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母亲节有感

2024-09-08

读母亲节有感(共20篇)

1.读母亲节有感 篇一

读《忆母亲》有感

《忆母亲》,作者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2月17日,祖籍山东高密,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的童年无疑是艰苦的,食不果腹,这也许便是他的作品中为何隐隐透出一种当时中国农村的辛酸。他正视着社会之恶,认识自我之丑,描写着人类的种种弱点,但笔锋下所向往的无不是人性的种种美好,生活的富足与尊严。而《忆母亲》这篇文章则是全篇主要以尊严为主题写下的回忆。

《忆母亲》中莫言写道:母亲捶打着野菜,本该难过哭泣的她嘴里却哼着一首小曲,又写一位贝鲁特老太太在自己的国家遭受炸弹袭击后仍拥有着顽强意志与誓死守卫家园的决心,莫言在文中的评价是: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的脑海中翻腾着,让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

而后,又引出在饥饿岁月里父亲与爷爷对自己的教诲,那时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对莫言以及村里其他的小孩说谁学狗叫最像,就把这块豆饼给谁。当时的莫言确实这么做了,并且与其他的小伙伴像饿狼一般争抢那块豆饼,这在父亲、爷爷,以及成年后的莫言看来,都是极其丧失人格尊严的,但那时的莫言并不懂得,只因还是孩子,觉得山珍海味远远比为了保持尊严而去吃的草根树皮要好吃的多,只是单纯地认为父亲与爷爷的话里透着一种尊严。长大后的莫言理解到这不仅仅是人的尊严,还是人的风度,更是人活着存在于世上的方式: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童年的启示带给莫言很大的感触,也带给我深刻的领悟,母亲、父亲以及爷爷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尊严。母亲的尊严是她还有快乐的权利,她还能在那个艰苦岁月里坚强地活下去,父亲和爷爷的尊严是他们存活在这世上做人的底线和原则。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他们的教育,尽管我当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作出判断的价值标准。”文章最后,莫言将这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观理性地定义为是一种价值标准。感悟莫言的文学,感悟莫言的价值标准。

学校:路桥区外国语中学

班级:八C班 姓名:李欣哲 指导老师:叶彩虹

联系方式:***

或***

2.读母亲节有感 篇二

《观书有感》初一读来, 诗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清新淡雅的风景画:半亩方塘, 一泓池水, 水光清澄, 波平如镜, 没有一丝涟漪;红日、白云倒映其中, 美不胜收, 天上云卷云舒, 日升月落。一位诗人在方塘边静坐深思:方塘的水为何长年这么清, 这么深?也许此时诗人在方塘边小径上徘徊, 当他看到方塘的水的源头处有一条小溪, 顺着小溪, 眼光再沿小溪上溯, 发现远远的溪流也许来自一座山, 也许来自一道瀑布, 站在方塘边也许还能听到瀑布的一点响声。此时作者也许心中有一个惊喜:方塘之水之所以这么清, 这么深, 原来是有源头活水来啊!

但令我们惊奇的是:这一美景竟然和读书的感受极其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塘边的朱熹, 捋着长髯, 手中拿着一本书, 忽有所悟:一页书, 一卷书, 不就是半亩方塘吗?打开书本, 面对的就像半亩方塘;阅读书的内容, 简直就是池中的天光云影。那么, 读书为何有如此美妙的享受呢?荀子《劝学》上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个人时常的不读书就会言之无味, 面目可憎;一个人时常的读书, 就会与古今哲人交流, 人生的境界, 自身的觉悟就会日有所进。书上的知识就是源头活水, 滋润着自己干涸的心田, 使自己的内心就像半亩方塘一样澄澈清明。会心的朱子顿悟后挥毫写下了这首小诗。老实说读这首诗, 使我想到了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悟道的情形, 而这首诗就是朱子的读书悟道。是因为有长期读书积累的丰富知识。举例说吧:红学家们读《红楼梦》, 那是一种享受, 因为他们拥有广博的知识, 如果让一个小学生来读, 恐怕就会是另一番情景了。

今天我读这首诗, 一方面使我领略了朱子的读书之乐, 读书境界:书光悦人性, 理趣空人心;一方面使我仿佛置身于青岛崂山龙潭的潭边, 潭水清而深。上有龙潭瀑布的水长年注入, 下有龙潭水库大坝的阻拦, 不过不是完全的阻拦, 而是多余的水可从大坝上流过。这样进出收支平衡, 潭中的水四季总量不变, 可谓流水不腐, 否则光有源头的水进, 没有水出, 最终就会像“死海”一样没有生机。一个人光读书, 不进行知识的思考梳理, 不断的扬弃一些浅见陋识, 就会成为一个书橱式的书呆子, 只有多读多思, 继承一些, 扬弃一些, 方能步入读书的圣境, 成为一个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人。当年的朱子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位书海中的弄潮儿, 令我们后人仰视。

3.读“书法”杂志有感 篇三

倘若领导同志或所谓名人的字,写得的确卓越,够得上法书,我不但不反对这么办,而且双手拥护这么办。但恕我率直,有的写得却实在并不出众,甚至是毫无足观,而刊物却偏要借重,这就很值得商榷了。因为你办的是“书法”杂志,而不是任何其他别的什么东西。我相信,有些领导同志由于工作关系是题过一些字,但却未必就自视为书法家。他们未必就那么不谦虚。我们也不要迷信名人都能写得一手好字,他们可以因其那些方面的成就而有“名”,却未必然在这些方面有其“实”。在“彼”为权威,在“此”就可能并不出众。这就象鲁迅说的,决不要相信,无论什么人一到某种地位,就都能成为“通人”。孔子不是还要以七岁的项橐为师吗?就是因为孔老夫子这位大圣人、大权威,不得不在小孩子项橐的智慧面前甘拜下风。当然,编者难免有其苦衷在,不能完全责备他们。因为如果他们真正敢于有点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而并不这么办,那么被人扣上“脱离政治”、“不为社会主义服务”之类的帽子,还是很不好受的。这曾经是风气使然。但时至今日,还很浓厚地存在这么一种风气,就未免令人有点不解了。

我不懂外国文,不知道外国的书籍或杂志是否也都这么办。那么我就查一查中国的古书吧。手头正好有一部《全唐诗》,这就只好请教它了。也是打开一看,果然首先映入眼中的正是太宗、高宗以及历代后妃之作,然后才是各家诗人之作,包括我们的伟大诗人李、杜在内。我这才有点“解”了。虽然不是“于今尤烈”,却的确也是“古已有之”。我们不免也承接了这么一点“流风余韵”。《全唐诗》是通政使曹寅奉命主持编辑的,这么做可以理解。可是,难道我们今人不应该比他“解放”一点吗?

4.读《怀念母亲》有感 篇四

从季爷爷的日记中的“甜蜜”和“凄凉”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季爷爷身在异国感觉与自己的祖国,与自己的母亲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所以感觉凄凉。但又能对常怀念起祖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的关爱无处不在,所以心里又是甜蜜。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啊,母爱是无处不在的,母爱总是在这些小事上体现出来。在我们感到冷时,母亲给我们披上一件温暖的大衣;在我们生病时,母亲冒着大雨带我们去看医生;在我们伤心难过时,总是母亲给予我们安慰;在我们„„

5.读《母亲》有感 篇五

创作者季羡林老爷爷六岁离去母亲到城内去住,正中间只转过家乡2次全是吊孝。只在母亲身旁待了几日,便又返回城内。在他上大学二年级的情况下,他的母亲遗弃了他只活了四十多岁。

季羡林老爷爷痛楚了几日,食不知味,寝不安席。他特想随母亲于地底,但是这一心愿没能完成。之后季羡林老爷爷到德国留学,不仅母亲频来入梦,中华民族母亲也频来入梦。他做为国外漂泊异乡祖重之思和家人思朝缭绕。最后,它用自身的课业报答了这俩位母亲。

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我家看电视剧,我一看表,立刻和哥哥抢摇空器由于《陆负传奇》要开播了,父亲想阅读资讯理,母亲爱看,就是这样抢来抢去。

6.读《母亲》有感 篇六

是呀,可见母爱多么伟大!我想起妈妈为我做的一件事,那是一个中午,我坐上妈妈的车,妈妈见我一脸难过,很是心疼:“芊芊,怎么了?”一听这温暖的语言,我的泪水不争气地流下了。妈妈又问了一句:“怎么了?跟妈妈说。”“妈妈,呜呜。”我想妈妈说了我哭的原因:早上,英语早自修时,我忽然想拉大便,便跟老师说:“我想上厕所,哎呦,忍不住了!”“好,去吧。”一见老师同意,我立马跑去。大便令我的肚子很不舒服,在厕所呆了好久才出来。可出来时,发现大家都在考试,我赶紧坐回位置,可大家都已在做笔试题――我错过了听力。我叫老师帮我说听力,老师说考虑一下可一直没有说,写了一会笔试题后,铃响了,我便只能交上试卷。我有些不安,怕扣好多分。老师把试卷收上去,可还有好多我们都没做。不过,老师说先把我们做的批了,再给我们做。卷子发下来了。

我一看,呀,听力全部扣光光。二十一都扣光了。

可不料,却被章峻霖发现了,他大笑:“孙紫芊扣了二十一分!”我一下子无地自容。大家奇怪了:“孙紫芊扣了二十一分?!”我真想哭!妈妈摸摸我的背,慈爱地说:“没事儿,没关系的,这有什么关系?”妈妈说了一大堆话,我在妈妈的安慰下,终于不哭了。妈妈真好。

我们把没做的补起来,老师批了后,我的听力题竟给我才对了,二十一分又回来了我开心极了!

7.读《匆匆》有感 篇七

不经意间, 时间就飞快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了。就像文中写的那样:“于是——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想到这里, 我想起每天自己放学回家不是看电视, 就是吃零食, 等时间很晚才写作业, 这样不仅没多学知识还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作者最后说, “但不能平的, 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啊, 既然我们来的时候赤裸裸的, 走的时候也带不走什么的话, 我们白来这世上一遭太可惜了, 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充实自己。鲁迅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愿挤还总是有的。”只要我能把平时玩电脑、看电视的时间用在学习知识上, 相信我的学习会更加优秀。我要把别人玩耍的时间用来读书和学习, 好好珍惜点滴时间, 做个跑在时间前面的人。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就看你是否愿意去利用它学习了。读了这篇文章, 我的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 我决心在以后的日子里, 好好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与学习有关的事情, 那样, 我的人生就不会留下遗憾!

8.读《小学科学》有感 篇八

刚翻开这本杂志,我就被它所吸引。这里面有许多有趣的新闻和故事,如《日本沉没》,《斯芬克斯的谜题》,《漂移死亡谷》和《地球降温有奇招》等等。像《日本沉没》这篇文章讲的是日本发生了9级大地震,让人们由此联想到《日本沉没》这部电影,电影中因地震而引起的火山爆发、海啸等恐怖灾难性的场面,让人在感叹大自然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的同时,也应深刻反思人类在有意或无意中对大自然的破坏。而地震的深刻影响,以前我并不了解,但从《小学科学》中,我慢慢地理解了大自然的力量,知道了地震会使地球每天的自转时间减少,就如这次日本大地震使地球的自转时间减少了1.6微秒(1微秒=1/1000000秒)。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危害。大家想想,大自然这么多的灾害与我们人类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小学科学》告诉了我们,大自然赋予我们有限的资源,不是给我们浪费和破坏的,不善加利用,就会受到惩罚。所以节约资源,热爱环保,从我做起,让我们一起去保护地球妈妈吧!

《小学科学》中有许多道理还需要我去慢慢理解,但我已从中知道了要多多去观察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多思考,多接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大自然中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一起去解开呢!

《失去才知珍贵,六处即将消失的美景》

曾经有六处绝色美景放在我们面前,我们却没有好好珍惜。人往往就是这样,越难得到的越想得到,而越容易得到的,却越不知道珍惜。

“水上都市”威尼斯,从地图上看,仿佛就是一颗镶嵌在美妙长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亚得里亚海的波涛中熠熠生辉。

素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蕴藏着世界上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

还有南极和北极!这里曾经是人类无法征服的禁区,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类!

还有世界上最长的珊瑚礁群大堡礁,岛国马尔代夫等等。由于人类的破坏,气候的变化,以上美景都在逐渐消失。

曾几何时,我们为这个美丽星球的如画诗篇所陶醉:碧绿,是那翻滚的草原;青葱,是那浓郁的森林;绿波,是那荡漾的湖水;高耸,是那险峻的山峰……

可由于过度放牧,碧绿的草原变成了不毛之地;乱砍滥伐,让葱郁的森林只剩下了令人战栗的树墩;污水的过度排放,使本来明澈的小溪令人作呕;过度排放的温室气体,亦使高山雪景不复存在……

不!我们不能这样!让我们种草,阻挡漫袭的风沙;栽树,扼制住酷热夺人的沙漠;净湖,让小溪重焕勃勃生机;减排,让高山雪莲永远盛开。

9.读《怀念母亲》有感 篇九

这篇课文写作者季羡林六岁离开生母,只回故乡两次,而且都是奔丧,作者在读大学二年级时,母亲病逝,只活了四十多岁。作者对母亲的去世痛苦不堪,作者想随母亲到地下,可愿望没能实现,痛哭几天,食不下咽。作者就成了一个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一个灵魂不全的人。作者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作者的母亲去世了,就缺了母爱。但是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爸爸、妈妈的疼爱。而我还不懂的珍惜,成天惹妈妈、爸爸生气,还和他们顶嘴,真不应该!唉!我真替作者感到惋惜,连妈妈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我应该珍惜爸爸、妈妈给我的爱,幸福来之不易。我也要考上大学,孝敬爸爸妈妈。

作者季羡林被称为“国宝”。母亲养育了他,他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关,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这一切都源于他对母亲的崇高的敬意和爱慕。

10.读《怀念母亲》有感 篇十

我第一次读《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时,就觉得没什么,就是作者他,怀念他的亲身母亲与祖**亲。现仔细品味发现这篇文章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每一个段都感人肺腑,令人回味无穷。

上课的时候,朱老师问:“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内心是否有一点触动?”发言的时候,谷紫芸与何秋芮都哭。我想可能是文字的力量感染了她俩,让她俩想到,自己的什么什么人在世的时候,自己不喜欢他们,可他们与世长辞了,自己才知道珍惜。所以她们的泪水才会夺眶而出。

其实,我觉得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可能有些同学也有同感。每当自己读到一则笑话时,会捧腹大笑;每当自己读到感人的故事时,会有感而发的落泪;每当自己读到恐怖的故事时,会感觉身边冷飕飕的。

11.读“卷首语”有感 篇十一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多处引经据典,并总结古今中外读有益之书的成功经验,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做人成功的大道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让人产生了共鸣。

曾在省委党校工作了20多年的我,与很多同志一样,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退休18年来,仍然一如既往,手不释卷。除订阅报刊外,我还购买了近百本中草药、卫生、保健方面的书籍。无论在家还是在院里,或是到公园,我都要带上一本书,认真阅读。长期坚持下来,我增长了不少防病治病的保健知识。此外,我还继续坚持写作,把自己运用所学到的医疗保健知识的成功经验写出来,与中老年朋友们分享。迄今为止,我已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文章50多篇。其中有些文章還被选编入文集正式出版,据知更有许多被读者剪辑收藏。我还多次收到热心读者的感谢电话和信件。每当此时,我就感到十分欣慰,觉得退休后又找回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同志这个著名论断,永远是我们的座右铭。愿朋友们“常读有益之书”。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原组教处处长

12.读《美丽中国》有感 篇十二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环境优美, 风景秀丽。有举世瞩目的万亩石榴园, 有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 有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有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古城。听爸爸说, 我们枣庄还曾经是一座“煤城”, 可是由于过度开采, 现在煤炭资源已经枯竭, 成为了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我们的城市很美丽, 可是每到华灯初上, 街上的垃圾遍地都是, 美丽的东湖沙滩上也被游人污染得一片狼藉。

也许, 你对这些现象见怪不怪, 而读了《美丽中国》, 我知道了:如果我们再这样贪得无厌, 最终我们将失去一切;如果我们不爱惜自己的家园, 我们将再也看不到碧水蓝天。让我感到庆幸的是, 我在书上读到了徐秀娟和丹顶鹤的故事。她不远万里从黑龙江来到盐城, 大学毕业后, 毅然选择扎根湿地, 成功地一路孵出了三只小鹤, 为了寻找那只名叫“黎明”的天鹅, 失去了美丽的生命。这是一位有智慧、美丽而又细心的大姐姐, 她用生命诠释了对自然的挚爱, 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 这份挚爱让我感动。

13.读《怀恋母亲》有感 篇十三

季羡林爷爷痛哭了几天几夜,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从那以后,季羡林爷爷就成了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他怀这不全的灵魂,报终天之恨

我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想起我们在家里的作风,对父母就像对待下人一样,我们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天天在家里要钱,不给就赖在家里不去上学,想想我们在家里总是抱怨这不好,那不好,可季羡林爷爷从六岁就离开生母,一直缺少母爱,跟自己的母亲接触不多,却时时刻刻牵挂着他的生母

我觉得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好好报答母亲,现在好好珍惜父母给予的爱,就算以后不在父母身旁,离开祖国,也要常回家看看

14.读《母亲》有感 篇十四

作者的几颗牙齿长斜了,因此安上了几道矫正牙齿的银丝,就是这几道隐私给作者带来了万分痛苦,进食无法像往常一样随便。就这样日复一日,作者渐渐的消瘦了下去,妈妈也为此焦急万分。就在做着脸色煞白,饥饿万分时,妈妈给他送来了一杯苹果汁......

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河。”虽然妈妈给的只是一杯苹果汁 ,但这一杯苹果汁蕴含着多少爱,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杯爱的浓缩精华。在作者最饥饿时,妈妈并没有直接给他吃苹果,因为妈妈知道那会伤害到儿子的牙齿,所以妈妈把它榨成了汁,妈妈这么费心费力,都只是为了作者。我心里也不禁回忆起妈妈为我做的一切,我不由自主的吟诵道:“母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母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母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

15.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十五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 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 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 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 反映人们的思想, 给人以亲近, 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 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 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 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高中教育, 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 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 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 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 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 摆脱束缚, 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 学会生活, 懂得珍惜,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 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 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 丑与恶。

当我打开第一页的时候, 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给吸引住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 正纷纷扬扬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 给人美的享受, 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 春天到夏天, 夏天到秋天, 秋天到冬天, 冬天又到春天, 过度地非常自然, 跨越了近10年的季节变化, 相同的季节不同的手法描写, 让一览无余。

最让我赏识的是, 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 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 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感悟, 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 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 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 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 眼中熟悉了平淡, 思想上甘于平庸, 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 才是真正的平凡。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 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 它会让你懂得:不管命运如何, 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其中穿插两个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孙少平是幸福的, 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 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 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 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 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 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 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让人惋惜。是的, 没有浪漫。少安, 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 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 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 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 他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 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 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 可以这么说, 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 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 几度起伏。多么现实啊, 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 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16.读《老友》有感等 篇十六

这时,我收到了单位给我准备的精神食粮——《老友》,这是一份由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杂志。我将其带回家,挑灯夜读,顿觉神清气爽。我初读《老友》,很有新鲜感;连续几年下来。更感这份杂志的可亲、可读、可用。

一是刊物的名称很有亲切感。刊名为《老友》。即老年人的朋友,听起来亲切,看起来舒坦。人老了,原以为万念俱灰,万事休矣。没想到,还能有众多的良师益友来到这块园地,关心你、帮助你、激励你,有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二是刊物的内容可读性强。《老友》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感悟》《岁月人生》《名人轶事》《史海泛舟》《文艺园地》《人间真情》《养生保健》《婚姻家庭》《多彩金秋》等栏目。历史名人、英雄为老年人所敬;时事、政策、法律知识为老年人所学;家庭、真情、文艺为老年人所喜;医疗、养生、保健为老年人所需。《老友》开设的栏目,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份名副其实为老年人服务,做老年人益友,颇受老年人欢迎的刊物。

三是《老友》文风正派,通俗易懂。《老友》采用的文章,大多言简意赅,文笔流畅,朴实无华。易读、易懂、易记。它使读者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感悟人生,增长才智,陶冶情操。

四是《老友》的作者,不少是离退休老人,有的还是高龄老同志。他们不为名利左右,静心在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抒发其所思、所想、所悟,传递晚年生活的乐趣,寄托对晚年幸福生活的向往。他们的精神令人赞叹和敬佩。

我特别喜欢《老友》的开篇《感悟》,文章大多出自名人名家之手,能启迪人生;我也喜欢老同志所叙的《悠悠往事》,从中能感受到当年时代的气息和生活的痕迹;我还喜欢看《名人轶事》,对那些为历史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们由衷地敬佩和赞叹;我更喜欢的是《养生保健》栏目,从中可以求医问药问健康……《老友》在给我们精神、知识、生活充电的同时,让我们享受了生活,陶冶了情操。自从读《老友》后,我深感精神生活更充实了,知识更丰富了。感谢《老友》!

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成就“中国梦”的新的航程中,我祝愿《老友》更好地为老年朋友服务,再接再厉,与时俱进。再创辉煌;也祝愿老年朋友们在不断自觉的学习中,充实自己。振奋精神,长寿健康!

——宜春市,三友

十年订刊 一期不缺

我们是山东省嘉祥县的离退休教师,订阅《老友》10年,每期都能及时看到,而且一期不缺,一股感激之情油然而生。10年来,我们离退休教师老朋友读书联谊会能够如此完整地保存《老友》这一老年人珍贵的精神食粮,离不开邮递员狄允岭同志的辛勤劳动。他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下雪。都坚持把《老友》及时地送到我们手中。2012年初秋的一天,狄允岭同志患了重感冒,他仍然带病坚持送报刊,在归途中,不幸昏倒在路上……我们联谊会的39名老同志无不为之感动。在此。我们借贵刊一角,向邮递员狄允岭同志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山东省嘉祥县·贾同君等39名老朋友

17.读《怀念母亲》有感 篇十七

这篇文章是写季羡林老先生六岁时就离开他的生母。到城里去上学。季羡林老先生原本想在他大学后再接母亲同住。可是他母亲在他大学二年级时就去世了。季羡林老先生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他觉得自己千不该万不该离开母亲。看到这儿,我的眼睛已经布满了红血丝,鼻子酸酸的,真想哭。因为我和季羡林老先生一样,离开自己的母亲,到城里去读书。记得我来之前,我的妈妈嘱咐我这儿,嘱咐我那儿的,嘱咐了足足半个小时。我就算有一千个一万个不舍也得走。我知道妈妈也舍不得我离开。但她说在城里读书,老师教得好,条件也不错。她让我好好学习,长大就不用受苦。

我的妈妈是那样伟大,那样无私。虽然我没有季羡林老先生那样孝顺、优秀。但我会努力让你幸福的。

18.读《母亲》有感 篇十八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母爱是困难中的一根杖,当你软弱无助、步履蹒跚时,是她帮你支起一方湛蓝的晴空;母爱是回荡在耳边的优雅旋律,当你心烦意乱,迷失方向时,是她为你梳理零乱的思绪;母爱是春日里的一缕暧阳,当你寂寞惆怅时,是它给你带来贴心的呵护和温暖。母亲也许是很平凡,但却把她全部的爱毫不保留地给了儿女,静静地托起这份厚重的爱,幸福的光辉会笼罩着我们永远幸福下去。曾经的几度风雨、几度飞花,我们看到了母亲脸颊上留下了岁月的伤痕,那是母亲对子女爱的寄托;母亲弓起的腰身,那是母亲呵护子女的见证。

母爱如山,母爱如水,母爱如……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都饱含着母亲深深的爱。母亲的爱是那一顿顿热气腾腾的早饭,它填饱了我饥饿的胃肠;母亲的爱是那一次次熟悉的张望,它充实着我快乐的童年;母亲的爱是那一件件贴心的衣服,它温暖着我幼小的心灵。母亲你不仅在生活上对我是无微不至,你还叫我怎么做人;“火要空心,人要忠心。世上人最怕认真两字……这些话在当时我都是随口应和这是,但从来没记在心里,现在来看您的这些话不比那个大哲人差,虽说没有是传世名言但我会把他当一中宝藏,一种我做人的准则,将它埋在我心里的最深处。因此我们要感恩母爱......

19.读《六因条辨》有感 篇十九

关键词:六因条辨,陆子贤,读后感

近几年来随着SARS、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的大流行,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在治疗时症方面还是有着绝对优势的。但是, 如何能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呢?笔者认为:认真研读时症典籍是前提。正如古人有云, “欲求勿误人, 则莫如求诸书”, 只有这样在临床上才能做到临证制宜, 对症发药, 不致陷入歧路之迷。但就时症一门而言, 可谓医书林立, 自仲圣而下, 代有专书, 不胜枚举。但将脉象、病原、用药加减, 分门别类, 缕晰条陈, 言简意赅, 览之使人一目了然者, 唯清·陆子贤所著《六因条辨》也。《六因条辨》属时症专书。全文分列三卷。陆子贤总论、条辨平生所见时症之名目, 证以古说, 附以己见, 而曰:六因条辨。陆子贤以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为纲, 融会前人学说, 参附己见, 采用条辨形式分别论述春温、伤暑、中暑、中热、伏暑、秋燥、冬温、温毒、伤湿、暴感风寒、伤风、风温等多种病证。兼采众家之长, 根据自己的临床心得, 将每一温症之病机及遣方用药均穷极条辨, 虽然内容言简意赅, 却足以体现陆子贤对伤寒及温热的独到认识, 如果没有长期大量的临床体验及心得, 试问又如何能将每一病症的病机及传变分析的如此准确。近日, 再读《六因条辨》, 就陆子贤对诸时症病机条辨之深度、广度以及临床四诊之精准感触颇深, 受益良多, 兹不揣浅陋, 简述如下, 以飨同道。

1辨论详明, 穷极条辨

陆子贤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研究有素, 溯本求源, 言必有据;对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大家的治法理论与医疗经验理解极深, 且敢于批驳前贤之误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时症辨治理论。每一时症, 陆子贤均辨论病机在先, 条辨其变、兼夹及立法用药在后, 但凡书中所列时症, 陆子贤皆能发前人所未发, 用其独特的理论以及简约的语言对该时症的病机做出全面的概括。如其所述冬温一症, 提出“如冬令应寒而反温, 阳失潜藏, 人生一小天地, 天地既有辟而无阖, 则人身之气化亦有泄而无藏, 是故冬应寒而反温”, 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相一的思想及其在实际临床上的应用。又如对暑之三症亦有精确的论述, 提出盛夏避暑深阴, 阳为阴遏, 腠理闭塞之伤暑;肾阳内谦, 腠理不密, 寒凉暑湿, 乘虚直入之中暑;过劳元虚, 暴烈复逼之中热;寥寥数语, 将伤暑、中暑、中热之三症的病机做出了较为全面的概括, 给吾辈之后学末进以很大的启发。对后世代有争议的春温一症, 陆子贤颇有胆识地提出“温之为病, 皆由肾精之不藏, 坎水先亏, 少阳之少火, 悉化为壮火, 与春时之温气, 互相交炽, 复加外感微寒而引动伏温而发春温”[1]。极大地发挥了仲圣“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冬伤于寒, 春必病温”之经旨。并且按照春温的传变规律将其病机共分30条, 可谓条辨穷极。最为可贵之处是, 陆子贤将伤寒与温症病机异同分析极其详备。诸如在《春温条辨二》篇中关于伤寒和温热的传变异同分析时指出:“凡温症, 犹伤寒初起, 亦先伤阳经, 而后传变, 然伤寒以六经见症为主, 迨传变, 而后更分营卫气血。温热则以营卫气血为主, 势已成, 而后殊兼分六经见证。”此语发前人所未发, 可谓得仲圣和叶天士的六经辨证以及卫气营血辨证的精髓。其余时症皆有对先贤的补充和发挥, 在此不兹赘述, 吾辈后学如能潜心研读, 仔细玩味, 定能裨益临证。

陆子贤以其30余年的临证经验著成此书, 因此, 其所论每一时症之兼夹、传变、立法用药, 均为其平时所历, 可谓详备、穷极也, 且具有很大的临床参考价值。如其所论春温之传变, 提出“凡温症, 犹伤寒初起, 亦先伤阳经, 而后传变, 且其传变无穷”的理论, 提出经络、脏腑、卫气营血、三焦皆为温症之传变之路, 创造性地将仲圣和后世温病学派之理论融合在一起, 使医者对临证所见豁然开朗, 充分体现了陆子贤博采众长, 融会贯通之能, 实乃吾辈后学之楷模也。

2辨治精当, 尤重舌象

陆子贤临证经验宏富, 其书中对每一证候之症状、舌象、脉象言之甚详, 独具慧眼, 值得后学末进反复琢磨, 细心体察。如其对伤暑一症之痞、结胸、血结胸、蓄血逐一条辨, 分列半夏泻心之苦辛通降、小陷胸之涤痰开结、桂枝红花之表里分消、桃仁承气之祛瘀逐邪四法, 言简而意赅, 对于临床辨证有很大参考价值。又如其在伏暑一症的条辨中论述了三阳经之蓄血见症, 提出了太阳之蓄血膀胱、阳明之蓄血冲脉、少阳之蓄血肝络, 并附以医案则, 扩大了蓄血的临床应用范围。另外, 太阳经之邪下干血分, 兼有鼻衄、肌衄, 陆子贤不拘泥于衄家不可发汗的经旨, 而立开泄透汗之法, 体现了其学古不泥古的学风。其在伏暑变症中对疟的论述缕晰条陈, 览之使人一目了然, 尤其对牝疟、阴疟、鬼疟、太阴疟、厥阴疟的辨治值得大家潜心玩味。在伏暑变症痢疾的辨治中提出:“下痢一症, 固宜疏通, 然有寒通温通之异。如脉症属热属实, 原宜苦寒通利。若脉症属虚属寒, 又宜甘温固补。倘寒中夹实, 仿附子大黄汤, 温而且通。若热而兼虚, 仿黄连阿胶汤, 清而且补。如虚中挟积, 仿人参芍药汤, 通而且补。若虚中挟滞, 仿景岳通解散, 清疏带补。”足可见陆子贤对 “通”法精髓深刻领会, 同时也体现了中医“有是证用是药”的基本临证原则。

陆子贤在辨证的过程中对舌象和脉象的论述尤显详备且独具慧眼, 由此可见舌象在时症中的重要性。但是在临床实践中, 大家却往往忽略了对舌象的详细诊察, 仅凭症辨证, 有失精确。如陆子贤对舌黑的论述中提到:“舌黑须要分别有地无地。若黑而兼黄, 底赤兼绛, 斯属有地之黑, 为津枯邪滞, 若脉症尚强, 法宜攻下;如黑而光赤, 并无黄底, 此为无地之黑, 乃热烁津枯, 若然脉症具虚, 法宜滋阴。”凭舌辨证, 至精至微, 读后不啻醍醐灌顶。

陆子贤深厚的临证功底和广博的理论内涵, 并非一日之功。吾辈如能系统地继承先贤之遗著并具陆前辈之习古不泥古的学风, 定无临证茫然, 涉海问津之患。

参考文献

20.读《柳林风声》有感 篇二十

当好奇的鼹鼠闯入那片可怕的黑森林,河鼠二话不说,将所有危险抛之脑后,冲进森林救出了鼹鼠;当贪玩的蟾蜍疯狂地迷恋上汽车时,鼹鼠、河鼠和獾想尽了一切办法,带着它们的朋友走回正道;当蟾宫落入森林中的强盗手里时,伙伴们齐心协力,与敌人斗智斗勇,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夺回了蟾宫,好好教训了森林里的那群恶霸……这一幕又一幕,让我深有感触。是啊!或许,友情就是黑暗中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或许,友情就是当你误入迷途时的百般劝导;或许,友情就是你落寞时为你拼搏的身影……②

合上手里的书,一阵和风拂过我的心田。哦,这四个好伙伴,能为朋友牺牲一切,对待他人又是如此真诚、和善!是友情那强大的力量改变了蟾蜍,改变了森林,使森林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变得一片祥和!可是有时我们却不如它们,为了一点利益,而失去了那最美好的友情。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他们拥有许多朋友,可是当他落寞时,当他失势时,平日里的朋友在一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又有谁会愿意站出来帮他一把呢?和这四个朋友的情谊比起来,真是自愧不如!③

我忽然想起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突然遇到一只大熊,一个人看见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躺倒在地上装死,熊从来不吃死人。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另一个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不能患难与共的人,不算真朋友。”面对这种生死考验的时候,你最为信任的朋友却背叛了你,你心中又会作何感想?④和《柳林风声》中这群好伙伴比起来,我们真惭愧,这四个朋友的性格完全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友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平日里,它们享受着各自那惬意的生活,但是只要朋友需要,它们就会出现,这份友情真让我神往!⑤

我爱《柳林风声》,它用那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告诉我,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不能白白放弃,因为友谊是万分珍贵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柳林风声》,让我回味无穷,受益匪浅!哦,这本书真好!⑥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读后感一类作文,很多同学最难把握的是读和感的关系和结构布局,处理不好容易畸轻畸重。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在结构比例上,读占小部分,感占大部分,重点在于感。但是很多小学生写读还行,写感较难。这是因为,小学阶段,同学们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大多数缺乏条理,或者无话可说。

仲小舟同学这篇读后感处理得不错,感的部分也有血有肉,不无病呻吟。把感的部分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把联想和对比结合起来运用,用活了。

指导老师:田莉莉

上一篇:遇见,一生的守候散文下一篇:在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骨干培训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