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精选8篇)
1.村级小学教师绩效工资 篇一
教师绩效工资
刚才,在论坛上看到一个《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伤害了谁?》的帖子,很让我感慨,想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说几句话。
一、教师实行绩效工资,这种做法,本身就有许多疑问。什么叫绩?什么叫效?因为学校毕竟不是企业,它既不能计件,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质量标准。如今,上面又三令五申,不准唯分数论,不准看升学率,究竟如何看绩效,谁能给人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我想,即使是制定政策的人,心里恐怕也是一本糊涂账。用教师的绩效来考核,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到最后,就只能是任由领导说了算,绩效工资也就成了糊涂工资。是不是这样?
二、同为教师,同为为培养下一代教书育人,理应同工同酬,同级别同酬。现在却硬要切成两块: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并且实行两种绝然不同的工资待遇。结果形成了这样的现状:受教育多的,水平高一些的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待遇反不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的一半。甚至一个退休了的大学教授,他的退休金还比小学退休教师还要少许多,更别说高中、中专、幼儿园的退休教师了,这样合理吗?!这是为什么?是书读多了受的累?是从事非义务教育活该受政策歧视?还是其它的什么?谁能给一个合理的解释?
三、中国的教育改革究竟怎么改?几十年来就一直没有章法。一是高、中考招生办法朝令夕改,今年这样,明年那样,让教师和学生如没头苍蝇,不知所从;二是对教师不断地上紧箍咒,让教师身心俱疲,有的甚至英年早逝。现在又出了新花样,把一个完整系统不可分割的教育硬生生地切割成两块,搞得血肉模糊。让一部分教师乐享改革成果,让一部分教师吞咽改革的苦果,造成人心分离。如此就是改革之路?如此中国的教育就可以现代化?
照我说,中国的教育再不能让那些不懂教育的人在那里穷折腾了!实现教师的同工同酬,同级同酬才是正途。当前,立即改变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收入过低的极不合理的现状,像小学、初中教师那样按教育法规定的那样,执行不低于或略高于公务员的工资标准乃是题中要义。
四、但是,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的绩效工资问题仍然没有说法。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他们是改革的弃儿?难道他们的要求不合理?现在,千千万万的的他们正在翘首以待呢!
2.村级小学教师绩效工资 篇二
关键词:高中教师,绩效工资,激励机制
一、高中教师工资收入现状
(一)高中教师绩效工资的内涵
所谓的工资,它就是对员工的工作量、工作性质、业绩进行综合的考察,而设定的。工资由薪级工资、岗位工资、职岗津贴、综合生活补贴及教龄津贴五部分组成。而职岗津贴、综合生活补贴又统称为绩效工资,占工资总数的30%。绩效工资与补贴津贴具有一定的弹性,具有自主分配权。绩效,它是效率和业绩的统称。工资通过采取绩效的方式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其意义深远。对于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它不仅能够调动教师对于工作的积极性,还能够对学校的工资基金进行有效的分配,对教师的潜力进行挖掘,为学校教育做贡献。
(二)工资收入分配现状分析
1、教学的力度有待于提高
高中教师应当实行岗位工资,但在一些学校中存在着工资与岗位不符的现象。在后勤部门有些人员的工资比正式从教的教师或领导的工资更高,而晋升能力更容易。从这方面显示出了,学校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够重视。高中学校要正确的对待教师的教学工作,树立起价值理念,对教学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使学校进入到良性发展的趋势,创造学校的声誉,做到真正从教学上着手。
2、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的难度
在学校中,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教师中存在着“论资排辈”的现象,这种现象形成了两种极端。在年轻教师中,其对于工作的积极性,被一些不合理的体制给抹灭了。在资历老的教师中,不管是从社交、家庭上都有一定的精力耗损,其工作的精力已不比年轻教师。但在学校中,却仍然存在着“论资排辈”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使年轻教师没有充分发挥的地方,工作自由、没有前景、工资待遇更是微薄。而资历老的教师,其工作量很大,身兼数职,收入却很高。这种结构的不合理性,使教学质量严重的受损。在工作量的制定上,应考虑教师的自身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不应拿年龄来衡量。合理的工作量,不仅能使教师的报酬得到合理分配,还能使其工作态度端正,使教师为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3、工资收入与工作义务、工作量不符,实行暗箱操作。
在学校中,教师的工资收入应当与其工作量相一致,教师所担任的班级数与课时工作量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人为的将工作量加大,这就会使其报酬不能得到合理的分配。在教师的基本工作中,应当使其工作量进行合理的分配,不能将其工作量与赚钱联系到一起。将工作量盲目的人为增加,使教师的工资收入差距拉大。工作量的增加,应当充分的将教师的年龄、精力、业务素质、经验等合理的考察,再对其进行工作量的增加,不能盲目的对其进行加大工作量。
4、工作态度浮躁
在学校中,有些领导、教师为了增加收入,将以往的以育为本的工作态度抛到了脑后,多了一些不务本、浮躁的现象。在学校中存在领导、教师不上课、旷课等现象。在学校中,不管处于哪个职位,都要以教学为主,在课余也可从事业余管理工作。
二、对实施高中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建议
(一)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合理的绩效激励机制。
1、考查教师的工资待遇
在教师工资待遇的考察中,不能只考察平均工资,也应当对最高工资、最低工资,进行考察、核实。最高工资会使工资的差距不断拉大,最低工资会使教师的带着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只有将教师的绩效工资制度加以合理的规范、运用,才能使其达到平衡。
2、优化合理的工资收入结构
它指的就是将教师的奖励性、基础性绩效工资结合到一起,将教师的收入差距加以限制,使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基础性绩效工资的前提下,设置相应的奖励制度,使教师的教学潜力得以发挥出来,将身心全部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学校也要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可利用资历老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指导,学校并采取一定的考核办法。
(二)保障教师的收入稳增,强化法律监督作用
法律监督机制应当起到相应的作用,正确的规范教师工资的发放形式。对于学校的财政制度应当予以规范,将教师的各种资金、津贴等做好管理。将“向钱看”的不好习惯改掉,对于工资的发放予以规范,可使用工资卡发放,其收入的分配应符合规定。
(三)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价值导向
学校是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它要以教育为主,不能从教育而转向盈利,这就违背了学校的主旨。在学校中,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师的价值观不能“向钱看”。学校应当淡化教师对于金钱的概念,以育人为本,将身心投入到教育中去。
(四)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业绩考核,必须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考核。在学生的培养上,不仅从智育来看,要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育学生的方式上,不能只从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要全方面的对学生的素质进行提高。在学校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加以创新使学生在教学内容上有更多的兴趣,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力。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要进行全面的发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做到大胆创新、多交流,将眼光放长远,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校应当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原理、知识等,得到充分的吸收。
三、结束语
在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中,最大的阻力就是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与实施工作。学校要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好的调动起来,将一些年轻的教师加以培养,在保障工资待遇的前提下,使教师的教学业绩加以提高。绩效工资要在教师的原有工资上适当的调整,有关部门要加以进行教师的工资收入分配的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红.北京市区县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研究,2012(28)
[2]苏君阳.义务教育学校对教师实施绩效工资面临的问题,2010(02)
[3]李黎.对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考核标准的探析,2009(11)
3.教师绩效工资政策访谈 篇三
[摘要]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主持人邀请几位基层教育局长就如何保证财政资金到位、如何实现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绩效考核制度如何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如何体现向优秀教师倾斜的原则、在义务教育阶段先行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对其他学段的教师会产生什么影响等话题,进行深入的访谈。局长们提出了本地区落实教师绩效工资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绩效考核制度;局长访谈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5—0007—07
根据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教育部于2008年12月31日出台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首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全国各地区将在2009年秋季前逐步实施这一政策。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制订的背景下,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将承担组织实施和对学校的指导工作。为此,中小学管理杂志社邀请山东德州市教育局刘志祥书记、局长,浙江平阳县教育局王振中局长,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孙惠玲副局长,湖北恩施州教育局冉隆映局长,山东菏泽市东明县教育局徐永太局长,就此话题进行深入讨论。
本刊记者柴纯青特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从春侠副研究员共同主持这次访谈。
关于试点地区的情况
主持人:感谢各位局长接受访谈。继农村和城市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后,“意见”又把解决教师待遇问题提上了日程。大家对“意见”的总体感觉如何?
刘志祥: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于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具有重大意义。
王振中:我总体感觉是,“意见”内容较全面,并具有明确的依法规范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导向。
孙惠玲:教师绩效考核是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学校绩效工资制度顺利实施,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建立的一种对教师的考核制度。
主持人:2006年6月27日,全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制度。2008年,湖北恩施州的部分市县进行了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请冉局长为大家介绍一下您那里的试点情况。
冉隆映:恩施市、利川县、鹤峰县等市县运行绩效工资的情况表明,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主动学习进修的多了,争当班主任的多了,要求多任课、挑重担的多了,无事闲聊的少了,小病大养的少了,要求离开一线的少了。因此,我认为,“意见”的实施能够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关于区域间差别问题
主持人:从冉局长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恩施州部分市县的试点情况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那么,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在其他区域的推进是否会比较顺利?
徐永太:“意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但是,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按照区域差别形成一个完整的绩效考核标准体系,这容易造成绩效工资分配政策的偏差。
孙惠玲:考核指标体系要达到文件中要求的“充分体现考核指标的激励性和约束性的有机统一”,操作起来肯定有难度。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最大的问题。“意见”毕竟是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文件,考虑区域差别建立绩效考核标准体系可能还是比较难的。
王振中:我也认为,“意见”最大的不足是太原则、太笼统,指导性、可操作性明显缺失,初看面面俱到,细想则觉得不明确、无从着手。
关于适用对象问题
冉隆映:“意见”中有两个问题:一是我国目前还存在一些完全中学,这些教师大多交叉带课,很难界定他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还是高中阶段的教师。二是没有将其他教育机构的义务教育教师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九章第四十条明确规定:其他教育机构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这些机构的教师主要服务于义务教育,做了大量艰辛的、富有成效的、别人无法替代的工作,理应把他们纳入绩效工资体系。但是,国务院的文件只规定“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教育部的“意见”也没有将其纳入。事实上,这类教师的数量并不大,像我市建始县教研室只有15人。
孙惠玲:我们天津市河西区有11所完全中学,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是混编使用的,在哪个学段任教也是通过竞争上岗并且不定期调整的,所以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的绩效考核肯定得一起进行,否则就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和学校的工作。但是这次绩效工资只针对义务教育学校。所以国家和地方都应尽早制订政策,统一实施基础教育教师的绩效工资。
冉隆映:文件说“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这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许多教师退休以前是在完全中学的初中部工作,后来初中部被剥离出去,变成了高中校。原来已经从这个完全中学退休的教师,待遇只能按高中教师走,这样他们就不能享受此次绩效工资政策里规定的退休教师的生活补贴了。
徐永太:我认为绩效工资应是独立核算的。退休教师虽然也应该享受相关的政策保障,但作为绩效工资,应该体现在岗与离岗的不同,要区分开来。
主持人:根据国务院的意见,义务教育学校的行政、后勤人员都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那么,如何兼顾一线教师与后勤员工之间的利益?
冉隆映:向一线教师倾斜是不应该有争议的。为兼顾各方利益,一是通过基础性绩效工资设置进行调节;二是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三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非教学人员适当低于教学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规定,给校长减轻压力。
王振中:一线教师与后勤员工之间可以采用不同系列的绩效考核办法予以区别。
关于各地财政承受能力问题
主持人:现在各方面都比较担心各地的财政承受能力问题。此次国务院确定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的原则,对于财政薄弱的县,省级统筹怎么体现?中央又如何适当支持?
徐永太:山东东明县地方财政一年的收入约为5个亿,在山东的排位是靠后的。我县6000多名义务教育教师,要落实绩效工资的话,县财政压力很大。因此,我们希望省政府的支持力度大一些。我县义务教育新机制的经费就是按
照省级政府80%、菏泽市政府2%、东明县政府18%的比例来分担的。
王振中:浙江平阳县是我省26个欠发达地区之一,县财政的财力不足。这次实施绩效工资政策如果省里出到80%、县里出20%就会非常好。如果县里承担的比例超过20%,就可能难以落实。即使县里有这个财力,但如果上面没有强制性要求,那么也将落空。
徐永太:所以,我期望国家再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强化责任,把绩效工资的落实情况纳入到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中去。
刘志祥:国家对山东的支持政策是,按在职教师每人每月60元、退休教师每人每月45元的标准进行转移支付。德州市是经济欠发达市,义务教育教师4.2万人,人均月工资1644元。但各县市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教师工资水平有一定的差异。目前仍有4个区县没有实现城乡教师工资按同一标准发放,只有个别区县落实了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政策。比如我市的庆云县和夏津县分别属于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县财政很困难。因此,国家在对省级方案进行审批时,应提高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比例,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免除市县财政的配套资金。
王振中:因此,应该切实加大省级财政对欠发达县域的转移支付力度,真正体现“经费省级统筹为主”的原则。在教师绩效工资总额中,除了县财政原来已经安排的预算之外的部分,要全部或绝大部分由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同时,上一级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必须加强监督,督促县级财政对于原来用于教师工资待遇的资金,不减少,不“挤出”,还要严防省转移财力被占用、移用、截留。
孙惠玲:天津河西区的财政状况是比较好的。城市推进免费义务教育的时候,就是以区县为主,市财政主要是支持专项经费。
关于“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的问题
主持人:此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还有一个参照,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提出的“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这个难度大不大?
冉隆映:我州的教师工资与公务员相比,每人每年至少要低1万元。就算国家支持了每人1000元,地方财政也还要补给每人至少9000元。如建始县有4000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地方财政每年要拿出3600万元,这对县级财政来说太沉重了。
恩施州所辖恩施市2008年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在职教职工年人均6036元(含原保留津贴)的标准发放了绩效工资,利川市是按6614元、鹤峰县是按5000元(含原保留津贴)的标准发放的。即使这样,教师的工资每月依然比公务员低500元左右。其他县市的财政状况不好,无法兑现教师的绩效工资,州内形成了教师待遇“两重天”的尴尬境地。因此,要明确执行主体,确定经费来源和各级政府的投入比例,实行省级统筹。中央对我们中西部地区应加大专项资金扶持的力度。
王振中:我同意这个看法。中西部省份应实行“省级统筹,中央支持为主”;东部沿海省份应实行“省级统筹为主,县级财力保持原有水准(额度)”。尽管如此,我还是担心能否真正实现“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第一,两者的工资结构系列、统计口径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难以比照;其二,“当地”指的是县域、市域还是省域?越是发达地区,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差距越大。在温州地区,两者的年均工资相差3万元以上,平阳相差约1万元。同时,地方各级行政部门每年都会出台一些提高公务员工资待遇的政策,但教师却不能同时、同等享有,差距就是在这一块拉大的。
徐永太:我们的情况不同。就我县来说,公务员的津贴、补贴教师都能享受到,教师的职称工资还比公务员高,所以实际上公务员还没有教师拿得多。拿我自己来说,我是公务员,和我同样工龄、同样职称的教师,每个月就会比我多三四百元。
刘志祥:是的,山东全省公务员享受的津贴、补贴教师都能享受到,但县一级的规范性不够。
孙惠玲:对平均工资水平的界定还不是很明确。如果指基本工资的话,那么,目前教师的基本工资并不比公务员少。如果指工资中所有项目的平均值,那么,目前还有一定的差距。要使教师的工资水平与公务员持平,还需要仔细测算。
王振中:所以我建议,参照一些国家的做法,把中小学教师列入国家公务员系列,用法制来保障。作为过渡的办法,当前在实施教师绩效工资的过程中,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在提高公务员工资待遇的政策上要特别明确:中小学教师同时、同等享受。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今年同等了,明年又不同”的怪现象。
关于绩效考核方法的问题
主持人:教师绩效工资最终还需要落实到“绩效考核”问题上来。教育工作不是流水作业,教师的育人工作很难完全用数据来衡量。“意见”明确提出,实施绩效考核应坚持“尊重教师职业特点”的原则,那么,各位局长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
王振中:总的指向应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我们应依据“意见”中的考核内容,将每类内容分解为具体的考核要素(因子),以等级加分制的形式呈现考核结果。实际上,一个教师的大多数工作绩效表现都处于一种“大而有之,细则朦胧”的模糊状态,即使是用等第呈现,也较难确认其等第边界。有鉴于此,我认为,对基础性绩效工资,宜采用“合格”为主的模糊等级制评估办法,凡合格者,即可全部获得;对奖励性绩效工资,可采用单项性与综合性工作绩效、贡献并存的考核办法,适当拉开档次。这样一能使绩效评价相对客观、准确、公正,二有利于淡化急功近利的思想,三能适当扩大得奖面,以调动教师创优争先的积极性。
冉隆映:只要我们坚持基本原则,采取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公开、公平、公正地考核教师工作的绩效,就能有效避免人为成分过大而引起的对公平性的质疑。这种考核,不仅不会影响教师间的关系,而且会在教师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刘志祥:我认为,针对学校和教师的现状,为便于实际操作,应采取以量化考核为主、定性考核尽量减少的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把什么工作都量化。
徐永太: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建议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逐步消除过度量化的弊端,坚决扼制学校内急功近利和功利主义思想。
孙惠玲:从二者的比例上,我认为应该以量化评价为主,质性评价为辅。为防止过度量化,必须制订好指标体系,以突出量化的积极意义。比如:可以考虑向班主任倾斜,向满、超课时人员倾斜,向高层次学历人员倾斜等,再加上师德等一些质性的评价,最终确定考核结果。这样有利于学校的具体操作。
当然,对量化的指标以及质性标准要进行研讨,并经学校工会、教代会讨论通过,让教职工充分认可。
王振中:绩效工资的基础部分大部分教师都是一样的,关键是奖优部分如何执行。30%的绩效工资也没多少,关键是要让教师们服气。所以应该以教师们实实在在获得的奖项,比如说辅导学生得奖等,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我们县往年会拿出大约150万元奖励获得各种奖项和荣誉称号的教师,今后会把这些捆绑起来,纳入绩效考核中,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于“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的问题
主持人:不管是质性评价还是量化评价,都有一个被大家议论最多的问题,就是升学率的问题。“意见”强调“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但有评论文章说,“教师绩效考核难过应试坎”,那么在基层,有没有替代性方案?
王振中:“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并不等于“不把学业成绩作为考核指标”。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学业成绩”包含的因子,主要有各种作业、阶段性评价成绩的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后20%的比率等。考核时应更多地注重平时的作业考核、形成性检测,以及对动手、动口、实践性技能的考核评价等,力求体现考核检测的多样性、丰富性、全面性。
刘志祥:不应把升学率当做唯一的指标,但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还是要通过成绩反映出来,这也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以教学成绩高低为主线,同时考虑师德、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核。
徐永太:建议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作用,把学生的及格率、进步率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替代升学率指标。
孙惠玲:教师业绩评价不考虑升学率,是过于理想化的。我认为,可以把升学率作为评价的指标之一,在权重上综合考虑,引导教师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并提高学生的成绩。
冉隆映:我们认为,绩效考核项目的权重应为:考勤10分、工作量30分、教育教学过程30分、教育教学业绩30分,共计100分。其中,教学过程主要考核教职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工作岗位职责履行的情况和安全管理职责履行的情况、工作态度、责任心。过程与业绩并重,避免只重升学率的倾向。
关于与职称的关系问题
主持人: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以职称为主要依据的工资分配制度,此次绩效工资突出的是教师的业绩,那么这是否会对现行工资分配制度产生冲击?
刘志祥:义务教育教师现行的工资结构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贴补贴、特殊岗位津贴四个部分,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是以职称为依据确定的;改革后的工资结构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特殊岗位津贴四个部分。也就是说,改革前后的差别就在于把改革前的津贴补贴改为绩效工资,其他三部分不变,改革后的工资仍以职称为主要依据。此次绩效工资改革体现了对现行工资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不会对现行制度造成很大的冲击。
王振中:我觉得会有一定的冲击,但对逐步改革以职称为主要依据的工资分配制度具有积极作用。从整体上看,强化绩效,适当弱化职称在工资分配中的功能,很有必要。但奖励性绩效工资在教师工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有限,因此冲击也不会太大。
冉隆映:我担心这反而会强化以职称为基础的分配制度。70%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很可能以职称高低为依据进行分配,不利于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效应。因此,我建议,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可提高到50%~60%。众所周知,由于职称评聘制度不完善,部分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的骨干教师,因此,应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加大校长的自主权,这样才能真正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
关于民办学校与高中校教师的问题
主持人:实行义务教育新机制的时候,很多地方就没有把民办学校的学生纳入其中,因此带来了很多问题。此次针对教师群体的“意见”会对民办学校教师产生什么影响?
徐永太: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部分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办学校教师的收入提高了,民办学校如果不提高,教师就会流失,竞争力就会下降。我县有民办小学近20所,民办初中校两所,在职教师有600人左右,比例不小。我认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工资同样也要纳入政策范畴,但应该由学校支出这一部分工资。
孙惠玲:应该在国家层面界定哪些民办学校应该在绩效工资政策的范畴之内。我们区有3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收费都不低。如果他们也实施绩效工资,反而可能会降低教师的收入水平,民办学校的董事会对此应有所考虑。我认为在公办教育薄弱的农村地区,民办学校教师应该获得国家支持。
刘志祥:我市的民办学校比较少,在民办义务教育阶段任职的教师不超过300人。我们在推进绩效工资改革时,会对民办学校提出原则性的要求。
王振中:平阳的民办教育很发达,但是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很少,在职教师不到200人,教师绩效考核工资政策对他们的影响不会太大。
主持人:高中没有被纳入此次政策的执行范围,高中教师是否会受到影响?
刘志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进行调整后,势必影响到高中教师,大多数高中都举债运行,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从地方财政而言,负债都很难还上,涨工资就更难了。在这种背景下,今后高中如果实行绩效工资的话,就一定要综合考虑高中学校的债务问题。
孙惠玲:对我区而言,面对的主要挑战是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绩效工资问题。按照现行高中的收费标准,所收费用无法满足高中教师绩效工资所需的金额。如果完全靠学校自筹,那么高中教师很难享受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绩效工资待遇。这样势必会引起新一轮的收入不平衡,造成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所以我们只有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纳入到义务教育阶段统筹考虑,才能较好地解决出现的相关问题。
关于农村学校教师的问题
主持人:教师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政策还有一个特订的政策目标,就是希望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全国农村教师达到800万,占了绝大部分,请问各住有何良策?
徐永太:“意见”中提出,县教育局具有因地制宜制订措施的空间,我认为,这是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的机遇。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之间存在着师资配备不均衡、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数量不足等问题。个别农村教学点一个教师包一个班,教师超负荷工作。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我们在制订考核标准时必须考虑到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
冉隆映:我们的试点表明,更多的农村教师安心在农村从教了。这对于稳定农村教育大局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用巨大。
王振中:我认为,教师群体最大的特征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我们应该尽快实现城乡教师工资的“同县域同待遇”。一是健全完善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制度,将县域所有学校的财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管理,规范学校的经费收支;二是制订并实施“同县域同待遇”的相关制度办法;三是对个别原来待遇高的城镇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逐步控制、调整,最终达到“同类同待遇”水平。
4.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篇四
分
配
方
案
2016年12月
金源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为了做好我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工作,遵循鄱阳县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分配细则。
一、师德(20分)
能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无违纪违规行为、无安全事故的得20分。体罚学生一次(学生、家长、社会举报后查实的)扣5分,负安全责任一次扣10分,不服从上级工作安排的教师,扣20分。违反政策或被公安机关刑拘一次,此项为0分。
二、教育教学效果(40分)
1、作业(9分)
期末教师能按教育组下达的量化指标完成并批改质量符合要求的得9分。经教育组或学校检查,每缺一次扣1分;批改质量存有严重问题检查组提出批评的,一项扣3分。
2、教案(6分)
教案量化达标且质量合要求得6分。每缺一节扣1分;检查组提出教案质量存有较严重问题的每项扣2分。
3、考绩分(25分)
(1)单科考绩分:本科目的平均分居于教育组统测平均分的得考绩分20分,每提高(或减少)0.1分加(或减)考绩分0.05分。
(2)多科考绩分:按上(1)求出单科考绩分再平均分。(3)此项考绩分最低限为15分。
三、教学、论文奖(机动分)
(1)教学奖:凡是获县教坛新秀称号的奖10分;获县(教育组)优质课比赛、团体比赛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6(4)、5(3)、4(2)分;参加学科竞赛、演讲比赛等获县(教育组)一、二、三等奖的每生分别奖给辅导教师4(3)、3(2)、2(1)分;同一项目只能拿最高分。
(2)论文奖:凡是获县(教育组)的教育教学论文一、二、三等奖分别奖5(3)、4(2)、3(1)分;获市教育教学论文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10、8、6分。
(3)完成本学期的工作总结、论文的教师奖3分,全期不写教学论文的扣5分。
四、考勤(全期满勤应得40分。)
请事假一天扣2分,请病假一天扣1分,迟到或早退超过二十分钟给予记勤,每次扣0.25分,旷工一天扣5分,私自调课一节扣0.5分,代一节课加0.5分,本项可累计评负分。
五、班主任基础分(20分)
(一)达到以下条件的班主任另加分
1、每周流动红旗的班级得1分。
2、每周开一次班会得0.5分(以记录为准,学校领导小组核实签名)。
3、该班开展和谐满校园活动主题会在全校师生展示的得2分。
4、全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其他先进类别除外),镇级得5分,县级得10分,市级得15分。(同时被评为不同级别的,取最高得分。)
5、按班平均人数(班平均人数=学校总人数/班数)每超一人给班主任加0.5分。
(二)班主任扣分
1、班中学生有打架的,每人扣1分。
2、班中学生损坏公物或严重违纪,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情节轻重作出扣分处理。
六、学校领导岗位基础分
学校负责人:40分;科组长、大队辅导员、报账员各20分。
七、超课时奖
按全校专任教师平均课时数(平均课时数=全校课程总课时数/专任教师数,学校负责人相当教师平均课时数1/4),每周超一课时加1分,最多只能加10分。
八、创造发明奖
全期教学过程创造发明,获国家奖励的加40分,获省级奖的加30分,获市级奖的加20分,获县级奖的加10分(同时获得几个级别加分的,以最高级别计算)。
九、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分配绩效工资。
十、分配方法:
期末评定每人的绩效分值后,按下面计算公式计算个人绩效工资。
教师个人绩效工资=个人绩效分×
全校绩效工资总额
全校老师绩效总分
5.江苏教师绩效工资表 篇五
计算以教务科正式下达的学期教学计划及实际授课学时数为基本依据。按不同情况取值
如下:
1.与教学内容有关的
(1)教师担任不同班级同一学科,但授课内容要求及侧重等差异较大,且按不同教学大纲、计划或教材授课,并编写了不同教案(简称“两个头”),则
=1.00
(2)教师担任同教材同进度的重复课,其 =0.9。
(3)新开课(不包括新教师所开第一门课)=1.2。
(4)教师同时讲授两门课,教分较少的课 =1.2。
(5)在学期进行中,因教学任务需要,临时安排接(代)课时,在前两周,所接(代)课与任课若为两门课,所接(代)课的
=1.4,所接(代)课与任课若为两个头,所接(代)课的 =1.2,否则所接(代)的课,=1.0。其余课时按正常情况计算。
(6)其余情况授课,=1.0。
2.与授课班级内学生人数有关的
(1)1~20人,=0.8
(2)21~35人,=0.9
(3)36~50人,=1.0
(4)51~65人,=1.1
(5)66~80人,=1.2
(6)81人以上以20人为间隔类推。
教师所担任的授课如涉及上述多种情况,则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复合计算。
(二)在校外带领并指导学生野外操作实习按每周每班40教分计,由参加指导实习的教师按情况分配,但每个教师最高不得超过每周22教分。
(三)无课教师指导校内停课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按周学时×0.6
进行计算。
(四)有授课任务的教师,同时又指导校内停课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
等,按如下标准核定教分。
(1)所任课时6学时,实习教分=(1周总学时-所任课时)×0.6
(2)所任课时6学时,实习教分=(1周总学时-6-所任课时/2)×0.6
(五)除教学授课计划以外所开展指导的各项文体活动,另计工作量,其计算标准为:
(1)每领做一次早操按0.5教分计。
(2)每领做一次课间操按0.2教分计。
(3)组织开展辅导课外文体活动每小时按0.5教分计。
(4)组织筹备校运动会,根据其工作量由体育组写出报告,经教务校长审核后由校长批准发给一次性奖金,不另计教分。5)练习代表队参加经学校批准的校外文体比赛活动,每次实际练习时间达1小时以上的计0.6教分;如比赛取得好成绩,可按取得的名次,由基础部写报告,经教学校长审核后由校长批准发给体育组一次性奖金。
(六)教师因公出差,每周工作量按10教分计。
(七)由专业科、教研室指定并经教学校长批准的指导教师,有指导计划并予以实施,有检查考核,期满有鉴定,视其指导情况每学期计0~12教分工作量。
(八)由学校安排教师编写教材(无稿酬)及其他教学资料,按全稿(包括审定、校核)
每1000字计1教分工作量。
(九)学校统一停课考试的学科,任课教师出考卷每套(包括标准答案、评分标准)2教分,改卷(包括成绩单、成绩分析、整理上交试卷)每班2教分。
(十)教师受学校委派在校外任课,其工作量计算与校内任课相同。
(十一)教师完成其他零星工作任务,一般均不再计算工作量,非凡情况可由专业科申报,由教务科会同教学校长决定其工作量。
(十二)教师工作量由所在专业科(部)填报,教务科核定和汇总。
(十三)教师业务档案中,工作量按实际授课时数及完成的其他教学任务填写。
(十四)假如教师每月教学工作量折合教分超过50分,超过部分每1个教分的效益工资增加5元(指导校内外停课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不计超教分)。
(十五)见习教师在见习期内任课,在18教分/月内,不计发任课效益工资,超过18教分/月,超出部分每1教分计发10元效益工资。
二、绩效工资及部分津贴的计发
(一)任课教师每一个教分按所聘职称发给单位教分绩效工资,其金额为副高级20元,中级17元,助理级15元,员级13元。
(二)教师(含职工)举办经学校批准的讲座,每次发给讲座津贴100元。
(三)教师按规定进行早、晚自习辅导,并到班级认真答疑和治理,每辅导1次(早 晚)
自习发给津贴10元。
(四)教师(含职工)参加由教务科正式排定的监考,每次发给监考津贴10元。
政策解答补述:《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指导意见》中把教师师德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却因为量化难而备受争议,很多人担心师德标准会不会最终会流于形
式? 答:《意见》中有很明确的师德考核要求。师德并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有考核的具体要求。比如考核教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特别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情况。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不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不得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学校从未开展过类似的考核评定。因此在探索的初期,可以采用定性考核和等级考核,这样操作起来
6.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市相关的指导性方案,进一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建立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真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激励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努力推进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分配原则
1、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原则。
2、优质优酬,注重绩效的原则。
3、凸显岗位,向一线教师、教学骨干倾斜的原则。
4、岗变薪变,待遇能高能低的原则。
5、不区分职称差异,不体现学科差异的原则。
三、具体办法
(一)工作量分值设定(以月绩效为计算单位,半年累计)
1、周满工作量:语文、数学、英语10-12课时,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12-14课时,美术、音乐、体育、信息、综合实践、通用技术14-16课时,体育教师带两操及组织课外活动按每周共增加2课时计算。(其他岗位以学校核定岗位为满工作量,学校将另行公布教职工工作量清单)
2、按县有关文件规定,副校级领导、处室主任半个教学工作量视为满工作量,副主任为正常工作量,会计、档案员、校医、学籍管理员、图书管理员为满工作量,出纳为三分之二个工作量。
3、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在执行此标准时,不取上限和下限,拟取中限。已达下限、未达中限者按中限计算。
4、设满工作量为每月100分。非个人原因,课时较少且未担任其他兼职,每月低于80分的,按80分计(50周岁以上的教师按90分计算,55周岁以上的教师按100分计算),其他服从学校安排完成其他工作且胜任者,按100分计。
5、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每月增加10分,备课组长每月增加5分。
6、校级每月增加40分,行政、班主任每月增加30分。
7、教师代课或超课时按每课时每月增加2分,跨年级按每月增加一课时计算(可累加)。
8、早自习、午自习由教务处按实际计算,每次增加0.5分。
9、网络管理维护人员每月增加10分。
10、周末及节假日值班或加班,每天增加5分。
11、寒、暑假期间,除提取10%用于中高考奖励外,全体教职工同分考核。
(二)考核实施办法
1、教职工考勤管理由相关处室考核,交办公室汇总。
在教学工作中请事假每天扣5分,旷勤每天扣10分(教师每缺一节课扣5分),教工例会、升旗仪式、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月考质量分析会、师生座谈会及其他活动缺勤每次扣2分,请事假每次扣1分,早、晚下班缺勤每节课扣1分,迟到、早退每次扣0.5分。体育老师下操缺勤每次扣0.5分。(教职工请假制度按县教育局文件执行)
2、班主任工作考核、扣分由政教处负责
3、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考核、扣分由教务处负责
4、教师业绩考核由教务处负责
体现优质高薪,设目标完成系数(取得等级乘以相应的系数)。教职工根据学校安排的工作,根据教育、教学业绩,经“教师业绩工作绩效考评组”考核认定后,成绩突出者可以高出一至二级;业绩特差,或有重大违纪、失职者、或给学校声誉、财产造成损失者,经行政会认定后,可以低定一至二级。具体分五级,即系数为1.1、1.05、1.0、0.95、0.9。(业绩认定参照《学校教学质量考核与奖罚实施细则》执行)
5、关于教师在教学中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培养学科特长生指导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课题奖、学科技能竞赛奖、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奖、优秀课评比奖,由教研室另拟方案另行加分。
6、行政人员工作目标考核:由校长负责
(三)考虑到毕业班教学质量评估因素,学校从每年绩效工资总收入中抽出10%,根据毕业班奖励办法,另行奖励毕业班教师。
7.村级小学教师绩效工资 篇七
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由来已久。早在1908年马萨诸塞州牛顿市便开始进行绩效工资项目的实验, 随后全美产生了大约25000个绩效工资计划, 分别在99%的城市推行, 但由于教师组织的强烈反对和绩效工资制度本身的不成熟性, 导致而后几十年间停滞不前[1]。20世纪60年代以来, 在各级政府和学区的要求和鼓励下, 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运动卷土重来, 再次掀起新的高潮。时至今日, 美国已历经三次最为典型的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运动, 其演进和发展过程一方面反映了不同时代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不同要求,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联邦政府致力于通过提高工资待遇, 激励教师努力工作,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愿望。但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对其进行客观辩证地分析, 正视面临的质疑和挑战?如何在未来改革中得以完善和持续发展?显然, 这些问题既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 又能为我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提供有益经验借鉴。
一、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历经三次尝试, 逐步趋于完善
正如大卫·安格斯所质问制度的源起那样, “制度从何而来?制度的实践从何地开启?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现在的道路?”[2]追溯美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 才能深入剖析当前美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形成和建立的历史根基。20世纪60年代以来, 美国先后掀起了三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运动, 时间跨度近30余年, 根据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 美国适时调整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模式和策略, 并在改革中进一步完善。
第一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发生于1960年。在美苏争霸中,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直接推动美国整个教育体制改革, 《国防教育法》拨出巨款用于加强公立学校教育改革运动, 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列入其中。当时部分州和学区尝试了不同形式的教师绩效工资改革, 譬如“冷门学校计划”“冷门学科计划”“职业梯级计划”“知识和技能工资计划”“吸引和保留教师回报计划”和“业绩工资计划”等, 最后因为研究基础和操作化策略的不成熟而宣告失败, 参与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计划的学区由起初的10%下降为1972年的5.5%, 到1979年仅为4%[3]。
第二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 此时美国教育质量急剧下降, 政府发表《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 建议进行“有专业竞争的、受市场影响的、以绩效为基础的”教师工资制度改革, 并将绩效工资作为单一工资制度的必要补充。然而, 受经费不充足、评价不公平、教师间不良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该项改革举步维艰, 以费尔费克斯市的公立学区为例, 该学区165所学校连续4年额外发放年薪9%的收入作为教师绩效奖金, 最后由于财政预算消减而暂停[4]。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掀起了第三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运动, 一直持续至今。在汲取前两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美国政府通过加大经费投入, 融合教师职业阶梯及知识能力工资制, 以立法为基石保障绩效工资权益等方式, 正在逐步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二、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应对质量危机, 偏重学业成绩
教育质量良莠不齐一直是美国教育改革的突出难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 教育问责制成为应对教育质量危机的有效策略, 以《科尔曼报告》为标志, 通过构建投入与产出教育质量分析模型, 探寻制约教育质量的相关要素。20世纪80年代, 问责的焦点由20世纪60年代的成本与效率之间的教育投入与获得关系演变为关注学生学业成就的高低。与此同时, 美国《中小学教育法案》为提高教育质量, 强化联邦政府问责机制, 通过拨款方式援助和管理各学区教育。然而, 美国政府通过“小班化”“降低辍学率”“延长学时”及“打造平安校园”等方式进行教育改革, 屡屡收效甚微。面对教育质量改革陷入泥沼, 美国各界纷纷喊出“拯救学校”运动口号。
进入21世纪后, 美国在《改造低绩效学校:州和地方领导指南》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中, 不断分析造成教育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美国社会将学生学业成绩失败归咎于教师质量不高。《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及《复苏与再投资法》一致指向教师的教育质量, 即学生的学业成绩。为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帮助中小学校走出质量危机, 美国政府寄希望于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与专业支撑。总统奥巴马力推教师绩效工资改革, 并提出“对于美国各州而言, 若能拿出提高教师质量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改革创新计划, 就给所在的州拨款。”特别是随着教育问责制对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影响和有力推动, 先前的“Merit Pay”被“Performance Pay”替代, 依据教师行为或结果奖励教师个体、团队或组织成为绩效工资的应有之义。由此, 偏向教育质量作为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重心, 以衡量教师教学效果为关键依据, 一方面将教师绩效量化, 以学业成绩为参考;另一方面将量化的绩效与教师收入相联系, 作为绩效奖励的标准。[5]
三、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转变经费投入, 联邦专项拨款
长期以来, 美国宪法没有赋予联邦政府统管基础教育的法定责任, 基础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各州及地方政府负责。虽然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州及地方政府”三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但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以各州及地方政府为主, 联邦政府和民间经费投入为辅助和补充。因此, 在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运动中, 额外的绩效工资经费预算无形中增加了各州及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例如“佛罗里达绩效奖励计划”“明尼苏达教师素质工资计划”“德克萨斯优秀教育者基金”等以“州政府拨款资助”为主的绩效工资改革计划都因经费不足而陷入困境。
随着美国社会对基础教育质量的日益关注, 联邦政府加强了对地方教育的管理和督促, 陆续通过了一系列旨在全国提高教育质量的专项支持法案, 开始对各州及学区提供专项资助, 鼓励教育改革。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也逐步列入了联邦政府专项支持法案及专项资助对象。在《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中, 联邦政府为各州及地方提高教师素质项目划拨29亿美元的专项经费支持, 以促进在职教师培训和提高。同时, 联邦政府还设立“美国教育部教师奖励基金”, 从2006年起每年下拨9900万美元专项经费用于各项教师绩效工资计划。特别是2009年, 奥巴马总统上任后, 打破了传统教育经费投入方式, 颁布《复苏与再投资法》, 推行“力争上游”拨款计划, 教师绩效工资投入转变为以“联邦专项拨款”为主, 发挥联邦政府主导作用, 积极支持并激励各州学区学校申请加入绩效工资计划。“联邦专项拨款”兼具资助性拨款和奖励性拨款两大功能, 一方面与州政府稳定基金计划相互加强和补充, 体现教育经费投入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另一方面, 更加注重竞争性和奖励性, 各州需要提交书面申请和改革方案, 最后依据考核结果, 给予优胜州拨款奖励。[6]
四、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多元考核, 评价更为科学
如前所述, 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历经了不同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 由起初制度体系自身的不健全导致改革行程中嘎然而止, 而后又因为经费不足而遭遇诸多困境, 这些无不反映出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推行举步维艰。然而, 正当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政策渐趋广泛实施之时, 美国政府却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即绩效工资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及公正性问题。一方面, 因为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而无法用量化的考核指标准确评价教师贡献的大小和能力的高低;另一方面, 对教师实施个人绩效奖励政策可能导致教师团队合作意识弱化。
为进一步健全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指标体系, 美国政府通过全国四大教师专业标准认定机构, 对教师职业资格标准采取动态发展性评价和认证, 将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在教师专业标准基础上, 从学科知识、教学策略、了解学生、专业发展、交流手段、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方面来衡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并且, 在绩效评价体系中介入“增值评估”模式, 用来确定学生在某一年进步程度。这种模式能为教师提供促进学生成绩方面的客观证据, 而且通过教学效果统计分析又给成绩突出的教师获得奖励提供了依据。[7]与此同时, 为避免个人绩效考核机制容易引发教师之间不公平竞争导致的矛盾冲突, 美国政府转为推行学校绩效考核机制, 以整个学校学生成绩提升程度为考核指标, 鼓励教师集体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成绩。近年来, 美国又开始兴起绩效工资与知识技能工资混合式考核机制, 将增进教师专业技能、改善课堂教学行为和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作为考核指标, 关注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8]不同考核机制各项指标均设置相应的奖励比例、权重及金额, 评价方式上凸显科学化和公平性, 使教师绩效工资评价标准更趋于人性化和易操作性。
五、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调解各界争议, 局部探索推进
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围绕绩效工资可能产生不利因素的种种质疑和争论一直存在。部分学者认为, 教师工作的投入不能简单用绩效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个体或群体对教学所作的贡献很难界定;教师们可能会误入“应试教育”形态, 甚至为寻求绩效所获导致舞弊成风;特别是教师绩效工资计划遭受教师工会组织的强烈抵制, 被认为无法满足提高所有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 最为严重的是容易引起教师功利性教学, 有失教育事业公益性和服务性。[9]面对社会各界的质疑和批评, 美国政府并没有轻易放弃教师绩效工资改革, 而是进行了专门调研, 汇聚成比较详实的舆情调研报告, 反映利益各方的真实意见及改进措施, 对绩效工资制度本身进行合理修订, 让社会考评机构及人员、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及教师工会等参与其中, 加强评估与监督, 调解各界争议, 力图使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计划取得最大成效。
美国政府将教师绩效工资方案层层分解, 充分发挥联邦、州、学区及学校在政策执行中的主体作用, 采取“局部探索, 向前推进”的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路径, 各州政府充分享有改革的自主和自愿选择权, 改革时间也根据各学区学校的具体情况分段进行。以第三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为例, 在改革模式上, 美国具有可供选择的多种绩效工资改革计划, 例如, “丹佛公立学校教师专业薪金计划”以“认知能力、专业评估、学生进步及市场激励”为主要特点;“佛罗里达绩效奖励计划”重在奖励对学生成绩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密尔肯基金会教师晋升计划”鼓励教师通过进修等方式提升专业水平。在改革时间上, 也不要求一致和统一, 譬如“丹佛公立学校教师专业薪金计划”于1999年开始试点, 2004年春季获得通过, 2005年在学区内实行;“佛罗里达绩效奖励计划”于2007年3月开始实行;“德克萨斯优秀教育者基金”于2006年公布并启动试点。[10]在选择改革意愿上, 遵循民主原则, 美国政府给予学区及学校教师充分的民主选择权。在自愿的基础上, 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 教师具有两种工资制度选择权, 一是可选择绩效工资系统, 但对教师工会给予的安全福利方面的工作稳定性条款不受保护, 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譬如达不到绩效标准就会被离职或解聘;二是可选择教师工会工资系统, 但工资水平较低, 没有激励性的各项奖励措施, 但工作稳定, 没有任何职业风险性。
六、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综上所述, 美国通过自下而上的改革试点模式, 逐步推行, 采用行政化手段与专业标准相结合的改革思路, 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民主自愿申请加入的方式, 受到教师群体的普遍欢迎。因此, 我国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政策执行过程中, 应采用理性借鉴的方式积极吸取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政策有益的经验。譬如, 在考核指标体系方面, 根据绩效工资考核目标, 细化考核内容, 构建指标体系;根据不同区域及学校特色, 针对性地制定多元化的绩效工资考核指标;建立健全与绩效工资改革相配套的标准或机制, 如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及教师专业发展或培养培训机制等, 以促进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经费投入机制方面, 加大经费投入, 多渠道筹措资金, 并辅之于项目驱动方式争取绩效工资改革项目经费;收入分配要兼顾区域差异、校际差异及群体差异, 力求在改善待遇基础上提升教师工作绩效。在改革实施路径方面, 既注重自上而下的实施路径, 又鼓励自下而上的试点推进, 将全面统筹与适当放权相结合, 健全绩效工资改革机制。
摘要: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由来已久, 从起初的制度构建到而今的制度完善, 一直相伴于美国历史发展之中。在政策问题建构和环境诊断的基础上, 将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植根于美国本土特有的社会环境中加以分析, 全面剖析美国政府在改革尝试、应对质量危机、转变经费投入、实施多元考核及调解各界争议等方面有效推动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有效策略, 以期对我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顺利推行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教师绩效工资,述评
参考文献
[1]Larry E.Frase, ed (.1992) .Teacher Compensation and Motivation[M].Lancaster, PA:Technomic Publishing Company, Inc, pxv.
[2]David L.Angus, On the sources of Financing Basic Education in the U.S.1998.
[3]Murname, R.J., &Cohen, D. (1986) .Merit pay and the evaluation problem:Why most merit pay plans fail and few survive.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56, 1~17.
[4]Jean Protsik History of Teacher Pay and Incentive Reforms (R) .Consortium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1994.
[5]罗朝猛.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进行时[EB/OL].搜狐网, 2012-01-17.
[6]郑琪, 洪明.金融危机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政策走向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10, (9) :34~39.
[7]贾建国.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9, (9) :85~89.
[8]Herbert G.Heneman III, Anthony Milanowski, Steven Kimball (2007) .Teacher Performance Pay:Synthesis of Plans, Research, and Guidelines for Practice[R].CPRE Policy Briefs, February 2007RB~46.
[9]蔡永红, 梅恩.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沿革、特点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12, (8) :14~19.
8.村级小学教师绩效工资 篇八
一、绩效工资的提出及其计算的理论依据
绩效是劳动成果所反映的价值,绩效工资是劳动者经过劳动后形成的价值在劳动报酬上的价格表现,是教育工作者劳动工资的一种补充形式。绩效工资的特点与劳动者的劳动质量和效率相关,同个人的劳动功业、成果、成就成正比发生变化;具有公平公正和刺激性。
绩效工资同个人的劳动实绩紧密相连,劳动效率高,教学质量好,奉献的价值大,劳动报酬就高,否则相反。绩效工资最能体现教育工作者的劳动效率和质量的公平公正的評价,正确反映劳动投入、劳动技术之间的互相关系,是对付出劳动的成与败和优与劣的充分肯定。绩效工资可以刺激教育工作者的劳动热情,提高劳动者的能力和技术,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克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不良弊端,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向上、爱岗敬业、努力奉献、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精神。可见,刺激是一种动力,它具有调节和激活的功用。
总之,绩效工资可以通过经济、技术和计量三大因素来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育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不利于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育质量和劳动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具有重大作用。
绩效工资是依据教育规律,劳动规律(经济规律)和技术规律三大基本原理提出的,它是通过以货币的形式表达劳动报酬的价值和价格的,它以技术为基础,以经济为特征,以计量为手段,全面准确地体现教育工作者的劳动业绩,反映教育工作者的劳动技术效果和效益。从效果中获得效益,从效益看效果,是教育教学工作者素质高低的表达式。同时,也表明了教育教学资源的优与劣,以及资源要素配置是否合理的问题。
教育规律是提出教育工作者绩效工资的依据之一。它反映了遵守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主体世界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是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与个人业绩公正公平的客观评价的基本依据,表明尊重规律和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基本成就,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基本成果。
劳动规律也叫经济规律,它是提出教育工作者绩效工资的依据之二。劳动规律不仅要求教育工作者的劳动投入以及劳动过程的良性运行,包括对资源要素的整合及其配置,以及组织技术结构的优化问题,而且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行为与后果之间关系的成果性判断。效率和质量是它的基本特征。货币是劳动价值和价格的基本表现形式。教育工作者的绩效工资,是教育教学劳动者劳动技术的边际价值和价格的体现,表明教育工作者对劳动规律的认识水平和利用程度,反映教育工作者的劳动质量和效率同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教育工作者的经济属性,体现个人劳动质量和数量同个人所得与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之间的关系,是对教育工作者劳动效益和效果同劳动报酬数量变化规律的客观公平公正评价。
技术规律是提出教育工作者绩效工资的基本依据之三。教育教学工作者尊重教育规律和劳动规律,是通过尊重技术规律表现出来的,教育工作者的劳动质量和数量同技术存在密切的关系,技术规律是教育工作者认识和利用教育规律和劳动规律的晴雨表,劳动技术水平的高低,优与劣直接取决于劳动者自身的素质能力,它是绩效工资的决定因素,脱离一定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水平来谈教育工作是不可想象的。教育工作者的绩效工资是劳动者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教育工作者的劳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变化是尊重技术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但要求教育工作者有熟练的或过硬的教学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要以创新的精神来改变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充分认识和利用技术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革,只有深化认识技术规律并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才能振兴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事业,使教育事业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促进国民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保证教育同社会生产劳动协调有序的发展。教育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与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能力相联系,同认识和利用技术规律的水平成正比发生变化。技术水平的高低同教育工作者的劳动效益和效果、劳动的质量和数量、教育教学的组织、结构、规模的质量和数量、教育教学的组织、结构、规模和速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教育规模的形成和发展强调以技术密集型资金有机构成的投入及其运行,改变落后的教育模式,形成和壮大优质教育资源实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整体国民素质能力的提高。教育发展的速度以技术标准为基础,不断提高教育生产力水平,保证教育教学发展的可持续性。教育结构的优化在技术保证的前提条件下,促进国民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组织的存在和改变及其运行,以技术装备为保障,展示各种不同层次类型的技术特征,和谐整个国民教育体制乃至运行机构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由此可见,教育技术规律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继承性和瞻前性的统一,无形性和可转化性的统一,创造性和奉献性的统一。
二、绩效工资计算的基本公式和个案涉及
绩效工资的计算是依据教育规律、劳动规律或经济规律和技术规律为依据,在计量因素的作用下,思考绩效工资的计算公式,可以把绩效工资的计算公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平均绩效工资的计算,个人绩效工资的计算两大类。个人绩效工资可以分为学校行政领导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人员四种情况。如果从绩效工资的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来思考,其形式可以表现为基本形式和派生形式两种。
绩效工资的计算以表格所列内容为对象,以计量的得分为评价标准,以得分的多少转化为价值或价格的业绩,科学评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实际成就,在充分发扬民主,通过举手表决的民主集中制度形式裁决出终结性的得分数据和经济价格,是对教育工作者劳动效率的质量和数量的充分肯定。
绩效工资是教育工作者的劳动价格转化为价格的表现形式,是按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对教育事业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的,是教育业绩的经济化价格,也是教育专业技术价格经济化的表现,是个人价值观的实现和肯定,体现社会主义个人收入按劳分配的原则。由此可见,绩效工资的基本表达式可界定为:
于是,依据上述公式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一个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的实际平均绩效工资总量。
这里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各个平均绩效工资之和不得大于财政拨款总和。
2.实际平均绩效工资的使用范围由学校的具体政策来规定,例如,后勤保障工作人员,闲散教职员工等。
3.单位特殊工作人员绩效工资的增分和增值,例如校长、班主任等,可以通过单位财政所拨绩效工资的总额中按比例(提出再分配)进行调整来保持平衡,也可以用个人实际所得绩效工资计算方法的补偿来处理,也可以从公用经费中来解决。
4.评分表的编制一定要全面准确合理,正确地反映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理论的基本要求。
5.个人实际所得绩效工资的总量同按人头经费财政拨款的人均绩效工资的总量不是一致的。
最后,学校绩效工资的计算和分配,要涉及到个案问题。绩效工资的个案设计,是为了准确地反映教育系统各个不同职能系统中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绩效,是对他们在不同劳动层面的劳动成果的肯定和表达,通过不同的计量来反映他们的劳动技术成就。绩效工资的个案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即学校行政领导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后勤保障人员和闲散教职员工四类。计算不同教育教学工作人员(主要指学校的特殊工作人员)的实际所得绩效工资,可以通过加分的形式来实现。假若,学校校长加分为5,每一分为9元,那么,(5×9=45元)就是他的加分绩工资,应该是绩效工资总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用公式表达,可以写成:
1.加分绩效工资=单位(每一分)得分的价值量×得分总量。
2.学校特殊个人所得绩效工资总额=各项评定得分的值量总量+加分绩效工资的总量。
由此可见,计算学校各个特殊职能部门的特殊职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其计算方法依此类推。
总之,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必须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劳动成果为依据。
【村级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推荐阅读:
2008年村级小学校长培训材料10-20
镇村级综治维稳工作站绩效考核细则09-17
二里镇中心小学加强村级学校管理实施方案07-05
小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方案06-16
乐至县大佛镇中心小学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2013)08-29
在全镇村级“两委”班子 村级“两委” 换届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5
村级工作计划07-22
村级综治档案目录07-31
村级清洁家园汇报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