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护士工作小结

2024-08-30

康复科护士工作小结(精选6篇)

1.康复科护士工作小结 篇一

康复科护士工作职责

1、负责院民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活动等各项工作。

2、熟悉了解康复科所有院民的生活、思想和健康情况,实施护理工作中具备“五心”(即热心

接待、精心评估、细心计划、耐心治疗、暖心沟通),提供周到细致优质的服务。

3、自觉严格遵守护理流程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按照生活分级护理内容或个案护理内容,规范

服务。

4、定时巡视居室、严密观察院民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处理,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5、协助医生查房,主动报告病情,做好治疗护理等医疗常规工作,组织院民开展各项康复活动。

6、负责院民居室卫生整洁,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

7、负责责任区内院民的思想稳定管理等工作,解决院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8、热情接待来访客人及院民家属,客观实际反应情况。

9、着装整治规范,语言行为文明,尊重领导,服从管理,团结同志,工作区内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风气。

10、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工作,认真做好每日的护理工作记录,交接

班记录。

11、参加院内组织的各项培训和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

12、从心理上加强引导,给院民关心、鼓励、安慰,为院民营造一个欢愉、温暖、舒适、和睦的生活环境

2.康复科护士工作小结 篇二

1 精神科护理工作压力源

1.1 不良的工作环境

精神病医院是一个社会学、技术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复杂体系, 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和沟通障碍的场所。其地理位置大都较偏僻, 封闭、半封闭管理模式又使护士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状态;拥挤的工作空间和令人不愉快的气味都是护士面对的环境。在工作期间护士是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者行为紊乱、兴奋冲动的精神病病人在一起, 很难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 工作繁琐、辛苦、责任大。

1.2 特殊的工作性质

精神科护理的对象是精神病病人, 他们是缺乏自知力、理智的群体, 冲动、自杀、自伤、外走等随时可能发生。据文献报道, 20%~4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自杀未遂史[1]。精神病病人常误以为护士是伤害他的对象而突发攻击。临床上精神病病人病情变化多端、不确定因素多, 护士必须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 并迅速做出反应, 既要提防病人突发攻击, 又要防止病人发生意外, 同时满足病人的各种合理要求, 这使精神科护士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而产生工作压力。

1.3 沉重的工作负荷

由于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现行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要求护士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给病人予全方位照顾, 是复杂而创造性的工作, 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而精神科护士普遍不足:我国精神病病人已达成1 600万人, 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不足8万人。目前国内护士严重缺编, 如我院开放病房有常住病人35人以上, 而护理人员只有8人, 这与卫生部提出的标准化1∶0.4的床护比相差甚远, 使护士处于超负荷状态。加上频繁倒班, 尤其是夜班搅乱了人的正常生理节律, 使人体生物钟紊乱;再加上女性特有的周期性生理变化等对护士生理及心理功能等有不良影响。

1.4 复杂的人际关系

精神科护士与精神病病人及其他卫生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会使精神科护士产生工作压力。护理中最主要的两个人际关系是护患关系及医护关系。精神病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 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是受疾病折磨、心理状态不同、层次不同的病人, 必须应对病人的愤怒、恐惧和悲伤等情绪变化, 要全身心地投入, 以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 这无疑会增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医护关系也是主要的压力源, 医生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 但由于受传统文化形成的社会偏见的影响, 社会对精神病病人歧视的同时, 对精神科护士社会价值的定位较低, 对精神科护士的社会贡献不能正确看待, 使精神科护士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及满足感、成就感。

1.5 高风险的工作

担心差错事故是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之一,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 病人及家属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 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导致护士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而牵涉到医疗纠纷中。“举证倒置”的实施, 把患方作为弱势一方来保护, 精神病病人常突发意外, 有的家属将责任全归咎于护士, 这给精神科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1.6 家庭与工作的冲突

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由于护士全身心地投入于精神护理事业, 对家庭照顾欠周到, 孩子的功课来不及过问, 洗衣做饭难免忽略, 家庭的矛盾难免发生, 不能很好地平衡家庭与工作使护士产生极大的工作压力。

2 护理工作压力的表现及结果

2.1 护理工作压力的表现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精神科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它是一种强烈的而持久的工作压力所造成的一种无助、无望的心理体验, 包括否定自我价值、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

2.2 工作疲惫感的结果

2.2.1 对护士个人的影响

工作疲惫感使护士出现一系列的身心症状, 如头痛、胃肠道不适或易激惹、易怒、易疲劳, 严重者会出现个人或家庭问题。

2.2.2 对精神护理团体的影响

工作疲惫感可能导致精神科护士缺勤、更换工作、离开工作岗位等, 从而影响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协调性、计划性。

2.2.3 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工作的疲惫感使护士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 导致差错事故频繁出现, 工作效率降低, 病人得不到高质量的护理。

3 应对策略

个人应对策略、组织部门支持及家庭支持都有助于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 进而缓解其工作疲惫感, 这3方面相互影响、相互配合, 可预防及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3.1 卫生部门的主管领导支持

为解决精神科护士存在的工作压力, 首先必须改善精神科病房的工作环境, 完善精神科病房的安全设施, 充分考虑精神病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2]。深入了解精神科护士的特点和需求, 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能力和特长安排在适当的岗位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护士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 营造良好的专业发展空间, 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晋升机会;放宽护士职称的晋升条件, 扩大医院护士的编制;关心护士的个人及家庭生活, 提高福利待遇;高夜班费及周末节假日的补贴, 改善夜班伙食;采取民主型管理方式, 鼓励护士参与制定医院的政策和目标;加强社会支持, 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舆论, 大力宣传和树立精神护理队伍的先进典型, 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护理人员实施奖励, 推动全社会尊重精神科护士。

3.2 医院的主管领导支持

重视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 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人性化的意识, 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规范用人制度, 研究精神科护士的心理需求、行为和动机, 设法与之沟通, 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其感受;关心理解精神科护士的生活, 使其感受到被关爱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减轻工作压力;提供护士工作必需的仪器设备;加强技能培训;介绍新仪器设备、新的操作程序、学科的新进展等, 增强护士的自信心;组织学习社会心理与人际沟通技巧;定期召开座谈会, 促进护士与医生、领导及其他卫生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了解, 及时发现冲突, 双方协商共同解决, 形成合作友好的气氛;开展减轻压力的训练, 介绍压力应对及策略;探寻合理排班方式,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实行弹性排班, 安排好各岗位人员, 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应用;减少轮班的压力, 缩短夜班时间, 增加休息时间, 改善工作和休息环境, 以使护士下夜班能得到很好的休息。

3.3 各级护理管理者支持

护理管理者要注意人性化管理, 体谅精神科护士工作的繁琐及不规律性, 合理调配上班人员, 创造融洽的工作氛围、温馨的工作环境,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会护士与病人、家属沟通的技巧, 教会其调整好睡眠、休息和工作之间的关系[3]。护理管理者应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减少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 如进行本单位护士工作压力及压力源的调查与研究, 针对调查结果减轻或消除压力源, 并对护士进行有关减轻工作压力的教育及训练, 使护士能明确工作压力的概念、表现及对个人及工作的影响, 并采取适当的方式预防、减轻或消除工作压力。设立维护护士权益及身心健康的管理机构, 需要时对护士进行心理咨询, 使护士身心健康的管理系统化、职业化。护理管理者应给精神科护士充分的关怀, 护士是“关怀者”, 同时也是“被关怀者”[4]。护士长应掌握护士的心理、身体、家庭状况, 采用灵活的排班方式如建立排班备忘录, 根据护士业余时间安排给予一定照顾, 使护士感到领导的关心和尊重, 有利于平衡心态, 恢复体力和培养对工作的热爱;鼓励护士多学习心理卫生知识, 提高心理耐受力, 一旦在工作中受挫, 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如遇到病人的过激言行, 切勿计较, 学会善于忍耐和克制, 更不能与病人发生争吵, 应予谅解, 真诚开导, 取得病人和家属的合作与理解;利用多种形式培养护士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不断拓宽知识面, 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 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3.4 精神科护士自身应对

精神科护士也应该想方设法处理好自己的各种工作关系, 减轻心理压力, 以保证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树立客观的职业观, 设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参加继续教育, 提高专业知识的技能水平, 提高自我调节、解决问题、决策参与的技巧;定期采用工作压力源表等自我测评, 若得分高, 则分析自己的压力, 并尽可能采取适当的方法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 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 如幽默、微笑、放松疗法等[5]。

3.5 家庭支持

家庭对精神科护士的理解和支持可减轻其压力、消除自卑感。研究已表明, 家人对护理工作愈支持, 护理工作满意度愈高[6]。家属应全力支持正忙于事业的护士。

综上所述, 长期的工作压力会使精神科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 最终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因此必须从管理和个人等角度注意消除护理工作压力源, 减轻护理工作压力。如果精神科护士不能很好地适应压力, 就会对病人、医院及自身产生负面影响。个人的应对策略和组织部门的支持都有助于精神科护士减轻工作压力, 进而缓解工作疲惫感, 使其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高的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的护理。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压力源,策略

参考文献

[1]赵梅, 季建林.自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上海精神医学, 2000, 12 (4) :222.

[2]刘岩红, 朱宏伟.影响精神科护士积极性和相关因素[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5, 11 (24) :120.

[3]唐彦, 刘晓云, 张晓娇.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 2008, 22 (1C) :202-203.

[4]胡容, 杜益平, 王伟智.急诊科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1994, 29 (11) :676.

[5]方藕环, 董静波, 陈国员, 等.护士工作压力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08, 22 (8A) :2002-2005.

3.康复科护士年度工作计划 篇三

1、加强病区护理管理,保障护理安全,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3、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到位,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4、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定期进行沟通技巧及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

5、完善护理文书记录,减少安全隐患。

6、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7、严格落实三基三严计划,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具体措施如下:

(1)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

(2)制定业务学习及技能操作计划,并准备好课件。

(3)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知识并进行模拟演练。

(4)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定期检查及维修。

4.康复科出科小结 篇四

在康复科学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交接班,对待患者态度耐心细致、亲切温和;工作中一丝不苟,胆大心细,未出现医疗差错或事故。

在科主任和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会了康复科的住院病历和常规医疗文书的书写,熟悉了骨折手术前、后的康复原则和技术手段,其中完成病种种类登记共6个,病例共9例;掌握了骨科康复基本原则、基本技术,其中独立完成临床技术操作种类共4种,病例共8例,参与临床技术操作种类共3种,病例共6例,了解了社区中心常用的康复技术,以及在骨科康复方面的最新进展信息。除此之外还了解了康复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按照培训和考核要求,较好完成了本科室学习目标和任务,并顺利通过出科考核。

通过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的学习,病历讨论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教学查房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远程医疗和培训则开拓了视野,今后还需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出科小结模板

在科学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对待患者耐心细致、亲切温和;工作中一丝不苟,胆大心细,在科主任和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会了康复科的住院病历和常规医疗文书的书写,熟悉掌握了

病等

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了解了

等急危重症的识别、初步处理和转诊指征。掌握了

等常规技能操作,按照培训和考核要求,较好完成了本科室学习目标和任务,并顺利通过出科考核。

5.康复科护士弹性排班 篇五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护理弹性排班的有关规定,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制定如下方案,以备应急情况下调控:

1.中午输液在15人次以上、晚班工作量较大或有抢救病人时,由机动班辅助中班、晚班治疗。

2.工作量少、住院病人数在20人次以下,机动班下午休息。

3.工作量大、住院病人数在40人次以上,小夜班上午8:00 —12:00协助护理班。

4.工作量大、住院病人数在40人次以上、并有大抢救,小夜班上午8:00 —12:00协助治疗班,大夜班后第二天上午8:00 —12:00下午14:30—17:30协助护理班。

备注:

1.各班严格执行本班岗位职责。

2.其他各班工作时间见排班表。

6.康复科护士工作小结 篇六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9月-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 均为精神科病房护士, 年龄25岁~44岁;文化程度:本科4名, 大专6名, 研究生1名, 其中本科在读3名, 研究生在读2名;护龄1年~25年;护师7名, 护士4名;婚姻状况:已婚6名, 未婚5名。11位护士均同意接受访谈, 一般资料见表1。

1.2 研究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的质性研究, 研究者为唯一访谈员, 且接受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征得被访者允许, 研究者做现场录音和笔录, 访谈资料采取了Colaizzi[2]关于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研究者尽量做到避免对相关情景诱导, 避免研究者个人价值观影响对现象的理解和推理解释, 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第1部分是结构性问题, 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称、护龄等。第2部分为深入访谈, 事先制定访谈提纲, 统一访谈前的指导语, 围绕着精神科护士对工作环境的感受、学习状况、对进修安排的想法等问题展开访谈。

1.3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及保障其隐私的基础上, 采取半开放式访谈, 辅以访谈引导进行一对一访谈, 请受访者尽情回顾、描述其经验和感受, 并加以录音、记录。访谈引导内容包括: (1) 为什么选择精神科护理工作? (2) 在精神科病房工作的感受如何? (3) 工作中最深刻的体验是什么? (4)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会怎样解决? (5) 家人、朋友、包括自己如何看待你的工作?访谈时边倾听边观察表情, 将每次谈话内容及表情变化完整记录, 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每次访谈时间控制在45min左右, 访谈环境安静、无干扰, 氛围轻松。每天1人接受访谈, 每人进行1次或2次, 第2次在反馈上次内容的基础上澄清一些不明确的内容, 以提高资料的准确性。访谈结束后研究人员对访谈内容及时复习, 进行资料分析, 最终归纳出被访者真实体验中相似的资料, 总结出主题, 再用资料阐述主题。

2 结果

访谈资料经一系列分析步骤后, 研究者将精神科护士的工作体验提炼出5个主题: (1) 认识到精神科护理发展的良好职业前景; (2) 缺乏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3) 对精神科专科理论缺乏系统和深入的学习; (4) 对封闭的工作环境有压抑感; (5) 工作性质与个人角色的矛盾。

2.1 主题1:认识到精神科护理发展的良好职业前景

被访者A:“进入精神科之前, 有着美好的憧憬, 可以接触到不同精神状态的病人, 更加了解人的心理。”G:“学科有发展空间, 现在心理疾病越来越多, 社会越来越重视。”H:“新兴学科, 理论体系优于其他学科, 业务上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2.2 主题2:缺乏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2.2.1 强迫性担心

被访者I:“上班时感觉责任太大, 总担心病人会突然发病。”被访者C:“进出病房总觉得病房大门没锁好, 还有做过的事情会去反复检查, 生怕出错。”被访者D:“工作中遇到病人精神症状发作时, 会发生突然冲动打人等突发事件, 精神科护士在处理中受到伤害的概率远远大于非精神科护士。一旦对护士造成伤害, 可能会留下心理阴影。”J:“精神科中夜班护士要勤巡视病房, 相对全科病房, 工作量以及精神压力更大, 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 要随时警惕和排除不安全因素, 否则对自己和病人都会带来危险。”

2.2.2 无助感

被访者E:“病人发生突然冲动时, 我既担心伤害到其他病人和自己, 又无能为力。”F:“精神科病人病情反复, 作为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谁来保护我们?”G:“不可预见性意外较多, 病人病情多变, 风险比较高。”

2.3 主题3:对精神科专科理论缺乏系统和深入的学习

被访者A:“精神科理论知识不扎实, 专科操作技术不够熟练, 心理护理能力不足。”G:“专业太局限, 有内外科疾病不能及时观察处理。”J:“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需掌握娴熟的护患沟通技巧, 有周密的观察能力和处置能力, 要有预见性。”

2.4 主题4:对工作环境有压抑感

被访者B:“病人封闭式管理, 病人数又多, 比较吵, 容易影响到情绪。”被访者C:“工作环境差, 医疗设备跟不上;收入低;工作中跟病人不能正常沟通, 风险大、责任重易焦虑。”H:“落后感, 对新技术比较匮乏;社会认可度比较低, 有疲倦感。”

2.5 主题5:工作性质与个人角色的矛盾

被访者A:“工作再努力, 精神病'没得治'!这样的工作有意义吗?我甚至都没勇气和周围人提起自己目前的工作岗位。”被访者D:“做一名精神科护士体力上还算是比较轻松的, 但是精神上感觉很累!特殊的职业和护士性别 (尤其为男性) 在社会中不怎么受到尊重。”

3讨论

3.1 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有待提高

由于社会对精神科护士职业的偏见和护理专业发展对护士日益提高的要求, 使护士处于两难境地, 无所适从, 一方面是社会认可度低, 一方面是自我追求受限。面对工作压力, 或产生负性情绪时, 也不能有效进行自我调整。护士作为关乎人类健康的特殊职业, 其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乎人类的健康事业和人们的生存质量[3]。然而护士由于职业压力造成的健康损害却容易被忽视[4]。作为护理管理者, 应加强人性化管理意识, 有责任了解本病区成员的心理需求、行为及动机, 工作中多交流、多做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护士的感受, 并关心理解护士。提高护士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 正确认识压力,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在工作中要善于调整心态, 遇到任何挫折和失败, 要学会应对技巧, 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 如自我放松法、深呼吸等, 或找人倾诉, 取得心理支持。访谈中, 护士们反映访谈使他们的情感得以宣泄, 同时感受到被关注、理解, 提示我们此次研究过程起到了缓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的积极作用。

3.2 合理安排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量和时间

管理者根据精神科病房工作特点, 切实了解临床护士需求, 在利于病人安全管理的基础上, 简化护理书写, 优化护理流程, 人性化弹性排班, 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以减轻护士的心理负担。同时, 对精神科病房的支持系统要到位, 协调好各辅助科室的关系, 尽量减少病房护理工作量。

3.3 激发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1) 访谈中发现接近半数的人正在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认识到继续学习的重要性, 有着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作为护理管理者应精心呵护这种可贵的进取心, 并提加以鼓励支持。 (2) 采用目标激励法, 对于不同年资、职称的护士制定合理的护理质量考核要求, 通过考核者给予适当奖励;在选拔任用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及外出进修、培训、晋升职称时, 工作出色者优先考虑。 (3) 了解和分析精神科病房护士的真正需要, 满足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 使他们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和自身价值。

3.4 加强院部行政支持

3.4.1 鼓励和支持精神科病房护士的工作

医院的支持对缓解护士因压力造成的不良影响起到积极作用。为精神科病房护士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 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提高护理水平, 降低工作压力。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各种方式, 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肯定、鼓励。

3.4.2 改善工作环境, 并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由于精神科的特殊性, 病人多为封闭式管理, 因此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尤为重要。

3.4.3 在奖金分配上应对精神科病房护士实行政策倾斜, 并提高其他补助。

精神科护士作为护理行业的特殊群体, 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工作中总担心出现护理缺陷甚至差错、意外, 加之在社会上缺少尊重、理解, 工作待遇又低等, 对精神科护士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其承受的压力更大[5]。此次研究深入探讨了精神科护士的工作体验, 并找出了一些影响因素。同时, 通过双方深入而有效的沟通, 加深了对精神科护士需求的了解, 为今后优化人员管理的推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被关注、被理解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Teng C, Hsiao F, Chou T.Nurse-perceived time pressure and patient-perceived care quality[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 2010, 18 (3) :275-284.

[2]Colaizzi P.Psychological research as the phenomenologists view it.In:Vaile R, King M.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 alternatives for psycholog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1.

[3]张平, 陈蕾, 宋旭红, 等.SCL-90评估中国内地31249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及常模确定[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 (3) :297.

[4]郑慧芳, 曹新妹, 聂磊嬿, 等.团体心理干预对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3, 27 (5A) :1428.

上一篇:《应用文写作》课件下一篇:人社服务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