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慰问儿童福利院

2024-10-27

小学生慰问儿童福利院(共12篇)

1.小学生慰问儿童福利院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敬队礼)

我来自六年级的学生,我的名字叫罗凤利。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代表板用小学的全体少年儿童上台发言,在这里表达我们对册亨县组织部、人社局、离退局、烟草局、银监办领导的感激之情。(向主席台鞠一躬)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六一”国际儿童节,这是少年儿童们自己的盛大节日!在此,让我代表全体同学,感谢册亨县组织部、人社局、离退局、烟草局、银监办领导对我们的关怀爱护!谢谢你们情怀农村学校,心系儿童,您们在百忙之中专程来看望我们,我们感到无比幸福和快乐,我们一定忘不了这美好的时刻!

小草,因为阳光的照射,呈现出勃勃生机;鲜花,因为水分的滋养,更加鲜艳,我们,因为沐浴着社会各界的阳光雨露而健康成长。

我们将把您们的希望和要求时刻牢记在心,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在家里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学校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并立志将来做一个诚实待人、关心他人,懂得帮助他人、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人。”

最后,我代表同学们再一次对各位领导们表示深深的谢意,祝愿各位领导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2.小学生慰问儿童福利院 篇二

“儿童化”课堂是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化,是将新课标教育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课堂。而本文所呈现的“儿童化”课堂操作策略,指的是站在儿童本位的立场,从儿童的角度营造课堂氛围、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作业、开展课堂评价等一切方法。

一、儿童化教学设计之策略

教学设计是课堂的发展蓝本,关系到教学过程的具体呈现,虽说生成与预设会有不同,但是我们仍不可因此而轻视设计的重要性。对于“儿童化”的设计,我们在写字、写作、阅读等多种课堂样式中,形成如下策略:

1. 设计情境,让课堂充满童趣

“童心课堂”需要创设一个儿童喜欢、熟悉的教学情境。在情境的创设上,努力体现童趣。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充分理解教材,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常有的儿童化教学情境有故事法、问题法、展示法、小品法、抢答法等。另外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学生座位的摆放、媒体的使用、教学材料的选择等,也可尝试着进行儿童化学习情境创设的实践和探索。如一位教师设计“单人旁和双人旁”教学时,设计了念写字的儿歌,把学生带入写字的情境之中,又设计了谜语把单人旁和双人旁引入课堂,还设计了比赛写“信”“优”“伏”等字的过程,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2. 设计戏剧表演,让学生兴致盎然

儿童爱动,教学要扬其天性。在课堂实践中,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能让儿童“动手动脚”的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还能有效激活儿童潜在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唱唱、画画、演演、说说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在儿童化的语文课堂上,可结合课文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快快乐乐动动脑,开开心心动动手,欢欢喜喜动动口,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如一位教师教学《纸船和风筝》,在学习了课文之后,设计了让学生分别饰演小熊和小松鼠开展对话的朗读训练,开展人物心理的体会活动,学生朗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心理体会也很到位。

3. 设计游戏,让学生动手动脑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工作。有人这么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确实,低年级儿童对游戏无比挚爱,许多知识预设在游戏中完成,效果或许会超越想象。引导儿童学习识字时,我们常常会运用“摘苹果”“夺红旗”“走迷宫”等游戏,学习效果相当显著。如一位教师的“玩转童谣”,一开始设计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一边念儿歌,“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打荞麦……”一边进行活动,学生参与兴趣高涨。

4. 设计体验,让学生学会品味

人的言语表现的需要是言语生命的欲求,人最本质的符号是语言文字。儿童当然也不例外,儿童以直观形象、直观图景等感性学习来学习语言文字,以语言文字来表现心中的直观图景,儿童的语言表现基本借助感性的、直观的形象和视像。因此,教师应该仔细品读教材,开掘寻找易为儿童感性把握的言语信息,特别是那些形象的文眼,具有视像意义的字眼,让能够与感性学习联系起来的意象进入儿童的视野。如笔者教学《草原》时,对“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的“绣”这一具有形象、感性的言语信息的创造性开发便是一例。笔者是这样设计的:(1)读读这句话,哪个字眼给你特别的感觉?(2)“绣”可不可以换成别的字眼?(3)在什么上面才可以绣?怎么绣?(4)绣上去的白花给你怎么样的感觉?这样的教学过程之后,再让学生观看羊群在草原上移动的视频,问:你觉得置身在这草原上想干什么?想说什么?这样一步步的感性学习过程,儿童终于感受到了“绣”字的魅力:草原就像碧绿的地毯,柔软而舒服,羊群在作家的眼中成了一块变化的图案……学生理解到位,体验真切。

二、儿童化课堂评价之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一种团结、协作、进取、自强的精神,既能正确评价他人,也能正确评价自己。

儿童化的评价以肯定和表扬为主,体现对儿童的赏识。但对于原则性的错误,教师应当实事求是地予以指出。我们提倡积极的评价,防止消极评价;我们要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个学生的自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儿童化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种贴近儿童的语言,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语言习惯和接受水平的规范口语。

1. 呵护———评价的真情所在

对儿童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他们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他们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儿童学习的努力程度,是他们情感态度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论是显性的学习结果,还是隐性的学习状态,都应该受到关注和尊重。如一位教师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

师: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我们来谈谈对青蛙的了解。

生1:青蛙的肉很好吃。

师:哦,你吃过青蛙肉?

生1:我吃过,爸爸说青蛙会捉蚊子,吃了它,蚊子就怕我,不敢来咬我了。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生2:你吃了青蛙,不可能变成青蛙,蚊子怎么会不咬你?

生3: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它能捉很多的害虫,要保护它,怎么能吃它呢?

生4:如果我们把青蛙全吃了,那地里的庄稼不就被害虫吃光了?我们吃什么?

生1:哦,原来如此,不能吃青蛙的。

教师没有直接批评孩子,而是在不断引导中,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

2. 引导———评价的目标指向

很多时候,教师总是喜欢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儿童,对儿童耳提面命,根本不去考虑儿童的心情与感受。事实上,作为不成熟、待发展的儿童,所思所想是不会一下子与标准答案一致的,很难直接触及问题的本质,因此他们认识不清、表述不清、词不达意是正常现象。随机评价要站在儿童的位置,要考虑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有差异性的评价。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听写词语,其中几名发展水平不一的学生被请上讲台板书。听写结束后,大家对照课文找错误,一名学生把“户”写成了“尸”,把“鸟”写成了“乌”。教师没有批评这名学生,而是笑着对大家说:“今天的听写完成得很好,有的同学写错了自己就能发现。有趣的是这些写错的字,它还是一个字,你们看‘一户人家’的‘户’,少写一点就是‘尸’,死尸的‘尸’,这个点就像人的脑袋一样,少了脑袋能活吗?不就成死尸了?再看这个‘鸟’字,少了一点,就不是鸟了,这一点就像是鸟儿的眼睛,鸟儿没有了眼睛,不是就乌黑一片了吗?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的汉字多么有趣!”明明是写错了两个字,可教师即时生成,十分风趣地讲了有关汉字的知识,这就使课堂不仅不显得枯燥乏味,而且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激发了儿童识字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文识字的积极性。

3. 无痕———评价的至高境界

语文课堂充满了师生互动的生命交流,课堂教学意外随时会产生,面对学生在课堂的偶然失误,教师要扮演的决不是警察的角色,而是让儿童在教学中无痕地认识错误,同时感受到关怀,感受到爱,从而自觉地求真、向善。如一位教师执教的一堂写字课上,学生将“优”“伏”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格子里写得又宽又大,格子被塞得满满的。教师说:“王天淇啊,你的字该减减肥了。”教室里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王天淇也在笑声里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并及时纠正过来。课堂上的“小插曲”被及时并在不伤和气的情况下化解了。教师没有直接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幽默的语言下自己领会到了错误之处。

三、儿童化教学资源运用之策略

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摒弃唯教科书才是教学内容这种传统的、狭窄的课程观。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理性使用教材,大胆选择教材,把极具童心又符合课程标准的课外资源引入课堂,尤其是要拓展乡土的、时尚的教学内容,以迎合儿童的心理,使之乐学、爱学、能学。同时,对儿童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也可作适当的删减。

1. 教学引入的儿童化拓展,使课堂开端变得美丽动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始是否吸引儿童,关乎课堂的成败。因此教师要考虑课堂一开始呈现的内容如何激发儿童的兴趣,如何调动儿童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喜爱的谜语、儿歌、小游戏等内容,进行一些与儿童阅读、活动相关的拓展,为儿童打开兴趣之门。如何夏寿老师执教《鲤鱼报恩型民间故事》教学研究课的引入:

师:初次见面,我先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上虞的何老师,去过上虞吗?没关系,我给大家带来一份上虞特产。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童谣: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打荞麦。噼噼啪,噼噼啪,噼啪噼啪噼噼啪。)

(师用上虞方言念一遍)

师:知道这份上虞特产是什么吗?

生:上虞方言。

师:大家不要小看方言,其实方言是一个地方真正的特产。其他的东西号称是特产,其实不一定。比方,我们上虞自称葡萄是特产,但你们这里有没有产葡萄?可是我们那里老百姓讲上虞方言,你们这里也讲上虞方言吗?所以,方言才是真正的当地特产。

师:这首童谣还可以传递友情,作为我们的课间操游戏呢。

(师生合作表演游戏)

师:这是用我们上虞方言念的童谣,请你用浦江方言念念这首浦江的童谣。(出示:斗鸡鸡,斗虫虫,虫虫飞,斗蝴蝶,蝴蝶嘟啊嘟啊飞。)

师:唱完了童谣说故事。大家喜欢听故事吧。有一类故事,不是作家写的,而是老百姓自己编的、口头讲的,这类故事叫民间故事。大家一定听过民间故事吧,我们一起来回忆几个,好不好?

这一过程中,教师抓住儿童喜欢儿歌的心理,也利用了儿歌这一可读可玩的文体特点,让儿童在读儿歌、念儿歌、玩儿歌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课堂的乐趣,活跃了氛围,从而为课堂的成功写下了重要一笔。

2. 教学意外的儿童化拓展,使错误资源成为亮丽环节

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有些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在课前预设,但更多灵动的资源根本无法预测。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死守预设的教学流程不能自拔,而应独具慧眼,即时捕捉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并进行儿童化处理,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如一位教师执教童话体作文《循果问因写童话》一课,在指导学生编写时,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

师:其实,我们知道,这个好听的故事,是想象带来的结果。对同一个事物,每个人的想象都可以是不相同的。这个童话用了这种想象来解释为什么兔子有三瓣嘴、猴子有红屁股、马要站着睡。你能不能运用你的想象,挑其中一个动物的特点,比如兔子为什么有三瓣嘴,或者猴子为什么有红屁股,或者马为什么站着睡,来编编童话呢?

生1:以前的兔子非常调皮,老是爱捉弄其他小动物。有一天,兔子玩得太高兴了,不小心摔了一跤,被石头磕成了三瓣嘴,其他的小动物不敢去扶它,因为怕它来欺负它们。所以,兔子变成了三瓣嘴。

师:编得怎么样?

生:好。

师:好在什么地方?新奇吗?

生:兔子被石头磕了,别的动物不帮兔子,所以变成了三瓣嘴。

师:合理吗?

生:兔子因为捉弄人,所以别人不帮它,很合理。

师:有意思吗?

生:原来兔子也会那么狡猾,狡猾的人没有好下场。兔子因为捉弄人,所以别人也不帮它,受到了惩罚。

师:对的,这就是故事的意思了。不过,老师有一个建议,或许这个童话会更有意思。如果兔子是在帮助朋友的过程中不小心变成了三瓣嘴,那是不是比原来的故事更有意思了呢,你能不能这样来编?

生:能,我这样编:兔子有一个好朋友是小公鸡。有一天,狡猾的小老鼠跟小公鸡玩,它想捉弄小公鸡,把一颗小石子扔向小公鸡。小兔子看到了石头要砸到小公鸡了,就推开了小公鸡,结果石头砸到了小兔子的嘴上,变成了三瓣嘴。

师:怎么样?这样编是不是比刚才更有意思了呢?怪不得小老鼠白天不敢出门,只会晚上偷偷地出来,原来它是做了坏事。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不慌不忙,转而把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解决,纠正了价值观的偏向,保护了学生的自信。

3. 教学内容的儿童化拓展,使骨感知识变得丰盈饱满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课本无非是个学习语文的例子,因此,在课堂引入相关的易于被儿童接受的课外资源,不仅能拓宽儿童的知识面,而且对于深入理解课文有相当的帮助。如临歧镇小学徐慧红校长上《学会看病》一课,在体会母亲的矛盾心情时,她在出示了课文中的一句话———“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也是磨炼自己”后问学生:“为什么会说是磨炼自己呢?”学生回答:“因为作为母亲,儿子在磨炼的过程中,她会担心,会想到很多的问题,所以她也会痛苦。”徐老师又说:“是这样吗?在课本的第166页,也是毕淑敏写的文章,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与原来的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又投入到另一篇文章的阅读中。不多时便发现这篇文章同样写出了母亲的矛盾心理。徐老师又引出了第三篇文章《青虫之爱》,让学生读文章,发现相同与不同之处。短时间的大量阅读,突出一个主题,深化了儿童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了情感的冲击。

四、儿童化课堂作业之策略

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教师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等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作业样式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还应通过合适的批语来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

1. 儿童化开放性作业,让儿童自主

开放性作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或师生共同讨论;二是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写模式;三是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四是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如一位教师在研究课《玩转童谣》中这样布置学生的儿歌创作作业:

师:到现在,我们学了好多的儿歌。读了那么多儿歌,你会编儿歌吗?比如颠倒歌,或者数字歌,也可以是编一个谜语,等等。我们一起来试试。可以口头编,也可以写下来。

(生独立编儿歌)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我编的是颠倒歌。“小狗睡大海,小鱼吃了蛋,鸽子洞里爬,老鼠飞上天,小鸡吃狗肉,小猫打老虎。”

2. 儿童化实践性作业,让儿童自助

实践性作业是要求学生能将课内知识转化成实际的动手动脑能力,能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陈鹤琴先生提出的“解放儿童的手和脚”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儿童的手脑并用”就是基于儿童学习的成长规律提出来的。教师在实践中必须多开发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儿童真正有所收获。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童话写作课《一碗神奇的白云粥》中,这样设计课堂作业:

师:小动物们会怎么样到达白云城堡呢?请大家大胆想一想,你可以用连环画的方法画一画小动物去白云城堡的画面,也可以用你的笔写一写他们的表现,还可以把你想的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另外,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我们还可以布置有趣的实践作业,如一、二年级识字任务艰巨,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在学完生字后布置自编字谜、儿歌作业,指导学生制作“识字储蓄罐”“识字大转盘”“剪贴商标”等形式多样的实践作业来扩大识字量,最终让学生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3. 儿童化趣味性作业,让儿童自乐

心理学表明,趣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而且做的过程可以加深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使其思维活跃,印象深刻。只有兴趣,才能成为学生主动做作业的不竭动力。教师设计趣味性的作业,会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如在学完《画风》一课,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设计了具有多样性、创造性、趣味性的作业:(1)画一画同样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和气味;(2)编一首关于风的儿歌;(3)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4)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欢乐……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会到了风的存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通过作业活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五、儿童化教学语言之策略

儿童化教学语言的最大特点:一是言语浅显。只要能将意思表达清楚,越简短越口语化越好,低年级教师尤其要注意少使用成语等比较深奥、概括的语言。二是言语有动感。教师在表达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使用一些象声词、流行语,且尽可能使用短句,以满足学生获得语言的需要,也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三是言语富于画面感。言中有意、言中有画,尽可能让学生感到言语中有色彩。

1. 儿童化的语言要与生活内容结合在一起

对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句、篇的理解,如果能调动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就会变得很容易。如在理解《看花灯》中的“欢”时,教师提问:“你们从这句话里感受到什么?”一名学生回答:“我从这句话里感觉到大家很快乐!”教师追问:“你能说说哪个词让你感觉到大家很快乐?”学生回答:“不是词,是从‘欢’这个字感受到大家很快乐,‘欢’就是欢快的意思。”教师点评道:“你真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能从‘欢’这个字感受到人们的快乐。”教师继续引导:“在文中,‘欢’和哪个字组成了词语呢?”学生一齐回答:“欢腾!”“我们从‘欢’字里感受到了快乐,从‘腾’字里感受到什么呢?”学生们沉默了,教师提醒:“你们平时什么时候听到过‘腾’这个字?”一名学生思考后举手:“烧水的时候,水沸腾了的‘腾’是这个字吧?”教师表扬道:“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并随即引导:“水沸腾时是什么样子?”一名学生说:“妈妈烧水的时候我在旁边看了,水开的时候咕噜咕噜地响。”一名学生抢着说:“水面上要冒很多的泡泡。”教师继续引导:“那你们从‘欢腾’这个词感受到什么呢?”学生回答:“很快乐,很热闹。”

2. 儿童化语言要与教学情境关联在一起

根据心理学观点,情感是最具有情境性的心理活动,人进入某一实际情境,或接触虚拟情境,甚至在头脑中想象情境,都能激起某种体验。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联系教学情境。如一位教师执教《小稻秧历险记》一课时,一名学生朗读到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之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时,声音很大,力气很足,情感不到位。于是,教师幽默地启发:“要么你这株杂草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产品,我再给你喷一点。”说完,朝他做了喷洒的动作。在教师创设喷洒情境的激发下,这名学生如亲历其境,有了真切的体验,再读时,他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

3. 儿童化的语言要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

如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现在咱们每个小朋友都是勤劳的小蚂蚁。夏天可真热啊,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动不动就不停地流汗。咦,这里有好大一堆粮食,同伴们,快来呀,一起来搬粮食!

(众生积极参与)

师(模仿记者采访):“你好,勤劳的小蚂蚁,你想怎么搬粮食?

生:我想背粮食。

师(做出提粮食袋的动作):那你就将这袋粮食背回家吧。

(生做动作,师和众生帮着喊号子“嗨哟!嗨哟!”。)

师(走到另一生前采访):“你好,可爱的小蚂蚁,你想怎么搬粮食?

生:我想用车拉。(做拉车的动作)

师:一只蚂蚁的力量是不够的,你需要其他小蚂蚁的帮助吗?

(几名学生一起表演拉车,有的推,有的拉。)

师:你们累不累?

生:不累,我们很快乐。

师:小蚂蚁们,你们有的背,有的拉,有的抬,有的推,个个满头大汗,依靠集体的力量已经将粮食搬到家了!其实我们的同学,每个都像勤劳的小蚂蚁一样,早上一来到学校,同学们有的……有的……

这一片段中,教师并没有生硬地问学生“蚂蚁用了几种方法搬粮食”,而是巧妙地采用记者采访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课文,用课文中的内容引导,通过自己做动作,加强了对蚂蚁搬粮食时的动作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小学生慰问儿童福利院 篇三

昭化区柏林沟镇小学编(第11期)

2016年12月5日

区教育局领导对我校贫困留守学生进行慰问 2016年12月5日,区教育局副局长母天学带领王波、冉君如等一行人来到柏林小学对留守儿童进行慰问,为寒冷母局长一行人到校后,首先组织召开留守学生座谈会,座谈会上殷校长向母局长汇报了学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学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紧接着母局长对参会的留守儿童代表逐一进行询问,主要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状况、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同时也对参会的班主任教师关于留守学生的关爱帮助情况、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等情况进行了了解。最后,母局长对学校如何更好开展留守儿童帮扶,教育扶贫等工作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和指导。座谈会结束后,母局长一行人还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慰问,为他们每人送上一张毛毯,并亲自将毛毯为孩子们铺好。

这次慰问,让留守的孩子们感受到了温暖,让孩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更明白了自身所肩负的责任!

以下是慰问活动的照片:

编辑:赵之星审核:殷波

4.走访慰问留守儿童慰问信息 篇四

民联乡团委以“青年志愿者服务月”活动为契机,引导广大青少年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3月23日,民联乡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张明村和上翟寨村慰问留守儿童。并为他们送上了学习用品,让他们感受到了团组织的温暖。

在慰问过程中,志愿者们亲切地与孩子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学生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回报社会。并关切地询问了他们的健康状况,希望他们能积极向上面对生活上的困难。

5.福利院慰问智障儿童 篇五

201X年X月X日,为积极回馈社会,践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邮政储蓄银行锦州市分行营业部的10名员工在X行长的带领下走进锦州市儿童福利院,给福利院中的智障儿童献爱心。

X行长一行一到福利院便向孩子们送上零食、水果等慰问品,可爱的孩子们见状便兴高采烈地围了上去,在分发食品后,X行长还嘱咐孩子们不要吃太多零食,只要孩子们喜欢,今后会带更多礼物来看望大家的。随后,邮储银行的同事们与孩子们一同在教室游戏,一同在餐厅用餐,一同感受这个特殊大家庭的别样温暖。最后,福利院领导带领参观了福利院孩子们的厨房、保育室等。在保育室里,X行长一行看望了因身体残缺成为弃婴的孩子们,孩子们灿烂、纯真的笑容深深地印在随行的每一个人心中。

6.小学生慰问儿童福利院 篇六

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让儿童充分地展示自己

教育的职能之一就是要通过一切教育活动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发现自己身上的火花,从而激发其兴趣,树立其信心,充分地展示自己。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对儿童充分地了解,就必须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让儿童感受到新环境是轻松的,教师是可亲近的。通过平等的对话,激发儿童表达的欲望,从而了解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对话中观察儿童的注意力、行为习惯等。

设计贴近儿童生活的、多元化主题,让儿童有话可说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个人都潜藏着八种智能。人在智力上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智能类型之间的组合不同而已。通过设计贴近儿童生活的、多元化主题,让儿童言之有物,可以多维度了解儿童。比如设计:“你看见过树,能说出几种树的名称吗?”“你看见过鱼,能说出几种鱼的名称吗。”儿童能说几个就说几个。这些都是儿童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有的甚至品尝过的,因此有话可说。儿童的这些经验可以在与家长、教师、他人的交流中获得,也可以通过电视、书籍获得。教师根据儿童的回答了解儿童生活教育状况。

另外,还可以通过在黑板上画个圈,让儿童想象:象什么?评价儿童的想象力;通过特长展示激发儿童表演的热情,挖掘儿童的潜能;通过儿童阅读相关的材料了解儿童的识字量。这些都是从不同侧面来了解儿童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

由表及里,感悟教育

与儿童交流后,我发现儿童都吃过鱼,但是他们对吃过的鱼的名字大都说不出来。只是说一些电视上,卡片上见过的色彩鲜艳的鱼。比如金鱼、娃娃鱼、热带鱼等。经常吃的鲫鱼、鲤鱼、鲶鱼到成了稀有鱼类了。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中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识字是学好各学科的第一关,儿童只有多识字、多读书,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才能提高。在全国著名早期识读专家刘振平高级讲师的指导下,笔者设计了科学的测评试卷与结果统计办法,发现51名儿童中,最高的识字量是1770字,最低是80字,其中识字量达到700字以上的是25人,700字到400字有9人,400字到200字的有10人,200以下是7人。平均的识字量是729.7个字。

学前儿童接受了家庭早期教育,幼儿园学前教育,再加上儿童在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每一位儿童走进校门时,都不是一张“白纸”,因此教育不能从“0”开始。

通过调查引发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农场地处偏远,人口数量少,学前儿童的平均识字量能够达到这种程度,说明部分家长具有教育意识。从掌握1770字的宫瑞鹏和掌握1710字的毕文耀来看,其父母文化程度是高中以上学历。家长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平时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经常地教读孩子。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幼儿园的体制改革。前几年农场把幼儿教育推向了市场,出现多家个体幼儿园,那么要想生存下来,办园必须有特色,有创新。它们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其中“小天使”幼儿园的孩子在这次调查中脱颖而出,该园送来的17名孩子中达到或超出1000字识字量有13人。通过调查,该园学前教育早在三年前就引用了刘振平专家提出的“让每一个六岁儿童都能阅读”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把识读教学作为办园的一个特色。所以平均识字量达到729.7个字。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通过几年的实践调查,以及对幼小衔接的研究,笔者认为幼儿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基础。要引起教育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笔者看到同一年龄段儿童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为什么同一班级的学生总是有差异呢?而且差异还不小呢?主要原因就是家长的素质与教育观念问题,孩子出生后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同,就使孩子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下面是对51名学生家长文化程度的调查:

这些儿童的父母大多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他们接受的是全民普及教育。通过调查,母亲是小学、初中毕业的占了71.74%,父亲占了78.43%,这是找到了学前教育差异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的文化素质有待于提高,教育意识有待于加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应当把学习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即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思考二:早在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苏联著名儿童教育家维果茨基的研究证明:小学生的学习负荷量过重或不足,都会影响儿童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智能的培养。他认为:“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学。”回顾曾经的教育现象,我们没有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详实地分析与调查,直接收到班级内进行整齐划一的教学,导致部分学生每天做重复工作。这样都违背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出现了学习负担过重或不足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

幼儿识字是减轻小学生负担重的策略之一。实践证明:小学生学前不识字,识字的起步晚,识字的数量少,是造成小学生负担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识字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各科的学习效率,也关系着儿童智能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培养。大量的实验证明:只要方法正确,两三岁的小孩一天学认一两个字,四、五岁的小孩一天学几个字,是很容易的。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学前儿童快速识字的教学实验。证明身体和心智正常的五、六岁儿童,都能在一个半月左右时间里认知汉字1000—1200个。阅读低幼读物的认读率,均能达到92%以上。这样到了小学的时候,已经开始具有阅读低幼读物或一般读物的能力。对于学好语文和学好各学科,及至整个义务教育,都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不少幼儿园或学前班已经做了这一点。

分层教学也是减轻学生负担重的策略之一,并且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是拥有不同认知结构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领悟理解和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很多实践者发现,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对策。

7.儿童福利院慰问活动策划书 篇七

二、活动目的:本着自助助人原则,慰问儿童福利院,与他们共同游戏,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与温暖的同时,从他人身上吸收精神营养;培养自身坚强的心灵,顽强的意志;增强亲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付出的能量,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号召更多的人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

三、活动时间:11月23日下午2:30.

四、活动地点:佛山市顺德区儿童社会福利中心

五、主办单位:卡道者义工团体

六、联系人:扬善师兄18929986*** Yiwan:18988673***

七、活动人数:15至20位志愿队队员参与,其它善心人士可通过义捐清单里的物资或金额。

八、活动具体安排:1、由负责人提前一周做好安排,与准备工作(包括参加人员数量,经费筹集,物资筹备等);

2、本活动会购买物资清单:嘘嘘乐尿片M、L、XL码;消毒药水;雀巢力多精奶粉。暂不接受其它捐赠。

3、活动当日安排:参加人员必须准时在11月23日下午2:00在大良钟楼公园大良街道办门口集合前往活动地点,当天必须穿团队统一服装。

同时邀请有摄影爱好的队友参加,用相机拍摄好活动的相片,进行保存。(相机自备)。

九、注意事项:

1、由于属于探访性活动,所以中午队员们的就餐将不作安排,由队员们自备干粮、食水。《吃》

2、参加活动人员必须准时在指定地点集合,必须服从安排。若其它原因无法参加者,请及时转告该活动的负责人员;《集中》

3、若因天气等原因改变计划,将会及时通知;《天气情况》

8.小学生慰问儿童福利院 篇八

3月10日上午,为了践行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江苏盱眙福彩中心党支部组织盱眙投注站业主及中心党员干部走进儿童福利院开展节日慰问活动,为福利院的孩子们送上价值2000余元的洗衣液、毛巾、卫生纸、抽纸等生活用品。

在简单的慰问仪式后,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儿童寝室、活动室、康复康复训练室,详细了解了孤残儿童的衣、食、住、行等情况,陪孩子们玩,几个吵着要抱抱的孩子抱上手了就一直不愿松手,这一幕让人不禁心酸。在这里的儿童大部分属于智障、残疾等有先天缺陷的弃婴,被送到儿童福利院之后,通过政府、公益机构、爱心人士的关爱和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他们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能够和普通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表示,近几年来,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投入,使得儿童福利院的院容院貌、软硬件环境、基础设施等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善。他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福彩奉献的爱心用到孩子们最需要的地方,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9.释放儿童天性 让学生爱上识字 篇九

一、注重识字的趣味性

1. 快乐的摘苹果游戏。

有趣才能吸引孩子,枯燥的方块字要让它来个大变身。如把彩色卡片剪成大苹果,再把生字写在卡片上,让学生来采摘。这样的游戏学生总也玩不够,当然生字也在游戏中学会了。

2. 编儿歌。

学生喜欢读儿歌,我就让学生把生字编成儿歌来记忆。学完了识字4,我让学生仿照识字4编儿歌,学生是这样编的:“有手能描字,有目瞄得准,有口喵喵叫,有草田里苗,有尾是小猫,有金是铁锚。”这样一来,这一课和苗有关的字全记住了。我们经常把形近字、同音字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来记忆,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3. 猜谜语。

谜语是学生最爱的。我常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学生也会把生字编成谜语让我猜,我们这个师生互动可是锻炼了我们的头脑。“火点小纸包,让你吓一跳。”(炮)“谁的尾巴短,粘个小黑点?”(兔)“一个大方框,小玉里面藏。”(国)像这样我们随口编的谜语多得很,师生感觉都很快乐。

4. 画生字画。

低年级的学生都是爱写爱画的,根据他们的这个特点,我用画生字画的方式来教他们识字。如学习识字1,学生学“秋”时我就画了一棵挂满红苹果的树,对他们说:“秋天,苹果熟了,像火一样红。”帮他们记忆字形。我又问他们:“你还能画出哪些生字画?”学生们兴奋极了,争先恐后地画了起来。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画的生字画拿到展台上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学生争着上台展示,个个都像小明星。画生字画既让学生动了手,又动了脑,还记住了生字,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体现识字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小孩子的头脑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我们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进行识字教学。如学“笔”字,我拿了一支毛笔给他们看,从毛笔的构造:上面“竹”下面“毛”来认识“笔”,接着给他们讲一讲笔的发展史,学生听得兴趣盎然。学“看”时,告诉学生上面是个“手”只是它的竖钩变成撇了, 再让学生“你能学学孙悟空这样往远处看吗?”学生全都乐哈哈地拉开了架式,活像一只只小猴子。这种直观生动的方法哪个学生不喜欢呢?

三、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我经常举行“谁是识字大王”、“我是识字小能手”、“我当小老师”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我尝试让学生当小老师,把自己认识的生字写在黑板上,教给其他同学,我还要求他说出记住这个字的方法。谁的小老师当得好,谁就是大家的“一字之师”。在学校时可以当同学的老师,在家里也可以当弟弟、妹妹、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的老师。孩子们在识字的交流中人人为师,既多了一份快乐,也多了一份进取,更多了一份责任。

四、在生活中识字

1. 校园环境识字。

现在每个学校里都有校风、校训、报栏、黑板报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比如:在下课时,可以让孩子去读读校风、校训、报栏等,互相交流一下都认识哪些字,不会的可以请教老师或者是高年级的哥哥姐姐,还可以查查字典。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巩固拓展了识字。

2. 家庭环境识字。

为了巩固识字成果,我让学生回到家中为家具、电器贴上标签,介绍它们的功能。每天课堂上学过的字,在家里和家人玩识字游戏,进行巩固和应用。在家中阅读课外书,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家人或查字典。还可以让孩子识电视新闻、广告、电视剧、动画片的名字,让孩子把相关的字记在识字本上。孩子这样在玩中学字,自然有了学习的兴趣。

3. 社区环境识字。

10.慰问留守儿童简报 篇十

此次慰问对象为该镇桐木溪片区16名孩子,均为留守儿童。“孩子,今年学习成绩怎么样?你爸爸妈妈回家了没有?”张勤焕一边亲切地问在座的孩子,一边将书包、慰问金一一送到孩子们手中,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快快乐乐地生活。

慰问活动后,张勤焕局长再次来到该镇湖田坪村肖志利家中,为他送来了大米和棉被等生活物资,同时再次与镇村两级召开工作会,帮助肖志利解决医疗救助和危房改造,想方设法改变肖志利一家生活面貌,早日实现脱贫。

11.留守儿童国庆慰问总结 篇十一

根据《怀远县教育局春节开展慰问留守儿童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为了让留守儿童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进一步促进民生大事的落实,帮助和服务我学区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积极营造关爱、重视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学区组织下辖各中小学领导班子成员于2014年1月26-27日对留守儿童进行了集中慰问,现将慰问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1.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春节期间对留守儿童的慰问工作,学区特成立了以刘骏主任为组长,年介元副书记、宋家清副主任为副组长,严勇、路宇、季小涛及各中小学校长、主任为成员的春节慰问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各校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中,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深切关怀。

2.为搞好本次慰问工作,学区2014年1月25日下午特召开了春节慰问留守儿童专题工作会议,提高人们对慰问留守儿童工作的思想认识,让每一个慰问组成员都能深刻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重大意义,认识到留守儿童问题是在我国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并将延续相当长时期的社会现象。关爱留守儿童,立足于解决流动人口家庭的现实困难和后顾之忧,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

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积极开展慰问工作

1.积极有序开展春节慰问留守儿童活动,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宣传画、条幅、标语等加强宣传,围绕关爱留守儿童这一主题,集中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2.做好留守儿童信息摸底工作。慰问组成员分成5个小组,深入各校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思想、家庭情况等进行摸底;建立留守儿童和贫困留守儿童档案,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3.开展走访慰问活动。2014年1月26日---27日,慰问组成员分为4个小组对留守儿童,特别是贫困留守进行慰问,给留守儿童发放文具、书包等学习用品,给孩子们带去节日的问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必要的关心扶助,使留守儿童家庭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总之,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作为学区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在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上学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我学区能够及时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积极主动,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较好地开展了春节慰问留守儿童活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次慰问活动慰问留守儿童 31人,发放文具、书包等学习用品共计两千多元,慰问活动形式多样、慰问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流动人口工作的特殊性和广泛性,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因而要有常抓不懈的思想和措施,确保留守儿童各项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2014年2月17日

古城学区2014

年春节慰问留守儿童活 工作总结

12.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倦怠研究 篇十二

一、问卷调查结果

为了了解“留守儿童”学习倦怠的成因, 笔者采用开放性问卷对江西吉安市小学、初中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460份, 收回416份。问卷分析显示: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各项因子上的差异

“留守儿童”辍学率约为5%, 在学“留守儿童”40%成绩较差, 30%成绩中等偏下, 仅有10%成绩比较优秀 (班级前20%) 。据老师反映, 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非留守儿童完成作业比较及时、认真;“留守儿童”经常拖欠作业, 甚至还经常出现抄袭、不完成的情况。可见, “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现象。

二、“留守儿童”学习倦怠的成因

经过Bartlett球型检验, 结果拒绝单位阵的假设, P<0.001, KMO=0.925。根据Kaiser的观点, KMO值越接近1, 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 所以数据适合做进一步的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 这42个测试题可以抽取到4个因素, 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6.68%。这四个因素分别如下。

1. 社会支持的缺失

社会支持的缺失包含以下两个因子。

(1) 人际支持的缺失

父母情感缺失是“留守儿童”学习倦怠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对一些“留守儿童”来说, 父母亲成了一个失去血肉和情感的文字符号。“缺失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巨大困惑, 情感孤寂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这种内心的苦闷又很难向外人倾诉, 久而久之, 就会产生自卑感, 学习上降低要求, 缺乏上进心, 最终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下降。其次, 师生之间交流不畅。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成绩不良, 经常受教师批评、讽刺、挖苦等, 导致学生对其缺乏信任,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再次, 同学之间关系不良。父母长年在外, 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 缺乏心理交流机会, 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 导致孩子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别人的交往, 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在班级中常受到孤立或排挤, 缺乏归属感, 也往往是他们产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

(2) 环境支持的缺失

这种现象与学习监督总体弱化有关。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就差, 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 甚至失去监督后, 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 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自然难以上进。另一方面, 校园生活环境单调, 缺乏合适的文体活动和涉外生活, 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 教学环境简陋,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城市“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教育, 不少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长时间上网易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精神萎靡等身心疾病, 进而容易引发学习倦怠心理。在调查中发现, “留守儿童”上网的时间比非留守儿童上网的时间要长许多。此外, 由于新的打工潮的冲击, 不少“留守儿童”看到父母没多少文化也能赚大钱, 同时近年来随着将人才推向市场, 大学生待业问题严重, 这些对他们的影响颇大, 他们的头脑中极容易产生新“读书无用”思想, 进而导致学习倦怠。

2. 学习自我效能感低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 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 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变量, 与各种学习活动有密切相关。学习自我效能感可分为三个因子, 即行为效能感、能力效能感和策略效能感。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 在中学阶段, 初中生刚入校时各种效能感都较高, 初二开始降低, 初三为低点。笔者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 学生在这三个因子上的综合得分越低, 其学习倦怠心理越强。

3. 学习成绩不佳, 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研究中发现,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父母在外务工的时间存在极大的相关, 父母在外务工时间越长, 总体上“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越差。这是由于在学习中缺少父母亲的帮助、教导, 大多数人都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这样时间长了以后, 即使成绩跟不上, 他们也表现得很漠然, 对学习不再抱有希望, 逐渐形成了习得性无助, 久而久之, 就出现了学习倦怠。

4. 教育教学不当

(1) 在教学方面, 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方法陈旧和单一, 是“留守儿童”形成学习倦怠心理的重要原因

在课堂教学中, 不少教师, 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教师, 常常是一讲到底, 教学手段简单, 粉笔加黑板成了唯一的教学工具。单调的教学氛围, 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与此同时, 在升学率的驱使下, 学生作业多, 不少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和模拟战术。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每天布置的作业, 学生1小时内能完成者占15.26%, 2小时内能完成者占33.92%, 3小时及更多时间能完成者占50.82%, 而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帮助与指导, 67.7%的学生要在3小时及更多时间才能完成。考试测验多, 不少教师以分数评优劣, 学生以分数比高下, 频繁地举行各种考试。过多的考试使许多学生疲于奔命、心力交瘁。教材内容偏多、偏难, 尽管我国目前正在推行新课程标准, 但教材内容偏多、偏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在现行的教材中, 不少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超越了学生的可接受能力, 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导致学生越来越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进一步加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倦怠心理。

(2) 在教育方面, “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有一个误区

学校在儿童心理方面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机制来管理及引导, 另外, 本来很多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 而学校只把升学率当成教学的第一目标, 对很多的后进“留守儿童”不能以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了“留守儿童”更多的压力, 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另类, 以致不能很好地融合到这个大集体中, 享受那份友情, 获得同学和教师的帮助。同时, 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只问结果, 不问过程, 他们看不到孩子的努力, 这也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留守儿童”学习倦怠的预防

由于“留守儿童”学习倦怠心理的普遍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 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预防学习倦怠心理的产生, 使他们“爱学”、“乐学”。

1. 父母的真情回归

首先, 父母的真情关爱是慰藉“留守儿童”心灵的良药。父母亲要尽可能经常回家看望子女, 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 让子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父母在外也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 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 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 及时和他们进行心灵沟通, 尽可能地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就在他的身边。同时, 对孩子抱以积极期望, 有道是“不是孩子的成绩影响父母的期望, 而是父母的期望影响孩子的成绩”。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代理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 使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其次, 家长要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生活, 选择好合适的代理监护人。现阶段很多家长往往是把孩子交给家中年长的父母照顾, 如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重任都勉为其难,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广大祖辈对孩子的教育水平是有必要的。

2. 优化学校教育

父母不在身边, 教育孩子的任务基本上都落在学校。大部分“留守儿童”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学习倦怠, 而是在他们尽了最大努力之后仍然没有成效或收效甚微, 与同班同学比较仍然落后, 这就让他们慢慢地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和行为。因此, 学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提倡精讲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经验和活动在课程中的作用, 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 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录像教学、微格教学等手段, 使抽象的、复杂的教学内容变为具体的、生动的教学内容, 融入趣味性,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教师应了解学生各自的特点, 构建恰当的阶梯, 找到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因材施教, 让“留守儿童”体会学习的成功, 看到自己的进步, 从中获得信心, 增强学习兴趣, 减少焦虑。

(3)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引导机制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 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 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自身各方面的情况, 如学习情况, 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 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 如文化程度、性格特征, 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 如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 尽可能地与父母取得联系, 每月定期通电话, 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 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 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 交流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 相互沟通交流, 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 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 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

(4)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班主任或心理辅导老师应主动引导全班学生对“留守儿童”多关心, 多帮助, 多指导, 多交往, 多鼓励, 突破他们的“孤独城堡”, 让他们融入班集体中, 感觉到学校这一大家庭的温暧, 让他们困难有所依, 情义有所托, 从而有效地预防留守儿童不良性格和行为的发展。

3. 优化社会环境

为了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可由村委会牵头, 联合妇联、工会、学校和派出所等, 充分利用各机关富余人员如中小学退休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等, 共同构建适合“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如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 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培训班, 把老人集中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 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孙辈们的职责;建立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等。湖南省新宁县妇联倡议的各级妇女组织妇女干部担任“代管妈妈”行动就是为“留守儿童”营造亲情、加强管理方面的一个典范。

同时, 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 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限制, 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 建立城乡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这无疑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

参考文献

[1]朱祖德等.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3) .

[2]唐昕辉等.国外工作倦怠观的理论探索.心理科学, 2005, 28 (5) .

[3]连榕等.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心理学报, 2005, 37 (5) .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童年趣事下一篇:七大常委职务与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