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

2024-07-16

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共8篇)

1.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 篇一

XX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X XXXX 年 年 X XX 月

前言

XXX,我们曾经聆听魏征犯颜直谏的故事,咏读过刘禹锡的佳作名篇。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我们惊叹于她唾手可得的优势:广博的华北平原,毗邻京津的区位,铁路高速公路交通枢纽,突出的医药纺织产业,活跃的经济环境…… 这是一座年轻、漂亮和充满活力的城市,她依托铁路兴起,得利于行政中心发展,借助于医药、纺织制造业扩张,靠工业化带动城市发展。

这是一座典型的制造业工业城市,工业区星罗棋布,陆路交通枢纽突出,制造业发达,遂已成为冀中南的经济中心。

然而,当我们深入其中,我们看到,滹沱河的流水已经逝去,太行山麓的生态空间正在被蚕食,城市和居民正沉浸在巨大的交通压力之中。民心河的流水,沿街的月季和国槐,似乎在表达 XXX 人对人居环境的追寻,对美好家园的憧憬与期盼……

如何面对全球化和加入 WTO 的机遇,如何强化与京津大城市的协作,如何发挥 XXX城市自身的价值和潜在优势,如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 XXX 发展战略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思索,我们探讨,我们反复研究:城市发展要素凝炼,城市功能定位,城市规模预测,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空间结构重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城市环境整治,人居环境美化,试图通过这方方面面,把握 XXX 城市的发展脉络,解构 XXX 的城市空间,描绘XXX 的美好未来…… 我们坚信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路畅”、城美的 XXX 正在来临!

要 XXX,XX 省省会,在短短的百年之间造就了城市辉煌。省会城市、交通枢纽、制造业基地和“三北”地区的商贸集散中心地位是 XXX 需要张扬的既有优势,而全球化、信息化、后工业化以及中国加入 WTO,将会给 XXX 的城市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做强中心城区参与全球化进程,发挥竞争优势实施产业重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整治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将是 XXX 城市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全球化给 XXX 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经济实力、社会文教、生态环境三大系列 22 项指标分析,XXX 的总体实力在环渤海 8 座主要城市中排名第 5,强于其周围的内陆省份的省会城市,而在临海省份中的省会城市中则不具备什么优势。从竞争力要素来看,将 XXX 与周围 5 个紧邻省份的省会城市,及北京与天津两个直辖市,还有 XX 省综合实力仅次于 XXX 的唐山与秦皇岛进行比较,XXX 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的要素,但土地资源、劳动力与资本等要素具有相对优势。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城市拓展新空间,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比较优势对XXX适应全球产业重构与转移有重要意义。XXX应当抓住这些竞争优势,建设国家乃至全球意义的医药、纺织制造业基地。同时,利用交通枢纽优势,发展信息产业,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引资力度,强化开放的条件,达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XXX 市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省会 XXX 的城市功能,就必须拓展主城空间,把 XXX 做大、做强、做优、做美。本次规划预测,2020 年市域人均GDP 达到 5 万元/人,城市化水平达 62%,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 270 万人,外围四县(市)总规模达到 80 万人。中心城区用地面积控制在 270平方公里以内。

XXX 是一个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发达的城市。制药、纺织、食品、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基础比较好,产业关联度大,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重大,应继续强化它们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重构 XXX 产业结构,主要在于:重点发展医药、纺织为主的传统制造业,扶持通信、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和旅游服务业。

XXX 经历了铁路枢纽、国家制造业基地、省会城市到华北地区商贸中心等城市功能演变。今后必须把握加入 WTO 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利用北靠京津、西依山西能源基地的区位和建设中国家高速交通枢纽优势,打造医药和纺织发达制造业基地和“三北”重要商埠,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功能,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本次战略规划拟定 XXX 的城市性质为:全球医药制造业基地,国家纺织产业发展中心,“三北”地区重要商埠,华

北重要高速交通和通讯枢纽,冀中南区域中心城市,把 XXX 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特色突出、环境优美宜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有序的现代化省会城市。

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设立自然斑块保护区,保障滹沱河一级廊道、三纵一横的二级廊道以及一纵两横的三级廊道,控制和改造生态节点,构筑“一环四射”的区域开敞空间总体格局以及城市内部点、线、面完整多功能绿色开敞空间。以维护景观生态体系为前提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可建设用地。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确定为“东进为主,辅以向东北拓展”。

信息化、高速化、郊区化成为近年来推动城市空间扩展和重构的重要因素。生态社区、流动技术、可支付住房、TOD 开发模式成为构造理想城市的基本要素。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可持续城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之城。XXX 的城市结构转型在于:从工业城市到后工业城市,从交通枢纽城市到高速交通节点城市;再造信息城市、花园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引导城市空间形态从圈层蔓延走向轴向拓展,从紧凑团块走向开敞组团,从城市开发区走向城市新城区。城市空间拓展与重构按四个层面展开:大都市、组团圈、主城区、石门城。主城区再造生态花园城市结构。理想的 XXX 城市空间结构应该是:“以主城为核心,拓展石门新城,形成三个核心,建设四大组团,开敞、组团式花园生态城市空间格局”。

新战略空间是 XXX 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新经济和中国加入 WTO 的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做大”、“做强”、“做优”、“做美”XXX 的具体体现。根据 XXX 的城市性质、发展动力及发展目标,在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的过程中,规划中央商务区(CBD)和国际贸易区(ITC)、石门新城区、产业基地园区、大学城、高新技术园区、物流基地、信息港、现代化换乘枢纽和大型购物城等为 XXX 未来 20 年城市发展的新战略空间。

流动空间是提升 XXX 城市功能和城市结构的支撑。XXX 流动空间的再造构想是:以航空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主体,建设绕城高速公路,形成高速交通枢纽;以主城区环路为起点,构筑轴向发散的快速通道网;优化城市道路干道网,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合理布局城市客货运站、停车场和物流基地;辅以 XXX“信息港”和邮政枢纽的建设,将XXX 建成国内重要的高速交通和通信枢纽。

本次规划按对外交通、城市交通、邮电通信、能源建设、水资源利用、环境整治、城市建设、城市更新与改造等 8 方面,规划安排共 25 项重大工程建设,开发时序为“由内而外、成片开发,组团发展”。估算至 2020 年 XXX 城市发展重大工程建设总投资 1550 亿,其中重要基础设施投资约为 440 亿元,公益性项目投资 110 亿元,城市开发投资约为 1000亿元。

—— XXX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I— 目录

一、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

(一)历史 —— 城市发展要素分析..............................................................................................................1 1、铁路枢纽带动城市兴起

........................................................................................................................1 2、制造业布局奠定发展基础

....................................................................................................................1 3、行政中心促进城市繁荣

........................................................................................................................2 4、市场经济带来巨大挑战

........................................................................................................................2(二)优势 —— 再铸辉煌的基石..................................................................................................................2 1、地理区位得天独厚

................................................................................................................................2 2、物产资源丰富多彩

................................................................................................................................2 3、行政中心功能齐备

................................................................................................................................3 4、交通通讯枢纽突出

................................................................................................................................3 5、制造业基础雄厚

....................................................................................................................................4 6、商贸流通业发达

....................................................................................................................................5(三)机遇 —— 把握发展的契机..................................................................................................................6 1、融全球化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

............................................................................................................6 2、借交通通讯枢纽发展新经济

................................................................................................................7 3、就入世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8 4、依区位优势推动城市腾飞

....................................................................................................................8(四)挑战 —— 亟待突破的瓶颈..................................................................................................................9 1、环京津都市圈竞争

................................................................................................................................9 2、中心城市实力不强

..............................................................................................................................10 3、产业结构重构转移

..............................................................................................................................10 4、投资环境需要改善

...............................................................................................................................11 5、发展空间亟待拓展

...............................................................................................................................11 6、生态环境期待整治

..............................................................................................................................12(五)战略—— 启动城市腾飞的钥匙........................................................................................................12 1、做强中心城区参与全球化进程

..........................................................................................................12 2、发挥竞争优势实施产业重构

..............................................................................................................12 3、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

..............................................................................................................13 4、整治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13 二、全球化时代的 XXX

......................................................14

(一)全球化及其对城市发展影响 ............................................................................................................14 1、全球化及其特征

..................................................................................................................................14 2、全球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5(二)全球化与京津环渤海城市圈............................................................................................................15 1、城市带的地位与作用

..........................................................................................................................15 2、京津环渤海城市圈的地位与前景

......................................................................................................16(三)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地位与作用....................................................................................................17

—— XXX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II— 1、双重城市网络的节点城市

..................................................................................................................17 2、处在边缘中的中心城市

......................................................................................................................19 3、国际制造业转移基地

..........................................................................................................................20(四)城市竞争力及其要素分析................................................................................................................21 1、城市竞争力评价

..................................................................................................................................21 2、城市竞争要素分析

..............................................................................................................................21 的(五)全球化背景下的 XXX......................................................................................................................25 三、城市发展目标与规模预测

................................................27

(一)城市发展目标 ....................................................................................................................................27 1、经济发展目标

......................................................................................................................................27 2、社会发展目标

......................................................................................................................................28 3、环境整治目标

......................................................................................................................................28(二)经济发展预测....................................................................................................................................28 1、增长率的确定

......................................................................................................................................29 2、GDP 总量预测

.....................................................................................................................................30 3、预测结果评价

......................................................................................................................................31(三)市域总人口预测................................................................................................................................31 1、自然增长率确定

..................................................................................................................................31 2、户籍人口预测

......................................................................................................................................31 3、暂住人口估算

......................................................................................................................................34 4、市域总人口预测

..................................................................................................................................35(四)城市化水平预测................................................................................................................................35 1、城市化水平与人均 GDP 关系

............................................................................................................35 2、城市化水平预测

..................................................................................................................................36(五)城镇人口预测....................................................................................................................................37(六)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38 1、《 XXX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 ~ 2010)》方案

..................................................................................38 2、《 XXX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 ~ 2020)》方案

..............................................................................38 3、中心城区及周边县市城镇人口

..........................................................................................................39(七)中心城区人口预测............................................................................................................................39 1、中心城区人口预测

..............................................................................................................................39 2、周边县市人口预测

..............................................................................................................................41(八)城市用地规模预测............................................................................................................................42 四、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

....................................................43

(一)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43 1、三次产业结构特征

..............................................................................................................................43 2、产业结构演化趋势

..............................................................................................................................44 3、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44(二)优势产业分析....................................................................................................................................45 1、区位商分析

..........................................................................................................................................45 2、行业比重分析

......................................................................................................................................48(三)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49 1、产业重构指导思想

..............................................................................................................................49

—— XXX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III— 2、制药工业

..............................................................................................................................................50 3、纺织工业

..............................................................................................................................................55 4、食品工业

..............................................................................................................................................57 5、通信技术产业

......................................................................................................................................58 6、商贸流通业

..........................................................................................................................................59 7、旅游业

..................................................................................................................................................62 五、城市功能再造与城市性质

................................................64

(一)城市功能演化分析 ............................................................................................................................64 1、从小村落到铁路枢纽城市(1949 年以前)

.....................................................................................64 2、从铁路枢纽到国家制造业基地(1950 ~ 1968 年)

.........................................................................65 3、从地方行政中心到省会城市(1947 ~ 1968 年)

.............................................................................65 4、从地方商业中心到华北地区重要商埠(1980 年至今)

.................................................................65(二)历次城市性质的回顾........................................................................................................................66 1、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66 2、XXX 及相关城镇体系规划回顾

..........................................................................................................67 3、周边郊县区相关功能定位

..................................................................................................................67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回顾

..........................................................................................68 5、相关政府文件城市发展定位回顾

......................................................................................................68(三)城市功能再造....................................................................................................................................69 1、全球医药制造业基地

..........................................................................................................................69 2、国家纺织中心

......................................................................................................................................71 3、“三北”地区重要商埠

........................................................................................................................71 4、华北重要的高速交通通讯枢纽

..........................................................................................................72 5、XX 省省会城市

....................................................................................................................................72 6、冀中南区域中心城市

..........................................................................................................................73(四)城市性质表述....................................................................................................................................73 六、可持续人居环境营造

....................................................75

(一)XXX 城市人居环境问题..................................................................................................................75 1、现状问题

..............................................................................................................................................75 2、原因分析

..............................................................................................................................................76 3、改善途径

..............................................................................................................................................77(二)城市景观生态结构构建....................................................................................................................78 1、基质

......................................................................................................................................................78 2、斑块

......................................................................................................................................................78 3、廊道

......................................................................................................................................................79 4、节点

......................................................................................................................................................79 5、网络

......................................................................................................................................................79(三)城市开敞空间系统营造....................................................................................................................80 1、区域性开敞空间

..................................................................................................................................80 2、城市内部开敞空间

..............................................................................................................................81(四)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82 1、评价范围

..............................................................................................................................................82 2、评价方法和指标

..................................................................................................................................82

—— XXX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IV— 3、用地适宜性评价

..................................................................................................................................83(五)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83 1、可能的城市用地方向

..........................................................................................................................83 2、城市用地方向条件分析

......................................................................................................................83 3、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85 七、理想城市空间结构

......................................................88

(一)历次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回顾 ............................................................................................................88 1、单中心棋盘式

......................................................................................................................................88 2、花园城市结构

......................................................................................................................................88 3、双中心城市结构

..................................................................................................................................89 4、一轴一核方格网式城市结构

..............................................................................................................89 5、一轴一核三环十中心布局模式

..........................................................................................................89 6、“ 1+4” 分散组团结构

...........................................................................................................................90(二)大城市空间增长模式选择................................................................................................................92 1、城市空间拓展的新要素

......................................................................................................................92 2、大城市空间扩展规律

..........................................................................................................................93(三)理想城市及其构造要素....................................................................................................................96 1、理想之城

..............................................................................................................................................96 2、构造要素

..............................................................................................................................................97(四)城市结构转型与再造........................................................................................................................99 1、城市结构转型

......................................................................................................................................99 2、城市结构再造

....................................................................................................................................100 3、城市结构重组

....................................................................................................................................101(五)城市空间拓展与重构......................................................................................................................102 1、大都市

................................................................................................................................................102 2、组团圈

................................................................................................................................................104 3、主城区

................................................................................................................................................105 4、石门城

................................................................................................................................................107(六)生态花 园城市再造..........................................................................................................................109 1、城市中心区

........................................................................................................................................109 2、东南文教流动区

.................................................................................................................................110 3、西北产业区

.........................................................................................................................................110 4、绿带与开敞空间廊道

.........................................................................................................................111(七)城市土地利用规划...........................................................................................................................111 1、城市用地布局

.....................................................................................................................................111 2、城市用地平衡

.....................................................................................................................................113 八、城市新战略空间及其整合...............................................115

(一)城市新战略空间 ...............................................................................................................................115 1、中央商务区(CBD)

.........................................................................................................................115 2、国际贸易区(ITC)

...........................................................................................................................116 3、全球医药制造业基地

.........................................................................................................................116 4、国家纺织中心

.....................................................................................................................................117 5、专业特色市场

.....................................................................................................................................117

—— XXX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V— 6、高新技术开发区

.................................................................................................................................118 7、现代物流基地

.....................................................................................................................................119 8、国际信息港

........................................................................................................................................120 9、大学城

................................................................................................................................................121 10、现代化换乘枢纽

..............................................................................................................................121 11、大型购物城

......................................................................................................................................121 1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122 13、城市开敞空间

..................................................................................................................................122 14、城中村改造

......................................................................................................................................123(二)城市空间整合..................................................................................................................................124 1、石门新城与主城区的整合................................................................................................................124 2、外围组团与中心城区的整合............................................................................................................125 九、流动空间再造

.........................................................127

(一)总体构想 ..........................................................................................................................................127(二)高速流动空间..................................................................................................................................128 1、空港与航空网

....................................................................................................................................128 2、高速公路网

........................................................................................................................................129 3、高速铁路

.......................................................................

2.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 篇二

(一) 地下空间利用的必然性和现状

1、我国地下空间可供利用

城市发展空间由地面向地下延伸, 这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我国, 可耕地、城市和乡村居民点用地的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5%。以地下空间开挖深度2km来计, 我国可供有效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总量接近11.5×1014㎡。可见, 地下空间在扩大人类生活空间容量上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受到原有城市规模的限制, 主要受浅层、次浅层空间内的基础设施的影响, 地下空间的规划距地表越深则受限越少。例如人在地上, 物在地下;人的长时间活动在地上, 短时间活动在地下;以及先近后远, 先浅后深, 先易后难等。城市地下空间需要根据土地和建筑的人均占有比例, 以保护土地和生态环境为根本, 分步实施近期、中期、远期规划目标, 实行立体式综合开发。此外,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 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保护城市的历史面貌, 以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 做到不重新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应将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规划在地下, 而将园林绿化、娱乐休息场所、历史保护等建筑规划在地上。

3、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早期以人防工程为主,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城市建设了大型的平战结合工程, 如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街等。90年代, 地铁成为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类:1) 交通运输方面:如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地下人行街、地下停车场、城市公路隧道等。2) 商业娱乐方面:如地下商业城、地下游泳池、地下休闲娱乐场所、地下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3) 基础生活方面:如改水、排水、煤气等各种管道系统, 供电、供热、通讯等专用电缆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4) 防灾系统:包括人防工程、防震、报警等各种设施。5) 其他设施:如地下工厂、地下实验室、地下住宅等。

(二) 地下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

1) 地下空间规划受到原有城市规划的限制, 其建筑物的修建、改建、扩建和维修较地面建筑物困难。2) 地下空间规划受水文地质条件影响较大, 地下建筑物的建设必须考虑水对不同土层的影响。3) 地下空间工程范围广泛、类型多、技术条件复杂, 费用高。地下建筑物的费用往往是地表建筑物费用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而且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技术目前还很不成熟。4) 地下建筑物的受力复杂, 岩土的本构方程还很不成熟。6) 地下空间消耗的能源较大, 如通风、照明等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一) 从浅深度到大深度的发展

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地面上, 大城市中由于交通需要和环境问题,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这就自然涉及到如何规划设计新建的地下建筑跟已建成的地铁、车站、地下街、地下人行通道、地下停车场、地面空间等的一体化设计。深层地下空间不利于人长期活动, 它是实现人在地面、车在地下、物流在地下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 其开发利用将主要表现为车流、物流等功能。而且从建设费、便利性、防灾性等考虑, 地铁车站、地下停车场、地下街等设施应尽量设在浅处。

(二) 开发功能复杂的大型综合地下建筑空间

地下空间的利用不只是对地上空间的有力支持, 而且是通过地下空间的利用创造一个在某些方面优于地上环境的城市生存环境。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应该充分发挥地下空间的城市功能。例如, 地下铁道作为城市地下公共交通最主要的手段, 地铁站是人流量巨大的地方。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地段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 考虑配合地下铁道的建设修建相应规模的综合地下空间, 比如地下商场、地下街、地下停车场、地下娱乐休闲设施等。

(三) 建立封闭性再循环系统

城市生活基本上处于一种开放性的自然循环系统中, 太阳的热能多数是被动的利用, 对于水资源和其他能源而言, 也多为一次性使用, 而且大量的城市废弃物不经处理和回收而堆积在城郊, 造成二次污染。这种自然循环对于自然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 形成一方面资源短缺而另一方面又在大量浪费的不正常现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把开放性的自然循环转化为封闭性再循环对于大幅度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同时对城市功能、城市结构以及城市未来的发展, 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结束语

我国正值新一轮新旧城市规划的高峰期,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同地面城市的规划设计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加强地下空间的利用、以改善城市的居住生活环境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摘要:本文阐述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特征及现状, 对城市地下空问发展做了详细介绍, 分析了利用地下空间存在的问题, 提出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方向。

关键词:地下空间,城市总体规划,自然循环

参考文献

[1]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60—63。

3.浅谈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空间 篇三

【关键词】城市设计;建筑空间

引言

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影响也是深远和多方面的。文章将在新的发展环境中,对当前中国城市规划的角色、作用及其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进行概要性的论述。

1.城市规划

1.1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有时候人们在经常使用一些近义词来表达这个概念,城市设计是在城镇范围内空间发展,特别是建设发展的调控。其责任范围从对土地只用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的计划,一直延伸到对房屋外形的三框架设计。

1.2城市规划的发展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形态的演变密切相关的,随着人类社会四种文明形态的演化,城市规划在其发展历史上也相应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革。

1.2.1从功能主义规划转向社会导向的城市规划。西方国家经历了二战以后的繁荣,20世纪60年末70年代初的社会转型带来了城市规划任务、目标和价值取向的重大变化,城市规划从对物质环境的关注转向对社会正义、社会公平、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关注。这次转变是实现了从功能主义规划转向社会导向的城市规划的历史变革。

1.2.2从社会导向的规划转向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及90年代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使得城市规划必须面对“生态”这个新的主题,城市规划不仅要促进城市发展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兼顾,而且也为城市乃至人类社会与地球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作出切实的贡献,于是有关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探索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城市规划界关注的焦点和共同的责任。从社会导向的规划转向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这是城市规划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

2.城市空间发展

2.1在当今全球化的环境下,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城市规划不能再局限于对空间布局传统技术型的安排,而必须考虑如何为城市创造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空间结构。城市规划尤其是城市总体规划必须首先为城市选择战略性的空间发展方向。

2.2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并不是仅仅描绘一份美好的蓝图,更要研究如何将长期、远景的规划转化为可实施的行动策略,也就是要关注城市空间的运营策略。城市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里既包括城市新建区域的拓展,也必然包括衰败地区的复兴,尤其是随着高速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完成,如何让衰败地区重新恢复活力成为一个更重要的课题。

2.3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关注对战略性空间资源的布局,一些旗舰项目、城市综合体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往往是大范围、系统性的,城市规划对这些项目的恰当选址,不仅能够满足这些项目自身的功能需要,而且可以带动片区乃至城市整体空间的发展优化。

3.建筑空间

建筑物的平面,不过是它所有的墙壁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一种抽象的投影图,它的实感只是纸面上的,绘制这种图只是出于施工的需要,用以量取构造上各部分的距离。室内室外的各个立面的图和剖面图则可量出高度,然而建筑艺术却并不在于形成空间的结构部分的长、宽、高的总和,而在于那空的部分本身,在于被围起来供人们生活和活动的空间。在建筑中,人是在建筑物内行动的,是从连续的各个是视点察看建筑物的。可以这样说,是他本人在造成第四维空间,是他本人赋予这种空间的实在性。由于每一个建筑体积,一块墙体,都构成一种边界,构成空间延续中的一种间歇,这就很明显,每一个建筑物都会构成两种类型的空间:内部空间,全部由建筑物本身所形成;外部空间,即城市空间,由建筑和它周围的东西构成。这样看来,显然多有那些我们曾排除在外,认为不能算真正建筑的对象——桥梁、喷泉、凯旋门、树群,还有特别是建筑物的立面——在城市空间的形成中都将起作用了。美丽的装饰从来不可能创造美丽的空间效果,这是不容质疑的,那么下述事实也同样不容质疑,即令人满意的空间,如果未铺以四周围墙面的恰当处理,也是不足以创造美观的空间环境的。美观的房间被恶劣的配色、不相称的家具和不良的照明效果所破坏的情况是常见的。毫无疑问,这些因素是比较次要的,是较容易改变的。而空间则是固定好的。然而对建筑物的审美评价既要看建筑有的性质,也要看各种次要的因素:可能有雕刻的,如有一些附加的三維空间装饰,有绘画的,如采用铺砖、湿壁画和画幅,还有其他因素如家具等。如果我们现在已经明确,作为建筑师不应在建筑上突出装饰性实质,使之超过空间性,那么作为评论家和历史学者,我们就不应当突出我们对装饰手法和图案效果的爱憎来作为我们评价所有时代建筑的唯一标准。在这里举例一下内藤广的作品——《海之博物馆》,它不事浮夸,具有严肃的特征。不受教条约束是他的基本原则。他的作品具有简单的几何形状和清晰的内部结构,而且不在材料上作假,与其说《海之博物馆》产生与独特的条件,不如说从一开始所有的决定都源自一个确切的概念——构造。他作品所形成的强烈的场所精神,以及舍弃空间形态作为建筑设计的主导地位代之以时间占据核心的设计思想,表明了他在20世纪后期开始的建筑创作中强调“原生形态”建筑的探索,并通过深入研究建筑设计中各种复杂的组成要素,并使他们达到平衡来最终实现这一探索。研究他的“原生形态”的建筑创作,将为我国建筑创作道路提供另一种思考建筑的方法,在现今经济条件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对实现民族建筑、地域建筑的复兴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与我们《824艺术展厅》有着一样却又不一样的概念。我们并没有舍弃空间形态,反而是加剧了与空间形态结合的建筑构造,来使之与其他环境达到平衡。

4.建筑历史对建筑空间的影响

建筑历史主要空间概念的历史。对建筑的评价基本上是对建筑物内部空间的评价。如果没有内部空间,一件作品就不能在这个基础上来进行评论,如对上面已谈过的那些类型的建筑物,这些构筑物或建筑物不管是提图斯凯旋门、图拉真记功柱或是伯尔尼设计的喷泉——都已超越出了建筑的历史范围,而适用与归入城市建设史的范围,进入体积构成的整体中,而他们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则应归入雕塑史的范围,如果对其内部空间的评价是否定的,该建造物就属于非建筑物的范围,尽管它的装饰成分可以属于真正优秀的雕塑史的范围内的实例,也不能算作建筑,如果对于其建筑空间的评价是肯定的,这样的建筑物就应归入建筑史的范围,尽管其装饰效果不佳,也就是说,尽管全面看来该建筑不是完全令人满意的。最后,如果一座建筑物的评价在空间的概念方面,在体积造型方面和装饰效果方面都是首定的,那我们就面临一个群有的,完整的艺术品,它的全部形象手段都结合成一种高超的艺术创作。

5.结语:

中国正在经历着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复杂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规划肩负着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承担着更多元的时代责任。我们必须摒弃简单的工程技术思维和追求经济效益至上的狭隘目的,而从更长远的发展目标、更深刻的社会角度来努力实践中国城市规划的转型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谭纵波; 公共建筑[J];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02期

[2]周岚; 建筑空间论[J];国外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4.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 篇四

1。1城市休闲空间的发展

城市休闲性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一种,从古希腊的集市、罗马的广场到中世纪的市场、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广场,城市休闲空间作为城市肌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经长期社会发展演变形成的,还是经过规划或建筑师设计构建的,其空间形态在城市整体环境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产生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特殊的历史产物。当代休闲学权威杰弗瑞?戈比提出这种空间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在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从受“形体决定论”思想而单纯改善主要街道、公共建筑、公园、开放空间形象等手法的“城市美化运动”,到“人本主义”开始注重城市休闲空间功能的改造,其过程体现了城市休闲空间从非理性到理性的更新发展。特别是“人本主义”的思想是城市休闲空间改造的精神和灵魂,它反映了规划者思索附近居民对休闲空间使用偏好的可能性,是人类历史上城市发展的进步。

5.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 篇五

民建会发[2011]37号

关于召开“城镇空间特色规划与建设发展(庐山)研讨会”

各相关单位: 的通知

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为推动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引导科学合理编制城镇规划,有效提升城镇功能和空间品质,经研究决定,由中华民族建筑研究会联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建设处共同组织召开“城镇空间特色规划与建设发展(庐山)研讨会”。会议将就城镇规划与建设中的空间特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具体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一)专家研讨:

1.城镇多元空间特色的建构与规划;

2.人居环境的地域特色;

3.低碳生态理念在城镇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4.社区数字化标准与规划建设。

(二)交流专场:

1.规划与建设典型案例分析介绍;(征集)

2.项目规划编制前期专家交流论证与技术指导;(征集)

3.城镇规划开发建设与投融资对接洽谈。

(三)项目参观、考察。

二、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中华民族建筑研究会 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建设处

1(二)支持单位:

北京中景恒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吉林乌拉街满族镇人民政府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网 中国建银投资有限公司 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 春华国际资本集团 鼎辉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中再保险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三、参会对象:

(一)主题发言专家:

王景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中华民族建筑研究会顾问 李先逵中华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陈为邦原建设部总规划师/高级规划师、中华民族研究会顾问 文辉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研究员 张永刚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研究员

(二)拟出席领导: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国家民委领导、中华民族建筑研究会领导及地方政府官员。

(三)参会嘉宾:

各地规划、建设、景区、遗产地管理机构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代表;国内规划专家、设计技术人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代表;规划设计单位、企业及投资机构代表等。

四、案例、项目及论文征集:

(一)本次会议征集规划设计典型案例,推荐单位将在会议期间发言推介,组委会将择优选用并作为会议资料。

(二)规划编制前期项目和政府开发项目须将名称及概况报至组委会,以便设定议程并安排专家参与项目论证指导和投融资接洽。

(三)会议面向全国征集与议题相关的论文,请提交人将电子版报至组委会。论文字数不超过6000字,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英文摘要。

(四)以上案例、项目及论文提交须于10月15日前报至组委会。

五、媒体宣传:

新华社、中新社、新浪网、中国城市规划网、ABBS建筑论坛、中华民族建筑网、中国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网、中华建筑报、中华商报。

六、会议日程:

地点:庐山匡城宾馆(三星级宾馆)会议时间:2011年10月29日

参观考察:10月30日参观庐山景区、考察项目及地方小城镇。

七、相关费用:

会务费:880元人民币/人(含资料费、照相费、纪念品、晚宴费、景区门票)。参会代表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VIP嘉宾:2800元人民币/人(享有贵宾身份参加大会,包含:①开幕式嘉宾席就座及安放桌牌;②进入贵宾室与领导专家沟通、合影;③包含本次会议全部注册费)。

八、组委会联 系 人:王志纯

电话:010-68091865 / 83318888-7050 传真:010-83192623 电子邮箱:hi.wz@163.com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宣武门东河沿胡同73号宣武门大厦七层中华民族建筑研究会咨询部邮编:100052

附件:参会回执表

二○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附件:

参会回执表

6.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 篇六

1145603120 唐韬

内容摘要:镇江,依山傍水,雄踞江南,浩淼长江与婉约南下的大运河城中交汇,宁镇山脉绵延入城,形成“一水横陈,连岗三面”,临江“三山”鼎立之“雄”势,素有“天下第一江山”、“城市山林”的美誉。如何把握镇江城市发展脉络,凝炼城市要素,科学解构城市空间,创建“山水花园城市”来彰显滨江山水城市的独特风貌,将是本文的重点,我将就此浅谈。

关键词:建筑学

镇江规划

空间 山水花园城市

图1:镇江空间特色资源分布现状图

一、创建“山水花园城市”的理由:

镇江因山水而建、因山水而兴、因山水而得名、因山水而强盛。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古人留给镇江的宝贵遗产。紧紧围绕山水花园城市目标定位,因地制宜,做足山水文章,把山水特色发挥到淋漓尽致;积极保护,整体创造,做特文化魅力,把文化个性充分展示出来。根据城市空间肌理、品质空间和功能分区,科学划定历史文化展现区、自然山水展现区和现代风貌展现区,无疑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功能分区的优势,使保护、建设与管理更有针对性。

二、如何创建“山水花园城市”:

(一)、创建“山水花园城市”的具体目标:

突出城市山水个性,在长三角具有唯一性。建设山水与人文交融、自然与历史辉映、灵动与活力迸发、并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山水花园城市”。

(二)、创建“山水花园城市”的资源可以概括为:

“山-水-城-林”互为衬托的“大江风貌,城市山林”的自然风貌;以古城文化、津渡文化为代表的化精彩厚重的多元文化;文化、城市与山水的交融辉映。重点空间特色资源为金山、北固山、焦山、西津渡、长江、古运河、南山、金山湖。

图7:镇江空间资源规划分布图

金山

北固山焦山南山

西津渡

金山湖古运河

长江

(三)、如何就此来规划组织:总体

1。三山鼎立俯江城

三山鼎立俯江城,指在空间上以三山风景区为核心的北部滨水区。是最能体现镇江大江风貌、三山胜景的城市空间地区。

规划空间区为“三山一区”。三山为焦山、北固山、金山;一区为金山湖区,包括金山湖、西津湾、征润洲。金山着重突出“秀”字:紧扣“水漫金山”、佛教文化及历史人文传说的主题特色。北固山规划重点要突出“雄”的特色: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特色的核心景区。焦山景区以“雅”字为规划指导思想:以碑刻文化、“江中浮玉”、寺观园林景观为特色的核心景区。内江景区规划重点要突出“动”,征润洲景区规划以突出“野趣”为特色,西津湾旨在创造凝聚镇江旅游文化活动的活力中心。

图2 : 三山鼎立俯江城

图3 : 金山湖特色区示意图

2。江河交汇揽西津

主要包括西津渡历史街区为核心的镇江老城区与古运河及其沿线区域。

规划形成“一街一河”。“一街”为“七里长街”,包含西津渡历史街区、伯先路历史街区、大龙王巷历史街区、杨家巷、薛家巷、新河街传统风貌区,整合各成片与零散的历史文化资源,集中体现名城风貌区的商业、贸易、文化、宗教、生活气息,融入城市现代生活之中。“一河”为古运河,规划分为三段,从平政桥至新西门桥打造“人文之河”,重点挖掘古城历史文脉突现历史商贸价值;从新西门桥至塔山桥打造“绿色之河”,规划措施除重要节点外以整治为主。从塔山桥至丹徒闸打造“休闲之河”,疏浚河道,控制水位,建设景观绿化节点,打造城市文化、休闲风光。沿河重点展示新河街、宝塔山公园、镇江市体育场、虎踞桥、南水关石闸、丁卯桥遗址。

图4:七里长街

图5:古运河

3。山水连城入画来

大江风貌和城市山林是镇江独特的城市风貌,山水格局是镇江城市特色的核心价值,山水连城,采用“连”字作为设计的核心,具体体现为生长于整个区域、连接山水和城市的网络绿带。

城中山体、湖泊,河流等实行集中整治、修复生态、完善景观;划定保护区、控制区和协调区,形成具有山林自然风貌的开敞式空间,建成市民休闲健身的开放式天然公园。构建山水廊道,连点成线。以生态廊道有效连接各重要山体水体,形成“山水相依,城林交融”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的生态网络结构。依托镇江城市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为本底,注重景观与文化区与周边功能及城市开发的协调性,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需求,建立有序的城市空间发展结构。重点打造南山片区,包括南山风景区、南山新城、官塘新城,实现山-城交融的城市山林风貌,自然山水、悠久文化与现代新城相互融合。以檀山路为主线,联接北部滨水区,旧城风貌区,南部新城区,形成连接南山北水,传古承今的特色空间轴线。

图7:山水连城结构示意图

图6:山水连城入画来

(四)、城市面貌具体规划策略

(1)、规划镇江市空间结构为“一心二核,两轴两带”。“一心二核”指北水蓝核和南山绿核共同构成的特色核心,“两带两轴”为滨江综合特色轴,檀山路特色轴,古运河特色带,南徐大道特色带。

(2)、以当地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城市建设为引导,城市不同区域实行不同建设发展策略与风格,形成不同城市景观风貌。主要有:现代滨江文化风貌区;近代名城风貌区;现代城市中心区;现代科技新城风貌区;生态新城风貌区;城市山林风貌区;滨江自然风貌区。

(3)、规划十六个城市设计重点引导区,引导城市空间特色的建设和生态环境品质提升。根据不同节点的空间特色,分别提出城市设计引导要求。

(4)、美化城市界面,以道路作为城市特色景观的重要展示线,沿重要道路两侧进行界面整治和特色建设,展现现代化的山-水-城的和谐共生。

(5)、对于景观节点建设采取必要的控制与引导。分为标志性的特色地标与一般景观节点。

图8;城市面貌规划

(五)、尤其注重空间环境科学发展:

(1)、引入低碳理念,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秉承低碳理念,坚持环保优先,维持生态平衡,建设青山、绿水、蓝天生态环保宜居城市,实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创建“山水花园城市”提供有利平台

(2)、发展绿色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支撑。“产业兴则城市兴”。山水花园城市注重绿色增长、低碳经济、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鼓励发展环境亲和型产业,严格禁止和淘汰环境损害型产业。镇江的产业发展已形成了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格局。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跨越发展的新引擎;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势头强劲;先进装备制造业已实现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大部分工业企业已实现“园区化”,以循环经济理念引领和建设的现代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比较成熟完善,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已上升为国家级。

三、有何意义:

“山水花园城市”并不仅仅是形象的概念,是一种天人合一美好愿景,更是五中全会精神崭新的、具体的、伟大实践。继承和发展以往对城市的定位,综合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城市美学、资源环境等各类要素系统集成,在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论指导下,镇江对“花园城市”和“山水城市”的理论概括和升华,将“山水花园城市”定位为:创新创业、幸福和谐、山水城林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为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图十:镇江明天更美好

7.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 篇七

一、“人性化”与“可持续性”的处理

人性化指的是一种理念, 在具有美观的同时能根据大众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来方便大众, 既满足了大众的物质功能诉求, 又要满足大众精神上的需求。人性化具体到城市规划展示馆的空间设计中, 就是在设计中以“人”为本, 所有的设计必须考虑到人的因素, 所以对空间功能的基本要求, 即以安全为主要目的。以“人”为本, 人性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而且这种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 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

空间的存在是由人的感知产生的, 我们对空间的认识和研究, 首先是要清楚人在空间中的地位与作用, 而展示空间作为规划馆空间的主体, 它与城市民众的生存生活是紧密相连, 它是具有一定意义的物品和空间, 是展现城市魅力的“艺术品”, 作为城市人类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规划馆空间应当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情味, 适应公众多方面需要并为其活动提供空间的创新与背景。

成功的空间设计应当提供给人们各种有趣与有益的场所、空间和实体, 虚拟和现实。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展示空间也应该考虑到人的需要, 提供给人们一种“人性化”的空间, 可以自由的参观, 接触新的理念, 学习新的观念, 获得乐趣等。这绝非如想象的那般简单, 展示空间与生活的直接联系, 不仅成为与人类生活一样丰富和生动的历程, 而且其本身就是生活的一个部分, 所以, 我们应认识到“展示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展示生活。”[1]

人性化设计在展馆的空间设计中, 首先需满足大众生理与心理需求, 其次要考虑生态性层面的人性化和文化层面的人性化, 也要表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具体到规划展示馆的空间上就是参观路线、一块展板、一个扶手、一盏灯、哪怕是展馆内的卫生间, 在设计的时候都要考虑进去。如果把这些综合起来, 实施城市规划展示馆的空间设计将是一场社会变革, 因为它象征着:要从唯经济衡量发展转向经济、社会、自然三方面协调发展;要从过度泛滥的盲目发展转向适度的科学发展;要从人受自然环境威胁转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2]

在我们对城市规划展示馆的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从人性的角度出发, 自然的简洁与朴素、情感设计、细节设计的高品质、材料的生态性环保性、对地域文化的关注等都是我们人性化设计的考虑范畴, 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国自古就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伟大传统, 这种传统指的就是一种可持续性, 这是现代社会的大问题。对公共空间发展变化的适应和协调是可持续性设计思想的核心和实质, 一切空间设计的“可持续性”都离不开这一问题。有关“可持续性发展”的定义各式各样, 最广泛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3]这一概念出自于“布伦特兰报告”, 而在当今社会, “可持续发展”并不仅仅是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及资源的永续利用。城市规划展示馆的空间设计也是如此, 我们可以把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可持续发展理解为“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 又不对未来城市的发展构成威胁”, 也就是说, 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发展是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城市的发展来决定的。就客观而言, 城市规划展示馆空间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我们在逐步扩大城市规划馆的功能的同时要注重它的精神的功效。在设计的时候, 必须从最基本的功能出发, 从环境的角度出发, 从材料、技术、人的情感、行为、规划、等众多因素考虑, 把狭义的空间转化成广义的空间, 使展馆的空间从二维、三维向四维空间发展, 同时也要方便展示馆的二次或多次改造。

二、结语

在现代设计中越来越重视“人与环境友好”、“绿色设计”、“可持续性设计”等理念和实践。要求人们重视生态、资源和整合性创造力, 人们不仅要回归与自然、环境, 与真正的生活友好, 也应在珍惜人类感官的原始特点中重拾设计的真正感觉, 向一个更高境界的、具有生命力表现的设计创造发展, 所以我们对展示馆的空间设计中也在环境因素加重了筹码, 争取以最小的代价, 营造出最好的展示空间。

参考文献

[1]何晓佑, 谢云峰.人性化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10-18.

[2]张立.展示空间的设计——人为空间的设计方法探寻[J].湖北商业高等学校学报, 2001, (12) :74-75.

8.“城市空间绩效”及城市规划研究 篇八

关键词:城市;空间绩效;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151-02

城市规划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具有范围广泛、内容庞杂的特点,在实际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空间绩效”往往被忽略。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空间包含各个方面的因素,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政治发展状况、不同的社会历史因素以及不同的文化地域特点就会产生不同的城市空间风格。对于城市空间规划,每个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基于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有必要针对城市空间的内涵进行深入探究,这对于整体的城市规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城市空间绩效的内涵解析

“城市空间绩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在实际的城市规划进程中,空间规划就变得具体可感。例如,在城市住房的买卖过程中,房屋价格是影响住房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这也是购房者最为关注的一个因素,然而,房地产行业本身在空间方面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果不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就会导致环境污染,进而忽略了城市土地的绩效性。

1.1 对偶互补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保持城市本身的独立形态,由于城市的集聚效益,城市具有对偶互补的特性。城市功能分别为:生产、生活、消费、服务、娱乐、流通、工作。这些城市功能彼此之间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些城市功能之间具有对偶互补的特性,在此基础之上,城市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因此,城市的空间规划至关重要,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进而促进城市的不断发展。然而,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主要是因为城市的空间规划在测绘和测量时比较困难,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开展布局工作。

1.2 多样性

模型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它的主要依据是空间特征。城市中的每一个区域都具备独特的区域属性,不可复制,例如地域环境、文化特征等等。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规划师要优先考虑承载建筑,如果空间产生位置上的变动,区域属性也就不复存在。

2 空间绩效的评价指标

所谓城市空间绩效,实质上是城市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总体效度,既然是效度,当然离不开评价指标。作为一种多维建构,城市空间绩效的指标评价体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关注重点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指标,例如,地理空间绩效、社会空间绩效、经济空间绩效、生态空间绩效等。

2.1 空间形态的评价指标

具体来讲,空间形态的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包含三个部分:城市的建筑用地、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运行状态。如果城市的建筑用地和规划用地科学合理,并且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状况相适应,城市内部各个组成部分运行协调高效,则我们称之为高绩效的城市空间;反之,则是低绩效的城市空间。

2.2 社会经济的评价指标

社会经济的评价指标最能反映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例如,人口分布情况、资本分配、就业状况、教育水平、医疗水平、文化特征等等。城市空间绩效高的地区以上评价指标的分布比较均衡,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就业状况、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以及权力分布比较均衡,低绩效的城市空间与上述特征则相反。

2.3 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

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资源配置、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环境适宜度。城市空间绩效高,则资源配置效率高,环境污染程度比较轻,环境治理力度大,环境适宜度比较高,适合人类居住。反之,则为低绩效的城市空间。

3 “城市空间绩效”及城市规划

在实际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市场是影响城市空间绩效的主要因素,市场失灵会降低空间绩效,影响城市规划。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科学的市场制度是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政府要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对城市的宏观调控,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

3.1 突破空间限制

市场失灵会限制城市空间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体的城市规划设计。城市产业会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变化,这会直接造成人口流动,改变居住区,进而影响城市状态。此外,人口的分布状况会影响城市空间的规划格局,再加上城市空间中区域面积比较大的城市资本和城市建筑物,城市空间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整体设计,根据城市各个部分的依存性和分工性进行规划。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一般采取均衡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将城市空间划分为街坊、片区、城市、地块四个部分。

3.2 突破价格机制

目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土地买卖一般是采取“招、拍、挂”的方式来进行,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下一次的开发过程中又会发生大的变动,土地资源的分配会主要依据每个地区的地价来进行,这样一来,城市形态就会不断发生变化和更替。城市的规划过程中,需要遵循市场的经济规律和开发规律,如若在规划过程当中,忽略市场这样一个主要因素,就会造成规划设计的目标与城市的发展目标的不一致,影响城市的发展。

4 提升空间绩效的具体策略

4.1 改进发展模式

近几年,我国的空间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和增长,但是,城市空间的差异明显,差距比较大。基于此,我们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空间属性,有针对性地改进发展模式,实行“差异化、多样化、层级化、地区化”的综合发展模式。

4.2 发挥土地价值

目前,我国的土地开发管理工作异常混乱,产生了很多问题,例如,土地开发利用率低,开发秩序混乱,建设用地供给不足等等。在空间规划的实际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经济开发和生产活动的特点合理配置用于开发的土地资源,实行紧缩型的土地政策,建立健全土地税收制度。

4.3 加强空间干预

想要提高空间绩效,就必须保证空间资源的合理分配,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的空间资源配置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充分满足各方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空间利益。此外,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空间规划的考评机制,包括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的考核。与此同时,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思维,重点关注人均资源占有量、投入产出比率、生产效率等指标。由于城市空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我们还要从多个角度考评空间规划,不断优化空间结构,调整空间布局,进而提升空间绩效。

5 结 语

综上所述,城市空间绩效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整体水平,促进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对城市空间的规划过程中,规划师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实践经验,提高了规划能力。但是,对于城市空间的内在含义和机制,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指标。所以,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要不断探索城市空间规划的设计道路,切实提升空间绩效,增强城市规划的整体性能,促进我国城市的建设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坤焘,赵民.关于“城市空间绩效”及城市规划的作为[J].城市规划,2010,(8).

[2] 王海刚.“城市空间绩效”及城市规划的作为[J].中华民居,2014,(24).

上一篇:网管个人总结下一篇:外贸跟单员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