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化学方程式(共12篇)
1.九年级下册化学方程式 篇一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工具
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玻璃片、玻璃棒、五试管溶液(品红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钾溶液)、硝酸铵固体。学生用具:仪器:小烧杯、玻璃棒、小试管 、药匙、滴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 药品:食盐、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水、乙醇、植物油、洗涤剂、洗衣粉、纯碱、硝酸铵、氢氧化钠
2.九年级下册化学方程式 篇二
一、加强学生对于化学概念的准确理解
在化学教材中, 几乎每章节都有一些基本概念, 而这些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要学好化学就要准确理解这些概念。学习的过程是个知识不断累积的过程, 只有真正掌握基本的概念才能对新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创新。有些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就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 这显然是不够的, 应该要更进一步, 正确的方法是要理解这些概念,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的真正内涵, 也不至于今天记背下来的明天就忘了, 也有利于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化学课程中的“化学方程式”和“常见的酸、碱和盐”和“化学肥料”等单元是重点内容, 这些单元的知识点多, 应用性和规律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 学生学习后并不容易马上掌握, 遗忘率很高。那么, 在复习的时候, 要注重对这些章节知识的重新梳理, 运用列表法, 建立“知识树”帮助学生梳理和识记, 形成知识网络。要通过精讲典型习题, 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学生要学会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自己灵活运用和掌握, 可运用多种形式和活动进行复习, 如各物质间化学方程式书写比赛、办手抄报等。这样才能做到难点不难, 运筹帷幄。
三、培养学生对实验探究题的解析能力
新课程标准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 因为它不但注重学习的结果, 还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掌握, 更注重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广大化学教师所共识, 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规仪器的使用和基础实验操作, 以及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实验能力, 那么在后期的复习过程中除了总结课程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外, 更应注重学生对于实验原理、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能力, 体现在考试中的直接形式就是实验探究题的解析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呢?对于基础知识也就是实验原理的掌握当然是前提, 熟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掌握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才能对实验探究题有整体的把握能力, 对于试题的解析也会变得精确和得当。
3.九年级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初探 篇三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技巧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此要求学生除正确写出化学式外,还要在有关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相等,这一过程就叫化学方程式配平。下面就九年级化学中有关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及技巧谈一点体会。
一、最小公倍数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例如:在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数为“10”,得化学计量数为“5”与“2”,即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
即步骤为:(1)P+O2-P2O5 (2)P+5O2-2P2O5
二、奇数配偶法
用奇数配偶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步骤为:(1)找出反应两边出现次数最多、且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原子;(2)先在含奇数个该原子的化学式前面配个“2”使奇数变为偶数;(3)接着配平其他原子;(4)最后配平该原子。如:配平,通过观察发现,氧原子出现次数最多(3次,其余原子各2次)且两边个数分别为2和5(一奇一偶),因此,应先在Fe2O3前面配个“2”,接着先后在“FeS2”“SO2”化学式前面各配个“4”“8”,这样Fe、S两种原子就配平了,最后在“O2”前面配个“11”就行了。
即步骤为:(1)FeS2+O2——Fe2O3+SO2
(2)FeS2+O2——2Fe2O3+SO2
(3)4FeS2+O2——2Fe2O3+8SO2
(4)4FeS2+O2——2Fe2O3+8SO2
三、观察法
顾名思义,就是仔细观察反应两边各原子数目之间的关系,找到配平的途径。这类方法一般规律是从最复杂的化学式入手。
例2:配平Fe2O3+CO—Fe+CO2。仔细观察发现,在反应中,每一个CO分子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和CO2的化学计量数的。由例2我们可以得出“配平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这类化学方程式的技巧: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中有“几”个氧原子,就同时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式前面配“几”;有“几”个金属原子,就在金属化学式前面配“几”。
四、分数配平法
此方法能配平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具体步骤:(1)先配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2)用分数配平单质元素的原子;(3)去分母,使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为整数。例:配平C2H2+O2——CO2+H2O。 第一步:配平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 C2H2+O2——2CO2+H2O;第二步:利用分数配平氧原子:C2H2+ 5/2O2——2CO2+H2O;第三步:去分母,将每个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乘2即可。由此又得出一个配平技巧:凡是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单质中的原子放在最后配。
即步骤为:(1)C2H2+O2——CO2+H2O
(2)C2H2+O2——2CO2+ H2O
(3)C2H2+5/2O2——2CO2+H2O
总之,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具体运用时,各种方法可灵活应用,或者综合应用,以达到迅速而准确的配平。
参考文献:
4.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教学反思 篇四
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一是区别与联系。要学生学得好,记得牢,最好的方法是知识点间形成网络,知道同与不同。在溶液的这两个课题里,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有了溶液的概念后,条件缩窄,要规定温度,而不是任何时候;有了饱和与不饱和,为了比较能力的大小,又再增加了一个标准,大家都在100克水里溶解,于是就有了溶解度的概念,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为了使表达更形象,我还用图形加以说明,大圈就是溶液,里面分成两部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而饱和溶液中又画出一个小图图,就是溶解度。这样下来,学生基本懂了,加以练习,得以巩固。
第二个地方是饱和与否与浓稀的关系。我用了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三眼仔”来说,他的饭量经人,往往是以“桶”来计算的,吃得可谓极多,即“浓”,可是如果只给他吃一桶,也很多,很“浓”啊,可是,他并不饱,即“不饱和溶液”;学生开始理解了。然后我又问同学,你们吃多少啊。就以两碗来算,吃饱了,是饱和溶液,可是,比起刚才的“桶”,可谓是稀溶液了。再佐以 练习,学生对于这一难题基本能迎刃而解。
5.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五
食物的成分中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称为营养素。
一、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瘦肉、鱼、鸡蛋、牛奶、豆类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些物质如甲醛等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二、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淀粉属于糖类,稻、麦、马铃薯等富含淀粉。蔗糖存在于甘蔗、甜菜中,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就是蔗糖。
三、油脂: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肪,二者合称油脂。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
四、维生素: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常量元素:
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氧、碳、氢、氮、钙等。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
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1、必需微量元素:如铁、锌、硒、碘、氟等。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缺硒会引起癌症;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缺氟易产生龋齿。摄入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2、非必需微量元素:如铝、钡、钛等。
3、有害微量元素:如汞、铅、镉等。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CO、CO2、CaCO3等看作无机化合物。
二、小分子与有机高分子
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称为小分子: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三、有机合成材料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塑料有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四、“白色污染”与解决方法
1、“白色污染”的危害: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焚烧含氯塑料会造成空气污染。
2、解决方法;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五、用燃烧法鉴别棉、羊毛和合成纤维产品
6.九年级下册化学练习册答案 篇六
【优效自主初探】
知识点一
1.石蕊酚酞
2.(1)红蓝(2)无红
知识点二
1.(2)①除锈盐酸
②精炼石油吸水干燥剂
2.题目略
(1)炭
(2)发烫液滴飞溅放出大量的热
(3)大量水3%~5%的碳酸氢钠
【高效合作交流】
要点突破
[探究一]
1.题目略
(1)提示:万寿菊和胡萝卜的汁液不能区别两种溶液,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2)提示:牵牛花。
2.提示:分别取适量溶液放入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液体变红的试管内盛有的是盐酸,液体变蓝的试管内盛有的是澄清石灰水,液体呈紫色的试管肉盛有的是蒸馏水。
【例题1】A解析:题图中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A表示石蕊与酸作用,应呈现红色,A项错误;B表示石蕊与碱作用,应呈现蓝色;C表示酚酞与碱作用,应呈现红色;D表示酚酞与酸作用,应呈现无色,B、C、D选项都正确。
训练
1.B解析:食盐水显中性,稀硫酸显酸性,石灰水显碱性,只有石蕊溶液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显示三种不同的颜色,故选B。
[探究二]
1.提示:盐酸;碳酸和硫酸;硫酸。
2.提示: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因氯化氢挥发到空气中造成溶质的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使溶剂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增大,但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3.提示:用酸除铁锈时,不能将铁器长时间放在酸溶液里浸泡,因为铁锈除去后,、铁也能与酸反应。
【例题2】B
训练
2.D
达标检测
1.B解析:食醋含醋酸,可乐含碳酸,稀硫酸含硫酸,石灰水含氢氧化钙。
2.D解析: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氨水呈碱性,所以向2mL氨水中滴加5~6滴紫色石蕊溶液,充分振荡后溶液颜色将变成蓝色。
3.C解析:A项,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B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C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D项,饱和食盐水几乎不变,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变。
4.(1)碱性(2)食醋(3)石蕊溶液
【增效提能演练】
1.A解析: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A解析:石蕊在题述三种液体中分别显蓝色、红色、紫色;酚酞分别显红色、无色、无色;石灰水和食盐水分别加入题述三种液体中都无明显变化。
3.D解析:盐酸是HC1的水溶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4.B解析:锌、铝都是活泼金属,能与盐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之后,不能与盐酸反应;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5.B解析:胡萝卜的汁液在三种溶液中都呈一种颜色,无法区别三种溶液,不能作指示剂。
6.均无明显变化变红色溶液变浑浊,红色变浅(或消失)
第十单元课题1第2课时
【优效自主初探】
知识点一
1.Ca(OH)2苛性钠火碱烧碱熟石灰消石灰大量的水冲洗硼酸造纸纺织油污石灰乳硫酸铜酸性土壤
2.水分潮解干燥剂
知识点二
1.变蓝变红
知识点三
【高效合作探究】
要点突破
[探究一]
1.(1)提示:是;因为NaOH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提示:取少量该NaOH,滴加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NaOH已变质,化学方程式为
3.提示: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将鸡蛋壳表面的小孔堵住.起到保鲜的作用;化学方程式为
【例题1】B
训练
[探究二]
(1)提示:A.试管内液面上升;B.烧杯内的水倒吸入锥形瓶中;C.挤压滴管后,小气球会胀大;D.挤压滴管后,会形成喷泉。因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
(2)提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盐存在,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3)提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后有白色浑浊现象,而与NaOH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即使在饱和溶液中,含氢氧化钙也比较少,只能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碳,而NaOH另溶于水,可以充分吸收或除去二氧化碳。
【例题2】(1)升高(2)水
训练
在烧瓶中形成红色喷泉
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后,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红墨水压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2)密封保存,防止与空气接触
达标检测
1.D解析:浓碱具有腐蚀性。
2.A解析: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所以从组成上看,酸和碱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氢元素。
3.A解析:生石灰和浓硫酸、烧碱都可作干燥剂,但浓硫酸、烧碱腐蚀性强、价格高,不宜用作食品干燥剂。
4.(1)物理化学(2)碱(3)氢氧根
5.题目略
(2)塑料瓶变瘪有气体产生
【增效提能演练】
1.A解析: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小苏柯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
2.B解析: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反应,而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3.B解析: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氢氧化钙的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故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4.D解析: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HCl逐渐减少。
5.D解析: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分别与盐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反应时,二者的现象相同;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后溶液变浑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6.题目略
(1)①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②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的效果更好
7.题目略
(1)H+能与金属反应(或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使指示剂变色
(2)氢气(或氧气或氮气)
(3)吸收二氧化碳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在靠近时挥发出的NH3和HCl反应生成NH4Cl,产生白烟,而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故无明显现象
8.题目略
(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4g+200g=204.4g;
(2)解:设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g/204.4g)×100%?5.2%。
答:(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4.4g;
(2)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2%。
9.[现象和结论]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而饱和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变浑浊,现象明显气球明显变大乙
[思考评价]小丹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但是氢氧化钠的溶解度远大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所以用相同体积的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因此应选用浓氢氧化钠溶液
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
【优效自主初探】
知识点一
1.酸碱盐水
2.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3.(1)NaOH+HCl=NaCl+H?O
(2)2HCl+Ca(OH)?=CaCl?+2H?O
(3)H?SO?+2NaOH-NaZSO?+2H?O
知识点二
熟石灰
【高效合作交流】
要点突破
[探究一]
1.(1)提示: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加八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作为指示剂,检验溶液中酸与碱是否发生反应。
(2)提示:酸碱中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的目的是使酸与碱充分发生化学反应。在操作中要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而不是直接倒入,这是为了防止加入的稀盐酸过量。
(3)提示:区分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时可根据其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方法是:取玻璃片上的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为无色,则证明该物质是氯化钠。
(4)提示:不对。只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CO?与Ca(OH)?反应时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2.(1)提示:反应前,盐酸中存在H+、Cl、H?O,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Na+、OH、H?O;生成物溶液中存在Na?、Cl?和H?O。
(2)提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反应生成H?O。
【例题1】
(1)NaOH(答案合理即可)
(2)NaOH+HCl=NaCl+H?O(答案合理即可)
(3)不能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无色
训练
1.Ca(OH)?+2HCl=CaCl?+2H?O氯化钙
[探究二]
(1)提示: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可中和酸性土壤中的酸。
(2)提示:碱性物质有涩味,可以使用酸性的食醋除去涩味。
(3)提示: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中和蚁酸。
(4)提示:Al(OH)?+3HCl=AlCl?+3H?O
【例题2]①②③④,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训练
2.C解析: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属于碱,而碳酸钠属于盐,所以该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
达标检测
1.B解析: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要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为酸碱中和反应,B项正确。
2.C解析: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在酸性、中性溶液中为无色。
3.B解析:明显现象一般为有气体、沉淀生成,颜色变化,固体溶解等。烧碱溶液与稀硫酸两种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只能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
4.(1)极易溶于水(2)红(3)盐
5.题目略
(1)纲口瓶烧杯(2)无红
(3)NaOH+HCl=NaCl+H?O
(4)使用胶头滴管时没有竖直、悬空
【增效提能演练】
1~5CBCCB
6.题目略
(1)Ca(OH)?
(2)Mg(OH)?+2HCl=MgCl?+2H?O
(3)Ca(OH)?+H?SO?=CaSO?+2H?O
7.题目略
(1)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
(2)减弱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8.题目略
(1)可以
(2)肥皂水
(3)Al(OH)?+3HC=AlCl?+3H?O
(4)CO?+Ca(OH)?=CaCO↓+H?O
9.B
10.题目略
(1)不同意如果硫酸过量,加入酚酞溶液也不变色
(2)向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是否有颜色改变
2NaOH+H?SO?=Na?SO?+2H?O
(3)3
7.九年级化学与其它学科关系初探 篇七
九间渗透,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一些探讨。
年一、化学与语文的综合、交叉
级1、成语、诗歌中的化学例: (海南06年中招第1题)
下列诗句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
化化的是 ()
学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C、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三亚与港例市D、:明代民族英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雄于谦的《石其局烧若等务灰吟》:闲“千, 锤万凿出深山粉身碎骨浑不怕, 烈, 要留火焚它中清白在人间学四种物质依次。”是 () 这四句诗所描写的学A梁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科定B铭石灰石、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关C碳酸钙、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系D生石灰、石灰石、碳酸钙、熟石灰、初2们能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语文是百科之母”和。掌握我探实其他、规律学科, 并且能够运用所表达的定理、公式语言文、字事
将自己理解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思想表述出来。学习、掌握、表达的过程都离不开语文, 而通过语文
(有时加上必要的操作) 就能理解和表达这些知识。
二、化学与数学的综合、交叉
1. 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及综合计算, 是初中的三大计算;
2.用几何图形表示化学概念、物质之间的关系;3.用数轴表示相关化学知识;4.用函数图像表示物质溶解度、金属与酸反应、溶液p H的变化等。
三、化学与英语的联系
化学虽然是理科, 但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 内容多、知识碎, 大多是实验结论, 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 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 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 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 化学的化学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 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 而每一道化学计算题, 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题。事实确实是这样, 化学成绩优秀者, 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每一种物质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理解并记住了几个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且元素符号的书写也和英语字母书写密切相关, 字母的大小写和书写格式也会决定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对错。
四、化学与生物
化学与生物的联系应该是化学与各学科联系中最紧密的。
1. 将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胃液的
酸性、血红蛋白的生理功能、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土壤的酸碱性等与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
2. 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 是生物催化剂, 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 而且是在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3. 活性炭或木炭有吸附性, 是因为植物体内有
导管和筛管, 当制成木炭时这些管道保留下来形成疏松多孔的结构。
4.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如:体液酸碱性、人体中的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等。
五、化学与物理的综合、交叉
1. 化学中研究物质的性质时物理性质与物理知识的结合。
如质量、温度、密度、比热、导热、导电性、溶解性等, 将酸碱盐的知识与物理的电学知识相结合;2.气体的性质与物理中气体压强、浮力等知识的综合;3.化学热效应、分子运动论与原子结构等知识与物质内能等知识综合;4.化学燃料与物理中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综合;5.金属与溶液的反应与溶液密度、浮力的变化的综合应用;6.常常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能量转化、天平问题等知识渗透到化学知识中, 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六、化学与政治、历史、地理的联系
环境问题与政府行为有很大关系, 是彻底解决环境污染的最重要的一环。
8.九年级学生如何学习化学 篇八
化学是九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门课程。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初中化学呢?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几方面入手。
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学生在学习每一节新课之前都应该做好预习,这样我们在听课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习的效率才会有很大的提高。
课堂上,我们应当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特别是在老师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更应当和小组其他学生一起,根据老师所提的问题,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养成倾听他人观点的习惯。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且也能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更应该动手,动脑,比一比,看谁能更好更快地设计实验方案,谁对现象的描述更准确,谁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在小组内比,也可以在小组间比,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些指导就可以了。当然,对于基础比较差的班级,老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预案,尽量考虑到各种情况,使探究活动能正常进行下去。作为老师,应选择适当的内容让学生积极探究,充分讨论。如在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后,二氧化碳的制取可以分组让学生完成,教师做一定的指导就可以了。
初中化学所学知识是化学的入门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多且零散,因此,学生在听课时要做好课堂笔记。在记课堂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知识要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课堂笔记可以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单独用一个笔记本来完成,课后认真整理课堂笔记,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化学这门学科的知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课堂笔记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好方法。
二、记住化学这门学科的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要进行分散记忆,二要及时地进行强化练习。如元素符号的记忆可在一开始学习化学时,每天规定自己记两到三个元素符号,当掌握到一定数量时,再进行归纳分类,如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进行分类,强化记忆。这样就可以分散元素符号的记忆难度,同时,在记忆过程中要不断地加以练习。我在绪言的教学中,就初步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表,并把元素周期表中1~20号元素分作4组,每组5种元素,先让学生自己记忆,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初步完成1~20号元素名称及符号的记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重复几遍上述过程,一般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应该贯穿初中化学学习的始终。许多学生在接触到化学方程式之后对化学的学习就失去了兴趣,甚至逐渐放弃了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书写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是否遵循客观规律、是否配平、有无气体或沉淀符号等细节性问题。特别是配平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最小公倍数法、分数法等。应该说掌握好化学用语这部分内容,对于初中化学来说我们已经具备学好它的基础了。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怎样去记忆呢?
1.要根据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定义、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记忆,不要去死记硬背。例如:(1)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饱和与不饱和溶液;(2)归类记:如H2与CO的性质,O2与CO2的制备装置,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性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等中;(3)在游戏中记忆,如把化学式及化学名称制成卡片,比一比,看谁找得准,找得快。在多媒体教学中也有这方面的游戏可以加以应用从而提高记忆的效果。(4)采用顺口溜的形式进行记忆,如对化合价等一些较为抽象内容的记忆。正负总价和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总之,不管采用哪种记忆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认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
对初学化学的学生而言,首先要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初中化学的学习从简单的实验入手,如木炭、硫和氧气的反应,学生先观察是否发光,是否会放出热量,有什么颜色的物质生成,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要求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改变,是否有气体放出等现象。所以,学会观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基础。在分组实验及课外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动手更应该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不要放过和课本描述不一样的实验现象,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更应该积极思考,寻找原因,说不定,某扇科学的大门会被你打开。例如在观察蜡烛的燃烧时火焰上方为什么会产生黑烟,澄清石灰水通入大量二氧化碳时反而看不到浑浊的现象。
希望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化学的大门一定会为你敞开,你也会在化学知识的海洋中越游越远。
参考文献:
9.九年级下册化学方程式 篇九
蒋源明2014.2一、指导思想:
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任务与目标:
本期的教学内容是完成下册五个单元的教学,并进行中考总复习。通过本期的教学以达到下列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能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有关计算实验分析设计。
⑵、学会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⑶、初步认识溶液及溶液的分类,能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溶液的有关知识。
(4)、认识Fe、HCl、H2SO
4、NaOH、CuSO
4、Na2CO
用途。
(5)、能进行涉及不纯物参与反应或生成的计算。3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重要的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6)、认识了解常见的盐和化肥及化肥使用常识。
(7)、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释生产、生活、社会中的有关现象,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方法。
(8)、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化学素养、化学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等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等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
(2)、通过活动与探究及化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使学生体验科学家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和不易放弃的精神,从而培养刻苦努力、不畏艰险、激流勇进、不懈努力去达到目的的作风。
(3)、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身关、价值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略有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等危机意识并进而产生起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3、培养优生率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力争在中考中的优生率达到20%。具体的优生培养对象是200班的前15名。
三、教学方法与措施:
1、化学是本学年才开设的一门课程,首先要注意设法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毕竟兴趣是任何知
识学习的原动力,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障。
2、要在备课上狠下功夫:认真分析学情,确定适合师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用好“洋思经验”进行课堂教学和搞好“三清”活动;认真分析准备各科课题的演示实验及探究活动,力求达到实验和活动的目的;注意收集整理并选择好适应学情和大纲以及符合课改理念的练习题。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备教法、学法、备教具、备练习。
3、重视实验演示特别是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活动的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观察分析、操作技能都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中考的热点和典型题型。特别是本学期将要进行理化实验操作考试,所以教师要注意示范操作的规范性和学生互教互学的重要性。
4、注意分散教学难点。九年级学生学化学多难在化学用语的识记书写,教学时可采取分散认识进行教学的方法以突破难点,务必使每个学生都过关。
5、坚持发展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教材中化,克服各种困难,合理调配化学实验室,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试验操作,动脑思考问题,体会到实验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6、坚持互动性原则,提高整体素质。教材中讨论栏目较多,探究活动较多,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参加讨论与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不甘寂寞、奋发向上、竞争好胜浓厚的学习风气。
7、注意创设乐课堂,探究新思路。该班学生活跃、聪明,我也喜欢在活跃的气氛下使学生愉快的学习知识。所以,课堂上要给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提供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8、对教材中探究活动的处理要恰当。全书共29个探究活动,加上练习中的探究会更多,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全做,要有选择和侧重。我认为要结合大纲及有关中考考试说明和信息以及不同的探究类型选择进行。
9、理科教学中学生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针对新教材选择好练习,做到精讲精练,有针对性,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技能等。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有关考试信息,收集典型题型形成题库。
10、虽然是要求用新课改理念、新教法去教学新教材,但核心的任务还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上学生的知识过手及课后对学生知识过关的检查督促。
在总复习中要特别注重双基的到位,选好针对性训练题,杜绝题海战术。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化学下册五个单元的教学,并进行中考总复习。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比较集中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涉及面广:有金属的无聊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利用保护以及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顺序;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杂质问题计算。、第九单元: 《溶液》是学生最常见的一大类物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因此要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加强思维训练。教学的许多内容是由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完成的并在“讨论”、“调查与研究”、“习题”、“家庭小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 《酸和碱》本单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中注意通过活动和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本单元教材是九年级化学知识较综合的一个单元,结合相关内容对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了适当归纳、提高或延伸。特点是寓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与实际应用中。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本单元是一个涉及面很宽的课题,但教学要求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当然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教学第8单元
10.九年级下册化学方程式 篇十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一、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知道酸、碱、盐、氧化物等化合物;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简单知识;认识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能联系旧知识自主学习新课,能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改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小发明和小制作等科学探究,实施快乐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预习、复习、练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根据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来辅导学生,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了解有关知识的来源和推理过程以及生活中有关的化学知识。初步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了解溶液、酸、碱、盐等物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培养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敢于面对错误的意志品质。通过学习力争让全部学生顺利毕业,成为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提高学生各种能力,主要包括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综合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年我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下面就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一下:
(一)知识基础:
学生在上学年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但从化学知识系统的总体上来说,只是学习了水、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等基础学科中最基础、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所学的知识是零碎的,支离的,就是从化学观方面去分析,学生对自然界和身边的化学现象的认识也是浅显的。
(二)技能和能力发展水平:
我校九年级学生水平不一样,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均衡,总体上有两极分化倾向,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纠正这种倾向。另外,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基础,对这门课程了解不深,应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
(三)学习方法水平:
大凡理科知识的掌握,着重于理解,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表现得尤其突出,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较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能够掌握学习规律,识物达理,并能充分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规律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学生“死学知识,学死知识”,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走上活学活用的轨道上来。
(四)、学习态度与习惯及学习兴趣的分析
多数同学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能够通过记笔记、建立问题记录本等方法帮助学习,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了科学的学习态度。但仍有一部分同学局限于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编排体系
本学期化学课讲授内容为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共四章。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在新教材中设计了以下栏目:
“活动与探究” 即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体会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
“拓展视野”等 增加有关科学知识的扩展性内容,增加同学们的知识视野。“联想与启示” 即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活动。
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对已有的实验方法、实验器材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明创造。
四、教学措施:
1、加强自身的业务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学习市教研室“自主、综合、拓展、创新”课题实验和“先学后教”精神和“快乐教育”理念。
2、通研大纲、教材,熟知大纲对知识、能力等的要求,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教材的编排体例、体系及知识结构,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案,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向40分钟要效益;使课堂充满快乐。
4、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观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师换脑工程,以适应素质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坚持“四为主原则”,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
5、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要将教学目标定位于最后一名学生,不放弃最后一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11.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化学实验;求知欲;科学素养;重要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己通过对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
用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九年级化学体现了基础性,化学在初三开始接触,在九年级化学教材的开篇课“走进化学世界”中,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并没有安排实验。为了使学生对化学有兴趣我自己设计了实验——魔术字:用一张白纸在上面用酚酞溶液写上“化学”两个字,然后再向上面喷洒氢氧化钠溶液,一张白纸上立即显上“化学”二字。学生感到很好奇,怎么这么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
用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学生的好奇心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我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尽量设计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受到启发,学生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我把它改成了学生实验,学生认为蜡烛燃烧现象见得较多,不以为然。我则不失时机提出问题。蜡烛火焰分几层?哪层温度最高?蜡烛中含不含碳?吹灭蜡烛后的白烟能否点燃等等,他们一听这么多问题,想一定很有做的必要,于是學生就认真的按步骤去做,认真观察。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知识拓展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造性同时拓展知识。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中,我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从演示实验中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从实验中设问: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能不能用其他的碳酸盐与其他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然后学生带着好奇心在桌上去找出碳酸钠、碳酸钙和稀硫酸、稀盐酸很快自己做起实验从实验中看到碳酸钠与酸反应很快,不好控制,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一会就停止。他们自己得出最好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这时有的同学就提出了新问题:我们这个地区石灰石是不是含碳酸钙?教师这时能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去探究,使知识得到拓展。
总之,九年级化学实验对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作用。而新课程的编写也充分体现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兆刚.实验小改进体现人文关怀.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4).
[2]韦会江.浅谈新课标九年级化学实验.化学教育,2008(8).
12.浅谈九年级学生如何学好化学 篇十二
1、课前预习
上课前一天, 一定要抽时间自觉预习第二天的内容。养成先预习, 后听课的良好学习习惯。预习的好处很多: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 有利于发现问题, 抓住重点和难点, 提高听课效率;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 知道该记什么, 不该记什么, 哪些详记, 哪些略记;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过程, 长期坚持下去, 一定会使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认真听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 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 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 利在课后, 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所以, 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 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 一定要聚精会神, 集中注意力, 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 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边记,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作记号, 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3、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 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提高听课的效率外, 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帮助。记笔记的类型有:
(1) 补充笔记。教师讲解的内容是根据教学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整合, 突出重点加以讲解, 记笔记是边看书, 边听讲, 边在书本上划记号, 标重点, 并把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记下来, 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
(2) 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 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 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如, 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 (1) 药品平铺 (2) 给试管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3)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等。
(3) 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讲评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 不要只抄正确答案, 关键是要用红笔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 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 找出答错的原因。
4、课后及时复习
复习是加深理解, 巩固知识, 提高能力的主要手段。并且要及时, 不能拖, 以便提高复习效率。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 这样, 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和疑点, 为以后顺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要做到三抓, 即“抓基础、抓规律、抓思路”
1、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提高能力的保证。
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 计算技能的依据, 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基础知识不扎实就会步入“越基础的知识越易出错的怪圈”。
2、掌握规律是驾驭知识, 记忆知识的最好方法。
如化合价与与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离子带电核数及元素性质的关系, 单质及化合物间的性质规律和反应规律, 气体的制备装置的选择等, 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注重自己发现、总结、记忆并积极应运, 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解题要抓思路。
解答化学问题时, 很多同学因为思路不清晰, 常常导致无从下手。因此形成解题思路模型, 使解答过程模式化、格式化是提高解题过程准确性的重要方法。解题分为三步即审题、析题、解题。审题是弄清已知和未知。析题就是剖析原题, 找出突破口, 从而确立解题思路和方法, 这是解题中最关键的一步。解题是在析题的基础上用已知求出未知得出正确结果的过程。注意总结每道题的解题规律和思路, 掌握解题技巧, 才能形成好的解题思想。
三、培养自我完善能力
单元测验、期中和期末测试后都要进行自我评价, 找出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要分析丢分的原因, 这样有利于以后针对性的学习, 坚持下去可不断提高自己的非智力因素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 教育使人终身受用而无穷。教育发展了人的素质, 素质又为人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无限潜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 实现终身学习, 终身受益。同样初中化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要真正认识到, 要应付考试必须学习, 可学习不单纯是为应付考试, 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为以后的发展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希通:《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48-49.[1]王希通:《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48-49.
[2]包朝龙:《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7, (3) :18.[2]包朝龙:《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7, (3) :18.
【九年级下册化学方程式】推荐阅读: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案10-26
九年级下册单词总汇07-27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6-23
九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表09-05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10-13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07-04
华师版九年级下册数学07-21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08-30
九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09-17
人美版九年级下册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