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中营造创新的环境其他教学反思(精选2篇)
1.音乐课堂中营造创新的环境其他教学反思 篇一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性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听、说、读、写训练的主阵地就是课堂,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可以营造出和谐、愉悦、极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为教师顺利开展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相关知识,使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迅速地强化与提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而使学生心智得以健康发展。可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语文素养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为达到特定教学目标而呈现的一种戮力同心、精神振奋、情绪饱满的情绪状态,外显齐心协力、内隐心灵相通。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互帮互助的生生合作,既充满欢声笑语,又饱含翘首期盼的课堂,会极大地调动学生们课堂参与的热情。这种积极的情绪便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它会使学生思维状态达到最佳,更易于探索和接受新知,沉浸于语文课堂的无限魅力之中。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其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甚至教师自身的情绪变化等,都能够影响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1]
一、营造良好课堂气氛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标中明确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灵活、多变、妙处横生的课堂导入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诗、词、歌、赋中“游走”,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之雄壮瑰丽;亦可以在琴、棋、书、画中“追寻”,享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通过手撕画、编织、剪纸等技艺来调动学生手脑并用。一个通过精心设计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瞬间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2]
2.教学过程中,用动手操作活动调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训练。根据课堂实际,可以重复课堂导入时的活动内容,也可以另辟蹊径,将学生带入新的活动之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控制手部运动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是锻炼手脑协调性最好的方式,可同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更利于体现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探究的小组合作意识的形成。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你讲我听,而是融入了可视化的语文教学的形式。[3]
3.教师用外在的情绪变化调控课堂氛围
教师讲课时除了知识本身会作用于学生被学生感知外,教师的情绪是另外一个很容易被学生体察的重要内容,比如,教师上课时的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因此,教师可以自如地运用自身情绪的变化渲染课堂氛围,把它看成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情绪变化的设计调控课堂进程,以达到“润物细无声”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境界。
教师要用亲切、温和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情绪状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①多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与人交往最好的方式,如果教师表情严肃,姿态高高在上,学生就会感到压抑和恐惧,课堂气氛也会变得冷漠,没有朝气,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不会高涨。如果教师在授课中保持微笑,学生接受知识便会非常积极主动,详和愉悦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②多给予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差异,有的学生接受得快,有的稍显缓慢,若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区别地看待学生,只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好坏,不仅有失公平,更会让学生越发的不自信。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师要积极寻找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多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建立起?ρ?习的自信心,保持学习的热情,那么学生定能“其进而不能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用“好极了”、“你真棒”等夸奖性语言来鼓励学生外,还可通过奖励给学生小红花、小笑脸等,并贴到班级墙上醒目的位置,这种听得到的奖赏和看得见的进步更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不断进取,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4]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便于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比如,用一些益智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玩游戏有着很强烈的兴趣,教师不要强硬压制,相反可以利用这种天性有效实施教学,如果可以在游戏中渗入学习,“学”与“玩”融汇在一起,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不仅学得轻松,学会了知识,而且融入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必将受用终生,甚至激发其终生探索、研究的能力。[5]
将学习的内容与游戏结合,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搭桥过河。以识字为例,教师让每位同学把一个字(合体字)的偏旁和部首分别写到两张空白纸上,之后陆续由一名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偏旁或部首与其它同学的部首或偏旁进行组合,率先找到5位同学即可搭桥成功,渡过小河。②快乐传声机。选5-8名学生站成一排,第一名同学接收到信息,以无声的方式传递给第2名学生,一直传到最后由最后一个同学说出收到的信息是什么,传达正确即可胜出。还有诸如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好玩的游戏。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游戏环节,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而且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巧用多媒体营造全新的视听赏鉴课堂氛围
鸟儿的鸣叫与狮子的怒吼,潺潺的流水与江河的咆哮,憨态可掬的动物与争奇斗艳的花朵,浩瀚的大海与巍峨的高山……,无不深深地吸引着求知若渴的小学生们。多媒体便是呈现这些视听盛宴的媒介。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适时适当地使用便会烘托出具有超凡体验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中,播放了西沙群岛旅游风光视频资料,伴随优美的音乐,一起走进了西沙群岛,领略了它那迷人的风采。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啊,西沙群岛太美了,简直就是人间仙境”,“我觉得西沙群岛很美很美,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儿成群结队,千奇百怪”……“这些美景就像一幅很美很美的画”的感叹,这种情感的体验是语言讲述所难以实现的,同学们所发出的各种感叹正是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提高的最好体现,此时,我们不要去打断孩子们,而是用心去聆听这些让人振奋的“感叹”。再比如,巧用《汉字宫》教学光盘资料会将枯燥的汉字学习一下子鲜活起来,等等。对学生而言,这些生动有趣的视听盛宴不仅利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增加了他们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品味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
四、教学中巧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探究的课堂氛围
有这样的一则古希腊寓言故事: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他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他就决定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岸后才知道市场里螃蟹的价格涨到了最高,于是他下定决心下次去捕螃蟹。然而第二次出海,他打上来的全是墨鱼,他一无所获。回到岸上,他后悔不已,原来墨鱼的价格又高了。于是他发誓下次无论是墨鱼或是螃蟹他都要带回来。可是第三次出海他什么也没有捕到,那个春天他一无所获。寓言故事很短,但也可谓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之所以有如此效果便是因为每次都留有悬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导入新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环节,预先设计一个富有诱惑力的悬念,便可牢牢抓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吸引他们去深入学习,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解开这个富有诱惑力的谜团。
总之,教学中要努力贯彻《新课标》要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快乐地学习,品读淡墨书香的韵味。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民主平等的理念传道、授业、解惑,营造轻松浓郁的课堂气氛,借景抒情,移情于景,情景交融,要知道“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正是温柔的春风才使江南大地一派生机,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郭丽敏.如何创建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气氛[J].现代教育教研,2012,(05)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3]夏平平.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学周刊》2014年24期
[4]张娜.如何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J].现代农村科技.2011年17期
[5]林萍.如何?I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27期
2.音乐课堂中营造创新的环境其他教学反思 篇二
关键词 创造 营造 氛围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115-02
营造是教学双方事先有目的有意识地强化准备阶段的有利因素、遏制不利因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所做出的努力。“氛围”指周围的情调的气氛。该怎样营造“创造”教学氛围呢?有以下几方面供参考:
一、环境营造氛围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教学环境,这里主要指教学环境。比如:教师穿戴整洁,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就是在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使学生能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中畅所欲言,丰富联想。再如为配合歌曲《望星空》将室内灯光调得幽暗些,以表现宁静恬美的夜晚,就是通过改变物化环境,烘托教学气氛。这时,老师再让学生联想:晴朗的夜空,繁星点点,调皮地向我们眨巴着眼睛等等。学生思绪一下就打开,他们会驰骋在奥妙的夜空中想象、创新,甚至有想到上面看看的愿望,有这种环境氛围,学生更容易把握歌词的意境,更能联想、创造。
二、语言营造氛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创造教学中,老师优美的语言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说,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争吵”“讨论”“说话”“交流”的机会,提倡“思维”亮相,让人人都说出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说,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教具营造氛围
那天,我去听一节音乐课,一走进教室,看到地上放了很多东西,诸如碗、盆、筷子、饮料瓶、黄豆、沙子、塑料袋、纸等等,五花八门。当时,我挺纳闷,音乐教材上没有哪一课需要这么多的教具啊,这位王老师究竟要上什么内容呢?带着不解,我静静地等待着谜底。
“同学们,在你们身边放了很多东西,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生:“能!”师:“那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们顿时忙碌起来,有的用筷子敲打碗、盆子;有的把纸揉一揉、甩一甩;有的在塑料瓶里装上黄豆使劲摇;有的在塑料袋里吹足气,扎紧袋口,使劲一踩,“啪”……花样百出,他们创造性地摸索出了很多方法,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居然成了每个孩子有趣的学具。
“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东西制作一个沙球呢?”
“能!”一个孩子拿着装了沙子的塑料瓶走倒面前,“老师你听!”他轻轻地摇起来。
“啊,你真聪明,让我们和他一起来制作沙球吧。”
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在鼓上使劲地一下“咚!”有的小心翼翼地“咚咚咚”,通过亲身体验,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了音的“强”和“弱”。
学生听懂了“强弱”,这时我也明白了,这节课王老师是要教学生认识音的强弱。
王老师用一些简单、普通的瓶瓶罐罐完成了一节精彩的音乐课教学,这是她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的结果。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同时又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实课程资源就来源于生活,它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新课程将因我们的创造而精彩,梦想将因我们的自信而成真!用简单的教具营造出快乐的课堂。
四、问题营造氛围
问题氛围法指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想象力。如在欣赏《百鸟朝凤》时,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好象来到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完后,学生会纷纷举手说出许多不同的想象。复听时,再让学生边听边欣赏森林中百鸟齐乐的录象,进一步领略音乐的形象美。最后,再让学生说说第一次欣赏《百鸟朝凤》时所想象到的而在录象中却见不到的神奇景象。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学习过程中,形象地领会“想象”的创造性特点。
在营造氛围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用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发挥创造能力。
1.学做音乐小老师。在传统教学中,律动教学以模仿为主,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得会、做得像就达到要求。而在创造性教学模式中,可采用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方法,让学生做做小老师,进行学习。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爱好不同,每个学生所创造的动作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学生边创造动作边随音乐不断变换,要求动作尽量不重复,其他同学跟着做。在游戏中既培养了创造力,又培养了记忆力。
2.学做小小作曲家。中高段音乐课本中经常有让学生唱旋律小节,并给这些小节编成乐曲的作业,这是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好途径。在做这些作业时,教师可采用“小鸟飞呀飞”——学做小小作曲家的方法,寓作业于游戏中,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活动时,请一些学生做小鸟,头饰上写上小节旋律,让几位作曲家带着小鸟飞一飞,给小鸟排排队,然后让学生唱一唱,比比谁作的曲子最动听。
3.学做小小演奏家。乐器进入课堂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必由之路,它有助于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情操,它可以让学生了解迷人的器乐世界,将学生引入神气辉煌的器乐殿堂。在“我给歌儿来伴奏”中,使学生在每次演奏时获得成功的满足、欣慰。“我给歌儿来伴奏”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竖笛、口琴伴奏,更可以用一些打击乐器伴奏;它可以是由学生根据对乐曲的理解,自由地进行伴奏,以达到最生动的目的。这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声音的敏锐感,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塑造“我能行”的良好心理品质。
【音乐课堂中营造创新的环境其他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音乐课堂创新教学的实践研究08-09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竖笛教学08-27
让多媒体走进音乐教学的课堂08-15
音乐课堂教学片断08-15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常规08-07
新课改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08-21
音乐课堂教学分析报告10-29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0-08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小学音乐培训课程研修感言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