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习报告总结(精选8篇)
1.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篇一
生物野外实习总结报告
生物是一门实践要求很高的学科,在没有进入生物专业以前,只是看着生物专业的同学天天奔波与教室与实验室之间我就对此深有认识了。在课堂上我们学习的仅仅是理论知识,因此野外实习也是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还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回顾这次实习的经历,可谓是有苦有乐。通过旬阳坝野外实习,我对于植物学,动物学都有了一个深入的,直观的了解,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到的。
还记得是13号一大早,大家登车向旬阳坝野外实践基地进发的。随着汽车的启动,同学们特别兴奋,我们出发了。路途遥远而且是山路,部分同学感到不适,但是大家在上车前都服用了晕车药,大家的整体状况还好。而且大家都没有忘带什么东西,这说明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还是很好的,没有发生意外。
第一天的实习是生态学。由于生态学是大二才开的课程,因此在实践前,老师用中午的时间,先对我们进行了一下生态学时间的快速培训,大家都很兴奋,所以老师安排我们的工作也是比较简单的,理论学习结束后,各小组的负责人就出去“踩点”了,下午大家一起到了选好的实习地----小茨沟,开始我们的第一项实习。对于生态学,我们实习的重点是运用样方法做野外生物丰富度的调查。
下午的太阳还是很热的,但是这挡不住大家的热情,实践在组长的组织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我们也完成了数据的收集,接下来的就是回去分析整理了。大家虽然都很累,但是却也是很开心的,这样的实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整个的实习过程中大家表现的都很好,只有一次有点遗憾那是那次野外昆虫捕捉时一位同学不慎捅了马蜂窝,结果整个小组都被蛰了,他更为厉害,全身上下被蛰十几个包,回到驻地后疼是免不了的了。
实习的生活说不苦不累那不是真话,但是实习的本身就是那种性质。而且我们学生物的,搞野外实习更是这样。早上就是吃稀饭馒头,偶尔中午在野外回不来就只能随便带些东西应付了,晚饭也就那样几种,日复一日,但是味道还不错。因为是住在小镇上所以有时我们也会出去在街上的小餐馆吃上几顿。想想我们是在野外实习,这样的生活相对还是不错的。这样的情况我们都是了解的整个的实习过程中大家表现的都很好。
在山上采集植物时,也见过很多的野果,五味子就是其中一种,虽然不多,但是对于远离大山的孩子来说,能够亲眼见见,尝尝,这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实习期间我们两天完成一个项目的实习,每一个项目完成以后都会又一次集合,晚点名。晚会中间带队老师给我们讲话,对我们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表示高兴,鼓励我们继续发扬刻苦奋斗精神,认真完成各项的实践任务。
在实习的最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平河梁之行。海拔2400米得高山草甸,那景色,深入秦岭腹地,站在群上之巅,远望秦岭的崇山峻岭,一股满满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就涌上心头。虽然没有拍下这里的景色,但它已经深入我心,大家玩的都很尽兴,忘记了登山的疲惫。平河梁—高山草甸之行将我们的野外实习在尾声时推向高潮。
实习中我们收获了许多,我们更加懂得了团结、友爱。同学和老师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我们的距离不再遥远,我们的感情将会更加的亲密。同时我们也学了做人的道理,我们都是成人了,我们得肩负起我们身上的担子,扛起我们的责任。,十几天的野外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实习中我们收获了许多,我们更加懂得了团结、友爱。同学和老师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我们的距离不再遥远,我们的感情将会更加的亲密。同时我们也学了做人的道理,我们都是成人了,我们得肩负起我们身上的担子,扛起我们的责任。
我们需要经历这样的磨练,才会进一步的成人成才,遇到生活中的苦难,我们才会有能力坦然的面对,才会在人生旅途中生活的精彩!
经过这次的锻炼,我相信我们会更好的成长,实习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记忆在,它将会成为我们每一位学生一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成为我们永久的回忆,值得我们永久珍藏!
2.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篇二
1 实习基地概况
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专业教学实习环节中的必修课程, 实习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玉泉镇地区, 距阿城市区6.5公里, 301国道 (绥满公路) 经由此地。该地区具有典型的地质条件, 区内三大岩类出露齐全, 褶皱断裂发育, 是公路建设和各项基础建设石料等原材料开采场地的主要地区之一, 地质现象丰富典型, 交通往来颇为便利, 是黑龙江省各高校相关专业较为理想的地质实习基地, 对培养高等技术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野外地质认识实习基地原有观测地点主要分布在玉泉镇周围, 主要有四处的地质地貌作为学生实习点。
1.1 小孤山滑坡观测点
玉泉地区在小孤山发现有产生于坚硬岩石中的滑坡。滑坡是沿基岩的节理面产生的, 滑坡体、滑坡床及滑动面上的牵引台阶, 都十分明显。此观测点可以满足认识滑坡、了解滑坡成因, 掌握测定滑坡构造产状方法的认识教学实习点。
1.2 小黑子河观测点
小黑子河的补给主要是由山上的地下水给地表水。本地地下水主要存在于石灰岩的裂隙中, 所以又属于裂隙水, 其口感好, 以至于玉泉的啤酒比较好。小黑子河观测点是观察河流的地质作用, 了解冲积层的形成及特点, 掌握河流地质断面的调查方法的合适观测点。
1.3 电缆厂后身断层观测点
在玉泉电缆厂后身有一明显的断层结构, 基岩出露好、断层结构分明, 非常适合学生掌握断层的野外识别方法及断层要素的测量, 节理的类型及特点。
1.4 威虎山玉泉地貌观测点
在威虎山上可以观测玉泉地区全貌, 是学生充分了解玉泉地区山岭起伏、地貌特点、水系的分布等等极好的观测点。
2 地质实习基地建设
近年来, 由于培养目标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学校非常重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就目前的地质实习基地的观测内容远不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需求。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建设, 达到实习内容齐全性、实习范围集中性、实习区域典型性、观测地点便利性的目的, 决定重新选址, 增加实习观测点。经过艰苦的调研、充分讨论、反复论证、大量的实验后, 现增设以下几个观测点:
2.1 威虎山风化壳观测点
该观测点位于威虎山公园二道门入口处, 为残积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的风化壳, 通过观测可了解如何鉴别变质岩, 并认识岩浆岩及变质岩的接触关系, 了解风化壳剖面的分带、成分类型及薄厚发育状况。
2.2 火车站岩层接触侵入观测点
经踏查, 火车站附近有三处岩体呈现出新岩体穿插老岩体的接触关系。这些特有的岩层剖面和独特的地质构造现象, 属典型的教学案例, 是难得的优质教学资源, 设为教学实践和科考研究观测点。
2.3 冲沟
本地区冲沟分布较为普遍, 铁路北侧之山坡均有分布, 除个别地区发现有处于第一发展阶段的冲沟外, 大部分冲沟处于第四发展阶段。冲沟一般长50~100米, 宽5~10米, 深1~3米。从目前看这种冲沟没有什么危险, 但由于本地区处于缓慢上升阶段, 因此, 对于冲沟的复活现象应引起注意。
2.4 玉泉料场开采观测点
玉泉地区无论是天然建筑材料 (砂、卵石、石块) , 还是人工建筑材料 (水泥、石灰、砖、瓦) 都比较丰富, 区内有两家水泥厂、多家采石场、砖瓦厂。玉泉镇三面环山, 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西部有一峡口连接平原, 地质情况十分复杂, 许多代表性的地形在此都能看到。
上述实习基地的各个观测点是经过实验分析、对比筛选而建立的, 内容丰富, 典型, 有代表性, 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地质实习的观测点, 更可以成为教师科学研究工作的基地。
3 实践基地建设后的应用
实习队的全体老师认真总结多年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经验, 并召集多位专家和资深教师进行现场调研、可行性分析和研究, 在原有基础上又开发了多处地质实习的观测点, 补充和完善了地质实习的内容, 建设了教学实习基地。并于2009年5月-7月进行了增设实习基地观测点后的第一次实习的实践, 实习基地在野外教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 2009年5月-7月陆续有土木工程专业 (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房屋建筑方向) 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等专业近18个班次六个循环的地质实习。通过对现场调查, 我们重新调整了实习路线, 统一规划和合理部署, 将现场实习观测点分三条路线, 分别是:小孤山滑坡观测点———小黑子河观测点路线;电缆厂后身断层观测点———火车站岩层接触侵入观测点———冲沟点———玉泉料场开采观测点路线;威虎山风化层观测点———威虎山玉泉地貌观测点路线。经过六个完整循环的地质实习, 均达到了预期的实习目的, 完成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习任务, 使学生牢固掌握了相关实习应该掌握的实习内容和技能, 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取得了预期效果, 为以后各届学生的地质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4 实习基地建设与应用总结
工程地质学实习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实践环节教学重要部分, 一年来, 为了更好地适应专业的改革和新专业发展, 提高学生对岩土的地质地貌的判断能力, 加强学生对不同地貌、岩石、矿物、水系分布等勘察能力, 真正地解决隧道或地铁等地下工程的地基稳定、边坡稳定等主要工程问题, 我们对实习基地建设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扩充了4个实习观测点, 修改了实习路线, 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 为野外地质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生动的实例, 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受到了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钱建平, 余勇, 陈三明, 张晓虹.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J].CAI, 2004.
[2]钱建平, 胡云沪, 庞保成, 冯佐海, 张晓虹.加强普通地质实习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实习教学质量[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 25, 2.
[3]时红莲, 项伟.论深化地质教学实习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 2007, 3 (16) :1.
[4]王心源, 张广胜, 贾冠忠等.安徽省巢湖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建设与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 2007, 2.
[5]徐先海, 周葆华.高校地质学实践教学改革途径探索[J].科技信息, 2009, 1.
[6]陈骏.胡文.李成.地质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 2007, 1.
3.林学专业野外实习管理模式探讨 篇三
关键词:林学类专业;野外实习;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8-162-02
Discussion on the Management Models of the Forestry Fiel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Sun Yueyan et al.
(Forestry College,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030801,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Forestry as an Example,the process of practice management on different levels is discussed,the research result can affor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fiel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relative majors.
Key words:The forestry;Field practical;Management models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自成立以来,坚持每年组织大三本科生到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課程综合实习,野外实习已成为我校林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环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野外实习既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灌输式”课堂教学的单一现象,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寓学于乐”、让老师“寓教于乐”,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相关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及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1-2]。本文以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野外综合实习为例,主要从学院分级管理角度来探讨实习前的管理,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实习结束后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完善该专业野外课程综合实习提供理论指导。
1 野外实习的分级管理模式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的野外实习实行分级管理的模式如下:教学院长→系主任→任课教师→系主任→教学秘书。
教学院长督促系主任按照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安排、执行实习任务;由系主任组织相关任课教师负责完成实习计划、实习指导书的制定等前期准备工作及安排任课老师按照实习计划准时完成实习任务;实习结束后班委把实习报告装订成册交给系主任,由系主任组织任课教师评阅实习报告,将实习成绩和实习报告交系主任,组后系主任统一交给院教学秘书,由教学秘书保存实习报告和成绩并存档。
2 实习前的管理
2.1 野外实习任务的安排 按照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每年春季学期(第六学期,主要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已经完成)教学院长督促系主任上交实习计划,经院领导审议通过后,安排系主任组织大三学生到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综合实习。
2.2 制定实习计划 野外实习是林学专业本课教学的必修环节。教学计划经院领导审议通过后,教学院长安排系主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习大纲和路线来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
2.3 实习动员 系主任制定好详细的实习计划后,出发前组织召开师生动员大会,把具体的实习安排通知到学生和教师,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野外实习,把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 实习过程中的管理
3.1 教师的管理 参加实习的教师包括各门实习课程的指导教师(负责相关课程的实习)、生活后勤教师(负责学生的食宿及相关生活要求)及辅导员(负责学生的安全、了解学生的生活、实习情况),由学院统一指派。实习指导教师要服从学院领导和实习负责人的具体安排,协助管理学生生活起居、安全和实习情况。生活后勤教师和辅导员跟随学生一起出发,课程指导教师应于实习前一天到达实习地点,做好实习准备工作。到达实习地点后,按照日程安排,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按照实习目的、要求及实习内容开始调查、记录及标本采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课程实习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学会野外调查、记录和整理调查资料的方法,学习动物、植物、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保存及压制方法,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野外工作的能力。
3.2 学生的管理 由于实习学生较多,需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实习小组的组长。各组长实习前通知组员携带相关的实习仪器、生活用品等;在实习时负责清点人数整队并及时传达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将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反馈给指导教师;每门课程实习结束后,组织组员编写实习总结和心得体会。学生应按要求完成实习内容,做好实习记录,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实习报告和内业工作。
4 实习结束后的管理
4.1 调查数据及资料的管理 野外实习结束后,实习的学生按小组对采集到的标本(动物、植物、微生物)整理归类并制作成标本以便保存;人工及天然林调查数据、样地及标准地调查数据、森林种群及群落数据、土壤、自然地理景观及森林景观图片等进行整理分析,结合野外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撰写各门课程的实习总结报告。
4.2 实习成绩评定 各门课程实习指导教师依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实习作业和实习报告的完成情况,提出所负责课程的建议成绩,系主任结合各任课教师的评定成绩给出综合成绩。
4.3 总结经验教训 实习工作全部结束后,教学院长安排系主任组织各实习教师召开教研活动,分析野外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认真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取长补短,为今后的实习奠定基础。
5 几点建议
5.1 实践教学方法需改进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目前传统的实践教学是教师边走边讲,学生边走边记[3]。笔者认为,可在野外实习出发前先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播放具体实习地点的生态现象,然后通过实地讲解,最后在撰写实习报告时形成科学思维,真正实现“让学生有所见、有所问、有所悟”,引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释现实问题。
5.2 实践教学基地需多样化 建议野外综合实习专业基础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可增加具有一定特色的森林旅游景区;专业课程可根据课程体系的侧重点不同优化选择特色实习地点,增加实习地点。
4.秦岭野外实习总结 篇四
怀着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秦岭,经过九曲八十弯的跋涉,翻越秦岭梁,月河梁,我们来到了安康市宁陕县 旬阳坝镇。在这里我们进行了暑期的野外实习活动。这里青山环绕,这里小桥流水,这里有绿莹莹的山,清凌凌的水,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你说还有比这儿更美的地方吗?
喜欢这里宽阔的河道;喜欢这里摇晃的木桥;喜欢站在河里光着脚丫子;喜欢数天上飞过的燕子。每天下午吃过饭,几个好友相约来到河边,坐在干净的大石头上,畅所欲言,谈天说地,无所谓谁错谁对,无所谓前因后果;一时间,仿佛我们被大秦岭征服了,没有那么多的私心杂念,没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静静地坐着,听听水声,听听音乐,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美好,那么纯净。如果哪一天你心里累了,去大秦岭走走吧,你会一下子释然好多,好多…
最叫我们难忘的是赵老师为我们播放的纪录片《大秦岭》,主要讲述了当年朱鹮和大熊猫的保护情况。多年以前,朱鹮濒临灭绝,当时人们这样说:“依稀可见,仿佛看见,却又看不见。”后来国家发布号令:寻找朱鹮。刘荫增等人跋山涉水,终于在洋县发现了七只朱鹮,当时轰动了世界。在那个叫做金家河,窑家沟的地方幸存了七只朱鹮,1981年5月23日,朱鹮找到了。之后那些工作者在及其艰苦的环境下从事朱鹮的保护工作,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朱鹮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在一个叫做三官庙的地方,大熊猫在那里安居乐业,那里没有农药,没有污染,全部手工耕作,一批有志青年来到这里来保护大熊猫,有一个从北大生科院毕业的叫曾周的小伙子牺牲在了保护大熊猫的征途中。可歌可颂呀!工作者每天上山,在熊猫经过的地方绑一根红毛线,多少年过去了,也许红毛线已经褪色,但是他们保护大熊猫的决心从没改变。江泽民在访问日本的时候把友友和洋洋送给了日本,这是全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对保护工作者的心灵的慰藉。熊猫没有面部表情,但是我们看到了那些保护者最可爱的面庞。
我们进行了孢子植物,种子植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生态学的实习。每一个项目的实习都让我们学到了很真切的知识。那些蕨类,那些昆虫,那些检索表,那些样方,都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这是一次陶冶情操,体验生活的实习,虽然比较苦比较累,但是我们经历了苦乐年华。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难忘在那个小教室我们给植物贴上小标签;难忘在大秦岭里面看记录片;难忘在那里荡秋千;难忘临走之前的那个不眠之夜,大家一起喝酒,一起跳锅庄,一生中能有几个那样的夜晚,一辈子能有几次不想说再见。第二天要离开基地,离开旬阳坝了,大家有太多的不舍和怀恋。
5.野外实习总结 篇五
学生:XXXXX
学号:2001XXXXXX
专业:XXXXXXX
日期:2011/10/27
一、实习区地质概况
这次实习区为狼山造山带西段,其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 它经历了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与变形、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裂解、沉积、闭合、新元古代晚期开始的活动陆缘、海西期一中生代以来的挤压造山并伴有大量中酸性岩浆的侵入的漫长构造演化与发展过程。该造山带有丰富的锌、铅、铜、铁、金等矿产资源。矿床化类型、矿床规模与时空分布规律都与其成矿地质背景、构造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有不同的矿床形成,在新太古代主要形成了海底火山环境热水沉积条带状铁矿、在中元古代主要形成了与被动陆缘裂解过程相关的海底喷流一沉积铅锌铁硫化物矿床、而在海西期一中生代以来挤压造山过程中的泉水热液活动, 既形成了中小型的斑岩型金矿床、又对中元古代等先成的喷流一沉积矿床产生了明显的改造和叠加成矿作用。东升庙、炭窑口和霍各乞矿床的部分矿床是造山过程中叠加成矿的结果。
二、实习主要内容和收获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地质填图、野外实测剖面和高精磁测,以及少量的矿点检查。这些都是基础的地质方法,内容相对简单,但是需要认真细心踏实的观察记录,以认真细心踏实的标准我在实习中加以运用,实习的获得着实很大,下面做简要分述。
1.地质填图
实习的第一个内容是地质填图,在填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
⑴GPS的使用:实习期间,明白了不同地区对GPS的参数有不同的要求,在不同的地区要设置其参数。
⑵实习区的主要岩石:认识实习区的主要岩石,并做到基本的的识别和野外鉴定特征,包括从其明显的特征如颜色、结构、组成矿物等来判断,在本次实习我认识到了石英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片岩、板岩等基本特点,并能简单的区分,因为更深入的认识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并且需要显微镜和其他仪器的观察和测量。
⑶实习区的构造:了解了实习区岩体的构造样式,如块状、条带状、脉状,层状,实习区的大部分石英岩和岩浆岩是块状的,而部分区域变质左右形成的岩石很多呈片状或板状,实习区发育有大量的石英脉及在乌拉山群的片麻岩中发育有广泛的钾长花岗岩脉等等;初步认识了实习区的主要构造的识别,包括断层、褶皱、解理等,通过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等断层的特点推测断层,以及通过解理与岩石原生层理的夹角判断所处位置是褶皱的何处等等。
⑷实习区地层:认识工作区的地层发育情况,包括地层的时代和分布以及层厚等,工作区有太古界乌拉山群、中元古界狼山群(渣尔泰山群)、白呈系和第四系的地层。出露的岩体有中酸性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 另有少量的小型侵人岩体。
⑸标本:学会了标本的采集和整理。野外地质情况复杂的地区,应该多取标本,因为仅仅在野外的观察室不够的,要取回标本,在实验室研究观察并做相应的技术分析可以获得更准确、更高的信息。
⑹填图的方法:主要是追索法和穿越法,根据实际地形及地层情况
设计合理的方法。
其他的有数据记录与处理、导航、通过天文现象识别方向、特殊地质现象的处理、拍照、怎么样安排工作和处理应急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这一阶段的实习,我基本的掌握了地质填图的一整条流程和处理应急问题的方法。
2.野外实测剖面
实习的第二个内容是野外实测剖面,在彭老师多次教导,以及师兄的带领下我们组完成了野外实测剖面,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本领。
⑴剖面的布置:剖面方向应尽可能垂直地层走向;岩层倾角平缓时,剖面线最好布置在地形陡坡处,反之,剖面线最好布置在地形平缓地段;剖面方向与地层走向的夹角越小越好;当露头不连续时,在相邻地段布置短剖面加以拼接;剖面起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下伏层位中,终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上覆层位中。
⑵人员分工:本次实习我担任过前后测手,同时也负责过打标本、写油漆以及协助李师兄分层,学到很多东西,对于不同的分工,明确到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前测手负责导线的前进方向,要求GPS的操作娴熟,方向尽量不要偏折,同时还要掌握罗盘的操作—打坡角;后测手主要是协助前测手,在本次实习中,后测手还要做好打标本、写油漆;分层人员最为关键,要划分地层并描述,这就要求分层人员有很好的地质方面的基础,在实习中我们小组经常相互讨论,分析难以区分的地层,有效地减小了犯错的概率;表格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但是由于地层的复杂性,记录员需要细致的记录,清晰的记录;绘图员需要在野外的环
境下绘制导线平面、地层剖面草图等,需要很高的画图操作能力。我们小组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分工经常交换,因此每个人都有机会练习不同的部分,全面认识和掌握测剖面。
⑶标本的采集:通过本次野外实测剖面,我认识到标本对于野外实测剖面的重要性。对于难以确定岩性的岩层,要保证至少采一块标本;对于厚度相对不厚的岩层,要至少采集一块标本;对于相对较厚的岩层,要求至少采集三块标本,分别为上、中、下;对于更厚的岩层,则要采集至少五块标本,分别为上、中上、中、中下、下。需要认识到的是,采集标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岩性,降低人为因素犯错的几率。
3.高精磁测
实习的第三个内容是高精磁测,高精磁测是重要的物探方法之一,在矿产勘查和调查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应用高精磁测的目的是为了和地质更好的结合,在实习通过磁力仪的操作和GPS定点,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⑴基点的选择:应选择建立在远离建筑物、公路、机动车、高压线等磁性变化小、稳定的地区。
⑵日变观测站:日变观测站,必须设在正常场(或平稳场)内温差小,无外界磁干扰和地基稳固的地方,观测时要早于出工的第一台仪器,晚于收工的最后一台仪器。磁力仪,要注意与测线观测仪器时钟严格同步,采用自动记录方式,记录时间应不大于0.5分钟。
⑶仪器操作与GPS定点:本次实习是以磁力仪和GPS结合使用,这就强调GPS的定点非常准,理论上不应该超过1-2m,因此本次高精磁
测在前期填图的基础上又很好的加强了GPS的操作;磁力仪的操作非常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着测量的结果。爱惜仪器,轻拿轻放,不要损坏仪器;测量的时候必须在定点的位置测量;对于信号不好的点位要做到重测。
由于本次高精磁测的实习只是参与测量的过程,而没有参与磁测的设计阶段以及最后的分析和解译阶段,所以对其的理解是片面的,相应的提高相对不是很高,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接触到,当然我知道这需要一个过程,循序渐进的,不可能立刻能学好更不可能全面。
4.矿点检查
矿点检查不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但是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矿床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知道一般的矿床它在地表的表现都是以矿点的形式来表现。矿点的发现与其底下和深部有矿有关,至少这种可能性事存在的。通过本次实习,我学会了矿点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
对于一个矿点,首先要进行定点;其次要详细描述其特征,包括矿点处岩石的特征和周围岩石的特征,以及两者的接触关系等;接着就是取样,取样的重要性在矿点的检查中更加突出,不但要取岩石标本,而且还要取岩屑,并且要分散取,在矿点的各个方向取岩屑;最后是对于特殊的现象要手绘或者是拍照。
三、实习总结体会和感受
本次实习的野外部分结束,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和经验,比以前提
高了很多,进步了很大,但是对于如此大的工作区,地质现象十分复杂,其更是有着漫长构造演化与发展过程,仅仅靠这么短暂的野外实习是很难全面理解其构造和演化历史,需要更多的野外实习工作和更加深入的学习相关课程和参考大量的文献。
虽然实习的前期,我们很好的完成既定任务,但是本次实习快要结束的时候,由于我们的不负责任,犯了非常严重的目无组织、目无纪律的错误,给老师心里上和经济上造成了很大伤害,我在这里再次向老师您做深刻的道歉。最后老师原谅了我们,我在这里谢谢老师,谢谢您的宽宏大量,您给与我们这么大的谅解,我保证以后努力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对于您的教诲,我深刻的记在心中,“思路决定出来,想法决定干法”、“细节决定成败”、“做事要认真、复杂,要全面考虑”,等等这些您的话语我一定记住,并在生活学习甚至以后的工作中当做自己的参考标准。
6.野外实习总结 篇六
实践性教学是植物学的重要教学环节。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植物分类学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基础理论的必要手段。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认识我国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通过野外调查和植物标本的采集与鉴定,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
团结合作精神,且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园林植物种类的感性熟悉,提高学生综合运用
知识的能力。
3、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4、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
5、通过野外观察,熟练掌握植物形态术语。
6、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达到能够系统地归纳和概括出各科各种植物的主要特征。
7、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弘扬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
8、提高水粉写生和钢笔速写能力。
9、通过野外实习,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增强同学们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习任务与要求
1、初步掌握植物分类学和植物资源学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熟悉野外调查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2、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植物与植被分布的规律性,熟悉资源植物的经济用途。
3、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4、通过观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等,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定植物的方法。
5、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加强学生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提高水粉写生和钢笔速写的水平。
四、实习地点基本概况
实习地点:黄山风景区野生猴谷景区、宏村、翡翠谷
基本概况
黄山风景区野生猴谷景区(图1)座落在黄山风景区154平方公里的西南部,距黄山南大门约5公里。这里有 一条终年流水不断,清澈见底,长达15公里的山溪。这条山溪就是黄山风景区内著名的浮溪河,因这里的山谷内生长着数群被国际学术界列为独特品种,被我国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黄山短尾猴,黄山野生猴谷遂由此得名。正是这条山谷同时还孕育着众多的珍贵生命――国家级保护动物黑麂、黄麂、白鹇、四不像、动物等,以及大量珍贵的高等植物,故这条山谷又被学者们称之为生命大峡谷。黄山野生猴谷地处黄山浮丘峰和云门峰之间的峡谷内。这里常年瀑布飞泻,溪水流淌。据称,黄山猴共有12群,每群多到40-70只,它们栖息于高山密林之中,经常成群活动在峰林峡谷之间,攀峰登崖,如履平地,来时浩浩荡荡,漫山遍野,去时无影无踪,不知所向。1990年,黄山风景区和寨西村共同建成了黄山浮溪天然猴园观赏区,也就是通常所称的黄山野生猴谷。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黄山市黟县县城10公里。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的历史,宏村基址及村落全面规划由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制订。村中两棵古树,白果树和红杨树是“牛角”。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 为“民间故宫”。著名景点还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村周有闻名遐迩的雉山木雕楼、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万村明祠“爱敬堂”等景观。19XX年,国家建设部、文物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组成专家评委会对宏村进行实地考察,全面通过了《宏村保护与发展规划》。20xx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xx年12月30日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20xx年3月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20xx年12月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5月,被正式评为国家级5A景区。
翡翠谷景区(图3)在黄山的东部,又称“情人谷”,谷中之水源出炼丹峰、始信峰,游人可至的景区有6000米长,峡谷中分布着大小彩池数百个,有40余个彩池的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最大的彩池面积近1000平方米。此外还有同名专辑和电影。
五、实习内容
7月7日:上午我们先在老师住的地方集合,老师详细说了这几天的实习内容和一些实习时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将我们班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在不同的老师带领下进行上山认植物,一路上我们认识了许多植物,也记下了我们不知道的植物,不知道的植物回去按照它们的形态特征用植物检索表来辨别这些植物,一上午下来我们认识了许多植物,收获多多。下午我们带着画箱和画板来到了溪水边进行写生,由于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室外写生,我们都不是很熟练,在慢慢的摸索中画完了第一幅画,画完后然后需要给老师进行点评,这就是实习的第一天,虽然很热很累但是我们学到了很多。
7月8日:休息一天。
7月9日:日程安排同第一天,上午上山认植物,下午写生。
7.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篇七
药用植物学是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植物生产类课程的基础。药用植物学通常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生因为认识不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及和后期专业课的联系而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药用植物学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并可学习和掌握一些中药方面的基本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志趣。因此,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加强与专业课程的联系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认真分析了农业院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在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渗透于药用植物学的野外实习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加强与药用植物资源学的联系
教师在带教过程中,不但要教会学生识别药用植物,还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药用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了解药用植物的分布特点、分布种类以及植物的群落特点,了解生态环境因素如光、温度、水、太阳辐射等对药用植物的影响,以便有利于掌握药用植物野生变家种的各个因素,更好地服务于人类[1]。因此,学生在记录药用植物采集卡时,不但要记载药用植物种的识别特征,也要记载当地的气候特征和植物生长的周边环境特点。如野生的款冬,让学生记录其群居生长的周边环境特点,然后再和驻地附近当地人栽培的款冬进行比较,从而对野生变家种有感性的认识。
根据中药资源的采收原则,对于实习地点蕴藏量较大的药材如益母草、碎米桠(冬凌草)等进行采收,实习结束后带回实验室,为后期的中药药剂学等实验提供材料,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专业兴趣,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另外,严格控制标本采集数量,杜绝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同种植物每组不得超过两份,用于复习和练习制作标本,这样既能保证标本制作练习,又可避免重复浪费,保护了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经过严格控制和指导,学生既养成了做事严肃认真的态度,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2 加强与中药学的联系
在中药资源中,植物药占绝大多数,在野外实习时,不仅教会学生原植物基原的识别,还要对每种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等进行介绍。一些药材除了传统的药用部位之外,对近年来其他非药用部位的开发状况加以讲解,以便更有效、更充分地利用和开发中药资源。如丹参的茎、叶和花就含有与根部相同的酚性物,地黄的叶、花、果实也可入药,忍冬藤、杜仲叶、山楂叶作为药用部位也已载入药典,银杏叶作为保健茶也已经进行开发利用[2]。另外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增加了河南道地药材的介绍,如鬼箭羽、旋覆花、连翘、商陆、独角莲(禹白附)、金银花、辛夷、丹参、白芷(禹白芷)等[2],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将这些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和用途穿插在分类中介绍,不仅可以加深科属特征以及相同科属其他植物的认识,又可以为将来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3 加强与中药鉴定学的联系
药用植物的知识与中药鉴定的基原鉴定、形态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好药用植物学知识对鉴定中药真、伪、优、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药中植物药占较大比例,不仅存在异物同名或同物异名(如泽兰,可以引导学生从原植物的科属和形态特征去区分,如“四大怀药”中的怀地黄、怀牛膝入药的是栽培的原变种而不是野生的地黄和牛膝),还存在一种药材多个基原植物的现象[3](如地榆,可以根据二者在叶形态上的主要区别特征联系到药典收录了地榆和长叶地榆两个基原植物,长叶地榆是地榆的变种)。在见到商陆时,根据根横切面的异常构造,联系人参伪品来说明此特征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通过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学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其在中药鉴定上的基础地位,进而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4 加强与药用植物栽培学的联系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分类、资源、生境、分布、形态等方面知识是药用植物栽培学学习的基础。可以由分类和资源联系药用植物栽培中引种、品种选育等内容进行讲解;由生境和分布可以联系药用植物栽培管理措施进行讲解;可以由形态联系栽培上的生物学特性、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和调控技术等进行讲解。如野生的忍冬,可以联系河南道地药材密银花的生产情况对药用植物的植株调整(修剪)进行讲解,由此还可以联系野生忍冬和栽培忍冬的主要区别。对于蕴藏量较大的药用植物,适当采集,带回药用植物标本园进行种植,让学生自己种植,自己管理,不仅培养了专业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通过药用植物知识与中药栽培知识的穿插与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专业技能。
5 加强与药用植物育种的联系
牛膝、地黄、柴胡、丹参等药用植物,药用植物标本园有不同的栽培类型,带教老师联系实际对这些药用植物目前的育种概况进行讲解,适当讲述这些品种的特点,如株型、产量、品质等差异,让学生了解其生长特性,形态差异,繁殖方式等,如牛膝,河南怀牛膝主要有风筝棵和核桃纹两个农家品种,风筝棵株型紧凑,产量高,品质优,核桃纹株型松散,主根细长,种子繁育有秋子、蔓薹子、秋蔓薹子3种;怀地黄有85-5、北京1号等品种,其中85-5是利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的,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药用植物育种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总之,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人类医疗观念的改变和对中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原来野生的中药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中药学的知识范围需要扩充等形势下产生的[4]。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是农学与中药学的交叉学科,既有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又有农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让学生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就了解中药学科的发展动态,正确理解有关植物生产类的课程,明确植物生产类相关课程在中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的更深一步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这就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教老师不仅要具备中药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对植物生产类相关课程知识进行系统掌握。
参考文献
[1]郭巧生.药用植物资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红瑞,兰金旭,高致明,等.河南省常用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4):108-110.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8.高师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革新 篇八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革新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85-02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组分的相互联系及地区差异的科学,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一个重要分支,是地理学的专业基础课。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的特征、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正确认识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地质、地貌、水文、植物、土壤、动物)相互联系和地区差异的科学。要正确认识一个地区的自然和经济环境状况,就必须对各自然和经济要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包括收集有关部门资料和野外调查工作,抓住影响景观形成的主导因素进行分析。
因此,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地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在地理科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地理教学始终把野外实习作为培养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一个基本方法。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原理,在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自然地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自然环境整体特征,在野外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野外实习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1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历史沿革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野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活动,在地理科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977~1999年以前,自然地理实践教学基本是沿用前苏联的地理学的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以部门自然地理各组成要素为主题开设各自然地理学的相关课程,并且进行相配套的野外实习。2000年以后高校地理专业进行课程改革,自然地理学的课程设置相应进行改革,将原来根据部门自然地理学各组成要素的地质、气象气候、地貌、水文地理、植物地理、土壤地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合并为自然地理学,分科进行的野外实习也随之合并成地质、地貌和植物、土壤地理2大块进行,除了地理师范专业的学生开设自然地理學外,地理信息系统和资源与环境规划专业方向的学生也开设自然地理学位专业基础课,大大拓宽了选修自然地理学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对象,课堂教学内容高度综合与精简。
2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革新的思路
作为高校师范专业地理科学系的学生,毕业后要去中学从事地理教育和地理研究工作,目前中学教改强调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从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与能力并重转变,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中学教育开辟第二课堂和开展野外活动,成了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中学地理教师必须以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而,对高校地理专业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已成为当今地理教学的迫切需要。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是高校自然地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自然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体现了该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改革的思路是:顺应高等教育地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特点,突出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要求和地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及时反映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经验,把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高度重视学生观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地理学科的发展和地理学科的改革原则,增大野外实践教学的信息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调整野外实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地质、地貌水文、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和区域自然地理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切实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革新
3.1 挖掘野外实习资源
(1)罗浮山——南亚热带山地景观
罗浮山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缘,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境内,东距惠州67km,西距广州99km,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地跨博罗、增城、龙门三县(市),面积260平方千米,主峰飞云顶海拔1281.5米,有比较完整的地貌剖面和垂直分异明显的南亚热带山地景观。罗浮山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少,有些植被,尤其是在沟谷内的植被还处于半原始状态,物种保存较好,反映水热条件变化的植物种类丰富。罗浮山区就有植物种类1600种,约占广东省现存植物种类的三分之一。这些条件,不仅适宜训练学生学习植物分类、样方调查、土壤剖面的挖掘与观察等研究方法,而且还可以观察到有规律的景观垂直递变。罗浮山脚有部队的培训基地和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学生食宿问题可以较好的解决。所以成为我们首选的野外实践教学的基地。
(2)丹霞山——国家红石公园
丹霞山位于韶关市东北约45km、仁化县城南约8km的锦江东侧,总面积约180km2,由200多座奇山异峰组成,主要由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长石砂岩组成。韶关的丹霞山是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红石公园”之称,是世界上最典型和最大的丹霞地貌区,也是地理学上“丹霞地貌”一词的命名地。
3.2 优选野外实习方案
野外实习方案包括野外实习点和路线的确定,实习点与线路的选择是野外实习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基础环境条件,极大地影响野外实习的效果。野外实习方案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实习点与线路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择优选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操作性和多样性,住宿条件较好而且又经济实惠的实习点与线路,只有这样野外实习才能保证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顺利完成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如选择具有南亚热带山地景观的罗浮山作为植物、土壤野外实习点,通过对植物、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野外观察和植物群落演替特征的观察,引导学生对罗浮山植被、土壤发育的自然条件、水文、地质及地貌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考察研究,达到植被、土壤野外实习的教学目的。选择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丹霞山作为地质、地貌实习点,通过考察研究丹霞山的岩性组合、沉积特征、地貌特征,引导学生对著名的丹霞地貌的形成成因的思考。
3.3 革新野外实习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凭借要素,使教师和学生借以发生联系共同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手段和操作方式[1]。野外实践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与创新野外实践教学方法,根据日新月异的环境条件,野外教学环境条件与课堂教学不同的特点,改变以往教师为主授课,学生听的单一方法,积极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统一方法[2],灵活、多样地运用团队协助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助等野外实习教学方法。
在植物地理调查中,我们指导学生以团队协作方式,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地采集华南南亚热带地区主要常见植物,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辨识,利用植物检索表鉴定和认识沟谷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顶灌丛草甸等植物群落的主要植物。分组进行沟谷雨林、马尾松林的植物群落样地实习调查与量算。经过实习,同学们对南亚热带山地的常见植物有了教清楚的认识,掌握和认识了华南地区的优势植物,掌握和了解野外植物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实践证明,在野外实践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互动学习方法,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性学习的培养,使学生获得直接知识和验证和巩固书本所学的知识,对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巧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野外实践教学的效果,有极大的积极意义,是野外实践教学较好的方法。
3.4 制订野外实习指导书
实习指导书是教学大纲实践性部分的具体化,是根据开出的实习课程来选择适宜的教材或是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野外实习指导书的编制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特定的野外实习地点的具体特点而定,一本好的野外实习指导教材能指导学生顺利进行野外实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受益无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野外实践指导书的编制一般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野外实习计划: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及注意事项、实习路线安排、实习的组织形式等;二是具体的实习内容与任务,包括实习目的与任务,实习的用具和准备工作,具体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报告的要求;三是参考文献,收集该实习点前人做过的研究和发表的文章等。
4 结语
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较好地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书本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开拓学生的多维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巧和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是野外实习中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野外实习中不断改革和探索教学的经验教训,优选实习方案,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其恭.教学模式研究引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7(2):26~27.
[2] 刘可静.信息管理学教学模式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6):85~90.
[3]王涛,王历.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3,15(2):72~73.
【野外实习报告总结】推荐阅读:
暑期秦岭野外实习总结07-17
旅游野外实习心得10-18
野外地质实习教材11-17
广西野外综合实习报告08-21
秦岭野外实习报告汇总09-19
庐山地理野外实习报告10-19
环境科学野外实习报告10-01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11-16
野外拓展07-26
野外综合训练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