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xx市行政管理的论文

2024-08-06

对xx市行政管理的论文(精选9篇)

1.对xx市行政管理的论文 篇一

。老年体育协会之间的互访演出,拓宽了老年人的视野,增进了协会间的交流与协作,使老年体育协会在交流学习中获得提高,是老年人活动的一项有益的尝试。去年7月,我市老年体育协会到xx市学习,受到了xx市市委、政府和xx市老年体育协会的热情接待,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市发展老年人事业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促进了我市老年人事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人口逐渐向老年化过渡,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关心重视老年人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问题是全社会及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老年人解除了后顾之忧,老年人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2.对xx市行政管理的论文 篇二

中国根据经济预警来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预警机制进行了具体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需求使得大家对食品安全性的问题更加关注, 但是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乐观, 从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和河北红心鸭蛋事件到2014年福喜腐肉事件和昆明毒米线事件, 都是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的过量问题导致大批的婴幼儿患上肾结石以及“大头娃娃”的怪病, 甚至导致死亡, 而红心鸭蛋中被查出有大量苏丹红, 苏丹红是国际上三大致癌物质, 是有毒的工业染料, 极度危害人们的健康。到2014年食品安全问题仍旧是人们极度关注不能被忽略的重大问题, 上海福喜公司为国内大规模快餐连锁店肯德基, 麦当劳等公司供应食品的原材料, 公司将过了保质期的腐肉重新进行包装, 并且延长了保质期来掩盖肉已过了保质期, 极大的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健康问题;至于昆明的毒米线事件, 是昆明几家米线制作作坊利用大量的焦亚硫酸钠生产米线, 制作场地肮脏不堪, 污水横流, 米线还需经过有毒化学品的漂白, 此种米线极可能导致癌症。这些黑心的生产者只以营利为目的, 不关心消费者的安全行为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 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并被曝光,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人人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也归咎于监管部门的监督不到位, 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事后控制效果并不明显, 远远没有预防和前馈来的有用, 我国必须对供应链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与监督, 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 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前馈控制, 保障食品的安全, 保护人民的消费权益, 同时降低生产的成本, 促进经济的增长。

一、供应链环境下食品安全预警状态识别的理论综述

食品安全问题大多都是由于供应链监管的不完善导致的, 供应链任一个阶段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食品安全危机, 所以必须建立供应链环境下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也是前馈系统, 是对危机进行提前预测, 测出到危险后提前向相关部门发出正告, 之后根据警示的消息, 相关部门和机构对此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并做出相应的措施应对危机的发生。而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就是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前馈控制, 控制并监督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对食品危机进行提前预防, 发出正告, 在食品安全发生危机之前就做出措施, 阻止食品危机的发生。

(一) 供应链环境下食品安全

食品的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原材料的采集、食品的生产、食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管等, 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食品的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以食品原材料的采集、食品的加工、食品的销售以及食品的质量监管等为关键因素, 建立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1、食品原材料的采集。

采集原材料是食品生产的第一环节, 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起始点。如果食品的原材料出现了安全问题, 那么之后的食品安全保障都是无用的。例如,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 就是没有检测出原料中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的缘故, 而引发多起婴幼儿得病事件, 甚至是死亡。所以食品原材料采购必须十分谨慎, 必须保证原材料不含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从而保障食品质量的安全。

2、食品的生产与流通。

食品的生产与流通是食品安全治理的核心环节, 这一环节最有可能发生食品安全上的问题。食品的生产过程必须科学、合理, 食品的包装必须严格要求, 食品的储藏也须安全, 需要预防食品的腐坏变质以及避免触及对食品有害的物质, 而食品的运输也必须注意食品的质量, 运输工具得复合卫生标准, 都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提供保障。

3、食品的销售。

食品销售环节是最接近消费者的环节, 食品在销售过程中应该记录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理化指标的达标率, 以及食品标志的清晰度, 避免由于不同的销售主体和销售手段的不当而导致食品安全存在问题。

4、食品的安全检测。

食品质量的监管是最后环节, 但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政府作为食品质量监管的主力军, 应该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管力度, 对食品安全进行有限的监督, 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食品质量监管体系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XX市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

(一) XX市食品预警系统的现状分析

1、XX市食品安全预警已基本建立。

目前, XX市在建设食品安全预警系统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从2010年的“某冠生园”陈陷月饼事件到2013年的“周黑鸭”造假事件, 某政府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督, 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危机的预警机制, 尽全力降低食品安全事故产生, 对XX市民的消费权益和健康安全负责。

如今, XX市就食品安全危机进行了大量的策略来确保食品的安全, 例如, 不合格品的召回、设立农村市场为监管的重点、县城以上的屠宰全部定点等。2007年10月24日, XX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制订了XX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至2014年7月, 建立了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网络平台, 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在线上报、分析和评估预警功能, 这项举动有力地将XX市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又上了一个更大的台阶。

2、XX市食品安全相关指标的调查分析。

选择XX市作为样本, 为了了解XX市食品安全预警现状,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 获得了XX市市民对XX市食品安全预警的想法与感受。在此问卷调查中, 我一共准备了1500份问卷, 有效回收1398份, 发放区域:17%栖霞区、14%下关区、23%鼓楼区、33%玄武区、11%浦口区、2%其他地区, 有效回收率为93%, 。论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势, 运用熵权法了解XX市民对未来XX市食品安全预警最关注的一些指标, 再运用可拓决策建立物元模型, 最终以权系数和可拓决策公式确定预警值, 确定XX市食品安全预警等级。从问卷调查来看, XX市市民对于某食品安全的现状呈现出较为不满的态度, 遇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人数也相对较多, 而市民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 大多数都不能够得到解决, 所以大家基本上都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应该进行事前控制, 也就是应该建立并进行食品安全的预警。

三、结论

本课题通过统计XX市蔬菜检测、畜产品所含“瘦肉精”、水产制品、加工设备、食品包装、食品运输、食品储藏、食品感官识别、食品理化指标以及食品质量抽检等10项指标的合格率, 来对XX市食品安全进行预警状态的识别, 得出XX市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 食品安全处于I级状态, 即无警状态。从XX市食品安全预警的结果可以看出, 由此方法得出的XX市预警结果与XX市近5年的食品安全等级状况基本一致, 证明用此方法来对食品安全预警做出研究分析是可行的。论文数据也是从市场调查和年鉴查询中得出, 说明方法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

在食品原材料采集方面, 检测蔬菜检测农药残留, 肉制品检测“瘦肉精”的含量以及水产制品检测毒素含量来确定食品合格率, 在食品加工运输方面, 需要保证加工设备的卫生, 食品包装的卫生、食品运输过程中的卫生, 以及选择正确的储藏方式来保证食品的质量, 在食品销售和监督方面, 须确保食品的理化指标含量在安全范围之内, 并保证食品质量检测合格, 这些指标是每个城市都需要检测并统计的数据。从XX市食品安全关联度及预警测算看出, 近五年XX市食品安全一直处于无警阶段, 总体呈现极好的发展势头, 说明某政府对于食品安全极为重视, 很好地控制了食品供应链各阶段的合格率, 尽全力降低食品安全事故产生, 对XX市民的消费权益和健康安全负责。

参考文献

3.xx市地名管理办法 篇三

第一条为加强地名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xx省地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标志设置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名包括:

(一)河、湖等地形实体名称,其他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二)镇(乡)、街道行政区域名称和村、社区(居民区)名称;

(三)各类经济区域名称;

(四)城市、自然镇、自然村、片村、住宅区,城镇和各类经济区域内的广场、街、路、巷、弄、区片等名称;

(五)铁路、公路、航道、隧道、大中型桥梁、立交工程、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机场、水闸、大中型引水工程等交通、市政、水电设施名称;

(六)农场、林场、牧场、渔场等名称;

(七)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纪念地等名称。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四条地名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部门配合。

市民政部门主管全市的地名管理工作,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受市政府委托负责地名管理的日常工作。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置的民政办公室负责本辖区的地名管理工作。

经济开发区、振东新区等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本辖区范围内的地名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市地名办的指导。

发展计划、公安、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工商、国土资源、交通、水利、文化体育、教育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积极支持、配合地名主管部门共同做好地名管理工作。

第五条地名管理机构的任务是:依据国家、省关于地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行使地名管理的各项行政职能,采取各种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国家地名标准化和规范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对外交往服务。

第三章地名命名和更名

第六条地名命名和更名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符合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特征;新建、改建的城镇街巷、居住区的命名要实现层次化、序列化、规范化的要求;

(二)符合城乡总体规划要求,一地一名,名地相符;地名通名应反映所称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类别);

(三)符合社会道德风尚,含义健康,用字规范;

(四)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在办理命名、更名工作过程中,应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群众的意见;

(五)一般不用人名、外国地名命名本市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

(六)避免使用生僻字命名地名;

(七)派生地名一般应当与主地名相统一。

第七条下列范围内的地名不得重名(号)并避免同音:

(一)本市范围内的镇(乡)、街道、铁路站、长途汽车站、货运枢纽站、码头(轮渡站)、渡口和本办法第三条第(三)项所列地名;

(二)本市任何一个社区(居民区)、村名称和本办法第三条第(七)项所列地名;

(三)本市任何一个镇(乡)、街道范围内的自然镇、自然村、片村,农、林、畜、渔点等名称;

(四)本市任何一个城镇范围内的居住区、广场、街(路)、巷(弄)、区片、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名称;

(五)本市任何一个居住区、一条街(路)、巷(弄)范围内的门牌号。

第八条下列地名应重新命名:

(一)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地名;

(二)极为庸俗或者带有侮辱性含义的地名;

(三)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地名。

第九条地名冠名可以有偿使用,但须从严控制,规范管理。

第四章地名命名、更名的申报与审批

第十条下列地名的命名、更名,由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意见,经市人民政府审核,报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批:

(一)镇(乡)、街道行政区域名称;

(二)嘉兴市级以上经济开发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纪念地、古迹、文物保护单位等名称;

(三)铁路(线、站)、高速公路和县级以上公路、航道、码头、河堤等名称;

(四)重要的河、湖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五)确需以人名命名的地名;

(六)市行政区域内的一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第十一条下列地名的命名和更名,报市人民政府或者市地名主管部门审批:

(一)社区(居民区)、村名称,自然镇、自然村、片村等名称,由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含振东新区)上报;

(二)城镇内的街(路)、巷(弄)、居住区、区片等名称,由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含振东新区)或者开发建设单位上报;

(三)辖区内的住宅区、广场、公园等名称由有关主管部门或开发建设单位上报。

第十二条门牌号码由地名主管部门或开发建设单位负责编制、设置和管理。本市范围内的住(驻)户,都应当为建筑物申领门牌号码。门牌用户原则上向所在地地名主管部门申领。

第五章地名标准化与标准地名的使用

第十三条经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或者经授权批准的地名为标准地名。标准地名的汉字书写应当按照国家语言文字管理机构公布的规范汉字书写。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应当符合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和《中国地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第十四条标准地名和必须向社会发布的地名信息,应及时公告。

标准地名的图和书,由地名主管部门负责编辑,并及时向社会提供。

第十五条下列范围中使用的地名必须是标准地名:

(一)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公文、证件、报纸和书刊;

(二)广播、电视、报刊、地图、地理教材和各类典、录、志等书籍;

(三)印有地名的印鉴、票据、商标、牌匾、包装等;

(四)标有地名的各类标牌、地图指路、广告、地名标志、交通标志等。

第十六条国土管理登记、新闻媒介、房地产管理与交易、广告发布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在办理有关证、照等手续时,登记申请人使用的地名必须是标准地名。

第十七条新开发建设的住宅区的名称,必须为标准地名。下列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有关事项时,必须查验有关地名批准文件和建筑物门(幢)牌设置,无批准地名命名文件和建筑物门(幢)牌设置的,不予办理有关手续:

(一)发展计划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立项和主要项目名称的确定;

(二)规划建设部门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新建项目的综合验收合格证、房屋所有权证;

(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登记土地使用权证。

第六章地名档案

第十八条市地名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地名档案管理:

(一)执行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有关规定,完成上级档案部门布置的任务;

(二)收集、整理地名资料,做好编目、保管和利用工作。及时对地名资料进行修订、补充和更新,保持标准地名的完整性和现势性,保证地名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三)积极开展地名信息咨询服务,健全地名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七章地名标志的设置

第十九条行政区域界位、城(集)镇、街(路)、巷(弄)、居住区、自然村、门牌(楼幢、单元、户室号)、公园、大型游乐场所、风景名胜区、纪念地、文物保护单位、交通要道、台、站、港、场、水闸、桥梁、立交工程、高层(大型)建筑物、专业园区和主要自然地理实体等地方应当设置地名标志:

(一)街(路)牌、巷(弄)牌等地名标志,以及乡村中的碑(牌)、指路牌、示意图牌和门牌等地名标志,由市地名主管部门负责设置和管理;

(二)新建住宅区的平面分布示意图牌、门(楼幢、单元、户室)牌由开发商按国家标准负责设置;

(三)市区、城(集)镇内的桥梁、城市公共交通站(点)、高层(大型)建筑物等地名标志,由建设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负责设置和管理;

(四)公路站、道路交岔口、公路桥梁、码头、渡口、街(路)交通指示等地名标志,由交通、公安部门负责设置和管理;

(五)公园、大型游乐场所、风景名胜区、纪念地、文物保护单位、专业园区等地名标志,由其管理部门负责设置和管理;

(六)重要自然地理实体、行政区域界位和其他有必要设置地名标志的,由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振东新区负责设置和管理。

第二十条街(路)、巷(弄)、门(楼幢、单元、户室)牌的质地、式样、规格、布局、书写等按照GB17733.1《地名标牌城乡》执行;其他地名标志的用材、书写等内容参照执行。本办法第十九条

(二)、(三)、(四)、(五)、(六)项地名标志经有关单位和部门设置后,由市地名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书。

地名标志上可依法附设广告。

第二十一条下列地名标志应当在规定的位置设置:

(一)街(路)、巷(弄)地名标志,除了在街、巷两端必须设置起讫牌外,凡与其它路的交叉处、岔路口都应设置。相邻交叉处距离较长的,其中间还要增设街(路)、巷(弄)地名标志牌;

(二)居住区平面分布图的地名标志,设置在居民区与街(路)、巷(弄)连接的主要出入口;

(三)集镇、自然村的地名标志,要设置在主要出入口;远离公路的,要在通往该道路的岔路口设置地名标志牌;

(四)门牌一般安装在大门中央上方处,特殊情况可设在门靠街(路)、巷(弄)起点一侧的上方。

除本条规定以外的地名标志,根据实际情况应在明显的位置设置。

未按本条第(三)、(四)项规定地方设置地名标志,或者地名标志已损坏,或者地名标志的书写内容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标准的,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部门应及时予以纠正。

第二十二条地名标志的制作、设置和维修经费采取“合理负担、分级落实”的原则:

(一)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管理经费、地名整治专项经费、县道以上道路两侧地名标志的设置经费由市财政列入预算;

(二)镇(乡)、街道所在地的街(路)、巷(弄)地名标志和村、自然村地名标志的费用,由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振东新区承担;因地名更名、路型变化或者道路延伸而更换门牌号码的,其费用由批准地名的政府或道路建设开发单位负责;

(三)门(楼幢、单元、户室)牌的地名标志费用,由房屋建设单位或产权所有人负责;门牌地名标志缺损、补换的费用,由门牌号码受益人负责;

(四)新建或改建的住宅楼(区)、建筑物所设地名标志的费用,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地名标志的设置应与建设工程同步完成,并列入建设项目验收内容。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市地名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地名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下列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一)擅自命名、更名的,责令停止使用;

(二)擅自设置地名标志的,责令限期改正;

(三)使用非标准地名,拒不改正的,处每日100元的罚款;

(四)擅自移动、涂改、损坏、涂污、遮挡地名标志的,责令限期恢复原状。

第二十四条市地名管理部门对单位和个人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款应当出具统一的罚款收据,并全部上缴国库。

第二十五条被处罚单位和个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的,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六条地名管理和审批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4.对xx市行政管理的论文 篇四

一、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简介与主要职责

(一)简介

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直接管辖着XX县工商局、XX分局、XX分局和XX分局。局机关直管南珠、文明、海角等4个工商所和 经济检查支队、商标广告监督管理所。市工商局内设13个科(室,中心);有办公室、人教科、法规科、公平交易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科、市场与合同规范管理科、企业注册与个体私营经济管理科、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科、商标与广告管理科、财会科、监察室、离退休人员工作科、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市局机关党委,下辖3个党支和 21个党支部。全系统公务员427人。

(二)主要职责有:

1、在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导下宣传,贯彻和实施国家、自治区有关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负责本行政辖区内的 工商行政管理和工商行政执法工作。

2、负责对本行政辖区工商企业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进行依法核定注册单位、名称、审定、批准、颁发有关证照,对其登记注册事项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3、负责组织监督检查市场竞争行为,依法处查本行政管辖区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打击流通领域的走私贩私和经济违法发章行为。

4、负责组织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查处本行政辖区的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查处市场管理和商标管理中经销掺假及假冒产品行为。

5、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辖区内各类市场经营秩序的规范管理与监督;组织管理经纪人,经纪机构和经纪合同,查出合同欺诈行为;组织管理动产抵押物登记,组织监管拍卖行为。

6、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辖区内的商标工作,查处商标侵权行为。

7、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辖区的广告发布与广告经营活动。

8、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辖区的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和私营企业的经营行为。

9、根据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的授权,管理本行政辖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劳动人事、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编制、经费、资产、计划、审计等工作。

10、承办上级工商象征管理机关和当地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科现状

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科依法负责公司、内资企业(全部由自然人投资的除外)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指导全市企业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依法核准企业名称;依法组织开展企业年度检验;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全市“经济户口”管理工作和信用建设;依法组织查处违反企业登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负责本系统统计;负责本部门登记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办理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北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科11人,其中:

科 长(1人)

1、负责企业科全面工作;

2、指导、协调全市企业登记管理工作;

3、对企业(公司)名称预先核准、企业法人(包括公司)、经营单位的开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进行复核;

4、依据《企业年度检验办法》,对企业年度检验工作进行复核;

5、负责实施企业违法、违章案件查处工作;

6、带领科内人员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副科长(1人)

1、负责企业登记受理、审查工作;

2、做好公司名称预先核准、企业法人(包括公司)、经营单位的开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咨询、发照工作;

3、依据《企业年度检验办法》,做好企业年检审查工作;

4、负责企业经济户口的建立和市直企业监督管理工作;

5、协助科长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名 副主任科员

企业档案资料整合、建档、管理、查询工作;

2名负责监督管理企业查处违反企业登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2名负责企业场地经营场所;

剩下的负责本部门登记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三、北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北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档案管理的水平普遍较低,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北海市政管理局企业科档案科室企业档案资料整合、建档、管理、查询工作的人员仅有2名女科员,一楼设置办证大厅(查询),二楼是档案室,既要负责查询,也要负责档案装订。

(二)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这里的人员文化程度和专业素质还不适应新时期开展档案工作的需要,特别是进入21世纪,熟悉档案内容,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如有查询的人,这里的人员都是抱着随意的态度来接待,并且没有很完善的回答。

(三)档案管理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第一,档号不规范,既有中文又有阿拉伯数字。第二,档案标题不规范,字体有大有小。第三是大部分档案缺少卷内目录。第四是档案混乱现象比较严重,例如,A企业的档案有错放在B企业档案里。

(四)档案检索效率不高。档案检索方式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档案部门在手工检索的工具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编制了多种形式的检索工具。在编制检索工具中出现了求“多”不求“精”的现象,其认为编制的检索工具越多档案工作服务质量越高。

(五)在信息查询工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计算机部门在制作的查询数据库中还是存在着问题,如查询的设置不够完整,在查询过程中查找很吃力,这样一来会浪费很多时间。查询的信息也有点混乱。

(六)档案整理工作效率不高。没有明确的归档时间,如:07年的档案留到09年整理。

四、对北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档案管理问题的思考合和设想

改观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状况,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首先要注意的问题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

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把住人才入口关,注意引进招聘一些有文化专业知识,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同时,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当前社会和经济生活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这些对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档案人员应努力学习,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提高自身素质,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实现单一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扎实有效地推行专业继续教育。

(二)提高平时整理档案的效率

做好平时整理工作,档案工作人员首先应该从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入手,明确整理工作的意义,把整理工作看作是维护单位历史的大事,看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平时整理工作才能顺利完成。

(三)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档案界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工作方法,谈不上档案工作如何主动、超前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社会和企业,而服务的落伍,必将使档案工作失去生存的活力和市场。因此,应努力使档案部门从“伸手派”变成先行官、创造者,形成档案工作由事后收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工作理念。

1.增强激励机制。档案工作应当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改变在档案部门实际存在的“铁饭碗”现象,积极推行全员聘任合同制,对现有人员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真正做到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从而使档案工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成绩与其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从而激发每个人的工作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使档案工作出现充满竞争活力、开拓创新的新局面。

2.更新观念,实现自我价值。有时搞档案工作的人未必都能明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他们以前纯粹为了工作而工作,忽视了总结自己对社会的影响。这要求相关领导人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使人们特别是档案人员对工作有积极的认识。使档案人员积极进取,对自己的各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重新定位,在埋头苦干的同时,多一些敏感和睿智,有为才能有位,使档案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档案的现代化要与企业的信息化同步

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及飞速发展,对档案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档案人员要边干边学,在管理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信息化的有关知识,使档案现代化与企业信息化有机结合,同步发展。

档案部门搞信息化要解决的一个观念问题,就是档案的现代化建设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把传统的管理方式搬到网络管理上去,而是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档案管理中不适应的一些做法进行改革。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认识,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吸纳新知识,努力使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5.对xx市行政管理的论文 篇五

员的服务力度

服务会员、为会员多办实事是个私协会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服务上去了,协会工作也就有了发展的载体。XX会长多次强调:个私协会要将“立足服务、支持发展”作为工作重点。2005年,协会以“立足企业抓服务、立足服务抓工作”为工作思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化了对会员的服务。

一、举办培训班。利用培训,加强对会员的法纪、诚信、企业竞争力知识的教育。2005年,市个私协会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7场(次),先后对3000多会员进行了培训,培训涉及: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反易制毒品、反对拐卖妇女儿童、社会参与能力、经营能力等知识领域,受到广大会员的好评。

二、开办专题讲座。为了让企业提高竞争力,了解现代企业理念、更新管理知识,市个私协邀请全国知名学者举办了“私营企业再发展论坛”、与XX社科院开办了“企业变革研修班”,在XX上百名企业家参加了学习。针对企业对商标、广告知识的需求,市个私协开展了“服务进企业”系列知识讲座,向企业宣传如何运用商标战略、广告战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系列知识讲座帮助企业家开阔了眼界,丰富了专业知识。

三、积极组织商贸洽谈活动,为企业搭建经济合作平台。2005年市个私协积极组织会员参加“XX再就业特区投资商务考察”“XX贸易洽谈会”“XX贸易投资会”“XX商务考察”“2005环球贸易投资会”“XX景谷投资会”“XX广东重点合作项目推介恳谈会”等十二项活动,其中XX再就业特区投资商务考察、XXXX重点合作项目推介恳谈会都取得了好的成效。

四、努力做好个私企业的创优评先活动,让社会更多的人了解优秀非公企业在参与经济建设、安置就业、创造社会财富、热心公益事业中做出的积极贡献。2005年协会会员有九名企业

家被分别评为省、市级劳动模范;三个企业继续被团中央、国家总局、中个协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四个企业被授予“全国光彩之星”,一个企业被命名为“XX省青年文明号”。

五、到企业开展工作调研。为了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找准企业的需求点,以企业的需求定位工作,市个私协先后到XX、XX、XX钢窗厂、XX等企业进行工作调研,了解企业的工作困难,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六、为企业做好维权工作。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是个私协会重要的工作之一,2005年市个私协的主要维权工作有:为万家欢公司做好因“苏丹红”引起的债权债务法律咨询,为“XXX”会务村做好因土地拆迁引起的赔偿问题进行协调,为XX公司、XX公司因货款被骗进行协调。市个私协会积极为会员排忧解难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七、认真做好市个私协会《信息传递》的编辑工作。《信息传递》是个私协面向会员、为会员提供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时政要闻、经营管理经验、政府产业动向、协会工作动态的月刊。2005年市个私协会通过《信息传递》共向5500名会员提供了十二期专刊、合计66000册。如今《信息传递》已深入人心,成为会员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

6.对xx市行政管理的论文 篇六

一、文献回顾

(一) 国外文献

Vancil (1987) 研究发现, 高管正常变动相对于高管非正常变动, 盈余管理程度更低。原因是高管正常变动的目的是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平稳交接, 以巩固和提高经营业绩, 前后任冲突小, 盈余管理动机不强。Pourciau (1993) 通过对73个高管人员非正常变动的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继任者通过操纵应计项目和资产核销在高管变动当年调减利润, 在变动次年调增利润。但离任者在最后一年的任期内也通过操纵应计项目和资产核销调减利润, 原因是继任者调减会计盈余, 并将责任归咎于离任者。De Fond和Park (1997) 认为高管人员为保全职位、免受解聘的威胁, 会采取平滑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由此可见, 国外关于高管变动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这些研究都是以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为基础的,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还有待验证。

(二) 国内文献

国内对于高管变动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朱红军 (2004) 以更换了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的公司为样本, 发现低劣的经营业绩能够对高管人员的更换产生显著的影响力, 但是高管人员的更换并没有在短期内对经营业绩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只是带来显著的盈余管理。王馨 (2006) 研究发现, 上市公司在高层管理人员发生变动的前一年存在调高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在高管变动当年存在调低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在高管变动下一年也存在调高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暴金玲 (2006) 研究发现, 董事长变更当年倾向于把可操控利润做小, 总经理变更当年倾向于把可操控利润做大, 且董事长非正常变更 (董事长辞职) 当年把可操控利润做小的比例远远大于董事长正常变更 (董事长换届选举) 。江顺平 (2008) 研究了高管变动、盈余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 发现高管变动会促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幅度减小。且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发生变动时, 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程度要低于董事长或总经理单独发生变动的情况。袁树民、王霞 (2010) 研究发现, 管理层变更的公司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且由于管理层希望在变更时进行“洗大澡”, 为之后提升业绩、树立形象做准备, 因此, 管理层变更的公司会采用减小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杜兴强、周泽江 (2010) 实证检验了高管变更和高管继任来源两个因素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管变更导致了显著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 且高管离职的原因会给继任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带来不同的影响。由此可见, 我国学者针对高管变动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逐渐深入, 但现有国内外的研究均没有考虑高管变更前后盈余管理程度的问题, 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陷。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本文主要是对高管变动上年、变动当年、变动下年盈余管理的方向和程度进行分析和研究。高管变动上年, 离任高管为了在经理人市场上提升信誉, 为另谋高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们在离任的前一年往往希望提高会计盈余以展示更好的经营成果。虽然在离任前一年调增会计盈余会影响公司接下来几年的账面业绩, 牺牲公司未来的利润, 但离任高管即将离职, 他并没有压力, 因此他有更强的动机和条件调增会计盈余。因此, 提出假设:

假设1:高管变动上年倾向于调高会计盈余

继任高管上任当年若调低会计盈余, 完全有理由将导致不良经营业绩的责任归咎于离任高管。而变动当年调低的会计盈余等到以后年度实际经营业绩不佳时再冲回, 可以减轻以后的负担。因此, 提出假设:

假设2:高管变动当年倾向于调低会计盈余

继任高管上任的下一年, 由于是其刚进公司的第一年, 向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展示自身能力大有必要。加之上一年度调减了会计盈余, 变动当年他们有动机也有能力调高会计盈余。因此, 提出假设:

假设3:高管变动下年倾向于调高会计盈余

根据委托代理关系, 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利益层, 二者的职权和所受监管不同。因此, 对于董事长单独变动、总经理单独变动、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者同时变动的情况, 盈余管理程度存在差异。由于董事长不直接从事公司日常经营, 对公司的实际情况没有总经理了解得深入, 因此董事长的职权就限制了其进行盈余管理。而总经理是公司日常运营活动的责任人, 比董事长能够更加直接地进行盈余管理, 且总经理比董事长拥有更多的信息, 能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因此总经理的职权为其进行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 国有股处于控股地位, 股权相对集中, 但缺乏人格化的代表, 无法真正监管公司治理层, 尤其是董事长的活动。而中小股东过于分散, 且投资人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加上无法行使决策权, 对董事长的监管相对薄弱, 这就为董事长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而对于总经理的监管则比董事长要更加严格, 相比监管董事长的国家和中小股东, 监管总经理的董事会更加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 因此更能将监管落到实处,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总经理的盈余管理行为。董事长的职责和董事会对总经理的监管限制了盈余管理行为。当董事长或总经理单独变动时, 变动当事人考虑得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 比未变动的高管有更强的盈余管理动机, 这就与公司追求平稳发展的未发生变动的总经理或董事长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在这种情况下, 董事长的职责和董事会对总经理的监管会对盈余管理起到抑制作用。然而, 在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变动的情况下盈余管理的空间就增大了。因为二者虽然最终利益不同, 但短期目标是一致的。利用董事长的权利减少董事会对总经理的监管, 利用总经理的具体操作弥补董事长不能直接从事公司日常运营和信息过少的不足, 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合谋将会提高盈余管理的程度。因此, 提出假设:

假设4:与董事长单独变动和总经理单独变动相比, 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变动的情况下, 盈余管理程度更高

大量文献表明, 总经理的变动往往是由于经营业绩不佳导致。因此我们可以推断, 在总经理变动的前一年, 董事会对离任总经理的监管会比往日更加严格。虽然离任总经理有明显的盈余管理动机, 但严格的监管制约了盈余管理的实施, 会导致高管变动上年离任总经理比高管变动下年继任总经理盈余管理程度低。变动当年, 由于继任总经理刚上任, 对公司环境不太熟悉, 和公司老职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 阻碍了盈余管理的实施;另外, 考虑到调低会计盈余对股价的影响, 继任总经理不能把会计盈余调整得过低, 否则会使公司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以后难以恢复公司在民众中的信誉, 得不偿失。以上都会导致总经理变动当年盈余管理的程度比变动下年低。因此, 提出假设:

假设5:总经理单独变动的情况下, 变动下年盈余管理程度最高

(二)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上证和深证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年至2009年的数据, 剔除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 剔除2007年和2009年发生高管变动的公司, 剔除2007年至2009年被特别处理的公司和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公司, 剔除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的公司及数据不全的公司后得到232个样本公司, 其中2008年未发生高管变动的公司为163家, 高管发生变动的为69家, 包括董事长单独变动公司18家, 总经理单独变动公司34家, 及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者同时变动的公司17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情况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CSMAR) 。本文所有数理和统计分析所使用的软件包括:EXCEL、EVI EWS 5.0。

(三) 变量定义

为了单独讨论董事长变动和总经理变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避免两者相互干扰, 本文将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者同时变动单列出, 与董事长单独变动、总经理单独变动一同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 公司治理水平、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资本结构等均会对盈余管理造成影响。公司治理水平越高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公司总资产越大, 内部管理机制会越完善, 外部监管力度也会越大, 因此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盈利能力越强, 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动机越弱, 因此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负债大的公司为了提高偿债能力和提升信用状况, 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强, 因此盈余管理程度更高。本文变量见表 (1) 。

(四) 模型建立

由于原始的Jones模型需要大量年份的数据, 而我国股市起步较晚, 不适合运用该模型, 故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采用横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来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程度。具体计算过程如下:第一步, 计算总应计利润。TAi, t= (NIi, t-CFOi, t) /Ai, t-1… (1) 。第二步, 利用A股制造业样本公司的数据估计该行业的特征参数值。将样本公司2006年至2009年各年数据分别代入原始的Jones模型TAi, t=b1 (1/Ai, t-1) +b2 (△REVi, t) /Ai, t-1+b3 (PPEi, t) /Ai, t-1+εi, t… (2) , 估计b1, b2, b3的值。第三步, 计算非可操纵应计利润或期望应计利润。将b1, b2, b3的估计值分别作为β1, β2, β3的值, 代入NDAi, t=β1 (1/Ai, t-1) +β2 (△REVi, t-△RECi, t) /Ai, t-1+β3PPEi, t/Ai, t-1… (3) 。第四步, 计算各公司各年可操纵应计利润。DAi, t=TAi, t-NDAi, t… (4) 。其中, TAi, t代表i公司第t年经上年年末资产调整后的总应计利润, NIi, t代表i公司第t年的净利润, CFOi, t代表i公司第t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Ai, t-1代表i公司第t-1年年末的总资产, △REVi, t代表i公司第t年当年和上年营业收入变动额, PPEi, t代表i公司第t年年末的固定资产净值, εi, t代表随机误差项, NDAi, t代表i公司第t年经上年年末资产调整后的非可操纵应计利润或期望应计利润, △RECi, t代表i公司第t年当年和上年应收账款净额的变动额, DAi, t代表i公司第t年可操纵应计利润。最后, 将可操纵应计利润代入下文的回归模型中, 检验高管变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对样本公司2007年至2009年3年间各年数据分别使用模型 (5) 进行回归, 探寻2008年董事长单独变动、总经理单独变动、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变动对变动上年、变动当年、变动下年盈余管理的影响, 并借助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的参数。DA=μ0+μ1X1+μ2X2+μ3X3+μ4X4+μ5LOG (X5) +μ6X6+μ7X7+ε… (5) 。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表 (2) 描述了发生高管变动的公司和发生了高管变动公司可操纵应计利润, 其中:△平均数和△中位数均为某年高管变动的公司与高管未变动的公司可操纵应计利润的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差额。可以看出:2008年发生高管变动的公司在2007年△平均数为0.0139, △中位数为0.0054, 均大于0, 说明变动当年可操纵应计利润比同行业内高管未发生变动的公司高, 支持假设1, 高管变动上年倾向于调高会计盈余。2008年发生高管变动的公司在2008年△平均数为-0.0192, △中位数为-0.0119, 均小于0, 说明变动当年可操纵应计利润比同行业内高管未发生变动的公司低, 支持假设2, 高管变动当年倾向于调低会计盈余。2008年发生高管变动的公司在2009年△平均数为0.0261, △中位数为-0.0052, 一正一负, 综合考虑, 可以认为变动下年可操纵应计利润比同行业内高管未发生变动的公司高, 支持假设3, 高管变动下年倾向于调高会计盈余。

(二) 相关性分析

通过计算各年模型的相关系数可知, 所有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都小于0.3, 相关性较低, 故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可能性不大。具体数据见表 (3) 、表 (4) 、表 (5) 。

(三) 多元回归分析

表 (6) 列示了样本公司在2007年回归模型的结果。从统计学检验来看, 解释变量t统计量的p值均很接近于0, 通过了t检验, 说明解释变量对因变量影响非常显著。可决系数R值为0.923064, 说明模型拟合度良好, F值为267.9376, 说明模型整体上显著。从经济学检验来看, μ1和μ2为正, 用具体事实进一步支持假设1, 说明董事长单独变动、总经理单独变动情况下, 变动上年倾向于调高会计盈余。但μ3为负, 与假设1相反。可能的原因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离职上年, 虽然双方都希望展示给外界好的业绩水平, 但由于考虑到要离职了, 很多事情需要处理, 于是指望对方完成盈余管理的伟大“重任”。倘若最后的结果不理想, 他们也有理由推脱, 将业绩不好的责任推卸给对方。因此, 最后出现了二者同时变动上年盈余管理调低的情况。

表 (7) 列示了样本公司在2008年回归模型的结果。从统计学检验来看, X1——董事长单独变动t统计量的p值为0.1990, 未通过t检验, 对模型的影响不太显著。其他解释变量的p值均很接近于0, 通过了t检验, 说明其他解释变量对因变量影响非常显著。可决系数R值为0.997073, 说明模型拟合度非常高, F值为10189.16, 说明模型整体上非常显著。从经济学检验来看, μ1、μ2、μ3均为负, 用具体事实进一步支持假设2。说明无论是董事长单独变动、总经理单独变动, 还是这二者同时变动, 变动当年都倾向于调低会计盈余。只是董事长单独变动当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是太显著, 可能是由于样本量过少造成的。

表 (8) 列示了样本公司在2009年回归模型的结果。从统计学检验来看, 所有解释变量均通过了t检验, 对模型的影响非常显著。可决系数R值为0.999788, 说明模型拟合度非常高, F值为4687.562, 说明模型整体上非常显著。从经济学检验来看, μ1为负, 不支持假设3, 董事长单独变动下年, 有负向的盈余管理, 这可能是由于董事长希望平滑利润所致。如果继任下一年, 市场行情很好, 公司很容易就能获得盈利, 则董事长可能将该年的利润调整到以后年份, 平滑利润, 以降低以后获利能力弱的年份的压力, 而且董事长变动往往没有总经理频繁, 董事长的眼光完全可以放得长远一些。μ2和μ3为正, 用具体事实进一步支持假设3, 说明总经理单独变动或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者同时变动的下年, 高管倾向于调高会计盈余。

表 (9) 中列示了2007年至2009年各年回归模型解释变量估计的系数, 各系数的绝对值表示相应年份各情况下高管变动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我们发现, 2008年和2009年μ3的绝对值分别为0.0216和0.0491, 明显高于μ2的绝对值0.0145和0.0422, 支持假设4, 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变动的情况下盈余管理程度更高。对于2007年的数据, μ3为-0.0185, 方向为负, 不支持假设1, 也与国内外大部分学者们研究的结论不同, 属于高管变动中的反常现象, 且上文已做出解释, 故在此不予考虑。因此, 我们认为假设4成立, 即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者同时变动的情况, 比董事长单独变动和总经理单独变动的情况, 盈余管理程度更高。μ2代表的是总经理单独变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μ2在2007年、2008年、2009年的绝对值分别为0.0099、0.0145、0.0422。可以看出, 总经理单独变动情况下, 对变动上年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为0.0099, 小于对变动下年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0.0422;对变动当年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为0.0145, 也小于对变动下年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0.0422。因此, 该结果支持假设5, 即总经理单独变动的情况下, 变动下年盈余管理程度最高。

四、结论

本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高管变动上年倾向于调高会计盈余, 说明高管变动上年, 离任高管既有能力又有条件进行盈余管理, 与多数现有研究结果相符。 (2) 高管变动当年倾向于调低会计盈余, 说明继任高管上任当年会调低利润, 方便以后盈余管理。 (3) 高管变动下年倾向于调高会计盈余, 说明继任高管进入公司的第二年, 有动机和能力调高会计盈余。 (4) 与董事长单独变动和总经理单独变动相比, 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变动的情况下, 盈余管理程度更高。说明总经理的职权确实为其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方便, 但受到董事长监管的限制;董事长所受监管薄弱, 但不熟悉公司业务也限制了其进行盈余管理。当二者同时变动时, 为使各自利益最大化, 合作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进行盈余管理, 因此此时盈余管理程度更高。 (5) 总经理单独变动的情况下, 变动下年盈余管理程度最高。说明信息不对称影响董事长对总经理的监管, 进而影响盈余管理的程度, 这点结论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出现过, 具有开创性。由此可见, 高管变动对盈余管理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的结论也为研究高管变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高管变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公司内部监管以及不相容职务分离, 尽量减少高管在变动过程中进行盈余管理所需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 《会计研究》2004年第9期。

[2]朱红军:《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与经营业绩》, 《经济科学》2004年第4期。

[3]袁树民, 王霞:《管理层变更与盈余管理——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4]杜兴强, 周泽将:《高管变更、继任来源与盈余管理》, 《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第1期。

[5]Vancil R.F., Passing the baton:Managing the process of CEO successi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87.

[6]Pourciau S.,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Nonroutine Executive Change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3.

7.对xx市行政管理的论文 篇七

一、以保障安全为重点,加大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力度

1、整顿规范市场主体进入秩序。加大公司和企业登记法规执法力度,严格行政审批登记,发挥工商所对辖区市场主体监管职能作用,抓紧抓好年检验照,全面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确保生产安全。

2、整顿规范商品质量进入秩序。加大产品质量法规执法力度,突出食品、农资等重点商品,适时开展专项整顿,改善商品质量抽查、检查手段,坚决查处假冒伪劣商品,确保消费安全。

3、整顿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大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突出知识产权保护,驰名、著名商标和知名产品、知名企业,坚决查处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仿冒知名商品商标标识、特有名称、厂名厂址、包装装潢和“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4、整顿规范广告市场秩序。加大广告法执法力度,突出食品、药品、医疗广告,坚决查处虚假违法广告。

5、贯彻落实《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坚决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行为。

二、以实施一审一核为重点,加大市场监管方式改革工作力度

1、全面推进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建立健全以保证审核质量、提高审核效率为核心的企业登记审核责任制,完善办公设施和服务措施,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质量。

2、全面下放个体工商户登记审批权。除经营项目涉及安全生产需要前置许可和专项审批的,个体工商业户登记注册权委托工商所实施。搞好业务培训和指导检查,明确授权,规范工作程序,建立责任制度,完善网络、微机、打印机等办公设施。

3、以完善、规范为重点继续推进工商所经济户口、市场巡查、分类监管市场监管方式改革三项制度,充分发挥工商所市场监管前沿主力作用。推行微机收费,强化收费管理,杜绝违法收费、收人情费、乱收费等问题。

4、完善和推广商品质量准入制度。突出重点行业,针对批发企业、商场、农村小零售点不同情况,行政指导与行政检查双管齐下,督促经营者建立进销商品质量检查登记制度。

5、巩固提高“一会两站”和“12315”投诉举报网络建设成果,强化“12315”调度指挥功能,规范交办案件督查考核,促进执法维权工作。建立市场紧急突发情况处置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执法快速反应能力。

三、以引导民营企业扶贫开发为重点,加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工作力度

1、对十省市民营企业投资开发恳谈会签约项目实行落实责任制度,市、县(区)个私协分级负责,确定专人跟踪服务,促进落实。充分利用并巩固恳谈会建立的十省市民营企业联系平台,开展多形式的项目推介、内引外联活动,扩大活动成果。

2、宣传贯彻和落实中央、省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3、宣传贯彻公司法,完善企业登记绿色通道建设,完善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实效。

4、组织企业参加“守重”企业创建活动,促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5、帮助企业申办商标注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知名品牌。

6、支持农村经纪人发展,活跃农村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力度

1、继续推进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力度,规范环境设施,改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城区工商所建设计划。加大培训教育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规程手册,规范执法服务行为。加强指导检查,完善和落实监管方式改革各项制度,落实辖区市场执法责任制。组织县区间互查互评,开展流动红旗竞赛,提高全系统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整体水平。

2、全面开展机关规范化建设。贯彻落实《公务员法》,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抓好队伍素质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监督体系建设,编辑包括岗位责任、业务运转、政务公开、财务管理、内务环境、着装仪表、行政执法、接待服务、办公自动化、学习教育、干部管理、考评奖惩等工作规范在内的机关规范化建设手册。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文明机关。市局争取跨入省级文明单位行列。

3、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网络和设备,充实技术人才,规范管理维护,规范数据库建设。普及应用知识,建立应用成果展示平台,强化考核奖惩,推进全员应用,基本实现办公无纸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各类信息数据化。运用互联网宣传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4、加强法治建设。统一安排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业务培训与工作调研相结合,考核、竞赛与交流、展示相结合,努力提高队伍业务素质。完善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查处不作为、乱作为、徇情枉法、以权谋私等行政违法行为,提高全系统执法整体水平。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市局三十条实施意见。以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权力监督制约为重点,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巩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倡导廉政文化,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效能监察,促进工商所和机关规范化建设。加强社会监督和明查暗访,落实三级禁令,查处违纪案件,预防职务犯罪。坚持免评不免建、不免评单位争一保二目标,扎实抓好(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基层行风创建活动,多种形式征询社会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展示良好形象。

6、加强系统财务工作。加强市场监管,促进经济发展,严格收费纪律,实行微机收费,堵塞收费漏洞,实现收入预算。坚持依规理财,落实财务管理制度,推行财务远程监控软件,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加大信息化建设、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投入,保障正常业务经费,从压缩会议费、接待费,节约用水、用电和办公耗材抓起,倡导勤俭之风,建设节约型机关。

8.XX市燃气公司安全运营管理点滴 篇八

XX市燃气公司的安全运营管理工作,经过自身多年的经验积累,同时依照新奥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基本上实现了软件支持,硬件达标的规范式管理,为安全运营工作奠定基础。

一、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增强全员安全意识

抓安全重在抓人,抓人重在抓思想,思想麻痹是安全生产第一大敌,为此,公司加大了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控股公司《安全管理手册》,讨论、剖析各类事故案例,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宣传片等。利用燃气安全认证培训的契机,强化安全常识,熟悉燃气基础知识,重温岗位操作规程。及时组织学习新颁布的《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和《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针对公司车辆多特别是危险品运输车多的特点,组织所有驾驶员观看《道路交通安全》VCD宣传片。重视对新上岗及转岗员工的岗前培训,杜绝违章作业行为。

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安全宣传,如出黑板报、宣传橱窗、张贴安全宣传标语、悬挂安全标语条幅;宣传的时间上做到经常化,如“11.9”、安全月以及重大节日等。在今年的“安全月”活动中,组织了丰富多彩各种活动,如在液化气钢瓶运输车上挂横幅,在市区做流动宣传;举行声势浩大的消防运动会和抢答形式的安全知识竞赛等。

针对服务对象是千家万户,帮助用户安全用气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司专门印制了数万份《液化气安全使用须知》及《管道气安全使用须知》等安全普及知识材料,利用上门抄表收费及重大节日前的安全咨询便民服务活动等机会发给用户,拓宽广大用户的安全用气知识。

二、加强专项治理、努力清除占压燃气管线的违章建筑

按照《城市燃气管理办法》以及新颁布的《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的规定,在燃气设施的地面和地下规定的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禁止堆放物品和挖坑取土等危害供气设施安全的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占压燃气管道的现象仍然存在,治理占压燃气管道违章建筑是公司安全工作的难点,为此,公司成立了专项治理小组,加强对占压管线的检查、整改力度。首先对占压状况

进行详细地排查摸底,针对占压情况公司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治方案,然后逐一上门,向有关单位、物业公司、占压户等宣传政策、讲解占压的危险性,对困难户反复上门解释;此外,我们积极燃气主管部门、规划部门、城管部门等取得联系,请求支持和帮助,通过艰苦努力的工作,违章占压管道现象得到了根本的改变,确保了管网的安全运行。

三、加大投入,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工作需要投入,公司对安全投入从不打折,特别是去年11月中旬公司又投资150多万元用于改造化工新村、化工二村老城区的燃气管网,其中中低压干管改造2公里,楼前燃气管道4公里。

在两部液化气槽车上安装GPS系统,对槽车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确保公司危险品运输车的安全。

根据公司的具体特点,推行事故危险点控制法及事故树分析法,有力地保证了公司安全管理工作。

四、运行管理

1、管线巡查。运营部建立了完善的线路巡查制度,巡线人员以其高度负责的精神,杜绝了新的违章占压现象,对施工道路及时进行施工监护,确保了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行。为将巡查制度落实到位,对巡线人员进行科学定量的考核,减少事故隐患,从上海引进了巡检巡更管理系统,该系统使巡线人员无法对巡检的时间和地点作弊,可有效避免巡检人员的麻痹思想,杜绝脱岗漏巡现象,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2、设备维护。制订了详细的设备保养计划,分区域有计划的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清除阀门井中的污泥和积水。罐区阀门严格按照校验时间,对到期的阀门及时送到检测部门进行校验,针对CNG槽车在供气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冻堵现象,站区操作人员在公司技术部门的指导下,采取用水喷洒实施解冻,维持气源供应。对出现问题设备进行及时维修,把控好问题设备的动态管理。

3、管网抢修。呼叫中心的客服电话24小时值守,对报修的管网漏气及时进行维修派工,维修人员接派工电话或派工单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及时排除隐患。

4、户内维修。置换通气严格按照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操作,对新增用户进

行常规的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确保用户的安全使用。维修工作确保及时率和合格率,入户维修严格执行《新奥服务规范》,保证服务工作的准确到位,严格执行维修查漏制度,对实施维修后的用户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无燃气泄漏现象。

5、户内安检。成立专门的安检队伍,户内安检人员按计划入户对用户燃气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用户,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发放《隐患整改通知单》,并将信息反馈至呼叫中心,由呼叫中心对其整改情况进行回访,同时对查出的燃气设施存在隐患的,安检人员及时报呼叫中心派维修员上门维修。

6、违章检查。为降低成本,减小供销差,运营部将查处违章用户作为05年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不定期的组织抄表、维修、安检等人员入户检查,对查出的违章用户进行处罚,为公司挽回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消除了安全隐患。

XX市燃气有限公司

9.关于对铁岭生态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九

几年来, 铁岭市城乡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环境保护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未来几年是铁岭市重要发展时期, 如何抓住机遇, 将铁岭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尤显紧迫和必要。生态市的建设即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手段, 具有重要意义。

二、铁岭市生态环境现状

1. 自然生态现状

铁岭市地处辽宁省北部, 属长白山余脉和辽河冲积平原缓接地带, 区域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 北高南低, 东部为低山丘陵区, 西部为辽河平原区, 城市主要集中在辽河两岸中部平原区。本区域分布有中等城市一座, 小城市四座, 镇51个。全市总土地面积为1297968公顷, 其中耕地面积为541558公顷,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0.18公顷。全区严重水土流失总面积2596平方公里, 土壤流失总量为297.25~892.14万吨年。

全市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31.41亿立方米, 可利用水资源量为20.55亿立方米。境内市属大中小型水库82座, 其中蓄水量为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4座。

铁岭市在植被区划上位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和温带针阔混交林区交汇处, 植物种类比较丰富, 全市林地面积为516083.4公顷, 活立木蓄积量为17500万立方米。

共有5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是古庙、古树、珍稀物种和野生动植物, 保护面积达28106.3公顷, 占铁岭市总面积的2.2%。

2. 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铁岭市区域的农田分布可划为二个部分:东部山区的坡耕地区、辽河平原耕地区。全市农业人口数为207.1万人, 劳动力数66.9万人, 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8.76万人。东部山区有耕地面积1514.96平方公里, 坡耕地有502.40平方公里, 全市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本区域, 约为1610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流失面积的62%, 是辽宁省的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辽河平原区有耕地面积3468.11平方公里, 本区特点土地平坦、土质肥沃, 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 森林植被率低, 易受风蚀, 本区的水土流失面积为986平方公里, 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38%。辽河平原区是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口平原的中心地带。本区的自然生态从属于农业生态, 服务于农业生态。

3. 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铁岭市建成区的面积41.8平方公里, 总人口数43.8万人。城市中心区依自然地势、地貌分六个区:中心分区、铁西分区、城南分区、柴河南分区、柴河北分区、凡河新区。

铁岭市中心城区城市基础建设已有了飞速发展。基本完成市区道路的改扩建任务, 新建、改造道路面积1999.5万平方米。以建设园林城市为目标, 围绕龙首山做文章, 对龙首山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同时进行景点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452公顷, 公共绿地222公顷,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07平方米。

三、建设生态市的基础条件

1.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境内生态环境良好, 气候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山青水秀, 植被保护良好, 工业污染较少。

2. 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

铁岭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发展生态经济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坚持防治并举, 增加环保基础设施投入, 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铁岭市在2006年提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决定, 并准备用3年时间, 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

3. 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拥有一大批热心生态建设、关心关注环境保护的各类人才。

4. 难得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 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 使中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四、铁岭市生态环境问题

铁岭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 森林的抗灾减灾能力不强, 生态总体功能尚不完备。

2. 水土流失严重。

铁岭市水土流失面积25.96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19.97%。辽河流域铁岭段由于水土流失年产生COD 31372.60吨, 总氮143.90吨, 总磷39.59吨。

3. 土地退化。

铁岭市土地沙化面积达1.56万公顷, 占土地面积的1.2%, 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风沙地区, 土地盐渍化面积达2.37万公顷, 占土地面积的1.82%。

4. 水资源短缺, 污染严重。

目前, 铁岭市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20.55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为10.74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量为868立方米, 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国的二分之一。同时, 现有水资源利用率低、单耗高、浪费重, 又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辽河流域铁岭段水质超国家V类标准, 且污染有恶化的趋势。

5. 天然湿地面积减少。

铁岭市现有天然湿地面积1.68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1.3%, 而且湿地功能下降。全市天然湿地面积20世纪90年代末比20世纪50年代初减少73%。

6.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生态恢复工作任务艰巨。

铁岭市内有全民矿山20个, 乡 (镇) 集体、个体矿山462个, 绝大多数是重开采、轻恢复。其中仅铁煤集团煤炭开采累计堆存煤矸石3800万吨, 形成矸石山13座, 占用土地面积1325.6公顷。累计造成沉陷区域面积518公顷, 有192公顷土地尚未恢复利用, 且每年新增沉陷区域面积3.3公顷以上。

7. 城市垃圾场渗滤液需要进一步处理, 污水处理率有待提高。

8. 受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小, 占国土面积的2.2%, 远低于创模指标的要求。

五、铁岭生态市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1. 铁岭生态市建设, 重点要建立和完善五大体系 (1) 建立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推动生产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构建城乡互益的生态产业链, 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和生态农业,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2) 建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

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湿地资源,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

(3) 建立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体系

稳定人口出生率, 减轻资源承载力, 创建生态城镇, 打造绿色社区, 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建设生态村庄。

(4) 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

树立生态文明观, 倡导绿色生产观, 弘扬绿色消费观, 崇尚文明生育观。

(5) 建立保障有力的政策及科教支持体系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 完善生态经济政策, 更好地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2. 铁岭市建设生态市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水资源保护与建设

为有效保护水资源和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必须加大节水、蓄水工程力度, 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控制地下水开采,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 建设饮用水源保护区。

(2) 林业建设和城市园林绿化

根据全市的地势地貌特征及功能分区, 进行合理规划, 预计年均造林25万亩。在有条件的地区,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恢复原有生态功能, 实现局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城市绿化要坚持“大手笔、大体量、高标准、高品位”原则, 要充分运用生态学和生物学原理, 结合实际, 优化绿化植物种类, 按照乔灌草多层次韵律变化的原则, 高标准建设。

(3) 矿山建设与恢复

对全民矿山, 乡 (镇) 集体、个体矿山的生态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并着手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新建矿山开发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制定详细的环境修复方案。对环境保护设施未经环保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矿山企业, 不得投产。对矿山实施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 建立健全矿山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依法强化监督管理。

(4)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 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建设生态型农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减少工业“三废”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农村养殖业的生态环境管理, 实现规模经营,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按照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要求, 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5)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工业企业污染物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并达到全市总量控制要求;中心镇要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生活垃圾及农业生产垃圾实现资源化, 基本建立与全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小城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制, 逐步实现小城镇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整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目标。

(6) 加快莲花湖湿地自然保护核心示范区建设

发挥湿地原有的生态功能, 制定莲花湖湿地保护规划, 并按规划要求加强对湿地的日常生态环境管理。同时, 加快湿地项目建设进度, 积极申请国家局资金投入, 全面完成湿地建设的各项指标。

(7) 加快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铁岭市是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要创建绿色有机食品的品牌, 打入国内外市场。通过创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 增加有机食品种类和品牌, 不仅在粮油、果品、肉制品、食品获得绿色食品的品牌, 还要增加到酒类。增加出口创汇, 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六、结语

生态市建设是关系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关系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关系子孙后代生存和繁荣的大事, 也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统一。所以, 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 发挥优势, 进一步深化对生态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切实把生态市建设作为推动铁岭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予以大力推进。

摘要:介绍了铁岭市生态环境的现状, 分析了建设生态市的基本条件以及铁岭市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提出生态市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思考

参考文献

[1]孟庆华.论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J].山西建筑, 2005 (17)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Z].2007.

[3]辽宁省环境保护总局.辽宁省生态功能区规划[Z].2006.

上一篇:第十九届推普周国旗下讲话稿文下一篇:心情说说感悟生活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