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哪首诗

2024-07-14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哪首诗(共5篇)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哪首诗 篇一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江陵县白马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2002年,乘着课改的春风我校开始走进新课程。十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始终坚持“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让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办学目标,把“一立、二有、三重、四转变”作为主战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取得良好效果。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教学研究气氛浓厚,教学成绩稳中有升,学生活动课丰富多彩„„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探索、新收获。

一、“一立”,即建立课改组织机构

一位课改专家说过:“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既是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市级骨干教师朱军校长为组长,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研主任、各科教研组长、各年级组备课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层层落实。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亲自反思,撰写论文,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学校还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课改开辟绿色通道。

二、“二有”即课改管理有制度、校本教研有特色

1、课改管理有制度,是搞好新课改的前提。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

(1)规范了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工作做到“四有”即:有计划、有过程、有检查、有总结。教师要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实施“六个一”工程:

每一年研究一个校本教研课题

每一年研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

每一年执教一节研究课

每一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

每一学期撰写一篇教学案例

每一年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2)规范了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小组要求内容典型,计划详实,记录周 全,材料保存丰富完整,做到“五定”(定时间、定人员、定地方、定内容、定主讲人)。周三、周四上午第一节课分别为语文和数学教研活动时间,周四上午第二节课为英语教研活动时间,每周如此,从不间断。

(3)规范了听课、评课制度。要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15节,其中结对子课不少于4节。去年市教育局年终考评小组来我校检查工作,我校分管教学的黄副校长仅上学期就听了45节课,每节课都作了细致周密的点评,并及时给教师反馈意见,其它领导听课均在30节以上。

(4)规范了奖励制度。根据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拿出专项经费,给予教师精神和物质奖励,提高了教师课改的积极性。

2、校本教研有特色,是搞好新课改的关键。(1)营造氛围。

一个人或几个人不可能搞好一所学校的课改工作。我校领导积极带头、教师全员参与。以学科为单位,分别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等4个专业委员会,通过听“推门课”、教师沙龙、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来“促学”,通过优质课、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来“促研”,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2)集体备课

我们的做法是:主备、集备、个备一条龙。具体流程是:个人钻研教材-----集体确定方案-----分工设计教案-----课堂实践方案——个人修改完善。教师全员参与,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校园经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些动人的场景:办公室里老师们为一个教学问题各抒己见,教室里经常可以看见老师们相互学习的身影„„。

(3)青蓝工程

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教研组采取“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的“结对子”模式,促使师资力量互补共进。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师上研讨课。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进行帮、带,促进新教师向成熟教师,成熟教师向骨干教师的转变。

(4)专业引领

积极邀请教育界知名人士来我校传经送宝。每一学年,江陵县教科所雷辉所 2 长都会亲临我校调研,上学期,邀请荆州实验小学高良琴老师来我校介绍作文教学法,与老师们来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邀请荆州市北京路第一小学范文巧老师针对教学方式发转变进行指导。

(5)骨干示范

我校有省小学科学教育学会会员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县级骨干教师8人。这些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安排一节示范课,推广经验,使教师有样可学。

(6)特色课程

除了开足、开全规定的课程,我们还开设了体艺课外活动课。口风琴、葫芦丝、竖笛、盘鼓、腰鼓、等特色课程。

(7)课题促进

近年来,我校的课题《小学经典诵读与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已揭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研究,严格按要求落实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调整教学,在研究中总结,并应用于教学。

三、“三重视”,即重视培训、重视实践、重视反思

1、重视培训

学校历来重视教师进修学习,并从经费上、时间上予以保证。除了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还特别拨出教师外出专用经费,确保每学期轮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考察,撷取他山之石。共选派百余名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培训四十多批次,足迹涉及武汉上海、江苏等城市,先后组织了教师听专家报告会多场,参加各级培训的老师认真吸收先进的教学信息,并充当“传播者”。通过这些措施逐渐培养出像王黎明、李明、顿芬、朱小艳等一批课改骨干教师。

同时还经常开展校本培训,近几年,多次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会制作教学的课件,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

2、重视实践

学校经常举行各种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近年来,教导处举行了“语文教师下水文竞赛”、“数学知识竞赛”等活动,青年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2011年的县级“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王美婧、刘群秀、3 刘国安等老师都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3月底,经过层层选拔,我校两位教师王黎明、王美婧作为我县代表参加荆州市小学科学课和信息教育课教学比武活动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重视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校鼓励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教育教学管理后记以及班级管理后记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及时总结。

近年来,在市级教学比武课中,王黎明、王美婧两位老师分获一等奖。李明老师的论文《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发表在《新课程研究》上、朱军校长的《弘扬体艺特色、打造阳光校园》发表在《决策与信息》上;夏力思撰写的《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最坚强》刊登在《决策与信息》上,另外他撰写的《再与孩子走近些》刊登在知名刊物《爱与责任》上;李书记撰写的论文《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省一等奖;„„

教师从反思中找回了自我,他们重拾研究的权杖,从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转变。

四、“四转变”即教师、学生、课堂、学校

在这苦涩而又甜蜜的课改之旅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教师、课堂、学校都在悄悄地转变。

1、教师变了

教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教师们探究性地研读新课标,带来一场荡涤旧观念,催发新思潮的“头脑风暴”;教师们尝试着正确地发掘新课程的内涵,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营养套餐”;教师们尝试着在评价中不揭短、不挑剔、用发展的、肯定的、差异性的目光看待个性鲜明的孩子们,给他们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成为孩子们可信赖的学习伙伴。

2、学生变了

课改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孩子们变在哪里?转变学习方式,做学习的主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进步: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大;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

3、课堂教学变了

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教师能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课堂上,教师注重预设,更注重生成。变“被动、单向、接受”为“自主、合作、探究” ;变封闭为开放;变“单一”为“多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激烈辩论场景,成了课堂中最生动画面。

4、学校变了

新课程使学校发生了崭新的变化,校园内洁净典雅,环境优美,每一张脸上都充满了灿烂的笑容。具体变化表现在:校园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学习的风气更加浓郁;研究的氛围逐步形成;合作意识逐步强化。学校文化品位大大提升,学校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和梦想的地方。

我校的课改之路是一条创新之路,是学生个性发展之路、教师成长之路、学校特色之路。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也有一些教训。

1、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偏大。

2、部分老教师教学观念仍有待转变,教学中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表现。

3、怎样让农村学校教育更有特色?这还需要我校全体老师继续探索,在课改“实验田”中精耕细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课改之路上,我们一定会走得更加自信,走得更加精彩。

2012年9月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哪首诗 篇二

近代以来, 欧美等国家在桥梁建设中一直独领风骚, 各项造桥记录基本为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所拥有, 各类桥梁的材料使用、技术标准, 基本都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所制定。但是, 江苏苏通大桥的建成, 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垄断, 创造了世界造桥史上的奇迹, 赢得了世界的广泛尊重!

中国正在从世界造桥大国, 向世界造桥强国迈进, 这是中国造桥界科学发展的又一典范。

中国造桥享誉世界

2010年10月, 连接江苏苏州和南通两市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江苏苏通大桥经过二年多的试运行, 高分通过由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苏通大桥与她的建设者们, 被载入史册。

江苏苏通大桥创造了斜拉桥四项世界第一!

最大主跨1088米;

最长斜拉索577米;

最大群桩基础131根;

最高桥塔300.4米。

苏通大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时任苏通大桥建设现场副总指挥姚蓓说, 苏通大桥是中国由“桥梁建设大国”向“桥梁建设强国”迈进的标志性工程。

苏通大桥的每一个技术标准, 都是经过实验室和相关技术验证出来的。每一个创新, 都没有标准参考。

国内外新闻媒体对苏通大桥的建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苏通大桥也由此获得了无数引以为豪的荣誉。

2008年6月, 国际桥梁大会把世界桥梁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授予了苏通大桥, 这是中国桥梁界获得的首个最高国际奖项。

2010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授予2010年度土木工程杰出成就奖。

苏通大桥自2002年10月奠基, 2003年6月主桥正式开工, 2007年6月主桥合龙, 2008年6月正式通车, 历时五年多方才建成。全线主要工程使用了钢材约23万吨, 桥涵混凝土100多万方, 填挖方300万方, 征用土地一万多亩, 参与建设的人员多达1.7万余名。据苏通大桥管理公司总经理姚蓓介绍, 苏通大桥主桥通航净空宽891米, 高62米, 可满足五万吨级巴拿马散装船的通航需要, 抗震标准为1000年至2500年重现期, 在爆发八级大地震的情况下仍然能屹立不倒。

高水平的施工建设技术, 离不开高性能的施工设备的支持, 这一批世界水平桥梁工程的建设成就, 同样也折射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最前沿技术发展水平。最大的塔机、最大的混凝土拖泵、最大的混凝土搅拌船、最大的架桥机、最大的振动锤等等常规工程罕见的超大型设备纷纷现身苏通大桥建设工地, 为工程的顺利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桥梁的建设和发展, 代表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发达。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时任苏通大桥建设现场总指挥游庆仲表示, 苏通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之一, 其建成通车不仅是中国桥梁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也是世界桥梁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游庆仲指出, 苏通大桥带动了中国桥梁工程以及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巨大进步, 使中国实现了从桥梁大国到桥梁强国的跨越。其全线贯通使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跨越长江的通道一举贯通, 将有力地推进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为沿海和沿江开发揭开新的篇章。

尊重科学, 崇尚劳动

中外媒体普遍评论, 江苏苏通大桥创造了历史。苏通大桥的奇迹, 表面上是建筑的成功,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 应该是大桥建设者们理念的成功。

苏通大桥的核心理念就是八个字:尊重科学, 崇尚劳动。

首先是尊重科学。苏通大桥除创造了中国造桥史上的建筑奇观外, 苏通大桥的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科研、海事、审计、资金监督等各个系统单位的综合协调配合也在中国造桥史上树立了榜样, 全程监督, 全程审计, 全程监控, 在中国重大项目中, 也是第一次。这对确保苏通大桥会战的一举成功,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按姚总的话说就是一桥七方通力合作是苏通大桥成功建成的保障。

其次是崇尚劳动。工程是工人干出来的, 工程师起到技术引领, 其思想理念要通过工人的双手体现出来, 工人要读懂工程师。为此, 大桥指挥部对工人开始了系统的大规模培训,

为了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大桥的管理者们动足了脑筋。甚至用漫画的形式, 制作了许多精致美观的书籍, 免费送给工人学习, 工人们都爱不释手。大桥指挥部投入巨资进行的培训, 使工人素质大幅提升, 工程质量和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而确保了大桥建设无重大安全事故, 使大桥建设一举成功。

世界第一斜拉桥是用国产钢丝拉起来的

苏通大桥是在从战胜了一个个无法想象的困难中一步步前进的。从解决一个个具体施工难题, 到提炼成行业的施工规则, 苏通大桥建设, 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座跨江大桥, 更收获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技术成果, 带动了全行业的技术进步。

苏通大桥的斜拉索需要近7000吨高强镀锌钢丝。日本新日铁在这一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垄断地位。宝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到底选择谁?通过招标采购, 经过反复思量, 任务最终交给了宝钢。

这个选择需要承担风险, 万一宝钢不能及时拿出优质的产品, 就会影响大桥进度, 但正是站在国家层面上, 基于对国家企业的信任, 对民族品牌的保护, 最终指挥部还是选择了宝钢。苏通大桥斜拉索用的这种高强镀锌钢丝, 宝钢曾经作过研发, 但在投入批量生产后, 一度遇到了成品率低、产品均匀性差等难题, 生产因此陷入僵局。需求永远是企业创新最直接的动力。苏通大桥的指挥者几次赴宝钢, 与他们一起研究方案。宝钢则联合中科院、上海材料研究所等单位全力攻关, 从焦炭、矿石到轧制、拉丝, 整个生产链中的上百个工序都被重新研究。

“在宝钢历史上, 做这么高难度的钢丝还是第一次, 我们完全是拼过来的。”最终宝钢成功了, 钢丝的成品率从不足30%提高到95%以上, 而且钢丝在力学韧性、抗拉强度、纯净度等综合指标上, 均达到或超过了进口产品水平。世界第一斜拉桥是用272根直径7毫米的国产钢丝拉起来的, 这是宝钢的骄傲, 更是中国的骄傲。它标志着斜拉索用钢完全依靠进口的时代一去不返!从解决一个个具体施工难题, 到提炼成行业的施工标准, 苏通大桥建设, 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座跨江大桥, 更收获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技术成果, 带动了全行业的技术进步。

傍晚, 记者站在苏通大桥管理公司三层的平台上, 看着川流从苏通大桥上通过的汽车。陪同记者参观的副总经理张剑肥告诉我们, 现在平均每天约有四万辆各类车辆从车苏通大桥上通过。面对恢宏的苏通大桥, 感觉它不像是一个庞大的建筑, 更像是一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 通透着大桥的神韵。此时此刻, 作为一个中国人, 真正感到了无比骄傲和自豪。苏通大桥, 是中国制造, 更是中国创造, 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篇三

白山市地处中国长白山西南麓森林生态系统区,北接松嫩平原,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境内森林覆盖率76%,是中国的主要木材产区之一。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和茂密的原始森林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繁衍生息条件,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故乡。经济植物以人参最为著名,人工种植园参历史有300多年,是全国重要的人参种植、加工、销售集散地,野山参和园参年产量均居中国首位。白山地区已发现煤、铁矿石、石英砂、硅石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68种, 硅藻土储量居中国第一位,煤炭储量居吉林省第一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境内江河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7倍。白山市山青水秀,风光雄奇,景色迷人,作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的重点保护区之一的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以其神奇、险峻、奥秘而著称于世,构成了白山市特有的旅游景观。目前,全市乡镇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以煤炭、木材、电力、医药、塑料制品、绿色食品为支柱的门类比较齐全的成长型企业。百余种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十年沧桑巨变。白山市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乡镇企业的作用也日益突显,对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吸收数量众多的

乡村剩余劳动、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萌芽——在改革春风中“融冰”、破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乡镇企业发展吹来了“第一股春风”,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白山市乡镇企业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数量寥寥的小作坊中逐渐发展起来,一次次创举屡屡突破禁区在“破”与“立”中急流勇进。经过十年的努力,1988年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到15479户,从业人员73780人,总产值41905万元,利润5099万元,工业占37.4%,建筑业占6.9%,交通运输业占13.5%,商饮业占18.4%。乡镇企业发展,给全市经济注入了活力,加快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在此期间,乡镇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

前进——紧握时代脉搏,在困境中异军突起

上世纪90年代,白山市乡镇企业进入全面改革和发展阶段,由以往“户户点火、村村冒烟”的状况,逐步发展为农、工、商、建、运、服等主要集聚在小城镇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经营企业。随着中央作出“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决定”,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受到困扰的改革开放打开了闸门,使白山市乡镇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问题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私营经济从“补充”地位上升到了“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以法规形式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确立了乡镇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使全市乡镇企业真正成为“领导经济”和“一把手经济”。到2000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11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加值33.1亿元,同比增长11.5%;税金4.64亿元,同比增长12.9%;出口交货值1.92亿元,同比增长15.6%。全年新办或进行参股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12户,出售企业8户,完善目标承包企业126户,规范租赁企业210户,使全市乡镇企业改革面由87.3%达到100%,对于乡镇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迎接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做出充分准备。全市共开发项目151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36项。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8项,投资超亿元项目3项。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项目规模、项目质量和投资总量均创历史新高,标志全市乡镇企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腾飞——抓住新契机,实现破蛹化蝶的新跨越

进入21世纪,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催动下,白山市的乡镇企业进入了超常规发展的历史时期。到2008年,全市乡镇企业预计完成总产值285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增加值92亿元,同比增长9%,上缴税金8.2亿元,同比增长8%;企业户数已达2136户,从业人员已达3.26万人。白山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开始呈现稳定持续高速发展的态势,并主要呈现以下主要特征: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不断加大;块状经济特征明显。白山市根据各县(市)区的不同特点,规划了示范性园区,用园区带动特色经济发展;发展后劲逐步增强。按照“着力培养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强县、超十亿元的强镇和超亿元的强企”的工作思路,全市乡镇企业共开发建设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项目86项。完成投资79亿元。共有36个项目完工投产;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白山市按照优化提高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原则,突出一个“特”字,经过不懈的努力,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对地方经济带动功能强、拉动作用大的主导产业逐渐形成;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几年来,白山市不断加大对发展环境的整治力度,改善和优化了发展环境,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展望——在新形势下促进经济大发展、快发展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哪首诗 篇四

注重“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养成教育

学校以人为本,非常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时刻不忘立德树人的重任,坚守“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教育理念。每个角落都记录着学校的良苦用心:一级级台阶上的温馨提示,餐厅内的公益文化,“请随手关灯”的标识……每处都是无声的教育、都是潜移默化的课堂、都是一部隐形的教育课程。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学校还注意充分利用自身所处的环境资源。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成立几年来,天南海北的建设者给原本荒无人烟的盐碱地带来了片片新绿,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学校根据这一资源优势,由马淑梅老师担任主编,师生合作,开发了校本课程《崛起的北海》。科学的学习习惯养成也是学校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出台了《北海第一实验学校养成教育培养目标》,内容详细、操作性强。

全力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本高效课堂

学生是主体,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课堂建设,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教师易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学习需求、认知规律等学情方面的研究,致使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实际;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活动多、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少等问题。经过研究,学校重新定义了课堂内涵:以促进学生生命内涵为本,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尊重学生成长需要,遵循学科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环境下,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教学活动。经过学习和实践,教师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知规律和独特个性、学习兴趣、内在需求、学习方式等,在课堂中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积极打造生命、生长、生活、生态的课堂文化。

课程安排多样化 除了按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全开足必修课以外,学校还增开了十多种选修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学校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发了“午写十分”,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做到“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除此之外,学校还精心地组织了魔方兴趣小组、课本剧小组、啦啦操小组、书画小组等,呈现出一种有序竞争的良性循环状态。

打造教师形象,塑造学校品牌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校强调“形象重于生命,全体师生人人都是学校的品牌”,要求教师着装整洁,不仅要拘大节,而且注重细节。学校向全体教职工提出建立无烟学校和节约型学校,教师们身体力行,为全体学生做出榜样。

学校着力打造理念超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努力营造“爱岗敬业、博学善教”的教风。全校教职工牢记“崇德、尚学、务实、创新”的校训,在教学工作中求真务实,努力奋进,在假期里积极充电,提升教育理念。学校每月举行一期教师粉笔字、钢笔字、简笔画、课件制作比赛。根据比赛情况,进行评奖并颁发荣誉证书,鼓励教师成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汹涌而来的改革浪潮,学校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决心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求实创新的态度,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创造学校教育的辉煌明天!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学校)

5.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篇五

【关键词】高中语文 困惑 发展方向

在我国,高考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取缔,“学生累,老师苦”的现状也很难改变。“新教改”之后,高中语文学科提出了“三维目标”,增加了选修内容,强化了表达交流,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如今大多数学生对语文仍然不感兴趣,望而却步,为什么呢?

一、教材陈旧,古文偏多,内容沉重

拿新人教版的必修五本书来说吧,六成课文都是我们做学生时就学过的文章,我们现在依然拿着这些文章继续教自己的学生。

或许本意是好的。这些课文有赞美母亲的、慨叹历史的、提倡文明的,都堪称经典,经得住时间的大浪淘沙,但难道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就只有这几篇经典课文吗?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上,除了被迫拷贝我们当年的记忆,如何体现社会进步!有人说,不是还有选修课文吗?虽然给了我们高中语文学科15门选修课,为了应付高考,大多数学校只会选择以下三门课——《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语言文字应用》,其中古文教材就有两门。而我们的必修五本书中还有8个单元的古文。当然古文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贝”,我们继承它是责无旁贷的,但对于学习负担如此之重的当代高中生来说,何其难哉!古文成了“二外”,何其悲哉!

另外,这些经典课文都有一个“通病”——内容过于沉重,极少有充满时尚气息、符合当代青少年审美眼光的课文,尤其有的课文历史背景过于久远,价值观陈旧,那些故纸堆里的“愚忠愚孝”已经无法让时下的孩子理解,更谈不上接受,于是好好的文章放到语文课上就被“教死”了。高中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的成长留下一抹美学温情的暖色,因为这抹亮色会指引着学生在字里行间品读人生的同时更能得到爱与被爱的熏陶,那么当学生遭遇偏颇阴暗的瞬间才不至于钻牛角尖、走向极端。

二、高考语文试题信度差

中国人文学者钱理群先生曾这样评价高考语文卷:“我读了,非常吃力,首先是弄懂题目的要求就费了极大的劲儿,有的至今也没有弄得太清楚。……(它)形成一种无法抗拒的力,要把我的思维强行纳入某一种固定的、不可置疑的、钢性的模式中,进而控制我的心灵。我感到生命的窒息,陷入了莫名的恐惧与痛苦之中。”①

钱先生的痛苦,我和我的学生们感同身受。纵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一是考卷出得越来越稀奇古怪,二是答案给得越来越莫名其妙。出卷人奇思妙想,花样不断翻新;学生碍于分数,答题举步维艰。试想,考生经常与这种卷子打交道,他们的创造力如何发挥,他们怎么可能爱上语文!所以现在很多学生考语文往往是审题不得要领,做题词不达意,阅读障碍重重,写作言之无物,一句话:“懒人种菜——靠天收”。

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还是要改革。但是怎么改革才能顺应民心呢?才能有实效呢?教学改革作为教育实践的运动形式,应该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过程。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来说,还是从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来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都必须顺应21世纪发展的趋势,努力为培养建设祖国新形势下的合格人才服务。那么,未来语文“教改”可否从以下三大发展方向去考量:

发展方向之一:改革高中语文教材——古今和谐,与时俱进。

第一,取消现有的语文教材必修和选修之分,重新梳理教材体系。“语文”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学”,但无论是语言或是文学都不应该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否则“语文”之美也就消失殆尽;“语文”也可理解为“语言文化”,古典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现当代文化我们更要张扬个性、推陈出新。

第二,加强语文语法知识的构建和学习。语文课文无论它蕴含了怎样的真情实感,首先它是一篇文字,从字、词、短语到句、篇都有一整套的语法体系,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先“文从字顺”,方能“文以载道”。

第三,用当代人生观去品读课文。传统语文教学中对人、事、物的分析往往公式化、简单化、标签化,喜欢采用“一律化”、“齐步走”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满堂灌”、“一言堂”,经常出现优秀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这些或摒弃,或修正,或发展,让学生真正用心去品读课文,用自己的阅历、眼光去辨识文本中的信息,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民主性和多元化。

发展方向之二:创新语文高考模式——出题容易,高考不易,且改且小心。

第一,设计新的语文评价体系,优化语文试卷格局。高考语文试卷考题应涉及语法、阅读和写作。出题明确,题型多样,答案设置避免唯一性和简单化,保持对时下热点话题的敏锐度,多“谈情”、少“讲理”,多“发散思维”、少“道德绑架”,让学生大胆创新,畅所欲言,真正发挥出自己的鉴赏水平、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态度。

第二,新生代的独立探究、合作共赢意识要加以建塑。教育面临新世纪,尤其高中语文学科教程长、头绪多,既要教学又要教人,要以建塑学生的当代意识为前提,明确学习目标,创建学习方法和理论,培养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们答题、写文章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更要融入社会、丰富人生,坚持“文史哲不分家”,不能割裂各领域、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发展方向之三:巩固母语的核心地位,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

第一,降低语文学科的不确定性。《现代汉语词典》对“语文”的解释一直是多义项的,而《辞海》里竟然没有“语文”这个词。由于这个概念本身的不确定性,也就给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考试范围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以至于高中学生竟然都不知道语文该学些什么、怎么学,总觉得课堂理论和做题实践像平行线,始终无法相交,学习语文那是“水牛吃螃蟹——有力无处使”。

第二,语文学习周期性长,引导学生要持之以恒。语文学科的体系属于交叉并列型,语文学习需要有一个相对循环、“潜滋暗长”的过程。打一个比方:语文的全部就好似一泓水,你舀去了几勺之后,水面仍然一平如镜,看不出少了多少,只有当你花费了很大功夫舀走了很多之后,回过头来才能觉得比原来浅了许多,这少掉的部分正是你所学到和掌握的知识。既然语文成绩难以立竿见影,那么语文学习又凭什么“多快好省”呢?因此,语文要想学好,只能靠勤奋,靠积累,靠多读多写,靠“铁杵磨成针”的功夫,不能指望一口吃成胖子,一夜成为作家。

在中国,老师不好当,高中语文老师尤其不好当。新世纪的语文老师要说“学逗唱”门门通,说即传道授业,学即进修学习,逗即启发式教学,唱即朗读吟诵。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通过高中语文老师的努力,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齐头并进,能让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听说读写样样精,更重要地,能很好地继承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成为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

【注释】

① 钱理群 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郭 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肖川、吴亚西 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4] 周庆元 著.《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哪首诗】推荐阅读:

游长风公园作文1000字10-18

长风社区探索帮扶困难党员长效机制10-24

乘风破浪小学作文800字09-18

上一篇:个性圣诞短信祝福语下一篇:财务分析英文简历表格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