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课程化的优势论文

2024-11-11

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课程化的优势论文(精选13篇)

1.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课程化的优势论文 篇一

摘要:

传统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作为内外兼修的体育项目,传统武术能够很好的展现年轻人的精神风貌。本文以河南师范大学全校武术教师和专修武术及选修武术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问卷法对100名练习武术的学生,10位武术教师,5位武术爱好者和武术协会的成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河南师范大学体育教学中传统武术在学校重视,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管理,学校文化氛围,场地设施方面存在着开展的优势。在传统武术项目的可供选择方面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2.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课程化的优势论文 篇二

关键词:德育,课程设置,人本化

一、大学德育的含义及其实现途径

大学德育就是培养大学生德性的教育, 即通过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力、道德实践动机态度, 提高其道德实践能力与素质的教育。[1]德育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为基要, 它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统摄并渗透于教育的全过程。德育在大学中的实施主要有课程内教育和课外实践活动两种途径。

课内课程教育主要通过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完成的。公共课程是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全体学生聚在一起接受的最多的课程。它容易形成一种集体的氛围和力量, 这对德育的开展以及其效果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专业课程是除公共课程以外学生接触最多, 联系最密切的课程。将德育融与专业课程进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德育实现的另一种方法是课外实践活动。大学生一般是凭借课外时间来拓宽思维、开阔眼界、丰富经验, 从而建构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组织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靠拢学生的生活, 回归学生的世界, 从而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最终将德育付诸于实践, 内化德性为自己的品质, 取得道德教育的实效, 达成德育的真正目标。

二、大学德育课程设置改革的背景

这个世界在变, 舞台中心在变, 周围的场景也在变。随经济的巨大飞跃, 人们的社会角色和利益关系向多元化转变, 由此衍生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思维方式也开始分化。无一例外, 蔓延这种转变使得大学校园也难以幸免, 冲击着大学原有的德育模式。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大学课程如何改革也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浮出水面。那么, 大学课程设置应如何最大限度的适应现代德育的要求, 开展道德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意识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大学改革的关键。

三、课程设置的人本化

首先是课程设置的情感化。高校德育成败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将所学到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实践, 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2]道德知识以及道德内容具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可行性和现实性是实现德育内化的平台。所以, 课程设置要以学生的实际为起点, 反应其生活和情感的需求, 满足他们的归宿与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将德育深植学生的内心, 转换为其道德品质, 取得德育的良好效果。

德育注重学生体验感悟的同时更需要注意学生的探究感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课程要提供以生动有趣, 真实案例为主的读本, 强调个性体验与知识的系统完整, 达到知行统一。所以, 设置课程时要注重学生对实践的体验, 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情感的需要, 引导他们思考所学的知识, 探究积累的实践和情感体验, 内化外在的德育为自身需求和自觉行为, 最终升华为内在品质, 完成知行统一的德育高标准。

其次是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德育标准从低到高逐级递增的的层次性, 决定了德育目标同样具有层次性。这里层次性是指对不同年龄阶段, 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德育目标, 从低到高循序渐进。[3]因此, 课程设置时必须体现出德育目标的层次性, 达到德育目标体系的层次性需求。以学生的水平不同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年龄阶段的水平差异为依据, 确定相符合的德育目标, 设置对应的课程, 进行与之相适宜的道德教育, 实现德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促成德育目标的实现。

我国目前高校德育目标体系尚不健全, 使得高校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不明显, 有些目标相互重叠, 有些目标又出现了断层。同时, 我国高校德育目标还存在与小学德育目标序列倒置的奇怪状况。在小学进行爱国教育、集体教育以及各种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在大学进行才合情合理的德育目标却被应在小学进行的德育目标所替代, 进行的是讲礼貌、讲卫生、讲文明等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这种倒置现象使得德育目标缺乏严密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为此, 设置课程应坚持德育目标的分层和衔接、分类推进;尊重差异;达到预期目标并实现更高层次目标的有机结合, 实现优势迁移。

再次是课程设置的专业化。学校德育是培养国民道德、精神、风貌、品行、意志、气节、胆识、诚信、同情心和责任心等基本素质的基础性教育。所以, 加强被遗漏的道德规范教育和价值信念教育的学习, 实现道德教育的专业化, 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德性。

参考文献

[1]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1]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周中明、陶林论:《美国高校德育对我国的启示》[J].沧桑, 2007, (1) .[2]周中明、陶林论:《美国高校德育对我国的启示》[J].沧桑, 2007, (1) .

3.语文课堂中如何发挥小班化的优势 篇三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小班化 教学优势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4-098-01

我国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偏重于教学的严谨性,通常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学课堂全部都是以教学知识与大量的练习为中心主题。现阶段,我国部分小学教育院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了小班化这一教学模式,获取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成效。为此,文中将简单地分析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应用小班化教学优势的策略,以此来全面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小班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优势

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并没有完全形成分辨是非以及自我认知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借助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在进行实际应用小班化教学模式时,小学生可以通过集体性或者小组形式的讨论形式进行完成学习作业。

二、语文课堂中发挥小班化的优势具体策略

(一)不断进行变化课堂座位的形式。当前阶段,我国现有的小班班级规模比较小,学生的数量比较少,因此,学生的座位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不断地转变,教师的教学位置也随之发生改变,不再是原来的站在讲台上,而是自由的活动于班级中。如:创设圆形、椭圆形”、U形”等。通过不断转变课堂座位的具体摆放位置,有效地帮助教师与学生更好地学习沟通,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进而有效地建立了高效教学课堂。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时,“同学们,今天我特地为你们带来一个精彩的谜语,相信你们肯定会喜欢。看得见,摸不着,白天有,晚上无,晴天有,阴天无,万物生长全靠它。谜底是:学生举手回答:“太阳。”“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太阳有关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请你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教师通过在教学课堂中,创设了u形课堂,有效地组织了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不断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全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通过不断进行创设课堂的教学队形,增进了学生与自己之间情感,进而使学生可以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展示自我的学习成果,其核心思想同时也是小班化教学模式的一大属性。

(二)教师需要充分进行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学生,普遍具有喜欢表演喜欢模仿他人的特点,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这一生长特点,予以科学的利用,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进行教学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选用表演的模式进行现实化的展示,进而不断加深学生对习知识的印象。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文章前半部分向我们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 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他。后半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年后,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候, 铁罐却已经无影无踪。语文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仔细阅读文章后,要求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具体演绎文章中陶罐与铁罐这两个不同的人物。在进行实际表演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的对学生的语言、神态、肢体行为等内容进行真实性的还原,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这一做法,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三)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性,全面开展个性化教学。当前阶段,小班化教学模式的一大核心特点,即是依据学生内在特点因材施教。语文教师在进行实际应用小班化教学方法时,需要充分进行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展开个性化教学。由于班级中学生的数量比较少,语文教师可以比较容易实现对班级中的学生情况全局掌握这一目标。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班级中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科学化的教学指导,依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时,“孩子们,你们还记得邓小平爷爷是在什么时候种下这棵树的吗?哪年哪月哪日(1985年3月12日)正好是什么节日?(植树节)这是一个让人难忘的日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和邓小平爷爷一起种树吧!”

教师在进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尽可能的鼓励班级中一些比较胆小不敢进行发言的学生,进行大胆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生进行具体阐述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其遗漏的地方进行及时的补充,以此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不断进行鼓励学生,运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有效地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获取到有效的学习信息。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具体应用小班化这一教学方法时,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可以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高效地进行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课堂,进而不断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海燕. 语文教学中应发挥小班化的优势[J]. 考试周刊,

2015,10.

[2]傅丽华.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班化的优势[J]. 新课程学习

4.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课程化的优势论文 篇四

阿德雷德大学是澳洲官方推荐的四所大学之一,其在教学、研究和课程发展方面均处于澳洲一流大学之列,阿德雷德大学开设了超过120多个本科项目可以供学生选择,下面为大家推荐大学三大优势本科课程。

阿德雷德大学优势本科之工程学士(土木与建筑)

专业描述:据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该课程主要教授学生设计,解决工程问题以及规划与项目管理,全部课程均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设计和分析的技能,为学生在土木工程的主要领域(如:结构、水、环境土地工程和建筑管理)从事工作做准备。就读阿德雷德大学该专业还需要求学生积累12周的工作经验。

就业方向: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跨国公司,政府部门,石油企业,小型和大型制造业等部门从事环境和土木工程领域的工作。

阿德雷德大学大学优势本科之机械电子工程学士

专业描述:阿德雷德大学的机械电子工程将机械学与电子学和计算学相结合,即电子和计算机控制的一体化机械。通过该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习设计、制造、维修智能机械、微电机、精密结构、智能系统、控制系统和相机、洗衣机等消费品。并掌握机械电子工程师需精的通机械和电气、电子工程的尖端技术。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在专业领域的燃烧,噪音和振动控制,能源技术,振动,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质量管理,生物工程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阿德雷德大学大学优势本科之金融学学士(国际)

专业描述:通过阿德雷德大学该课程,学生主要学习国际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知识。另外,金融课程也是该专业课程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国际金融,货币,涵盖外汇运作领域知识的银行和金融市场,债券和资产净值市场以及一些在世界发展中的起着重要的货币和金融知识。

就业方向: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跨国公司和政府,投资或零售银行,贸易国际金融组织,或在商业或贸易银行工作。

除了众多学士学位课程之外,阿德雷德大学还提供超过200个研究生专业课程,因学校教育水平得到世界认可,很多本科毕业毕业生选择继续就读大学研究生课程。

留学360,隶属于上海叁陆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中国A股上市公司立思辰成员企业,代码:300010),主要从事互联网留学办理、教育投资、海外置业以及网络运营,是全球互联网留学开拓者,公司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西兰、爱尔兰、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2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拥有经验丰富的留学咨询专家组成的留学专家团,其中78.6%拥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高效有序的留学咨询系统和安全快捷的后勤保障队伍,为留学生提供从咨询、申请、签证、接机及住宿等留学一条龙服务。历程8年,公司已为数万名中国学生提供了留学咨询和院校申请。

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5.美国大学预修课程设置及优势介绍 篇五

美国高中,以优质的教学质量成为国内高中学生的留学首选。下面介绍一下AP美国大学预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AP美国大学预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1、AP课程简介

AP课程是全称为“高级课程班”(Advanced Placement)的简称,是由美国大学委员会(CEEB)在美国高中设立的一个教育项目。旨在为成绩优秀天资聪颖的高中生提供机会,允许他们在高中时期提前提前选修大学水平的课程,其难度相当于美国大一的基础课程。有22个门类、37个学科,已在美国15000多所高中里普遍开设。

Art - Art History 艺术史

Art - Stuido Art Drawing, Studio Art 2-D Design, Studio Art 3-D Design 艺术绘画,绘画设计2D,绘画设计3D

Biology 生物

Calculus - Calculus AB, Calculus BC 微积分AB, 微积分BC

Chemistry 化学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中文

Computer Science - Computer Science A, Computer Science B 计算机A,计算机B

Economics - Macroeconomics, Mi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微观经济

English - Language and Composition, Literature and Composition 英文语言写作,英文文学写作Environmental Science 环境科学

French - Language, Literature 法语语言,法语文学

German Language 德语语言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 Comparative, United States 政府政治比较,美国政府

History - European, United States, World 欧洲史,美国历史,世界历史

Human Geography 人类地理

Italian Language and Culture 意大利语

Japa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日语

Latin - Literature, Vergil 拉丁语语言,拉丁语文学

Music Theory 音乐乐理

Physics - Physics B, Physics C 物理B, 物理C

Psychology 心理学

Spanish - Language, Literature 西班牙语语言,西班牙语文学

Statistics 统计

2、AP课程优势

一、增加GPA成绩。平均每门AP课程成绩可增加GPA分值0.1分。而GPA恰恰是美国一流大学录取学生时的`第一考虑要素。GPA是整个高中段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最好证明。在美国,选择参加AP课程学习的学生首先要通过荣誉课程,而欲进入荣誉课程的学生则必须先通过普通课程。因此,能参加AP课程学习的学生本身已经是优秀学生的体现,其具有充分的学习能力。由于学生在37门具有大学难度的AP课程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考虑未来大学的专业方向,因此使得一流大学从学生所选择的课程中能充分判断和确信学生是否具有了未来专业发展方向的充分准备和成功把握。

三、是美国一流名校确信学生敢于挑战学术难度、明确学术发展方向的最重要指标。由于AP课程是美国大一的内容,较之中学内容,难度增加很大。因此一流大学能够轻易地从学生在中学期间是否选修AP、选修多少门课程当中,判断学生挑战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6.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课程化的优势论文 篇六

课程进修班课程优势

核心专业、权威课程: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是传媒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拥有一支科学、知识和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较强且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优势专业、全国首位:在1998年和2004年间,与社会机构联合进行的全国高等广告教育状况调查中反应,我院的传媒经济学专业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首位。

一流学府、专业平台:媒体管理学院拥有一个博士点、五个硕士点、十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专业教学实验室2个,共享实验室3个;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12名,副教授20名。论坛讲座、搭建人脉:参加课程学习的学员,可共享校内论坛、讲座,提升学识与视野,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学习的同时搭建自己的人脉平台,有助于自己的工作与发展。

实战教学、资源独享:案例式,全景互动式教学,开设模拟课堂,专业课被纳入教育部“优质教学资源库”,独享行业中最专业的传媒经济教学资源库。

附录: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高级课程进修班

产业经济学——区域文化产业战略管理方向招生简章(开设方向: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文化产业投融资、区域文化产业战略管理)/

4中国传媒大学创建于1959年,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5月28日。学院现设有四个系:经济系、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公共管理系,三个研究所(中心):传媒经济研究所、文化贸易研究所和中国系统经济学研究中心,并设有国家级研究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学院拥有一个博士点、五个硕士点、十个本科专业。学院教学设备先进,拥有专业教学实验室2个,与学校共享实验室3个;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12名,副教授20名。

媒体管理学院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为基础,以文化产业、传媒经济与管理为核心,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全国传媒产业、文化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同时媒体管理学院也是传媒经济与管理的学术研究中心和为政府与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先导性理论支持的咨询服务中心。

【课程优势】

优势专业、全国首位:在1998年和2004年间,与社会机构联合进行的全国高等广告教育状况调查中反应,我院的传媒经济学专业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首位。

一流学府、专业平台:媒体管理学院拥有一个博士点、五个硕士点、十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专业教学实验室2个,共享实验室3个;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12名,副教授20名。核心专业、权威课程: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是传媒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拥有一支科学、知识和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较强且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实战教学、资源独享:案例式,全景互动式教学,开设模拟课堂,专业课被纳入教育部“优质教学资源库”,独享行业中最专业的传媒经济教学资源库。

论坛讲座、搭建人脉:参加课程学习的学员,可共享校内论坛、讲座,提升学识与视野,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学习的同时搭建自己的人脉平台,有助于自己的工作与发展。

【培养方向】

以培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高级人才为目标,打造复合型高素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结合中国经济形势的需要培养具备文化产业管理专门知识与政策分析能力,掌握国内外文化产业新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具有较宽知识面的复合型、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式】

1、学制两年,利用周末及公众节假日上课;

2、北京周末班:利用周六或者周日上课;

3、全国假期班:假期面授;

【入学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的在职人员;

2、大学专科(含)及以上学历;

3、入学咨询:010-65451619

【报名手续】

1、填写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高级课程进修班报名登记表》;

2、提供4张1寸同底免冠彩照;

3、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各1份;

4、报名费200元,学费22000元、教材资料1200元(两年)。

备注:

1、因个人原因不能完成学业者,视为自动放弃学习,不退学费。

2、提交报名资料时间:周一至周五早9:30-16:30

【课程设置】

必修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

公共课: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传媒经济学、广告经营管理实务、媒体经营管理实务

专业课:文化创意产业经营与管理、文化产业税收政策、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法规专题、战略管理、产业经济学、金融学、文化创意产业园与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公共关系研究

【证书授予】

1、完成该进修班课程学习,经考试合格者,颁发媒体管理学院高级课程进修班证书;

2、符合条件可申请在职硕。

【联系方式】

上课地点:中国传媒大学教学楼

7.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课程化的优势论文 篇七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非线性编辑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线性编辑成为当今影视编辑的主流技术。作为一种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编辑系统它的广泛应用为影视片的后期制作带来了全新的概念和更为丰富的方法,被称为一场视频革命。

关于非线性编辑

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传统上以时间顺序进行线性编辑而言。在基于计算机数字技术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所有素材都是以数字文件的形势储存硬盘中,并以树状目录的结构进行管理。每个文件被分成标准大小的数据块。有了这一基础,才实现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快速定位编辑点的功能。

非线性编辑的优势

工作效率高。非线性编辑将剪辑和特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高效的素材管理,使得它具有高效而全面的编辑功能。减少了以往线性编辑中大量的重复劳动,还可基于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多台编辑机联机编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信号质量高。非线性编辑基于數字视频技术,因此,在素材的采集、整理以及编辑剪切、特技处理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信号质量的损失,或者说这种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保存时间长。在线性编辑时代,素材的保存始终是重点、难点问题。传统的线性编辑是将素材保存在录像带中,录像带的费用高、体积大不易保存,对保存环境如:温度、湿度要求很高,若保存不当会产生掉磁粉、划伤损坏,同时磁带材质自然寿命也是素材损坏的重要原因。而非线性编辑是将素材信息以数字形式储存在硬盘中,在读取时不产生物理磨损,拷贝过程原则上不产生损耗。可以长时间高质量地保存。

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精品课程”制作中的优势

“精品课程”的建设,旨在使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享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精品课程”的特殊性给“精品课程”课件的制作提出了特殊要求。同时,非线性编辑的特殊优势也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

关于视频。在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制片时,我们可以同时设置多层视频轨道,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将不同的视频素材(包括图像、图形)添加在不同的轨道上面。

我们学校是以采矿为主体的工科高校,由于煤矿井下条件的限制,煤炭开采的很多具体过程很难让学生到现场观摩实习。在“精品课程”教材制作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设置多个视频轨道,将教师的课堂讲课视频、实验视频、现场视频以及各种图像、图形按照课程需要分别添加在不同的轨道上,通过转场、分层、分区等特技处理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加大教材的信息量,这样既能突出教学重点环节、细节环节,又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关于音频。非线性编辑在处理音频时也同样可以设置多个音频轨道。通常我们把不同的音频素材添加在不同的音频轨道上,例如教师课堂上讲课的声音、煤矿现场的同期声、画外音等等,然后根据课堂需要,或同时或先后或大小不同,分层次展现,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于特效。非线性编辑中针对视频、音频、图形、图像特效非常强大,在“精品课程”制片过程中我们根据需要将某种特效直接添加到轨道相应的素材中就可以达到特效的效果。还可以借助第三方软件丰富特效功能。

比如快慢镜头的使用。在“精品课程”的制作中,特别是其中的实验环节中,会有很多实验具有很强的危险性例如爆炸、火灾、水灾、有害物体气体等等,这些试验现场不可能有人员现场观摩。我们利用模拟灾害并利用慢镜头的使用,让学生清楚的看到灾害的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与造成的后果。还有对于一些需要观察细节过程的实验,在不具备高速摄影机的情况下,我们利用非线性编辑的慢镜头的功能延长播放时间,从而使实验的细节过程一点一点地展现,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细节过程。

对于一些实验过程时间很长的实验,我们采取快镜头的方式加以处理,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实验的全过程。

通过画中画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全景画面中还能看到重点的细微的、有时甚至是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利用分层、分区等特效我们将同一实验的不同关键环节同时展现在同一个画面上,让学生在同一个画面上看到不同地点同时进行的关键实验环节。

关于字幕。非线性编辑系统设有专门的字幕轨道,增强了对字幕运动特技的处理,可以使其任意角度的作运动处理。我们根据课程需要添加上的全屏字幕、标题字幕等,通过不同的动作处理,突出课程重点、难点。有时现场噪音很大,为了学生更清晰的了解讲述内容,我们通常是在画面上添加“唱词”,与同期声同步,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还可以通过运用字幕不同的“进入”“退出”形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度。

关于联机操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磁盘阵列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资源共享、多机联合操作。在“精品课程”课件的制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课程课时长且制作周期短,那么,我们就采取多台非编同时编辑同一个课件,分别完成课件的某一部分,而后合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8.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课程化的优势论文 篇八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什么优势呢?

(一)有利于理清教学思路。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思路清晰时,课就上得很顺畅,整节课显得张弛有度,详略得当;当思路不清晰时,就会觉得重难点把握不了。虽然也认真地备了课,也考虑了学生实际,但仍然可能出现上课时无所适从的情况。有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运用,我们制作好课件再去上课,就能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因为我们是按照备课教案做好课件,所以就能把无所适从的情况消灭在准备阶段。对于青年教师,课件则是教学过程的预演,教师根据课件演示,就能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了。(二)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在课件的使用中,利用演示效果解决教学难点,教学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有影片、音乐、录音、动画、图片等),帮助我们解决教学难点。例如初一语文第二册中的《陋室铭》,考虑到学生比较难理解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境,于是就在素材库中选取了若干幅中国国画作为课件的背景或插图;还有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理解,就在素材库中调用了中国特色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在画面的转换间隙播放。这样既营造了课堂氛围,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

(三)有利于发挥教学个性。我们既要讲求创造性地教学活动,就必须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可以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情况,或者教材具有的特殊内容制作出有个性的教学课件。如有的班的学生好动,坐不住,我们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一些特殊的的音响效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若某一课所涉及的内容趋向专业性,我们就可以调用一批符合教材内容的素材充实进去,使这一课件具有它的独特风格,那么这一节课也肯定是别具一格了。没有个性的课堂教学只是教材的克隆,久而久之,被束缚的就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自己。怎样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验呢?万丈高楼平地起。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既要全方位着眼,又要一砖一瓦,从点点滴滴的实验做起。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文考试评价,这方方面面都可以实验,而且都不可或缺。试想:如果是没有充分体现“整合”观念的课程标准,能不能指导充分体现“整合”精神的语文教材的编写?如果没有充分体现“整合”的教材和教师培训,能不能使学科教学充分体现“整合”精神?当然,没有大量充分体现“整合”精神的课堂教学实践,要产生充分体现“整合”观念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也不大可能。所以,方方面面都必须进行“实验”。每个方面值得实验的项目都很多。比如,消灭错别字、掌握普通话读音,一直是老大难问题,那么能不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得好些?比如,学生作文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开发,如果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会有怎样的进展?比如,作为提高语文能力重要基础的诵读,多年来一直很容易被忽视,那么能不能应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诵读质量来一个大提高?比如,语文能力的发展,与广泛的语文资源和丰富的现实生活,联系得最为密切,那么能不能凭借网络条件有效增强这方面联系,从而为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创造一些新模式?比如,语文能力是一种多维的能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趋向差异很大,这一直是语文教学难以因材施教的难题,那么能不能借助信息技术使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更合理、更充分的发展?这些都是“教”和“学”方面专题性的、很值得实验的项目。

9.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课程化的优势论文 篇九

毕业了,必须要提交毕业论文,合格方可毕业。现在的毕业论文要求挺高的,需要有理论部分,实际应用部分。毕业生们最好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写出有质量的论文。下面YJBYS给大家提供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一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教学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不但可以有效改进美术教学方法,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将美术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可以使美术教学过程化繁杂为简易,使美术教学变得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因而,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美术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美术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 美术教学

一、信息技术整合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美术教学提出了挑战的同时,带来了机遇。一方面,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资源调动,教学环节衔接,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又大受裨益。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美术课堂教学,多角度真实地表现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可塑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了不同程度的开放性,学生的认知领域大为拓展,获取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单调变得丰富。因此,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创新美术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设计,学习掌握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技能,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对美术教育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二、信息技术整合应该突出美术学科特点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把学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科学的整合,使美术教学资源和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美术教学可以运用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学时,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肌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要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也可展示一些有创意的作品,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象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

3.利用信息技术要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利用网络可以收集到大量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丰富课堂内容。例如,在上《与米罗游戏》这节课时,先收集米罗的作品、生平及艺术风格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后现代主义的`风格特点,和他绘画风格的发展过程,然后再欣赏他的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对米罗和他的作品有个全面地认识和感受,然后再对某个作品作出自己评价。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整合应选用合适的手段和工具: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了太多东西,它要求你既有良好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得有创新意识。美术教师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扎实的美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眼光,让美术教师在课件制作、图片处理、网页设计上如鱼得水,如果在电脑操作技能方面加以钻研,就会如虎添翼。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目标,能否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华表现出来并付诸实践,首先要有教学设想、二是要调动教学资源,三是要会使用教学工具。一般学校为了便于美术教师在不同场地和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学校在美术室、多媒体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电脑,电脑上都分别装上了动画制作、图形绘制和处理的美术教学软件如:Powerpoint、Potoshop、3DMAX、Flash等。美术老师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创设要求,熟练掌握以上多媒体教学工具,才能驾熟就轻,实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美术教学的目标。

四、信息技术整合应考虑“课堂效益”

10.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课程化的优势论文 篇十

关键词:卡通形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

当前,我国的经济市场飞速发展,对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设计课程教学过程需要结合市场的发展动势,“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设计人才”为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计结构,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以动态的战略眼光探索出一条切合实际、充满活力的教学道路。《包装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与软件技术、设计思维、实践操作、市场营销、视觉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要做到各种能力知识相互融合和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的知识结构同时,又能与市场需求做到顺利的结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卡通形象在当今市场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积极参与各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传递品牌信息,不断加强品牌识别度和美誉度,与受众能够进行亲切的情感交流,激发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发生。现在的《包装设计》教学中卡通形象的运用着重训练技术的应用以及局限的设计思维,缺乏市场导向,导致学生的发展不能与市场的发展及时接轨。本文将分析卡通形象的市场优势,《包装设计》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以及卡通形象的市场优势对《包装设计》教学的推动作用。

一、现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现在现行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中,电脑软件类课程占了专 业课程的主要课时,学生几乎很少去图书馆深入研究,更加缺乏市场 调查,时间花在电脑制图和掌握电脑技巧上。在做设计时,考虑设计 问题的思维非常局限,缺乏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所谓设计创意几乎都是根据网络资料改编而成的。说明《包装设计》课程现行的教学体系缺少对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作为专业的艺术设计人才,最终的教学目的不在于培养专业技术技能,而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敏锐的思维方式,其设计结果紧紧与市场需求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寻求一条切合实际、灵活多变的教学之路,激发学生发挥最大主动性和创造潜能,既能具备完善的专业设计素质,又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开拓出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随着市场发展的快速推进,国家也提出要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社会当中特别是市场方面对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有着更加实际的要求,既要求设计师具有观察市场变化、消费者心理、观察生活的能力、设计表达与实施能力以及综合的创新能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设计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其教学环节又是关键中的重要一环,理所应当要明确和及时改进艺术设计教学的定位。

从当前《包装设计》教学设计来看,主要以企业形象方案设计和概念创意设计两类来进行组织教学的。企业形象方案设计着重于训练学生的技术能力,并且有大量的参考实例,其设计结果比较容易实现,但学生的设计思维及设计的实际使用方面处于被动地位。现在艺术设计实践平台使很多项目设计停留在方案设计层面,不能准确地指导改进设计工作。在概念创意设计教学中,着重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概念创意的创新设计教学,激发学生掌握灵活的设计思维与表现方法,培养学生了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两种教学方法其实都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素质。缺乏与市场需求的联系,也缺乏市场消费的检验,使得学生在投入实际工作中,不能与市场及时接轨,而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资源去探索市场。因此,《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必须立足当下,针对其专业特性,来寻求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与需求。本文将以卡通形象设计在市场中的运用为切入点,在理念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的改革,在教学实施上注重教学与市场需求的渗透与交叉,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设计教学平台,突出对学生应用型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卡通形象设计市场宣传中的角色及优势

在当前的市场营销宣传中,专业和理性的消费决策和行为正在慢慢转变,卡通形象作为极具感性化和情绪化的信息传达元素,其市场需求的空间越来越大。卡通形象将成为成为品牌塑造情感化的趋势,卡通形象设计发挥的空间就会很大。

情感化正在成为企业品牌价值塑造的发展趋势,作为情感传递、加强沟通、具有亲子效果的卡通形象,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巨大市场作用。卡通形象设计以其本身夸张或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及视觉瞩目度,能够更好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凸显出企业品牌的独特属性和优越性,从而使消费者能更快速、更明确地识别和接受品牌内涵。

首先,卡通形象设计在企业品牌形象构成中有着关键的地位。很多卡通形象运用好的企业品牌,能够产生很好的市场效应。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卡通形象设计是仅次于企业名称、标志和色彩的一项重要品牌要素。其次,卡通形象设计的运用具有可持续性,如果使用好和规范好,就能持续不断发挥出作用。在企业品牌发展过程当中,卡通形象的设计具有规划性和发展性,让其能够为我们不断增添品牌价值。例如,米其林为轮胎人“必比登”制定的周密而系统的发展和营销路径。卡通形象“必比登”的成长过程创造了米其林的成功。这个案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三、卡通形象设计的市场优势对《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推进作用

第一,卡通形象在选择使用之前,肯定需要充分的理论论证和基础设计工作。要考虑好所创造的卡通形象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的定位和角色,梳理好卡通形象在品牌信息传递过程当中的节奏以及与各个品牌要素之间的关系。要考虑到卡通形象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必要性和可持续性等等。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在《包装设计》学习中的主动性,因为设计前的市场调研任务明确,所需理论知识的信息量也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研究卡通形象的内涵以及市场发展的动势。

第二,卡通形象设计在企业品牌营销中与企业精神和品牌核心价值紧密连接性。不得不推进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把握企业精神文化和品牌营销的核心价值。这样卡通形象的设计才能保持生命力,使学生不至于因一时市场形势的改变而措手不及。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时刻把握卡通形象设计所传递出的情感化倾向与企业品牌所要传递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相一致。如果在《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失去这个原则,那么卡通形象设计就不会准确传递其代表的信息,从而干扰了品牌的定位与个性。

第三,卡通形象设计的设计过程以及推向市场的过程,整合了《包装设计》课程的体系,使每一个设计环节紧紧相扣,具有整体性和联系性。改变了以往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是知识内涵的运用和技术训练结合起来,既拓展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又使技术训练有了明确的方向性。在设计过程完成中,学生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加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设计素质将全面发展。另外卡通形象的运用具有广阔的市场优势,卡通形象在年龄跨度以及品牌跨度上的运用都十分广泛,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这就要求在《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市场调研的力度,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市场动态,使得教学充满活力。

第四,近几年随着卡通形象的市场优势不断提高,注重在市场营销中运用卡通形象的设计公司和企业不断增多。为《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提供了校企结合之路 ,开发了丰富的社会资源 ,拓展学生的就业途径。优秀的设计部门可以以最实用的设计理念指导学生设计学习,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教学与市场的脱节问题,学生的设计成长可以随卡通形象在市场的成长不断地更新换代。

四、结语

卡通形象的市场优势促进了设计与市场的发展与融合,为《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技术展现的平台。随着信息文化的快速传播与交流,卡通形象的市场优势将推动企业的全球化营销步伐。通过市场需求分析明确设计教学的单纯理念实现并不是促进教学改进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应该在基本技术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开放课堂教学,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课程教学调整。《包装设计》课程的整合与发展也将促进教学与市场的融合,通过高校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课程结构重组构建共生共赢的发展模式,实现教学与市场间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 彭欣.由“卡通热”的文化现象引起的思考[D].重庆:西南大学,2006

[2] 李晓霞,刘剑,李晓燕,赵仕红.消费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1.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课程化的优势论文 篇十一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将地理教学模式全新提升,帮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独特区域性这两个特点又决定了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大量地图、图表、资料背景、对比分析、纵横联系等等方面知识的交叉,多媒体技术则为地理课堂提供了极佳的交流通道,它改变了地理教学中传统模式,使地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增添了课堂教学魅力,作为地理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好多媒体的优势。

【关键词】:地理学科特点; 多媒体技术优势

【正文】:

地理学科知识跨度大,空间性、综合性强,每章节都有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必须以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方法去捕捉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思维和运用能力。而在当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将地理教学全新提升,帮助学生得到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地理学科应用的优势。

一、 地理课的学科特点

(一)地理学科具有整体性

地理学科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中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整个地理景观的变化,而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也要受到整体的制约。

(二)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

地理研究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学习地理极重要的方面。学习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空间位置,包括经纬网位置、海陆位置等等信息;其次弄清地区内部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流、湖泊、气温、降水、植被等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以及经济资源、工业部门、主要农林牧产品、交通运输线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配置原因。

(三)地理学科具有动态性

现存的地理事物是由过去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组成的。学习地理就要求我们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把地理事物同它所处的时空位置及其它事物联系起来思考。这也是地理学科独特的地理思维培养的方向。

二、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特点。

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图文声像并茂,并能够突出要点,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二)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特点。

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参与机会,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学习更为主动,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三)多媒体技术具有可重复性。

这种可重复性特点,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通过多媒体技术对真实情景展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四)多媒体技术还具有针对性。

多媒体技术让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 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优势

(一)创设学习情境的优势,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能在课堂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的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表述的知识”。关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我们常常会告诉学生:在2亿5千万年前,目前分成各个洲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之后,完整的泛大陆开始四分五裂,逐渐形成了现在的7大洲。生硬的课本理论远离了学生的客观体验,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运用多媒体动画呈现这个漂移的过程。板块是如何漂移的,是如何逐渐形成现有规模的,就会变得清晰,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而且这个过程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

中学地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难以直接体验或者是根本看不到的地理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或图片进行讲解,学生存在难以理解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比如说:极地地区的自然景观。我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都知道南极地的别名“白色沙漠”“风库”,在北极有庞然的北极熊,在南极有绅士的企鹅,但是这些我们普通人是看不到的,平时的课堂只能通过语言和图片理解。但是多媒体技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看到难以直接观察、接触到的各种地理生物环境。师生在地理课堂中共同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三)帮助学生获取课外知识,弥补知识结构。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技术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如结合区域地理的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展视云南独特的建筑、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等景象。它的民族风情之美,使学生在欣赏少数民族文化与热带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底蕴的不断传承。有些知识是在课堂之外得到的,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发现价值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协作工具,结合课内的知识的同时,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找更多地理奥秘。

(四)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的地图具有形象、空间感、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白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的讲授,要求学生找出波斯湾石油外运的三条主要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地区。这个知识点需要学生良好的地理识图能力,空间感的培养。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他们海峡、运河的名字,一点实用性都没有。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好,但是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展现外运航线(中东地区与美国、日本、欧洲石油运输的轨迹),知识点变得更直观,更真实,学生也易于理解。

钱学森将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地理系统”,而且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真实的背景资料,它不仅能反映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方法,它还能要求考虑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并从中进行探索,以便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用各种相关资源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使地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具有课堂教学魅力。

12.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课程化的优势论文 篇十二

3.2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对我们的教学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说,过去的数学课就是让学生做练习和做作业,而今天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数学课可以有多种互动学习的方式方法,比如说,利用教学软件发起答疑讨论、投票问卷、测试、小组任务、小组评价、抢答、选人等活动,可以极大的活跃我们的课堂,丰富学生对大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3.3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式教学模式。大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逻辑严谨,理论抽象,定理定义难以理解,导致很多学生学数学都很困难,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由于多媒体技术有着形象直观的特点,那么我们在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适当地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教学情境,比如说利用动画来演示定理、定义,运用视频来形象地刻画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3.4整合中要树立数学建模的思想。过去的数学课由于教学时间和设备有限,缺少信息技术的支持,很难做到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节省很多教学时间,我们可以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讲解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就是建模思想在课堂上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同时,教会了学生活学活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大学数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是切实可行的,按照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的将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相融合,创设新的教学情景,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常青.分析信息技术与大学数学课程整合新课程研究[J].高教视野,(7):12-13.

[2]茹静.信息技术与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整合的探索[J].科技资讯,(23):146-147.

13.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课程化的优势论文 篇十三

下面,我们针对高中物理的不同课型对教学活动化加以分析。

一、 实验课

(一) 实验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活动程序为:

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具有以上七个环节,而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需要有所侧重,突出其中的某几个环节。

模式1——自主探究式

该模式把实验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变教师先演示学生后模仿为学生自主去探索,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科学研究的一些具体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做”来实现最终的 “想”。“自主探究式”要求学生以小组(2~3人)为单位。这种模式较适合验证性实验。比如《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学模式如下:老师强调物理实验一定要关注的四点:(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3)数据处理;(4)误差分析。然后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讨论这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如何记录数据。教师要求各小组报告讨论结果,之后学生进行实验探索。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把思考题板书在黑板上:(1)这个实验的实验误差主要来自于哪里?如何减小误差?(2)实验步骤中有哪些地方容易出错?(3)实验过程需要注意什么?(4)若实验中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你能完成本实验吗?(5)有没有别的实验方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该模式的优点是:学生自主的时间、空间都较为充裕,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动手实践。从课堂活动过程看,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都要自己设法获取;教师给出的思考题,学生也能积极踊跃地参与讨论,并且大部分小组都能顺利解决。

模式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式

这一教学模式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究式实验,要求学生在不看教材的情况下进行猜想、设计方案、选择方案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

提出问题:影响物体加速度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引出猜想:你认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物体的质量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设计方案:要求每小组的学生设计出验证自己想法的实验方案。

选择方案:汇总小组的方案进行选择,选择出最佳方案后进行实验。

分组实验:定性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分析数据论证假设:从1N的意义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出三者关系。

课例表明尽管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间有限,但设计方案、选择方案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断思考的过程,学生学会了面对多个选择的时候要如何去正确抉择。这节课学生动用手、脑、口的机会很多,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般过程。

本模式的优点:主体性强,变学生被动观察演示实验为主动探索实验,能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模式3——课外体验实验式

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在课外进行实验、测量、收集数据,期望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外研究的积极性与实验探索热情。以《超重和失重》为例——

布置任务:要求同学们周日到药店的体重计上面体验下蹲和起立时示数的变化情况,带上老师提供的台秤到市人民医院的升降机内观察秤的示数的变化情况。

体验实验:周日,学生带上仪器进行测量与体验。

收集数据: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数据收集起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发现问题:在体重计上,人下蹲和起立的过程指针不稳定;在升降机里面,台秤示数有所变化。学生发现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可能原因。

分析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超重失重的规律,应用数据,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解释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原因。

本模式的优点:学生课外测量、体验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得到加强。主体性强,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必须小组合作才能收集到数据,至少一个人体验、一个人读数、一个人记录数据,三人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把实验做好。

模式4——“质疑发现”式

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利用简易仪器或日常用品进行实验,给学生以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物理的亲切感,同时激发学生在课外也能用日常用品进行物理实验探索的热情。以《探究开口铝环运动原因》为例——

实验现象:强磁铁快速地靠近开口的B环,学生惊奇地观察到B环也移动。

提出质疑:开口的B环在变化的磁场中也能产生感应电流?会不会是别的东西使B环动起来的?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中明明说得很清楚,必须是闭合的通路,难道书本也有错?”

提出猜想:A环带动、风吹动、气流动。

设计实验方案:取走A环换塑料环、隔空实验、用木棒代替磁棒等方案。

逐一实验排除猜想,发现新规律:涡流。学生还提出建议:改进教材的实验装置——把横截面积较大的铝环换成用绝缘的细铜丝绕成的闭合环和开口环,这样,实验现象既符合楞次定律又消除了涡流的影响,可有效排除同学们的各种猜测,使这道题更具有科学性。

该模式的优点: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各种可能的猜想,并能用简易仪器及生活用品进行实验验证,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求证精神。

(二) 方案实施的效果

经过一年的课题实验,2011年6月18日,我们对实验班做了一个关于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调查,发放问卷105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

1. 关于自主探究式的实施效果调查结果与分析,有53位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插入小实验的做法很好,这样能引起兴趣和求知欲,学起来更有激情。有34位选择“好”。可见,认可在高中物理课堂插入小实验,通过动手体验学习的学生达到了90.06%。关于“实验课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去探索,老师只是提出注意事项”,有82.29%的学生认为好。学生认为通过小组讨论,他们完全能顺利完成实验的探索,而且,正因为不知道实验结果,有神秘感,更吸引他们去动手,完成实验探究后有成就感。

nlc202309030234

2. 关于变演示实验为探索实验的调查结果与分析,有41位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让他们对物理现象先预测、猜想,后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最后自己进行实验或老师再演示实验,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好,因为这样先经过自己动脑,经过了自己的预测、猜想,设计方案,能更有目的地去理解实验现象,理解实验本质。

3. 关于课外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调查结果与分析,认为很好的有15位学生,因为课外生活的体验更有助于学生探索新的知识。有58位学生认为好,这样能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学习物理的兴趣会更浓。总体看有76%的学生认可课外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但也还有6位学生认为不好,因为体验不出来,课外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做。

从调查数据比例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可课外体验式实验教学模式,但也有少数学生不认可,原因是时间有限,兴趣不高,可见,运用该模式进行教学还要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去体验才能有收获。

4. 关于教师上课教学方式效果的调查结果与分析,有24位学生认为物理老师上课的教学方式能提高自己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52位学生认为还行,也有19位学生不认可;有26位学生认为现在物理老师上课的教学方式能促进自己课堂学习的效率,有55位认为还行,也有13位学生认为没有作用;有34位学生认为现在物理老师上课的教学方式能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有30位学生认为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有11位学生认为能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从数据比例可以看出学生对老师新的教学方式是认可的,而且也认为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 讲评课

1. 试卷讲评课活动化方案。班上的学生先要成立学习小组,以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为宜。小组的组织形式可以由老师按学习成绩优、良、中、差混为一小组,还可以由10个左右成绩较好的同学任组长,其他同学报名加入,每组必须选优、良、中、差各2名同学,对报名被通知没被选上的同学再报名至其他缺人的小组候选。这两种组织形式受欢迎度在调查中都约占40%。在学习小组分好后,要做好小组讨论学习考勤登记,教师要予以小组长支持,以避免部分学生爱来就来、不爱来就不来的现象。学生有事情不能参加讨论可与小组长沟通请假,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观念。为保证小组的凝聚力和合作职责分明,可以把小组6个成员分工为“主持人”、“考勤官”、“未解决问题记录员”、“新闻发言人”(负责课堂上对小组负责的题目或问题做汇报)、“联络员”(负责与其他小组的交流沟通)、“讲评官”(负责课堂上对小组负责的题目或问题做讲评和答“记者问”)。 成立小组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合理利用学生的智力资源;二是为了开展竞答积分活动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方案流程图如下:

对于方案中的一些说明:

(1)小组6人,编号为1,2,3,4,5,6,成绩好的编号在前面,成绩落后的编号在后面以便尽可能公平竞答。

竞答要具有梯度,竞答或抽答问题解释对了给一分,解释不合理或解释模糊则不给分。如某试卷上的一道题:

等离子气流由左方连续以v0射入P1和P2两板间的匀强磁场中,ab直导线与P1、 P2相连接,线圈A与直导线cd连接。线圈A内有随图乙所示的变化磁场,且磁场B的正方向规定为向左,如图甲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0~1s内ab、cd导线互相排斥

B. 1~2s内ab、cd导线互相吸引

C. 2~3s内ab、cd导线互相吸引

D. 3~4s内ab、cd导线互相排斥

教师引导:带电粒子进入P1和P2两板间会让P1和P2两板带电导致ab有电流,而螺线圈磁通量变化会导致cd有电流。设计问题如下:(1)ab之间的电流方向如何判断?(各小组序号为5的学生竞答)(2)cd之间0~1秒的电流方向如何判断?(各小组序号为3的学生竞答)(3)1~2秒的电流方向如何判断?(抽答)(4)ab、cd是相斥还是相吸如何判断?(各小组序号为4的学生竞答)

在完成一道题的讲评后,对某些题可以进行必要的拓展,把与本题相关或相似的知识或题型拿出来让学生去思考,使他们的思维之火能再次得到点燃。如上题中可进行2个拓展:(1)若P1和P2两板足够长,粒子电量为q,磁感应强度为B,P1和P2两板间距为d,则稳定时两板最大电压是多少?(思考讨论1分钟,各小组序号为1的学生竞答)(2)本题模型不变,你若是出题者,怎样把本题设置成同样模型不同问法的题目?(思考讨论1分钟,不限序号竞答)

对于安排的由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解答和“答记者问”的题目,教师把归纳的问题按梯度性逐一提出来,对非关键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设置成竞答模式让学生参与解答,对关键性的问题则由负责解答该题的学习小组代表上讲台解答并在解答完后面向“听众”并征询是否还有问题,若有,则继续“答记者问”。这个环节完成后,教师要作必要的点评。不上讲台解答的小组课后要给上讲台解答的小组代表打分,对平均分在70分以上的给予小组总分加1分的奖励,平均分在80分以上的给予小组总分加2分的奖励,平均分在90分以上的给予小组总分加3分的奖励,以促进小组凝聚力的形成。

2. 作业讲评课活动化实施方案。在作业出错较多的或普遍容易出现同一个错误的时候,选取作业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解答或规范解答拍成图片并做成课件,教师确定讲解的题目时要把讲解的题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竞答或抽答并记分,答对的给一分。讲解完后,教师展示拍下的错误解答的图片让学生“找茬儿”并提出合理的做法,答对的给一分。以上所获分数均与试卷讲评课的积分累加。另外,对答题规范的要适当做些展示对比并表扬一些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刺激学生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有些题目还可进行相应的拓展,流程图如下:

方案实施的效果:在经过一年的实践后,我们对李永鹏老师所教的两个高三毕业班共12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22份,收回118份,回收率96.7%。问卷中,80.11%的学生认同先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的活动对学习有帮助,能带动自己和他人的学习;91.30%的学生对小组讨论考勤表示支持,督促了小组成员参与课下测试的讨论,保障小组课下讨论活动能正常进行;87.48%的学生表示喜欢“自己先看答案并反思,在小组帮助下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上来,老师根据各小组提交的仍有问题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把节省的时间用于题目的拓展”的讲评课模式;75.91%的学生表示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或上讲台讲自己的想法时自己的注意力会更为集中,思考他(她)的见解;96.52%的学生认为课堂上采取设置问题小组竞答和课堂抽答的方式能让人持续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加强小组的团结协作;86.95%的学生认为这种以活动促进学习的讲评课模式可以在理科中推广。此外,自实施讲评课活动化方案以来,李永鹏老师所教的两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自觉性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08(01)班由分班时在12个平行班中的物理平均分第三名在第一次模拟测试后一直保持在年级第一名,而08(14)班则由分班时在12个平行班中的物理平均分最后一名在第一次模拟测试后保持在年级中下游但始终没掉回最后一名,最好的一次位列年级第五。从成绩看这种策略还是比较成功的,既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也促进了教师教学的发展。

nlc202309030234

三、 新授课

学生课堂活动化的实施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一个班分成4~5个学生一组,每组都有一个领导者,主要负责课堂和课后学习活动的展开。每一节新课前先给学生做好学案,在上新课前就要求每个小组组织学习讨论,经过讨论还是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各个小组的组长汇总,并在上课前提交给教师审阅,使教师在上课时有的放矢。经过尝试我们发现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所能解决的问题虽然不多,但是比教师只是布置学生预习效果好很多。新授课活动化教学流程图如下图:

方案实施的效果: 2011年4月中旬,我们采取分班抽样调查的形式,在高一年级的15个教学班中每个班发放了10张调查问卷,总共设计了9个选择题和1道征询意见题,发放答卷150份,实收答卷145份,回收率96.7%。结果显示,90.2%的学生希望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见解;66.3%的学生表示物理课上主动学物理,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是物理“学困生” ;52.1%的学生表示分组学习讨论很好,33.8%的同学认为情况一般;82.5%的学生表示学生实验应该是老师给出信息,介绍课题,然后由学生自己分组实验;94.7%的学生表示物理研究课应该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动手操作后分组完成。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发现,我们的方案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时表明了上面的新授课活动化方案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我们认为,我们对新授课课堂教学活动化的以上实践研究,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果。

1.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合作、交流与表达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教学效果明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逐渐从合作中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2.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教学,逐渐使学生养成了遇到问题首先自己去研究,实在解决不了的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学习小组组长反馈给教师,从而在课堂上提高了效率。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遇到问题不加思考就去找老师的习惯。

3. 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让教师积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摆脱传统的一言堂的习惯,采取各种教学方式,还课堂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 使教育资源共享。让更多的教师把教学方式、课堂设计、习题训练都放到同一个地方进行共享,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做到教学内容和进度全年级研究,高质量。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全年级研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四、 习题课

1. “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目的的巩固型习题课”调整后的模式:

2.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问题解决型习题课调整后的模式:

方案实施的效果:

1. 更新了教师的习题课教学的理念和习题课教学模式。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在习题课教学模式上,针对不同的习题课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探究出多种习题课的教学模式,但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其本质均是围绕着教会学生在习题课中如何学、如何探、如何思、如何归纳总结,教会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现代教育理念。问卷调查表明,86%的学生认为这种以活动促进学习的习题课模式可以在理科学习中推广。

2.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课题探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组合成一个个小组,在小组中按照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改变了学生单打独斗的学习习惯,这不仅有益于课题研究的展开和学生特长的发挥,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体会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功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也教会了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问卷调查表明,80%的学生认同先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活动对学习有帮助,能带动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学生认为自己已从以前教学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自实施习题课教学过程活动化方案以来,梧州高中练祖航老师所教的08(11)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自觉性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在12个平行班中,物理平均分由第一次模拟时的第4名进步到第二次模拟时的第3名,再由第二次模拟时的第3名进步到第三次模拟时的第2名。从成绩的进步来看,本课题研究出来的活动化教学模式还是比较成功的。

编后语: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构建开放性、民主性、合作性的课堂是现代教学的必然选择,而活动化课堂正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坊主说,虽然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化实施方案中得到了绝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化方案中还有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同学间的交流中来。如何能把这部分学生转变成热心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人,课题组在调查后也进行了反思和讨论:一是要加强对学习小组活动的指导,成绩优秀的小组长首先要带好头,自己先尽可能有自己的解法,同时破除一些小组长有和别的同学讨论浪费自己时间的思想;二是要把难度不大的问答机会给一些性格内向和成绩落后的学生并适当鼓励以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三是要鼓励成绩好的小组成员多关心成绩落后的成员。此外,如果要合理地控制好课堂,让物理课堂活动化更为有效,需要教师有较为深厚的教学功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长期的教学反思和业务学习,方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灵活应变。坊主还说,教学活动化的教学模式应该从高一就开始培养,使学生从进入高中起就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使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

(责编 黎雪娟)

上一篇:《五张纸条》阅读附答案下一篇:朗读与朗诵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