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2024-09-11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共12篇)

1.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篇一

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心得体会

张晓美

教育是一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的质量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它是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倡导以师德为先,重视教师能力提升。“用生命点燃生命”不记得何时听到这句话,只感到这句话中蕴涵的那种崇高感情。做了教师之后,常常思考教师能做作什么,教师对社会能有多大的贡献?尽管知道很多溢美之辞都和教师有关。但真正自己走上了讲台,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后,心中难免有怀疑。真的是“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也真的是“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要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之魂。这种爱出自教师的职责,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在学生还对教师不是很信任的时候,只有有全部身心去爱学生,只有发自真心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因为爱从来就是相互的。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身心,才使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当听了名师教育教学经验介绍,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潮起潮伏,让我的心灵震撼。让我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审视“我”、“教师”这个职业,好多以前处于朦胧状态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我收获最大的是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教学素质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学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才能在自己的专业素养上成长起来。赞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赞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个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

可以给孩子以心灵的温暖,爱,可以让孩子更自信。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献出一点爱,时时、事事呵护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共同享受教育的美丽。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爱”字。我想,我们做为一名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照搬书上的东西,要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宽容的心境,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要不断的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与同事要互相关心、和睦相处。

通过与城七校合作办学交流学习后,我的师傅罗老师教会我作为人师者,在工作中如何追求与奉献,在生活中如何投入与面对,如何使自己的观念不断地体现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也让我学会自省,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回过头来看过去。我愿意做“教师成长”中的一名成长教师。我想,不只是我,我们全校许多同事都将在这次学习中逐渐成长起来。

以前我常忽略这样或那样的事情,通过学习后,让我了解到了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日益成长。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就会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成功的教师!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将教师比做“红烛”、“春蚕”。然而,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凉形象,教师也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生命在于创造。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构成。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教师,在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也在收获,而且

是巨大的收获。因为,他能体验到双倍的幸福: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快乐,而且学生给予的回报也让教师自己感受着绵延的快乐;不仅在教学活动中享受着学生进步带来的幸福,而且在职业活动中感觉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可以说,只有把教师这一职业看作是发挥自己才能的形式,看作是值得自己奋斗的事业,看作是自己参与社会历史创造的途径,看作是个人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教师职业便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无法舍弃的部分,成为个人幸福生活和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才能心中始终充满爱心,体验到爱意。才能感到工作着,是美丽。

课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教育作用。有爱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爱护,有爱心才能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有爱心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充满激情,才能把教书育人平凡的职业做成“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来。

现在我知道了,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需要提高能力必定离不开教学实践过程,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将素质转化为能力。经过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并创造出业绩的过程,总结自己,明白自己的基础不太好,平时对这方面的学习也比较少,有时在完成工作时还会遇到阻碍,这样也导致自己的专业成长水平缓慢。因此,我必须努力学习进取,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认真研究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按教书育人,提高教书育人的自学性,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多阅读,多思考、多反思自悟,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

2.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篇二

1. 当前师德修养面临的环境

知识经济的时代早已到来, 我们一直在强调人才的培养, 其实好的人才必须要好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小学教育是教育长途的起点,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学生对教师的膜拜和模仿也符合年龄的特点。当前, 网络新闻中不断被曝光的小学教师的丑闻让我们不得不重提师德素养的问题。怎样在新世纪为我国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 是我们面临的课题。本文基于此, 来浅谈自己的意见, 提出一些适用的方法。

2. 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2.1 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

这是师德修养的基础, 为师德修养的完成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把师德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积极倡导团结和谐、爱岗敬业、尊重宽容的校园氛围, 宣传优秀的师德事迹, 充分利用宣传平台的作用, 用鲜活的事例、身边的模范去感召每一个教师,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师德修养。总之, 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中, 是师德的培养的保证, 是师德工作推进的前提。

2.2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作为教师个体, 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专业业务水平。首先要对党的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有充分的认识, 用科学的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不能因为教师工作的繁重就怨天怨地, 就消极怠工。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 党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 从教师待遇和教师地位的不断提高就可以充分的看出来;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教改的大潮中, 一定要勇于尝试、积极探索、寻求合作, 把理念和实践充分的结合,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个人不能满足于现有的业务知识而止步不前, 要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教学,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另外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理论和专业的培训, 开展丰富多彩的听课、评课等活动, 相互观摩、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自然会带给学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这是毋庸置疑的。

2.3 关心教师心理健康, 为其排解压力

教师这份工作很辛苦, 压力很大, 学校、社会都在关注教师的个人业绩和学生的成长。在工作中每天都要面对繁琐的一摊事儿, 其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得不到排解, 就会将这样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来, 从而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不能一味指责教师的不称职、不作为, 有时候, 要从教师的角度, 为他们多考虑一点。心理健康, 不仅仅要对学生做, 更要对教师做。近些年的有关教师的负面事件都与其职业压力和倦怠症状有很大的关系。所以, “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也要“以教师为本”, 多关心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为他们排忧解难, 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 更大的发挥教育机构的民主作风, 让教师有一份轻松、快乐的心情, 这样在工作中才会事半功倍。

2.4 建立教师师德评价机制

师德建设需要制度的配合, 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师德建设体制。将教师的业务成长业绩、工作业绩与考勤、班级量化等挂钩, 为师德评价提供依据。还可以建立学校、学生、家长的互评制度, 既能督促教师的个人进步, 又能互相查找不足, 有利于全面提升教师的素养, 有利于发现优秀典型、敦促落后、改变现状, 提升整个学校的进步空间。

2.5 重视教师待遇, 为教师师德修养提供物质基础

除了精神方面的培养, 物质基础的保障也是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保障。只有让教师在工作中无后顾之忧, 只有在物质上充分给予教师辛勤工作的肯定, 才能让教师深感国家、社会对自我的重视, 才能有自信、有决心干好这份工作。这符合人的正常需要, 是要给予正面的肯定的。不能一味的强调教师就该奉献、付出, 也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 给予其充分的尊重。特别是现代发达的物质社会, 其他岗位都在涨工资, 其他人的生活条件都发生大的改变的前提下, 教师的内心一定会受到冲击。因此, 不是强调物质, 而是要确实考虑到当下的情况, 为师德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

师德修养任重而道远, 每一名人民教师要为此不断努力, 积极学习, 为成为更加优秀的教师, 为学生的明天而不断的进步。

摘要:当前教育形势复杂, 教师面临着诸多考验, 特别是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心智还不成熟、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 个人的师德修养更需要加强。而这需要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本文将结合当前形势和小学教师师德现状, 提出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以其对教师的培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德修养,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的大学出版社, 2005.

[2]张玉欣.论以师德建设为基础推进我国的德育工作[J].大家, 2011, 12:22-23.

[3]董岩芳.师德教育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66-67.

3.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篇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的教育有了更迫切的需求。高品质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在有意无意中忽视了师德修养的提升。人们常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教师的道德水平滑坡,那么必将影响我们整个民族一代人的道德素养。这并非危言耸听,的确应引起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由此可见,师德修养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理应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永恒的道德追求。

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追求。师德修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二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师德修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将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的专业境界。鉴于此,师德修养与专业发展应并举并重,共同提高。

一、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追求职业品质的发展。它既包括教师在个人知识、技能、专长等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职业精神的提升。许多人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狭隘地理解为教师在个人知识、技能、专长等方面的提高,这种“唯才论”的观点不仅误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而且忽视了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是一种以自己的人格培养人格,以自己的灵魂塑造灵魂的职业,教师职业的教育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永远无法脱离道德规范,师德修养始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自己没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又怎么能担负起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对青少年会产生深远而直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师德就是学生道德的先导。因而,我们在大力倡导和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更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把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完善,师德内涵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传统的师德修养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大力继承和发扬,同时为了适应时代和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道德修养更需要凸显专业精神,教师要有见识,有独立性,有魅力,要有一种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精神,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有真切的认同感,对自己职业具有自我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这样才是一个合格、健康的专业教师形象。所以,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中,我们理应把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放在首位,树立全新的师德观,并去发展它,实践它。

二、师德修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的道德修养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很难想象,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的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因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先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一个专业教师品德高尚,其教学业绩也一定不会差,因为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唤起教师的专业热情,产生专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激励自己刻苦钻研,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应是前提和基础,也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浮华喧嚣的当下,教师的职业还没有完全退去清贫的底色,加之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所产生的物质诱惑以及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劳动的价值地位和社会认同,于是有些教师显得心浮气躁,“身在曹营心在汉”。身为一名教师,应如何抵制外界的诱惑,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促进专业发展呢?首先,要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满怀教育理想,爱岗敬业,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都投身到教育这片圣土。其次,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教师应诚挚地关心体贴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一种认同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爱的雨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再次,身正为范,做学生的楷模。教师要努力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因而,教师必须严格地在理想信念、个人品格、治学态度、文明习惯等方面自觉率先垂范,努力做学生精神的引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做好学生的楷模,使学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使学生自觉摒弃假丑恶,追求真善美;使学生不断反躬自省,不断进步。

三、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专业境界

师德修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将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的专业境界。师德修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二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知识在飞速增长,作为以传递人类文明为己任的教师,必须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学而不厌,在求知的道路上永不停息,和学生共同成长进步。惟有如此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教好书,育好人,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唐代伟大的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就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明代思想家黄宗羲也说过:“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解,非师也。”的确,学高才能为师,教书育人是项责任重大,科学而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敷衍、马虎和懈怠。学生开始犹如一张白纸来到学校来到老师身边,经过十几年的教导,在他们人生白纸上该绘出一幅怎样的人生图画,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孩子的前途,一个家庭的希望,乃至整个民族的未来,就掌握在千千万万个教师的手里,这怎不让教师备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所以,教师应不断增强专业发展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引导学生成才成人。这也就是教师的最高道德。

其实,教师的许多优良品质就是在专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专业道德规范也只有在专业发展中才能内化为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实践中,通过学习专业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的充分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超越自我,释放自己生命活力,享受专业发展的成功体验,巩固自己的专业热情,进而推动师德修养达到一种更高的专业境界。

四、师德修养与专业发展应并举并重

教师的道德修养与专业发展是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因而我们在大力提倡师德修养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师德建设。这两方面应并举并重,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更需要德才兼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们反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唯才论”,但也并不是一味地主张“唯德论”。有才无德,将不成其为一名教师;有德无才,也不是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一方面要不断地学习道德理论,积极进行道德实践,从道德上不断完善自己,首先让自己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人。另一方面要明确终身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强化自己的专业素养,树立新的学习观、发展观、人才观,慎思笃行,博学审问,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迈进。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应该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师德观、教育观,让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如一面道德旗帜,高高飘扬在学生心灵的上空。

师德,是时代的呼唤;师德,是人生的境界。提升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永恒的追求!

(作者单位:安徽六安市城南中学

4.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篇四

我通过《新时期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的远程学习,感触颇深,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师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扮演好教书育人的角色。

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提升自身内涵。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修养,塑好自己的形象,才能用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2、加强业务培训学习,提升自身业务。社会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要树立终身学生的理念,不断“充电”。通过自学,参加培训,校本研究等多种渠道,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及时吸取新的知识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以更好的适应教育的发展需要。

5.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篇五

师德是否良好地继承与发展,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孩子的成长,不同的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人类的文化素养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更高的要求。加强学习、高度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以发展的目光教育学生,是加强新时期师德修养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因素,良好的师德将树立起教师个人的威信,受到社会的颂扬。相反,为师不正,将贻害无穷,不仅危害自己,更严重的是危害学生,污化社会风尚对教育将有不可估量的损失。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关键是如何加强师德的修养与建设,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加强以下的师德修养与建设。

一、讲究文明,以身作则。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

1

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对于教师言谈举止的具体要求是: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二是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三是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四是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必要的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现代教育是主体化、开放式的教育,学生的成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教育合力”综合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力的组织者和专门者,应当对教育合力的形成、发展和优化发挥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妥善处理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各方面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校内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的教师集体。在校外积极开发和利用一切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教育因素。这对教师的品德,素质和能力无疑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就要宏扬集体主义精神,处处坚持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合格人

2

才为重,努力培养开阔的胸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条总则的第三条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完成温总理提出的“传道”要求。这两年以来,我校教师通过个人学习和总结;集体讨论等方式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重要精神的热潮,提高了自己,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对政治思想的学习。可能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任务,与自己无关,这就错了。培养学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单独靠哪个部门,哪个老师就能做好的事情,而是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该负有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比常人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应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应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试问,一个思想腐化、堕落,言行反动的教师能培养出爱国的学生来吗?相反,时时走在革命前线的鲁迅先生就是万人敬佩的教师,永远活在学生的心中。

四、关爱学生,发扬民主,建立师生合作的平台。

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斯大林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只有真正做到热爱学生,才体现出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职责。西方教育学家罗素讲到:“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只有教师倾注对学生的关爱,尊

重学生,发扬民主,建立交流合作的平台,学生才加倍热爱、尊重老师,这样学生才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致的关心与诲人不倦的引导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时,学生才情愿自觉去学习。师生和谐相处了,学生才体会到快乐的教育,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呵护学生,树立他们的信心,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家庭条件差,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所以基础差,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隔代抚养严重,家庭教育跟不上,甚至有一部分小孩还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学生的潜能未能良好发挥。作为一名教师,要避免停留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善良之心,理解他们的不是,学生的进步、心身的完善,是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多一点慈爱、宽容、呵护,少一点斥责、打击、嘲讽,要尽可能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为了下一代孩子的成长,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在教育的舞台上辛勤的耕耘,执著的追求,加强师德的修养,把每一份爱心无私的奉献给孩子,向孩子们的心灵播撒阳光、湿润雨露。时刻伴随、呵护他们的成长。

6.师德修养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追求 篇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的教育有了更迫切的需求。高品质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在有意无意中忽视了师德修养的提升。人们常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教师的道德水平滑坡,那么必将影响我们整个民族一代人的道德素养。这并非危言耸听,的确应引起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由此可见,师德修养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理应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永恒的道德追求。

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追求。师德修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二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师德修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将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的专业境界。鉴于此,师德修养与专业发展应并举并重,共同提高。

一、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追求职业品质的发展。它既包括教师在个人知识、技能、专长等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职业精神的提升。许多人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狭隘地理解为教师在个人知识、技能、专长等方面的提高,这种“唯才论”的观点不仅误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而且忽视了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是一种以自己的人格培养人格,以自己的灵魂塑造灵魂的职业,教师职业的教育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永远无法脱离道德规范,师德修养始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自己没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又怎么能担负起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对青少年会产生深远而直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师德就是学生道德的先导。因而,我们在大力倡导和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更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把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完善,师德内涵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传统的师德修养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大力继承和发扬,同时为了适应时代和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道德修养更需要凸显专业精神,教师要有见识,有独立性,有魅力,要有一种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精神,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有真切的认同感,对自己职业具有自我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这样才是一个合格、健康的专业教师形象。所以,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中,我们理应把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放在首位,树立全新的师德观,并去发展它,实践它。

二、师德修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的道德修养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很难想象,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的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因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先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一个专业教师品德高尚,其教学业绩也一定不会差,因为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唤起教师的专业热情,产生专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激励自己刻苦钻研,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应是前提和基础,也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浮华喧嚣的当下,教师的职业还没有完全退去清贫的底色,加之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所产生的物质诱惑以及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劳动的价值地位和社会认同,于是有些教师显得心浮气躁,“身在曹营心在汉”。身为一名教师,应如何抵制外界的诱惑,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促进专业发展呢?首先,要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满怀教育理想,爱岗敬业,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都投身到教育这片圣土。其次,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教师应诚挚地关心体贴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一种认同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爱的雨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再次,身正为范,做学生的楷模。教师要努力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因而,教师必须严格地在理想信念、个人品格、治学态度、文明习惯等方面自觉率先垂范,努力做学生精神的引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做好学生的楷模,使学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使学生自觉摒弃假丑恶,追求真善美;使学生不断反躬自省,不断进步。

三、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专业境界

师德修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将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的专业境界。师德修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二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知识在飞速增长,作为以传递人类文明为己任的教师,必须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学而不厌,在求知的道路上永不停息,和学生共同成长进步。惟有如此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教好书,育好人,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唐代伟大的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就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明代思想家黄宗羲也说过:“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解,非师也。”的确,学高才能为师,教书育人是项责任重大,科学而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敷衍、马虎和懈怠。学生开始犹如一张白纸来到学校来到老师身边,经过十几年的教导,在他们人生白纸上该绘出一幅怎样的人生图画,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孩子的前途,一个家庭的希望,乃至整个民族的未来,就掌握在千千万万个教师的手里,这怎不让教师备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所以,教师应不断增强专业发展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引导学生成才成人。这也就是教师的最高道德。

其实,教师的许多优良品质就是在专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专业道德规范也只有在专业发展中才能内化为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实践中,通过学习专业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的充分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超越自我,释放自己生命活力,享受专业发展的成功体验,巩固自己的专业热情,进而推动师德修养达到一种更高的专业境界。

四、师德修养与专业发展应并举并重

教师的道德修养与专业发展是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因而我们在大力提倡师德修养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师德建设。这两方面应并举并重,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更需要德才兼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们反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唯才论”,但也并不是一味地主张“唯德论”。有才无德,将不成其为一名教师;有德无才,也不是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一方面要不断地学习道德理论,积极进行道德实践,从道德上不断完善自己,首先让自己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人。另一方面要明确终身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强化自己的专业素养,树立新的学习观、发展观、人才观,慎思笃行,博学审问,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迈进。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应该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师德观、教育观,让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如一面道德旗帜,高高飘扬在学生心灵的上空。

师德,是时代的呼唤;师德,是人生的境界。提升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永恒的追求!

(作者单位:安徽六安市城南中学

7.加强师德修养,重塑教师形象 篇七

1.敬业奉献意识淡化, 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差。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 放松了教书育人, 忽视了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引导。有些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 不认真备课, 不遵守教学纪律, 随意变更教学时间。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 不注重为人师表的形象塑造和身正学高的表率作用, 把教师工作作为一种谋生职业, 对教学敷衍了事。

2.缺乏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术腐败严重。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部分教师治学不严谨, 急功近利, 心态浮躁, 不求甚解, 教学不认真, 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 甚至在个别教师中还出现了剽窃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

3.不能妥善处理“利”和“益”关系。一些教师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 重现实追求轻理想追求, 少数教师本末倒置, 从事“第二职业”或单纯为挣钱, 进行一些低水平、同自己业务提高关系不大的兼职工作。有的教师利用学校资源、资金, 谋取个人的利益, 或是利用学校师资经费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后便“黄鹤一去不复返”等等。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 加强师德教育, 建设一支思想品德精良、文化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

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教师形象

教师的职业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是无声的教科书。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法律、道德、知识、能力、语言以及风度、仪表等方面的修养。我认为要树立教师形象, 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为人师表

我们说教师肩负着民族与国家的重任, 受到社会尊重, 对于教师本身, 应该怎样办呢?首要的是必须认真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孔子说过, 为政与施教一样,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不能其身, 如正人何?”大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正人必先正已, “为教师而学必须设身处地, 努力使人明白, 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可见, 教师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凡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自己先坚决不做。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教育的威力和作用;才能如丝丝春雨, 滋润幼苗, 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

汶川大地震中那些舍生忘死保护学生的教师形象, 一次次映入我们脑海。张米亚、连蓉、古雪岷、邓霞、谭国强、张春东、李懋、刘忠能……在地震的生死考验面前, 他们用血肉之躯挡住垮塌的钢筋水泥块体, 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铸成了呵护孩子们生命的翅膀。义无反顾地, 书写了无私大爱, 弘扬了崇高师德。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他们是全中国教师的自豪,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全部含义。

2.道德自觉

教师作为公民, 首先必须遵守社会的共同道德规范。就教师的道德责任而言, 主要表现在:

(1) 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教育爱, 它表现为对学生的亲近感、理解感和期望感。教师给予学生的爱, 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取得一种肯定体验, 而且会使他们获得自我肯定的自信心, 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前提。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 通过这座桥, 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脉搏,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 诲人不倦。自古以来,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一直被视为教师的美德。其内涵包括:第一, 教师在教学与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耐心和毅力。这种热情、耐心和毅力是出于职业角色的自觉认识和强烈责任感, 是基于热爱学生的感情和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而表现出来的教育态度和职业精神。第二, 要主动关心, 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实际上, 诲人不倦既是一种教育态度, 又是一种教育方法, 要使这种方法行之有效, 必须从关心了解学生入手。没有关心, 就不能达到真正的了解, 没有对学生真实的了解, 诲人不倦则失去真实的意义而成为教育的一厢情愿。第三,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来安排教学, 使学生各得其所。

(3) 教书育人。教书是教师的天职, 但光教书不育人还不行。应把教书与育人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 同样的鼓舞和期望。

首先, 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 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 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在教学实践中,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努力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对有特长的学生, 要帮助他们选好目标, 在学好技术基础课的同时学有专长, 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

其次, 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适应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竞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跨世纪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 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着眼未来, 面向现代化,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把教会学生做人, 学会求知、学会技能、学会生存有机地统一起来, 把理论和实际、学习和操作结合起来, 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 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第三,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该清楚, 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主体是自身, 是教师不能替代的。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主要是他们自身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教师的责任是通过理智情感的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内驱力, 培养学生自身成功的能力, 帮助每个学生把良好的愿望化为实际的行为。

3.坚持终身学习

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 刻板甚至吹毛求疵, 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高超的学识本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基础, 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 还是教师树立教学威信的源泉。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 教师不能墨守陈规, 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 要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 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 因此, 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 在教育实践中, 潜心学习理论, 运用理论, 钻研业务, 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发扬探索和创新精神, 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 终生奋斗。

8.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研究 篇八

关键词:体育师德修改问题及原因策略

1.师德修养内涵及其必要性

1.1师德修养基本内涵

师德修养就是指教师为了提升自身修养,依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不断的进行一些提升自我、锻炼自我以及塑造自我的活动。它的涵盖面非常广泛,既包含了公正公平、以身作则、热爱学生、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等教师自在品质修养,同时还包括了教师外部行为方面的涵养,例如,日常的着装打扮、待人处事的态度等。师德修养将教师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1.2加强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为推进体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拥有一支综合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高水平的教学应用型高职院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师德对于提高教师的责任心,促进教师形成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精神,甚至对于促进良好的学风和校风的形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要想不断提高高校教职工的整体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就必须加大力度在高校进行师德建设。

二是,师德修养建设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

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是促进高校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中坚力量。要想在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不断促进教师转变传统观念,与时俱进的吸收一些新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优良的校风和良好的师德是探究新型体育教学方法,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元素。另外,它对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师德修养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高校师德建设的关键在于改变教师的陈旧观念。教师只有拥有了高尚的师德,才能满怀激情的进行学习,不断地吸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进行探究和学习,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健全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高尚的师德有助于教师充满激情的献身于教育事业,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实施,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反之,一个没有责任心、心态浮躁的教师就不可能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因此,进行高校教育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拥有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

2.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教学理念落后

在很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年纪偏大的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体操、田径、三大球的混合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他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愿接受当今社会的一些新型教学方式。这类体育课堂教学中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2惰性太强没有创新精神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往往会承受来自精神和体力的双重压力,很容易造成其身心俱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懒惰的习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从一无所知到熟练地掌握技能再到最后的参加比赛需要经历一个枯燥痛苦的过程,每掌握一种技能都需要千百次的重复训练,这个过程非常枯燥乏味,很容易使体育教师失去耐心,产生心理上的疲惫,体育教师们的激情和创新精神进而也会因此而逐渐消失的无影无踪。

2.3目的性太强重名利

同其他教师一样,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晋升职称、评选优秀也需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导学生参赛获得优秀成绩来实现,这导致很多教师由于过多的重视日常训练,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由于受职业特点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的性格大多都比较豪爽,做什么事都不拘小节。其中有一小部分教师尽管教学水平很高,却不遵守社会公德,行为放荡不羁,甚至赌博酗酒,对体育系的学生乃至整个学校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新形势下建设体育教师师德的策略研究

3.1加强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建设宣传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道德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重要在執行。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宣传,在校园中营造“讲师德、重学风”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学校尤其是体育部门的领导应该从自身做起,领导全体教师一起学师德、讲师德。领导学师德、讲师德的良好风气会对基层教师起到很好榜样作用,只有高校上层领导做好学师德、讲师德的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这项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展开。

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对部分优秀的师德标兵进行嘉奖和表彰,使其成为全校教师学习的榜样,在全校营造一种良好的师风师德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在高校建立系统合理的师德建设体系,制定一些科学合理、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条款,帮助教师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更加公平的对其教学成果以及日常行为进行评价。

除此之外,运用舆论的导向作用,为大学校园的师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和表彰工作。学校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以及教师个人等都应该树立起服务师生的育人理念,真正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3.2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机制

第一,构建完善系统的师德建设激励机制。对于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程度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将此作为其评优评先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第二,建立健全师德建设考核机制。高校可以制定一些可操作性较强师德考核条款,建立教师自评、互评以及学生评价机制,把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奖罚、进修、评职称等重要的凭证。增加师德考核在教师业务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在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活动中采取师德不过关一票否决制。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奖励先进,督促落后,增强教师不断提高师德水平的自觉性。

第三,构建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意见箱等途径从多个方面听取师生对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体育教学管理实际上就是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规范。体育教学和教师师德的规范程度以及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程度与学校管理所取得的成效是成正比的。规范体育教学行为,共建良好的师德师风环境,为体育教师参与评优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征宙,刘芝莲.内省与慎独是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1:60-62.

[2]饶细丽,林爱菊.论师德修养强化对教师职业幸福培育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2,18:74-75.

[3]徐海红.论新时期高校师德修养目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02:78-80.

9.浅谈师德修养与教师队伍 篇九

通过学习我认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职工队伍素质中至关重要的方面。教师是学校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兴教之道在于师”,教师乃教育之本,实践证明,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各项管理措施的制定,都是围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要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学者型教师队伍,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此,我就下面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精神;

二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广博的学识,对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相关领域有较为熟悉的了解,能胜任某一个学段所有年级,至少一个学科的循环教学任务,并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创新,勇于反思、改进和提高,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

三是胜任班主任工作,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平等相处,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是有组织辅导课外活动的能力;五是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能撰写较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论文;六是要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七是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八是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要求。这八个方面的能力和要求,都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明确地提出来,让教师自己明确发展方向,同时,评价教师也有了依据。

10.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篇十

加强深化师德建设,注重教师专业成长

文/邱 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因此,教师的思想品质、人格品质、授知能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不仅要做到传授知识,而且要通过传授知识去实现学生人格的“建设性变化”.因此,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还要提高教师内在的专业品质,实现教师个体专业知识与专业品质在知行范畴内的高度统一。深化师德建设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一、深化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深化师德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契机

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贡献。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的工作缺少了本有的创造性,教育教学的评价趋向单一,教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感,缺少职业幸福感。我们要借深化师德建设这个契机,与时俱进,不断渗透具有时代气息的价值观,做好师德建设规划,打造一批有个性、有特长的教师,促进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让教师在创造和发展中,增强职业幸福感。

2.深化师德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载体

教师必须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基本的教师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业务素质,在教育教学中,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教育艺术水平,努力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健康成长。为此,将师德建设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之中,使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让师德规范承载教师专业成长的行为准则,在自己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健康积极地引领前行。

3.深化师德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提升

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师德师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学校是耕耘希望的园地,是孕育明天的摇篮,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为此,学校应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地位,应注重塑造教师健康的人格和完美的师表形象,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力倡导敬业、奉献精神。尊重教师个性发展,在师德规范的框架下积极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品质。

二、教师专业成长诠释了深化师德建设

1.教师专业成长是深化师德建设的主体

教师在实践中能感受由良好师德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提高面临道德困境的坚持力。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就更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课程新教法,才会有创新。(www.fwsir.Com)与时俱进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创新为重的教育价值观,它更好地体现出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2.教师专业成长是深化师德建设的实践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脱离教师专业实践的师德教育难以深入教师心灵,更难以激起教师内在的道德需要。尽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众多,但是都不能代替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场景中的日常专业实践。师德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专业实践当中,专业实践也是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许多优良品质是在专业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专业道德规范只有在专业实践中才能内化为教师的专业品质。

3.教师专业成长是深化师德建设的关键

师德建设需要有更好、更高的师德规范,需要具体的表现形式,而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它能更好地诠释师德规范。不过它需要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发展中不断加以改进、提升,从而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不断生长,日益丰富,师德规范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并且更多地体现教师的专业精神。而专业精神即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理想,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精神。教师只有在专业成长中不断塑造自己,创新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加强、深化师德建设。因此,教师专业成长是深化师德建设的关键,只有提高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水平,才能更好地完善师德规范,加强师德建设。

深化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相辅相成,师德建设应与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结合起来,铸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着眼于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化,促使教师把道德规范、原则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继而表现为自己一贯的道德行为,以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11.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篇十一

1 青年教师要培养自身崇高的道德

道德乃做人之本, 立身之要;道德也是事业之基, 是事业获得良好发展的源动力;道德亦为大师之风, 大学之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但凡大师者, 无不以人格之魅力照耀学生之心灵,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之人格。拥有强大人格魅力的教师在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 健全的人格也是教师自身的事业发展最基本的保障。师德修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1 人格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人们的关注, 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青少年正当增长学识、树立德行、塑造人格的黄金期, 其情、意、志、行都还具有相当的可塑性。所以教师的个人人格示范, 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具有“向师性”, 有其师必有其徒,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的人格就像一面镜子, 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何为善, 何为恶, 何为美, 何为丑, 何为高尚, 又何为卑劣, 教师人格也能暗示学生什么是应当做的, 什么是不应当做的。“身教甚于言传”, 启示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活泼而纯真的模仿意识, 身教与言传相结合, 实施教育教学工作, 推动学生在人格塑造中由“知”向“行”的转变,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使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提炼德智

青年教师需要加强自我反省的能力, 提高道德修养, 注重保持心理健康, 力戒心浮气躁。要培养育人意识, 提炼德育智慧。德育智慧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提炼, 德育智慧是在教师不间断的德育反思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是教育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 也是教师在探索教育教学的理念指导下, 经过长期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结果, 更是教师的教育风格、教学理念、教育情感、教育修养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个性化素质高度融合的综合体现。大多青年教师由于处于教育教学环节的实践早期, 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 在感悟和反思中提炼教学理念, 树立新时期青年教师“德厚流光”的师德修养, 培养积极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人生观。

1.3 慎在独处

即是“慎独”, 是指一个人在独自活动且没有借助外物监督的情况下, 凭着高度的自觉, 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活动, 而不做任何违背道德准则、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因素, 也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师德修养水准的高低, 取决于能否达到“慎独”的境界, 因为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较多, 不管是备课、上课, 还是辅导学生, 教师的工作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个性特征, 具有相对隐蔽性。同时, 费耗的精力和心血是不可估量的, 也是别人不易觉察的, 这时, 衡量教师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独处的时候做些什么。如果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都能自觉履行师德规范, 独立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胜过奖励或者惩罚的外力来推动师德修养的提高。一个教师离开了“慎独”, 就无所谓“良心”, 也谈不上什么师德修养了。

2 青年教师要尊崇教育的信仰

朱自清说:“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的心, 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 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 任劳任怨。”此信仰, 实际上也包括一种坚持的精神。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维持其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因此, 青年教师更要尊崇教育的信仰,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教育观。要戒骄戒躁, 不可急于求成, 要教好学生, 须先有“培育之心, 温热之心”, 能爱人, 尤其能博爱, 爱每一个学生, 爱学生的长处、爱学生的短处。要用爱心关注学生, 经常去感动学生, 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得到了学生的信任, 就能被学生爱戴。正如父母抚育子女一般, 无怨无悔, 无论怎样繁琐的事情, 都要用心地去做, 对学生无意犯下的错, 要能够谅解, 这就是爱, 对教育有信仰的爱。

学生是要悉心栽培的, 需要循序渐进, 是不可以按时间传授的。正所谓“行不言之教”、“君子诲人, 润物无声”讲的就是“培养的功夫”。要如此, 青年教师除了具备健全的人格之外, 还要对教育有忠贞不二的信仰, 犹如信教徒对待宗教一般矢志不渝。青年教师的人生理想, 也应该超越功利主义。换言之, 青年教师不但要做一个“能者”, 更要做一个为教育奉献终生的人。青年教师如果有了这样的人格信仰, 德行修养便会逐渐提高, 也自然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有利于自身事业的良好发展。

3 青年教师要锻炼健康的身心

教师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值很高, 关注的人很多, 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 而且还是长者、管理者、学者和学习者、保姆、医生等等。学生如果出了状况, 人们很容易将责任归咎于教育, 在教育系统中, 又经常把问题归结于教师这个特殊的身份, 正所谓, “为人难, 为师更难, 作为青年教师, 更是难上加难”。青年教师由于涉世未深, 立足未稳, 同时又处于各种压力的排挤之中, 肩负着非同寻常的重任, 心理压力不言而喻, 所以, 青年教师需要在现实中锻炼健康的身心, 作为青年教师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学会转变角色

青年教师要迅速转变角色。由教学中的唯一主角向平等中的主持转变;由传统观念中的授课者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由工作中课程被动的知识搬运工向开发者、研究者转变;由教育改革中的旁观者、排斥者向参与者和实践者转变;由学生管理中的管理者、组织者向对话者和激发者转变等等。

同时, 这些转换的过程中, 势必会给青年教师的造成很大的压力, 青年教师应该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做好心理调适, 不断调节各种心理矛盾和困惑, 加强自身对待压力的适应能力,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 真正进入教师角色。学校应当加强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关怀力度, 创造各种条件, 建立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 有效释放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 使其尽快融入教师职业的体系中, 逐步完成各种角色的转变。

3.2 正视自己, 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

青年教师大都意气风发, 对自己的工作期望很高。同时又缺乏深刻的自我认识, 对自身力所能及的事情过高估计, 从而导致在工作中的挫败感和压力, 以及自身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现实有时是残酷的, 工作经常是繁杂的, 教师也有许多事情是无能为力的。所以, 青年教师也要学会自我反省, 认识自己的短处和优势, 并接受自己的不足, 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自己职业涉及的范围, 明确自己并非全能, 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做好该做的事情。

3.3 注意安排工作顺序, 合理利用时间

教师的时间观念应该是最具有合理性的, 在什么样的时间该做什么样的事情, 这是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必须具备的“管时能力”。不管遇到任何不可控的事件, 都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 做时间的主人。所以青年老师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合理利用时间, 分清事情的缓急轻重次序, “若网在纲, 有条而不紊”。

3.4 学会沟通, 学会倾诉

在遇到问题或者困惑的时候, 要学会主动与人沟通, 善于向人倾诉。教师职业本身就是一种沟通性强的职业, 要学会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 通过交流来调适、缓解职业压力。在面对同事、学生、家长时, 有效的沟通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功率, 办起事来事半功倍。

3.5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脑力劳动的, 如果脑力劳动时间过长, 而不通过体育锻炼来进行调剂, 将不利于身心的良性发展。合理的体育锻炼、节制的娱乐生活和适量的营养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 对身心健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处理好各种关系, 解决好各种冲突, 注意改善生活方式, 才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才能做好自己, 教好学生, 搞好工作。

总之, 青年教师应该培养崇高的道德, 尊奉教育的信念, 锻炼健康的身心, 勤奋踏实地工作, 自觉维护学校形象, 并与学校共命运, 才能使自身的事业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基础, 使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摘要:师德修养在教师整体素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它既是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根源和动力, 也是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重要目标和检验标准。根据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 从培养崇高的道德、尊崇教育的信仰、锻炼健康的身心等几个方面浅析。

关键词:高校,师德修养,青年教师,道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12号.2013-05-17.

[2]傅维利.简论师德修养[J].中国教育学刊, 2001 (5) :40-43.

[3]廖蓉, 廖渐.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17) :129-130.

[4]黄晓巧.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9) :26-27.

[5]游志平.年轻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J].管理学家, 2013 (16) :169-169.

12.教师师德修养 篇十二

(二)全面准确地把握《规范》的精神实质

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具体说,一是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因而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二是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每一位教师都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这是对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三是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做到严慈相济,努力做学生良师益友,这是师德的灵魂。四是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始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教师的天职。五是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同时,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这是也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六是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意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道德教育和传授知识的,从这可以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历来也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要履行教书育人、培养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一代新人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水准。所以,身为教师就应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的人,在执教的工作岗位上为人师表,以优良的思想作风教育引导学生,以高尚的道德形象和人格影响和激励学生。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首要的是要有忠于教育事业和肯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师德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自己从事的执教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专心致志做好教学工作,并且在执教活动中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型综合人才。

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也是教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学生人生观的建立,道德情操的形成固然需要教师的课堂教育,而教师的个人品格、行为习惯、言行举止以及处世方法,给学生们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比他教授的知识更能影响学生。由此看来,教师能给学生施以影响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时候是习惯,是心态,是做人的标准。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学生做出榜样。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义愤填膺地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出教室却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迎合或追逐,这种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身为教师应有一颗无私的爱心。我们的教育事业本身就是爱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师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也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作为一名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在学生受到挫折的时候去安慰他们,在学生受到烦忧的时候去开导他们,在学生迷茫的时候去帮助他们。教师对学生既要关爱,又要严格要求,做到严慈相济。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通过维护学生的尊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从而形成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应刻苦学习,严于律己,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这对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因此,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人民教师,必须自重、自励、自爱,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意识和使命意识。唯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高尚的师德水准,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才能真正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在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所以,作为小学教师,作为把孩子领入知识殿堂大门的老师,更应该努力提升个人的师德修养。那么,如何提升教师个人师德素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调整心态,增强职业认同感。

加入教师队伍的人,形形色色,有些是真心地热爱教育事业,有些可能是形势使然,把教师职业只是看作一个饭碗。所以当遇到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时,这些人对教师这份职业更是没有认同感。这时,需要个人心态的调整,首先应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有针对性地去了解、学习古往今来的名师,领略他们高尚、伟大的人格,仰望他们在历史长河留下的烁烁光华,重新认识教师职业的崇高,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一份责任,一种使命,更是一种光荣。其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劳动,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可以长期看见效益的收获,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杰出的贡献时,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自然油然而生。

二、自我缓解,化压力为动力。

教师的工作,特别是小学教师的工作是极其繁琐,细腻,甚至看去是极其微小的。低年级的孩子除了教学,在生活上不仅需要你人格力量的感染,还需要你事无巨细的关心,手把手的教导。从文明礼貌到交通安全,直到服装整洁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指导。一个人长时间投入在这样琐碎、重复的工作中,意志会有所消磨,而学校里还有各种活动,公开课、评比、检查,教师必然感觉到压力重重,动辄则咎。如何缓解压力,首先,要意识到一定压力是有益处的。它能提供行为的动机。在各种公开课和评比中,你的教学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在每次的活动过后,不管是成功、失败,都不要太计较得失,肯定自身的每一次提高,多寻找心灵的满足感。在琐碎的工作中,多看到自己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多找找学生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那么,工作就不再是盲目,重复的,工作的意义和成就也会显现出来。

三、不断充实,厚积而薄发。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丰富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本身就是一个高素质教师的专业要求,而也只有丰富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才能沉淀出高尚的人文素养。大师让我们高山仰止,不止是因为他们的博闻强记,学术成果,更是因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那是他们身上丰富的文化沉淀所展现出的魅力。薛瑞萍老师在《心平气和一年级》中说到:“小学教师是一份艰辛卑微的职业,要想从中获得充实宁静的感觉,必先拥有丰盈的教育智慧。”作为教师,应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多看书,多反思,多积累,教育的智慧,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四、关爱学生,从心出发。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爱,需要尽心,需要宽容,需要平等。桂贤娣老师说,要因生施爱。因生施爱,首先需要尽心,要了解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要。这听起来并不容易,但只要从心开始的关心,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和你亲近,了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犯错,是每个孩子都会做的事,正确地看待孩子犯的错误,有一颗宽容的心,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理解他们,才能真正的宽容孩子。平等,则需要保持一颗童心,有一颗童心才能和孩子真正的沟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关爱学生,不是口头,也不只是事无巨细的教导,还应从心出发,用心贴着心,才能温暖。当你向孩子们交出你的心时,孩子肯定会回报给你更炙热、纯净的心。这时,教师职业特有的快乐,已不是能用言语来形容。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生活在一个充满物欲和复杂人际的红尘俗世里的教师,他的灵魂是不是天底下最健康的灵魂呢?教师也是凡人,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一个洁净的灵魂,需要自身通过不断的自省和学习。只有不断地完善、提高自我修养,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领路人。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万世师表”的楷模。他爱国、爱民、爱教育。由于有了这种深切的“爱”,才有了他那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执着追求。他穷毕生的精力,投身于人民教育的各项革新运动,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在旧中国矗立起一座人民教育的丰碑,铸就了民心所向的一代师魂,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他的教育思想是超时代的,他的教育成就是卓越辉煌的,他的教育影响是跨国界的。因此,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将来,他都是师之楷模,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要弘扬陶行知思想,光大陶行知精神,首先,我们就要学习陶行知的崇高师德。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就高于其它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集团,它的道德水准高低将与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社会劳动,没有教师道德的高素质,便没有新一代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锻造师魂先立德,学陶师陶重实践。教师的职业道德应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统一集中的具体表现。这种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这种信念源自于对现代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上。“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决于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确立。教师应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从一选择上教师职业,就应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

其二,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伍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崔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其三,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因之必须有真才实学。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

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自律自爱,持之以恒,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故此,当代师德对教师的要求也包容了“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这一内容。

其四,教师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认真负责,勇于创新。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商品。商品生产出了次品可以弥补,学生教育出了问题,几乎无法补救。以众多优秀教师工作成功的表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共同点之一,就是尊重教育科学,遵循教育规律办事。他们讲求教育艺术,坚持“文道统一”,他们不是照本宣科的“经师”,而是融科学、艺术、文化、道德于一身的教育精英。他们有科学的头脑,敏锐的触角,艺术的手段,善于从不同的科学领域撷取时代信息,提炼精髓,精心设计,合理运用乃至创造性地施为。他们无不时刻以自身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去催化新一代的科学潜能。因此,他们获得了创造性劳动的成功。由此看来,科学化教育才能对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负责,对教育的社会效益负责。讲究科学,无疑是现代师德所应涵盖的内容之一。

其五,教师还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如竞争中涌现了大批专家型教师,大批星级教师;展现了大批教育教学成果,造就了大批新型的人才。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而是教师群体与家长,社会积极力量通力协作下的群体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

其六,教师还应有高尚的人格,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教师高尚的人格,大度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具有无穷的感召力,亲和力。教师高尚的人格来自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端庄优雅的仪表、风度、气质来自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只有以协调的人格美、仪表美、风度美,才能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塑造出当代教师的美好形象,造就新一代的师魂。

上一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下一篇:最好的我们小说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