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非公经济汇报(通用8篇)
1.镇非公经济汇报 篇一
n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2011年10月8日)
尊敬的 部长,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n镇党委、政府欢迎啊以及各位领导来我镇检查指导工作。啊在百忙之中专门调研指导,这是对n的关心和厚爱,也是对各级干部的关怀和鼓励。下面,我把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近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啊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紧扣稳定和发展两大主题,着力做好工业强镇、马铃薯产业富民、民生建设促和谐三篇文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1-10月份,全镇生产总值实现24.6亿元,增长13.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亿元,增长29.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582万元,增长23.8%。
一、坚持思想引领、文化聚力,全面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紧紧围绕提振各级干部信心、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大力倡导“以镇为家、以镇为荣”的理念,明确提出“带出一支嗷嗷叫的队伍,营造一片风正气顺的环境,干出一番实实在在的事业”,全面叫响“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群众就是亲人”的口号,用先进文化引领思想、规范行为、凝聚合力、鼓舞斗志。深入开展“党旗在支部飘扬、党徽在基层闪光”活动,组织镇村干部赴沂南开展红色教育,形成了比发展、比干劲、比贡献的浓厚氛围。同时,坚持领导想着群众、群众想着工作“两想”工作法,积极改善机关办公条件,先后投资近700万元实施了镇机关提升工程,对办公大楼进行了粉刷改造,实施了机关大院硬化、绿化、美化工程,高标准建设了会议室和餐厅,有效解决了会议活动难、干部就餐难、来客接待难的“三难”问题,彻底改变了镇机关陈旧破烂面貌,打造了宽敞、舒适、温馨的办公环境,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感、自豪感。面对各种增资因素,我们千方百计保证干部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各项奖励资金及时兑现,并将第二预算单位工资全部纳入镇财政统筹发放,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合力,形成了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加快强镇富民步伐 牢固树立“发展大于一切、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的理念,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推动n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一是工业强镇稳步推进。深入开展招商引资“九个月攻坚”行动,新上过千万元项目13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8个,实际利用境内资金9.3亿元、境外资金80万美元,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投资1.1亿元的水泥添加剂、投资6800万元的国宁化工三期、投资6000万元的氯化消毒剂等项目建成投 产,预计年可形成地方财力800万元,将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非晶合金、东谷塑编、新型建材等项目进展顺利,华能物流、盖泽物业等项目正在运作实施,大明科技、宏海建安、鲁兴包装等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效益不断提升。同时,顺利完成了装运处企业改制,既有效化解了各类债务,又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二是现代农业成效显著。围绕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走高产化、有机化、标准化、品牌化“四化”发展之路,突出抓好幸福楼绿色基地、陈马厂有机基地建设,全面推动马铃薯产业向高产、优质、安全、高效方向发展。今年新发展马铃薯有机基地200亩、绿色基地400亩,高产攻关田马铃薯亩产达到5957公斤,再创全国二季作区单产新高;建立上海伊禾公司出口贸易基地,春季马铃薯出口创汇突破3000万美元,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今年1-10月份,全镇储蓄存款达到8.9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000多元,位居全市前列。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0万元完成了中低产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n河堤修复加固三个农田水利项目,投资1370万元的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正在抓紧推进。三是城镇面貌明显改观。坚持以社区建设加快城镇人口聚集,全力推进新兴社区建设,实现了一次搬迁、一次上房“两个100%”,成为全市农村社区精品工程、农民群众满意工程,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表扬和肯定。投资160万元实施了104国道商贸房升级改造工程,并实行“全天候”保洁,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三、坚持和合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牢固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认真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行为民实事“台帐式”管理,今年以来全镇共投资1200万元,完成“水、电、路、气、学”等民生项目136件,投资270万元的n中学改扩建工程、投资50万元的东曹幼儿园建成使用,投资150万元的范庄小学教学楼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年底可建成使用,全市农村艺术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镇召开;新建、维修村村通道路20公里,建成沼气280户、文明生态村4个、农家书屋26个、电子监控村10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村2个。全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农民4.4万人,在全市率先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低保、五保、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目标考核连年保持全市先进水平,月考核、季通报排名均在全市前列。积极推进乡镇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全市卫生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我镇召开;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今年以来共报销医疗费用400多万元。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推行“一根线”工作法,实行“一个矛盾点、一个领导、一心帮包、一抓到底”,用一根感情线牵住上访人员,做信访人员的同情人、贴心人、知心人,站在群众的立场帮助解决问题,真正将信访化解在镇村和萌芽状态。同时,为全面掌握信访隐患,深入开展村情民意大调研活动,走访群众1.7万户,发放调查问卷2万余份,入户率达到80%,征求意见建议126条,对群众反映的 热点难点问题,全部归纳梳理,及时反馈给村落实,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加强治安巡逻,加快推进电子监控镇建设,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实行专家查隐患制度,推进“4D”工程建设,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我镇召开。
四、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建机制,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
围绕提升镇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着力打造诚信政府,对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承诺的事情,坚决落实兑现,真正让群众信服,进一步提高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牢固树立“为政以德、正己化人”的理念,班子成员带头弘扬正气,恪守做人标准,明辩是非曲直,一身正气,引领发展,带头给各级干部当旗帜、做表率。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高质量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达到了一次换届成功率“两个100%”,班子结构和质量位居全市前列,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换届纪律“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等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换届我承诺”、换届纪律考试等活动,在全镇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坚持靠机制推动工作,严格遵循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奖惩,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奖惩的实施意见》等16项规章制度,坚持平时绩效考核与年终绩效 考核相结合,推行“1015”进位考核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每项工作定目标、定时限、定奖惩,跟踪调度,奖罚分明,让干好的有荣誉、有奖金、有位置,让干不好的丢面子、受处罚、没地位。通过近两年坚持不懈地抓班子抓队伍,凝心聚力,居弱图强,各级干部保持了嗷嗷叫的精神状态,在全镇上下形成了风正气顺、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近两年经济发展扭转被动局面,已从全市第五方阵跃居全市中等水平,去年项目建设在21个镇街中排名第五位;今年1-9月份,市委、市政府调度的15项经济指标,我镇有6项指标位居21个镇街前十位。去年以来,先后取得了土地复垦、养老保险、社区建设、纪检监察、平安建设等五个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领导视察为新的起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啊的指示精神,继续做好工业强镇、马铃薯产业富民、民生建设促和谐三篇文章,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团结拼搏,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开创n更加美好的明天!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2.镇非公经济汇报 篇二
1、广泛开展招商引资。
各县 (市、区) 都要制定乡 (镇) 村招商引资实施方案, 出台优惠政策, 落实目标责任。每个乡 (镇) 村干部都要有招商引资任务。乡 (镇) 村干部要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 争取经过3~5年的努力, 实现每个乡 (镇) 村都有招商引资项目。各县 (市、区) 要规划出一块园区, 作为发展乡 (镇) 村经济的平台, 重点承接乡 (镇) 村产业项目和异地项目, 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乡 (镇) 村招商引资项目可落户到异地产业园区, 享受异地经济政策。要创造条件落实优惠政策, 尽快投产、达产。对落地的招商引资项目, 要制定完善收益共享、税收分成的措施和办法, 所形成的收益要按规定返还给乡 (镇) 村, 用于乡 (镇) 村自身发展建设。各县 (市、区) 平均每个乡 (镇) 要新上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个以上, 其中村级项目占30%以上, 3, 000万元以上项目占50%以上。
2、充分挖掘资产、资源潜力。
各地要对乡 (镇) 村的资产、资源合同进行全面清理, 对发包时间过长、价格明显偏低的, 要调整价格, 重新签订承包合同;对不交承包费或少交承包费的, 要依法补缴承包费, 完善承包合同;对显失公平, 严重违反政策、法律规定的, 要依法终止承包合同, 重新竞价发包。对乡 (镇) 村现有的企业厂房、机器设备以及闲置的校舍、办公室等资产, 通过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经营权等办法, 实现保值增值。对乡 (镇) 村所有的五荒资源, 可采取创办经济实体, 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等方式, 灵活选择独资、合资、合作经营等形式, 增加乡 (镇) 村经济收入。要结合新农村建设, 搞好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 增加的耕地面积可由村组织经营, 也可以通过出租、转让土地使用权等方式, 增加集体收益。
3、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 扩大就业规模, 拓宽就业渠道。各类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和落地产业园区的生产加工企业, 要积极吸纳离土农村劳动力入企务工, 用当地农民工比例不低于90%和60%;鼓励和支持农民大力发展畜牧业, 全市从事养殖业的农村劳动力要达到75万人, 新增10万人;结合新农村和小城镇开发建设, 支持农民进入土木建筑、供水、供热、环卫保洁、公共交通、园林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行业, 实现稳定就业。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以创业带就业。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要达到劳务收入80%以上。
4、加强乡 (镇) 村经济管理。
完善乡财县管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 坚持重大事务和重要决策民主公开制度, 乡 (镇) 村重大财务支出要集体决策。村级组织都要成立民主监督小组, 随时对村级集体“三资”的运营情况和收益分配情况进行监督。各级审计和经管部门要加强乡 (镇) 村经济和乡 (镇)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 增强乡 (镇) 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对任何侵占、截留和挪用乡 (镇) 村资金或用乡 (镇) 村资金为本乡 (镇) 村以外的其他经济活动提供担保、抵押等, 要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警示和促进乡 (镇) 村经济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5、严格乡 (镇) 村收益资金使用。
要用好发展乡 (镇) 村经济所形成的财力。各乡 (镇) 村要建立招商引资发展基金, 要把收入的15%以上用于继续招商引资、奖励乡村干部和引入投资者, 实现以商招商、滚动发展;要把不低于25%的收入用于园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功能, 增强发展活力;要把不低于30%的收入用于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不断提高农村医疗、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每个乡 (镇) 结合本地实际要为农民办3~5件实事, 每个村要为农民办1~2件实事。要结合乡 (镇) 村经济发展实力, 不断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生态林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新农村、扶贫开发和农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强公园、广场等基础配套建设, 投入比例不得小于30%。
6、切实强化组织领导。
3.立足试点机遇 把脉镇域经济 篇三
关沮镇作为湖北省的一个乡镇,位于荆州市沙市区近郊,紧邻荆州主城区。全镇下辖8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约2万人。在本次普查中,全镇共登记法人、产业单位274家,个体经营户1543家,圆满完成了三经普任务。现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此次经济普查的工作经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相关建议:
一、普查中的几点经验
1、抢抓试点机遇,打响第一枪
立足优势,亮点纷呈。一是立足两湖绿谷大市场商户高度集中的区位优势开展试点,验证普查方案的可行性;二是立足移动数据采集终端(PDA)的信息化、智能化,创新普查登记方式;三是立足大学生村官的年轻化、知识化,确保普查人力资源充足可靠。
统一部署,保障到位。一是迅速组建镇村两级普查机构并指定责任人负责普查。二是积极组织普查员参加市、区举办的业务培训,提升普查员业务素质。三是合理划分普查区,绘制普查区地图,确保普查有图可依,有迹可循。
率先垂范,成果显著。2013年9月9日,全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经过近半个月的紧张工作,9月18日,三经普试点工作告捷,共登记我镇景湖社区和杨泗村全部经营活动单位1099家,其中新增法人、产业单位32家,个体经营户1041家。
2、狠抓“三个落实”,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抓机构落实。组织成立了我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出任小组组长,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负责统筹领导整个普查工作。小组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跟踪了解工作难度,及时解决在普查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普查的质量。领导小组下设经济普查办公室,由我镇经济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奠定了普查工作的组织基础。
二是抓宣传落实。为营造良好经济普查氛围,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我镇经普办在人口密集处通过发放《第三次经济普查告知书》、挂横幅、贴墙报等形式,为经济普查造势。以荆州市“第四届统计开放日”在我镇召开为契机,大力开展统计宣传;此外,通过开展经济普查进机关、进企业、进市场、进社区的“四进”活动,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主动参与经济普查的浪潮。
三是抓经费落实。为了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我镇政府划拨专项资金用作三经普经费并制订了经费开支细则。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经费只能用于三经普物资采购及普查两员的津贴。经费执行严格的管理程序,任何重大开支须经经普办主任以及分管领导同时签字后才能报出。否则,一律不得报销。
3、遵守“三项原则”,锻造两员队伍
一是遵守一切行动服从安排的原则。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普查任务,我镇经普办从实际出发,统一调度,集中全部人员和设备,分5个小组通过地毯式轰炸在春节前完成了对我镇景湖社区和杨泗村两个普查区的全部普查工作。春节逼近,普查员不畏严寒,一家家上门登记,好多普查员因此身患感冒。尤其是一位怀有身孕的普查员却依然参加普查,敬业精神令人折服。
二是遵守普查数据客观真实的原则。数据的真实性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省统计局下派干部在深入企业的过程中也着重强调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我镇经普办不仅组织普查员学习了《保密法》和《统计法》,同时要求全体普查员签署了《数据保密协议书》,明确指出在普查登记中,普查员只能指导普查对象填报数据,决不能出现干扰甚至代报的现象。经普办还随机抽样了部分已登记单位进行电话回访,对普查表中的有关数据及经济指标进行核实。
三是遵守普查问题绝不拖延的原则。我镇经普办针对普查員反馈的问题(例如普查对象不配合、三证不齐全、单位属性变更等),坚持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立刻与上级经普办协调,密切联合工商、税务等部门多方参与,把问题消灭在基层,绝不拖延。
二、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是普查对象不配合。一方面由于商户怕露底、怕显富,担心泄漏商业秘密导致对普查工作不支持、不配合。另一方面,重复上门也让普查对象感到厌烦。比如两湖绿谷大市场内的一家从事汽车贸易的公司在经过普查员先后四次上门软磨硬泡后才配合登记。
二是普查表格变动频繁。据普查员介绍,正式普查使用的单位普查表较试点和核查时所用表格有了很大变化,将法人、产业活动单位所用表格合二为一,多项数据指标也融合在一张表中,致使普查对象无法正确填报。
三是普查流程重复。本次普查相对于二经普最大的不同就是使用了PDA设备采集,需要对有证单位拍照留底。对于非联网直报法人单位,普查员不仅要在PDA录入数据、拍照,而且还要指导企业填写纸质普查表以及告知书,并签字盖章拍照,这就增加了普查员以及普查对象的工作量。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大部门协调和执法力度。经济普查是一项政府行为,所有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有义务配合政府部门参与经济普查登记。据普查员反馈,绝大多数商户都较通情达理,经普查员多次上门后最终配合登记。对于那些坚决不配合的单位,要联合工商、税务、质监、铁路、银行等部门共同执法,强制执行普查登记。
二是开展对普查员的针对性培训。从我镇经普办反映情况来看,培训班办了不少,但是效果总是不能尽善尽美。特别是表格合并后,有些数据指标归谁填、怎么填都分不清楚。为此,建议各级经普办要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而不能人云亦云,简单地看个视频或是按照培训手册上的内容讲解,貌似面面俱到,结果可能达不到效果。
4.**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汇报 篇四
我镇位于**市西北部,面积40.3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6万。我镇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东靠上海,南依苏州、无锡、常州,西临南京,江苏省滨江大道贯穿境内,与高等级沿江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苏虞张一级公路相连,交通发达便捷,区域优势明显,投资环境良好。
我镇原是苏南地区乡镇企业起步较晚、经济较为薄弱的一个穷镇,是苏南的苏北。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全镇上下抢抓机遇,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始终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五金起家,靠五金发家,五金闻名遐尔,九六年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全国五金之镇”荣誉称号。全镇现有工业企业380多家,已初步形成以五金为主导、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行业格局,成为张家港市的五金制造业特色镇,各类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在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我镇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着力推进,已荣获“国家卫生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和“江苏省现代化教育达标镇”等称号。
尤其是今年以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紧扣招商引资这根主线,一着不让,一步不松,扎实工作,全力推进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发展。归纳起来,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1—9月份,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5.3亿元,同比增长23.9%;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3.9 亿元,同比增长20.9%;入库税收6060万元,同比增长13.7%;工业用电1.5亿度,同比增长53.7 %。新批注册民资4799万元,同比增长24.9%;新批注册外资4227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219.9万美元,到帐外资710万美元,工业经济运行实现了量质并举。我们主要突出了“三个抓”:
一是抓技改投入。1—9月份,全镇开工技改项目35只,竣工投产22只,技改超千万元的项目有8只,工业投入累计完成工作量1.76亿元,完成任务的80%,全镇一批规模和成长型企业通过加快技改投入,实行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集团今年技改项目5只,规划总投资6440万元,目前已完成技改工作量4420万元,其中投入3000万元的大规格轴承管和油井管项目,预计建成后可新增销售2.8亿元。新芳集团投入5000万元,引进了三条澳大利亚产的国际先进洗毛生产线和染整设备,达产后可新增销售7000万元。创利、沪新等超千万元的技改项目也将在年底竣工,达产后可新增销售5000万元。
二是抓招商引资。到目前为止,全镇新批外资项目4只,注册资本4227万美元,到帐外资710万美元。新办私营企业53家,新增注册资本4799万元。吸引外地私营企业11家,利用外地资本883万元,完成投入工作量3619万元;其中有投资1200万元的创利纺织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纺织二期扩建项目等一批投资规模大、技入含量高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进驻,为我镇工业经济总量做大、做强夯实了基础。
三是抓载体建设。我镇针对招商引资的资源十分紧缺,工业开发中用地矛盾十分突出的实际情况,在原五金工业园的基础上,规划和拓展开发区达到409.96公顷,其中工业用地314.5 公顷,已开发207.27公顷(已出让100.6公顷,未出让106.67 公顷,**预留用地80公顷),未开发107.23公顷。目前,我镇工业区登记进区的企业40家,竣工投产14家,开工建设7家,待开工19家。进区企业预计明年新增销售2.5亿元。
2、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今年全镇小麦、油菜、水稻、棉花、大豆等大宗作物种植面积42182亩次,蔬菜种植面积431亩,果树、苗木、药材、饲草等常年经济作物628亩。水产养殖3156亩,其中特种水产养殖1688亩。畜禽养殖以猪、羊、兔和家禽为主。其中生猪(包括母猪)10057头,羊2473头,兔495只,禽130776羽。全镇有种粮专业户34户,蔬菜专业户214户,养殖专业户166户。据统计,全镇粮食作物面积33186亩次,经济作物面积24189亩次,粮经比例达6:4。
3、实事工程整体推进。
我镇本着“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的原则,集聚财力确保实事工程整体推进,如期实施。总投资600万元的中心幼儿园易地新建工程正在顺利进行,计划明年6月份竣工。投入60万元,新建的老人公寓,已于9月底竣工。新城花园已完成8万平方米的详细规划,19000平方米的安置房年内完成主体。投资38万元,新建府前大桥,已于7月份竣工。投资35万元的府前东路延伸段,将于11月下旬竣工。投资263万元的大东环路目前正在建设。投入70万元新建的年丰大桥,目前正在施工。新规划1000亩的工业开发区,已完成46户拆迁任务,基础设施正在建设。投入17万余元,疏浚河道18条,完成土方7万余方,全镇河道三年疏浚工程已全部竣工。今年,我镇还为78户贫困户翻建房屋,目前72户已竣工,6户即将开工,年内全部竣工。今年政府为288人发放救济款19.5万元,为32名残疾人落实了挂靠单位,为2300户纯农户办理了养老保险。
回顾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幅不理想。我镇的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9%,而全市乡镇开票销售收入的平均增幅为35.1% ,相差14.2个百分点;二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在加大。从企业情况看,骨干企业宏宝集团出现了负增长,与年初目标相比,脱幅比较大;三是开发区建设集聚效应还不明显。开发区内建设缺少大手笔,绿化、路灯等未能及时跟上,整体面貌较为落后,开发区拆迁成本高,进区入园的企业规模较小,数量不多;四是农民增收的幅度不大。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业效益不够理想,农民增收的难度在加大。
全市行政区划调整后,不可回避的现实是,目前我们我镇在全市8个镇中面积最小,经济最弱。全市总体规划明确港丰公路以南是科研基地和教育基地,紧靠我镇又是东有冶金工业园,西有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我镇发展的定位、工作的定位是在市总体规划下,以港丰公路为界,规划“南农北工”建设框架。面对新一轮的经济竞争和先进镇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我镇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跳跃式前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把发展的思路理得更清,把发展的目标定得更高,把发展的措施落得更实,才能在百舸争流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赢得一席之地。
为此,我镇下一步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六大优势,实施三个提速,实现一个目标。
发挥六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镇北靠长江,直接接受着沿江资源和沿江大项目的辐射。我们将主动与沿江大企业接洽、接轨,合理发挥好地主优势,借人引资,借力发展;要利用江苏省滨江大道横跨境内,做到超前出击,创造机会抓机遇,充分利用交通便捷优势,开发和利用好沿线土地。二是品牌优势。我镇现有注册五金企业167家,年产量约1.8 亿件,销售6亿元多,年用各类钛钢原料件8000多吨,职工超万人。我们将利用全国著名五金之镇的品牌,发挥产业聚集、品种繁多的优势,打造沿江五金制造业特色镇。此外,我镇的纺织两样是一大品牌。新芳集团精纺呢绒强势不减,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洗毛流水线;互益公司是东南亚最大的染整基地;龙马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花式纱生产基地。三强挺立,纺染联手打造新优势,我的纺织品牌定会越来越亮。三是存量优势。在土地资源日渐紧缺的大形势下,我镇拥有500多亩的存量土地资产,通过合理运作,可以为政府和企业的双赢发展产生动力。四是资源优势。新芳集团即将上马的热电厂项目,为今后发展提供了新的供电、供汽资源,这是我镇招商引资的有力筹码。五是后发优势。我镇开发区虽然起步比别人晚,但我们可以充分借鉴,集优点为已用,可以做得更现代、更科学、更具吸引力。六是精神优势。乡镇合并后,我的干部群众都看到了自己落后的地位,初尝了落后的滋味,一贯先进的我人定会以不甘落后的志气,奋起直追的士气,争先进位的勇气,激发打造新我的合力,展现出我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实施三个加速:就是载体建设提速、招商引资提速、技改投入提速。
实现一个目标:就是经过二到三年时间,把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最适合人居和最适合创业的滨江小镇。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2004年我镇主要经济指标的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9.1亿元,比上年增长30%;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4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入库税收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注册外资1800万美元,到帐外资12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自营出口18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5%;技改投入4亿元,比上年增长60%;建办私营企业60家,新增注册资本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引进外地资本投入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4%。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具体措施是“五个立足、五个突破”:
1、立足重点骨干村厂,在培育规模经济上求突破。
我们要依托*****等重点企业和新闸、我等骨干村,加大技改投入,加速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明年要培育出销售超亿元的企业6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3家,超3000万元的村4个。
2、立足现有产业产品,在培育品牌优势上求突破。
利用我镇已初步形成五金和纺织两大特色基地,在两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做大做强五金产业。充分发挥镇五金商会的作用,加强五金行业企业的分工协作,全面实施品牌战略,突出以宏宝为龙头,加快五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唱响五金品牌。二是要做优做精纺染产业。着力抓好**二期工程的上马,**的扩能改造,打响纺染强镇的硬仗,进一步提高纺染行业在我镇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3、立足招商引资,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求突破。
在各地招商引资进入你争我夺的形势下,我们将迎难而上,拓展思路,采取更为有效的举措,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确保经济发展后劲。具体要做到“三个并举”:一是坚持内外资并举。在引进本地民资方面要大张旗鼓,不遗余力;在吸引外资和外地资本方面更要主动出击,积极吸引。外资主攻韩国、台湾地区,外地资本主攻上海、温州等外地资本输出欲望强烈地区。尤其是外地国内资本见效快、税收足,要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取得更大的招商成效。对内资、外资信息实行定人定项目跟踪管理,促使信息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批办,批办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二是坚持发挥产业优势和配套优势并举。要充分利用我镇的五金、纺染两大支柱产业优势,实施品牌招商策略。要利用我镇不断发展壮大的工业区载体,主动接受沿江大项目和冶金工业园的辐射,开创为大项目配套的特色招商、专业招商的新局面,依托外力实施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经济整体的做大做强。三是坚持政府和企业联手招商并举。通过政府行政推动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为着力点。
4、立足载体建设,在培育项目集聚效应上求突破。
我镇工业开发区北接沿江开发区,东临冶金工业园,区位优势不断显现,接受沿江开发区和冶金工业园的辐射日益增强。我们一方面将加快区内农户的拆迁工作,加快土地平整。另一方面要加快区内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开发区功能,把开发区做得更为完美。
5、立足经济总量提高,在加大技改投入上求突破。
全镇技改投入着重在传统行业升级换代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上做文章,新办大项目,实施大投入。全年完成技改投入4个亿,比2003年增长60%。重点抓好**集团投资6000万元的多功能双头钳项目,预计 月份竣工,达产后新增销售 万元;抓好**集团投资5000万元的热电厂一期工程建设,预计 月份竣工,投产后形成每小时供汽100吨,总装机容量达7500KW,增加收入 万元;抓好投资3000万元的鑫马钢管项目,预计 月份竣工,建成投产后新增销售1个亿。
我镇2005年的农业发展的目标是:
(1)实施“368工程”:即建设3000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600
亩花卉苗木基地、8000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2)粮经作物比例达到4:6;
(3)申报绿色无公害产品2—3只;
(4)办成1—2个外资农业项目或农业深加工项目。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镇农业的总体思路及建设重点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目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待开发区内:重点是巩固老基地,调优品种结构,提高基地效益,全面发展种养专业户。在非开发区内: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368工程”,形成三大特色种养基地。一是通过利用朝东圩港引进优质长江水,扩展现有水产规模和加快整理港丰路两边的低洼地成池,迅速形成3000亩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二是以现有几十亩花卉苗木为基础,在施家村和龙桥村交界的圩内,用五年时间建成一个近60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三是以万年村、福善村的“万福健康菜园”为龙头,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以晨丰村为主,按照无公害生产规程操作,先建成一个1500亩稻米基地,今后3—5年内再逐步延伸至中山、施家、龙潭、晨北、年丰、龙桥等八个村。最终建成一个总面积为8000亩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5.份镇工业经济情况汇报材料 篇五
今年1-11月份,我们根据镇党委、政府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努力开拓企业发展空间,着力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1-11月份,我镇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呈现出了打基础、拓外向、重
管理、大投入的良好发展态势。现将简要情况回顾如下: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今年1-11月份,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4.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1,完成镇指标的91.51,其中集体和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5.17亿元,同比增长19.4,个体、私营企业实现产值19.08亿元,同比增长12.7。1-10月份,全镇实现销售收入21.71亿元,同比增长16.06,完成镇指标的86.84。创利润9542.25万元,同比增长20.74,完成镇指标的79.52。上缴税费.万元,同比增长,完成镇指标的,实现了产、销、利、税的同步增长。
(二)技改投入势头强劲。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镇企业的市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长,技改和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的自觉要求。今年1-11月,我镇技改投入又掀新高。共批建5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42个。1-11月份已财务投入资金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6.2。在实现技改投入高增长的基础上,又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单体规模大。在1-11月份批建的42个项目中,计划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就有6个;二是设备比例高。在1-11月实现的技改资金投入中设备投入近5000多万元,占总投入的35,如静安公司一次就购入注塑机7台、设备投入资金达520万元。三是项目科技含量高。如金龙公司累计投入技改资金近1000万元,成功开发了多通紫铜管接件,该产品被国家经贸委批准为国家级新产品,企业也被评为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一大批高科技含量技改项目的实施,必将为我镇今后工业经济的发展增添后劲。
(三)技术创新有新举措。通过技改,企业的技术装备得到了较大改进,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新产品的开发、生产能力大大提高。1-11月份,全镇已获批市级新产品22项,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4项,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试)项目、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各1项,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示范项目2项。奇兴公司、金龙公司、神龙公司被评为市科技进步企业。获批宁波市级工业新产品9项,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各1项。金龙公司被评为宁波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更为可喜的是今年我镇产生了两个国家级项目,分别是金龙公司的无缝多通异型紫铜管接件获得国家级新产品称号,奇兴公司的环保型浆粕气流成网非织造布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星火计划。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发展,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们余起的工业经济结构,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外贸出口的稳步推进,利用外资有新实破。1-11月份,全镇完成出口销售额2.19亿元,比去年同增长34.7,其中宁波亚灵电子电器有限公司、余姚凤飞文体工艺有限公司、余姚亚达制衣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在余姚市百家外贸出口企业中连续几月榜上有名。此外,余姚市万事发火机有限公司、余姚市三K电子有限公司和余姚市海路实业有限公司三家打火机龙头企业的出口销售势头良好。其中万事发公司和海路公司1-11月份的外贸出口已分别达到1639万元和1237万元。在外贸出口稳步推进的同时,今年1-11月,利用外资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凤飞公司与外商投资50万美金的合资项目已经获批,毛绒玩具公司与港商投资15万美金的合资项目正在报批之中。
6.吕亭镇经济务虚会汇报材料 篇六
2011年,我镇工业生产平稳,规模企业运行质量提高,工业增速加快,农业继续保持增产增收态势,全镇经济整体平稳较快发展。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受今年规模以上企业准入门槛提高的影响,虽然我镇规模以上企业数比去年减少了一家,但是规模以上企业运行质量总体有很大提高。规模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截止到12月底,我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9.13亿元和产品销售收入19.05亿元,产值同比增长34.8%,产销率99.5%,产销衔接良好。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加大,截止到12月底,全镇共完成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8项,完成投资额14亿元,同比增长23%。
二、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在去年粮食普遍实现增产增收的背景下,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劳动工资的普遍上涨,全镇农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据初步测算,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左右。
我镇是传统林业经济发达的乡镇,根据《2011年桐城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油茶)项目实施方案》我镇加大了山区油茶种植,已新造油茶林万亩,改造低效油茶林亩,同时新建公里林道、作业道,实现油茶“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品系优质率明显提升、产出明显增加和林农明显增收”的目标。
三、招商引资情况
2011年是我镇招商引资工作比较困难的一年,突出表现在:1,征地难度大,特别是土地指标不足,导致部分前期已签约企业不能及时施工投产。2,从投资人来看,我镇招商引资主要是本镇经济能人回乡创业,外来投资偏少。从产业结构上看,一产、二产投资偏多,三产投资过少;从技术含量上看,引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过多,尖、高端项目的过少;从项目投资额度上看,投资规模千万元左右的过多,大项目过少。
但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全镇干部职工群策群力,发挥极大的主观能动性,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各单位全面发动,举全镇之力,想方设法争取项目、外援,强力做好园区招商平台建设,树高引来金凤凰。进一步修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用更优惠的政策吸引客商。切实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集合。
四、明年及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发展工业经济。
1、全力做好三大园区招商工作。立足我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我镇的区位优势,以三个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以安徽省家纺服装产业集群专业镇为龙头,以家纺服装、印刷包装、木业制造、建筑建材四大主导产业为带动,进一步推进产业和产业链招商,企业招商,以商引商,能人招商等,延伸集群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产业集聚的辐射带动作用,把握好招商的入口关,增强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招商规模,提升引资水平,力争在招大商、争取大项目落户上有新突破,力争
在十二五期间引进3—5个亿元以上项目。
2、全力促进民营企业和规模企业发展。加大对我镇现有企业的科技投入,壮大企业规模,使他们发展成为我镇的龙头企业,增加我镇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提高税金数额。
3、加大项目推进力度,重点抓好已经上报的21项市“十二五”重点项目工程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包括鲁谼山谷林寺佛教旅游开发,镇区商业开发和霞珍集团、兴达集团、京天集团等企业的项目建设。
(二)全面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1、优化传统农业结构,加大品种改造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主,讲究规模,注重效益的原则,依据市场导向,依靠适用科技抓调整。一是稳定粮食产量。号召群众种满、种足、种优,推广种植优良品种。二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立足我镇农业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油茶、茶叶、蚕桑、羽绒产品深加工。
2、突破性发展畜牧业,以我镇现有生猪养殖基地,东部肥牛开发有限公司等为依托,全力抓好畜牧业生产,力争每年新增村外小区、合作社各1—2个。
3、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村级经济,进一步化解农村集体不良债务。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规模经营,高标准完成农村土地置换工作。
(三)抓好城镇美化亮化工程,发展商业、旅游经济。
7.发展渔港经济走特色以港兴镇道路 篇七
一、连云港市渔港建设和渔港经济发展现状
传统上, 渔港是专门为渔业生产服务的供渔业船舶停泊、避风、装卸渔货物, 补给渔需物资的综合渔业基地。同时, 也是重要的水产品交易市场。但是, 随着现代渔港经济的发展延伸, 渔港已经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渔港经济涵盖了海洋经济的一、二、三产业, 而且涉及交通、旅游及渔港所在的城镇建设, 具有很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很多地方, 比如浙江的象山渔港、江苏的黄沙港等, 正是依靠渔港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地方整个经济的腾飞。连云港市作为江苏省渔业大市、海洋捕捞大市, 渔港也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发展。
(1) 渔港数量随渔船发展迅速扩大。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连云港市渔船进入快速发展期, 渔船数量年年增加, 渔船马力越来越大, 捕捞产量也逐年上升。90年代开始,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竭, 国家对渔船实行数量和功率控制 (“双控”指标) , 渔船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 进入稳定发展期,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捕捞渔船7234艘, 其中海洋捕捞渔船3904艘, 淡水捕捞渔船3330艘。伴随着渔船数量增长, 连云港市渔港也得到迅速扩张, 全市沿海建成大小渔港14个, 分别是青口渔港、海头渔港、三洋渔港、沙口村渔港、韩口渔港、东林子渔港、柘汪渔港、石羊渔港、木套渔港、连岛渔港、高公岛渔港、西墅渔港、燕尾港渔港和堆沟渔港;同时建成四个淡水渔港, 分别是石梁河水库渔港、石梁河水库赣榆渔港、安峰山水库渔港和范河闸渔港。这些渔港的建成和发展, 为渔船靠泊、避风, 促进渔货集散、加工贸易、运输补给、渔船维修等提供了保障。
(2) 渔港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连云港市渔港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990年以前是严重滞后阶段, 1991年至2001年是起步推进阶段, 2002年以来是渔港建设全面提升发展阶段。自2002年以来, 全市获批建设国家中心渔港2个, 其中青口中心渔港已建成, 海头中心渔港正在建设中;获批建设国家一级渔港2个, 分别是连岛渔港和燕尾港渔港, 均已建成使用。目前, 我市渔港中基础最好、条件最优越的当属青口渔港, 2004年获批国家中心渔港, 是苏北地区第一个国家中心渔港, 渔港总投资4195万元, 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扶持2500万元, 可同时停靠1000余艘渔船卸货、补给、维修和避风。同时, 地方投入建设渔港的积极性也很高, “十一五”期间地方政府投资超1000万元的港口还有韩口渔港、柘汪渔港、木套渔港、高公岛渔港等。根据今后渔港发展需求, 连云港市现正在积极申报连岛一级渔港升级为国家中心渔港, 高公岛渔港、柘汪渔港和堆沟港渔港升级为国家一级渔港, 其中高公岛渔港已经通过国家农业部现场评审, 有望近期率先获批。
(3) 渔港经济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连云港市渔港建设, 虽有效推动了渔业经济发展, 但渔港经济尚处于初级水平, 多数渔港缺乏高水平的综合性规划, 尚未跟城镇规划发展、滨海旅游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的作用主要凸显在三方面:一是为渔船生产服务, 保障了全市7000多艘渔船正常靠泊、补给和维护;二是为水产品物流运输服务, 依托渔港形成了大小若干水产品交易市场, 特别是海头水产品交易市场, 成为全市最大型水产品交易市场, 年交易额近20亿元;三是为水产品加工服务, 全市现有水产加工企业200多家, 渔港的水产品集散功能为加工企业提供了原料来源。总的来说, 连云港市渔港功能基本满足了传统意义上避风锚泊、后勤补给、渔船进出的基地功能, 离产业多元化发展以及渔港经济综合性、高端化发展还有一定距离, 连云港市渔港建设和渔港经济发展需要加快迈出转型升级的步伐。
(4) 渔港发展目标逐步明确完善。根据渔港发展要求, 连云港市制定和完善了“十二五”渔港建设目标:以提高渔船码头和避风能力建设为重点, 增加渔船有效停泊和避风港池, 完善渔港配套设施, 一级以上渔港建立起渔船系泊、防碰撞、港区监控等设施, 形成以重点渔港为核心, 主要渔港为基础, 小型渔港和天然避风岙口为补充的渔港布局, 构建渔港防灾减灾体系, 力争到“十二五”末, 能满足全市95%以上渔船就近避风、停泊的要求, 为连云港市全面构建平安渔业夯实基础。同时, 明确提出将连云港市重点渔港打造成集渔船避风和补给、水产品集散和加工、休闲渔业和海洋旅游和集镇建设为一体、有一定辐射效应的渔业经济区, 将主要渔港建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渔港。这些目标和规划, 为连云港市渔港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必将推动连云港市渔港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二、连云港市渔港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面临的困难
连云港市渔港建设起步早、规模大、布局合理, 渔港经济发展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1) 发展比较优势
1. 政策扶持。
连云港当前面临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发展规划、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创新型试点城市多重叠加国家发展战略机遇, 同时江苏沿海开发“5年推进计划”和《江苏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都给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发展契机, 渔港经济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到多重政策扶持发展。
2. 资源丰富。
连云港地处黄海之滨, 全市海岸线长212公里, 管辖海域面积6677平方公里, 滩涂面积l60万亩, 拥有20座海岛和33.89公里岛屿岸线, 有江苏省唯一的基岩港湾海岸40公里和仅有的砂质海岸30公里, 是江苏省的黄金海岸, 建港条件优越。东濒全国著名的八大渔场之一———海州湾渔场, 拥有两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和海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 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
3. 产业优势。
海洋渔业是连云港市的传统优势产业, 拥有7234艘捕捞渔船, 占全省渔船总数近50%, 全市年水产品产量达到65万吨, 水产品加工量达到14万吨, 渔业总产值突破145亿元。同时, 连云港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文化底蕴丰富, 滨海旅游业发达。
4. 交通便利。
连云港市位于南北过渡和陆海过渡的交汇点, 是国际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 具有海运、陆运相结合的优势。连云港港是中国沿海十大海港、全球百强集装箱运输港口之一, 开通了50条远近洋航线, 可到达世界主要港口。对外公路全面实现高速化, 密度在全国、全省名列前茅, 连霍、同三两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在此交汇, 204国道穿境而过, 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之一。
(2) 面临的困难
1.渔港建设标准不高。渔港建设资金短缺, 投入机制不适应渔港建设需要,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一些渔港缺乏通信、导航、灯塔、消防等设施, 渔港经济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2.渔港规划布局不成熟。渔港缺乏总体规划, 各功能设施布局不合理, 配套设施不齐全, 综合功能差, 未有效融入地方城镇统一规划发展。
3.生态、文化渔港建设不突出。渔港旅游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尚未形成系统的、立体的、多方位的滨海旅游格局, 旅游基础设施十分落后, 环境也相对较差, 商贸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依托渔港旅游经济而发展的相关产业尚十分落后。
4.渔港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部门在渔港规划与建设方面受到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渔港发展, 同时渔港管理手段落后, 渔港管理队伍不健全。
三、对连云港今后渔港建设和渔港经济发展的建议
从历史上看, 港可以立城, 可以兴城, 上海、深圳均是从原来一个小小的渔港崛起的。在连云港加快推进沿海开发, 实施“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过程中, 特别是沿海渔业乡镇要发挥各自优势, 高度重视渔港经济发展, 走以港兴镇的特色发展道路。
(1) 实行“港镇合一”, 促进渔区城市化。城镇是渔港经济的重要依托, 沿海乡镇的渔港建设和渔港经济发展需以城市化为目标和载体。在此基础上加强渔港建设和渔港经济发展规划, 不仅要整体规划全市、全县的国家级渔港布局, 同时每一个渔港都要有自身的长、短期发展规划, 要将渔港纳入当地城镇总体规划, 将渔港经济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并与周边地区的城镇和经济形成合理的分工协调格局。要结合渔区城市化目标, 不断完善和强化渔港内部的规划, 并根据渔港港口和渔业发展潜力、区位和交通条件、产业发展和升级结构、城镇发展容量、人口集聚量、自然环境等因素, 规划城镇的功能区块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开发时序等, 保障渔港整体功能的发挥和渔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完善渔港配套功能, 推动产业综合发展。完善渔港配套服务, 建设多功能渔港, 有助于推动渔港相关产业的综合协调发展, 实现渔港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加强硬件配套功能的完善, 包括渔港防波堤、岸线、码头、集疏运系统、渔船补给、渔船机械维修等的建设, 它是渔港规划建设和功能发挥的基础;加强具有合适经营业态的渔业交易场所、渔民新村、为渔民提供教育培训的学校等重要设施的建设, 它是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和渔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 要加强与渔港功能发挥密切相关的软功能提供, 包括海洋渔业渔汛信息预报、各类海洋水产品市场供需及价格信息披露、气候预测预报、国内外船代 (货代、金融、保险) 服务。在加大政府和社会对渔港配套服务完善的同时, 要适时加快渔港配套服务产业化, 使其成为渔港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
(3) 注重差异化发展, 增强渔港经济竞争力。渔港的发展不能绝对化、千篇一律, 要结合渔港自身的条件、周边环境、地方特色、渔民的认知以及建设资金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综合考虑。要依托各自资源优势, 集聚发展要素, 推进渔港衍生产业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 互为补充, 增强渔港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在青口渔港发展上, 要充分发挥靠近县城地域优势, 港口建设与城区建设有机结合, 在满足渔港传统功能的基础上, 着力推进相关二、三产业发展和休闲渔业发展, 打造精品加工区、城郊休闲娱乐区、特色餐饮区等, 把渔港打造为城市的靓丽版块;在海头渔港发展上, 要重点发展水产品加工产业以及水产品冷链物流产业, 打造全国重要的水产品集散中心, 同时要结合秦山岛旅游资源开发、海州湾旅游度假区建设以及海洲湾海洋公园建设, 把滨海旅游业作为重要的配套产业规划发展;在连岛渔港发展上, 要发挥海岛特色, 与旅游度假、休闲渔业、游艇产业等发展紧密融合起来。各地区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 出台相关鼓励政策, 扶持符合自身特色的产业做大做强。在渔港差异化发展中, 还要注意培养各自的渔港文化。
(4) 多渠道筹集资金, 逐步健全渔港管理机制。要建立国家扶持资金、地方财政与企业、个人等社会其他资金相结合的渔港建设投入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 地方政府要从直接建设者向经营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运用市场经济杠杆, 对水域、岸线等自然资源与市政设施、公共建筑以及相关的延伸资本进行科学规划和营运, 最大限度的盘活存量, 吸引增量, 广泛地利用社会资本进入渔港开发领域, 使政府在渔港建设过程中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作用, 激活渔港经济的运转机制。在渔港管理上, 要强化渔港公共管理理念和职能建设, 健全渔港专门管理机构, 探索政府机构与非政府组织间在渔港维护管理方面的良性分工合作, 以降低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 提高渔港管理效率。
摘要:渔港经济涵盖了海洋经济的一、二、三产业, 而且涉及交通、旅游及渔港所在城镇的建设, 具有很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连云港市作为江苏省渔业大市、海洋捕捞大市, 渔港功能作用日益凸显, 应加快发展渔港经济, 走特色以港兴镇道路。
8.镇非公经济汇报 篇八
2012年秋冬,溢水镇“大战一百天、奋力促发展”暨秋冬农业开发动员会议提出促进竹房城镇带建设和农民增收的目标,按照“农民为本、机制为力、产业为先、村镇为主”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在产业上实现“四个扩大”的目标:一是扩大核桃基地面积。以燕子山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为核心,以305省道沿线目及范围,从下腰店至涧沟一线连片发展核桃基地4000亩,为建设溢水至麻家渡万亩核桃基地夯实基础;二是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以东川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核心,发展露地蔬菜1000亩,其中设施蔬菜200亩,加大现有园区管护力度,积极引进种植大户,确保园区种满种足;三是扩大茶叶基地面积。以苦桃河流域为核心,在花栎村岩屋沟,腰店村韩家坪、阳坡袁家坪,船舱村卢家垭子,朱家湾村万家坡建立茶叶示范块,发展茶叶2000亩,幼龄茶园管护3000亩;四是扩大畜禽养殖规模。积极发展畜禽养殖,培植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重点抓好五房沟生猪养殖小区、山羊养殖小区建设,继续支持“鑫福喜”和佳鑫牧业蛋鸡养殖基地扩大规模,充分发挥金壶片区和苦桃河流域山场资源优势,培植牛羊和畜禽养殖大户。
蓝图已绘,实干为先。为推进以燕子山为核心核桃基地示范区建设,9月初镇党委、政府就成立了专班,确定了以燕子山为核心示范区,样板带动、连片种植、科学管理的总体思路。9月26日,该镇在燕子山村召开核桃栽种打窝现场会,掀起了核桃种植高潮。11月5日,标准化打窝全面完成, 9万株核桃幼苗到位,镇村干部组织群众抢墒栽植,连中秋节和国庆节也战斗在工地。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燕子山核心基地和公路沿线5个村累计完成打窝面积3000亩,9万株核桃苗种植全部完成,并迅速落实了管护责任制。目前,以燕子山为核心,以省道及生产路为轴线,辐射八个村连结麻家渡的万亩核桃产业示范带正在全力建设之中。在东川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上,溢水镇按照建设全县最美农业观光示范园的要求,对东川现代农业示范园重新进行了定位和设计,突出“农旅”一体理念,以现代农业为核心,以观光旅游为载体,建设集“生态、循环、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加大建设力度,园区已发展设施蔬菜600亩,建设钢架大棚586个、日光温室大棚14个,发展大路菜700畝,推广各类优质品种20余个。发展林业育苗700亩、水产养殖500亩。
盘大龙头畜牧产业。通过招商引进北京投资业主杨大庆,已投资1000万元,在溢水镇华家湾村租地50亩新建10万只蛋鸡场,目前基地两栋育雏舍、8000只蛋12栋鸡舍已建成,投产后可年生产鲜蛋1750吨,鸡肉175吨,有机肥1800吨,实现产值2200万元,成为全县乃至鄂西北地区最大的蛋鸡养殖龙头企业,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示范带动农户,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县畜牧业强势发展。同时,该镇还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在五房沟村兴建仔猪繁育基地并顺利投产,在小东川村兴建了万只溢水蛋鸡养殖基地,积极培植各村发展牛、羊、鸡等养殖业经济示范户100多户,畜牧成为农民增收主要产业之一。
(苗东升 刘圻 但春燕 编辑:马瑛 责任编辑:唐志荣)
【镇非公经济汇报】推荐阅读:
工会工作汇报--XX镇汇报10-29
镇脱贫攻坚汇报09-30
×××镇统战宗教工作汇报08-11
镇扫黑除恶工作汇报10-07
西陵镇新农保工作汇报07-02
书记2010向镇党委汇报07-18
镇信用社工作汇报07-25
某某镇综治工作汇报材料10-01
镇防汛减灾的工作汇报10-31
霸州镇安全生产工作汇报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