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势

2024-08-27

碳酸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势(共9篇)

1.碳酸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势 篇一

浙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瓶颈有哪些?

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居各省前列。据统计,1978-2001年,浙江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3.3%,由124亿元猛增至6700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序由原来的第12位迅速升至第4位,人均GDP则由全国第16位升至第4位。尤为可喜的是,1997年后,我国经济增长率逐年走低,而浙江经济虽也有回落,但仍然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1998年较上年增长10.1%,1999年较上年增长10.0%),出口增长更高(1999年全年增长18.5%,今年1季度的增长率高达55%)。2001年浙江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700亿元左右,2002年人均GDP预计可达2000美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如今,浙江经济表现出的旺盛活力,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有人称之“浙江现象”。以经济学的观点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领先于其他地区,必然是其较好地发挥了比较优势的结果。本文即试图从比较优势分析的角度来探讨“浙江现象”产生的原因。

经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后,笔者认为,浙江与邻近沿海发达省份及全国相比,在劳动力、环境、市场扩大、特色产业和企业经营机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一、浙江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劳动力资源也称人力资源,是国民经济的根本要素,是构成社会经济运动的基本前提。在现代社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成为各地区比较优势的一项重要指标。诚然,浙江的劳动力资源充沛,但在我国劳动力资源普遍充足的大环境中显不出比较优势。浙江在人力资源上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综合素质较高。1989年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79‰,仅稍高于沪、京2个直辖市,是省区中最低的。1999年则为4.29‰,高于沪(已出现负增长)、京、津、辽、苏,列全国倒数第6位,在省区中列倒数第3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减轻了人口负担和就业压力,对经济发展有利。虽然浙江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浙江开发历史早,文化积淀深厚,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在全国居较高水平。相对于外省人而言,浙江人更具有崇学、敢闯、聪慧、勤奋、互助、务实等优秀素质。其优势突出表现在浙江人对现实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勇于创新。江浙沪历来为我国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区。国内40%以上的科学家均出于此。根据《中国科学家传略辞典》按籍贯统计,每百万人所涌现的著名科学家,上海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22倍,浙江为4.15倍,江苏为3.49倍。特别是宁波,不仅以出商界巨子闻名于世,还是名冠全国的“院士故乡”。目前,宁波籍院士占全国1/16,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一。仅一所效实中学就出了13位院士,在全国未闻其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肯动脑筋肯吃苦又富冒险精神的浙江人,边干边学,素质提高更多地倚仗于“来自课堂外的学习”。在改革的实践中,涌现出滕增寿、冯根生、颜阿龙、鲁冠球、宗庆后、南存辉、陈金义等一大批勇于创新,精明且善于把握机会的知名企业家。这些企业家的存在是浙江经济腾飞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浙江环境的比较优势

环境资源直接影响人们选择定居点,企业选择区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一般认为,区位、资源、经济和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硬环境,社会、政|治、政策和法律环境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以下仅对浙江的硬环境作简要分析。

(一)区位环境,浙江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首先,滨海居中的地理位置,既利于对外交往,又利于向内扩展。而且,紧邻上海这一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商品、资金、技术、信息、人才“五流”及产业扩散方面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加上北南两边邻省江苏和福建均为全国经济增长领先省份,可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互相支持,共同发展。

(二)资源环境
尽管就矿产资源和耕地资源而言,浙江是典型的“资源小省”,但浙江在港口、海洋和气候资源等方面却具有突出的比较优

势。浙江地处祖国东南沿海的中部,港口众多,腹地宽广。改革开放后,港口建设速度加快,至1999年底,全省沿海港口已达58个,泊位600多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9个,深水泊位数占全国8 %。宁波已跃升为全国第二大港。今年截止11月8日,宁波港的吞吐量已达1亿吨,成为国内仅次于上海的,吞吐量逾亿吨的世界级大港。而且舟山、温州、乍浦、海门等港规模日益扩大,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浙江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能源资源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浙江海域历来是我国最大的渔场。1999年,浙江的海水产品产量为389.4万吨,居全国第3位;浙江海洋捕捞渔获量高达331.2万吨,仅次于山东的332.5万吨,居全国第2 位(表1)。紧靠浙江的东海陆架盆地是一个有着良好开发前景的油气资源区,目前正在勘探开发之中。表1:我国重点省份海水产品和海洋捕捞产量 单位:万吨 地区 浙江福建 山东 广东 辽宁 其他地区
海水产品产量 389.4 448.5 602.3 355.4 296.9 275.0
海洋捕捞产量 331.2 206.7 332.5 194.5 157.7 275.0 捕捞量占全国% 22.1 13.8 22.2 13.0 10.5 18.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
浙江虽然耕地面积少,农业却一直领先于全国。除了浙江农民吃苦耐劳,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外,与这里农业气候条件优越也是分不开的。浙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三)经济环境
浙江开发历史悠久。隋唐时期即已成为全国居优势的经济区域,至今依然。特别高的经济活动效率,使浙江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全国处于高水平。由于浙江是全国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省份,多年前经济实力即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而且民间的投资意识很强,在市场竞争中已取得一定的先发优势。
1999年,浙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28元,仅次于沪、京、津3个直辖市,居全国第4位;浙江农村人均收入3948元,仅次于沪、京2个直辖市,高居全国第3位。浙江1997年即已成为全国第一个消灭贫困县的省份,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积居全国第一。
虽然由于资源和战备方面的原因,解放后国家对浙江的投资极少,然而,浙江民间的投资意识很强。自1982年以来,非国有投资年均增长28.6%。1999年,全省民间投资额达1214亿元,超过建国前40年浙江全社会投资的总和,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62.0%,高居全国第一(表

2)。


表2:部分沿海省份及全国民间投资情况表 地区 浙江 江苏 山东 广东 全国
民间投资额(亿元)1214.06 1389.10 1167.96 1710.45 13906.95
占全社会投资比重(%)62.0 56.9 52.6 58.2 46.6
资料来源:2000.11.29.《中国信息报》

(四)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浙江山青水秀,历史上即享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美名,杭州则被誉为“人间天堂”。解放后,由于几次政策失误,山林破坏严重,80年代以后工业污染又给浙江的生态环境蒙上阴影。但是90年代以来,政府下大力气,增加投入,控制污染,加上具备环境再生能力较强的先天优势,形势明显好转。最新的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浙江现有森林面积8309万亩,比10年前增长26.6%,森林覆盖率高达59.4%,比10年前增加了16.8个百分点,名列全国前茅。如今,浙江已是全国著名的竹业大省、花木大省、旅游大省。1999年,浙江的绿化观赏苗木输出量占全国出省量的32%。在昆明世博会上,有一半的花木出自萧山。至今,全省共建有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0个省级森林公园。旅游收入领先于全国。浙江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也不乏大手笔,如杭州市决定投资60亿,建设“蓝天碧水”工程。
由于浙江的生态环境好,气候条件优越,因而宜居宜游,发展旅游业在全国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

三、浙江市场扩大的比较优势
贸易(包括国际贸易和地区间贸易)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基础。贸易增长,也就是经济增长在地区之间的扩散。有经济学家认为,地区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创造出口基础。
西方经济学家丹尼森认为:一个经济体系的增长就意味着企业提供最终产品的市场规模的扩大。只要市场规模扩大,就有机会提高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专业化程度,扩大企业规模。因此,随着市场的扩大与生产和销售规模的扩大,就有可能获得递增的报酬。
浙江是“资源小省”,产业结构的特点是“两

头在外”(即资源和市场主要依靠省外)。浙江生产的产品有20%销往国外,50%销往省外,仅30%在省内销售。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对商业的尊重是建立良好的商业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浙江人历来有重视经商的传统。改革开放初期,农民自发地办起了工业品市场,通过市场调节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使资源趋向合理配置,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就是商品市场的领先发育,继而引发了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甚至可以说浙江走出了一条“市场大省”通向“经济大省”的独特发展道路。在闯市场的实践中,浙江人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引进来”(在本地大办市场)和“走出去”(出外经商,或创办外地市场),如今浙江省内市场和外地市场的成交额均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
1978年以来,各类市场的迅速崛起,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浙江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市场大省。1999年,浙江有商品交易市场4347个,总成交额3606亿元,连续9年列全国第一。义乌的小商品、绍兴的轻纺产品、海宁的皮革、嵊州的领带等商品成交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一。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已拥有摊位24350个,成交额已连续8年居全国榜首,成为“中国第一市”;绍兴中国轻纺城是亚洲最大的纺织面料交易中心;嵊州领带、诸暨珍珠均占全国交易量的80%。
到1999年底为止,浙江专业市场已在外地开办分市场30个,在国外开办市场3个。漂洋过海办市场,成为浙江农民“赚洋钱”的又一条捷径。至今,浙江在巴西、南非、阿联酋、俄罗斯、匈牙利、喀麦隆、尼日利亚等10多个国家已创办或即将创办自己的市场。

四、浙江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
兴旺的各类商品市场为浙江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正是以贸带工、以销促产,市场优势与产业优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使浙江经济如此充满活力。浙江发展特色产业有的是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有的是原来没有丝毫基础,但产品小而专,投资少、上马快、资金回收快、凭借市场信息灵即可赚钱的轻小型产业。
服装、丝绸、茶叶是最具浙江特色的传统产业。在全国纺织业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中,浙江的服装、纺织业可说是一支独秀。如今浙江服装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近40%,浙江服装企业在中国服装双百强企业中“四分天下有其一”。浙江服装业三巨头“茉织华”、“杉杉”、“雅戈尔”同样也是全国服装业三巨头。一省有2个城市(宁波和温州)都一年一度举办“国际服装节”,争创服装名城,全国也唯有浙江。
温州和台州地区是全省特色产业发展最有特色,也最成功的地区。温州目前已建有30多个特色工业园区,如龙港的包装印刷、平阳的皮鞋、温州的服装、乐清的低压电器、瓯海的眼镜、永嘉的桥头纽扣等,其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均在30%以上。


五、浙江企业经营机制的比较优势
历史上,浙江企业具有“轻、小、集、加”的特点。即轻工业为主、小企业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加工型企业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多种所有制成分经济的增加,特色产业的发展,浙江企业的特点越来越表现出“轻、小、民、特”的特点。
浙江第二产业的比重在全国居第二位,属工业领先省份。浙江工业的特点首先表现为轻型工业为主,企业规模小,与市场联系紧密。浙江是工业结构轻型化最典型的省份之一。1999年全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占62.8%,重工业只占37.2%,而且相当部分重工业属于轻小型的机电、金属加工业和精细化工业。轻型工业对企业规模的要求较低,因此浙江小企业地位重要。目前全省工业小企业占企业数的99.8%,改革开放以来小企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
小企业机制灵活,适应现代社会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更适合搞专业化分工协作,有利于提高竞争力。如今,浙江的小企业已经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方向发展,加强了专业分工协作,许多产品的生产企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浙江工业的特点还突出表现在非国有工业和农村工业比重大,个私经济发展基础好。在1999年全部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工业占89%,其中个私工业占45.6%(表3)。浙江个私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工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均居各省、市、自治区首位。在全国最大私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有数量也列第一。温台地区的工业总产值中,民营经济的比重甚

至超过90%。民营经济大多决策迅速、善于抓住市场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我省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机,从而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表3:浙江与全国工业不同经济类型所占比例比较(%)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城乡集体工业 个体私营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浙江 10.2 31.9 45.6 12.3
全国 28.2 35.4 18.2 26.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浙江年鉴2000》
1999年浙江第三产业增加值中,非国有经济的比重高达5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非国有经济的比重更高达7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8个百分点。
1979-1999年,全省工业总产值新增量的78%来自乡镇工业。1999年浙江农村工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76%。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产值、利润总额、实缴税金的绝对额和增幅均居各省、市、自治区首位。
近20年来,浙江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工业经济的增长。而工业经济的增长是市场带动、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民营经济的崛起、轻型工业的基础较好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制约瓶劲

资源短缺阻碍浙江经济发展

“正在建设的项目没有钱、正在投资的项目没有地、正在生产的项目没有电。”这句话在浙江企业中广为流传。

据调查,浙江现在可用于工业用地的耕地不足400万亩,按一年使用50万亩的速度计算,8年后浙江的工业用地将告罄;同时,浙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劳动力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瓶颈。

濒临东海之滨的宁波市,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三江贯穿市区,为名副其实的水乡,但事实上,宁波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315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2%,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75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据有关部门预测,如今宁波、舟山地区年缺水总量约为6亿立方米,即使到2020年周边地区引水工程和10座水库建成,但因经济一直飞速发展,这一缺口仍将维持在6亿立方米左右,情况相当严峻。

宁波市的缺水形势可以说是整个浙江省的一个缩影。由于缺水,浙江不得不对地下水大量开采,直接导致地面下沉。到2003年底,宁波市的沉降区域总面积达175平方公里,宁波整个市区已成了一个巨大的碟形洼地。浙江省工商联的一份议案中指出,2010年,浙江省水资源需求缺口将达55亿立方米;2020年将上升到67亿立方米。

不仅是水,电力也是如此。国家动能经济研发中心总经济师胡兆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浙江省的电力短缺最为严重。据统计,从2003年上半年以来,浙江省电力供应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2004年夏季,全省实际最大电力供应缺口在700万千瓦以上。2004年1月至8月,全省拉限电损失电量达56.6亿千瓦时,占全国的59%。

“不到一个月诸暨城区就涌出了12家自备发电机的经销商,由于供不应求,公司仓库里放了好几年的存货也一销而空。” 诸暨市机电设备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电力短缺,去年浙江几乎每家企业,连理发店都自备发电机。在全国百强、浙江十强县(市)的诸暨,全市共有自备发电机约11655台,发电容量26.05万千瓦。

电力短缺等问题已经造成了大量浙江企业迁往外省。2005年初,国家统计局企调总队和浙江企调队对浙江596家企业的迁移问题作了调查。

根据调查,这次调查的浙江省596家企业中,已迁往省外的企业196家、有意向迁往省外的企业74家、省内迁移的企业128家、省内意向性迁移的企业48家、外省迁入浙江的企业150家。总体趋势是向省外迁移。

浙江外迁企业最为关注的前三位迁移因素是:土地资源,认同率为55.6%;电力供应,认同率为45.4%;原材料及能源供应,认同率为42.9%。企业离开长三角的理由都很简单:土地、劳动力成本高、电力、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紧张。

“百姓经济”抗风险能力不强

浙江,中小企业总数占到全部工业企业的95%以上,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属于民营经济,浙江经济是典型的“百姓经济”。民营经济在浙江已经超过了“半壁江山”的作用。

“从历次经济增长周期和加强宏观调控阶段的表现看,浙江工业往往显现出上得快下得也快的特点”。浙江经贸委的一份经济运行报告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与浙江以中小企业为绝对多数有关。

浙江的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而大企业和特大企业与其他省市相比不但数量较少,而且规模也不大。这导致浙江在国家宏观调控中,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不强,一遇到宏观调控等形势,经济发展速度就明显下滑。

中小企业是浙江工业的命脉。2004年浙江实现工业总产值24461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21601亿元,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88%。中小企业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面临土地紧缺、电力短缺、水资源短缺、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困难时,中小企业处境尤为艰难。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只可能优先保证大企业。”浙江温州一位建材企业的老板告诉记者,“尽管浙江省中小企业总数占到全部工业企业的绝大多数,但仍然是并不被优先考虑的群体。”

浙江经济模式急需转型

“浙江民企以后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是粗放型,而是靠新的技术,改进产品,提高技术含量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要找出新的推进工业化方式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认为,不仅仅是企业要转型,浙江的经济模式也急需转型。

事实上,浙江模式的经济增长已经到了极限。以2003年为例,当年非典对浙江经济的影响大约在0.3个百分点,而电力短缺、拉闸限电导致的GDP损失是0.6个百分点。浙江经济模式的转型已经是当务之急。

目前,浙江经济发展受土地、能源、水资源瓶颈制约相当突出。受此影响,浙江企业成本上升很快,一些企业出口订单无法完成,一些新增投资受阻,企业纷纷外迁,影响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宏观形势、体制条件尤其是资源环境情况的变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资源约束将会是未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长期因素。所以,要考虑如何保障资源供给、合理利用资源的问题,要选择适合浙江资源供给状况的发展战略。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向高级化发展。

2.碳酸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势 篇二

关键词:定格动画,逐格动画,动漫

1 定格动画的优势

现代动画一共三大门类, 包括定格动画、平面动画和3D动画。定格动画是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动画形式, 它的特殊点就在于它是利用逐格拍摄的手法来进行拍摄的, 而且通过逐格拍摄进行拍摄所得到的画面是接近真实的。定格动画的这种拍摄手法可以用来拍摄电影, 用这种方法所拍摄出来的电影是特别真实的, 其所记录下来的任务和场景都是原汁原味的呈现给观众的。

这种动画受到很多青少年喜爱, 因为它主要是由粘土偶和木偶还有混合材料的角色表演完成的, 这种表演具备很高的亲切感和真实感,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定格动画拥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1.1 人才需求优势

定格动画的制作团队不需要很多人, 大概在四五十人左右就足够了。定格动画的拍摄过程不需要制作人员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 对于制作人员的工作分配比较简单, 一般情况下是分为三个部门, 而且这三个部门的工作也都是比较常见的, 招聘起来比较容易。

1.2 制作材料优势

我们进行定格动画的制作时, 所需要的材料都比较常见, 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周边地区的建材市场都很容易买到, 而且购买这些材料的成本也普遍不高, 所以很方便进行制作。

比如说很有名的一部定格动画电影《卡罗兰》, 电影中使用的草坪和花朵还有其他一些道具都是从批发市场买来的。

1.3 拍摄条件优势

我们在进行定格动画的拍摄的时候, 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拍摄设备, 比如单反相机、相机三脚架和照明灯等, 只要具备了这些最基本的硬件设备就可以进行拍摄。

当然这样的设备只能进行一般型或者小型的拍摄, 如果要进行比较大型的拍摄, 也需要用到相机移动轨、3D移轨和专业的灯光等比较专业的设备。比如说《怪物盒子》、《通灵男孩》这些定格动画都需要比较专业的拍摄设备。使用这些设备虽然会提高一些制作成本, 但仍然不会高于其他影视的制作成本, 因为定格动画所需要的一切拍摄都可以在室内完成, 所以拍摄的进度和风险都可以控制。

1.4 成本优势

制作一部定格动画的综合成本要比制作一部其他形式的动画低得多。这一点首先体现在时间上, 定格动画对于时间的控制是它最大的优势所在, 在场景和道具这些事情都做完之后, 再进行定格动画的拍摄, 进度是很快的, 它的制作速度是任何一种其他形式的动画都无法相比的。另外在设备上和人力上, 定格动画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1.5 周边产品优势

定格动画的后期产品是实体的人和场景,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优势。由于工作人员在拍摄的前期进行的工作, 在后期加工时产品可以直接进行生产, 这就不用在后期进行设计和加工了, 而且制作出的产品也比较贴近现实场景。

1.6 艺术表现力优势

定格动画的拍摄和其他动画比较, 是属于实景拍摄, 它所拍摄的对象是真实的, 得到的效果也是最真实的视觉感受。因此, 定格动画在小朋友观看的时候会感觉到特别贴近自己的生活, 也可以在观看的时候体验到生活中所没有注意到的事情, 从而学到很多东西。

2 制约定格动画发展的因素

虽然定格动画在发展的时候具有很多的优势, 但是也有很多因素制约定格动画的发展。

2.1 成本因素

在制作定格动画的时候需要购买大量的材料, 比如说有的人物在定格动画中是利用硅胶制作的, 而且拍摄的场景需要用到PVC板和泡沫, 绘制颜色则需要模型漆, 甚至有的颜色需要使用丙烯。制作定格动画所需的材料相当一部分都属于进口的材料, 这些材料中不仅有很多种类型, 而且密度和韧性也比较好, 一般导演在制作比较重要的人物和场景的时候都是使用进口材料。这些材料都需要成本, 而且材料的价格也在随着物价而上涨, 特别是定格动画需要用到的新型材料价格很高, 这种材料上的需求就大大提高了定格动画的制作成本。

除了材料问题之外, 定格动画制作中所采用的设备也有百分之七十是进口的, 这些设备中有单反相机还有照明灯具、软件、骨骼和支架等, 特别是有些定格动画电影在进行拍摄的时候还需要拍摄移动轨、灯光追光移动轨、3D左右轨等重要的进口设备, 这些进口设备大大提高了拍摄的整体制作成本。

材料和设备都是拍摄动画所不可或缺的, 定格动画所需要使用的进口材料与进口设备都增加了其整体制作成本。为了降低定格动画的制作成本, 有些制作团队会减少人力成本, 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做甚至会更加抬高整体制作成本。

2.2 时间因素

定格动画的制作周期与定格动画的制作水平有关。有些低端与中端水平的定格动画制作周期比较短, 但是比较高端的定格动画, 尤其是像电影级别的定格动画的制作周期比较长, 因为在制作的时候难度比较大, 而且所需要的工作人员也会相应增多。

2.3 管理因素

制作定格动画的影视剧组管理工作往往不到位, 管理力度一般比较小, 而且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影视制作一般都是采用导演中心制, 但是导演中心制这种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弊端, 因为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只是导演一个人进行抉择, 导演承担了一切的风险, 这就让影片最后的回报产生了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进行影视剧组管理的时候, 需要寻找适合定格动画剧组的管理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定格动画更好的发展。

3 结语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其中影视业的发展不容小觑, 包括动画影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整体动画影视业的发展趋势也存在很多问题, 导致发展滞后。日本动画的发展制约了我国的动画发展, 而定格动画的发展现状也并非尽如人意。所以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改善制约定格动画发展的因素, 从而促进其发展。

定格动画的发展是一种长线的投资回报产业, 投资主要体现在制作方面, 其次是宣传和发行方面, 最后才是扩展到周边产品, 而回报主要是靠电影票房、版权出让、玩具、主题乐园等途径。这些回报也是一环扣一环的, 电影票房比较高的话就会有很多的观众喜欢, 而观众购买相关的玩具等周边产品也可以带来回报。所以就需要投资方有耐心去等待回报, 而且还需要一些后续的资金投入, 只有投资方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得到最大回报。

定格动画需要不断的完善自身, 这是促进定格动画长久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勇.论逐格拍摄法的生命力[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6 (5) .

3.碳酸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势 篇三

[关键词]大众网球;制约;发展;因素;对策

1前言

自从孙甜甜、李婷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女子双打冠军之后,网球运动才被中国人民所认知,而随着央视的转播世界个大赛事例如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美国网球公开赛,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法国球公开赛等等的网球赛事,加上我国网球巨星李娜在2010年在法网拿了个大满贯,使得网球运动被渗透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随着衢州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衢州各项体育运动飞速发展网球运动也随之不断发展。渐渐的已经行成了一个小群体网球运动作为世界第二球类运动,和高尔夫和台球、保龄球并称为四大绅士运动有其独特的魄力。但由于自身各种原因相对于其它地区发展速度及发展水平还落后很多。存在着许多的制约因素。

2影响衢州大众网球运动发展的因素

2.1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网球运动的发展的决定因素。

首先,网球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块标准的网球场需要十几万元,室内网球馆的造价就更高了。对于衢州建设大量公用网球场是不切实际的。另外,学习网球所需的费用也超出了我们的一般家庭的所能承受的能力。每个月就场地费再加上球拍、球、衣服、球鞋、拍线、聘请教练等各种费用,大约需要超过两千。这对于一般的工薪阶层家庭来说是很难支付得起的。而网球场地的数量和使用程度是影响大众网球发展的必要条件,衢州仅有几块网球场地,而且还绝大部分是不对外开放的,远远无法满足开展大众网球的需要。

2.2政府的重视、投入、宣传是一项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球运动也是如此。

衢州大多居民对网球运动都不太了解,大多都只是看过或听说过,而且大多居民对网球运动的认识基本上都来自于网络电视,都不是来自于当地的一些相关的活动和相关知识的宣传。衢州除了健身公园的两块场地是政府出资建设其它几块都是有各单位自行建造。而且我到衢州快7年了,还从来没看到当地有关于网球的比赛,与其它体育运动相比相关单位对网球运动的关注度是少之又少。

2.3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大众网球运动的影响

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是一个地区体育运动发展状况的保证由于本身对网球了解就比较少,再加上健身意识不够,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少,而网球相当于普通人来说又是一高消费项目,又因为网球运动受到场地因素的限制是一项不具有普及性的健身运动。所以就算进行体育锻炼对于网球运动投入也相对较少。

2.4一定数量的网球教练员对大众网球运动的影响

有一定数量专业水平网球教练也是保证一个地区网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衢州从事网球运动的人少,教练员就更少,这也是制约网球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5 时间、气候、人口基础对大众网球运动的影响

时间因素、气候因素、人口基础因素也是对衢州网球运动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网球的推广主要是从青少年着手,当现在的青少年学习任务比较重基本上是没有太多的时间,而网球运动是一个不好上手体育运动,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才能做出正确的动作,这样就影响了学习者积极性,就是一般是上班族也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完整的学习网球技术。还有网球场地的限制再加上春季雨水多夏季炎热等条件也制约了网球运动的发展。

3对策

3.1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为网球运动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要走网球运动市场化的道路。利用网球运动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各种人群在网球运动上的投入。促进自身的发展。

3.2加快网球场地的建设和场地的合理使用和加大网球场地开放程度。

在网球场地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室内场地。网球场地建设费用很高,所以政府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进行场地建设。以企业名命名为企业提供宣传。也可以和现在拥有网球场地的各单位答成互利的条件开展大众网球活动。

3.3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球运动的关注度。

营造地区网球文化,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网球协会(俱乐部)等形式,这对于丰富居民的课余生活,延伸网球运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对于扩大网球群体满足居民的潜在需要和形成地区网球文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扩大组织网球竞赛和交流的机会。网球比赛对于吸引居民的注意力,提高网球运动人群的兴趣和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帮助。通过网球竞赛不但可以增进地区间的交流。而且对于形成良好的地区网球文化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4提倡合理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加强合理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作用的宣传,引导人们参加体育锻炼。加大网球运动知识的普及。让居民了解网球运动并不像他们所想那样不可普及。加强网球运动的强身健体、时尚、社会交往、展现自我、陶冶情操等各种有利作用的宣传。宣传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宣传健康生活加强体育锻炼。

3.5宣传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

宣传学习工作之余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建造室内网球场地。这样就能减少气候因素对网球运动开展的影响。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利用旅游节等活动组织网球活动或比赛吸引外来网球运动爱好者。克服衢州网球基础差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黄 剑.中国网球运动发展之我见[J]. 南京工程学院体育学报.2003.222-223页

[2]郑毅敏.郑州市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体育报.2007.95-97页

[3]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发展历程及展望[J].天津体育学院报.2005.82-83页

4.碳酸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势 篇四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既是关系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所在。但从现实基层民主建设实践来看,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及村民自治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大量制约民主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分析研究现实存在的制约因素、探讨农村基层民主发展途径是现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1.1 来自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制约因素

民主的发展水平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主化的程度、方式,往往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美国学者科恩曾说:“使公民体力情况恶化并迫使他们主要或完全关心自己或家庭生存问题的经济条件是不可能产生有生气的民主的”。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我国城乡总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大多数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有的农民尚未脱贫,解决温饱仍是他们的头等大事。迫于无奈,大多数人选择外出打工挣钱,成为流动的劳动力。这些农民所关心的首先是生计问题,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参与政治活动。我国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且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是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2 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的制约因素

我们这里讲的知识文化是指受过学校教育或其他专门教育才具备的文化修养。我国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占相当大的比重。列宁指出:“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弱智者是没有民主能力的,无知者的民主能力要大打折扣。我国农村现阶段较低的知识文化水平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极其不利的因素。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科学知识文化水平。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时,村民要独立思考、独力判断、独立发表意见;要参与讨论,提出建性的批评与建议;要审查账目、审核问题、阅读讨论材料。文盲是无法做到这些的。文化程度低的人往往目光短浅,思维狭隘,思考方法简单,遇事蛮干,不讲科学。由于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农民的民主意识淡薄,不能理解民主的意义和作用,也无法正确履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1.3 来自守旧的思想观念的制约因素

这里讲的守旧思想观念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指基层党政机关领导及其工作人员没有更新思想。部分领导在基层民主实践中怎么省事就怎么搞,选举时,代填、代投选票、草草了事就属“正常”之事了;二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思想守旧。“权大于法”、“人治大于法治”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当选之后,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官”了,官本位思想日益突出。民主意识不强,未形成民主作风;三是广大群众仍受传统思想制约。封建的皇权主义、忠君思想还影响着人们。面对“我的话就是法”、“个人说了算”的现象,基层群众虽然强烈不满,但多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息事宁人的态度或者干脆忍气吞声。

1.4 来自政治体系运作的制约因素

政治体系运作的弊端主要是其公开性、透明度不够。列宁曾指出完全的公开性是广泛民主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是可笑的”。现阶段我国农村大多数地方基层民主实践中政治体系运作的公开性是不够的。就选举来说,按有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及人大代表在提名和选举过程中都应充分让选民知情,应公开投票,公开唱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有些地方甚至不公开唱票,只由所谓的主要负责人宣布一下确定的结果。这就使选举列于形式,到关键时候采取“暗箱操作”。正因为这种违犯选举法的“暗箱操作”才使背地里跑官要官、行贿受贿有了可乘之机。再者,地方政府及其村委会的活动情况不够公开,导致群众对政府、村委会的不信任,抵触情绪严重,干群关系紧张。因此,发扬基层民主,必须使政治体系运作的公开性、透明度增强。

1.5 来自基层民主制度自身的制约因素

发展民主,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邓小平曾非常明确地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农村基层民主是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参与的社会政治活动,必须有明确的制度来规范。虽然《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农村基层民主制订了法律法规,但有些民主程序和民主制度还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民主监督不能落到实处,群众有冤无处申,有意见无处提。由此可见,没有制度保障的民主是不可靠的。1.6 来自农民政治素质普遍较低的制约因素政治素质是公民在社会中所获得的关于政治活动的知识、能力、意识、心理、觉悟等方面的综合品质。其主要内容包括公民对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水平、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强弱等。目前,我国农村公民的政治素质普遍较低,主要表现为:一是公民民主意识淡漠。基层干部自以为是“地方官”,喜欢为民做主,不按民主程序办事,不重视群众意见。一般群众则受传统“良民”思想影响,不主动维护、行使,或干脆放弃自己的民主权利。部分群众对政治不感兴趣,认为那是领导的事,与平民百姓无关。二是公民整体法律意识不强。一些基层干部权力本位和人治思想严重,往往以权代法,使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大多数群众不懂法、轻视法律,对法不感兴趣,认为法治就是人治,以致于违了法自己还不知道。三是公民对政治抱有偏见。有人认为官场复杂,为官则俗,以不问、不谈、不参与政治为高洁。诸如此类成为基层民主发展的严重障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途径

发展基层民主的唯一途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来消除这些制约因素,为基层民主的发展创造条件。

2.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发展基层民主提供物质基础

正如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对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时所述,民主政治建设需要经济发展来提供物质保障。在农村,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同时,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培育农村市场体系,活跃农村市场,鼓励农户参与市场竞争。历史的经验教训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最浑厚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大力繁荣农村市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水平是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际步骤。

2.2 努力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为发展基层民主提供强大的内驱力鉴于农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广大群众的政治素养不高,现阶段发展基层民主,就要着力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增强公众政治参与意识,发挥民主主体作用。当前和以后很长一个时期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方针落到实处。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

人的综合素质。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不断增加的教育消费极不相适应,政府应增加教育投入,降低教育费用,保证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要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律意识。要切合农村实际,对村民进行适当的民主理论普及教育,培养与民主发展相适应的平等、公平、竞争等民主意识。同时,加强普法教育,使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重点要教育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杜绝行政违法的发生。三是普及政治科学知识,澄清人们对政治活动的误解。要让群众体会到政治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政治教育尤为关键,任重而道远。

2.3 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为发展基层民主提供制度保障

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有明确的民主制度来规范。实践表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际效果与基层各项民主制度的规范性成正比例关系。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江泽民曾指出:“当前,重点是抓好村级民主制度建设,依法健全三项制度:一是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制度。二是村民议事制度,村里的大事,都要经村民大会或村民选出的代表讨论,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三是村务公开制度,凡是群众关注的问题,都要定期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总之,要发展基层民主,就要用制度来保证民主的实现,将听取群众的意见、批评、建议制度化,用制度来保证民主渠道畅通。

2.4 县市、乡镇应认真履行指导职责,保证基层民主健康发展

县市、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它们对村民自治要切实尽到指导、支持和保障的责任与义务。一是要依照现行的政策、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完善自治体制,并监督《组织法》的实施落实。二是注重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对村干部不依法办事、独断专横、破坏民主、打击报复的行为,要批评教育甚至追究法律责任。当然,县市、乡镇进行指导时,也有个权限问题,只有在《宪法》和《组织法》允许的权力范围内进行指导才是有效的和有力的。结束语

5.碳酸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势 篇五

一、观念和认识仍然滞后。目前有部分同志认为,大企业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仅仅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长期以来“姓资姓社”的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根深蒂固,仍将民营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不少同志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认识还不足。

二、政府管理方式和手段还不适应形势的需要。目前,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仍然主要面向国有经济,没有完全做到覆盖各类所有制企业,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服务也很不到位。

三、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歧视性政策仍然存在。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现行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政策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一是国家对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力度不够。二是行业准入方面还存在诸多限制。三是非公有制企业在土地征用、人才引进、信息的获取、户籍管理等仍存在不公平待遇。

四、企业信用状况差,融资环境急待改善。“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是当前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最大障碍。股票、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门槛过高,中小企业难以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担保机构少,品种单一,企业寻保难。

五、面向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服务功能不健全,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面向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培训、信息、咨询、技术服务、融资服务、税务代理、记账代理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普遍感到获取技术支持困难,政策信息渠道不畅。

六、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虽然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出现了一批颇具规模和实力的企业,但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还不高。技术装备普遍落后,相当数量还是家族式管理体制,职工文化水平低,技术人员更是缺乏。生态保护、安全生产、职工合法权益保护以及依法纳税等方面问题也比较突出。

同时,苏波在北京首创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揭牌仪式上认为,由北京首都创业集团牵头,联合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北京市西城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北京市平信担保中心、北京市崇信担保中心、北京鑫昌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等5家实力强大的股东出资2.2亿元组建而成的北京首创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6.碳酸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势 篇六

关键词:生态文明,光伏产业,制约性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 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提出了我国政府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要求。因此, 资源利用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就必须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引导, 发挥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政策效应。由此可见, 大力开拓光伏产业的国内市场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将产生巨大影响。

一、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成就

我国光伏发电这一新兴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发展, 到90年代中期, 才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以2007年中国光伏生产的正常年份为例, 此年中国已经拥有600多家光伏企业及研究单位。无论从我国光资源比较丰富的自然因素, 还是传统能源污染严重、不可再生性的现实因素来看, 发展光伏产业对于耗能巨大的中国来说, 都具有其必要性。2005年2月《可再生能源法》 (1) 的颁布, 把新能源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高度;2010年光伏产业被国务院列为我国未来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2011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法》制定了1元/度的上网电价, 为我国光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晶硅是生产光伏的必要性材料, 通过多晶硅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 以下为我国多晶硅供求折线图: (见图1)

由折线图中生产量走势可看出我国多晶硅自2006年以来发展迅猛, 尽管2008—2009年遭遇美国金融危机, 但产量还是稳步增加;2009—2011年是多晶硅生产快速增加时期, 尽管从2011年底到2012年中国面临欧盟和美国对华光伏的双重反倾销, 产量有明显下降, 但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由此可见,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 其快速的发展对解决我国能源危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二、制约性因素分析

(一) 技术成为最大制约因素

太阳能光伏发电未在我国得到广泛利用, 其最基本的制约因素就是技术, 技术的匮乏导致太阳能发电成本相当高, 是煤发电的11—18倍, 并且在提炼多晶硅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当大的污染, 本应环保的产业成为污染性产业, 其原因归结为中国光伏产业本身起步晚, 太阳能发电在最初也未像日、德受到国家的重视, 技术人才紧缺, 在众高职院校中, 仅有约30家设立相关专业, 加之美、日、德对此技术的保护, 与国外相比, 我国光伏技术至少落后10年, 主要的一些原材料和设备都需要靠进口。由图1可以看出, 我国多晶硅的供求量大致处于上升趋势 (2012年因“双反”问题影响除外) , 并且需求量的上升速度快于产量, 可见我国在光伏产业发展中面临着原材料短缺的制约, 中国企业需要通过进口大量的多晶硅进行光伏产品的生产。因此, 技术成为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 对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光伏产业, 没有资金的投入, 技术得不到研发, 产业链的上游及下游都依靠国外进口, 由此我国的太阳能发电将不能在国内市场得到良好、快速的发展。

(二) 对国外市场依赖性高

在光伏产业链中, 我国主要生产的是中游的电池片和电池组件这一低技术、低投入、短周期环节, 由于近些年欧洲、美国等一些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国家对电池组件、电池片的大量需求, 中国的光伏产品也急剧增加, 但市场的95%在国外, 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为欧洲、北美和亚洲。 (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自2006—2008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增长迅速, 2008年达到了437亿美元, 可见外国市场对我国光伏产品需求量巨大, 但是, 在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和2011年底开始的欧盟与美国相继对华光伏反倾销使得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急剧下降, 由此可以浅显的看出, 外国市场稍有变化就会对中国光伏产业产生甚大影响, 中国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由于国外市场的广阔, 使得光伏企业忽略了并且不愿对国内市场进行开发。

(三) 政策支持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的光伏产业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科研项目归科技部门, 新上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归发改委高新处, 应用发电项目归发改委能源处管理。光伏产业归多个部门管理, 需和多个部门打交道, 因此造成没有哪个部门愿意去起草制定关于光伏产业的发展规划、扶植计划等,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光伏产业在国内市场健康、快速的发展。光伏发电在我国主要的应用集中在农村电气化和离网型光伏产品, 并且由于电力部门未正式接受光伏发电上网, 以致网型的光伏市场在国内并未真正启用, 无锡尚德副总经理解晓南曾指出:“由于政策问题, 国内市场不能很快启动, 我们非常着急。”尽管2005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 但是相应的配套政策却是缺乏的, 政府对光伏发电的扶植力度小, “收购上网”等扶植政策在我国目前仍旧是遥不可及, 与日本等早已实行光伏上网的国家相比, 中国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相关政策不够成熟, 实行力度不够强。

三、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对策思考

解决我国光伏产业在国内市场发展的制约问题, 应避免激进式的发展模式,

也不能一味的模仿光伏发电技术先进国家的发展策略, 我国在很多方面又与他国不同, 应根据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特征寻找和制定合适的方案。

第一、应该解决原材料和应用系统。

在现阶段, 一方面企业需在政府的协作

下与外国生产厂商达成联盟, 避开中间商带来的更高成本;另一方面迫切需要组建优良的科研团队, 对多晶硅的提取进行研发, 保证产业链能够顺利进行, 当然, 此项技术是光伏产业的难点, 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 而这笔资金的来源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来承担。

第二、企业如何能够出资支持科研, 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一系列合理的政策。

光伏产业要得到快速、良好的发展, 需政府部门制定渐进式的符合现阶段能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激励、扶植政策等, 既要对电池组件进行研发补贴、政府采购、减免税收等, 又要对系统安装进行减免税收、政府补助等, 还要对发电系统进行上网电价、净电量计价等。国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导向, 它能够引导光伏产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方向, 在经历“金融危机”、“双反”之后, 国内光伏企业

受到强烈打击, 此时是开发国内市场最佳、必要的选择。

第三、政府、企业、用户之间需配合。

有了政策不能执行, 政策将成为一纸空文, 企业要开拓国内市场的前提是有利润空间可得, 这需要相关的扶植激励政策的保障, 有了生产, 用户都拒绝尝试使用, 这又将打消光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所以政策保障、用户支持, 企业有足够积极性打开国内市场, 光伏发电才能在我国不断取得突破。

习总书记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阐述, 指出了我国要推进发展绿色经济, 保护我们赖于生存的生活环境, 弥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不足, 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稳定、健康发展的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产业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

[2]国家能源局.光伏发电运营监管暂行办法[R].北京:2013.

[3]张兴科.美国对华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北京: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 (3) .

[4]刘向阳.多晶硅:我国光伏产业的瓶颈[J].北京:太阳能, 2006 (3) .15—17.

7.制约乒乓球发展的因素和发展方向 篇七

一、环境变化的影响

初期乒乓球管理体制是“举国体制”。凭借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干预, 高度集中和封闭的从业余到专业到国家队的“一条龙”的运动员训练管理体制, 运动员退役后的工作安排等政策, 曾有力地保障了运动队伍的稳定, 有效地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发展不进程,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转变体育机制的深化改革, 原先的培养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了变化, 教练员、运动员人才流动的问题、运动员出路问题等得不到解决, 严重影响了乒乓球人才的培养。

二、教练员和运动员人才流动的问题

从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的资金保证, 由于资金不足, 难以提供必要的外部环境, 训练所需要基础性条件得不到保证, 导致基层教练员队伍不稳定, 大批具有较好潜力的运动员过早的退出训练队伍。同时由于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 国家尽管有一定的保护措施也无法阻止人才外流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训练学员以自费为主, 教练的水平参差不齐, 整体训练水平不高, 好的苗子上不来, 失去了原来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都限制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三、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问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退役运动员安置相对顺利, 但在转入市场经济体制后, 运动员安置问题日益突出, 许多退役或被淘汰的运动员很难在当今社会中生存和立足。再优秀的运动员也有退役的一天, 运动员依然要面对社会的选择。

四、教练员因素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在训练中起主导作用。运动员能够取得运动成绩, 一方面取决于刻苦的训练和天赋, 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个足够专业、训练能力和经验丰富的教练的指导。教练的专业程度在于教练员的职称和执教时间。教练员的职称基本反映了教练员的理论知识和发展潜力。教练员的执教时间影响其训练经验的累积, 教练员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经验总结, 才能准确把握训练和比赛的节奏, 创造更多的获胜机会。

五、运动员的因素

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激励学习活动的主观原因。只有了解运动员的参加动机才能更好得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运动员对待训练的态度反映出他们主题的意识倾向, 直接影响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还有运动员对乒乓球最新技术和战术的了解程度, 对训练内容和训练条件的看法都是很重要的。

六、后备人才的因素

后备人才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未来乒乓球的发展水平。目前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主要有2种, 专业和业余。前者集中训练, 集中学习, 训练为主, 学习时间很少。后者训练为辅, 学习为主, 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 无法完成训练任务, 训练水平下降, 使得后备人才的输送受到制约, 严重影响到未来乒乓球水平的发展。

七、未来发展方向

(一) 改革体制, 成立专项管理机构

以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成立专项管理机构, 把各项工作衔接、协调、统管起来。良好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是一个系统运行优良的可靠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 要求管理者具备更高, 更细化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从招生, 训练培养和人才输送等方面进一步做到合情合理、同时制定和完善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各种制度, 形成科学合理, 效率突出的管理体制。训练基地将体校体工队的球馆统一规划管理利用。对基层的乒乓球训练网点作为人才的基础基地加以指导, 协调和开发, 规范和开拓乒乓球市场等。

(二) 加大对教练员的培训, 提高教练员的水平

教练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训练的水平。训练中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的技术, 要突显出技术创新的能力。教练员需要不断地学习, 把先进的训练方法, 加以分析, 归纳, 形成自己独特的训练方法。另外教练员的待遇, 职称等方面, 要加大支持力度, 全面提高教练员的工作能力和热情, 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和条件。

(三) 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和培养

运动员的自身努力是运动成绩和技术水平提 (下转第20页) (上接第29页) 高的关键因素。在训练条件, 手段和方法的差别日益缩小的情况下, 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就非常突出。所以教练员要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最大限度的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现了该项目的发展前景, 后备力量的培养及储备是影响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扩大优势后备人才的储备量, 强化训练并加快培养有潜力的运动员。在基层的培养人才上多下功夫, 健全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注意培养的层次性和衔接性, 规范化和有序化保证乒乓球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的良好发展。

(五) 营造好的团队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系统工作运行的润滑剂, 它不仅使人和人之间产生良好的情感认知, 还可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工作效率。合理的人际关系还能减少和排除人为因素对乒乓球运动项目发展各个环节的影响。为运动员进一步的深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秋喜.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状况, 结构与区域分布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2]吴飞.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素质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7.

[3]兰彤.竞技乒乓球后备人才多维度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张志伟.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4.

[5]李晓东.新理念新实践诠释当今乒乓球发展的指导思想[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6.

[6]杨江.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分析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6.

[7]张红玲.当今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D].北京体育大学, 2006.

[8]刘玲, 孟贺明.浅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

[9]孙岩.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 2003.

8.碳酸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势 篇八

(一) 信用卡产品同质化严重, 对售后服务重视不够。

目前, 国内各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产品创新力度不强, 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欠缺, 导致客户用卡积极性不高, 客户流失现象严重。

(二) 无序竞争愈演愈烈, 信用卡业务获利能力下降。

为扩大市场份额, 一些收单机构大幅降低商户回佣比例, 通过将禁止类商户 (如博采类) 调整为准入类商户, 将零售类商户改为批发类商户 (改变其经营属性或服务类别) 等方式, 逃避监管。同时, 在收单POS直联方式下, 由于收单行无法掌握商户信息, 部分不良商户从事套现、洗钱等非法活动。一旦持卡人资金链断裂, 将给发卡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 个人客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力度不够。

目前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个人客户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信息主要为个人贷款、信用卡方面的违约记录, 以负面信息为主, 范围偏窄, 对商业银行来说, 可利用的价值不高。尤其是对于那些在银行没有交易记录的潜在目标客户, 商业银行难以准确评估客户信用程度和偿债能力, 只能通过其他渠道采集和确认该类型客户的资信状况, 加大了征信以及后期管理的成本, 制约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

(四) 信用卡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信用卡诈骗案件频发。

目前,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经营尚无较完善的法律法规, 对于不法分子针对信用卡实施的犯罪行为存在举证难、法律依据不充分、定性难的问题。仅2008年下半年, 因伪冒申请信用卡造成刷卡银行的损失占全部欺诈损失的80.68%。全国信用卡诈骗立案1, 171起, 涉案金额达4, 461多万元。尽管银监会下发了《关于信用卡套现活跃风险提示的通知》, 但之后, 信用卡套现依旧疯狂。伴随着我国信用卡用户的飞速增长, 围绕信用卡使用中的安全问题逐渐暴露, 信用卡被冒办、信用卡被冒刷等各类安全隐患不断见诸于报端, 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与精神损失, 银行在其中不但蒙受损失, 还面临信誉蒙羞的问题。

(五) 信用卡呆坏账核销政策有待进一步放宽。

根据国家对金融企业呆坏账核销的相关规定, 当持卡人的经济状况恶化或信用发生劣变, 无法偿还信用卡欠款时, 追收两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欠款方可核销。但信用卡与其它金融产品不同, 对未清偿的贷款计收复利, 待两年后核销时, 贷款本金可能翻番, 直接影响了发卡行的资产质量。

(六) 政府对信用卡产业的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8年各类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9%。各类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并不高。说明广大消费者远未形成持卡消费的习惯。除了公众对持卡消费的认知度不够外, 银行宣传不够、商户受理不积极等客观因素也是制约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七) 经营模式僵化。

长期以来, 行政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 机构重叠、部门分工过细、管理层次过多, 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

二、确立科学的战略目标, 实现有序竞争

(一) 细分市场, 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 了解现有及潜在客户的不同需求, 进行充分论证后实施新产品开发;进一步细分客户,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客户群, 设计不同的产品、个性化的透支利率和灵活的发卡政策, 吸纳更多的持卡人。作为吸引客户、挽留客户和有序竞争的重要手段, 信用卡透支利率个性化早已被发达国家运用, 国内尚无发卡行灵活运用这一措施。信用卡有别于其他金融产品, 在利率政策的适用范围内应给予经营者一定的灵活度和弹性空间。在信用卡同质化严重、市场吸引力不足的现实情况下, 信用卡经营机构应加大产品以及产品功能的开发力度, 以客户为中心, 迎合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不断地推陈出新。

(二) 实现信用卡市场的规范管理。

政府牵头, 成立规范信用卡竞争的管理机构或组织, 成立对收单市场监督和管理的权威机构, 加强对收单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可以借鉴行业协会的模式, 但一定要在政府职能之下) , 规范收单业务各环节的管理, 特别是应规范各种收费行为, 避免出现商业银行“价格联盟、滥收费”等声誉风险。

(三) 增加与信用有关的正向信息的采集和披露。

增加与信用有关的正向信息的采集和披露, 如与高教部联网, 将毕业生学历、资格等情况收录进“个人客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省市区县等各级“房屋土地管理局”联网, 采集被征信人家庭或个人在住宅权属所在地的主要投资、贷款、还贷等信息;采集客户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货币资产可支配的情况;直接与各省 (市) 的地税部门联网, 将个人纳税情况进行采集;直接与公安交管部门联网, 收录个人在公共交通、行使公共社会责任方面的诚信程度和基本情况;与各保险公司联网, 采集个人在商业保险领域的商业保险投保、理赔情况等信息;与电信部门联网, 采集被征信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缴纳情况的信息以及其他能够间接反映被征信信誉程度和偿还能力的信息。

(四) 进一步完善立法, 遏制信用卡犯罪。

从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力度, 严格征审条件的同时, 监管部门应敦促人大进一步完善立法, 界定信用卡犯罪行为, 加大打击力度, 从源头上遏制针对信用卡的犯罪行为。同时建议将个人破产纳入立法范围, 允许公民个人破产, 公民因各种原因破产后, 对个人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任何负债, 不再承担清偿责任。适当松动对金融企业呆坏账核销的部分政策规定, 建议借鉴国外普遍经验, 统一规定信用卡透支资产的风险认定标准, 建立信用卡资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 完善信用卡透支呆账准备提取方式;简化核销手续, 变“监管层市批核销”为“发卡行一定程度下的自主核销”, 变“个案核销”为“批量核销”;放松核销条件, 将逾期180天作为损失标准;对逾期180天以上透支资产的表外利息, 赋予各行自主减免权, 也可通过其他国家允许的方式例如资产打包处置、资产证券化等, 消化和减少不良资产, 轻装上阵。

(五) 强化社会诚信环境建设。

强制要求相关信息管理部门定期向“个人客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信息和数据, 普及诚实守信意识, 加强信用建设;加大信用卡业务的宣传力度、丰富信用卡产品功能、普及信用卡使用常识教育、加强商户后期维护等, 通过各种方式改善用卡环境;在一些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 一定金额的消费或采购活动必须使用信用卡、公务卡。

摘要:根据WTO协议,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 经营本外币业务, 更多的跨国金融机构与中国的金融机构逐渐走上同一起跑线, 对国内信用卡产业形成了巨大冲击。而国内各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产品, 大多以自身产品和业务为中心, 与客户的实际需求脱节, 产品客户化程度不高, 无法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我们要重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强化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真正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 尽快实现业务发展方式向集约化、效益化的转变, 实现业务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增长, 积极做好应对外资发卡机构挑战的准备。

9.碳酸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势 篇九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数增至1.23亿,而IP地址数仅为8000多万,这是我国的情况。而从全世界来看,目前通用的IPv4理论上只能提供43亿个IP地址,根据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有限的IPv4地址将在2010年左右消耗殆尽。因此,采用新版本的IP地址协议,扩大IP地址的绝对使用数量,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现存IPv4网络地址枯竭的这种潜在危机,新版本的地址协议IPv6应运而生。IPv6地址容量大大扩展,理论上能产生2的128次方个IP地址,这能让世界每颗沙砾都有IP地址。

(二)IPv6的优势

IPv6的发展是从1992年开始的,经过了15年的发展时间,IPv6的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完善,在这个过程中,IPv6逐步优化了协议体系结构,为业务发展创造机会,归纳起来IPv6的优势包括如下几个特点。

1. 扩大了地址空间

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的提供IP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以分配的地址数量,在地球上每平米可以分配1000多个IP地址。同时IPv6地址是有范围的,包括链路本地地址、站点本地地址和任意传播地址,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地址应用的扩展性。所以说,IPv6确实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了IP地址短缺的问题。

2. 提高了网络设备对IP报文的处理效率

由于IPv6的数据包可以远超过64K字节,应用程序可以利用最大传输单元获得更快更可靠的数据传输,同时在设计上改进了选路结构,采用简化的包头定长结构和更合理的分段方法,使路由器加快数据包处理速度,提高了转发效率,从而提高了网络设备对IP报文的处理效率。

3. 增强了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 (Flow-control)

IPv6新增加了流标记域,为源宿端快速处理实时业务提供了可能,有利于低性能的业务终端支持IPv6的语音、视频等应用。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服务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4. 为网络提供了更搞的安全保障

IPv6集成了IPSec,用于网络层的认证与加密,为上层协议和应用提供有效的端到端的安全保证,能提高在路由器水平上的安全性。因此当建立网络连接时,可以得到一个安全的端到端的连接。

5. 使网络具备了自动配置功能

IPv6引入了自动配置以及重配置技术,这使得设备接入网络时,通过自动配置可以自动获取IP地址和必要的参数,实现即插即用,简化了网络管理。

6. 引入了灵活的扩展报头

按照不同协议要求增加扩展头种类,按照处理顺序合理安排扩展头的顺序,其中网络设备需要处理的扩展头在报文头的前部,而需要宿端处理的扩展头在报文头的尾部。

7. 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IPv6的地址分配一开始就遵循聚类的原则,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表示一片子网,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8. 具备了移动便捷的特性

MobileIPv6增强了移动终端的移动特性、安全特性、路由特性,当移动终端移动到外地时,可以通过地址自动配置得到一个漫游地址,并且用此地址与网络进行通信,为用户提供了永久在线的服务。

(三)制约IPv6应用的主要因素

1. IPv6协议自身的缺点

从网络层来看,IPv6本身并不完美,它是在IPv4结构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在IPv6中仍保存着IPv4的诸多结构特点。例如它们都采用选项分片,而这些选项都曾经被黑客用来攻击IPv4协议,所以IPv6也很难避免类似攻击。除此以外,IPv6中尽管引进了加密和认证技术,可是在提高协议安全的同时,也为黑客攻击网络带来了新的机会。加密处理是通过CPU进行大量计算来实现的,而Internet的发展趋势是带宽的增长速度远超过了CPU的增长速度,若黑客向目标主机发送大量貌似正确而实际上却是随意填充的数据包,被攻击者就有可能消耗大量的CPU来检测错误的数据包而不能响应其他用户的请求,导致了拒绝服务攻击。此外对于用户来说,加密解密消耗的CPU时间会使用户的服务响应速度变慢,可能会产生IPv6不如IPv4的感觉。

2. IPv6协议与防火墙的冲突

IPv6中IPsec的实施并不能代替传统安全设备,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还有存在的必要。但是Ipsec的采用却对现有安全体系带来了挑战。封装安全载荷和隧道,使得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无法分析报文,恶意者甚至可以利用这一点绕过防火墙对内部网络主机进行攻击。目前应用的防火墙主要有三种:包过滤型防火墙,地址转换型防火墙和应用代理型防火墙。除应用代理型防火墙工作在应用层,受IPv6影响较小外,其余两种几乎受到了IPv6的致命冲击。

(1)包过滤型防火墙

基于IPv4下的包过滤防火墙是根据数据包中源端和目的端的IP地址和TCP/UDP端口号进行过滤的。在IPv4中,IP报头和TCP报头是紧接在一起的,防火墙容易找到报头,并根据相应的过滤规则工作。而在IPv6中,IP报头和TCP报头的位置是变化的,防火墙必须逐个地查找报头,直到找到TCP报头才能进行过滤。这对防火墙的处理能力有很大影响。

(2)地址转换型防火墙

地址转换技术(NAT)与Ipsec在功能上不匹配,这使得数据包穿过地址型防火墙出现困难。原因在于Ipsec中的认证报头AH和加密报头ESP与地址转换技术是相冲突的。当AH进行地址认证时,IP报头也是认证的对象,因此不能进行地址转换,当只使用ESP对分组进行认证加密时,IP报头不在认证范围内,这时只能进行一对一的地址转换,而不能由多个对话共用一个IP地址。因为ESP既不是TCP也不是UPD,不能以端口号的不同进行区分。此外,在用UPD实现ESP的情况下,因双方都要求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为500,如进行地址转换就要变化端口号,则不能进行正常工作。

3. IPv6的业务和应用驱动问题

IPv6的技术标准已经基本成型,但实际网络推进仍然速度很慢。其基本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IPv4通过采用网络地址转换等措施尚能应付至少5年左右的地址需求,这就使地址压力没有那么紧迫。另一方面,IP地址方式与上层协议和网络的运作方式关系紧密,实施IPv6几乎涉及网上所有设备,不仅耗时费力,而且目前IPv6应用工具和应用软件很少,支持终端也很少,用户缺乏应用IPv6的原动力。可以说,如果没有应用驱动,就只能等待地址耗尽才有可能迫使网络运营商实施网络过渡,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目前来看,影响IPv6普及和商用化的主要制约因素还有业务创新和过渡问题。IPv6的产业化发展要靠创新应用的普及,而目前IPv6发展中最为困惑的问题就是缺少“杀手级应用”。

(四)IPv6未来的发展

在IPv6被全面采用之前,众多IPv6网络将和IPv4互联网共存一段时间,因此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方案需要不断完善。在安全性方面,IPv6实现了真正的端到端,避免了一些潜在风险以及网络攻击,内置的IPSec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一致性。在服务质量方面,IPv6报头中定义了业务级别域和数据流标签位,可以确保在传输过程中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尽管这些新机制非常有利于IP QoS的全面实施,但与全面提供电信级QoS尚有一段距离,电信级IP QoS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困难的问题。需要根据业务的需求,结合多层次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 、多平面 (数据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 的QoS研究,不断融合新技术,努力实现一个可管理、可运营的电信级IP QoS架构。在应用方面,IPv6的优势将最集中地体现在移动通信及Peer to Peer应用两大领域。未来的移动通信设备需要大量的IP地址、移动电子商务需要良好的安全性、实时多媒体处理能力、移动设备全球漫游、随时随地移动计算等。3G是移动通信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其主要特点就是实现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在IP基础上的全面融合。IPv6可以很好地满足未来移动通信发展及3G网络的需求。因此移动通信特别是3G的发展,将最有可能促进IPv6的发展。其次,由于NAT的广泛采用,Peer to Peer应用 (如网络游戏等) 受到很大制约。Peer to Peer应用的普及和推广,也会使人们逐渐认识到IPv6的重要性,进而促进IPv6商用化进展。

参考文献

[1]李津生, 洪佩林.下一代Internet的网络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2]李晓燕, 刘守义.IPv4与IPv6结构比较[J].微机发展, 2003, 13 (2) ;8-15.

[3]张玉军, 田野.IPv6协议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 22 (1) ;34-36.

【碳酸镁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势】推荐阅读:

上一篇:拜访计划表范文下一篇:老年人怎么注意膳食营养保健(个人讲稿)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