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最美乡村医生(共13篇)
1.向最美乡村医生 篇一
向“最美乡村医生”李晓正学习心得体会
李晓正,现年61岁,洪江市洗马乡花柳村卫生室医生,从医41年,始终把老百姓的健康当做自己的事,给80岁以上老人免费治病,70岁以上的老人看病只收成本费。同时,他热心帮助关爱留守老人和孩子,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被称为他们的“健康守护神”。他用自己艰辛的付出和无私奉献赢得了“最美乡村医生”的荣誉乳房,为进一步弘扬李晓正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一心为民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教育示范作用,在院领导的安排布置下,学习李晓正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认真履行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职责,“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工作的进步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他抱着为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把爱心献给患者,服务于社会。
做为一名普通的临床医生,本人能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不断吸取新的医疗知识,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在慢慢的有所提高,掌握了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认真负责处理每一位病人。以李晓正医生为榜样,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克服不足,掌握更多的医疗知识,争取创造好的工作成绩,为广大农民排忧解难。
曽照寿
2012年12月24日
2.向最美乡村医生 篇二
3月10日, 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了最美乡村医生名单。经过三个多月的寻找和推选, 库尔曼别克·苏来曼 (新疆) 、谢序忠和谢本合 (广西) 、刘亚玲 (陕西) 、布琼 (西藏) 、安福久 (内蒙古) 、侯方杰 (四川) 、郭光俊 (河南) 、李春花 (黑龙江) 、方晓美 (贵州) 、王焕云 (湖北) 10位医生, 获得活动组委会授予的“最美乡村医生”称号, 香九妹等1 0名乡村医生被推选为活动“特别关注乡村医生”。
3.居马泰:新疆“最美乡村医生” 篇三
媒体连续多天对居马泰行医事迹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用善良和责任守卫牧民生命的好医生,也看到了乡村医生的艰辛。2013年1月12日,“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居马泰·俄白克获得了“最美乡村医生”称号。这项大型公益活动,既是为了展示他们的状态,也是为了关心他们,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一起推动农牧区医疗卫生面貌的改善。
【简明评论】作为一名牧区医生,居马泰20年来全心全意地给居住在大山深处冬窝子里的各族牧民看病。他执着坚守、甘于奉献,托起了生命的方舟,成为激励人们奋发有为、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适用话题】坚守岗位、甘于奉献、期盼、善良和责任……
4.最美乡村医生 篇四
有这样十位普通的乡村医生,让我看后热泪盈眶,居马泰:20年如一日,心力衰竭的他依然坚持在基层卫生院,以良好的品德和医术感染着周围的人。
李前锋:扎根基层29年为老百姓的健康,而放弃了自己最佳治疗时间,最终将自己患上了尿毒症,依然为辖区乡亲的健康守护着。邓前堆:48岁的他28年来往返于一根铁索,不论刮风下雨,白天昼夜,他就是我们边疆民族的铁索120.钟晶:一个年轻的80后,仅仅在基层的5年,她用她一颗质朴的心,感化了一位位老人的心,弃了家,远在基层她是那么的坚韧。用她的医术精心,治疗者每一位患者。
陈凡经:基层的38年,两次感染血吸虫病,而自己也是因血吸虫病引起肝纤维化的他也依然坚守在我们的基层医疗第一线。没钱也看病的王布和,29年的从医他花去自己50多万元,为了给乡亲看病,他买去自己家里的羊,为患者购药,他的医德品质,只为付出,不为所求的精神时时感动着我。
张振江:300多公里寻找自己的病人,17年的坚持治疗为中国艾滋病第一村迎来了美好的春天。
周月华,艾起:从小患有脊髓灰质炎的她,因为,治疗不及时而终生残疾的她,她不希望再有其他病人,因错过治疗时间而留下终生的遗憾,她的丈夫便成了她的双脚,两人常常奔波在山间小路上。整整十余年。
洛松江村:不论风雪是半寸还是一米,17年来只要有人找他看病,他义不容辞,为400多名藏族妇女顺利生产,藏族同胞们称他,就像房子的柱子,撑起了新生命,成了藏族同胞的支柱。
谢爱娥,何太瑜:船头咀村370平方公里水域人民健康的守护圣,不违个人生命安危,80万公里的航程,为5万鱼民不畏风浪,严寒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一方健康守护着。
以上这些美丽的乡村医生他们看病既不通公路,又不通电话,医疗条件差,气候恶略,最难以克服的要数半夜三更。天上电闪雷鸣,中途没有村庄,要走近三.五个小时的山坡路去病人家中,有的要在一米后的大雪行走几十公里,他(她)们不畏艰险,不畏困苦,不为得失,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我这个基层医务人员,同时,他(她)们又使我感到骄傲,想想自己也在基层十余年,带给老百姓什么?我们在没干这项工作时先问经费什么情况,往往都是在被迫干工作,应付检查,想到这我自感羞愧,党培养了我,我却在工作中漫不经心!看到这些乡村最美医生确把青春献给了农村的弱势群体。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和新农合的实施,农民解决了无钱看病,但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儿童成为医生的主要服务对象,受到没有亲
人服侍,交通不便、晕车等因素制约,也还正常需要村医提供上门服务。在这过程中,要是老人病了,往往需要村医给老人烧水并递到床前,顺便给他孙子煮吃和喂养一下牲畜。这样的美丽医生,在乡村一呼百应,这些美丽的村医就是流动的120,老百姓生命的守护神,我应向他们永远的去学习。
5.最美乡村女医生 篇五
2012年12月14日3时许,江苏省丰县赵庄这个苏北贫困乡村,发生一起惨烈的交通事故,造成七死六重伤的交通惨剧。事发原因为一名喝酒过量人员昏迷不醒,由其子由大刘集送至镇卫生院,在拨打120,救护车尚未赶到期间(事发乡村,救护车辆路途较远),病人发生严重生命衰退迹象,其子为争取抢救时间,用自家车辆紧急送患者去医院抢救,大刘集村卫生院医生惠春玲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放下即将到家的儿子(在外借读),随车监护生命危在旦夕的病人,岂料途中发生意外交通事故,惠医生被抛出车外,当场死亡,献出了她年仅40岁的宝贵生命。
惠春玲在当地乡村卫生院行医近20年,为当地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自响应国家医疗下基层号召,回乡创办乡村卫生院以来,为当地无数患者解除病痛,受到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并先后当选人代代表,妇联干事等职,多次受到卫生系统表彰。
村里年长者卧床,无论严寒酷暑,风霜雨雪,惠大夫都亲自上门,为长者扎针服药,定时为长者进行身体检查,有些留守老人身边无人照料,惠某不仅送针送药还要送饭洗衣,村里好多留守老人都亲切的叫她“惠妮儿”(当地一种比喻女儿的称呼)......村里小孩子发高烧,半夜送至卫生院,看着孩子退烧平稳后,推着三轮车(有棚)冒着大雨把孩子送回家......邻村一年轻人因事故至骨折,经医院确诊无法治疗,惠大夫央求其父(中医针灸、接骨传承人,师从苏州名师)历尽两月,遍寻产地药材,为其配制秘制膏药,使其重新站了起来......因地处偏僻,离县里医院较远,好多乡亲因不熟悉县里路程、县医院的科室、挂号过程等,惠大夫不放心,都是亲自把乡亲们送到县医院,陪着乡亲们看完病,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城里父亲的家中,看望一下自己的老人,听母亲唠叨一下“别累坏了”..............“惠妮儿”“惠大姐”“惠姨”“惠大夫”“小惠”这个被当地乡亲用无数次亲人般的称谓叫唤过,善良而美丽的白衣天使,这次再也没能回到儿子殷切盼望她的家中...一次次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成就了万家的健康幸福,而她确用朴实的双手,承托着病人,陨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谨以此献给在车祸中丧生的白衣天使惠春玲
6.最美乡村医生 篇六
时下,不知是由于媒体的独创,还是公民的自觉,人们总是喜欢用“最美”一词来修饰和形容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比如,“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的哥”、“最美司机”等等。似乎只有用最美这两个字才能充分表达人们对这些先进人物的感佩和尊敬之情。之所以不约而同地称他们为“最美”,是因为,在这个社会上,能真正做到像他们那样的人,确实是少之又少,成为最为稀缺的人力资源。越是稀缺,我们就觉得越是珍贵,其实用最美两字已经不能表达我们对这些先进人物的渴求和期盼。从一方面是经济和物质的飞速发达,另一方面是诸如善良、真实、奉献、忘我等等可贵品质的严重缺失,我们不得不对这个社会觉得茫然„„
纵观这些获得“最美乡村医生”称号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医生,都是扎根边远的山村,那里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医药资源更是短缺。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他们一方面要生活,一方面还要担当起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这些自然环境的恶劣成就了他们“最美乡村医生”的光荣称号。我想,对于他们这些品质高尚的人,未必追求的是这一空泛的荣誉,他们所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来自安徽毫洲的村医张振江,他所要求的就是一处比较宽敞、布局科学和合理的可以为艾滋病人提供治疗和生活的场所;来自湖北洪湖的谢爱娥和何太瑜夫妇则要求能够有一艘快艇,可以更为迅速和便捷地为当地渔民的健康服务„„他们的这一要求,并不是现在才有,他们在那里工作了多少年,这样的愿望就在他们心里萦绕了多少年。然而,直到现在,通过记者们的采访和下基层活动,人们才知道了这些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的人和事。那么,我们不禁会联想到,这几十年来,当地政府的官员们特别是卫生部门的官员们为什么对此事熟视无睹?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活生生的人和事吗?如果没有这次的记者发现和寻找活动,他们的艰难执业路,还要走多远?
在晚会上,江苏洋河集团的董事长主动提出,满足上述医生提出的各项要求。灯火辉煌的金色大厅里,我们政府又一次理直气壮地将本应该自己的承担的义务拱手让给了一个企业主。我们在觉得企业主伟岸的同时,也看到了政府的渺小和卑微„„
7.向最美乡村医生 篇七
妻子给予了他最深沉的爱
在鄱阳湖中央有着这么一个偏僻的乡镇——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南矶乡,它距离县城三十多公里,四周环湖,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陈凡经,便出生在这里。在他年幼时,南矶岛上的百姓备受血吸虫病折磨,一些人早早地被夺去生命。大家靠着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陈凡经一家也不例外。他暗暗发誓,长大后要当一位能够免除岛民病痛的人。
陈凡经兄弟五个,他排行老大,因而从小就担起了长子的重任。1972年,17岁的他从新建县共大医务专科毕业,便参加工作,希望能够为父母分担一些负担。两年后,他实现了儿时的愿望,成为了南矶乡卫生院的一名医生。紧接着,陈凡经面临着人生中的又一件大事——成家。长辈为陈凡经定了一桩婚事,女方是另外一个村子的姑娘——谢灵香。同在一个岛上生活,陈凡经是知道谢灵香的,印象中她是一个面容清秀的姑娘,在家也是排行老大,虽然读书不多,但她孝敬父母、爱护弟妹,为人朴实勤快,颇受周边村民称道。只是因小时候患病,她的听力不太灵敏。陈凡经想,自己平时也是个闷葫芦,跟人打交道半天说不出啥来,谢灵香跟自己还真是天生一对。没多久,在长辈的安排下,陈凡经与谢灵香正式见面,两人情投意合,很快走入了婚姻。
40岁时,谢灵香双耳已完全失聪,陈凡经与她的言语交流屈指可数,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的相濡以沫。结婚数年后,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看着这两个健康可爱的小家伙,陈凡经夫妇喜笑颜开,即便是在孩子哭闹时,他们也倍感幸福。
陈凡经是个“工作狂”,即便周末也不闲着。谢灵香虽然没有受过教育,但深知如何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媳。她勤勤恳恳地孝敬公婆、照顾儿女,让陈凡经全无后顾之忧。陈凡经治病救人,没有一个固定的饭点,哪怕卫生院离家不到两百米,他也顾不上正点吃饭。
一天,陈凡经又忙到很晚才回家。他一推开家门,抱着一个东西靠在椅子上的谢灵香立刻站了起来。陈凡经很是纳闷,不知妻子怀中抱着什么,指着东西问了句:“这是什么?”谢灵香没有言语,只是把外面的毯子取下来。陈凡经这才明白,原来妻子怕饭菜凉了,便用一只碗盖住饭菜,再用毯子把碗裹起来保温。陈凡经喉头一阵哽咽,上前拉着妻子的手让妻子坐在身旁,闷着头把饭吃下去。
谢灵香不仅把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常常抽空到卫生院帮忙。卫生院人手不够,她便主动揽下了卫生院的基本清洁工作,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将院门口、大厅、走廊等打扫得一尘不染。南矶乡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岛上的村民看病大都到乡卫生院,若是离家远的,看病时间久一些,当天便赶不回去。因为卫生院没有食堂,他们会自带些包子、馒头之类的干粮。患的是一般外伤还好,若是内伤,这些干粮对于患者来说便难以下咽。于是,谢灵香会在家中细细熬好一大锅粥,带上碗勺,请护士帮忙分发给那些患者。看到患者脸上的欣喜与谢意,谢灵香并不多言语,默默地看着他们吃好后,便收拾锅碗回家。彼时,陈凡经可能在办公室替患者看诊,也可能正在手术室治病,夫妻俩在卫生院碰面的机会不多,心却时时刻刻连在一起。
生活平静如水,陈凡经夫妻安安静静地度过了大半辈子。2011年,陈凡经80岁的母亲因病瘫痪在床。此时,作为南矶乡卫生院的院长,陈凡经不能常在床前照顾母亲,愧疚万分。让他稍稍感到心安一点的是,妻子毫无怨言地侍候婆婆。谢灵香虽然听不到婆婆的话,但看着婆婆的脸色一天一天地好起来,很是欣慰。2014年,老人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尽管陈凡经知道妻子什么也听不见,他依然深情地对她说:“多亏了你,不然我会愧疚一辈子的。”
一双儿女是他最大的骄傲
谈起一双儿女,陈凡经颇为自豪。虽然他很少陪伴他们,但女儿和儿子也像当年的他那样,懂事乖巧。女儿陈淑平在家里是个“小大人”,常常帮母亲洗衣服、做饭。儿子陈齐琳从小也抢着替家里分担家务。因为生活在四周环湖的岛上,岛上的百姓常常会到湖边割水草。1983年秋天,还不满四岁的陈齐琳快快乐乐地跟在谢灵香身后去割水草。当谢灵香割了一大堆水草放在岸边,准备扛回家时,陈齐琳乐呵呵地捞起近一大团水草,扛在头上就向家的方向奔去。于是,大家就在路上看到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画面:一大团水草好似自己长了双腿一样,“呼呼呼”地从眼前跑过,待跑远了些,才见到底下那个赤足奔跑的小屁孩。说起孩子的这段往事,陈凡经笑开了花。
初中毕业后,陈淑平在父亲的影响下考进了南昌市卫生学校,想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不久后,陈淑平有些怀疑自己的理想。陈凡经看出端倪后,耐心地询问:“淑平,有事你就跟爸爸说,不要憋在心里。”过了一会儿,陈淑平才慢慢地说出心里话:“学校里有解剖课,还要动刀子,我害怕,晚上都不敢一个人走路。”陈凡经有些犹豫:是不是让女儿学点别的呢?总不能让孩子整天担惊受怕吧。深思熟虑后,他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孩子,爸爸做了这么些年的医生,心里明白做医生苦啊,可是,做医生也是幸运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女儿疑惑地问:“既然当医生苦,那你还说幸运?这不矛盾吗?”陈凡经耐心解释道:“这听起来有些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如果夜里来了特殊病人,你即便刚躺下也得爬起来给病人治疗。越是过年过节,医生就越不敢松懈。单看这一面,医生确实挺苦的。但是,医生救死扶伤,尤其能够造福一方百姓,这不是很幸运吗?”
陈凡经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陈淑平在学医之路上充满了自信。她像父亲那样坚持走在这条“苦却幸运”的道路上,如今,她已经是新建县血吸虫病防治站的一名医生。
nlc202309020148
陈齐琳毕业后,也踏上了从医之路,成为了南矶乡卫生院的一名医生。陈凡经一开始并不同意儿子的决定,因为他从骨子里极为反感裙带关系。除了要避免父子同在一家医院工作的情况之外,陈凡经担心儿子像有的年轻人那样,开始带着美好的憧憬,不久后却收拾铺盖走了。但,陈齐琳用实际行动打消了父亲的顾虑,他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一心一意为乡亲们服务,一干就是五年。
2002年的一天,陈凡经特意等儿子一同回家吃饭。谢灵香一看,便知父子俩要小酌一杯,利落地备好了酒菜。陈凡经一杯酒下肚,高兴地拍拍陈齐琳的肩膀,说:“儿子,这些年爸爸一直为你感到骄傲,你不愧为我们陈家子孙。”说罢,陈凡经起身将在一旁忙碌的谢灵香拉到饭桌上,示意她歇一歇,先吃饭。
谢灵香温柔一笑,取了碗筷,安静地坐在了陈凡经旁边。陈凡经轻轻握着她的手,转过头对陈齐琳说道:“你如今也有23岁了,立业、成家都是要考虑的大事。”陈齐琳听罢,回道:“爸,我想像您一样,一直服务于这里的乡亲父老。”陈凡经听了摇了摇头,说:“现在跟我那时候不同了,血吸虫病早已得到控制,岛上的卫生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你若有志,大可以走出去看看。而且,我和你妈都觉得你是时候考虑婚姻大事了。我们当初结婚是以长辈的意见为主,这么多年平平淡淡,自有一番甘甜。但现在时代变了,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我不会干涉你和你姐这方面的自由,希望将来与你携手过一生的人由你自己来选。不过,这里的年轻人大都到外面闯荡了,你若一辈子待在这个岛上,谈何成家?”父亲的一番话语,让陈齐琳陷入了沉思。最终,他遵从父亲的建议,考入了新建县中医院,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奉献聪明才智。
小家伙们,一起去北京领奖
到县城工作后,女儿、儿子先后找到了意中人,组建起各自的小家庭,让陈凡经和谢灵香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后来,孙子、外孙的呱呱坠地更让他们乐不可支。两个孩子渐渐长大,说话、走路、跑步,每一个成长中的小细节都让陈凡经激动不已。陈凡经虽自称是个“老古板”,两个孩子却和他非常亲热。
有一次,陈凡经深夜突发急性阑尾炎,却坚持不让妻子给儿女打电话,说吃几片镇痛剂缓缓,等天亮了再说。谢灵香急得团团转,只能不停地给他擦汗、端水。第二天一早,同事见陈凡经情况比较严重,便将其转到县医院治疗。陈淑平、陈齐琳两家大人小孩随后也赶到了医院。当被推出手术室的那一刻,陈凡经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家伙盯着他,好似怕他不见了一般,不禁微微一笑。做完手术,回到病房后,两个小家伙轻轻地抚摸着陈凡经的肚子,一个问:“爷爷,痛痛,对不对?”另一个说:“姥爷,你别怕,我轻轻地帮你摸一摸,很快就好了。”
没休息多久,陈凡经执意要回卫生院工作,拒绝儿女要他在县城休养一段时间的好意。
陈凡经始终保持着年轻时的那股劲头,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但现在只要一得空,他就跟谢灵香嚷嚷着要去县城瞧瞧两个小家伙。一次,陈凡经在儿子家里吃午饭,小孙子吃了一口菜后说:“好辣好辣,受不了啦!”小家伙一边喝水,一边擦汗。陈凡经看到后也尝了尝,发现桌上的菜果然挺辣。其实,这是陈齐琳夫妇知道他很少到县城,所以,每次总是按照他的口味做些好吃的菜。陈凡经对儿子儿媳说:“你们以后可不能再这样了。我是喜欢吃辣一点的菜,可是孩子受不了啊。你们以后要多照顾孩子,我就跟着小孙子学着口味淡一点,养养生嘛。”
逢年过节,陈淑平、陈齐琳都想把父母接到县城住,但陈凡经坚持要在卫生院值班,谢灵香也默默陪伴着他。姐弟俩跟各自爱人商量后,两个小家庭干脆一起回到南矶岛。所以,每到年节时,陈凡经的家里欢声笑语不断,两个小家伙更像活宝一样,在空气清新的岛上玩耍嬉戏。两个小家伙还常常自来熟地加入其他小伙伴们的队伍中,兴奋地向湖中结队的候鸟吆喝,被一望无际的绿草甸所震撼,沉醉在南矶岛的秀美风光中……假期结束要回县城读书时,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相约下次回岛的时间后,才依依不舍地跟陈凡经、谢灵香告别。
2015年5月14日,全国妇联“最美家庭”揭晓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全国的100个家庭脱颖而出,陈凡经家庭以“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光荣入榜,获邀出席颁奖仪式。陈凡经夫妻决定带着两个小家伙一同前往北京参加颁奖仪式,一方面,他们难得有时间陪孩子们好好玩一玩;另一方面,陈凡经想借着这个机会,让两个小家伙看一看外面的世界,长长见识。
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兴奋不已,由各自的父母向学校请好假后,便和陈凡经、谢灵香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在北京,他们爬了八达岭长城,参观了故宫、天安门。在游玩的过程中,陈凡经给孩子们讲了好些人生故事。陈凡经说:“人活一世,一定要做个好人。这都是我从爸爸的爸爸那里学来的人生经验,你们可不能忘喽!而我这半辈子也有些自己的经验……”还没等陈凡经说完,小外孙抢着问:“姥爷,是什么啊?”陈凡经笑着说:“老实为人,勤恳做事,知足常乐。”
陈凡经把大半辈子的时间花在了南矶岛上,花在了南矶岛老百姓的健康上。在陈凡经夫妻的影响下,他们的儿女在医生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的孙子、外孙也在这种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与其说陈凡经在鄱阳湖上营造了“最美家庭”,不如说陈凡经为中国的万千家庭树立了一个榜样。因为他的“最美家庭”不是一个空洞模糊的标语口号,而是在极为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践行着“老实为人,勤恳做事,知足常乐”的人生信念。
8.最美乡村医生周月华 篇八
有一种奉献和坚守叫乡医。面对这些可敬可爱的乡村医生,所有中国人都要心存感激,他们是9亿农民的健康守护神。周月华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
1969年周月华出生后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毁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她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在找工作过程中,身体残疾的她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起了行医的心思。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和家中仅有的积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把堂屋修理出来做场地。药品就靠两个弟弟一筐一筐往回背,初诊时走得慢,她就手脚并用爬着去病人家里!“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周月华这样说道。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拄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一句“背你一辈子”的承诺打动了她。从那时开始,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
9.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篇九
乡村医生就是“赤脚医生”,由于当时农村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各种疾病肆意流行,在严重缺少药品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提出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赤脚医生。如今乡村医生越来越少,敬业的乡村医生也让人敬畏。
材料一:守候乡村的“天使”
【钟晶语录】“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
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翻译。20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材料二:
XXX,女,32岁,大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xx省xxx市xxxxxxxxxxx村人。自至今担任xxxx村卫生室医生,十几年年来,她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她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刚毕业,陈x丽同志曾经在xx县人民医院、xx大一附院进修学习,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院领导好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
2008年,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陈x丽同志因晚上出珍雨天路滑,不幸跌倒右上肢损伤,但仍然忍受剧痛每天坚持在一线,到患儿家中消毒杀菌,督导和宣传疾病防控,深得患儿家属及广大群众的感动。与此同时,可又有谁知道他家孩子因高烧正住在县医院接受治疗呢,他自己却没有去探视一次,更没有去陪护一天。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xxx卫生室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十几年来共接诊病人不计其数,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疗费,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爱心是xxxx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记得的一个晚上半夜,天刮风,下着雪,村民陈桂荣,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家人打电话给陈医生,陈医生意识的病人的病情十分严重,马上起床,拿起急救箱,氧气袋,等感人的事你自己编吧,,尽量写的感人至深,病人是肺气肿,肺心病,
由于她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陈xx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08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他个人投资十几万元,建成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积极做好卫生服务工作,现在已为辖区1226口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尤其为辖区137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在老龄化趋势加快情况下,尤其关心老人健康,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年人建立了身体“晴雨表”。
12月1号我县做为医改首批试点县,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陈阿丽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0.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 篇十
有一种奉献和坚守叫乡医,备受人们的关注,也带给人们很多感动。在人生旅途中,有人追求气壮如虹的事业,有人用青春博取靓丽的功名,而他们只愿在岁月的幕后,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的宁静,他们就是一个个普通却又不普通,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乡村医生。他们长年扎根农村,弘扬乡村医生“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勾勒出“白衣天使”的大爱形象,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生动内涵。
80后乡村医生钟晶,一句“百姓的需要,就是对我的要求。”多么朴实的话语,让人回味无穷;内蒙古医生王布和行医近30年,始终坚持“有钱没钱咱都看病”的行医原则,最后欠债50多万元,更是令人敬佩。而现实中,有多少人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希望得到提拔,希望调到更好的单位。难道片中的“乡村医生”就没想过吗?不。他们有的是坚韧不拔毅力和执着的职业操守。
悬崖峭壁、急流险滩,从爬山涉水护送病婴的路上,我敬佩你作为保护生命的最美天使。无数次的行医马背上总有你艰难行走的身影、溜索两间总有你不怕恐惧的身姿……虽然在你看来不过是一种习惯,但是你却为生命传递,赢得了的宝贵时间,从而让更多牵挂的心得到抚慰。因此,你让我心灵震撼,并让我记住了你的名字--新疆汉子:居马泰。高寒禁区、绝壁小道,从日夜兼程接生产妇的路上,我敬佩你作为呵护生命的最美天使。无数次高寒缺氧行医路上总留下你
急匆前行的背影、陋室蜡光下总映衬你那娴熟麻利的身手……虽然在你看来不过是一种平常,但是你却为新生命的平安降临争取了宝贵时间,从而让更多急切的心得到抚慰。因此,你让我感动至深,并让我记住了你的名字--西藏小伙:洛松江村。苔藓石阶、酷暑难耐,从常年累月看望老人的路上,我敬佩你作为守护生命的最美天使。无数次割舍下亲情的行医路上,总有你毅然走向所牵挂的孤老病人前的身影、面对每一次的走与留抉择前你总是一次次地选择后者……虽然在你看来不过是一种善举,但是你却守住了守护生命的承诺,从而让更多焦虑的心得到抚慰。因此,你让我油然起敬,并让我记住了你名字--贵州女孩:钟晶,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美丽的人,虽然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就是一种精神,让我必须重新梳理:为什么活着 他们就是一面旗帜,让我必须重新审视:活着为了谁
也许你们有多么高超的医术,更没有有多么现代的设备,因为有了你们远山的村落、乡寨,从此不再寂寞,远村的老人、孩子,从此不再踌躇,因为他们知道你们就是他们的受呼神。
最美乡村医生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涤。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故事,他们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大山里的居民,为了草原上的牧民,献出了自己的青春。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愿清贫、甘受病痛折磨而无怨无悔。这种信念,这种理想,让我感到无地自容。和这些最美乡村医生相比,我的条件要好得多,和这些最美乡村医生相比,我的职业幸福感要少得多,和这些最美乡村医生相比,我的收
11.“最美乡村医生”观后感 篇十一
已经不记得自己多久没有被感动过了,越长大越坚强,内心也慢慢变得坚硬,我被生活磨练的好像已经可以刀枪不入、百毒不侵。可是“最美乡村医生颁奖典礼”不费吹灰之力就撕开了我厚厚的盔甲,直直地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仅仅两个小时的视频,在看的过程中,我却哭了一次又一次,脚边用过的卫生纸几乎堆成了一座小山。一位位朴实却伟大的人物,一个个微小却震撼的故事,他们一一在我的眼前讲述呈现,展现了一个诠释着人间大爱与奉献的美好世界,我的内心被深深的打动了。
颁奖典礼上的这些乡村医生,每个人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行医经历:在茫茫的雪山里奔波的居马泰,身患尿毒症却坚持行走在深山的李前锋,几十年来溜索过江的邓前堆……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经历,却始终奔向同一个目标——救死扶伤!这些乡村医生的共同点在一个“真”字和一个“善”字上,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们一直在都真心的为人们服务,善心的对待每一位病人,俨然成为当地人们心目中生命的守护神。
在这个颁奖典礼上,我仿佛找到了我一直想要追求的东西,那就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这些动人的乡村医生让我再次思考我从医的意义,思考我生命的价值。
也许最初步入一所医学院,我们每个人都怀有很伟大的追求或者抱负,想成为一个白衣天使,想去拯救病人的生命,解决他们的病痛。然而当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开始变得越来越现实,理想好像变成了一个很奢侈的东西。医学生们普遍的心态是毕业以后进个三甲医院,最不济也得是个地市级的医院,然后享受着不错的工资待遇,有着不错的社会地位,终其一生。其实追求高层次的生活水平,这种想法本身无可厚非,只是如果每位毕业的医学生都这样想,那么我们中国乡镇农村岂不是没有了医生?那么我们中国最基层的人民身体健康又要靠谁来保障?
当然这样说也并不是鼓励所有的医学生毕业后都下基层、进深山,而是既然将来我们是一名医生,就不能满脑子只想着个人生活的安逸享乐,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和理想。那些在最艰苦的地方执着行医、看病救人的乡村医生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乡村医生拿着及其微薄的工资,却依然坚持守护在广大基层人们的身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服务奉献,他们是在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一名医生真正的职责。
12.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整合 篇十二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她为了与在乡镇工作的丈夫团聚,辞掉贵阳大医院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卫生室,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丈夫调入州府,她却仍然独自坚守。没有澡堂、时常停电、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琳琅满目的零食,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但她一一承受,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以及来自网友的声声祝福,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
13.2014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篇十三
2014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2008年,她为了与在乡镇工作的丈夫团聚,辞掉贵阳大医院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卫生室,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丈夫调入州府,她却仍然独自坚守。没有澡堂、时常停电、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琳琅满目的零食,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但她一一承受,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以及来自网友的声声祝福,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
劳动,是美丽的:贵州最美乡村女医生记事
她独自坚守在偏远大山中的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网友称赞她为最美乡村女医生。
最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河村的乡村女医生、一个来自省城的80后钟晶成为网络红人。她的故事在网络多家论坛上流传。
五一节前,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龙河村,走近这位甘于清贫寂寞、倾力治病救人的最美丽的劳动者。
记者到达时,临街的龙河村卫生室中,不少村民正在看病买药。一个温柔的声音不断叮嘱道:老人家,这个药晚上睡觉时才吃。头痛粉吃多了不好,你要一盒我不能卖,但可以送一包给你吃。
说话的就是钟晶。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2008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翻译。2010年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早上7点20分钟晶就起床开门了,她在露天水管前洗漱完毕,不施粉黛就开始打扫卫生。不到20分钟,就有村民来输液。她来不及吃早餐,却关心病人是否饿肚子,并把豆浆分给病人喝。
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有时脸也不洗,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钟晶说。
但最初多数村民对这位年轻医生持怀疑态度,一天只有两三个病人。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钟晶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仅两三元钱,告诉病人若有效再来。每个病人进门,她总是先端上一杯热水。
渐渐的,钟医生医术高、态度好的口碑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赶来找她看病,外地来的建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了固定医疗点。
钟晶看病卖药十分便宜,有时几元药钱都免了,钱不够也可以赊账。村里一位78岁的空巢老人靠捡塑料瓶为生,全是一两毛的零钱,这样的病人,钟晶不仅不收钱,还常留他们吃饭。
时间一长,村民们把钟晶当成了朋友,没病时也来拉拉家常,赶集时常来歇歇脚。也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温暖。卫生室里的燕子窝每年都有燕子返巢;村民们常送来自家地里的蔬菜,逢年过节大家又不约而同的送来糍粑、红米饭;乡亲们一起看露天电影有说有笑,感觉人与人很近;她记得每一个医治过的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也亲切的叫她姨妈小嬢。
一次,一个老大妈对她说:你一个城里的女娃娃,丈夫也不在这边,跑到我们山沟里来又挣不了钱,何苦呢?这样的关心让钟晶倍感温暖。在她看来,农村很能体现人生价值。在大城市,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却把医生当成了一家人。
钟晶在病人面前沉稳干练,私底下也是个典型的80后,她是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女,喜欢吃零食、逛街、跳舞、看电影&&
但在龙河村卫生室,衣柜是装药的纸箱,只有单调的三四种蔬菜,买不到爱吃的巧克力和奶茶,更没有五彩斑斓的时装。电力不足时还常停电,晚上只能靠蜡烛或应急灯照明。丈夫刚调走时,她独自躺在卫生室里,听着山风呼啸,害怕得睡不着,只好爬起来靠在墙上坐到天明。
没有澡堂,只能用两个大桶提水到屋内,蹲在一个大盆里洗澡;农村简易厕所臭气冲天;夜深人静时,还能听见老鼠窸窸窣窣从床下爬过的声音。
最难以忍受的莫过于寂寞。刚来时,没有电视和网络,也没有朋友,病人又少,找不到人说话,卫生室里静得很可怕,感觉外面的世界很遥远。
但她娇小的身体里有一颗强大的心。邻居徐显佳说,有一次钟晶得了重感冒,只能自己往脚背上扎针输液。有人来买药,她还一只脚跳到药柜边拿药。我怪她不找我们帮忙,她却说能坚持就不麻烦大家。
钟晶也试着从贵阳请了3位医生来帮忙,长的呆了3个月,短的只呆了3天,都因无法忍受乡村的艰苦而离开了。
她坦言,自己也打过退堂鼓,朋友们都劝她离开,也有机会调到兴义市工作,和丈夫团聚。但乡亲们听说她可能离开时,纷纷跑来打听:钟医生你要走了吗?我们舍不得你啊&&
老百姓这样需要你,怎么忍心舍他们而去?钟晶说。
她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后,被感动的网民,称赞她是值得学习的美丽天使。钟晶听后笑着说:和那些更偏远的乡村医生相比,我的条件已经很好了,起码油盐酱醋俱全。
而在丈夫龙瑞见眼中,钟晶就像矿泉水一样简单纯净,善良宽容,不计得失,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
如今钟晶有四个家:贵阳市父母家、兴义市丈夫家、女儿所在的奶奶家,以及卫生室这个家。她对女儿和父母心怀愧疚,只能靠电话沟通,夫妻俩也很少在家里正正规规的吃顿饭。
【向最美乡村医生】推荐阅读:
最美乡村小学申报资料07-04
征文 最美乡村教师 郭兰芳08-31
2020最美的乡村电视剧观后感心得感想10-23
乡村医生个人述职-乡村医生个人述职06-21
最美医生10-25
乡村医生试题08-18
乡村医生职责08-19
向最美劳动者致敬作文09-18
乡村医生培训简报07-03
最新乡村医生个人述职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