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建筑师(共11篇)
1.浅谈日本建筑师 篇一
日本建筑的特点:
(一)木构架,通透轻盈
(二)属于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日本的木构架采用了中国式的梁柱结构,甚至也有斗拱
(三)民族特色突出
(四)矫饰夸张
中国近现代建筑
中山陵香山饭店 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律铭设计的上海金茂大厦
华裔美籍建筑设计师——贝律铭卢浮宫扩建 主要作品有肯尼迪纪念图书馆、台湾东海大学鲁斯教堂、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代主义建筑
勒·柯布西耶 主要作品有朗香圣母院赖特的流水别墅纽约帝国大厦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风格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
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巧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
用贝壳、漩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洛可可代表作品:苏俾士府邸室内
2.浅谈日本建筑师 篇二
女神与大师妹:刘克成院长与妹岛先生交流时诙谐地给她取了个外号“大师妹”, 既是肯定妹岛先生的大师身份,又将她平易近人、温柔亲切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不论是参观古遗迹、传统民居还是建筑博物馆,甚至于在商业步行街区的休闲漫步,妹岛先生始终举着她的i Pad,对她感兴趣的建筑、器皿、工艺品以及小零食拍个不停。明显能感觉到她对生活的挚爱和对未知事物保有的新奇感。她为专题报告精心准备的明黄色小礼服、时常挂在嘴角的羞涩微笑和安排的密不透风得紧张行程透露出与其年龄不对等的年轻心态和体力。而这些,也许恰恰是其能够成为一棵建筑设计领域“常青树”的必要因素。
妥协与不妥协:在谈到日本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近乎“变态”的精细化水平这一话题时,妹岛先生从她在全球各地的实际项目实施情况对比来谈:看到在中国或者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建筑工艺水平可能会比日本差一些,但这并没有多妨碍中国人或者美国人保持愉快的生活状态。而在日本技术越高使用者对建造的最终成品的需求就越高,导致设计行业企业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因为一旦没有达到承诺的要求就将承担全部责任并损害企业形象。所以一定要将设计与施工做到近乎完美的极致么?这是值得反思的一件事。 以上的话让我想起了以前和九州大学的导师竹下辉和先生的一次交流。当时我正痴迷于安藤忠雄建筑设计带来的强烈视觉震撼效果, 而竹下先生却有截然相反的态度,他告诉我安藤使用的清水混凝土在施工技术、材料成分和后期处理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造价比普通混凝土高许多,其建筑合格率却低不少,因此是花了很大精力来达到需要的视觉效果。这两件事让我领悟,当经济、美观、 实用这几个要素碰撞在一起时,相互的妥协是必要的。
而当介绍妹岛先生在上海徐汇正在设计的一个滨江办公楼项目的时候,同行的细川清和先生用打比喻的方式描述了一个幕后的花絮:原来甲方打算请妹岛先生设计两个“细长的水杯”(两栋高层),认为她也一定是会按照甲方意图去进行设计的,没想到汇报方案的时候妹岛先生却拿出了“一串葡萄”(错落有致的一个建筑组群)。妹岛先生的解释是: 根据对周边环境的调研,包括外部环境以及已有建筑的尺度分析,这里出现高层是不恰当的。而一组高高低低组合在一起的建筑群更能够与环境契合,保持江边的优美景观, 同时保证建筑本身功能需求。这种坚持设计真理的不妥协品质令人佩服。
平和与华丽:当被要求就她本人和当今建筑界也很出风头的另一位女建筑师扎哈做一个比较时,妹岛先生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崇尚个性解放, 因此在服装设计时会采用诸如紧身、耸胸、 束腰、凸臀等方法来最充分地呈现人体线条; 而日本的服装设计就会崇尚人与自然地和谐, 表现为宽松飘逸,隐人体于服装之内。例如三宅一生的设计就造型极度简洁,而与人体高度吻合。建筑设计的风格上也与此相似, 不能直接评判孰优孰劣,只是不同国度的设计师体现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
社会责任与个体实现:在妹岛先生讲座的最后,刘克成院长代表听众问了一个大家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怎样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日本性”?妹岛先生给出的答案有点出乎意料的平和。她认为日本建筑中的传统元素是从中国和韩国的传统建筑中继承和发扬出来的,再加入日本建筑师个人对新技术、 新材料和建筑空间的理解,逐渐形成了日本建筑师特有的一些风格。近些年来日本建筑师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不少,对建筑界的影响也很大,但是日本建筑师并没有刻意标榜一种日本流派或风格的社会责任,只是每个人都在努力用自己的理解和专长去认真对待建筑设计工作。这和我了解的的日本社会结构体系是一致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系统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但每个人都不需要想太多关于构架、制度或者体系发展状况的问题, 只需要把个人的职责尽最大努力完成好就足够了。因此我们会看到莜原一男坚持对建筑混沌美学的不懈追求,安藤忠雄精致的混凝土墙构造出光感的神秘世界,伊东丰雄不断用新的结构形式创造轻盈、诗意的建筑,长谷川逸子用女性的细腻情感表达建筑的内涵, 山本理显在集合住宅设计领域中孜孜探索, 妹岛和世倡导繁杂结构支撑下的极简主义, 原广司在土壤中构筑自己的乡土建筑,槙文彦进行建筑设计的城市化体验,隈研吾用建筑材料和构造方法弱化建筑与环境的冲突, 高松伸发掘出机械建筑的光滑亮丽,栗生明遵守经典的现代主义构成原则,坂茂致力于研究高强度易拆卸的纸房子,早川邦彦追求建筑的简洁纯净。日本的建筑师群体正是在个体实现的过程中,共同塑造出了建筑的“日本性”。
3.浅析日本建筑特点 篇三
关键词:日本;建筑;美学
引言
看一个国家的审美观,莫过于看这个国家的建筑。在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都可以说是这个国家对外展示的一张名片。比如说,我们看到法国的凯旋门,就会领略到法兰西民族的热血与激情。当我们看到中国的故宫,就会领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厚重和智慧。那么,谈到日本,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代表性的建筑呢?有人说,日本可以称作是一个建筑的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各种风格的建筑。在这里中式的,欧式的,古典的,现代的都可以找到它们矗立的身影。所以,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来一起欣赏一下日本建筑之美以及它独有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首先,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来审视一下美的内涵。就一个人的审美眼光来看,我们一般会把一个人的美概括为内在美和外在美。具体来说,一个公认的美女或美男子,既要有性别所赋予的形象美,正如中国古代所形容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就是对姣好的美女形象所进行的一种夸张的比喻。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则是用来形容美女的气质,我们一般代指人的内在美。这个气质是个人的文化素养,秀外慧中的综合体现。那么从建筑美学上来说,一个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建筑物也应该是具备内在美和外在美的两个评价维度。
建筑的外在美, 应该是指建筑的设计、布局、建筑的结构匀称,材料的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受力均匀,而且还要讲究建筑和风水的和谐等等。这里的风水主要是指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景致的和谐与统一。比如,在僻静的山村田野之中,猛然跃入眼帘的是一个美国的五角大楼或者是悉尼歌剧院,再或者是法国的艾菲尔铁塔,虽然会让人肃然起敬,但总感觉和周围的景致不协调,这样的外在美是不和谐的外在美。
建筑的内在美,是指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所蕴含的人文气息或者是一种民族文化。一个没有内在美的建筑,就像一个没有气质甚至是没有素质的的美女,虽然外形长相甜美但依然会让人敬而远之。内在美需要建筑物的沉淀。这个沉淀来自于岁月的风吹雨打。很多建筑,比如北京的胡同,虽然外观已经有破败之象但其内在的文化底蕴却有增无减。而且就如陈年的老酒一样,越陈越香。所以,一个高超的建筑师会赋予他手下的建筑以灵的气息,这种气息就是建筑的内在美,建筑的魂,建筑那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即使经过岁月的洗礼,战火的重创,只要它还屹立在人们的视野中,它就精神不倒。即使有一天,它倒掉了,留给人们的依然是美好的回忆,就像美国的世界贸易大厦,就如杭州西湖断桥边的雷峰塔等等。
其次,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日本的建筑,尤其是日本的故居和民间的古典建筑,看一看日本的建筑之美体现在哪里?日本建筑师通过建筑传递的是怎样的审美情怀。作为拥有漫长岁月的古老民族,日本的建筑如同日本的语言一样有着中国古典建筑的影子。具体来说,日本的建筑依然沿用着中国以前多年前的汉唐的风格,这种建筑风格让日本的本土建筑得到了国内外,包括中国建筑师的认可。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也让更多的高楼林立。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里,我们几乎很难看到旧时建筑物的风姿绰约,除了一些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但庆幸的是,在日本我们还可以随处可见这种古典的建筑,甚至让人有一种梦回大唐的感觉。因为,现在日本的很多建筑材料还是本初最自然的木、竹、草等。在绵延的下雨天,在雾气缭绕的清晨,你会在这种屋子里闻到青草的芬芳和泥土扑面而来的气息。在日本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学习、模仿、继承和发扬依然是日本建筑界的整体要求。
这种追求天人合一,柔和内敛,注重内涵的建筑风格,曾几何时是中国特色,现在却通过日本的设计师去发扬,传播走向全世界,无疑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脸上没光的事情。在具体的设计中,日本建筑设计师非常注重自身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互相融合达到相得益彰的整体建筑效果。这不是简单的模仿,或者简单的复制和拷贝,这里面也同样凝结了建筑师设计的灵感与激情。比如,日本建筑师注重外形和内涵的统一,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技巧和艺术的统一,文化和自然的统一,表现和情感的统一。在他们手中的建筑物如同一幅水墨山水画,在大自然中超脱,飘逸,宛如世外桃源,让人流连忘返。
以日本的园林设计为例,我们会一起领略上文所提到的日本的建筑风格。在日本,无论庭院大小,都会設计一个花园,在花园中设计一个简单的鱼池,在园林周围设计一个亭台楼阁,然后屋前屋后栽种大量的花草树木。这其中并没有很多人工修饰的成分,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将各类美景进行搭配和组合,从而实现整体的美观。这 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推古天皇宫殿的南庭。这个建筑是建筑师设计的智慧与自然的鬼斧神工完美的结合。在工程建造过程中,建筑工匠们以水为轴,沿河开发和设计。在建筑的空留地栽种大量的花草,在后宫搭建了假山,设计了涓涓细流顺石而下。更妙的是,水中还栽植莲藕,当荷花盛开的时候,泛一叶小舟,让人陶醉之余,身心都会得到极大的愉悦。
最后,我们谈一下日本建筑的文化理念,这也是日本建筑的主要特点。日本是一个岛国,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并没有让日本的文化止步不前。相反的是,在日本的建筑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的建筑中所凸显的佛教文化。日本的建筑设计为为何能达到如此的超脱和豁达与他们民族的禅宗文化是分不开的。佛学讲究清心寡欲,所以在建筑中,我们会发现建筑的设计有的宏伟壮观,有的婉约精致,但无论是那种建筑风格给人感觉是大智若愚的智慧,大象无形的设计。于无声处听惊雷,或许只有在这种虚极静笃的环境中,人的世俗的心才可以放下,并融入大自然,纵情于山水间才可以看透人世的繁华。当然,这种建筑的风格并不是要引导我们去抛开世俗,去逃避责任,而是应该在为人生事业打拼的同时,去享受生命,去拥抱自然。
日本建筑作为日本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气候条件的产物。它的设计清晰的反映了日本传统的自然主义建筑。其设计不仅同样保持了不对称的传统。房屋通常沿街一面有开店,而后面居住,后设坪庭,正面大门开有直通后院坪庭的通道。在土间的一侧并列若干居室形成不对称的布局。与中国民居以院落为中心的轴线布局方式大异其趣,前者重秩序和形式感,而后者由于突破了对称束缚,布局显的灵活自由,空间利用率更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人与西方的观念上的巨大差异。日本人认为精神和自然应该作为同种的东西来掌握,自然就是能够看得见的精神,而精神也就是看不见的自然。对于日本人来说,体味自然也就能参悟人生的哲理。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日本的审美并不是在一个同一个审美的范式之下,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刻意的去追求某种所谓得尽善尽美,而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去感受悟,去摸索,去倾听自然和内心的声音,这一点和中国的建筑风格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这种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日本建筑多采用一些天然的建筑材料。比如,木材、石料、麻布、竹等都是非常自然而且实用的建筑材料。因为一切源于自然,所以没有工业化的污染,没有现在都市中普遍存在的建筑、装修污染。这种源于自然的建筑观念已经渐渐形成一种建筑文化,甚至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抬高到一种建筑标准,希望这种建筑理念能推動整个世界建筑材料选择的提升和变革。
结语
日本的建筑风格有很多特点,本文从它的建筑风格背后所蕴含的建筑文化的追求来探索日本的建筑特点。和西方建筑追求的不同的是,日本的建筑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自然,西方所倡导的是一种物化的自然或者说是标准化的自然。所以,他们的建筑千人一面,日本的建筑却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我们相信,每一种建筑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我们要学会发扬日本的民族建筑所蕴含的对建筑内在美的追求,同时,我们要发掘我们自己民族的建筑特色,在新世纪的今天进行更高水平的提升。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的一样,我们的城市建筑就是我们的一张名片,我们留给世界的建筑就是对我们的后代最好的文化教科书。
参考文献
[1] 靳飞.《日本的茶道文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2] 张飞鸟.《日本建筑的不对称流变》[J].中国房地产报,2005
4.浅谈日本建筑师 篇四
摘 要:日本建筑文化有其深邃的美学根源,随着历史的发展,日本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日本“美意识”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发生着变化。本论文从日本建筑中的浮华美与简约美、规则美与不规则美、真实美与虚拟美三个角度分析日本人“美意识”的双重性,从而进一步剖析日本人独特的审美观,准确把握日本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美意识;日本建筑;双重性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4-0110-03
一、“美意识”的定义
自古以来,不同的日本学者对于“美意识”这一个概念有着不同的定义。根据《广辞苑》所述,日本的“美意识”是指关于美的意识,对美的感觉和判断力。《大辞林》对“美意识”的阐述是对美的理解,对艺术和自然美的鉴赏的意识。由此可见,“美意识”不仅是对美的理解和判断力,也是对美的鉴赏意识。关于日本“美意识”的形成,日本学者栗田(1975)指出,美不是想要发现美而形成的,而是某个时期,心中沉睡的形式成为现实,进行交融而形成的,是在日本文化历史中积累下来,通过时代的变迁传承至今。因此,“美意识”受到文化、环境、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在历史发展中也形成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美意识”。因此,想要考察日本美意识,就要从历史角度上分析。日本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日本“美意识”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今天的“美意识”。
二、日本建筑中“美意识”的双重性
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指出,日本文化有双重性,日本人的性格是矛盾的,他们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忠贞而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求新,这种双重性也体现在日本建筑文化中。下面从建筑中的浮华美与简约美、规则美与不规则美、真实美与虚拟美三个角度分析日本人“美意识”的双重性。
(一)奢华美与简约美
日本的宫殿、神社、寺庙的建筑是日本建筑文化的代表,是经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室町时代、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等多个时代的发展并保存下来的建筑文化。这些建筑文化,宫殿象征皇室权利,神社和寺庙象征宗教,反映了日本人独特的“美意识”。日本从奈良时代开始学习唐朝的建筑文化,曾多次派遣“隋唐史”到中国。奈良?r期的寺院、神社建筑也受到了中国佛教文化和建筑文化的影响,其中的代表为东大寺。东大寺由圣武天皇仿照中国寺院建筑建造,其中的大佛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木造建筑。大佛殿金堂的镀金铜佛堪称日本第一,大佛的坐像高达16.21米,由此可见,这个时代日本建筑中的“美意识”特征是“大规模”“气派”“镀金”,追求“奢华美”。到了平安时代,日本贵族掌权,贵族文化开始盛行,在贵族文化影响下的日本的建筑也有了新的发展,“寝殿造”就是“贵族奢华美”的代表。“寝殿造”是日本平安时代贵族的住宅样式,寝殿是住宅中最重要的地方,必须朝南而建,寝殿与厢房用廊道相连,南庭造池,住宅四面建围墙,东西开门,模仿的是中国院落模式。“寝殿造”的皇家园林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是游玩活动的场所,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贵族宫廷生活的奢华。室町时代和安土桃山时代是日本战国时代,武士统治天下,武家重视金黄色,以突显其权利的辉煌,黄金也成为日本人审美取向。比如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修建的“金阁寺”,以金代表至高无上的财富和权力,寺内外都用金箔装饰,用“宝形造”,阁顶装饰用金铜制作的凤凰,反映了统治者对奢华美的追求。江户时代日本的“东照宫”也是“奢华美”的代表,模仿中国皇宫建筑的浮华模式,是权势的象征。“东照宫”是德川家康将军家的建筑,建筑按照桃山时代的豪华色彩,多装饰金器、泥金画、金箔雕刻,显得金箔辉煌。室町时代和安土桃山时代以后,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日本建筑开始提倡“简约美”。当时著名的茶道宗师千利休是简约美的先行者,他摒弃武家通过战争抢夺的资源来追求浮华奢靡的生活方式,主张通过茶道推广朴素和简约、自然与谦逊的理念。千利休把茶室建在大自然的绿树丛中,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草庵式茶庭。茶庭的建筑一概不用奢华材料,所有用料均简洁朴素,原木结构、草葺人字形屋顶,内外均为土墙。窗框由苇编制而成,贴上白色的日本纸,保持原色,与大自然融合一体。茶室空间狭窄,色彩沉静,茶室的门也故意设计小一些,所有进入茶室的人,即便地位显赫,也要弯腰进入,体现人人平等,这种简约美的建筑文化至今仍然保存着。“奢华美”与“简约美”两种对立的建筑审美意识共存于同一个时代,一个追求原始的自燃性,表现至简至素的美;一个注重人工的装饰性,表现豪华壮伟的美,这种“对立、并存、融合”的模式反映了日本文化的本质属性。
(二)规则美与不规则美
日本善于学习外国文化,在建筑风格上也深受中国古代“九间堂”的影响,取自“三开三进,为之九间”,在同一平面上通过廊道、庭院、亭台、水榭等有机衔接,形成三进式院落。日本住宅的空间格局以“方形美、规则美”为审美取向,讲究等间隔,屏障、??、障子、?乃至家具都是垂直水平线构成。其中住宅“九间”格局最为典型,“九间”换算成平方米即5.4m×5.4m,日本人认为这个空间的大小恰到好处,人少时不会感到孤独,人多时也不会感到拥挤。比如室町时代的将军足利义政修建的东山殿,安土桃山时代千利休的聚乐第屋敷,西本愿寺的白书院,江户时代的修学院离?m、伊势神宫的内宫正殿、出云大社本殿等也是按照“九间”格局的标准建造的。由此可见,日本人钟爱“方形”“整数分割”“左右对称”之美。另一方面,日本人也青睐左右非对称的非规则美建筑风格,其代表建筑是法隆寺和桂离宫。飞鸟时代建造的法隆寺,出现了左右非对称的建筑形式,法隆寺在伽蓝配置上可以称得上创造出日本独自的新的美意识。法隆寺将塔与金堂在寺院横轴上配置成左右非对称形态,是一种日本独创的法隆寺式伽蓝配置,至今对日本寺院配置产生着影响。另外,茶室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的构造都力求表现“不对称”美,这种审美意识蕴含着禅宗色彩的道教理想。道教和禅的哲学本质强调完美的过程超过强调完美本身,并认为真正的美只能通过精神上的完善才能得到,因此在建筑上有意避免对称来获得完美,这也体现了禅宗“无常”思想。千利休主张露底的修建要“放眼皆寂寥,无花亦无枫,秋深海岸边,孤庐立暮光”,在装饰上力求简单、不对称的美学原理,旨在用物质的极度精简来反衬内心精神的富饶强大。比如,茶室里只能摆放一两件必要的装饰品,装饰品的设置要符合茶室的主题。如果用了圆形的茶杯,那么茶壶就不应该再是圆形的;如果有了一瓶鲜花,那就不该再挂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绘画。日本建筑文化中的规则美是日本学习外国文化的产物,而不规则美与日本人崇尚自然有关。日本认为,左右对称之美是人工美,而左右非对称之美则是自然之美。因为大自然里没有完美和对称,这是日本人独特的美意识。
(三)真实美与虚拟美
日本庭院是日本独特的建筑之一,而其中的“池泉式”和“枯山水”庭园则是日本庭院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池泉式”庭园是真实山水的缩景,强调真实美;“枯山水”庭园,是假山假水,强调虚拟美。根据日本平安时代的文献《作庭记》记载,枯山水又译为假山水,含义是在没有池子、没有水的地方,用石头筑造庭院的一种建造手法。这种建筑手法起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受地理位置的影响。由于禅学讲究在深山幽谷的大自然中修行,因此不少日本庭院建在山腰上,山腰上水利不便利,面积也受限制,枯山水这种省空间、省资源的造园风格便应运而生。另一是源于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枯山水庭园内没有繁花盛开的景象,装饰强调简洁、素雅。对于禅者而言,白砂代表无尘,代表心灵的洁净,无花植物代表内心的安宁、清静,庭院内景物只能供静静地观赏,以追求一种“枯寂”的精神境界。“枯山水”是日本人对禅学思想的一种独到的领悟,也是日本建筑虚拟美的体现。这种虚拟美学表现在“静态虚拟美”与“动态虚拟美”两个方面。静态虚拟美是指“枯山水”并无“水”,也无“山”,山水是虚的,造园师在地上平铺一种洁净的白砂,用白砂象征大川、海洋、云海,用石头象征大山、岛屿等。动态虚拟美是建筑??通过白砂勾画不同曲线,如涟漪式、波浪式、漩涡式、回纹式等,造成无水却似有水之效果。蜿蜒之处,则代表着大小不一的波涛,“水中”浮现的是石块,则寓意岛屿、山石。用白砂描绘出“砂纹”有涟漪纹、蜿蜒纹、青海波纹、方格纹、旋涡纹等多种纹路,用来表现涟漪和波浪特色水景。从日本江户时代开始,庶民文化盛行,人们开始讲究游园赏花,享受生活。此时出现了池泉式庭园。这种庭院与枯山水庭院不同,是自然山水景色的真实写真,庭院里面有山,有水,有池子,建筑采用缩景法和借景法,把大自然的景色缩到庭院中。池泉式庭园根据观赏方法不同,还可以分为“观赏式”“回游式”“舟游式”三种。“观赏式”是在室内的座敷上面观赏;回游式是围绕庭院中一边散步一边观赏;“回游式”庭院是在庭院中心建一个大池子,周围有园路围绕,还有假山、小岛、小桥、庭园等各地景物的再现。园路有多处休息的场所,园内还会设置茶亭、东屋等观望所。而“舟游式”则是在庭院内设有大池子,在池中可以泛舟观赏园内景色。池泉式庭园的景物都是实实在在的,让客人嫣然身与在大自然,表达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庭院造景的过程中,造园师们常常将自身的思想、审美心理及情感隐寄其中,并通过园景表现出来,所以有“缩三万里程于尺寸”的说法。枯山水讲究的是精神世界的虚拟美,池泉式庭园讲究的是风景的可见性与实用性。无论是“池泉式”庭园的真实美还是“枯山水”庭园的虚拟美,都是实体建筑与虚体自然庭院的交融变化,以及用连续性的动态原则连接整个群体的空间组织,用以构建物我相融的意境,最终达到由实到虚、天人合一的境界。
从日本建筑可看出,日本人的“美意识”具有矛盾和对立性。日本在其文化发展工程中,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同时也吸纳了外来先进的文化。奢华美、规则美、真实美是日本人对外国文化直接摄取的结果,而与之相对的简约美、不规则美、虚拟美则是日本吸收外国文化后,受崇尚自然的价值观影响而产生的另外一美意识。从禅宗的角度来看,自然万物皆为神造,这种对自然神的依赖和敬畏,也使日本传统建筑行为与自然和谐融合一体。因此,在日本建筑上,他们既讲究奢华美又崇尚简约美,既讲究规则美又推崇不规则美,既推崇真实美又不摒弃虚拟美,这也是日本人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美意识。
5.浅谈日本建筑师 篇五
国际地震学界的专家认为,日本是一个地震频率较高的国家,而现行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所允许的强度低于靠近断层的地面震力强度,尤其是一些高层建筑在设计中对垂直方向地震波的危险重视不够,地基不够结实,成为许多现代化建筑在地震中倒塌的重要原因。
此外,神户地震还给建筑师们留下一个重要的思考题:建筑物、桥梁和其他建筑结构的设计仅考虑到防止生命损失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它们达到在地震以后能使城市继续运转的要求,诸如能源、通信、供水等现代“生命线”,必须具备更强的抗震防灾能力。例如,煤气管道的破裂会引起爆炸和火灾,因此现在日本正在普及在管道上安装自动阀门和计算机安全装置,在管道破裂前自动关闭管道,防止煤气泄漏。
美国和欧洲的专家在考察了日本的情况后认为,日本建筑商比较重视建筑物的坚固性,但忽略了建筑物的柔性,因而其抗震能力不如美国的建筑物。在神户地震中,有些建筑物虽变形歪斜但并未倒塌,而有些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虽未遭破坏,但却整幢楼房倒塌了,其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柔性不同。日本专家正在推广美国方面的经验,在构筑高层建筑物的基础中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在建筑物的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
大地震带来的教训,迫使日本加强对抗震、防震进行综合研究。1月,日本科技厅开始实施“地震综合新领域研究”计划。该计划将把多种领域的研究人员聚集在一起,推进具有系统工程性质的尖端、边缘、基础性研究。参与该计划的主要科研机构包括宇宙开发事业团、核动力反应堆与核燃料开发事业团、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以及日本原子能研究所等。19,日本政府拨款160亿日元用于地震调查研究,比上一年增加了50亿日元。
在日本,为预防地震并尽可能减低危害,日本内阁府内设有一中央防灾会议,会长历来由日本首相担任,以引起全国的高度重视。日本政府早在1978 年便制定出《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规定一旦预测到大地震,在发生前两三天,将由首相亲自发表《警戒宣言》,政府随即启动全面避难救援措施。
还应提到的是,日本政府一贯提倡增强居民之间的互助精神,提高对灾害的警惕性。在1995年初的阪神大地震中,约80%需要营救的人员是被邻居救出的。
此外,日本目前已建立了一套电脑化的地震报警系统,能在大地震发生几秒钟内切断煤气、水、电等公共设施的供应。同时,日本正在普及用于公共机构和住宅的独立单元式安全供电、供水等设备。近年来,日本国内一些城市出现的兴建“抗震抗灾公寓”热潮,政府方面对产业界的这种举措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包括优惠贷款和减免税,而用户对这种公寓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
小题1:文章第一段举日本神户地震的情况有何作用?(3分)
小题2:简要分析造成神户地震中大量建筑物倒塌的原因。(3分)
小题3: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①文中列举“年,日本政府拨款160亿日元用于地震调查研究,比上一年增加了50亿日元”的事实,具体说明了神户地震给日本政府在财政上带来的损失。
②文中列举“在神户地震中,有些建筑物虽然歪斜变形但并未倒塌,而有些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虽未遭破坏却整幢楼倒塌了”的事实,是为了说明日本建筑商比较重视建筑物的坚固性。
小题4: 根据全文,分点概括日本是从哪些方面进行防震抗震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具体说明神户地震造成的损失之大,引出下文对于原因的分析,同时引发读者的兴趣。(3分)
小题1:日本现行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所允许的强度低于靠近断层的地面震力强度;建筑物的地基不够结实;日本建筑商比较重视建筑物的.坚固性,但忽略了建筑物的柔性。(3分)
小题1:①具体说明日本政府加强对抗震、防震进行综合研究(2分)②目的是说明日本建筑商比较重视建筑物的坚固性,但忽略了建筑物的柔性(2分)
小题1:①推广美国方面的经验,采用地基地震技术,安装抗震缓冲装置②加强对抗震、防震进行综合研究。③政府高度重视,一贯提倡增强居民之间的互助精神,提高对灾害的警惕性。④建立了一套电脑化的地震报警系统。⑤普及用于公共机构和住宅的独立单元式安全供电、供水等设备(写出一点给1分,依次打分)
小题1:本题考查说明文开头的作用。说明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
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细读文章,然后“分析造成神户地震中大量建筑物倒塌的原因”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具体描写来作出判断即可。
6.浅谈日本文化[定稿] 篇六
日本式的典型、即能感受到“日本”的东西就是日本文化。换言之,即为“和”。但日本不仅仅只是“和”,能、狂言、花道、茶道等都是日本文化。通过对日本文化的学习,我做出以下的归纳:
文化特点之一,从生活文化的视点上看日本文化。与美术,工艺一样,漫画,动漫也是文化。这就是所谓的“生活中有文化”的视点。日本的艺能、艺术就有许多来源于日常生活,经提炼后形成了表演技巧和形式。说唱、舞蹈、礼仪、表达艺术等无一不是在精简、精练的过程中,通过夸张或变形来丰富其表达方式的。“落语”、“漫才”使用的衣饰、道具极少。只是通过语言,表现所有的情景和人物心境。除此以外,借用肢体语言或最多再加上一把扇子。仅此而已,一切所必要的道具及舞台装置应运而生。盆栽和日本庭园也是如此,起源于对材料的极端精简。将原本会长成大树的植物移入小盆,虽有其他丰富的材料,却仅选用若干小石块和细沙,配置在狭小的空间中。这完整地体现了无艮的世界和大自然。茶道,最基本的就是饮茶。通过精练的礼仪,在了解自身的同时,又使人际交往的场所更加丰富多彩。文化特点之二,语言、象征。日本人所谓的自由为何物?平假名、片假名的发明暗示了这点。
文化特点之三,饮食。不仅在菜馆,就是普通家庭的家常菜„„不语食文化,日本文化就无从谈起。
文化特点之四,居住·建筑·服装。不丹国王在昭和天皇的葬礼上穿着民族的正装出席,即宽袖棉袍,这使日本人产生了一种亲切感。伴随日式物品的流行,和服等日式服装大受欢迎 在世界时尚界,“日式”也成为瞩目的焦点。
文化特点之五,生活・红白喜事・民俗・节庆。日本传统节庆的特点——欢乐。日本文化的特性在于,大多数节庆活动小孩子也都能参加,而且也能乐在其中
文化特点之六,手工艺 工业技术。日本车车内装潢十分周到细致,这点充分展现了日本文化。
文化特点之七,游乐·娱乐·音乐·体育。日本人从近代之前就把快乐的领域想得很宽,开发了许多的娱乐项目,现在通过卡拉OK和漫画、动画片等的出口,为世界提供着全新的娱乐理念。日本的围棋、漫画、温泉、柔道都是颇有盛名的。
文化特点之八,文学、思想、精神。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其特征是强烈的集体心理。在日本,从整体的角度着想,使个人向集体靠拢,是非常重大的理想。和,构成日本人最根本价值观的思想,甚至以大和为国名。
文化特点之九,节日·纪念日·宗教。为让神佛共存而发明折衷调和,日本自古实践着国际化和不同文化的共存。
7.日本抗震建筑频频出手“救人” 篇七
日本法律还规定,只有一级建筑师以上的人,才有资格编制抗震报告书,而且报告中的相关计算,必须使用国土交通省认可的专用程序。一座普通的8、9层公寓楼,其抗震报告书动辄厚达300多页。建筑抗震报告书完成后,还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或人员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能开工。这些“硬杠杠”屡屡在地震大灾来临之际,挽救众多日本人的生命。
多年来,日本耗资数十亿美元研究应对地震和海啸的最先进技术。日本在构筑高层建筑物的基础上,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在建筑物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日本最普通的民宅也是箱体设计,地震灾害发生时房屋可以整体翻滚而不损毁。在专业技术人员对民房进行抗震加固等级评定的基础上,政府给予居民适当的补贴鼓励抗震加固。
日本大京公司的一座号称日本最高(地上55层、高185米)的崎玉县川口公寓,使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cft (钢管),确保了抗震强度。这种钢管的直径最大达800毫米,厚度达40毫米,而且钢管中注入了比通常混凝土强度高3倍的高强度混凝土,该公寓共使用这种钢管168根。另外,该公寓还使用了刚性结构抗震体,如遇阪神大地震级别的地震发生时,柔性结构的建筑一般要摇动1米左右,而刚性结构建筑只摇动30厘米。再如三井不动产公司,在东京都杉并区出售的一座免震结构公寓高达93米,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这样,在烈度为6的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一半。
中国城市发展速度飞快,高层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那么高层建筑是不是真的抗震性就弱呢?专家认为,只要建筑达标,高层建筑抗震性能不一定差。日本某公司的一座号称日本最高(地上48层、高243米)的东京都都厅,使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钢管168根,确保了抗震强度,同时该都厅也使用了刚性结构抗震体。日本设计师丹下健三在1986年设计时,光整体抗震材料一项就耗资1569亿日元。其主要结构形式为:铁骨构造、铁骨钢筋混凝土构造、钢筋混凝土构造结合体。地上48层,地下3层,总层数达5 1层之高,总高度:243.4m (屋檐量:241.9m),经历了近30年年的风风雨雨,至今还竖立在日本首都东京。
独户、古旧建筑、独户建筑与高层楼房相比,整体重量轻,基层橡胶不起作用。有效的抗震方法,是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加上球型轴承或是滑动体,形成一个滚动式支撑结构,这样可减轻地震造成的摇动。日本的古旧建筑的抗震问题,也得到了相当重视,东京都台东区的国立西洋美术馆,补修了抗震处理结构,东京都丰岛区区政厅也实施了补修工程。
因为是地震高发区,日本在抗震方面特别有经验,他们设计了一种“弹性建筑”,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日本东京建了12座弹性建筑,东京电通大厦就是其中一栋,经东京发生的里氏6.6级地震考验,证明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效果显著。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阻尼器由螺旋钢板组成,以减缓上下的颠簸。日本早就不用砖头盖房子了,五彩缤纷的“瓦片”是塑料制成的。日本民用建筑的“墙体”多是“整体结构”,就是一大块儿、一面整体的“墙”。这些墙体结构的内部是类似石棉一类的填充物。日本各城市都在“防震建筑”上大做文章,有的城市建筑物的地基部分,加上硬质橡胶和钢板,使建筑物本身结构有了弹性,能抗7级左右地震。
日本地震还给建筑师们留下一个重要的思考问题,就是建筑物、桥梁和其他建筑结构的设计,仅考虑到防止生命损失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它们达到在地震以后,能令城市继续运转的需求,诸如能源、通信、供水等现代“生命线”,必须具备更强的抗震防灾能力。日本目前已建立了一套电脑化的地震报警系统,能在大地震发生几秒钟内切断煤气、水、电等公共设施的供应。同时,日本正在普及用于公共机构和住宅的独立单元式安全供电、供水等设备。
近日日本开发了一种名为“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即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于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据日本媒体报道,普通抗震结构把建筑物的上层结构与地基分离开,以中间加入橡胶夹层和阻尼器的方式支撑建筑物。相比之下,“局部浮力”系统在上层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贮水槽,建筑物受到水的浮力支撑。水的浮力承担建筑物大约一半重量,既减轻了地基的承重负荷,又可以把隔震橡胶小型化,降低支撑构造部分的刚性,从而提高与地基间的绝缘性。地震发生时,由于浮力作用延长了固有振荡周期,即晃动一次所需时间,建筑物晃动的加速度得以降低,6~8层建筑物的固有摇动周期最大可以达到5秒以上。因此,在城市海湾沿岸等地层柔软地带,也可以获得较好抗震效果。此外,贮水槽内贮存的水在发生火灾时可用于灭火,地震发生后可作为临时生活用水。这一系统成本并不算高。以8层楼饭店为例,成本比普通抗震系统高出大约2%。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强地震,但即便是震中的许多高层建筑依然完好无损,这要归功于智利的建筑拥有全球最好的防震功能。智利房屋的防震设计理念,不是建造坚不可摧的建筑,而是尽可能地缓冲、释放地震能量,并最大限度地保全建筑物。自1985年遭遇8级地震后,智利政府就要求所有建筑必须按能抗9级地震的标准来设计。按照智利法规,所有建筑开建前,必须由专业机构设计,设计图纸要送到政府公共工程部审核,通过后才能拿到政府颁发的建房许可证。建筑过程中,不断会有工程师进行检测。如房屋动工前,施工人员会在地基和周边区域挖几个坑,结构工程师和力学计算师需要来现场查看土质,决定新房地基应该挖多深。每一次浇筑混凝土前,监督人员会拿走几箱样品,检测其强度。不建太高的房子,也是智利的抗震经验。如在圣地亚哥,除了市中心有一些高层建筑外,老城区和中小城市,多是1~2层楼的建筑。
8.日本飞鸟时代的佛寺建筑 篇八
飞鸟时代是日本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南北朝时期,在文化上是发展的高峰,尤其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许多中国帝王贵族都信奉佛教,而且广建佛寺。
此时,中国文化开始以佛教为载体向日本传播。当时日本政权上层分为崇佛派和排佛派,斗争激烈。最终,以圣德太子、苏我马子(飞鸟时代的政治家与权臣)为首的崇佛派取得胜利。圣德太子推崇儒学和佛教,在他的推行下,日本开始遵循儒家思想的等级和礼仪模式,他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为无序的日本官僚和贵族社会提供了道德规范。此外,圣德太子还遣送留学生去中国学习佛教。由于他的积极倡导,佛教不仅在皇室贵族中普及,在民间生活中也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在圣德太子的大力支持下,佛教有了飞速的发展,而佛教教义的传播也促进了佛寺建筑的发展,圣德太子先后建立了四天王寺、法兴寺、法隆寺、法起寺、飞鸟寺、额安寺等许多寺院。这些寺院都是依照中国当时的建筑样式修建的。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大体承接了周、汉时期的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了西域犍陀罗和波斯萨珊王朝的建筑特点,其后又融入了中印度笈多王朝时的建筑手法。这一时期独特的建筑艺术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形成了著名的飞鸟时代建筑风格。
法隆寺是最具飞鸟时代特征的寺院,也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根据法隆寺的主佛——药师佛背上的铭记可知,法隆寺始建于推古天皇十五年(607年),是根据用明天皇的遗愿所建。当时,用明天皇身体有病,为祈祷自己病愈,他起誓修建寺院并塑药师佛像。不幸的是,不久之后他就驾崩了。继承其遗志的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于607年塑好了佛像,建好了佛堂,为用明天皇祈冥福。法隆寺曾毁于大火,后来得以重建,几经修复,重建的寺院依旧保留了当时的风貌。
法隆寺保持了中国南北朝的建筑形式,尤以它的金堂、五重塔、中门以及回廊为代表。这些地方都采用了中国式的梁、柱、斗拱为特征的木结构;空间布局以“间”为基本单位,几个间并肩排列,立面构成横向的长方形;屋顶成曲面,建筑飞檐的翼角、槅扇等各种装饰细节都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特点。另外,佛塔同样在佛教传播的过程中被中国化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尤其是楼阁式塔,一流传到日本后就成为塔的主要样式,日本法隆寺的五重塔和法兴寺的三重塔都是楼阁式塔。塔是佛涅槃的象征,绕塔膜拜是信徒最大的功德,中国佛寺的回廊就是这种教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日本寺院的回廊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一时期的佛寺不仅注重建筑形式,还从色彩与建筑装饰上提升了美学价值。以前日本的建筑都是素色,没有加以特别的装饰。然而随着中国建筑的引进,其内外施彩的做法无疑使原来朴素的建筑增加了强烈的色彩感。如法隆寺的金堂,整个建筑的外部全部涂成了红色,栏杆和窗棂则涂成了青绿色,内部的柱、斗栱、屋内天花板也涂成了红色。建筑的木构件上还常常描绘或雕饰云气纹、莲花纹、卷草纹等装饰纹样(云气纹、莲花纹是中国传统的装饰纹饰,卷草纹则是从印度传入的)。
9.浅谈日本餐桌礼仪 篇九
日本的餐桌礼仪从餐前到餐后,从第一道菜到最后一道菜层层都有很多细微的讲究:
用餐前后——日本人在用餐之前及之后都要高声表达两种感受,用餐前要说 “Itadkimasu!”,意思是欣赏这顿饭食;用餐后要说 “Go-chiso-samadeshita!”,意思是感谢款客者预备这顿极美味的饭食。
用餐期间——日本人的一餐饭食包括一碗饭、一碗味噌汤、两道或三道菜肴,配菜越多,那顿饭便越够体面,若有数道菜肴端上餐桌,已令客人颇难选择先品尝那一道。用餐的正确次序是先喝小口热汤,后吃那道菜也可,但不要只集中吃光同一道菜肴,应顺序循环吃每道菜肴,使各份比例均等,才可同一时间吃光所有菜肴。
10.浅谈日本汉诗与《论语》 篇十
《论语》对日本文化具有深远影响。据《日本书纪》、《古事记》记载,应神天皇五十八年,百济国派王仁博士赴日时曾携带了大量汉文献,并为皇太子冤道稚郎子传授《论嘟》《怀风藻》曰:王仁始导蒙于轻岛,辰尔终敷教于译田,遂使俗渐沫泅之风,人趋齐鲁之学。七世纪初,圣德太子倾慕中国文化,精通《论语》等经典,他在位期间制定的《宪法十七条》中的以和为贵,:其治民之本,要在于礼。上不礼而下非齐,下无礼以必有罪。是以君臣有礼,位次不乱:百姓有礼,则国家自乡留:言是义本,每事必信:使民以时便是分别援引《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学而》信近于义,言可复 ,《论语学而》使民以时等。据藤原宫出土木简可知,藤原京时代的官员已把《论语》作为习字的范本。八世纪初,文武天皇颁布《大宝令》,创设大学,传授《论语》等儒家经典,并举行释奠仪式,开始祭奠孔子。九世纪末,藤原佐世奉救编纂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收录《论语》类269卷,包括郑玄《论语注》10卷、何晏《论语集解》10卷、皇侃《论语义疏》10卷等。平安朝时期《论语》成为学校公共必修课,全国范围祭拜孔子的活动更加兴盛祭文内容极力颂扬孔子的功德,并表达对孔子极端崇敬的心情。
一、日本汉诗对轮语》典故的引用
简野道明《论语讲义》认为:自古以来《论语》被尊为至高无上的圣典,上自历代的天皇,下至市井的庶人,始终讲究不倦。日本汉诗常常把《论语》典故作为意象符号融会到其诗歌创作之中,使得其诗作更加典雅含蓄。
颜渊典故是日本汉诗作家常常引用的对象,典出《论语雍也》:革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描绘颜渊在陋巷不改其乐的高贵品质。岛田忠臣《独坐怀古》巷居傍若颜渊在,坐啸前应阮籍临。日下闲游任意得,免于迎送古人心,引用颜渊典故,表明渴望得到人生中真正的知音:山崎篙斋《读轮语》革瓢未味巷颜乐,掩卷吟叹灯火前,通过对颜渊的颂扬,表达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藤田彪《瓢兮歌》陋巷追随不改乐,盒将美禄延天年,则是诗人借颜渊以言志,表明自己豁达的人生观。
二、日本汉诗对轮语》章句的受容
《论语》中的章句多为典雅之词,山崎篙斋《读论语》读尽鲁论二十篇,德音如玉自温然,表达了他对《论语》美好言辞的强烈共鸣。管原道真更是把《论语》提升到君政万机此一经的`崇高地位。日本汉诗作家常以《论语》的章句作为拟仿的范本,不断摄取同化,移植、运用于汉诗作品之中。日本汉诗受容《论语》章句具有多种形式,主要有借用《论语》名句入诗、略变《论语》词句入诗、化用《论语》句式与句意入诗、以整首诗作化用《论语》章句等。
三、日本汉诗中的孔子形象
《论语》传入日本后,日本上下均尊孔子为师。伊藤仁斋《论语古义总论》盛赞孔子曰:夫子之德实为超迈群圣,夫子之道高于天地。管原道真《仲春释奠听讲论语》亦称圣教非唯一,孤源引万流。珠从沫水出,辖自孔门投。问道谁为远,趋庭莫暂留。此间钻仰事,遥望鲁尼山。表达了对孔子道德学问的无尚尊崇。日本汉诗中孔子形象的描绘,主要集中于对其高尚道德和厄于陈蔡的具体记述之中。
11.日本玻璃屋,打破传统建筑空间等 篇十一
减肥没有那么容易,每块肉都有它的脾气。
——减肥难的原因
当一个女人的嘴里反复出现一个男人名字的时候,无论是夸那个男人还是骂那个男人,潜台词都是:我爱他。
——女人的暗示
我一直非常非常羡慕我的女朋友,她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男朋友。
——最自恋的男人
我要嫁的不是王子,而是把我当公主的人。
——嫁人标准
你瘦的时候在我心里,后来胖了,就卡在里面出不来了。
——情人眼里出西施,即使你已不再美丽
我一生气就想买东西,一买东西就得花钱,一花钱钱就少,钱一少我就生气。
——可怕的恶性循环
一个聪明的女孩懂得管好自己的嘴巴,不乱吃东西,不乱说话,不吻不该吻的人。
——祸从口出
美丽的女人不是没有头脑,而是她们知道脸蛋比头脑有用多了。
——美丽女人的智慧
找老公的条件:1,带得出去。2,带得回来。
——理想老公的标准
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只是背影。
——新时代的无奈
有的人,做面膜的时候比真人好看多了。
——面膜的强大功能
谷歌发布全球女性胸部大小排名,中国平均A杯
谷歌targetmap发布了世界各国女性平均胸部大小分布地图,红色代表大于D罩杯,橙色是D,黄色C,蓝色B,而绿色则为A,俄罗斯国土全被红色覆盖,代表该国女性胸部平均大于D罩杯。中国在内的诸多亚洲、非洲国家,则是一片绿色,意味着女性平均胸部仅为A罩杯。
日本玻璃屋,打破传统建筑空间
日本建筑师Sou Fujimoto素来以引入自然光线的建筑设计而闻名,其在东京最新设计的House NA更是进一步模糊了室内外分界线。House NA使用全透明的玻璃及白色钢架建造,看起来像是一个透明空间。在房子内可以完全看到室外的景物,挑战传统的房子概念。
美国公司推“防偷腥”婚戒,售价3400元人民币
美国公司推出的“防偷腥”婚戒是用“钛”制成的,戒指背面刻有英文“我已婚”的字样,戴上去再取下来的时候,手指上就会出现“我已婚”的英文句子。这种戒指已经在网络上出售,大约需要3400元人民币。
罕见巨钻天价拍卖,见证四皇室历史
一枚名为“Beau Sancy”的罕见梨形巨钻近日在日内瓦以97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这枚巨钻重34.98克拉,曾经“见证”过欧洲四个皇室的历史。这颗有400多年历史的巨钻过去50年只公开展示过四次,最后一次是于2004年在慕尼黑亮相。
艺术家创造“牙齿兄弟”历险记
相信每一位成年人在儿时的记忆里,多多少少都保留着有关牙齿的回忆。也许是一次苦不堪言的拔牙经历;也许是偷偷收藏乳牙的调皮行为;又或者就是一直戴着牙套的钢牙日子……看看美国的韩裔艺术家Inhae Renee Lee创造的“牙齿兄弟”历险记的牙齿造型有没有把你萌到。
奢华打火机,男人难以拒绝的诱惑
S.T.Dupont(法国都彭)由旺多姆广场(Place Vendome)而获得灵感,制作出的全新限量版款式,全部以奢华的钯金作饰面。Ligne2打火机镶嵌192颗钻石,仿效广场的建筑物。拿破仑的名句“Impossible n’est pas francais”(对于法国人来说没有做不到的事)镌刻在打火机的滚轴上,限量发行35件。
芭比娃娃們的奢华腕表世界
Soglitter品牌目前发布一组震撼的芭比娃娃照片,照片中性感可爱的芭比娃娃与世界顶级腕表在一起,构筑起芭比世界的奢华梦想。出现在照片中的腕表包括:Chopard(萧邦)、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宝)、Corum(昆仑)、Piaget(伯爵)、Vacheron Constantin(江诗丹顿)、Harry Winston(海瑞·温斯顿)、Louis Moinet、Pilo&Co。
设计师用软糖制成彩色礼服,重达100公斤
英国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推出的服装设计,选用多达5万颗的小熊软糖,花费3个星期创作出一件近100公斤的彩色长礼服。工作人员先帮模特穿上由钢丝做成的支架,接着依照颜色,以手工方式将小熊软糖一颗一颗粘上支架,而在近5个小时的拍摄过程中,这件重达100公斤的礼服则需依赖3名成人帮忙,才能让模特轻松地在镜头前摆好姿势拍照。
世界最昂贵红酒上市,身似药瓶需由专家开
【浅谈日本建筑师】推荐阅读:
建筑与自然日本10-15
从日本建筑文化看日本“美意识”的双重性09-22
滨才日本留学:2012日本留学生活费统计10-04
《日本》课堂检测06-25
日本童话07-04
日本游记散文10-09
日本语作文08-16
日本教学设计09-23
有趣的日本俗语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