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2024-07-25

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精选8篇)

1.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一

论文摘要:

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发展息息相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专业化的水平都取决于幼儿教师评价的科学有效,而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同时也受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的专业发展水平其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论文关键词: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原则;专业成长内容;专业成长问题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是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目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评价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较多的误区,主要体现在评价注重结果忽略过程;没有将评价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结合起来;评价的方式更多地以管理者或行政人员的评价为主,教师处于被动评价的地位;评价的内容标准过于统一,没有考虑到不同教师专业发展层次的需求,缺乏针对性。如何改变以往教师处于被动评价、评价为选拔和管理服务、评价脱离教师的教育实践等问题,让教师通过评价更快乐地工作、在自信中成长、在最佳的位置上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使评价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原则

在调查、个案追踪等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助力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科学发展原则。

1、需求性原则

需求性原则是指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的出发点是要了解并满足教师的评价与成长需求,根据教师不同的成长需求给予教师不同的指导。幼儿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教师的成长具有极强的专业自主性。在问卷调查和座谈中我们发现:不论是骨干教师还是非骨干教师,都有着同样的积极成长需求,其中,52的教师想成为专家型教师、28的教师想成为管理型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给予不同发展层次及不同成长追求的教师以同样的成长动力。

2、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教师通过科学评价的方式达到理念上的认识,然后再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达到理念和实践行为统一的过程。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些教育的理念在观念中非常清楚,但是在实践中却经常出错,也就是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无法超越这个差距,那么就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尤其是在教师的评价过程中,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教育能力之间总是有一段成长距离,通过评价会发现一些问题,会明确成长的方向。通过学习与实践解决教育理念或实践中的问题,获得专业上的真正发展。

3、助力性原则

助力性原则是指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评价过程中要注重给予教师以成长动力,不论是成绩还是问题的提出都必须是教师能够理解和接受、并能给教师实实在在的成长帮助的。就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仅仅凭借教师自身内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师成长调查中,个人努力的因素在专业成长中仅占19%,园长的支持(占34%)、教研氛围(占26%)、专家指导(占18%)等在成长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都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助力因素。作为指导者,应十分强调教师成长与评价过程中助力性原则的体现,坚持正面积极的引导性评价,通过访谈、问题研讨、帮助性反思等方式引导教师发现并解决理念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激励教师尽快成长,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职业感觉。对于新任教师及教育教学技能还不成熟的教师更需要注意助力性原则的运用。

4、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在幼儿教师评价与成长过程中要杜绝各种虚假成分和行为,问题的呈现及伴随解决问题的成长提升过程都应该是真实有效的。从发现教师成长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出发,给予教师能力可及的成长高度及方式方法。在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中经常会出现主观论断式的评价,也就是所谓的“权威式”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结果经常会导致被评价的教师更加困惑、不知所措。在教师的个案跟踪指导与访谈中,我们发现:如果一种评价不能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出发,或者不符合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那么评价的效果是消极的。

5、科学发展原则

科学发展原则是指要充分研究和尊重教师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发展的视角看待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要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与方式方法进行评价,注重教师成长与评价的过程,慎重运用教师评价的结果。幼儿教师成长具有一定的规律和周期,教师成长过程有许多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有积极的也会有消极的,因此,在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科学把握教师成长的规律,充分重视教师成长的各种因素,树立科学发展的原则,不急于求成,克服主观倾向的评价,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内容

1、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与评价

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精神、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三个方面。

专业精神。幼儿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是教师的职业意识与信念、对儿童和教育工作的热爱、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以及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和自我发展要求等,它是幼儿教师全面素质养成的根本保证,是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自身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知识素养。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技能性的保障。幼儿教师的知识素养应主要包括一般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大类。一般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指基础的科学人文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则指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有关儿童学习发展的心理学知识等。

能力素养。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即教育能力。幼儿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教育活动组织实施能力、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养护能力、观察评价能力、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教师教育能力的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支撑和渗透的。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比以往更高,教师要胜任工作、承担好教师角色,特别要强调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高。在教师需要的培训项目凋查中,由于幼儿教育全领域教育的特点,55%的教师选择了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高,并远远高于单纯的知识或者某种技能的培训。由此可见,综合性素养的提高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突出特点。

2、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素养与评价

在成长阶段调查中,不论是骨干教师还是非骨干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有着成长高原期及专业发展的停滞状态。通过评价可以引导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障碍,并帮助教师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真实地跨越这些障碍,获得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评价在遵循教师成长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在评价实践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方向决定了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没有明确的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方向,就会出现思想的混乱和实践过程的盲目。经常可见的是在教研活动或教师的教育笔记中无问题的发现与呈现,更没有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虽然教研活动搞了很多,教育笔记也写了很多,但是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不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的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方向。

2、以教师自评为主,培养教师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但是,在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实践中,更多的是重视园长或专家的评议,很少有教师自己的声音,这种以他评为主的方式对于培养教师形成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是极其不利的。由原来以他人评价为主到重视自评方法的运用,能够促进教师自己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同时促进评价双方的沟通与理解,使被评价者更容易接受评价者的意见和建议,不致产生与评价者的对立情绪。

3、重视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的结合

幼儿教师的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并采取现场评议、案例纪实评价、教育经验评价等多种方法,将日常教育评价与学期的教师成果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师的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全面性与经常性。

4、注重全面评价和分层次评价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应充分挖掘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树立以评价促成长的观念,从教育信念、教育知识与能力等多方面了解教师的发展状况,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客观的评价。明确教师的成长阶段,了解教师的发展潜能,确立教师的发展方向,给予教师成长以适宜的评价方式,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不同成长阶段中获得成长的快乐。

2.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二

一、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个人修养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自身的付出与努力。

1. 不断学习新知,优化知识结构

学高为师。学识渊博的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对于青年英语教师来说,要始终注重英语专业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的学习,要注重教学理论和技能的提高,并做到持之以恒。

青年教师可以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加深对所授课程专业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课程的知识体系,不断优化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与此同时,要注重相关文化知识的补充,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既拥有精深专业知识理论又具备广博人文知识的合格教师。

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还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教学技能,把知识准确、恰当、高效地传授给学生。

无论是专业知识或相关文化知识,还是教育理念、方法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更新,这就要求教师要坚定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跟踪英语教学的时代前沿,做到英语教学的与时俱进。

2. 加强品德修养,形成人格魅力

身正为范。一个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人格和乐观积极心态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作为青年英语教师要注重这方面的修养,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英语教师对西方世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有更多地接触和了解,在日常教学中也必定要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文化知识。但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师不但自身要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还要帮助处于思想正在成熟阶段的学生甄别是非优劣,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西方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对学生灵魂的腐蚀和影响。

一位好教师一定是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人,而这种人格魅力也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人格是一个人的志趣、性格、能力、心理、气质等等的集中表现,是知识积累、道德修养和意志磨炼的结晶。我们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爱岗敬业,心存高远志向,并以此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法制社会的一员,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加强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做到遵守法规,依法治教。

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于青年教师尤为重要。当青年教师在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换的时候,需要承受来自课堂内外的各种压力,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够使青年教师与领导、同事和学生相处融洽、产生自信,从而取得事业成功。当青年教师对工作能够熟练把握之后,还要继续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这样就能防止由于熟悉工作之后缺乏挑战而带来的职业倦怠。

3. 深入理解教育事业的意义,尽早形成职业认同感

一位对教育事业具有正确而深刻认识的教师,才能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作为青年英语教师要加深对教育事业的理解,从而形成职业热爱和真心认同。

青年英语教师要对英语教育、教学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英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在教学方式上,要从过去的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而不是简单的灌输者。

在对上述有了充分认识的同时,青年英语教师还要培养职业认同感。英语教师承担着人类东西方文化的继承与传播的任务,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教师正是通过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只有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了充分的理解,才能使教师产生光荣感、责任感、自我价值感,从而产生职业认同,热爱并积极献身于教育事业,把教育事业当作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并致力于完善自身教师素质,以满足社会对教育事业的期望。

二、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成长也与社会、高校和同事的帮助有着密切的联系。

1. 国际大交流的社会氛围有助于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在这其中英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大量高水平的英语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英语教师的努力。人们对英语人才水平要求的提高,也就带来了对英语教师水平要求的提高,这样也就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 高校里系统的培训机制为青年英语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校是教师开展职业活动的基本依托,在青年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校都加大投入,通过提供培训课程、给予访学机会、建立评价激励机制等方式来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培训课程是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最有效、最普遍的一种方法。以哈尔滨师范大学的青年英语教师为例,在上岗以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为青年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青年教师上岗后,还要接受青年教师培训,此培训旨在从人文素质、教育能力、科研能力等多方面,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之掌握新技术、新理论、新思想。尤为重要的是给英语专业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如哈师大西语学院为每一位新教师配备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给予一对一的指导,并在学期中组织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访问学者制度对于英语专业青年教师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青年教师通过到教育资源更优良的院校进行访学,学习到了先进的理念和知识,开阔了视野,取得了宝贵的科研成果。同时,当青年教师访学归来时,还要对访学成果加以总结,并向全系老师作报告,这对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评价与激励机制可以准确地体现并督促教师的专业成长。经过督导员、学生、教师群体等多方面的评价,青年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学状态、教学水平。在高校里督导员都是某个专业的教学专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督导员的及时点评,可以使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少走弯路并迅速成长。学生是年轻教师的一面镜子,期末学生填写的对教师的匿名测评,可以真实地反映出青年教师的优点与不足,为青年教师的个人进步提供了有益的参照。青年教师自身也可通过写教学日志等方法,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缺点,从而不断促进自己进步。高校建立的教研激励机制,对各种科研成果和各层次的教学评优活动的奖励,更是激励着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3. 教学集体中成员间的互帮互助,可以产生良性共生效应

在一个教学集体中,无论是领导、资深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是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成长的要素。

作为校级或院系的领导,他们对青年教师未来职业的发展与规划能够有更加高远清晰的认识。领导可以从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方面为年轻教师指明道路。在具体工作中,领导充分信任青年教师,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提供锻炼的机会,并且在青年教师取得进步的时候给予及时地表扬,在青年教师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指点,在青年教师出现过失时给予理解与宽容,帮助其反思,并以积极的姿态弥补其过失、纠正其缺点。

资深的英语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是青年教师的楷模和良师。在教学方面,通过青年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教学,通过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规范和指导,使青年教师的教学逐步成熟起来,使青年教师在教材的运用与讲解、课程环节的设计、课堂的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科研方面,资深教师具有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理念与渊博的知识,他们通过专题讲座,或通过把年轻教师纳入自己科研项目队伍的方式,向青年教师灌输新的学术理念,传授科研经验,使青年教师大受裨益。青年教师大多处于科研起步阶段,要虚心向专家学习,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

在青年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竞争,大家可以通过良性竞争提高各自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同处共生效应,大家可以通过共同合作、互相交流来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教学方面,集体备课和互相听课就是两个很好的方法。青年教师可以组成备课小组,在专家指导下制定教研计划和进度、探讨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认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相似的问题,这时可以通过相互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与感悟,来取得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在科研方面,青年教师也可互相切磋,并在研究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把科研和教学联系在一起,使自己的科研成果更具有现实实用价值。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他们对教学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会有所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通过谈心、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要,反思自身的不足,从而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

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青年教师本人还是其工作生活的外部环境,都应发挥各自的良性作用,促使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冉映.课堂观察与英语新手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5) .

[2]步社民.师德修养与教师的专业成长[J].师范教育, 2003, (3) .

[3]吉兆麟, 张建平.教师专业成长的心理学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6, (4) .

3.浅论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篇三

一、专业知识

著名的学者舒尔曼的教师专业知识理念是“强调理解和推理,转化和反省”。他认为教师必须知道如何把他所掌握的知识转换为学生可理解的表征形式才能使教学取得成功,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

1.学科内容知识。

2.一般教学法知识,特指超出学科内容之外的有关教学组织及管理的主要原则和策略。

3.学科教学法知识,指学科内容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的混合物。

4.课程知识,特指掌握适用教师作为“职业工具”的材料和程序。

5.有关学生及特性的知识。

6.有关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哲学与历史深渊的知识。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具体分为五个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如果一个体育教师没有受到专业化培训,怎么能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呢?

二、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能、教学能力、教学行为、教学才能等。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而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具有潜在的可能性,反映出教师个体,完成教学任务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教学行为是指一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所有教师行动。如:讲解示范,控制课堂秩序等行为。教学才能是指教师顺利完成复杂的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完整结合。如果一个没有受到专业训练的体育教师,很难达到专业技能的发展与提高,有时传授给学生的技能还可能出现偏差,如:在体操教学中的保护与帮助技能,如果传授的保护与帮助技能不正确,会可能造成课堂教学事故。

三、专业情意

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1.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目标,是推动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2.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它包含着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有专业情操支撑的体育教师肯定是一个走向成功的体育教师。

3.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体育教师个性化成长就是深层次的学习。

4.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

4.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成长 篇四

⒈教师成长历程

从一名新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一个过程,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关注的问题不同。例如,新教师一般都关心以下八个问题:课堂纪律、激发学生动机、因材施教、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家长的关系、教学组织与管理、备课是否充分和处理学生的个别问题。有人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⑴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一般都新教师,他们都非常关心自己的自下而上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听我的课吗?同事们如何评价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由于这种生存忧虑,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而不是如何教育好他们。有些新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进步。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由于教师过分看重校方或同事的承认造成的。在学校里,人们总是希望教师把学生管理得老实听话,因而,教师都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

⑵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站稳了脚跟)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传统教学观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出常以此为据。一般来说,老教师更关注这类问题。

⑶关注学生阶段

5.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和探索 篇五

(瑞安市滨江幼儿园姚晓静)

教师的专业化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现代幼教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提升幼儿教师的反思境界,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张扬幼儿教师的个性特色,塑造富有立体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幼儿教师新形象,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幼儿园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幼儿的童年充满快乐,充满探索和发现,获得成功的体验,为此,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奠定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由教育理论所支配,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而教育理论是以教育教学为基础的。为此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近几年来,我园十分重视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确定了“广泛性”和“专题性”的学习原则。学习的广泛性指:一是学习人员广泛,要求教师人人参与,通过定期的学习信息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内容和体会;二是学习资源广泛,书本、上网、园所交流、安排教师到先进的地区学习新观念,接受新信息。此外注重反思型学习,包括在学习中反思和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是指教师在学习时随时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并把所学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在反思中学习就是教师通过对自身的教学行为的反思进行学习,提升、拓展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层次。另一方面利用敏锐的触觉和目光,随时关注知识的更新发展动态,及时捕捉新信息,创造更宽阔的思维空间。专题性指创设富有特色的专题研讨让教师打破自我学习局限性,围绕某个专题交流探讨,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主要方式有理论研讨,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在研讨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人人参与,人人当主角,从而促进了教师们理念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她们的自我效能感,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积极的效应。

二、构建园本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一)创造求真、务实、公平的教研气氛

教研组是教师学习提高和成长进步的摇篮。几年来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如示范观摩课、优质课评比,汇报课等系列活动,强调观摩研讨,一定要建立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上,鼓励教师要有信心展示自己的成功经验,更要有勇气将问题暴露出来。并将观摩课中出现的问题当作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使每个参与者都能从问题中得到启发和帮助。我们还注意营造一种独立、平等和互相信任的评议氛围,使批判、怀疑、反思和自主更新成为每次评议主流。另外,还组织教师参加地区、市级教师各项大练兵活动,为她们创造展示才华的舞台。

(二)开展案例研究提高教师的反思研讨能力。

我们的案例研究是针对某一有代表性的案例采取“一课多研”的形式。可分为两种:一是一名教师对一个案例组织多次活动,直至活动成熟,然后全园展示。二是针对某一案例,多名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组织活动,进行对比研讨,反思自己的活动组织,了解他人,了解自己,查找不足,开拓思路,共同提高。

(三)培育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兴趣

以往教师的一些课题研究迫于任务且未能立足本园实际和教师自身需要,教师既缺乏参与的兴趣又难以从研究中得到真正的收获。本学期我们转变了园内课题缺乏理性思考而又零散的现状,成立了《“亲亲瑞安”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的总课题,设置了七大资源体系,让教师根据自己喜好,特长来承接子课题,全园教师是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教师感受到课题研究既能解决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又能起到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由于教育科研成为每位教师自身真正的`需要,教育科研变为教师主动的追求。

三、营造民主、愉悦的氛围,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内动力。

教师是社会中的一员,她们也有七情六欲,环境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成长一方面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教师更离不开宽松、舒畅的学校环境,尤其是民主、愉悦的良好氛围。

为此,我园加强民主管理,着手寻找每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努力为教师提供锻炼和充分表现的机会,满足她们的需求。我们经常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及中心工作,对教师委以重任,放手让教师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多样化的工作。同时,向教师提出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要求,提出挑战性任务,使其能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自主地选择恰当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让教师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激起她们的工作热情。如我园以往教研活动是由业务园长一手把持,教师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现在采取了教研组自定内容、形式的方式,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又如庆元旦系列活动,我们把主动权交给了教研组,赢得了教师的积极响应。大家共议计划,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活动的效果来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活动经验的交流与丰富,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和锻炼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以欣赏的态度影响和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和睦、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状态下,焕发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

6.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载体论文 篇六

摘要:本研究通过“三引领”――创设生态化的课题环境,“四阶段’――遵循逐步完善的实施模式,“五保障”――提出研究应用的必要条件,创意设计并运行了项目生成日志、项目行进日志、项目结束日志三大日志,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和优化,推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纵深化发展,启动了学习型幼儿园的建设。

关键词:项目日志;教师教学;行为跟进

课改需要载体创新,专业成长――教师教学行为跟进更需要载体创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理论模式,叶澜教授也提出了: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教学随笔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与随笔相比,日志则更具有行动研究性,它正是记录了教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教学轨迹。

一、项目日志的设计

项目日志是以教师为记载主体,记录项目活动的日志。具体指教师在相对固定的文本形式下,定期记录关于教师组织项目活动始末的省思和展望。它的功能主要是教师本人和所有共享日志的教师。对组织项目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项目日志的设计分为纵向项目日志和横向项目日志两个维度。

纵向项目日志指单个教师对一个项目活动开展始末的文本记录,包括生成日志、行进同志、结束日志生成日志指教师在项目活动开展前需要的教学行为及其思考的文本记录。包括前环境创设和后环境创设两个部分。前环境创设部分记录教师以何种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如何分析可利用资源,最后如何选择项目活动的主题内容等后环境创设部分记录教师对幼儿存在的疑惑,怎样赢得家长支持。如何收集、投放材料和共建经验,及教师对幼儿观的一次科学审视。行进日志指教师在项目活动开展时需要的教学行为及其思考的文本记录。根据活动开展时教师组织实施的方式不同,分为《实地参观型项目日志》、《小组、个人操作型项目日志》、《集体交流型项目日志》这三份日志,每一份日志中包含了预设策略、互动策略和反思策略,体现了教师在计划和准备、引导和调整、反馈和评估、活动后反思行为的动态跟进。结束日志指教师在项目活动开展后需要的教学行为及其思考的文本记录。包括幼儿篇和教师篇。记录、分析幼儿最终学习情况及教师对这一项目主题中的教学行为总结、评估、分析、调整、跟进。

横向项目日志指多个教师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个项目活动开展始末的文本记录。即第二个教师在第一个教师记录的日志基础上分享、借鉴其经验和建议等,并记录实践中的分析、反思、创新和建议等。第三个教师再在第一个、第二个教师记录的日志中分享、借鉴、实践、分析、总结……这样一次次不断递进,使日志既得到共享又逐臻完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随之不断优化跟进。

纵向项目日志具体的设计框架是:

上述项目日志的设计是从教师的视角出发,以文字、图片、表格、符号为记载方式,立体、直观展示项目活动中的计划和准备、引导和调整、反馈和评价、活动后反思四大块教学行为的分析、跟进内容及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背景评估内容。

项目日志以服务教师为宗旨,紧紧围绕“教师教学行为跟进”这一点,帮助教师在记载的过程巾得到专业化的引领。因此日志的设计是一个不断设计、实践、调整,再设计、实践、调整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运作过程。

二、项目日志的实施

区分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标志是教师是否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反思应该是教师的基本研究行为。教师应在记录教育事实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批判,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活动。本研究以项目日志为载体,将教师的这种教育思考和批判转换为外在的行为。

1纵向项目日志的使用

纵向项目日志是教师根据幼儿对项目活动的兴趣、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活动的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成果的展示等方面的一种书面记录,是教师在这过程中自我教学行为跟进变化的一种动态展示。

(1)生成日志――创设项目活动的生态环境

心理学家洛扎诺夫(Lozanov,G。)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因此。创设教育的生态环境即创设支持性环境是成功开展项目活动的“先锋部队”,它包括确定项目主题的前环境审查和后环境创设。教师可以根据生成日志中的蓝图,规范自己的前教育教学行为,即促进教师计划和准备行为的跟进。   前环境审查指教师在确定幼儿开展项目活动的主题前,对幼儿兴趣和可利用资源的审视、分析。幼儿的兴趣是活动得以开展并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一表现出有兴趣。就立即开展相应的活动。教师需要考察幼儿此时的兴趣是否可能持续。是否可能进一步激发,是否适合全班幼儿开展。另外,幼儿的兴趣有时候听起来非常好,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源可供幼儿与教师收集、操作、学习,也是不值得选择的。

后环境创设指教师在确定幼儿开展项目活动的主题后,对问题环境、家长资源、材料收集、经验基础这四方面 的思考、收集、建构和创设。

(2)行进日志――组织项目活动的操作实践

行进日志是一个项目活动主题下一个一个活动具体开展的行进流程日志,是教学活动准备、组织、结果分析的过程。项目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与经验的有效途径。行进日志是体现教师教育理念、教育价值、教育机智、教师反思的载体,是教师引导和调节、反馈和评估的动态跟进。行进日志从教学活动的顺序分为项目活动的预设策略、互动策略、反思策略。预设策略主要从材料、生活环境、幼儿经验出发。建构知识网和活动网。互动策略是教师教学行为实际与幼儿发生作用的部分,具体教师分准备、观察、引导三步走。反思策略主要针对活动后的省思,包括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育机智、幼儿新、再次设计五个方面。虽然上述三种策略的组织过程是融合在一起的。但在时间上有一定先后。

(3)解读项目活动的主题省思――结束日志

这一日志主要从幼儿和教师的角度来省思某一主题的项目活动。一方面思考一个主题下一系列的项目活动,幼儿都学到了什么。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和谁分享,如何分享等,即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作用于幼儿。另一方面省思影响教师教学行为跟进的四个背景因素。即在组织幼儿开展项目活动时的教育策略、研究意识、幼儿观、教育理念。结束日志是对活动后教师行为和影响教师教学行为跟进的`教育策略、研究意识、幼儿观、教育理念四方面背景的审慎和反思。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论证教师教学行为是在跟进的动态过程。

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是从幼儿体现出来的,幼儿的成果即是教师的成果。为此,项目日志就必须有体现幼儿学习结果的内容。否则,评估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便是“纸上谈兵”。而要评估幼儿的学习结果,我们认为需要从幼儿的认知程度和幼儿的参与程度人手。既有填充式的记载,又有对照式的认识,多角度地发挥了教师的评估能力和评估效果。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构成了教育工作的基础和有效教学的前提。没有反思,就没有对智慧的认识和开掘;没有反思,就不可能有进步与发展。“反思、反思、再反思”,不仅是口号,更是教师的工作目标与操作过程。因此,“项目主题反思”日志让教师教学行为“高屋建瓴”。对一系列的项目活动认识更清晰。

2横向项目日志的使用和深入

横向项目日志是多个教师对同一个项目主题开展始末的记载。是教师建立在前人基础上对活动开展经验的不断汲取、改进,再汲取、改进的前进过程,是教师教学行为建立在他人省思基础上的一种跟进。这种行为跟进可以是同一内容教育策略上的优化,也可以是同一内容的不同玩法――教育策略上的创新。利用网络共享的平台。为横向项目日志的深入使用提供便捷。这类日志的使用是教师在分享层面上的行为跟进。

例:小小蛋儿把门开(内容略)

横向项目日志是同一年龄段教师对同一主题的一个日志跟进,共有四轮。小二班的教师是第一轮日志记录者,提出了“建议在区角活动时,提供的熟蛋要新鲜。蛋壳贴画的图案要大一些,以方便幼儿粘贴。可以开展比较蛋的大小、颜色的探索活动”的建议,于是小三班的教师得到了借鉴。在她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蛋壳图案大一点”的方法。果然,在日志中提到“借鉴一教的经验。在蛋壳贴画中,图案变大后,幼儿作品的效果好了许多。”可见,小三班老师这一教学行为的有效正是因为有了小二班老师的提醒,把幼儿贴画的图案放大。方便了小肌肉群发展不够精细的小班幼儿的使用。图案大小的变化正是尊重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一步让教师认识到“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这一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小三班教师经过第二轮教学。在日志中提出了“教师可以在蛋蛋数学宫区放置一些积木,供幼儿为固定蛋而取用,或者用蛋的图片取代。根据幼儿对生、熟蛋发现不一样这一点,教师可以创设环境让幼儿进一步探索生、熟蛋的区别”的建议。第三轮小一班的老师又作了改进。使教学更加成功。

同时小三、小二班两位教师在日志中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需要进行借鉴。不是一味“跟帖”,而是有所舍取。如小三班教师只是借鉴了小二班教师“蛋壳图案大一点”的建议,摒弃了“可以开展比较蛋的大小、颜色的探索活动”的建议。

7.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七

解读这个经典的故事, 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这样的信息:个人的专业成长与他能够产生的专业问题密切相关, 即专业问题产生的频率和质量是个人成长活力的重要表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教师的“问题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保证。然而, 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而往往忽略了教师“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问题意识”的严重缺失使许多教师成了没有问题的“罗素”, 落伍的“罗素”。

一、何谓“问题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 “问题意识”指的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 经常会意识到一些不易解决或疑惑不解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 并产生一系列如:疑惑、烦躁、焦虑、探索等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又可以促使个体不断思考, 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 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仅体现了个体思维能力的活跃性和深刻性, 也反映了个体思维能力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一个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作为思维的源动力, 不断地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并且在这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与创新。因此,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就如牛顿那样提问: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也正是牛顿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 才发现了地球万有引力。鲁班看见了带齿的草叶, 发明了锯齿;瓦特看见了烧开的壶盖, 发明了蒸汽机……这些理论与实例, 十分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非常重要的道理: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 而发现问题又恰恰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 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所以说, 问题是思想、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驱动力量, 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二、“问题意识”的意义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吴培亨教授指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要能够经常保持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渴望, 要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探索的开始。作为教师只有具有问题意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一种敏锐的探究意识。但是仅仅做一个简单的“思考”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大部分“思考”只是在自己的经验范围内进行, 只是停留在思维层面, 这是较为被动的。教师作为教学研究者, 不能只停留在思考的层面上, 被动地思考, 而要做一个教育教学的主动探索者。而要想做一个探索者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主动地发现问题, 不轻信现成的结论和自己的感觉, 不僵化呆板地套用理论, 而是主动获取资料,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认识, 了解问题的现状、原因以及其中的各种关系,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用科学的精神去探究, 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去研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觉得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问题往往从我们脑海中一闪而过, 这就要求教师有问题意识, 要善于捕捉, 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既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起点, 又是深入钻研教育教学工作的巨大推力, 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发现问题后要认真进行分析, 究竟是什么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怎样解决……对于问题绝不能熟视无睹, 否则只能使问题越积越多, 贻误青少年或丧失研究的极好机会, 从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 教师要带着问题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 做实践的探索者。教育是一门深奥的科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问题之后, 经常会感到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迫切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 这样就会激发教师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 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学用结合, 学以致用, 增强理论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再次, 教师要带着问题去研究教学, 做思考的实践者。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要带着问题去研究教学工作, 在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点上下功夫。带着问题研究教学工作, 不仅能解决问题, 而且会使我们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更深入, 还会发现新的问题, 有新的收获, 因为“机遇往往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这样不但增强了教师的问题意识, 同时又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简单地说,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就是我们教师教育科研的过程。其实, 教师不需要把教育科研看成是高不可攀的, 我们只要从身边的工作做起, 多“发问”, 多实践, 多思考。我想, 这样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三、“问题意识”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作为一个教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对这些问题, 你是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从而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地思维, 试图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价值, 而是简单地认为教学就是这样, 只是用“粘贴”“复制”的手段把前人获得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重复着自己一遍又一遍的教学过程, 没什么问题可言。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 也是一个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认识就有不同的行动, 不同的行动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 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教师;第二阶段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 已经适应了教育环境的适应型教师;第三阶段是经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的积累, 对教育工作已经是得心应手的经验型教师;第四阶段是将经验通过研究、实践、反思等转化为教育、教学观点、思想方法、理论的研究型教师。

一般来讲, 一个师范刚毕业的新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 成为一个适应型的教师, 再经过一段相对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过程而成为一个经验型的教师都能顺利地渡过。但是, 一个经验型的教师要转化为一个研究型教师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它既要有外部的客观条件, 更要有内部的主观因素。许多教师辛辛苦苦、勤勤恳恳一辈子, 直到退休只是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并没有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上升为教育、教学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等, 这是很可惜的。

一个经验型教师要转化为一个研究型教师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是, 笔者认为一个教师具有问题意识是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研究型教师的一个必备条件。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指出, 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认识产生的根本原因, 产生认识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和求新欲, 没有问题, 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 教师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就只能是浮于表层和形式的。现代教育特别强调问题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使教师具有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来进行心理活动, 并通过这一心理活动来提升教师自身的动力、起点和贯穿教师生涯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对问题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索”来生成新的问题, 把教师自身的教学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 这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会激发教师强烈的提高教学理念、理论和水平的愿望, 从而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教师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的精神, 使一个经验型的教师转化为研究型教师具有可能性。

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身边总会有着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一般的教师身边几乎没有问题;优秀教师意识到的问题往往是新颖的, 有价值的。而一般的教师即使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往往也是低层次的;优秀教师对教育、教学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总会认真对待, 仔细分析, 深入思考, 试图找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来。即使对同一问题, 也会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条件、不同的背景下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来, 使自己不断地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而一般的教师即使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教学问题也不会去认真地深入地分析和思考, 即使意识到这个问题, 也只会凭借经验用老眼光, 老方法去处理等。那么, 作为一个教师如何才能产生问题意识呢?哪些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对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我认为每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肯定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想只要你留心就有, 不过有的是小问题, 一般教师都意识到, 这样的问题价值就不大。

我们要从问题的视角出发来反思我们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都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我们是不是迈进了“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赛道, 并且乐此不疲地加入到问题研究的周而复始的运动中去?

经常听到很多老师说不知道怎样写论文, 其实我觉得只要你的教学过程中有“问题意识”, 想想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问题?你是否认真思考或仔细研究过这些问题?你对这些教育教学问题有哪些自己的看法或做法?你只要把你自己的看法或做法经过仔细地琢磨与加工再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就是教育教学论文!你的思考越深刻, 你写出的教育教学论文质量就会越来越高;你的问题意识越强, 思考的问题就会越多, 那么你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素材就会越来越丰富!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同时也有自己的一系列的教育教学问题。我想, 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 抓住这些问题不放, 深入开展研究, 这样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肯定会有促进作用的。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培养“问题意识”, 早日驶上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高速公路。

参考文献

[1]《论教师的教学问题意识》.王荣德.教育研究

8.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教师;管理;信息素养培训;专业化成长;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教师队伍建设范畴。处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初中教师,须具有相应的信息素养才能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素养的老师吸引了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的评价教师的整体素质。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使信息技术培训中学教师建立一个科学、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概念,但也逐渐增加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素养的教师。我国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在不断创新的教师教育政策引导下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初中教师信息化管理培养方面来看,依然存在教师自身信息需求意识不强,教师信息技能水平良莠不齐,初中教师信息教学应用效果不佳,以及初中教师信息道德法律意识不够,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从而促进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问题分析

(一)初中教师自身信息需求意识不强

从总体上来看,在当前的初中教师队伍中,许多教师的信息需求意识已经逐步培养了起来,但是仍然不够强烈,特别是对信息内涵的认知上依然存在严重的不足。首先,部分教师对现代信息缺乏敏感性,或者说是对网络社会的信息洞察力不足,从而造成在教学中信息运用不到位。其次,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掌握上不够深入,特别是缺乏基础的信息知识和理论知识,从而造成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运用上不够牢靠。第三,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整合缺乏紧密性,特别是在专业学科的结合上难以做到具体融合,专业信息教学实践能力不足。因此,我们得出部分初中教师信息需求意识不强。

(二)初中教师信息技能水平良莠不齐

从大部分初中教师的信息技能掌握状况来看,许多教师在高级程序技术较掌握和利用、掌握程序语言用于教学实践的非常之少,没有真正发挥教学效果。同时,虽然大多教师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利用演示文稿进行讲课和利用校园网备课,但是不能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中根据教学。教师发展自己的课件的能力弱,没有专业培训在使用软件,没有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质量信息,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教育意识。

(三)初中教师信息教学应用效果不佳

许多教师和课堂整合不清楚思考,意味着不足够强大的应用程序,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多媒体知识的缺乏。教师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演示,没有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的结合,没有更好强完成目标。老师并没有成为主导因素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信息技术的集成环境。这表现一部分初中教师在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效果不理想。

二、从信息素养培训角度促进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对策

(一)强化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理念,做到培训常态化

一方面,要注重对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国家有关教育文件里就要求,要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管理,从师德、业务等方面不断进行继续教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那么,就要从培养教师积极地态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创新信息素养理念等方面强化初中教师的信息素养理念。另一方面,要引导初中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师只有建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才会把完全消化掉继续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特别是伴随着时代发展的信息理念与技术的培养才能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改进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条件,做到培训制度化

其一,在初中教育阶段,要加大信息资源的投放力度,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以及教育环境。一方面,要不断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从提高教育投入保障能力方面着眼,切实补助教育的财政性投入短板,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改善和利用,把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写进制度,形成规范性活动。另一方面,要完善信息化资源和服务体系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制作开发网络学习和教师培训课程,实现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其二,要为完善初中教师信息培训制度提供保障。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要确定初中教师信息培训的目标以及手段方式,实现目标和方式的制度化;第二是要强化初中教师培训的考核方式,用考核制度严格检测教师培训成果,并指导其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第三是要加强培训管理措施,改进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条件,做到培训制度化。

(三)完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方案,做到培训多元化

一方面,要完善和建立初中教师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性质和要求,力争做到规划性与统一性,提高课程的针对性,促进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注意推进教师信息素养多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培训项目的多元化、培训形式多元化、资配备多元化、程设置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训研究活动多元化等,不断提升初中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捷.教师专业标准及其达成:以中国为例[J].课程·教 材·教法,2011(2).

[2]艾吉尔·伊米提.新疆中学双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对策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3]何建武.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以陕西省中小学校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2(1).

上一篇:脑筋急转弯:象皮、老虎皮、狮子皮下一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