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双语工作总结

2024-11-03

藏汉双语工作总结(共9篇)

1.藏汉双语工作总结 篇一

在拉萨市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第四批驻村工作中,驻拉萨市达孜县雪乡扎西岗村工作队(拉萨市委办公厅派驻)为有效提升干部职工之间的语言沟通能力,通过采取结对子、建制度、灵活学的“三举措”,扎实开展藏汉双语学习活动,使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就如何提高干部职工的语言沟通能力进行专题研究,确定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形式,确保藏汉双语互学互补、共同提高;驻村工作队制定相应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一、三、五晚在村委会党员活动室上一小时的“双语”学习课;为每名学习人员发放笔记本,方便记录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挑选藏汉双语基础较好的干部职工担任每周“三课”辅导老师,并定期更新学习内容、丰富教学载体,确保藏汉双语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驻村工作队组织干部职工每天集中收看中央新闻联播和西藏、拉萨新闻,由“双语”老师对疑难问题进行现场解答翻译,并以《西藏日报》、《拉萨晚报》藏汉两版为载体进行对照学习,着力增强学习的灵活性、多样性。同时,为切实增强藏汉双语的表达、理解能力,汉族干部在走村入户或接待藏族群众时,把学到的日常藏语加以运用;村委会干部接待汉族同志时,用学到的日常汉语进行交流,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良好效果。

2.藏汉双语工作总结 篇二

藏汉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就是指利用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化手段, 对现有教育资源尤其是藏族中小学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最终建成网络化、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库。就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站而言, 我们所讲的藏汉双语教育资源可分为课程音视频素材、难重点分析、电子教案、其它媒体素材, 习题与试题、试卷资源;远程网络教学资源;案例分析;教学辅助文献资料资源;各类网站的课程资源链接;数据库与教育资源管理系统软件;网络与数据库支撑系统资源。藏汉双语教学网站的资源库主要功能有, 教学相关信息的收录、存放、数据库管理、数据检索查询、各类资源预览、网站导航、数据下载、数据导入与导出、动态网页数据打包与发布、教学组织和管理等功能。更强的功能还应该包括师生的基于藏汉两种问题的网上教学和学习、研究和讨论、作业和练习、辅助和辅导、提问和答疑、考试和阅卷等基于双语教学网站的WEB教学环境等。

因此我们所需要的藏汉双语的网络教学资源库有语言双语性、资源共享性、数据动态性、内容再创性、表现多样性等特点。具备了这样的几个特性:其一, 科学的理论和数据内容的支撑。目前, 我国的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可谓初具规模, 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针对藏汉双语的理论研究, 其实质就是把民汉双语理论与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相结合, 找到共性, 剔除差异, 组成一套符合我国实情和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藏汉双语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体系。至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有几个必须遵循的原则, 比如说内容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下主流教育需求, 最好就是基于现在通行的五省区协编教材, 再做适当改造的内容。选好内容, 是我们做好网络教育资源数据库的根本;其二, 制作流程和素材采集的标准化问题。网站架设关系到全国五个省区, 由于历史上长期的地理隔阂, 交通不便, 导致的方言等方面的差异, 使得我们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平衡现象, 随着五省区协编教材的出现, 有力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时至今日, 网络教学的出现, 缩短了地理距离, 把整个藏区整合成一个数字整体, 所以我们的每一步建设, 每一个课程资源的制作不再是孤立的一个学校、一个地方的事情, 而是整个藏族地区协调建设的问题。因此, 遵循一个统一的制作标准是保障网站网上教育资源被广泛使用和形成共享的基础之一;其三, 课程资源制作的体系化和结构化问题。在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五省区协调建设的问题, 其优点和好处不言而喻, 比如说, 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建设, 节约国家的资金投入。建国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建设学校, 编写教材, 培养师资等等。我们在做了无数次努力和实践后, 发现, 资源整合是最好的投入少成效大的方法。所以在进行资源建设的时候, 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系统论的工程建设思想, 合理调度资源需求, 把准备制作的课程资源放在同一个工程体系里, 所有部件进行结构化的设计和处理, 每一个课程资源即使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 又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有几部分之一。再通俗一点说, 就是, 每一个设计, 都可以是下一个设计的基础, 每一个素材都可以提供给整个网络进行共享利用。这样就可以确保网络教育资源的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其四, 数据的动态化问题。内容更新是保持教材被长期使用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中, 我们必须做到从内容到表现形式的及时更新。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方法, 可以保持教学的多样性和灵动性。比如说让师生在网络中利用帖子、对话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交流, 是可以让教学研讨深入开展的有力保证。在实际应用中, 我们有可能遇到各种来自软件设计本身的问题, 比如说软件的健壮性和稳定性, 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提升。所以, 网站和数据库的维护也是网络藏汉双语网络教育资源库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保障。

总之, 如何将分散的地理区域和无序的课程资源整合在同一个网络体系之中, 提供一个易用、有效的基于藏汉双语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数据库, 实现全藏区的教学资源共享, 提高藏族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并且有效地节省资金投入, 建立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资源完善的网站和教学资源数据库, 使我们今后要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摘要:我们所需要的藏汉双语的网络教学资源库有语言双语性、资源共享性、数据动态性、内容再创性、表现多样性等特点, 最终需要建设一个易用、有效的基于藏汉双语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数据库。

关键词:藏汉双语教学,网络,数据库

参考文献

[1]程建钢, 何良春, 韩锡斌 (2004) .分布式网络教育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04 (11) :61-62

[2]许桂芳.浅谈网上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现代教育技术.2001, (3) .52-54

[3]张萍.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分析比较.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10月第11卷第5期.49-53

[4]DEF网址:http://www.idef.com/

3.藏汉双语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藏汉双语;特色研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1-864X(2014)08-0181-01

前言:

对于一档高质量的电视新闻节目,他的成功是来自新闻编辑对题材的准备更是功不可没,编辑需要的不仅仅是精心组织和处理,更需要关注对新闻的巧妙布置,这样才能让我们电视新闻编辑对电视新闻节目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藏区的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更是挑战编辑人的高超的表达能力。所以对于电视新闻来说编辑便是整个新闻媒体的“灵魂”中心。而如何搞好我们这个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的特色发展,深度挖掘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中的特色,将这些特色运用到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中来,为广大的藏族同胞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状况

(一)发展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是和谐社会主义的需要。

藏汉双语电视新闻是藏区双语传播的关键之处,在藏区发展藏汉双语电视新闻有利于培养一批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双语水平,使藏汉双语新闻节目能够在藏区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找到自己的坐标。但由于民族语言的特点和地域差别等条件所限,继而也就造成现如今藏汉双语电视新闻发展仍然比较滞后,这就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需要积极去适应广大藏族同胞和汉族群众接受电视新闻的文化性,创造出我们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的特色。

(二)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藏区的藏民同胞而言,虽然很多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在当地早已建立,并且具有完整的建制,但由于在新时代、新文化背景来说,新闻编辑的要求逐年提升,同时对于藏区来说新闻宣传各级思想工作的特殊使命尤为重要,所以也就对对藏区新闻工作者整体素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因而使得很大一部分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没有创新思维,专业人才匮乏,藏汉双语人才缺少,导致很多藏区新闻收视率不断下降,而对于很多问题来说在短时间内相较于现如今来说还难以有质的改变,继而也就造成了一些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完全处于滞后状态。

二、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的特色

(一)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中的双语特色。

对于藏区同胞来说,藏族人口基数较大,藏语仍然是人与人最主要的语言工具,所以对于我们在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来说发展双语的传播应作为主导方向,让更加专业的人加入到藏区电视新闻编辑的队伍中来,用良好的双语机制来不仅仅传播党的优惠政策,更是让藏区的农民获取实惠,确立藏汉双语节目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

(二)地域性的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节目成为特色重点。

总体而言,很多地方的藏汉双语电视新闻节目早已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已拥有完善的双语传播机制,结合自身地区发展能自行创办地域性的藏汉双语节目电视,及时更新当地对农牧民群众讯息的接收,结合发生在藏区身边的事和改革,作以最实时的报道。地域性的发展更让我们为大家呈现更加有效的信息提供,为人民做事。

(三)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的民族特色强。

如何发展藏汉双语电视新闻节目,这对于我们来说最普通便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那就是运用我们已有的民族特色,结合当今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发展道路,挖掘民族最有效、最具潜力的发展特点,让我们的民族特色用双语电视新闻的方式展现给更多的人。藏区我们不缺乏民族特色的展示的舞台,但是如何用专业的言语方式集中的汇集整个民族文化,便是我们在电视新闻编辑又一大亮点之处,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当地民族文化发展,促进更大范围的文化交流。

三、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特色分析

对于藏区来说,藏汉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了很大的相似性,作为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来说,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特殊地域,展开藏汉双语电视新闻,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专业人才,更需要如何去利用好我们应有的藏区双语电视新闻报道的特色,对于藏汉双语文化发展而言,将这些特色做大做强,会让更多人有兴趣去了解民族的文化特点,促进社会文化发展,从而使得藏汉文化交流会更加充盈,将藏汉双语电视新闻向更高的方向进发。

四、对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的特色提升的建议

(一)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对双语编辑的优化。

在藏区双语传播的理念,包含着既服从汉语作为我国通用语言的大前提,又要保障藏语在当地作为民族通用语言的应有地位。这样我们就需要引进以及培训会双语的专业的新闻编辑人员,同时还应当将一些会单语的新闻工作者进行藏汉语言培训,将藏族同胞关注的农、牧区新闻为主,提升数量,使得两极化的发展呈现缩小状态。与此同时为双语特色的新闻媒体人建立相应的人事聘任制度,真正用人之长、容人之短,用好待遇留住他人,用市场调配的手段去调动人事的发展,让我们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能融入新的文化元素,让我们双语报道成为电视新闻节目最有特色的方式之一。

(二)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需进行地区化文化培养。

新闻媒体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的新闻编辑以及播报才智,更需要结合实际,了解当地的文化素养,及时的去用身边发生的事情为藏区百姓服务,与此同时还需对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进行地区性发展,适时抓住当地的文化特性,掌握住大方针不变,小区域百家争鸣文化氛围,这不仅使得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成为当地文化宣传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提升我们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的水准,又能贴近基层,使得当地百姓成为最朴实的代言人,让我们的藏区文化真正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还能带动我们地区经济发展向更高更远的方向进发,继而为当地居民带来较大的收益,让我们的电视新闻真正为民办事、为民着想。

(三)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提升民族文化的地位。

对于全国各地来说,藏区的发展对于其他地区来说经济发展滞后,这也使得我们的藏族同胞文化传播相对来说增加了诸多的不利因素,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应更多的利用这个自身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性,将提升民族文化的地位作为己任,本着理解和关怀藏族同胞的前提,充分的尊重藏民族占民族主体地位的事实用自己善用的新闻手段积极宣扬藏民族文化,增加我们的民族文化特色,使得藏汉双语电视新闻成为民族文化又一传播法宝。

结论:

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是藏汉各族文化新时代传播的产物,我们应当利用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的特色,在民族文化、双语交流、当地经济发展上面做出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贡献,并在以后的特色发展中加大力度保障落后地域方向的发展,将最实时、最有效的新闻留住,为民服务、为民着想。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作为藏区区域自治的文化传播产物,我们应当赋予它更多的时代发展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新闻编辑能加大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节目的特色传播力度,改善藏区藏汉双语电视新闻编辑环境,更好的使得藏汉合璧,对传承民族文化,实现受众个体与整个社会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牛丽红. 浅议天祝藏族自治县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藏汉合璧及分化现象.[J].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第二辑。

[2]马平.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J]. 探索争鸣.2009.7。

4.藏汉双语教师自愿服务(精选) 篇四

2011年公开考试聘用石渠县农牧区基层小学藏汉双语教师

自愿服务协议书

甲方(考聘机关):甘孜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甘孜州教育局 乙方(石渠县农牧区基层小学藏汉双语教师):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甘孜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甘孜州教育局《关于2011年公开考试聘用石渠县农牧区基层小学藏汉双语教师的公告》规定,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考试,甲方聘用乙方为石渠县农牧区基层小学藏汉双语教师。

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甲、乙双方就相关事项签订如下协议。

第一条 甲方权利

1、乙方未在规定时间内到岗,或到岗后未与石渠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签订聘用合同,甲方有权取消其聘用资格。

2、乙方到岗后未在三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由石渠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解除聘用合同,并报甲方备案。

第二条 甲方义务

1、落实国家、省、州对教师待遇的有关规定。

2、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落实工作岗位,并为乙方提供相应服务。第三条 乙方权利

1、聘用期间,享受国家、省、州规定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

2、聘用期间,按照相关政策享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待遇。

第四条 乙方义务

1、保证本人确系自愿到石渠县农牧区基层小学从事藏汉双语教学工作。

2、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工作单位报到,除不可抗力因素,不以任何理由拖延。

3、到岗后必须与石渠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签订首聘期限为8年的聘用合同。

4、在首聘8年服务期内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提出改行、报考公务员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调离石渠申请。

第五条 乙方的身份证复印件作为本协议书附件。第六条 本协议书一式三份,具同等法律效力,双方各持一份,另一份由石渠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留存,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签字盖章):

甘孜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甘孜州教育局

乙方(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藏汉双语工作总结 篇五

摘 要: 通过藏汉双语句子中词语序列异同点的比较,研究藏汉双语句型对齐方法,建立了一个小规模藏汉对齐句型库和对照词典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藏汉双语对齐句型库的机器翻译算法。

关键词:机器翻译 藏语句型 对照词典 双语对齐句型库

中图分类号:H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3-0225-02

一、藏、汉句子中词语序列的对比分析

藏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包括词序、虚词的运用、动词的形态变化)上的区别,给藏汉双语对齐句型库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除了在句子的词序和词数上变化上有明显的区别外,在虚词的运用和动词的形态变化上也不同。例如:

5.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而藏语动词具有形态变化

在藏文文法中,对动词的形态变化、及物性及分类等方面的研究很丰富,是藏语动词的复杂性增强。据统计,现代藏语动词1453个,其中,756个动词本身有形态变化,而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这给藏汉对齐句型库的建设和规范化带来了汉语与藏语动词的比较。例如:

实例例6中的藏语动词以“/”分开的四个形态分别是动词的未来式、现在式、过去式、命令式。

在建立藏汉对齐字形库时,第1种对齐句型因词性、词序都相同,容易建立,但对第2、3、4、5、6种对齐句型的处理就变得相对复杂,将在后续内容中详细描述。

二、对照词典的设计与句型库的建设

1.对照词典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双语对齐句型库的藏汉机器翻译方法研究需要设计实现一个添加了详细词性标记的藏汉对照词典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涉及的机器翻译方法,需要一个对照词典的支持,而这个对照词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对照词典,而是一个添加了词性标记的对照词典。表3-1为其基本结构和功能:

因页面大小,此处只列举了整个对照词典的一小部分内容,第一行中除“word”以外的其他英文标记表示词性,它们分别表示连词(cd)、及物动词现在式(vt)、动名词(nv)、及物动词过去式(vi)、随立名(nn)、指示代词(rz)、属格助词(gz)、使格助词(gx)、位格助词(gl),对照词典里的词性种类及数目远不止这些,总共有80余个词性。表3-1列出的这些藏语词都只有一个对应的汉语词,这个表与一般意义上的对照词典不同的是每个对照词的词性就是该词所在字段名。下面的表3-2中列出的是一些多义词,在进行机器翻译时,多义词表的搜索和选择与表3-1相比,难度更大,更繁琐,具体扫描过程将在后续内容中详细介绍。此处的表3-2实际是从整个对照词典中为方便解释而分离出的虚拟表,因此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表。

这个表中的每个藏语词都有两个以上的汉语对照词。字段名所示词性标记分别是,否定副词(df)、及物动词命令式(vt)、拉格助词(gl)、随欲名(nn)、使格助词(gx)、数量词(mq)、形容词(ad)、存在助词(uc)、从格助词(gj)、动词现代式(vt)、人称代词(rr)、不及物动词现在式(vi)。

2.句型库的建设

表3-3是论文题目所提到的藏汉双语对齐句型库,它的设计和建设对本文要讲的机器翻译方法而言至关重要。这个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该句型库是严格根据藏语句型分类建设的,所以其规模虽小,覆盖范围却较广。该库中真正用在机器翻译中的字段只有“藏语句型”和“汉语句型”,库中的藏汉两种句型,有些完全相同,有些仅词性序列不同,有些在词性数目上有差别。这些句型都对应较短的单句,当句子变长、结构变得复杂时,会使机器翻译算法的复杂度增高,因此,本文没有对长句、复句做更多的处理。因为这个库是预先建立好的,所以后续将要说到的机器翻译算法不需要在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转换上下太大工夫,翻译算法只要从头至尾地扫描句型库就能很快找到对应的句型,这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器翻译的准确率和效率,但也让该机器翻译方法显得比较死板。

下面通过几个典型例子叙述基于双语对齐句型库的机器翻译方法的执行过程:

第三步:生成译文“老师讲课”。

当需要把汉语翻译为藏语时,也可依据上述把藏语翻译为汉语的过程进行机器翻译。藏语句子中存在多种虚词,因此在把汉语翻译为藏语时,有些汉语句子中没有虚词,而把它翻译为藏语句子后,必须在适当位置添加虚词,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因为某些藏语虚词本身的特点,使得一个藏语句子可以有多个正确的序列,这点在汉译藏翻译系统中也需要关注。

结束语

本文只从理论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双语对齐句型库的藏汉机器翻译算法,没有开发相应的机器翻译系统,因此所谓的翻译准确率便无从谈起。文中的句型库只有近500个对齐句型,对于一个机器翻译系统而言,其规模微不足道,因此,需要不断扩充句型库。文中提出的基于双语对齐句型库的算法只处理由藏到汉的机器翻译,而由汉到藏的机器翻译不能照搬文中的方法,需单独处理,这些是本文的不足点,也是将来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李英军.机器翻译与翻译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伯纳德?马克?沙特尔沃思访谈录[J].中国科技翻译,第27卷1期,2014年2月

6.藏汉双语工作总结 篇六

20世纪50年代的4个藏汉爱情故事

他们有着相似的机缘和背景,但在不同的时代和独特的环境中自成一段人生,没有想象中的惊心动魄,婉转凄美,只是你能想象到的一对对平凡夫妻,携手走过。延续千年的藏汉儿女的爱情还在继续。采访撰述 | 余秋淼 邓高峰? 章凡:重庆人,1949年重庆解放后,考上了西南革命大学,1953年进藏工作,1988年退休时,任西藏自治区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扎西:巴塘人,1949年因西藏工作需要,从北京大学肄业,1996年离休时,任拉萨市委书记,人大主任,西藏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委员,顾问小组成员。图为1958年,在北京,扎西与章凡补拍的结婚照。? 1957年的时候,扎西要去北京的党校学习,回来的时候,给章凡带了一件新款毛衣,同时也表明了他对章凡的爱慕之情。扎西以自己默默地关心和实际行动打动了章凡的心。图为80年代初的一个国庆节,扎西与章凡和同事们在过林卡。? 1958年2月16日,扎西与章凡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只有同事和朋友们的祝福,甚至连一张结婚照都没有,就组成了一个藏汉联姻的小家庭。婚后不久,扎西就又被派往北京学习,章凡在半年以后辗转前往北京探望扎西,这才在北京过了一段称得上是“蜜月”的生活。那段时间,两人利用扎西学习之余游览了北京名胜,并且在颐和园留下了他们的第一张合影。? 婚后的几年里,扎西和章凡相聚的日子并不多,大部分时间两人都因为各自的工作聚少离多,甚至四个孩子也都被送回老家养育。直到1965年,两人在日喀则安定下来以后,才有精力把两个大的孩子接到身边抚养。图为1964年,章凡即将把最小的孩子送回重庆前,扎西从中央党校赶回西藏,照了这张全家福。? 1972年,扎西和章凡在拉萨落户,并且把四个孩子都接到了身边,终于实现了全家团聚的愿望。图为1973年,从学习班解放后的扎西和章凡带着两个儿子在大昭寺的合影。? 扎西离休后,两人来到西藏自治区驻成都干休所安度晚年。这时已经是1996年了,家中又只剩下老两口,四个孩子中除了一个女孩留在成都工作,其他的都在西藏。平时,大家都很忙,尤其是几个在西藏工作的孩子很少能回家来,只有在春节期间,才能全家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胡宗林,藏族,藏名仁钦索朗,1920年出生,1935年参军。参加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9年9月进藏,1985年离休,现居成都。张华,汉族,1931年出生,1947年16岁时参加革命,1949年入党,1960年10月单独进藏,其间先后在纪检和自治区劳动局工作,后担任西藏自治区劳动局副局长,1988年离休,现居成都。图为汉族女儿张华着藏装与丈夫一起。? 那一年张华19岁,在部队的宣传队工作,胡宗林30岁,在政治处,正好管宣传队。当时就提出说战争结束了,很多同志年龄都大了,都在30岁左右,需要成家的很多。总参的一个参谋长做的介绍人,然后就这样结婚了。图为张华结婚前部队的生活留影。? 1951年有了第一个孩子,1959年7月份,从中组部传来调令,要张华和胡宗林去西藏工作。调令下来的时候,张华正要生第四个孩子。所以胡宗林带着老大从川藏线上去西藏。1960年,张华带着三个孩子走青藏线去了拉萨。图为儿女满堂的全家福。? 1964年的时候胡宗林接到周总理亲自签署的任命书,被调任到山南做专员,张华被调到当地的纪检部门工作。图为两人在山南工作生活时的留影。

? 次旺俊美,1945年9月出生于拉萨,65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是六、七十年代北京师范大学唯一招收的藏族学生。1972年返藏,85年担任第一任西藏大学校长,后任西藏社会科学院院长。2014年12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

张廷芳,65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因为文革原因,直到72年才毕业,现任西藏大学副校长。图为1972年临近夏日的时候,批准张廷芳进藏工作的文件终于申请通过,两个人即将离开生活学习了七年之久的母校。

? 次旺俊美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位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校友,在六、七十年代,出身西藏贵族的他难免要经受一些压力,但他只是默默承受着。他精通各种乐器,而且舞蹈、绘画以及其他方面也是样样拔尖,在校文工团里,他结识了北京姑娘张廷芳。在政治**的年代里,两人的婚姻被设置层层障碍。张廷芳却坚定着她与次旺俊美之间的爱情,72年两人结婚。

? 毕业时,文革还没有结束,当时学校和工军宣传队都很喜欢次旺俊美,为他联系了民族学院、民族出版社等单位,想让他留在北京工作。张廷芳在和次旺俊美商量后决定不留在北京,而是去拉萨工作,要一同去为建设西藏而努力。北京师范大学没有汉族学生赴藏工作的名额,可那个时候的张廷芳已经坚定自己同次旺俊美一同赴藏的决心。这是那一年里最后的一场雪,也是她和次旺在北京的最后一个冬天。? 坐火车到西宁后又转乘长途车,一路上两人饱受艰辛,住兵站时经常是因为没有床位要挤在一张床上,有时甚至要睡在车里。路上奔波数日的张廷芳终于远远的看到了拉萨,在她的请求下司机同意将车停下来,拉萨市郊堆龙的这张照片,也就成为张廷芳当时对拉萨印象的永久回忆。

? 到了拉萨,他们先被分配到拉萨学校工作。学校设施简陋,生活是极其艰苦和单调的,年轻的夫妻二人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目标,他们在一起读书一起学习,生活自此过得简单而快乐。1972年至2006年,张廷芳已经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整整三十五个年头,2000年李岚清副总理视察西藏大学时称赞张廷芳是“援藏干部的‘永久牌’”。

? 班班多杰,藏族,1952年生于青海,曾任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院长,现任民族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革新,1954年生于上海,长于北京,1983年与班班多杰结婚,现任职民族大学国际交流处。图为婚后两年补照的婚纱照。? 班班多杰说,他当初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向松赞干布学习”。言外之意呢,就是要效仿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在新时代再一次实现藏汉联姻。而斑斑多杰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上一个苛刻的条件:要找一个非常漂亮的。图为孙革新成婚前照片,当年朋友口中的“大美人”。

? 婚后,孙革新和班班多杰一直没有机会回青海老家去,但是两人都想拍一张藏装的合影。大约在结婚后两年左右,有个朋友到北京出差,他们就借用了朋友的藏袍,赶到照相馆,急急忙忙留下了这张合影。藏装穿的并不地道,但总是了了一个心愿,后来两人的工作忙碌,有了孩子后更没时间去照相了。

? 两人的婚后生活依然充满乐趣。班班多杰的朋友们这样评价他们的生活“他们婚后一直很幸福,我们都羡慕,都觉得作为一个城市里的女孩子,她做到这点真的很难得,一般女孩子做不到。班班家里的亲戚来到他家,她(孙革新)招待得特别好,而且当时他弟弟到北京上学,(他们两口子)还供养了他两年呢。”图为班班多杰在中央民族大学中。? 婚后十年两人才有了第一个孩子,主要是没时间,两个人的工作太忙。这期间,整整十年她一直在抄写丈夫的论文和手稿。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的生活一直是在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图为儿子五岁时拍的全家福。

《西藏老照片》今日头条号是基于《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的一个图片传播平台,我们致力于挖掘西藏的历史人文,讲述那些曾经发生的故事。《西藏老照片》也是迄今唯一与“今日头条”达成合作与版权保护协议,并呈现西藏老照片的头条号。你想了解上个世纪的西藏贵族吗?在那些古老的建筑里体味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

你想回到十年前的老光明喝喝茶聊聊天吗?在热闹来往的人群中寻找自己的浮世绘。

你想看看青藏铁路通车前的那个冬天吗?去寻找照片上那个表情腼腆的少年吉诺。

你想在十年前拉萨的八廓街上走一走吗?去看看那些黑白记忆中的朝圣者、大法会和生意人。

你想跟着1960年中国登山队一起登顶珠峰吗?去感受海拔八千米稀薄的空气和绝美的景色。

你想知道50年代藏汉儿女的爱情故事吗?去体会那些在平凡中携手走过的不平凡的岁月。

7.新课标下的中学物理藏汉双语教育 篇七

一、双语教学现状

目前藏汉双语教育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1) 汉语为主的教学模式, 把藏、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 其余课程均使用汉语版教材, 主要教学用语为汉语。 (2) 藏语为主的教学模式:把藏、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 其余课程均使用藏语版教材, 主要教学用语为藏语。 (3) 口语辅助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开设藏、汉语文的前提下, 对藏族学生的教学用语, 主要以汉语授课为主, 用藏语作辅助讲解。 (4) 先藏后汉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 全部用藏语教学;中学阶段, 全部用汉语教学。目前, 西藏大部分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5) 先汉后藏的教学模式: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全用汉语教学, 大中专学校的藏语专业则使用藏语授课。就物理学科而言, 涉及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是前三种。藏汉双语物理教学虽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广度与复杂性无疑为其实施增加了难度, 因此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缺乏物理兴趣, 阻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学生, 没有学生参与的课改是无意义的, 学生响应课改的积极性对顺利实现课程目标尤为重要, 而积极性在每一门课程上就表现为对此课程的兴趣。教材上所列举的事例, 由于未能贴近藏族学生的生活环境, 便造成了他们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理解障碍。没有兴趣, 实施就寸步难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此培养物理学习兴趣是新课改在物理领域中的呐喊。

2. 教师对课革缺乏深度的理解导致改革流于形式。

大部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调查显示, 34.5%的教师难以把握新课标与教材, 30.9%的教师认为评价体系落后是最大的阻力, 25.5%的教师认为新课程的实施缺乏教育资源, 还有21.8%的教师认为难以适应新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游离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之外, 教师并没有理解课程改革的“灵魂”所在。

3. 课程资源严重缺乏。

缺乏与新课程配套的课程资源, 这是目前新课程遇到的最大的障碍。物理课程采用全国统编教材缺乏藏语版, 编排也不按照藏族学生熟悉的思维方式, 课本上的教学例子也大多数是藏族学生所不熟悉的。教材脱离学生生活经验、难以满足不同民族地区学校和学生需要的倾向, 影响着正常的教学;缺乏“双语型”教学人才, 在双语教学的学校中, 大多数教师只能单打一, 不能举一反三, 互译互解。双语教师队伍数量不足, 这是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也是双语教学举步艰难, 成效不卓的主要原因。

二、提高藏汉双语物理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1 注重物理教育与情商教育相结合。

物理教育总是强调其科学、严密, 忽略了其中的人文精神。随着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建立以及社会对人才观的改变, 重视学生的情商教育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使命。《情商智力》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认为, 智商至多能解释成功因素的20%, 其余80%则归于其他因素, 而情商则是这其他因素中的关键因素。把情商教育结合到物理教育中, 是提高藏族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的一般做法: (1) 在以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的理念下, 首先要求教师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压力, 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2) 物理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 细心选择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引入到物理课堂之中, 组织学生有趣地思考和学习, 增加藏区社会乡土知识, 如天文历算中的“日食月食的速算法”、“宇宙结构问题”等。使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存在的普遍性, 建立良好的物理意识。

2. 提高物理教育的生态化。

我国大多数藏区物理教育效能低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生态性, 具体表现为物理教育以习题为核心。对此, 杨振宁教授认为, “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形成一种印象, 以为物理学就是一些演算。演算是物理学的一部分, 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象有关的。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的, 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物理教育应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 把物理现象以一种有别于习题的形式呈现, 把习题的严格性移植到自然、真实的物理环境中, 采用原始物理问题教学, 并在其中揭示物理教育活动的因果关系。所谓原始物理问题, 是指在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且未被加工的物理现象和事实。而习题则是把物理现象和事实经过一定程度的抽象后加工出来的练习作业, 两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我国大多数藏区物理习题教学往往注重图1的第三个过程 (演算) , 而缺少第一个过程 (描述) 和第二个过程 (抽象) , 对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把握不够, 致使很多藏族学生只知道根据已知条件去解题, 遇到实际问题则常常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藏族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结构以及思维方式对每一个物理问题有个较全面的理解。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更高。为了提高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进度, 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得到进一步加强: (1) 提高教师待遇, 稳定教师队伍。 (2) 加强教育能力, 大力培养“双语型”人才 (3) 转变观念, 提升广大教师使命感和事业感。 (4) 物理教学意识从授人以鱼——授人以渔——由人以渔。 (5) 对教师建立有效地评价方式。

4.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教师参与课程方案的开发与教学设计, 能使教师有意识地去理解自己的课程思想和实践, 也可使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有更多的准备和自信。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根据学校、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的过程;二是教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兴趣以及发展需要开发的校本课程。在西藏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藏区, 地区之间及各地区之内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开发和形成校本特色的藏汉双语课程, 是新课程教育目标的突破口。

5. 加大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率。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而许多藏区学校的实验设备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使得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空白。这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认识障碍而影响物理学习。教师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学, 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不易操作的实验进行模拟演示, 利用一切可用的媒体资源, 充实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 建立有效的教育支持系统。

新的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离不开社会各阶层的大力支持紧密配合。包括教育部门、政府机构、学校、家长、校级之间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有效支持。对于大多数藏区来说因为受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其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步伐相对比较缓慢, 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有效的教育支持系统, 以达到教育公平。国家主流意识也认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确保藏族地区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步有所提高。

整个藏区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 关系到藏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和前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 物理双语教学中将会不断涌现出一系列的问题, 只要我们正确地对待这些问题, 认真地分析这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探索解决的办法, 我们就有信心把藏区的物理双语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 为民族地区打造一条特色化的物理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赵跟喜, 杨建成.甘肃省藏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现状调查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改革2009.8, 24 (8) :131.

[2]张长珍.物理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的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 2004:4.

[3][美]丹尼尔·坦纳, 劳雷尔·坦纳.学校课程史[M].崔允, 等,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III-IV.

[4]邢红军.物理教育的生态化及其对物理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 2010, (1) .

8.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篇八

本学期在教材使用上,我们按国家幼儿教育有关规定,选用了统一的幼儿教材,保证了学前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双语教学上,吸取幼儿双语教材优点,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配合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科学的幼儿双语教育体系。

在实践中我认识到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教育不能脱离其天真、活泼和好动的特点。对幼儿开展第二语言教育,关键在于给孩子创造一种语言气氛,我认识到,我所面临的是一群天真、活泼,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他们不是学生。而我又必须让他们学到一些知识。对孩子们来说,他们不知道这就是知识,他们只感到好玩就行。

通常的做法:

1、让小朋友一起唱一、二首平时容易上口、大家都会唱的歌。

2、让学习较好的小朋友带领全班孩子念儿歌或对话。

3、老师在幼儿做好后,给他们提出一个很新颖的问题,让孩子来猜带子里的东西。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4、拿出一组图片,让孩子们迅速地朗读、辨认。

5、针对幼儿启蒙教育特点,我们给幼儿进行双语教育时,刚开始不是以学到多少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幼儿对双语感兴趣度来衡量教学效果。我们尽力在全园创造双语语言气氛,平时教师尽量用汉语口语幼儿化,即在常规活动中尽量使用汉语指令,对周围环境布置多标出汉语语言,孩子走到那听到那,看到那说到那;经常播放汉语小故事、歌谣、歌曲,让孩子们随时都可以听到汉语。通过这种汉语听说环境的创设,使孩子们受到汉语语言的影响,熟悉了,习惯了,他们会体悟到汉语并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也不是很难学的,这对于他们进一步学习汉语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汉语如早上好、排队、喝豆浆、迟早餐等都运用汉语和幼儿进行指令。

在教学上,想尽办法,让教学现场生动活泼,根据所学内容,配合各种玩教具,开展各种游戏,让玩和乐贯穿于双语教学中。其他老师也积极参与教学,自制教具,讲故事,唱歌,领着孩子们做游戏,纯正的汉语伴随这些快乐的活动使幼儿受到了熏陶。此外,我让孩子表演汉语节目, 播放汉语卡通片给他们看等。

我们的工作刚刚开始,许多方面都处于摸索过程中,我们认为,双语教育的发展应该在学习环境、师资队伍和教育效果上体现出来。

9.双语学习工作总结 篇九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统一思想认识,从行政人员到汉语教师、双语教师直到全校教师,学习关于双语教育的理论和教育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积极参与双语教育的自觉性,了解双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本校开展双语教育实验的规划。

二、培养双语师资队伍。

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我们采取加强学习和大胆实践等措施对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基本功技能的强化培训。双语组的老师积极参加各类双语教学活动,培训与听课都是我们吸取优秀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途径。

三、集体备课制度

在每次的集体备课上,成员们会交流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做到集体钻研教材、集体探讨教法,课中认真听课、思考,课后认真讨论教学得失、回顾小结。平时能经常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各种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能在良好汉语的氛围中学习学科知识。

业务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理论知识的积累,我组老师在教研活动中经常进行理论学习与研讨,积极加强理论及专业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在集体备课学习中除了学习理论经验交流外,还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认真学习,认真评课,提高自己的双语教学水平。

四、创设双语校园氛围

双语教育发展与学习环境的创设有着很大的关系。现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如道路标志、商场企业、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产品包装等,很多已实现双语化。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也要紧跟社会发展的形势,全方位规划校园文化,营造双语教育的良好氛围。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性地进行环境布置。

(1)每个班级制作有个性的班级门牌。

(2)用双语布置50期黑板报。

(3)班级内的标语、课程表等双语化。

2、利用学校广播每周三天课间播放汉语歌曲、常用汉语100句,由汉语老师与选拔出的广播员合作播送。

3、师生进入学校积极用汉语进行问候,平时的问候语、礼貌用语要用汉语进行。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取得了不少的进步,在全县进行的中小学生双语演讲比赛中我们适中获得了好成绩。

双语学习工作总结2

一、加强学习,夯实基础

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在双语教学的实验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就是优秀教师,复合型人才的缺乏。进行双语教学的老师一方面必须具备过硬的学科教学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我校经过层层选拔,确实发现了一部分这样的人才,学校鼓励他们勇敢地担任了双语实验的任课教师。同时,为了今后双语实验能更好、更快地进行,我校还选派了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课外英语培训,以期不断提高英语口语交流的水平。我们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双语研讨活动,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教学环境的布置。

教育是讲环境的,校园中的一景一物,皆具有教育意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学校在校园内特别加强了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学校在橱窗里布置了校园英语、在各个班级布置英语角,并利用学校广播来播放英语歌曲等节目来创设双语氛围。

通过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包括班级里的布置等一些宣传栏目都以双语的形式出现,不但从语言上,更是从思想上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使学生一进入校园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校内师生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这一点乃是学校发展的极其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双语学校办学成功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

三、丰富活动,促进提高

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只有大量的实践和反复操练,才能真正地学有所成。为了更好地激发同学们学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同学们用英语的习惯,学校还举办了各种活动。如:学生们广泛地参与了英语书写比赛、英语词组翻译、连词成句比赛等各项活动,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热情,锻炼了同学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英语的机会。

英语歌曲演唱、英语故事会、英语演讲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练习英语的机会,也为孩子们更好展示自己提供了平台。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更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双语实验的开展。同时,教师方面,自开展双语实验以来,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双语教研组,在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的基础上,所有任教老师每周都要集中讨论在实验过程中的困惑与成功之处。每学期,我们每位参与实验的教师都要上几堂双语实验汇报课,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双语实验一定行。

四、几点思考:

1、关于师资培训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机制,双语教师的英语口语自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培训还不到位。

2、多向走在前列的学校学习,并与他们交流,在教材选用、课程开设方面多请教,争取边实践、边小结、边提高。

总之,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我们也希望能通过今后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尽快的克服这些困难,把双语教学进行地更好。

双语学习工作总结3

一、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全国普通话的普及,汉语成为全国最普遍使用的语言。学习汉语便成为我国各种少数民族的一种必然。要获取以汉语为载体的文献和语音资料的文化、科技、专业知识等方面水平最高、最多、最新的资料,不掌握汉语,就会使少数民族获取先进文化和技术的能力降低。

阻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教育、文化等的发展,扩大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因此,目前我们应该把双语教学摆到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首位,尤其是在小学,为孩子从小营造一个汉语学习的氛围,从双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入手,逐步形成孩子用两种语言交流、学习的习惯。从双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教学到纯汉语教学的过渡阶段,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学习各学科教学内容,实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双语教学活动

1、抓住学生闪光点,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语言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从多年来双语教学的教学经验总结,少数民族学生对学习汉语的情绪总是从:非常积极→灰心丧气→厌学→放弃。因此,抓住学生闪光点,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是让学生主动克服困难、攻克难点的的重要因素。做为教师,我们必须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多鼓励,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及时给予肯定。

特别少数民族学生胆小,害羞、害怕听不懂或是自己说错了或说得不好,难以开口。那么我们必须从心与心的沟通开始,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使我们的学生对于双语活动产生情感,积极、自信地学习。用欣赏的态度告诉孩子:“你能行”、“读错了没关系”。只有在孩子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从家长、老师督促转化为自觉、自愿时,老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有了它实质的含义。

2、运用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有效渗透,有效利用本地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儿童的学习都有注意力跨度短、模仿能力强、习惯于经验型学习等特点。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在教学形式上多下功夫,让学生在观察、模仿、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

(1)图文并茂,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互译,将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与学生动手、动脑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语言。例如,教学“手”这个字时,先制作出“手”的卡片(图文并茂),让学生观察,然后用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互译“手”字(不懂少数民族语言的老师可以找小助手帮助自己),同时让学生把手高高举起,跟着老师反复大声读“手”,再让学生看着自己的手,把手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通过学生对“手”字意思的理解,老师进一步提问。如:“我们的手可以用来做什么啊?”等问题,进一步运用问题加强学生汉语口语的练习。

这样学生不但能学会“手”这个字,还通过学习理解“手”这个字的同时,加强了语言能力的训练。当然也可以让孩子边学单词,边指着相对应的肢体部位,利用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很直观的记忆住字、词的意义。老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比如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组员之间相互发出指令,看看谁的反应最灵敏,可以是根据所指部位说出汉语,也可以听到汉语指部位。当然,组织教学的活动设计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但是,最主要的是无论你教授学生什么知识,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能真正理解这个字、词或知识点意义的基础之上。否则,教师的一切努力就是枉然。

(2)根据学生实际,把本地教学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开拓适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双语教材。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在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缺乏小学双语各学科教材是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因此,做为在双语环境下授课的教师,能结合本地教学资源和自身教学实际,根据《课程标准》、学科内容等自编、自翻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上一年级美术课(下册)第三课《太阳》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自编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分组(按民族分组,便于语言的沟通)

活动二:观察讨论:太阳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东西:(盘子、锅盖等等),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特别要说出太阳的形状和特征。

活动三:让懂苗语的同学和懂彝语的同学,分别用苗语、彝语翻译太阳。(便于不懂汉语的同学理解太阳一物的意思)

活动四: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同学用橡皮泥捏出自己心中的太阳。

活动五:让学生根据自己捏出的太阳再说说太阳的形状及特点。(有意训练学生口语和对太阳一物的进一步认识。)

再如,上语文课时,备课的第一步就是首先根据学生实际翻译或对译教材,自编出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要求的课文后,再备教法等。

也许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利用本地教学资源和自身教学实际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所编写的教材对于他们来说还是过难,学生说很简单句子都会出错,甚至还不符合语法规则,但是只要学生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听起来明白,即使说错了、做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如果一开始我们就用和汉族同学一样的要求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就会使少数民族学生丧失学习汉语的信心。他们越是害怕错误,就越不敢开口,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允许他们犯错。

(3)把汉语言的教学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注重教学内容“量”的尺度。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要掌握、理解每一学科的知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障碍的问题。也就是只有师生能真正建立沟通,才能理解和掌握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因此,每一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语言的教学,语言的训练。实行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运用少数民族语言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学生汉语的对话语言和书面语言水平,使学生能真正的理解、掌握所教学的知识。但是,在学科知识传授过程中,如果教师所传授内容过大,超出了学生语言理解的承受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势必会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指向语言的学习,一部分指向学科知识的学习。

一心二用,效果可想而知。特别是思品、自然、科学等学科中有许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少数民族语言中是没有的,要让学生掌握是相当难的,仅词汇的理解这一项就让学生难以承受。因此,每一学科的双语教学在每一节新课上教学的内容涉及不能太多,如果在课堂上新知识的量太大,学生便很难牢固地掌握,并且容易混淆。因此,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把很多知识都要求学生记忆,这样做势必会事倍功半,学生因为觉得太难而放弃各学科的学习。

三、营造语言学习环境是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首要问题

一个人语言的习得不只是靠识记,更多的是受到周围语言环境的影响,因此,做为少数民族学生,第一语言的形成并不是靠在书本上学得,一个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文盲可能不会看书、写字,但他一定会说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学校的意义不是只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更重要的是在全校创设语言学习的氛围。

双语学习工作总结4

双语学习是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克牧场积极实施“场部干部素质工程”,切实加强了场干部双语学习培训的组织领导,认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双语学习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场干部双语培训考核机制,营造了场干部学习应用双语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场干部双语学习应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场党支部高度重视场机关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把场机关干部学习双语作为巩固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点工作来抓,作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从而研究部署场干部双语的学习应用。同时加大督查力度,开展双语抽考测试,通报考试结果,交流好的做法与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场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不断深入,督促干部学习双语。在党支部中心组学习中,场党支部书记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双语。并鼓励少数民族干部上汉语课,亲自对干部学习掌握双语的情况进行测试。把场干部学习双语作为轮训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方配合、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创新学习形式,健全制度,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提高了场干部双语学习应用能力

(一)、充分发挥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分层次、分期分批开展场干部双语培训工作。在教学理念上,以提高学员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会话水平和读写能力为突破口,采取分类、分层次、因材施教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展培训。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措施,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双语水平

1、结对帮学,相互促进。采取集每周一课、民汉交流和民汉干部“一帮一结对子”、“一帮多”、“多帮一”等方式开展培训,用双语汇报工作、用双语书写日记和短篇文稿等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场干部的双语学习应用。结合民汉干部比例,采取“3+1”(3名民族干部与1名汉族干部结成帮扶学习对子)的方式,结成互学对子,共同学习提高。实行民汉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尽可能的为场干部提供双语学习机会,在互相交流、相互帮助、增进友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结对帮扶,有效调动了场干部学习双语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场干部双语学习效果。

2、重点学理论、学管理、学双语、学农业实用技术。成立了“双语”学习领导小组,坚持各项学习制度,如用汉语记笔记、写心得、写年终工作总结、会议发言,并每天必看半小时的汉文报刊和新闻联播等,不断巩固和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3、强化学习,全面提高。场干部听、说、读、写双语方面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着力提高场干部的会话水平和读写能力。场党支部将每年的11月份定为双语考核月,使双语学习统一培训、统一结对帮扶、统一考核、督学,根据场干部掌握双语的情况,列出难点、重点,挑出贴近生活、生产实际的语句,进行详细讲解,反复领读,并要求每名干部制作一张双语学习小卡片,随身携带,随时记下与农民交流中遇到的生词难句,随记随学。

4、健全制度,增强干部学习“双语”的紧迫感。场党支部提出了干部“双语”学习的四项要求,即各项规章制度、宣传栏、会议标语等一律用民、汉两种文字进行书写;干部之间交流用汉语;领导开会、安排布置工作用汉语;干部工作报告、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的心得笔记必须使用汉语书写。通过汉族干部与民族干部“结对子”帮辅学,开办“每日一句”经常学,演讲比赛促进学,每半年一考推动学等多种形式,重点提高基层干部的“双语”听、说能力,并将“双语”水平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一项重要标准。

5、在每周五的政治学习中,把双语学习定为一项专门的课程,在学习中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进行轮讲,加强汉语的表达能力。

三、注重学习效果,提高干部“双语”学习应用的实效性。

通过近几年坚持不懈地抓场干部的双语学习培训,场干部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过去少数人学习转变为全体干部一起学,场干部学习双语的紧迫感、自觉性明显增强。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干部涉猎的知识面广了,获取的信息量大了,头脑更加灵活了,市场经济意识普遍得到增强,汉族干部会讲维、哈语的多了;场干部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明显增强,加强了民汉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民汉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经过强化培训和实践锻炼,场干部双语水平明显增强,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在提高基层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大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力度,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大力提倡和鼓励少数民族干部自学汉语、阅读汉语报刊、文件,以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对少数民族干部汉语学习情况不定期地进行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将与干部年终考核挂钩,增强少数民族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提高少数干部汉语实际应用水平;组织开展少数民族干部汉语演讲竞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写作和语言表达水平丰富少数民族干部汉语知识。

通过双语学习应用,现在场机关少数民族干部可以用汉语完成各类总结,汇报材料,填写考核手册;可以用汉语进行交流,汉族干部也可能说简单的维、哈语言。

四、存在的问题

1、在进行学习培训的过程中部分干部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一些干部对双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内在的动力,这不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还导致学习效果差。

2、只注重文字而忽视了会话能力。涉及农业和农民的培训内容很少,到了实际工作中很少能够用不上。我们很多的少数民族干部往往是单纯的为了学习而学习,对于文学性的东西不感兴趣,但是涉及到实际工作的时候,他们的兴趣往往比较浓。

3、许多少数民族干部没有很好的把握好学习汉语的技巧,影响了双语水平的提高。学习不系统,口语和文字没有结合起来,学汉字没有真正理解意思,学习效率低。学习的主动性差,为了应付而学,没有养成相互学、长期学,不懂就问,知道就教的好习惯。汉族干部也不学习“双语”也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不能灵活掌握学习方法,导致学过的东西经常忘记。

五、对干部双语培训应用的建议

1、加强“双语”培训与运用相结合,“双语”学习应用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学以致用。避免出现学而不用、学用脱节的现象,使培训的效能得不到真正的发挥,也不利于干部掌握知识和提高素质。应该适当的给干部压担子,对因“双语”水平差造成工作延误的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

2、继续完善“双语”学习应用考评考核机制。建立相应的“双语”学习考评制度。随时对“双语”学习应用情况进行抽查,对没有按计划完成“双语”学习任务的干部继续列入重点抽查对象。建立相应的考试制度并与干部年终考核奖惩挂钩,增强干部学习应用“双语”的紧迫感。不仅如此,还应该把“双语”学习与推荐干部挂钩,使干部主动学,有目标,提高干部的“双语”学习积极性。

双语学习工作总结5

一、加强学习,夯实基础

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在双语教学的实验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就是优秀教师,复合型人才的缺乏。进行双语教学的老师一方面必须具备过硬的学科教学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我校经过层层选拔,确实发现了一部分这样的人才,学校鼓励他们勇敢地担任了双语实验的任课教师。同时,为了今后双语实验能更好、更快地进行,我校还选派了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课外英语培训,以期不断提高英语口语交流的水平。我们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双语研讨活动,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教学环境的布置。

教育是讲环境的,校园中的一景一物,皆具有教育意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学校在校园内特别加强了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学校在橱窗里布置了校园英语、在各个班级布置英语角,并利用学校广播来播放英语歌曲等节目来创设双语氛围。

通过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包括班级里的布置等一些宣传栏目都以双语的形式出现,不但从语言上,更是从思想上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使学生一进入校园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校内师生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这一点乃是学校发展的极其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双语学校办学成功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

三、丰富活动,促进提高

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只有大量的实践和反复操练,才能真正地学有所成。为了更好地激发同学们学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同学们用英语的习惯,学校还举办了各种活动。如:学生们广泛地参与了英语书写比赛、英语词组翻译、连词成句比赛等各项活动,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热情,锻炼了同学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英语的机会。

英语歌曲演唱、英语故事会、英语演讲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练习英语的机会,也为孩子们更好展示自己提供了平台。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更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双语实验的开展。同时,教师方面,自开展双语实验以来,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双语教研组,在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的基础上,所有任教老师每周都要集中讨论在实验过程中的困惑与成功之处。每学期,我们每位参与实验的教师都要上几堂双语实验汇报课,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双语实验一定行。

四、几点思考:

1、关于师资培训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机制,双语教师的英语口语自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培训还不到位。

2、多向走在前列的学校学习,并与他们交流,在教材选用、课程开设方面多请教,争取边实践、边小结、边提高。

总之,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我们也希望能通过今后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尽快的克服这些困难,把双语教学进行地更好。

双语学习工作总结6

20xx年4月1日至5月31日,在会宁教育局和如东教育局的组织安排下,我在如东双语小学挂职学习了两个月时间。在这里,我感受着学校精致的管理、精彩的课堂、生龙活虎的学生、卓越敬业的老师,在这里,事事都冲击着我的思绪,时时都洗涤着心灵的尘垢,陶冶着我的情操。我的教育思想丰厚了,我的教育目标明晰了,我的教育追求执着了。短短的两个月留给我的是美妙的回忆和无穷的力量,现将两个月的所见所想总结如下:

一、放眼世界、精致卓越是双语人不懈的追求

如东县掘港双语小学始建于19。座落于美丽的掘苴河畔、北环路侧的校园占地60多亩,教学楼回廊环绕,综合楼气势雄伟,其间绿草如茵、书香四溢,学校有教学班44个,教职工148人,学生2500多人。学校秉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国际意识”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文化立校,打造着一流省实验小学。通过“活力课堂”、“青蓝工程”等活动锻造教师,一支充满爱心、适应实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求、覆盖各学科的优秀教师队伍已经形成。关爱学生,服务社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快乐,让每一位家长都满意,是掘小人不懈的追求。精心组织的学生“英语周”、“艺术周”、“体育周”、“读书月”等活动,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这里是师生共成长的“乐园”。学校办学,特色明显。双语教学,成绩卓著。学生参加各级英语考级竞赛活动,屡获佳绩,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英语听读能力大赛荣获团体一等奖,学校连续被评为南通市剑桥少儿英语管理先进单位。学生公寓,管理规范,全县一流,吸引了来自上海、浙江、无锡等省内外学生300多名。百年风雨,几度变迁,多少人辛勤耕耘,薪火相传,积淀了百年老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淳朴的校风、笃实的教风、严谨的学风。学校不仅成为首批通过验收的江苏省实验小学,而且曾先后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体、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等十多项荣誉。

二、以人为本、文化立校是双语厚重的基础

香樟路遇名言路是学校的两条主干道,它们犹如学校的两只眼睛,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以宽广的纳百川汇清流。香樟树下的牵手橱窗里从香港到江苏、从江苏到甘肃会宁,一所所来自不同地区的联谊学校的图片映示者学校师生胸怀天下、兼容并蓄的情怀。在香樟西侧的围墙上由南到北有二十幅展板是关于学校办学思想的文字和“六大社团”活动剪影。香樟北端,连接的是文化广场。顺着香樟鹿往南走尽头的东侧是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乒乓球文化区,学校名言路边路牌,正反两面隽永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教学驱感恩墙上《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的图片发人深思,走廊里初创的布置也是煞费苦心。在双语小学每个教室里,都有两个固定的栏目,一个是信息角,一个是优秀作品展,用来展示孩子们的优秀细作,一周一更换,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这是孩子们很看重的一个栏目,他们给它取了一个个不同的好听的名字。

多彩的班级兴趣小组为学校文化奠基:快乐作文、绘画、朗读、航模制作、乒乓球、篮球……一个个如鲜花般绽放于美丽的校园,成为学校亮丽的风景线。六大社团滋润学校艺术教育的花蕾:贝贝艺术团和涂鸦书画苑、童心文学社、新星记者站、PATTY家家乐、阳光体育俱乐部一道组成六大社团,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的个性得到舒展,特长得到培养,如春风般有力地吹生着学校五彩缤纷的艺术教育园地。

每年一次的节日:小博士读书节、小龙人体育节、小使者英语节、小海螺艺术节、小巧手科技节。学校将这六大节日活动列入计划,贯穿全学年,分步实施,每次活动从班级到年级到学校层层开展,层层落实,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让更多的学生得到熏陶。一年四季,孩子们都沐浴在自己节日的文化活动里。每天下午20分钟的阅读课每周两节的信息晨会,每月一次的读书交流活动,同时还辅助每班300本书的经典漂流行动,“文学大师走进我们中间”“成语周”“谚语周”“论语周”等丰富多彩阅读活动让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沐浴在文化的经典中,涵养着孩子们的人文情怀。

三、精致管理、培养名师是双语发展的保证

学校有一流的管理队伍,从校长到副校长到教导主任、副主任,教科室主任、副主任再到学科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人人都是教育教学的专家,科研型教师,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学校.取扁平式管理,每人分管一个年级、具体负责一项事务,人人责任明确,个个团结协作,保证了学校各项管理的顺畅和高效。从早上学生到校、中午学生就餐、晚上住宿生交接,从中午的学生培优补差、阅读课的开展、写字训练、午睡、每周一歌,从大课间活动的兴趣小组到阳光体育行动,都安排专人负责,保证了每一分钟时间和每一件事都有人去管理。从“三定一规范”的检查和“教学六认真”的督促再到每天的“行政导护”,学校从细小的事情中落实着学校的每一件事。从学校的行政会到教师会到每周学校的工作安排,所有的工作安排很精细而且落实十分到位。

学校注重教师的发展与培养,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每一节课,都是.体智慧的结晶。学校重视.体备课,也重视二次备课,在求大同存小异的情况的下培养教师的教学个性。学科组、教研组活动主要围绕.体备课展开。学校通过课题带动、名师引领、青蓝工程、.体备课、教学沙龙、教研课、研究课和樟园漫步等系列活动,立足校本,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培养了一批批教学骨干和教学能手。目前,有一大部分教师已经成长为如东教育、南通教育乃至江苏教育界的名师,名校培养名师,名师支撑名校,正是双语蓬勃壮大的基础。

四、夯实基础、凸显能力是双语有效课堂的体现

扎实精湛的教学基本功。所有的教师都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发音比我们北方人还纯正准确,听不到丝毫方言气息。教师板书.个用标准的正楷字,或端庄、或秀丽、笔力遒劲,充满了精气神。口头语言纯净干练,几乎听不到口头禅。肢体语言、表情语言运用娴熟自然。教学组织紧凑活泼,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愉快轻松地进行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

双语小学课堂,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的建构过程非常.的精细。比如概念的教学,老师往往利用很多的时间来进行知识铺垫,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后,充分了解学生学情,找准知识生长点,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表面上看似解决旧问题,实则是为掌握新知做层层铺垫。对新知的巩固,教师都能想法设法从不同侧面进行习题设计,力求在课堂里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题型,课本中的作业题基本上都是学生在书上完成的,学生对课本的利用程度很高。课外作业基本上都是一些实践习题。作业本是统一配发的习题.,学生省去了抄题的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增大训练量。

我们经常说语文课程要重视读,要强化读法指导,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悟文意,但是这些话似乎还都是停留在口头上和理念上,真正落实到课堂上的很少。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表情朗读。低年级学生经常出现读字、读词、读破句的问题,教师要加强范读,领读,跟读训练,让学生将句子读完.、然后才能读通顺、读出语感、最后读出感情。读的指导,起点要低。二是通过由扶到放的过程,交给学生用简单的方法学习内容相似的段落,学法指导必须是学生感觉得到,容易操作的。三是注重综合活动课。学科活动课学生的兴趣高,个性能得到极大的张扬,活动过程中能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课堂上要多一些活动设计,让学生能够轻轻松松地玩出学问来。

特别肯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肯钻研,特别善协作是如东教育的真实写照。文化立校、精致管理、有效教学是如东教育的不懈追求。加强学习、互相交流、共同发展是如东会宁牵手真正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所学、所感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促进自己的学校和全县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双语学习工作总结7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经过教务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全校教职工的大力配合下圆满完成了双语教学工作。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教学工作有了喜人的变化。教师敬业务实,锐意创新的精神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将这学期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抓到实处,并逐一落实完成。

1、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开学前,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在教研组认真讨论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制定学校教学计划,教师再根据学校计划制定个人教学计划,保证了学校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加强教研组建设。每月召开双语会,教研组活动定期开展:教案检查、作业检查、集体备课等。

3、迎接各项检查、督导工作。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二)常规工作严谨、细致,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1、按学期初制定的教研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端正工作态度,每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周密细致地考虑到每个环节,尽量减少工作上的失误。

2、认真组织各类考试工作。如:期中检测和期末检测工作,为学校考评教师提供依据。并及时做好材料收集、成绩的分析和整理工作,及时了解各年级、各学科的考试情况,并及时与各任课教师探讨通过考试反映出的问题及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3、严格执行学校的考勤制度,仔细核实教师的工作量,努力做到合理分配,让教师扬其所长 。

4、根据教案书写要求,负责好教学常规检查,教师要超周备课, 做到了课课反思和期中期末的教学反思。教研组长每月进行详查和抽查,并做好反馈。

5、要求教师做好学生作业布置和批改。按时按量进行批改,教务处做好监督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6、加强对早读课和自习课的检查,对于教师、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尽可能帮助解决,听取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工作。

7、加强推门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教师一起研讨。

8、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

(三)大力推进双语教学;

1、完善了双语教学各项制度,完善了双语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校长石亦兵任组长,各个部门的一把手都是领导小组的成员,从各个方面保证了双语教学的快速发展。

2、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升华。

我校下大力气来促进双语教学工作。开学初,学校领导就带领教务处及学科教研员和教师进各双语班听双语教师的随堂课。学校还及时组织双语教师分学科进行了简单培训,培训会上给双语教师指出了一堂好课应该具备的要点,上课时应该注意什么,避免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等,并给双语教师上课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每个月召开一次双语教学研讨会,参加人员有学校五位校级领导及教务处主要成员及全体民族教师参加,主要内容是分析我校双语教学的现状,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今后应该怎么做,并对民族教师要达到的汉语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足见学校对双语教学的重视。

3、跟踪指导,狠抓教学质量 。 今年,对双语教师加大了教学常规的管理,加强了课堂指导的力度,对一些考试成绩不好的老师配备有专门的指导老师,通过听课和老师指导,这些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期中考试采用单人单桌的方式,通过考试发现大多数双语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学校领导深入一线教研组,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都分到各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市教研活动不走过场,真正落到实处。石校长指导语文、全校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艾力克木副校长参加音体美等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唐联合副校长参加数学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其他教务处人员同时参与。

2、“创新杯”、“模范杯”课堂教学研讨。 第九届创新杯教师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研讨的案例,我们分年级分学科进行了评课活动,在听完课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无论是上课的还是听课的教师都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3、狠抓教师基本功的练习,对于三笔字不达标的老师提出了具体的练习要求,并且每学科指定了检查人,做好作业的批改工作,并每月练习情况予以通报。这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特色工作、活动:

1、“捆绑组团式发展”活动有条不紊开展

我校“捆绑组团发展”教育的学校进行了送课下乡活动。由热沙来提努尔比亚提和米热合买提等6名民汉教师为英下乡中心校,十一小学进行了语文、数学、维语语文,音乐等六节示范课,有力的促进了乡村教育的进一步提高。

通过“捆绑组团式发展”工作的开展,学校领导互相交流,共商大计,共同提升了办学管理水平;协议学校间加强了联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使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各协议学校老师之间也加深了了解,结成了手拉手对子,提高了专业素养,增进了友谊。总之,“捆绑组团式发展”工作的开展为培养一批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教师、创建标准化学校提供了良好契机,打下了坚实基础。

2、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双语手抄报报评比、汉语作文比赛、双语班学生汉语朗读比赛等,双语活动周搞得有声有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努力方向

1、不断提高双语教师业务能力。

2、课堂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规范。

4、教学研究活动需要不断创新,内容需要更深入,形式需要更丰富。

上一篇:研发阶段的质量管理下一篇:刚工作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