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完善职代会制度建设

2024-07-22

坚持完善职代会制度建设(精选9篇)

1.坚持完善职代会制度建设 篇一

完善制度 落实职权 充分发挥职代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

黑龙江省邮政工会

-------------

-----

三年来,在省邮政局党组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围绕三年扭亏目标的实现,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以创新意识去推进企业民主管理,用制度建设去完善企业民主管理,以解决职工利益上的难点、重点问题去深化企业民主管理,不断提升企业民主管理的层次和水平,使黑龙江邮政企业形成领导与职工共商企业大计,共谋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完善制度,履行程序,推进职代会制度的规范化运程序化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它有一套严密的组织制度和组织体系。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职代会的规范化、程序化:

(一)明确内容,统一要求。分营初期,为指导全省各邮政企业开好职代会,我们制定印发了《黑龙江邮政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明确了职代会的内容、职权和组织制度,规定了关系企业发展大计、职工的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必须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职工有充分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进一步确立了职代会在企业的地位,把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落到实处。几年来,我们不断充实、完善职代会的内容,拓宽领域,加强对基层企业开好职代会的指导力度。针对黑龙江邮政的实际,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职工代表大会职能作用的指导意见》、《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实施办法》、《黑龙江省邮政企业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实施细则》等,使局务公开、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等项工作内容明确,操作可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了职代会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完善制度,履行程序。职代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在全过程都要严格履行民主程序。为此,我们重点规范了四个环节。一是要求职代会选举职工代表必须体现大多数职工的意愿和要求,要按职代会条例规定的比例选举产生职工代表,避免出现干部代表与职工代表比例失调的现象。二是做好职代会正式会议前的筹备工作,组织开好预备会,选好主席团,为职代会达到预期效果提供保证。三是坚持职代会召开之前广泛征集职工提案,经提案征集小组整理后提交职代会的做法。四是职代会在会期安排上要给职工代表留有充分的时间,审议和讨论行政工作报告及有关方案、决议等,使职工代表在行使民主权利上不走过场。

(三)严格审批,源头把关。为使各基层职代会按制度要求和内容要求进行,保证会议质量,2000年初,我们制定了职代会申报审批制度,要求各单位召开职代会前15日向上级工会申报,由上级工会对会议的内容、程序进行审核、把关。地市局、直属单位职代会由省邮政工会负责审批,县市局、区局职代会报地市局工会审批。对不符合职代会内容要求和民主程序的,提出修改意见,达到要求后,方可开会。由于我们严格实施审批制度,坚持源头把关,对职代会的规范化、程序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各单位职代会内容缺项的现象已少有发生。

二、抓重点、抓难点,推进职代会各项职权的落实

职代会的实效性是各项职权的落实,是发挥职代会作用的关键点。几年来,我们坚持通过抓重点、抓难点来推进职代会职权的落实,依法发挥职代会、职工代表的作用,维护职代会的权威性。

(一)推进局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落实职工的知情权。1999年,黑龙江省邮政局党组下发了《关于强化企业民主管理,推行局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的1号文件,但由于当时部分企业领导对局务公开工作认识上还有差距,局务公开推进的形式、措施还不够规范。针对这种状况,为落实好省局党组、上级工会的要求,省邮政工会下发了《2000年全省邮政局务公开工作推进意见》,明确规定了2000年局务公开的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及落实的具体措施,并通过座谈会、汇报会等形式推进局务公开工作的实施,几年来,我们重点抓了职代会局务公开的立项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评议结果在职代会上公开这两个环节。对这两个环节上出现的问题,如有的单位不愿公开企业财务情况,招

待费的使用情况,不愿公布领导干部评议的结果等问题,我们都及时提出,予以纠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开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使局务公开工作收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效果。目前,全省邮政企业全部实行了局务公开制度,大多数地市局的局务公开工作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

(二)在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工作中,侧重抓领导干部的述职和评议结果在职代会上公布来落实职工代表的评议权、监督权。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是职代会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重要形式。针对这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要区别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与组织人事部门测评班子成员的不同作法,两者之间不能相互替代的要求。为此,我们强调要抓好干部述职和评议工作这两个重点,推进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中,落实职工的审议权、监督权,维护职工的基本权益。第一,把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签订集体合同的重点。如职工的劳动报酬、保险等用法律程序来维护职工的权益。第二,抓集体合同的履约率。近年来,随着企业劳务工队伍的加大,劳务工的基本保障问题成为职工中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成为影响企业职工队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深入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解决劳务工保障问题的专题报告,提交省局党组,引起了省局党组的重视,为省局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今年年初我们提出了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分期分批解决劳务工的社会保险问题的具体举措,以消除这部分职工的后顾之忧,维护好他们应得的利益。这项工作已做为今年重点突破的内容在全省邮政部门启动,目前,全省邮政各级企业已为1400多名劳务工办理了社会保险,我们要继续加大推进力度,争取今年年底能够得到较大的进展。

三、督查考核,反馈信息,推进职代会制度向深层次发展

为了使工会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作机构的作用,不断提高职代会层次和水平,我们建立了职代会监督考核和信息反馈制度。

一是要求各地市局工会在职代会闭会期间,组织由职工代表、工会干部组成的巡视督查组,确定巡视督查的重点单位,确定以检查职工提案的落实和整改情况、集体合同的履约情况及职代会决议执行情况为巡视督查的主要内容。通过巡视督查促进了职工

提案整改率、集体合同的履约率的逐年提高。从2001年巡视督查的情况中我们看到全省邮政各地市局及县局职代会提案的整改率、集体合同的履约率明显提高,大部分单位都达到90%以上,有的局达到了100%。二是建立了职代会信息反馈制度,我们统一印制了《职代会综合信息反馈表》,要求各地市局在职代会召开后7日内将职代会的基本情况、履行的程序,公开的内容、评议干部的结果等10个方面的内容,经企业党政工领导签字认可后上报省邮政工会,这样既能及时掌握各单位职代会的动态情况,又能对下一步如何开好职代会提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几年来,在省局党组的重视下,在上级工会的指导下,我们在完善职代会制度,落实职代会职权,充分发挥职代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全省各级邮政企业都把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做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健康发展,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效形式和载体。企业领导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意识在不断提升,职工民主参与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表现在职工提案中涉及企业发展、经营任务完成的内容比分营前明显增多,使我们感到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了,参政议政的水平提高了,职工对邮政的未来发展信心更足了,职代会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职代会制度是企业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重要制度,是确定职工主人翁地位,强化企业经营者的民主意识,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载体。通过职代会这一法定程序,把企业重大决策权交给职工,既可以调动职工为企业献计献策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企业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可行性,减少决策的失误,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落实好各项职权是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局务公开、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强化了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促进了领导班子的廉洁自律,也为职工实施民主监督提供了有效的形式,受到职工的欢迎,也使领导干部与职工群众感情更融洽,工作关系更理顺。

3、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落实好各项职权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载体,通过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签订把解决职工群众的基本权益、重大利益问题纳入到法律程序保护,是对职工利益深层次的维护,是从根本上的维护。

4、建立和完善职代会制度,落实好各项职权是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工会组织职能、作用、地位的充分体现,必须要如强工作力度,摆上工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工会组织要不断研究职代会制度、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新机制、探索新途径、总结新经验,推进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2.坚持完善职代会制度建设 篇二

一、完善制度, 保证厂务公开规范运作

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厂务公开运行机制。一是领导机制。必须明确规定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负责人, 经营管理者是第一执行主体人, 工会主席是第一承办运作人, 纪委书记是第一监督检查人, 职工群众是第一评价人的领导小组。负责对厂务公开工作的谋划、检查、督导。在工作运行上形成党委领导, 行政支持, 和有关部门协调联动, 工会承担日常工作, 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布局。二是工作机制。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制定厂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工作方案、运行程序。做到任务落实, 责任明确, 责任到人, 一抓到底。三是监督机制。要把厂务公开工作纳入对企业整个工作考核中去。

二、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 提高厂务公开的质量

现阶段, 已经有部分的企业建立起厂务公开, 而且随着实施的过程厂务公开的内容和程序会逐渐的扩大和逐渐规范。积极的促进厂务公开的质量。新的时期厂务公开也要随着企业改制和形势的发展不断的向前发展。使引导厂务公开逐渐走向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层。现阶段需要列入厂务公开的公开内容是企业经营管理, 大宗物品采购, 集体合同签订与履约, 企业改制方案及保险金的缴纳等。在公开的过程中要分层次进行, 首先从厂级向科室、队级、班组延伸。逐渐公开, 从办事的结果公开逐渐延伸到程序的公开。实施厂务公开的过程中, 要注重实施常抓常新, 不但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更要与职工群众求相结合。在深化厂务公开就需要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实施公开的内容包括重大决策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 还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推行厂务公开, 切忌走形式、走过场。公开内容一定要真实、细化, 自从实行厂务公开以来, 职工议论最多的是这样一句话:“站在厂务公开栏前观看, 看了半天什么也没看懂”。其原因是公开内容不具体, 粗枝大叶, 多项公开的内容一笔带过, 尤其是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如招待费开支、公益事业开支等等, 常常只见一个总的数据, 至于什么开支, 具体到每一个环节上花了多少钱却不清楚。所以厂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也只有这样, 厂务公开才能给职工一个“明白”, 还干部一个“清白”。

三、推行厂务公开, 要做到“四结合”

一是与完善职代会制度相结合。推行厂务公开, 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职代会内容, 同时还是职代会在闭会期间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 从而促进了职代会制度的完善、巩固和提高。职代会制度是厂务公开的基本载体, 而厂务公开有利于职代会制度的巩固和完善。二是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厂务公开这种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形式是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管理体制的内在要求。三是与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好厂务公开这个渠道, 在让职工知厂情的同时, 更要让他们议厂事。要敢于把企业重大决策和遇到的困难问题交给职工, 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厂务公开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形成一个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 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四是与完善企业监督机制相结合。推行厂务公开是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 但仅仅依靠这种手段是不够的, 要与其他监督措施有机结合, 形成全面监督。

推行厂务公开, 完善职代会制度, 是现代企业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一项新举措, 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采取得力措施, 用严密的组织程序和工作方法保证厂务公开工作健康、平稳、有序、深入开展下去, 使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更好地落到实处, 进一步推动民主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 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推行厂务公开是我国政治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是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是现代企业更好地坚持职代会制度、行使职代会职权、发挥职代会职能的客观需要。本文认为, 推行厂务公开是企业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完善职代会制度的重要载体, 同时推行厂务公开, 必须要建立完善制度, 规范内容, 发挥好监督作用。

关键词: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

参考文献

[1]张丙华, 李江真.推行厂务公开制度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中国西部科技, 2008, 22:59+58.

[2]卢红旭, 张立新.规范完善职代会制度, 深入推进基层民主管理[J].工会论坛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9, 01:30+63.

[3]张一钦.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J].广西电业, 2011, 05:33-35.

[4]苏升阳.推行厂务公开建设和谐基地湖南石油基地落实厂务公开制度实践与探索[J].企业家天地, 2012, 06:56-57.

[5]胜利石油管理局工会丛松彪.职代会制度是厂务公开的基本载体[N].工人日报, 2009-01-06006.

3.更好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篇三

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关键就在于能否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经济基础的核心,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都离不开基本经济制度这个重要支柱。削弱和动摇了这个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厦迟早会坍塌。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特别是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结合,一方面发挥了市场机制信息灵敏、效率较高、激励有效、调节灵活等优点,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发挥了社会主义经济具有的党政有为、政府有效、统筹兼顾、共同富裕、独立自主、团结互助等制度优势,从理论和实践上超越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流俗教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与众不同、成就斐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不出现颠覆性错误。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不搞私有化

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首先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国家安全,以及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核心价值体系,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动摇。理论的逻辑和历史的经验都充分证明,否定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然会造成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经济发展的无政府状态,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催生垄断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毁于一旦,最终将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从理论上说就是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各种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错误观点,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其干扰和误导。比如,有人用市场经济否定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主张全盘私有化。有人把本来属于全体人民所有的全民所有制经济或国有经济说成是“官僚垄断资本”,而本来属于私有制范畴的民营经济却被当作是“人民”的企业,将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正常的市场竞争说成是“与民争利”。有人认为,国有企业只能存在于非竞争领域,不能参与市场竞争和追求更多利润。国有经济只能“退”不能“进”,否则就是改革的倒退。还有人认为,国有企业只能提供公共物品,从事私有企业不愿意经营的业务,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等等。尽管说法不一,但其基本观点就是认为公有制是低效率的,不能与市场经济兼容,只有实行私有化才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上述观点的根本错误,就在于脱离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将社会主义的国家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国有经济混为一谈,把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混为一谈,在理论上站不住脚,也不符合客观事实。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从实践上看就是要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全面深化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应当看到,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有企业从总体上已经与市场经济融合在了一起,结构明显改善,效率大大提高,以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为核心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体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但也要看到,公有制经济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国有企业的布局还比较分散,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对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做了全面具体的部署,包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等。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深化公有制经济的改革绝不是要使公有制经济实行私有化,而是要形成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全体人民的利益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国有企业要在深化改革中不断自我完善,进一步做好做强做大,确保发挥重要支柱作用。事实证明,私有化不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要求,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不符合历史进步的潮流。这是地地道道的邪路,决不能走。

nlc202309032345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还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多个层面提出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在功能定位上,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产权保护上,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在政策待遇上,强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实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有效制度载体。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事实确实如此。经过多年的深入改革,目前我国多数国有企业已经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了混合所有制的性质。也有不少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吸收公有资本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有经济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的创新,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同时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正因为如此,发展混合所有制作为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目前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成为不少地方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不过,在这一过程中,目前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性、片面性苗头,需要引起重视。比如,有的地方不分行业属性、企业层级、业务特点,一哄而上,全面开花,搞混合所有制运动;有的地方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理解为“国退民进”,提出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持股不设上下限,甚至认为国有资本比重降得越低越好;还有人提出,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应当以混合所有制为主体而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等等。这些认识和做法是不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不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需要纠正的。

实际上,混合所有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所有制形式,而是由不同的所有制混合而成的企业组织形式,它可以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而私人控股,则具有明显的私有性。因此,混合所有制的出现并没有消除不同所有制的区分,也不可能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我们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究竟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还是以私有制为主体?是为了更好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还是为了对公有制经济实行私有化改造?这也是一个我们不能回避的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作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他还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牟取暴利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我们健康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需要认真领会和落实。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篇四

——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体会

众所周知,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当中,政治制度在制度体系建设中处于关键环节。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总书记曾经进行多次阐述。如2012年11月15日,刚当选总书记的时候,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指出:“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授课老师也曾讲到,要抓住制度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个人认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首先涉及党执政合法性的问题,其实几年前我曾经接触过相关内容,当时是不太以为然的,认为打江山坐江山不是理所当然的,还用得着反复论证吗。但经过学习,对党的执政合法性加深了认识,它关系到我党在政治上能否实现有效有力领导,关系到广大人民对党的自愿认同和拥护,是党执政的必要基础。我党最高层领导亦即政治局常委以上,首次论述中共的合法性问题,是在2015年9月中9日。当天,王岐山同志在京会见一批外国政要和知名学者,在谈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源自于历史,是人心向背决定的,是人民的选择。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我国取得的发展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取得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工作、创新机制,都必须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必须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同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从国家的快速发展变化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使人大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做到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统一。

总而言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复兴中华、圆梦中国的唯一出路。

二、主动作为,大胆创新

在党的领导下履行职能,绝不是只是坐等党的指示,党说做才做,党推你一下就动一下,而是要主动开展工作、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争取为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积累和提供经验。总书记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体制、机制、程序、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等等。我们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工作,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对照总书记的讲话,我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明确重大事项。在这方面,必须要把握好“四个点”,即探索和确定本区域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重点、着力点,找准人大行使决定权和推进改革发展的结合点,作出决定正确的时间点。同时,要规范相关程序,如提请报送重大事项的时间和方式,议案的内容,人大常委会调研、论证、公开和监督检查的程序规范等,为推进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提供有力保障。有立法权的地级市可以考虑在立法的三个领域范围内先行先试。

二是推动人大机构建设。近年来,全国开发区尤其是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级开发区开始重视人大工作,并逐步在开发区内建立人大制度,但是数量还是极少的。据统计,2012年,全国共有216个国家级开发区,其中包括12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8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中近80%采用管委会主导模式或者公司营运模式,这一类开发区,是没有相应的人大机构,更不用说建立完善的人大制度了。已经建立人大制度的开发区刚刚达到总数的10%,也就是22个左右,说明这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探索研究的空间。考虑向国家级园区派出人大工作机构,或设立人大工作协调机构,哪怕是合署办公,先把架子搭起来,逐步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开发区全覆盖。同时,完善和推广人大代表工作室。2014年09月23日,东莞市77个人大代表工作室全部挂牌运行。作为人大代表更好履行职责、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的重要抓手,它们的运行,是对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积极有益的探索。

三是创新监督方式。要打好监督组合拳。采取现有监督方式的优化组合,用好用足法律赋予的权利,创新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日常监督。以督促政府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为例,我们在采取明察暗访、与办事人员一对一谈心、随机抽查、走访群众基础上,对发现问题较多、群众意见较大的单位,可以通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约谈单位主要领导,进而采取专题询问,审议、评议专项工作甚至质询等方法,打好组合拳,进行“动真格”的监督,实实在在地促进为民办事效率的提高。要创新代表建议办理的监督。积极探索督办代表建议的有效途径,坚持好的经验做法,不断完善机制、改进方式、提高质量。要通过培训增强承办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跟踪走访、现场督办等活动提高代表的参与度,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互动。前不久,我们在督办代表重点建议的过程中,通过向代表和市民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以统计结果说话,以数据说话,直接指向建议办理部门工作薄弱环节,督促其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报告改进情况。

四是强化协商。特别是人事任免方面,候选人在提交人大及其常委会投票表决前,要多方面充分协商,提前听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对候选人的意见建议,摸清情况,澄清误解,如反映候选人自身存在问题较大的,则需慎重考虑,避免上会后不能通过,这也是对党委权威的维护。在现阶段,这种情况是极少的,但是随着民智的开启、代表履职能力的增强,也是应该及早考虑的。同时,要和司法机关及信访部门沟通,了解候选人是否有牵涉正在办理的刑事案件的情况,是否涉及重大信访事件,是否存在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或妨碍法院执行等情况,前两者肯定都会做,重点是后者,如果身为人大代表或部门领导候选人,自身都不尊重法律,不按法院生效判决执行或妨碍法院执行,那起码说明法律意识淡薄,对其是否适合任职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五是以立法巩固创新成果。除政府行政服务管理方面的改革创新外,也要考虑将人大自身创新的成果,通过地方立法体现或间接体现,把相关精神渗透在条文里头,这也是人民意志的一种体现。同时积极向上反映,把创新成果向全省、全国推广,甚至写入国家法律。往大里说,立法这件事,做好了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善于宣传,加强交流

5.坚持完善职代会制度建设 篇五

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是保证党政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战略举措,是改变当前领导机关干部队伍来源结构性缺陷的迫切需要。要畅通渠道、加大力度,打破体制性障碍,建立健全从基层一线遴选和培养党政领导干部的机制,促进形成重视基层的干部工作导向。一是注重从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人员中选拔上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县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在换届和届中调整时,要注重选拔优秀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二是注重选拔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培养锻炼。三是坚持和完善从基层考录公务员制度。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各地在招录公务员的时候,要拿出一定数量的乡镇(街道)机关工作岗位,专门招考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和到村(社区)任职两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各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要逐年提高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除部分特殊职位外,中央和省级机关将逐步停止从没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招录公务员。

6.坚持完善职代会制度建设 篇六

《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05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新观点、新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必须始终贯彻“两个毫不动摇”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就提出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发展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它界定了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边界,在市场经济中具有激励、约束、协调和资源配置等功能。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基础,也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决定》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这两个“不可侵犯”,深化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体现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清晰界定和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前提下,国家通过制度建设、体制安排、政策细化和措施落实,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消除所有制差别导致的市场歧视和经济特权,鼓励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这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激发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流动、重组与融合,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十五大提出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任务,认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认识提升到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实现形式的高度,从原来允许不同所有制资本“参股”到强调它们之间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同时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这充分肯定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优势,不但有利于国有资本的功能放大、保值增值以及竞争力的提高,而且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正确选择。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是其他所有制经济通过参股形式融入国有经济,将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和倒逼机制,推动国有经济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国有经济活力。二是在国有经济处于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情况下,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不仅不会导致控制力的减弱,而且能够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这一点已为实践所证明。截至2012年底,中央企业

在国内A股市场共控制上市公司953家,占A股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38.5%,总市值超过50%,是国有经济控制力的一个集中体现。三是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扩大国有经济在体制改革、技术变革、新产业引领、人才培养等方面对非国有经济的示范作用,同时促使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树立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良好形象,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证市场供应、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离不开健全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十六大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以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产权关系逐步理顺,国有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十六大提出的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基础上,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等形式,进一步改革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体制,明确授权主体和被授权公司的责、权、利,最终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国有资本的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的战略目标,体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因此需要更多地投向自然资源、航空航天等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分析和把握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大力投资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重点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有资本还可通过财政、基金等途径在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包括: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到2020年达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当前,要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强管理、促改革。一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研究和探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路径。二是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进行分类改革。对具有较大公益性的行业和领域,国有资本应加大投入,在保障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对自然垄断行业,国有资本要继续控股经营,但要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三是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激励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切实履行企业家职能;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要继续推进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要求国有企业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党和国家在态度上鼓励、政策上支持、方向上引导,极大地激发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减免税费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进,使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竞相迸发,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GDP的贡献已超过60%,对基础设施投入占比超过60%,税收贡献超过50%,就业贡献超过80%。

十七大在“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两个平等”,即“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三个平等”,即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这是顺应时代要求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特点提出的新政策,要求我们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既可以由公有资本控股,也可以由非公有资本控股。国有企业改革,既要调动国有企业内部要素的积极性,也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进一步推动改革。

7.坚持完善职代会制度建设 篇七

一、德宏中支离退休人员现状

人民银行德宏州中心支行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央行干部离退休政策规定, 取得了可喜成效, 为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有央行特色的干部离退休制度奠定了丰富的实践基础。

(一) 离退休人员基本情况

2012年末, 德宏中支有离退休人员67人, 占全辖干部职工总数的31.3%。其中, 离休干部1人, 退休干部59人, 退休工人7人。平均年龄64.4岁, 女退休人员31人, 占总离退休人数的46.3%。党员36名, 占总离退休人数的53.7%。在59名退休干部中, 80岁以上6人, 占退休干部的10.2%;70岁至80岁的13人, 占退休干部的22.03%;60岁至70岁的16人, 占退休干部的27.1%;60岁以下的有24人, 占退休干部的40.7%。乡科级以上干部49人, 占总离退休人员的73.1%。中级以上职称32人, 占总离退休人数的47.8%。少数民族11人, 占离退休人员的16.4%。中支机关离退休人员40人, 4个县支行离退休人员27人。中支机关设有老干部活动中心2个, 总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容纳50人左右。德宏州离退休干部14, 325人, 德宏中支离退休人员67人占全州离退休干部的0.5%。德宏州州直机关离退休干部2, 154人, 德宏中支机关离退休人员40人占州直机关离退休干部的1.9%。

上述资料显示, 德宏中支离退休干部呈现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离退休干部人多面广, 贯彻落实离退休制度要求高、工作量大;二是退休人员比较年青, 身体素质较好, 即70岁以下退休干部占总离退休人员的59.7%;三是综合素质较高, 政治基础固硬。离退休人员中, 乡科级以上干部占总离退休人员的73.1%;党员占总离退休人员的53.7%。

(二) 离退休人员待遇落实情况

近两年来, 德宏中支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心全意为离退休干部服务, 全力贯彻落实离退休人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 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及时组织离退休人员传达学习工资改革以及改进完善政策, 使他们全面掌握现时待遇政策, 做到心中有数, 深感自己离岗不离行的大集体的温暖。二是无论是工资改革或改进完善, 无论费用多紧, 首先考虑落实离退休人员的待遇, 及时将增补的收入送到他们手中。三是德宏中支党委在认真抓好老干部“两项待遇”落实的同时, 按照上级的要求, 把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列入党委工作的议事日程, 注意针对他们不同时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 把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紧密结合起来, 适时进行走访及调查问卷等工作, 了解他们的需求, 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化解矛盾, 确保了离退休老同志的稳定和发挥余热的热情, 为基层央行系统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 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情况

1.政治意识较强, 理想信念坚定。2012年末, 德宏中支离退休人员中, 中级以上职称和乡科级以上干部分别占总离退休人数的47.8%、73.1%。他们离退休前长期受党的教育和培养, 绝大多数离退休干部经历各种政治磨炼和考验, 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取得的辉煌成就看在眼里, 喜在心头, 享在身上。全体老同志均收看了胡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部分老同志还认真研读了党的十八大精神, 在座谈会上的学习交流发言, 充分表现了他们对党充满信心, 坚信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不动摇,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 坚守共产主义的伟大信念。离退休后, 他们依然关心党和国家的发展前景, 基层央行的改革与发展等等。大部分离退休干部均能通过看报、看杂志、看新闻、听广播等不同形式长期坚持读书学习, 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他们的政治意识不断得到了加强, 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在离退休人员中起到了带头模范作用, 促进离退休队伍的稳定与和谐。

2.加强党性修养, 永葆先进本色。近几年来, 多数离退休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积极参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党的十八大精神等各项活动学习, 以先进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把思想及时统一到各级党组织的要求上来, 党性观念和先进性意识不断增强, 永葆老干部先进本色。确保老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团结。

3.生活水平提高, 安享幸福晚年。离退休人员普遍对现在的生活待遇表示满意。在生活有保障的前提下, 基层央行各级党组织又非常重视和关心离退休生活, 逢年过节, 总是走家串户, 嘘寒问暖, 从细节上动以真情, 切实关心和照顾离退休人员, 及时有效解决离退休干部的实际困难。使得大部分离退休干部感到很欣慰, 对组织和对未来的生活都充满信心, 很乐观, 很踏实。如盈江2010年发生“3.10”地震时, 盈江支行领导带领部分职工在第一时间赶到退休职工家中进行慰问、查看受灾情况。随后, 各级领导也纷纷带队前去慰问, 并及时将捐助的款项送到受灾的退休职工手中, 及时解决了退休职工的困难, 增强受灾退休职工抗震自救的信心。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面对云南深入实施“两强一堡”战略, 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新形势, 人民银行基层离退休干部建设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贯彻落实干部离退休制度面临新挑战

1.离退休干部居住分散, 活动设施严重不足。2012年末, 德宏中支离退休职工67人中, 40人属中支机关离退休人员, 多数居住在芒市生活, 但中支机关家属区小、散、多, 造成离退休人员居住比较分散。其余27人属辖内瑞丽、陇川、盈江、梁河等4个县支行离退休人员, 相邻县市之间最远的相距110公里, 最近的相距30公里。支行离退休人员少, 居住也比较分散。而老干部活动中心 (室) 只有中支设有2个, 总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容纳50人左右。辖内4个县 (市) 支行因各方面条件所限, 均没有设立老年活动室, 导致日常集中组织学习和开展活动比较困难, 难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要和发挥“余热”作用。

2.离退休干部活动经费有待改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地处西南边陲、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边疆民族地区, 在原有生产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基础上, 又面临着吃穿住行医教等物价全面、大幅度上涨, 离退休干部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受经费的限制。德宏中支现有离退休人员67人, 占全辖干部职工总数的31.3%。70岁以下的有40人, 分别占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人数的59.7%、18.7%。根据2012年人事年报统计显示, 符合提前退休人员有57人, 距法定退休时间5年人员有17人, 46岁及以上人员68人。上述数据充分说明近十年将有50人以上的在职职工即将退休。按目前的生活水平、医疗条件, 老干部健康长寿的人也越来越多, 老干部团体越来越庞大, 而且他们身体素质很好, 越来越多的老干部既关注物质生活, 更关注精神生活, 希望单位组织各种活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受单位经费的限制, 老干部活动项目相对较少或较单一, 活动条件非常有限, 活动经费有待改善。

3.离退休干部参加活动, 有待改善交通安全问题。大部分离退休干部离开工作岗位后, 仍然十分关心国际时事热点、国家大政方针和德宏的发展状况和积极参加老干部组织的各项文娱活动。从中支机关来看, 大部分离退休人员能每周定期到活动室参加单位组织的读书、看报、麻将、扑克等日常活动。但因单位能提供的交通工具很有限, 不能做到接送离退休人员参加日常的各项活动, 参加活动人员均自行往返。有部分老干部的住所距离老干部活动室较远, 加之现在的交通很拥挤、很复杂, 长期自行往返, 必然存在交通安全方面的隐患。因此, 期待解决地州市中心支行一级的老干部活动交通工具。

4.要进一步关注独生子女家庭中离退休人群的晚年生活, 建立和完善养老机制。我们国家从1982年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目前, 原执行计划生育的家庭漫漫趋于老年化。退休后, 生病住院要靠子女照顾。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 若双亲健在, 双亲的父母健在, 就意味着要照顾4至8位老年人。子女既要工作, 又要照顾老人, 压力非常大。若在异地工作, 就更难想像照顾的压力。因此, 按中国传统养老方式, 离退休人员仅仅依靠子女照顾养老是难度越来越大。只有依靠社会的力量, 建立和完善养老机制, 建盖条件较好的养老院、老干部医疗机构是必然的趋势。

(二) 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新要求

1.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是认为离退休干部大都参加过革命和建设几十年, 党性强、品质好, 离开岗位休息后不会犯错误,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没有多少必要。二是认为离退休干部晚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养老, 只要落实好生活待遇、工资福利待遇, 把钱和物发到离退休干部手中就行了, 思想政治建设抓与不抓差别不大, 作用不大。没有充分认识到干部离岗退位后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都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三是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繁复庞杂的工作量与福利待遇不对应。

2.离退休干部工作平台建设亟待加强。一是缺少管理规范的组织平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老年人协会等组织, 是离退休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奉献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但德宏中支辖内只有中支机关设立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1个, 党员25人, 4个县 (市) 支行由于离退休人员少, 党员更少仅11人, 离退休党员仍与在职人员同在一个党支部, 一起活动存在诸多不便, 一是任务难统一、居住分散难集中、年高体弱难参加、时间不定难保证等矛盾, 使得一些离退休干部党员组织上退无所“归”、政治上情无所“寄”。二是缺少先进的配套设施和学习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建设活动离不开必要的场地和必备的先进设施。目前, 德宏中支机关虽然设有2个离退休人员活动室, 但条件非常简陋, 没有先进的电教设施, 也没有宽敞明亮的活动场所, 致使离退休人员缺少适宜的学习、娱乐、健身环境。

三、新形势下完善人民银行基层离退休干部制度建设的建议

2008年,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要继续以深厚的感情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对离退休干部政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沟通、生活上多照顾、精神上多关怀,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这“四多一充分”的要求, 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 充分认识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性, 强化组织领导

离退休工作是央行党的组织工作和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 人民银行广大离退休人员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为金融事业改革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是各级央行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对离退休人员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 是党和国家的一贯要求, 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金融事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强老干工作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信息库, 继续完善工作网络机制;选拔一批责任心强、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充实到老干工作队伍, 打造成一支既善于管理、又热心服务的老干工作队伍。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基层人民银行老干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老干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建立工作目标考核机制, 有效促进老干部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

(二) 着力落实政治待遇, 强化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一是认真组织广大老同志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用理论武装头脑, 增强政治坚定性。通过建立完善的阅读文件、听重要报告、参加重要会议、通报工作和参观考察等制度, 及时向他们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及改革发展情况, 介绍国际国内形势, 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老干部的原则, 认真组织老同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使离退休干部党员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推进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二是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 强化工作组织保证。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是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 是党联系老同志的桥梁和纽带。本着有利于教育管理、参加活动和发挥作用的原则, 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 合理设置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党小组,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定期开展活动, 把思想政治工作寓于老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之中。三是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以老干部活动室为阵地, 以各类活动团体组织为依托, 组织老同志开展寓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习娱乐、怡情养性活动, 寓教于乐, 融思想政治建设于文化娱乐中, 使老同志在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活动中陶冶情操, 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 着力抓好老干部生活待遇落实,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落实好老干部的生活待遇既是老干工作的重要内容, 更是做好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关键。只有认真落实生活待遇, 才能较好地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各种矛盾。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要求, 认真落实好老同志的生活待遇。要通过不断完善离退休费增长机制, 确保离退休干部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逐步提高离退休干部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四) 建立和完善人民银行离退休干部活动经费制度, 有效促进各项文娱活动的开展

人民银行要建立和完善离退休干部活动经费制度, 专项列支, 专款专用。每年年初拨付一次, 年初拨到地州市中心支行一级管理和使用。解决和满足离退休人员的需求和愿望, 有效支持离退休人员管理部门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健身、娱乐等活动, 不断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

(五) 建立和完善离退休干部养老保障机制

8.坚持完善职代会制度建设 篇八

一、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意义

要进一步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艰辛探索取得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十八大召开的日子,适逢美国大选尘埃落定,连任的奥巴马总统发表施政演说。这是时间的巧合,也是历史的幽默。西方式民主与中国式民主,出现在同一个时间坐标点上。有人说,民主建设就像开门,门可以推开,也可以拉开。推开好还是拉开好,一直在争论之中。但是,不能不说,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1997、2008年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资本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建立在私人资本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普世价值观和西方式民主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学者认为,美国政治体制无法制衡强大的资本力量正是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与此同时,西方民主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推行也是不成功的。东欧各国的经济发展至今徘徊不前、亚非许多发展中国家深陷贫困和战争的泥沼。而与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和政治混乱相对应,中国以繁荣发展的崭新面貌,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成功,也向世界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正确。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在我们整个国家政权制度中居于中心地位,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正确,也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确。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国家机构的这种合理分工,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又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工作效率。60年来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伟大功效的政治制度。

要进一步认识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走向政治民主的必然选择。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关键时期,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非常明显,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挑战,民主法制建设同样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挑战。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最近正进行全国人大和省人大代表换届,各方面参与度、热情度、关注度非常高,工作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在去年我市县乡换届选举中,还出现了“独立候选人”。这都是社会民主意识提高的表现。二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政治利益诉求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最终都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是这几年越来越多类似江苏启东事件的群体性事件使法治政府建设更加紧迫地提到日程,政府的各项工作、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越来越需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坚强保障。从这些方面来看,人大工作处于应对新情况新挑战的“一线”和“火线”上,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

二、深入理解和把握党的十八大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

十八大报告有关人大工作近270个字的表达,内涵十分丰富。强调了“两个支持”,即:“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提出了“四个加强”,即:“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加强人大的对外交流”;同时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要提高基层人大代表比例、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要健全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按照这些要求,新时期人大工作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专业性和社会性的关系。人大工作讲依法、依制度办事,专业性比较强,所以钻研业务、熟悉业务是基本前提。但在这个前提下,也要自觉开阔视野、开阔胸怀。眼界和视野往往决定我们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人大工作要干出新样子、展现新形象,也要在视野和站位上下功夫。要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和城市的先进经验,要提高各项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要读懂、跟住市委的战略意图,使我们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能成为全局工作的助推动力。二是监督和支持的关系。人大与“一府两院”,虽然职责分工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是唱一台戏、下一盘棋,都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支持,通过监督更好地支持和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因此,我们既不能把人大监督视为“挑毛病”,又不能把支持理解为不去监督或放松监督。要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做到尽职不越位、决定不处理、监督不代办。一定要树立这样一种工作理念,只有有效的监督,才是有效的支持;无所作为的监督,必然是无所作为的支持。三是讲程序和求创新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关于我国政权组织形式和运作规则的制度。大的方面说,它包括主权在民、选举、民主集中和人大工作等四项制度。人大工作制度又包括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的立法制度、监督制度、代表制度、会议制度、表决制度等。说人大工作最讲规范、最讲程序一点也不为过。但是,讲规范、讲程序不等于就不发展、不改进。与时俱进,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人大工作也不例外。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大胆采用一些新的方式和方法,使之不断适应民主法制进步的需要,这也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好坚持。

三、按照十八大各项要求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人大工作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人大工作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

一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把人大工作融入党委工作大局。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我们更要始终牢记和坚持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努力做到“三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摆正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通过人大法定程序实现党的主张和意图;二是坚定不移地服从服务于市委中心工作,找准人大工作与全市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按照市委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部署制定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及阶段性工作安排,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各项职责,使人大工作与党委工作同心合力、协调一致;三是坚定不移地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置于市委的领导之下,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汇报,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事先征求市委的意见,争取市委的支持,确保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市的有机统一。

二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维护人民利益,充分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优势。人大工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开展人大工作必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进一步加强民生立法,加强对民生工作的监督,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使法规和决定最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广泛集中民智,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民意,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方面充分发挥人大的作用。

三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维护法律权威,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上发挥更大作用。十八大报告在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等方面提出了更为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工作部署。法治,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公权力运行的规范化、有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作为立法机关,人大在坚持和维护法律权威方面责无旁贷。要以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在全社会积极营造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的舆论氛围。要依法监督“一府两院”行使职权,进一步丰富监督手段,增强监督实效,更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维护代表主体作用,动员引导代表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基础、活力之源。我们要认真研究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代表工作的重要举措,结合换届以后新代表比例大、结构发生新变化的实际,全力抓好代表的培训、活动、议案建议办理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和完善政情通报会、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代表开展视察、参加执法检查和评议等制度,为代表知情知政、议政督政创造条件。依靠全市16000名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引导代表在推进我市加快实施新战略、奋力实现新跨越中发挥好桥梁纽带和示范带动作用。

9.坚持完善职代会制度建设 篇九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领会其精神实质、内涵,才能不偏离方向,充分保障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这里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定位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长期探索

为了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建立全新的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xx多年的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是一条走不通的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巴黎公社的委员制和俄国的工农兵苏维埃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对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及其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

xxxx年x月,民主人士黄炎培来到延安,有感而发,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xxxx年x月xx日,x中南海怀仁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这里盛大开幕,这一天,从x黑水到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xxxx多名代表带着x亿中国人民的嘱托,齐聚x,共商国是,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我国人民民主进入了全新阶段。

xxxx年x月xx日,邓小平在会见x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明确指出:“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鼎立、两院制。我们实行的就是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进一步的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这就决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有着本质区别。”

xxxx年x月xx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xx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后,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并且要求“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这一新定位,进一步阐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特征和作用,拓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深刻内涵,提升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理念,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决心和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xxx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xx多年前,“中国这样一个有xxxx多年文明史、几亿人口的国家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一个国家的性质是这个国家的国体,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这个国家的政体,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之相适应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意愿和奋斗的结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走过了xx多年的光辉历程,xx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巨大制度优势和内在自我完善能力,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三者真正贯通、有机统一起来,这也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或者相互替代,都不符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宗旨和原则,要力戒“要么这样,要么那样”。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党的领导和执政,为保障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制度载体、实施平台和运行轨道,为实现“三者有机统一”创造了根本制度环境和重要运行条件。

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定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法的理论,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深刻揭示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历史意义。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发展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坚持和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法治一样,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组成部分,都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受上层建筑其他因素的影响,因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总是要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由于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既缺乏民主与法制传统,也没有经过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因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xxxx年x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提出:“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列宁说,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因为革命者只有掌握了政权,才能开始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那么选择何种政权组织形式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目的呢?董必武认为:“政权组织的形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全国的政权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个代表大会就是一切权力都要归它……我们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政府的权力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给的,他的工作要受人民代表大会限制,规定了才能做,没有规定就不能做……它是最民主的,能包括一切人民群众的组织。”彭真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担任人大委员长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渐进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必须实事求是地从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稳步推进。因此,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逐步实行了普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开始实行了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使我国的选举制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总结我们党和国家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提出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他强调,要把“改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看作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的党员负责同志会议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强调,“要根据我国国情认真研究如何更好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更好的发挥人大作用的问题。”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重要论断明确提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时代新使命新任务,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改革创新、国家治理、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起来,突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功效,为更好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广阔空间。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原则,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人大工作提高水平”。

这些重要思想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时代新要求。相对于一直以来所讲的“坚持和完善”,首次提出了“创新”等要求,注重与时俱进;确定了“总结、继承、完善、提高”八字原则,体现了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相统一。

就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

二是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工作;

三是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

四是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五是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将人大称为“工作机关”,即“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工作机关”的提法,对新时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行权履职制度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代表机关”的提法,进一步明确了以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代表工作”是新时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重心。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要“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这是对优化人大专门委员会、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提出的新要求,为新时代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完善,充分发挥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法定职能,优化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结构,增强履职能力,作出了新指引。

三、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征程

(一)法律赋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中国,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全国各族人民,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也是我们的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这里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人民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拥有者和国家一切权力的源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人是谁?是人民。”

二是人民为了更好行使国家权力,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民当家作主,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来管理国家。”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写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人民包括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所以新生政权中应有各个阶级的代表。我国的人大代表制度中,有关代表的履职法规有《宪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人大和政府组织法》《代表法》,以及一些辅助性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人大代表履职的法律基础。其中《代表法》,确立了对代表的基本制度包括:①代表是以民意为基本的角色集。②规定了代表履职的时空范围,担当资格。③确定了代表的权利界限。④赋予代表一定自由裁量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统筹修改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推动基层国家政权建设和完善。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出台《关于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和功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修改后的立法有关规定,实施健全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将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实行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

(二)强化人大主导立法的权威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则是国家的大脑,大脑指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国家的生存不是依靠法律,而是依靠立法权。十九大报告强调,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导立法工作。报告还将依法立法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并列为立法三原则,此举必将进一步强化人大主导立法的权威,维护法制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报告中连用两次“支持和保证”,足见党对保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的高度重视。

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既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又是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主要方式。皮特金指出“政治代表行为是以顺应被代表人的方式,为被代表人的利益而行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四权”,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人大要把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用起来,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这既是为人大及其常委会正确履职进一步指明方向,更是为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提供了保障,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xx多年来,从宪法的修改完善,到推动基层群众x,再到实现城乡“同票同权”,“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实在,这些制度层面的深刻变革支撑起民族复兴的坚实步伐。

在实践层面,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设计。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决定,推进相关立法工作。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设立国家宪法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宪法观念;根据宪法精神和有关法律原则,作出特赦部分服刑罪犯、处理x拉票贿选案等有关决定,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大部署,修改立法,完善立法体制和授权立法,新赋予xxx个设区的市、x州地方立法权,明确地方立法权限的范围,进一步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等。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十八大以来,党全面加强和改善了对人大工作和建设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连续x年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这一做法已成为制度性安排,并载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中央多次研究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作出部署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出台一系列有关人大工作和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坚持党的领导是人大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依法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建立的历史选择,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增强坚持党的领导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党的领导,确立和维护党的核心地位。在人大工作实践中,必须强调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坚持维护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自觉将人大工作置于党领导下的全局工作之中,紧紧围绕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实人大工作,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要坚决贯彻党的决策部署,确保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确保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确保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要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在党委领导下统筹安排地方立法、监督调研、重大事项决定等各方面的工作,确保人大与党委合拍合力。要通过监督,及时督促“一府两院”,纠正工作中的偏差,保证党的意图实现。

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党内请示报告制度作为实现党的民主集中制领导的有效工作机制,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制度。要完善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及时向同级党委报告人大工作,反映代表和民众的心声。要提高政治站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加强作风建设,充分发挥人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及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事要事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上一篇:护理文书检查通报下一篇:激励学生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