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2024-09-28

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共9篇)

1.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篇一

优雅的语言传承着我们的智慧,经典使人更加光彩。校园里的墙上写着“请讲普通话,请用规范字”,从我们呀呀学语时,父母就教导我们:“要讲普通话,不能说脏话,不能骂人……”,可是,还是有一些不良少年整天脏话连天,不务正业,就知道吃喝玩乐,天天在网吧里上网,学业是一败涂地。

我们要争做一个文明的小卫士,去阻止那些不文明的现象发生。出自《论语》的“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是呀,现实生活中如果不懂得基本的礼仪与礼貌的语言的话,就算是压缩垃圾处理厂,也不会收没有礼仪,没有教养的人吧,如果没有礼仪,没有教养,那在这个竟争激烈的社会中,会有立足之地吗?古人虽条件比我们新时代要落后,可是,他们个个牢记文明礼仪,从来不说一句脏话,不做一件坏事,而我们呢?吃穿不愁,玩乐尽有,却每天脏话连天,不务正业,落后时代都能做到的文明,为神么我们做不到?

文明礼仪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棵小树,只要你注重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长。虽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还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是金钱买不到的。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礼仪,你就彻彻底底的失败了,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根本!让我们牢记:任何事都没有个长久,只有优雅的语言和高尚的品德会伴我们一路前行!

2.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篇二

一、以古诗文诵读夯实人文底蕴———经典浸润心灵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 古诗文是民族的灵魂, 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也是我们祖国丰厚的文化遗产精华。它既有传统文化魅力, 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具有极高的道德价值。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 丰富人的内涵, 开阔人的胸襟, 升华人的灵魂, 启迪人的智慧,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最佳“食粮”。

1. 在心灵深处植下种子。

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经常会为了一点点小事而争吵, 他们心中缺乏真正的友情, 缺乏对人的宽容与理解。有人曾经说过:“要让一块地不长草, 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它种上植物。”

同样的道理,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洁净的心灵深处根植下经典古诗文的种子, 让学生能体会到友情的可贵。比如,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古人心中的友情”古诗词专题诵读, 让他们在诵读《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等诗篇中深入体会诗人和朋友之间淳朴而深厚的情感, 感受到了友情的美好和重要。这类古诗词在教育学生坦诚相待, 与人为善, 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的同时, 也让学生的情操更高尚。

2. 在诵读活动中体会感情。

当然, 凭我们几次的诵读, 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因为德育之难, 难在日积月累。为此, 教师应让经典古诗文诵读成为学生的常规活动, 让他们每天可以沉浸在诗文中, 时时感受到经典诗文带给他们的精神享受。

在平日里, 教师可以每日利用采蜜本等形式指导督促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除了让学生读读、背背之外, 也可以让他们写写心里的感想, 写写生活中的困惑。除此以外, 还可以在诵读经典诗文以后, 在班里举行相应的一些活动, 如在班级里开展经典诵读大赛, 开展“我爱经典”的班队会, 开展“比比谁做得更好”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真正体会经典诗文中所传达的感情进而夯实人文底蕴, 提升道德情操。

二、以广阔平台拓展诵读渠道———诗文传承文明

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离不开环境, 同样, 为了使古诗文诵读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就需要为学生拓展广阔的诵读平台。

1. 让“古诗文诵读”驻足于校园每一个角落。

走进我们学校的校园, 你会被浓浓的“古诗文”氛围所感染。教学楼的古诗墙是著名的诗人、词人的千古佳句, 激发着师生的诵读灵感;宿舍迎接你的是古代诗人的经典名句, 让师生饱览文化的胜地;图书长廊是古代诗歌的“聚宝盆”, 摆设着种类齐全、名目繁多的少儿古诗读物、古诗画册及古诗卡片等, 学生闲暇时间可以坐在那里美美地读, 细细地品。

2. 让“古诗文诵读”飘进每一个家庭。

家庭“古诗文诵读”也是学校诵读的延伸。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校历来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通过家校联系单, 唤起家长对读书的重视, 采取“亲子诵读”策略, 形成“小手拉大手, 同读古诗文”的良好家庭诵读氛围。我们让“古诗文诵读”飘进了每一个家庭, 以此来促进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有益影响。

3. 让“古诗文诵读”充溢每一个平台。

几年来, 学校一直把诵读课纳入到校本课程中, 并经常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学校每学期都举行“古诗文诵读”节展示活动, 要求全员参与, 内容由唐诗到宋词、由名人到名篇、由赏析到感悟、由课内到课外……充分体现我校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有时间读, 读有所悟, 读有所得, 激发学生强烈的诵读兴趣, 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此外, 学校还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默写比赛”、“背诗小能手”、“亲子诵读活动”、“秋之韵经典诵读”、“古诗文知识竞赛”、“读诗文长知识”等活动, 以此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3.雅言传承文明、经典书写人生 篇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规划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和国家语委等部门为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联合发出国语[2008]1号文件,组织了“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和“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活动,这是在全社会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营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而推出的一项语言文化活动,旨在通过广泛诵读经典以及对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原创性诗词歌赋作品的征集,引导广大群众体验中华语言的魅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进一步挖掘与诠释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为了贯彻执行中宣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委联合发出的文件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国民社会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高当代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新世纪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国家语委领导班子、特别是语用司领导王登峰司长、张世平副司长等大力推动下,几年来各地相继举办各种形式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好评。

2009年国家语委将推出“中华经典诗文书写”活动,叫作“书写经典,传承文明”。让人们在学习书写汉字的过程里也能够更多地了解、关注、喜爱、弘扬我们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典籍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活动,不仅是对“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具体实施,也是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落实,是迄今为止国内开展传统文化传播最符合国情、最具深远意义的一项举措,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所以我们叫“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这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活动的理论认同

1、当物质生活达到基本满足之后,拿什么慰藉我们的心灵?当这种需要层次提高的意识产生形成之后,人们就要自觉不自觉地寻求精神食粮,寻找心灵故乡,这是一个存在于人们心灵世界的永恒主题。无论是唐代崔颢那首千古绝唱《黄鹤楼》,留下让诗仙李白不敢题诗的佳话,还是这个话题的延伸——余秋雨写过的一篇散文《乡关何处》,也不管是北大奇才教授李零先生对《论语》的另类解读《菠家狗》,还是在全国媒体界都小有名气的一栏节目《回家》,都是这个问题、这种需求的不同形式的表现。

2、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一个旧世界,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过去我们是革命党,现在我们是执政党,角色转换必须要带来话语的转换。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在淡化阶级、提倡和谐的今天,必须与时俱进,要有新鲜的思想血液充实它,必须要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与之协调发展。意识形态影响着上层建筑,使之更好的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共发展,这是政治改革的思想基础,也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前提。

3、纵观中国历史,每当社会发展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必然回归。这在历史上几经现象反复,已经固化为一种规律。在多元文化共存、和谐发展的前提下,我们起码要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共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存、虚拟文化与现实文化共存、俗文化与雅文化共存的和谐发展中给我们自己的传统一席之地。更何况还要强调主旋律,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积极进取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4、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什么是共有?共有就是你的、我的、他的。从空间上看,包括大陆的、港澳台的、海内外全球华人的;从时间上看,应该是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是一以贯之的,是传承一统的。那么,哪些文化元素和系统具有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条件和资格呢?这时空交叉,舍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还会有谁能担当得起来呢?

二、“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活动的国学传播背景

在社会变迁、转型的背景下,在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大论域里,国内外呈现几种态势:

以杜维明为代表的新懦家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将视野投射在不同语境下的传统文化发展研究,或执中鉴西,或专注东亚,或整理国故,或创立新说,把大量精力放到对传统文化本身进行梳理、抉择、解构或重建工作中。

以中国人民人学开设国学班、组建国学院为标志,一批高校设立国学研究机构,如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首都师大、山东人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国学研究机构,意在培养学术精英,为传统文化深度研究,提供人才资源。

由国家汉办发起,拟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虽是借孔子之名树立文化品牌,旨在推广汉语,但语言沟通的深层必将是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传播,此举价值重大,意义深远,是百年来我们把两方文化请进来之后,有意识地把中华文化送出去的一次互动。在与其他文化对话、交融的过程中,必将有精彩的一幕出现。

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为代表的各类国学讲座,在社会上传播广、影响大,是借助媒体优势传播传统文化的成功典型。

以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孔子学会为代表的各种学术团体的建设,在聚拢现有人才,团结志同道合的人士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更多学术活动提供了机制、平台。

基于对上述理论的认识和背景的了解,在青少年中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书写活动,就更有现实价值: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不仅在于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核心精神,也在于它基于人生伦理、不离日用常行的普世性特征,更在于它直指人心、改变行为,扩而移风易俗、文化社会的实践功能。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书写活动的最大功能,就在于它直接有效地改变青少年的观念与行为,聚精神、养志气、修身心。马克思说:“哲学家从来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真正的关键是改变它”。教育改变观念,观念化为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书写就是一个“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系统工程。

三、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活动的一些思路

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利学发展观,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普及、研究、传播、交流,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人能弘道”。我们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相关的社会团体,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社会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把“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打造成自己的特色项目:

1、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学术组织利用科研优势,开展与“中华经典诗文读写”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

2、古典文学、语言文字、播音主持、书法家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可以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展师资培训;

3、有关部门还可以组织推荐专家深入中小学校和其他机关、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学习者提供朗读示范指导活动;

4、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节日为契机和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我们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活动,是为了很好地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但也要注意防止一些不良现象:第一,不能借助我们推崇我们的传统文化来削弱马克思主义;第二,不要借助传统文化复兴搞复古;第三,不要借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搞封建迷信;第四,不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复兴进行商业炒作;第五,不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繁荣来排斥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和我们的“和谐”具有共同的要求。

4.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篇四

几年来,我省积极参加国家语委开展的有关诵读活动,多次取得优异成绩。2009年4月,省语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印发《关于开展“中华诵·我与经典有约”系列活动的通知》(苏教语〔2010〕2号),要求各地相关部门整合活动资源,唱响“中华诵”,将“我与经典有约”系列活动做出影响。

1.“我与经典有约”中小学师生网络读书征文比赛。此项比赛自2008年开始,每年7-8月举行。中小学师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江苏省中小学文献信息网(尚书网)上传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名句名篇名著及喜欢的理由。网络点击数超过40万。

2.“书写经典”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全省各地对国家语委举办的此项赛事高度评价,参与踊跃。2009-2010年全省近280万大中小学生参加,并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我省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规范汉字教学、促进素质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取得的成果。

3.“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2008年以来我省每年举办一次,参与人员既有公务员,又有教师、大学生、港澳台侨学生、留学生和社会其他人员。2009年各地和学校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共组织3800多场比赛。苏州市2009年起,将此比赛扩展为全市中小学生“普通话、苏州话、英语口语”诵经典比赛。今年7月,组织6支代表队近100名小学生赴台北参加“苏州─台北”小学生中华古诗文诵读比赛。连云港市举办两届中小学生群体诵读大赛。徐州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校与台湾高校开展中华古诗文吟诵交流活动等。4.“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比赛。围绕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挖掘其文化内涵、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在2008年面向大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征集的基础上,2009年增设中小学生组。两年来,参与人数近3万人。很多地方还开展了“诗教进校园”活动。

5.“我们的节日”主题诵读晚会。2008年,我省在南京理工大学承办全国首场清明诵读晚会,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和谐·共享”中秋诵读晚会。2009年,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举行2000多人参加的“缅怀先烈,祝福祖国”清明祭扫暨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我的祖国我的母语”暨中秋诵读晚会。今年9月,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中华诵”暨“我们的节日”中秋诵读晚会。各地也举办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诵读晚会。如扬州举办“二分明月”经典诗文诵读会;宿迁举办“古韵新声咏西楚”大型诵读晚会;镇江举办“京江明月”家庭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等。全省上下形成了浓郁的诵经典氛围。

三、融入课堂,探索经典“诵写讲”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省围绕教学、教师、教材,就“提高诵读教学质量”和“构建诵读教育长效机制”进行探索,形成了一些抓手。一是培训骨干教师。2008年暑假起,我们委托有关高校组织专家讲学团,每年暑期送教到县,举办中小学诵读骨干教师培训班。目前已办12期,累计培训教师2300多人。省语委还向苏北、苏中2400多所寄宿制学校赠送《中华诵》光盘和书籍3000多套。

二是遴选“经典一课”。课堂是经典诵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诵、写、讲的质量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的。上半年,我们面向全省中小学征集语文课本中经典名篇优秀教案。获初评一等奖的教师报送讲课光盘,评审组将对其“诵写讲”三方面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评审后确定获奖名次。以此发现并建立一支立足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优秀经典诵读教育教师队伍,并有效利用这些获奖资源。三是建立基地学校。为有效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上半年,省语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活动联系点学校、国家级和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中遴选认定41所学校为首批“江苏省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其中,26所中小学分布在全省13个省辖市,每市小学、中学各1所;中等职业学校分布全省8个省辖市;高等学校中,部属高校1所,省属高校5所(本科院校4所、专科学校1所),市属高校1所。开学后,我省将召开经典诵读基地学校建设研讨会,研究如何发挥基地学校在推进“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中的示范引领和带动辐射作用。

5.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篇五

六(3)班班会

男:尊敬的王老师、奇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男 :从我们每个同学踏进校园的那时起 女:从我们走进教室开始学习第一堂语文课起 男:从我们学习“a o e ”的那刻起 女:普通话就已深入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男:普通话,作为全中国56个民族语言的标准,更是中国语言的一种象征

女:在此,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六(3)班的主题班会,向大家展示普通话的魅力和丰采。

合:六(3)班主题班会“雅言传诵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现在开始!

一、首先请我们的中队辅导员奇老师谈谈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大家欢迎。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汉语与各少数民族语言并存,汉语内部又分生方言,不仅方音各异,连词汇、语法也有很多差异。就交际口语而言,汉语各大方言之间的沟通度很低,以操北方方言江淮次方言的镇江人为例,若非训练有素,听广东话、福州话之类肯定不入门,听起来恐怕也跟听外语差不多,足见方音土调对人际交往影响的严重程度)

二(男)有句歌词唱得好:“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女)推广普通话,就像是划大船,(合)为了实现跨世纪的“推普”目标,就让我们都来为“普通话之舟”划桨吧!

(男)请全班起立,诗朗诵《我是一棵树》

三、请欣赏(牛陆园)同学带来的小品表演,大家欢迎。

四、女:中国诗文历代都有韵律美,节奏美。中国的文字是最整齐的,发音是最洪亮的。

男:那么我们一起来共同感受一下中国的文字的独特之处。下面请欣赏陈飞和杨杰同学带来的诗朗诵(普通话)大家的掌声在哪里?

四、上周我们班上竞选的班干部进行了精彩的演说。下面有请我们的班长,看他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惊喜呢?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朗读)(1)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2)四海同音,万众一心(3)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4)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5)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6)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7)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8)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9)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六、看,有同学要迫不及待上来表演呢,他们是谁呢,他们是我们六(3)的小小合唱团

五、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更有让世界叹服的中国功夫。请欣赏我们班的小武术师——高伟的表演。

六、小快板

七、绕口令 结束语:

6.传承经典浸润人生 篇六

——棣丰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汇报

传统文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我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深入发掘节假日和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现将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依托课堂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加强学生民族文化底蕴的要求,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我校自行开发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利用课间操、早间诵读和路队时间开展诵读活动,诵读内容定期更换,并做好记录。学生们在课间操、路队中整齐地队形,洪亮地诵读声,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向社会反映了我校的管理特色和管理水平。学校还经常组织各班开展诵读比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传统文化课更是直接向同学们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我校安排了专任教师借助传统文化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同学们的诵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结合主题教育,培养传统美德

1.为了使学生学好传统知识并指导行为,我校开展了以“传承传统美德,争做先锋少年”为主题的“十佳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使学生以“让”、“俭”、“善”、“勤”、“诚”、“忠”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学校中涌现出的助人为乐、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尽责奉献、尊老爱亲的少年儿童道德先进典型进行表彰,每学期一次全面发展的学生和星级学生评选活动,让棣丰少年儿童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在全校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

2.学校还利用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三八”妇女节、清明节、植树节、艺术节和雷锋教育月等重大节日及纪念日,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出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做手抄报、校园广播等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全体师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并培养了学生尊老、爱老的意识,弘扬了尊老、爱老的社会道德风尚,培养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了“爱深深,情浓浓”的教育氛围,展现了全体师生的精神风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

3.7月份,我校组织参加了“翰林杯·古城故事”征文大赛,我校评选出20余篇优秀作品上报。11月份,我校学生参加了“妙迪杯”中国梦,我的梦征文活动,我校评选出30余篇优秀作文推荐上报,在全县13 名获奖学生中我校就有4名学生获奖。我们还参加了“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国内征文”大赛活动,我校评选出20篇作文上报。

4.我校根据全国少工委办公室文件《关于在寒假、春节期间动员少先队员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活动的通知》(中少办发〔2015〕1号)文件精神,结合学生实际,寒假、春节期间在我校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活动,同学们利用春节,参加了包饺子、放鞭炮、贴对联、写对联、拜年、走亲、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由父母陪伴参观历史名胜、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用手机或像机录制成视频和照片材料;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图书篇章(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论语等),了解地方历史名人传奇故事(吴式芬的故事等),把积极向上的反映民族精神的传统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共同感受蕴涵在传统故事中的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追求,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牢固树立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怀。各学校上报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图书体会10篇参加了中心小学评选。

5.我校将教育局下发的“致全县家长的一封信”印发到每位家长手中,本着“以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原则,积极动员学生践行“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为父母、为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开展“讲述我家的孝老爱亲故事”活动。开学后,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时间集中讲述,开展了讲故事比赛活动,各学校每年级评选出一名选手参加了中心小学组织的讲故事比赛,以此来赞扬美德,传承文明。

6.根据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专门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推动形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正能量。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组织学生在寒假期间,观看了“国学小名士”诵读大赛节目,开展了观后感征文活动,我校评选出10篇优秀征文上报,参加了评选活动。学校还利用每天的放学路队行进中开展诵读活动,每周更换诵读内容,使学生接触更多地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7.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广大儿童树立感恩母爱、回报母恩的意识,我校在母亲节期间组织广大家长和儿童中开展了“我的感恩故事”网络征文活动。广大家长、儿童踊跃参与,用手中的笔,书写亲子自身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抒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用实际行动践行和传承中华民族孝老敬亲优秀传统美德。

三、学习传统艺术,丰盈文化底蕴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丰富传统文化底蕴,加深学生传统文化内涵,棣丰小学秉承“引领多元发展,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先后成立了大鼓、葫芦丝、十字绣、剪纸、书法、绘画、舞蹈等多个艺术活动小组,并开发了相应的教学教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信的支点,拥有成功的希望,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全面、和谐、快乐、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按照要求在每天的规定活动时间开展活动,各小组都能根据自己小组的特点进行展示,使学生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今年各小组根据学生需要,又有新成员加入,以老带新形成后备力量,相信我们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会不断发展壮大,也一定会受到上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家长的认可。

四、加强礼仪规范教育,提高整体素质

学校将规范学生礼仪作为学校常规工作来抓,形成学校天天抓,老师每课讲,学生时时想的良好校风,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召开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内容的班主任会,主题班会。各学校成立学生自治会,安排检查内容,讲解检查记分方法,对各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每周进行成绩汇总,作为班主任排队的主要依据。安排好教师值班护导,对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及时制止,记录上报,对在校内外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记录并及时表扬。

2.开展好学生行为习惯强化活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检查培养的基础上开展强化活动,对优秀班级进行表彰,中心小学将强化活动结果记入每月的班主任工作考核,形成“每生知习惯、养习惯、用习惯,都有自己的好习惯”的学校特色。

3.中心小学德育处组织开展了学生队列队形、广播体操以及少先队礼仪规范比赛活动,以活动来规范少先队礼仪和师生行为习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我校学生的文体生活,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促进学校各项管理规范、有序发展。

4.各学校落实好每天的“晨诵、午写、暮省”活动,主要强调学生的读写姿势和学习习惯,教师盯上、靠上,进行及时的强调和指导,使学生的读写姿势和行为习惯逐步提高,同时受到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和主题活动等不同形式教育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汲取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从各种不同的活动中,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力,挖掘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陶冶了情操,完善了人格,提高了人文素养。同学们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遵纪守则,有礼有节;在传统艺术的习练之中,体验到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同时,中心小学于2012年5月被评为滨州市“诗文诵读示范学校”、“感恩教育示范校”、“才艺培养示范校”,韩家小学和白杨小学2013年5月同时被评为滨州市“诗文诵读示范学校”和“感恩教育示范校”荣誉称号。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经典,弘扬经典,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7.雅言传承文明 篇七

——2010年城关镇中心小学“诵读经典提高师生双文素养”课题研究活动总结

诵读经典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余秋雨说得好:“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争太多,只有一种难于毁灭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朔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为了继承中华五千年的悠久经典文化,我校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经典诵读课题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全镇19所小学内深入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师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目标上认真落实。

组织健全,明确职责: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辅导员、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全体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诵读领导小组。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包括经费的落实;业务辅导员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方案的起草,教导主任负责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语文教研组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拟定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活动;业务处负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为此,学校领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不学经典,无以言的道理,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的益处,教育学生诵读经典,做博学少年。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一年级到六年级以《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资料汇编》和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80首为教材,开展诵读活动。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主要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加强学习观摩培训的力度,拓宽课题研究实施的视野。为确保“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师生双文素养”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我校积极参加各地的诵读经典观摩展示活动:4月中旬,业务辅导员带领教师参加了广西第六届经典诵读课题研讨活动,回来后我们及时把学习观摩到的经验向本镇的老师传达,并在总课题组和教研室的指导下于5月10日召开了城关镇中心小学“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师生双文素养”子课题研究启动仪式。6月12日,业务辅导员带领7位青年骨干教师到河池金城江七小观摩“2010年端午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9月中旬,我们中心小学召开经典诵读研究工作会议,安排了本学期的经典诵读研究活动任务。10月底,我校校长带队参加了广西第七届经典诵读课题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我校三位教师参加了诵读经典知识竞赛,并且获一等奖。在参加第七届经典诵读课题研讨活动回来后我们深入各个村校指导和检查诵读活动,对各个学校的诵读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

三、按计划正常开展活动,确保诵读活动的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利用每天上午早读前5分钟和每天中午上课前5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还在每周的课程表上专门排出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学校安排少先队专门检查,校领导不定时抽查,确保诵读时间。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构建书香班级。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指导学生读好经典诗文。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朗朗上口的“古诗”才能吸引学生。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方法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指黑板,学生全体齐读。也可以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境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一学期的诵读活动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抓好诵读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老师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

3、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我镇19所小学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背诵诗文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归类对诗,有诗句接龙,有你问我答,有对歌竞赛,有游戏表演,有的是小品表演。开展读经典讲故事比赛。比赛中,孩子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演说,震撼了每一位听众的心灵,激发了每一位听众的情怀。我校从本次活动中选拔优秀选手宋鑫欣参加南丹小学生“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讲故事比赛获得二等奖。

4、指导学生根据经典诗文编写手抄报、创作诗配画等系列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展手抄报17本、诗配画作品15本、书法作品 5 本、经典诵读卡19张、优秀习作20篇、活动影集1本、读书笔记26本。

四、科学评价激励,促进整体提高。

1、利用校园广播系统,课间操后进行“经典诵读5分钟”,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午间“经典诗文欣赏一刻钟”,陶冶学生心智情操。

2、组织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学校每周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3、措施方法到位,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员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养,发展能力。求速度又求效果。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我们要求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两首古诗,低年级每周背一首古诗,做到厚积博发。要数量又要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感悟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数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的质量。

4、学校决定每年评比一次“书香班级”、“诵读之星”,并且在每年的成果展示会上给予表彰。今天我们表彰书香班级20个,诵读之星28个。通过树榜样树典型来激发师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

五、收获和体会

1、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流和德育工作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热情。

2、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经典诗文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诗文,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通过大量诵读中华诗文,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等,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和提高。

4、提升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也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一年以来,我校虽然在诵读经典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经验。但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感觉到学生的诵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指导,活动的形式还要再多样化。

亟待努力的是:

从所展示的内容看:有些年级组的选材与“经典”这一要求还有差距。我们举办诵读展示的目的,就是将五千年的中华经典文化代代传承,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感悟历史、拓展思维,升华生命。高年级的选材非常贴切本次活动主题,但有些年级组的选取的材料还算不上经典。诗配画作品质量不高,诵读成果表现形式不够丰富。

在指导方面:如果教师们对学生诵读技巧指导更到位一些,更细致一些,有些主题的展示效果会更好。

在参与方面:学校的每一次大型活动,是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希望各个学校能让每一位学生在班级都有展示的机会。

从课题研究的层面看:目前我们只是重点放在诵读上,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理解诗句的内涵,从中受益才是研究的目的。

家长配合方面:还欠缺密切的联系与配合,应激励有条件的家长给子女做吟诵经典的典范,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活动。

今后我们还要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模式,使各班诗文诵读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每个学期,每所学校都要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希望通过学校举行的丰富的活动更深入的调动师生们诵读的热情,要求全体师生的每一次诵读,都要把自己真正融进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和情境中去,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同时要赢得家长对学校的诵读活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逐步把我校的诗文诵读活动引向深入,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让学校形成活跃的氛围、儒雅的风气、文明的学风、书香的乐园。让经典诵读成为城关镇小学每位小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奠基人生的美好经历。

城关镇中心小学 2010年12月10日

开展“诵读经典,提高师生双文素养”材料

诗配画

8.品味经典 浸润人生 篇八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开展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因此,我校在制度保障落实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多种诵读形式,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品味国学精髓。

一、健全组织机构,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以副校长、教务主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教导处主任、各班语文教师为成员的工作小组。校长负责经典诵读活动的全面工作。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总体指导、安排诵读活动的各项工作;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本学段、本年级、本班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做到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保证了国学诵读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精心规划,保障诵读活动有效进行

围绕“亲近国学,走进经典”,这一思路,我们制定了切合学校实际的活动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各班级制定出符合自己班级的活动计划,并严格落实。

1、经典诵读要求全员参与,每周一节国学经典赏析课,要求师生共读,真正让诗经诵读声飘满校园。

2、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方式,使诵读内容与学生课程教育有机结合。

3、确保诵读时间:我们确定周四下午第三节为经典赏析课,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诵读内容的温故与知新,难点解惑;每天下午课前十分钟为集体阅读时间。

4、我们注重把诵读活动的范围向家长延伸,把家长纳入到活动范围,把诵读活动的目的意义向家长宣传,引领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实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效果的最大化。

三、营造氛围,构建特色

我们力求每一层楼道,每一面墙壁都体现经典品读特色,为学生的多方位阅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加丰富了诵读的内涵。

1、教室前悬挂《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介绍国学经典;加强各个班级国学文化环境建设,利用黑板报,墙壁,图书角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2、改进板报、手抄报的设计与内容呈现,做到鲜活而又富有童真色彩。

3、努力通过诵读、歌唱、舞蹈,硬笔书法,软笔书写、手抄报,诗配画作品等手段展示学生国学诵读成果。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1、创造“三条途径”

听,利用每周四的经典赏析课,让学生学习经典文章。抄,让学生做诵读笔记、办手抄报、硬笔、软笔书写古诗词。赛,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各种比赛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加,通过比赛评出优秀选手、优秀班级,对各班在诵读活动中表 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吟诵国学经典的数量和质量。

2、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在班级内开展诵读比赛、演唱、硬笔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我为经典配画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对于他们的作品要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

3、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精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五、成绩取得

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校园里更加干净整洁,慢慢地,孩子们变了,课间少了几分躁动,多了几分宁静;原本性格暴躁、爱惹事的孩子学会了宽容与忍让;贪玩成性的孩子在课前能手捧书本看得津津有味„„孩子们的变化令人惊喜,让人欣慰。家长到校也比以往有了较大改观,蛮横,肆无忌惮的人大大减少。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心智,滋养了学生的心灵。

今后我校将持久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努力让师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贯穿于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9.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篇九

博雅践行传承文明

—天润小学“国学天润 博雅践行”特色项目汇报材料

一、学校概况及背景分析

天润小学是区政府、区教体局花费巨资新建的一所学校,2013年6月开工建设,2014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是襄州区重点规划的示范性完全小学,更是襄阳市第一所配套小区建设的社区小学,学校占地24 亩,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目前教学班十一个,在校学生近400人,教职工33名。

天润小学在建设期间,就高起点规划校园环境文化,精心设计,反复论证,确定以“博、雅”为校园文化主题,现已全面建成,围绕“博 雅”,以“铸儒雅之师 育博雅之生 办典雅之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入口左边墙体设计为办学理念“天下兴盛基于教育,润泽花朵寄于园丁”竖排造型字,并配活泼绘画造型。南教学楼外墙,设计为“儒”文化浮雕墙,突出儒家思想,烘托校园浓郁的教育氛围。南会议楼外墙。设计为“雅”文化浮雕墙,突出校园的主题文化,体现师生的一种整体气质与追求。北教学楼外墙设计为“博”文化浮雕墙,突出校园文化,展现师生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北会议楼外墙设计为“学”文化浮雕墙,突出校园浓厚的学习氛围,体现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国学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能够使学生在人格、心灵的塑造、行为习惯的养成、自信心等方面全面提高,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成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道德品质的一流人才。

结合“博 雅”校园文化主题,天润小学全体干部教师多次召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经反复讨论酝酿,最终确定以“国学天润 博雅践行”为主题,以“国学操”为突破口,创建国学教育特色学校。

二、目标任务

通过“国学天润 博雅践行”文化特色项目的创建,提高学生行为规范水平,完善学生人格,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丰厚校园文化底蕴;提升师生国学素养,全面有效地促进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内容及形式

1、每周都会有一节国学教育校本指导课,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从国学教育读本中选择一课,以情景剧形式在全班表演,全班交流讨论,领会感悟,内化品行。孩子们对配上了相关故事的《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以等尤其喜爱。

2、“国学操”是通过让孩子一边诵读精选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古诗,配以古典乐曲等,把国学、舞蹈、体操揉和在一起,集吟唱、舞蹈、体操于一体的健身养性活动。“国学操”创新了国学的诵读方式,既让学生感悟了经典,又让学生享受了锻炼的乐趣,在在悠扬明快旋律中,做着优美活泼的动作,既有益又有趣。我校将音乐、美术、体育老师集合在一起,集中开发,自编自创出一套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活动的国学操,现已在全校学生中普及推广,每天大课间,孩子们身心在有趣、有益的活动中得到健全发展,进一步促使孩子养成好习惯、好品质。

四、学校以“组织建设 制度保障 活动促进 评价激励 为依托,保障我校国学教育特色项目有序、高效开展。

(一)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

为使我校国学操特色项目高效开展,学校成立“国学天润 博雅践行——国学操”特色项目领导小组

长:贺海涛(校长)副组长:程建波(副校长)

成员:娄艳丽

梅楠

王云

吴永平

唐艳

吴永霞 刘邓红 张扬 郭利敏 韩海波

具体分工如下: 组

长:全面领导特色项目工作 副组长:具体负责特色项目开展工作 韩海波、张扬负责国学操评价体系的构造 娄艳丽、梅楠、郭利敏负责国学操课程建设 刘邓红、王云、吴永平负责国学操日常活动

吴云霞、唐艳负责国学操课题实践工作、教师培训。全体师生共同参与。

(二)构建有效机制,制度上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是促进国学操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的重要思路。一切管理机制都应该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品味国学的魅力,共同收获国学内化的成果,共同享受国学操带来的乐趣。

(1)“三时段”时间保障机制:每天大课间20分钟演练国学操,下午活动课由各班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国学操,每周一次地方课——国学操。

(2)“三个赛”激励机制:每学期举行生与生比赛,班级与班级的比赛,年级与年级的比赛。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班级,年级颁发锦旗,给予奖励。

(3)“三个评”

1、规范性评价机制保障活动开展

每天大课间时间,由带班领导进行检查,详细做好记录;教师每周对学生背诵、吟唱、演练情况进行检查,填写诵读日志,学校把教师对此项工作的落实,纳入教师学期考核。

2、阶段性评价机制促进活动开展

通过阶段性的评价(教师评、互评、家长评),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与锻炼身体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3、鼓励性评价机制推动活动开展

⑴学校对各班的诵读活动在抽查、比赛等基础上,通过对班级书香氛围的创设、学生参加活动的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开展评选“国学操之星”活动。

(三)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国学操广泛、深入开展。

在国学操活动中,我校坚持自由活动与定时活动相结合,课内渗透与课外拓展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主题活动与专题研讨相结合。

(1)国学单项活动。开展古诗词背诵比赛、古诗词默写比赛、硬笔书法竞赛、经典诵读征文活动、国学经典诵读主题班会、国学经典辩论会、古典诗词朗诵会等。每逢节日,学校都会有相关的主题活动:“三 八”妇女节“妈妈 我爱你”感恩主题活动;“清明节”集体缅怀先烈英雄事迹,听革命故事,追忆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端午节”追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九九重阳”是登高望远、尊老爱幼的日子,他们会给爷爷奶奶洗一次脚、送上一个热情的拥抱,说一句感恩的话„„

(2)国学操兴趣活动。根据年级特点,分别组建内容不同国学操活动小组,低学段一年级将《弟子规》内容以情景剧吟唱、舞蹈、体操形式展现,中学段二、三年级将《三字经》内容以快板、舞蹈、体操内容展现,定时定点开展活动,形成人人爱国学、个个齐参与的良好局面。

(3)国学操主题活动。国学操主题班会,谈谈你练习国学操后的感受,开展《我与国学操》征文活动等。

(4)国学操专题研究。为了将国学教育引向纵深发展,使国学操升华为一种校园文化特色,要认真开展国学操课题研究活动。

(四)、列出专项资金,保障活动持久开展。学校把活动开展所需经费,列入财务计划,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开发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学校特色项目的扎实、有序进行。

我们相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国学教育,孩子们的言行将变得更加文明儒雅,个人整体素质将进一步提高,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

我校将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提炼校园文化内涵,将课堂内外和谐统一,让国学之风浸润校园,从而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师生国学素养,全面有效地促进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创办特色学校的新途径。总之,我们将保持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增强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争创一流教育的使命感,推动我校在特色创建的道路上,更快更好的发展。

襄州区天润小学

上一篇:医院党委关于2021年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下一篇:亲情中成长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