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林学术报告之

2024-10-25

吴江林学术报告之(通用3篇)

1.吴江林学术报告之 篇一

1989年, 以昆山周庄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 因画家陈逸飞的一幅名为“双桥”的画而一炮走红, 走上了一条与其他乡镇所走的工业化发展路径所不同的道路———保护古镇, 发展旅游。经过10多年的发展, 江浙地区已经成功保护和开发了典型的江南水乡六大古镇———苏州的周庄、同里、甪直和浙江的乌镇、西塘、南浔, 每个古镇都各具特色, 每年都要迎来数十万到几百万的中外游客。

吴江的同里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古镇进行了保护和旅游开发。10多年来, 旅游服务业取得了蓬勃发展。近年在原来一园 (退思园) 二堂 (嘉荫堂、崇本堂) 三桥 (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 经典旅游景点的基础上, 又开发了明清街、珍珠塔等景区, 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300多万人次, 2008年完成旅游服务业收入增加值18.25亿元, 占全镇GDP的52.2%。在看到这些可喜成绩的同时, 有一个近年来长期困扰着几乎所有古镇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同里, 那就是古镇旅游的雷同化。

在江南水乡古镇中, 古镇旅游的雷同化表现为:一是景色风貌雷同, 都是“小河古桥石板路”, 还有若干名人故居。二是经营方式雷同, 以政府为背景的古镇旅游公司对景区进行投入开发, 并主要以获取门票收入作为回报。旅游团一张套票进入景区, 每逢节假日常人满为患, 多了景区的嘈杂和喧嚣, 少了古镇的古朴和宁静。三是经营项目雷同, 古镇河上是可供泛舟的小船, 沿街是破墙开店的商铺, 叫卖的都是糕点、状元蹄、丝绸和工艺品, 充满着浓厚的商业气氛。

分析造成古镇旅游雷同化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江南古镇由于地理、历史的原因, 它们之间本身就具有相似性。江南古镇都是傍水而建, 密集的河道在古时候既是生活取水的来源, 也是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相似的民间风俗习惯也形成了风格相近的民居建筑。江南地区历史上人文荟萃, 自然古时候也出了不少名人, 留下了许多名人故居。二是古镇旅游开发者对旅游产品认识不足, 对古镇旅游的文化挖掘、开发深度不够。任何一个产品要在市场上销得好, 需要把握好三个环节。首先是做出一个好产品, 其次是把这个好产品告诉广大顾客, 让大家都知道, 再者是让顾客使用这产品后确实感到满意。古镇旅游也是一种产品, 要把它开发好包装好, 成为一个好产品, 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告诉公众, 把信息传播出去, 最后让来古镇旅游的游客感受到真实的古镇, 名副其实, 物有所值, 满意而归。然而古镇旅游开发者常常对古镇的文化内涵理解不足, 再加上资金缺乏等原因, 对古镇的开发深度特别是文化挖掘不够, 如果只在比较浅的层次上理解江南古镇, 那么开发的内容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和形式上, 必然导致水乡古镇的大同小异和雷同化。

江南古镇旅游雷同化的结果, 一是“百镇一面”, 都是“小桥流水人家”, 游客难以识别和体验其差异, 看多了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游客回游率低。二是游客出现分流, 到过一个古镇的游客常常不愿意再去其他古镇, 认为都差不多。如同里古镇的名气没有一河之隔的周庄大, 受到周庄的“形象遮蔽”, 游客数量上不去。三是游客在同里古镇逗留时间短, 消费少, 古镇无法给游客提供更多的富有特色的延伸产品和服务, 旅游服务总收入难以大幅度提高。

要做大做强水乡古镇的旅游服务业, 就要跳出古镇旅游的雷同化。对同里来说, 必须通过认真分析游客种类及市场需求, 突出自身特点, 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在古镇定位上差异化, 突出同里宜居的水乡古镇特色。宜居, 自古以来是同里的特色, 不然也不会有清代的高官任兰生被贬后花巨资修建退思园作为他隐退的居住之地。宜居, 也可让同里脱离像某些古镇那种过度商业化的经营模式, 让游客更容易接受。宜居, 能够让更多的游客在同里住下来, 体验水乡古镇的韵味, 为拓展和延伸旅游服务链创造条件。

二是在旅游景点上差异化, 突出同里退思园的古镇园林特色。与其他水乡古镇相比, 同里有退思园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独一无二的。退思园是同里有别于其他古镇的一个重要亮点, 也是同里古镇的神韵之处。要大力挖掘退思园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在艺术上是一个造园工艺精湛的私家园林, 而且在思想

组织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村民办养老院发展状况

———以夕阳红养老院为例

朱启戎, 李昊, 王芳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以江苏省泰州市夕阳红养老院为例, 了解其发展中的相关因素及现状, 从组织的角度, 分析了养老院的组织结构与养老院发展之间联系。发现目前农村民办养老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并探讨其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民办养老院;组织社会学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而且农村老龄人口成为主体。但由于我国特有的二元社会结构的特点, 加之其正处于转型期, 城乡老年人在养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微观层面上, 通过对江苏省泰州市夕阳红养老院———一个农村民办养老机构较全面

上反映了中国人有进有退、以退为进的人生智慧和境界。清代高官选择在同里修建退思园作为其退隐后的居所, 也反映了同里宜居的生活环境, 被贬的退思园主人在该园建成后不久又官复原职, 又显示了退思园蕴含的灵气。

三是在游客细分上差异化, 突出同里的古镇观光游向深度休闲体验游过渡。到古镇旅游的一般有两类游客, 一类是通过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 这些都属于观光游客, 大都一看而过, 到此一游, 在同里的整个游程大约2小时, 因旅游停留时间短, 景区只能获得门票收入。另一类是自助游, 这些游客一般有较高的文化程度、较强的欣赏能力和较好的经济条件, 有的还对古镇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研究。这些属于深度休闲体验游的游客。他们一般停留时间长, 需要在古镇住宿和用餐, 除了景点门票外会在古镇上还有更多的消费, 古镇对这类游客的接待能获得除了门票以外其他延伸服务的收入。在旅游的时间安排上可以错开时间段, 同里古镇在白天主要接待团队的观光游客, 傍晚和晚上的夜游主要接待自助深度体验游的游客。虽然目前绝大多数游客还属于观光游客, 但根据研究表明, 人们旅游的方式与人均GDP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时, 人们的旅游大多是观光旅游;在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的时候人们开始休闲旅游;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 人们开始度假旅游。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人均GDP也在不断提高, 2008年已超过3000美元, 因此今后同里古镇旅游发展的方向应当是吸引更多的深度体验、休闲度假的游客, 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当然要吸引更多的深度休闲体验游的游客, 还要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 如大力宣传同里古镇宜居的生活环境和同里古镇夜晚独特的风景与韵味, 提供各种档次的住宿宾馆, 开设同里古镇夜市, 给傍晚进入古镇的游客和在同里用晚餐、住宿的游客以更多的门票优惠等。

四是在经营理念上差异化, 突出同里古镇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古镇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如果我们失去了古镇, 也就失去了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特别对同里这样以旅游地走访之后, 以此养老院为例, 运用“生命历程”理论、组织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学个案研究方法, 对农村民办养老院的发展变迁进行深入研究, 来了解当地农村民办养老院的基本发展情况和整个发展历程。

业作为重要产业的乡镇来说, 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所以我们必须遵循古镇保护第一的原则。但我们不能被动地保护古镇, 离开了古镇的开发和利用, 那么不仅失去了古镇保护的意义, 也失去了古镇保护的资金来源。因此, 我们必须实现古镇保护和开发利用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做法上:一要加强规划, 做到同里古镇的景点向景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居民向小区集中, 让古镇景区得到很好地保护。二要在旅游服务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古镇保护基金, 保证同里古镇维修保护的资金来源。三要健全相关的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 把发展古镇旅游服务业对同里古镇保护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四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同里古镇地域面积不大, 近年来三次产业都得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同里有北联现代农业科技园和集中水产养殖的第一产业, 有以新型建材和汽车配件制造为主体的第二产业, 有古镇旅游服务的第三产业, 现在又新开发了肖甸湖森林生态湿地公园, 是三次产业齐全、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在三次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上, 把同里建成具有江南水乡古镇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镇, 通过对外宣传, 欢迎全国各地的人员来参观学习同里古镇保护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 同时也可带动和促进同里的古镇旅游服务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摘要: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古镇旅游已出现了雷同化的情况, 以吴江同里古镇为例, 提出了跳出古镇旅游雷同化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古镇旅游,雷同化

参考文献

[1]熊侠仙等, 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汇刊, 2002.6.

[2]李东和等, 苏州水乡古镇旅游形象定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4.

[3]王如东, 苏州古镇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J]经济师, 2005.2.

2.简述林译小说之研究现状 篇二

晚清翻译家林纾的译作一直以来被约定俗成地称为“林译小说”。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个案。一方面, 林纾用古文翻译的小说存在着大量的“增删改译”因而被传统译界贬斥为“劣译”;另一方面, 其“不忠”于原作的译本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受到了中国读者的青睐。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

二、国内研究现状

自从林纾的第一篇译作《巴黎茶花女译事》于1899年问世, 已有300多篇[1]对“林译小说”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大致可被归为两类。一类是以寒光、阿英、马泰来等学者为代表的宏观研究。他们致力于搜集并整理林译作品, 并且已经分别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林琴南》, 《晚清小说史》以及《林纾翻译作品全目》。在2009年发表的《林纾研究实考》中, 作者薛绥之和张俊才收录了林纾先生著名译作的前言部分。这些文献对后来其他学者的研究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另一类是微观研究。这类研究则将重心放在了“林译小说”中大量的增译、删译及改译 (以下称“增删改译”) 问题上。在这类研究中学者们表现出了两种态度。一部分学者持肯定和赞成的态度, 另外一部分人则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

(一) 否定“林译小说”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 以翻译家严复为代表的学者将“忠实”作为第一翻译标准, 严复的“信、达、雅”理论颇受推崇。在这种环境下, 一些学者认为“林译小说”属于不忠实的翻译。晚清时期最早的代表包括钱玄同和刘半农。他们认为林纾的翻译几乎毫无价值。钱玄同曾在1918年的《新青年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指出林纾的翻译“缺乏语言连贯性, 文章支离破碎”。刘半农的评论则更加尖锐和犀利。同样是在《新青年学报》上, 刘半农指出林纾先生翻译的作品是“闲书, 没有一点文学的意味”。他认为林纾的译作中有太多的“增删改译”以至于破坏了原著。近几年来也有一些学者怀疑和否定“林译小说”。田德蓓在“译者的身份”一文中列举分析了林译小说中的一些实例, 认为林纾的译文背离了原著因此是不可取的。王秀云和万宗琴分别撰写文章“是翻译还是整理---质疑林纾的翻译”以及“对林纾‘翻译’的质疑”, 质疑林纾的译作是否可以被看做翻译作品。王秀云认为, 林纾“用文言出版的大量外来文学不是翻译成果, 而是对其合作伙伴的口述进行整理纪录的作品。”

(二) 肯定“林译小说”

当然, 对“林译小说”的质疑声和批评声之外, 很多学者还是对其文章中大量的“增删改译”持肯定和积极态度的。最早的代表当属钱钟书了。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发表了长篇文章《林纾的翻译》。这是划时代的一篇评论。他对“林译小说”中大量的“增删改译”做了详尽的分析。他没有批评这些看似“不忠”的翻译, 而是做出了高度评价, 认为这一现象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必要的翻译手段。在文中, 他甚至坦言, 自己有时宁愿读林纾的译作而不愿意读原著。钱先生的“林纾的翻译”一文贡献颇大, 因为它为之后的学者对林纾及其翻译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对于“林译小说”, 近几年来出现了一些更加广泛更加深刻的研究。例如韩洪举的《林译小说研究——兼论林纾自撰小说与传奇》, 张俊才的《林纾评传》, 刘宏照的《林纾小说翻译研究》。这些作品更加系统地研究了林纾的意识形态、翻译活动、翻译作品及其影响。随着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型, 许多学者开始在新的翻译理论框架下重新研究林纾的翻译作品。谢海燕从Foucault的权利与话语角度分析“林译小说”, 证明正是林纾合理恰当地运用了他作为译者的权利才使得他的翻译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李莹莹和张敬兰在多元系统理论下重新研究了林纾的翻译作品, 从目的语文化、目的读者和翻译动机等角度证明了“林译小说”中的“增删改译”现象有其存在和成功的理由。

除了对“林译小说”的全面重新评价之外, 还有大量的案例研究。而案例研究中很多是建立Lefevere的改写理论上的。改写理论认为翻译会受到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与诗学因素的影响。许多研究在这一翻译理念的指导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例如, 刘鹭的“林纾译本_黑奴吁天录_改写痕迹的文化透视”, 王芳的“译者的个人诗学对文学翻译的影响—Uncle Tom’s Cabin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阳春兰的“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纵—对林纾和魏易合译《黑奴吁天录》的个案分析”, 杨柳的“论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纵—以林纾译本《块肉余生述》为例”, 王友琴的“论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以林译的黑奴吁天录为例”, 等等。这些研究发现, 将林纾的译作放到他所处的时期不仅能找到林纾翻译活动的动机, 而且也很容易解释“林译小说”中所出现的大量的“增删改译”现象, 最终意识到并确定“林译小说”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三、国外研究现状

“林译小说”也引起了海外一些学者的研究兴趣。Arthur Waley是唯一支持“林译小说”的西方学者。他完全赞同林纾采用古汉语来进行翻译, 因为他认为一个翻译者应当选用他本人最擅长的语言。他还说道, “Dickens过多的干涉、夸张与繁冗都在林纾的翻译中消失了。原文的幽默仍然还在, 不过更加简化了。每一个被Dickens繁琐的重复所毁掉的地方都被林纾巧妙地修正和提升了” (张俊才, 2007:96) 。哈佛学者Leo Ou-fan Lee (1965) 也高度评价林纾的翻译作品。在“Lin Shu and His Translation:Western Novels from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林纾及其翻译:中国人眼中的西方小说) ”一文中, 他说道, “林纾和他的翻译将外国作品带到中国人身边并帮助他们开拓了眼界和认识了世界”。Henry.Y.H Zhao在研究西方文学作品对中国小说的影响时强调了林译小说。他坚持认为“林译小说”不是简单的编译而是为了加强作品对目的语读者的可读性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翻译。另外一位对“林译小说”研究有贡献的海外学者是来自日本大阪的Tarumoto Teruo (樽本照雄) 先生。他致力于研究林纾并且出版了题为《林紓冤罪事件簿》的书籍。海外的相关研究还包括澳洲Griffith大学Gao Wanlong博士的论文“Recasting Lin Shu:A Cultural Approach to Literary Translation” (2003) 以及美国南卡莱罗那大学Michael GibbsHill (韩嵩文) 先生提交哥伦比亚大学的大作《林纾集团:现代中国翻译、印刷文化、形象的创造》 (Lin Shu, Inc.:Translation, Print Culture, and the Making of an Icon in Modern China) 。当然在西方也存在对“林译小说”的否定观点。R.W Compton (1971) 认为林纾是一个保守传统的译者, 他的翻译作品只不过是对中国的孔子文化的宣扬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同化。

四、总结

本文梳理了“林译小说”自诞生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发现研究的角度越来越多样化,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 而且褒奖的声音越来越高于贬斥的声音, 想必“译界泰斗”在世界的另一端也会倍感欣慰吧。

参考文献

[1]韩洪举的《林译小说研究——兼论林纾自撰小说与传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7

[2]刘鹭, 林纾译本_黑奴吁天录_改写痕迹的文化透视, 贵州大学, 2007, 5.

[3]万宗琴.对林纾“翻译”的质疑.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

[4]王芳, 译者的个人诗学对文学翻译的影响——Uncle Tom’s Cabin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江苏大学, 2009, 6

[5]王秀云.是翻译还是整理——质疑林纾的“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5.9

[6]王友琴, 论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以林译的黑奴吁天录为例,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5.

[7]阳春兰, 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纵-对林纤和魏易合译《黑奴吁天录》的个案分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5, 4.

[8]杨柳, 论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纵-以林纤译本《块肉余生述》为例,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12.

[9]张俊才.林纾评传.北京:中华书局, 2007

3.江苏吴江启动渔民乐居工程 篇三

目前, 吴江有25个渔业村 (社区) , 渔民总数17 000余人, 在9个镇 (区) 均有分布。近年来, 吴江积极推进围网养殖压缩整治工作, 但粗放型渔业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渔业居民作为特殊群体总体生产、生活环境相对较差。本次《意见》的实施, 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一是推行“四不”生态养殖。2013年起, 除太湖水域外, 吴江将全面调整国有渔业水域内现有的渔业生产作业方式, 禁止在国有渔业水域内设立围网、网箱、网簖 (俗称“三网”) 等定置渔具从事高密度、高强度、高投喂的水产围栏精养模式。同时, 将对重要水域、重要路段沿线水域及合同已到期的养殖水域的“三网”养殖设施予以拆除, 对涉及生产、生活设施的所有人由区镇两级财政给予合理补偿, 确保渔民合法利益不受损失。在此基础上, 对规划用于渔业养殖的水面, 实行生态养殖模式, 做到不建养殖设施、不投料、不投肥、不投药等“四不”要求。对于实施生态养殖的渔民, 区财政将参照相关标准, 进行生态补偿。

二是降低渔民就业创业门槛。对于转产的渔民, 吴江将进一步拓宽其就业渠道, 着力构建促进渔民就业创业的服务体系, 做好渔民就业登记、技能培训、创业引导等服务工作。将转产、转业渔民纳入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引导的范围, 实施就业援助和技能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鼓励企业安排本地渔民就业。同时, 建立失水渔民就业, 创业“绿色通道”, 降低失水渔民创办小微企业的准入门槛, 实行登记管理“零收费”政策。符合条件的失水渔民, 可申请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 享受相关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

三是改善渔民居住环境。有条件的镇 (区) 将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和建设需要, 加快落实预拆迁政策或实施动迁入住公寓房, 或先行对符合住房困难条件的渔业居民户落实优惠购买城镇安置公寓房政策, 改善渔民的居住条件。对于符合住房困难条件的渔业居民户自愿申请自筹资金建设公寓房的, 各镇 (区) 将在符合规划前提下科学选址、落实空间。对住房困难的贫困渔民家庭, 由各镇 (区) 统一规划, 建设渔业社区廉租房, 努力解决住房困难渔民的居住问题。

【吴江林学术报告之】推荐阅读:

人才吴江10-09

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06-18

林学专业综合实习报告10-25

上一篇:奖励与处罚管理规定下一篇: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