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劳动合同

2024-06-29

教育劳动合同(精选11篇)

1.教育劳动合同 篇一

劳动养成教育和劳动知识技能教育总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市区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杨村六中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7-9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活动形式

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两种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初中学生集体合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个人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初中学生独立进行的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四、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5.开放性原则

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

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6.安全性原则

劳动技术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技术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五、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技术课专用教室;建设足够的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资源。

(二)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薄弱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不定期的在职培训等措施,建立一支能胜任教学的劳技课专职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劳技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专职劳动技术课教师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新课程强调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技术观念、劳动技术态度、劳动技术习惯的养成。劳动技术课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劳动技术即体力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即德育”等观念,将“劳动技术教育”转变为“教育劳动技术”。关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三)课程资源

学校从实际出发成立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开展劳动技术课程建设。学校要管理好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劳动技术课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并充分利用劳技室、劳动技术园地、种植园、、学校绿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四)教育管理

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动手能力不同学生。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行为能力。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在制作方面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一般是按照“模仿——独立劳动技术——熟练劳动技术——创造劳动技术”的顺序发展的。

(五)展示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展评劳动技术成果(作品),可在实践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可用现场实例促进操作的成功。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展评小结,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六、具体措施

1、每学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养成教育必须有计划、有总结、有活动记录。

2、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校讯通、家长学校等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养成教育。

3、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每月至少安排两次。争取一周一次。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基地作用。尽可能不占用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时间。

4、劳动教育与校园环境卫生和校园美化相结合。实行楼道、院区等公共区域各班大包干。明确班级及个人职责。

5、组织职责。德育处负责活动安排,标准制定,目标检测考评,违纪情况统计通报,劳动技术指导;总务处负责物质保证,工具发放,回收;年级组负责督促、协助各班按要求开展好劳动教育课,对年级各班劳动情况评估并记入班级考评,组织好本年级科任教师按要求参加劳动课的组织指导;班主任分配落实责任,组织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保洁,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记入个人操行鉴定评分。

2.教育劳动合同 篇二

一、劳动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困难

1. 外界教育环境的影响

外界对于学校教育的衡量标准, 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就目前情况来看, 大多数家长仍然关注学校的办学条件, 也就是学校的软硬件水平以及学校的管理情况。如果学校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高, 获奖次数多, 教师的科研工作到位, 就会被外界评定为优秀学校。这种评估一般通过听学校汇报、学校账目查寻与师生大会的形式完成。具有片面性的学校评估标准, 让许多学校管理者只重视“重点”学科, 忽视了劳动技术学科教育。

2. 劳动技术教育以偏概全

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今天, 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开展劳动与技术活动,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比如, 小制作、我的小发明、劳动日记都是劳动技术活动的主要形式。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劳动意识与能力的形成, 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如果这些活动成为学校仅存的劳动技术活动, 其效果则会大大下降。用一年一度的劳动技术活动代替日常的课堂教学, 未免得不偿失。

3. 劳动技术教育思想有待更新

教育思想, 往往影响着劳动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许多学生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与知识积累, 也有部分教师关心孩子智力开发力度, 大于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些家长从不把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放在心上, 只要孩子能学习好, 他们什么也不用孩子干。一些教师盲目迎合家长的需求, 忽视劳动技术教育, 因而影响了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二、劳动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方法

1. 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教研力度

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 对于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平凡的意义。提高教研工作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确定劳动技术教育的具体课题与实践方法,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技术教育活动的生命力。从学校的教学资源与当地的可利用资源出发, 设计具有教育意义与实践意义的劳动技术课堂, 会让学生爱上劳动, 爱上发明。比如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 教师可以选择“雾霾”这一环境问题进行教学研究, 开发一个适合学生的劳动技术课程。“制作小小空气净化器”就是一个很好的劳动技术课主题, 教师让学生通过网络去了解雾霾的来源与空气净化器的原理, 与学生一起去收集所用的原料, 研究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这样的劳动技术活动具有时代性,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开发、积极发明、积极劳动。

2. 注重劳动技术教学活动优化

对劳动技术教学活动进行优化, 最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劳动技术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教育环境, 肯定劳动技术教师的教育地位, 给予他们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 鼓励其开展丰富的劳动技术教学活动。劳动技术教师要减少粗放型劳动活动的开展, 如组织学生到校园内捡垃圾、让学生做宣传海报等。多设计一些密集型的活动, 让学生在动手时动脑, 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比如讲解“小鸟的家”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大自然中观察小鸟的家, 让学生用眼去观察, 用脑袋去分析, 并积极创作自己的作品。将课外实践与课内创作结合在一起, 有利于学生劳动能力提升。

3. 创新劳动技术教育评估机制

做好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估工作, 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教育部门要想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 就需要定期深入到校园, 对学校所开展的劳动技术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在评估校园的办学水平与教学条件时, 将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成果纳入到评估体系中去, 提高劳动技术教育能力的权重。只有劳动技术教育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切身利益, 才能使学校领导与教师真正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外界做好监督与评估工作, 给劳动技术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能够给培养学生劳动能力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劳动技术学科的教育地位不断提高。文章立足于劳动技术教育教学现状, 主要分析“优化劳动技术教育, 提高学生劳动能力”这一问题。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于学生劳动能力的强化有积极意义。只有全面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才能让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成长。对劳动技术学科教育的实际意义进行研究, 重视其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给学生打造良好的劳动技术活动平台, 才是服务学生的正确举措。

摘要:文章立足劳动技术教育教学现状, 主要研究优化劳动技术教育, 提高学生劳动能力这一问题。认为应该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教研力度, 注重劳动技术教学活动优化, 创新劳动技术教育评估机制。

关键词:劳动技术教育,劳动能力,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劳欢娟.劳动技术——唤醒一批“沉睡”的孩子[J].小学教学研究, 2013 (11) .

[2]万成.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滞后的原因与应对[J].教学与管理, 2009 (08) .

[3]肖金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J].新课程研究, 2010 (06) .

3.要劳动,更要劳动教育 篇三

那么,该怎么进行劳动教育?怎么把劳动也视为教育资源?是不是告诫几句要热爱劳动,积极劳动,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改变人生,就算是做完了劳动教育?

真正有效的劳动教育应在劳动的过程中进行,并融合在具体的劳动情境中。

开学初,我把同学们带到新包干区前,先跟大家说明包干区的具体范围,要求大家记住,便于以后打扫,然后对大家说:“同学们,经过漫长的暑假,你发现我们的包干区与上学期相比,有什么不同吗?”大家纷纷说:“长了很多杂草。”“脏了,有垃圾了。”“有很多灰尘了。”“凌乱了,不整洁了。”“荒凉了。”我说:“是呀,才两个月没有打扫,就变脏了,就像我们的心灵,不经常清扫一些错误的想法,也会变得荒凉的。”听我这样说,同学们就都变得郑重其事了。

我接着提高声音说:“那我们愿意用双手,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吗?”大家异口同声:“愿意!”我又说:“如果我们一窝蜂地去做,大家挤在一堆,会怎么样?”“会互相影响,甚至互相打闹,没有效率。”“对,集体活动就要有组织有筹划。劳动时如果先把任务分配到组,甚至到人,尽量划分细一些,大家分工负责,互相协作,就能提高效率,事半功倍。否则,容易窝工,就是事倍功半。”接着,我叫劳动委员和几个组长一起,把任务分到了各个组,又提醒组长,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分到小组,甚至个人。为了合理使用劳动工具,也可以根据劳动工具来划分任务。最后,我才说:“好了,我们可以开始了。看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于是全班同学都紧张地行动起来。我也和大家一起劳动,边劳动,边向大家传授一些劳动技能。比如,应该先拔草,再扫地,否则,扫完地拔草,又会把地弄脏,做无用功,费时费力;拔草时手要抓紧草的根部,否则拔不出草根而且容易划伤手……

在劳动过程中,发现有学生偷奸耍滑。我就提了个问题:“在大家一起劳动的时候,包括我们长大以后,在和同事一起工作的时候,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什么样的人最不受欢迎?”大家七嘴八舌:“不怕苦不怕累的人最受欢迎。”“勤劳的人最受欢迎。”“乐于助人的人最受欢迎。”“偷懒的人最不受欢迎。”“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人最不受欢迎。”之后,我就发现,同学们手里的活做得更快了。

终于有个组最先完成了任务,我表扬了他们劳动积极,互相协作。让他们休息了一会,再对他们说:“我们来帮帮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好吗?”大家纷纷说:“好。”我又对其他组的同学说:“他们来帮助我们,大家高兴吗?”其他同学欢呼雀跃:“高兴!”我又说:“当我们帮助他人和受到他人帮助的时候,内心是愉悦的,就像我们现在感受到的一样。”然后就根据没有完成劳动任务的组的具体情况,把同学酌情分到了其他组。

等到所有的组都完成了劳动任务,我请大家再次观察一下包干区,对比劳动前的包干区,说说印象,并请大家说说现在的感觉。再请大家说说这次劳动,哪些同学最积极,最受人欢迎,为什么?然后我总结说:“经过一场劳动,我们的包干区变得干净、整洁、漂亮了。虽然有点累,虽然有的同学还划破了手,但看到我们的劳动成果,心里是自豪的、愉悦的,这就是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且,经过这场劳动,我们知道了,集体活动一定要有组织,既分工负责,又互相协作,就能提高效率。也知道了,勤劳的人、乐于助人的人最受欢迎。如果把今天的劳动以及劳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写成一篇日记,你的收获会更多。”

4.劳动节劳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篇四

一要切实提高家庭劳动教育意识,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家庭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通过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和负责任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孩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家庭劳动教育不是简单说教,而是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孩子。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做家务劳动,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使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5.劳动节劳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篇五

今天,学生刚放学,就接到通知:全体班主任参加学校栽花束劳动。所有的班主任老师送走学生之后马上加入到劳动的队伍中。校园顿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所有的领导老师都加入到劳动的大军中,劳动中,大家配合的那么默契,挖坑的挖坑,栽树的栽树,培土的培土,今天的劳动没有思想准备,很多女教师穿着五一假新买的高跟皮靴,漂亮的新衣服,来不及换衣服和鞋子。但大家毫无怨言,一个不少参加了劳动,还有的教师带病参加劳动。

今天的天气也真考验人。突然的高温,加之男教师少劳动强度又大,下班前还要完成任务,让同事们个个满头大汗,男教师已经劳动一下午了,没有休息时间,此时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下班前完成任务。为此劳动中大家不嫌脏,不怕累,同心协力终于在下班前几分钟完成了劳动任务。

学校是一道风景,老师们敬业的精神是一道风景,领导们以校为家的精神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___中心小学在领导的正确带领之下,教育事业正蒸蒸日上,校园环境大有改观,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作为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我感到自豪,虽然班主任工作很累,但和谐的集体锤炼了我的敬业精神,超负荷的劳动培养了我的上进意识,一天一个太阳,点燃一个希望,一天一个故事,每个都不寻常。一天一个变化,铸造一个梦想。我相信___中心小学在全校领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教学、环境又面临新的挑战,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小学的明天更美好!

6.劳动技术教育总结 篇六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7.智障儿童的劳动技能教育 篇七

一、劳动技能教育对智障儿童的重要性

当今智障儿童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首要任务是:尽早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干预, 挖掘和利用智障儿童的智能潜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生活、劳动和社会适应能力, 并尽可能地发展、培养其积极的个性品质, 从而使其今后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合格自尊的公民。劳动技能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特殊教育中是劳动技能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总称, 智障儿童劳动技能课是对智障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的一门课程。智障儿童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就是劳动和生活, 智障儿童心理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一环就是学会劳动和生活。另外, 劳动和生活的教育和训练过程, 对智障儿童的认知、情感、自我控制、情绪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 在整个劳动活动过程中, 不仅可以提高智障儿童对劳动和生活的适应能力, 而且对其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丰富其生活的知识经验, 促进其积极人格的发展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劳动技能教育, 不仅可以培养智障儿童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 进行劳动技能训练以提高他们适应家庭、社会生活的能力之外, 还有助于矫正和补偿他们的身心缺陷, 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促进智障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劳动技能教育的实施

智障儿童多是大脑受损害且智力发展有障碍的儿童, 其智力水平比同龄人要低, 发展速度也较缓慢, 通常会伴有适应行为方面的障碍。这些儿童多数不会洗衣做饭、乘车购物、害怕与人交往、甚至连简单的生活都无法自理, 如叠被、穿衣、吃饭、拧瓶盖等。这些现状不仅阻碍了其与人的正常交往, 还影响了其自身的生活和学习。如何通过劳动技能教育, 让这些智障儿童健康成长, 并在将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是对智障儿童进行劳动技能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

1. 树立自信心。

大部分智障儿童由于智力低下, 产生心理自卑, 在生活中也会以失败的心理对待面前的任务。我们常常听到他们说“我不会做”或“我做不来”, 这些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面对智障儿童, 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 使之逐步树立自信心, 信心来自于懂得如何做事情。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 有信心才敢去做, 做好了, 成就感和满足感又会带来更多的信心。在开展劳动技能教育之前, 要根据不同智障儿童的特点, 让家长寻找生活中不被他们发现的劳动方面的成功事例。例如, 有的智障儿童在不经意间模仿家长拿筷子, 或是端了碗, 穿了衣服, 扫了地等, 而经过这样重复的模仿, 他或许已经能够独自熟练地完成这些事情了, 但家长还没有发现, 也有可能发现但没有重视, 因此, 智障儿童本来具有的模仿积极性也被挫伤了。因此, 家长对智障儿童各方面点点滴滴的劳动成功事例, 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智障儿童会为自己能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而感到高兴和满足, 自信心也就自然地树立起来了。

2. 激发兴趣。

兴趣是开启学习大门的钥匙, 而智障儿童通常没有自主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动机, 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不仅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还是劳动技能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智障儿童的自我服务技能发展缓慢, 在家里, 父母包办是常有的事, 形成了他们的懒惰心理, 进入学校后, 大多数儿童都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 不会穿鞋、不会系鞋带、不会系纽扣等。在激发智障儿童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时, 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采取物质奖励、语言表扬的方式, 这不仅激发了智障儿童的劳动积极性, 还激发了他们的劳动兴趣, 使其想参与劳动。另外,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培智学校可以组织多样的活动, 比如, 可以组织“我是小管家”的活动, 让智障儿童在稍有竞争的环境下积极进行比赛形式的劳动教育, 大家可以做一些如扫地、擦桌、擦窗户等家务劳动, 最终组织活动的教师可以对表现好的智障儿童进行表扬或物质奖励。也可以带领智障儿童组织“小小野炊家”的活动, 锻炼其烧饭的能力。活动多种多样, 重在激发智障儿童的兴趣, 提高参与程度, 最终达成教育的目的。

3. 因材施教, 个别化教育。

智障儿童是个体差异极大的群体, 他们不仅与正常的同龄儿童存在差异, 就是智障儿童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 有的沉默寡言, 有的多动烦躁, 有的消极被动, 有的兴奋无法自控等, 近些年特殊儿童教育一直提倡个别化教育, 针对不同的智障儿童实施不同的教育计划、方法。在劳动技能教育中一样要因材施教, 进行个别化教育。特殊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分析每个智障儿童性格上、心理上的缺陷, 正确把握分寸, 因材施教, 千万不要千篇一律地教条式地施教。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智障儿童各自的特点, 进行分层教学, 布置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交代清楚劳动任务后, 教师要进行具体示范, 使其了解什么需要做、如何做。让智障儿童听明白再做, 这样成功几率就大, 成功了就会带来愉悦的感情,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式应该遵循直观性教学的原则, 生活劳动技能是指合理运用身体各部分进行劳动的能力, 也是非常直观的动作。因此, 在劳动技能训练时, 必须坚持做好示范。而针对智障儿童感知、记忆、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 需要运用小步子、多循环的方法让他们较好地掌握生活劳动技能。最后, 在进行劳动技能训练时, 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家庭学校相互配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 父母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更为重要, 智障儿童的家长更应积极参加生活劳动技能训练的活动。家长在面对智障儿童时, 有些怀着内疚的感情, 有些则无法接受事实, 整天唉声叹气, 还有些家长对智障儿童一肚子怨气, 有些家长觉得亏欠了孩子, 整天忙于工作赚钱, 希望通过钱弥补智障儿童, 把所有的教育都推给了学校。家长的这些心态都是不健康的, 智障儿童的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智障儿童更需要家长的关爱和支持。这种关爱不是宠爱、溺爱, 也不是在生活上大包大揽、不闻不问。要正确鼓励智障儿童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事情, 俗话说:“勤能补拙”。家庭是智障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 没有了这个特定的环境, 就谈不上生活劳动能力的形成, 那么劳动技能课堂教学也只能是一纸空文。首先, 家长要有信心, 有的家长课后训练孩子失败后, 就很难坚持下去, 或是不知如何引导、激发孩子实践、训练。这时, 培智学校和教师的配合是关键。教师应给予家长指导和支持, 必要时如有条件, 可以给予家长心理疏导。通过这种家校联系, 学校可以给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儿童参与劳动的一些指导或建议, 并加以辅导和训练。特殊学校可以把课后作业安排为在家中实践学校学到的生活技能, 而家长要做好记录, 学校再根据反馈, 针对每个智障儿童进行表扬和鼓励。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是智障儿童劳动技能教育成功的关键。

劳动技能训练可以促进智障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不仅可以使他们扩大和加深对某些食物的认识和理解, 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感知协调能力的发展, 另外, 还可以增强其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自信心。实践证明, 通过劳动技能的训练, 智障儿童的劳动技能得到了发展, 缺陷得到了补偿, 与人相处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 能够更好地与人交往, 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做好了准备。

智障儿童的教育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智障儿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掌握最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 将来能在社会上自食其力。对智障儿童进行劳动技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系统而科学的教学方法, 训练指导智障儿童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 使其最终能适应社会生活, 成为残而不废的、能自立社会的有用人才。

摘要:劳动能力的培养对于智障儿童有效融入社会非常重要和关键。智障儿童接受的以适应生活为中心的劳动技能教育, 对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智障儿童进行劳动技能教育, 可以使他们自理自立、自信自强, 更好地适应家庭和社会, 并终生受益。

关键词:智障儿童,劳动技能教育,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1.

[3]徐娥.弱智儿童素质教育与课程设置的思考.现代特殊教育, 2000, 1:35-36.

8.浅议幼儿劳动教育 篇八

关键词:幼儿;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89-001

劳动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劳动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要给幼儿劳动的机会,利用他们灵巧的小手体验劳动的快乐,发展智力,健全生理、心理。那么,怎样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呢?

一、在自我服务中,培养劳动技能

日常生活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中,能使孩子获得简单的劳动技能,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时常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想办法,通过自我服务逐步学会穿衣服、系鞋带、洗手、叠被子、扫地、擦桌子、整理图书、玩具等一些简单的活儿,培养劳动技能。

二、在简单的劳动练习中,提高劳动技能

大班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已经强多了,大多数孩子都能独立地完成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饭前摆放餐具、饭后收拾饭桌、擦桌子等。而且孩子们也有了为班集体服务的意识,早晨帮助老师一起整理、清洁自然角,浇花、换水、擦灰,这些都是幼儿的能力在慢慢提高的表现,同时,孩子的表现欲也逐步增强了。

例如,在一次幼儿园组织自我服务的竞赛活动中,我们大班组的项目是系鞋带,孩子们都举起小手踊跃参加。比赛活动中,我班的小朋友表现的不急不躁,按照规则完成了比赛项目,并且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在这些活动中,能让孩子亲身去实践、去体验,让他们的自理能力劳动技能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劳动兴趣

手工活动是幼儿很喜欢的活动,对孩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他们对折纸、剪纸、造型手工技能等有着强大的好奇心。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并欣赏了许多精致、美观的作品后,更是激发了孩子创作的兴趣和欲望,他们会尝试着自己做做。我班的小制作区就是相当受小朋友欢迎的地方,每当动手制作时,孩子们都十分高兴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进行创意制作。

四、在教学活动中,认识劳动意义

结合“人们怎样工作”的主题,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认识各行各业劳动的意义。让幼儿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在幼儿说到自己所知道的职业环节中,与他们一起分析各种职业的人们是怎样来工作的。

例如:清洁工是怎样工作的?他们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清洁工,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了解清洁工每天打扫街道,把垃圾都清理干净,没有他们,街道又脏又乱,环境受到污染。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懂得热爱劳动者和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萌发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五、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劳动价值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园最主要、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把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任务融入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中,是幼儿实现愿望和学习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

例如角色游戏“理发店”,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但体验到了理发剪刀“喀嚓喀嚓”的乐趣,而且培养了梳理、装饰等丰富的劳动技能。又如“超市”的游戏,孩子从中体验到分工合作的意义等。这些角色游戏,每个幼儿都承担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玩中学、玩中做,体验各行业人们的劳动,使其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六、在公益劳动中,强化劳动意识

利用幼儿好模仿,好胜的心理,带孩子去公共的劳动场合,看看别人怎么劳动,激励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去仿效。

例如:结合春天的主题,我们大班组织了户外活动“挖野菜”,每一位孩子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中。我请他们观察旁边的几位农民伯伯是怎样来挖的,从而激发他们模仿、学习。孩子们灵巧的小手利用起小工具挖了许多的野菜,看着满满几袋亲手挖的野菜,孩子们兴奋极了。回园后,同时将“野菜品尝会”活动与“挖野菜”这一活动结合起来。为了让孩子多了解生活中做菜的各种细节,感受到大人们的劳动之辛苦,我特地将本活动在生活操作室进行。在活动中,老师让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看一看、讲一讲、动一动、尝一尝等活动形式,感受到自己动手制作野菜菜肴的乐趣。整个活动是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幼儿没有任何的压力,教师和幼儿一起共同学习,分工合作,相处得十分融洽,正是这种融洽,才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野菜的不同制作方法,从而完成了教育目标。孩子们都说:“今天我感到特别开心,特别快乐!”有的孩子说:“我感觉有点累了。”“我觉得劳动很辛苦……”通过这次劳动的体验,孩子们不仅对劳动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对他们以后的生活更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的,孩子在劳动的成果中看到自己的成功,心中是那么喜悦,也能促使他们更愿意劳动的愿望。

9.劳动教育教案 篇九

教学目的:

1、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分配听指挥

2、虚心请教,掌握劳动要领

3、切忌蛮干,量力而行

4、注意劳动保护

5、了解劳动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

21世纪需要培养自立、创新的人才。对于培养未来人才的全面素质来说,劳动技能素质是必不可缺少的。然而,家长和老师往往忽视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不重视他们劳动习惯的培养;同时,现在独生子女增多,他们在家庭中像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越生活,家长也认为 “现在孩子小,等他长大了自己会劳动”,这也给劳动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的教育对象是10年后的新一代劳动者,如何在新形势下对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劳动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尤其是在劳动种应该注意什么吗更是值得好好探索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劳动安全的殿堂,共同去接受劳动安全的教育。

二、讲授

1、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分配听指挥

劳动中我们要做到:劳动时不和同学玩耍、打闹,特别是使用工具时严禁嬉戏、追逐、打闹;必须在指定范围内参加劳动。不擅自改变劳动的有关规定。服从分配听指挥。

2、虚心请教,掌握劳动要领 掌握劳动要领,不仅能提高劳动的速度和质量,而且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要做到:(1)认真听取老师或师傅的讲课,记住劳动的程序,领会劳动的操作要领。

(2)劳动过程中,要虚心接受指导,及时改正自己不正确的动作,遇到不会操作的地方要及时请教,切勿蛮干、瞎干

(3)学习掌握劳动要领,要细心琢磨,慢慢体会,切忌还未熟练,就逞强与人比速度。

3、切忌蛮干,量力而行

各人的体质不同,力气有大有小,盲目蛮干,会伤害身体,中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时期,更要注意保护身体。

4、注意劳动保护

三.安全须知

1、不准玩耍卫生劳动工具,杜绝拿着工具追逐打闹。

2、擦玻璃时要防止划伤,高层楼窗户只需掸尘,防止失手坠楼。

3、不允许在楼下、窗下玩耍,预防玻璃脱落砸伤。

4、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时,听从老师的安排,确保安全。

四、劳动意义 老师:“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劳动使人建立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根源。

1、劳动使人快乐

(1).让我们听听劳动者是怎样看待劳动中的快乐的。

(2).学生交流课前查找到的表达劳动者快乐心情的名言警 句或故事。如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在寻找野生水稻原株时付出辛苦以及成功后的快乐等。下面几则名言可供参考。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 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卢梭)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即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 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高尔基)

五、反思自己

1.学生交流自己平时的劳动情况:我们现在主要的劳动有哪些?(如学习、学校的劳动、家务劳动、社会上的公益活动等)

2.学生交流这些日常劳动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可以从对自己未来的成长的好处、对自己独立自主品质的培养、对自己身心的锻炼等方面谈)

3.教师总结:没有劳动的付出,就不会体验劳动的快乐。没有劳动就不能有社会的发展,我们都是劳动者,都学习做一个快乐的劳动者。

10.劳动教育总结 篇十

一、定位明确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看到,现在的年轻一代,从小娇生惯养、不善劳作,自理和自立能力较差,同时缺乏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困难面前往往表现为意志不够坚定、信心和勇气不足。因此,劳动教育效果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能否以全新的精神面貌、优良的思想作风,规范的行为习惯和敢于胜利的勇气迎接高中学习生活。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作风。

二、领导重视

为了切实搞好学生劳动教育,学校每年定期由主管校长刘校长牵头,学校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团委、体育组、年级组负责人及全体班主任参加的劳动教育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教育计划、方法、途径,分析近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定教育的重点,并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组织严密,管理严格

我们在劳动实践之前都要召开专门的准备会议,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部署,合理安排学生的劳动内容,老师们带领学生到学校各处打扫卫生,每到一处老师都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讲劳动光荣知识并亲自做示范,自始至终与学生在一起。夏初的太阳虽称不上骄阳似火,却也已有些酷热难当,但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干得仍是热火朝天,在劳动的大课堂,正是老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给学生上了既生动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一课,让学生们在劳动的苦与乐中锻炼了身体,提高了劳动技能;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磨练了坚韧不拔意志。亲身劳动的体验,让同学们不仅更多地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而且意识到学习生活的宝贵。再次回到校园,他们会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更加刻苦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分秒必争,努力向上,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劳动教育能够落实的保证。

三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每年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劳动节都要到陵园、社区进行义务清扫,开学后开展校园除草劳动教育,动天进行铲雪劳动教育等。三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团结、友爱、奉献、进步”的宗旨始终没变。

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

我校近来一直将每周一上午的最后一节课定为主题班会课或劳动教育课,班主任组织和带领学生在校内开展卫生清整、整理寝室等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每一次,同学们都非常认真,效果很好,受到各方面的肯定。

2、学生负责教室和教学楼的卫生:

我们始终坚持让学生负责教室、教学楼的卫生清整,做到一日二清,卫生督导组检查评比、班级承包制、个人责任制等。学校对各班教室、卫生区进行检查和学生互查相结合,成绩记入班级量化综合评定。

3、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由校团委、政教处审批才能成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青年志愿者帮助困难同学,救助病残者,帮助军烈属孤老户。工厂、幼儿园、社区居委会留下了百中青年志愿者的活跃身影;老人们笑得更开心;在“清明节”和“五一劳动节”开展“我劳动、我光荣”为主题劳动教育――捡拾垃圾――清理口香糖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文明建设,提高了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增强了青年人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以及爱家乡、建家乡、强家乡的思想感情。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三中学生的劳动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想素质、意志品质、集体观念、劳动技能,为我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11.劳动教育要“六味”俱全 篇十一

1.注入生活味,渗透劳动观念。没有劳动就没有生活,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让劳动走进学生生活,需要的是引导和渗透。学校劳动教育要从身边小事抓起,每天的班级值日换来的是教室清洁、整齐,心情愉悦;每天的走廊清扫、操场捡拾垃圾,还给大家一个干净的世界,展示的是学校良好精神面貌;还有学生在家做家务劳动、干农活,为父母减轻负担,受到赞赏。所有这些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却是组成生活的因子,学校一定要在熟视无睹中发现教育的因素,教育学生尊重所有劳动者,渗透劳动无贵贱之分观念,让学生感受劳动会给大家带来幸福,树立终生劳动观念,让劳动之花时时在自己周围绽开。

2.挖掘乡土味,培养“三农”情结。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对学生劳动教育好像多此一举,其实不然,劳动教育绝不是简单的农活代名词。劳动教育中的劳动技术、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总是其宗旨和归宿。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劳动资源,培养“三农”情结。首先要爱农村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教育学生从小刻苦学习,掌握本领,长大后回报家乡、建设家乡;其次要爱农民,是他们勤劳朴实创造了小康生活,他们永远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最后要爱农业。粮食是立国之本,没有农业就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三农”散发着乡土气息,更促进劳动教育接地气,向农民学习,劳动越发变得顺其自然,成为生活的必修课程。

3.充入综合味,创新劳动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体现了劳动教育的多面性,综合味愈浓,越能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和兴趣。我校为使综合实践活动落地生根,平垫了近600平方米洼地,改良土壤,建成了“综合实践示范园”。在示范园内,全校师生发挥聪明才智,开辟了冷式大棚,种植了黄瓜、小白菜,此外,还种植了茄子、土豆、大葱、南瓜等,我们还利用坡地繁殖了绣线菊等苗木。我校专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向学生讲解育苗知识、组织打锄草药、为南瓜打杈等。这些劳动项目的增加,使劳动教育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4.添加人文味,开发校本课程。劳动不仅是苦和累、枯燥无味的,而且是有人文味的。在劳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劳动中的合作精神、尊重情怀、吃苦耐劳精神。为体现劳动教育的劳动技能培养和价值观教育,我校经过三年时间,编写了五本校本课程:六年级和七年级《生活常识》、八年级《实用种养技术》上下册、九年级《就业思维指南》。如今,这些课程走进课堂,学生系统学到了各项劳动技能和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5.增加探究味,提高劳动技能。在劳动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科学研究,这是劳动教育的重要任务。我校学生春天栽植小树时,相继有三棵小树死亡。劳动技术课教师组织研究小组,通过观察、挖根部土发现,是有的学生埋土过深导致死亡的。再者,正值7、8月份时,大葱、茄子和辣椒开始枯萎死亡,我们同样组织课题小组请教农业专家、现场查看,最后研究解决方案,控制病情发展。在探究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许多劳动技能,也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积累了经验和做法。

6.品尝艰苦味,享受劳动成果。多年来,我校养成了学生劳动留存视频和照片资料做法。这些资料记录着学生每次劳动的艰辛场面,甚至有的学生手磨破了和哭鼻子。但我们也录制了秋天收获场景,那些丰硕果实让全体师生有一种成就感。每年“五一”劳动节,我校都进行学生劳动图片展和播放有关劳动场景。就是在这种前后对比情况下,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滋味有苦有甜,劳动创造了美丽世界,培养了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一篇: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教案下一篇: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培训费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