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24-06-30

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精选9篇)

1.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一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昌江矿区中学 钟开

[摘 要] 中学物理教学的素质教育与中学物理教学关系非常密切,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要达到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目标,应该由教师把握好这三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努力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能力”。这是我在日常教学中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我奋斗努力的方向。[关键词] 思考能力 个性发展

运用知识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善于思考问题及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经过自己教学不断的探索、总结与反思, 我个人认为学生的素质应该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特定的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培养学生的素质,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以下是我物理教学中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总结: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好的教学都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凡事要有一个好的开始都是不容易的,有了好的开始,其它事情也不那么难了。教学的质量如何,将明显影响学生的兴趣、方向和效果,所以教学活动主要任务是,使教学一开始便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方法是富有新意、不拘一格、时间长短适当。成功的教学活动,必须有一个精彩的导入,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良好教学的导入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物理课教学的导入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

1.1 巧妙设问,创设情境。

教学中通过巧妙设问,可以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物理问题的兴趣。比如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提出问题 :(1)、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水面上,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生活经验,因为木块轻铁块重);(2)、把8N的木块和8N的空心的铁球都放进水里,为什么铁球会浮上来,而木块却沉下去呢?(生活经验解释不了,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马上会对刚学过的知识产生疑问,进而激发要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1.2利用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实验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因此,它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学习“压强”时,用两块和课本一样大的木板,一块钉上一根钉子,另一块钉上10排8列的同样的钉子,准备两个气球、一块红砖,把这两个气球分别放在钉子上,用红砖分别压在两个气球上。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这时全班同学眼睛发亮,被这个实验紧紧吸引。老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积极思考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在学生欲知不能、欲罢不休的时候,教师顺势引入压强知识,启发学生自主寻找答案的欲望。

1.3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在生活中,学生有许多直觉或经验,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去回忆或体验,创设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融合的情境,可以使学习的知识贴近学生生活,感受知识的价值和魅力,从而使学生感兴趣。如高压电能电死人和牲畜,但鸟雀却平安地停在高压裸线上;一杯热水冒“白气”和冰棍冒“白气”是否一样;患近视或远视的病人配戴相应的眼镜后为什么能提高视力等等,这些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积极的思考进入学习状态,这样的生活事例使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1.4、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有许多直觉或经验的东西,学习往往把它们当成物理规律,或者对此存在困惑,利用这些生活中的直接或经验让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激发兴趣和学习动

机。讲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之前,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拔河的双方,是赢的一方拉力大,还是输的一方拉力大?”学生会回答:赢的一方拉力大。教师:不对,双方拉力一样。(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原因:为什么?)教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问题,今天就来学习这个问题。这样引出课题,学生对牛顿定律的认识比平铺直叙地讲解,印象要深刻得多。1.5、讲述故事,创设情境。

物理发展史上,或生活、生产实践中,有很多生动的感人肺腑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不但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经历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如讲授液体沸腾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户家里住着一老一小两父子。有一天,父亲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儿子在家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儿子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儿子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儿子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父亲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原因:为什么?)1.6、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现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声、光、电效果,立体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复杂变得简明,能很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乐音和噪声”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然后提问:为什么每个人、第种乐器的声音都不相同?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悦耳,有的声音听起来刺耳?学生有了身临其境般的体会,再加上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马上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2、努力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所以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那么,教师如何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

首先,学生学习心理的民主与开放,是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的首要因素。

在我身边有这样一件事:刘小辉是个成绩中等的初二学生,智力不错,自尊心很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逆反心理特别严重,自己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常与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较强的抵触情绪。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家长叫他干的事他偏不干。这件事启示了我,要实现他心理的民主与开放。首先对他要有爱心,因为只有爱他,才能使他感到温暖,才能使他消除戒备心里,才能消除他压抑的心里,才能为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和创造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其次,他与其他同学在个体存在差异,我尊重他对物理问题的独特性、创造性,根据他的个性特点,实施因材施教,使其能发挥个性特长。第三,允许他在学习中犯错误,并运用我的关怀和鼓励,引导他纠正错误。教学中要多表扬他的成功,使之产生成功的愉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第四,我热情而真情地勉励他思考、研究问题,鼓励他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一来,他克服了过去的心理障碍。

其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民主与开放,是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的要求。

民主开放性教学目标,就是强调教学目标的整体化和多元性,即既注重知识与能力,也注重情感体验和价值观,还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教学内容的民主与开放,就是教学内容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了解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和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使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者、建设者。

第三,教学方式的民主与开放,是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的重要保证。

要给学生营造民主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首先要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归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亲身经历实验探究。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开展民主化的讨论,并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讨论(同桌讨论、小组讨论或自由组合

讨论)。其三,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放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能力 教学结束后,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把握情况,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前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针对性的训练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刚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及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一定的技能技巧和形成能力。学生是否有机会尝试应用或练习他们刚刚理解的知识或技能,是否能把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还是需要我们教师灵活设计问题才能达到上述的目的。

物理习题的编写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要改变过于抽象模型化的现象,多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题目,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没有物理,物理与他们的生活、社会和科技紧密相联,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亲切感。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指出:凡是与人的价值观,需要,兴趣,活动任务和今后的生活相联系的记忆内容,一般遗忘得较少较慢,反之则遗忘得较多,较快。在学习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后,设计了这样题:交警追上一辆农用车,对司傅说:“你违章了,这段路的限速是30公里每小时,你超速了,要罚款!”,而司傅说:“废话,这里离我家才30公里,我已经走了一个半小时了。”,谁说得对呢?教师要点拨解这道题的方法和技巧,并及时检查落实和反馈学习的情况。

教学后教师要有针对性的难易适中地布置作业,作业是学生建构、巩固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作业的本质是一种积极迁移,是巩固和掌握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不仅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也是检验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打破教学时空限制,得以延续和拓展的主要途径。我教学活动中布置这样一道综合知识作业题:日常生活中使用打火机,涉及许多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让学生独自去寻找答案:①拨动转轮打火,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②按下气门气压减小液体汽化 ;③气体的则选用底熔点底沸点的易燃气体。又如在学习“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后,我让学生探究:“一个已知电阻,只有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电源、开关、导线去测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的开放探究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实验的能力。

总之,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我们教师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史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新课程》2009年1期。

[2]、任志鸿:《初中新课标优秀教案(人教版)》,南方出版社2009年版。[3]、马琰:《让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新课程》2009年3期。[4]、关文信:《基础教育教学基本功(中学物理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二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教学,运用

一、了解差异

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 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 技能、心理、物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 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 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 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 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 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 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物理各项知识的同时, 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 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 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

二、针对实际

分类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教学大纲为准绳,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 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 对差生采用低起点, 先慢后快,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办法, 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 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 增加教学难度, 加重学生负担, 使学生消化不良, 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 降低大纲要求, 过分放慢教学进度, 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 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三、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1.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

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 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 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 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 强调针对性, 既保证“面向全体”, 又兼顾“培优”、“补差”。

2. 上课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 课堂目标设计要有层次, 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环节, 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

“分”而不散, “合”而不死, 不但自然地融进了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 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此外, 我从各类学生听课神情、解题准确率中搜集信息, 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3.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

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 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 面向中等学生, 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 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 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 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 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 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 既缓和了差生学物理难的状况, 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4. 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

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以不增加课时, 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 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 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 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 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 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 主要通过成立物理兴趣小组, 组织参加各种物理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 以可接受为原则, 不受大纲约束。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激发兴趣、爱好, 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中、差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操作物理实验, 培养其观察、理解、表达、实验的能力;而优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5. 考查即抓关键重补缺的过关考查。

3.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三

一、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转变思想

古代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说法。因此,很多人认为,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书本知识,作为学生只要学习好,考上学就达到学习目的了。真的是这样吗?这样的人在心理上和能力上能适应当代的社会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诚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并且要学习好,但不能仅限于此,否则,现实中的高分低能现象永远存在。这要求我们教师,特别是进行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对什么是“人才”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是“人”不是“才”,不是“人才”,是“才”不是“人”,也不是“人才”。因此,我们做教师的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不仅教学生学会求知,还要教会他们会生存、会创造、会健体、会做人。

二、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业务知识和教学能力必须满足实施素质教育和进行课程改革的需要,即实施素质教育所必备的思想、知识能力与技术。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深入领会大纲,认真吃透教材,注意“双基”教育,还应该不断学习,努力钻研业务,大胆探索,掌握教学规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在教学中,第一,我注重观察、实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总结,推理出来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面概括出来的。处理这部分教材时,首先通过介绍器材、实验步骤,让学生找出实验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就是:小车从斜面顶端同一高度滑下,保证了小車在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开始水平运动的速度相同。不同点就是:三种表面粗糙程度不同,使小车在平面上受到的摩擦阻力不同。要求学生观察:小车速度的快慢,前进距离的远近,实验结果: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摩擦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变化得越慢,小车前进越远。进一步推理,若表面绝对光滑,没有摩托阻力,小车速度就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下去,并指出静止状态,可理解为速度为零的运动状态,一步步推理,水到渠成。再如阿基米德原理。学生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相等,不好理解,因为受力物体不同,使力物体也不同。如果让学生亲手操作一下,用弹簧秤称出某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重力,再将该物体浸入溢水杯中,观察弹簧秤此时的示数,求出物体受到的浮力,接着称出被物体从溢水杯排到小桶中的水重,看有什么关系。然后再换用不同的液体和不同的物体。这样让他们亲自动手,加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第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兴趣的激发是学好物理的前提,物理教学中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衣、食、住、行、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日常生活,能使初中生感到一行一动都有“物理”,物理就在身边,这将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摩擦力时,告诉学生正是摩擦力推动我们向前。讲到惯性现象时,了解奔跑的人会被脚下的石头绊个嘴啃泥,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等等。第三,注重平常知识积累,加强业务进修。为了提高专业水平,每期《中学生数理化》、《中学生学习报》等有关期刊从不放过,日积月累不仅扩展了知识面,又学到了不少解放问题的办法,同时我的专业知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运用于教学中感到游刃有余,轻松自如,因为自己有了一缸水,一桶水,要给学生一碗水是不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的,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有了条件。

三、素质教育需要课堂最优化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主阵地。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表现是: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学习方法单一。课堂上,老师成了主宰,“填鸭式”的满堂灌,一刀切,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课下时间,学生急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早到晚埋头于题海中无暇顾忌其它,课业负担相当重,结果身体累了,精神也累了,这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效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怎样担起祖国未来的重任,怎样参与世界竞争?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我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素质教育需要尊重学习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决。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特长、性格和个人品质会千差万别,“材”有长有短,有优有劣,做为老师要面对现实,承认这种差异,不能只注意“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其他学生的教育,认为他们“拉后腿”从而缺乏耐心和爱心,应该在“培优”的同时进行“补差”,用各种方法和刺激手段使他们发奋图强,迎头赶上。

五、素质教育需要引进竞争意识

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这是自然规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竞争已进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强烈的潜在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竞争的能力尤为重要。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回答问题,有意开展抢答练习等竞赛等活动,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课下,开设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搞小制作,小发明,使他们理论联系实际,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这样整堂处于和实验相联系的氛围中,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能促进他们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还要学会创造,并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我国永远立足世界的最前列。

总之,我认为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育人观念,不仅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特长和技能,还要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4.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四

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对我国的社主义现代化建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所有这些都是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笔者主要想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现这些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一 爱国主义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精神力的表现。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文化遵从性。都属于一定的国家、民族和社会集团,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品质,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热爱的前提是了解,这个责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们地理教师的肩上。那么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呢?我认为因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入手。 课内,主要是指充分挖掘课本中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从了解中体会到我们祖国的伟大,从而激起他们的爱国之情。如在讲到农业一节时,我们就要给学生讲我们国家人均粮食达400千克,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个另世界各国惊叹地奇迹。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光热水分组合多样,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使得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栽培的品种繁多,在历史上对世界农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如我国长江流域的水稻、黄河流域的谷子都是世界上最早的。同时我国又是大豆的原产地,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产量上,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的产量都居世界第一。这些都是另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地方。在讲工业上一节时,我们就要给学生讲到我国仅仅用了40年的时间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1949------1994年的45年间,工业产值增长了45倍,平均每年增长13。4%,速度之快居世界首位。工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一些工业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如激光、核能的引用、人造地球位星的发射和准确回收、运载火箭的远程飞行以及巨型计算机的制成。这些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成就在世界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外,是说我们地理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观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亲身体会到我们的祖国是如此另我们感到自豪。我们可带学生去逛公园,如我们苏州就可以带学生去看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不仅要让学生看到园林的自然景观,更要给学生讲解这些园林的人文景观,即它的文化内涵。比如园林里的`亭子建立在哪个角落都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讲园林里的亭子起的是缀景的作用,就象写文章,哪里要点缀是有讲究的。再如这些亭子有六角的、有八角的,有垂檐的、有翘檐的,做工之精巧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巧手夺天工。还可以给学生讲讲那些应景而做的文人墨客的诗词,这也是人文景观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体会到这些园林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激起他们的崇拜之情,也就激起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我们还可以带学生去博物馆,了解我国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去工厂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十几年里变化是么迅速,所有这些都可以起到爱国主义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二 环保意识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出现以后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得地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创造除了大量的财富,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子孙后代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地理老师有责任

[1][2][3]

5.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五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而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适应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要遵循的原则

1.1 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统一的原则。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和思想内容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语言文字形式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文因道存,道以文显。对语言文字形式的分析,能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又能更深刻地领会语言文字形式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并能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感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以文悟道,经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同时,因道学文,加深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培养语文能力。

1.2 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的原则。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靠语言来组织,二者相依存。在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都需要思维。语言训练不能离开思维训练。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训练要贯穿在语言训练中,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1.3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全面发展的原则。在语文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听和读是通过语言文字达到理解和吸收;说和写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倾吐。提高了听和说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读和写的能力,反过来,读和写的能力提高了,也有利于听和说能力的提高。同时,听和读是说和写的基础和前提,说和写对听和读起着消化和促进的作用。总之,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又互相促进的关系,必须全面训练,不可偏废。训练时,要注意各自特点,协调进行,共同提高。

1.4 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学习语言必须在社会实践中运用和接受检验。语文课课内时间有限,空间有限,而语文课堂之外却有广阔的语文活动天地。因此,必须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课内举一,课外反三;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教师要认真进行课内教学,鼓励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运用于课外,积极指导课外学习,发展学生的特长,使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相互为用,提高教学质量。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2.1 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法上。一是培养学生识记能力。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要求学生对生字读音准确、书写无误,对新词语理解正确;二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理解课文的中心、结构、方法,对体裁不同或相同的课文进行分析比较,把教材作为例子,由讲读延伸到自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循序渐进,举一反三,反复训练,以掌握阅读技巧;三是指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欣赏文学作品的现象和描写,对学生同时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四是指导和训练学生默读、精读、略读、速读、比较阅读,培养学生卷点批注、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心得笔记、列提纲的习惯;五是督促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多看报,多听新闻,多看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电视节目(如中央台的“开心词典”等益智类节目),每学期应提倡阅读2~3部名著。阅读教学从以上五个方面认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定会大有提高。考试中的选择字音、字形、词语的运用等就不会出现失误,各类文体的语段阅读也会手到擒拿。

2.2 构建“创造性”语文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新时代教育形势的要求了,这就要改变观念,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

2.2.1 教师教给多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把文章读活,如诗和散文,要满怀感情边抑扬顿挫地诵读,边想象诗文中的意境。读戏剧,让学生分角色演读比赛,写出人物分析。读说明文和议论文,要快速阅读,然后写出文中几个要点。读小说,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文中环境或人物的肖像,写出人物分析。

2.2.2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经常让学生边读书,边提问题,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

2.2.3 教师要善于归纳学生质疑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实现思维交锋,智力杂交。争论使学生思维富有灵活性,流畅性和独特性,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2.2.4 讲清重点、难点、疑点知识间的联系以及读写方法,引导学生做好小结,归纳整理知识结构,对教与学做出及时评价。语老师用大部分时间引导学生做卡片、做笔记、整理知识系统。

6.钢琴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 篇六

一、钢琴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钢琴音乐是一门比较高雅的艺术,在演奏与聆听的优美音乐的过程中,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在潜移默化中有助于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在学习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需要掌握音乐的不同题材、艺术风格、创作背景,以及钢琴作品所涉及的内容、已经、形象等美学知识,这一过程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在钢琴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1、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钢琴教学对于素质教育有重要作用,要切实在钢琴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首先应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演奏的热爱,真正做到“爱生活,爱音乐”。首先,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与教学理念,将以往“灌注”式的钢琴教学转变为引导启发式教学,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积极应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方式。音乐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艺术形式,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教师可充分应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画龙点睛地讲解钢琴音乐中饱含的情感内涵,给学生带来钢琴曲目形式美和意蕴美的双重丰富体验。同时,钢琴形象和内涵具有多义性,教师不应设立严格的评判标准,应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力和表现力,曲目的.旋律、节奏及和声进行等展开丰富的想象,让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情感经验浸染音乐审美的色彩,使学生把钢琴演奏音乐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注重多学科知识的借鉴与融合

钢琴音乐归根到底是人的音乐,而人又是社会多种关系的总和,作曲家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思潮及风格流派特征都在其作品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痕,每一个音符都是作曲者的情感抒发和思维迸溅。因此在钢琴学习中,要真正感受作曲家的心境和情绪,领悟作品的内涵与韵味,就必须了解作曲家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如在学习肖斯塔柯维奇的音乐作品时,若没有若没对其大起大落、两次受谴的人生经历的体察,没有对苏联政治、经济状况与社会思潮的了解,就难以体味那种弥漫在音符字里行间,掩盖在非理性外表下的深沉痛苦。因此,在钢琴学习中,要真正理解作品,钢琴弹奏者就必然要对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艺术、宗教、经济等各方面情况有所了解,才能对作品中穿越历史、流淌至今的活的灵魂进行深入透彻的体察,这样在学习音乐作品句段的处理、旋律进行的方式、节奏和力度、和声织体的编配效果等内容时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

钢琴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些表演实践机会,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够帮助学生在表演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的演奏技能。除了正规的音乐会演出和每学期的考试这样的演奏实践之外,教师还可定期组织举办一些专门的钢琴演出比赛,或者是一个小组的观摩交流等。同时,还可采取模拟表演的办法,结合演出场地的环境特点、灯光状况、钢琴性能等,模拟近似的环境来进行钢琴练习。此外,还应该加强与各学科之间的合作,如让学生与声乐、舞蹈学生进行合作,为声乐及舞蹈进行现场的伴奏,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三、结论

7.素质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篇七

国际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 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是跨世纪综合型人才的竞争, 因此对当今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体现在物理教学中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及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物理研究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物理研究的科学方法, 既要学会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 又要学会应用学过的物理规律去解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 即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让理论指导实践, 让实践检验理论。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一、通过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 人类所有文明创造的潜能都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同时素质教育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学习, 主动发展。在物为认识主体的一个内驱力, 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有一种情感的力量所激发, 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得引起学习动机, 学生对物理学习发生兴趣, 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物理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发生等, 都要让学生注意观察, 掌握现象的特征, 开始认真地思考和猜想、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然后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展开广泛讨论, 通过现象, 抓住事物的本质, 这样就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进入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 加深理解。

二、利用物理素材进行爱国主义和道德品质教育

物理课本中涉及我国古代的《梦溪笔谈》《齐民要术》《墨经》等著作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 在当时都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更是举不胜举。回音壁、地动仪、小孔成像、沙漏等论述, 无不闪烁着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火花。我国发明的活字印刷、火药和指南针, 英国学者培根认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 没有一个帝国, 没有一个学派, 没有一颗星星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些无不说明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我们的祖先是勤劳智慧的祖先, 我们应感到无比的自豪。

在科技方面, 我国现代的成果, 特别是在尖端技术方面的突破项目越来越多:在新能源领域尖端技术项目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由上海交通大学与山东东岳集团联合研发的全氟磺酸树脂及膜项目, 一举打破了30多年来美国的技术垄断, 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离子膜生产核心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国家;超导体研制水平、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成功;核电站、岸式泼力发电站的研究等, 无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强有力的事实, 坚定了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同时, 多介绍物理学家的传记、史话和成就,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赤子心。

三、通过物理教学,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必须融会贯通于实验教学中。实验既是科学知识, 又是科学方法, 进行物理实验就要求有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在演示实验中, 教师全神贯注地操作实验, 学生被实验现象所吸引, 尤其是学生为实验的成功与挫折而惊喜和焦虑的时候, 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实验的科学态度。

专心致志、严谨和勤奋刻苦的科学态度与坚忍不拔的毅力, 是所有有成就的物理学家共同的优良品质。如, 法拉第刻苦自学, 经过十年的反复实验, 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等等, 这些事实, 对培养学生质疑、求实、进取、严谨、坚持的科学精神有非常良好的作用。

8.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八

一、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和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破除迷信教育,艰苦奋斗、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品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在物理教学中大力宣传我国古代在物理工艺方面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介绍新中国在物理工业、科学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理论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利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等知识,教育学生了解内因是物质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运用物理变化、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让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学习一些物理实验和物理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物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引导学生初步运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3.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体心理素质

在物理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關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素质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获得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设计、组装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验中要严格要求,操作要规范,科学合理,注意安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物理小实验,帮助和支持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二、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物理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点。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教育目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参加教育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根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变教为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物理的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注意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独立学习,除大纲规定的知识外,还让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自我完善意识,成为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验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去看书,发现问题,在课堂上讨论,让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起引导作用,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答,以保证信息的正常流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学生的讨论,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最后,教师诱导学生归纳总结,不能采取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总结,这是教改的核心原则,这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 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课外活动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创造条件完成学生实验,可以把一些知识改为学生实验,提高实验质量。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物理实验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九

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 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死知识、高分数),丢掉了其他(全面发展、个性特长) ,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

提出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 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 ,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二)采取一系列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措施

素质教育的意识要加强,许多理论问题要研究,但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实践,“通过实践来丰富素质教育的 内涵”。素质教育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思想、教改思路,无疑是正确的。当前最需要的是通过教学实践和 教学研究,拿出切实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的办法。从这次研讨会可以看出,一些地方在一些方面已经作了探索 ,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今后的工作,一是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进一步完善做法,并上升到理论;二 是开展系列化的研究,在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上拿出一系列的成龙配套的做法。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继续研究:

1.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以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依据,把小学阶段教学目的要求和各年级教学 要求具体化。目标要适度、具体、操作性强、网络化(小学阶段目标、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目 标体系的建立可以减少教学的随意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2.要凭借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落实素质教育。

要挖掘教材(包括课文、练习、训练体系)中的素质教育因素,通过教学充分体现。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 实践中对教学内容扬长避短,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3.要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

其中有认识问题,更有实践的问题。要发现和总结这方面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一些体现教学规律、在教 学各个环节加强训练、便于操作、易于推广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4.要研究语文教学的评估标准。

如果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评估教学仍然把语文知识的分数作为首要的或唯一的标准,就难以形成一种相 应的运行机制,难以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5.要大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新的课程计划已将活动课纳入课程。语文课外活动是同课堂教学同等重要、彼此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程。要 将课外活动经常化,要面向全体,讲求实效。语文课外活动展开得好,必将促进课堂教学,必将对提高学生思 想道德和语文素质、培养和发展语文方面的才能起到促进作用。

(三)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教学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教学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切不可误认为提高素质教育即提高语文 素质,即加强语文训练,把素质教育窄化了,浅化了。要避免出现以下偏向:

1.强化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淡化思想性。

且不说语文学科有很强的思想性,单说工具性,掌握语言文字工具干什么?听说读写。听说读写为了什么 ?一为交际,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二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而服务国家、社会,促进社会进步是最终目的 。语文工具掌握得再纯熟,没有好的思想,难以服务国家、社会,甚至走向反面,用语文工具反对国家,反对 人民,对抗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强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 家命运的大事”。今天中小学生的精神面貌对21世纪党和国家的命运将产生重大影响。我们不愿看到一方面 是物质的丰富,一方面是精神的匮乏;一方面是生活的富足,一方面是人生目标的迷失。语文是具有很强思想 性的学科,不仅是文以载道,而且是在教学中“披文以入情”,产生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要认识语文的育人 功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作用。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时候,要防止出现淡化思想性、削弱语文教学进行 思想教育的偏向。

2.加强语言文字的单项训练,忽视课文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只抓课文的情节、内容,搞繁琐的串讲、串问,既消磨了大量的时间,又未落实语言文字训 练,是不足取的。要大力改进阅读教学,但是仍要十分重视课文的教学。课文是语文教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 凭借,通过课文教学,要取得训练思想和训练语言的两个效益。如果把语言训练不落实归咎于学习一篇篇课文 ,主张语文教材取消课文,严格按照语法系统编教材,专注语言文字的单项训练,这恐怕是不妥当的。语文不 读课文,犹如数学不讲例题、物理不学定理一样不可思议。好的课文文质兼美,体现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高 度统一,完全能够担负起陶冶思想和训练语言的任务。以往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问题不是出在课文上,而是 出在凭借课文训练什么和怎样训练上。

3.有意无意地将学法和教法对立起来。

近10年来,不仅重视研究教法,而且重视研究学法,这是教学研究的一大进步。因为教学规律,可以从 教与学两个角度去认识,去探索。由于以往的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的学,因此在一个阶段内加强学法研究,也是 应当的,问题的关键是教与学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是否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充分体现。教与学、教 法与学法,严格地说是分不开的,我们的实践和研究应当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如果只注重研究学生的学, 忽视教师的教,如果把学法看成一种知识,以为把“法”教给学生,

[1] [2] 下一页

学生就有自学的能力,这种认识和做法是 不全面的。

4.重训练形式的花样翻新,轻能力、习惯的培养。

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训练质量。但形式要为目的服务,不是为了形式而 形式。能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思维,发展语言,有效地培养学习习惯的训练形式,是我们追求和提 倡的。再者,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良好的习惯对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培养语文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有重要作用。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持久地培养 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涉及到教学思想、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的改革。我们的态 度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特别是在思想上不要急于求成,恨不能在一个早上解决多年来积淀下来的所有问题。 改革来不得半点浮躁,要扎扎实实,老老实实。特别是教学改革,牵涉的面广,周期长,影响深远,更应慎之 又慎。

(责编 田志耘)*

上一页  [1] [2]

★ 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 浅谈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识字2》教学设计

★ 健美操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 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 关于小学素质教育调查报告

★ 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上一篇:青年人的责任与使命下一篇:申请电单车落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