好听的语言、华丽的词句不少,但细细品味,使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东西比较少,真知灼见少。二是缺办法。对上级的指示缺乏深刻的把握和感悟,对基层的问题和矛盾缺少深入了解,闭门造车,写出的东西讲意义多,要求多,大话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比较少。三是缺新语言。仔细翻翻一些同志写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一个面孔,一个调子。求稳妥、求保险,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缺少新鲜气息。四是缺战略思维。能够描述历史,解析现在,但不能预测未来,思维的空间被围在狭小的天地里,把握不住事物的走向,缺乏深刻的洞察力和政治敏感性,不能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五是篇幅长。动辄十几页,上万字,导致主要观念埋没在长篇大论中。在统计服务的其他方面,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再一一列举。

在新的发展时期,要搞好统计服务,必须调整工作思路,克服存在的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要增强统计服务的时效性。及时性是对统计服务的第一要求,是我们首先必须做到的。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第一时间”的观念,把时效性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落实统计数据上报提速工作,在调查方法、汇总方式、传输手段、工作节奏等方面挖掘统计提速的潜力。前段时间,在反映“非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我们的工作做得比较及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曾培炎副总理最近指出:“统计工作也需要建立应急机制”,这是对统计及时性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在建立统计系统应急机制和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快速反应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以保证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及时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变化。

二要增强统计服务的超前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超前决策需要超前服务。统计工作必须既做好及时服务,又做好超前服务。要以敏锐的视角和超前的洞察力,准确捕捉社会经济生活中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主动出击,提前介入,搞好分析研究,提供超前服务。

三要增强调查研究的经常性。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工作权。当前,各级统计部门都存在着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基层不够的问题。搞工业统计的同志很少到企业,搞农业统计的同志很少到农村,搞投资统计的同志很少到工地,从报表到报表,从数字到数字,不了解活情况,看不到新变化。久而久之,思想僵化,眼界狭窄,就容易使统计工作落后于客观实际。针对这种情况,要迅速在全省统计系统形成调查研究的风气。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动向;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科学建议。

四要增强监测重大决策实施的实时性。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监测重大决策实施的实时性,紧紧围绕省委“一个总目标,两个提前,三个阶段,四大战略,五项工作方针,六个方面变化”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民收入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监测,及时准确地报告经济运行的情况,当好党委、政府的“耳目”,搞好“现场直播”。

五要增强统计服务方式的多样性。领导和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是多样的,统计服务方式也必须向多样化发展。要进一步健全统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加强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联系,定期向社会发布统计信息,扩大统计的社会影响。要充分发挥统计年鉴、统计期刊等出版物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运用科学手段对统计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加工和深度挖掘。要重视和加强各级统计信息网站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统计服务方式,不断提高统计服务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让社会各界充分共享统计信息资源。

五、多措并举,为新形势下的统计改革和建设提供保障

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搞好新形势下的统计改革和建设,必须靠管理、靠科技、靠法制、靠人才、靠基层基础,必须多措并举,为完成统计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依靠科学管理,促进统计工作有序开展。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生产力。统计部门既是经济综合部门,同时也是一个统计行政管理部门,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管理工作,建立起集中统一、规范、高效的统计管理体系,将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制度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对统计系统内部,要抓好各项工作计划、工作任务的落实、检查,加强对人、财、物、事的管理,充分发掘统计各要素的积极性,发挥其最佳效能,促进政府综合统计工作科学、有序、高效的开展。对部门统计,我们要强化管理职能,依法规范部门统计行为;加强与部门的联系,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充分发挥部门统计的积极作用,避免重复劳动,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协调发展。要依法加强对民间统计调查和涉外统计调查的管理与引导,维护正常的统计工作秩序。虽然民间统计调查和涉外统计调查目前规模还不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这两种调查的规模和领域会不断扩大,如果管理不好,将会产生许多问题。因此,对民间统计调查和涉外统计调查的管理不能放松。

(二)依靠科技进步,为统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各级统计部门要依靠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统计现代化水平,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要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建设,促进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实施省市网络的提速工程,在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先行一步。当前,尤其要促进市-县和县-乡的联网工作,今后的信息化建设要向县以下倾斜,市-县和县-乡还没有实现联网的地方,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实现联网;已经实现联网的地方,要不断提高县、乡的微机档次和联网速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坚持高起点、超前性,避免设备刚买了就落后的现象。要大力推行办公自动化,提高统计信息网络的利用率。网上办公是一种方便、快捷、节约的办公形式,但现在有的同志对此还不适应,还习惯于书面的东西,配备的微机设备不能充分利用,成为桌面上的摆设,这种状况要尽快改变。

(三)依靠法制建设,为统计工作健康开展提供法律保障。统计法是统计工作最坚强、最根本的保障,是统计部门行政管理权的根本依据和最终体现。我们要充分认识统计法制在统计改革和建设中的保障地位和作用,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要加强对各级领导的统计普法宣传,增强他们的统计法律意识,支持统计部门、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的职权;要加强对广大基层单位的统计普法教育,增强他们依法统计的自觉性;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虚报、瞒报、伪造、篡改、迟报和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对于利用职务之便,玩弄虚假数字,标榜工作政绩,骗取政治荣誉的案件,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以维护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统计工作的严肃性,提高统计法的权威。

(四)依靠人才队伍,为各项统计改革和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人是生产力中最根本、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既定的统计任务目标,必须靠有能力、有水平、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去完成。因此,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首先,要抓好政治思想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把全体统计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来,统一到省八届五次会议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经济大发展、统计要跟上”的行动目标上来。其次,要不断提高统计干部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制定有关激励措施,鼓励统计干部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造就出一支既有管理人才又有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结构合理、协调高效的统计干部队伍。第三,要建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要着眼于新世纪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大胆启用年轻干部和优秀人才,创造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鼓励大家干事创业,干出成绩。第四,要关心广大干部职工的疾苦。统计部门的领导班子要做全面负责的领导班子,既抓好工作,又要关心大家的生活,积极解决大家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广大干部职工安心工作。

(五)依靠基层基础,为统计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要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作为构建政府统计微观基础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统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县级统计机构队伍建设。县级统计机构人员少、力量薄弱,任务繁重的矛盾历来十分突出,上面千头万绪的工作,都对着县统计局那十几个人,他们确实是不堪重负,疲于奔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计改革和建设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县级统计局的任务会更加繁重。因此,加强县级统计力量至关重要。就目前来看,要为县级统计局增加机构和行政编制难度很大,但我们可以在建立县级调查队上做点文章。在这方面,省、市、县三级统计局都要积极做工作,争取建农调队也好,城调队也好,建综合调查队也好,不管什么名称,争取到什么建什么,能增加人员就行。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工作。二是要加强乡镇统计机构建设。要把乡镇统计机构作为县级统计局的延伸和补充,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乡镇统计机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成为县级统计局联系各基层单位和农村的纽带。三是规范基层单位的统计基础工作。要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检查、督促和引导,促使他们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健全综合统计负责人制度,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促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规范,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上一篇:英语作文九年级下一篇:春天来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