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的造句(共10篇)
1.模仿的造句 篇一
模仿似乎是人类的本性, 甚至可以说是很多生物的本性。看看动物世界吧, 小鸭子一个个排成队地跟在母鸭子的屁股后面, 从划水的速度到伸脖子的节奏, 活脱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于是, 初生时的模仿在生命的长河里划下一条温柔的弧线, 鸭子们是这样, 人亦是如此。所以, 女孩子会在妈妈不在家的时候, 穿上那大得不合脚的高跟鞋, 再笨拙地往嘴巴上抹上浓浓的口红, 偷偷在镜子前摆上几个自认为是大人的姿势。我们总是在试图模仿父母的样子, 因为那是我们渴望达到的境界。但是, 我们所能模仿的只是他们穿着的样子和讲话时的口气。他们那一个个因为工作上的不顺而难以入眠的夜晚, 还有那一声声因为生活中的无奈而发出的长叹, 这都是儿时的我们所无法理解的。如果有一天, 当我们在模仿他们的日子里突然加入了这些思考, 那么, 恭喜你, 小朋友, 你已经不是在模仿他们了, 你已经长大。其实, 我们都是这样。回想原来的自己, 那些似乎只属于父母间的想法, 那些我们曾经无法理解的行为和决定, 慢慢地在模仿的日子里渐渐变为习惯。当那一天来到, 我们从模仿他们到变为他们, 过去的某些回忆也就那么的好解释了。
所谓的青春期其实很短, 有些东西突然间想清楚了你也就长大了, 回不去了。所以, 那些模仿完父母开始模仿别人的日子其实也不长。当然, 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选择在充满幻想和躁动的青春期里多待几年, 于是他们今天模仿安娜·卡娜琳娜恨不得明天就去赴死, 而后天又决定学习藤井树把自己的感情画进谁也不知道的卡片里。最终, 他们都在模仿的日子里一去不复返了, 再难看到自我, 也难看到明天。所以, 末了, 是成为顾城还是海子, 那只是个死法的问题。然而, 大家都承认, 青春期是痛苦的, 既然如此, 何不早点结束它呢?王小波不就是在青春岁月里彻底结束了自己的青春期, 成为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日后也就成就了特立独行的王小波?所以说, 与其盲目地模仿那些不切实际的幻觉, 还不如模仿最本真的自我, 或是模仿理想中的那个自己。模仿别人是没有止境的, 只有开始崇拜自我了, 才可能给别人一个模仿你的机会。
2.模仿的造句 篇二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
模仿是生物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模仿是万千物种学习、推理、生存、竞争和进化的手段,因为通过模仿,它们获得了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有利于在各自环境中繁衍生息。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制,人类获取语言等基本技能需要模仿,组织机构相互学习、相互竞争需要模仿,不同文化、不同社会树立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需要模仿,不同国家竞相追赶、力争上游也需要模仿。模仿帮助人类使用工具、构建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同时,模仿也是纷繁错杂的社会传统世代相传的途径。模仿自始至终都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因为通过棘轮效应,模仿促进了新思想、新技术和新发明的融合。
本章主要回顾生物、哲学、艺术、历史、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商学等各个学术领域是如何看待模仿问题的,旨在帮助读者从知识证据和经验证据中,学习各个学科关于模仿方面的内容,然后总结提炼出适用于商业的经验教训。同时,读者也可借此机会,见识各种各样的模仿行为,了解模仿的动机和结果,明白正确模仿的重要性。另外,本章还将讨论不同时代学术界对模仿现象的不同认识。工商管理基本上属于综合领域,我会在本章探究它对模仿的认识是否赶得上科学领域对模仿的截然不同的全新认识。最后,读者还可趁此良机,预先浏览各种模仿策略,看看人类和非人类是如何在盛行模仿的世界中掌舵前行的。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Guns, Germs and Steel)一书中,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的结论是:没有模仿行为,人类就不可能发展,因为除了与世隔绝的社会,一切社会的最新技术大都并非本土发明,而是借自其他社会。例如,除了极少数例外,一切文字系统都是从苏美尔文字或早期中美洲文字演化而来的,或者至少受过它们的启发。在世界范围内,水轮、指南针等关键技术只发明过一两次,其他民族要想不落人后,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模仿别人的发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一个社会缺乏某种优势,要么向具有该优势的社会学习,要么(如果不学习)被其他社会取而代之。”同样,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一些为数不多而又基本相似的生产工艺,只是后来这些工艺广为传播,并在各行各业大加应用罢了。
虽然时代早已远去,可情况并没有多大变化。兰德尔·罗滕博格(Randall rothenberg)曾在博斯管理咨询公司(Booz Allen)任过职,他认为,过去30年来,美国企业的价值创造归根到底主要来源于四大思想,即超强零售(“大盒子”商店,如美国家得宝公司(The Home Depot))、大型品牌(如迪士尼的品牌保护伞)、集中化/简单化/标准化(如麦当劳的生产过程简单化)和价值链旁通(撤销中间商,如网络零售商亚马逊)。
我们的祖先早已知晓模仿的潜在好处。莱布尼茨对前往中国游历的耶稣会士建议道:“不必煞费苦心把欧洲的东西带给中国,而是要想方设法,把中国的重大发明带给我们;不然,我们来华传教,获利甚少。”这就是明证。在地域辽阔的罗马帝国,模仿是中央机构统一不同文化、不同习俗的方法,是移风易俗、教化民众的官方政策。
在西方文明中,模仿的地位同样高高在上,后来到了浪漫主义时代,由于“崇尚创造、创新、创意”,模仿的地位才一落千丈。罗马学生要参加各种模仿训练,涉及背诵、抄写、释义、翻译,等等。另外,老师还鼓励学生根据优势特征来认真选择自己的模型。模仿丝毫不是消极追求,相反,模仿被认为是充满思想的活动,需要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其实,除了原样重复(即原物复制)以外,模仿教学法还包括差异的重复(即适度变通)以及差异与重复(即灵感启示),前者考虑到了学生与所学模型之间存在差异,而在后者中,模仿者融入了创造性见解。这些教学方法将创造性的精调细整注入模仿活动,加强了创新与模仿的密切关系。
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增长,模仿事业也勃然兴起,但主要目的只是在于取代进口产品,也就是用本地的衍生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然而,进口的技术、材料和观念不断被人“组合、修改、挑选”,创造了新的技术、新的产品,这与从根上复制表面特征大致相同。欧洲人模仿中国瓷器曾经长达几个世纪,到最后成功时,他们又千方百计,将瓷器的美学特质与当时新的生产技术结合在一起。“在模仿中国瓷器的过程中,”一位评论家写道,“欧洲人创造了新的产品,但同时又竭力传承了它的原汁原味。”
过去,人们不会对模仿嗤之以鼻,相反,他们会引以为傲。如果真有反面例子,那一定是社会道德与阶级利益所致。例如,迄今为止仍有人仿造贵族专属的物品供中产阶级使用,这在贵族看来,是对他们地位的攻击。说到中国人,他们又在盘子和花瓶中融入欧洲款式,然后出口给欧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产品组合。这种双向互动的模仿滋生了新的形式和创造性的形式,也就是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亚洲出口艺术分馆馆长威廉·萨金特(William Sargent)所说的:“艺术交流……往往会丰富有关艺术。在化为己有的过程中,人们经常会修改变动,偶尔也会改良完善,有时还会添枝加叶,但无论如何,只有引人入胜,方能长盛不衰。相反,在转换过程中弃之不用的东西则难以持久。”
日本以出神入化的模仿技术闻名于世。早在公元8世纪,日本便开始模仿中国的语言和政治制度,并根据国情加以改造。一千年以后,明治维新期间,日本重操旧业,开始模仿西方,譬如英国的海军、德国的陆军和美国的银行。日本海外使团经过全面搜罗,选择心仪的良种模型,以适应日本国情。如有必要,日本会从不同的模型选取模仿要素,然后加以糅合,比如在教育领域,日本综合借鉴了法国、德国和美国的教育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企业首先对美国汽车进行拆卸、测绘、分析等倒序设计,后来发明了精益生产方式,成为产品和工艺的创新者,不仅为美国汽车制造商,还有飞机制造商、医院等各行各业所复制。
美国钢琴制造商以模仿德国技术起步发家,后来又被日本、韩国以及后来的中国企业模仿,真可谓模仿轮流转。瑞士以制表技艺闻名遐迩,而这些技艺当年是从英法两国的高级钟表匠那里获得的,但是几个世纪之后,瑞士又将钟表市场拱手让给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乃至后来中国内地的模仿者。当然,在起始阶段,中国模仿者采取价格竞争,后来才逐渐在产品中加入各种新的功能和技术。
物种间的模仿
生物学家将真正(或彻底)的模仿定义为在“手段→目标”结构中,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掌握新行为的活动。另外,生物学界也认识到了相对次要的模仿形式,例如仿真(emulation)和引起反应(response priming)。在仿真行为中,模仿者只追求可观可察的目标,在引起反应中,行动受到了模仿但不是实现某一目标的学习手段。此外,印随行为(imprinting)和接触传染(contagion)这两种形式属于行为复制,算不上真正的模仿。印随是一种本能行为,例如,一只小鸭跟随着一个移动物体行走就是印随;接触传染则暗指实施某一物种特定的行为,也叫做模拟(mimesis)或促进反应(response facilitation)。
根据《大英百科全书》,拟态是指“分类学中并无紧密联系的两个或多个生物体之间的表面相似,(这)使一方或双方获得生存优势,例如保护自己不受猎物捕获”。从植物、昆虫到鸟类、动物,在广泛的生物种类中,都发现了拟态的存在。例如,红花半边莲不能分泌花蜜,却能吸引传粉者,原因就是它模仿了由蜂鸟传授花粉的花的形态。昆虫通过模仿一些味道不怎么好的同胞兄弟的外貌,从而降低了惨遭吞食的概率,蜘蛛则利用盛开鲜花的亮丽色彩招引手下猎物。同样,在营销领域,如果产品外观和外在特征具有相似之处,消费者就会据此推断产品的质量与功能也无甚差别。
在动物界,模仿的作用非常关键,因为模仿可以指导动物做出生命周期中最为重要的决定。例如,在选择配偶时,雌性动物往往会模仿其他个体的外在优势,即使考虑到风险,这也是高明的策略。当择偶者越来越擅长选择如意配偶时,模仿者也变得越来越成功,因为它们会参考第一批以身试验者或早期借鉴较佳择偶者的模仿者,然后做出最佳择偶选择。
然而,模仿者的优势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渐渐丧失,一旦模仿者在数量上占了主流,模仿优势将荡然无存。在经济生活中,类似的情况随处可见。当大多数公司将先行者(或创新者)和快速跟进者的行为复制而去后,竞争优势日渐丧失,最后烟消云散,不复存在。美国序言研究公司(Prologu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制药业资深人士小汤姆·拉德拉姆(Tom Ludlam Jr.)观察到,市场上某一处方药的模仿者一旦达到六七个,定价大权就几乎完全消失。
生物学家深知模仿的种种好处。例如类人猿,生物学家认为,它们虽然具有某些生理缺陷和其他弱点,但模仿能力让它们在不利环境中生存了下来。除了类人猿以及某些猴类、海豚、鸟类(如鹦鹉)可能有个别例外,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都只会一些简单形式的模仿,比如说拟态、印随和接触传染。一旦面临高级形式的模仿,它们就无能为力了。例如不透明的模仿,也就是对无法直接观察的行为进行模仿,这必须采取透视等技法进行“梳理”。虽然近年来神经学研究表明,猕猴具备镜像神经元,可以对其他个体实施多方面的综合性模仿,但科学家一致认为,在真正或彻底的模仿中,大多数动物无法理清隐藏其中的错综复杂的“手段→目标”结构。实际上,有很多生物学家认为,模仿能力是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本质区别。
人类新生儿很爱模仿,被学者戏称为“模仿机”。最近研究表明,与其说婴儿在学习模仿,不如说婴儿以模仿来学习,这种反复尝试、不断摸索的学习早在出生前就已经开始了。出生后,婴儿开始模仿父母、护士等关怀者的面部表情、口头表达和肢体运动。到了6个星期,婴儿已经能够进行延迟模仿了,也就是能够重复24小时以前做过的活动了。到了3个月,婴儿用更成熟的模仿形式取代早期的模仿形式,比如说他们已经能够把握模仿对象的意义与关联性了。
随着儿童的进一步成长,模仿变得更加复杂。在接下来的一生中,他们将继续模仿,他们互相观察,寻找线索,以便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场合中表现自我。人类特别爱模仿那些能够产生正面效果的活动,这一点也不奇怪,况且很多经济学家现在也认同这一点。
更多内容详见《模仿的力量》原著
[作者简介]
石家安
3.模仿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三
2、他模仿小品演员赵本山的语言和动作,学得活灵活现。
3、她喜欢模仿歌星唱歌,别说,还很有模有样。
4、小孩子总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
5、口技演员会模仿鸟的叫声。
6、模仿时要一板一眼,口形要正确。
7、模仿下面句子的格式,另写一个句子。
8、他的对手经常模仿他的朝秦暮楚。
9、他用口技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真是惟妙惟肖,让人叹服。
10、艺术贵在创新,如果只是随波逐流,搞什么模仿、赝品,那艺术还有什么生命力?
11、他的模仿动作引人发笑。
12、每个人自有特质,何必如东施效颦般胡乱模仿?
13、模仿给出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造两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
14、他模仿古人吟诗竟然模仿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
15、联欢会上,看到小王模仿卓别林穿着大裤子摇晃走路的样子,我们不禁哑然失笑。
16、她气质不好、再怎么模仿明星、也只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17、有的同学刚刚开始学写文章就想模仿作家的手法,结果是东施效颦,弄巧成拙。
18、大牛:照葫芦画瓢这个成语,是说照着样子模仿。
19、接下来的几年中出现了许多模仿者za ojv.com,但每一位都使黑日江河日下。
20、不从主观实际出发,像东施效颦那样,胡乱模仿,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21、模仿别人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否则会沦落到“东施效颦”的地步。
22、他模仿那个乞丐的动作惟妙惟肖,让人捧腹大笑。
23、现在的人们盲目的崇拜和模仿自己的偶像,真是东施效颦,可笑之极。
24、写作文最忌讳模仿,这样的作文只是千篇 一律罢了,要懂得写创新作文。
25、小明决定自己创出一家之言,不再屋下架屋,模仿他人。
26、你用模仿范例文章的方式,来教导学生作文,难免屋下架屋,画虎类犬。屋下架屋造句。
27、当婚纱照能模仿国外的地点,营造这种烂漫的二人世界幻象时尽管不是真的也无所谓了。
28、有些事情我们不能一味模仿,不然很容易成为东施效颦的!
29、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应立足于本国的特点,结合实际,有所去取,切忌采用邯郸学步那种生硬模仿的方法。
4.模仿的作文 篇四
“模仿大师”一出场,总能把大家逗个乐。记得有一次,我站在餐桌旁,左手拿着水杯,右手拿着水壶倒水,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一旁的弟弟听见了,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以为他是在发呆,所以并没有在意。我倒完水便走开了。这时我的弟弟嗖的一下爬上椅子,学着我的样子,右手拎起水壶往菜盘里倒水,给盘里的大虾洗了个热水澡。在一旁的我见了差点直接喷水,他只是扭头对我傻笑。在一旁的妈妈气得直翻白眼儿,但最后还是无奈地笑了。
今天“模仿大师”再次上线!早晨,爸爸一手拿着镜子,右手拿着刮胡刀在客厅里剃胡子,“模仿大师”见状也抓过身边的遥控器在自己的下巴滑来滑去,嘴里还发出“吱、吱”的声音。我本以为弟弟在玩遥控器呢,可看着他们父子俩一样的动作,一样的神态,我禁不住哈哈大笑。这位“模仿大师”也贼贼地笑了。
“模仿大师”的表演可不只这些,浇花、写字、吃饭……十分称职,随时随地。也正是因为他,我们家增添了许多乐趣!
5.模仿的作文 篇五
这个周末,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有趣而又特别的作业模仿秀。听到这个消息,我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因为我十分擅长模仿。
可是,模仿谁呢?我心中打起了问号,不管我怎样绞尽脑汁的想,却怎么也不知道模仿谁!正在这时,我不经意的瞥见了桌子上放着的墨镜,顿时眼睛一亮,我可以模仿鸟叔呀!但是墨镜有了,西装去哪里找呀?妈妈提议说:你可以去舅舅那里借。于是,我便飞快地跑到舅舅家借了一身西服,利索的穿上,佩戴上墨镜,然后从房间里大摇大摆的走出来,家人看到后说我简直帅呆了,我也得意了起来。之后我便开始模仿了:瞧,只见我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交叉在一起。双腿叉开并右脚抬起,跳起迪斯科来,样子非常滑稽。看到我这副高傲的模样,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这副模样,也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通过这次模仿秀,不仅使我从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了许多,而且又让我感受到家人对我无限的关爱与付出。在此,我也十分感谢爸爸妈妈能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和我一起参加我的模仿秀。
6.娱乐节目模仿成风的思考 篇六
一、国内电视娱乐节目模仿的必然性
李瑞植、邱秀桐在《我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解析》一文中认为“电视娱乐节目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形式, 通常人们所指的电视娱乐节目是单纯以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这是目前业界广泛认同的观念。90年代末期, 《快乐大本营》等一批综艺节目的出现才意味着我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娱乐节目, 正式与电视剧、新闻节目三分天下。2001年, 随着中国加入WTO, 国外电视媒体进入中国的限制逐步放开, 我国媒体业面临的来自国外大型媒体集团的竞争更加激烈。与此同时, 国内媒体接触国外媒体节目制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给国内媒体提供了可以参照的节目模式。加上娱乐节目又是众多节目类型中最容易模仿和推广的, 所以地方电视媒体以模仿娱乐节目起家并最终异军突起。
二、成功的, 必然是克隆的
追溯我国娱乐节目模仿风潮伊始, 首数湖南卫视的综艺性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其于1997年7月11日开办, 以模仿香港的《综艺60分》一炮打响, 带动中国娱乐节目的“快乐”、“欢乐”系列, 比如北京卫视的《欢乐总动员》、浙江台的《假日总动员》、福建东南台的《开心100》、安徽卫视的《超级大赢家》等等, 开创地方卫视娱乐节目火爆先河。
而该节目的火爆, 也带来中国娱乐节目逃脱不出的窠臼:只要是火爆节目, 必然有克隆欧美港台节目的成分, 也必将会被国内各大电视台广泛模仿。比如2005年风靡全中国的《超级女声》, 一经推出, 其收视率屡创新高, 并最终带来了经久不息的全民选秀热。而其原型, 来源于《美国偶像》
(American Idol) 。
再到2008年, 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开创电视k歌风潮, 之后改编版的电视唱歌节目层出不穷:湖南卫视《挑战麦克风》、广东卫视《今夜唱不停》、江苏卫视《谁敢来唱歌》……
这些节目都是一种全民参与的“选秀类节目”, 但参与门槛大大降低, 加上过关即有奖励, 既吸引来参与者, 也吸引来观众。可以说, 我国娱乐节目的每一次高潮迭起, 都是模仿“惹的祸”。
三、模仿是否构成侵权?
但模仿, 再也不是电视节目的“必胜法宝”。
今年4月, 网络有报道称:湖南卫视认为江苏卫视栏目《非诚勿扰》涉嫌“抄袭”《我们约会吧》, 已向广电总局提起了口头申诉, 并开始着手书面申诉材料。
报道中湖南卫视发言人李浩称:“2009年12月, 湖南卫视引进英国Fremantle公司《take me out》节目的模式, 进行版权合作, 推出了婚恋交友类节目《我们约会吧》。然而, 江苏卫视在2010年1月播出的交友节目《非诚勿扰》, 无论在舞美场景、舞台设计、节目形式、交友规则等方面都与《我们约会吧》严重雷同。”
不过该版权纠纷也引发一个思考:既然版权买卖已经得到国内媒体自己的认可, 而且其买卖合同还得到法律承认, 那么我国娱乐节目的“遍地开花”是否已构成侵权?娱乐节目的模仿发展之路还可以走多远?
该案例是2004年欧洲传播管理顾问公司与山东电视台“家家乐天天”电视娱乐节目模式合作合同及著作权的侵权纠纷。欧方起诉山东电视台履行合同义务, 交纳拖欠的版权使用费用及造成的损失费, 并最终胜诉。
虽然该案看似只是一个合同纠纷, 但也值得借鉴, 因为法院的确对该合同予以认可。也就是说, 在我国, 电视节目的模式构成的确是拥有版权的。
四、为什么原创难以成功?
我国的娱乐节目发展, 就其形态而言, 经过十多年发展, 由单一到多元, 综艺类、速配类、益智类、博彩类、游戏类、真人秀等均各有发展。虽然荧屏娱乐氛围火爆, 但与国外成熟的娱乐节目制作模式相比, 依然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
笔者认为, 我国的法律在电视节目的版权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规定, 版权管理不完善, 是造成目前国内媒体“以模仿谋求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在这种发展环境下, 模仿已取得成功的娱乐节目形式, 不仅成本低, 也容易获得较高收视率, 加上并不需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用经济学概念来说就是“零风险的投资”, 何乐而不为呢?相比之下, 原创节目则风险高, 收效慢, 再加上现有媒体对节目创意和市场调查的不重视, 原创节目自然难以抓住广大观众的心。两相比较, 从而导致“利益为先”的众多媒体无法沉下心来制作自己的节目。
长此以往, 最终造成了我国电视节目制作模式、制作水平难以取得进步, 也很难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出自己的娱乐节目的创意、制作团队。而且我国电视业的发展还有一个特点:媒体从业者认为传媒研究学者阳春白雪, 太过理论化, 不重国情, 研究学者则认为我国的媒体实业发展思路缺乏传媒知识素养, 违反发展规律。
7.模仿的学问 篇七
【关键词】中西文化;辨证;模仿;自身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048-01
一、 对“东施效颦”的本源理解
《庄子·天运》记载: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一美女西施因病经常捂着胸口皱着眉头,旁人看了觉得这个病态的姿势非常美。邻居丑女(后人叫她“东施”)看见了,也模仿起来,但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夸奖,因为这样一来她反而更加丑陋不堪。这个典故就被说成是“东施效颦”。唐朝王维的诗文“西施”:“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稀。”清朝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若真有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这些古典文学作品中都运用了这个典故,因而使其更加广为流传。
西施和东施,做的都是皱眉的动作,为什么两者之间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我想问题就出在“效”字身上。所谓“效”即仿照,主动效仿的人是东施,仿照的对象则是西施。西施的美丽是一种独特的、有着鲜明特点的成功,而东施却不能透过西施容貌的表象挖掘出其本质美之所在,也忽视了自身条件所存在的缺陷,仅仅是一味地加以模仿,在盲目中失去自我,必然会找不到真正的答案而留做千古笑柄,贻笑大方。
二、当今社会之“东施效颦”翻版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生活压力使得很多人渐渐地失去了自我,类似“东施”的痕迹仍然残留,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大有人在。比如,内地一些通俗歌唱演员,在演出中一味地嗲声嗲气地学说、学唱国外歌手某个音调,效仿某个“招牌动作”,而不是学习他们的发声方法、演唱技巧……这些做法也许可能取得暂时“成功”,或者博得人们一时的“喝彩”,但终究无异于饮鸩止渴,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中西方的文化也在不断地交流和融合,比较典型的是现在各种节日多了,尤其是许多“洋节日”开始进入到国人的生活中。4月1日愚人节,这个来自西方的节日在中国似乎变得越来越寻常,人们整人的花招也一年比一年古怪,“愚人节”玩笑演成恶作剧的恶果屡见不鲜。其实西方人眼中的愚人节似乎只开些小玩笑,人们也只不过把它当作可以随意开玩笑的轻松日子,也并不像国人想象的那么受人重视,与国人的大动干戈比起来,就显得有点“小巫见大巫”了。有些人为何如此钟情西洋节日,甚至为过节不惜扭曲其本来的意义?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很多的文化值得我们学习。西方人有其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与中华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要学会懂得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盲目地学习就容易犯“东施效颦”一样的错误。
三、辨证看待“东施效颦”——批判地继承
东施之丑不在于自身的长相难看,而在于盲目模仿别人,丧失自我,以至于事与愿违。东施之所以要模仿西施,是因为深知自己的丑陋,就她有自知之明这点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其次,东施在自知丑陋后,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努力试图改变自己的形象,这也是不容易的。但她在追求西施美态的过程中要注意讲究方法,不能单单只是从形式上去模仿,而是要理解其美的内容,并结合自身情况,为我所用,这样就脱离了一味地“效”,取而代之为“学”,以达到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自我完善。
其实,人都是有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都是有自己特点的,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每个人在实现人生价值或追求更高目标时,一定要保持自我,倘若放弃自我,东施效颦般地模仿,只会迷失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纵观历史,但凡志士仁人,有哪一个不是在坚持自我而不断完善。李白的洒脱不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再到邓小平的“一国两制”……这些伟人身上无一不渗透着个人的魅力。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取俄国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有益经验和教训,没有照搬俄国革命首先夺取城市的经验,而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历史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等著名论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深刻学习。
我们今天进行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在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时,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仿本身没有错,我们应该大胆提倡,关键是要学会辨证地模仿,批判地继承,吸取长处,克服不足。我想,这才是当下“东施效颦”新的社会含义之所在。
8.模仿春的作文 篇八
春天绝对是美好的,北方的春天往往来得晚。所以我觉得,南方的春天一定更让人兴奋。还记得二三月份时写了一篇文章,那时雪刚刚开始融化,而现在,小草都已经冒出头了。它们像极了一群孩子,探头仰望这个世界。然而,它们不知道,它们绿油油的身子曾让我一度迷恋。是啊,我是那么喜欢绿色。以前是,现在是,我想以后一定也是——因为绿色是生命与和平的象征。我爱绿色就如同我爱蓝色,同样是因为春天——春天的天空常常是蓝色的,那么清淡、那么恬静。配着刚发芽随风舞动的柳树,就算下些雨,也那么美。
春风吹来,掠过发梢。初春的风还有些凉,但一旦小草出头,风就温暖了许多,就像不忍心吹过柔嫩的小草身上似的,当然小草没那么懦弱。几天前,狂风怒吼着,还带着些沙土,刮得叫人发烦。而现在不同了,风很轻柔,吹过我脸庞,像母亲温柔的抚摸着她的孩子。最近曾下过一场雨,那是晚上,墨蓝色的苍穹洒下细小的雨丝。路灯亮了,灯下雨如蛛丝,密密地织着。路人们也不慌忙,也想多享受一会儿这个春天的第一场雨。待雨点跳下水池泛起一圈圈金色的涟漪——因为路灯的光是金色的。这时,风很轻,夹着草味儿和泥土的芬芳……可是雨下完时我早已睡去。第二天一早,我把头探出窗,昨天的雨池已经不见了,像消失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如果不是我闻到了属于春天的新鲜空气,恐怕我就会以为,昨夜的那个片段,不过是一场梦。
其实我从没这样喜爱过雨,特别是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让人恼火;夏雨则不同,下的很爽,可风也吹得像发了疯,打不住伞,又不能直接在雨中淋着。一贯爱雪,飘飘洒洒如梦境,不用带打伞同样浪漫。但经过仔仔细细地观春雨,我终于领略到了春雨的魅力——充满生机唯美绮丽。春天的味道经春雨才浓,花草的芳香经春风才成。就像一句诗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意思是:宝剑之所以锋利,是因为经得住磨砺;梅花之所以芳香,是因为经得住冬季;而名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经得住风雨。
我想我是大故事听多了,或者就是读后感写多了,讲起道理来还一套一套的……我望向窗外,阳光从树枝间射进,光芒被枝条摇碎。午后的光射在我脸上,我皱了皱眉,随即松了下来——春光多么美好而温暖。这种惬意之感让我昏昏欲睡……
9.模仿的技术 篇九
丰田汽车的生产系统
出人意料的结合取得一些成果,得到新的办法,绝对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你知道丰田汽车的生产系统,是从超市得到灵感而产生的吧。丰田生产系统之父大野耐一听说了美国超级市场的传闻,决定把它应用到自己想建立的“Just In Time”生产中。
大野先生的革新是从模仿而产生的想法。他在自己的著作《丰田生产方式》一书中,做了如下说明:从超市得到的灵感就是把超市当成生产线的前工序,把顾客看做后工序,相当于超市的前工序在必要的时刻,为顾客提供必要量的必要产品。后工序买走产品后,前工序立即补充这部分产品。我觉得这与我理想的“Just In Time”非常接近。本公司从昭和28年(1953年)开始,在机械工厂实际应用了这个灵感。
当时是挑着竹筐或者桶卖东西的“游商”、以“上门推销”为代表的推销都很常见的时代。并且,零售也大多是市场里的小贩把商品推销给顾客。
正因为如此,对大野先生来说,超市是非常新鲜的事物。超市里不用小贩推销,顾客自助服务,随意取得自己必要量的必要商品。超市在当时是顾客可以“在必要的时刻,得到必要量的商品”,是全新形态的商店。
买方无需购买多余的商品,卖方也不用带着多余的商品四处游荡。大野先生认为:“与日本传统的‘富山卖药人’‘推销’‘游商’等销售方式比较,超市的销售方式对卖方来说,是可以免去运输、不知道何时才能卖掉商品等麻烦的方法。”超市的销售架构极为合理。因此,从1950年开始,丰田公司开始着手研究超市,并且在生产现场尝试了这个想法。
我们应该为大野先生的想象力感到惊讶。这个想法并非大野先生去美国考察超市而得到的。丰田去美国的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工厂考察,是在1956年,大野先生好像也是在那时才去考察超市的吧?大野先生只是基于考察前的研究,在亲眼看到超市前,便得到了灵感。
可是,“必要的商品、必要的时刻、必要量”的交易想法引发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超市里也会出现的断货问题。某些顾客一次性购买大量相同商品时,该种商品便会在转瞬之间销售一空。同样,后期工序一次性大量购买同种零件后,前期工序的库存也会在瞬间销售一空。然而,如果前期工序库存大量零件,为了降低库存的费用,则只能将其转嫁给零件生产厂商。
向海外模仿
基于美国的模式,却并非是完全的模仿
日本7-Eleven的诞生,与丰田汽车也有类似之处。7-Eleven在1973年创立,是伊藤洋华堂的子公司。1969年年底,大型超市飞速发展,和当地的小零售业者出现了摩擦。日本7-Eleven之父铃木敏文先生当时作为伊藤洋华堂的代表,在计划开店的地区向周围的小商店店主解释“大型超市与小卖店可以共存”。可是,却被人驳斥为胡说八道。
正在铃木敏文先生因无法向小卖店店主展示大型超市和小卖店共存共荣的证据时,他偶然地看到了正在美国全国迅速发展的7-Eleven。美国7-Eleven的便利店,由美国南方公司创建,具有以下特征:
1.与集中了数万种商品的超市相对应,便利店的商品大约为1300种左右。
2.距住宅区很近,购物也不用开车。
3.小零售店营业时间为上午10时到下午5时,便利店营业时间延长为早7时到晚11时。
4.超市的自助服务比较乏味,而便利店的服务则追求与顾客形成亲密关系。
铃木先生将这种便利店引入日本。不过,虽然是基于美国的模式,却并非是完全的模仿。日本7-Eleven从美国直接导入了三点:
(1)7-Eleven的商标;(2)不用销售额支付专利费,而是用毛利的一定比例;(3)便利店的理念。
此外,还进行了很多改进。为了建设让日本顾客能够切身感到“方便”的便利店,铃木先生认为1300种商品远远不够,商品种类必须达到3000种左右。而且,搜集日常生活必需的3000种商品,只和特定的行业批发商或者一家厂商交易远远不够。于是,在1976年加盟店超过100家时,日本7-Eleven提出了新的方式—共同配送系统。这就是按地区设立配送中心,厂商的商品都集中在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向加盟店发货的方式。这改变了以往按厂商分类配送,将多个厂商的商品一同配送的配送方式。
为了减轻订货店铺和接受订货的批发商的负担,7-Eleven的订货方式也改进为电子订货。每一种商品都有自己的条形码,店铺的订货负责人沿着商品展示柜逐一检查商品,决定订货量。此后,日本7-Eleven也不断改进物流和信息系统,企业发展速度使其他公司无法追及。其中,还有一个有代表性的小故事。美国的7-Eleven便利店里,销售汉堡包和三明治。而当时的日本还不流行这些快餐食品,是否导入这些快餐食品出现了分歧。但铃木先生却语出惊人:“不行,在日本应该把快餐食品解释为馒头、包子、寿司和饭团!”
模仿的连锁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无论丰田的生产系统,还是7-Eleven的流通系统,都是通过向范例学习原理原则,一边消除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一边改进,创建出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结构。模仿而生的结构,最终凌驾于原创之上。这个事实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也许再下一个模仿的结构,会继承原创和上一代的优点,并且不断发展。这种现象就是模仿的连锁。
丰田汽车不仅模仿超市,还以福特的生产系统为范例进行模仿,却诞生了超越模仿对象的独特生产系统。原本是福特使用带式运输机,使生产系统流畅。福特在生产线通过汽车的底盘运动,无需搬运安装在底盘上的零件。而且,零件不断安装在底盘上,生产线强制性地顺畅起来。虽然丰田汽车在生产线顺畅这点上,是模仿福特汽车,但不是像福特那样的强制性安装,而是改为像在超市购物一般,在必要的时刻、购买必要量的必要商品的理念。
日本7-Eleven使用的特许经营权系统,也有相同的模仿连锁。美国7-Eleven的特许经营权系统是经营专营权,使厂商主导的特许经营权系统不断发展。特许经营权不仅在餐饮业被人模仿,在酒店经营等领域也被广泛模仿。
然后,日本的7-Eleven继承了美国7-Eleven的特许经营权,并且继续进化。专营权制度是非常卓越的制度,加盟店即使没有独特的商品、技术秘诀也能得到成长。但是,它却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吸收了秘诀的加盟店退出集团,模仿成立相同的特许经营权制度。日本7-Eleven克服了这个致命的弱点。日本7-Eleven通过信息网络,从各个加盟店收集最新的信息,建立了将信息再分配的制度。因此,总部可以掌握时刻变化的市场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加盟店。如果和总部断绝了关系,加盟店则无法准备适合的商品。日本7-Eleven通过构建持续更新专业知识的系统,保持住了各个加盟店的向心力。
新书速递
审丑:万物美学
作者: [英]史蒂芬·贝利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出版年: 2014年10月
定价: 138.00元
什么是“丑”?在时间流变的过程中,某种丑陋的事物又是如何转而被划入美好的范畴?著名文化评论家之一史蒂芬·贝利将数个世纪以来的艺术、设计遗产和文化史串联编织在一起,探讨了丑以及与丑截然对峙的美。
蛤蟆的油
作者: [日]黑泽明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4年8月
定价: 39.50元
这不是一代电影大师黑泽明站在巅峰俯瞰众生的故事,而是他讲述如何积攒实力,从山脚一步一步攀向山顶的往事。这本自传写于1980年代后期。黑泽明以一个老年人的模糊,写了他人生中的一些片段。
战后欧洲史
作者: [美]托尼·朱特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4月9月
定价: 168.00元
10.模仿的造句 篇十
一、什么是组织模仿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普遍的重复性,模仿是一切相似性的根源[1]。模仿是组织最普遍的行为方式之一[2],一些组织把模仿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甚至是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方式,模仿对组织创新的推动与传播起了很大作用。
组织学习理论认为模仿是学习其他组织经验的有效方式,通过观察其他组织的创新性战略和其他经验,组织可以减少学习成本和规避风险[3]。 经济学视角的信息瀑布 ( information cascade) 理论认为模仿是这样一种行为: 当一个组织认为别的组织具有更多或更好的决策信息时,便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而跟随别人的决策的一种 “羊群 ( herd) 行为”[4]。类似地,管理学视角的管理时尚理论认为组织模仿是一种从众行为 ( Bandwagong effects) ,组织模仿的内容包括模仿其他组织的管理实践、产品或技术决策[5]。
资源基础观视角下的组织模仿被认为是组织通过获取与其他组织相同或相似的资源来模仿优秀组织的战略,以获得最佳效益的一种行为[6]。决策理论认为模仿是决策成本很高时对经济理性战略选择的有效替代[7]。组织视角的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模仿是组织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回应,当组织的技术无法很好地理解其技术、组织的目标模糊不清,或者环境中出现了不确定性时,组织会以其他组织作为参照模型建立自身制度结构[8]。
基于已有研究可以把组织模仿的原因归纳为两类,一是基于应对竞争、提高组织绩效的考虑, 既包含主动地复制其他组织行为,以提高绩效的模仿,也包括被动地以规避不确定性为目的的模仿; 二是出于提高组织合法性、降低经营风险的考虑。此外,可以把组织模仿的内容归纳为组织决策、运营管理、组织结构和制度文化等。
本文把组织模仿的范围界定为组织场域,组织场域是一个具有共同意义系统的组织群体[8],是指能对某组织的行动产生结构化影响的领域 ( domain)[9],是组织共同对话和讨论的核心通道[10]。 组织场域范围的确定是根据组织之间的影响和互动程度来完成的,而这些正是组织作出行动、决策的环境基础,是考察组织模仿的恰当视角。因此, 本文把组织模仿定义为: 在组织场域内,某个组织对其他组织的决策 ( 产品决策、技术决策、战略决策等) 、管理和运营技术与方式、组织结构和制度文化等的复制或跟随,以期达到提高组织效率、 避免组织风险或提高组织合法性的目的。
二、组织模仿的结果与类型
组织模仿可观察的结果之一就是组织同形, 组织同形是指组织在行为、结构和制度等方面与其他组织的相似性[11]。根据造成原因的不同,可以把组织同形分为竞争性同形和制度性同形[8]。竞争性同形是指由于组织间的相互竞争、优胜劣汰, 导致最终能够生存下来的组织自然就有了相似的特征。另一种组织的同形可以称之为制度性同形[12],当组织面临相同的制度性结构环境时,这些制度性结构因素、规制机构和社会认知会给组织形成制度强制性压力、社会规范性压力和模仿压力,组织往往会调整其结构和行为以适应这些压力,进而导致组织之间的相似性。
两种组织同形从结果来看是类似的,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首先,组织同形的侧重点不一样,竞争性同形主要体现在组织行为、决策上的相似性,而制度性同形更多体现在组织结构和制度上的相似性。其次,产生的环境可能不太一样, 竞争性同形更可能存在于那些竞争比较充分的环境,制度性同形更可能存在于竞争不够充分的环境中。那些处于竞争比较充分环境下的组织,为了争夺各种资源和满足顾客需求,会主动观察和借鉴竞争对手的做法,从而产生类似的行为和决策。 制度性同形可能在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的环境下, 由于外界环境的压力而造成组织在结构上或者制度上的同形。再次,两种同形的作用不一样。竞争性同形的作用在于可以提高组织的绩效,通过相似的产品特征、相似的战略和管理方式等提高组织效率; 制度性同形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满足组织合法性的需要,所谓的组织合法性 ( 或正统性、 正当性) 是指组织的行为、结构和制度等特征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又要与制度环境所形成的共同信念和行动逻辑相符[12]。组织的合法性需要和绩效需要一样重要,追求绩效的组织也追求其存在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往往不限于法律范畴内,可能与组织的具体业务或目标无关,但却需要向相关公众或组织表达。因此,合法性既包括了强制性的合法性,也包括认知上的合法性,即某个社会建构体系的公众会对组织的行为进行判断, 看其是否与系统内的规范、价值观、信仰相符。这些规则、规范和社会认知是组织必须面对的社会现实,而组织的同形是组织展现其合法性的一种重要方式[13]。最后,组织对待两种同形的态度可能不一样。因为竞争性同形是伴随着提高组织绩效模仿过程中产生的,组织往往并不关心是否与其他组织的相似性,或者说不表现出对相似性的刻意追求,甚至可能会否认具有某种相似性,以避免被认为是在抄袭和模仿; 制度性同形往往是组织用以表明合法性身份的工具,组织会主动展示这种同形。
( 一) 组织模仿范围的确定及组织模仿的定义
在探讨组织模仿与同形的关系前,先对组织模仿进行一定的分类是合适的。首先要确定模仿发生的范围,然后再根据适当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许多组织理论学者观察到组织行动和决策受到环境的影响,并把 “场域”概念引入组织研究, 组织场域具有的结构性体现在参与结构、信息流和组织互动层面的同形程度等,组织场域往往是围绕议题 ( issue) 而形成的 ( 不同组织共同关心的问题) ,议题之所以能够作为场域的核心,在于议题确定了组织间的联系和影响力。尽管组织场域看不见,但在组织场域这个情境下考察组织模仿是适合的,因为任何组织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特定的范围内展开的,无论是竞争性的行为还是制度性的行为。这样就把组织模仿发生的领域和范围统一了,可以把不同类型的模仿纳入统一的体系来考察。
( 二) 分类
本文选择了两个维度对模仿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模仿的动机,另一个维度是模仿的复杂程度。组织主要是基于竞争性动机和合法性动机两个原因模仿其他组织,所谓的竞争性动机是指组织为了提高绩效而模仿其他组织的行为、结构和制度等,竞争性模仿背后的逻辑是向具有最佳效果的行为看齐,组织学习观点、信息瀑布理论、决策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等研究视角下对组织模仿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这类模仿。所谓合法性动机是指组织为了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而对其他组织的行为、结构和制度等进行模仿,这种模仿容易忽略自身的真正需求或未充分考虑是否具备了所需的条件。保持合法性模仿背后的逻辑是向最普遍的行为看齐[14],管理时尚观点和新制度主义视角下对组织模仿的研究主要针对这类模仿。模仿之所以具有不同的复杂程度,在于模仿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模仿的内容包括组织的行为、战略、结构和制度等。
根据上述两个维度可以把模仿行为分为四类 ( 如图1所示) ,把出于竞争性动机的简单模仿称为简单竞争性模仿,出于竞争性动机的复杂模仿称为复杂竞争性模仿,出于合法性动机的简单模仿称为简单合法性模仿,出于合法性动机的复杂模仿称为复杂合法性模仿。实际上不同模仿模式之间的界限并不是能清楚地区分与界定的,各种模仿模式之间是一个多维的连续统一体。比如简单竞争性模仿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山寨模仿,复杂竞争性模仿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标杆学习,简单合法性模仿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追求时尚,复杂合法性模仿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跟随习俗。
( 三) 各类模仿的典型表现
1. 山寨模仿———简单竞争性模仿的典型例子。 在管理和经济领域,山寨原指那些没有正规牌照的小厂家,通过简单复制优秀企业的产品而进入市场的行为。山寨企业通过模仿一些知名企业的品牌名称、产品,以节省营销成本和研发成本,并以低价快速的进入市场。山寨现象的出现与社会、 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技术的进步使得山寨模仿的门槛大为下降,消费者理念的变化也使部分消费者对知名品牌不再那么执着。仅从学术角度看,作为组织的行为之一来研究时,山寨模仿具有简单、快速、低成本的特征,往往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地获得利润、提高效益。实际上有些大型企业组织在开发新产品时也会通过这种简单的模仿,及时开发出竞争性的产品。特别是在那些变化快、竞争激烈的行业和领域,总能发现山寨模仿的影子。
2. 标杆学习。标杆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模仿形式。施乐公司在1979年发起了一场名为 “竞争标杆”的活动,对不同工厂的生产流程、制造工艺和制造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基准,并加以改进,当时的施乐首席执行官给标杆学习下的定义是 “以最有实力的竞争对手或行业领先者为参照标准来评价自身的产品、服务或实践活动的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15]。标杆学习的范围主要是在行业内,但现在的普遍观点是其不局限于行业内,而是在一个更广范围内发现、理解和应用其他各种组织的突出实践,以帮助本组织提高绩效的过程[16]。
3. 追求时尚。追求时尚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新潮行为方式的追求[17],组织往往会对在其他组织中流行的管理工具、管理方法进行模仿,不少组织可能盲目地使用流行的管理技术和流行的管理体系 ( 如ERP系统、全面质量管理、 六西格玛等) 。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一是由于一些高管人员刻意选择的结果,二是由于一些管理时尚设定者 ( 如咨询公司、管理大师、商业大众传媒以及商学院) 主导、传播了一些管理时尚。 组织追求时尚过程具有周期性,往往包括触发、集体学习、消退等阶段[18],很容易造成不利的结果。 因为追求时尚的组织往往只是从形式上学习了其他组织先进的东西,而时尚的东西总会过时,当时尚的东西过了,模仿者就会陷入无措的茫然中。
4. 习俗跟随。在行业和组织场域范围内有一些传统、惯例、制度和特定的文化,这些制度和文化会影响组织的决策和行为。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包含了人的行动、脚本、规范和规则,这些会形成一种文化逻辑,进而对人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 这种文化逻辑有着类似法典的特征,规定了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组织对这些规则的反应通常采用模仿的方式。特别的在某个行业或者一个组织场域内,由于组织间的交往形成了许多组织行为惯例,这些惯例很容易传播给新来者,并长时间维持[19]。由于许多投资机构、规制机构对组织结构形式的作用和地位已经形成了某种固定看法,多分部结构被认为是大型企业应当采用的组织架构, 组织对于这种习俗的认可与否可能会影响组织在所在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大多数组织在场域里有一种跟随环境制度中的习俗倾向。然而,由于制度和习俗并不都是显性的,许多习俗需要组织经过一定时间融入,才能判断其是否存在以及其重要性。另外,习俗所包含的文化要素往往具有复杂的特征,需要通过更多的组织交往才能了解。 与追求时尚相比,组织跟随习俗往往风险更小,因为成为习俗的东西是已经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 但模仿者只能永居追随者的落后地位。
上述四种典型的模仿表现说明了组织模仿虽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但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本文对上述四种典型的模仿方式的特点做了简单的归纳比较 ( 表1) ,在模仿内容、模仿范围、时间长度、模仿对象和模仿的复杂程度上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组织模仿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资料来源: 作者整理。
三、组织模仿与组织同形的关系
通过对组织模仿的分类以及对不同类型模仿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模仿对组织同形的影响各不相同。以山寨模仿和标杆学习为代表的竞争性模仿,把提高组织绩效作为主要目标; 以追求时尚和习俗跟随为代表的合法性模仿,是为了提高组织的合法性。无论增加组织绩效还是追求组织合法性,模仿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典型的简单竞争性模仿 ( 如山寨模仿) ,由于与被模仿组织的规模和市场地位悬殊,往往不大可能造成制度上的同形。作为复杂竞争性模仿的典型代表,标杆模仿主要是在某个行业范围内对优秀企业的模仿,对标杆企业的系统性学习很容易导致组织在战略决策、运营方式和管理实践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作为简单的合法性模仿,一般的组织追求时尚是发生在场域范围内的模仿行为。组织在某一时期对新潮的管理方式的跟随,往往导致组织在管理方法、组织结构设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一般持续时间较短; 由于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这种相似性可能无法持续很久。作为复杂的合法性模仿,习俗跟随对组织同形的作用比前几种模仿的作用都大。由于规范和惯例的影响,组织为了生存不得不通过与其他组织采取相似的组织结构或者制度,或者不知不觉地受到这种惯例的影响。习俗模仿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组织同形过程,这种习俗性的影响是潜在的、长期性的,但也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19],往往容易导致组织的制度性同形。 最后,无论组织的模仿动机是竞争性动机还是合法性动机,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服务,本文对组织模仿与组织同形的关系做了一个简单的图示 ( 图2) 。
四、结论与建议
( 一) 结论
1. 通过对组织模仿的概念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本文给组织模仿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 在组织场域内,某个组织对其他组织的决策 ( 产品决策、 技术决策、战略决策等) 、管理和运营技术与方式、组织结构和制度文化等的复制或跟随,以期达到提高组织效率、提高组织合法性的目的。该定义统一了组织模仿的范围,明确了组织模仿的内容和组织模仿的目的。
2. 根据组织模仿的动机和复杂程度,本文划分出了四种类型的组织模仿: 简单竞争性模仿、复杂竞争性模仿、简单合法性模仿和复杂合法性模仿,并列举了每一种类型模仿的典型例子: 山寨模仿、标杆模仿、时尚模仿和习俗模仿,通过比较这些典型模仿的特点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组织模仿的作用机制和重要性。
3. 加深了对组织模仿与组织同形关系的认识。 根据组织模仿与组织同形的内在逻辑关系,本文从模仿者的动机出发总结了不同类型模仿与组织同形的关系,认为以山寨模仿和标杆学习为代表的竞争性模仿更可能导致组织的竞争性同形,而以追求时尚和习俗跟随为代表的合法性模仿更可能导致组织的制度性同形。组织同形的过程既是一种相互竞争、生态选择的结果,也是组织制度的创立和扩散的过程。组织一方面通过竞争性同形来提高组织的绩效,另一方面通过制度性同形提高组织的合法性。
( 二) 建议
1. 重新认识模仿的重要性。组织模仿的作用并不能被抹杀,研究组织模仿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组织运行的机制。重视模仿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创新的重要性,一个重视复杂竞争性模仿的组织将可能更重视创新,这往往是创新的基础。当然,如果只是单纯依赖简单竞争模仿的组织不太可能走得很远。所以,组织应尽可能地采取一些复杂的竞争性模仿 ( 如标杆模仿) ,而不是简单的竞争模仿 ( 如山寨模仿) ; 应尽量采取包含制度、思想、理念等内容的复杂合法性模仿 ( 如习俗模仿) ,而不是仅跟随管理时尚的简单合法性模仿 ( 如时尚模仿)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组织绩效及合法性,有助组织的长期生存。
2. 关注制度性同形现象。虽然竞争性同形与制度性同形对组织发展和生存都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前者只是其追求绩效被动形成的一个结果, 而后者则是组织刻意追求的目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关注组织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的背景下, 组织合法性的重要程度日益增加。公众对组织合法性的关注导致组织必须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行为和形式合乎法律要求,及社会公众和其他组织的要求。 因此,组织需要对制度性同形给予特别关注。
3. 重视模仿能力的培养。模仿能力既是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创新的重要基础,模仿能力往往体现在模仿的速度、深度以及模仿机制上。大部分组织在模仿的时候倾向于模仿那些较简单的、流行的和对其而言是新鲜的东西,这种模仿只关注表面的或显性的知识,往往不能得其精髓。隐性知识因其隐藏在个人和组织内部以及组织网络之间而不容易被发现,组织应该有一套完善的模仿机制,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进行一些复杂的模仿。
4. 要考虑模仿的成本,防范模仿风险。不少人认为模仿是一种低成本的行为,但事实证明模仿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组织应依据需要和组织的发展阶段明确模仿的目的、模仿的深度、采取的模仿方式,如果成本过高就应当放弃模仿、考虑创新策略。
【模仿的造句】推荐阅读:
我们班的模仿达人五年级作文06-27
《模仿大王》教案08-04
模仿作文09-28
模仿和创新10-26
英语口语模仿比赛策划书09-19
验光的造句07-23
爱戴的造句07-26
走廊的造句08-01
序列的造句08-08
潇潇的造句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