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合理检查

2024-09-30

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共11篇)

1.合理用药合理检查 篇一

门诊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具体监控措施

1、对患者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来抓,业务副院长及医务科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亲自抓,常抓不懈。

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医德教育,严格执行各种制度。特别是抓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规章教育及《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负责制》、《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的学习。

3、制定和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切实搞好抗菌药物分级使用。使医院干部职工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患者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思想,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作风训练,提高“三基”水平。尤其要提高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病情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合理用药水平。

4、在疾病得到初步诊断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针对性和特异性较强的项目进行检查,做到有的放失,避免盲目检查。

5、医师对检查结果必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必要时要与所做检查的医师共同讨论后做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临床诊治。

6、严格按照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指导和引导患者就医,为患者制定安全、有效、经济、便利的诊治方案。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效果好、毒副作用小、价格便宜,本院或当地易购的药品。

7、充分发挥本院质控组织和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管理职能,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医嘱和处方等医疗文书进行检查,重点是检查项目是否合理、诊断是否及时准确、用药是否合理、安全、经济,特别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执行情况。把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预防用药的合理性、联合用药的正确性、有无配伍禁忌、重复用药、过度用药、根据药敏用药作为重点。要对医师用药进行点评。

8、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医院对医师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的要进行干预、通报、处罚。对此类现象严重的科室从重处罚,对“用药不合理”现象严重的医师停止处方权。

临床合理用药

为了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一、碑林区中医医院药事管理小组和医务科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二、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合理用药第一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合理用药、大处方进行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三、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使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须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药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四、医师在使用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时应告知患者,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使用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使用贵重药品、自费药品和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师承担。

五、中、西药剂科应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对药品进行拆零调配,并加强管理,杜绝药品质量事故的发生。

中、西药剂科必须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批,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报告。

六、严格控制门诊大处方。

门诊处方注射剂为1日用量,口服及外用制剂为3~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一日用量;慢性病口服制剂处方用量可延长到15~30日用量,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除抢救病人和抢救药品外,门诊处方每张处方金额不得超过150元;如超过必须经过科主任审批,并在病程记录中有使用目的的记录。违反上述规定的处方,药师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重新开具处方。如果医师拒绝重新开具处方,药师有权拒发,并向病人说明情况。

七、实行处方点评和病历点评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每月由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抽查处方和病历,对不合格处方、不合格病历进行汇总分析,尤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每月点评和院内公示。合理用药指标如下:

(一)处方指标

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

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

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4、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

5、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二)抗菌药物用药指标

1、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

2、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

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5、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

6、抗菌药物 特殊品种使用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率

7、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百分率

(三)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

1、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2、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

3、接受清洁手术者,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具体指标由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另行制定。

八、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

医院每年根据药品和诊疗价格的调整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诊疗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从而确保抗菌药物等药品使用趋于合理。继续执行《关于控制药品占医疗业务收入比例的暂行规定》,各科室要把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简称药占比,下同)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全院控制药占比低于42%。

各科室药占比由财务科统计。药占比超额部分按金额的20%从处方医生的效益工资中扣除。

九、实行药品超常预警与动态监测制度

每月对医院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进行公示,对监测到的不合理用药积极进行干预。

每月对药品使用量前3名的医生中药占比超标的在院内公示。对第二次进入前3位的医生进行诫勉谈话,三次进入前3位的医生暂停处方权一月。

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工作

临床用药中一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必须报告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发现漏报或隐瞒不报者,扣当事医生一次50元。

十一、本制度自2011年8月起执行。

2.合理用药合理检查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各5000张。其中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诊科处方2313张, 内科处方1099张, 外科处方890张, 妇产科处方698张;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诊科处方2412张, 内科处方1129张, 外科处方921张, 妇产科处方538张。两个年度所抽取的处方在数量、处方类型上没有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抽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5000张, 由合理用药调查小组对2010年度处方进行分析, 并探讨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 在2011年度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用药干预, 再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5000张, 比较两个阶段处方不合理率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当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 不合理处方共计321张, 不合理处方率6.42%。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142张, 给药剂量不合理100张, 给药方案不合理79张。在2011年度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后, 不合理处方共计56张, 不合理处方率1.12%, 两个年度的不合理用药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χ2=34.12,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 讨论

3.1 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

分析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 主要原因是临床医生存在药理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2];还有个别医生存在职业道德问题, 由于经济利益的影响, 临床用药时存在偏颇, 不按照、忽略合理用药基本原则[3];部分临床医生在临床用药时马虎大意[4], 对处方不进行认真斟酌, 会出现临床给药错误。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 不合理处方共计321张, 不合理处方率6.42%。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142张, 给药剂量不合理100张, 给药方案不合理79张。在2011年度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后, 不合理处方共计56张, 不合理处方率1.12%。

3.2 合理用药干预措施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 目前临床药物使用更新速度快是导致医生不能尽快对相关药理知识更加深入的了解是导致不合理用药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些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在2011年度本院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首先加强医生的主动学习, 让医生尽快掌握相关新药的药理知识, 主动掌握新药用法、临床应用范围、临床应用禁忌等, 更加广泛积累临床药理学知识;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教育, 广泛普合理用药知识, 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 督促临床医生的学习, 对于在临床上发现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医生给予教育、批评、指导, 纠正不合理用药;加大临床药师对合理用药情况的监管,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5], 重点提高本院合理用药水平;重点加强医生医德教育, 坚决杜绝药品回扣发生;加大对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控。

综上所述, 分析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 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可以显著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 本院需要继续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以及合理用药干预后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5000张, 由合理用药调查小组对2010年度处方进行分析, 并探讨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 在2011年度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用药干预, 再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5000张, 比较两个阶段处方不合理率情况。结果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门诊处方, 不合理处方共计321张, 不合理处方率6.42%。其中联合用药不合理142张, 给药剂量不合理100张, 给药方案不合理79张。在2011年度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后, 不合理处方共计56张, 不合理处方率1.12%, 两个年度的不合理用药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χ2=34.12,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析持续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 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可以显著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 本院需要继续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

关键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干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晓琰.从处方分析谈合理用药[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 (11) :1073-1074.

[2]张策, 范青, 李雪.PASS系统对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的监测与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4) :313-315.

[3]陈莲珍, 王淑洁, 王青, 等.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J].中国药房, 2003, 14 (3) :156-158.

[4]王凤潇, 许卫芳, 华婷婷, 等.全国合理用药现状抽样调查[J].中国药房, 2010, 21 (17) :11-14.

3.治疗痛经合理用药 篇三

张女士30多岁,多年来痛经一直困扰着她。每月她都要到药店买止痛药。药师老王曾多次劝她去医院妇科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有什么别的疾病。但张女士总说工作忙,又说痛经是女人常有的事,吃点止痛药,熬两天就过去了。这天张女士到市医院经检查发现患有卵巢巧克力囊肿。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实质性病变的痛经,可以适当服用药物来治疗;后者是由于生殖器官的某些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生殖道畸形、宫腔粘连、放置宫内避孕器等而引起的痛经。继发性痛经只要治好了原发疾病,痛经会不治自愈。长期不愈的痛经患者不可盲目滥用止痛药,要及早去医院检查诊治。

疗效很好,但不是人人皆适用

小李这个月怕是真的熬不过去了。以往月经来潮,她喝上一杯浓热的红糖水,或者用热水袋热敷一下腹部,痛经也就慢慢缓解了。可今天这两招都用了,还是一个劲儿疼。这时她想起在药店工作的老同学张英,问她看看有什么高招。

张英向清老同学的来意,神秘地告诉她:“不瞒老同学,我每月也痛经。但我有宝药,价格也便宜。”“你就别卖关子了,快告诉我什么药这么好?”小李急盼地问。“就是消炎痛呀!”张英为小李拿了7天的消炎痛,小李高兴地走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小李又来药店找到张英:“老同学,你可把我害苦了。上次吃了你给我推荐的药,痛经倒是不痛了,可诱发了我的哮喘病,让我住了10天院。”小李说。“哎呀,对不起老同学,我忘了告诉你消炎痛的服用禁忌证了。”小李抱歉地说。“也不能全怪你,我也忘了告诉你我有哮喘病了。”二人对视一笑。

其实消炎痛对患有消化道溃疡、高血压的患者也不能用,否则会加重溃疡和高血压。因其对胎儿或婴儿也有严重不良影响,所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应禁用。

辨证施治中成药也能解决大问题

小李自从上次服用消炎痛引发哮喘发作之后,再也不敢服用消炎痛了。一家药店店员让她服用中成药乌鸡白凤丸治疗,可是服过之后觉得效果并不理想。她这才又来到药店向老同学张英请教。这回张英搬来了药师黄大姐。

黄大姐说,乌鸡白凤丸能治痛经,但不能包治所有的痛经。乌鸡白凤丸能益气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症状多见经期或经后期小腹隐隐作痛,痛而喜按,经量少,色淡质稀,伴纳差乏力,心悸气短。黄大姐让小李说说她的情况,小李说,她经期小腹冷痛,得温则舒。遇冷加剧,月经后期经行不畅,量少色暗淡,而且伴有四肢寒冷。黄大姐说这属寒凝血滞型痛经,用温经丸效果最好。依照黄药师推荐,小李服了一个疗程的温经丸,效果果然不错。

其实痛经还有气滞血瘀型,症状可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痛处固定,按之痛甚,经行量少,色暗有块,块下痛减,伴有乳房、胸肋胀痛,治疗当以行气活血,选用益母调经丸效果最好。还有肝肾亏损型,表现为经期或经后期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月经周期先后不定,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痛,治疗当滋补肝肾、填精补血,选用益坤丸、女宝胶囊效果最好。

老药新用维生素B6良效

4.合理用药合理检查 篇四

参加人:史院长、梁院长助理带队:医务科、质控部、药检科联合检查

内容:合理用药检查和麻醉、精神药品、基本药物管理情况 抽查科室:普外一科、普外二科、泌尿系外科、呼吸科、神经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

一、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检查:

1.抽查普外一科病历5份,其中病历号201513184,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患者入院时有饮酒史,以防出现双硫仑反应,选择氨曲南联合奥硝唑,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氨曲南为窄谱抗菌药物不能覆盖切口常见的葡萄球菌属,建议氨曲南联合克林霉素使用。病历号201512851诊断为盆腔炎,不完全肠梗阻,使用头孢西丁联合奥硝唑预防切口感染,头孢西丁为头霉素类药物,对厌氧菌有很好的疗效,无需联合奥硝唑注射液。

2.抽查普外二科病历4份,其中病历号201513018、201512941为一类切口,均未使用抗菌药物。

3.抽查泌尿外科病历2份,其中病历号201512649行经尿道膀胱电切除术,选择氨曲南预防切口感染,欠妥,建议选择一、二代头孢菌素预防切口感染。

二、内科合理用药检查: 1.抽查内分泌科病历2份,其中病历号201515570患者经验性使用氨曲南治疗肺部误吸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氨曲南为窄谱抗生素仅对G-杆菌有效,不单用于肺炎治疗。

2.抽查神经内科病历6份,其中病历号201513792诊断为眩晕待查,给予患者川芎嗪、舒血宁、天麻素三组中成药物注射液改善循环对症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应警惕联合使用中药注射液造成的不良反应。病历号201513679选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改善患者微循环,根据药品说明书该药物应选择500mlGS/NS作为溶媒静脉滴注使用,临床使用药品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给药。3.消化科、呼吸科、心内科均抽查2份病历,未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

三、麻醉、精神药品和基本药物管理情况:

1.神经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科室医生对基本药物的概念清楚,对国家基本药物具体要求知晓,能够熟练从HIS系统查阅基本药物信息。但科室总体基本药物使用率较低,应加强培训、学习,督促科室医生规范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2.内分泌科、呼吸科、神经内科一病区麻醉、精神药品使用记录没有批号,应规范记录,使用医院统一记录本。

5.合理用药合理检查 篇五

整改措施

卫生局于2014年7月18日对我院合理用药、临床检查、高价耗材进行了专项现场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卫生局专家对我院提出了相应改进和整改要求。对于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院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于7月18日下午及时召开相关科室负责人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从制度、流程、执行过程上找原因,并讨论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7月20召开了全体职工会议通报检查情况和我们的整改措施。同时对于个别科室和个人进行了针对性的教育。对于检查存在问题,具体整改措施如下: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存在问题:

1.药物配备方面,按照38号文件配备抗菌药物头孢类三代头孢中头孢噻肟钠未配备。

2.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选用有不合理现象和术前预防用药未按时运用。3.内、外科联合用药不合理。

4.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方面有缺陷(科室对质控办发出的整改信息反馈资料整改落实执行情况未反应)

5.超剂量用药(特殊人群:老人、小孩用药剂量掌握不好)整改措施: 1.医务科对相关责任医生进行诫勉谈话,令其加强相关知识学习和增加责任心,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管理规范,避免以后类似情况发生。2.医务科联合药剂科组织医师学习38号和98号文件,并进行严格考试,倡导医师在业务时间加强相关知识自学。

3.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把合理使用抗菌素列入重要考核指标、监测指标,并制定必要的行政手段。

二、普通药物的合理使用方面

1.诊断与用药不符,无用药指征(带状疱疹使用生脉、环磷腺苷葡胺无指征。肾结石用泮托拉唑无依据。)整改措施

1.强化监督力度,制定管控机制,要合理用药与医师经济利益挂钩。2.科主任利用晨会、查房时、审核处方及病历时见缝插针的指导和管理合理用药。

三、临床合理检查方面

1.无相关症状体征开具检查(检查针对性不强)2.泌尿系统疾病无小便常规。整改措施

1.组织相关业务学习

2.倡导医务人员业余时间加强相关知识学习

3.科主任利用晨会、查房时、审核处方及病历时见缝插针的指导和管理合理检查。

四、高值耗材检查方面 1.高值耗材应用流程不明晰的(申请、讨论、知情同意……)2.病历中高值耗材的知情同意书不完善。整改措施

1.组织学习高值耗材的应用流程并坚决贯彻执行。2.职能部门加强监管管理

3.重新制作完善高值耗材知情同意书。

五、其它

1.外科病历中门诊病历缺如。2.内科也有少量没有 3.运行病历顺序混乱

4.处方(有改动如开药天数、药品名称一定要签名)、病历涂改较严重 整改措施

1.召开全院医生会议通报检查情况。

2.制定奖惩条例,切实抓好门诊病历完善和处方规范开具工作。3.加大运行病历的检查力度,力求做到病历规范。

6.合理用药合理检查 篇六

武汉市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质量检查

调研问卷

一、基本情况

1.医院等级,核定床位 张,实际床位 张,日门诊量 人次。

2.药学部(科)总人数 名,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名,占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

3.年龄层次: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中,男性专业 名,女性 名,年龄在30岁以下 名,30—45岁 名,45岁以上 名。4.药学人员分布情况:药品调剂 名,医院制剂 名,药学研究 名,临床药学 名,行政及其他 名。5.学历层次:博士 名,硕士 名,本科 名,专科及以下 名。

6.职称层次:主任药师 名,副主任药师 名,主管药师 名,药师(士)名。

7.机构用药数量(通用名)种,药品品规数(包括西药和中成药)种,其中,基本药物数量(通用名)种,药品

品规数(包括西药和中成药)种。

8.配备抗菌药物(通用名)种,品规数 种。其中,特

殊级抗菌药物(通用名)种,品规数 种;限制级抗

菌药物(通用名)种,品规数 种,非限制级抗菌药

物(通用名)种,药品品规数 种。

/ 4

9.中药房(有无),中药饮片品种数 种。

11.制剂室:(有无),制剂品种数 个,其中,中药制

剂 个。

12.静脉配置中心:(有无);面积 ㎡。

13.药品仓库面积: ㎡,其中阴凉库 ㎡,冷库 ㎡,常温库 ㎡;药房面积: ㎡,其中门诊药房 ㎡,住院药房 ㎡。

二、组织机构建设

1.二级以上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有无),成员 名。

2.其他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组(有无),成员 名。3.药学部(科)主任职称情况(在后面打勾):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非药学职称。

三、管理制度制定

1.药学部门管理制度及各个工作岗位的操作规程(有无),2.药事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章程(或管理制度)(有无)。3.新药采购、验收、储存制度制度(有无)。

4.特殊药品管理制度(有无),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有无),抗肿瘤药物管理制度(有无),辅助用药管理制度(有无),加强门诊输液管理制度(有无),中药注射剂管理制度(有无),生物制剂管理制度 ________(有无)。

四、设备与设施

1.基本设备:药品冷藏柜、麻醉与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柜等(有无)。2.临床药学与药品质量监控设备与设施(有无)。

五、培训与科研

1.近五年,药学部每年平均组织市级继教______次,省级继教_____次,国家级继教_______次。

2.近五年主持科研课题情况:国家级 项,省市级 项,横向 项。

3.近五年获奖情况:国家级 项,省市级 项。4.近五年获得专利情况: 项。

5.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SCI收录 篇,权威和核心期刊: 篇,其他 篇。

六、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情况

1.专职临床药师总共 名,专职临床药师年龄层次:男性专业 名,女性 名,年龄在30岁以下 名,30—45岁 名,45岁

以上 名。

2.学历层次:博士 名,硕士 名,本科 名,专科及以下 名。

3.职称层次:高级职称 名,中级职称 名,初级职称 名。4.临床药师参加了哪些卫生部培训基地:。

血药浓度监测品种数 个;是否开展药学咨询(有无)。

七、合理用药情况

1、药品网上集中采购率_______ %,配送率______%。

2、是否开展专项处方点评___________(有无),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专项处方。

3、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基药品种/全院药品品种_________%,使用金额比________%。

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________%,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______%,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________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强度_______DDD.5、不良反应每年平均上报________例。

7.不合理用药——禁忌证用药 篇七

新修订的加替沙星说明书已明确, 该药禁用于糖尿病患者。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病例资料报告显示, 修改说明书后, 仍不断有关于糖尿病患者使用加替沙星并发生血糖异常不良反应的报告。

典型病例:患者, 男, 69岁, 患糖尿病, 在胰岛素控制下血糖平稳。因肺部感染给予加替沙星0.4g静脉滴注, 3日后空腹血糖升高达15.3~16.2mmol/L。考虑与加替沙星有关, 停药且胰岛素加量, 血糖缓慢下降。

8.合理用药防心梗 篇八

心肌梗塞时,在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血管壁上会发生斑块硬化及小颗粒附着,使血管管腔狭窄,粗糙不平。尤其在冠状动脉痉挛时,极易使血小板粘附在血管壁上形成栓块,使血管腔更加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即形成临床上的心绞痛,称为冠心病。当血栓块积少成多形成大的栓块时,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阻塞,使缺血心肌血循环断流,使心肌产生严重而持久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坏死,即心肌梗塞,简称心梗。常继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心肌破裂而猝死。

在心梗期间或临床痊愈之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依然存在,因此随时还可能出现心绞痛或再次发生心肌梗塞。所以凡患过心梗的病人,在一年内应尽量减少疲劳、避免精神紧张,做到保暖,一定要减轻心脏负担。为达到上述目的,尤其要坚持按时服用扩张冠状动脉和活血化瘀的药物,促进心脏侧支循环的建立。

9.合理用药培训总结 篇九

根据县卫生局文件精神,为做好我县《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宣传培训和推广工作,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及乡医的业务水平,提升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使我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顺利开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药物治疗的合理需求,成立了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做好培训学习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在县卫生局领导下,我院成立了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制定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培训计划,发放教材,及时总结落实上级布置的任务。

二、培训内容

我院采用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培训及自学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内容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大纲》主要包括:

1、解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相关配套政策法规,使培训人员了解国家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2、依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以及培训大纲进行培训,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

三、具体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培训工作方案和计划,组织召开全院医务人员及乡医会议,分发培训教材,集中学习《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

2、为避免集中培训给正常医疗工作带来的影响,我院采取集中授课及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进度,促进培训的效果。

四、培训效果

培训期间,大家认真听讲,所有医务人员基本上都掌握了培训内容,不懂之处由主讲人员现场解答疑难。通过这次系统培训,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及乡医全面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和法规,提高了我们合理用药的意识和知识,规范临床用药,加快了我院基本药物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今后的基本药物临床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存在的的问题及建议

本次培训时间短任务重,虽然培训顺利完成了,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1、对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的重视程度不足。

2、对国家基本药物的专业知识掌握还不足。

3、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禁忌症等的熟悉程度还不够。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1、加强国家基本药物知识的学习,掌握各种药物的基础知 识。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3、提高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意识。2014年2月28日篇三:村卫生员合理用药学习培训总结 卫生员合理用药学习培训总结

通过加强村卫生室人员合理用药培训,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合理用药意识和能力,保障农民群众用药安全,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结合我镇实际,培训工作全部结束,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总体情况

(一)时间安排:总体时间安排:共10天,计48学时,包括理论与实践培训。总论培训8学时,其中合理用药培训4学时,《行为规范》培训4学时;内科培训16学时;儿科培训8学时;妇科培训4学时;外科4学时。

(三)课程安排: 11月14日培训总论

11月16日培训行为规范、合理用药 11月18日内科培训 11月20日内科培训 11月22日儿科培训

11月24日妇产科、外科培训

(四)师资安排:任课教师由我院的医生或业务骨干担任,具有医师资格,学历均在大专以上。

(五)组织安排:每部分培训,院领导都高度重视,指定专人管理培训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召开总结学习成绩,鼓励学员们不断学习,为我镇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好务。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学员们都深刻认识到此次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刻苦学习学员均通过了各个科目的测试,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取得的成绩

通过这次的培训村医生了解了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掌握了合理用药原则,进一步增强了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努力为患者提供有效、价廉副作用小抗生素治疗方案,医务人员坚持学习新文件、新规范、新进展,不断调整抗生素合理使用方案,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

10.猪场科学合理用药 篇十

沈建忠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 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目的意义

兽药的广泛应用以及滥用,造成世界范围内耐药性菌(虫)株的迅速增加。抗菌(寄生虫)药效力逐渐下降甚至对某些病原菌(寄生虫)束手无策,导致某些猪疾病难以治愈,进而影响其生产性能,因此,规范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是生猪养殖业及肉制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梳理我国有关兽药残留的相关法规,结合我国主要的猪细菌性疾病及临床用药特点,分析我国对猪用兽药的休药期的规定,期望能够对猪用兽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国有关兽药残留的相关法规

兽药残留是指食品动物在应用兽药(包括药物添加剂)后,蓄积或储存在细胞、组织或器官内,或进入乳和蛋等产品中的药物原型以及有毒理学意义的代谢物和药物杂质。在美国,因兽药的使用而产生的耐药菌也包含在兽药残留中。

兽药残留对消费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毒性危害,包括直接毒性作用,致癌作用,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微生物危害-细菌耐药性。免疫危害,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和免疫抑制作用。环境危害。解决兽药残留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兽药注册评审,阻止不安全兽药入市;提高兽药产品质量,降低杂质对消费者的影响;加强兽药使用监管,从源头控制或降低兽药残留的产生;加强兽药残留监控,阻止残留超标产品进入食物链,及时消除残留超标的原因。其中猪养殖企业和产品生产企业十分关注我国关于猪用兽药残留监控的法规和监控措施。我国规定兽药残留监管工作的主要法规为《兽药管理条例》。与兽药残留监控有关的法律有:《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标准化法》等。为配合法律法规的实施,农业部制定发布的配套部门规章有:《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兽药休药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官方取样程序》等。

《兽药管理条例》对兽药的使用管理、兽药残留监控工作主管机构、残留标准的制定、残留监控措施的设立和实施、法律责任及违法责任的追究等内容均给予了明确规定,是我国实施兽药残留监控的主要法律依据。

我国建立的兽药残留标准和规范体系由兽药使用规定、残留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三部分组成。兽药使用规定由禁用药规定,休药期规定和已批准兽药的使用规定三部分组成。现行的禁用药清单由农业部第193号公告、235号公告、560号公告公布,禁止了35种兽药和其它化合物用于食品动物。2003年5月,农业部发布《兽药休药期规定(农业部278号公告)》,对临床常用的202种(类)兽药和饲料药物添加剂规定了休药期,要求兽药残品标签上必须有休药期,养殖场必须按休药期在动物上市或屠宰前停止用药。我国兽药休药期规定与国际上同种兽药休药期规定大体接近。我国兽医临床重要的猪病近些年,我国的养猪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国内养猪者的思想观念和养殖环境决定了我国猪业的生物安全体系还不能适应健康猪的需求,多种疫病的病源污染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猪病的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疾病的传播和治疗而造成的病原污染和药物残留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当前,许多猪病是由多种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导致混合性感染疾病,危害极为严重。其中病原体感染方式有多种细菌相加,或多种病毒相加,或多种细菌与多种病毒相加,往往是几种不同病原体。如猪瘟与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与猪瘟、猪喘气病与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等,在临床中尤为常见,这些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

近二十年,国内常见猪病中,病毒性传染病约有16种,由于对猪病防疫的综合措施施行不力,病毒在抑制环境中反复继代和交叉感染,混合感染以及临床的长期带毒和非典型病例的增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猪的细菌病,除原发性感染外,更多的见于一些具有免疫抑制性的病原感染或因素引起的继发感染。猪细菌病的病原体主要是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4种。

随着集约化养猪场的增多和养猪规模不断扩大,污染变得更严重,寄生虫病较以往明显增多。主要的寄生虫病有蛔虫、猪囊尾蚴、结节虫、球虫、疥螨等。

据近些年病死猪的剖检和基层兽医的反映可以看出,90%以上的猪肺部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变,尤以哺乳猪和生长猪严重。由于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较多,故将其称之为猪呼吸道病综合征。常见的病原有猪肺炎支原体、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副嗜血杆菌等。

我国相继爆发猪“无名高热症”,临床表现高烧、败血、皮肤发红变,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20%~l00%不等,因该病病因复杂,临床上难以对其作出准确诊断。目前普遍认为该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症候群,这些病原包括:病毒性的如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细菌性的如大肠杆菌、猪链球菌、副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及附红细胞体、弓形体、肺炎支原体、猪痢疾蛇形螺旋体等,它们以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的方式感染猪群,导致病情的严重化和复杂化。

猪的消化道疾病发生率也较高,占疾病的35%~45%。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其危害主要是仔猪死亡率较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并使猪的质量下降。引起猪消化道疾病的病因有很多,有细菌性的、病毒性的、寄生虫性的、营养性的及一般条件因素引起的,其中由传染性病原,如病毒性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细菌性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腹泻,危害最为严重。临床上致病因素有时单独出现,有时以两种或两种上混和感染的方式出现,下面将常见的猪病及其病因学和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列表如下,期望对猪养殖企业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具有指导作用。表3.1 猪常见疾病及其用药 资料来源:《猪病学》(第八版)疾病 肠道疾病 梭菌性肠炎 球虫病 大肠杆菌病 结肠炎 增生性肠炎 猪痢疾 呼吸道疾病 气喘病 胸膜肺炎 萎缩性鼻炎 肺线虫病 病原菌 产气荚膜梭菌 猪等孢子球虫 大肠杆菌 多毛短螺旋体 胞内劳森菌 痢疾螺旋体

建议治疗药物

氨苄西林;杆菌肽锌等 托曲朱利;氨丙啉等

庆大霉素;磺胺类;安普霉素等

泰妙菌素;林可霉素;沃尼妙林;泰乐菌素等 泰妙菌素;林可霉素;沃尼妙林;泰乐菌素等 泰妙菌素;林可霉素;沃尼妙林等

四环素类;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泰拉菌素;泰妙菌素;替米考星等

四环素类;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泰拉菌素;泰妙菌素;替米考星等 肺炎支原体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博代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毒性株 四环素类;磺胺类等 猪肺虫属 芬苯达唑;伊维菌素等 多器官疾病 放线杆菌败血症 猪放线杆菌 丹毒 丹毒丝菌 革拉瑟氏病 副嗜血杆菌 支原体败血症 猪鼻支原体 沙门氏菌病 霍乱沙门氏菌 水肿病 大肠杆菌 猪安全用药规范

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复方磺胺类等

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等

普鲁卡因青霉素;头孢噻呋;复方磺胺类等 林可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等 头孢噻呋;氨苄西林等 庆大霉素;安普霉素等

本节内容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兽药使用指南》化学药品卷(2010年版),对国家批准的猪用兽药及其制剂进行了梳理,按照抗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制剂分为两大类并以表格的形式说明该制剂在猪的休药期规定,期望对企业和养殖用户临床合理用药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4.1 抗微生物药物

表4.1 猪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安全用药规范

(资料来源:《兽药使用指南(化学药品卷)》2010年版 药物分类 青霉素类 药物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青霉素钠/钾 氨苄西林 氨苄西林钠 苯唑西林钠 普鲁卡因青霉素 卞星青霉素 头孢噻呋 盐酸头孢噻呋 头孢噻呋钠 头孢喹肟 硫酸链霉素 硫酸双氢链霉素 硫酸卡那霉素

制剂

阿莫西林注射液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 注射用青霉素钠/钾 氨苄西林混悬注射液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 注射用苯唑西林钠 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 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液 注射用卞星青霉素 注射用头孢噻呋 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 注射用头孢噻呋钠 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 注射用硫酸链霉素 注射用硫酸双氢链霉素 硫酸双氢链霉素注射液 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

休药期 28日 14日 0日 15日 15日 5日 未规定 7日 5日 1日 4日 1日 5日 18日 18日 28日 28日 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

酰胺醇类

林可胺类 多肽类 硫酸庆大霉素 硫酸新霉素

硫酸庆大小诺霉素 硫酸安普霉素

土霉素

盐酸土霉素

四环素 盐酸四环素 盐酸多西环素 乳糖酸红霉素 吉他霉素 泰乐菌素

酒石酸泰乐菌素 磷酸泰乐菌素 酒石酸泰万菌素 替米考星 磷酸替米考星 泰拉霉素 甲砜霉素 氟苯尼考

盐酸林可霉素

硫酸黏菌素 杆菌肽锌

恩拉霉素 维吉尼亚霉素

注射用硫酸卡那霉素 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硫酸新霉素预混剂

硫酸庆大小诺霉素注射液 硫酸安普霉素可溶性粉 硫酸安普霉素预混剂 土霉素片 土霉素注射液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 盐酸土霉素注射液 注射用盐酸土霉素 长效盐酸土霉素注射液 四环素片

注射用盐酸四环素 盐酸多西环素片 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 吉他霉素片 吉他霉素预混剂 泰乐菌素注射液

注射用酒石酸泰乐菌素 磷酸泰乐菌素预混剂

磷酸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预混剂 酒石酸泰万菌素可溶性粉 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 替米考星预混剂 磷酸替米考星预混剂 泰拉霉素注射液

甲砜霉素片/甲砜霉素粉 氟苯尼考粉 氟苯尼考预混剂 氟苯尼考注射液 盐酸林可霉素片

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 盐酸林可霉素预混剂 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

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可溶性粉 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预混剂 硫酸黏菌素可溶性粉 硫酸黏菌素预混剂 杆菌肽锌预混剂

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锌可溶性粉 杆菌肽锌硫酸黏菌素预混剂 恩拉霉素预混剂 维吉尼亚霉素预混剂 28日 40日 0日 40日 21日 21日 7日 28日 28日 8日 8日 28日 10日 8日 28日 7日 7日 7日 21日 21日 5日 15日 3日 3日 14日 14日 33日 28日 20日 14日 14日 6日 5日 5日 2日 5日 5日 7日 7日 0日 0日 7日 7日 1日 多糖类 其他 那西肽 黄霉素 阿维拉霉素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

赛地卡霉素

(氟)喹诺酮类 恩诺沙星

那西肽预混剂 黄霉素预混剂 阿维拉霉素预混剂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预混剂 泰妙菌素注射液 赛地卡霉素预混剂 恩诺沙星注射液 未规定 0日 0日 7日 5日 10日 1日 10日 磺胺类

其他合成抗菌药 甲磺酸达氟沙星 乳酸环丙沙星 盐酸环丙沙星 盐酸沙拉沙星 盐酸二氟沙星 烟酸诺氟沙星 磺胺嘧啶 磺胺嘧啶钠 磺胺噻唑 磺胺噻唑钠 磺胺二甲嘧啶 磺胺二甲嘧啶钠 磺胺甲噁唑 磺胺对甲氧嘧啶

磺胺对甲氧嘧啶钠 磺胺间甲氧嘧啶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 磺胺氯达嗪钠 磺胺甲氧达嗪 磺胺甲氧达嗪钠 磺胺脒 酞磺胺噻唑

乙酰甲喹

喹乙醇 氨苯砷酸 盐酸小鈲碱 硫酸小鈲碱 乌洛托品 恩诺沙星溶液

甲磺酸达氟沙星注射液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 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 盐酸沙拉沙星注射液 盐酸二氟沙星注射液 烟酸诺氟沙星注射液 磺胺嘧啶片

复方磺胺嘧啶预混剂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磺胺噻唑片

磺胺噻唑钠注射液 磺胺二甲嘧啶片

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 磺胺甲噁唑片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 磺胺对甲氧嘧啶片 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片

磺胺对甲氧嘧啶、二甲氧苄啶片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钠注射液 磺胺间甲氧嘧啶片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 复方磺胺氯达嗪钠粉 磺胺甲氧达嗪片

磺胺甲氧达嗪钠注射液 磺胺脒片 酞磺胺噻唑片 乙酰甲喹片 喹乙醇预混剂 氨苯砷酸预混剂 盐酸小鈲碱片 硫酸小鈲碱注射液 乌洛托品注射液 5日 25日 10日 28日 0日 45日 28日 5日 5日 10日 20日 28日 28日 15日 28日 28日 28日 28日 28日 10日 28日 28日 28日 4日 未规定 未规定 28日 28日 35日 35日 未规定 未规定 28日 未规定

4.2 抗寄生虫药物

表4.2 猪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安全用药规范

(资料来源:《兽药使用指南(化学药品卷)》2010年版 药物分类

药物 制剂

抗蠕虫药苯并咪唑类

阿苯达唑 阿苯达唑片 芬苯达唑 芬苯达唑片 芬苯达唑粉 奥芬达唑 奥芬达唑片 氟苯达唑 氟苯达唑预混剂 氧苯达唑 氧苯达唑片 非班太尔

非班太尔片 非班太尔颗粒 咪唑并噻唑类 盐酸左旋咪唑 盐酸左旋咪唑片 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 哌嗪类

磷酸哌嗪 磷酸哌嗪片 枸橼酸哌嗪 枸橼酸哌嗪片 枸橼酸乙胺嗪 枸橼酸乙胺嗪片 抗生素类

伊维菌素 伊维菌素预混剂 伊维菌素注射液 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片 阿维菌素胶囊 阿维菌素粉 阿维菌素注射液 阿维菌素透皮溶液 多拉菌素 多拉菌素注射液 越霉素A 越霉素A预混剂 潮霉素B 潮霉素B预混剂 其他

精制敌百虫 精制敌百虫片 抗血吸虫药 吡喹酮 吡喹酮片

抗原虫药 盐霉素钠 盐霉素钠预混剂 抗梨形虫药 硫酸喹啉脲 硫酸喹啉脲注射液 盐酸吖啶黄 盐酸吖啶黄注射液 杀虫药有机磷化合物

二嗪农

二嗪农溶液

精制马拉硫磷 精制马拉硫磷溶液 辛硫磷 辛硫磷浇泼溶液 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

氰戊菊酯

氰戊菊酯溶液

休药期7日 3日 3日 7日 14日 7日 14日 14日 3日 28日 21日 21日 28日 5日 20日 28日 28日 28日 28日 42日 56日 15日 3日 28日 28日 5日 未规定未规定14日 28日 14日 28日

其他

溴氰菊酯 双甲脒 环丙氨嗪

溴氰菊酯溶液 双甲脒溶液

11.合理用药保护肝脏 篇十一

肝脏是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也是药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靶器官。近年来,属药源性疾病范畴的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使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因病情控制不佳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忽视说明书内容(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随意用药、忽视药物间相互作用同时使用配伍禁忌的药物、忽视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和酗酒者等)的用药剂量、长期使用某些中草药、使用过期药物、药物滥用等不合理用药是引起药物性肝病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已知的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剂、抗结核药、抗肿瘤药、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药、麻醉药、代谢性疾病治疗药、激素类药等。药物所致肝损害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为药物本身对肝脏的直接或间接损害,常可预测;二为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多不可预测。

药物性肝病造成的肝损害包括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或两者兼有,多伴有其他疾病,肝外表现可有溶血性贫血、骨髓损伤、肾损伤、胃肠道溃疡、胰腺炎以及嗜酸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等。临床表现根据药物性肝病分型的不同而不同,肝细胞损害型多表现为发热、乏力、厌食、氨基转移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8倍以上;胆汁淤积型多表现为发热、皮疹、皮肤瘙痒、黄疸、右上腹痛、血清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碱性磷酸酶伴氨基转移酶中度升高;混合型的临床表现兼具上述两种特征。药物性肝病引起的肝损害可以为急性,也可以为亚急性和慢性,程度从元症状、症状轻微到肝功能衰减、危及生命。

合理用药最基本的要求是将适当的药物,以合适的剂量,在合适的时间内经适当的用药途径给相应的患者使用,并以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预期治疗效果。

合理用药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或临床药师的指导下进行,用药应严格掌握指征并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停用或尽可能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选用合适的剂量及服用方法,注意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注意观察药物的反应并及时调整用药,对特殊人群应谨慎选药并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保护肝脏,从合理用药做起。

治腹泻

服药有顺序

李桐

治疗急性腹泻的药物可分为三类:抗生素、吸附剂和微生态制剂。抗生素主要包括黄连素、氧氟沙星等,此类药物主要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吸附剂主要是蒙脱石散,它能够吸附胃肠道的致病因子,连同大便一起排出,而且在胃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保护胃肠黏膜不受致病因子的损伤;微生态制剂主要包括乳酸菌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等,多需要在冰箱中冷藏保存。

以上三类药品,如果需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合用时,应注意服用的顺序。

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合用:应该先服用抗生素再辅助给予:微生态制剂,以帮助恢复菌群的平衡,而且两种药物服用时间至少要间隔2小时。

吸附剂与微生态制剂合用需要先服用吸附剂类药物,将胃肠道内的有害细菌吸附掉后,再服用微生态制剂,才能发挥作用,两种药物服用时间至少间隔1小时。

三类药物合用抗生素要最先服用,以达到杀灭病原茵的作用;微生态制剂最后服用,才能发挥其疗效;吸附剂类药物要在这两种药物之间服用,而且与每种药物之间均需要间隔1小时。

上一篇:岗位职责履行反思下一篇:团队拓展培训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