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论文2

2024-07-23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2(共8篇)

1.初中美术教学论文2 篇一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的进行反思,然后在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经过这几年的磨练,我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有一些心得,现表述如下。

一、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对象是面向全体中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

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的专题讲座,在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教学反思,一切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

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上面是我经过几年的初中生物的教学反思,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各位同行也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反思,然后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2.初中美术教学论文2 篇二

一、以“课前预学案”为先导,让预习变成有思考的学习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一直是一个难以把控的环节,主要是因为无法具体、准确检测出学生是否进行课前预习,在没有教师监督下的课前预习变得毫无意义,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难以发挥出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对“学为中心”“1+2”学案的深入研究,针对其具体内容,重视“课前预学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来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现以苏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为例,学生首次接触解未知数这个概念,而且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生活中没有直接体现出来,这对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教师从三个步骤展现出了“课前预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第一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看数学课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前预习中找出了本单元教材内容的重点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二步,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的课前预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甲乙两班同学去参观科技馆。两班人数相等,甲班平均分成4小组,乙班平均分成6个小组,甲班每小组比乙班多4人。试问,两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在没有进行课前预习之前,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充满了疑惑,而经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后,学生就可以利用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解决数学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前预学案的第三步中侧重于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解决疑问,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全面、准确的数学知识。

由此可见,缺乏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加。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应用“1+2”学案中的“课前预学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解决课前预习问题、归纳疑问以及课堂解疑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

二、把握课中导学案,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课中导学案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真正的学习者,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提高学生整体学习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中导学案要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即必须深入挖掘课中导学案的内涵,而如何应用课中导学案呢?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合理应用课中导学案,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解题的过程中升华数学思维。

三、合理应用当堂检测题,夯实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

当堂检测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目的就是夯实基础,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鉴于此,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夯实基础知识。

再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导入了案例,通过分析学生明确了解题思路,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将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清晰展现出来,即解题过程为“设这个班共有学生x名,如果每人分三本,共分出3x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有3x+20本,而每人分四本,需要4x本,减去缺少的25本,这批书共有4x-25本。由于书的数量是相同的,所以得出等式:3x+20=4x-25,最后解得x=45,所以这个班共有45名学生”。通过学生展现出来的解题过程,就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而且学生拓展思维解决了数学问题,也进一步夯实了知识基础,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3.初中美术教学论文2 篇三

《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是很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一、用言传身教传递情感教育

老师热情、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靠口耳相传,更要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师,把本职工作当做苦差事来应付,学生更不可能与你亲近,不可能让学生以主动进取的心态去投入学习。

每当我步入学校走进教室,一种责任感和神圣感油然而生,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一丝不苟地教读每一个单词,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自始至终热情饱满,在细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在课堂中师生举手投足便能心领神会,例如:当我说:say it together.时,双臂前伸,掌心向上,抬起双手,作鼓励状……在这种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鼓舞着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的语言神态、动作表情非常重要,不但可以传递各种信息,而且沟通着师生的感情。

二、用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对待学生,除了爱之外,还需要尊重,理解和信任,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研究教材,引導探究教学,注重情感渗透,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消除他们的恐惧感,打消他们的顾虑,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积极的情感,让学生们感觉老师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这样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埃克斯利曾说:“好老师应使其课堂生动有趣,用他的活泼、精心和认真细致备课,让全班学生始终主动积极地渴望使用英语……”英语教师的亲和力在英语课堂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亲和力的形成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态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尽量委婉些,如;做游戏时,可以说:“Let’s play a game together.”而不用“Now you play a game.”人称代词的使用使师生间的距离在无形中缩短了许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主人,而不是由老师命令的对象,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温暖,体现了师与生之间的平等与民主。在课堂中,还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教“Asking the way(问路)”这一课时,可把教室的桌子拉开距离,变成一条条的“street”,再在桌子上贴上“bank、shop、school、hospital traffic lights”之类的图片,这样,一个普通的教室就变成了一个“小城镇”。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嬉笑玩耍,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这样学生在老师面前就会产生一种人身安全感和思想自由感。很快学生就熟练掌握问路时“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is?/Which is the way to...?/How to get to...?”等句式;指路时使用“Walk along /down this street,take the first /second/third...turning on the right/left,then you will find it.”等英语语言知识。

教师要精心备课,积极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使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通过学生对老师课堂教学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求知的欲望,树立老师的威严,让学生真正热爱自己的教师,全身心地学习英语。

三、用爱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之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学家夏丏尊说。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爱是学生的基本生理需要。关心和热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倾注情感教学的法宝。只有用亲情去感染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热爱自己,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在英语教学中,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这是许多教师都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倾注在学习困难的后进生身上,对于优等生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表演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解答有深度的问题;让他们在学习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和帮助身边的同学,以充分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优势,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才干,使他们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还要适当严些,重在激励,学法指导,点拨启发,总结规律,训练巩固,引导他们自学、自用、自评,对于他们的点滴成绩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对于学习英语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对他们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爱心,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优点,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赞美的手势、一句热情激励的话语、简洁明快的鼓励、热烈的掌声都会使学生有被重视和被关心之感,体会到教师是真诚的、可信赖的,也会给学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继而把纯洁无瑕的爱迁移到所学的学科上,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才能面向全体学生,树立老师在每一位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4.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2 篇四

李成辉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就如何有效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毕业生写的技能的目标要求是: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和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当前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学生方面:不少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常感到无从下笔,对英语写作有畏惧心理;习惯以汉语思维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所写的文句支离破碎,缺乏连贯性,且语法错误较多;忽视对习作的修改。

2.教师方面:不少教师对英语写作不太重视,课堂上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时间少;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方法不当;批改学生作文时只注重语言的准确性而忽视对其他写作技能的指导。

那么,如何将写作与学生的生活、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联系起来呢?如何有目的和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策略和技能呢?本文将结合上述问题谈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扩展语言输入,打好写作基础

掌握一门语言必须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学生只有通过读和听才能接触到地道的英语,也只有在获得大量语言输入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语言输出。

1.扩展阅读,增加语言输入

通过阅读保证充分的语言输入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英语词汇和习惯用语,体会和领悟作者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差异的敏感性。

2.用好听力材料

新教材每课都有听力材料,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英美文化,熟悉英美习俗,扩大知识面,为语言输出做好铺垫。为此,教师不仅应要求学生听懂和复述听力材料的内容,还要 挖掘听力材料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处理听力材料:掌握材料中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句型;讲解连接词在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时的正确使用方法;体验中英文表达方式的差异等。

二、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

1.激发兴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七年级学生用英文写作往往会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组词游戏:按词—短语—句子的顺序练习组句能力。例如,教师先说hat和cat,然后让学生自由组词(要求长度逐渐增加):a cat, a black cat, like a black cat, My hat is like a black cat.在教学新单词和

复习旧单词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将组词练习扩展为串词成段练习:教师提供若干个单词,让学生利用这些单词编成一段有意义的对话或合乎情理的小故事。当学生能灵活运用词组和句子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他们乐于积累词汇,为以后写作打下基础。

2.练句型,重复述,巧改写

书面表达要求文句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条理清楚。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英语中常用的表达句式。在写作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灵活套用句型,还要指导学生注重句式(以短句为主,长短句并用)的多样化和语态的灵活使用。

复述和改写是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例如,冀教版七年级英语Student Book 2 Lesson22 The Great Wall 是一段长对话,教师可以先根据课文内容提几个问题:

(1)Have you ever climbed a mountain or walked a long way? Where?

(2)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Great Wall? How long is it? How old is it?

(3)How will Danny, Jenny and Li Ming go to the Great Wall?

(4)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

(5)Why is Jenny unhappy with Danny?

学生回答上述五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上述答案组织成短文;接着,组织学生开展“复述接力”活动,即先让若干个学生共同完成复述任务,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复述;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把他们所复述的内容整理成文。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对话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和句型的用法。这种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再创造,还可以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3.巧设课堂限时作文

及时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减少教学的盲目性。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限时作文。课堂限时作文的内容设计最好紧扣课堂教学的进程,这样就可以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例如,教师可以给七年级学生布置“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家庭”等写作任务;给八年级学生布置“假日计划”“给笔友的信”“家乡的四季” 等写作任务;给九年级学生布置看图写短文等写作任务。

4.创新评价和批改方式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作文评价理念

新课程的评价观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抓典型,课堂面批

教师可以将在批改学生习作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错误集中起来,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并由师生共同修改。单词拼写错误、句子表达错

误、时态错误、语态错误以及句子结构不合理等都是学生写作时常犯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改正,这可能比教师批改的效果更好。

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初中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钻研教材,尝试新教法;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特性和喜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要结合其他学科,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挖掘和积累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得活,教得有特色;学生才能学得有兴趣,学得出色。

5.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2篇 篇五

反思一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压强》的复习课。《压强》这一章共有压力压强、液体压强和流体压强三部分组成。对于初三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情况,这节复习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重点知识兼顾全面复习,始终以压强的概念贯穿整节课,以之为主线,把各部分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并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开展课堂讨论,强化基本能力的训练,重视课堂反馈,用以来达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在这节复习课中: 1.成功运用了多媒体,有效的进行了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在这节复习课中,我将平时的powerpoint演示课件改成prontpage的网络课件,让学生以上网的形式在网上自由浏览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由于是复习课,可以放手让学生复习自己薄弱的部分,这样既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演示时间,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将整个复习的知识网络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间充裕的学生还可以点击浏览相关的知识链接,在internet上了解更多的压强知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有效利用了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2.设计与生产生活有关的flash动画,让学生从实践中复习巩固本节的重点知识

在复习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的过程中,我选用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例如,锋利的刀口、铁轨铺枕木、骆驼的脚掌比较大等等实例,以flash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讨论其中的道理,自然而然的知晓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使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3.寻求实际与知识点的有效结合

在复习到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我在网上搜寻并截取了一段关于龙卷风的视频,让学生亲眼见识到了龙卷风的威力。让学生很自然的想到这是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链接到飞机的外型与升力的关系。4.设计有答案提示的反馈练习

在本节课最后,我精心挑选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这些习题都是当学生作出自己的答案之后会给出详细的分析是对还是错,完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己把握复习的深度。

在这节复习课中,学生充分体会了物理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效性,能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网络教学中考虑到知识应用和链接的问题,却忽视了实验教学,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互相结合,使学生课堂更加有效而丰富多彩。反思二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

讲授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在教后我体会很深,现结合这次课程培训,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在本节课中,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的把握学生的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注重了规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论推导,又用实验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是异曲同工,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此外,我觉的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上基本做到了衔接紧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相对轻松,能从兴趣出发,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组内积极讨论,做到在交流中学习,在实验操作中认真谨慎,分析论证结论比较准确。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制作课件上不够完美。

2、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

3、在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拓展应用-----液体压强的传递这个环节,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或老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素材。

4、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

5、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在处理连通器和帕斯卡原理时时间比较紧张在授课时将本节课分为两节课,我自己觉得对这一部分处理的不太好。努力的方向:

6.初中美术教学论文2 篇六

一、寻踪觅迹,逻辑线串出听力辨析好路径

听、说、读、写,在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中,“听”字首当其冲。特别是进入初中阶段以来,听力教学不再成为隐性的能力培养与训练活动,而是大方地进入学生英语考试范围。由此,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听力兴趣,发展学生的自主听力能力,成为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尝试以问题串起听力文本,构成听力线索,带着问题去听,去思考,寻踪觅迹地找出材料的关键词,辨析材料的类型与主题,从而树立学生的听力信心,夯实学生的听力基础。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7A七年级《Unit3Welcometoourschool》时,由于这个模块的主要教学任务围绕“talkingandlistening”展开,主张在听与说的训练中帮助学生感知新词汇,融入到学校生活的语言情境。因此,我在课堂导入环节,以学生们喜欢的科幻大片“HarryPotter”穿针引线,以“What’syourfavoritemovie”为逻辑主线,引导学生寻找线索,提高学生的听力辨析能力,然后让学生们在句型的变换中,引出“Whichofthesubjectdoyoulikebest?”这个重点句型。在这个听力辨析活动环节中,我主要以学生们感兴趣的听力材料入手,引发学生们对“What’syourfavorite…”这个句型的关注,循序渐进地导入关于“subject”的讨论。

二、归类串联,逻辑线勾出单词识记新天地

单词就像构成英语的机体细胞,看似零零碎碎,却是支撑英语这栋高楼大厦的根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关注学生词汇的储备量,尤其关心学生单词的识记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我尝试以逻辑线的教学策略,通过头脑风暴法、首字母猜测、思维导图等方式,将机械学习变为意义学习,帮助学生对词汇进行有意义的归类串联,由此及彼,开拓出单词学习的新天地,使得反复枯燥的单词学习乐趣彭生。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9A《Unit5Films》时,我在教授完新单词后,设计了一个词类串联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SaysomethingaboutAudreyHepburn’slifeaccordingtothetime.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并不忙着下指令,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出相应的图片提示,呈现出不同时期奥黛丽.赫本的职业及成就。引导学生们采用头脑风暴的记忆搜索方式,以“time”的逻辑线,寻找出记忆中未被激活的单词,并尝试应用表达。于是,水到渠成,actress,balletdancer,model,charm,theleadrole,markthebeginningof,thefinalappearance,passaway.这一连串的生词,词组都得以巩固,并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简单,易操作地为学生词汇学习降低难度,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们根据时间去尝试介绍我们熟识的影视明星,同时也为向语篇过渡做好铺垫。

三、辩词识意,逻辑线找出阅读理解好方法

如何将纯粹的英语阅读,尤其是对英语词汇、句子的表层认读转化为有意义的英语理解,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以为,认读是理解的前提,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通过活泼的认读活动,抓出文本的关键词,同时,根据以关键词形成的逻辑主线,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通篇的理解,在把握大局的基础上,根据问题对细节进行深入的剖析,攻破文本,实现从阅读到理解的转变,使学生获得自主阅读的技巧,形成符合自身学习风格的策略。教授牛津版初中英语7B《Unit2Growingsmart,growingstrong》这个单元时,我考虑到“usedto”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教会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过去常做的事,过去的爱好以及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因此,教会学生使用“usedto”句型,掌握过去与现在变化的反差词汇,是打开本单元文本阅读教学的钥匙。故在文本阅读教学前,我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图片中主人公过去与现在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句型,如:Iusedtoeattoomuchmeat.Now,Ieatmorevegetablesandfruit./Iusedtosleepalot.Now,Iexercisemore.如此,让学生在逻辑变化中很顺利地掌握句型结构,教师则无需再加以赘述。

四、总结

总之,逻辑线的教学策略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实用性以及潜力无限的运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渗透抽象逻辑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找出知识主线,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引导学生顺藤摸瓜地开展学习活动,从而启发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让英语学习变成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

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英语论文

一、营造愉悦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是学生发自内心地对认知对象的一种积极情感与情绪,这种积极的情感可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让学生不以学为苦,反以为乐,使学生长期处于相对的轻松与亢奋状态,不断闪现智慧与创新的火花,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身心的愉悦。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的教学枯燥无味、沉闷呆板,根本无法激起生性活泼好动、喜爱新鲜的初中生对英语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而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所带给学生的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视觉、2 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刺激,所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亦静亦动的情境,可以说这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比起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与形象性,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这样的学习是快乐的,而且是有效的。比如单词的学习,以往的教学中多采用机械的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方式,学生只能依靠重复的训练来强行记忆,这样的学习是枯燥的,且学生的记忆是暂时的,更为关键的是只是生硬的记忆,会读、会写,但不会用。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现实物、模拟动作、制作视频,可以将枯燥的单词学习寓于直观而形象的事物与形态之中,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单词的激情,同时能让学生会读、会写、会用,形成对单词的长久记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长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学习。

二、减轻教师负担,加快教学节奏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信息的输出者,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师在课上忙着教单词语法、分析句型段落,而学生只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只能机械地进行记忆与运用,教学信息量十分有限,而且仅靠教师语言与板书输出,教师教学负担重,花费的时间多,但所取得的效果却与付出不成正比。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英语教学可以依托强大的互联网,将网上的资源化为我用,尤其对于语言学科的学习来说,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视听材料,不仅使得信息输出的种类与内容更为丰富,同时也让教师从沉重的教学负担中摆脱出来,教师只需要提前将课上所要用到的材料存储于电脑,然后在课上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随机调取就可以了。这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节约了教学时间,使得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交流与交际,有效提升了教学节奏。如在学习短文时,我们可以借助图表、图画等形式来呈现文章大意,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就将原本几句话难以表述清楚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在学生与文章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教师与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以进行更为深入而全面的交际。

三、创设交际情境,提高英语水平

英语是一门语言,对听、说、读、写各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的英语教学不能只重读写,更要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以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真实的交际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有利于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听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而真实的视听环境,如给学生播放经典影视剧片断、经典英文歌曲等,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帮助学生习得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要真正掌握语言的真谛,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就必须要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中来展开训练。这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是语言学习的规律。在实际的英语教 3 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模拟真实的生产交际情境,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从而让学生能够将语言的学习与真实的交际情景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整体提高。

四、总结

7.初中美术教学论文2 篇七

长期以来,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沿袭着传统的“3+1”教学模式 (即每两周安排3课时的精读课和1课时的听说课)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精读课主要是以阅读为基础, 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而听说课虽以听说为基础, 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语言技能, 但两周才一次课的实际效果却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 听力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就是不断重复“教师放音-学生答题-教师公布答案并讲解其语言点”;另一方面, 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完成听说双向训练, 内容多, 时间紧, 任务分配不均匀, 较偏重听力测试训练, 学生开口锻炼“说”的机会不多, 其接收、消化、完成的情况也流于形式。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 传统的“3+1”教学模式很难真正意义上做到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上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与社会需要有较大差距, 英语学习成就感不高, 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

怀化学院作为地方性院校, 从2010年来明确提出并实行“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即:人才培养规格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人才培养内容融学生“公共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为一体;人才培养途径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 。根据这一育人模式精神, 针对我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 我大学英语教学部主张对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完善, 进行“2+2+X”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平台。

本研究中的“2+2”是指大学英语精读课和听说课每周各安排两课时, 为主干课程, 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X”为辅助课程, 主要是指大学英语选修课以及网络自主学习。大学英语“2+2+x”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旨在调整与完善适合地方性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探索大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和差异化学习方法的养成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2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中的“2+2+x”既是教学模式, 又是课程体系。其中的“2+2”教学研究实践主要是针对大学一、二年级阶段的英语公共必修课的课堂主干教学, 特别是听说课的教学。研究实践的重点包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x”研究实践的重点是英语公共必修课结束以后后续阶段的选修课教学以及贯穿始终的网络自主学习, 研究实践的重点包括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形成和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2.1“2+2+X”课程体系中“2+2”的设置与完善

调整大学英语精读课与听说课的课时量, 变“3+1”为“2+2”, 加强听说课教学, 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科学考虑如何合理的安排与设计各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 以及学习成效的评价。

(1) 科学定位师生角色,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辅助。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主要应有以下6个角色:组织者 (organizer) 、控制者 (controller) 、检测者 (assessor) 、启发者 (prompter) 、参与者 (participant) 、信息源 (source of information) 。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应是“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2) 建立多媒体听力教学环境下的Blended Learning教学模式。Blended Learning (混合学习/融合性学习) 目前在听力教学领域里重视度极高, 它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适当的时间, 为适当的人, 以适当的传递媒体, 通过适当的学习方式, 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 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的新型人性化的教学模式。

(3) 提倡采用融合现代多种教学法 (如:整体语言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听说法、视听法、主题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 之长处为一体的折中主义综合教学法。教学的重心从传统的教授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转向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 补充、完善成绩评估体系。提高听说能力考核在形成性评估中的比重, 并将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部分纳入进评估体系。

2.2“2+2+X”课程体系中“X”的设置与完善

(1) 以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以及网络自主学习室为主要学习场所,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以及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为主要学习媒介, 与“2+2”课堂教学相配套呼应, 搭建课外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 多层次、全方位的营造英语自主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建立与开放性教学实践平台相配套的课外网络自主学习管理机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并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进行攻关。

(3) 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校学生情况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库, 拟以英语语言技能类、文化素养类和专业英语类为主要开设方向。

3 研究方法及对象

本项目的研究实践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风格理论、自主学习论和二语习得的“输入假设”理论为基础, 按照项目设计调研—构思策划—定点实验—理论分析—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 选取怀化学院经济学系2010级国贸专业1、2、3、4班为第一批试点班级, 进行小范围大学英语新模式的试点研究, 最终以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结果来检验实验效果及可行性。

4 阶段性研究实践成果及分析

本文中的阶段性研究实践结果及分析是以同为笔者所教授的试点班级2010级国贸专业1、2班, 非试点班级2010级旅游管理专业1、2班的四级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 在此数据基础之上而进行的报告分析。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参与“2+2+x”教学改革试点班级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过级情况明显优于“3+1”教学非试点班级, 听力部分完成情况也较非试点班级有所提高。从整体上看, 通过2年多的研究实践, 大学英语“2+2+x”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阶段性效果明显。

“2+2”模式对精读课和听说课教学课时量的调整, 表面上看精读课有所减少, 在教学内容与“3+1”非试点班相同的情况下, 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的课堂所授势必有赶场之嫌, 学生学习走马观花, 泛而不精。但从表一的四级过级情况来看, 情况却恰恰相反, “2+2”试点班级的过级情况高出“3+1”非试点班级竟达一倍之多, 成绩分布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理想状态 (即:及格和中等成绩段的人数占大多数, 不及格和优良分数段的人数占少数) , 这说明课堂课时量的多少并不是决定因素, 关键要看老师怎么教, 学生怎么学。在“2+2+x”教学模式下, 教师积极转变观念, 一改传统填鸭式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运用融合现代多种教学法的折中主义综合教学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发散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不再是局限在语法词汇等知识点的讲解上, 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译习惯的养成, 授学生以“渔”;而传统的诸如课文生词、语法结构、课后练习答案等讲解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教材配套光盘和多媒体网络体系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 消化吸收, 可以说“x”是“2+2”课堂学习在课外的延续和保障。

“2+2”模式下对听说课的改革, 是此次课堂改革的重点。长期以来, 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攻关的重点、难点所在, 但收效却不大。此次改革, 教师充分利用听说课课时量的增加、听说教材与读写教材单元内容相互配套、多媒体语音室等优势, 采取Blended Learning教学模式, 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 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互动交流, 提高听说能力。在具体操作上, 由于读写与听说教材的相同单元围绕同一主题展开, 因此, 教师将读写教材的导入部分融入听说课中, 在听说课上, 就每单元主题会按小组先进行PPT辅助下的“说”的练习 (5-8分钟左右) , 为精读课做好准备。在听力训练上, 教师不是笼统地进行“教师放音-学生听音-教师公布答案并讲解知识点”, 而是科学的将听力训练分为听前、听中、听后三个阶段, 根据各个阶段的特性, 侧重点各不相同, 设计的任务也有所不同。如:听前阶段侧重学生“说”的练习, 为的是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经典表达方式、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 发现他们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层次上出现的问题等等;听中阶段主要是以听音、辨音、听力理解练习为主, 侧重听力理解技巧的传授和运用实践;听后阶段主要是对单元整体所学进行巩固、检查和及时反馈, 学生在这一阶段会以各种形式 (如:报告、对话、交流、讨论、角色扮演等) 再次进行“说”的训练。学生在这种“听中有说, 说中有听, 听说结合不分家”的环境里, 不断受到视觉、听觉、口头操练等的刺激, 在学生与多媒体媒介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互动, 自然而然地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从图表二中听力合格率一栏可以看出, 虽然试点班级听力这一项的提高不如四级过级率所反映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那样迅速, 但客观上的30.95%和51.11%这2个数据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试点班的听力合格情况优于非试点班听力合格情况这点说明, 在“2+2”模式下的听说课改革阶段性的成效是值得肯定的。

“2+2+x”模式下的成绩评定体系, 由于精读课、听说课课时比例的调整, 课外网络自主学习的建立, 势必相应的也要做出调整与完善。目前, 我校大学英语的课程评估体系, 加大了形成性评估的权重, 突出了应用技能的评估。本课程采用期末笔试、听说测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在原有评定体系中提高口语测试的比重, 增加课外自主学习表现一项, 最终成绩评定结果如下:

其中口语测试部分参照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题型, 结果及分值分布如下:

此成绩评定体系为适应我校现阶段“2+2+x”教学改革而设计, 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和深入, 还会相应地进行改进与完善。

“2+2+x”教学模式中的“x”建设分为2大方向:一则是课堂外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一则是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库的建立和完善。根据我校“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在人才培养途径上的精神 (即: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 , “2+2+x”教学模式改革在课堂教学上实行“2+2”, 在实验实训环节上建立以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以及网络自主学习室为主要学习场所的课外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 在校园文化活动环节上开播空中英语广播电台、定期举办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英语表演大赛, 大学生英语知识竞赛、英语角等等, 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活, 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目前, “x”环节中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库建设情况良好,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部已开设有选修课22门 (开设情况见下表) , 极大地丰富了我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内容, 满足了不同英语水平、专业需求、个人兴趣爱好等学生的需要, 更好地帮助其发掘自己的潜能, 实现个性化发展。

但是, “x”环节中的课外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却喜忧参半:

喜的是, 在“2+2+X”教学模式下, 课堂-网络-课外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融为一体, 涵盖文化素质和基础英语的学习, 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英语教学氛围, 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和实践的平台。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 运用场认知理论, 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 将学生科学的组合搭配成英语学习兴趣小组, 课堂内、课堂外的学习都以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在管理、监督、执行体系上实行“教师-学习委员-各英语学习兴趣小组组长-各英语学习兴趣小组组员”的树形模式。通过兴趣小组的协作式学习, 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构建。在课外, 教师与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 (如:QQ) 等交流讨论, 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教师还通过网络布置、收发、批改电子版作业, 特别方便快捷。由于是网络虚拟平台, 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减少, 很多当面不敢表达的都会在网络上畅所欲言, 因此, 课外的网络自主学习对课堂学习的辅助效果好。

忧的是, 很多学生还未完全适应角色的转变, 仍然把自己定位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还比较留恋高中的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够强。根据高校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基础阶段 (1-4级) 的教学安排课内外时数的比例不应低于1:2, 以我校每周4学时计算, 学生用于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不应低于8-10小时, 而根据问卷调查反馈来的信息看, 课外利用网络学习的频率只有不足15%的受调查者表示“经常 (每周学习时间超过2小时) ”, 39%选择“有时 (每月累计学习超过5小时) ”, 26%选择“很少 (今年累计不超过8小时) ”。由此看来, 学生用于网络自主英语学习的时间离“2+2+X”教学模式在“网络教学系统上每周学习时间不少于1课时”的要求还相当远, 如若在下一步的研究实践中不采取相应措施及办法解决此问题的话, 将有悖于“2+2+X”课程设置的初衷, 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5 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对我校大学英语“2+2+x”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实践报告和分析。通过对“2+2+x”教学模式阶段性研究实践的总结和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在此新教学模式下的“2+2”教学环节 (即:课堂教学部分) 完成情况较好, 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新型模式进行大学英语的教学, 成功地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支撑, 以学生互动为核心的资源型学习模式, 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师生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效果好。但是在“x”环节的研究实践上, 由于网络自主学习在我校的实施尚处在起步阶段,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库也还处在建设当中, 存在的问题还相当多, 许多日常操作、管理、监控的研究工作还有待具体化、细节化。因此, 下一步的研究实践重点应放在“x”上, 科学解决好“x”所存在的问题。

摘要:大学英语2+2+x教学是响应我校“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在此新体系中, 大学英语教学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 以加强“听说”为先导, 采取“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等方法手段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大学英语2+2+x教学融课堂内和课堂外为一体, 是多元化、自主化、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2+2+X,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8.初中美术教学论文2 篇八

一、“学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学案的设计形式大于内容,学案设计中没有突出学生的“学” 的内容和活动.很多学校编制的学案在实践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课前“做学案”;课中交流、 展示“学案”;课后“再做下一个学案”.这样的“学案” 违背改革初衷.学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学案等同于教案.即将老师的讲义,简单处理,下发给学生,把我们课堂教学最后要呈现的结果和要探究问题的答案全都交给了学生.这种做法没有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结果仍是以教师的“灌输”为中心.问题二: 学案等同于教材.很多学案都是对教材内容简单整合后,把课本的例题和课后的习题不加选择直接摘抄到学案上,没有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去设计问题,根本没有体现学案的价值,没有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三:学案等同于练习卷.一些学案整个都以试题的形式出现,致使整节课都是学生解题,教师在课堂上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题目,这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忽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长此以往,优者产生厌学情绪,差者抄袭导学案,使得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学为中心”初中数学“1+2”学案设计的基本模式探究

(一)“学为中心”初中数学“1+2”学案设计的流程图

笔者所在的数学教研组在两年多的“学案”教学模式实践改革中,及时总结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教训,经历多次教研,听课,磨学案,最终形成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三环节,五步骤”数学“1+2”学案设计模式,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

(二)“学为中心”初中数学“1+2”学案设计的环节

“学为中心”初中数学“1+2”学案设计从以下四大方面着手设计.

1.完善学习环节——“学”为中心的“绝招”

“学为中心”初中数学“1+2”学案分为课前预学案,课中导学案及当堂检测题三大学习环节.三大学习环节分工明确:①课前预学案——清晰学习内容和研究问题;②课中导学案——夯实基础,突破难点,拓宽思维;③当堂检测题——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实现课课清.三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目标清晰,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课前学习,课中思考,及时巩固的学习习惯.

2.以“课前预学案”为先导,打造“有思考的预习”

在两年多的“学为中心”初中数学“1+2”学案设计与实践研究中,笔者所在学校在对课前预学案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争论最多.课前预习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提高自学能力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也有老师认为课前预习会让学生失去探究学习的机会,认为完成课前预学案实际上是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老师要在上课之前把课前预学案先批改出来也存在时间上的困难.围绕着这些问题,笔者所在学校数学组对课前预学案的设计研讨不止10次.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而这种准备不只是学生对于教材的提前阅读或者是对于课后习题的提前练习,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在课堂学习中,更好地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预习的内容与方式,来提升预习的功能.如何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如何高效开展预习?如何让学生有思考地预习?为了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笔者所在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了“三步骤”预习法.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一:以本为本——指导学生学会看数学课本.

步骤二:独立思考——对教师设计的预习案的问题进行独立研究.

步骤三:提出疑惑——预习本课后提出自己还有困惑的地方.

为最优实现三步骤预习法的实效性,在开学之初,指导学生学会看数学书,让学生明确先看书,再完成相应课前预学案.同时对教师设计课前预习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深挖课本概念和例题的本质,从提升学生思维的角度,提出2~3个有思考价值且有助于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的思考题,问题少而精,尽量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学生可以在预习后,写下在预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惑.下面以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5.3正方形”第一课时为例,对课前预学案的设计如下:

【课前预学案】

(1)如图1,有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拼出矩形吗? 你能拼出菱形吗?

(2)阅读教材中的本节内容后,请在下列方框中填入正方形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如图2).

(3)预习后,你还有什么疑惑之处,请把它写出来.

3.课中导学案“环环相扣”,打造高效课堂的“诀窍”endprint

高效课堂不仅仅是优等生的课堂,更是后进生的课堂.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以课中导学案为引导的五步骤课堂教学法打造“精致”课堂.通过小组互助式答疑,教师引领答疑,从而让学生多学,乐学.五步骤课堂模式操作法是:

步骤一:概念辨析——检测预习效果,对课中概念辨析,使概念“精致”.

步骤二:例题剖析——生生互助答疑,交流分享中“学”,使例题“经典”.

步骤三:变式训练——教师引领答疑,在解决问题中“学”,使思维“发散”.

步骤四:拓展提高——小组合作展示,在亲历体验中“学”,使能力“发展”.

步骤五:小结收获——学生自主小结,收获文本体现,使知识结构“完善”.

下面还是以“正方形”第一课时为例,对课中导学案的设计如下:

【课中导学案步骤一】

(1)解决预学案中的第1个问题,并写出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包容关系,如图3.

(2)解决预学案中的第2个问题.

(3)写一写:如何判定一个图形是正方形.

①定义法:            ;②菱形法            ;

③矩形法:            .

(4)概念辨析——下列说法对吗?

①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②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

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

⑤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⑥四边相等,有一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⑦对角线互相垂直,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课中导学案步骤二】

(5)课本例题剖析:已知:如图4,在Rt△ABC中.∠ACB=90°,CD是∠ACB的平分线,DE⊥BC,DF⊥AC,垂足分别是E,F. 求证:四边形CFDE是正方形.

【课中导学案步骤三】

变式1:在上例题中,若增加条件AC=4,BC=3,其他条件不变.你能求出AD与BD的长吗?

变式2:如图5,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EDFA是正方形.请你至少写出两种不同的添加方法(不另外添加辅助线).

配套练习:课本P125.作业题4,5.

【课中导学案步骤四】

拓展提高:

(1)一张矩形纸片,要折叠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小明把矩形的一个角翻折上去,使相邻的两直角边重合,则可以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问小明利用的数学原理是              .

(2)如图6,大正方形的边长为2,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怎样把大正方形剪成四块,与小正方形拼成一个边长为 的正方形?

设计意图:第1题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折纸方式却蕴含着“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判定定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第2题是一个设计题,有一定的难度,在拼成四边形后,还要观察四边形的边和角,从正方形的三个判定定理出发去验证.

【课中导学案步骤五】

(1)梳理,如图7.

(2)反思及解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和收获,相信你一定可以解决同伴的疑惑,那就试一试吧!

4.当堂检测题夯实基础实现当堂巩固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情,确定检测试题,试题的编制包括两块内容,一是由基础题构成的“夯实基础”,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试题比较简单.二是由稍难题构成的“挑战自我”,注重对数学思维的拓展和提升,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教学中,预留5分钟测查以检查教学效果和导学案的质量,由于检测的时间较短,所以题量严格控制在3题左右.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题目、按知识点分层次设计题目、题型应与中考吻合,设计题目时要重内容,不要追求形式.当堂检测不仅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更是减轻了课外负担.下面以“正方形”第一课时为例,对当堂检测题的设计如下:

【当堂检测题之夯实基础】

(1)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90°,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该四边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条件可以是(   ).

(A) ∠D=90°        (B) AB=CD

(C)  AD=BC         (D) BC=CD

【当堂检测题之挑战自我】

(2)如图8,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OA=OC,OD平分∠AOC交AC于点D,OF平分∠COB,CF⊥OF于点F.

①求证:四边形CDOF是矩形;

②当∠AOC多少度时,四边形CDOF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当堂检测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后,写上名字,同桌互改,可以由学生或老师公布答案,并对疑难问题进行解释反馈.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课上全神贯注、快速高效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较为准确地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老师针对性指导,改进教学.

三、结束语

上一篇:一路走来淡淡的生活散文下一篇:县处级干部考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