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2024-11-14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精选5篇)

1.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篇一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一些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来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而初步提出盐的概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化学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五、教法

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实验探究、提问、启发、激励等教学方法。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1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边实验、边讨论的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六、学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七、说教学过程

1、复习

复习提问,巩固课题1所学知识。

2、导入新课

通过“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在家庭中可用浓肥皂(显碱性)涂抹可迅速止痒”导入新课---酸和碱的反应

3、引导探究

演示实验“在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对这个没有明显现象实验的可能存在两种观点:一是NaOH和盐酸没有反应;二是反应了,但没有明显现象。

让学生回忆前面曾学过的CO2与水反应也没有明显现象,但可以借用石蕊溶液的变色证明二者可以反应,从而引导学生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

4、思考讨论

(1)、设计方案中滴加指示剂的作用

(2)、为什么在操作中必须逐滴滴入稀盐酸?(3)、如何操作才能使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5、归纳总结

综合各组实验的现象,从视觉和对药品量的控制这两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酸和碱的反应应该用酚酞做指示剂。根据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此时的溶液不是碱性溶液,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从而得出酸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

展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

NaCl+ H2O 其它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Ca(OH)2+2HCl2NaOH+H2SO4 反应的特点

(1)上述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展示NaOH和盐酸反应的示意图得出中和反应的本质。

6、训练巩固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Zn + 2HCl =

ZnCl2 +H2↑

B、CuO + 2HCl = CuCl2+ H2O

C、Ba(OH)2+ H2SO4 =

BaSO4 ↓+ 2H2O

D、AgNO3+HCl = AgCl↓

+HNO3(2)、下列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发生反应的是()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石灰水和稀盐酸

C、铁锈与稀盐酸

D、镁和稀硫酸(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类的是()

A、Fe(OH)2

B、AgCl

C、Na2CO3

D、H2SO4

7、联系生活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

CaCl2+2H2O Na2SO4+2H2O 3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8、拓展延伸

(1)蚊虫叮咬后,叮咬处比较痛痒。(蚊虫分泌蚁酸)(2)皮蛋味涩,如何做可减去涩味。(皮蛋的涩味说明显碱性)

(3)早晨空腹时,为什么少吃苹果等酸性物质较好?(早晨空腹时胃液显一定的酸性,在吃苹果等酸性物质会使胃液酸性增强,会影响身体健康。)

(4)说明去除热水瓶中水垢的原理。[热水瓶中的水垢Mg(OH)2是碱性物质,可用食醋浸泡使食醋中的醋酸与水垢中的Mg(OH)2发生中和反应。](5)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物是酸性还是碱性?(医生建议吃的药物是碱性,因为碱溶于水会产生热量。)

训练巩固:

1.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其作用是

()

A.改良酸性土壤 B.改良碱性土壤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

2、热水瓶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 】,可用()来洗涤。写出其与Mg(OH)2的应的化学方程式:

9、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简单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酸和碱的反应

一、中和反应

1、NaOH+HCl

Ca(OH)2+2HCl

NaCl+ H2O

CaCl2+2H2O 4 2NaOH+H2SO4 Na2SO4+2H2O

2、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2.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篇二

此为一节专题复习课, 下面我将从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设计五个方面, 阐述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 内容

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2. 内容解析

学生在学习完 《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生活中常见的盐》后, 对于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进行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相关练习时还常常感觉无从下手, 存在对题意理解不透彻、表达不清晰等问题。近年来, 相关试题十分注重对探究过程、探究方法和能力的考查, 对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要求都很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我设计了“对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这节课, 并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 明确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的一般思路;

(2) 知道实验室酸碱反应后废液的处理方法;

(3) 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从离子角度思考物质的鉴别方法。

2.目标解析

达成 (1) 的标志:知道猜想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以可溶的生成物和剩余的可溶物为突破口;

达成 (2) 的标志:能够清晰表述出本节课中各种废液的处理法;

达成 (3) 的标志:通过对比知道, 当溶液中硫酸钠和硫酸都含硫酸根离子时, 要证明硫酸的存在只能证明氢离子。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解决探究题中的猜想问题时, 只想根据题中给出的猜想去判断, 缺少独立完成所有猜想的能力, 不能全面思考问题, 没有掌握此类题的解题方法。在验证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时, 想对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溶质进行验证或不知道应该去验证哪种溶质。克服第一个难点:分析酸和碱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从可溶的生成物和剩余的可溶物入手。克服第二个难点:验证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时, 只需验证可能存在的物质即可确定的溶质成分, 利用的是可能存在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回归到教材基础知识。所加试剂与被验证物质反应现象明显且无干扰即可, 给学生以研究方法上的引领和示范。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设疑、导课;分析、探究;交流、汇报;总结、提升;解惑、巩固。

环节一、设疑·导课

教学内容:学生表演情景剧, 导入新课。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其他学生观看、思考, 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学生的观点并提出:解决此问题, 需要了解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引出本节学习内容:对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 通过创设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建立起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体现化学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环节二:分析·探究

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1) :在四组废液中你能快速判断出哪组溶质的成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评价。小结:特定的现象能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 (2) :猜想一下, 其他三组无色废液都含有哪些溶质?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猜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实验现象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究竟无色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呢?让我们一起探究吧!

教师事先将3 组废液分成9 份, 学生可以通过选择星座来选择探究内容。 (看屏幕) 9 组中包含3 个礼包和一个大奖, 看看哪组更幸运。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星座, 领取实验相关用品。教师对中奖的小组寄语:虽说星座与人的性格有关, 但后天的拼搏和努力更为重要。最后揭晓礼包和大奖。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流行元素入手, 营造轻松欢乐的氛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参与度。

教学内容:学生观看PPT, 认识共有的实验药品, 明确实验要求。小组合作, 组内交流制订本组的实验方案 (注意统筹, 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深入学生中倾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 学会倾听, 学习他人的优点, 取长补短。形成初步的探究思路。

教学内容:各组根据制订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教师询问“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齐读教师给出的温馨提示, 动手探究。教师深入观察、倾听, 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齐读为引起学生的重视, 提示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和规范。

对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学生一般只在习题中接触过, 以往都是理论分析, 印象不深。本节课通过主动探究,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重温相关的实验现象, 使学生再次感受化学的神奇和魅力。这种做法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同时也留白给学生, 扩大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环节三:交流·汇报

教学内容:结束实验, 整理实验用品。给两分钟时间小组内交流整理, 达成共识, 每组选派1-2 名学生依据实验报告单来汇报小组的成果。学生间相互交流, 组内每个学生把自己做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汇总, 相互补充, 程度较好的学生为组内需要帮助的同学讲解、指导。

设计意图:探究形式虽然能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 但个别学生因知识水平有限, 不能很好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向理论水平高的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理论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向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实验技能,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教学内容:各小组轮流汇报,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可以举手补充。

最后达成共识, 得出:1 号废液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2 号废液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3 号废液溶质为硫酸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述的严密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倾听习惯。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药品用量的不同、操作的规范性、观察的时机等都对正确实验结论的得出有影响。

环节四:总结·提升

教学内容:解答问题, 归纳整理。

1.酸和碱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2.通常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几种情况?分别是什么?你是从哪几个角度考虑的?

3.以此题为例, 溶液中溶质一定有什么?可能有什么?

4.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加入试剂验证的是哪种溶质?

5.我们在加入试剂验证溶质成分时, 对所加试剂有什么要求?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 加深学生对酸、碱性质的理解, 得出酸和碱反应后溶质成分猜想和验证的一般思路;学生通过交流和相互补充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并能从离子的角度判断和验证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把课堂逐步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环节五、解惑·巩固

教学内容:通过分析, 学生能够解决课前几位表演情景剧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采访课前的四名同学, 谈谈具体的处理方法。

学生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知道该如何处理废液。除了考虑酸和碱的中和达到中性的标准外, 还要考虑价格因素, 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等, 最后以一道题来检测大家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学会废液的处理方法,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目标检测设计

设计有梯度的目标检测题目, 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收获,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发展。

【评析】

本节课是对学生学习酸、碱、盐基础知识的拓展和提升, 是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以分析溶质成分为主线, 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意识到对溶质成分的探究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实验现象。从学情出发, 把学生从知识学习的层面引领到对化学学习方法的探寻上。

本节课有三个亮点:

变枯燥为有趣, 实验作用凸显

探究教学多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 易枯燥且难度大, 而化学实验恰恰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手段。授课教师采用分组实验的形式,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到一起, 互助学习、合作探究,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都得到了提高。分组实验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走近物质间的反应, 亲自观察到化学反应的过程, 温故而知新, 在探究中思考, 在交流中收获, 三维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学生活动多样, 设计独具匠心

课堂导入别具一格, 由4 名学生对“废液能否倒入下水道”的争执, 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 进而产生探究欲望, 顺理成章地进入课堂教学。学生的表演生动、有趣, 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星座来选择对废液溶质成分的探究, 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提供了多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 领会到了课标的要求, 挖掘了实验教学的内涵, 构建了以分组实验为基础的平台, 创设了有效的实验情境,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创新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 通过操作、观察实验, 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魅力。小组成员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并且程度较好的学生为组内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了讲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小组内的学生都得到了提升。

对于科学探究题, 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而此题型又是中考必考题。教师千百遍地教, 学生仍不得要领, 主要根源在于学生缺少主动探究的意识。本节课的学生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主动性。每个活动设计都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注每个学生, 关注生命成长

3.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篇三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知道酸和碱发生了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研究酸和碱的反应。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课时从学生的活动探究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性.3、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认识,会很自然的提出酸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的问题,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探究的欲望.对于学生来说,判断化学变化的发生一般从发生明显的现象入手,而酸碱混合却没有明显的现象,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会产生可疑惑,从而对加入指示剂酚酞的探究活动有了深刻的了解.酸碱反应在自然界中很常见,日常生活、生产中学生也非常了解种类反应,但是不认识这类反应实质,迫切想了解是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中和反应及其运用 学习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和实质的理解 评价任务: 任务一:教材第60页实验10-8,学生通过探究,分析,得出酸和碱确实能反应,通过图10-14揭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任务二: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请同学们回忆,酸有哪些性质?如果将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二、活动探究,推进新课

【实验探究1】: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分析。

【得出结论】: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发生反应了吗?你能提出哪些猜想?

【学生猜想】:猜想

1、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没有发生反应。

猜想

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确实发生了反应,只是现象不明显。

【讨论交流】: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讨论,设计出能证明你们猜想的实验方案并交流。

【学生方案一】 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溶液颜色变为无色),来说明两者是否发生反应。

【学生方案二】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盐酸溶液,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溶液颜色变为紫色),来说明两者是否发生反应。

【学生方案三】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的稀盐酸溶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震荡后,向混合物中加入铁钉,如有气泡产生则说明两者没发生反应,如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

【学生方案四】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震荡后,再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试剂,若溶液不变红,则说明溶液中没有OH-,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学生方案】........【实验探究2】 各组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汇报评价】 实验完毕,请各组汇报实验情况,由学生评价每组实验 的优缺点,选出最优设计以供大家分享。

【实验结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发应。HCl + NaOH == NaCl + H2O 【具体分析】:NaCl的组成,推测NaCl在溶液中的微粒,得出盐的定义。

【归纳总结】“盐”是指一大类化合物说的:凡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叫盐。我们把酸和碱作用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三、点拨,梳理归纳

【展示课件】播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微观过程: 【学生思考】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中究竟有哪些离子真正参加了反应?

【讨论交流】我们会发现在这个反应变化过程中Na+和Cl-始终没有变化,发生改变的是盐酸中的H+和氢氧化钠中的OH-进行了结合生成了H2O。

【归纳总结】:H++ OH-= H2O(中和反应的实质)【学生练习】Ca(OH)2+HCl----NaOH+ H₂SO₄----

四、中和反应的应用

【提出问题】 在实验完成后能将酸溶液或碱溶液直接倒进下水道吗?应该如何处理呢?

【课件展示】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1、农业上调节土壤的酸碱性

如:空气污染、酸雨等,可加适量熟石灰中和酸性

2、工业上处理排放的污水

如:硫酸厂排放的废水,加熟石灰处理。印刷厂排放的水常呈碱性,可加硫酸进行中和。

生活中经常有人胃痛,你疼过吗?其实胃酸的成分就是盐酸,少量的胃酸可帮助消化,但胃酸过多反而会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胃部疼痛。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治疗胃酸过多。

【提出问题】 被蚊虫叮咬后因其分泌的蚁酸而感到不适,可涂碱性物质(如稀氨水)来缓解痛痒。那能否涂抹氢氧化钠溶液来缓解呢?

【课堂练习】:教材第65页第一大题(3)和第三、第五大题。【本课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实质并对盐的定义有了简单的认识,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会写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作用。

【课后作业】

1、练习书写所学到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基础生必做)

2、完成高效课时通第一课时作业(最后一题选做)

五、板书设计: 10.2 酸和碱的反应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和碱作用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表达:酸+碱-----盐+水

3、实质:H++ OH-= 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应用

1、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业废水

3、治疗胃酸过多

4、用于日常生活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将中和反应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从猜想-方案-实验-分析-结论-评价均由学生完成。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知识。

2、在学完本节课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在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

4.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篇四

中和反应

【学习目标】

1.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

3.知道酸和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了解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盐的定义。

【学习难点】掌握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中和反应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成水的过程。

(2)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农业生产中常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酸性。

(2)工业上常用Ca(OH)2来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3)医疗上用胃舒平[Al(OH)3]等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

中和反应

【合作探究】完成教材P60“实验10-8”,探究酸和碱的反应。

1.实验探究酸和碱的反应

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结论: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中和反应

(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实质: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H2O的过程。如HCl+NaOH===NaCl+H2O中实际参加反应的是H++OH-,即

H++OH-===H2O。

特别提醒

1.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大多数中和反应发生时无明显现象,需要添加指示剂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3.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3.盐的概念: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如NaCl、K2CO3、Mg(NO3)2都属于盐类;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Cl。

【归纳总结】酸、碱、盐

名称

定义

H+和酸根离子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

特点

阳离子全部是H+

阴离子全部是OH-

除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之外还可能含有其他离子

举例

HCl、H2SO4、HNO3

NaOH、KOH、NH3·H2O

KCl、Na2CO3、NH4Cl

知识点二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引导自学】阅读教材P61,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在土壤中加入氢氧化钙可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废水:如可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废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H2O。

3.用于医药:

(1)胃酸过多的病人,可遵医嘱服用含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药物。化学方程式为3HCl+Al(OH)3===AlCl3+3H2O或2HCl+Mg(OH)2===MgCl2+2H2O。

(2)人被有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稀氨水、牙膏等碱性物质,以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减轻痛痒。

三、我的收获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若不使用酚酞,HCl就无法和NaOH反应

B.酚酞由红色变无色,说明发生了中和反应

C.滴加酚酞前溶液为无色,加入稀盐酸后溶液仍无色,说明没有发生反应

D.若将酚酞换成石蕊,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2.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D)

①用稀盐酸除铁锈

②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

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D)

A.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种类不变

B.恰好反应后溶液为中性

C.反应前后的溶液均导电

D.中和反应的实质是Na+和Cl-反应生成NaCl

4.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C)

A.Ca(OH)2+CO2===CaCO3↓+H2O

B.CuO+2HCl===CuCl2+H2O

C.H2SO4+2KOH===K2SO4+2H2O

D.2HCl+CaCO3===CaCl2+H2O+CO2↑

5.下列物质按照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C)

A.K2SO4

Ba(OH)2

KCl

B.HNO3

NaOH

HCl

C.HCl

Ca(OH)2

AgCl

D.H2SO4

KNO3

NH4Cl

6.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B)

A.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铝比铁抗腐蚀性强,铁比铝化学性质活泼

7.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制作松花皮蛋时用到碱性物质,因此食用皮蛋时常有涩味.为了减轻涩味,食用时,可将皮蛋蘸上适量的食醋(填一种厨房常备物品)。

(2)小红同学近日常吐酸水,心里非常紧张,医生给她做了检查后说:“没事,是胃酸过多,吃些药就会好的.”医生给小红开的药方中有一种含氢氧化铝的药品,其作用是中和胃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OH)3+3HCl═AlCl3+3H2O;医生同时又提醒小红要注意饮食,少吃含酸(选填“酸”或“碱”)的食品。

(3)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稀盐酸时,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

五、布置作业

5.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三酸三碱,谁能正确书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信息思考回答问题

你认为这些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并写出自己的猜测。

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测结果。引导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板书所有猜测。

板书:NaOH+H2SO4 NaOH+HCl

Ca(OH)2+H2SO4 Ca(OH)2+HCl

Ba(OH)2+H2SO4 Ba(OH)2+HCl

学生书写猜测结果,并相互讨论。

提问: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确发生了?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分析:NaOH+H2SO4 NaOH+HCl 无现象

Ca(OH)2+H2SO4 Ca(OH)2+HCl 前者有浑浊后者无现象

Ba(OH)2+H2SO4 Ba(OH)2+HCl 前者有白沉后者无现象

(以上各组反应都有热量放出)

问题:通过明显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反应已经发生,你对那些无明显现象的怎么看?

板书:无现象的可能1.发生反应

2.反应了无明显现象

选派代表黑板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简单实验流程。实验结束后补充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交流讨论四组的实验方案以及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并让学生选择最佳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引导。(如果学生已经设计出用酚酞进行实验,教师可重复演示。)

演示实验

取小试管,向其中加入2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滴酚酞(观察颜色变化),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至溶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发生了反应不存在了。

板书: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2NaOH+H2SO4 = Na2SO4+2H2O Ca(OH)2+HCl = CaCl2+2H2O

NaOH+HCl =NaCl+ H2O Ba(OH)2+H2SO4= BaSO4+2H2O

Ca(OH)2+H2SO4 = CaSO4+2H2O Ba(OH)2+2HCl= BaCl2+2H2O

动手实验,记录现象

实验后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思考讨论如何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设计实验方案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流程。

根据自己的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现象分析结果。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学生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的方程式书写猜测中的所有方程式。

观察生成物在构成上的共同点:都是盐。

观察反应的共同点:都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其实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能发生中和反应。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我们要借助无色酚酞观察反应是否发生,而有些酸和碱反应是有明显现象的,就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了。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H++ OH-=H2O

在实验完成后能将酸溶液或碱溶液直接倒进下水道吗?应该如何处理呢?

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的新知回答问题

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工业:如硫酸厂的废水中含的酸溶液比实验室的废液中多得多,需要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后排放

农业: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生活:如用食醋中和腌制皮蛋产生的碱,从而去除皮蛋的涩味

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治疗胃酸过多,你会写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练习:Al(OH)3+3HCl==AlCl3+3H2O

如被蚊虫叮咬后因其分泌的蚁酸而感到不适,可涂碱性物质(如稀氨水)来缓解痛痒。

提问:能涂氢氧化钠溶液吗?

观看图片并不断思索,寻找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课堂小结:1.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2.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

3.中和反应的应用

作业布置:教材习题

上一篇:生产企业采购管理制度下一篇:11敬畏自然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