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油豆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4-07-05

保护地油豆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精选5篇)

1.保护地油豆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一

1 意杨病害

1.1 溃疡病

溃疡病是意杨主要的枝干病害, 主要危害幼树。一般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 极少数发生在小枝上。初期症状是在枝干皮孔边缘形成圆形水泡状, 约1 cm左右, 以后逐渐扩大, 呈不规则状, 泡内充满褐色黏液, 病斑周围呈暗褐色。大泡破裂后留下伤疤, 后期下陷干裂, 易剥离。受害严重的树木, 树皮上病疤密集, 且相互连结, 形成块状或环状病斑引起植株死亡。该病害大都在4月开始发生, 5—6月为发病高峰期, 8—9月为第2次发病高峰, 10月后逐渐减缓并停止。防治方法:选择抗病树种;严禁带病苗木出圃, 对表面无症状的苗木用0.2%石炭酸, 或0.5%高锰酸钾液浸10 min进行消毒;对苗圃内的病株及时清除, 集中销毁, 以消灭病源;当苗木发病时, 用50%多菌灵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涂抹患部, 涂前用刀在患部刻纵横交错的伤痕, 涂药1~2次, 效果较好[2]。

1.2 锈病

春天杨树展叶期, 常可见树体上满布黄色粉堆, 形状像黄色绣球花的畸形病芽。严重受侵害的病芽经3周左右便干枯。建湖县3月底4月初气温升高到15~16℃时病芽便陆续出现。一般病芽比健芽早1~2 d展开, 经3周左右便干枯, 病芽主要在枯条上部发生。病菌芽陆续出现的时期为4周左右, 但大量出现主要在4月中下旬。由于夏孢子的重复侵染, 5、6月为发病高峰期。防治方法:在初春病芽出现时期可以利用病芽颜色鲜艳和形状特殊的特点及时发现并摘除。摘除病芽要早且彻底, 并随摘随装入塑料袋中, 以防夏孢子扬散, 也可用有效成分为65%~70%代森锌200~500倍液、1∶1∶160~240波尔多液、0.3°Bé石硫合剂, 每隔15 d喷1次, 一般2~3次见效。

2 意杨虫害

2.1 杨扇舟蛾

杨扇舟蛾是建湖县杨树威胁最大的食叶害虫, 一旦暴发, 3 d之内可将树叶全部吃光。该虫1年发生5代, 第1代5月上中旬, 第2代6月中下旬, 第3代7月下旬至8月上旬, 第4代8月下旬, 第5代9月中下旬。尤其第3、4代危害最大。

(1) 人工防治。杨扇舟蛾3龄前吐丝缀叶, 形成大的虫苞, 幼虫群集苞中, 被害叶、苞枯黄, 容易发现, 及时除虫苞可以杀死大量幼虫。

(2) 化学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 或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 或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加2.5%敌杀死乳油2 500倍混合液, 或30% (40%) 乙酰甲胺磷乳油800~1 000倍液, 用高射程喷雾器全树冠喷洒, 无高射程喷雾器的用农用喷雾器加长管子喷雾防治[3]。

(3) 树干注射防治。在干基处打孔, 孔数一般大树3~4个, 小树2~3个。用树干注射机注射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可溶性水剂和5%吡虫啉乳油的2~4倍稀释液。剂量因树的径阶大小而调整, 按林木胸径1 m L/cm的量注射。

2.2 桑天牛

桑天牛是意杨主要的蛀干害虫, 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以初孵幼虫蛀入木质部, 逐渐侵入内部, 向下蛀成直的虫道, 幼虫在蛀道内每隔一段距离向外咬一圆形排粪孔, 使被害树木形成多孔, 枝条、树木刮风时易折断, 不能成材。桑天牛2年发生1代, 以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 翌年5月开始化蛹, 7—8月为成虫羽化期, 成虫飞出, 白天在桑科植物上咬啃枝皮, 补充营养, 夜间在枝上咬一“U”形刻槽产卵, 幼虫孵化后蛀入木质部危害[4]。

(1) 选用抗虫品种。丹红杨、巨霸杨速生且抗桑天牛, 桑天牛在树体内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可以大量采用。

(2) 人工捕杀。在树干上、树枝上查找刻槽, 如刻槽在树干上可用锤子锤卵或用刀子刮卵, 如刻槽在嫩枝上可将枯枝条和树桩一起剪掉, 每周剪1次, 人工寻找卵块、卵槽集中销毁;在桑天牛羽化期捕捉成虫, 或用铁丝从蛀道中刺死幼虫。这种方法最简单, 也最有效, 虫卵去除率达70%。

(3) 注干。在桑天牛为害期, 寻找新鲜的排粪孔, 用兽用注射器将敌敌畏, 或氧化乐果100倍液直接注入蛀道, 或塞入蘸满药液的棉团, 然后用泥巴封口, 药杀幼虫。

2.3 草履蚧

草履蚧在早春上树吸取树木嫩芽、嫩枝汁液, 造成整株枯死, 以成虫、若虫刺吸幼芽、嫩叶汁液, 使意杨树幼芽不能萌发。草履蚧1年发生1代, 卵在土壤中越冬, 2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2月中下旬若虫出土爬上树, 在树缝或树桠等隐蔽处群居;3月底至4月, 虫体蜕皮增大, 分泌蜡质物;5月中旬进入危害盛期;6月初雌虫下树, 在杂草和土中产卵, 危害期结束。防治方法:早春若虫上树前, 在树干1 m高处用废机油加有机磷农药环涂10 cm宽药环, 以阻止草履蚧上树或触药毒杀。若上树后, 可用氧化乐果等农药喷雾防治。

摘要:意杨生长快、产量高, 对环境要求不严, 但应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介绍了意杨常见病虫害如溃疡病、锈病、杨扇舟蛾、桑天牛的发生特点, 并提出防治措施, 以为意杨的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意杨病虫害,发生,防治

参考文献

[1]踪贵丽, 潘前.意杨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1) :179.

[2]曾德亮, 胡小红.意杨病虫害防治[J].安徽林业, 2007 (6) :46.

[3]周世文.沙洋农场意杨病虫害的防治现状、潜在问题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 2005 (1) :47-48.

2.桑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二

关键词:桑树,病虫害,防治

1 桑树生长中出现的主要虫害现象及防治技术

1.1 华北蝼蛄

华北蝼蛄的学名是Gryllotalpaunispina,其主要的特征在于能够危害多种植物和树木的根部,也是桑树生长过程中的代表虫害之一。华北蝼蛄对桑树的生长会造成严重的损伤,若虫和成虫会通过对桑树嫩茎和幼苗根的啃咬而导致苗根断开,引发幼苗的死亡[2]。华北蝼蛄的危害主要集中在秋季和春季两个季节,具有喜雨、喜水的特征,因此在灌溉后或者雨后危害会进一步加剧。

对于华北蝼蛄的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利用生物天敌来进行华北蝼蛄虫害防治。华北蝼蛄的天敌是鸟类,因此只要种植人员在桑树苗圃附近通过栽种少量的防风林,就可以吸引华北蝼蛄的天敌,如食虫鸟、红尾伯劳、黑枕黄鹂、稀缺以及红脚隼等;其次,可以采取林业措施的方法来进行华北蝼蛄虫害的方式。例如采用中耕、深耕以及使用有机肥料的方法,就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治华北蝼蛄虫害的作用[3];最后,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进行华北蝼蛄虫害防治。将50l水、500g浓度为50%对硫磷以进行搅拌,然后将其与500kg桑树种子混合在一起,4h后晾干,最后加入植保产品进行搅拌即可播种。

1.2 桑天牛

桑天牛对桑树的危害要分阶段来看,幼虫对桑树的伤害主要集中于木质部内和皮下,而成虫对桑树的伤害主要集中于输液和树皮表面。种植人员经常可在桑树内部发现大量的粪屑,这就是桑天牛留下的痕迹,桑天牛虫害可使桑树的生命力下降,严重者也会造成桑树的死亡。

桑天牛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分为化学防治法和人工防治法两种。化学防治法需要采用的化学农药主要为杀螟松乳油,人工防止法要求种植人员能够定期对桑树的枝叶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剪除弱枝叶或者虫枝,并用细铁丝来刺杀隧道内部的幼虫[4]。当然,除此之外,种植人员也可以利用白僵菌和寄生蜂来进行生物防止。

1.3 桑尺蠖

桑尺蠖对桑树的危害主要集中在桑树的芽叶上,对桑树幼苗的成长影响较大,是桑树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虫害现象之一。桑尺蠖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虫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夜间,幼虫的活动则不分昼夜[5]。桑尺蠖具有繁殖快速、数量集中等特征,因此要驱除桑尺蠖虫害必须要以化学技术为主,一般的生物技术将无法将桑尺蠖虫害进行彻底消除。

因此,桑尺蠖虫害的主要防治技术为化学药剂防治,可以使用的化学药剂有:60%双效磷乳油3 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 000~3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者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等。

1.4 桑蟥

桑蟥主要集中在我国江浙一带,也是桑树生长过程中的主要虫害。桑蟥对桑树的主要危害集中在桑叶上,幼虫喜爱吸食桑叶,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叶洞,从而形成弱枝,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

桑蟥虫害的主要防治手段为化学防治法,使用药剂与桑尺蠖的防治药剂相同,在桑蟥的卵化期使用效果更佳。

2 桑树的主要病害现象及防治技术

2.1 桑干枯病

所谓的桑干枯病(dieback))指的是发生与桑树枝干的一种重要病害现象,其主要发生在新疆、辽宁以及东北等地,这些地区气温较低,桑树的耐寒性较差,因此容易受到桑干枯病的侵袭。桑干枯病的主要症状为,桑树从基部开始出现病害现象,树皮表现出现不规则的椭圆或者圆形的病斑,颜色较暗,呈现油浸状[6]。桑干枯病在夏季表现得较为明显,病斑的面积也开始不断增加,颜色开始由暗色转变为红色,剩下季节树皮避免开始出现破裂,从里面看,能够看出顶端颜色为深黑色。

桑干枯病的防治要求种植人员能够及时做好桑树防治处理。桑干枯病喜欢寒冷,因此只要保证桑树能够受到防冻保护,桑干枯病的发生率就能够大大降低。此外,种植人员也可以在桑树的枝干上喷赛农药进行消毒处理。当病斑已经形成时,种植人员需要将出现病斑的局部树皮组织进行挂出,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和保护剂处理。

2.2 桑芽枯病

桑芽枯病是桑树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病害现象,其对桑树的主要危害集中在枝梢和冬芽,主要发生的时间为春季。早春时期,桑树正处于发芽其,桑芽枯病会使得冬芽周围出现黄褐色或者红褐色的病斑,病斑呈现油漆状,病斑大小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受到桑芽枯病侵害的冬芽,其病斑表面较为粗糙,密集生长着小小的黑点,这些小颗粒会经过时间额累计变成块状,最后环绕整个枝条,从而段乱树叶上下的流通,导致桑树的死亡。桑芽枯病给桑树的生长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需要引起种植人员的特别重视。

桑芽枯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有三种:第一,要求在选择桑树品种时能够从桑芽枯病的防治出发,多栽植抗病性较强的桑树品种;第二,化学技术防止,如在桑树发芽前后喷洒保护剂,休眠后喷洒化学药剂等;第三,做好定期病害检查和清理工作,对于早期法案现的病枝、弱枝和病芽要及时剪除和消毒处理,控制病害蔓延。

2.3 霉根病

霉根病对桑树的危害主要集中于根部,且多发于幼苗时期。幼苗期桑树的抵抗力较为薄弱,因此茎部和根部容易受到病害的感染,使得根部颜色呈现黄褐色。此时叶子本身的颜色仍然不变,因此从叶子颜色并不容易判断出幼苗是否受到霉根病影响。霉根病会导致幼苗根部的扩蓝,从而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霉根病的生命力较为顽强,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较长,繁殖速度也较快,尤其喜欢湿度大的生长环境,而桑树幼苗正值雨水季节,因此发病较为频繁。

霉根病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第一,选择合适的场地。桑树栽培的场地要精炼选择排水条件较好的地方,并且需要一定的地势,能够阳光直射;第二,要求能够及时进行土壤的处理,要保证土壤的湿度适宜,避免出现土壤湿度过大的情况。此外,苗床的保温工作要做到位,尽量保证苗床能够经常黄芪和通风;第三,利用化学药剂进行土壤处理,如在播种前撒上可湿性粉剂或者福尔马林等;第四,对病害进行直接的化学药剂处理。在发现霉根病现象的出现之后,每隔一周喷洒一次化学药剂,以消除病害,保证桑树的健康生长。结束语

综上所述,桑树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病虫害现象,这些病虫害现象的产生对于桑树的健康生长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要求种植人员能够加强对桑树病虫害现象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病虫害现象的防治。不同的病虫害现象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习性,因此种植人员在防治过程中需要对当地桑树经常出现的病虫害形象进行具体的研究和探析,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病虫害防治,这样才能够保证消除病虫害,促进桑树的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宾荣佩,陈小青,潘启寿,白景彰,韦炳佩.广西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J].广西蚕业,2014,04:23-31.

[2]汪海涛,杨义应,朱启莲.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07:86-87.

[3]耿丽莹,刘晓宁,康晓娜,李春野.北方地区桑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J].河北果树,2016,04:33-34.

[4]周彩杰,赵光宇,何振雨,李春野.北方地区桑树主要病虫害长效防控措施[J].天津农林科技,2016,05:21-23.

[5]张志,张玉玲,范鹏辉,刘天牧.东北地区桑树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13,02:43-46.

3.薄荷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篇三

1. 薄荷锈病

5~7月阴雨连绵或过于干旱均易发此病。初期在叶背出现橙黄色粉状物, 到后期发病部位长出黑色粉末状物, 导致叶片枯萎脱落全株枯死。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清除病残体, 减少越冬菌源;发病期喷洒25%粉锈宁1 000~1 500倍液, 或80%萎锈灵4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1∶1∶160的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

2. 斑枯病 (也叫白星病)

5~10月发生, 初期叶片上出现散生的灰褐色小斑点, 后逐渐扩大, 呈圆形或卵圆形灰暗褐色病斑, 中心灰白色, 呈白星状, 上生有黑色小点。后发展为溃烂, 致使茎秆破裂, 植株死亡。防治方法:实行轮作;秋后收集残茎枯叶并烧毁, 减少越冬菌源;加强田间管理, 雨后及时疏沟排水, 降低田间湿度, 减轻发病;发病期可喷洒65%代森锌500倍液,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

3. 白粉病

发病后叶表面, 甚至叶柄、茎秆上如覆白粉。受害植株生长受阻, 严重时, 叶片变黄枯萎、脱落, 以致全株干枯。防治方法:种植薄荷的农田应尽量远离瓜、果地;发病期可喷洒0.1~0.3波美度石硫合剂 (用生石灰5kg, 硫磺粉10kg, 水65kg, 先煮成原液或母液, 应用时加水稀释成所要求的浓度) , 或20%粉锈宁乳油2 000倍液防治。

4. 黑茎病

该病主要发生于薄荷苗期。症状是茎基部收缩凹陷, 变黑、腐烂, 植株倒伏、枯萎。防治方法:可在发病期间每亩用70%的百菌清或40%多菌灵100~150 g, 对水喷洒。

二、虫害

1. 小地老虎

春季小地老虎幼虫在薄荷植株近地面处咬断, 造成缺苗断苗, 下层叶片出现参差不齐的孔洞, 地上茎被食成缺刻。防治方法:清晨人工捕捉幼虫;每亩用2.5%敌百虫粉剂2kg拌细土15kg, 撒于植株周围, 结合中耕, 使毒土混入土内, 可起保苗作用;或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0.1kg与炒香的菜籽饼 (或棉籽饼) 5kg做成毒饵, 撒在田间诱杀。

2. 夜蛾类

(1) 银纹夜蛾。幼虫食害薄荷叶片, 咬成孔洞或缺刻。5~10月都有危害, 而以6月初至头刀收获危害最严重; (2) 斜纹夜蛾。幼虫8~10月食害薄荷叶子。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用50%杀螟松1 000倍液喷雾杀灭。注意:收获前20天应停止喷洒农药, 以防农药残留影响其质量。

3. 尺蠖

4.芦笋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篇四

1. 根腐病

发病初期植株上部呈现凋萎, 基部褪绿发黄, 以后黄叶逐渐增多, 凋萎日趋严重, 直至整株叶片发黄。从发病至整株枯死的时间长, 一般需20天以上。地下部发病初期根毛和细根呈褐色干枯状, 后期脱落, 病株易拔起。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 或50%多菌灵粉剂600~800倍液、50%退菌特1 500倍液喷雾, 每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加强田间通风透光, 减少病原菌累积;及时中耕除草, 加强植株调整, 清除枯死的主茎和部分侧枝;适时去顶, 防止倒伏。

2. 灰霉病

主要发生在生长不良的小枝或幼笋上, 开花期也易染病, 新长出的嫩枝呈铁丝状弯曲, 导致生长点变黑干枯。湿度大时, 病部密生鼠状灰黑色霉, 有时也危害茎基部, 严重时会导致地上部枯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每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田间操作过程中, 切勿伤根, 以免造成伤口感染病菌;合理安排采收期, 以防病菌侵染;避免采收过度, 造成植株生长衰弱, 降低抗病能力。

3. 枯萎病

典型症状为根、茎基部腐烂和整株枯萎。发病初期茎基部变黄褐色, 后转为深褐色, 植株自下而上变黄, 最后呈白色而死亡。病株明显矮化、扭曲。湿度大时茎秆基部表面密生粉红色霉层, 病茎内呈褐色坏死, 病根表面为褐色湿腐状。枯萎病多发生在灌水条件好、平畦栽培的园内, 一般7月中下旬开始出现枯死病株, 轻者在成簇健株中可见少数植株枯死, 重者成簇、成片死亡。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10%双效灵水剂200倍液, 或5%治萎灵水剂200倍液在植株根茎部及附近浇灌, 每株灌药液300ml, 一般应灌2~3次;不选前茬为蔬菜、甘薯、果树、桑树的田块种植, 也不宜选土壤粘重、地势低洼、靠近水田、地下水位高的田块, 而应选择地势高, 排水、通气好的微酸性壤土和砂壤土田块。

4. 茎枯病

主要危害茎部。发病初期嫩茎上产生水渍状椭圆形小斑点, 以后逐渐扩展成梭形或纺锤形斑, 大小可达1.5cm左右。病斑呈淡褐色或深褐色, 中心部为灰褐色至黄白色, 斑面散生黑色小点, 如病斑环绕茎部1周, 其上方的茎叶将迅速枯死。防治方法: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段栽培;清洁田园, 割除病茎, 烧毁或深埋;田间覆盖地膜, 控制氮肥, 防止生长过旺;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 或1:1:240的波尔多液、50%代森铵1 000倍液喷雾, 每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

5. 锈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及小枝。发病初期产生黄色或橙红色、略隆起小斑点状的病斑, 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赤色粉状物。生长后期在病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发病严重时茎叶变黄枯死。防治方法:采用抗病品种, 如玛丽华盛顿、格兰德、阿特拉斯等;清洁田园, 做好通风、排水工作;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800倍液, 或50%灭菌丹800倍液, 也可用20%粉锈宁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

二、虫害

1. 甜菜夜蛾

该虫是芦笋上为害最严重的害虫。该虫分布区域广, 在我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有过发生, 为害严重。防治方法:及时把握虫情动态, 具体方法是在田间设置性诱剂诱杀并监测成虫动态, 根据成虫动态及时到田间查卵, 发现卵块后及时人工摘除, 并在2~3天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选用的药剂有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菜喜悬浮剂1 000倍液、10%除虫脲悬浮剂2 000倍液、20%灭幼脲悬浮剂2 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 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 000倍液、15%安打悬浮剂3 500倍液、90%万灵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2 000倍液等, 各种药剂交替使用, 严格按照农药准则规定的安全间隔期用药。

2. 夜盗虫

夜盗虫是多种夜蛾科害虫的幼虫总称。危害芦笋的夜盗虫主要有斜纹夜蛾、银纹夜蛾和甘蓝夜蛾等。夜盗虫的成龄幼虫, 除咬食芦笋的拟叶和嫩茎外, 还伤害幼茎, 并啃食老茎表皮, 致使茎秆光秃, 植株的同化器官遭受破坏, 同化产物减少, 造成次年减产。防治方法:为了减少和控制幼虫盛发, 可用黑光灯或糖醋 (糖醋液配方为:以重量计算红糖2份、水1份、醋1份、白酒1份、90%敌百虫0.06份) 毒饵诱杀成虫。每亩晚上放1盆毒饵, 白天收回, 5天换1次诱液。也可选用90%敌百虫800~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3. 蛴螬

俗称大蚜虫、地漏子等, 其成虫即金龟子。幼虫主要咬食芦笋幼苗的根茎及根盘, 使植株萎蔫枯死。成虫主要危害芦笋的茎、叶和花。该虫的危害时间长, 芦笋的整个生长期都受其危害。防治方法:在幼虫危害盛期灌水灭虫, 可结合灌溉让芦笋田间内短期积水;芦笋定植前, 结合翻地每亩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1~1.5kg;定植后的大田可结合培垄每亩施3%的辛硫磷0.5kg;在成虫危害盛期, 可用50%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倍液喷洒。

4. 蓟马

是一种刺吸性害虫, 危害芦笋的主要是花蓟马和烟蓟马。以成虫或若虫危害芦笋的叶片、花瓣、嫩茎及笋尖、鳞片等。主要是吸食嫩茎汁液, 导致嫩茎发育不良, 影响品质。严重时植株丛矮, 嫩茎、笋尖弯曲、畸形。防治方法:选用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25%杀虫双500倍液、50%二氯松乳剂1 500倍液喷雾, 每隔7天喷1次, 连喷2~3次;适时浇水, 防止干旱;春季清除笋田周围杂草, 减少寄主植物上的虫源。

5. 棉铃虫

5.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探究 篇五

1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水稻螟虫

影响我国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虫害是水稻螟虫, 在20世纪70~80年代, 其危害程度曾经有所降低, 90年代以后因为种植制度、农药用量的改变, 让这一虫害影响出现上升趋势。它的主要表现是:病害程度更重;发生期提前;主害代数持续增加, 从2代一直增长至3代、4代;蛾蜂期增加, 影响正常防治方法进行。

1.2 纵卷叶螟

纵卷叶螟曾经在我国大面积成灾, 在江南大部、华南北部发生机率很高。其表现特点是:峰次多;单次数量密集;在最近十年间, 湖南全省曾经大范围出现, 湖北东南、安徽南部、江苏沿江、重庆东南部也都因为此病造成过严重经济损失。近年来我省此病的发生也有逐年上升趋势, 个别地方出现大面积减产情况。

1.3 稻瘟病

稻瘟病在我国西南、东北等稻区呈现流行态势, 它具有发病稻种多、发病区间广的特点, 其中仅四川一省2008年就有110多个县发病, 而江西省2010年也有数百亩 (1亩=667m2) 稻田因此病绝收。

1.4 稻飞虱

稻飞虱主要包括自背飞虱与褐飞虱两种, 其发生面积不固定, 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 我省及邻近的海南省、广西区等地有少量越冬存活, 其余地区虫源不能越冬。春秋季形成的稻飞虱虫源以国外传来为主。在2012年的主要表现迁入时间早、峰数多、单次发生量大。

此外如潜叶蝇、水稻纹枯病等也是需要农业科技工作者需要注意的病虫害。

2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普遍防治技术

2.1 农业技术防治

加大耕种深度、灌水消灭螟蛹。在冬末春初螟虫将及化蛹之时, 利用其自身的抗逆性不强的特性, 对带虫稻草给以处理, 安排科学茬口, 寻找适宜机会深耕并灌水浸田。当浸没稻桩的时间在10d左右时, 便能够有效降低虫源基础数量。在螟虫孵化时期, 可以采取把水排到3cm以下的办法, 让蚁螟为害部位降低。而当处在盛孵后期之时, 应当再灌一次深水, 深水保持3d左右, 以使绝大多数幼虫能被杀死。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出现机率增加, 应当尽可能不采取两季混栽技术。

2.2 生物技术防治

2.2.1 苏云金杆菌可以起到有效防止螟虫与纵卷叶螟的作用

在螟虫与纵卷叶螟孵化关键期, 可以采取苏云金杆菌药剂对其进行处理,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虫害防治效果, 另一方面也能有效保护病虫天敌, 维持稻田环境系统生态平衡。需要注意的是苏云金杆菌会对蚕虫产生极强杀害作用, 因此靠近桑树的稻田尽量不用。

2.2.2 枯草芽孢杆菌可以起到有效防治稻苗瘟病的作用

当叶瘟及和苗瘟发生急性病斑之际, 可以用其制剂实施防治, 当水稻齐穗后给以二次喷洒, 能够对稻瘟病起到很好的预防与治理效果, 并且这种技术对作物一般是安全的。

2.2.3 宁南霉素可以起到避免水稻发生病毒病的作用

在病毒病易对水稻造成感染初期, 杀虫剂同宁南霉素互相配合, 施治效果十分理想。

2.2.4 稻田养鸭子技术

可以利用鸭子捕食飞虱等害虫的特性, 采取稻田养鸭技术, 这样做能够同时起到减轻飞虱、叶蝉、螟虫、纹枯病与水生杂草的作用。

2.3 物理方法防治

在稻田虫灾泛滥期可以添加频振型诱虫灯, 充分利用成虫的趋光特点, 减少飞虱、纵卷叶螟与螟虫的种群数量。利用病虫化学信息素能够有效诱杀稻田里面的多数二代螟。

2.4 化学技术防治

2.4.1 螟顿消或杀螟2000粉剂等化学药剂可以起到有效杀死二代螟与三代螟的效果, 但是在用药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很多化学药剂的光稳定性不强, 因此应当尽量选择早晚或阴天用药;用药时应当竭力避免其给水源、鱼等造成伤害;用药场所应当远离蜂场;最后一次用药应当与收获期最少间隔3个星期。

2.4.2 丙溴磷与氟铃脲一类药物可以防止治纵卷叶螟的出现与传播。

2.4.3 异丙威与毒死蜱一类药物可以防止飞虱的出现与传播。

2.4.4 三环唑与瘟格新一类药物可以防止稻瘟病的出现与传播。

在利用化学技术进行稻田主要病虫害防治时, 需要注意控制使用次数与使用数量, 严格禁止高毒农药与拟除虫菊酯药的应用, 保证水稻产区的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3 我省水稻病虫害持续控制要点

3.1 进一步研究水稻害虫的形成与成长规律

研究工作急需进一步强化。农药的大范围应用, 让我省近些年来稻蝗、负泥虫、稻蜷象、稻象甲等类非靶标病害出现多发态势。再加之近一段时期以来增加了优质稻种的种植面积, 害虫出现的时期、特点同外省稻、杂交稻显现出了很大区别, 迁飞型害虫日益增加。种种现状都要求必须更进一步增强病害消长规律的研究, 准确把握生态变化规律, 更好地给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3.2 增强病害综合处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耕作制度对于三化螟与稻瘦蚊等类病害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广东省北部山区要尽可能降低中稻种植面积。早稻及晚稻需要注意秧田茬口上的安排, 留置出一定的距离间隔。提倡水稻晚稻田的连片播种, 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病虫害桥梁田的受损面积。此外, 在化学防治过程中, 需要进一步明确农药的结构与品种, 综合采取作用机理不同、杀虫谱别各异的农药。不同农药品种轮换使用、合理搭配, 克服害虫形成抗药性的弊端, 防止次要害虫的肆虐。

3.3 在水稻主产区实现持续治理技术

原来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出现了哪种病虫害便用哪种解决办法来应付的局面, 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应该把落后的方式转变为区域综合治理手段, 从原来的单纯针对病虫害, 到现在的扩大至稻前、生长期等各时期稻田中生物多样性的掌握研究控制,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能力、作物栽培制度特点等特殊情况, 构建互相适应的区域综合治理防范体系。

4 总结

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就是水稻, 其种植面积占到我国耕地总面积的30%, 产量是粮食总产量的40%。近些年, 因为气候改变、种植结构调整、耕作方式变更等因素影响, 水稻病虫害尤其是几种主要病虫害呈现出加重趋势。相关的科研工作者一定要重视这一严峻现实, 努力扭转病虫害加深的局面, 以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类型 (稻飞虱、纵卷叶螟、稻瘟) 、特点、防治技术 (农业、生物、化学、物理) 等, 文章在最后总结了水稻病虫害持续控制的要点。

关键词:农业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曹春利.浅析水稻常见病虫害的防治[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30) :238.

[2]卢仲良, 孔学梅, 袁文龙, 等.水稻病虫害对水稻危害程度及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5) :91-93.

[3]于天军.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1 (4) :47.

[4]肖慧.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示范应用与推广[J].北京农业, 2012 (27) :70.

[5]李春英, 曾红艳.水稻穗期的管理及病虫害防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 (10) :27.

上一篇:中学法制教育课下一篇:事业单位改制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