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军旅诗

2024-08-05

边塞军旅诗(精选7篇)

1.边塞军旅诗 篇一

高二语文 编制:王爱军 2016-11-16

边塞征战诗鉴赏

一、边塞诗简述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盛世唐朝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而中晚唐时期,则表现出战争的残酷以及诗人对战争的批判。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范仲淹)。

二、不同时代的边塞诗特点

1、盛 唐: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 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 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2、中晚唐: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 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 陶)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3、宋 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 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三、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5、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6、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关的典故、楼兰的典故

7、边塞诗常见的艺术风格:豪迈旷达、雄奇壮美、慷慨悲凉

8、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高二语文 编制:王爱军 2016-11-16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四、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 军 行》)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 白《塞下曲》)(3)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 卢 纶)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4)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王昌龄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 松《己亥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五、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高二语文 编制:王爱军 2016-11-16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六、经典例题分析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七、跟踪训练、阅读下面这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高二语文 编制:王爱军 2016-11-16

2、阅读下面这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1)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

(2)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3、阅读下面这诗,然后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试加以分析。

高二语文 编制:王爱军 2016-11-16

1蝶恋花 出塞

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解析】“今古河山无定据”指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诗歌以议论开篇,其作用在结构上是引领全文;在内容上是奠定了全词的格调,或揭示主旨。

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设问);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2塞上听吹笛

小题1: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皎洁的月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2:虚写(虚实结合也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3使至塞上

(1)比喻,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

(2)“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意思对即可)

1、阅读下面这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

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①“冲”字形象生动的写出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

“缺”字运用使动用法,形象生动地写战士宝刀砍到缺了刃口,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 5 高二语文 编制:王爱军 2016-11-16 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②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敢、英勇无畏的形象。

2.军旅诗 篇二

再也没有一种诗,能勾画出远戎壮志与思乡愁怨、建功立业与马革裹尸矛盾中闪烁的耀眼光芒;

再也没有一种诗,能渲染出边塞无与伦比的绝美风光、少数民族别开生面的风土人情那一抹瑰丽色彩;

再也没有一种诗,能表现出如此悲怆威壮的满腔热血与浓烈厚重的爱国情结,既让人豪情万丈亦使人掩卷长叹。

一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冲天豪情。

一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声声嗟叹。

一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百数梨花开。”的惊人美景。

一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仰天长啸。

写不完说不尽的军旅诗,以其浓厚沉郁的笔墨,重重地洒在中华诗词的画卷上,这墨不只是守关时夜里望向天空浓得化不开的焦黑,不只是塞外大风来时迎面扑来沙尘的土黄,不只是战士精神抖擞列阵排开时盔甲与武器折射的亮银,更是短兵相接血流成河黄昏之际天边那一抹如血残阳!

读罢一首歌颂人民团结,将士同仇敌忾,凯旋而归的诗词,心里亦是豪情干云,恨不得横刀立马,捍卫国土,开拓边疆。盛世,是战争发动的本钱,也是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盛世当中的男儿,纷纷渴求建功立业,“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受到战争胜利的鼓舞,壮怀激烈,焕发着英雄主义的光辉,此时的诗人心中澎湃,主战呼声很高。

然而永不休止的征战,却是穷兵黩武,带给百姓无尽的苦难。“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征夫一别,恐尸骨无存,凄厉的哭声久久萦绕在耳边,哀转久绝。亦如“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这一惨绝人寰的场景,幼时读三国便深深刻在脑海中。现念及此诗,仍如鲠在喉。战火纷飞,最无辜的百姓竟是这般惨况,呜呼哀哉。

这是对战争整体而言,对于个人,当时的热血男儿都将其视为人生奋斗最精彩的舞台。然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又是如何的现实与残忍!许许多多怀揣着报国封侯的梦想而踏上沙场的青年,他们跋山涉水,饱受饥寒交迫之苦,军营生活艰绝,更难熬的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当终于走向战场,刀剑无情,冰冷的利刃刺穿他们的血肉之躯,功成名就的终究是少数,大多数的人只做了无名英雄,战地孤魂。他们寂寞吗,他们痛苦吗,他们后悔吗?一个“枯”字道尽了此中的惨烈!

诗中总爱描述一些“少年”与“老将”两类形象的对比,以此来衬托战争的无情与残酷,突出主站与厌战的矛盾。

少年意气正如盛世之音,偶然读得曹植的《白马篇》,但见开篇写道“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一个武艺高强,意气风发的少年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紧接着又重笔繁功描写其箭术之精湛,身姿之敏捷。他跨骑在一匹矫健的雪白骏马上风驰电击地奔跑于原野上,正通向西北边疆的征途。全诗洋溢着对这个少年英雄高大形象的赞美和对驱除鞑虏的信心。如此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不禁使人神往。因此连文人也不禁发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概叹!

然而少年的未来是徐徐老去的老将,不是所有的将士都能“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是所有的将军都能如常山赵子龙,年过七旬仍能力斩韩家五将,长坂英雄威风不灭。更多的是如高适的《蓟门行》中写到的“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里功业无就,孤苦无依的凄惨。

少年初生的豪情与老将晚年的困窘对比如此鲜明,亦是主战与厌战情绪的一个缩影,少时凭一腔热血奔赴沙场,只为斩敌于马下,耀我国威,淡泊名利。但到了晚年心态发生变化,又滋生了功高不赏的愤懑情绪。直视战争之残酷,心中难免唏嘘,也许对一个军人来说,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是最好的归宿。

两相对比之下,更是珍惜和平之难能可贵。

因此有了诗人们的反思,从抒发投身战场的豪情壮志再到表现边塞的艰苦卓绝,升华到揭示战争的残酷、罪恶,以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他们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更渴求天下太平,一派安乐祥和。其中杜甫的反战情绪尤为突出,“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而李颀在《古从军行》中写到的“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则是另辟蹊径去写战争带给异族人民的苦难,突破了民族主义的窠臼,极富人道主义精神。

除却战争本身史诗般的浩瀚之感,军旅诗中带给我们的风光描写一样震撼人的心灵。最富盛名的莫过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寥寥数字勾画出的边塞风光栩栩如生,壮美辽阔。意境层次之深,在直线与曲线的组合中渗透出来,不愧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最高造诣,堪称千古壮观之绝唱。

鬼才李贺的军旅诗虽大多是想象之作,却因其大胆的想象,大胆地泼洒笔墨,营造出一幅鲜活逼人的画像。这一点在其名作《雁门太守行》中表露无遗,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其中对色彩的描述,在记忆中可谓首屈一指。黑色,金色,秋色,胭脂,紫色,红色,霜白,玉白,一时脑里浮现出一幅色彩浓厚的油画,极为诡谲艳丽,带来不一样的美的享受。

军旅诗之所以如此独具魅力,除了反映现实,直击人心和描写军旅生活塞外风光之美之外,更是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胸怀的豪迈。不无病呻吟,不顾影自怜,有的是“秦时明月汉时关”对时空的思索和追问,充满哲思;有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扫离愁别绪的阴霾,以一种积极进取精神,永不言退;有的是“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视死如归的豁达洒脱。

3.边塞战争诗四首 篇三

《从军行》《蓟中作》《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塞下曲》 学习目标:

1、把握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的特征。

2、掌握诗歌运用的不同的表达技巧。

3、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边塞诗

歌咏在边境要塞遭受艰辛的将士之心情,和在故乡等待他们归来的妻子之感叹的诗歌。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数作品流丽而音调悠扬,表示出生气勃勃的高扬精神,这与盛唐进取雄放的风气不无关系。这一进期的代表是王昌龄、高适、岑参。此外,当时作为边塞诗人著名的,有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等。王之涣的《凉州词》等等,均为边塞诗的佳作。边塞诗内容 :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苍茫雄浑)统治者 穷兵黩武 不用良将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建功立业)

报国无门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边塞诗的风格: 常用手法: 雄壮豪迈 比喻 夸张 用典 常用词语

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胡 羌 羯 夷 轮台 龟兹(qiuci)夜郎 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雄奇 奇丽 奇寒 辽阔 壮阔 广阔 豪迈 豪气 豪情

报国之志 杀敌豪情 昂扬精神 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思考:

1、这首诗是什么体裁? 写的是戍卒的愁,还是思妇的愁?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戍卒的边愁。本诗抒发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2、(近)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诗之佳处,在末句‘无那’二字„„海风山月,都化绮愁矣。”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请你说说末句佳处表现在哪里? 虚实结合:前三句叙事,实写所见所闻,层层深入,反复渲染,创造气氛,为后文抒情铺垫。末句抒情,画龙点睛,从对面写起,想象万里之外,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是虚写。这也暗示出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这一曲笔把夫妇相忆、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更具有感人力量。边愁——边塞与闺阁同写

情景交融——凄凉、孤寂的氛围与思归的哀怨 结合(触景生情,遐思而生情)二首《从军行》的比较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诗在抒情上,“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表达征人思乡的深情;

“其四”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二诗在环境上,都有悲凉意味,只是“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其四”侧重 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内容:讥讽将军无能,士卒久戍难还。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2、手法:互文、用典、不同角度(时、空)拓展阅读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蓟 中 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边事心情。有人认为这是批评“诸将”,而有人认为是讽刺“朝廷”,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3、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描写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忧虑;借助孙武、吴起以自况,自己空有雄才大略,却不为朝廷所用,直接抒发了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惆怅苦闷心情。别董大二首(其一)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拓展阅读 形象-景物:

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人物: 感情基调:

劝别友人,前路莫愁。旷达胸襟,豪迈情怀。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1、胡应麟曾评价岑参的诗歌是“尚巧主景”。此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此诗写边塞热海地区的奇异风光。

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对热海的热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先夸张和渲染: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在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样。

再作奇特的想象:必是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但为何偏偏烘烤西方这一个地方呢?其蒸腾的气势延及整个西域地区。这样将热海的种种神奇之处作了活灵活现的描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这首诗描写热海的奇异风光与“送崔侍御还京”有什么关系?构思上有何巧妙之处?

崔侍御为官公正,清廉无私,执法如山,冷峻寒气能逼退热浪,连热海的炎威也为之消减。这里运用反衬手法,借描写热海的奇热来赞美友人的为官品行。构思新巧。

塞下曲 李 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2、杨慎《升庵诗话》评价这首诗是“不坠盛唐风格。”请你说明本诗体现了盛唐怎样的风格?

1、这首诗歌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典故表明自己的看法,请具体说说诗人借用典故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伏波将军马援事,班超立功西域、万里封侯、晚年却恋家思归之事,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用秦晋殽之战事,表明了坚决彻底消灭敌人的态度。借薛仁贵西征突厥事,主张杀敌不仅要彻底,还要留下得力将士,继续镇守边关。

这首诗借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了诗人慷慨激昂、誓死报国、坚决彻底杀敌卫边的雄心壮志。

这首边塞诗抒发了诗人慷慨激昂、誓死报国、坚决彻底杀敌卫边的雄心壮志。格调高昂,苍凉悲壮,豪迈奔放,意气飞扬,有盛唐边塞诗风格的余韵。

1、内容:边塞之景、吹管望乡

2、感情:思乡

4.4军旅诗联作品 篇四

作者:福建霞浦一中 林承强

1.强军保和平

万里长征历尽腥风血雨,绝境创奇迹 九州大地翻开历史新篇,强军保和平

2.当思忧患史

耻励后人,凝聚民心军心,当思忧患史 志承先烈,守成东海南海,再写富强篇

3.忆金沙铁索

看草地雪山,红星引路播火种 忆金沙铁索,赤帜增辉蕴云霞

4.钢铁长城

丹心诚报国,赤手可擎天。钢铁长城固,儿男意志坚。

5.富民强国

铁马金戈浴血奋战28载 云龙风虎富民强国67年

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5周年。

6.潜海银鲨

横空导弹风雷动,潜海银鲨浩气腾。八一军旗扬海域,万千劲旅展鲲鹏。

7.赤帜飘飘

铁流滚滚,天兵天将辟开道路垂青史 赤帜飘飘,大智大勇指引中华有后人

8.军威

金戈铁马保黎庶,利剑长缨卫国家。万里江山沐春色,八方龙虎壮中华。

9.霞浦渔洋官兵看望老人 无虑无忧,社会主义好 有衣有食,人民军队亲

10.长征精神

万里江山披荆斩棘,长征精神永驻 千年远景织锦描红,革命传统常存

11.英雄铁甲 疾穿险路固疆土,怒踏长河宁国防。劲旅旌旗辉日月,英雄铁甲壮沙场。

12.中国军队 百年曾伏虎 一代再腾龙

13.导弹横空 导弹横空风雷动 银鲨潜海水浪腾

14.武警 披肝沥胆争国泰 铁壁铜墙保民安

15.巡边卡 立马横刀巡边卡 乘风破浪惩逆行

16.银鹰 劲旅三军曾伏虎 银鹰万里再腾龙

17.铸长城 铁马金戈凌武志 寒冬酷暑铸长城

18.战士 八一军旗欣海宇 万千战士咤风云

19.扶贫济困 除暴安良孚众望 扶贫济困暖民心

20.报国 信念盈胸五洲志 精忠报国民族风

21.英雄策马 英雄策马声威壮 战士扬鞭气势雄

22.维安稳

同心跨越维安稳 强势腾飞促富强

23.军魂

一腔热血,碧海寄军魂,英雄本色 万里征程,蓝天酬壮志,革命精神

24.当兵去

当兵服役,赤胆忠心,为人民服务 保家卫国,赴汤蹈火,替祖国争光

25.军民一家

党政协力,有策兴邦,确保和平建设 军民一家,无私报国,严防敌人入侵

26.井冈山

一冈翠岭,鼓角声声,艰苦历程,开天辟地

幸有擎旗手

万杆红缨,烽烟滚滚,峥嵘岁月,征北战南

全仗掌舵人

27.西柏坡 明窗红烛,炕上纺车,菜园拓土,戴月披星

韬略涌

小院雄鸡,山前破雾,磨扇流风,排山倒海

朽枯摧

28.情系黎民

警魂永壮,排危抢险,情系黎民,鞠躬尽瘁

保发展

金盾长辉,除暴安良,心怀社稷,蹈火赴汤

护和谐

29天地同春

党兴军旺,铲除腐败,和风送暖城乡共富 法严政明,保持清廉,谐雨流金天地同春

30.保卫中华

狼烟遍地,为民族解放,敢把大刀惩日寇 将士安边,有云水襟怀,誓将热血保中华

31.不忘卢沟炮火

不忘卢沟炮火,缅怀抗日英雄,同歌民族复

兴曲 犹思南海硝烟,反对霸权主义,共绘国家强

盛图

32.闽东红军北上抗日

鬼子纵火屠城,邦危旦夕,歼敌卫炎黄,肝

胆照日月

红军挥师抗日,义薄云天,同仇纾国难,碧

血洒江南

33.霞浦抗日群英

抗战八年,腥风血雨,浦水勇士星光灿烂 挥师万里,铁马金戈,霞山英雄功绩非凡

34.地雷战地道战

地雷战,教东洋虏骑横飞烟滚滚 地道战,看国人大刀奋起马萧萧

35.新四军和老百姓

新四军坚持抗战,安危与共报国雪耻 老百姓反对投降,风雨同舟复仇献身

36.八路军129师 纵横山海,血战八年摧日寇实力 干戈朝夕,挥师万里争民族生存

37.火烧敌机

经历八年,挥戈抗日,火烧敌机称好汉 纵横千里,浴血救亡,旗飘上海是英雄

注:蓝阿嫩系苏区游击队骨干,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叶飞团长 的率领下,北上抗日,任连指导员。转战上海地区时。在连长 吴立夏、指导员兰阿嫩的精心策划下,夜袭上海虹桥机场,烧

毁日军飞机四架。

38.碧血护中华

仗剑丛云,碧血护中华,英雄人民不可侮 挥戈抗日,浩气存天地,壮烈历史永难忘

39.国共合作

拯民救国,两党联盟,挽狂澜敢破千层浪 起义擎旗,八方抗日,扶大厦全凭一片心

40.《沙家浜》中郭建光的原型吴立夏

霞鼎英雄转战沙场驱日寇 皖南勇士流芳史册建奇功

注:吴立夏同志生平

吴立夏,男,1912年3月生于霞浦县水门大湾村,1995年11月于三明市逝世。1933年7月,年仅21岁参加了红军,193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的剿匪中身经百战,曾先后8次负伤,身上留下了22个伤痕。射入他股骨内的子弹头在他体内留了60年。吴立夏戎马生涯二十年,历任闽东红军独立师四团炊事员、炊事班长,侦擦班长,第二纵队二支队副队长,新四军连长、副营长、营长、团副参谋长、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分区(后改称福安军分 区)参谋长兼警备团团长,永安军分区参谋长等职。1935年秋收时节,指挥一次拔除敌人鼻子底下的一个据点,被称为虎口拔牙。1937年7月,指挥周宁县葡萄洋村攻坚战。1938年2月24日从屏南出发,经政和、浦城、浙江江山等地到达皖南。在茅山地区与日寇频繁作战。夜袭浒墅关战斗胜利信息像疾风迅雷一样传开。当年上海各大报纸都登载了这一信息,极大鼓舞了京沪线人民的抗日士气,从而在东路地区掀起了新的抗日高潮。1939年9月下旬,吴立夏在江阴顾山的战斗中再次负伤。上级决定吴立夏和夏光等一批伤病员进入阳澄湖养伤。后来,中共常熟县委为安全起见把伤病员集中安置在董家浜、张家浜(即银幕上的《沙家浜》)一个港汊里茂密的芦苇丛中(吴立夏就是银幕上的《沙家浜》中郭建光的原型)。1955年吴立夏被授予中校军衔。同年,他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要求转业支援地方工业建设,历任三明焦化厂厂长、三明水泥厂长兼党委书记,后又调任行政工作,历任三明地区民政局局长兼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主任等职。

41.抗日英雄蓝阿嫩

保家卫国,夜袭机场,日寇皆丧胆 跃马提枪,飞越天险,匪军尽低头

注:1934年3月红军在攻打霞浦大坪岗的反动大刀会时,匪徒 抽掉过河跳板顽抗。阿嫩用一丈多长的杖刀向水中一插,飞身 跳往对岸吹起冲锋号,战友们冲过河把敌人消灭。抗日战争爆 发后,北上抗日,转战上海地区时,在连长吴立夏、指导员兰 阿嫩的精心策划下,夜袭上海虹桥机场,烧毁日军飞机四架。

42.火烧虹桥机场

虹桥浴血,火烧飞贼誓雪中华奇耻 敌后掏心,刀劈鬼子须知民族深仇

注:抗日战争爆发后,霞浦一部分游击队骨干和战士,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在叶飞团长的率领下,北上抗日,战斗在上海地区。在连长吴立夏、指导员兰阿嫩的精心策划下,夜袭上海虹桥机场,烧毁日军飞机四架。霎时火光冲天,日军营乱成一团。这一举动震惊了海内外,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

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

43.抗日英雄戴炳辉

勒马霞鼎,秘播革命火,光耀浦水 挥戈西河,痛击日本兵,名扬江南

注:1934年11月任霞鼎(霞浦、福鼎)游击队长,率队在霞浦、福安、柘荣边界地区开展革命活动。1938年率部编入新四军,任三营教导员,北上皖南抗战。同年11月率领三营在安徽南陵县西河镇湖水缺一带与“扫荡”西河镇的日军激战,坚守阵地六昼夜,击毙日军200余人。1939年2月夜间奔袭强家湾日军据点、攻占峨桥日军据点,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44.抗日英雄柯成贵 曾扬赤帜斗渔霸 更献丹心保海疆

注:柯成贵(1908-1935.5.1),霞浦西洋岛人。1925年在福州参加学生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1931年底回到家乡组织渔工与渔霸进行斗争。1933年冬派人到福安寻找党组织。1934年1月率部参加红军,任闽东海上游击队营长。此后,在闽东海域截击敌海上运输队。1934年8月护送抗日先遣队伤员安全转移。同年,曾两次率队袭击日本侵略者的船艇。

5.羁旅诗、边塞诗 习题及答案 篇五

羁旅诗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技法点睛

鉴赏羁旅诗应从以下几点切入: 1.把握情感类别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2.挖掘关键信息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3.留心四种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②“鸿雁传书”③“折柳送别”,④“杜鹃啼血”。4.注意两种手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

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经典链接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鉴赏点拨:①题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考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幅画面: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伶仃,抱着膝头,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作者的心情可想而知。

②题的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夜深围坐,谈论着远方的行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写作风格的了解。白居易的诗,明白如话,相传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参考答案:①“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孤坐的“影”陪伴抱膝孤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②第一问: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

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第二问: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晓畅易懂。提升演练:

(一)《[双调]清江引 • 秋 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诗中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怎样的感情?

(二)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三)夜 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1)“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四)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⑴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⑵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四、边塞诗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边塞诗的代表人物: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

边塞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白描等。边塞诗的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阔内容包括:

1、边塞风光;

2、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

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4、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边塞诗的类型:

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二、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三、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

四、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提升演练:

(一)赏析《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二)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中的“征蓬”、“归雁”是指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请分析颈联中“大”“直”“长”“圆”四字的妙处。

(三)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诗的前两句写景,分别是什么角度来写的?给人的共同感受是什么?

2、分析诗中是怎样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的。

(四)陇西行 唐 陈陶 誓扫凶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分析一、二句中“誓扫”、“不顾”、“五千”的表达作用。

2、诗的三、四句为后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五)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

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 发征夫泪!

1、上阕写景,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其作用是什么?

2、下阕“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羁旅诗

(一)《[双调]清江引 • 秋 怀》(张可久)

1、诗中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从而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小结: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二)端居① 李商隐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解析: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小提示:炼字题答题要点: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小结:★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的格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村行 王禹偁

⑴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⑵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四)夜 归(周密)

设题:“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

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四、边塞诗

(一)赏析《从军行》

设题: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答:“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二)使至塞上 唐 王维

1、颔联中的“征蓬”、“归雁”是指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是诗人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而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2、请分析颈联中“大”“直”“长”“圆”四字的妙处。

(答:“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的气势,“直”字表现了大漠中“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长”字突出了黄河横贯大漠的景象及诗人的感受,“圆”字使得给人以伤感印象的“落日”化而为亲切温暖而又有些苍茫。诗人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而且巧妙地把自己孤寂的情绪融入了写景中。)

(三)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1、诗的前两句写景,分别是什么角度来写的?给人的共同感受是什么?(答:第一句是远望,第二句是近看。共同感受是令人望而生寒。)

2、分析诗中是怎样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的。

(答:前两句写景,如霜的月光和如雪的沙漠,营造出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第三句写声,万籁俱寂,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引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水到渠成,第四句直抒“一夜征人尽望乡”。前三句是为第四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的。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

(四)陇西行 唐 陈陶

1、分析一、二句中“誓扫”、“不顾”、“五千”的表达作用。

(答:“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五千”表现了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2、诗的三、四句为后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答:“可怜”句紧承前句,“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意。“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已成枯骨的凄凉,一边是梦中相见的欢愉。虚实相对,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五)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

1、上阕写景,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其作用是什么?(答案:荒芜凄凉。渲染气氛,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2、下阕“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边塞军旅诗 篇六

(二)教学内容:〈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塞下曲〉 教学目标:

1、学习边塞诗中的景物描写的方法,理解浪漫主义的风格。

2、理解联想和夸张的表达技巧。

3、学习边塞诗中借用典故抒情言志的方法。

4、学习边塞诗描绘边塞风光和抒发战场杀敌、保家卫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浪漫主义诗风。

边塞诗描绘边塞风光和抒发战场杀敌、保家卫国的情感。教学难点:

联想、夸张及用典等表达技巧。

一、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三载(744),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749),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掌书记。天宝十三载(754),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至德二载(757),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永泰元年,出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有《岑嘉州集》。《全唐诗》编诗四卷。

热海,即今伊塞克湖,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国,此湖乃是玄奘法师取经中途停留之地,是世界上第二大之高山湖,面积达6230平方公里。伊塞克(Issyk)意为温暖之意,中国古书称之为热海或大清池,它跨吉尔吉斯与哈萨克之间,四周天山环绕,汇集天山山脉流下的雪水,却终年不结冰,故有热海之称。

2.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侧闻阴山胡儿语”一句作引子,以当地胡人之语表明下文七句所说为真。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样。

3、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此边塞风景?1)教师点拔:浪漫主义写法:联想、夸张。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常用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夸张: 提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2)课堂练习:分析下诗中浪漫主义写法。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4、”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二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热海“之”热“。用了联想和比喻。“阴火”以下四句是诗人的思考和描绘。诗人猜想必是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但为何偏偏烘烤西方这一个地方呢?其蒸腾的气势延及整个西域地区。

这首诗写边塞热海地区的奇异风光,并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崔侍御的赞美之情。(主旨)

5、最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朋友为官公正,使热海的炎威都为之消减,热海的“炎热”与朋友的“霜威”对比,赞美了朋友的为官品行。

6、本诗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奇异风光。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热海的种种神奇之处作了活灵活现的描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诗人想象奇特,用笔夸张,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7、知识点:

边塞诗主题之三:描写边塞自然风光,借以歌颂边塞,赞美军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8、岑参的边塞诗的特点: 高适的诗笔力雄健而富有英雄气概。他以英雄主义的精神描绘边塞的各种生活情景,常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辽阔壮丽的景色,因而富有浪漫的奇情异彩,他还善于将见闻和经历分成一组组画面,加以深入细致地描绘,他的边塞诗想象丰富,气势磅礴,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最高成就

二、塞下曲 1.作者简介

李益(约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8)登进士第,两年后,登制科举,授郑县主簿。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李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度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全唐诗》编诗二卷。2.本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点拔:用典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人关。”这两句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伏波”,东汉马援曾封为伏波将军,他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

(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女子手中邪?”《后汉书•马援传》)“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为定远侯,晚年因久处边地而思归,遂上书皇帝说:“如自以寿终屯部,终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取望到酒泉郡,但愿生人玉门关。”(《后汉书•班超传》)这两个典故引用,诗人用“惟愿”、何须”二词表明自己的看法,即一褒一贬。“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这两句用两个典故表明杀敌卫边必须彻底的态度。前典出自《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觳……晋人与姜戎要之觳而击之,匹马只轮无返者。”“海窟”,原义为大海,这里指瀚海,即塞外大沙漠,代指胡人居住之地。在此表明了坚决彻底消灭敌人的态度。后典出自《旧唐书•薛仁贵传》:薛镇守边疆时,“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这里是说杀敌不仅要彻底,还要留下得力将士,继续镇守边关。

这首诗情调高昂,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诗人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主旨)3.技法探究:用典

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包括对现实生活些问题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本诗用典的作用: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典故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真实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该诗借用古代安边塞将士誓死保卫边疆,不惜战死疆场。体现了作者欲杀敌立功和安定边疆的心愿。

4、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典故。(1)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唐以后的诗歌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课堂练习:分析下列诗歌中用典抒情的手法。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借用典故抒情。¡这首诗格调高昂,有盛唐边塞诗的余韵.全诗写得苍凉悲壮,神采灵动,意气飞扬.“不坠盛唐风格.”¡此诗句句用典,语言凝练,准确生动. ¡直抒胸臆

7、知识点四:

边塞诗主题四:对战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表现建功立业的报国激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问侠骨香。” 王维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处城。” 杜甫

三、边塞诗总结:

1、边塞诗的发展。

2、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7.边塞诗人岑参的另类诗:春梦 篇七

岑参一生诗作颇多,风格不尽一律,堪称“悲壮”的,主要应指边塞诗。南宋人对岑参边塞诗有一种特别的爱好,如陆游,在读过岑参的“天山篇”时,就曾感慨流涕。

岑参的诗歌特色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岑参诗边塞诗派的.诗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都写的极好,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岑参还写了一首细腻凄婉优美的诗,诗文凄婉迷离,写了诗人一往情深,极尽思念之情。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译文

昨夜春风吹进了深邃的寝室,让人惊觉已经是春天了,于是想起远在湘江之滨的伊人。

不知不觉地沉沉入梦,在梦中只用了片刻工夫,就已经走完数千里的路程到达江南了。

注释

⑴洞房:深邃之房。而不似习见的“洞房花烛夜”中与新婚有关。司马相如《上林赋》:“岩宎洞房”。集解郭璞曰:“岩穴底为室潜通台上者。”洞房,一作“洞庭”。

⑵故人尚隔湘江水:此句“故人尚隔”一作“遥忆美人”。《文苑英华》及《全唐诗》均作“故人尚隔”,据此则当指朋友,高文、王刘纯先生《高适岑参选集》注曰:“故人,老朋友。 ”但《河岳英灵集》等多种古本作“遥忆美人”。

⑶江南:即作者所思念之人所在的湘江之滨。

赏析

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思骨肉,念朋友,怀家乡,忆旧游,往往形于梦寐。这么一件人人都会在日常生活遇到的小事,经过诗人们的艺术处理,就会成为动人的形象,能够更深刻和真挚地表达出内心所蕴藏的感情,使读者感到亲切和喜爱。岑参这首诗,就是写梦而很成功的作品。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梦前之思。在深邃的洞房中,昨夜吹进了春风,可见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春回大地,风入洞房,该是春色已满人间了吧,可是深居内室的人,感到有些意外,仿佛春天是一下子出现了似的。季节的更换容易引起感情的波动,尤其当寒冷萧索的冬天转到晴和美丽的春天的时候。面对这美好的季节,怎么能不怀念在远方的美人呢?在古代汉语中,美人这个词,含义比现代汉语宽泛。它既指男人,又指女人,既指容色美丽的人,又指品德美好的人。在本诗中,大概是指离别的爱侣,但是男是女,就无从坐实了。因为诗人既可以写自己之梦,那么,这位美人就是女性。也可以代某一女子写梦。那么,这位美人就是男性了。这是无须深究的。总之,是在春风吹拂之中,想到在湘江之滨的美人,相距既远,相会自难,所以更加思念了。

上一篇:薪资制度有哪些下一篇:农经审计工作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