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答案总结

2024-09-21

机电一体化答案总结(精选10篇)

1.机电一体化答案总结 篇一

第一章

1.什么是机电一体化?各国的主要观点有哪些?(P1~3)答: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在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意义上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2.试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机电技术的区别。(P2)答:传统机电技术的操作控制主要以电磁学原理的各种电器来实现,如继电器、接触器等,在设计中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彼此间的内在联系。机械本体和电气驱动界限分明,整个装置是刚性的,不涉及软件和计算机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 心,在设计过程中强调机械部件和电器部件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整个装置在计算机控制下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3.试分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相关技术。(P1~3)

答: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多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技术密集型的系统工程。其技术组成包括:机械技术、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等。现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甚至还包含了光、声、化学、生物等技术等应用。

4.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哪些几个基本要素?

答: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部分、执行机构、传感测试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我们将这些部分归纳为: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这些组成要素内部及其之间,形成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运动传递、信息控制、能量转换等有机融合的一个完整系统。

5.试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

答: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一直要坚持贯彻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系统思维方法,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各个组成要素间的有机联系,从而确定系统各环节的设计方法,并用自动控制理论的相关手段,进行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分析,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化设计。

6.试述现代设计的概念。(P4)

设计这个词有两种概念。广义的概念是指发展过程的安排,包括发展的方向、程序、细节和达到的目标。狭义的概念指的是将客观需求转化为满足该需求的技术系统的活动,各种产品包括机械产品的设计即属此类。

现代设计是过去长期的传统设计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是随着设计实践经验的积累,由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逐步归纳、演绎、综合而发展起来的。由于科技进步的速度日益增快,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在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的同时,运用相关的科学技术原理,进行过去难以想象的综合集成设计计算,使设计工作包括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产生了质的飞跃。

8.现代设计方法有哪些?(P3~13)

现代设计方法门类众多且不断出新。可按所研究解决的问题性质分为总体问题和个别性能问题两大类:

1.研究总体设计的现代设计方法

(1)设计方法学

(2)价值工程设计(3)优势设计(4)绿色设计(5)计算机辅助设计(6)并行工程设计

(7)虚拟设计

(8)反求工程设计

(9)优化设计及其发展

(10)创新设计技术

2.研究产品性能的现代设计方法

(1)工业产品艺术造型设计(2)模块化设计

(3)相似性设计

(4)摩擦学设计

(5)三次设计

(6)人机工程设计

(7)智能设计

(8)动态设计

(9)可靠性设计

(10)有限元法

(11)机械疲劳设计

9.何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四视图设计?(P13)功能视图、结构视图、控制视图和信息视图

第二章

1.什么技术系统?什么是技术过程?什么是作业对象?(P27)例如,为了得到某种复杂形状的金属零件,可通过编程在加工中心上对坯料进行加工。坏料是作业对象,加工中心是技术系统,所完成的加工过程是技术过程。

作业对象一般可分为三大类:物料、能量和信息

2.确定技术过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P27)1)根据信息集约和调研预测的资料,分析确定作业对象以及主要转换要求。2)分析比较传统的和现代的理论和实践,确定实现主要转换的工作原理。

3)明确实现技术过程的环境和约束条件。环境是与技术系统发生联系的总和,包括经济条件、生产条件、技术条件、社会条件等。4)确定主要技术过程和其他辅助过程。5)根据高效、经济、可靠、美观、使用方便等原则,初步规定技术系统的边界及工作范围。

3.试述功能设计方法和主要步骤。(P28~30)功能是对技术系统中输入和输出的转换所作的抽象化描述。只有用抽象的概念来表述系统的功能,才能深入识别需求的本质,辨明主题,发散思维,启发创新,总功能逐步分解为比较简单的分功能,一直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的功能元,形成功能树(一)功能分析(二)功能元求解 1.选择工作原理 2.构思功能载体(三)方案综合

4.功能设计的工具有哪些?(P30)1.设计目录

(1)对象目录

(2)作业日录

(3)解法目录

2.知识库

(1)数据库

(2)设计词典

(3)手册

5.试分析设计与技术系统的关系。

设计若是为了对作业对象完成某种技术过程,设计对象就是人造技术系统。

第三章

1.结构设计有哪些内容?(P78)

宏观地看,结构设计大致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1)功能设计 以各种具体的结构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要求。

(2)质量设计 兼顾各种要求和限制,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质量和性能,(3)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

充分应用现代设计方法系统地构造设计优化模型,用创造性设计思维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优化和创新。

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运动联系结构的基本单元有哪些?(P87)

需要联轴器、减速、变速装置及运动换向与转换装置等基本传动结构

3.滚动导轨副的品质用那几方面来衡量?(P108)

(1)导向精度

导向精度是导轨副最基本的性能指标。移功件在沿导轨运动时,不论有无载荷,部应保证移动轨迹的直线性及其位置的精确性。各种设备对导轨副的平面度,垂直度及等高、等距的要求都有相应的规定或标准可以参照。

(2)耐磨性

导轨副应在预定的使用期内,保持其导向精度。精密滚动导轨副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因此,耐磨性是衡量滚动导轨副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3)刚度 为了保证足够的刚度,应选用最合适的导轨类型、尺寸及其组合。选用可调整间隙和能够预紧的导轨副可以提高刚度。

(4)工艺性

导轨副要便于装配、调整、测量、防尘、润滑和维修保养。

4.结构设计品质是指在那些方面应注意的问题?(P116)

结构设计品质是指结构强度和静刚度、结构动刚度、结构热稳定性和结构工艺性等四大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1.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控制器的作用是什么?它的基本功能应包括那些?(P149~150)机电一体化机械的控制器是一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测量和控制系统它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与外部输人命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转换,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运行。

它的基本功能应包括以下几点: 1)实时的信息转换和控制功能。2)人机交互功能。3)和机电部件接口的功能。4)对控制软件运行的支持功能。

2.单板机模式的控制系统有哪些特点?(P150)

1)结构形态的随意性。

2)空间位置的随意性。

3)形态规模的随意性。

4)最佳的经济性。

3.组合模式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种模式?(P150~151)

采用商品化硬件模块通过总线母板组合成控制系统.具有多种灵活的组成模式,它可以自成系统,即采用独立模式;也可以方便地作为其他小型、微型计算机的前端控制机,或者组成分布式系统的典型的分散系统。

4.在工控机中对存储器有哪些要求?(P153)

像个人计算机存储代码和数据供CPU或其他设备读写

(1)可靠性高

即抗干扰能力强,能在恶劣的工业现场环境下准确进行读写操作。

(2)实时性好

能满足工业控制系统对存储器访问的要求。

(3)功耗低

降低自然发热造成的温升,并可用电池供电。

(4)数据存储器非易失性

这并不是对全局存储器的要求,但系统中至少有局部非易失数据段或程序代码段,以便能长期保存数据,并在系统突然停电后再重新启动时能迅速恢复现场运行

5.I/O子系统的作用是什么?按其物理量的形式分成哪两大类?(P153~154)

控制器除了基本系统以外,还应包括各种检测、控制量的输入输出接口,这部分功能称为I/O子系统。按其物理量的形式来分,一般可分成开关量(数字量)I/O即DI/DO、模拟量I/O即AI/AO两大类。

6.什么是总线?控制系统中包括哪些总线?各总线作用是什么?(P154~155)所谓总线是指一组信号线的集合,是一种按规定协议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电源总线组成。

7.简述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P152~155)

(一)中央处理单元(CPU)(二)存储器

(三)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I/O子系统(四)人--机接口(五)系统支持功能(六)总线

8.什么是计算机数控系统(CNC)?(P155)计算机数控系统简称CNC系统,它是用计算机通过执行其存储器内的程序来完成数控要求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并配有接口电路、伺服驱动的一种专用计算机系统。

9.计算机数控系统(CNC)由哪几部分组成?(P155)CNC系统由程序、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数字控制装置(CNC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主轴驱动和进给驱动装置等组成,第五章

1.根据自动化机械的基本模型,简述信息流主要集中在那些子系统中?(P195)信息流主要集中在人机界面、检测机构和控制器。

2.现代机械和传统机械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P195)现代机械和传统机械最本质的区别是现代机械中具有信息流。信息系统保证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基本单元(MEE)的正确运行,也使许多基本MEE耦合组成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3.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信息流的作用是什么?(P196)信息系统保证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基本单元(MEE)的正确运行,也使许多基本MEE耦合组成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信息流是软件总体设计的基础。

4.信息流是如何分类的?(P196)从信息流的形态来分,信息流可以是借助于机、光、声、电等介质传输的信号,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图表、图像等抽象的信号,在计算机内部则是数据表示的数据流。从信息流的功能来分,有控制信息流、检测信息流、数据信息流、显示信息流等。以信息流的流向来分,可分为输入信息流、变换信息流、输出信息流等。

5.分析信息流和数据流有什么意义?(P196)1)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有深刻理解。

2)可对系统进行深入的总体分析与规划,以达到解耦与集成的目的。

3)信息流是软件总体设计的基础。按软件工程方法,从数据流可确定软件的结构,并定义此结构中包含的程序模块。同时也可以定义数据库项、格式、规模和存取方法。特别是“全量程”的定义,即用于两个以上的程序模块内的那些量的定义.6.分析信息流的基本工具有哪些?(P196~198)(一)信息流的基本环节(二)数据流程图(三)信息流和软件结构

7.人机输入界面的基本硬件有哪些?(P204)其基本硬件是键盘、开关(包括操作按钮和触摸屏等),并通过CRT实现人机交互。

8.输出界面的信息流中对执行机构的控制信息输出有哪几种形式?(P215)1)直接开关量的输出。

2)脉冲序列和运动方向控制标记。

3)直接数字输出。4)模拟量输出。

5)其他控制器控制执行机构

第六章

1.简述机电一体化可重构系统设计提出的背景。(P229~230)1)新产品不断涌现,产品更新换代加快。

2)社会对产品的需求趋于多样化、个性化和动态化,顺应客户爱好(也称客户化或定制)、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已成为生产方式的主流。

3)市场对企业的要求从原来的对质量、成本的要求演变为现在的对时间(Time)、质量(Quality)、成本(Cost)、创新(Innovation)、服务(Service)和环境(Environment)等诸多方面的要求,时间已成为竞争力的第一要素,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最新的产品并推向市场,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

4)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关注,使人们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更注意生态和环境方面的相容性和友善性,综合考虑产品的环境影响与资源效率已成潮流。

2.什么是可重构制造系统(RMS)?(P230)可重构制造系统(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RMS)是指能够通过对制造系统结构及其组成单元的快速重组或更新,及时调整制造系统的功能和生产能力,以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及其他需求的一种制造系统。

3.可重构制造系统(RMS)的重构分为哪几个层次?(P230)1)制造系统级的重构。2)制造设备级的重构。3)子系统或部件层的重构。

4.对于可重构制造系统(RMS)而言,可重构控制系统的技术基础是什么?(P230)开放式结构控制器是可重构控制系统的重要基础技术。

5.机电一体化可重构系统设计的目标是什么?(P231)1)低的生产成本和重构成本的综合值(cost)。2)短的设计建造时间和斜升时间(Time)。3)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资源(Resource)。4)在公共地基上达到物流最优(Stream)。

6.机电一体化可重构系统的特征是什么?(P231~232)1)模块性(Modularity)2)可集成性(Integrability)3)可转换性(Convertibility)4)可诊断性(Diagnosability)5)客户化性(Customization)

7.可重构机床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可重构机床包括那些内涵?(P232)主要目的是使机床能快速低成本地适应被加工零件的各种变化。

1)可重构机床综合了流水线机床和数控机床的优点,它每次提供给客户确定的、满足其当前需要的功能和生产能力,同时当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可快速改变机床的硬件和软件结构,以较低的成本在一个零件族内快速调节/升级生产能力和功能性。2)可重构机床由可重构的硬/软件组成。

3)可重构机床必须设计开始就考虑可重构性,而且必须由基本的硬/软件模块创建,能够通过所设计的接口快速集成。

4)可重构机床是开放的、模块化结构。

8.机械加工中常用的三类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什么?(P232)DML、FMS和RMT三类机电一体化系统

2.机电一体化课后考试题答案 篇二

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用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2机电一体化的目的是什么?

是使系统(产品)高附加价值化,即多功能化、高效率化、高可靠化、省材料省能源化,并使产品结构向轻、薄、短、小巧化方向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和生产的省力化、自动化需求。

4工业三大要素指的是什么?

物质、能量和信息

5什么是机电互补法、融合法、组合法?

机电互补法又称取代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利用通用或专用电子部件取代传统机械产品(系统)中的复杂机械功能部件或功能子系统,以弥补其不足。结合(融合)法:它是将各组成要素有机结合为一体构成专用或通用的功能部件(子系统),其要素之间机电参数的有机匹配比较充分。组合法:它是将结合法制成的功能部件(子系统)、功能模块,像积木那样组合成各种机电一体化系统(品),故称组合法。

6开发性设计、变异性设计、适应性设计有何异同?

开发性设计:它是没有参照产品的设计,仅仅是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或系统。变异性设计:它是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增加某些附加价值。适应性设计:

它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面有所变更的要求。

7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设计流程

(1)根据目的功能确定产品规格、性能指标(2)系统功能部件、功能要素的划分(3)接口的设计(4)综合评价(或整体评价)(5)可靠性复查(6)试制与调试

8设计机械传动部件时,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常提出哪些要求及措施?

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常提出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精度、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要求。为达到上述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1)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承部件; 2)缩短传动链,提高传动与支承刚度;

3)选用最佳传动比,以达到提高系统分辨率、减少等效到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4)缩小反向死区误差,如采取消除传动间隙、减少支承变形的措施; 5)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振动、降低噪声。9 机电一体化系统传动机构的作用是什么?

使执行元件与负载之间在转矩和转速方面达到合理(最佳)的匹配。10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对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传动间隙小、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运动平稳、传动转矩大。13丝杠螺母副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滚珠丝杠螺母机构由反向器(滚珠循环反向装置)

1、螺母

2、丝杠3和滚珠4等四部分组成。

18简述滚珠丝杠副的支承方式及其特点。

1,一端双轴承固定,另一端悬臂,多用于短行程以及垂直传动2,一端双轴承固定,另一端单轴承支承(轴向可滑动,弥补热胀冷缩和安装误差),结构简单,缺点是单轴承端支承刚性差一些。

3,一端双轴承固定,另一端双轴承支承(轴向可滑动,弥补热胀冷缩和安装误差),结构稍复杂,比单轴承端支承刚性好一些。

4,一端双轴承固定,另一端双轴承支承(轴向由圆螺母及碟簧预紧预拉伸),结构稍复杂,轴向刚性好一些,高速旋转不易甩动,特别用于水平布置,尤其双向负载大且跨距大时候用。19齿轮传动部件的作用有哪些?

1.传递扭矩2.改变转速3.改变传动方向

25已知:有一三级齿轮传动减速器,如图所示,z1~z6的转角误差分别是:

△φ1=0.06弧度/sec、△φ2=△φ3=0.03弧度/sec、△φ4=△φ5=0.015弧度/sec、△φ6=0.01弧度/sec。

减速比分别为:i1=i2=

2、i3=3,则i=12.求其总转角误差△φmax.解:△φmax=△φ1/i+(△φ2+△φ3)/(i2i3)+(△φ4+△φ5)/ 3+△φ6

=0.06/12+0.06/6+0.03/3+0.01

=0.035(弧度/sec)

26对滚动导轨副的基本要求

1)导向精度2)耐磨性 3)刚度4)工艺性 27试论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答: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人格化和自适应化。28机电一体化系统对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传动间隙小、精度高、低摩擦、体积小、重量轻、运动平稳、响应速度快、传动转矩大、高谐振频率以及与伺服电机等其他环节的动态性能相匹配等要求的传动部件。

30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型设计有何异同

答:开发性设计是在工作原理、结构等完全未知的情况下,设计出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的要求的新产品,是一种完全创新的设计。适应性设计是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增加某些附加价值。变型设计是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针对原有缺点或新的工作要求,从工作原理、功能结构、执行机构类型和尺寸等方面进行一些变异,设计出新产品。32丝杠螺母机构的传动形式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①螺母固定、丝杠转动并移动。结构简单,精度较高,但刚性差。只适合行程较小的场合②丝杠转动、螺母移动。结构紧凑,丝杠刚性较好,适合工作行程较大的场合。③螺母移动、丝杠移动。机构较复杂且占用轴向空间较大,故应用很少。④丝杠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结构简单,紧凑,但使用不方便,应用较少。

34滚珠丝杠副的组成及特点有哪些?

答:由丝杠、螺母、滚珠、反向器组成。特点:结构复杂、成本高、无自锁能力、轴向刚度高、运动平

3.机电一体化答案总结 篇三

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部分、执行机构、传感测试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我们将这些部分归纳为: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这些组成要素内部及其之间,形成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运动传递、信息控制、能量转换等有机融合的一个完整系统。

2.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组成及相关关系?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多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技术密集型的系统工程。其技术组成包括:机械技术、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等。现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甚至还包含了光、声、化学、生物等技术等应用。3.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与一般的机械系统相比,除要求较高的制造精度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即快速响应和良好的稳定性。

4.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三大主要机构是什么?

(1)传动机构、(2)导向机构、(3)执行机构 5.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的功能是什么?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是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及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其核心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包括机械、电力、电子、液压、光学等技术的伺服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一系列机械运动,每一个机械运动可单独由控制电动机、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组成的子系统来完成,而这些子系统要由计算机协调和控制,以完成其系统功能要求。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设计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合理化和最优化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结构主要包括执行机构、传动机构和支承部件。在机械系统设计时,除考虑一般机械设计要求外,还必须考虑机械结构因素与整个伺服系统的性能参数、电气参数的匹配,以获得良好的伺服性能。

6.机电一体化传动系统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作用?

(1)齿轮传动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的传动装置,它在伺服运动中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伺服电机与执行机构间的力矩匹配和速度匹配,还可以实现直线运动与旋转运动的转换。(2)螺旋传动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的一种传动形式。它是利用螺杆与螺母的相对运动,将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3)滑动摩擦导轨

直线运动导轨的作用是用来支承和引导运动部件按给定的方向作往复直线运动

滚动摩擦导轨是在运动件和承导件之间放置滚动体(滚珠、滚柱、滚动轴承等),使导轨运动时处于滚动摩擦状态。

8齿轮传动间隙对系统有何影响?有那些方法可以消除该因素引起的系统误差?

(1)偏心轴套调整法(2)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3)垫片调整法(4)轴向压簧调整法(5)周向弹簧调整法

9.消除直齿间隙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偏心轴套调整法: 这种方法结构简单,但侧隙调整后不能自动补偿。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 这种错齿调整法的齿侧间隙可自动补偿,但结构复杂。

10.导向机构都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滑动摩擦导轨的运动件与承导件直接接触。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接触刚度大;缺点是摩擦阻力大、磨损快、低速运动时易产生爬行现象。

滚动摩擦导轨是在运动件和承导件之间放置滚动体(滚珠、滚柱、滚动轴承等),使导轨运动时处于滚动摩擦状态。滚动导轨的特点是:①摩擦系数小,并且静、动摩擦系数之差很小,故运动灵便,不易出现爬行现象;②定位精度高,一般滚动导轨的重复定位误差约为

0.1~0.2μm,而滑动导轨的定位误差一般为10~20μm。因此,当要求运动件产生精确微量的移动时,通常采用滚动导轨;③磨损较小,寿命长,润滑简便;④结构较为复杂,加工比较困难,成本较高;⑤对脏物及导轨面的误差比较敏感。液体静压导轨的优点是:①摩擦系数很小(起动摩擦系数可小至0.0005),可使驱动功率大大降低,运动轻便灵活,低速时无爬行现象;②导轨工作表面不直接接触,基本上没有磨损,能长期保持原始精度,寿命长;③承载能力大,刚度好;④摩擦发热小,导轨温升小;⑤油液具有吸振作用,抗振性好。

静压导轨的缺点是:结构较复杂,需要一套供油设备,油膜厚度不易掌握,调整较困难,这些都影响静压导轨的广泛使用。气体静压导轨是由外界供压设备供给一定压力的气体将运动件与承导件分开,运动件运动时只存在很小的气体层之间的摩擦,摩擦系数极小,适用于精密、轻载、高速的场合,在精密机械中的应用愈来愈广。11.滚珠丝杠副的轴向间隙对系统有何影响?如何处理?

滚珠螺旋副中有轴向间隙或在载荷作用下滚珠与滚道接触处有弹性变形,则当螺杆反向转动时,将产生空回误差。为了消除空回误差,在螺杆上装配两个螺母1和2,调整两个螺母的轴向位置,使两个螺母中的滚珠在承受载荷之前就以一定的压力分别压向螺杆螺纹滚道相反的侧面,使其产生一定的变形(图3-25),从而消除了轴向间隙,也提高了轴向刚度

12螺旋传动主要有那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和应用?

1、螺母固定,螺杆转动并移动

这种传动型式的螺母本身就起着支承作用,从而简化了结构,消除了螺杆与轴承之间可能产生的轴向窜动,容易获得较高的传动精度。缺点是所占轴向尺寸较大(螺杆行程的两倍加上螺母高度),刚性较差。因此仅适用于行程短的情况。

2、螺杆转动,螺母移动

这种传动型式的特点是结构紧凑(所占轴向尺寸取决于螺母高度及行程大小),刚度较大。适用于工作行程较长的情况。

3、差动螺旋传动。设螺杆左、右两段螺纹的旋向相同,且导程分别为Ph1和Ph2。当螺杆转动角时,可动螺母2的移动距离为

l2(Ph1Ph2)

如果Ph1与Ph2相差很小,则 L很小。因此差动螺旋常用于各种微动装置中。

若螺杆3左、右两段螺纹的旋向相反,则当螺杆转动角时,可动螺母2的移动距离为

lh1Ph2)

2(P

可见,此时差动螺旋变成快速移动螺旋,即螺母2相对螺母1快速趋近或离开。这种螺旋装置用于要求快速夹紧的夹具或锁紧装置中。

13.影响螺旋传动精度的主要因素主要有那些?如何提高传动精度?

螺纹参数误差 螺纹的各项参数误差中,影响传动精度的主要是螺距误差、中径误差以及牙型半角误差。

螺杆轴向窜动误差

偏斜误差

温度误差

为了提高传动精度,应尽可能减小或消除这些误差。可以通过提高螺旋副零件的制造精度来达到,但单纯提高制造精度会使成本提高。因此,对于传动精度要求较高的精密螺旋传动,除了根据有关标准或具体情况规定合理的制造精度以外,可采取某些结构措施提高其传动精度。

由于螺杆的螺距误差是造成螺旋传动误差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采用螺距误差校正装置是提高螺旋传动精度的有效措施之一。1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伺服驱动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1、按被控量参数特性分类

按被控量不同,机电一体化系统可分为位移、速度、力矩等各种伺服系统。其它系统还有温度、湿度、磁场、光等各种参数的伺服系统

2、按驱动元件的类型分类

按驱动元件的不同可分为电气伺服系统、液压伺服系统、气动伺服系统。电气伺服系统根据电机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直流伺服系统、交流伺服系统和步进电机控制伺服系统。

3、按控制原理分类

4.机电一体化总结 篇四

理论水平方面。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只有理论成立才有实践的可能,工作后,我时刻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电厂是生产一线,各个环节充满着技术,但对于普通的操作等工作,即便是吃老本,也是能操作的,但要使得工作能够游刃有余,懂得操作背后的原理,那就必须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坚持不懈的再学习毅力,我常常为这些貌似复杂原理而发呆,为了使得自己能较透彻掌握自己岗位的技术原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1996年我参加了报考参加由天津水利学校发起的水利系统中专自学考试,不耻下问,经过较为艰苦的努力,2010年获得毕业证书毕业,当年获得了技术员资格,在理论上友赢得了主动权。但是,随着时代脚步的快速前进,知识、技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面对新形势,自己又仿佛是井底之蛙,掌握的知识也是杯水车薪,为掌握新的理论,与时俱进,2010年,我踊跃参加了三峡水利大学的函授学习,将在今年毕业。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在历年机组的大修期间我都积极参加,并对照自己原有的各项知识结合电厂的设备具体运行状况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各种资料进行专业学习,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向老师傅求教,勤思、多做、苦学、牢记。利用较短的时间学会了各个设备的电器、机械图纸,弄清楚各个设备的运行原理和各个机电保护设备的铭牌参数和整定值,使自己能更准确地在运行工作中判断运行状况,给自己增添了许多工作信心。

5.机电一体化实习总结 篇五

通过半年的实习(工作),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生产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要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理论去解决实际生产中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着重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让我们大开眼界,认识企业文化,质量方针,职业健康,也算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让我们初步的认识了这个社会,对于以后做人所应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启发!

让我认识到这个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一个公司的发展,要有先进的技术和不断的创新,才能在同行业中领先,立于不败之地。在公司所见到的东西和自己以前学习的理论结合在一块,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对设备的认识。海南金盘电气有限公司海口市保税区,是生产干式变压器的专业厂家,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即着眼于高技术,高起点,创名牌,选用优质原材料,生产上层层把关,严格控制,精工细做,所有这些产品都是一次投运成功,得到用户好评。

实习岗位:铁芯车间变压器理论知识的熟悉,变压器是利电磁感应原理,从一个电路向另一个电路传递电能或传输信号的一种电器是电能传递或作为信号传输的重要元件。变压器是一种的电磁装置。压器可将一种电压的交流电能变换为同频率的另一种电压的交流电能。电压器的主要部件是一个铁心和套在铁心上的两个绕组变压器的结构简介。

在公司主要在铁芯车间实习,硅钢片横剪生产线的具体操作及车间里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等一些问题,因为机器在多年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误差,为保证生产质量,在生产前应检查和调试设备。铁心车间以生产干式变压器的铁芯,车间有纵剪生产线、横剪生产线、翻转台、电动行车等设备,设备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德国乔格横剪生产线和国产先进的启源横剪生产线完成剪切片料,启源线还需要通过手工叠片完成。这些设备都是通过PLC伺服系统控制,用PLC来控制剪切硅钢片的长度和冲孔位置,横剪线国外已采用液压传动,其特点是速度快、噪声小(国内目前仍是气动)。

国内要采用液压传动,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液压系统漏油。采用液压伺服技术,元件价格昂贵,对系统用油要求高,给维护带来一定难度。送料使用传送带,传送带由电机带动,电机全部通过接触器和继电器接通和断开,电机的控制电路由PLC来控制实现。在通过跟各位师傅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动手操作,懂得横剪生产线和电动行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同时也学习到了剪切硅钢片的工艺要求和误差范围,更加深入了解铁芯的结构和原理,了解铁芯的组成,熟悉铁芯的夹紧结构,认识干式变压器铁芯所用的硅钢片,掌握铁芯的制造工艺流程,了解硅钢片的剪切,掌握铁心叠装的质量标准和质量问题。

在剪切过程中控制毛刺、波浪片不能过大或过多、拉边撞片、步进长度等等,大致工艺流程:硅钢片→纵剪→硅钢片带料→横剪→成型铁→码铁→铁芯。铁芯采用优质冷轧取向硅钢片,全斜五步阶梯接缝,主要是改造接缝处的磁场分布,降低空载损耗和噪音。在车间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生产过程中由于使用电动行车、横剪生产线等设备,电动行车在起吊运行中严禁在吊物上方及下方站人,操作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注意防范苯系物、粉尘、噪音等对人身的健康以及硅钢片尖角锋利而割伤。在实习期间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总结了经验。在这次实习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想:第一、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要有一套学习知识的系统,遇到问题自己能通过相关途径自行解决能力。因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各种各样,并不是每一种情况都能把握。在这个时候要想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掌握相应技术,来解决工来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第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顺利工作的保障。

刚开始进工厂时,没有认识的人,在厂里的工作很压抑感觉也很被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人际交往之后,我发现工作的心情愉快了,因为在这里有了朋友,我渐渐的发现在工作之中不只是同技术、同设备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同人的交往。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同事之间的交往原则和社交礼仪。这也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为顺利工作创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

通过这次毕业实习,把自己在学校学习的到理论知识去和实践相对比。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顺利进行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接轨做好准备。毕业实习是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它为我们顺利的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做好了准备。最重要的是调整了我们的心态。

经过半年的实践和实习,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未来的日子,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继续学习,不断的学习。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人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改变自己的态度。“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半年的实习期很快过去了,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从小到大,都是家长,学校在为你指明道路,哪条道路是正确的,但是,我的前方是一个平原,没有道路,也没有人告诉我哪里是前行的方向,一切都要自己主动的去寻找,去判断,我将以一个主人翁的姿态去迎接未来的自己。

实习指导评语实习指导教师:

6.机电一体化主要概念总结 篇六

电液脉冲马达等。②传动机构:用于将旋转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有齿轮齿条和丝杠螺母,齿轮齿条可获较大传动比较高传动效率,但制造困难结构复杂,丝杠螺母结构简单应用广泛,首选。电动机与丝杠之间的运动传递:一是通过联轴器联接,而是通过减速器的传动丝杠,即同步齿形带和齿轮传动。当电动机与丝杠中心距较大时,可采用同步齿行带传动,否则采用齿轮传动,但应消除其间隙。③执行机构:主要指导向机构的选择。应用较多的是塑料贴面滑动导轨和滚动导轨。④控制系统:包括微型机、步进电机控制方式、驱动电路等的选择,常用的微型机有单片机、工业控制微型机,其中单片机应用广泛。(一般选用脉冲分配器)

2、闭环伺服系统设计:①闭环或半闭环控制:当系统精度要求很高时应采用闭环,精度不

高,半闭环。②执行元件:主要采用直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或伺服控制的眼压伺服马达作为执行元件。负载较大系统用液压伺服马达,中小型多用直流或交流伺服电动机。③检测反馈元件:闭环系统采用尺状的直线位移传感器,如光栅、磁尺等。半闭环系统用角位移传感器,如光电脉冲编码器、圆感应同步器等④机械系统与控制系统:机械系统由执行元件通过减速器和滚珠丝杠螺母结构,驱动工作台运动。对于直流伺服系统多采用PWM控制,交流应确定是用矢量控制还是用幅值、相位或幅相控制。

3、模拟量检测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⑴传感器及基本测量电路:传感器是把非电信号

转换成电信号;测量电路是把不易识别的电信号转换成易识别的电信号⑵放大电路:调制,放大,解调⑶转换电路:A/D转换,把计算机不识别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信号。⑷接口电路:输入、输出的作用,一方面接受信息处理和控制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将检测系统的信号传给信息处理和控制系统。⑸辅助部分:减小误差

4、可编程控制器(LRC)的结构及特点:结构: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源、编程器扩展接口和外部设备等,其内部采用总线结构,进行数据和指令的传输。特点:体积小、功能强、速度快、。可靠性高、较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方式进行工作。

5、谐波齿轮工作原理:主要有波形发生器H、柔轮1和刚轮2组成,柔轮具有外齿,刚轮

具有内齿,二者齿距相等,齿数不同,刚轮齿数大于柔轮。当波形发生器转动时,迫使柔轮的长短轴方向改变,柔轮与刚轮生的齿依次进入啮合。

6、磁致伸缩式执行机构工作原理:1传动箱,2磁致伸缩棒,3工作台。磁致伸缩执行机构

是利用某些材料在磁场作用下巨涌改变尺寸的磁致伸缩效应来实现微量转移;磁致伸缩棒2外绕有磁致线圈,通电后,再磁场的作用下,装在螺母与工作台3之间的磁致伸缩棒2实现微量转移,通过改变线圈的通电电流来改变磁场强度使该棒产生不同的伸缩变形,传动箱1经丝杠螺母传动副传动得到粗位移,该坐标工作台利用粗精位移相结合得到所需的较大进给量。

7、热变形执行机构工作原理:属于微动机构,利用电热元件作为动力源,电热元件通电后

产生热变形实现微小位移;传动杆1的一端固定在机座上,另一端固定在沿导轨移动的运动员见3上,电阻丝2通电加热时,传动杆1受热伸长△L=2L(t1-t0)=2L△t,当传动杆1由于伸长而产生的力大于导轨副中的静摩擦力时,运动件3开始移动。

8、光栅式位移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机构特点:传感器由光栅和光电组件组成,当光栅

和光电组件产生相对位移时,光电三极管便产生相应的脉冲信号,通过检测电路对产生的脉冲进行计数,即可确定其相对位移量。光栅实际上是一条均匀刻印条纹的塑料带,条纹间距可以做的很小,一般可以做到微米级,以提高位移监测精度。

7.省机电一体化竞赛总结专题 篇七

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培训及竞赛工作总结

一、竞赛试题及成绩分析

1、系统组成及工作要求

2011年广东省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使用亚龙235A实训装置,安装布局与10年全国赛接近,由分拣传送带、机械手以及物料处理盘、一点检测供料台组成。和以往不同之处就是添加了触摸屏。工作方式有二。方式一,通过触摸屏调试设备运行。工作方式二,使用触摸屏设定一号槽下料组合,并复制到二号槽,不符合一、二号槽的工件送到三号槽。另加上辅助和保护功能:两种工作方式实时切换,切换有缓冲动作;停电保护;急停;过热保护。

2、能力要求

竞赛要求选手掌握基础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如机械手、传送带的安装,气动元件的使用和控制气路的安装,变频器的设置、三相交流电机的安装与控制,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触摸屏画面开发以及通信能力。

3、出题趋势

通过近四年的竞赛观察,竞赛的硬件平台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设备安装的组合方式和调整难度不可能出现再多的变化,今年选手能力的区分就在于触摸屏界面的设计,通信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编程的能力。命题者很可能会加大工作量,最明显就是增加了触摸屏的开发和按照国标绘制电气原理图。比赛要求选手同样在4小时内完成全部工作任务,工作任务难度比往年全国赛有大幅度的提升,体现在:

一、方式二动作要求高,以往都是固定的组合或分拣,程序里已经固定,今年则是灵活的通过触摸屏设定,要求程序的结构性非常强;

二、触摸屏画面设定要求比较高,画面数量不算多,但是每个画面里背景、文字、按钮等每个细项要求繁杂,需要时间长;

三、绘图要求高,全部使用国标符号,同时规范了元件布局和文字说明,耗时较以往大幅提升。综合三个变化,总体工作量增大,每个细项目要求更加精细。

4、成绩分析

本专业选手在获得了三等奖(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赛后选手反馈信息了解到,设备调试完成良好,与平时训练情景接近。方式二,使用触摸屏设定下料要求也是平时练习之内容,不同就是二号槽的复制功能没有遇到过。丢分最多的是触摸屏的开发环节。虽然功能能够实现,但是细节没有符合题目要求,造成有功能不得分。这和本人训练思路判断失误有关。

二、经验总结

学生技能的竞赛既是学生能力与水平的比拼也是学校教学水平和辅导能力的较量。选手竞赛分数上的巨大差距不能等同为我们教学水平的差距,毕竟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竞赛的水平,我觉得还是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深化常规教学的知识要求,结合机电设备的控制规范,特别是实际生产设备的工作要求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二是健全我们的竞赛辅导体系。

1、深化常规教学

常规教学是根竞赛是绿叶是红花,有强健发达的根系才能开枝散叶开出美丽的红花。

1)教学内容切合行业要求

中职的教学任务是为行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合格的毕业生,为地区经济服务。

企业正在使用何种设备、采用怎样加工技术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教学中着重教给学生我们能力范围内的最贴近生产实际的技术和操作规范。近年实际教学中我们基本是依据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编辑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础》开展教学活动,教授学生PLC的基本顺序控制指令、步进顺序指令以及基本的编程方法,涉及实际生产的常用手法、操作习惯等内容很少。恰恰技能竞赛里比较注重考察选手这个方面的能力。

2、注重师资培训

教师在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结合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自学能力、探求欲望非常有限,能学到多少更多的取决于老师教多少。基于这个现实,教师的知识储备、技术经验、授课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性就更显突出了。以往,我们的教师都有过培训,例如每次竞赛前省教育厅组织的指导教师培训。这些培训有个特点,培训时间段,主要任务是对往年比赛的总结与题目分析,非专业技能培训。我想,从提升我们常规教学质量出发,对任课老师进行正规的培训是有比较有利于的。

3、健全辅导体系

回顾这四年的竞赛辅导工作,我们的训练可能比较欠缺系统性,把辅导工作形成常规工作安排,系统训练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重点的几个方面是:

1)及早训练

技能竞赛已经常规化,每年一赛,辅导的有效性将很大的影响竞赛的成绩。通过和其它市队知道老师的交流了解到,例如成绩最好的队,从去年底筹划,今年一月初进行的全市的预选赛,各校应对市预选赛从第一学期后半段展开了积极的训练。珠海、中山、广州等地区也较早的获得竞赛的信息开展竞赛的准备。今年我们的队员从上学期末开始训练,到竞赛阶段一直进行停课备赛,能力水平一直在提升。通过赛前摸底测验,我们是达到入门级水平,熟悉了设备的操作,了解设备的特点,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刚好能在4小时内完成工作任务,但是还不稳定,遇到工作量多或有难点的题目没有办法按时完成。以08、09和10年全国赛题目测试,考察多点检测多点的排列组合分拣、一点检测多点分拣、配合触摸屏和变频器的操作,我们的队员基本能解决问题,可以在4小时的时限内取得80分左右的成绩,难点部分还不能独立完成,另外是速度较慢。再加上一个月的强化训练,我们的选手应该可以达到比较熟练的水平。总结一个字――早,早取得信息,早开展训练。

2)多方交流以及收集竞赛信息

8.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体验总结 篇八

郭海军

从8月11日到13日,我们来到乌兰察布市高级技工学校参加了由襄阳技师学院两位专家讲解和师范的一体化教学体验,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一体化教学,单从字面上的解释就可以了解到,学习不再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是二者的统一与结合,通过专家老师的讲授感到收获颇丰。

第一、教学过程及教学方式新颖,我们所学习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减压启动器的安装一课,教师切入主题迅速,贴近现场作业,学生兴趣浓厚。教师使用项目教学法授课方式,不断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体化教学讲义的编制为课堂的操纵设计了明确的方法流程,教师上课是按一体化教学讲义设计的几个环节规范而有序的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围绕一个活多个项目,不断学习、不断查阅资料,分工合作,协调沟通,拉近了学生与现场岗位的距离。

第二、学生分组合作、积极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小组内各成员的特长和作用,做到培养优秀生,辅助差生,带动中等生的目的。在小组中,大家分工明确,但又相互合作,每个人的角色得到相应的轮换和锻炼。学生积极便是整个课堂的主人,他们积极寻找和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学生自己探究分析获得的知识形成的记忆周期长久,而教师一言堂讲授的要靠反复的记忆,学生容易厌学。第三、教师关键点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辅导点拨非常重要,教师要成为学习讨论中的一员,要参与到学生的学生中,学生在自学讨论时,教师可以在课件巡视中,深进学生,对个别学生或小组给予随机的指点帮助。还可以就学生的共性题目和知识的应用拓展,做指导性点拨,这样,教师的辅导与帮助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第四、评价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体验中共有五个学习活动,分别是:明确工作任务、施工前的准备、现场施工、施工项目验收、工作总结与评价。在这五个学习活动中完成一个学习活动就及时对学习活动中各成员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组内成员自评、组长评价、组间互评、教师对小组的评价等。评价方式多样化,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可以及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纠正其一些个错误,引导其从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体化教学在我国已经有许多的教学实例了,而且在我们北方也有许多在尝试和探究的中职中专以及技工学校。但是在融合教学一体化过程中还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今后教学中不断的学习、探索和总结,将一体化教学应用于我们学校,让学生尽快成长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去探索未来,受益终生!

9.机电一体化第八期培训总结 篇九

为切实提高我省烟草加工企业设备维修的整体技术水平,加强维修人员的互动交流,共同提高,河南中烟工业公司组织了高技能人才机电一体化轮训班。在2010年10月的第八期高技能人才机电一体化轮训班为期一周的培训交流中,经过来自行业的多位专家的精心讲解,我们在理论技术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在很多维修保养方面受到很大启发。在这次学习培训中,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我深有感触。

在这次学习中,中烟公司和进修学院花费很大的精力,为我们讲授了工业网络发展概述及西门子通讯网络简介,PPI、自由口通信和MPI全局数据包通信,无组态连接通信和有组态连接通信,PROFIBUS通信ET200M、只能从站的打包式接收与发送,一主多从、多主站DX通信,CP342-5作主站与从站,工业以太网的网络组件、通信连接组态、工业以太网的ISO通信等知识,使我开拓了视野,增加了见识。

在这次学习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我进行了重新认识。现在烟草加工设备绝大部分都已发展为机、电一体化,在实际工作中机和电联系非常紧密,掌握制丝工艺流程和机械原理对电气维修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些都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名维修技师,必须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样才能在工作中驾重驭轻,轻车熟路,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回到工作岗位上,我一定会把所学知识和交流心得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刻苦钻研技术,知耻而后勇,相信自己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取得好的成绩。

10.机电一体化培训总结 篇十

经公司安排,我和同事于2015年11月20日至12月5日去泰州技师学院参加了为期十五天的机电一体化培训,通过十五天的上课培训,时间虽短,我还是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将培训内容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此次培训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 PLC,内容包括:三菱PLC和组态MCGS的相关知识。首先老师讲了PLC的结构、硬件、编程指令、组织块、数据块,以及PLC的最高级应用组态组网。着重为我们讲解了FX系列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其次讲解了组态软件MCGS的使用方法,以及MCGS与PLC的结合应用。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在PLC实训室做了一些针对性练习,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

第二部分为变频器调速技术及数控系统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变频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及在交流传动的应用领域等;

2、电机的知识,异步电机的简单原理,异步电机对变频器的要求,变频器的原理;

3、变频器的主电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等;

4、电动机和变频器的选择,包括容量的选择,形式的选择;

5、变频器的安装要求;

6、变频器的功能,全面的讲了变频器的各种功能及参数的设定。

7、数控系统安装与维修 8,数控编程与调试 通过十五天对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培训内容都是早已掌握的技术,但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也巩固了理论基础,在与同行的交流中也对自动化控制有了一些新的理解。这次培训不仅在技术上使我得到了提高,更是提供了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非常感谢公司给了这样培训的机会,于此同时我也期待今后会有技术层面更高的培训。

培训学习总结人:李佳

上一篇:关于描写冬至优秀作文下一篇:满足发现美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