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论文

2024-08-27

情景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论文(精选15篇)

1.情景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论文 篇一

运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运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诸暨市王家井镇中 邱淼波 联系电话:7571778

摘要: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出不仅要有一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应甚至超越时代能力的新世纪人才。现代教学的着力点不能仅仅停留在教“书”(传授知识)这一层面,而要把教学的重心转向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层面。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启动,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日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时尚”.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就历史与社会课而言,笔者认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情景教学的模式。

关健字:历史与社会 情景教学 自主学习 培养

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出不仅要有一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应甚至超越时代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尤其要促进学习者努力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顺应科技、文化和教育全面创新的时代潮流。基于这样的时代要求,现代教学的着力点不能仅仅停留在教“书”(传授知识)这一层面,而要把教学的重心转向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层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行研究,自求解决”的目的,从而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过程。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启动,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日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也在其间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完全符合《纲要》所倡导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说,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时尚”.

但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教师认识上的差异,对自主学习尚存在“挂羊头卖狗肉”、“依葫芦画瓢”、“自由式放羊”、“赶鸭子上架”等误区。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就历史与社会课而言,笔者认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情景教学的模式。

情景教学是教师借助于一定的材料和手段,创设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进行积极探究、发现和主动建构,从而习得知识、经验和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活动。情景教学所创设的各种情景,既包括提供的情景资料(如图片、文字、音像等)、设计的问题情景,又包括教学活动本身,是客观情景与主观活动的交融与统一。客观情景的创设主要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它是学习活动有效进行的最重要条件,是主观情景生成的基础。

因此,在历史与社会课中开展情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以下现实意义:

首先,从自学学习的定义看,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自己所喜欢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步骤的学习方式。要有效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因素与学生的主体因素之间的关系。学生要成功地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适时、有效的引领。而情景教学能使教师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与方式学习创设平台,并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

其次从新课程理念来看,建构主义理论是支撑新课程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以学论教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重要教学策略,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将知识以成品的方式教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也不是大一统的信息存贮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对外在的信息的独特理解、感悟、体验和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加工,构建知识定义与价值理念的过程。“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景是完成“意义建构”最终达到知识彼岸的前提。在去情境化的教学中,学生直接接触现成的结论,知识犹如横空出世一般突然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不知道知识是怎样得出的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只能把它当作一系列难以捉摸的论断,对这些论断的学习仅仅是记忆而已。死记硬背的历史知识只能被用来应付考试,不能被实际运用,因而也是没有意义的。而运用情景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到特定历史境况件下,设身处地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在讲授《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在导入本节课课题之后,我设问:“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合作?”由此引入了本课的`新知识,然后我又先后设计了“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革命要求的有哪几个阶段?他们都采取了哪些方式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结果如何?”师生共同回忆之后,再问:“农民阶级曾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抗争,那么他们的局限又是什么?”接着问:“这时的中国无产阶级虽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坚强的革命性,且已成立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但力量又有限,从哪个事件中可以体现出来?”通过这些问题“纽带”把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师生共同探究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看当今世界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合作问题中的双赢策略等就显得比较容易理解了。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与其他同学一道回忆和分析证据,与持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争论和协调,最后构建一个由各种相关因素组成的连贯的叙述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结论。显然,这一学习过程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第三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点及要求来看,《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开放的课程,它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现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生活。教学环境众课堂狭窄的范围扩展到社会广阔的空间,课堂的任务除传授知识外,更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借助书本知识,关注身边社会,通过观察分析历史上的成败得失,反观自我,折射现实,为人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力所能及的思考和努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以说离开了实践,就谈不上素质,实践是知识转化与升华为素质的根本条件。而情景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如采用主题辨论、主题演讲、故事会、知识接龙、技能竞赛、案例分析、自主探究、小论文撰写、师生问难、情景复现、调查访谈、寻访遗址、探究身边历史、有历史物件模型制作、历史纪念日主题仪式、成果积累和资料搜集展示等教学组织形式。将教学活动场所延伸到教室以外的图书阅览室、网络教室、纪念馆、工厂、社区、遗址现场、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区等。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一般的东西形象化,再与现实的问题进行恰当的联系,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依存的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应用的条件及其变式,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学到的知识。如联系当前国内国外的发展形势,联系本地区的具体实际,引出有关国际冲突人、两岸关系、改革开放、资源环境等话题,如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就,光讲共产党如何如何,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如何,学生很难从内心中真正感受到,但通过学生向家里来一个社会调查,从自己家里的变化来看改革的成就,不但能使学生心服口服,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会一些看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等,效果远比教师说教、让学生背熟要好。

情景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如对元朝的统一的历史意义与文天祥抗元斗争意义的认识。学生中就会产生一个疑问,元朝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进步的,那么为什么说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也是正义的斗争?怎样来评价文天祥?文天祥的事迹对我们今天有何意义?就可以运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让自己找资料进行回答。同学们的回答十分热烈。其中一个学生通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指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接着痛斥当今社会上极少数只顾个人利益,而忘了国家利益的社会渣滓。另外还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到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不能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把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肩负起来。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求知欲,学会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其实现代教学强调:“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更要授人以渔场。”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促使学生感性地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使学生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牛学文主编,《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陈新民,《论“神入”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3、《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社会思想政治专题精析DD情景教学部分》,延边人民出版社。

5、赵蒙成 《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

6、《 给学生一把“会学”的金钥匙》。

2.情景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论文 篇二

基础日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日语语言的基本功, 为学生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以日语知识为重点, 授课形式往往局限于讲解词义到语法解释到句型操练这一模式, 要求学生造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 而忽视了语言所在的环境。因此, 为了加强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每周进行一次情景教学, 内容是每课ユニット1的会话部分, 使学生在精读教学中所学的内容及时得到应用, 同时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日语会话教学以语言的功能用法为切入点, 设置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情景, 通过“会话习得、创设情境、表达情景、场景总结”这四个主要阶段, 将教学的重点由教师对语言技能的传授转向学生对语言技能的应用, 使学生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体验学习日语的快乐, 培养学习日语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即精心设计课堂场景和问题;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建立完备的评估体系。因为教学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也就是说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以综合日语第三册第五课会话部分为例, 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接受试班级为牡丹江师范学院日语专业11级2班, 共19名同学。将学生分为3个小组, 教学内容为《ユニット1そちらの庭には入れません》。

教学过程的第一个阶——会话习得, 这一阶段是情景教学的基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对会话充分观察和理解, 并且能够迅速掌握功能用语。例如, 征求对方许可“...重いので、カバンを座席に置いて行ってもいいですか。”允许“はい、結構です。”不允许“すみませんが、それはちょっと。”请求表达“写真を撮ってもらえないでしょうか”, 答应请求表达“いいですよ”。功能用法确定后, 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各种场合的表达方式进行分组讨论, 并按照尊敬程度由低向高排列。在列举功能用语时, 学生进行了思考、讨论, 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以后在学生之间也产生了互动。

教学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创设情境, 这一阶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具体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在课堂教学前预设场景, 在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发散思维、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课例中, 笔者在原文的基础上创设情境, 会话背景都是旅游观光。具体是导游带领两名学生A、B (A和B是好朋友) 参观颐和园期间, 先后发生了四件事情。 (1) 学生A的包太重, 想放在公共汽车上, 却被导游委婉的拒绝。 (2) 学生B之前来过其中的一个景点, 所以想一个人去其他地方参观, 被导游制止, 并告知明天才是自由活动时间。 (3) 学生A让学生B帮忙在一个展馆里照相, 却被导游告知展馆内禁止照相, 展馆外可以照相。 (4) 学生A一边吃零食一边进入景点, 被工作人员提醒室内禁止吃零食。这一过程中, 同学们分组讨论, 积极地投入到各自的角色中。

教学过程的第三个阶段——表达情境, 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以“活动为中心”, 由各小组向全班作情景展示, 将创设情境中的四个事件表演出来。表达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使学生在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对新知识的探讨、巩固和建构。

教学过程的第四个阶段——场景总结, 这是情景教学过程的最后总结阶段。教师和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应该对自己前三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 查找自己之前存在的问题, 以及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 在课例中, 每组都有表达恰当与不够恰当之处。把恰当的表达方式汇总便形成了符合题目的场景, 并且概括出这些表达涉及到了哪些日本文化知识, 这些知识在中日比较文化上具有哪些共性和个性。这些知识对学生学习跨文化交际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教学实践证明,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日语教学中已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情景教学更适合基础日语课程, 使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课堂充满生机, 学生们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引发思考。当然,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靠单一的方式、专门的教师得以实现的。日语专业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 从努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一目的出发, 合理设置课程, 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另外,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和日语外教交流, 积极体验日本文化, 多进行跨文化交流, 使得学习者在掌握日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 能够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 尝试在基础日语的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 设置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情景, 通过“会话习得、创设情境、表达情景、场景总结”四个主要阶段, 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 实现以跨文化交际知识为内容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情景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朝辉.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 .王毅敏.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英语情景教学[J].外语教学, 2003.

[3] .卢珊珊.商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高中英语情景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篇三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情景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46-01

近年来,高考逐渐加大了测试学生英语情景交际能力的比重。情景交际能力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交际、交流、交涉的能力,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结果。训练学生的情景交际能力,不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高考应试水平,更是为了增强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很多人抱怨在国内,尤其是在内地边疆,少有英语环境。这是实情,但即便是在美国唐人街,也有一辈子不能开口讲英语的中国人。原因只有一个:他们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追求,每天只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活动,没有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任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自生自灭。学习英语就象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一样,要下功夫,花时间。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培养英语情景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以前的应试教育教会了很多学生”哑巴”英语,这些学生往往考试能力强,在实际生活中却难开口。要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紧迫性,不仅是为了对付考试,更是当前全球一体化的迫切要求,是一项基本技能,是衡量个人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不是可学可不学的,要想增强自己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就一定要下功夫学好。学习英语就象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一样,没有一蹴而就的,要下功夫,花时间,贵在坚持。

二、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诵读经典美文,增加语感;比如人教版英语高二(下)课文”The American South”,从文学角度来讲,就是一篇很好的诵读范文,句式优雅,气势恢宏,朗朗上口。我自己反复诵读,直致能记忆背诵;也要求我的学生反复诵读,增强他们的语感,体会英语语言的文学美,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原始热情和信心。不满足于课堂课本所教,主动涉猎课堂外内容,大量阅读英语原文报刊。网络的普及,让我们能直接接触大量英语原文材料。我鼓励学生都做有心人,在广泛涉猎阅读的过程中,碰到新颖的用法、活泼的短语,都马上记下来,反复揣摩,以备日后活学活用。

三、关联理论与英语言语幽默

“语言交际仅有一条关联原则可言,即话语本身就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如果一句话P和另一句话Q,加上背景知识,能产生它们单独加上背景知识时所不能产生的新信息,那么P与Q就有关联,“关联原则无所渭遵守与违背”,只有关联程度之分,我们一般认为说话人与听话人采用的是最大关联性标准。一个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建立在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上的,即“语言交际的基础是交际双方共有的认知环境”。有了这种背景知识或认知环境,说话人可能对听话人选择合适的言语形式,听话人也才能理解说话人的言语行为。这种背景知识包含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印象、各种各样的旧信息和由此产生的假设。由于交际双方各自的认识环境不同,对同一个言语行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4.情景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论文 篇四

关键字:创设情景,培养听的能力,培养说的能力

听是语言的源泉和基础。听得清,才有可能模仿;听得准,才能说对。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应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是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所以听说英语,被确立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置课文于情景中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但就目前的环境来看,恰恰缺乏这种英语环境。电教手段具有形、声、色、情并茂的特点,对创设课文情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创设情景,培养听的能力

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源泉,是外语听、说、读、写4种能力的基础。学习说话,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听就不可能有说。听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听音会意,表达思想,甚至影响着学生的外语能力能否顺利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教学英语课文时,每个环节都必须十分注意听力的培养。

(1)在情景中呈现课文,激发情感,引起兴趣,以情趣助听。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否则,就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英语教材中的课文,语言比较单调,如果单靠教师的朗读,或单纯放一放课文录音,就会显得呆板、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心理学理论表明:凡是有鲜明的情绪色彩的对象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若使文字教材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就能引起注意,激发情感,引人入胜,以情趣助听。

作为电教教材的投影片,是形象化的文字教材,它使课文内容变得形象、直观,给文字教材以活力。用《情景会话》的录音教材,是课文的再创造,它保留了课文语言的精华,对话部分适当增减。叙述性、描写性的段落,或角色旁白,或变成对话。整个课文,语言与音响有机结合,情景交融,使许多丰富的语言和激昂的场面,在音响配合下,表情达意。教学课文时,将两种教材适当穿插、合理运用,就会烘托出一个自然英语环境。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听课文,就会不自觉地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产生情感上地共鸣,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绪体验,增强听的自觉性。

(2)利用投影、录音讲解课文,消除思维障碍,让学生理解地听。在定向思维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暂时的凝滞,即思维障碍。在教学一篇课文时,有一些新的语法现象、语言点和长难句等,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现代心理学表明:克服思维障碍的主要方法是靠诱发和引导。教学中,除自始至终、持之以恒地用英语讲课外,充分发挥投影片和录音的优势,能及时疏通学生被堵塞的思维,使之得以正常进行。

听教师的英语讲课。情景录音,看投影画面听英语解释,固然是培养听力的重要途径,但充分利用录音也是提高听力的有效方法。如学生把自己的录音与规范录音比较,自觉地判断自己语音语调的正误、听音判断正误。教师假设情节,指定题目,模拟情景,让学生自由会话并录音,互听互评,展开竞赛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力。

创设情景,培养说的能力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说是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了听的能力,仅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培养说的能力,学生才能进行口头表达和住处传递。因此,教学英语课文时,还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1)激起欲望,引学生说。欲望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教学中善于激起学生的欲望,并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例如,教完初中英语第二册(上)后,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用英语打电话的方法,但只能“意会”,还不能“言传”,出现了所谓思维障碍,说的欲望还不那么强烈。这时,我及时把许多生动逼真的“电话会话”录音放给学生听,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不由自主地立刻注意这些刺激物并试图掌握它。这种定向探究反射,在学生已堵塞的思维深处,迸发一星火花,学生在无意注意中领略到其中的奥妙,就象文学创作的灵感,便一发而不可收。另一方面,得到疏通的思维,借这种无意注意的惯性,把“意会”推向“言传”。这时,学生再也坐不住了,用英语打电话模型,鼓励学生打模拟电话。给学生说的机会,满足他们的欲望。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说的锻炼,还巩固了学生知识。

(2)复述课文,促学生说。投影画面不仅可以代替现实的刺激物,而且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意义和联系。教学中,投出课文系列投影画面,给学生提供想象的介质,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展示一个新天地。让学生依据投影画面复述课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比如,在教完第二册(下)Unit22的Lesson86、87后就鼓励学生分别指着四张投影片复述课文。他们复述的虽不尽相同,但都用自己的语言基本上叙述了课文的意思。这不仅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还进行了思维训练。

(3)表演课文,逼学生说。我们知道,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教学课文时,用录音创设课文情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参与课文表演,是培养学生会话能力的有效方法。对话形式的课文,可以直接让学生扮演角色,参与表演。如,教学初中英语第二册(下)Lesson62时,让4个学生分别扮演woman, LiuMei, policeman 和husband4个角色,到讲台上表演。表演时,配之根据情节录制的情景录音,我在一旁道白解说。这样,在课堂上创设了理想的交际情景,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只穿针引线的作用,他既是参加者,又是引导者。

这种以特定情景为内容,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身临其境,展开的会话,形象生动,形象行动,富有真实感,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在课堂上,创造最佳的说的环境,迫使学生进入角色。能提高学生说的兴趣,敢于说,乐于说,有利于培养说的能力。

寓言或故事形式的课文,一些录音教材已把它变成一个绘声绘色的外语短剧。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情景录音,改变课文的体裁,变故事为话剧,并鼓励学生参与表演。

(4)主题座谈,让学生参与说的竞赛。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展开说的竞赛,可以深化说的训练。如以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aduate from school?为中心话题,展开说的比赛,延续学生说的积极性。让学生事先作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用英语谈想法,师生都给予鼓掌赞扬,很多学生开口说想说的话。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重新组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把说的训练引向了深处,进一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5.情景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论文 篇五

关于英语语法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的认知思考

传统英语教学法对语法教学的影响深刻,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必须在语法教学中注意语言材料的展示手段,及语法教学中的整体观、概念观和兴趣观,处理好语法教学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关系.

作 者:陈朝晖 作者单位:湖南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7”"(11)分类号:H3关键词:教学法 语法教学 交际能力 认知

6.情景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论文 篇六

摘要:很多高校在培养日语人才的过程中都比较注重语言的外在形式,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的语言训练,而相对忽视了语言和文化的内在联系。以语言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日本文化知识的匮乏,从而导致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低下,因此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十分必要。

关键词:日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092-01

全球化的趋势使我国和日本的经济来往日益密切,很多高校顺应时代要求开设了日语专业。然而在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上面,有些学校侧重于应试教育,认为日本文化类的课程不太重要,所以只分配很少的学时甚至不开设日本文化课程。这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而造成沟通障碍,陷入交际困境。因此高校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来的课程结构,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

一、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运用日语进行交流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高校在开设日语相关的课程时既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且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交际场景的各种情况。在实际运用日语进行交流时,很多语法或者其他知识的运用和常规的表达方式都存在差异,这些具体的运用场景是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有关的。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涵义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语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语言受文化的制约,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是多方面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进行交际时势必涉及到文化的诸方面。如果一方对另一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缺乏了解,交流时就会发生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因此,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成为新世纪日语教育的重要目标。一般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跨文化理解能力

中日文化存在差异,虽然日本自古就与中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但是两个国家在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既受国家历史的影响,也受文化观念的影响,这些差异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所表现。在日本,一些重大仪式的举行所选择的色彩和中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之意,而黑色则代表着庄重、严肃,所以中国人会根据不同仪式的要求来选择用色,然而日本人在举行婚礼时新娘和新郎穿的服装分别是白色和黑色,这些差异都是需要通过学习日语后所需要了解的。而且两个国家对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的程度是不同的,理解这些包括社交礼仪在内的文化差异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基础。

2、跨文化沟通能力

由于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主动进行了所谓的“日本化”改造,形成了别具日本特色的大和文化,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要改变固有的汉语思维模式,向日式思维模式转换。现在我国和日本的交流已经扩展到很多方面,在商业贸易领域,日本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中,而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交际,则要深入了解日本的历史传统。这些现实的交际需求需要日语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这样才能有利于减少实际沟通中的障碍。在日本,人们的烟酒文化和我国有很大的差异,日本人在社交场合并不认为向别人分享自己的烟是必要的,而中国人则认为向身边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这些差异对翻译人员的跨文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一些合适的教学机会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社交文化,这样对于提高日语的交流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跨文化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实践能力对日语教师来说至关重要。除了在课堂上多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材之余,应注意引导学生课外利用网络获取日语信息、鼓励学生多同日本人交流。可以通过邮件、网聊等,与日本朋友在互联网上开展日语交流活动。这些日语交际则对日语书写的能力要求较高,在书写之前,学生还要在脑海中将中文转译成日文,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日语思维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

1、多途径习得跨文化知识

学习日语既要了解文化的渊源,同时也要掌握文化的最新动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要发挥教学的作用,也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来深入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课外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堂的知识,因此在文化学习方面,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体现,而且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方式来积累有关文化的知识。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政策都处在不断更新变化中,这些变化也给日语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了解这些新的知识。我国社会的不断开放给学生深入学习日本的文化提供了很多机遇,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了解他国的文化,而且必要的话,还可以直接参观这个国家,融入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比较中日文化差异

在日语的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承认并且包容这种差异可以使学生在使用这门语言的时候更加灵活,而且能够帮助学生适应异域的文化。培养日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把技能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

学生对日本文化的深入了解对课堂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文化的差异,而且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主动学习交际中的技巧,而且在课堂中要涉及一些更新变化的内容,将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才会使日语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四、结语

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目的语国家基本的文化背景和常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交际需求,因此在日语的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一些文化知识,这样才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且提高日语的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日平.外语运用能力和语言切换能力的培养――课程的互补性和同声传译课[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04)

[2]朱海淑.探讨网络辅助教学对基础日语教学的积极作用[J].新课程(下),2012(05)

[3]孟霞.文化因素在日语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20)

7.口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七

一.交际能力的含义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 well H ym es提出。他认为, 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因素, 包括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 (口头语和书面语) 和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而语言学家Littlewood则将交际能力概括成四点:掌握语言知识, 并能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思想;不仅掌握语言知识, 还应了解这些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应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语境, 并能从听者的反应中判断出所用语言是否恰当;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的社会含义, 能使用英语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语言。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 交际能力主要是指达意及得体。英语口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

二.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 加强听力训练, 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备。

“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 因此口语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成为好的“倾听者”。我们要让学生知道, “听”时既要对对方的话及时归纳和概括, 又要将要说出来的话进行一定的预测。听的过程中, 抓住一些提示性的关联词, 记录下文中的关键词汇或短语, 是迅速提炼段落或篇章主旨及透过说话者的语气、语调等抓住文字背后的隐含意思的有效办法。此外, 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慎选听力材料。材料应选择适合学习者英语水平。如果是程度较低的学习者, 可以适当增加可视的材料帮助理解, 对程度较高的学习者则可提供解释性的内容帮助理解。

2. 重视英语语音, 建立自信。

众所周知, 中国学生普遍存在“开口难”的问题,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自信。调查发现, 发音越标准的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越强, 学习的效果也越好。这一点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尤为明显。因此帮助学生提高发音准确度, 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让开口变得更容易。教师除了让学生多听材料多模仿本族语的发音外, 还可以借助其他方式进行练习, 如英语角、英语戏剧、辩论会等。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发音问题, 教师不仅要纠正, 还应有专门的时间进行发音的强化练习。另外, 在课堂教学中, 建议着重纠正学生在读文章时所犯的语音错误, 对学生在自由表达中所犯的语音错误则不必一一纠正, 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完整性。

3. 运用真实情景, 最大程度模仿日常交际。

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 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它绝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 而是基于一定的话题, 展开交流, 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因此, 教学中应努力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真实情景中, 用交际任务带动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 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必须以话题为纽带, 选择恰当的话题,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贴近生活。要考虑到话题的现实意义、难易程度、多样性和生活性, 在真实情景中把交际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 重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交际能力。应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 由教学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 须特别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尤其要督促性格内向、寡言少语的学生。训练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采用演讲、问答、辩论和采访等形式。在训练中, 教师可以分配给每个学生具体的“角色”, 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练习。要让学生站在听者的角度, 设想自己如何说服让听者听懂并迅速打动听者, 如何使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来强化表达效果。

8.情景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论文 篇八

一、创设质疑情景,在主动探索中激活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创设质疑情景,适时、适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好奇心和释疑欲望,把问题引向深入,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认识“圆柱的侧面积展开图”时,我先放手让学生操作,得出:“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本中“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然后问:这里为什么不用“一定得到”这个词?同学们疑窦顿生。接着,抓住契机启发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得到别的图形?该怎么剪?它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同学们通过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很快得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也可以是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化解了心中的疑点。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善于在关键处设疑,在易错处设疑,在模糊处设疑,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上处处闪烁出创新的火花。

二、创设问题情景,在认知冲突中激活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存在,而小学生总是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用“老经验”来解决新问题,使学生得出的结论有悖于现实,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即发现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先出示平行四边形图,问学生准备用什么方法求它的面积。学生用“老经验”,即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办法来解决这一新问题,结果出现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相乘这样有悖现实——数方格得出的结论,从而发现了问题,有了问题,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机就形成了。

三、创设交流情景,在开放协作中诱发创新意识

交流与合作是现代教育中有效的学习方法。它置问题于开发状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两种交流模式,一方面使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等发散性思维,另一方面注意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整合。这是诱发创新的好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创设各种形式的交流情景。

例如,比较3/4和5/6的大小,我改变以往直接教学通分比较大小的方法。课前学生剪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一个平均分成4份,一个平均分成6份,并分别用彩笔涂去3/4和5/6,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得出了四种不同的比较方法。①直接重叠比较涂色部分;②观察两图中分别空出的部分;③把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④把两个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出最好的方法。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比较,最后一致认为方法③最好。和谐民主的交流情景,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协作,解放了大脑,诱发了创新意识,同时使他们学会了与人交流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个体思维在集体智慧中得到升华。

四、创设应用情景,在迁移建模中诱发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通过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引入贴近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为实际背景的材料,创设应用情景,让学生真正“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新的情景中,把应用知识作为诱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根本。

例如,在教“百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苏州乐园门口的购票须知:门票每人40元,团体票40人起,可以打八折优惠。如果师生共36人入园游览,如何买票合算?(结果是40人的团体票只需要1280元,而单人买36人的门票却要1440元。)究竟多少人起买团体票合算?(32人)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使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还受到了一些数学技能、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提高了数学素养。

五、创设实验情景,在动手操作中开发创新潜能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要处理好数学抽象严密性与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唯一的途径就是多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手、腦、口多感官的协调才能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或加工起到高效应的作用。所以,实验操作是小学生探索新知、主动创新的最重要的方法。尤其在几何初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图形的表象、操作的程序和思维的联想三者之间的协调作用,能加速对图形的认知理解和拓展创新。

六、创设民主情景,在自主关爱中培养创新精神

心理研究表明,教学民主是创造性思维的阳光、雨露和土壤,是培养和形成创新精神的基本保证。而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特殊的认知活动。师生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形成浓厚的民主平等的探索氛围,让学生在毫无拘束、自主宽松的情境中进行创造性学习。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大胆怀疑、猜测,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节外生枝或异想天开的问题,允许每个学生敢于对其他同学,甚至老师的教学进行挑剔指责。

七、创设“开放”情景,在求异发散中培养创新能力

“开放”情景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大众化”数学为出发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来诱发创造的思维训练。数学开放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它主要是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唯一、固定的练习。除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解题方式外,还有条件隐蔽、条件多余、逆向改换、聚合求同等等多样化的解题方式。

9.情景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论文 篇九

一、实现由怕说到愿说的蜕变

1.克服心理障碍,消除恐惧感

大多数不愿说英语的学生都有一种恐惧、害羞的心理,怕自己说不好而遭到同学的取笑,怕自己说错后而遭到教师的批评。时间越久,就越不愿说。因此,教师首先要主动找学生谈心,了解实情,帮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阴霾,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融洽、宽松、自然的环境,消除沉闷、严肃、紧张的氛围。教师要精心策划、巧妙引导、热情鼓励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哑巴英语”融入到这种宽松、活跃的氛围中,勇敢地去说。在课外,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所学过的英语进行日常交流。首先,师生见面时教师可以主动热情地用英语与学生打招呼,鼓励学生间见面时也要用英语进行彼此问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定能消除学生说英语的羞涩与恐惧感。

2.体验成功喜悦,激发主动性

在了解了学生现状后,教师要尝试让学生开口,首先与学生进行沟通,告诉学生今天要让其说的问题或内容。如当知道今天是该学生值日时,可以预先告知学生今天要由其进行值日汇报,让其先作好准备,询问是否有困难,是否需要帮助。然后在课堂上问一些最简单的问题,问题必须是其能圆满回答的,进而进行表扬与鼓励,让其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生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后,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其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过好四个关:发音关、词汇关、句型关和朗读关。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规律,纠正学生不三不四的发音;帮助学生记住一些常用词、急用词,按使用频率、使用范围,强化一些常用的词汇。句型是学生在自己脑海中建立英语语境的重要一环。掌握句型的方法是背诵和即时发言。引导学生先背诵四十条左右的英语常用句子,学生的口语会好起来,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逐渐积累,逐渐提高。要让学生熟练地朗读课文,建立英语语感。熟读是说的前提,只要读得通畅,才会说得流利。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进行肯定和表扬,使其收获进步的喜悦。

二、实现由愿说到爱说的转变

1.培养可持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乐意开口。要想调动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各种可激发学生说英语兴趣的情景。方法要时常更新,形式要丰富多彩,涉及内容的难度要适中。如值日汇报、友情问候、生日祝福、情感朗读、即兴表演、游戏互动、英语故事、英语演讲、英语谜语……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大力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把静态的课本变成动态的集声音、图文、动画以一体的视频材料,使英语教学情境化,语言交流生活化。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该情景中,有一种迫切想说英语的欲望。

2.激发爱表现的冲动

爱表现是孩子的一种童真,在教学中要很好地把握学生的这种天性。把所有学生能讲清的问题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show”一把。对于学生的一切表现,教师要投以赞许的目光,不吝赞美之词。深受鼓舞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说英语、主动说英语,同时想表现自我的冲动也越来越强烈了。

三、实现由爱说到善说的升华

1.变革作业形式,实施有声作业

除了传统的作业外,教师可以尝试布置一些有声作业:让学生将他们朗读的内容用录音机录制下来作为作业交给教师,最后教师把读得好的作品在全班播放,予以表扬,评他们为朗读之星。或者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朗读,展示课后朗读训练的成果。可以让学生自己改编课文,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述与课文不一样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排成小品,分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并进行分组竞赛……

2.创设说话场所,提升说话意境

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交流。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的能力。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每周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地点开辟英语角,将全班同学聚集起来,开展说英语活动。在英语角里,学生可以自由交流,突破了课堂上必须环绕课本主题的“瓶颈”。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心情舒畅,没有了课堂上的拘谨,这样的交流活动更加真实、自然。同学间相互鼓励,共同提高,渐渐地,学生讲话由少变多了,由疙瘩变流畅了。

尝试英语即兴表演。英语表演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带有很强交际性的言语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脱口秀”。教师可以提供一个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没有准备的前提下进行表演。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让学生去领悟各种语言情境,去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去实践和锻炼自己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当然,这样的表演必须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说话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切不可急躁冒进,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口语训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非一日之功,教师要更新观念,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语境条件,提供说英语的机会。口语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该组织学生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达到拓展训练面、增加训练量的目的。让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尽可能地使用英语,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定能消除“哑巴英语”,使每位学生都能说一口流利漂亮的英语。

参考文献:

[1]刘尊立.让每一个学生爱学英语、会说英语[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 2002(6).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English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applying English to communicate. However, in real teaching, teachers always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test-taking ability while ignor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oral English ability, which results in “dumb English”. This paper raises personal view on how to make students who are afraid to speak English be willing to speak English, be loved to speak English and be good at speaking English.

10.情景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论文 篇十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尤其凸显出它的重要性,语文教学自然而然成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在这方面我主要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课本创设情境

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达的强烈欲望。教师可以根据说话内容、形式的要求,采取下面的几种方式:

1.语言调动。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并在交流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帮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点,使他们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

2.环境渲染。根据口语训练内容,为学生营造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这种环境的创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的内容,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临场发挥,使他们表达更准确,更逼真,更生动。

3.表演激趣。学生的表现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精彩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使学生口语表达更能符合角色特点。另外,表演还需要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表达的效果。

二、生活链接谈感想

在课堂、在校园、在社会,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学生对此充满好奇,比较愿意关注此类事件,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事件的前因后果、造成的影响、吸取的教训、受到的启发等方面进行表述,学生对于自己关注的问题可以畅所欲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且,也是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一个好机会。真是一举多得。

11.情景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论文 篇十一

【摘 要】任何语言都有修辞,英语当然不能例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修辞显然不是教学重点,但把它束之高阁,甚至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常用修辞现象不向学生一一讲解清楚也是不妥当的。我认为,在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英语修辞现象,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不仅可以使课文讲解生动,加深学生印象,也可启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学以致用是我们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实际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关键词】英语教学

修辞教学

交际能力 现将散见在中学英语课本中的修辞现象分类罗列出来。一、明喻(simile)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常用比喻词like,as,as though等,例如:1、This elephant is like a snake as anybody can see.这头象和任何人见到的一样像一条蛇。2、He looked as if he had just stepped out of my book of fairytales and had passed me like a spirit.他看上去好像刚从我的童话故事书中走出来,像幽灵一样从我身旁走过去。二、隐喻(metaphor)这种比喻不通过比喻词进行,而是直接将用事物当作 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事物之 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例:German guns and German planes rained down bombs,shells andbullets...德国人的枪炮和飞机将炸弹、炮弹和子弹像暴雨一样倾泻下来。三、拟人(personification)这种修辞方法是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外 界事物之上,使之人格化,以物 拟人,以达到彼此交融,合二为一。比如:Rose stood ashamed,the moon hide in the clouds玫瑰羞红了脸,月亮躲进云霄Thirsty soil drank in the rain.饥渴的土壤在雨中畅饮。四、注重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要通过课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教学法的角度来讲,必须坚持一个原 则,即:凡是学生能做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还不会做的,就启发他 们自己去做。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师,我们要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在英语课堂上放开手脚去多读、多对话、多互动和多即兴表演。然而我们有些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在分析课文时,常常一字一句地给 学生讲解,生怕 有疏漏之处。杜勃罗留夫说得好,"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 无须咀嚼,只 要把教师所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 识的猿猴。"因为学生的基本技能是通过大量 的言语实践活动练出来的,不是 由教师讲出来的。只有精讲,才能省出时间来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和思考问 题。学生只有在面对新的问题时,才能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 方法,这正是学习和运用语言 之必需。另外,我们还要注重语言学里面的约定俗成的一些语言和语法特例。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许多句子从语法角度上去分析是说不通的。但这些语句却被人们广泛地使用,并在历史长河里面积淀和发扬光大,成为大家“想都不用想,无须辨析”的习惯用语。语言的这种特性要求人们不能只重语法而忽视习惯用法。例如句子“他很精神”。在本句中“精神”是名词,“很”是副词。按语法规则分析,名词前不能有副词。本语句的正确说法应是“他很有精神”。然而,当人们讲到“他很精神”时,没人认为它是个错句。这是因为本句是约定俗成的。尽管它的词语搭配是错误的,但却可以被人理解,被人接受。因此,完全按照语法规则去分析和解释某些语言现象是十分困难的。由此可见,只注重语法就只会浪费时间,而注重交际就会避免上述所讲问题的出现。在引导学生具备基础语法知识和掌握基本语言习惯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西方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生活风俗习惯,也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风俗习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的使用形式也不同。例如,中国人常问对方“你多大年纪了?”既使与对方刚刚相识,此话也无伤大雅。而对西方人,尤其是对于女士来说,是绝对忌讳的不礼貌问题。中国人在交谈时,常谈到工资收入问题。“你一个月挣多少钱?”是常谈话题,它甚至可以表明对对方生活的关切。而对西方人,这样的话题却是难以接受的。他们非常讨厌对方问到自己的收入问题,因为这是个人的秘密。既使父母与子女之之间也不谈这个问题。另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供老师在课堂上支配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解释个别词句或语法结构上花费太多时间,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于第二语言的广泛接触。这样,学生在结束该课程学习之前,就不会学到他们应学到的东西和应掌握的技能。即使他们在结束该课程学习时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语言结构或语法规则,也会像一些现任中学英语教师那样,不会很好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我们知道,交际是教授和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面对的是初学外语的学生。因此,摈弃传统的只重语法的教学方法,采取交际领先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在课内外大量操练交际技能的明智之举。同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定会逐步掌握语法内容。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它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和基本修辞技巧只是作为工具帮助初学者达到预期目标--熟练使用已学到的语言,因此,学习英语是为了懂得英语中不是仅为懂得英语知识而学习;学习英语是为了用英语与人交际,而不是仅为向人炫耀自己已学了多少英语知识。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指导者,中学教师们应该大胆地摈弃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优先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12.英语教学应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十二

一、语言训练, 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

语言操练不等于语言交际。语言操练的着眼点是语言形式, 使学生在语言操练里掌握语言形式;语言交际的着眼点是语言内容, 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而不是使学生单纯地掌握语言形式。在英语教学中, 通过语言操练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 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首要前提, 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要有机结合起来。要在机械操练的基础上进行交际性操练, 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利用课文里的词语、句型, 叙述自己思想, 谈学习后的体会和收获等。教师每次教新材料时, 都要先进行机械练习, 再进行有意义的练习, 接着进行交际性练习, 从而使学生活学活用, 逐步地把语言操练推向语言交际。

二、英语课堂, 培养交际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要想实现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 教师应该做到:选择有利于语言交际的练习题, 使课堂练习交际化;在做练习时, 不仅要多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 还要设计多种情景, 鼓励学生在说英语时面带表情, 伴以手势、动作, 要像演戏一样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 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此外, 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教师在讲课时, 要充分利用手势和动作来增加说话的力量, 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记忆, 提高教学效果。另外, 要充分利用课上师生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教师在课上的一切活动都要用英语进行, 如组织教学、讲解、布置作业等。把教的英语用到师生交际中去, 扩大和占领使用英语的阵地。这样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习惯才能养成。教师不但要注意课堂上英语的操练和使用, 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生活中使用英语。操练是为了使用, 使用是对操练的检查和扩展。把两者统一起来, 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

三、以生为本, 在课堂内外进行英语交际训练

13.情景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论文 篇十三

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生常见的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原因及表现,并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作 者:岳剑英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06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年,卷(期):“”(9)分类号:H3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文化教育

14.英文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篇十四

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 不仅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 而且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 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习俗又通过该民族的语言表现出来。英语学习者应充分认识到英语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与熟悉英语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一般说来, 交际者对双方文化上的异同了解得越多、认识得越深, 跨文化交际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

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胡壮麟先生提出:对语言习得者而言, 在某些情况下, 要想更好地理解语言结构必须有意识地去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把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教师应明确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努力将非语言交际教学引入英语课堂, 在客观上为学生接触西方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创造良好机会,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学校通过聘请外籍教师授课的方式, 让学生在与外籍教师接触的过程中, 除了能听到地道的语言表达, 还能学到许多生动的, 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例如:“什么时候该说话, 什么时候不说, 说的时候说什么, 对谁说, 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以什么方式说”等等 (Hymes, 1972) 。教师应有意识积累文化差异方面和知识方面的培养, 如:阅读有关现代英语文学读物及介绍西方文化的文章和学术杂志, 欣赏国外电影, 侧重从教材中总结对比中西文化差异, 争取尽快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以适应新的外语教学的要求。所以, 语言的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同步进行。在讲解内容的同时, 将英语国家的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教学, 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 如何进行文化教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具体做法来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 以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 引进文化知识的介绍。

中西价值观念差异导致中西人们对英语中某些词义内涵理解的不同, 甚至在语言交际中不能相互沟通。西方文化特点是个人价值至上, “Individualism”是英美人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在这样的文化社会里, “每个人都学着体现个性化的自我:个人自信, 自我肯定, 自由表达内心情感而不受外界约束, 以及公开发表不同见解” (朱维芳Sarah Trenholm 1997:56) ;而汉语中的“自以为是”“自负”都带有贬义色彩, “Individualism”被认为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交往观念与模式上的差异也会使中西方人的跨文化交际受到影响, 西方人直抒己见, 中国人则爱迂回环绕, 让对方意会自己的意思, 西方人对此深感迷惑。

一般来说, 学生对汉语不会存在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困难, 即使对“炒作”“炒鱿鱼”“大款”这些新生词汇的涵义他们也能充分领会。但在阅读英语文章时, 中西文化的差异往往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许多困难。很多学生缺乏相关背景知识, 严重地影响他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 有时甚至歪曲原意, 自然也就不能对阅读理解的问题作出正确的推论、判断和预测。鉴于此种情况, 教师讲授涉及英语国家文化的文章时, 应首先向学生介绍其文化背景知识, 并指出其文化意义。

2. 重视成语、谚语等文化背景介绍。

学习外语难免要接触到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 自然, 有些成语、谚语等已有或者可以找到对应的汉语说法, 其中有些本身就已为汉语吸收, 还有一些英语成语、格言典故等可以直译过来, 而不会构成理解上的障碍, 以体现英汉习俗差别的动物“猪”为例, 猪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笨、蠢、懒惰的化身, 如“笨猪”“蠢猪”“睡得像头猪”等等。不同的是, pig在英语中则虽然也带有脏之类的贬义, 但明显不具备它们在汉语中所表现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如“蠢猪”可以译成stupid.“till pig can fly”表示奇事也许会发生。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英汉谚语差别十分明显, 教师在讲解语言知识中自然导入西方文化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只有深入了解英语文化背景, 才能真正理解英语成语、谚语、格言、典故的内涵。

3. 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 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 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 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 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例如, 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 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 甚至“此时无声胜有声”, 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理解持异议。西方人交谈时, 听者一般都会长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神, 以示听者的认真和对说话者的尊重, 相反在中国人看来, 交流的双方如果长时间地盯着对方看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4.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补充, 是帮助学生发展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但交际能力不仅仅只是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的简单相加, 而是大量实践的结果。大量的研究实验表明, 学习的内部过程 (知识内化) 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 学习者如不及时在交际中内化其熟记的社会文化知识, 其社会文化能力乃至整个交际能力仍无法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此我们在设法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 还应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让学生参与大量的课外英语交际活动, 如:观看录像、听英语广播、听报告、听讲座, 阅读英语报刊、小说, 参加英语演讲比赛, 开展英语角活动, 也可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本剧排练, 指导他们尽量按照角色的特点和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来正确地使用语言, 使他们感受到外国文化的氛围, 置身于异国文化的生活中,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 可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来参与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四、结语

15.情景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论文 篇十五

关键词:英語教学 交际能力 教学迁移 情感交流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关键。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延袭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譬如:“Those bad eggs will be punished for their wicked acts”, “Ms. Wang teaches our English”,有人把这种非中非英的中国式英语叫做“Chinglish”那么,为什么培养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呢?

一、语言学认为:语言起源于发音,然后才有文字。人类学习母语的过程,亦是先听说,后学习读和写。外语教学是一个大众参与的科学的实践活动,这个活动的过程要遵循一般性的科学原则。虽然外语的教学不是语言的起源,也不一定要应用母语学习的模式,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听和说的训练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William littlewood指出:语言不是智力现象,像人类的其它行为一样,它是一种行为,语言是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获取的。

在教育界有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名词——迁移,所谓迁移应该是指学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点和科学方法表达和描述新的事物或解决新问题的现象。知识点和知识是每个学科中静态的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能力是寻找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新的环境有新的事物和新事物间新的联系,应该有新的概念与新的事物对应,应该有新的概念间的联系与新事物间的联系对应。在进入新的情境或遇到新的问题时,我们要求学生迁移来的不可能是已有的知识,而是对新事物的概括能力和对不同事物间联系的研究方法。通常,一岁到五岁之间 的儿童学母语学得最快最多,在此期间,儿童除了睡觉之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言。为了使婴幼儿理解语言,父母和其他人常借助不同的手势、实物、图片和其它东西,同时不停地重复同一语句对他们进行训练,直到记住为止。这样的方式给婴幼儿提供了听和模仿的机会。这样的训练重复多次,孩子们就会逐渐学会把“老师们”说的话和手势、实物、图片以及其它东西联系起来,从而明白“老师们”说的是什么。这样的环境非常有益于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能自如地使用母语是同一行为重复多次和环境影响的结果。而学习外语,中学生一周只有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且英语课堂之外,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几乎全与汉语有关,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看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更不用说用英语同他们交谈。“因此,教师有责任多给学生创设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从而学会流利地使用语言。学生们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上,而不是集中在语言的精确度上。”

其次,对于学生学习外语来说,他们可能缺乏动力。因为据他们看来,外部世界距他们很遥远。他们视外语学科如其它学科一样,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考,因此,学生有时感到教材枯燥乏味。再一点是当学生与操本族语的外国人交谈时,他们还需不时地使用母语,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这种英语加汉语的表达方式减弱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为学生们认为自己永远也不会掌握一门外语。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而且必须经常地激励学生。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尽力和学生打成一片,安排一些语言活动,使学生感到所学语言在课堂外仍然有用。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自己组织活动。从而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外语在他们日后的工作中将会大有用处。

二、语言是为了交流感情和统一行动在有联系的人之间产生的一种信号,这种信号具有很强的约定俗成性。在不同的语言之间,除去相互作用产生的极少量被互相称之为外来词汇之外,彼此差异巨大,各自独立形成大量的词汇和语法体系。不愿意学习和使用新的语言是心理上的一种母语依恋,在这种母语依恋情绪下形成母语依赖习惯是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它是外语教学的一大障碍。消除在母语依恋情绪下的母语依赖习惯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众所周知,早期婴幼儿的大脑是一片空白,他们在学习母语时,不会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他们可以极其自如地学习母语,练习讲话,并竭力把所听到的语句记忆下来。换言之,他们听到的不是人工语言,因此对他们来说,不存在任何语言障碍。然而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于自己的母语--汉语的结构和用法。当他们开始学习英语时,会不时地受到母语的干扰。这是因为“学习者对于结构一无所知,不做分析,凭借体验切题的内容就可学好”。这时,老师采取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正确语句,使他们明白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弥补语言学习上的不足。

三、语言学习中,语法和交际的关系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切忌死记硬背,而要千方百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我们要努力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炉,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

上一篇:一个脚指头作文下一篇:空心砖应用的利与弊及其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